📖 ZKIZ Archives


演說1710中國的崛起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1/07/%e6%bc%94%e8%aa%aa1710%e4%b8%ad%e5%9c%8b%e7%9a%84%e5%b4%9b%e8%b5%b7/

演說1710中國的崛起
講者:掌門

《中國的崛起The Rise of China:Essays on the future competition》(2013) Gary Schmitt主編
本書並非一本普及讀物,而是一本宣介「新保守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的論文集. 作者群清一色是 共和黨右翼智庫的領頭研究員.

「國際關係」是個戰後新興而又當紅的 政治學分支學門, 目前由兩大理論派系把持,此即「自由主義」與「現實主義」. 「新保守主義」則以強調美國意識形態和戰略利益,於七八十年代崛起成為學門中的黑馬,其祖師爺是 基辛格. 該派在美國國內甚獲共和黨擁戴,尤其是右翼資本家財力上的支持, 在 小布殊任內也曾喧鬧一時,對外交政策發揮過若幹影響力.
事實上,雅稱為「政策研究中心」的當代「智庫」, 正是「新自由主義」興起之時, 作為英美右翼政黨的策略研究和理論宣揚機構而創製出來的, 它們是 “披著學術外衣的黨校”.

先重溫兩大主流門派的理論要領.
〈自由主義liberalism〉
認為現代全球政治有三種趨勢, 足以壓抑戰爭,促進秩序.
A經濟依存:自由貿易制度使得國際貿易大幅增長, 各參與國財富厚積,經濟上相互依存,沒法自給自足. 戰爭的必然後果是玉石俱焚, 所以各國具有抑制戰爭的經濟誘因.****
B民主制度:民主國家之間極難爆發戰爭.
C國際法規:只要建立起契約式共同圈, 就可藉著群體力量抑制個別國家的暴力行為,好像聯合國那樣做法.

自由主義懷抱一種「理想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 認為隨著環球經濟和政治上 “自由化運動”持續擴展, 世界將變得更和諧,有可能臻於大同. ***
該派理論暗含的前設是:國家的內部屬性對其外部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 舉例, 民主和市場化的國家傾向以妥協手法解決國際糾紛,專制國家則否. 所以,國家有 “好” “壞” 之分,問題是如何才能令 “好國家” 遍佈全球, 基於這個邏輯, “輸出民主” 是正義的.

自由主義是西方集團國奉行的意識形態, 最低限度是其外交政策上冠冕堂皇的說辭. 自從1972年 尼克遜總統訪華,在絕大部分時間內, 美國及其盟國的對華政策是通過與北京建立和發展 政治、經濟及安全領域的關係, 冀望中國學習和接受當前國際政經體系的基本規則.**** 只要中國深深陷入環球資本主義網絡,並且獲得重大經濟利益, 便可變易其反西方好戰性格. 這種稱為「接觸–合作」政策的,便是徹頭徹尾的自由主義想法. 中國於1971年加入聯合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與及2016年人民幣加入 特別提款權SDR,) 乃是西方集團一脈相承的策略進程.

與此對立,〈現實主義realism〉的基本前設為:
1「大國great power」主宰國際政治. 這裡 “大國” 的技術定義指有能力發動侵略戰爭的軍事強國.***
2大國的行為主要受到外部環境而非內部屬性所決定,***** 國家並沒有 “好” “壞” 之分.
3國際政治只有權力運作,沒有其他,**** 追逐權力主導著大國的思維與行動. 國際政治的本質是衝突,一切合作都是權宜之計.

對於“現實”為何如此黑暗,現實主義者給出了不同的解釋,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A「古典現實主義」認為國際政治的主要驅動力是國家內在的權力意誌, 每個國家都想控制別國,或擺脫別國的控制. 國際間的無政府狀態是與生俱來的,國際即是叢林.
B「守勢現實主義」不同意國家具有先天侵略性格, 認為它們的目標只是為了生存, 是國際關係的結構迫使各國陷入生存競爭,而權力只是生存的手段. 大國關註的其實是「權力平衡」,****多於淩駕別的大國. 無政府狀態是後天生成的, 只要出現某種可以接受的平衡,叢林是有可能生出秩序的.
C「攻勢現實主義」認同守勢論“國家的目標是為了生存”這一基本點, 但並不認為據此足以推導出對權力追求的節制, 要獲得最大化的安全度,只有成為「霸主」一途!**** 據此,大國追求霸權是無止境的,國際必為叢林.

