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国电信寻求收购山寨机之父联发科


http://tech.sina.com.cn/t/2008-12-16/0037265620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665

展讯、Mstar低价抢单 联发科遭遇“滑铁卢”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30/0NMDAwMDE4OTU0NA.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5

展讯反攻联发科 蔡明介紧急“复出”救火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3/3NMDAwMDE5MzQ3Ng.html

向来低调的“山寨机教父”之称的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发科”)创始人兼董事长蔡明介再一次走向前台。但这次“出山”,他扮演的却是“救火”的角色。

“蔡董(指蔡明介)近年都不太管具体业务,但近期联发科业绩下滑,蔡董开始抓具体工作了,尤其是手机芯片业务。”8月20日,联发科中国区一高层告诉本报记者。

此前不久,联发科刚刚发布一份堪称“黯淡”的二季度财报——期内净利为新台币90.3亿元(折合美金2.827亿),较前季及去年同期分别下滑18.9%以及1.4%。

更为严峻的是,联发科还对三季度营收作了“悲观”的预警——预计三季度营收将减少8%到15%,毛利率降至52%。

“联发科遭遇了进入大陆市场以来最严峻的时刻。”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分析,蔡明介“救火的首要重任,即是阻击展讯对市场的进一步反噬。

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作为联发科最大的竞争对手,展讯在大陆GSM手机芯片市场开始了绝地反击,并一步步侵蚀联发科几乎垄断的市场。来自iSuppli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展讯市场份额已从2009年初的5%攀升至15%。

此消彼长。8月12日展讯发布了“史上最好”季报——今年二季度销售收入7140万美元,同比暴增340%;实现净利润1110万美元,同比增幅高达68%。

季报发布当天,展讯CEO李力游——这位反击联发科的核心人物,正式出任董事长,成为展讯新的领军人——展讯彻底作别“武平时代”。

蔡明介和李力游这两位大陆通信芯片市场上的实力派悍将,将首度走向PK擂台。

“最后的坚守者”

鲜为人知的是,蔡明介是展讯早期的投资人之一。但恐怕连蔡明介本人,也未能预料到,多年之后,展讯会成为联发科在大陆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

2004年前后,凭借创造性的“Turn key模式”,即一站式解决方案,联发科涉足大陆市场之初便一路攻城略地。一时间,TI、ADI、英飞凌等通信芯片厂商纷纷淡出国内市场。

“最早展讯的TD业务不能量产,只能依靠GSM芯片维持收入。”王阳分析,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展讯都成了对抗联发科阵营中“最后的坚守者”。

事 实上,由海归派武平创立的展讯,在研发上能力不俗。2003年4月,展讯研发成功世界首颗GSM/GPRS (2.5G)多媒体基带一体化单芯片。“但技术上的优势,并没有转换成商业上的推动力。”一展讯在职老员工对此仍耿耿于怀。相比之下,来自台湾的联发科, 似乎更适应大陆市场。

“联发科是以一种开拓者的心态进入大陆的,其前期客户开拓工作极有韧性,加上产品优势,市场上升很快。”一山寨机行业资深人士回忆。来自sino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三季度,联发科占据中国GSM手机芯片市场份额45%,展讯12%。

展讯并非没有“翻盘”的机会。2008年,展讯在中国市场率先发明并量产了单芯片双卡双待技术——“当双卡双待机型日趋主流之际,这一技术极大的迎合了市场需求。”王阳评价。

但展讯双卡双待单芯片应用到多个主板上,却相继爆发了质量问题,最终让寄望中的“明星产品”市场折戟。“性能不稳定一度是困扰展讯产品的首要问题。”上述展讯内部员工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武平经常是疲于应付客户投诉,拆东墙补西墙。”

在质量问题分散太多精力的同时,早期的展讯在市场开拓上显得主动性不足。“很少见到武平会去主动拜访中小客户。”展讯市场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王阳则评价:“武平是一个不错的技术创业者,却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2007年初,联发科MT6225正式大规模上市,这款高度集成多媒体功能的芯片,以极高的性价比优势,将联发科推至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来自iSuppli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联发科占据约85%的市场份额。

在联发科获得看似不可动摇的市场地位后,2009年开始,蔡明介渐渐淡出具体业务的关系,而把精力放在公司战略层面。与此形成鲜明对照,2009年2月,李力游取代武平CEO一职,成为展讯新的舵手。

展讯反击

李力游接棒的展讯,并没有太多让人乐观的理由。

2008年四季度,展讯营收仅1020万美元,同比下滑79%,净亏损达5230万美元。与此呼应的是,展讯的股价也从上市时最高16.25美元,跌至2008年11月最低 0.67美元。

提升产品质量,是李力游履新CEO的第一步。2009年初,展讯开始从研发部门各个团队中挑选技术骨干,组成产品质量攻关小组,采用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限期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但要想在联发科近乎垄断的市场撕开一条隙缝,展讯还需一款革命性的产品。2009年5月,6600L正式批 量上市。“6600L主要针对联发科经典的MT6225,相似的性能,前者的价格比后者便宜约1个美金。”王阳分析,在山寨手机市场,不到10元人民币的 微利下,1美金意味着较大的成本优势。

不止于此,相比较“武平时代”,曾任Broadcom的高级商务拓展总监的李力游,在市场开拓上,更为积极主动。记者从深圳中小型手机厂商和设计公司人士处了解到,李力游经常亲自登门游说,让其转投展讯。

王阳则认为:“面对联发科已然垄断的市场,要想反噬,展讯还需要等待对手犯错的机会。”

2009年下半年开始,展讯6600L在市场的开始给联发科形成压力。包括龙旗控股、天宇朗通等联发科的“铁杆”客户,开始尝试使用展讯方案。

“联发科需要一款性价比更高的芯片,来阻击展讯的6600L。”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产业调研组长潘九堂分析。这亦是今年上半年,联发科寄望极高的新品——MT6253的研发背景。

为了提升性价比,MT6253采用了全新的单芯片设计,并运用最先进的aQFN封装技术。但在大陆的众多贴片代工厂,针对aQFN封装技术的贴片工艺,在技术储备上严重不足,导致MT6253一度性能不稳定。

“急于降低产品成本的联发科,犯了一个冒进的错误。”潘九堂评价说,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因为计划今年上半年由MT6253替换MT6225,使得联发科的经典产品MT6225去年年底一度减产。

“这让联发科陷入了困局。MT6253的推广未能达到预期,而MT6225又面临缺货。”一联发科内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联发科在上半年遭遇了一个市场的断层。”

对于展讯,这正是一个“对手犯错的机会”。一位联发科的合作伙伴告诉记者:“正是今年4月、5月,不少联发科的客户转投展讯平台。”此消彼长之间,iSuppli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联发科市场份额滑落到80%以下。

蔡明介救火

多位深圳手机厂商人士对本报记者证实,最近几个月,向来低调的蔡明介,频繁的造访深圳。

“主要是听取客户的反馈,可以感到蔡董对市场下滑,有一定担忧。”一位近期见过蔡明介的深圳手机商告诉记者。

面对利润竞争日趋激烈的国产手机市场,降价成了蔡明介“救火”的第一招。

“由于联发科过往是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因此对下游客户有着将强的议价能力。”王阳分析,除了正常的产品替换调价外,联发科近年罕有“主动”降价。

