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賭徒金句 股海無涯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U5ESNT0PL4145585&id=205814&catID=&keyword=&searchtype=

今日我兩個外傭都回來了(之前一個放大假, 一個中左h1n1俾賤內隔離左去教會), 所以我總算可以休息下, 唔洗服侍我位公主,  呢幾日至發覺我個女既公主病十分嚴重, 決定要好好整治下佢.....

 

今日得閒上網周圍八下, 見到唔少好野, 但最令我意外既係竟然頭條bolg city 都有賭徒性格既投資者, 大家都知網上d blogger 大部份都強於理論, 弱於表現, 狂賺勁蝕既blogger呢十年八載得兩三件, 估唔到呢度都有件日日幾十萬上落既人, 我真係有d意外. 由於我仲未同佢打招呼, 所以不便link佢, 大家有興趣check下個blog ring 最後個頁就見到.

佢有句野我好欣賞下, 係有人問佢要輸幾多, 佢答: "股場上, 如要贏, 首要便是輸得起. 沒太大把握, 所以只是入 20 張." 答得好好, 簡直係一個學習典範. 睇好多blogger用好多心機做功課但又要分細細注, 或運用期權斤斤計較賺d零碎錢, 呢位仁兄就盡顯氣派......

想靠股票達到你人生目標. 那就盡賭吧, 網上名blogger "市埸先生"打住財務自由的大旗亦都以身作則示範俾大家睇, 永無保留, 100% 股票咁至可以成功, 別無他法

如果你驚輸學佢地咁會輸身家, 咁不如早早回頭, 努力工作, 存多些錢去買層樓收下租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10

賭徒宋衛平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1/1345050.html

2011年,樓市調控進入深度執行區間。與以往的市場變化不同之處在於,這一年房地產企業的領軍人物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王石遊學,馮侖和任志強分別從原來的職務卸任,即便是潘石屹,也一手剝離了旗下銷售團隊地產四大佬的身份和工作重心,一夕之間發生重大變化。

而聲聲不息的樓市調控之下,另一批地產人物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譬如綠城宋衛平、譬如融創孫宏斌。

2011年三季度以來,最被市場津津有味並反覆咀嚼的,是宋衛平在不淡定的時候發出的綠城「三步走」策略:盡力賣房、騰挪項目和退出房地產市場。

「2012年到了「,在過去一年時間裡備受限購磨折的宋衛平,不復以往的意氣風發「我們必須認清形勢,調整自己,將這一年的首要目標鎖定在:力求生存」。

理想還是賭徒?

據稱,宋衛平經常去的地方,就是澳門和拉斯維加斯。宋衛平掌控下的綠城集團,也以高槓桿率著稱。多種原因之下,宋衛平在業內有「賭徒宋員外」之稱。

「他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人「,一位綠城高管同《證券日報》記者談及宋衛平時,如此形容。據其介紹,綠城自建項目的每一塊磚頭,都曾被一一敲過,以確定是否存在空心磚的問題無論這一陳述真實與否,記者都訝異於上述綠城高管語氣之肯定。

事實上,對於綠城自建的項目,業內是給出一致性的好評的。「在同類型、同區域的樓盤中間,綠城開發的項目要比同業高出30%-50%之間「,上述綠城高管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此介紹。即便如此,綠城的項目一度在江浙地區供不應求。

或許,正是當時房地產市場的火熱形勢,給了宋衛平太大的信心綠城集團銷售額超過500億之際,宋衛平如此放言:「增加200-300億買地的錢,三 年以後我們大概就可以趕超萬科「。彼時,與綠城集團一較高下的,還有龍湖集團,」她(龍湖)能不能趕超我們,我認為這是一個問號。

然而,不過是半年的時間,綠城就因沉重的資金壓力而陷入到危機之中。2011年9月下旬,綠城迅速陷入一系列負面新聞當中:被收購、被調查、被退 市;11月,綠城更是一度被傳破產。消息傳出之際,宋衛平連夜發文,「企業左右不了市場,正如人力不能真正戰勝天命。對於企業來說,命運只有兩個字,生、 死。無他」這一紙文章,安定市場信心之餘,也著實令人動容。之後,綠城展開一系列自救行為:旗下樓盤降價銷售、與中投匯金合作、騰挪出售所持房地產項目股 權,以及尋找合作方共同進行項目開發,甚至不惜將主導權拱手相讓。

即便如此,綠城依舊堅持走高端住宅開發商的理念不動搖。綠城高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綠城未來會以代建來彌補公司在周轉方面的不足,但是自建項 目依舊會以高端精品為主。事實上,在一眾龍頭房企中間,綠城是最後一個降價促銷的。而同一時期,龍湖集團率先向市場低頭,在上海地區領頭掀起去年最大一場 規模的降價潮,同時也促成了房價拐點的確立。

2011年全年,龍湖地產實現銷售382.65億元,同比增長14.8%。而綠城集團全年累計取得人民幣353億元,同比下降34.87%;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權益金額則僅為233億元,同比下降31.87%。

自此看來,綠城集團被龍湖趕超,不再是問號,而是一個感嘆號「我們沒有預料到,調控的影響是如此深遠」,這是宋衛平寫給綠城集團年會特刊中的一句話,卻無形中為這一結果做了一個最令人感慨的註腳。

宋衛平的變與不變

「2011年,我們經歷了一場痛苦的蛻變」,宋衛平在去年年末坦陳,「年初以發展為基調,到下半年轉為以生存為基本任務。」

在宋衛平看來,綠城最應該反省的,是管理層對宏觀調控的複雜性和調控「烈「度缺乏預判,並進而導致公司在應對過程中相對被動。

「綠城不過是市場的一個縮影」,鏈家地產首席分析師張月如此表述。雖然,房企通過股權出讓能夠獲得所需資金,但是對於大多數房企來說,若非面臨較大的資金風險,或是有意淡出房地產市場,出售土地和項目無異於為剜肉補瘡。