在現實主義者看來,自由主義在學術上是一種天真和膚淺; 在實務上是一種偽善,甚或詭詐.*** 美國是現今政治和經濟上最 “自由化” 的國家, 按照自由主義理論,應該也是最和平的國家. 但事實上她最好戰, 其軍力遠超防禦所需,著眼點是遠程投放和環球巡航; 而軍費預算荒謬地竟是尾隨的二十多個國家的總和. 蘇聯解體之後,美國的外交政策不單只沒有追求國際協調, 反而轉向獨斷獨行的「單邊主義」,兩番不顧聯合國決議,用兵塞爾維亞和伊拉克. 她追求的是赤裸裸的「單極霸權」,其行徑全然與自由主義三種「和平理論」相悖.***

中國的表現比美國更加 “現實”. 中國政府因奉行 “協商專制” “賢能政治” (此皆「集權主義」的雅稱.), 有著一貫和穩定的國際關係政策. 這比「民主制度」之下政黨輪替造成的外交政策混亂顯得優勝不少. 但中國最利害之處,卻是在骨節眼上的大戰略切換, 敏銳果斷而執行力度充盈.***
最旗幟鮮明的是 鄧小平在開放改革初期即已提出的「韜光養晦策略」,逆轉了毛澤東時代意識形態掛帥和好鬥的外交作風, 主張在國際事務上保持低調, “絕不當頭”, 以爭取時間空間進行現代化和養成國力. 到得 胡溫時代,國力有成,當即切換為「和平崛起策略」 (以首席策略師 鄭必堅的著名文章《中國的和平崛起》揭櫫大義.), 主張 “歷史上一貫愛好和平” 的中國強勢回歸,對區域與世界和平是何等有益,而“王道” 的中國是絕不會 “稱霸” 的.***
及至近程,國力又豈止區區 “有成”而矣, 以「攻勢現實主義」面貌活躍的首席策略師 閻學通的理論,直指中國必須擴展「硬實力」以匹配其大國地位, 維護「戰略安全」利益.***

〈新保守主義Neo-Conservatism〉
是美國內部右翼思想對國際事務的理論投射, 其基本論點依違於兩大門派之間,實質無大創意. 新保守主義認同 自由主義 “國家屬性決定其外交取向” 的前設, 但不同意其核心的「和平理論」.***
新保守主義認為:民主制度是正義的,而民主國家的外交行為也是正義的(包括用兵),這是一項道德論斷.*** 在國際關係層面,民主國家之間互相信任, 可以容忍他方的霸權. 例如上世紀初英國容認美國崛起, 現今歐盟容忍美國的單極霸權. 反之, 集權國家不值得信任,沒有民主國家會信任一個集權國家, 而集權國家之間更不可能互信!因此,美國不會,也不應該,容忍任何一個集權國家(包括中國)崛起.***

新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都信仰民主制度,認為世上愈多民主國家就愈和平, 因而都是理想主義者,都贊成普及民主.*** 不同之處是新保守主義不持樂觀態度, 認為集權國家就算如何參與環球經貿, 都不會變得稟性平和. 要一個集權國家變成平和, 除非其內部制度瓦解(像西班牙,葡萄牙,希臘, 和蘇聯解體後的東歐諸國.); 又或其政權遭到外部擊碎(像二戰的德國和日本.). 那等於說,他們要從根本上變成一個民主國家!*** 根據這個邏輯,新保守主義者毫不掩飾其 “民主國家應該幹預集權國家的內政,以利其轉向民主”的主張, 某些極端情況下甚至不惜鼓吹用兵. 於是新保守主義經常被指摘為意識形態上具有高度侵略性,可能成為國際政治的亂源. 在追求“民主” “自由” “人權” 等 “普世價值”方面,新保守主義顯得更為激進.

本書第一章《雄心與焦慮:中美之爭》的作者Robert Kagan是「新保守主義」的首席理論家, 被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高級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 “美國人如欲了解崛起的中國,只需照照鏡子即可明了.” Kagan如是說.
〈兩國的崛起〉
美國崛起於19世紀末,時值南北戰爭之後, 剛獲得立國以來最大的國家安全度和區域主宰權. 甫一安穩,即行擴張, 建立新型遠洋艦隊,參進「西方列強」的隊伍,插足東亞事務. 百年之後,中國崛起於本世紀元初, 時值開放改革大成,剛獲得立國以來最大的…..遠洋艦隊….. 鏡子之前的美國人又何需大驚小怪?
該等龐大海軍建設都不是對國外威脅的防禦性反應, 因為眼前威脅並不存在. 兩國所欲為者,乃是建設匹配其國力的遠程投放型軍事力量, 宣稱其用途是為了保護跨域的 國家安全,領土主權,經濟和人民的諸般利益.
雖然相距百年,從全球史的角度觀察, 兩者有著相同的經濟結構. 兩國都是由於工業發展和出口貿易取得重大成就,才獲得財力建設海軍; 反過來,貿易利益使建軍有其需要和值得投資.****