但 面对业绩的下滑,蔡明介也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自8月上旬开始,联发科旗下的各款通信芯片产品线,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下调。8月20 日,联发科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业务发展总监徐茂容对本报记者证实,近期联发科产品确实开始降价,但他并未透露降价幅度。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联发科降价空间有限。事实上,联发科近年业绩攀升,也让其股价一度问鼎“台湾股王”。“为了维持其高股价背后的业绩增长,联发科毛利率下调的空间并不大。”潘九堂分析,在价格策略上,相比展讯,联发科弹性较小。

此外,蔡明介也一直没有放弃针对主力产品MT6253的“补救”措施。据龙旗控股的一位高层透露,联发科已加强对MT6253贴片工厂的技术支持,使产品良率得以提升。此外,联发科也在积极跟各闪存供应商沟通,以保证MT6253配套闪存的产能。

多重“补救”努力之下,金立和天语等国产厂商,在近期也开始启用MT6253芯片。

“低端GSM手机芯片市场,价格搏杀已经白热化。崛起于此的联发科需要寻找新的市场热点。”王阳分析。

本报记者获得的最新消息显示,联发科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机芯片,已经出货给下游手机集成商,不久将会面市。“智能机芯片将是联发科下一个市场重点,其GSM芯片市场后续投入力度,则有待观望。”王阳分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16

聯發科三個失誤 逼蔡明介再上火線

2010-8-16 TCM




一張發出警訊的財務報表,逼得蔡明介不得不親上火線,重掌手機通訊部門。

「這一次,蔡董是真的親自下來督軍,而且involve(涉入)很深,大家皮要繃得很緊!」聯發科發言人喻銘鐸證實。

七月三十日,法說會當天,聯發科釋出了令人訝異的悲觀消息:不只第二季營收衰退,第三季的展望更加不妙,預計第三季合併營收將減少八%到一五%,毛利率在一年內從六○%一路降到五二%,整整掉了八個百分點。

當天,聯發科股價收盤時來到四百三十四元,比起四月時的最高價五百七十九元,三個月股價跌了二五%。

更可怕的是,本該是傳統旺季的第三季,庫存週轉天數竟然從六十五天一路拉高至八十八天。雖然聯發科不斷強調,第四季前就會恢復健康水位,但德盛安聯基金管理部協理鍾兆陽認為:「這次的危機看來不是一時半刻就能解決的,管理的環節上肯定出了問題。」

這個問題,要從中國深圳看起。過去聯發科在深圳華強北、羅湖商業城等山寨大本營,擁有高達八成的市占率,但最近一個月上市的手機,每十支中「至少有五支都已經改用展訊的了,」不願具名的山寨機業者老王說。

失誤一:堅持不降價 中國晶片大廠殺低價搶市

今年三月以來,展訊股價已從五.五九美元漲到十塊多,升幅將近一倍。而且,預計今年第四季前,月產能將由一千萬顆提高到一千三百萬顆。兩岸最大手機晶片製造廠,一來一往的消長明顯。

去年十月,聯發科才做過一次內部大改組,其中最被看重的手機晶片業務部門正是由研發出身、屢建戰功的副總經理徐至強領軍。聯發科內部員工表示,近一年來,蔡明介多半只管大方向,細節的部分都交由事業群總經理主導。

結果,一年不到的時間,聯發科先是讓對手坐大,接著營收、獲利一路下滑,丟了股王寶座,最後竟然連蔡明介自己都得跳下來救火。聯發科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你用一個研發出身的去管業務(指徐至強),本來就不是一件對的事……,更何況他們根本就不懂大陸市場,」瑞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程正樺談起聯發科的表現炮火猛烈:「死不降價……,最後就是讓競爭對手有機可乘。」

去年以來,山寨機的毛利越來越薄,過去一台可以輕鬆賺上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二十元),現在「能賺五塊人民幣(約合新台幣二十五元)就偷笑了,」在兩岸擔任手機開發顧問,仕橙3G教室技術總監陳俊宏說。

毛利已經不高,但聯發科的報價卻硬是卡在人民幣五元,這就給了展訊、晨星等對手絕佳的切入機會。

「技術上雖然還是聯發科好一點,但是價格貴了三○%,你說誰還會想用他們的晶片?」老王說。

失誤二:改變封裝方式 產品難用卻拒絕客戶退貨

不只價格硬,就連服務上也出現老大心態。不少山寨業者都反映新產品6253又貴又難用,「他們改變封裝方式,在組裝上變得非常複雜,不像以前只要套上板子就可以用了,」鐘兆陽解釋。

而聯發科卻還沒有意識到這個現象。

如果客戶要退貨,要求換回舊產品,不是拒絕,就是不理不睬,「以前(聯發科)小的時候,大家都很好講話……,現在,一點都不好談!」老王說。

然而,蔡明介眼前所遇到的,不僅有客戶流失的挑戰,還有3G市場上新竄出頭的另一個競爭者:威睿電通。

威睿,王雪紅旗下威盛電子轉投資的大陸通訊公司,二○○二年購併了美商巨積(LSI Logic)的CDMA團隊,成為極少數擁有高通(Qualcomm)專利授權的公司。

失誤三:壓寶中國移動 坐看威睿成新3G山寨王

目前大陸三大3G主流規格中,高通掌握了WCDMA與CDMA兩大系統專利,另外一個則是中國自主研發的TD-SCDMA,由中國最大行動通訊業者中國移動主導。

看好中國移動的實力,蔡明介重金壓寶,先是在二○○七年以三億五千萬美元收購協助開發TD-SCDMA技術的美國公司ADI手機晶片部門。今年再砸大錢收購中國TD-SCDMA晶片開發商傲世通。

投入了大量金錢與資源,沒想到,「這塊市場一直起不來,」喻明鐸坦承。

在中國移動的3G系統未成氣候,高通又有昂貴的權利金障礙阻擋下,擁有專利技術,又走在地化親民路線的威睿,儼然成為新一代的「3G山寨王」。這也讓威睿母公司威盛過去四個月來,股價大漲近五成。

「兩廣以南的山寨業者都是把3G當成2G在用的……,」陳俊宏表示,因為取得成本不高,還可為日後轉型練兵,而「只要用3G,就一定得找威睿。」

前有高通、威睿擋路,後有展訊、晨星夾擊,聯發科是否還能繼續主導未來的手機市場,將是蔡明介接下來最困難的一場硬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68

联发科高管震荡 “山寨机之父”青黄不接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9/wOMDAwMDIwNTEwOA.html

“我今天提辞呈了,以后有空多联系。”11月5日晚间,部分台湾地区媒体记者收到了这样一则短信。发送者是全球销量最大的手机芯片公司联发科的CFO喻铭铎。

11月8日上午,联发科中国有限公司对本报记者证实,喻铭铎确已递交辞呈,并称是因为个人原因。

此前的10月18日,联发科无线通信事业部门总经理徐至强已淡出一线工作,转任顾问。短短时间内,两名高管接连变动,联发科遂成业界焦点。

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11月1日,联发科发布了其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最为黯淡的一份季报——营收和净利润出现双下滑,其中净利润同比下滑达41.3%。

