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原麥山丘創始人自述:91%收入來自一個品類的面包,如何用單品與口碑引爆市場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5/145671.html

i黑馬註:原麥山丘,作為一個從去年10月底剛成立的面包品牌,雖然只有北京中關村和尚都SOHO兩家門店,但它的成長速度令人吃驚——目前中關村單店銷售額已過百萬,為烘焙行業平均水平的2.5倍;尚都SOHO開店兩個月便已在北京大眾點評最佳餐廳和面包分類並列第一名。

創始人梁庭銓來自臺灣,他希望通過“原麥山丘”的創立可以定義中國烘焙行業的新標準。他們聘請了臺灣的面包冠軍林育瑋,把臺灣的優質服務理念帶到店里來。不同於市面上同時做蛋糕、餅幹和提供飲料的面包店,他們只做面包,並以每3個月6款新品的速度進行研發,目前91%的收入來自面包這個品類。
 

\在這之前,梁庭銓稱團隊對只做軟歐包這個單品並沒有太大信心,但由於對產品的專註和團隊的強執行力,使得原麥山丘成為烘焙行業的一匹黑馬。

以下為原麥山丘創始人梁庭銓接受i黑馬采訪口述整理:

 

發現烘焙業拐點的萌芽

我來自中國臺灣,念法律出身。十幾年前,我來到上海,之後和人合作了一個餐飲品牌。因為做餐飲,我對整個烘焙行業一直有關註。兩年前,我發現烘焙業有一個似乎是拐點的萌芽,其中有兩件事情讓我特別受啟發:

第一、在中國,我一直認為市場上現有的面包並不是面包,用行話來說,它們是根據日式甜面團研發出來的。那個東西吃久了以後,會讓人們覺得面包就是這樣子而已。我認為中國的烘焙業可以改變,不要走日式甜面團路線。

第二、中國人不太愛吃歐式的面包,即便在上海這麽能夠接受外來文化的一個地方,它還是沒有辦法接受硬的歐式面包。在上海本來有一個品牌叫原味坊,據我所知,他們花了6000萬美金,在上海開了十二家店左右,兩年後,這十二家店全部都被收掉。其實他們做的歐式面包真的挺好吃的,門店的位置也都選得不錯,只是硬口感沒法被大眾接受。後來我總結了一下,認為他們的產品是沒辦法吸引中國消費者的。

所以,我總結了一下,日式面包高糖高油高熱量,但大而硬的的歐式面包更健康,但是卻不符合中國人的口味習慣。我認為這就是機會!我們希望通過原麥山丘,能讓烘焙業有一個改變。

於是我們決定主打“軟歐包”,用軟實力來搶占烘焙行業一席之地。軟歐包擁有歐式面包的外觀以及香濃麥香,但口感軟嫩彈牙,還比日式面包更健康,近幾年在臺灣、韓國、香港各區域受到極大的回響。

我們之前也在是否要把面包做大上很猶豫,也曾擔心過這麽大是否大家會覺得吃不掉而不想買,但是我們現在發現,雖然我們的面包大,但是我們的客單價現在已經穩定在50元左右,就是說大部分顧客來都買了2個以上的大面包。

除了主打軟歐包這個單品,以及把面包從小變成大,我們還順應了烘焙行業的另一個拐點,那就是健康。

創業要順勢,沒有什麽比順勢更重要。整個食品行業的勢就是健康。原麥山丘堅持健康理念,我們的面包低糖、低油、低鹽,不添加防腐劑、不加香精、不使用反式脂肪油脂。烘焙出低糖、低油、低鹽的面包可不像炒菜時少放點糖油鹽那麽簡單,發酵和烘焙面包的工藝和技術全都因此改變了,這也是原麥山丘形成的一個高門檻。

把單品做到極致

東西不好吃,其它什麽都是扯淡!

如何把單品做到極致?從整個團隊建立到開第一家門店,我們用了一年兩個月。這一年兩個月里我們都在做什麽準備?