然而時移世易,國際大局幾許滄桑. 當年是大亂世,列強爭霸,合縱連橫. 美國雖為新興強權,國力仍未及英法德俄四大國, 為了力爭上遊,衝出美洲,強烈需要整軍經武. 當今卻是美國單極霸權治下的 “太平盛世”. 中國在相對國力遠未足以挑戰霸主的條件下(更可況美國有眾多富強盟國,而中國沒有.), 仍斥巨資,冒風險,極力整軍經武, 其理安在?

「國家是由利益,榮譽和恐懼所驅使的. 」修昔底德 如是說.
根據「古典現實主義」理論,國家的動機和行為有如個人, 充滿著情感,本質上是不理性的.*** 個人為了爭取「身份認同(ie面子)」而竭盡全力; 國家也一樣,歷史上每個實力充盈的國家,都不惜犧牲,爭取國際影響力, 而不論其動機出於侵略或是傾向和平. 這種取態,作者稱之為國家的「雄心」. 有了雄心自然就會萌生「焦慮」,焦慮是對雄心遭到挫折的恐懼感, 兩者無意識地主宰著國家的行為.

〈中國人的雄心與焦慮〉
論國力,中國從來是當然的東亞區域霸主; 按照儒家「天朝觀」意識形態,更是世界的中心與至尊,又怎可能長甘雌伏? 更形緊張畸變的是飽經所謂當代史“百年屈辱”, 中國追求補償的心態強烈無匹.*** 此所以國力剛才恢復,立即宣示「和平崛起」. 中國是否“歷史上一貫愛好和平” 大可爭議, 但單論東亞地區近代史,天朝思想著重 “恩威並施”, 「朝貢體系」傾斜下綫國家, 確實與「殖民體系」的掠奪行為反差強烈. 從這種意義上說,中國確然是和平的.

當前的東亞戰略格局以「東盟10國」為基本藍圖, 而以「10+3 (中日韓) 」為論壇. 中國既為區域最大強權,又是大多數東亞國家(包括日韓)的最重要貿易夥伴, 在生產鏈上面中國和諸國競爭較少而互補較多, 本應最有資格主持大局,籌建新時代的 “大東亞共榮圈”. 中國援引 “王道” 此一歷史語境,企圖 “以德服人”, 正好反映其恢復舊業的雄心. 但是一眾東亞國家又會否 “心念故主”, 團結成 “以中國為首”的 「東亞經濟共同體」, 以抗衡西方集團國的 “後殖民時代” 經濟侵淩呢? 恐怕未必. 中國的焦慮來源於在區域增強影響力過程中遭遇的阻撓和挫敗.*** 中國人認定其善意外交之所以不售, 是由於美國人在背後搞鬼.

〈美國人的雄心與焦慮〉
再看美國,這個 “自出洞來無敵手” 的年青國家步步登天, 從區區東岸十三州擴張至環球單極霸權, 自然是雄心飽滿,跋扈好鬥. 天真驕傲的美國人民衷心相信 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和 “美國精神” 是人類文明的最高端發明, 應該推諸四海,化及萬國,*** 於是熱情地按照「自由主義」投票. 老謀深算的政治菁英則深知戰略控制與意識形態不可混為一談, 從來冷靜地依據「現實主義」訂策.*** 無論是人民抑或政客,出於天真抑或謀利, 對於美國應該維護其單極霸權都是毫不置疑的.

根據「新現實主義」理論,國際政治只有權力運作,意識形態只是幌子, 美國操控環球金融,建設 “無敵艦隊”, 都是為了滿足國家的龐大現實利益. 該等利益指涉 美元威權,華爾街和跨國企業的環球利權. 這些利權都只能保存於全球「新自由主義秩序」之中, 而這 “美元秩序” 透過美國(及西方集團國) 牢牢掌控的「布列頓森林機構」(ie IMF,WB,WTO等) 運作, 並以超級威懾性軍備為後盾.***

宏揚自由資本主義和民主政制的抱負, 制宰天下的雄心已成為當代 “美國精神” 的核心內容. 美國近年的焦慮則來源於在環球經濟和金融層面, 遭到新興經濟強國中國的挑戰. 中國GDP緊逼美國,持有最多美國國債. 美國人認定其普世秩序之所以鬆脫, 是由於中國這一 “野蠻國家”(專制,違反人權, 在自由市場暗中搗亂.) “挖牆腳,滲沙子”,不斷挑動和蠶蝕所致.