分析人士指出,合作開發存在種種弊端,「分流利潤不在話下,還存在雙方在開發理念和管理模式上的分歧,一旦雙方之間磨合不好,往往會導致項目無限期 拖延、執行無效率以及管理混亂等諸多問題。」「房地產對政府很重要」,一位業內資深分析人士態度更為直接,「但是不表示開發商對於政府很重要」。

在其看來,綠城目前採取的理念和應對策略,能否成功的令其應對過去這場危機,甚至如恆大那般最終涅槃,關鍵的在於限購政策的執行程度「限購取消,是綠城度過難關的必要條件。」主打中高端住宅市場的綠城集團,對其影響最大的並不是房價,「他們擔心的是量」。

2012年,綠城的首要目標鎖定在:力求生存。未來的綠城,究竟會如何發展,本報將為公眾持續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64

中國投資者的心理分析:「熱手效應」VS.「賭徒謬誤」 泉銘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56g.html
如果籃球隊員投籃連續命中,球迷一般都相信球員「手感好」,下次投籃還會得分。在輪盤遊戲中,賭徒往往認定其中的紅黑兩色會交替出現,如果之前紅色出現過 多,下次更可能出現黑色。可是,直覺未必是靠得住的。事實上,第一次投籃和第二次投籃是否命中沒有任何聯繫,轉動一回輪盤,紅色和黑色出現的機會也總是 0.5。
 
就像受「熱手效應」誤導的球迷或受「賭徒謬誤」左右的賭徒,投資者預測股價也容易受到之前價格信息的影響,用直覺代替理性分析,產生所謂的「啟發式心 理」。舉個例子,一家製藥公司的股價長期上揚,在初期,投資者可能表現為「熱手效應」,認為股價的走勢會持續,「買漲不買跌」;可一旦股價一直高位上揚, 投資者又擔心上漲空間越來越小,價格走勢會「反轉」,所以賣出的傾向增強,產生「賭徒謬誤」。
 
「『熱手效應』與『賭徒謬誤』都來自人們心理學上的認知偏差-即認為一系列事件的結果都在某種程度上隱含了自相關的關係」。由南京大學商學院的林樹、復旦 大學管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俞喬、湯震宇、周建四位學者組成的團隊,利用心理學實驗的方法研究了中國的個體投資者在面對過去股價信息時的交易行 為與心理預期。
 
林樹、俞喬等發表在《經濟研究》8月號、題為《投資者「熱手效應」與「賭徒謬誤」的心理實驗研究》的文章發現,「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具有較高教育程度的個人 投資者或潛在個人投資者中,『賭徒謬誤』效應對股價序列變化的作用均要強於『熱手效應』,佔據支配地位」,也就是說,無論股價連續上漲還是下跌,投資者更 願意相信價格走勢會逆向反轉。根據這一發現,研究認為「在中國股票市場處於中長期『熊市』時,較高知識水平的個體投資者存在預期市場回升的基本心理動 力。」
 
實驗:10000元的抉擇
 
此項研究的實驗對象共285人,主要是復旦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MBA)、成人教育學院會計系和經濟管理專業的學員以及註冊金融分析師CFA培訓學員,均 為在職人員,來自不同行業,從業經驗4—20年不等。「雖然他們不能代表市場中所有的個人投資者,但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完全無投資知識的個人投資者 將會逐步淡出市場,其投資資金將會由委託專家進行管理,而能自主進行證券投資的個人投資者將是具有一定投資知識與水平的投資者,本研究中的樣本正是代表了 這部分人或這部分潛在的投資人。」文章對樣本選取的範圍這樣解釋說。
 
實驗過程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第一步,假設每位投資者中了1萬元的彩票,所得獎金打算投資股市。理財顧問推薦了基本情況幾乎完全相同的兩支股票,唯一的 差別是,一支連漲而另一隻連跌,連續上漲或下跌的時間段分為3個月,6個月,9個月和12個月四組。每位投資者給定一個時間段,首先表明自己的購買意願, 在「確定購買連漲股票」、「傾向購買連漲股票」、「無差別」、「傾向買進連跌股票」、「確定買進連跌股票」5個選項間作出選擇。然後,要求在投資者在兩支 股票間具體分配10000元,買入股票所用的資金比例作為購買傾向的具體度量。
 
第二步由考察購買行為轉為考察賣出股票的決策。假設投資者手中有市值40000元的股票,現在需要套現10000購買一台電腦,同樣推薦了兩支基本情況相 似的股票,時間段分組也一樣。投資者先選擇「對連漲或連跌股票的賣出傾向」,然後決定為了籌集10000元,打算在兩隻股票上各賣出多少錢。最後,實驗還 要求投資者就連續上漲或下跌的股票在第二個月的走勢以及上漲與下跌的概率做出預測。
 
在每一步調查中,如果投資者的表現前後不一致,研究小組會剔除問卷。舉例來說,如果選擇「確定買進連漲股票」,可投資了更多的錢在連跌的股票上,那麼問卷 將被視為無效。此外,「如果被試對股票市場一點都不瞭解,或沒有投資經驗,則問卷也將在實驗中被剔除」。研究小組最終採集的樣本數為135人,「其中男性 70名,女性65名,平均年齡為28.5歲,被試對股市瞭解程度與投資經驗跨度很大,平均值均不到5。」
 
