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證所稅風暴狂掃 恐掀裁員、整併潮 證券商:史上最寒冷的冬天來了

2012-5-21  TWM

證所稅風暴未歇,重挫證券商,最慘的一天,全市場幾乎沒有一家券商賺錢;如果成交量持續低迷,不止裁員 潮席捲而來,券商恐將面臨存亡關頭,台灣證券業最冷的冬天已經來了!
撰文•許瀞文 五月十四日,相信所有券商都會記住這一天。因為這是政府宣告要課徵證所稅以來台股的最低成交量——只有四七五億元,創下今年以來的新低,券商哀鴻遍野。

市場估計當天台灣幾乎沒有一家券商賺錢,甚至包含市占率第一的元大寶來證券也坦言:「五百億元以下的量,所有人都會很辛苦。」今年二月中旬開始,「證所稅」這三個字幾乎天天占據各大媒體版面,加上國際行情欠佳,內憂外患下,台股成交量一路萎縮。根據證交所統計數據顯示,四月分平均單日成交量萎縮到只剩七七七億元,和前二個月日平均成交量超過一千二百億元相比,證所稅還沒開徵,成交量已經先掉三五%。

日成交量萎縮    券商苦撐「我們不想多做評論,從數字就可以看出慘況,不是要到虧損才叫慘。」元大寶來證券 發言人張財育無奈地說。為避免和主管機關正面交鋒,各大券商噤若寒蟬,面對證所稅大家都不想多發表意見,不 過一致的聲音是:「史上最寒冷的冬天已經來了,而且不知道會持續多久。」的確,從券商最新公布四月分的獲利 狀況就可看出端倪;以元大寶來證券來說,今年三月分元大證券加寶來證券稅後淨利還有六.四億元,但到了四月,元大寶來證券稅後淨利只剩下一億元,獲利大幅萎縮八四%。市占率第二名的凱基證券也好不到哪裡去,四月勉 強維持正報酬,獲利四千八百萬元,較三月獲利衰退六成。

其實,不需要等到每個月券商財報數字揭露,從每天台股成交量加上券商融資餘額,也可看出券商獲利狀況,「 從券商市占率、每天大盤成交量,就可以推算出哪家券商今天有賺。」一位剛從券商退休的高階主管提到。

例如市占率最大的元大寶來證券,就經紀業務來看,台股當天成交量必須維持在六百億元左右,才能損益兩平。 但因元大寶來證券的融資額度市占率高達十八%,以四月分數字來說,市占率第二、三名相加都不及元大寶來一家券商,高融資餘額降低元大寶來損益兩平的門檻。即便如此,台股成交量至少也要維持在五百億至五五○億元,這家國內最大券商才能勉強打平。

連元大都撐得這麼辛苦,其他的更不必說了。按照市占率推估,第二大凱基證的損益兩平點要成交量在六五○億 元以上,第三名的富邦證至少要七百億元,富邦證之後的中型券商,成交量沒有八百億元根本很難談獲利。

如按照四月分平均成交量只剩七七七億元的行情來看,全市場只剩下四家券商勉強撐住。其中,永豐金證券因三、四月分承銷王品集團及金可國際,才有大幅度獲利;日盛證券是因各分公司單點獲利較高,且手續費折扣較低,並嚴控成本,四月才微幅獲利,其他券商則是苦撐待變。

公司獲利差,接單營業員個人業績也慘兮兮。證券營業員的薪資結構是低底薪、高獎金,獎金收入主要來自客戶 的交易手續費,一旦客戶少交易,自然領不到獎金。

中實戶退場    營業員薪銳減「證所稅一來,我手上兩位億元大戶已暫時退出市場觀望,上個月的獎金只剩一半,小孩的補習費、家裡的房貸怎麼辦?」一位超級營業員近乎哀嚎地說。只要每日成交行情維持在一千億元以上,她每個月的收入大概能維持在十萬元左右,但四月分成交量一下子狂掉,薪水只剩一半,生活支出立刻捉襟見肘。

最近幾天,一早走進號子觀察,平常嘈雜的券商大廳反常地靜悄悄,「有些同事一早上電話都沒響,還打去問公 司總務是不是電話壞了?」這位超業無奈地說,她手上的客戶中,以中實戶最先在這波證所稅風暴中退出市場觀望,而這群人很可能正是會被課到證所稅的人,「如果這些人都離開市場,而交易量又狂跌,證所稅還沒開徵,證交 稅先少收,我真的不知道政府的算盤是怎麼打的?」