中美兩國在當今環球經濟中其實唇齒相依, 中國為美國生產最多日常消費品,美國則是 “中國製造” 的最大買家; 中國持有最大量的境外美元,是美國最大債主. 但在意識形態層面, 兩國相互敵視,水火不容. 但是作為新保守主義理論家,作者認定美國不會,也不應該容忍任何一個集權國家(中國不應例外)的崛起. 作者建言美國應該對中國採行「接觸–遏制政策」, 取代一貫的「接觸–合作政策」, 更有甚者,應該逐步加強遏制的力度.***

「新保守主義」在理論上強調中美〈兩國的深層衝突〉.
在微觀層次,美國人民信奉「自由主義」哲學, 其核心教條認定人類生而平等,並且具有不可讓渡的權利, 這些權利不應為政府所剝奪. 反之,政府的權力和統治的合法性只能來自人民的同意. 即是說, 「權利創造權力」.***
對於不同意這種論調的中國(領導) 人來說, 美國及其集團國只因足夠強大,才有能力把這種意識形態強加給全世界, 因此,「權力創造權利」才是對的.

中國策略師 閻學通指出:美國人通過建立國際規範,在全球營造「制度化的霸權體系」, 以迎合其行為準則.*** 那麼,自由主義教條掩蓋的就是現實主義權力運作. 因此中國必須擴展「硬實力」以匹配其大國地位, 維護「戰略安全」利益.

在宏觀層次,美國(政客)信奉的「現實主義」和「新保守主義」, 均認為集權國家就算如何參與環球經貿,都不會變得稟性平和, 要一個集權國家變成平和,除非她從根本上變成一個民主國家!根據這個邏輯, 美國(及其忠貞盟國)毫不掩飾 “民主國家應該幹預集權國家的內政,以利其轉向民主”的主張, 在某些極端情況下甚至不惜鼓吹用兵. 而幹預內政的借口只能是「人道救援」, 於是衍生出炙手可熱的「人權重於主權」論說.***

中國(及一眾東盟國家) 則深恐美國及其自由主義思想動搖國內的權力結構, 於是極力維護「威斯特伐利亞」精神, 重申 “不得幹預他國內政” 原則, 主張「主權至上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52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分享經濟報告:2016年融資1710億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8/161568.shtml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分享經濟報告:2016年融資1710億元
i黑馬 i黑馬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分享經濟報告:2016年融資1710億元

未來十年,我國分享經濟領域有望出現5-10家巨無霸平臺型企業。

i黑馬訊 2月28日消息 今日,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在京成立,並發布了《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

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定位於研究分享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踐,將致力於搭建連接產學研用的跨領域交流與合作平臺,為指導分享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決策支持服務。

報告顯示,2016年分享經濟企業的融資規模約為1710億元,比上年增長130%。擁有分享基因的各類眾創平臺大量湧現,經過政府部門認定的“眾創空間”超過4000個。

同時,報告還預測,未來幾年我國分享經濟仍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到2020年分享經濟交易規模占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未來十年,我國分享經濟領域有望出現5-10家巨無霸平臺型企業。

《中國住房分享發展報告2017》則指出,2016年在線旅遊中住宿占交易規模約20%,該市場最大潛在交易額有望達到1000億元左右。而在用戶需求的潛力方面,2016年國內參與住房分享的用戶僅有3500萬人,即便折合1億人,占全部旅遊人口的2.25%,發展潛力巨大。

作為共享經濟的企業代表,小豬短租CEO陳馳在發布會上表達了對住宿分享經濟的樂觀態度。“繼網約車之後,住宿分享經濟的春天已經到來。國家政策利好,市場正在成熟,以小豬短租、Airbnb為代表的C2C模式成為市場趨勢。時機已到,小豬在住宿體驗方面能否接得住,能否服務好從標準化酒店釋放出來的客流,是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小豬會沈下心來,夯實用戶體驗和基礎服務環節。”

分享經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27

演說1710美中開戰的起點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9/28/%e6%bc%94%e8%aa%aa1710%e7%be%8e%e4%b8%ad%e9%96%8b%e6%88%b0%e7%9a%84%e8%b5%b7%e9%bb%9e/

演說1710美中開戰的起點
講者:掌門

〈東風壓倒西風〉
在1995年臺海危機的時刻,中國軍方第一次舉行彈道飛彈演習. 三天裡, 每天試射兩枚「東風15型」飛彈. 該型號屬公路機動型短程彈道飛彈,射程600英里, 特點是可快速布署,具備高度隱蔽性. 那次試射未盡人意, 其中一枚因導引系統故障被迫半空引爆;兩枚落在靶區外面; 即使打進靶區的三枚,都沒有命中核心. 行家評論其技術水平約略相當於50年代美蘇的標準,ie「誤差距離」為1英里.