我們進北京的第一個動作就是閉門專心研制面包。團隊請到了臺灣的面包大賽的冠軍,林育瑋。臺灣是一個烘焙業競爭非常激烈的地方,傳承了日式面包和歐式面包的精華,能拿到臺灣第一名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這必須有一定的歷練。林主廚做面包已經快二十年了。

面包其實比蛋糕難非常多,不是一個檔次的東西。做蛋糕事實上只要食材好吃、新鮮、冷鏈不斷,每個人都能做出很好吃的蛋糕,差別可能只是上面的表花工藝問題。可是面包不是,同樣的配方,濕度不同,溫度不同,水質不同,原料不同,做出來的面包的口味就會完全不同。

北京的空氣、濕度、水等原材料跟臺灣都是不一樣的,怎麽才能做出臺灣那麽好吃的面包?我們請林育瑋到北京來之後就是專心做面包。我們專門弄了一個實驗室,專心的應對這邊的濕度、水、原材料,每一個面包都要經過兩次發酵,再經過凍藏發酵和冷凍面團工藝,把冷凍面團在每個門店經過烘烤,二次發酵完之後再烘烤,里面有很多工藝的細節。在這一年兩個月的時間里,林主廚開發了接近200個品項的面包,最後選出了60多個品項上市。

但我們不僅僅滿足於這60多個品項。

你吃一個面包品牌,可能吃了兩三年都吃不到任何一個新品。但是我們原麥山丘不斷推出新品,三個月一次。每一次出新品,我們的主廚都會準備6款面包,每一次每一款面包可能都做了1到3種微調整,不同的形狀、不同的表皮顏色、不同品種的原料。這6款面包要經歷至少7次的內部封測會。每周封測會的時候,主廚都會非常緊張,因為每一款面包都會經歷兩輪的投票,一輪投的是看起來它是否吸引你,另一輪投的是吃起來它是否討你喜歡。只有兩輪投票都高票的面包才能過關。

每一款面包在經歷了如此嚴格的內部封測會之後,可能都經歷了幾十次的蛻變了。這時候,我們才把它展示給公司外的人品嘗。我們邀請評論人、美食專家、媒體人、真愛顧客來參加我們的新品品鑒會,從6款面包中投票最終選出3款。我們還會提前一周進行大量的店內試吃,聽顧客的反饋。而且我們推出了3款新品之後,一定會淘汰3個舊的面包款式。
 

\我一直和我們團隊說的就是,我們原麥山丘面包的競爭力根本不在我們現在已經有的這些面包,而是在那些我們還沒有開發出來的面包上。

另外,為了保持面包的口感,我們所有的面包都是從在店內當日進行烘烤。任何一顆剩下的面包我們都不會留在店里,會全部集中進行銷毀。顧客來店里夾起來的任何一個面包都會是在過去的四小時之內出爐的。隔夜的面包還在賣這件事情是絕對不可能發生在原麥山丘的。

我們只做面包,而且希望能做到有一天任何一個人說到面包就想到原麥山丘。我認為原麥山丘目前只有兩家店但這麽快就被那麽多顧客認可的原因就是——我們把面包這個單品做到了極致。 目前門店的營收91%是來自面包,74%來自於軟歐包。

如果我們也賣蛋糕、也賣餅幹、也賣甜點、也賣飲料,一定會被淹沒在眾多品牌之下。

營造引爆點

去年10月31號,我們的第一家門店開業,地址在中關村。選中關村這個地點的很重要一個原因是,這是一個媒體和營銷傳達非常快的地方,在那邊上班的人,他們都是網絡的重度使用者。

在門店進行裝修的時候,我們拉了一個很大的圍擋,把整個建築物都圍了三個月。於此同時,我們派試吃的團隊到附近所有的辦公室里面進行試吃,全部免費,並同時派發免費到這邊喝咖啡的券。每到一個公司舉辦試吃會,我們都會得到熱烈的回應。等到開幕時,有整隊的哈雷機車在我們門店附近繞,很多人聚集過來,加上前期好幾個月的試吃預熱,所以門店一開幕,整個就爆了。
 

\我們早期並沒有做太多市場營銷宣傳,更多的在店里給顧客最好的體驗。

一進入店內,映入消費者眼簾的會是正中央的低矮的大玻璃陳列櫃。輕輕拉開兩側的玻璃門,你就可以取到木制貨架上的大顆面包。橘黃色的燈光聚焦在玻璃櫃里整齊的面包上,通透而色澤光亮,像商場里的時尚精品那樣吸引顧客眼球、刺激購買欲望。