林樹、俞喬等發現,「在持續上漲的情況下,上漲時間越長,買進的可能性越小,而賣出的可能性越大,對預測下一期繼續上升的可能性呈總體下降的趨勢,認為會 下跌的可能性則總體上呈上升趨勢」;反之,「在連續下跌的情況下,下跌的月份越長,買進的可能性越大,而賣出的可能性越小,投資者預測下一期繼續下跌的可 能性呈下降趨勢,而預測上漲的可能性總體上呈上升趨勢」。這說明,隨著時間長度增加,投資者的「賭徒謬誤」效應越來越明顯。
 
但是,「這種效應受到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瞭解程度、投資經驗、年齡甚至性別的影響」,文章補充說。同樣是連續上漲的情況下,「賣出的可能性與投資者對股票 市場的瞭解程度、投資經驗呈顯著的負相關,意味著瞭解程度越高,經驗越豐富的投資者賣出的可能性更小」,而「股市瞭解程度、經驗又均與年齡呈顯著正相 關」。在性別差異方面,「女性投資者在股價連漲時的賣出傾向顯著高於男性,而男性在股價連跌時的賣出傾向卻顯著高於女性」。
 
最有趣的發現來自於對於投資者股票持有時間的觀察,「無論在股價連漲還是連跌的情況,投資者打算的持有時間均很短,平均只有2.9個月和5.7個月」;而 且「無論在多長的時間段中,投資者在連跌的情況下持有股票的時間都要顯著長於持有連續上漲的股票」。文章認為,前者「驗證了中國投資者喜好短線操作的印 象」,後者則說明「在中國投資者中存在的顯著的『處置效應』」,通俗的講,就是「賺的人賣得太早,虧的人持得太久」。其中,「處置效應」在女性投資者身上 體現更明顯。實驗也發現,投資經驗與知識程度低的投資者「處置效應」高於投資經驗與知識程度較高的投資者,表明後者更加理性。
 
賭徒謬誤、反轉交易與漫漫「熊市」
 
研究小組實驗的目的之一是「檢驗在面對股價連續漲跌序列信息時,投資者的交易行為是否與經典假設的情況一致」,也就是,「熱手效應」與「賭徒謬誤」共同作用,強度交替上升,輪流佔據主導地位。可從實驗結果看,中國投資者 「賭徒謬誤」的作用始終強於「熱手效應」,「投資者總是相信股價會出現反轉」,並且隨著連續漲跌的時間加長,這種信念越來越堅定。
 
那麼,為什麼「賭徒謬誤」會起主導作用呢?文章引用的一種解釋認為,「『熱手效應』大多出現在對『人所能及』的序列信息判斷時,而『賭徒謬誤』則多出現在 對『客觀』發生的序列信息反應時」。回想投籃和輪盤的例子,我們似乎不難理解,輪盤出現何種顏色是隨機的,但是投手如果技術好,位置恰當,命中率就高。
 
「可能股價漲跌的序列信息在中國個體投資者看來是客觀的,自身無法影響的,從而更容易出現『賭徒謬誤』。」研究小組推測說。
 
「賭徒謬誤」的結果與「處置效應」很相似,表現為反轉交易,「投資者在股價上漲時,急於拋出股票,實現資本增值,股價下跌時,則不會及時止損,而是繼續持 有,避免實現資本虧損,並且期待著股價會反彈」。研究小組觀察到,不僅連跌股票的持有時間要顯著高於連漲股票,並且「跌得越多,投資者越是持有」,連跌3 個月股票平均持有4.8個月,6個月的平均為5.8個月,如果連跌12個月,那麼投資者的持有時間將上升到7 個月。
 
文章認為,「賭徒謬誤」的根本原因在於投資者的代表性啟發式思維,「人們傾向於認為如果一件事總是連續出現一種結果,則很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來將其『平 均』一下,正是這種思維使投資者更加相信股價反轉出現的可能性」。而且,研究者推斷,投資者因為相信連續漲跌的股票會出現反轉,對這種類型的股票出現集體 賣出或買進的行為,極有可能導致證券市場中「羊群行為」,即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進而造成股價的過度反應。
 
如果「賭徒謬誤」佔據主導作用時,股價越是下跌,投資者認為反轉的可能性越大,買進的越多,那麼之前中國長達數年的漫漫「熊市」,為什麼很難發現明顯的真 正反彈跡象呢?林樹、俞喬等認為三個原因導致了「賭徒謬誤」效應的弱化:(1)心理學實驗主要針對個體投資者,而在市場中的比重與作用越來越大的機構投資 者更為理性,其拋售止損的投資行為促使行情持續低迷;(2)實驗者均為受過較高水平教育的投資者,而市場中相當部分個體投資者教育水平較低,他們的「非理 性噪聲」行為可能暫時抵消了反轉交易行為;(3)實驗的研究方法,「僅僅考慮個體投資者面對股價連續漲跌序列信息時的交易行為與預期,沒有涉及其他因素尤 其是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例如市場信息失真,上市公司的低質量,公共政策的搖擺,股權分置,國有股流通,以及悲觀情緒在投資者群體中的感染、傳遞等」。
 
「本研究的意義僅在於,我們發現市場股價持續下跌時個體投資者中確實存在著一種支持股權回升的基本心理因素及與此相關的較穩定的行為方式,而這種市場需求方向的內在因素能否發揮顯著作用,則取決於外部條件的滿足程度。」研究小組最後解釋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05

賭徒和交易員的相似之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302

ActingMan 博客上最近貼出了一個有趣的分析:關於交易員和賭徒的對比。撲克和交易可能有一些相似之處,因為它的一些要素很像,比如信息不完整,下注的大小以及揣測對手。不過這個圖表還有一點令人驚訝的是,在市場上成功的交易員要比撲克牌贏家概率高。