“在未来一段时间联发科的市场份额和毛利率还将面临进一步下滑的压力。”半导体行业分析人士王艳辉认为,在此背景下的高层震荡是联发科遭遇困境的一个内在缩影。

CFO去职

“喻总的离职,让大家感到很突然。”多位联发科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不久前的北京通信展,喻铭铎还亲临联发科展台,并接受媒体采访。但上周五,喻铭铎突然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向部分媒体记者披露递交辞呈,令业界颇感意外。

自2001年以来,喻铭铎除掌管联发科财务会计、投资者关系外,还身兼新闻发言人,负责媒介公关、品牌形象建设等事务。

“作为上游芯片公司,联发科在面对媒体方面向来低调。”一位联发科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但随着近年来山寨机市场的崛起,联发科被业界描画为“山寨机幕后推手”,另外其市场推广诟病颇多。

“尤其在3G时代,面对运营商定制市场,‘山寨化’的品牌形象对联发科极为不利。”上述联发科内部人士曾告诉记者,在引导公众正确认识联发科方面,喻铭铎做了大量工作。

为数不少的业界人士认为,喻铭铎选择在联发科处于市场低谷时请辞,对联发科的市场拓展会带来消极影响。

相比之下,徐至强的“换岗”则与联发科手机芯片一线业务相关。2009年,联发科的大陆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90%,在全球销量首度超过高通,成为出货量最大的通信芯片厂商,这其中主管手机业务的徐至强功不可没。

伴随今年上半年,联发科在市场的斗转直下,徐至强逐渐“淡出”。今年8月开始,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重回一线,主管手机芯片市场工作——而这正是徐至强具体负责的业务。10月18日,徐至强正式调任顾问。

联发科“艰难时刻”

尽管联发科官方表示,近期出现的高层变动,属于正常的人事调整。但在为数不少的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联发科近期业绩惨淡不无关系。

11月1日,联发科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期内营收281.81亿新台币,较上季度下滑5.9%,同比下滑18%。

“营收的下滑是必然,这与联发科面临的竞争压力有关。”深圳手机厂商华禹通信总经理赵志新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开始,展讯和Mstar凭借价格优势,抢食了不少联发科的市场份额。

而联发科寄望极高的新品MT6253,在市场推出之初的性能不稳定,也让竞争对手“乘虚而入”。

“越来越多的联发科铁杆客户,转投展讯和Mstar平台。”赵志新透露,因市场供不应求,展讯6600L芯片一度出现缺货。

来自iSupply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联发科的市场份额滑落到71%,展讯份额则攀升至22%。

“事实上低端手机芯片业绩下滑,还不是联发科面临压力的全部。”iSupply高级分析师顾文军认为,未来的3G市场将是对联发科又一考验。

在 3G布局上,联发科在CDMA2000至今没有产品,而WCDMA芯片出货量极少。而其与联芯科技合作的TD芯片,是联发科在3G手机市场最大的收入来 源。但此前不久,联芯科技单独研发的TD芯片已经量产上市。联芯科技总裁孙玉望公开表示,其自主研发芯片的性能要优于与联发科的合作——这被外界认为是双 方分手在即的信号。

“联发科正处在一个从2G到3G过渡阶段。目前2G产品面临展讯等对手的压力,3G缺少成熟的独立产品线。”顾文军看来,联发科正处在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降价34%未奏效

在第三季度财报说明会上,联发科总经理谢清江表示,在公司既有业务中,手机芯片业务依旧是大头,占比约70%至75%——其中绝大部分是2G手机芯片产品。

如何提升作为核心业务的低端芯片业务的业绩,是联发科能否扭转颓势的关键。在此背景下,联发科率先挑起了价格战。

本报记者采访获悉,今年国庆节刚过,联发科主力产品MT6253从原来4.4美金突然下调至3.6美金,11月初,再度调价,最终降至目前2.9美金。

“我今天提辞呈了,以后有空多联系。”11月5日晚间,部分台湾地区媒体记者收到了这样一则短信。发送者是全球销量最大的手机芯片公司联发科的CFO喻铭铎。

11月8日上午,联发科中国有限公司对本报记者证实,喻铭铎确已递交辞呈,并称是因为个人原因。

此前的10月18日,联发科无线通信事业部门总经理徐至强已淡出一线工作,转任顾问。短短时间内,两名高管接连变动,联发科遂成业界焦点。

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11月1日,联发科发布了其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最为黯淡的一份季报——营收和净利润出现双下滑,其中净利润同比下滑达41.3%。

“在未来一段时间联发科的市场份额和毛利率还将面临进一步下滑的压力。”半导体行业分析人士王艳辉认为,在此背景下的高层震荡是联发科遭遇困境的一个内在缩影。

CFO去职

“喻总的离职,让大家感到很突然。”多位联发科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不久前的北京通信展,喻铭铎还亲临联发科展台,并接受媒体采访。但上周五,喻铭铎突然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向部分媒体记者披露递交辞呈,令业界颇感意外。

自2001年以来,喻铭铎除掌管联发科财务会计、投资者关系外,还身兼新闻发言人,负责媒介公关、品牌形象建设等事务。

“作为上游芯片公司,联发科在面对媒体方面向来低调。”一位联发科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但随着近年来山寨机市场的崛起,联发科被业界描画为“山寨机幕后推手”,另外其市场推广诟病颇多。

“尤其在3G时代,面对运营商定制市场,‘山寨化’的品牌形象对联发科极为不利。”上述联发科内部人士曾告诉记者,在引导公众正确认识联发科方面,喻铭铎做了大量工作。

为数不少的业界人士认为,喻铭铎选择在联发科处于市场低谷时请辞,对联发科的市场拓展会带来消极影响。

相比之下,徐至强的“换岗”则与联发科手机芯片一线业务相关。2009年,联发科的大陆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90%,在全球销量首度超过高通,成为出货量最大的通信芯片厂商,这其中主管手机业务的徐至强功不可没。

伴随今年上半年,联发科在市场的斗转直下,徐至强逐渐“淡出”。今年8月开始,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重回一线,主管手机芯片市场工作——而这正是徐至强具体负责的业务。10月18日,徐至强正式调任顾问。

联发科“艰难时刻”

尽管联发科官方表示,近期出现的高层变动,属于正常的人事调整。但在为数不少的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联发科近期业绩惨淡不无关系。

11月1日,联发科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期内营收281.81亿新台币,较上季度下滑5.9%,同比下滑18%。

“营收的下滑是必然,这与联发科面临的竞争压力有关。”深圳手机厂商华禹通信总经理赵志新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开始,展讯和Mstar凭借价格优势,抢食了不少联发科的市场份额。

而联发科寄望极高的新品MT6253,在市场推出之初的性能不稳定,也让竞争对手“乘虚而入”。

“越来越多的联发科铁杆客户,转投展讯和Mstar平台。”赵志新透露,因市场供不应求,展讯6600L芯片一度出现缺货。

来自iSupply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联发科的市场份额滑落到71%,展讯份额则攀升至22%。

“事实上低端手机芯片业绩下滑,还不是联发科面临压力的全部。”iSupply高级分析师顾文军认为,未来的3G市场将是对联发科又一考验。

在 3G布局上,联发科在CDMA2000至今没有产品,而WCDMA芯片出货量极少。而其与联芯科技合作的TD芯片,是联发科在3G手机市场最大的收入来 源。但此前不久,联芯科技单独研发的TD芯片已经量产上市。联芯科技总裁孙玉望公开表示,其自主研发芯片的性能要优于与联发科的合作——这被外界认为是双 方分手在即的信号。

“联发科正处在一个从2G到3G过渡阶段。目前2G产品面临展讯等对手的压力,3G缺少成熟的独立产品线。”顾文军看来,联发科正处在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降价34%未奏效

在第三季度财报说明会上,联发科总经理谢清江表示,在公司既有业务中,手机芯片业务依旧是大头,占比约70%至75%——其中绝大部分是2G手机芯片产品。

如何提升作为核心业务的低端芯片业务的业绩,是联发科能否扭转颓势的关键。在此背景下,联发科率先挑起了价格战。

本报记者采访获悉,今年国庆节刚过,联发科主力产品MT6253从原来4.4美金突然下调至3.6美金,11月初,再度调价,最终降至目前2.9美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40

產業篇 中國手機晶片戰國時代來臨 晨星能將聯發科擠下龍頭寶座?


