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由認股權去判斷主席為人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10

就好似之前分析展鴻一樣,如果發覺公司主席經常向自己發行認股權,同時又偶然地有人看似操控 股價令認股証行使提供機會,那可以武斷的認為有人不誠實,於是這些股票決乏長期投資價值,投機就可以,像我這樣與小人共舞並不值得鼓勵,我只是想刺激腦細 胞而已,展鴻不會占組合太大的成分,雖則展鴻本身如此的攻守平衡

就最近就會有一個實例,味丹的管理層有一批認股權於今年6月13日到期,行使價為0.8,如果要令認股權唔變成廢紙,味丹的股價要在6月13日前升 到0.8或以上,由於除淨在5月30,因此要行使就要在5月28日前行使才有息收,即可以預言5月28日味丹的股價最起碼有0.8,而現價0.7左右,如 果管理層對公司的前途充滿信心,則股價為0.8,如果管理層覺得公司前途多難,則股價會升至遠超0.8的水平

但是味丹的管理層是班正義的朋友,咁股價就不會升,該批認股權亦會變成廢紙

回想上年不敗日報財經版有part叫估聖老點你的環節,有日推介展鴻,果時股價由之前0.71升到當日1.33上下,報導出左冇幾日就升到歷史高位1.66左右,此時展鴻立即進行配股,非常順利,價錢亦非常美好,配股完成後展鴻的股價由高位回落至今,變返0.71

早幾日,不敗同生果日報都好巧合地推介了味丹,在這個時侯有點似曾相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8

中國新公司法對認股權的漏洞


我發覺大部分中國的學術論文也忽略了此一點,但其實在香港和其他發達國家也是常用的手段。






在一百四十二條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向公司申報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變動情況,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

但在一百四十三條公司依照第一款第(三)(即將股份獎勵給本公司職工) 項規定收購的本公司股份,不得超過本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的百分之五;用於收購的資金應當從公司的稅後利潤中支出;所收購的股份應當在一年內轉讓給職工。

雖然新規例使可給認股權予公司高級管理層,對他們有激勵的作用,但是這予公司的高管的一個機會來騙取公司的資財。

方法是高管把公司的部分股權套現,然後由公司回購其股份,之後又以認股權的名義以低行使價重新賦予管理層購回股票的權利,這使管理層能夠用公司的錢以高價購買他們手中持有的股票,然後低價向公司買回。這影響了公司的盈利水準,又衍生出內部人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3

中環在線:寶哥哥減人工加認股權 李華華


2009-03-13  AppleDaily





 

東 亞銀行(023)噚日出年報,雖然08年賺少九成,但主席李國寶總薪酬有3350萬銀,比07年只係微跌1%。如果淨係計薪金連津貼嗰部份,寶哥哥同副行 政總裁彭玉榮舊年加咗約5%。兩人舊年都冇花紅,但就多咗認股權,所以總薪酬都冇乜點縮水。話咗做多3年先退休嘅寶哥哥,上年薪酬連津貼有830萬銀, 少咗花紅但有認股權補番,多咗151%,加起來總薪酬有成3350萬。


至於下個月退休嘅元老彭玉榮,08年薪酬連津貼加幅多過老細,有5.9%,呢啲時勢 打工仔冇減人工都偷笑,有咁嘅加幅直頭羨慕死人!加埋認股權多咗150%到1200萬銀,喺東亞最後呢一年袋走1610萬銀,比07年多近三成。彭玉榮退 休及時,等後浪(李家兩位公子)嚟頂住個金融海嘯,寶哥哥就冇咁好彩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01

中環在線:大笨象派超低價認股權益員工 李華華


2009-05-08  AppleDaily





 

大笨象滙控(005)嘅股價,轉眼間已經由屢受供股陰霾困擾嘅谷底33蚊,絕地反彈至噚日收市報65.05港銀,身為滙控執行董事兼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嘅霍嘉治(圖),除咗有人工、董事袍金外,仲有認股權,可以超筍價買入滙控股份o忝!