 

 
交易員有更高的成功率,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金融市場趨勢的持續性。比如,股市中牛市的平均週期是相當長的,這樣短期的失誤就可以得到「修復」。當然對期貨交易來說並不容易,除非他們有超多的錢和強大的神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95

全職炒股淪賭徒90後輸百萬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11/90.html
今日有報章以「全職炒股淪賭徒90後輸百萬」作標題,止凡看報導後決議回家一定要以這標題寫一篇感想。今時今日社會開始不再多講80後了,開始到講90後,所謂90後,即90年代出生的朋友仔,今年最多23歲。20出頭,如果好好學習理財之道,必定大好前途。

報導中一名90後青年阿賢(化名)中七畢業後就到證券行工作,20歲的他月入約萬五元,他不認為這個薪金能足夠買樓結婚,在母親鼓勵下,阿賢全職炒賣股票衍生工具,工作則變成了「副業」,惜窩輪市場瞬息萬變,眨眼就輸了約30萬元,阿賢未有被嚇怕離場,半年後再出擊,再虧損更達68萬元,最後近100萬元欠債需由家人代還。

有社工指越來越多90後青年炒賣股票,這也是我預期的。投機炒賣的心態多是因為認為正途不可能「上位」,在近年公認上流力下降的香港社會,普遍青年人都抱有一個心態,就是腳踏實地努力工作根本不可能出人頭地。

從他們的角度出發看問題,就算大學畢業生,初出來社會工作,薪金好的兩萬多元,差的只有一萬幾千。看看今天香港樓市,新界偏遠單位,09年還是100萬上下,今年可以過300萬,這個近3倍的升幅已經不是指一些極佳位置的高質單位,只是普通新界細價單位一個而已。近年政府又出多樣樓市「辣招」,銀行又用什麼壓力測試增加申請按揭難度,屈指一算,以這個薪金賺啊賺,人家的資產眨眼飛昇,何等無奈。

對於這個情況,不少90後對慢慢努力賺錢這個模式失去信心,認為只有投機及賭博才能「上位」,因為有的是青春及時間,就算博輸了也可以重新再來。但其實90後有的最大資產正正是青春及時間,何不好好計劃一下,從而把這個青春的「時間值」釋放出來呢?

我要說的,來來去去也是財務知識,加上愛因斯坦認為最厲害的複利效應,這是造就今天投資首富巴菲特的元素。青年人,時間值是有的,要的是知識及好好的計劃,如著眼於財富的話,這樣不知能造就多少個富豪出來。

曾經教訓一名債仔朋友時問過類似的一個問題,在這裡想問一問報導中的90後:「既然因為年輕輸了一百萬也不要緊,覺得好好咬緊牙關儲錢還債後人生還有時間重新再來,為何一開始不好好計劃及儲蓄呢?如今不是要還這輸掉的一百萬債的話,還完債務的那天不就是有一百萬了嗎?(雖然報導好像是要家人幫他還的)」

當然這是「馬後砲將軍」的言詞,但我還是要教訓,因為真心希望朋友能好好改過。如果不欠債,好好計劃儲蓄、增加財務知識、善於投資,青年人的時間值所帶出的威力可以大得難以相信,不信的話不妨按一按計算機,40年複利息10%或15%之類有多少倍回報,投機者多不多理解,因為他們滿腦子都是「炒一轉,賺一兩倍」之類的概念,有多少人能炒贏巴菲特的回報率呢?

80/20法則能放到很多方面,相信香港大部份青年人(可能超過八成)是不太懂財務知識的,當中又多少人心信投機才能出人頭地,從而親身嘗試投機或賭博,以至落得輸身家後還要欠債的處境呢?我不敢猜測,但相信不會少。

希望透過這個blog宣揚一下財務知識。這裡沒有十分具體的投資建議,但對90後來說,相信看畢及思考後,絕對有所幫助,從而不再成為「八成人」,而是「兩成人」,你身邊有90後朋友仔嗎?分享給他們吧,不要讓他們浪費他們的「時間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643

SENSE隨筆140224賭徒謬誤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2/24/sense%E9%9A%A8%E7%AD%86130224%E8%B3%AD%E5%BE%92%E8%AC%AC%E8%AA%A4/

SENSE隨筆140224

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冥冥之中存在著某種可以平衡命運的力量?

Tony執筆

 

賭徒謬誤亦稱為 <蒙地卡羅謬誤>

事緣1913年夏天,蒙地卡羅Monte Carlo一家賭場的一張輪盤賭桌上發生了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這個輪盤竟然連續開出十多次黑色! 許多賭客聞風而至,認為機不可失,統統往紅色下重注。 怎料天意弄人,滾珠繼續往黑色格子裡鑽,如此一來,又吸引了更多賭客過來參與賭局。大家心想,既然黑色已經開了這麼多次,怎麼也該來個紅色了吧….. 結果是直到第27次,滾珠才甘願落在紅色格子上面,離奇事件總算告一段落,然而場裡早已哀鴻遍野,死傷不計其數!