當時我們也很猶豫,整個店只在中央擺一個島型玻璃櫃是不是對的。因為所有其它的面包店陳列面包的方式都是店內的中間和兩側都擺著高高的鋼鐵貨架,面包一盤盤陳列在上面。所以我們在設計中關村那個第一代店的時候,除了中央島型玻璃櫃,我們也在兩側保留了貨架,但是在尚都SOHO第二代店的時候,我們就很自信的把兩側的陳列架都摒棄了。

另外,服務上我們把臺灣的優質服務理念帶到店里來,為每個顧客主動提供貼心的面包分切服務。我們每個門店都設有試吃的KPI,讓顧客能享受到大分量的、品類豐富的試吃。

除了試吃的服務之外,我們還教授顧客如何保存面包,不放入面包最容易老化的冷藏室而是放入冷凍室之後拿出在室溫解凍或烤箱以及微波爐加溫。讓顧客知道如何更好的吃面包,我們的面包也能更好的保持它的美味。

我們最早只做軟歐包單品這件事情的時候,團隊是抱著要麽成、要麽死的心態做的。沒有人敢這麽做——只賣面包,且門店租金這麽昂貴。我們舍棄了蛋糕這種高利潤的產品,選擇做一個利潤沒有那麽高的面包時,其實並不知道能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但現在證明我們是對的!

沈澱消費者

不少人問,我們團隊為什麽最早就有一個CTO,一個做面包的公司,一個傳統行業,要一個CTO幹嗎?

實際上,我們從開店的第一天起,就開始用一套非常科學和完備的系統來管理原物料以及商品進銷存,我們還會分析每個時段來客數、客單價和顧客消費習慣。我們有自己的ERP系統、雲端系統、收銀系統。這些全都是我們自己開發出來的。

就在我和你說話的這時候,只要我打開電腦,就知道幾分幾秒在那一家門店賣出哪一個面包,可以通過ERP系統測算每個面包的成本;同時我們有雲端系統,我們所有門店的業績除了跟公司連線以外,都會發送至雲端,我們用數據管理我們的營業。

用戶留存信息沈澱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我們前期把公司內部的整套運營的系統都做完,可以確保在門店開了很多的時候,對於數據的分析能夠很精準。我們也會馬上推出會員卡,分析顧客信息。

我們不以自己是烘焙業和餐飲業自居,而是用一部分零售業的概念做這件事。你會發現進到我們門店時,是像賣時尚精品一樣的擺放方式,只在最中心的地方放面包,而不是像目前所有的烘焙業把所有空間全部擠滿把面包賽進去,只留一個走道。

目前中關村門店一個月能賣100多萬,開店9個月。SOHO那家門店能達到90萬。

現在大家都說餐飲O2O,大家都喜歡說什麽超出顧客的期待,讓顧客有更多的參與感。但是我們做餐飲的人,本來就應該滿足客戶的期待,本來就應該知道客戶想要什麽。

現在大家也很喜歡說傳統行業要有互聯網思維。但是對於互聯網,我們的態度是不斷學習、傾聽客戶的意見,但我們不會完全按照客戶的要求去做。因為客戶不斷在變,我們會從客戶的反饋中不斷去沈澱消費者。

但是餐飲行業最重要的還是一點,東西不好吃,其它什麽都是扯淡!
 

本文是i黑馬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43

紫光集團斥巨資入股臺灣矽品與南茂科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4406.html

紫光集團斥巨資入股臺灣矽品與南茂科技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12-11 16:55:00

12月11日下午消息,臺灣矽品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矽品與紫光集團簽署策略聯盟契約及認股協議書。同一時間,臺灣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宣布與紫光集團簽署認股協議書。

12月11日下午,臺灣矽品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矽品”)發布公告:矽品與紫光集團(以下簡稱“紫光”)簽署策略聯盟契約及認股協議書。按照協議紫光將認購矽品約10.33億股股票。認購後紫光持有矽品24.9%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同一時間,臺灣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茂科技”)今日宣布與紫光集團簽署認股協議書。認購完成後,紫光集團將取得南茂科技增資後約25%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紫光超百億增資臺灣矽品 成第一大股東