2010-12-20  TWM




這是一個蘊藏三.八億支手機的龐大市場,為了搶食商機,他們相互挖角,請出檢調以防洩密,更祭出殺價策略,就為拿下更多市占率。

手機晶片一家獨霸的時代已經過去,聯發科、晨星、展訊三家爭鳴的戰國時代正要來臨。

撰文‧賴筱凡、林宏文

八 月底的深圳高溫炎熱,卻還比不上這天在深圳會展中心三號館的氣氛來得熾熱,會場中穿梭著各家手機廠的代表,時而交頭接耳,時而交換手中產品。對深圳這個山 寨機大本營而言,這是一場已舉辦了八年的中印手機交流會,更被譽為「中國手機第一展」,但在眾多參展公司中,卻有一區特別引人注目。

那就是 掛著晨星(MStar)招牌的攤位。因為,一直很神祕的晨星,第一次將自家產品攤在眾人眼前,也是第一次公開對外宣示:「晨星,已經準備好了。」閉關練功 誓死熬出新祕密武器在晨星攤位的後方,小小投影布幕上所投放出來的,是晨星每顆手機晶片的功能,也是近年晨星多次購併國外手機技術團隊後,交出來的第一張 成績單。站在台上簡報的人,是與楊偉毅同樣出身浙江大學,頂著晨星中國區總經理頭銜的林永育,他是晨星開拓中國市場的新秀,也是展訊、聯發科目前最關注的 勁敵。

時序倒回今年四月,春暖花開的時節,卻有一群人苦蹲在竹北台元科學園區裡。這已是他們關在作戰室(war room)裡的第八個月,咬著牙也要撐過這最後一關,因為過去這八個月,他們幾乎沒有休假,夜裡則是看著天上的星星下班,所有研發人員關在war room裡,毫無隱私的集體生活,沒人有一句怨言,只因時任總經理的楊偉毅一個拍板:「(新平台)做出來,一季的績效就抵當年度的五○%。」晨星已經沒有 時間了,打從二○○六年購併法國VTMS技術團隊起,晨星低調研發手機晶片已經步入第四年,他們錯過中國山寨機起飛的年代,眼睜睜望著聯發科一口吃掉中國 手機晶片的大餅,可是,這個局面在去年底終於出現轉變。

「以前聯發科用turn-key(完整解決方案),一塊公板就能滿足客戶,可是現在 不一樣了,turn-key大家都會做,重點是平台。」在晨星研發工程師口中的「平台」,除了得整合晶片功能,連軟體都得一併包含進去,因為中國消費者喜 愛的就是那些五花八門的功能,而晨星可以整合電視晶片上的強項,在手機上玩出更多好玩的花樣。

其實,晨星去年中就推出一款名為「XMMI」 的平台,搭配晨星力推的MSW八五三五晶片,要吃的就是與聯發科對等的市場,只是這個在晨星手機晶片主管眼中令他們自豪的平台,客戶接受度並不如預期。同 一時間,甫推出新產品MT六二五三的聯發科,也面臨新舊產品青黃不接的窘境,客戶開始流動,聯發科獨霸江山的局面開始鬆動。楊偉毅清楚認知到,時間已不等 人了,強敵聯發科的新產品,因技術問題踢到大鐵板,這是晨星反擊的最好機會。

然而,「XMMI」平台客戶不買單,一樣無用武之地。於是,去年九月,楊偉毅找了一批新團隊,親自盯每個研發進度,為的是要開發一個更懂客戶需求的平台——「EMMI」。

近身肉搏 挖角、搜索統統來為了搶食中國這塊高達三.八億支手機的大餅,很多投資人一定無法想像,大M(聯發科)與小M(晨星)之間,曾經有過哪些激烈的較勁?

首 先是去年底,一把從聯發科內部燒出來的大火,進一步延燒到聯發科與晨星之間。「事情很簡單,就是前聯發科手機事業群總經理徐至強與業務主管不和,於是把業 務主管開除,但後來新的MT六二五三晶片也賣不好,最後徐至強只能黯然下台。」長期觀察聯發科與晨星的外資分析師透露,過去四年來,聯發科靠著一顆MT六 二二三晶片,在中國大賣超過七億顆,但新產品因為技術問題受挫,加上策略失誤,讓聯發科跌了一大跤。

這原本只是聯發科的家務事,晨星應該樂 得觀戰,乘機縮短與聯發科的差距,但問題就出在,從聯發科出走的工程師,不少轉進晨星。「今年初檢調就來了,專門針對那些剛從聯發科來的人,搜索他們的電 腦。」晨星工程師透露,檢調人員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查聯發科離職員工有無洩密之嫌。雙M競爭至此來到了近身肉搏的程度。

「以前只有聯發科 一家,它給你什麼東西,照用就是了,你也沒得選;可是現在不同,小M的晶片做得也不差哦!」一家山寨手機廠說,聯發科去年初為了促使客戶改用新產品,還一 度祭出限制供貨的手段,結果下半年,又因為特殊記憶體缺貨,讓新產品出貨跟著受阻,客戶可說是吞了一肚子的氣沒處發。

看準這點,晨星更積極 了,除開發新平台外,林永育也勤跑客戶。「聯發科過去兩年在山寨市場賺太多錢,難免有老大心態,晨星base(基期)小,東西又比聯發科便宜三成,為什麼 不用?」山寨手機廠拿出內建晨星晶片的手機比畫著。趁著聯發科低潮,晨星開始用套件(package)的方式,不只基頻晶片(baseband),連 GPS、Wi-Fi也包在一起,「連他們設計的UI(使用者介面)都很fancy(漂亮)。」這是過去聯發科較弱的一塊,也是小山寨手機廠無法自己設計的 一環,但晨星一口氣全補足。

於是,晨星大舉殺進山寨市場,每個月的出貨量迅速拉抬至四百萬顆之多,「他們很急啊,一個月就要我們把軟體tune(微調)到好。」跟晨星合作的軟體商透露,在聯發科內部尚未整建完成前,晨星要一口氣追上來。

不過,聯發科也沒有坐視晨星步步進逼,董事長蔡明介除了自己親自跑客戶外,十月、十一月連續降價兩次,即使新產品尚未完全銜接上,也不願讓晨星有任何空間,殺價戰再起,大M、小M的競爭全面白熱化。

