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袁隆平:有人居心叵測向超級稻潑臟水 我絕不退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4923.html

袁隆平:有人居心叵測向超級稻潑臟水 我絕不退縮

環球時報 袁隆平 2015-10-09 16:03:00

那些有關超級稻甚至對我本人的質疑中有些出於善意,但有些也有居心叵測之嫌。對此袁隆平想說的是,超級稻研究事關國家榮譽和糧食安全,無論遇到什麽困難,我絕不會退縮。

最近一段時間,媒體上不斷出現有關超級稻的質疑,某些網上評論甚至將矛頭對準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以及我本人,對此我有話要說。

首先,超級稻是國家為了保證全國人民糧食需求而提出和設立的重大項目。從現實情況看,水稻既是我國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大糧食作物,世界一半以上人口和我國60%以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尤其在中國人多地少的情況下,我們要解決糧食問題只能依靠提高耕地單位面積產量,這個發展方向毋庸置疑。正是出於保障糧食安全的考慮,國家農業部於1996年正式就“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立項,目前超級稻品種已經進化到第四期,總體情況不斷向好。作為科研人員,我們一直都在追求超級稻更高產,這是我們雜交水稻科研工作永恒的主題。

這段時間我正在湖南長沙的超級稻示範片考察。目前我國一共設有39個超級稻百畝示範片,現在有些示範片已經豐收。根據我的測算,大概5個示範片畝產過了1000公斤,平均產量也在950公斤左右。為了充分認識我國超級稻發展水平,我們可以簡單做下對比:目前全世界水稻種植面積在22億畝左右,平均單產為300公斤,即便在日本等一些農業科技較為發達的國家,平均單產也只有450公斤。僅從這點就能看出,發展超級稻給中國的農業生產帶來多大優勢。

當然,近期出現的質疑也暴露了超級稻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此我想指出,超級稻從來不是十全十美,它也一直處在改進的過程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的超級稻產量高但品質不好,但當時的主要目標是解決溫飽問題,老百姓對於大米的要求也沒那麽高。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老百姓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變得更高,我們為此也在不斷對超級稻進行改進。我的宗旨是既要高產量也要高質量,絕對不以犧牲產量來追求質量,現在來看這個目標也已達到。按照農業部的標準,產自超級稻的大米已經達到二級以上指標。

即便如此,超級稻在技術上仍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其對病蟲害尤其是稻瘟病的抵抗性還不甚理想。按照農業部的九級評定指標,超級稻的抗病蟲害能力處於5級的中間水平。我們希望未來超級稻至少達到二、三級,即高抗水平。我理解社會對於我們農業科研的高期待,但農業科研和生產從來不能一蹴而就。超級稻的生長和改進周期很長,起碼需要三年五年時間,即便你晚上加個大夜班也無法那麽快就解決問題。

我現在已經是80多歲的人了,既經歷過上世紀60年代餓肚皮的苦日子,也享受到現在豐衣足食的好日子。那些有關超級稻甚至對我本人的質疑中有些出於善意,但有些也有居心叵測之嫌。對此我想說的是,超級稻研究事關國家榮譽和糧食安全,無論遇到什麽困難,我絕不會退縮。現在我們的科研團隊正在向超級稻第五期公關,向著更高產量和更高質量奮進,我希望社會上某些人不要再向我們的超級稻潑臟水了。(作者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專家)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89

批評者居心叵測?

甲乙兩人雖然是多年同學,但性格大不相同,甲是“非常樂觀型”,每次作報告時都會將公司政策說得完美無缺;乙卻是“杞人憂天型”,每每見到問題都忍不住指出,令人聽得不大舒服;


話說他兩同樣投身A國某企業(為免引起民族問題的不快,先以代號相稱),在開會時甲君對所有公司政策讚不絕口、所有提議都是英明高超;乙卻對公司的收購計劃提出質疑是否擴張過快、新發展業務是否公司現有人材不在行,聽得人愈來愈不舒服,最後引得大老闆連忍到會議結束也受不了,大叫“You are fire”!

眼見老同學被裁,甲君對自己的樂觀態度更是深信不疑,自此上司每一建議都莫不視為金科玉律,而職位也步步高升;

好景不常,正是當日乙君奮力反對的擴張政策令公司陷入危機,因而被B國企業收購,當日意氣風發的大老闆也只落得一毫無實權的顧問名銜;


     *          *          *          *


新派駐的B國代理人召集中高層職員,希望了解當地文化,並向公司職員介紹B國企業的理念,一如以往甲君對B國企業文化持絕對欣賞態度讚不絕口,想不到立即引來新代理人的反感,也是大叫一聲”You are fire”!

為啥?同事們看著甲君離開的背影,耳邊傳來B國代理人的解釋:「世事從來沒完美,若所有同事都像他只說我的決定對得不得了、完全不指出我所看不到的問題,我必定會撞上大板,如果他真的完全找不到問題便是能力不逮、如果他是見到問題也不作聲不是害人麼?」;


     *          *          *          *


不少朋友聽到故事後都說誰教甲乙兩人不懂看老闆性格、投其所好,但更重要的問題是B國代理人的一番話:忠言雖然逆耳,但卻參考價值更高!

香港人大多熟悉中國文化歷史,相信都知道B國正是中國:唐太宗曰以人為鏡才能知得失,雖然幾次被魏徵的意見氣得大叫要宰了這耕田的,但最後也能忍了逆耳忠言,魏徵也能保善終;

魏徵所言是不是每次都比唐太宗高明?這倒未必,但無論誰對誰錯都足以令唐太宗有多思考一次的機會,大家互相討論自會找出最好的選擇;


     *          *          *          *


前朝清廉權學習他師兄布殊大帝引入“哈佛模式”:你不是我的朋友便一定是我敵人”(對了,A國便是帝國!),來到香港便變成親疏有別,對於不肯奉承者所言便視為壞主意,這種破獲中國傳統優良文化的思考方法不但害了政府自己,也撕裂了香港社會。


布殊大帝的“哈佛模式”為帝國在全世界惹來大量仇家,另一師兄弟Romeny也好不到那裡:明明當麻省州長時自己推行的政策跟奧芭瑪也差不了多少,但當奧芭瑪推行醫療改革時卻戟指大罵,完全以黨派而非事實出發,清廉權引入這套思考方法不是害人麼(網上圖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2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