根 據滙控噚日公佈,喺4月29日至5月27日嘅員工儲蓄優先認股計劃,涉及1.5億股,當中英國員工有近9000萬,香港員工有超過5000萬,加埋佔咗九 成。霍嘉治都有4529股,每股行使價37.8797港銀,比噚日收市價折讓四成有多,雖然認股權要5年後先可以行使,但以超低價買滙控股份已經賺到笑 啦,暫時賬面上賺咗12萬銀有多喇!

另外,滙豐銀行宣佈一系列人事變動,亞太區個人理財業務總監安志高將於6月1日出任巴西滙豐行政總裁兼總裁,佢原本個位由現時香港區個人理財業務主管鄭蔚彤接任;現時巴拿馬個人理財業務主管麥倩華將會執掌本港個人理財業務主管一職,7月生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3

香港認股權的規則及由來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270


glassfund:


1./ 如要批股超過20%或新股買家少於6人便要開股東會通過才可進行。 但是授出認股權有無類似規定呢? 如果無此規限, 咁上市公司咪可以狂印認股權証給友好, 炒高股價並認新股套現? 就算到期前都炒唔到去行使價, 最多咪損失了一點行政費印刷費, 看來百利而無一害呀? 那麼小股東的股權便攤薄了? 實情是否這樣呢?

2./ 授出認股權給友好, 與發行可換股債卷東西 再操作上及規則上又有咩分別? 看來好似一樣。


greatsoup:


1. 至於證股證,據上市規則15章稱:
http://www.hkex.com.hk/rule/listrules/15.Vol1_tc.pdf
(1) 行使認股權證而將予發行的證券,與行使任何其他認購權(假定所有該等權利即時予以行使,而不論該項行使是否可獲許可)而發行的所有其他股本證券合併計算時,不得超逾該等認股權證發行時發行人已發行股本的20%。就前述上限而言,符合第十七章規定的僱員或行政人員股份計劃而授予的期權不會計算在內;及

(2) 該等認股權證的到期日,由發行或授予日期起計,不得少於1年或多於5年,並且不得轉換為其他可認購證券的權利,而該等權利的到期日,由原認股權證的發行或授予日期起計,是少於1年或多於5年。

其實這條例,是為了劉鑾雄等人設的,當年他大比例送輪,甚至以輪送輪,不斷集資,終導致監管當局限制他們所作所為呢。


何車先生:認股權典故: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464
窩輪可令人創業興家,亦可令人蕩產傾家,炒家當有體會。窩輪在本港實際已有32年歷史,第1家發輪的,是置地公司;發輪奇才輩出,奇才中奇才是羅旭瑞。

■ 置地在73年發行「債股」(Loan Stock),由「債券」及「窩輪」組成,分3樣東西掛牌:1債券與窩輪「套裝」,附有「Cum-warrant」字眼(Cum即「包括」),買入者代表 持有債券及窩輪,市價是下列2及3兩者相加;2只有債券部份,附有「Ex-warrant」字眼(Ex即「不包括」),買家只買入債券的部份,市價隨市場 利率變化而作反方向上落;3單純窩輪的部份,市價隨置地股價上落而變化,這就是本港窩輪的始祖。

這隻本港窩輪始祖,飛沙走石,73年至75年底,跌剩零頭,期內恒指由逾千七點跌至150點,當年在港掛牌的置地當然也是跌剩零頭。但由75年最低位起, 至80年代初期窩輪屆滿時,置地股價回升十倍八倍,置地窩輪大約狂升了50 倍,當年有錢有膽有識者,10萬元變了510萬元。

聯交所火滾

■87年股災前後,本港窩輪市場熱熱鬧鬧,火火紅紅,花樣百出。李明治的聯合系公司,發行「輪中輪」,持有者提前行使,可獲送壽命較長的窩輪。何鴻燊的信 德集團(242),發行2067年12月15日到期的極長壽窩輪,跨越了「50年不變」的期限,行使價2.92元,最終集資金額7.99億元。到2067 年,何鴻燊若仍然健在,將是145歲高齡,何猷龍亦已90歲。「一拖二」、「一拖三」常見,冷門股亦照拖;華人置業(127)有91年、93年及95年到 期的窩輪,冷門股美麗華(071)照樣是「一拖三」,有90年、92 年及94年到期的窩輪。

羅旭瑞出場了。他的腦筋轉得比德昌電機(179)的摩打更快,財技可能比陳國強更了得。世紀城市(355)旗下的國泰城市(當年主要資產是銅鑼灣法國醫院 對面的國泰酒店,當年電腦代號206),87年1股送16份窩輪(電腦代號 415與416,分為8份在89年底到期及8份在94年底到期),另外1股送1股紅股,再1股拆細為兩股。試想想,只要用一些本錢「托住」正股,窩輪價水 漲船高,將窩輪派發(沽售)或仍然持有,誰人得益最大?