鷸蚌相爭

雙 M對打,展訊得利以前,中國逾兩億支手機市場,聯發科一家吃掉近八成,讓蔡明介坐穩「山寨教父」寶座,甚至在聯發科幫助下,很多山寨品牌不再是山寨,而是 進一步坐大成為中國的主流品牌;如今,聯發科的半壁江山動搖了,撼動根基的不只有晨星,還有後勢更被看好的中國本土IC設計廠展訊。

「現在 展訊的量可多了,最好的月出貨量可以達到一千八百萬顆,幾乎是聯發科的三成出貨量。」山寨手機廠說,專攻低階2G市場的展訊,大打低價戰,價格僅有聯發科 八成,相當有競爭力,配合中國政府的強力支持,加上去年二月時,接任展訊執行長的李力游大刀闊斧下,讓展訊變得很不一樣。

展訊給聯發科的壓 力,其實比晨星更大。長期觀察手機晶片市場的外資分析師這麼形容李力游:「他是一位super sales(超級業務員)。」在聯發科一家獨霸的時代,手機廠都怕得罪它,「因為它一個不高興,不給你晶片,你就拿它沒轍。」但現在局面改變,去年開始, 聯發科接連兩次限制供貨,新的MT六二五三晶片又無法讓客戶滿意,訂單開始流竄,客戶有了調整供應商的好理由。

打從李力游去年上任後,展訊 開始有了新的氣象,「其實展訊的實力不錯,像聯發科過去主打的『雙卡雙待』功能,就是展訊先做出來,最近用它們晶片的客戶也明顯感受到,展訊的東西不比聯 發科差。」與展訊、聯發科都合作過的供應商說,這一年來,李力游強打Top 20(前二十大)客戶策略,一樣的銷售團隊,一樣的產品,到了他的手上賣,突然變得很有生命力,不論大小客戶,李力游都親自去跑,實地了解客戶需要什麼。

因 此,展訊今年在晶圓廠的下單一直增加,營收逐季跳升,從第一季的五二一一萬美元,增加到第二季的七一四五萬美元及第三季的九六二三萬美元,前三季淨利更高 達歷史新高的三七二六萬美元(約新台幣十一.二億元),遠比去年同期虧損二千多萬美元要好得多,也讓展訊董事會於今年八月宣布,李力游再升任展訊董事長兼 執行長。

三強鼎立 戰爭才剛要開始據了解,聯發科在3.5G功能性手機(feature phone)晶片較強,明年第一季就可以推出迎戰,但在3G智慧型Android平台上較弱,主因是Android平台有較多bug(軟體漏洞),需要時 間調整改善。目前聯發科內部預計,明年第二季,3G的Android平台晶片可以上市,但要大量貢獻營收,可能要等到一二年。

至於展訊及晨星3G以上晶片,目前開發速度也不見得比聯發科快,也因此,未來一年內,不論是聯發科、晨星或展訊,都還只能在2G系列晶片上較量,3G市場仍是高通、博通等國際大廠把持,因此,明年中國2G系列手機晶片市場,三家廠商爭鳴的競爭態勢只有越來越激烈。

晨 星到底能夠搶到多少市場,不僅得看自己有多少能耐,眼前、身後還有兩座大山等在那裡,要挑戰大M聯發科,更要面對氣勢如日中天的展訊,這可能也是接下來梁 公偉最重要的挑戰了。在手機晶片市場競爭如此激烈下,晨星以三一○元高價掛牌,本益比近二十倍,不少外資都喊貴,如此看來,晨星要想撼動聯發科IC設計股 王的地位,還有一大段距離。

小M、大M、展訊比一比

公司 晨星 聯發科 展訊產品 1.顯示器相關IC

2.通訊應用相關IC

3.RFID系統IC 1.光儲存晶片

2.手機晶片

3.電視晶片 1.無線射頻晶片

2.無線基帶晶片

資本額(億元) 45.6 104 14.3 營收(億元) 256.2 908.4 65.9

員工人均產值

(萬元) * 1050.4 2124.9 1049.9 稅後純益(億元) 49.7 271.3 11.18 股東權益報酬率(%) 21.0 24.5 26.0

前3季EPS

/ 全年預估(元) 11.3/15 24.4/29 23.7/43.2 本益比(倍) 20 18.7 12.9 明年預估EPS(元) 18 21 38.1 股價(元) * 承銷價為310 428 498.3 資料來源:晨星公開說明書、公開觀測站、大和國泰證券 時間截至今年第3季 整理:楊卓翰*註:1.員工人均產值=營業收入總額/員工人數。2.聯發科、展訊股價為12/13收盤價,以美元兌新台幣1:30計算

中國手機市場百家爭鳴

3G 主要仍為高通所占據,但聯發科明年將推MT 6276、MT 6573等3.5G晶片產品迎戰。

2.75G 聯發科的重點市場,主要以MT 6225、MT 6235為兩大主流產品,晨星力推同等規格MSW 8535分食。

2.5G 展訊靠低價殺出一片天,近年聯發科用MT 6223打下山寨江山,今年起改推新晶片MT 6253,卻不為客戶喜愛。反倒是展訊的SPRD 6600L晶片,靠著低價策略急起直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3

我該買聯發科或晨星?

2010-12-27  TCM




被暱稱為「小聯發科」的晨星於二十四日正式第一上市。如果以投資角度來看,這是一檔怎樣的股票?我該不該棄聯發科轉買晨星?

以晨星目前約三百元的定價來說,蜜月行情會有多久?它,會不會如另一高價股宸鴻般一飛沖天?

在討論這些議題之前,你可以先聽聽以下兩位晨星投資人的故事。

「這是我有史以來最長期投資的一檔股票!」縱橫股海超過二十年的L先生(化名)說。

早 在二○○四年之前,L先生就注意到○二年成立的晨星,因為從○二年成立至今的晨星,透過在電視晶片的大放異彩,每股以當年股本計算,曾創下一年獲利超過六 十元的紀錄。L先生從兩百多元一路買到五、六百元以上,他等的是一個最漂亮的題材——晨星高層有意在那斯達克(Nasdaq)美股掛牌上市。

L先生心目中的算盤是,若以晶片設計公司在美股動輒二十到三十倍的本益比,加上當時業界傳出,晨星○六年每股盈餘(EPS)約三十七元的獲利水準,晨星要挑戰千元股價並非夢想。若以此數字推估,晨星在未上市盤中,在○七年七月一度最高飆到八百元堪算合理。

但 結果,卻非如L先生所設想一般,一場金融海嘯襲來,讓晨星取消赴美掛牌的計畫,加上一場晶片設計出錯,導致系統業者轉單的傳言,與晨星上市之路遙遙無期的 計畫,讓晨星的股價在○八年底與○九年初時,曾經掉到六十六元。L先生當時選擇沒有賣掉晨星,理由是,這種價錢其實跟變成壁紙已經差不多,再賣也於事無 補。

L先生慶幸自己的選擇。因為,如果從○四年買股票到○九年,經過六次配股,等於他手上一張股票已經配到九‧八張股票,換算回來他並未虧到。

但,「那是因為我沒有全重壓在晨星。」如果海嘯前他是重壓,就算禁得住變賣套現的壓力,也沒有子彈在今年股市大展身手。

兩大心理準備! 晨星不夠透明,漲幅不會像宸鴻

但 另一位投資人林先生並沒有這麼幸運,他在○七年以約七百六十元買了一張晨星股票,若以○七年至○九年的配股數字還原,晨星的股價需達三百二十三元賣出才能 回本。但是,他生氣的不是晨星的股價表現,因為同期買的富士康更慘,而是「他們(晨星)一問三不知,很不透明的態度。」