12月11日下午消息,臺灣矽品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矽品與紫光集團簽署策略聯盟契約及認股協議書。按照協議紫光將認購矽品約10.33億股股票。認購後紫光持有矽品24.9%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公告顯示,矽品計劃在取得股東會決議同意及相關部門的許可後,由紫光通過其所屬公司以策略性投資人身份認購矽品以私募方式發行的新股。

紫光將以每股新臺幣55元(約合人民幣10.78元)的價格認購約10.33億股,總金額為新臺幣約568億元(約合人民幣111.33億元),增資後紫光將持有矽品24.9%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並獲得矽品董事會中的一個董事席位。

資料顯示,矽品成立於1973年5月,專營積體電路封裝及測試,為世界第三大專業封裝測試廠。

紫光24億獲臺灣南茂科技25%股權 成第二大股東

12月11日下午消息,臺灣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宣布與紫光集團簽署認股協議書。認購完成後,紫光集團將取得南茂科技增資後約25%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南茂科技通過以私募方式增資發行299,252,000股普通股,約占南茂科技增資後已發行股數的25%,並與策略投資人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簽訂認股協議書。由紫光集團具有實質控制力之公司以每股新臺幣40元(約合人民幣8元)、總額共計新臺幣119.7億元(約合人民幣23.94億元)的價格認購本次私募股份。同時,南茂科技還與紫光集團就強化雙方的長期合作關系達成了合作意向。

根據南茂科技與紫光集團簽署的認股協議書,在此輪私募完成後,紫光集團將取得南茂科技增資後約25%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並獲得南茂科技董事會中的一個董事席位。南茂科技將利用私募所取得的資金,強化在臺灣的研發與技術及擴充產能,以深耕臺灣,擴大就業機會,並擴大對中國內地的業務投資。

另外,南茂科技與紫光集團還將在LCD驅動IC、微機電組件(MEMS)、物聯網相關組件(IOT)及無線電射頻組件(RFIC)等產品的封裝、測試方面開展合作。

密集收購 欲打造全球第三大芯片制造商

從2013年開始,紫光就開始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先後收購了展訊、銳迪科兩家國內芯片商,今年又斥巨資購買了惠普華三和西部數據的股份。

2015年9月30日,紫光以38億美元入股西部數據,成為後者第一大股東,10月21日,紫光又通過西部數據以190億美元收購全球領先的存儲芯片廠商SanDisk,完成了進軍存儲芯片的第一步。

2015年10月30日,紫光集團宣布6億美元入股臺灣力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75元新臺幣的價格,收購力成科技25%的股份,成為後者最大股東。

11月1日,趙偉國表示:“若臺灣法令願意開放,我願意促成紫光旗下展訊、銳迪科與聯發科合並,攜手超越高通。”而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則隔空回應:“倡導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與聯發科的立場不謀而合。”

紫光董事長趙偉國在11月16日刊出的路透社采訪中表明紫光未來5年準備拿出3000億元,打造全球第三大芯片制造商。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400

“蘇寧818”背後傳遞非標品與社區電商信號

一個在26年前以銷售制冷空調機起家的零售企業,在南京這個最炎熱的夏天,以互聯網平臺的身份啟動了一場名叫“發燒”的年度大促,讓時下的炙烤感更加強烈。

818是蘇寧雲商年度大促,與阿里“雙11”不同,818一般會持續一段時間,而非一天。通常,每年7月底8月初,有關818各種眼花繚亂的玩法就開始正式曝光造勢。今年也不列外,蘇寧雲商COO侯恩龍在26日當天揭曉了818謎底,將今年的大促主題定義為“發燒”,並用了一句流行語:燃,就現在。

當天發布會上一個與以往明顯不同的現象是,商戶似乎成了主角,而非蘇寧自身。來自全國市場份額占比70%的蘇州虎丘婚紗,匯聚了日本刀具、陳釀和瓷器的日本匠人館等商戶的負責人首先上臺,他們的店鋪和商品將借助818在蘇寧易購上線。

