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沖基金年度業績最新排行:多數基金連續五年敗給標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995

嘆息增長不及標普500的何止巴菲特,匯豐更新的本年度至今對沖基金業績榜單顯示,大多數基金今年已經連續第五個年頭輸給標普。

最讓人意外的是,雖然應該已經對衝了下行風險,但直到3月月中,所有的知名大牌對沖基金業績都不及標普。
 
 
最新情況是,大部分基金的淨多頭風險處於史上最高水平,鮑爾森旗下的基金頻頻出現在榜尾。
 
zerohedge挖苦說,這代美國人肯定得經歷三件事:見上帝、繳稅和看著鮑爾森的基金全球表現最差。鮑爾森連續三年表現不咋地,可能要準備移民波多黎各了,這倒不是為了避稅,是要躲開憤怒的合夥人。
 
以下可見匯豐報告全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56

「連續創業客」季琦的十年心得:創業要順水推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7866.html

創業要順水要推舟

記得毛澤東說過,干革命就要推翻清朝或者國民黨的統治,毛澤東是豪情萬丈,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和主旋律,毛的時代就是干革命。我覺得這個時代跟毛澤東不一樣,就是要創業。創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覺得,創業應該是順水推舟,這是這幾年我自己創業的一點小心得。所謂順水推舟,就是順大勢,不要指望一個小公司去掀起波浪,這不太可能。你可以用木頭,順著這個水流、水勢走,這就是最好的創業渠道。

五個字:衣、食、住、行、娛

具體到中國,我們怎麼來順水推舟呢?我概括了五個字:衣、食、住、行、娛。這是現在中國人創業要把握的五大行業。中國創新的能力、基礎、研究比不上其他各國家,想做成一個蘋果公司很難,雷軍做小米勇氣可嘉,但是道路一定是曲折的。我覺得要是跟蘋果比,還是蠻難的,雷軍做一個小的「蘋果」是有希望的。有報導說他要跟蘋果PK,當時我一看報就覺得歪曲了他的意思,因為我覺得中國不存在這樣土壤,包括基礎的工藝和科研。

中國的優勢是什麼?中國的水是怎麼流的?中國的優勢是人多,而且是中產階級最多。美國的中產階級大概有1—2億,如果算上三四線城市的,中國應該有4—5億的中產階級,當然這個定義非常模糊。跟印度比也是一樣,印度的階層分化非常厲害,新德里有些地方像非洲,而豪華地帶則可以跟紐約相比。而中國,從上海到北京,到三四線城市都很像,很多城市都有好學校、好馬路,中國都是一樣的。中國這麼多中產階級,我剛才講的順水推舟最好的一個方向就是衣食住行。

我做的是住宿。這個季節到上海來是最好的,江南的四月份是最美的,所以我們最近的銷售率也是最好的。吃呢,海底撈,現在已經火得不行了。行也是一樣的,東航去年12年盈利十幾億,它其實曾經好幾年虧本,現在好不容易盈利,不一定是因為它管理得好,有可能是市場好,只有市場好到一定的程度後它才能盈利。

娛樂更不用說了,中國包括電影業、電視劇在內的娛樂行業都在崛起。所以我覺得如果在中國創業,是非常好的。從基本的吃、住、行出發到進一步的消費者升級,如果從這一塊來創業的話,不僅能夠覆蓋他最基礎的消費,而且還能夠跟他消費升級起步。

漢庭比較有名,把名字改成「華住」大家可能不太理解。因為我十年前就開始做經濟型酒店,當時做的是如家,那時候到上海能住100多塊錢的酒店,乾淨、便宜、交通方便就不錯了。今天不是這樣,很多人很挑剔,覺得房間太小、太髒,服務員太醜,他希望自己不但要住,還要住得比原來好,但是花錢還不能太多。所以我們推出了叫「全季」的品牌,在徐匯區、淮海路、永定路的比較高檔住宅區,不貴,大概是300塊左右。一推出來之後,我們酒店有一個滑坡期,跟我當時做如家是一模一樣的。到了第三個月,200多間客房全部爆滿,平均房價達到300多,這個我是沒有想到的。另外我們還做了一個叫「禧玥」的品牌,四五星級的。所以說中國的消費升級還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

最後,大家創業的話,一定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要貼近民生,衣食住行娛;第二要考慮到消費升級。我覺得跟過去五年前、十年前一樣,現在創業還有非常好的機會,這個時代你不創業會後悔的。年輕人還是要創業,什麼時候幹什麼事,中國像美國,他們都是搞高科技的。年輕人如果創業的話,中國是一個最好的地方,如果要創業,我希望你們順水推舟,不要逆水行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52

工資連續三年兩位數增長,中國企業壓力山大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957
儘管經濟增速放緩,但數據顯示中國工人的工資仍然快速增長,而就業情況依然強勁。WSJ認為這一方面顯示出政府讓老百姓富裕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國的製造企業在成本競爭中更加困難。
 
華爾街見聞昨日報導,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28,752元,同比名義增長17.1%,扣除物價因素後增長14.0%。而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6,769元,同比名義增長11.9%,扣除物價因素後增長9.0%。
 
 
這已是私營企業員工工資連續第三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遠超GDP增速。統計局人口司負責人在解讀工資增長時也提到,儘管2012年國內外環境複雜嚴峻,經濟增速放緩,但這並未影響工資繼續走高。統計局還提到企業為應對日益加劇的競爭,有效解決「招工難」現象,或者為了吸引和穩定科技人才、技術工人,採取了提高員工工資、改善福利待遇等措施,促進了平均工資水平的增長。
 
zerohedge認為,工資的上升將進一步施壓本已困難的製造業和建築業,尤其是低端和勞動力密集的部分。由於經濟放緩、成本上升,中國企業的利潤情況愈發脆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24

