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業者說】美食行:又一款為吃貨而生的App!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6/56604.html

【導讀】說到餐飲社區大家的第一反應多是大眾點評,的確大眾點評在這一領域一直是最強勢的一家。大眾點評是一個大而全的本地搜索服務,餐飲在其中佔了很大的比重,也成為點評的標籤。

美食行是一款吃貨群體點評、分享美食的社區型App。與大眾點評等競爭對手相比,美食行主要有三大特點:定位於吃貨群體,滿足了嘴巴停不下來的他們沒事的時候就想美食的需求,而很多大眾點評的用戶在陌生的地方使用點評更多些;美食行是在手機端分享菜品為核心,準確的說是上線第一天就是從移動端開始;最後美食行主攻二三線城市,大眾點評網在一線城市具有更大的優勢,因為這些城市餐飲商家數量相對更多些,所以用戶要篩選出好的商家,並不容易,而二三線城市相對城市進程並沒有很快,餐飲商家數量也相對有限,更適合於吃貨利用美食行來尋寶。

這樣的模式並不是美食行獨有的,至於優勢:

一是美食行兩年來的發展,已經積累了一批人數過萬、分享量過千的核心種子用戶,他們不但是吃貨也願意分享和記錄自己吃過的美食(黑馬哥註解:核心種子用戶願意分享)。

二是美食行團隊之前一直在口碑網做本地搜索,所以在產品技術上有一定的積累,同時經過兩年來對美食社區機制的摸索,也積累了產品和運營經驗(黑馬哥註解:口碑網本地搜索的產品及運營經驗積累)。

三是用戶和流量,目前美食行推廣基本上沒有花費營銷費用,僅靠口口相傳,吃貨之間的傳播以及應用商店編輯的推薦,用戶已經過百萬,相比菜品分享的其他對手,在用戶上構建了第三個門檻(黑馬哥註解:吃貨的口碑增加了用戶轉移成本)。

美食行本身是一個移動端的美食社區,既然是社區就必然面臨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冷啟動問題。最開始的時候他們認為大部分用戶都會自發進行分享,所以更在乎的是流量運營,但是很快問題就出現了——沒人分享。意識到問題之後團隊做了很多完善社區機制的事情,首先優化了分享美食照片的流程,此外還加入了粉絲新增提醒等功能,促成吃貨的線下聚會,這幾個功能和活動開發和運營下來,美食行社區的分享量慢慢增加了。

而後團隊進一步去完善社區的閉環。因為有的用戶並不分享,但是會點擊喜歡並保存下來。於是他們通過大量的用戶的這些保存行為,幫助用戶挑選出好的菜品(黑馬哥註解:不一定點贊才能推薦,收藏保存更可以作為推薦數據),接著又推出了一個本週、本月熱門菜品榜單,同時也增加了分享最多的達人榜。慢慢地運營編輯參與的越來越少,美食行漸漸形成了一個自運營的社區機制,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社區閉環,讓更多人得以發現一個城市裡的美味。

在美食行團隊看來,整個餐飲行業目前存在的幾種模式中除了團購模式是一個低利潤、可持久的商業模式外,搜索廣告的模式大部分是忽悠一些不懂的商家花費幾萬幾十萬購買搜索關鍵字,但是時間長了商家就不會被重複忽悠,因為效果很難監控和體現,所以這是不可持續的,而佣金分成模式將是一個可持續的模式。在未來他們認為進入商家整個交易環節——用戶到店前的行為和到店後的行為並提升用戶使用體驗,以及利用交易的大數據來提升店家的效率和經營都是很大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937

高檔餐廳神秘金主的美食筆記

2014-01-13  TCW
 
 

 

「我這樣試穿襪子已經四十五年了,襪子的好壞我最知道。」三花棉業董事長施純鎰「襪子大王」的廣告深植人心,但除了賣襪子,三花施家竟是台北高檔餐飲界的神秘金主,還開了一家三花日本料理,挑戰台北頂級日本料理市場。