與這些商品類似的,818期間上線的還有像海爾的迪士尼定制產品、老板品牌聚焦於舌尖品質的廚源新產品、瀘州老窖和五糧液的定制酒、莫斯利安的定制奶等。此外,蘇寧易購打算“一土一洋”,一方面,易購將從200個中華特色館原產地直采百萬鮮貨;另一頭,作為與東盟在跨境進口方面合作的唯一電商平臺,蘇寧在美國、日本、香港等境外貨源地發動海外買手邊直播邊選品推薦。

這其中傳遞的信號再明顯不過,即非標品上位。與傳統3C家電相比,上述這些商品都屬於非標準化商品,更多地凝結著生產者的匠心與原創精神。在眼下這一輪電商升級、90後消費者追求個性化商品和碎片化購買方式的趨勢下,被電商平臺壓抑已久的非標品的崛起,可謂順勢而為。

當然,818期間的銷售主角仍將圍著3C家電、母嬰等標品轉,它們的角色任務是沖擊GMV(總交易額)數字,是為上市公司財報做增量、為投資者積攢底氣用的;非標品的目標不是銷售額,而是扮演一個更為長遠而重要的任務:為平臺重塑品牌形象。

上周末,同樣是頂著烈日,淘寶在上海舉辦了一場為期3天的“造物節”,現場年輕的熱浪在告訴人們,淘寶的角色與正向線下品牌拓展的天貓在加速分化,淘寶要圍繞年輕人形成原創、“造物”、個性化的生態氛圍。本質上看,這與蘇寧的“匠心”提法異曲同工。

眼下,消費的年輕化潮流是無論線上線下都想拼命抓住的,由於互聯網離年輕人生活軌跡更近,線上平臺在爭取年輕人方面更具優勢。“90後買東西並不只關註價格,是誰推薦給他的,這個人是不是他喜歡的,對購買決策有很大影響。”侯恩龍說。這次818,明星、網紅等能釋放眼球效應的角色將集中進入易購App的“青春社區”頻道做直播推薦,社區化粉絲互動的成分更加凸顯。

圍繞這次818年度大促,無論是紅包、競賽活動,還是“掌上搶”、“大聚惠”、“以舊換新”等,都是喧囂熱鬧的營銷手法,消費者的確能從這些活動中享受到價格福利。但隱藏在背後的物流、支付、售後等服務,是更應該讓消費者獲取的無形實惠。

以記者實地走訪的蘇寧南京倉(一期,雨花物流基地)為例,悶熱的天氣給大促前的備戰更增緊張氣氛。據蘇寧南京物流公司倉儲運營部經理薛凡海稱,這個倉主要覆蓋蘇北、安徽等華東一區,並分別向南北輻射南昌和鄭州。平日里的平均發貨量在20萬件,大促期間將達80萬件左右,並持續一周。目前,一期倉庫的自動化率大約在50%,旁邊即將投產的二期將實現80%以上的自動化率。類似同級別的蘇寧倉在全球有4個(北上廣+南京),年底前將在武漢、沈陽、西安、成都再投產4個。

不管818還是雙11,每次電商大促都是消費者檢驗平臺基礎設施承受力的時刻。前端的熱鬧營銷過後,後臺的服務更能體現一家電商平臺對服務傾註的匠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21

比特幣遭遇以太幣,這是一場單品與生態的對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19/163674.shtml

比特幣遭遇以太幣,這是一場單品與生態的對決
洪言微語 洪言微語

比特幣遭遇以太幣,這是一場單品與生態的對決

以太幣vs比特幣,哪個更有前途?

來源 | 洪言微語(ID:hongyanweiyu)

 作者 | 薛洪言

比特幣作為區塊鏈數字貨幣開創者,一直穩居數字貨幣龍頭地位,遙遙領先其他競爭幣(相比比特幣有所改良的數字貨幣)和山寨幣(完全copy比特幣另起爐竈的數字貨幣)。不過,今年以來,以太幣漲勢迅猛,漲幅是比特幣的20倍之多,總市值快速提升,似乎隱隱有後來者居上之勢,面世8年來,比特幣首次遭遇強勁對手。

63

以太幣作為以太坊內的主貨幣,是以太坊整個區塊鏈生態正常運轉的燃料,與以太坊的發展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以太幣對比特幣發起的挑戰,本質上是以太坊區塊鏈對比特幣區塊鏈的挑戰。一個攜生態優勢,一個是爆款單品,勝負前景究竟如何呢?相比比特幣,以太幣會是更好的選擇嗎?