這兩位晨星投資人的故事,其實反映出你在買晨星前,最需要有的心理準備: 第一,這是家非常低調保守,訊息也如「凌晨的星星般」,看不清楚的公司。

第二,過去五、六年來,類似L先生的股東非常多,加上晨星董監事持股不到一%,這將會讓晨星在外流通的籌碼非常混亂,股東等待多年,伺機在新股上市的蜜月行情獲利了結的可能性很高;大家不宜抱持,晨星上市一個月之後,股價就可以如同高價股宸鴻般,漲幅約一九○%的高期待。

上述疑慮,其實也是我們這次訪問外資與本土法人得到最普遍的答案。

「這檔股票,如果長期投資,不一定會不好,但(公司)必須要更透明。」日商大和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的主管陳慧明說。

如果買晨星…… 題材勝出,明年EPS成長逾兩成

十 二月十七日,晨星宣布最後的承銷價每股為三百元,因為晨星未上市價高達三百五十元以上,有不少價差,所以仍掀起一波申購潮,申購總數達二十九萬八千筆,超 額認購逾一百倍,有高達新台幣八百九十四億元市場資金暫時凍結。雖然三百到四百元之間的蜜月行情可期。但,後續的續航力如何?觀察的重點,還是明年晨星在 手機晶片市場的發展。

明年手機晶片的高成長性與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晶片帶來的中國物聯網想像題材,是目前法人敢大膽給予晨星高本益比的關鍵。如果以今年晨星每股盈餘約十四元到十六元區間估算,三百元的股價已經是二十倍的本益比,比起聯發科平均約十三到十五倍的本益比高出許多。

今 年,晨星的手機晶片出貨量約一千五百萬套,約占其營收貢獻五%以內。雖然比起聯發科年約五億套的水準來看,差距實在太大。但,因為晨星先前在手機市場是從 零開始。若以法人預估,明年晨星約六千萬套的手機晶片出貨量,加上其居領導地位的電視晶片(全球市占率達二三%)市場平穩成長。晨星明年的每股盈餘預估, 從十七元到二十元不等,成長率可介於兩成到四成的水準。

相較於聯發科目前在低階手機晶片市場仍與另一對手展訊纏鬥,導致毛利率持續下滑,而新題材的三‧五G晶片產品要到二○一二年才有明顯營收貢獻,晨星的市場題材性,確實較具想像空間。

如果買聯發科…… 毛利率勝出,唯前景遭法人看壞

「手機晶片市場要變天,速度快得有時會讓你難以想像,」陳慧明說。他舉例,一年前,展訊的手機晶片年出貨量才四千萬套,今年已經可以挑戰一億二千萬套,而今年聯發科的手機晶片出貨量,也已經是○五年的百倍。

從○二年就開始接觸晨星的陳慧明認為,晨星擅打游擊戰的特性,確實可能讓其在手機市場闖出一片天。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晨星明年的投資題材相較於聯發科豐富。但不代表法人最近看空聯發科就是因為晨星,市場的銀彈將因此做出挪移。

瑞銀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程正樺直言:「聯發科差,不代表晨星就會好。」他與陳慧明在看好的明年IC設計個股名單裡,都已經剔除了聯發科。

法 人看壞聯發科的是它的基本題材問題。如高階人才出走、三‧五G新品承接問題,把聯發科目標價格調降到二百八十四元的花旗環球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 席分析師張凱偉認為,聯發科面臨的困境很多面性,從低階2G、中高階2G到低階3G產品,各自面臨強勁的競爭對手,分別為展訊、晨星、高通。因為戰線拉太 長,所以讓聯發科明年每股盈餘恐怕會比今年下滑二六%。

反倒是,晨星投資人仍須注意聯發科的動態。因為若聯發科表現不佳,晨星未必保證得 利;目前,晨星的手機晶片毛利率,遠低於聯發科五成的毛利水準,明年,若全面打起價格戰爭,加上晨星上市後,很多訊息必須更透明化,雙方競爭勢必更激烈, 屆時,手機晶片對晨星的獲利貢獻恐怕要重新再保守估算。

現在,與其思考該不該棄聯發科轉買晨星,更實際的做法可能是,等待晨星將手機市場的策略與成本結構等細節,做進一步的說明釐清,才能看出晨星在手機這個「題材」上的真正實力。而若欲打算短線進出,搶攻上市蜜月期的投資人,則須做好個股籌碼凌亂,波動可能極大的心理準備。

【延伸閱讀】比獲利成長,晨星up,聯發科down—聯發科&晨星比較表

聯發科資本額(億元):109.99主要產品:手機晶片 (占營收80%)市場地位:中國最大手機晶片廠2010年前3季EPS(元):24.672011年預估EPS(元):20~25 (比2010年衰退)2010.12.21收盤價(元):434

晨星資本額(億元):45.6主要產品:顯示器和電視晶片 (占營收95%)市場地位:全球最大電視晶片廠2010年前3季EPS(元):10.882011年預估EPS(元):17~20 (比2010年成長)2010.12.21收盤價(元):341

註:2011年EPS為法人預估值;資本額以股市觀測站為主;晨星為未上市盤商報價 資料來源:股市觀測站、大和、花旗環球等外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3

三百元股價差點失守 展開絕地反攻 蔡明介帶領聯發科突圍的三套劇本

2011-3-28  TWM




聯發科宣布購併無線網路晶片廠雷 凌,被視為是蔡明介突破營運低潮的一記高招。除了購併外,蔡明介還有什麼可以讓聯發科「重返榮耀」的錦囊妙計?

撰文‧楊方儒

在 聯發科股價瀕臨失守三百元關卡之際,三月十六日,董事長蔡明介拍板定案購併雷凌科技,為股價吹起反攻號角。這是台灣IC設計業有史以來最大的購併案!一股 聯發科換三‧一五股雷凌,購併金額超過一八二億元,頓時震驚了全球同行與投資圈。

雷凌是無線區域網路(WiFi)晶片本土天王。在全球IC 設計戰場上,領先雷凌的,只有兩個美國大兵:創銳訊(Atheros)與博通(Broadcom)。

首部曲:併雷凌

突 破3G晶片落後對手困境七、八年來,WiFi已經滲透至全世界的咖啡廳、你我的辦公室與家中,台灣製造的WiFi終端產品,包括基地台與無線網卡,全球市 占率超過九○%,創下另一個世界第一的佳績!