上市公司濫發窩輪,窩輪最後若兌為正股,是原本股數的若干倍。最後,聯交所「火滾」,規定上市公司最高發輪的比例,是「5送1」,即窩輪最後兌為正股,新增股數只能是原有股數的16.7%以下。

■ 國泰城市在87年大送窩輪後,滿懷大志,88年曾欲蛇吞象,狙擊大酒店(045),當然沒有成功。91年,出身自新鴻基證券及振通的賴焯群,取得國泰城市 的控制權,自任主席,公司易名為茂基集團(MKI Corporation)。茂基後由鄧永鏘任主席,今已不存在,當年的電腦代號「206」,現由「德祥企業優先股」所使用。


脫苦海先生: 華置(127)發行認股權的盛況: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479
為左顧及作者的身家性命財產,循例一句:以下內容純屬創作,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前陣子由於法例改動關係,曾經有好幾個月沒有新窩輪發行,各位賭仔望穿秋 水。新窩輪一出,人人都爭著真金白銀去買。但如果有人大筆大筆咁免費送窩輪給你,分文不收,換股價比市價低,保證一定可以行駛,是否發白日夢呢?


約在十多年前,「增高丸」一系的公司供股供到停不了,可能當事人都覺得不好意思如此乏味,實行搞搞新意思:大送窩輪。例如「棍頭買地」一次過免費送出三種 窩輪:一隻幾個月命,第二隻兩年命,第三隻四年命、八八、九零、九二,齊齊整整,平平安安。另外「增高丸」及「支那玩野」亦大送窩輪。全部都係低價行駛, 必定有內在值,保證唔係廢紙。市場有人跟風,例如「倒黃」就發過2047年到期的窩輪,祖孫三代都可以代代相傳。

大送特送,是否有利股價呢?當然不是!濫發低行駛價的窩輪,其實只是變相供股,還要是定好時間表,幾個月後供一次,之後每兩年供一次。散戶不供,可以在市場拋售窩輪,大股東多多益善。低價行駛,大幅攤薄資產盈利,派息免問,但董事酬金天文數字,否則如何包足四大名旦?

結果?奸計當然得逞,證監買佢怕,唯有修例,收緊發生窩輪的最高比例及年期。

投資者不應受惑於上市公司的派送,無論是窩輪、紅股、分柝、贈送附屬公司股份等,均要判斷其對於公司或股東是否有長遠利益,玩弄數字遊戲者背後必有所圖,等而下之把公司的資產挖空,往往得不償失。

2. 其實兩者無分別,只不過可換股債券要先出錢,證股權可能要出,亦可以不用,但後者看來遠比前者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81

CB及認股權的成本比較(留言回覆)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page=1&tid=3314

CB不同認股證,CB是可換股債券(Convertible Bonds),顧明思義,即是一張債券,但可以有換股的權利。如到期不換股,可取回本金。

認股權(Rights)是在一定時候購買此股的權利,如在認購期內不換股,錢是收不回來的。

可見到,CB投入成本較高,但防守性強。認股權投入資本少,但風險較高呢。

兩者均有一個行使價,就是他們換股的其中一個成本。忽略交易成本後的換股真實價格簡化如下:

認股權的股票成本 = 認股權價格 + 行使價
CB換股的股票成本 = 行使價 x 1- (已收的利息/ 購入CB的金額)

假設兩者換股價相同的話,在沒有利息、沒有認股權價格的情況下,兩者成本是相同。

但在可換股債有利息,且認股權有成本的話,認股權的換股成本較可換股債券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6

兌換恒隆系認股權轉頭即沽中環在線:吳士元變億萬富翁 李華華


2010-06-11  AD





 