來個生活化點的例子,假設有人當著你面前連續拋擲一枚硬幣四次,而四次的結果都是 “人頭”。 這時,有人強迫你拿出一萬元投注下一輪的拋擲結果,請問你會押在 人頭 還是 “數字” 上面呢? 雖然你知道兩者的機率是相等的(同樣是1/2),你還是會選擇 數字吧,這就是常見的「賭徒謬誤」。***

拋擲一枚硬幣,人頭朝上的機會是1/2;連續兩次拋出人頭的機會是1/2 × 1/2  = 1/4;連續三次是1/8;四次是1/16。 於是犯賭徒謬誤的人會說:“如果下次再拋出人頭,就是連續五次,其機會率是1/32。 所以,下一次拋出人頭的機會只有1/32。”

以上論證有所謬誤。連續拋出五次人頭的機會率果真等於1/32,但這是指未拋出第一次之前。 拋出四次人頭之後,事過境遷,便不再在考量序列之內。 無論硬弊拋出過幾多次和結果如何,下一次拋出人頭和數字的機會率仍然相等。***  實際上,計算出1/32機會率正好是基於 “每次拋出人頭或數字機會均等”的假設之上。***

 

「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是一種錯誤信念,以為 “隨機序列” 中一個事件發生的機會率與之前發生的事件有關,即其發生的機會率會隨著之前沒有發生該事件的次數而上升。*** 這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不合邏輯的推理方式,認為一系列事件的結果都在某種程度上隱含了自相關。賭了整晚都手氣不好的賭徒總認為再賭幾局之後就會 “風水輪流轉”。

(有趣的題外話: 再假設有人連續拋擲一枚硬幣四十次,而每次的結果都是人頭,假如這時又有人強迫你拿出一萬元投注下一輪的拋擲結果,請問你會押在人頭還是數字上面?聰明的你如一心認定機會均等,便倒過來犯了職業數學家所犯的「典型專業曲解 deformation professionelle」。**** 很明顯地,這時候你該下重注的是人頭,因為你絕對有必要假設這枚硬幣被動了手腳!)

 

<賭徒謬誤例子2>

假設某個大城市全體學生的平均智商為100。 現在隨機抽出其中五十位學生來做測試,倘若已測定第一位學生的智商高達150,請問這五十位學生平均智商大概會是多少?

大部分人都猜測仍然是100,他們總認為這位先受測的超聰明學生,其智商會被之後的超笨學生給平均掉。 然而,在一個這麼小的取樣裡,出現這種情況的機率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

在上述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設想其餘四十九位學生的平均智商符合所有學生的平均智商(即100),接著用100去乘以四十九位學生,然後加上首位的150,再將總和給平均出來,便會得出這五十位學生的平均智商應該估算為101。

算式:  (100 * 49 + 150 ) /50 = 101

 

“蒙地卡羅” 及 “學生抽樣” 這兩個例子都指出了人們普遍相信 “冥冥之中存在著某種可以平衡命運的力量”。 然而,這是一種謬誤的想法。

在證券投資市場上,金融行為學也有關於“賭徒謬誤”的心理分析,簡單說,就是人們總願意相信在一系列隨機事件發生之後,再度發生同樣事件的機會將會大大降低。

不難看到,投資者每每在股價連續上漲或是多次投資獲利後會變得小心翼翼;反之在股價連續下跌或是投資多次虧損時又變得偏好風險。另外更常一廂情願地用一定時期內股價的變動來預測下一階段股價的趨勢。*** 這都是類同的謬思。

 

<理論深究>

Th. 賭徒謬誤的產生是因為人們錯誤地詮釋了“大數法則”的平均律。人們傾向於相信大數法則適用於大樣本的同時,也適用於小樣本。*****

美國行為心理學家Amos Tversky及Daniel Kahneman把賭徒謬誤戲稱為“小數法則law of small numbers”。

 

在統計學中,一條重要的規律是

Th.“大數定律”,即隨機變數在大量重覆實驗中呈現出幾乎必然的規律,樣本越大,對樣本期望值的偏離就越小。****

例如,拋擲硬幣出現人頭的概率或期望值是1/2,但如果僅拋擲一次,則出現人頭的實況是0或1(遠遠偏離1/2)。隨著拋擲次數的增加(即樣本增大),那麼硬幣出現人頭的實況比率就逐漸接近1/2。 但人們通常會忽視樣本大小的影響,認為小樣本和大樣本具有同樣的期望值。

著名的「加倍賭注法Martingale」 (即於輸後加倍下注的系統) 是 “賭徒謬誤” 的變形。*** 運作方法是第一次下注1元,如輸了則下注2元,再輸則下注4元,如此類推,直到贏出為止。

這種情況可用 “隨機游走數學定理”解釋。這個系統或類似的系統冒很大的風險來爭取小額的回報。*** 除非有無限的資本,這類策略毫無優勢。

 

<均值回歸> 極端的成果會與較不極端的成果交互更迭

1.某隻股票過去三年蟬聯股王寶座,那麼在未來三年,股王地位很有可能會被其他股票替代。

2.許多運動員都害怕登上報紙頭條,他們下意識地擔心在接下來的比賽裡,恐怕再也無法締造同等佳績。他們擔心得對,但跟報紙頭條沒什麼關係,真正有關係的是他們成績的自然波動。 ***

其他 “均值回歸”例子有:長年的病痛,股市的戰績,戀愛的幸福感,工作和考試的績效等等。這出些東西都有自然波動的傾向。

人們經常得出錯誤的結論: “我本來病得不輕,看過醫生之後,現在好多了,感謝醫生救了我。”; 或是 “我們公司的經營狀況原本十分慘淡,聘請專家顧問幫忙之後,現在業績又回復上升軌道。”; 又或 “你不再那麼愛我了…..”

 

因此,請仔細看清楚你面對的情況是 “獨立事件” 還是 “非獨立事件”,基本上,獨立事件多數存在於賭場以及理論教科書中。在現實人生中,各種事件或多或少相互關聯,那經已發生的事,多少會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有所影響 。因此,除了在均值回歸的情況以外,請別去幻想會有某種神秘力量來平衡命運!