廣州房價連續5月領漲全國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535

6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今年5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廣州房價繼續領漲全國,今年以來連續5個月廣州新房房價同比漲幅都是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最高的。與2012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僅溫州一城同比下降3.8%,上漲的城市則有69個。

數據顯示,在新建商品房(不含保障房)方面,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65個城市新房價格出現上漲,佔9成以上,漲幅最高的桂林達2.9%,僅有唐山、常德、三亞這3個城市價格下降,瀘州和遵義價格持平。

與2012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僅溫州一城同比下降3.8%,上漲的城市則有69個。其中六個城市同比漲幅超過10%,漲幅最高的廣州同比漲15.5%。北京同比漲幅15.2%,深圳漲幅為14%。

結合此前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來看,今年以來,廣州新房房價漲幅一直居高不下,已經連續5個月房價同比漲幅領漲全國。

在二手房方面,與上月相比,環比持平的城市有3個,上漲的城市有64個,其中漲幅最高的北京達1.7%;大連、無錫和溫州3城二手房價格環比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2年9月份以來,溫州二手房價格連續9個月均出現環比下降。

此外,與2012年同月相比,海口、溫州、煙台這3個城市的二手房價格出現同比下降。

對5月份房價數據,按照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的解讀,數據顯示5月份房價漲勢繼續減緩趨勢,體現為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個數減少,環比下降的城市個數增加。以及環比漲幅收窄。其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均比4月份減少了2個,環比下降的城市個數比4月份分別增加了1個和2個。但他同時承認,房價環比和同比上漲的城市個數仍然較多,房地產市場調控還需繼續抓好政策落實。

而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目前房地產市場行情決定了相關參與者仍需繃緊心弦,調控壓力並未減輕。

而對於此次廣州領漲,嚴躍進認為,儘管廣州已遭遇了諸多樓市新政的打壓,但效果微弱,廣州此次房價態勢顯示出較強的上漲壓力。

房地產研究專家王海斌表示,自2010年開始的房地產市場調控至今已持續3年多,市場對房價調控政策開始失去信心,政策打壓下,市場需求仍舊旺盛。

北京聯達四方房地產經紀公司總經理楊少鋒則認為,只有從整個財稅體制開始改起,才能對房地產市場有較大的影響。

國家發改委日前公佈的《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將「擴大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範圍」作為2013年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對此,楊少鋒認為,房產稅對房價並不會有太大的即時影響。但從另一個角度講,房產稅出台必然伴隨著土地出讓制度的轉變。未來,只有財稅體系從依靠土地財政轉變到依靠以持有物業徵稅,才能地價下降留足空間,從能使得房價有一個下降的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04

經濟學人:低價廠商聯發科是如何成為「連續顛覆者」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007.html

以下為騰訊科技編譯的文章節選:

中國台灣在全球IT市場的名聲有些自相矛盾:島上確實有數量眾多的IT公司,而且每年台灣生產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在全球市場上佔有很重的份額;但台灣本土的企業裡面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卻實在少的可憐。全球PC市場的大部分電腦都是由廣達(Quanta)、緯創資通(Wistron)等不為人所熟知的台灣公司製造,然後貼上戴爾、惠普或者聯想的商標銷往世界各地。很多消費者的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的處理器也很有可能是台積電(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生產的,而觸屏顯示器則可能是來自宸鴻科技(TPK)。如果你的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是中國大陸的牌子,那很有可能處理器芯片是聯發科(MediaTek)設計的。

2011年,聯發科才進軍智能手機芯片市場,那一年,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中有1000萬部使用了聯發科的產品。2012年,全球智能手機中有1.1億部使用了聯發科生產的芯片。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聯發科智能手機芯片的銷售數量增長了10倍。而2013年,使用聯發科芯片的智能手機有望增長到2億部。除了智能手機之外,還有1500萬到2000萬部平板電腦將會採用聯發科的芯片。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芯片的營收有望為聯發科貢獻40%到50%的收益。2013年前7個月,聯發科營收同比增長35%,達到705億元新台幣(約合24億美元)。今年上半年,聯發科的利潤增幅超過了60%。聯發科的創始人兼董事會主席蔡明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未來的三到五年裡,聯發科有信心成為全球智能手機芯片市場最主要的兩大供應商之一。

實際上蔡明介對未來的預測是有根據的。美國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斯圖爾特·羅賓森(Stuart Robinson)指出,聯發科現在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應用處理器供應商,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不到10%,略低於蘋果和三星,而智能手機處理器行業的領跑者高通佔據了近50%的市場份額,優勢非常明顯。

除了製造芯片之外,聯發科還提供「參考設計」(reference designs),該服務集成了各種驅動和其他軟件,以便針對智能手機的其他零部件進行優化,使之與芯片緊密配合。該公司首席財務官顧大為表示,客戶可以利用參考設計實現基本的功能、然後增加其他功能,比如整合3D屏幕或優質音效等。他還打了個形象的比喻:聯發科負責供應牛肉,而「參考設計」則負責做菜。

很多不為西方所熟知的中國手機製造商都是聯發科的重要客戶,比如步步高、金立、OPPO和小米等。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國產智能手機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所佔的份額從25%飆升到了70%,而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規模也擴大了五倍。除了中國市場之外,聯發科的芯片市場還拓展到了亞洲、中東、非洲及其他國家和地區,在西方市場的份額也在不斷擴大。

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聯發科是如何在智能手機芯片市場開疆拓土成就快速發展的成功模式的呢?