賣襪子怎麼會去開餐廳?揭開三花家族的神秘面紗,原來做襪子起家的施純鎰與兒子三花總經理施養謙,從愛吃族變成投資餐廳,父子倆投資「北市海鮮食府之冠」的「真的好海鮮餐廳」已經長達十一年。另外,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等企業大老催生的高檔日本料理高玉餐廳,施家父子也是股東。甚至連台北市有魚翅等高級中菜餐廳經營困難,也是找上施家父子接手。

愛吃,抓到飲食趨勢投資餐廳,十年來統統賺

施家不僅是神秘金主還是美食瘋狂愛好者,「施養謙是記錄控,吃什麼都會記錄,」施養謙的朋友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透露。

愛吃、記錄吃,讓三花施家投資餐廳也能賺錢,投資真的好海鮮「十年來,年年都賺錢,」施養謙說,這是抓對趨勢,台灣有錢了就重視健康、食量少,吃得好與健康,因此投資海鮮餐廳不投資中菜燕鮑翅餐廳,這是趨勢,這一次是早就想開自己的三花餐廳,無奈遍尋不著料理長。

可別小看這對賣襪父子對開餐廳的狂熱與眼光,為了尋找主廚,施養謙五年來吃遍各大小日本料理店,且每次刻意選坐吧檯,就是要貼身觀察師傅。每個老闆對師傅的要求不同,有的手藝至上、有的要能和客人陪酒社交,施養謙看上的卻是很抽象的「熱忱」,他最後在新都里物色到料理長石福安。

一位同是新都里出身、熟悉餐飲界的人士觀察,石福安總反覆鑽研菜色,當其他人陸續跳槽或創業,他卻在新都里廚房一待十多年。「熱忱比手藝重要,有熱忱,就會一直進步,」施養謙透露,當新都里股東結構改變,他才請到石福安出走創業。

能坐吧檯「偷看」師傅整整五年,才敲定料理長人選,這就是施家父子除了做襪子外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甚至因此施養謙還曾被老婆笑「瘋子」。

寫吃,累積味蕾里程雲端食記,記錄逾兩百篇

他對美食有多瘋狂?舉凡任何大飯店的新餐廳開幕,施養謙一定第一時間前往嘗鮮。如前陣子亞都麗緻高檔法式餐廳巴黎廳重新裝修完,他就立刻搶當食客,連餐後四道法式甜點都不忘一一評比。

採訪這一天,施養謙特地從後背包拿出一台平板,秀出他分區記錄的獨家美食雲端筆記。筆記上,恰見亞都麗緻的各項餐點,標滿了他的註記。

一年來,他總共累積了兩百二十七篇資料,每一篇都有十幾家店家的資訊,每家店的菜色好吃與否,都有註記。舉例來說,打星號、圓圈、叉等記號,分別代表好吃、普通和不滿意,遇到特別好吃的還會拍照記錄。

不只如此,他連出國吃美食的「效率」都是別人的兩倍。一般人一餐吃一家,他卻堅持要吃到兩家,所以,夫妻倆每次出國用餐,同間餐廳都只合吃一份,這樣同一餐可以排兩家餐廳,「別人要四天才吃完,我們兩天就可以吃完,」施養謙說。

除了吃大飯店高級料理,他還一路吃到路邊攤,不僅對各地小吃都如數家珍,甚至連店家只賣到下午四點或晚上九點才開的特殊營業時段都記得。嗜吃成精的他,現在吃豬舌只吃豬舌根、點生腸更指名生腸頭。

隨便問台灣一個地方,例如宜蘭,他推薦大腸包小腸,一定還要用一層薄潤餅皮捲起來,那是他在宜蘭礁溪香腸伯小攤吃到的美味。

他解釋,一般人點菜都有盲點,總想點自己愛的菜,卻又容易忘記上回可能已踩過地雷,所以記錄很重要,「(避免)明明不好吃,半年後去同一家店還是想點那道菜。」原來,他那一筆筆美食資料庫是這樣來的。