 

資料來源: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52 Denkfehler, die Sie besser anderen uberlassen》(20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17

賭徒和先知對「科技股」的共識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21.html
問題如果朋友問哪個「科技板塊」有投資價值,你會想起:
1.      遊戲類 - 金山/Zynga?
2.      社交類 - 未有盈利卻有無限想像的Twitter/微博
3.      網上市場 - 如阿里巴巴
4.      最新最「Sexy」未可歸類的 start-up - 如未上市已值100億美元的CallApp “Uber”?

如果朋友說他想投資在「半導體」生產商, 你會否覺得他是傻的?

熟悉價值投資的朋友,對Seth Klarman這名字絕不會陌生。他建立BaupostGroup 可謂是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以外其中一個最成功的價值投資基金。巴菲特的外號是「奧馬哈的先知」(”Oracleof Omaha”),你知道投資界另一個有「先知」稱號的人是誰嗎? 正是Seth,人稱”Oracle of Boston”「波士頓的先知」。Baupost Group不使用槓桿借貸去投資,由1992年成立20年,年均回報19%Seth 其人非常低調,絕少受訪。客戶也以家族基金和大學的endowment fund為主。

領導綠光資本(Greenlight Capital) David Einhorn,雖然也奉行價值投資,身家也同樣豐厚,性格行為卻南轅北轍。 其「戰績」有: 2007年高調沽空雷曼股票; 2011年公開要求當時微軟CEO 下台; 2013年控告蘋果以施壓改變其派息。David Einhorn本人似乎很喜歡水銀燈下的生活,曾多次參加電視直播的世界撲克錦標賽(World Series of Poker)

兩個重量級基金經理,手法性格截然不同,筆者卻發覺現時他們對「科技股」有很相近的理解:
1.      他們現時沒有投資上述那些「科技股」
2.      他們在「科技板塊」上其中一個最大的投資都在一間叫”Micron”的公司。其中Baupost GroupMicron的投資佔全個基金的三分之一(11億美金)Greenlight Capital 也有近15%(10億美金)押注Micron.

Micron是甚麼公司? 它是全球最大的記憶體儲存與影像感測器生產商,主要產品包括DRAMNAND快閃記憶體、SSD固態硬盤和CMOS影像感測器。是的, Micron就是一間不折不扣的「半導體」生產公司。Micron 業務既不「Sexy」,也沒有無限想像的空間。TrailingP/E 只有10倍。

也許你對美股無興趣, 但如果想在投資上再進一步的話,有幾點你不可不想:
1.      為什麼他們沒有持有那些「科技股」由「先知」到賭枱上”All-In”面不改容的賭徒也不敢染指?
2.      為什麼要押注Micron這種「舊科技股」這類「半導體」公司在整個科技狂潮中是甚麼角色淘金者還是賣鏟賣工具的人?
3.      Micron是因為公司本身優質還是「半導體」全行未來有前景這個答案可以套用在亞洲,猶其是香港台灣上市的同行嗎如果Micron做得好又對它們有何影響?

近日股市回昇,上月的科技股小股災已被遺忘。收音機及報紙又不停出現「騰訊拆細會爆升」、「阿里巴巴天價上市」這類東西。與其人云亦云,不如思考一下以上問題,必能幫你避過不少陷阱,發掘更多好的投資機會。

上哲
www.facebook.com/shangzhe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399

孫正義:蚊子腿上找肉吃的夢想賭徒

http://www.xcf.cn/500frb/xwbd/201410/t20141017_646974.htm
「孫正義是個大智若愚的人,幾乎沒一句多餘的話,彷彿武俠中的人物:一、決斷迅速,二、想做大事,三、能按自己想法做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曾如是評價這位被稱為「互聯網大帝」的小個子和他的事業生涯的貴人。

  孫正義:馬云背後的男人

  十四年前,孫正義的軟銀在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阿里巴巴身上投下了2000萬美元的賭注。不成想這個讓中國製造商與海外買家實現互聯的門戶網站日後竟演變成了中國頭號網上購物商城,軟銀所持的股份價值據估算也因此暴漲到了大約580億美元。這位身高僅1米5左右的韓裔日本人,借助阿里巴巴的上市再度問鼎世界首富。

  阿里創造了神話,馬云是個厲害的生意人,但還有個生意人,在賺著馬云的錢。他就是孫正義,阿里巴巴最大股東軟銀集團的董事長兼總裁。

  阿里IPO,似乎最大的贏家不是雅虎,不是馬云和管理層,也不是各式各樣的投行券商中間人,而是孫正義。他借此再度成為日本首富,個人資產達到166億美元,並且,由於IPO中沒有獻售,孫正義身價更可能水漲船高。

  多年以來,雅虎與馬云和阿里巴巴因為控制權和支付寶事件,多有杯葛;但實際上,孫正義才是真正低調的幕後人士,他既是雅虎股東,也是阿里股東,在微妙的三角格局中,以看似淡泊實則犀利的投資風格,反倒笑到了最後。

  事實上,即便是盛極一時的阿里,也只是孫正義投資的冰山一角,在軟銀這個投資發動機上,跨越美國雅虎、Sprint和中國阿里巴巴等知名企業之後,孫正義的生意版圖,還在繼續蔓延。

  馬云眼裡的孫正義

  「我說了6分鐘,孫正義給我3500萬美元。我沒想到錢來的那麼輕鬆,他沒想到我不是來向他要錢的。」

  ……

  後來想起來,這是我一生中最戲劇化的一個場景。

  那是1999年10月的一天,我被安排與雅虎最大的股東、被稱為網絡風向標的軟銀老總孫正義見面。當時我經營的阿里巴巴還算不錯,我選擇投資人很慎重,已經拒絕了38家風險投資商的資金,只接受了以高盛為首的投資集團500萬美元的投資,所以我並不缺錢。但是,從孫正義的眼神中,我知道我們一定要握手。