恒隆地產 (101)執行董事吳士元,唔聲唔聲變成億萬富翁。港交所(388)早排已經披露吳士元喺上月底兌換咗部份恒隆地產與恒隆集團(010)嘅認股權。點知, 佢轉頭沽埋,全部套現1.4億元,扣減成本價後,賺過1億元,認真和味。

根據港交所資料,吳士元上月底以每股9.2元換咗323.9萬股恒 隆地產,本月4至8日三個交易日分批沽清,每股平均價介乎28.2至28.4元,賬面賺6193萬元。喺同一時間,吳士元以5.87元換咗125萬股恒隆 集團,亦都係分三日沽清,平均價介乎38.3至38.5元,賬面賺4066萬元。

就係咁樣,吳士元喺兩個星期裏面變成億萬富翁(華華唔排除 佢本身已經係有過億身家嘅打工皇帝)。

尚持認股權市值6.8億

華華最初睇見吳士元沽貨,仲以為佢打算唔做,但再睇清楚港交所 資料,吳士元仲有2380萬股恒隆地產認股權,行使價介乎17.14至26.46元,成批股份市值6.8億元,大部份今年8月以後先可以分階段分批行使。 恒隆集團佢都仲有308.8萬股期權。照咁睇,吳士元都未必急住走啦,冇理由同錢作對啫。

恒隆主席陳啟宗請人出手闊綽就街知巷聞o架啦,佢 早前就以年薪2100萬元請咗國泰(293)「生招牌」陳南祿過檔。陳南祿下個月先返工,就有520萬元花紅落袋,兼有1000萬股恒隆地產認股權呢!

李 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45

淺談我對認股權證的看法(股齡短的博友請跳過)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z25.html
這篇文章的大部分內容於今年初已經寫好了,但是考慮到大部分的人都不適合購買認股權證,為免害人我也就沒有發表了。最近看到幾位博友討論認股權證,而近期也有可能會出現讓我買入認股權證的機會,與其逐一回覆博友的疑問,想想還是把我對認股權證的看法貼出來吧!

首先聲明,我個人是反對大家買認股權證的,但是在極端情況下我自己卻願意投機一些,但也只會以組合倉位的2-3%為限(以一整年累積計算)。投機(投資)認股權證對於個股和行業的情況必須比投資股票瞭解更深入,股齡短的博友請跳過。

凡事都有兩面 認股權證只應該是輔助工具

香港的認股權證交易已經成了賭徒的天堂,以至於幾乎所有價值投資者一聽到買認股證就會自動幫人標籤為投機份子。這也難怪,事實上99%購買認股權證的散戶都是衝著賭而來的,誰說香港沒有賭場?

但,凡事都有兩面的。老巴不也以五十億美元買入高盛的優先股和認股權證嗎?(如果不要認股權證應該可以獲得更多的優先股)。老巴不也投機嗎?但這種投機卻是理性的,屬於賠率對自己非常有利的一類。

可換股債券聽說過了吧?相信大部分價值投資者都認同它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價值投資方式,沒有議異吧?讓我把它拆解開來,看看這是一個什麼東西!
可換股債券=企業債券+認股權證
哪個認股權證不是附送的麼?天底下哪裡有免費的午餐呢!正常情況下,同一家企業的可換股債券年利率都會比它的企業債券低幾個百分點,兩者之差其實就是用於支付購買認股證的成本。

一家企業的債券利率是8%,如果它發行兩年期溢價為股價50%的可換股債券,支付的年利率很可能只有4%。投資者換來兩年期認股證的成本實際上就是放棄了 每年4%的利息,只不過不是直接支付,因此給人的感覺好一點而已,這其實和直接用現金購買並沒有兩樣。(這也是我設定為每年投資認股證的金額不能超過組合 市值3%的原因)

我認為認股證只應該是投資股票的其中一種輔助工具,而不應該成為獨立的個體。就像可換股債券的例子一樣,即使所投資的認股權證最終剩餘價值為零,也不應該成為令股票組合虧損的原因。任何投資者購買認股權證的時候都應該要有持有至到期並淪為廢紙的最壞打算。