愛吃的他也喜歡請朋友吃飯,為了怕漏氣,他請客時一定要先試過菜,一次不夠有把握,甚至還試第二次,靠的也是那巨細靡遺的紀錄。

分享吃,從中拓展商機大手筆開店,主攻日式料理

對美食的熱忱,讓他這次開店也很敢花。例如,店內啤酒杯,用的是日本帶回的手工鈦金屬杯,手感溫熱,但啤酒入口卻仍冰涼,一個杯子要價五千元,整家店只有十二個。

「該花的要花,不該花的不要花,才能跟別人不一樣,」深知日本料理店坐吧檯的,往往是最懂吃的行家,所以吧檯的椅子,他用的是一張要價八萬元的義大利進口設計師椅。

這家做襪子近半世紀的家族這一次大手筆開餐廳,其實是看到台灣的餐飲服務市場正快速崛起,認為這個市場還大有可為。施養謙透露,頂級日式料理準備再展店兩家,其後則計畫開鰻魚飯等平價日式連鎖,爭取跟日本品牌合作的機會。三花施家要用美食記錄控的熱忱,把餐飲變身襪子本業外另一重要的品牌事業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320

胖達人半年倒一半 徐洵平美食大亨夢碎

2014-01-27  TWM
 
 

 

パン(音同「胖」)達人麵包去年八月爆發香精事件後,嚴重影響形象,業績更是一落千丈,去年十二月母公司基因國際營收掉到三千七百萬元,較前年同期大幅衰退五八%,原本十八家分店也紛紛結束營業,現在台灣只剩十家據點;其中最具指標意義的,即是位於台北市南京東路的創始店,已於日前宣告關門,現在換另一家烘焙業者經營。

基因國際一三年營收為九.九億元,雖然較前年成長近五成,不過,若以香精事件爆發後的一三年第四季業績來看,十、十一、十二月單月營收分別較前年同期衰退三成、四成與六成,股價也較八月間腰斬,只剩四十二元左右,創下基因董事長徐洵平接手經營權以來的歷史新低。

原本懷抱兩岸餐飲大亨美夢的徐洵平,大陸品牌擴張之路也觸礁,去年十二月底,他終止收購北京蜜斯蜜糖餐飲管理公司。事實上,為重振過往風光,胖達人去年底不但調降麵包售價,也舉辦公益活動,但都無法挽回消費者信心。

胖達人品牌以三年的時間快速崛起,但從十一月關掉第一家店開始,短短三個月就危機盡現,再度證實商場上「誠信無價」的鐵律。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76

他做的素肉騙過《紐時》美食作家

 
2014-03-10  TCW

 

擔當未來食物革命的主角之一,其實,是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素肉?

二○一三年初,美國高級連鎖超市Whole Foods的貨架上,出現了一款名為「Chicken-free strips」(無雞肉雞柳條)的新產品,它開宗明義的告訴你:「這不是雞肉。」但外觀就像是切成條狀、煮熟調理過的雞胸肉,強調能供應人體所需蛋白質,零膽固醇,並且吃起來跟雞肉一樣。

這款由「超越肉類」(Beyond Meat)公司生產的無雞肉雞柳條,宣稱製程中的土地利用效率,是傳統雞肉養殖業的三倍,飼料(原料)的利用轉換率,是傳統的七倍,水的利用效率,則是十五倍;原料包括非基改大豆蛋白、非基改豌豆蛋白與水等。說白了,其實就是台灣人熟悉的素肉。

但別小看這盒素雞肉,背後不僅有美國一線的矽谷知名創投公司KPCB挹注,還獲得推特(Twitter)前執行長威廉斯(Evan Williams)與推特共同創辦人史東(Biz Stone)的資金挹注,更得到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背書,是蓋茲投資、欽選,將改變未來人類飲食麵貌的重要產品。

事實上,台灣跟日本一直都是世界頂尖的素食加工品出口國,投身素食加工品業二十多年的華森健康國際總經理楊文育表示,美國多數的素食產品,都是向台灣或日本進口半成品,或委託台灣代工。

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今年四十三歲的超越肉類創辦人暨執行長伊森.布朗(Ethan Brown),一開始也曾從台灣進口素肉原料到美國加工,然而,為什麼這波食物革命的領頭羊之一,不是台灣製造素肉的企業,而是完全沒有食品加工背景的布朗?