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認為,聯發科採取的是以前一直堅持的「低價易用」策略:將技術簡化實用,這也為自己和客戶降低了進入門檻。

聯發科創立於1997年,最初只是專門生產CD-ROM光驅控制器。之後,聯發科設計了一款僅需一個芯片的系統。台灣其他的生產廠家紛紛採納了該系統,甚至像東芝、索尼這樣的大企業向聯發科跟進。2000年,聯發科在光驅控制器市場的份額超過了50%,徹底顛覆了被日本公司控制市場的局面。由此可見,蔡明介對於《創新者的困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的作者、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滕森(Clayton Christensen)的追捧,完全在意料之中。

成功之後,聯發科進軍DVD和電視機芯片市場,2004年聯發科又開始為功能手機提供芯片。2010年,採用聯發科芯片的功能手機超過了5億部。通過與中國經濟型手機製造商建立的密切合作關係,聯發科又迅速進入了智能手機行業。

低價策略是聯發科在市場上戰無不勝的強大利器。在發展中國家,消費者無法享受發達國家運營商提供的補貼,也買不起昂貴的手機。但蔡明介和顧大為認為低價手機並不意味著低端,他們為能夠向消費者提供價格低廉卻又設計先進的手機而感到自豪。上個月,聯發科發佈了一款新的芯片,該芯片價格並不昂貴,但採用了ARM最先進的技術。現在全球絕大部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芯片都採用了英國ARM公司的技術。

雖然有著較高的增長速度,但聯發科也面臨著很多的挑戰。上海展訊(Spreadtrum)正和聯科發展開激烈的競爭,高通也已經意識到了來自聯發科的威脅。高通同樣出售設計參考,以幫助中國企業加速採用高通處理器的設備。蔡明介或許無法把行業老大高通拉下馬,但他正帶領聯發科崛起,並日益成為高通最強勁的競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00

連續創業者王興:大學生「不應該」創業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094.html

成功來自瞭解用戶需求

王興創造了人人網、飯否網、美團網三個不同領域的互聯網產品,都受到網友的高度歡迎,他是怎麼發覺互聯網用戶的這些需求呢?

王興說,首先是對互聯網有信心,「這是一場革命,幾乎任何領域都會被互聯網改變,這是大的背景。」他說,由於在美國讀書,能近距離瞭解很多美國的互聯網產品,「美國人有這個需求,很多中國人也會有。」所以,一方面受美國的啟發,一方面聯繫中國用戶的實際需要,王興在三個不同領域成了創始人。

以後還有新的創業方向嗎?王興說,目前還沒有下一個目標,而是要集中精力把美團繼續做大。「我們花了三年的時間,做到了100多個億的市場,但本地生活服務電子商務會有幾萬億的市場,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開拓。」

模仿不一定會阻礙創新

由於中國不少互聯網產品都有美國類似產品的印記,一些評論者認為這會阻礙原始創新。對此,王興並不認同。他說,創新是對問題的解決,「有了問題,就要想新的解決辦法,這時就會有創新。」

「很多問題是只有中國才存在的,這時候就會出現中國企業的創新。」王興舉例說,比如360安全衛士、搜狗輸入法、起點中文網,都做出了外國人沒有的創新。「再比如騰訊,內部革新非常讓人敬佩,雖然一些產品不是原創,但都有組合式的創新。」

大學生「不應該」創業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創業,有的甚至為此放棄了學業。而曾經放棄美國學業回國創業的王興,對此怎麼看呢?

「如果有人問我該不該創業,我的回答一直都是:『不應該。』」王興說,在得到這個回答後,如果真正有強烈的創業願望的人,是不會顧及答案,仍然會選擇創業的。而那些就此偃旗息鼓的人,實際上他們的創業衝動可能並沒有那麼強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14

幸運女神曾連續三次垂愛比爾·蓋茨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291

比爾·蓋茨曾在事業早期做出過糟糕的決定。但是,如果不是其他人做出了更糟糕的決定,那麼我們今天可能就不會知道比爾·蓋茨的名字。

誠然,蓋茨聰明且勤快。《局外人》的作者Malcolm Gladwell將蓋茨的成功歸因於他早期為掌握計算機編程而花費了10000個小時。另外,蓋茨的成功也受益於良好的教育,比如在計算機稀缺的年代,蓋茨去的私立學校就有一個計算機實驗室。

但是,蓋茨的成功絕非只靠他的天分、勤快和良好教育。在商業生涯的關鍵時刻,蓋茨曾連續三次受到幸運女神的垂愛。

1980年,蓋茨和他的程序員小夥伴們在西雅圖建立了一個小公司。IBM聯繫了他們,希望他們能夠為IBM即將上市的電腦開發操作系統。但是,蓋茨當時並沒有開發過操作系統,因此他向IBM推薦了Digital Research公司的技術大牛Gary Kildall。

對蓋茨而言,幸運的是,IBM和Kildall之間談判破裂。Digital Research不想簽署保密協議。他們在報酬方面也沒能達成協議:IBM想一次性支付25萬美元,但是Digital Research想要銷售提成。因為談判僵局出現,IBM再次找到了蓋茨。