  孫正義和我說的第一句話是:「說說你的阿里巴巴吧!」於是我就開始講公司的目標,本來準備講一個小時,可是剛剛開始6分鐘,孫正義就從辦公室那一頭走過來,「我決定投資你的公司,你要多少錢?」

  我一下子蒙了,「我並沒有打算向你要錢啊。」

  我們對視了一小會兒,不約而同地呵呵笑了起來,四隻手也緊緊地握在了一起。不用說話,彼此心裡都知道,我們是一輩子的朋友,早就注定了的。

  我見過聰明的人物有很多,孫正義卻是其中最特別的。他神色木訥,說很古怪的英語,但是幾乎沒有一句多餘的話,像金庸筆下的喬峰,有點大智若愚。

  我們都在這6分鐘內,明白對方是什麼樣的人—迅速決斷、想做大事、說到做到。

  後來我才知道,軟銀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資申請,只對其中70家公司投資,而孫正義只對其中一家親自談判,只對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出了投資決定。

  他對我說:「保持你獨特的領導氣質,這是我為你投資的最重要的原因。」

  我一下子想起來,孫正義當年注資雅虎一億美元的時候,雅虎只有15個人,十分弱小,大概他也是看出了楊致遠的某些潛力。

  我對自己的能力極為自負,可是那次,孫正義給我上了一課,至今我都在研究:他銳利的投資眼光,是否來自神靈的賦予?

  我很榮幸有緣與孫正義先生握手。若是沒有這次握手,阿里巴巴和淘寶網的事業不會像今天這樣順利展開,尤其是在我收購雅虎中國的行動中。

  從孫正義投資阿里巴巴至今,一直十分信任我,幾乎完全沒有干預過企業的相關事務。他和我的理念一樣,就是要贏在未來,對阿里巴巴作長期的戰略考慮。我常在電話中和他開玩笑,阿里巴巴如果缺錢,我第一個電話肯定打給你。他說,你當然應該打給我啊。

  沒想到這樣的玩笑卻在現實中得到瞭解釋。在我收購雅虎中國的過程中,他主動讓出了3.5億美元的股份。

  有媒體評價孫正義的行為只是為了套現,但是很明顯的是,他投資的阿里巴巴和淘寶網目前都處在飛速發展時期,如果繼續投入資金,或者繼續持有原來的股份,將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和長期獲得更加豐厚的回報。當時3.5億美元的套現,對他而言,根本算不了什麼。

  這種感覺,只有在我和他才能理解。雅虎、阿里巴巴、孫正義,都將錢押在了未來和信念上面。

  他對我說:「Jack,就是因為要跟你做一輩子的朋友,我才願意退出。」這句話,在我眼裡的價值,遠遠高出3.5億美元!

  在產業最底谷的時候仍然堅定不移堅持理想的人不多,孫正義就是這樣一個在全世界難得一見的大智慧的人。

  我要感謝井上篤夫先生,是他對孫正義長期的關注,並且用幾年的心血著作了《飛得更高》這本書,讓我以及所有讀者都認識了在現實生活中有血有肉的孫正義,也讓我堅信,「一切的成功都是緣於一個夢想和毫無根據的自信」!

  大佬們眼裡的孫正義

  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他瘋了,在1996年3月的時候,向一家剛剛興起的公司投以億計的錢顯得太沖了,但我們認為他不是靠運氣,他看到的是15年20年後的事情。——雅虎總裁楊致遠

  孫正義是個聰明人,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人,讓年輕人為他賺錢。——櫸翼集團董事長王欽海

  你和我一樣都是冒險家。——比爾 蓋茨

  孫正義是個大智若愚的人,幾乎沒一句多餘的話,彷彿武俠中的人物:一、決斷迅速;二、想做大事;三、能按自己想法做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

  一個有夢想的賭徒

  外界評價孫正義是一個賭性極強的商人,他許多成功的生意,都帶有我用金錢賭未來的味道。膽大心細可謂是孫正義的一個鮮明特點。要想快速成長,他需要發揮這一「特長」,在一場場或大或小的賭局中接連勝出。

  1981年,孫正義創立了日本軟銀公司,主營電腦軟件銷售。公司成立之初,資本只有1000萬日元。他站在一個盒子上,對著手下僅有的兩位兼職員工宣佈:「10年內我們一定會賺到500億日元!」

  投身互聯網行業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賭局。公司剛成立,孫正義斥資800萬日元(他公司資本金的80%),參加了大阪家電、電子業界展覽會。孫正義一舉租下了規模與松下、索尼一樣大小的展區,參展商的條件也突破了大家的想像:孫正義來付展區的租借費和裝飾費,軟件公司只要帶參展軟件就行。在這次展覽會上,孫正義的展區被參觀者擠得水洩不通,火爆程度甚至超出了他之前的預想,雖然這次展會上的交易額只有30萬日元,但「日本軟銀」這個名字卻因此一炮而紅。

  1988年7月,孫正義建立起軟銀美國。當時局域網等網絡產業在日本還未興起,在孫正義看來,這樣的局域網也一定會在日本擴展開來。於是,孫正義想要聯合美國的諾威勒公司,這是一家從事電腦局域網軟件研發與銷售的公司,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高達65%。幾經周折,孫正義終於獲得了美國的諾威勒的信賴。1990年春,由軟銀和諾威勒共同出資的諾威勒日本企業成立,孫正義得以將局域網技術引入日本。