但鮮為人知的是,終端產品裡頭的核心晶片,一直是美國IC設計公司的天下,過去十年來,有超過 三十家台灣IC設計公司陸續看上WiFi晶片的高成長性,一個接著一個投入資金,卻都跨不過高技術門檻,加上創銳訊與博通的兩邊夾殺,雷凌成了洗牌戰局 後,台灣極少數的倖存者。

雷凌董事長高榮智,先前在美國碰到創銳訊前總裁暨執行長巴拉特(Craig Barratt),兩人一坐下來,巴拉特直言說:「雷凌真是令我戒慎恐懼的對手!」關鍵在於,雷凌的研發實力,早就能跟創銳訊平起平坐了!在802.11 無線技術世代演進中,從早期的a/g規格到現在當紅的n,雷凌一步步都走得穩健。

在全球第一大IC設計公司高通(Qualcomm)收購創 銳訊後,雷凌面臨強度更高的世界級競爭。

雷凌在去年合併誠致科技,雙方正研發擁有WiFi與xDSL功能、也就是無線與有線寬頻合而為一的 系統單晶片。如今雷凌嫁入聯發科,未來山寨機基頻晶片極可能整合無線寬頻上網功能,抓緊人們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的趨勢。

這正是蔡明介的拿手 好戲:更多功能、更完整的晶片解決方案,解決客戶更多的困擾!

在手機晶片上,高通與聯發科長期的競合關係,讓蔡明介不得不深思,整合 WiFi功能的必要性。購併雷凌,等於是聯發科突破3G手機晶片進度落後對手困境,迂迴前進的一記反擊。因為預計未來五年,WiFi年成長率都在二○%以 上,各種手持式產品與消費性電子產品,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掌上遊戲機,甚至是電視遊樂器、數位電視都會廣泛內建WiFi晶片,這將是聯發科合併雷 凌之後,下一波的成長契機。

二部曲:拚展訊

大打割喉戰搶回市占龍頭

透過併購雷 凌,聯發科把觸角伸進了一個高成長領域。對蔡明介而言,這還不夠,併購雷凌頂多只是為聯發科產品線多元化找到「中期」的處方。「短期」內,聯發科必須在山 寨機市場給對手迎頭痛擊,才能有效挽回投資人的信心。

蔡明介一直奉為圭臬的「破壞式創新」理論是:小公司提供更低價格、更高品質的產品,顛 覆原有由大公司把持的市場競爭格局。

但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我們沒有聽到聯發科再去破壞了誰的市場。反倒是後起之秀展訊與晨星破壞了聯發科的 市場與獲利。

過去展訊追著聯發科的晶片報價,現在反過來,聯發科也追著展訊的報價。展訊內部傳出,今年第二季將是「生死關頭」,每個人都要 進入紅色警戒狀態。因為聯發科將以現有出貨規模優勢,不惜血本,把搶回市占率作為第一優先。

聯發科自從成立以來,年年都是獲利績優生,毛利 率總是挺在五○%以上,也三度贏來股王的大位。一個假想是,聯發科將毛利率設在四○%,會不會比較健康?這或許也是蔡明介正在思考的問題。

然 而,讓聯發科重返榮耀,短、中期策略還不夠,而是需要一個格局更大的長期策略擘畫!

三部曲:進中國

「中國矽 谷」武漢拉攏投資中國湖北當地政府傳出,聯發科已經確定在武漢投資。事實上,中國各省高新技術區早就積極拉攏聯發科,但以武漢提供的條件最好。聯發科得到 的用地條件,即廣達六十四公頃,將來建起辦公大樓後,最多可容納八千人。

這八千名研發大軍,如果能迅速入列,比起如今新竹的五千名員工,聯 發科的營運重心勢必傾斜。但針對聯發科在武漢的投資進度,經過書面求證、一個月的等待後,聯發科迄今沒有做出官方回應。

可想見的是,武漢將 成為「中國矽谷」。除了有中芯國際的晶圓代工廠,聯發科等上游IC設計公司的投入,將帶動產業群聚效應。尤其是武漢大學等重點學府,未來可望提供源源不斷 的研發人才。

這樣的過程,相信是中國中央與省級政府樂見的。畢竟從十一五規畫以來,中國發展半導體行業的兩個五年,至今成績還是不及格。中 國如今有四、五百家IC設計公司,但是全部加總起來的營業額,還比不上台灣的一家聯發科。

中國半導體業者有不能輸的迫切感。因為中國每年自 海外進口的半導體晶片,高達市場的八○%。這麼龐大的進口金額,甚至比石油還要高。

可以想見的是,中國仍是半導體的肥沃之地,聯發科會不會 成為這塊土壤上的領頭羊?武漢又能否複製新竹經驗,成為中國IC設計產業發展的沃土?蔡明介下一步怎麼走將動見觀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36

聯發科承認主力芯片性能缺陷 3月營收暴跌三成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14/xOMDAwMDIzMjQxOA.html

在大陸手機芯片市場份額持續下滑的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發科」)再次遭遇產品質量問題的考驗。

4月8日,聯發科罕見地在其官方微博上披露,其主力芯片產品MT6252存在「無法正常開機」的性能缺陷——此時距離該款芯片上市僅一個月時間。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聯發科的上一款主力芯片MT6253也曾因為「貼片工藝」的問題,其市場推廣一度受阻。而MT6252正是MT6253最主要的替代產品。

「作為一款正式發佈的產品,MT6252應該已經過了測試期。但在正式發佈之後,還出現大規模的質量問題,這在業界並不多見。」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評述。

就在聯發科公開承認MT6252存在性能缺陷的當天,聯發科還發佈了一份堪稱黯淡的營收報告——今年3月份營收78.06億新台幣,同比下滑30.4%;一季度營收同比下滑39.2%——這已經是聯發科連續兩個財季同比出現大幅下滑。

「目前展訊和Mstar對聯發科的市場反噬,還在進一步擴大。」多位深圳手機界資深人士認為,這場突如其來的「質量門」,或令聯發科的「市場保衛戰」雪上加霜。

遭遇「質量門」

對於MT6252的上市,聯發科寄望頗高。根據聯發科發佈的新聞稿,MT6252是全球首款不需要外掛「靜態隨機存取內存」的超低價多媒體手機單芯片解決方案。與傳統解決方案相比,MT6252不但大幅減少布板所需組件,布板尺寸也降低20%。

「相比較MT6253,MT6252在成本上會節省約一美元。」深圳一家聯發科下遊客戶對本報記者分析,聯發科期望以更低的成本價格,阻止展訊和Mstar對其市場的侵蝕。

「聯發科的早期產品一般都是引領低端通信芯片的潮流,相比之下,現在更多是被動應對。」前述聯發科深圳客戶評述,聯發科希望通過推出MT6252有效保住市場份額。

今年3月上旬,MT6252開始向聯發科的幾家核心客戶供貨。但隨後不久,卻相繼出現了質量缺陷。

「在開關機200次到500次之後,常會出現無法正常開機的現象。」一家已經開始使用MT6252芯片的深圳手機廠商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現象絕非個例。而本報記者瞭解到,MT6252出現質量問題後,不斷有客戶向聯發科反映情況並交涉。

「由於剛開始供貨的都是幾家核心客戶,聯發科方面非常重視。」前述深圳手機商告訴記者。

4月8日,聯發科首次在官方微博上表態:「MT6252確實於alpha site客戶端發現MXIC flash在斷電測試幾千次後可能出現無法正常開機的現象。」並表示,已發佈最新版補丁軟件來消除此flash搭配性問題。

聯發科方面進一步表示:「客戶亦反饋問題已獲解決,此問題解決後將不會影響今後的量產。」

市場兩端受壓

聯發科「質量門」背後,折射的是這家昔日「山寨機之父」近年面臨的市場窘境。

隨著2009年下半年展訊和Mstar的崛起,在低端GSM手機芯片——這個一度被聯發科近乎壟斷的市場,聯發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詳見本報2009年7月30日報導《展訊、Mstar低價搶單 聯發科遭遇「滑鐵盧」》)