以太坊的崛起及以太幣的暴漲

2008年中本聰發表《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時,區塊鏈只是作為比特幣的分布式賬本而存在。對比特幣同時也是區塊鏈的締造者中本聰而言,區塊鏈就是為比特幣存在的,區塊鏈的可編程性僅僅停留在“將比特幣變成可編程的電子貨幣”,去實現一些基礎性的智能合約,延展性非常有限。

其中,一個主要的缺陷來自於簡化支付驗證的困難,比特幣的默克爾樹結構支持“簡化支付驗證”的協議,通過該協議,區塊鏈上的節點在驗證交易真偽時不需要下載全部完整的區塊鏈,而只需要向其他節點索要與交易相關的特定哈希序列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驗證所需帶寬和時間。由於比特幣區塊鏈主要被設計用來進行比特幣的簡單交易和價值存儲,對於基於比特幣區塊鏈搭建的複雜的金融應用,其腳本系統並不支持簡化支付驗證。因此,也就大大限制了複雜應用系統在比特幣區塊鏈上的運轉。

所以我們看到,作為世界第一大區塊鏈,比特幣區塊鏈上除了交易所、錢包等應用外,鮮有其他複雜的去中心化應用,遠遠構不成一個生態。

2013年末,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發布了以太坊初版白皮書,提出了打造區塊鏈創新開放基礎平臺的理念,通過提供超強腳本系統的優秀底層協議,在其上可以創建出任意高級的合約、貨幣及其他去中心化應用。2017年6月,Vitalik Buterin在一個論壇上曾分享了這段心路歷程:

“我在六年前踏入區塊鏈領域。那時我賺了20個BTC,拿了8.5個用來買一件襯衫。當時我花掉的那8.5個BTC現在價值2萬美元,而那件襯衫現在已經不見了。但我在加入這個全球性實驗(以太坊)中意識到的是,如果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人一起致力於此,那麽這個數字經濟體系一定可以運作起來。而成千上萬人連接網絡可以創建一個獨立的金融體系的這個想法,在我的腦海里深深刻下了。去中心化、密碼學、開放性、透明都深深震撼了我。然而,區塊鏈的應用並不僅限於加密貨幣。它有著一個巨大的潛力,適用於各行各業,能為各企業和各種規模的組織帶來顯著的好處。”

很快,以太坊的理念吸引了大批優秀的人才加入其中。2014年7月24日,以太坊便開始了創世預售,共發行7200萬以太幣,累計募集31,531個比特幣。2015年7月,以太坊網絡發布,以太坊區塊鏈正式運行,以太幣作為以太坊區塊鏈內的通用支付工具,開始進入各大交易所交易。

隨著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和大企業加入以太坊區塊鏈開發隊伍,基於以太坊的區塊鏈應用開始增多,以太坊的發展壯大為以太幣的增值提供了基礎。2015年12月-2016年6月,短短半年內,以太幣價格從6.1元人民幣漲至100元人民幣左右,之後因DOA事件幣值下跌,但一直穩定在50元人民幣以上。

比特幣交易網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31日,以太幣價格為57.08元人民幣,進入2017年3月份以來便步入快速上漲期,6月10日盤中觸及3000元的高點,截止2017年6月14日,收盤2615.99元,較去年末上漲4483%。同期,比特幣的漲幅僅為200%左右。

圖 1 2017年以來以太幣行情走勢(人民幣元)

改之後

數據來源:比特幣交易網、蘇寧金融研究院

技術完美主義與生態支撐的辯證

相比比特幣在可擴展性上的處處蹩腳,以太坊優秀的擴展能力吸引了多方參與者,其中不乏政府機構和企業巨頭。我們倒序來看。

2017年6月的國際經濟論壇中,俄羅斯總統普京與Vitalik Buterin會面,討論了以太坊技術在俄羅斯的應用,據稱,普京總統支持由區塊鏈技術鋪路,建立新的業務關系的想法。