大環境不佳,券商無法開源,只能先做好節流。一位不願具名 的中型券商分行負責人告訴我們,原先要重新裝潢的辦公室已先暫停作業,要擴充的電腦設備也和採購商緊急喊卡,早上開會公司提供的咖啡,甚至公司洗手間的衛生紙,現在都請同仁自備;到了下午,辦公室沒需要用到的電燈 更是要關閉,而這些還只是節流的第一步。

事實上,如果成交量繼續低迷,每家券商老闆都有一個不願說出口的祕密:「到最後一定會走的那條路,就是——裁員。」除了即將引爆的裁員風,更有可能引發另一波購併潮。

股票交易買賣業務不好做,只能靠融資收入,估計券商扣除成本後,一年約有四%利差可賺,但對一些只能和證 券金融公司合作的小券商,更不好過。因為證金公司主要將回饋佣金轉給營業員,並非公司,對公司收入並沒有多 大幫助,小券商容易因撐不下去而被整併。

也有券商考慮,要慢慢將業務重心移往香港、大陸發展,畢竟證所稅還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塵埃落定,但肯定的是,台股成交量若持續淡定,這個所有券商從業人員面臨的寒冬期,將會很長很長。

證所稅衝擊下,四月分只有四家券商賺錢 券商 市占率

(%) 三月稅後純益(億元) 四月稅後純益(億元) 前四月稅後純益(億元) 前四月每股稅後盈餘(元)元 大寶來 13.45 6.44 1 21.57 0.32 凱    基 7.52 1.20 0.48 7.09 0.21 富    邦 5.62 1.17 -0.01 4.90 0.29 群益 金鼎 5.06 1.67 -0.57 3.86 0.16 永豐金 4.76 1.45 0.78 6.85 0.45 元    富 3.99 0.41 -0.31 3.66 0.23 日
盛 3.76 0.97 0.49 3.32 0.28 統    一 3.44 0.43 -0.65 5.89 0.45 兆    豐 3.14 0.22 -0.69 1.70 0.15 華南永 昌 2.62 0.16 -0.44 1.42 0.18

資料來源:各券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64

美國證券商信息泄露致股票下跌,為企業信息安全敲響警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5/152243.shtml


240513-1403250P02630

     
近日,一個“美股網絡券商史考特證券承認被黑,460萬客戶受影響”的新聞被廣泛報道,這是近一周內繼眾籌網站Patreon被黑數據泄露以及千萬級T-Mobile客戶資料被盜事件之後的第三起被媒體廣泛報道的美國網絡攻擊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事實上這幾起網絡被攻陷而導致泄密的事件並不是最近才發生,而是早在兩年前就已發生。對於T-Mobile服務器被黑事件,其首席執行官John Legere承認“黑客攻陷益佰利公司電腦已長達2年”,而在史考特公司泄密事件中,史考特公司負責人也承認其兩年前曾淪為網絡攻擊的犧牲品。兩年前網站遭受攻擊為他們埋下的定時炸彈,兩年後終於響了,受泄密事件的影響,T-mobile股價下跌了1.7%,而史考特公司更是名譽受損,在數據泄露報道發出僅數小時後,網絡就出現了律師廣告:
 
     “消費者有權利與保障信息安全的公司來往,一旦客戶數據被盜便會導致身份盜竊以及欺詐等犯罪行為。"

     "近500萬史考特客戶數據可能被盜,如果你的個人信息在此次事件中被泄露,如果你想要對你擁有的權利有更多了解,趕快聯系我們吧!”
 