接著,幸運女神第二次降臨。IBM和蓋茨都知道,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當時已經開發出來了一套操作系統。受到IBM的暗中支持,蓋茨廉價的獲得了這套名為QDOS的操作系統。幸運的是,SCP並未發現這項交易背後的真相;否則,它將會提高賣價。隨後,微軟重新改編了這套系統,並重新命名為DOS。

蓋茨的第三次是他與IBM的許可協議。每賣出一台IBM電腦,IBM同意給蓋茨少量提成。(這是Michael Wheeler的猜測。但是,在與Digital Research談判破裂後,IBM在提成方面的底線有所放鬆)。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IBM並沒有排他性協議:蓋茨和他的小夥伴們仍然保留對DOS系統的所有權。

蓋茨取得了成功。但是,我們必須看到,蓋茨在這些交易中多次受到幸運女神的垂愛。如果IBM堅持排他性協議,那麼蓋茨可能會被迫妥協,或者IBM去找其它系統開發商。如果蓋茨沒有保留對DOS的所有權,誰知道蓋茨和微軟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哲學家、政治理論家和策略師們早就承認了運氣在我們生活中的扮演重要角色。著名哲學家馬基雅維利稱,運氣是成功一半,另一半是我們的努力。這話也適用於現代企業管理。

知道運氣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為何能給企業決策者們提供幫助呢?一旦瞭解到運氣的重要性,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就會不同。首先,我們在研究決策案例時的看法就會有所不同,不再把每個成功決策都歸因於決策者們的智慧。其次,在面對重大決策時,我們可能會把其它東西當作重點,比如把握機會的能力等。

不管好壞,你接觸到的人的智慧、價值觀和需求都會對你的成功產生重要影響,影響程度與你自己的資源幾無二致。很顯然,你的命運並不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理解這一點,你的表現會與眾不同。發牌的是上帝,玩牌的是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70

《價值型達人》捨近億元配股科技男的財富自由之路從新聞找線索嗅趨勢連續兩年獲利翻倍

2013-11-18   TWM
 
 

 

一度自以為投資功力修成正果,Ted放棄近億元的配股,離開兩年後將掛牌上市的觸控大廠;沒想到,隨之而來的一場金融海嘯,讓他財富折損大半。經歷一年多不為人知的痛苦、枯燥練功過程,終於再讓他嘗到連續兩年獲利一○○%的甜美果實。

撰文‧施禔盈

「在股市做投資,跟在大聯盟投球沒什麼不同;我們熱愛股市,就如同小小郭熱愛棒球一樣,但你不見得可以在股市生存下來,這一切都跟你如何定位自己有關。」二○一○年七月,Ted在自己的部落格「非主流投資人的家」,有感而發地寫道,「就像你可以選擇成為一位先發投手、中繼投手或是終結者;在股市裡,意味你可以選擇當沖進出、看線圖操作,或像巴菲特一樣,做一位價值型的投資者;重點在於你是否了解自己。」離開觸控大廠 遇金融海嘯在家當「煮夫」經歷○八年的金融海嘯,Ted財富縮水大半,沉潛了一年多之後,終於對投資有了全新的領悟,這才於一○年七月再於部落格發聲。也許,人只有歷經大起大落後,才能淬鍊出最踏實的人生智慧。

Ted,這位曾在美股一天賺到一倍報酬率,也曾輸過美國一棟房子的資深投資人,雖撐過科技泡沫的大風大浪,卻仍躲不過金融海嘯的衝擊。海嘯前,憑著自己的投資績效斐然,他瀟灑地離開當時正夯的觸控大廠,以為從此可當一位財富自由的快樂投資人。

然而,老天總愛和聰明人開玩笑,○八年六月離開職場,十月就碰到金融海嘯來襲,「本來決定好好做投資,沒想到好不容易從科技泡沫後站起來所累積的資產,竟被吞噬了大半。那段時間很低潮,每天會打電話給我的就只有我媽,經常試探我是否去找工作。而我甚至不好意思與朋友聯繫,只有天天等兒子下課,然後煮一頓飯給他吃。」Ted回憶起那段超悶的日子,苦笑地說:「當時練出了一手好廚藝。」Ted自○八年初開始寫部落格,如今累積了近五百篇的文章,但九成九的文章都是在一○下半年起陸續完成,篇數的多寡,代表Ted對投資掌握度與清晰度的高低,「海嘯後,當我發現寫不出文章時,就知道我的投資模式出了問題。」過去Ted是巴菲特的忠實信徒,但他發現自己雖然有耐心,卻還不到可以放一輩子的程度;同時,他看到金融海嘯時,巴菲特的投資組合也大幅縮水四成,這更不是一般口袋不深的投資人可以承受的。

於是,在股海浮浮沉沉了十多年後,他決心再度出發尋找「適合」自己的投資模式;就像大聯盟的棒球選手一樣,惟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才有辦法精進再精進。只是,這一段路要走到柳暗花明,談何容易。

花一年苦功練基本面 算出個股合理價「我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在尋找吧!」Ted做的第一件事,是到台大推廣部選修「財務報表與企業評價」的課程,了解如何評估一家公司的內涵價值。「我記得當時是分組做報告,每組大概五個人,可能大家都在上班,只有我一個人無業,所以我最積極。」到最後練這門功的,幾乎只剩Ted一人,組別報告「面板產業:奇美電的分析及企業評價」由他一人獨自完成,「做這份報告耗費很大精神,我向LCD界朋友要相關資料,因為根本不知道要看的重點是哪些,只好土法煉鋼把所有面板廠過去三到五年的年報全部拿來一頁頁翻看。」摸索了一個多月,這份四十五頁大報告才完成,過程中,所有數據都是Ted一人靠手算、靠EXCEL公式跑出來;雖然繁瑣,但練到的功是自己的,從此他對如何評估一家公司的價值,有更清楚的模式與思惟。上完課,Ted馬上學以致用,○九年初,他算出精華光學的每股價值落於一○六元與二三八元之間,於是他在精華光學九十幾元時買進,一百五十幾元賣出,獲利逾六成,也算是皇天不負苦心人。