但在1996年第二次試射, 所有飛彈都精準地擊中目標,誤差距離只有幾百公尺,相當於80年代的美蘇標準. 換句話說,中國僅以八個月時間就達成美蘇花費二十五年才做到的技術提升. 中國人如何做得到?至今仍是個謎.*** (西方人則一口咬定,這出於天才的….. 網絡盜竊,是從 五角大廈和武器承包商那兒偷來的. )

無論如何,中國的彈道技術後來提升得更令人觸目, 反映在衛星和航天科技的長足進步上面. 現下中國財/才雄勢大,在諸多高科技領域步步進逼西方先進國, 最近「銀河一號」超越「美洲虎」榮膺世上最高速計算機,更充滿著中式象徵主義意涵…..

《美中開戰的起點Crouching Tiger:What China’s Militarism Means for the World》(2015) Peter Navarro
本書內容相當邪惡,簡單地說,就是全部可找到的 “敵視中國”言論的集成; 寫作風格十分通俗和民粹化,自詡是本 “推理故事”. 全書分為45章,每章提出一個問題,環環相扣, 圖窮匕現,最後導出終極問題:「快速軍事化的中國對亞洲和平與繁榮帶來何等威脅? 」

本講介紹書中有關 美中軍備競賽的發展近況, 特別聚焦於有趣的 中方 “非對稱武器asymmetric weapons策略” 和 美方的因應戰略考量.
〈反艦艇彈道飛彈〉
空戰武器屬於更高科技和更資本密集類型, 此所以美國的空戰優勢大幅領先全世界. 空戰的象徵物就是航母, 美國擁有11個航母戰鬥群,次位的國家只有2個.
投放空戰武器的更佳選擇是在 遠端的戰略性地理位置構築大型海空軍「先遣基地」. 現時西太平洋地區,美國在日本設有三個大型基地;南韓4個; 菲律賓和泰國各1個; 還有重鎮 關島虎視雄據大洋中央.

面對這圍堵態勢,中國軍方的定策名為 「反介入, 區域阻絕anti-access,area denial」, 意思是在遠洋截擊來犯的艦隊, 具體的戰鬥目標很簡明,就是要擊沈前來的航母於區域之外緣!
要達成這項目標,合適的武器有三種:a航母; b潛艇; 和c彈道飛彈. 三者之中,a可以不論; 所以中方發展的是b和c,是為「非對稱武器策略」. 兩者之中,潛艇是傳統的反航母工具,攻防戰術研究甚詳; 但「反艦艇彈道飛彈」卻是新開發的武器,相關戰術一片空白, 這就是軍備相對弱勢的中方的突破口.

書中提出一個很技術性的問題:「從數千英里外,攻擊開放海域中以30節速度航行的航母有多困難? 」,答案是 “幾乎不可能”,理由是…..
一般而言,飛彈分為兩種:
Def.「巡弋飛彈Cruise missile」使用小型噴射推進器,飛行高度很低, 甚至可以貼近地表輪廓以避耳目.
反之,def.「彈道飛彈ballistic missile」的定義是:飛行的首階段使用火箭推動,脫離大氣層後進行 次軌道太空飛行, 然後在選定位置以 自由落體方式返回大氣層,*** 依靠準確計算落在目標之上.

對擁有太空科技的國家來說,發射攜帶核子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擊中一個城市,並沒有甚麼難度. 但要控制攜帶常規彈頭的中程彈道飛彈,歷時十多分鐘,飛越兩三千里之後, 再以自由落體方式擊中一艘自主移動的航母,那就 “幾乎不可能” 了. 要做到這種精準度,需要技術革新, 回到大氣層的飛彈要具備微調能力,“平飛”狙擊目標艦艇. 本書認為 中國(可能)是目前 唯一 開發出這種彈道飛彈技術的國家.***

非對稱武器策略利害之處不在戰術強度,而在於成本效益.**** 無論是從陸上基地發射彈道飛彈,抑或用快速雙體船逼近目標發射巡弋飛彈, 一枚飛彈的造價不過數百萬美元, 但一艘航母的造價卻是一百億,外加五千條美軍性命!
中方的戰術未必真的能夠有效地限制美軍在西太洋的活動,但卻極大地增加了活動的風險! 中方不是要進行「強硬防禦」, 而是增加美方的主觀性風險,使其 “知難不進”.****