     美國的這幾起網絡安全事件恰恰為國內那些經常在漏洞眾測平臺上"榜上有名"的公司和網站拉起了警鐘——也許現在還風平浪靜,指不定就已經埋下了定時炸彈,如果好好處理網絡安全問題,最終炸彈將會被引爆。只可惜,國內大部分公司對面網絡安全問題都仍處於”亡羊補牢”狀態,認為問題不爆而不是網絡安全事件發,網絡安全隱患永遠都只是隱患,對問題的處理往往是一拖再拖,甚至當問題被曝光時,只要不是涉及到公司的直接經濟利益,往往都是當做公關事件來處理。

    但事實上,企業發生信息泄露事件會導致企業在公眾中的威望和信任度下降,而直接改變客戶原有選擇傾向。一旦信息泄露事件出現,很可能就使企業失去一大批現有或潛在客戶。因此數據信息的安全問題是關乎企業聲譽、公眾信任、甚至生死存亡的問題。一般來說,在考慮跟某家公司合作時,如果客戶得知這家企業出現過信息泄密事件,都會疑慮“自己的信息能不能得到保障?企業信息安全機制不完善是不是間接反映了整體管理體系的不完善?信息泄密事件是否會直接影響到公司將來的發展和業績?” ,正是在這一系列疑慮的“光暈效應”下,企業千辛萬苦建立起來的聲譽,公眾和合作方對企業的信任感大大降低。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缺乏對網絡安全的正確認識,從個人層面上舉個例子,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幾個到幾十個賬號密碼,許多人在不同網絡場合用的是同一個密碼,覺得只要不涉及資金,即時被盜也沒有關系。但其實黑客拿到用戶的賬號密碼能用來做的事太多了:直接售賣給偽造證件者、犯罪組織、垃圾郵件發送商、僵屍網絡運營商,而後者則利用這些信息來發送釣魚郵件、實施詐騙、發送垃圾郵件等方式來獲取更多利益,或是通過拖庫、撞庫、社工等手段不斷挖掘用戶其他賬號中任何有價值的信息和資料。犯罪分子之間通過交換他們獲取的用戶信息,能夠得到某些用戶更完整的信息,對一個人了解越多,就越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史考特證券公司在此次泄露事件發表聲明中表示,攻擊者的目標是“客戶姓名與街道地址的列表”。那麽我們是否能猜想,當這些客戶姓名和地址的數據到了犯罪分子的手中,會造成怎樣的危害呢?細思極恐。
    
     對於企業,單從弱口令問題就足以看出企業網絡安全管理水平,很多企業中充斥著不安全的密碼使用習慣,員工在內網系統中使用極其簡單的密碼甚至直接使用初始密碼,這些都是網絡安全意識不足的表現。各個漏洞眾測平臺每天都曝光著弱口令的問題,但我們都知道那只是冰山一角。盡管如此,大部分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對此問題並沒有意識,一些單位的老總自己都在使用弱密碼,在許多企業中有不少年紀較大的人,對他們硬性要求使用強密碼非常難,太複雜了確實記不住,網絡管理部門又沒資格對其采取什麽措施,最終只能維持現狀。這種情況只有當安全隱患變成問題徹底爆發,各部門才紛紛出來充當“救火隊員”,但這時,信息泄露對企業的損害已經無可挽回。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原本那些看似只能從管理層面解決的問題,如今都已經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得以解決。“用人臉、聲音、指紋等生物特征來替代密碼用來登錄企業內部各個系統”,這一設想已隨著洋蔥令牌的問世而成為現實。不少企業通過在內網部署洋蔥令牌,使得內網系統的所有登錄環節全部使用生物特征進行驗證,整個環節中不使用密碼,從根本上杜絕了泄露的發生。
    
     從長遠看來,生物特征識別必定是會取代現在的密碼體系,但在大部分的企業仍使用單一賬號密碼體系的今天,短時間內要改變現狀,盡可能消除安全隱患的唯一辦法仍只有加大安全投入,對於防範外部攻擊,合理部署防入侵系統,做好入侵檢測等;對於內部員工不當的密碼使用習慣,除了加強制度的管理和安全培訓外,定期掃描弱口令、通過堡壘機做登陸線上服務器權限的控制等方式都可以起到不少的作用。當然企業也可以直接嘗試在內網部署洋蔥令牌。這些措施其實真正實施起來,並不需要投入多少成本,但是卻能大幅降低企業的網絡安全風險,創造潛在的價值。
 
     網絡攻防永遠是一個場拉鋸戰,是攻擊成本和防禦成本的較量,作為防禦方,企業能做的是在安全成本有限的情況下盡可能提高入侵者的攻擊成本,而對於普通網民來說,養成一個好的網絡使用習慣是有必要的,因為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攻擊者永遠都是"挑軟的捏”。
 

本文作者獬豸淩,i黑馬授權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i黑馬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0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