之後,只要是Ted打算買的每一檔股票,他都會下苦功去計算、評估。「真的很痛苦,因為評價的東西需要仰賴營收成長率、毛利率、折現率的數據來計算,但市場資訊一直在變,必須一再更新,而且買一檔股票,不是只看單一公司的相關資料,必須連周邊的公司一起評估。」有一段時間,Ted天天與數據為伍,除了把他有興趣的投資標的,以及主要競爭對手過去五年的年報拿來翻閱外,還把每一個財務報表的數字重新輸入對EXCEL檔,「一點生活品質都沒有。」研究財報犧牲生活品質 轉攻趨勢財「更何況,投資是看未來的趨勢,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應該著重的是對未來的判斷。」Ted提到,財務分析師與投資家是有差異的,多數人都是拿過去的財報數據做分析找標的,但好公司不見得是好股票,「最棒的事情,是提前看到大家所沒看到的趨勢。」「趨勢」,這是一個有點縹緲的詞,每個人都想找趨勢、跟趨勢,但是,到底怎麼做才能看到趨勢?對於Ted來說,這是一段漸進式的訓練過程。

回顧練功期,他一天要看三份報紙,一個月要看四本《今周刊》、四本《商業周刊》、四本《先探》、兩本《財訊》、兩本《天下》及一本《遠見》;除此之外,他還大量閱讀投資相關書籍。「我真的很認真,但也很吃力,因為抓不到重點,所以閱讀的時間拉得很長,一本雜誌要花上我半天的時間,主要是初期無法做篩選,篇篇讀。比較糟糕的是,我感覺被資訊帶著走,卻沒有能力判讀資訊。」回想打底的那段日子,Ted形容那是一段看書看到「黑暗暝」的歲月。

「一本年報一百多頁,看一本要一整天時間。」但現在想來,他依然認為這是一段必經的過程,沒有下過苦功,不會有後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能耐。

就這樣蹲馬步大量閱讀,把滿滿的資訊充斥在腦袋裡,再學習研判資訊。一○年下半年,Ted終於非常確定自己「想」做,並且也有「能力」做個快樂的「趨勢投資人」。於是,中華電信這類定存概念股他不愛、趨勢告終的如觸控產業也不碰,「這沒有對錯,就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定位。」Ted再次強調。

當他於一○年後期開始能夠輕鬆對待投資時,他知道,「他通了」;而這也可以從一一、一二年連續兩年,投資報酬率都達到一○○%高水準獲得印證。

能這樣清楚「認識」自己,Ted整整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也在認識自己後,才有能力把投資信心再找回來。曾經,他對於離開電子業,少了公司上市後可能拿到的一、兩百張配股懊惱;如今,他為自己毅然離開職場而歡欣,「因為,如果我沒離開電子業,我大概永遠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模式。」至於讓他折損大半資產的金融海嘯,現在他也慶幸自己遇過,「畢竟沒經歷過這場百年難得一見的風暴,我也修不成我的投資思惟。」Ted正面看待這些曾有的磨練。

總結Ted的投資心法,由於他認知股價是反映未來,而不是過去,所以財報依然重要,但不要過度解讀,重點還是未來;甚至他發現多花時間去思考、去想像的投資生活有趣多了。

而說到Ted的精采戰役,台股代表作包括勝華、基亞,其中,勝華二十幾元買進、五十幾元賣出,基亞平均成本不到五十元,於一五○元賣出;港股電動汽車股比亞迪,港幣九元多買進、三十六元賣出。

發掘有夢最美潛力股 不空手就有希望此外一定要提的是,這兩年暴紅的美國電動車廠Tesla。Tesla股價今年來大漲逾三○○%,Ted早在一○年七月就開始注意,並於一一年股價不到三十美元時買進。能領先市場好幾步發現,是因為一次Ted常看的Yahoo!、fool.com、bloomberg及Seeking Alpha等網站,出現了Tesla的介紹。研究過後,他發現Tesla的執行長頗有賈伯斯的味道,且設計出來的車款讓人聯想到手機中的iPhone。

另外,一般電動車電池續航力不優,Tesla卻改善了這個缺點,公司也規畫了電動車最大的難題:充電站。重點是相較於其他廠商,Tesla的充電可做到在十五至二十分鐘完成,而非四、五個小時的漫長等待,「標準的有夢最美潛力股。」「類似的股票,剛開始的股價由夢堆積,因為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怎樣,而做投資就必須判斷這個夢是不是會踏實。我的研判是今年Tesla出貨兩萬輛,明年四萬輛,後年八萬輛,以等比級數上去,只要出貨的斜率維持陡峭,股價就會持續創新高,即使回檔了,終究會漲上去。」這是Ted判斷趨勢股動能的方式:未來營收及獲利斜率維持陡峭,還是變平了?