2017年5月5日,韓國正式成為了全球最大的ETH交易所市場,日交易額為1.05億美元,占全球ETH交易所市場份額的21%,高於美國和中國。

2017年3月,以太坊聯盟(EEA)成立,成員包括微軟,英特爾,摩根大通,德勤,埃森哲,ING,ConsenSys和豐田研究所等,致力於在以太坊區塊鏈基礎上探索區塊鏈的未來、創建下一代經濟。

2017年1月,聯合國糧食援助機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在巴基斯坦信德省首次采用基於以太坊技術的援助手段,100個人獲得100盧比以及價值100盧比的食物,而善款和物資發放的渠道是基於以太坊的區塊鏈網絡。

……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6年底,基於以太坊的項目已經多達數百個,可以預計的是,現階段此類項目還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這些項目之間可以互相調用,商業和業務模式可以互相關聯,非常利於形成強大的生態系統,這是目前其他區塊鏈產品所不具備的。

以太幣作為以太坊區塊鏈的燃料(支付手段和獎勵工具),自然會隨著以太坊的發展壯大而不斷升值。截止2017年6月10日,以太幣市值達到240億美元,僅落後於比特幣220億美元,穩居加密數字貨幣市值第二位,是第三名瑞波幣的2倍之多。

本質上,以太坊基於對比特幣區塊鏈的改進而產生,希望通過圖靈完備的技術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的優勢,使開發者可以自由實現各種商業模式,各類商業模式的成熟反過來也會促進以太坊本身的繁榮發展。這個模式在理想狀態下很好,也有潛在的問題,那便是為了保持足夠的擴展性,以太坊技術需要足夠靈活,也會變得很複雜,開發者的代碼越來越難懂,對開發者團隊也就越來越依賴;同時,生態越來越完善,需要處理的新問題越來越多,需要協調的事項越來越多,距離去中心化的理想也會越來越遠。

事實上,在DOA事件中,以太坊的處理方式便飽受質疑。先來簡單回顧下事件本身:

2016年6月,以太坊上最大的眾籌項目TheDAO被攻擊,這個眾籌超過1.5億美金的項目損失超過了360萬以太幣。2016年7月,以太團隊通過修改以太坊軟件的代碼,在第1920000區塊強行把The DAO的所有資金全部轉移動一個特定的退款合約地址,通過這種方式拿到被黑客控制的幣,從而形成兩條路,一條為原鏈(ETC,目前在加密數字貨幣中市值位居第6位),一條為新的分叉(ETH)。

DOA事件發生後,以太幣持有者因找回損失而歡欣鼓舞,更多地人則普遍持批評態度,也開始擔心這麽操作會在多大程度上損害其“去中心化”權威。畢竟,作為一種虛擬貨幣資產,以太幣要想被更多地人接受,交易的不可篡改性和去中心化是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受此影響,以太幣ETH出現暴跌,跌幅一度高達60%,並低位盤整半年之久。

趨勢

相比之下,比特幣區塊鏈雖然可擴展性差,但也使得比特幣作為一種數字加密貨幣更加純粹,去中心化趨勢更為顯著,區塊鏈本身也更具韌性。

所以,站在區塊鏈本身的擴展性應用來看,以太坊無疑是成功者,是區塊鏈2.0時代的經典代表。但僅僅從加密貨幣本身來看,這個世界究竟是要一個純粹的貨幣,還是更青睞一個承載並服務於一個生態的貨幣,可能這才是決定比特幣和以太幣的核心發展前景的根源性問題所在。

前景展望:比特幣未必不堪一擊

67

屁股決定腦袋是投資領域的經典法則,數字貨幣也是如此。在那些看好並買入以太幣的人眼中,以太幣代表加密數字貨幣的演進方向,而比特幣則是1.0時代的老古董。在那些持有大量比特幣的人看來,比特幣作為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解決的是世界經濟積攢多年的主權貨幣體系的缺陷,一個超越國界、抗通脹的貨幣具有廣泛、巨大的需求,對比特幣而言,純粹地達成這一個願望足矣,足以支撐起廣闊的增值前景。

當然,更多地人選擇雙邊下註。無論是以太幣還是比特幣,與現行貨幣體系相比,交易量都還小的可憐,各自都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也都各自面臨很多的限制性條件,遠沒到針鋒相對的時候。

以太幣 比特幣 貨幣體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6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