  當時雅虎正在準備公開上市,此時的雅虎已經盈利,現金流很好。剛開始楊致遠並不想接受孫正義的投資,當時,孫正義問楊致遠:「你的競爭對手是誰?」楊致遠說是網景,已經上市的網景當時做得很好。孫正義接著說:「那好,我有1億美元,我一定要投一個互聯網企業,你不讓我投,那我就去投你的競爭對手。」

  最後,雅虎接受了軟銀200萬美元的投資,雅虎在納斯達克上市時,軟銀向其追加了100億日元的投資,控制了雅虎35%的股份。後來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孫正義說:「和楊致遠他們一聊,我就知道這事非他們莫屬,所以決定賭上一切。」事實證明,對雅虎的投資是軟銀最成功的投資之一,雅虎的成長也為孫正義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21世紀初是最好的第二次投資互聯網的機會,當時中國的大多數互聯網企業都在四處奔走尋找資金過冬。「感謝上帝,我們的第二次機會終於來了。」後來的發展也證明孫正義又一次押賭成功,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投資了阿里巴巴。當時的中國IT業就像當年他從美國引入局域網的日本:市場空白、企業野蠻生長、規則極不明晰。而走出互聯網寒冬後的中國IT企業為孫正義所帶來的價值,遠在數字之上。

  2006年軟銀收購沃達豐,孫正義開出了2萬億日元的「天價」。這個收購額高到連他自己都自稱是「瘋狂的賭徒」,在收購沃達豐的三天之內,軟銀股價狂跌60%,當時很多分析人士認為孫正義失去了理智。而孫正義卻說:「無論多大代價,沃豐達之前在寬帶上的投入,能為軟銀省下多年的時間」。

  2012年10月,孫正義再次展開豪賭般的收購。軟銀斥資約20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第三大運營商Sprint。這比當時日本史上最大的海外併購案備受市場反對,軟銀股價出現持續暴跌。

  面對市場的廣泛質疑,孫正義給出的回答卻是:「我是一個男人,任何一個男人都想成為第一」。通過接二連三的併購,軟銀已經成為日本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通訊運營商。如今,美國第四大運營商T-Mobile馬上又將成為他的盤中餐了。孫正義日前對媒體表示,軟銀將來還會進行更多的併購交易,以推動軟銀成為全球最大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87

賈躍亭遙控樂視:賭徒也開始妥協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3/147436.html

i黑馬導讀:曾經的樂視,是一個冒進、有賭性、不懂得妥協的公司,賈躍亭就是後面的遙控器,他的性格也牢牢地印在樂視的身上。現在,經歷了巨大風波的賈躍亭和他的樂視或許正在開始改變。

\

三十多年前狙擊英鎊聞名業內的對沖基金大佬索羅斯說過,金融市場天生就不穩定,國際金融市場更是如此。在這樣的亂局中,作為對沖基金投資者曾謝絕為索羅斯管理資產的基金經理普拉特(Michael Platt)看重賭徒精神,青睞好賭之人。

普拉特是藍冠資產管理公司(BlueCrest Capital Management,“藍冠”)創始人之一。2007-2012年,即使經歷金融危機,藍冠旗下兩只最大規模對沖基金也從未出現年度虧損。五年間該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翻一番,去年5月-9月四個月內增加約130億美元,達到500億美元的巔峰水平。普拉特成為華爾街炙手可熱的人物。

華爾街見聞去年文章提及,彭博由知情者處獲悉,去年7月,16家銀行為藍冠合計提供貸款7.5億美元。貸款顯示了普拉特在華爾街的地位,大銀行爭相與他合作。

2011年,索羅斯決定將對沖基金轉變為家族基金,不再為外部客戶理財,四處物色255億美元資產的管理者。他曾向普拉特拋出橄欖枝,希望由藍冠管理逾10億美元資產,支付0.5%的管理費和10%的收益提成。普拉特婉言謝絕,稱有大把投資者願意按行價請藍冠代為管理資產,即支付2%的管理費和20%的收益提成。

普拉特讓人咋舌的也許不止是“傲氣”,還有“勢利”。藍冠成立初期的員工、此後領導瑞信全球外匯交易的David Tait近日向彭博表示

“幹這行,如果你沒有準備把自己所有的膽量和智慧都投入到交易中,他(普拉特)會使勁折騰你。如果你不是那種性格的人,你會完蛋的。”

2012年出版的“對沖基金市場奇才”(Hedge Fund Market Wizards)一書集合了多位投資大佬的訪談。書中,普拉特這樣道出自己對賭徒的偏愛:

“我想找的人是:倫敦時間周日早上7點就爬起來,趁孩子還在床上睡覺,登陸一家玩撲克的賭博網站,專門和那些美國時間周六晚上回到家的醉鬼玩牌。我請的就是個這樣的人。他經常每周日清早吃飯以前玩個五局十局。”

不過,這兩年普拉特的藍冠沒能擺脫對沖基金業普遍表現低迷的厄運。知情者向彭博透露,截至10月24日,今年藍冠旗下最大基金——95億美元的宏觀對沖基金BlueCrest International回報率僅1.2%。去年那只基金虧損1.6%。彭博數據顯示,宏觀對沖基金今年平均回報率2.1%,去年虧損2.2%。今年1-9月,對沖基金業平均回報率2.3%。

基金業績不佳的結果便是大量資金贖回。今年1月,藍冠的量化交易負責人Leda Braga離職自立門戶。當時該基金管理資產已大縮水,規模只有去年9月的一半。一位投資者向彭博表示,上月藍冠管理的資產已經由9月初的271億美元降至252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