只是「練富」終究不是一蹴可幾,Ted雖知道只要趨勢沒改變、股價斜率沒變平,都沒理由賣出,但因為他當時找到了另一檔標的Clean Energy Fuel,所以在Tesla四十多美元時賣過一趟,之後才又忍痛在一一三美元附近追回。他強調賣股票的理由千百種,當時賣Tesla的理由是轉買另一標的,「但是,當趨勢沒改變時,過程可以加減碼,就是不要空手,一定要參與。」這是他從Tesla得到的體悟。

現階段Ted仍持有當時賣出Tesla所轉入的標的:CLNE。Ted分享,該公司代表的是美國頁岩油革命的趨勢,他以資料數據分析,美國每天在高速公路跑的大卡車超過一百萬輛,如果有一定比率的大卡車轉換成液化天然氣,就是很大的市場。「不過我抱了快一年,股價都沒怎麼動,但這次可不能再犯像買Tesla的同樣錯誤了。」顯然,忍耐力也是「練富」的精髓之一,所以Ted很喜歡邱永漢的一句話:股票的利益是忍耐的報酬,賺錢有十分之一是靠聰明,而十分之九是靠忍耐。

有一句朋友送他、他也極度喜歡的話:「專業,才能安心偷懶!懶,才有優雅的幸福。」Ted正在過這樣的日子,每年出國旅遊數次、每個月抽兩天到老人院,陪他們話家常、幫他們刮刮鬍子……,而這樣盡其在我的自在生活,絕對是「苦練」出來的。

Ted

出生:1960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映泰集團副總、宸鴻光電副總學歷:美國雪城大學MBA

投資經歷:16年

部落格:非主流投資人的家

Ted 練富 3 部曲

首 部曲 1997~2000 年科技泡沫化,資產大起大落1997年在美國電腦公司上班,科技大好年代,買賣股票大賺錢。但之後科技泡沫化,投資的兩家公司WorldCom、Novell,讓他的資產幾乎化為泡影。

教訓:1. 沒有不會倒的大型企業。

2. 靠明牌做投資,這輩子都不可能富有。

2部曲 2001~2008 年金融海嘯衝擊,財富縮水2008年之前因投資績效大好,毅然離開兩年後將掛牌上市的觸控大廠,想當快樂的投資人;沒多久金融海嘯來襲,人生陷低潮。

教訓:1.沒有不會倒的金融機構,甚至國家。

2.一定要做好資產配置,因為不知道 什麼時候會出現「黑天鵝」。

3部曲 2009~2013 年沉潛閉關,

練出翻倍獲利法

2009年沉潛,大量閱讀財經書籍與雜誌,好書讀三遍以上(書目見P.94);同時看上市公司年報,積極練算功。

成果:找到適合自己的趨勢投資法,近兩年年報酬率約100%。

謹慎追夢,成長型股票操作心法──以Tesla 股價為例成長型股票的特色是,投資人通常願意賦予極高的本益比(或本夢比),但Ted提醒投資人在追夢的同時,還是要建立一套管理機制。

管理機制1.資金不要一次買到位假設目標是持有100張,買1/3或一半,因為市場通常會給大家機會以更低的價格買到,而分批買進可降低平均價格。

管理機制2.每季財報公布前適度減碼投資人對於成長型股票的營收和獲利都有過度樂觀的預期,往往財報公布前就會把股價炒高,在盈餘公布前減碼是很重要的機制。尤其是追高時,必須防範財報不如預期的傷害。

注意事項

1. 留意落下的沙子

留意造成崩壞而落下的「沙子」,如營收成長趨緩、毛利率下降,或經營者錯估新產品的銷售等,當經營者對公司遠景的掌握度變差,就要考慮減碼或出清持股了。

2. 適時避險

成長型股票特性之一是會大漲也會暴跌,只要夢沒破,股價總是會再創新高,所以遇系統性風險可先減碼。

3. 夢還沒破,不要空手趨勢沒改變、股價斜率沒變平時,過程可以加減碼,就是不要空手,一定要參與。

Ted 練富4大祕笈

聞趨勢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Ted評介:如果連這本都看不下去,建議不要走進投資領域。本書告訴大家:市場趨勢=心理+貨幣。貨幣寬鬆有利股市,並且重點不是現在的環境,而是要眺望未來1、2年的變化。

避風險

《黑天鵝效應》

Ted評介:本書教人怎麼看風險。大家擔心的事情我不擔心,大家不擔心的事情我反而擔心。為了小心市場的黑天鵝效應,一定要做好資產配置。

找機會

《資本家的冒險》

Ted評介:可學習如何發掘投資機會。例如今年初我去廈門,發現過去隨處可見的盜版DVD居然銷聲匿跡;市場在改變,於是前一陣子買進美股Bona Film Group,看好的題材是大陸文化娛樂產業趨勢將起飛。

抓景氣

《景氣為什麼會循環》

Ted評介:目前全球主要國家如美國、歐洲都明顯復甦,中國起碼維持7.5%的經濟成長率,美國低利率也可望維持到2015年後;這樣寬鬆貨幣的環境加上復甦的景氣,股市沒理由不好。

Ted現階段看好個股,都可從生活中挖寶

個股名稱 看好理由

台股 醣聯(4168) 目前全世界正積極開發醣抗體藥物,此為其中一家。醣抗體新藥優勢是只會攻擊癌細胞,不會攻擊正常細胞。

中租(5871) 以中小企業租賃為主,版圖擴及中國大陸。

美股 Tesla

(代碼:TSLA) 有夢最美潛力股,汽車產業的Apple。

3D Systems Corp.

(代碼:DDD) 如果你觀察到連NASA太空站的零件、Nike跑鞋的鞋底都是3D列印出來,就不能忽略其潛力。

Clean Energy Fuel Corp.