出社會,一心打算做環保成立綠能組織被踢出,也不忘初衷

雖然有名校學歷,但布朗中年以前的人生並不順遂,他從學校畢業後曾創立一家推廣乾淨能源的組織,最後卻因為意見分歧、溝通不佳,被董事會一腳踢開,失敗收場。

但布朗與一般人最大的不同是,他很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標,而且從不打算放棄,那就是:改善日益惡化的氣候變遷問題。

「記得我準備出社會時,父親跟我討論職涯,問我這輩子打算做什麼?當時他問:『你認為這世界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我回答:『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我認為,如何減少溫室氣體與碳排放,是人類社會當前面對的重要任務,所以後來我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往這方向努力。」布朗接受《商業週刊》越洋專訪時透露。

一個全美前十大MBA出身的年輕人,當身邊的同學都擠往華爾街或全球百大企業時,從小生長在美國東岸華盛頓特區的布朗卻反其道而行。他的父親是研究環境倫理學的大學教授,在小時候,就買下一塊農場,時常在週末或寒暑假帶著全家人去農場生活,讓布朗從小就喜愛動物,熱愛與大自然為伍。

布朗回憶:「我爸爸是個哲學家,所以我從小就有很多機會,跟他討論許多不一定有答案或解方的大問題。」在這種鼓勵探索與思考問題的環境下,布朗認為,自己是個想要「解決大問題」的人。

被自己一手創立的能源組織踢出、經歷這個布朗視為「人生最大挫折」的低潮後,他依然想往「拯救氣候變遷」的方向努力。這次,身為素食主義者的布朗決定從食物下手,試圖解決一個自己從小就掛在心中的命題:「如果我們可以從植物攝取蛋白質,那為什麼要吃肉?」

自從全球環保意識抬頭、氣候變遷成為顯學之後,美國一直不乏提倡減少肉類消費的非營利組織。但是商學院出身的布朗,相信消費者的行為,以及商業的力量,能比政府或非營利組織更快、更有效的改變世界。

再創業,找台灣教授合作讓人類吃植物蛋白,就像在吃肉

因此二○○九年,布朗開始了他的新事業,成立超越肉類公司,目的是推出植物性蛋白製成的食品,改變大眾的飲食習慣,減少動物性蛋白攝取,減少因畜養動物與家禽而產生的大量碳排放,以及不必要的土地、飼料和水資源浪費。

因為一開始就將目標客群設定為一般大眾,而非素食者,布朗知道,他要挑戰的是人類「吃肉」的天性,所以自己的產品口感必須幾乎跟肉一樣,才能讓習慣吃肉的人埋單。「吃肉這件事,已經存在人類歷史有數百萬年,要人們完全停止吃肉並不可行,唯一可能的方式,是讓大眾攝取植物蛋白的同時,還是可以享受『吃肉』的樂趣。」

本身缺乏食品加工技術的布朗,一開始也曾從台灣進口原料,自行加工,但很快發現這樣行不通,因為自己做出來的產品,跟市面上的素食產品沒有兩樣,吃起來頂多有「像肉的感覺」,但距離真肉給人的飲食體驗,還有很大差距。

布朗在尋求更先進的食品加工技術過程,閱讀到密蘇里大學生物工程系教授、來自台灣的謝富弘關於「人造雞肉」的研究,認為這正是超越肉類所需要的技術。

因此布朗數度拜訪謝富弘後,與密蘇里大學簽訂技術合作條約,終於在二○一二年合作開發完成超越肉類第一項商品:無雞肉雞柳條。

布朗自豪的說:「我們跟其他素食產品最大的不同,是我們承諾消費者,可以享有跟吃肉完全一樣的體驗。包括素雞肉條上的肌理紋路、咬勁和口感,都下了非常大的工夫,甚至講究到消費者咀嚼的時候,牙齒接觸到素雞肉條摩擦的感覺,都跟吃真肉一樣。同時在營養成分上,比一般雞肉還健康。我們盡所有努力,讓產品跟動物性蛋白沒有兩樣,甚至更好。」