如何投資認股證?
關於認股證買賣,它本身就是一個賭博,對此大家應該沒有任何異議。香港的認股權證大部分都是投資銀行發行的,而大部分認股權在價外時發行商都很少進行對沖的。從本質上來講,其實就是和發行商對賭。正因為它本身就是賭博,因此也只有在極端的情況下,風險收益比高得非常不正常時,才有值得買入的理由。這個和以前那些算牌客賭二十一點平均贏的方式應該是一致的。(現在已經失效了,別亂學)其他的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對它們敬而遠之。

對我來說,只有五種情況下才會買入它的認股權證(Long Buy)。
1,
打算的股票,它是屬於極強週期性的。如果行業變好,它的股票能漲一倍以上的,相反如果變差,股價將會大跌一半以上的,甚至變得一文不值的。而到底結果如何,大家都是難以預測的。比如航運業、金屬採礦行業。(很多資源商品如果價格跌一半,它相關的股票會以破產收場)
2,
陷入訴訟、黑天鵝危機、甚至大家都認為有可能會破產的股票。投資這類股票本身就是一種賭博,如果它的認股證的風險收益比的值博率高出它的股票很多,我們將可以用較低的金額博取同等的回報率,而風險相當。
3,處於改革關鍵期的股票(比如:李寧、蘇寧、思捷、創科),投資這類股票一旦失敗,投資它的股票,絕對金額上的損失不會比損機在它的認股權證少(因為相對投入金額小)。相反改革成功,股價往往一飛衝天,認股權證的絕對回報金額卻不比持有正股少。
4,當市場出現很好的股票值得買入,但要被換走的股票依舊還是有非常高的風險收益比的時候。這時我會考慮買入它的認股權證。
5,人心陷入極度恐慌的時刻,這個時候某些股票也許會有50%的上漲空間,但它的認股證卻有10倍的空間。比如11年10月份的招行。(這個應該是老巴買高盛認股證的原因吧?)

關於認沽權證,香港散戶只能買入認沽權證(Long Put),正所謂漲無上限跌有限。我沒有找到任何投資(投機)認沽權證而可以達到長期平均贏的方法,在此也不討論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9

再談認股權證:舉實例說明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z46.html
上篇有關認股權證的博文發表後,有博友發短消息問我有關指數的認股權證的問題,我真的不希望任何人參與其中,這真的不是一般投資者應該做的事情。今天又看見有博友大額買入認股證,實在不願意見到。

我一直以來都不願意詳細說明認股權證的實際操作,是因為它不在一般投資者能力範圍內。投機認股權證,對應的必須是非常高的風險收益比。指數是均化後的產物,它的波動性必然會比個股低得多,即使成功預測大市,扣除所支付的溢價,風險收益比也注定不會吸引的。

認股權證,說白了就是賭博,徹頭徹尾的賭博。它沒有任何安全邊際可言,更不要期望能拿回任何剩餘價值。所以,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投入超過組合資金的5%!

我每次購買認股權證,都抱著必然淪為廢紙的最壞打算。而什麼樣的認股權證附合我的選擇標準呢?一旦成功預測,必須要有十倍以上的回報率,而成功率不低於20%。為免淪為講就天下無敵的理論家,我舉一些實例說明一下我的操作思路,也能夠讓大家明白我並不是腦子進水而亂來的賭徒。

首先,我必須再次重申,認股權證只應該是一種輔助工具,而不是一種投資品,我並不希望任何人學習。刊出此文章,只是希望大家對認股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僅此而已。以下舉的實例,只屬於我開始關注的類別,並不作任何投資建議。

認股權證賭的是一個熊轉牛的週期,我只會考慮在熊末買入,賭一個不太可能的任務。因為它的性質就是賭博,所選擇的股票必須是非常高Beta值。以下四隻是我關注中的認股權證。

再谈认股权证:举实例说明
首先是招商銀行的16776,現價0.042。明年三月份到期,十份相當於一份正股(下同)。我賭的是招行股價能夠漲到25元以上,估計成功率20%,一旦成事,價值會漲至0.5元。