(代碼:CLNE) 代表美國頁岩油革命的趨勢。

Bona Film Group Ltd.

(代碼:BONE) 代表大陸文化娛樂產業趨勢起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40

【人物】新浪創始人王志東:四次連續創業者押寶在線教育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04/56845.html
 在剛剛過去的一週內,在線教育領域有頗多動向:如李甬關閉粉筆網將重心轉移猿題庫,龔海燕從91外教轉戰梯子網;然而現在有一個令業界矚目、旁人難以望其項背的大佬也參與其中了,他就是王志東。他創辦的是「校內外」,事實上網站已上線1年(根據王志東最早的一條動態是2012年11月22日,應該經過內測和公測階段),直至近日才在媒體上放出了消息。
 
  先簡單瞭解王志東的履歷:198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無線電子學系;1990年就職北大方正集團;1992年成立新天地電子信息技術研究公司,專門做窗口界面小軟件,開發出「中文之星」軟件;1993年得到四通集團500萬港幣投資創辦四通利方;1998年四通在線和美國華淵資訊合併為新浪網,王志東擔任四通利方及新浪CEO兼總裁;2000年帶領新浪在美國上市,2001年王志東被迫離開新浪。
 
  本文所要講的時間點就是從這裡開始,王志東離開新浪後創辦了點擊科技,專注協同軟件;一年後推出了第一套企業管理軟件「競開協同之星」;2004年2月,點擊科技獲得由美國富達國際牽頭的1300萬美元風險投資;2006年進入即時通信領域,推出IM2.0概念的Lava-Lava;2009年1月,又獲得聯想投資新一輪投資,數額不詳,但仍專注IM領域。2010年Lava遊戲網上線;2013年創辦校內外,為中小學學生、家長和老師提供一個互動交流的平台。
 
  在這段長達12年的時間內,可以說王志東在事業上做得不溫不火,主要是因為新浪在當時太成功,於他個人而言也是一種頂峰,很難再去超越;但是人們基於此前的認識對他的期望卻非常高,這就是矛盾了。無論如何,王志東能一直以創業者的姿態做事是值得敬佩的:第一次創業是新天地,因工作環境而選擇主動出走;第二次創業是新浪(四通利方),因股權結構和資本壓力被迫離職;第三次創業是點擊科技,堅持了三年還未實現盈利;如今又第四次創業,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然而不管結果如何,他享受的卻是創業的過程:「爬山有兩種爬法,有的人看到了好的風景就會安營紮寨,駐足欣賞;而有的人只在乎爬山的過程,爬了一座又一座,卻從不停留。創業就像後一種爬山,魅力就在於過程,所以我從不留戀風景。」撇開外界的光環和人們對他或褒揚或敬畏或不理解的評價,其實王志東就是一個一直在路上的追求內心幸福和自由平衡的創業者。
 
  那麼,校內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產品?首先認定它是屬於在線教育,因為面向的用戶是天然與學校聯繫在一起的師生還有家長,使用的是互聯網工具(網站+App);其次,它進入的是一個K12教育,即幼兒園、中小學這個細分市場;再者,與梯子網等同類垂直教育網站不同的是,它是以即時通訊加記錄分享這個需求切入的,不是考試題庫也不是公開授課。在中國的應試教育體制下,為了考試而做題被認為是剛需;而(在線)溝通是否為剛需暫無定論。不過,點擊科技在IM這方面已深耕數年,具有一定的優勢。
 
  再來看它的產品形態:以群組為紐帶的互動,基於班級、年級、學校、興趣、社團、家長等等一切關乎校內外的都可以組建群,人數上不限;群可私密可公開(不用驗證),群關係可以繼承,一個父群下有多個子群(比如一個學習下有多個年級)。每個用戶可以發日誌、圖片、文件,用戶之間可以加好友、發私信。針對不同角色的設定上,老師可佈置作業,發通知,發課表、課件、學生照片等,學生、家長可以看通知、下載圖片等;另外,有PC端和手機應用,可實時同步。
 
  目前,作為用戶還沒有直觀地感受到其核心訴求體現在哪,與粉筆網定位微博式學習社區不同,校內外並不主打學習,而是溝通,是一個促進師生與家長良性互動的平台,非純粹的SNS類產品。校內外的一大亮點是創始人王志東以親切的形象出現在「志東茶館」,發佈照片、日程動態,分享對教育、網絡的看法等等,試想一界IT大佬與用戶平等地對話是很難能可貴的。這裡相比新浪微博上那些高高在上不屑於與粉絲互動的大V,看上去多了一份平等和真實,當然也是因為目前還是輕量用戶級別。
 
  總體上感覺校內外類似「小眾的人人」,用戶量不大,Alexa的監測不充分,無法統計流量數據;而形式上像最初的人人(沒有嵌入遊戲等第三方應用),但是憑藉大學生用戶群體崛起的人人網面對老用戶的畢業而慢慢流失和新工具(微信及其他)帶來的衝擊,很可能成為過去式。而校內外從中小學做起,這群人是下一波移動互聯網的主體,若能夠培養他們的使用習慣,贏得用戶的同時也能搶佔先機。
 
  從點擊科技到校內外,王志東走出來的這條路顯然沒有以前那麼光鮮亮麗,尤其在線教育更不是一條康莊大道。他的再次創業眼看著撲朔迷離,結果又將如何,現在自然不好妄下定論;但不管怎樣,他敢於挑戰自我和不斷嘗試的精神值得稱道,畢竟在中國,我們需要這樣的創業者來做些什麼或者可能去改變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71