非對稱武器策略徹底改變了西太平洋的戰略平衡. 彈道飛彈固然對駛進海域的航母起到阻嚇作用; 而中方佈署在沿海的大量巡弋飛彈對美軍先遣基地的威懾作用則更為實質性和難以化解.*** 美國海軍發展出一種終極武器「神盾系統」, 那是個雷達系統,可以同時鎖定100個來犯的目標, 但是….. “漫天箭雨” 又能否盡接呢?

〈美方的因應戰略〉
「非對稱武器策略」確實在戰略層面動搖了美方「先遣基地+流動航母」空中壓倒的絕對優勢.*** 那麼美方就要考慮:維持並強化已有結構; 抑或從根本上改變結構?

基於系統的優化程度已然甚高,強化已有結構的途徑非常有限. 最具效益的新戰術手段是在先遣基地佈署美國陸軍的終極武器「薩德THAAD系統:戰區高空防禦飛彈」, 那是能夠在超高空截擊入侵飛行體(主要針對彈道飛彈,也包括戰機.)的飛彈系統. 但是佈署薩德有個政治難處,易遭基地 在地國人民的反對. 再者,神盾和薩德都是防禦系統,無論如何高效, 共同弱點是 “久守必失”,沒有把握同時間應付超大量來襲飛彈. *** 它們的真正用途只是爭取時間,進行反擊.
另一個方法是分散基地,但除了削弱規模效益,增加財務成本之外, 也要面對上述政治難處. 況且基地總比飛彈貴得多,風險成本無從避免.

於是美軍內部提出了大膽的戰略變調:廢止航母主導,代之以潛艇.****
航母將戰機帶到敵方的近海,施行空中壓制和定點轟炸. 優點是戰術力量強大; 選擇範圍寬廣,可以殲滅軍隊,也可以轟炸城市和基建. 潛艇攜帶的武器少得多,選擇範圍也就狹窄得多.
但是潛艇神出鬼沒,防不勝防, 既不用擔憂敵方的先制攻擊,也是 後發瞬時反擊的最佳武器.*** 最重要的是:美國的潛艇技術全球最先進. 如要施行核子打擊的話,潛艇更是無上佳選, 可以在水底發射彈道飛彈,不露形跡,非常利害.
潛艇卻有一項意料外的政治弱點:正是由於匿蹤藏形, 受保護的人民(尤其是盟國的)看不到它的存在,不似航母那樣能帶來 “安全感”;*** 同理,對敵國人民的心理威脅也有所不及.

基於美國是個民主制國家,作為三軍統帥的總統沒有發動戰爭的權力, 美軍在戰略上排除了 向假想敵先制攻擊的可能性,*** 瞬時反擊佈署成為不可或缺的消極性戰略設定.
美國在西太平洋只有一個假想敵,那就是中國. 於是Def.具體的戰略目標明訂為:假設美國的先遣基地,或者盟國本土(一般情況下,前者會先於後者發生.), 遭到中國的飛彈襲擊,美國如何發動全面反擊. 這種軍事行動綱領稱為「海空總體戰AirSea Battle」策略.***

Def.與此相對的是積極性策略,在中國發動先制攻擊之前, 試圖透過海上封鎖和「經濟絞殺economic strangulation」來限制其發動戰爭. 這種政治和軍事混合綱領稱為「近海控制offshore Control」策略.***
這兩種戰略思想的辯論,構成現今美國軍事政策論壇的主戲碼.

〈海空總體戰〉
策略由五角大廈分析師Andrew Krepinevich提出, 認為要應對中國的飛彈攻勢, 美軍的 四大軍種(空,海,陸,海軍陸戰隊) 必須緊密協作,一體行動. 作戰路綫圖規劃出兩個階段:
在首階段行動,空軍必須執行 “太空反制任務”, 破壞中方的 “人造衛星海洋監控系統”, 藉以阻止其瞄準高價值航母.*** 除了要摧毀中國的衛星,還預設攻擊多個境內地面戰略目標, 包括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新疆的大型 “相位陣列雷達” 和反衛星武器設施, 與及散處多地的衛星發射和監控基地. 另一方面,海軍則利用 “神盾系統” 防禦各個先遣基地, 使其免受中方巡弋飛彈的大規模攻擊,以爭取時間啓動次階段作戰.
次階段計劃充滿爭議性,具體做法就是以非核子武器攻擊中國本土, 以因應中方對區域中的美國軍艦和先遣基地的非核武先制攻擊. 簡言之,即是對中國進行全面戰爭.