再谈认股权证:举实例说明
第二個是思捷的14602,現價0.077,明年二月底到期。思捷正處於改革關鍵 期,成敗難說。一旦失敗,即使現價持有正股,也存在虧損50%的可能性,相反一旦成功,股價漲回去25-30元並不會令我感到意外。思捷今年九月份將會公 佈差勁的業績。往後大家將會把目光投向2013年的業績,一旦改革非常成功,預期2013年度每股賺3元的情況下,股價漲回去25元,有什麼奇怪?概率估 計有30%以上,到時候它的認股權證可值0.6-1元左右。 

再谈认股权证:举实例说明
第三個是李寧的15432。本來我是想選擇安踏的,可惜安踏並沒有合適的認股權證,只能退可求其次了。這個李寧也不算很吸引,現價風險收益比估計也只有兩倍多,同樣賭的是改革成功。補充一點的是,如果李寧改革失敗,持有同樣權益的正股,損失其實並不會比買入認股證的人少。

再谈认股权证:举实例说明
最後一個是中國人壽的18299。我賭的是人壽股價將會重回30元以上,沒可能?是不太可能的。請明白股票市場的運行:三年不發市,發市當三年。最近一次它的認股權證大顯神威是在09年,一年間漲了二三十倍的比比皆是。

從實例中大家會發現這種投機方式失敗率非常的高,但一旦成功卻收益不小。只要在每一輪熊末中定投,就能達到平均贏的效果。這一次是不是熊末?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堅定在人心惶然的時候定期幹這種壞事,長期看,我是賺定的。

到此為止吧,我不打算就認股證進一步說下去了,這不是大多數人該學習的。最後請注意,即使我買入,所佔資金也不會超過倉位的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95

豪特保健 (6880,OTO)發行2,000萬非上市認股權證,涉嫌傷害股東權益 (更新)

(筆者持有的股份佔總倉位5%,以下評論可能不公正,敬請留意。)
(1) 引子
今晚,OTO (6880,豪特保健)發行2,000萬非上市認股權證予不少於六名承配人,每1份認股權證可換1股,發行價每份1仙,行使價65.5仙,即每股發行價66.5仙,佔已發行股本約6.25%,及佔行使後擴大的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約5.88%,配售代理為陰陽怪氣的軟庫金匯。

據公司方稱,「將用作本集團的一般營運資金以及於出現投資機會時作為本集團未來發展資金。」,但「本公司尚未確定任何具體投資計劃」,況且公司手上大把現金,錢對它根本無用。

(2) 對上市公司價值影響

根據Black Scholes 模型 計算機的計算,以天數365天,年率的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大約28.5613%,行使價65.5仙,股價65仙,無風險利率以一年拆息0.86%計,這call的價錢值7.37 仙,扣除認購價1仙, 每一份認股權證,實值6.36仙,以2,000萬份計,值127.2萬左右。

如果以去年上市公司估值來計,假設本年業績和去年一樣,這批購股權證如行使,假設市盈率為8,各原有股東即損失1,289萬,每份4仙,計算如下:


2. 在各市盈率變化下,原有股東每份損失:


3. 原有股東合共損失:


由此可以見到新發購股權是損害原有股東權益。

(3) 總結

筆者認為,接貨或者是班財演或者公關公司相關人士,叫他們唱好股價,但是我認為你唔好咁蠢啦。筆者相信老細唔識財技,先畀呢班人呃。筆者點都算有少少公信力,又是你股東,你一蚊都唔使畀我,你只要搞好生意,賺到錢,派好少少股息,我只要不斷買貨唔沽貨,股價就會慢慢升番上去。你竟然畀班咁人,我對你非常失望。如果老細肯在此用化名問問題,我教你點玩,唔使畀班財技佬或財經演員或公關公司派來的人食幾百萬咁蠢。

如果大股東刻意貪小便宜的話,雖然今次讓你賺到幾百萬,但是如果你好心機做的話,這個是一個不小的市場,可以做得很大,盈利可以很高,變成高估值的內銷股,可能變成幾十億的公司,5%股權就是幾億,但是因為你這奇特的行為,減低了一些估值,未來沒幾千萬,這又值得嗎?

我強烈建議大股東應儘快取消這個配認股權證計劃,這實在太傷我這個小股東的心,如果你想提高知名度,搞好股價,唔識用財技我幫你。做好股價唔使宣傳的,做好間公司就得,其他事我地小股東會幫你做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