【小敗局】創業者連續失敗自述:“狩獵式”社會化營銷不靠譜!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31/57525.html

在i黑馬看來,那些被包裝的近乎完美的成功創業案例,都是少之又少,看見的是光輝,看不見的是血淚,最後99%的創業者都倒在了不為人知的失敗中。即便如此,如果能從這趟艱難跋涉之旅中有所收獲,也是一件幸事。i黑馬分享的這個案例:草根創業者李逸輝,創業5年來幾乎抓住了每次機會,但幾乎每次都失敗,在即將拿到融資前夕,因公司內部問題團隊解散,他自己也遠走他鄉。從他身上,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借鑒?李逸輝,一個網絡社會化浪潮中的創業者,過去多年帶領團隊經歷博客營銷、開心網營銷、團購營銷、微博營銷,道路雖然曲折,也堅強活了下來,但在2013年,卻沒有如此好運,在互聯網金融爆發前夜,公司融資前夕,卻因內部問題團隊基本解散,其個人也遠走他鄉。如今,李逸輝身在昆明,陪伴其左右的是相處多年的女友和一條牧羊犬,靠給企業做社會化營銷顧問為生。技術合夥人彭誌超則回到仙桃老家,幫忙父母打理工廠,維護玩媒網的運營。支撐李逸輝繼續走下去的是信念。“我們的團隊基本散了,但我們產品還在,還在向上走。”李逸輝說,如果最終創始團隊的兩個人都放棄,那麽多年的青春付出會打水漂、投資就要全部歸零。只要產品還在,只要最核心的兩個人還在堅守,星星之火就可燎原。玩媒過去:艱難生存 一直在轉型李逸輝的創業夢是從2008年開始,他並不是富二代,而是普通人。那一年,李逸輝在搜狐武漢圈結識剛畢業的大學生極客彭誌超,倆人認為自媒體的人際圈影響力一定會改變傳播業,一拍即合成為“中國合夥人”。其中,李逸輝負責市場,彭誌超負責技術,創立玩媒網。玩媒網的創業資本,小部分來自於2007年中國A股“大牛市”時,李逸輝在上海從事證券經紀人職業所積累的,而大部分來自於搜狐武漢圈里的幾個網友的天使投資。由於彭誌超尚未工作,暫無積蓄,所以當時並非公司註冊股東,發起人李逸輝則成為了公司的控股股東。2009年春,玩媒網從效果營銷聯盟起步,左手伸向眾多像徐靜蕾這樣擁有廉價流量的博客,右手揮向一窩蜂而來的凡客等B2C獨立電商客戶,通過帶有跟蹤碼的鏈接去變現流量價值。因為市場空白精準捕捉,很快收獲數萬博客、近千萬流量資源、幾十個電商客戶的營銷預算。2010年夏,微博火了,博客流量下滑,電商也接二連三的倒閉,情況有變。李逸輝嘗試著帶領電商客戶去吃微博這只“螃蟹”,但ROI並不高,不過玩媒網的微博營銷探索卻獲得幾家4A廣告公司的賞識,並有幸拿下了清揚、歐珀萊、別克等知名品牌的營銷預算。至此,玩媒團隊才真正嘗到了社會化營銷的甜頭,小賺了幾筆。就在公司開始走上正軌的之際,李逸輝卻產生了危機感。他意識到公司要做長久,還是得做產品,搭平臺,而且要快速建立業態準入門檻,才能把玩媒網帶到“農耕式”的可持續發展中。而英美學者發表的研究論文《用Twitter情緒預測股市》給了玩媒網一個轉型的方向。缺乏信任 內部矛盾爆發從2012年到2013年,李逸輝的事業經歷了從曙光乍現到徹底崩盤的大起大落。2012年春,號稱“玩轉自媒體”的社會化傳播服務商――玩媒網經歷一次大膽轉型。玩媒網要做微博中的財經情報“間諜”,移動互聯時代的路透社。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搭建平臺做產品,意味著更多人才和研發成本,玩媒網團隊這點家底只是杯水車薪。玩媒網唯一的辦法是找投資人,但也正是這次轉型和融資經歷讓玩媒網獲得新發展機會的同時也經歷成立以來最嚴重的危機。李逸輝曾幾番北上與天使會的李開複(微博)、薛蠻子(微博)、蔡文勝等人溝通融資未果,在公司“糧草”所剩無幾檔口,玩媒網融資PPT打動身邊從事房地產的朋友Gary和海歸富二代William。李逸輝求資心切,沒有與倆人對投資創業這種“九死一生”風險進行深入溝通,也沒有考慮倆人是否適合創業,價值觀是否一致,大家是否能夠和諧共處,欣然接受了他們的錢和人。“九死一生”的背後,Gary背著老婆賣了一套房子,負責人事和財務,William頂著父母反對意見拿出自己在新西蘭當潛水教練攢的私房錢,負責市場拓展。這次玩媒網調整股權結構中,李逸輝也終於解決負責技術的創始合夥人彭誌超不是股東的歷史遺留問題,還設置24%期權池備用。新資源註入和責權分配,給玩媒網帶來一次跳躍式發展機會,玩媒網社會化計算核心算法很快成型。玩媒網Web App由於發布的時機早,很快受到了手機瀏覽器的歡迎,輕松入駐UC、QQ、360等主流平臺的Web App Store,一個月就有約10萬用戶。眼看就大家快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