表面看來,總體戰策略邏輯清楚, 道德上合乎 “舊約式以牙還牙” 精神; 政治上合理;軍事上可行, 近乎是種必然性選擇.*** 但是細究之下,情況異常複雜.
基於資源配置,中國的常規和核子飛彈武器庫並未進行區隔,編制上共同隸屬「第二砲兵部隊」, 無論是貯存,監控和發射作業,都在相同的基地進行.*** 即是說,美軍針對飛彈基地的任何攻擊,便等同於對中方核武設施的先制攻擊. 中方出於害怕失去 “核武二次攻擊” 能力,極有可能搶先啓動核武!從而引發全人類不能接受的核子戰爭.

對總體戰更專業的批評意見則指出該策略的執行,在兩個層面上是無效的. 首先,中國幅員極度遼闊,作戰重心分散, 根本不可能針對全部飛彈基地和控制中心進行同步深度打擊. 美軍徹底癱瘓中國戰鬥神經網絡的可能性甚低.*** 其次,美軍阻截行動中飛彈的可能性更是低之又低. 兩者相合,策略根本上無效.

於是反對派戰略學家提出方法論上截然不同的謀略.
〈近海控制〉
策略由「美國國防大學」戰略學家TX Hammes上校和「美國海軍研究院」的專家們提出, 具體行動為將「第一島鏈」變成一條封鎖綫,禁止中國的商船和軍艦越過.**** 這是美國版的「區域阻絕」, 透過「遠端封鎖」扼殺中國的全球貿易.

第一島鏈的末端和咽喉要道就是 「馬六甲海峽」,通往 印度洋的必經之路, 中國絕大部分石油和原材料進口,工業製品出口的門戶. 閉關鎖戶則敵方不戰自潰; 甚至單是威嚇這樣做,就足以使敵方不敢輕舉妄動.
再者,第一島鏈的 “琉球弧綫” 段落是中國進入西太平洋的拒馬索. 弧綫上的咽喉段「宮古海峽」是中國商船和戰艦(特別是潛艇,需要 水深和海底地形活動條件.) 的進出要道. 而日本已在海峽佈署了 大型雷達系統和「88型岸置反艦飛彈」.

總的來說,這策略的 戰略強度十足; 加上美國海軍實力天下無雙,而沿鏈盡皆盟國,故此 可行性也極高.*** 表面看來,也不像 “總體戰策略” 那樣直接導入全面戰爭; 更重要的是,我僅僅封鎖你,你總不成動用核武吧!  於是,近海策略在政策辯論中占了上風.

〈評估近海控制策略〉
Hammes上校言辭犀利, “本策略是要逼迫中國在美國力量最大化; 並且本身力量遭到持續削弱的情況下作戰.”, 換句話說,單是拖就足以把你拖垮!他的理論, 稱為「勝利理論」, 很有深度,共分為三個部分:
A目標
不是消滅或摧毀中國, 所以應該盡可能不攻擊中國本土,盡可能避免全面戰爭. 他認為在這個時代,要完全擊敗一個核子強權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智的. 他的目標是在中國動手壓迫西太平洋盟國的情況下,導入局部有限度戰爭,稱為「低強度戰爭」. 「勝利」就是停戰,然後撤兵.****
B前設
“只要不摧毀中國的基礎設施,就能促進戰後全球貿易迅速復元.”**** 全球需要中國這間 “世界工廠”; 美國也需要中國的十四億消費者.
C後果
根據 克勞塞維茨 “激情, 機會和理性造就戰爭.” 的說法,總體戰是錯誤的. 攻擊本土只會燃點中國人的愛國激情,勾起 “百年國恥” 的集體回憶, 引發漫長的戰爭.