來自iSuppli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中,展訊芯片在低端GSM市場佔有率已超過10%,而Mstar每月也有近百萬件的出貨量,聯發科的市場份額則滑落至90%以下。

市場重壓之下,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聯發科的主力產品MT6253開始大幅降價。「幾乎是每兩個月就降一次價,每次幅度都在0.5美金左右。」深圳一手機方案公司人士告訴記者,MT6253的價格已經從上市之初的近5美金,降到了目前2.8美金。

主力產品的大幅降價,令聯發科的利潤備受擠壓。其財報顯示,去年四季度聯發科營業淨利38.27億新台幣,環比下滑44.7%,同比下滑56%。受業績下滑的影響,這家昔日的「台灣股王」股價從去年9月最高485元新台幣一路走低至目前347元新台幣。

「若維持價格水平,聯發科將面臨市場份額的下滑。一旦降價,將對公司的盈利和股價構成壓力。」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認為,價格戰之於聯發科可謂左右為難。

事實上,據本報記者瞭解,聯發科的降價策略收效甚微。去年9月份,展訊率先推出了針對印度等多運營商市場的三卡三待產品,有效規避了聯發科價格戰帶來的衝擊。

而聯發科市場份額的下滑還在進一步加大。本報記者採訪多位深圳手機設計公司、集成商估測,目前低端GSM芯片市場份額,聯發科已滑落至65%左右,展訊約佔25%,Mstar和其它品牌約佔10%。

「聯發科急需一款價位更加低端的產品,來維持市場份額。同時彌補多卡多待市場的軟肋。」前述聯發科下遊客戶透露,聯發科最大的競爭對手展訊,將於近期推出性價比更高的新品6610L。

「不排除MT6252是為了搶佔市場先機,在軟件調試尚未完全成熟時,提前發佈。」前述聯發科下遊客戶分析。

事實上,在低端GSM芯片市場之外。聯發科在智能手機和3G領域的前景,也不容樂觀。本報記者瞭解到,聯發科基於android的智能機解決方案MT6516至今出貨寥寥,而與傲世通合作的TD芯片,至今尚未實現量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24

獎金我在發人才卻跑去聯發科

2011-5-23  TCW




一條全球獨一無二的精密機械走廊,吃下全球過半的iPhone加工設備訂單,還接連超越韓國、義大利成為全球第三大的工具機出口國,但挑戰卻正要開始。往前看,台灣必須追趕日本、德國;往後看,則有中國緊緊追趕,要複製台灣的精密聚落。

台中精機總經理黃明和說,雖然全球有這麼多的東西要靠台灣的精密機械加工,但其實台灣也不過是搶下了全球精密機械中階的那一塊市場,跟金字塔頂端的日、德相比,台灣還落後很多年。

然 而,金字塔底層卻有個國家正在快速的成長,那就是中國,它正在各地複製精密機械聚落,又在今年開始的「十二五」(編按:二○一一至二○一五,中國第十二個 五年計畫)規畫中,把精密機械列為未來重點行業,準備投入的研發經費逾人民幣一百億元,換算約新台幣五百億元,然而,對比台灣的研發經費,卻僅三億元(以 科專研發為主)。

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說,台中大肚山精密走廊的優勢是,全世界沒有一個這麼密集的地方,方圓六十公里內,搞那麼多機械加工,所以中國現在一直要發展產業聚落,每個省都在拚。

危 機一:中國複製台灣模式 雲南目標年產萬台,台商已進駐 北方的瀋陽,最早向台灣零組件招手到當地建廠,緊接著,連海西特區的福建也大力拉攏台商;現在,發展最快速的則是內陸的雲南省政府,由玉溪市主導,投資蓋 機械園區,目標年產一萬台工具機的聚落(編按:台灣目前年產三萬台)。最可怕的是,雲南打算從鐵礦砂開始做起,到整台工具機出來,要建立一個完整且垂直整 合的聚落。

而雲南玉溪,原本只是一個產菸草的地方,但在一家叫作台正的台灣工具機業者落腳之後,竟然帶動了當地的精密機械業,發展歷程跟台灣聚落剛起步時很像,有了領頭企業之後,零配件業者也跟著進來了。

中國官方投入資源協助,除了台正之外,大肚山精密走廊的業者也有人進駐這裡了,上銀,則是中國下一個極力拉攏的對象。

為什麼中國要這麼做?看看去年中國的工具機市場,總產值達二百零九億美元,幾乎是日本的兩倍,但別以為中國已是全球工具機市場的老大,因為,產值不代表競爭力。

再看進出口金額,去年中國工具機出口金額為十八億五千萬美元,進口金額竟然高達九十四億二千萬美元,這超過七十億美元的大逆差,代表的是,中國現在只能生產廉價、低層次的產品出口,卻要進口昂貴的工具機。

中國官方看出嚴重性,把精密機械列為十二五規畫,不能讓中國工業之母過度依賴日本、德國,甚至台灣。

當全球最大的機械市場要進步,他往上爬的第一個衝擊,就是卡在中階市場的台灣。

面對來勢洶洶的中國,台灣一定要往更高端的技術走。但台灣引興董事長王慶華分析,精密機械行業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分成三層,最底下那層是基礎科學,中間是應用科學,最上層則是高科技,是航太、核武領域。

台灣強的,正是中間那一層,就是應用科學,簡單的說,台灣擅長做精密機械,靠的是加工技術提升,但缺乏基礎科學的支持與高科技。

危 機二:本科生不願加入 缺研發人員,削弱基礎工業實力 因此,要繼續往上爬,台灣會面臨兩個問題,一是人才願不願意投入精密機械這個行業?每年用最高一百萬元獎金辦機械論文獎的卓永財,講出了他最氣憤的事情, 那就是學生領了他的上銀機械論文獎學金,畢業後卻跑去聯發科上班,變成了「傳統」行業花錢替電子業養人才。

機械業者砸大錢,但真正願意投入行業的人才還是少,逼著卓永財喊出年薪百萬找人才。

相 對日本,被稱為全球精密機械控制系統龍頭的日本發那科公司(Fanuc),四千多名員工中,有一千五百名研發人員,研發人才比率高達三七.五%,光研發人 員就比台灣任何一家工具機廠的總人數多。百德機械董事長謝瑞木補充,發那科的兩大研究所,有博士一百三十人,台灣不可能有這樣的公司。

雖然台灣業界倡導,精密度要追上日本與德國,但指揮機器運作的核心控制器,還是只能用這兩個國家的,實力其實有相當大的落差。

再看學界的投入,卓永財批評,現在台灣不僅電機系寫半導體的論文,連機械系也一窩蜂往半導體領域走,願意投入基礎科學的太少,基礎工業實力就更難提升。

根源就在於,一個國家對高科技的定義,如果大家認為只有半導體、面板等產業,才是高科技、才能帶來高成長,而精密機械卻是傳統產業,只能低成長、低獲利。那麼,這樣被扭曲的傾斜價值觀,也將讓台灣的工業喪失更上一層樓的推力。

在這場全球基礎工業實力的競賽中,台灣正面臨嚴酷的競爭,當中國往前跑時,我們更要加倍的往前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