海軍研究院則提出了本策略的最後重點D迴旋:施加壓力的過程是 緩慢,有序而漸進的, 這種「蟒蛇式」攻擊方式 (相對總體戰的「響尾蛇式」瞬時攻擊.), 能在緊握主導權的狀況下, 為雙方進行外交斡旋提供所需的時間和空間.*****

以上的正面評估確實擲地有聲; 但是近海控制也有其負面評價之處. 首先,中國對美國這項策略瞭如指掌,刻下正釐訂一系列對策, 開發多元海陸貿易運輸路綫,繞過第一島鏈和馬六甲海峽,以避敵鋒芒. 「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和基建開發計劃的拓展, 其大戰略深意在於牽涉進幾十個國家,令美國的封鎖策略無處著力!*****
其次,執行近海控制策略端賴美軍在日韓和關島的先遣基地, 但這些基地卻充分暴露在中國密集飛彈攻勢威脅之下. 一旦中方針對美方的遠端封鎖還以顏色,則出手政擊不外此途, 那麼大勢仍得還原為海空總體戰格局.***
其三,有趣的是,遠端封鎖策略既傷敵亦傷友(甚至也傷己). 盟國日韓澳洲與中國經濟已然一體化,受害顯明, 封鎖曠日持久,則勢必抗拒背離.***
其四,無趣的是,近海控制因其施行緩慢, 反倒給中方充分時間進行戰術佈署,先發制人.**** 這是總體戰派的最大擔憂和非難.
棋局兩難,固事理之常也.

從上面的種種論難,可以看到美國戰略學家的謀慮是何等深遠; 更難能可貴的是, 絕非窮兵黷武,而是步步為營, “未慮進先慮止”.***
有說「美國人民雖然好戰,但並非帝國主義者; 而美國軍方骨子裡雖然帝國主義, 卻並不好戰. 」****信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790

今年地價總收益1710億破頂 中資年初揚威 港資下半年反攻

1 : GS(14)@2017-12-18 17:52:47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5452&issue=20171218
【明報專訊】2017年是地產黃金年,除樓價屢創新高外,作為「麵粉價」的地價同樣水漲船高。本報統計,上半年中資財團以進取姿態,連奪多幅市區靚地而揚威;不過,情况於下半年扭轉,港資地產商積極反攻、並奪回不少焦點地王,其中信置(0083)更於1個月內連奪兩幅價值逾100億元的市區王牌地皮,扭轉中資早前強勢搶地局面,更帶動今年地價總值高達1710.65億元,創歷史新高紀錄。

本報統計,今年迄今政府官地、港鐵、市建局項目已批出地皮暫為22幅(涵蓋住宅和工商地),較去年全年31幅減少29%;但涉及總金額,上述22幅地皮估計共涉逾1710億元,較去年全年942.69億元,大增81%。

廣告

至於市場關注的中資、港資奪地比拼情况;自內地海航系集團,去年11月起揭開中資天價搶地戰幔後,一度使港資發展商面對買地難的困局,其中焦點是龍光地產(3380)及合景泰富(1813),2月底以逾168億元投得鴨脷洲利南道住宅地,每方呎樓面價高見2.2萬元。

同時,同於上半年開標的重點住宅地,如港鐵(0066)黃竹坑站1期、3幅東九啟德住官地等,均是落入中資手上,當時曾有本地業界人士表示,港資出價不及內地企業勇進,令本港發展商難以奪地。

港資奪3幅逾百億市區官地

不過,本報綜合地政總署和市場資料發現,2017年政府暫時推售的16幅官地,有10幅地皮由港資購入、涉逾793.8億元,佔今年暫時官地賣地總金額1276.11億元的62%。上述港資購得的10幅官地地皮,有3幅更屬100億地王,分別是由南豐投得的啟德第1F區商業和酒店地(逾246億元)、恒地(0012)投得的中環美利道商業地(232.8億元)、及信置等財團投得長沙灣興華街西臨海住宅地。

事實上,中資雄霸投地市場氣勢,於下半年開始出現轉變。普縉集團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張聖典坦言,本地發展商下半年積極投地,甚至後來居上,相信受到中國政府推出防走資的新規條影響,令中資略為收斂,降低中資天價搶地氣勢。美聯測量師行董事林子彬亦稱,內地防走資規條或多或少影響中資財團投地意欲。

業界:防走資規條影響中資投地意欲

事實上,港資下半年大舉反攻,如新地(0016)10月以50.6億元投得長沙灣興華街西對出酒店官地,每方呎樓面地價達1.35萬元,創本港歷年最貴純酒店官地。此外,信置7月以13.83億元,投得馬鞍山白石住宅官地,每方呎樓面地價11,588元,創區內地價新高。至於港鐵今年其中兩個招標項目,元朗錦上路站1期及黃竹坑站2期項目,均由信置或其合組財團投得,估計中標價分別83.3億及逾100億元。

另市建局今年推出3個項目,亦全由港資奪得,其中中環卑利街、嘉咸街地盤C辦公室及酒店項目,由永泰(0369)及資策(0497)合組財團投得,市傳中標價達116億元,中標價創市建局重建項目之冠。

〔2017 地產回顧系列(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6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