找創投,獲比爾.蓋茲背書調降價位,未來要進校園跟速食店

完成產品開發後,在需要資金挹注以商品化、打入更多通路的情況下,二○一二年,布朗與超越肉類共同創辦人布蘭.德泰勒(Brent Taylor)透過創投KPCB牽線,有機會與近年來不斷關注農糧與食品科技趨勢的比爾.蓋茲見面。

「我們知道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所以我們特地找了廚師,用剛開發好的素雞肉,煮了義大利麵、塔可餅等料理給比爾.蓋茲試吃,他吃了之後,認為這跟真的雞肉一樣,我們用口感跟產品說服了他。」泰勒在《商業週刊》團隊拜訪他們位於洛杉磯的辦公室時透露。

得到比爾.蓋茲的投資與背書,並曾經在一次盲測中成功的騙過了《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美食專欄作家彼得曼(Mark Bittman),超越肉類很快的聲名大譟,吸引CNN、《富比世》(Forbes)與《Wired》等國際媒體採訪。但布朗知道最艱鉅的任務還沒克服,那就是:改變人們的觀念。

布朗認為:「我們面對最大的障礙是文化,你要如何說服大眾,不一定得從肉類攝取蛋白質,其實植物蛋白質也可以滿足需求?甚至在很多文化當中,吃肉是一種慶祝的行為,有慶祝或快樂的文化意涵存在,要改變這些根深柢固的觀念,並不簡單。」

目前在北美地區的Whole Foods、Publix 與H-E-B等連鎖超市,超過上百個店舖都能買到超越肉類的商品,但營運成績究竟如何?是否已經達到損益兩平?泰勒不願正面回答,只表示:「我們的業績目前越來越好。」

除了改變民眾觀念不容易,也有批評者認為,超越肉類目前的價格比一般雞肉貴,加上通路是鎖定中產階級與金字塔頂端的高級超市,似乎只是有錢人的食物。

對此,布朗表示,今年的計畫是要進軍更大型的國際性通路,例如沃爾瑪(Wal-Mart),同時也正與洛杉磯地區的學校洽談,要讓產品進入校園,未來並計畫與速食店和餐廳合作。

除了全面性打入民眾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就是透過規模經濟,降低成本,讓超越肉類成為全民都能攝取的蛋白質來源,以達到布朗設定在二○二○年前,讓全球的肉類消費需求減少四分之一的目標。

食物革命的火已經點燃,也許就像布朗所相信的,消費行為將改變世界。

「植物肉」背後英雄竟是台灣人

帶動這波食物革命的關鍵技術,其實來自一位出身台灣、旅美多年的教授謝富弘。

目前為密蘇里大學生物工程系特聘教授的謝富弘,研究食品科學數十年,從一九九○年代初期,開始進行大豆蛋白的食品加工研究,試圖運用食品加工業界常見的食品擠壓機,透過高溫高壓製程,製造出「植物肉」。

初期,謝富弘只能做出一整塊的素肉,無法做出肌肉紋理,一直不斷改良,直到九○年代後期,完成初步研究,才做出高仿真度的素肉。當時曾想跟美國知名食品公司合作,但因為數十年來,美國的大豆蛋白產品市場一直不大,因此大型食品公司不願投入成本開發、商品化,讓謝富弘一度擱下這研究。

直到二○○○年初,謝富弘拿到美國聯邦農業部一筆新台幣上千萬元的經費,開始重啟研究,反覆微調各種壓力與溫度的組合,甚至是產品擠壓成型的流速,終於在二○○八年製作出「無雞肉雞柳條」雛形,纖維、咬勁都與真實雞肉幾乎一模一樣。同一年發表在期刊後,布朗讀到,直覺:「這就是我要找的技術,」多次拜訪他與校方,彼此談定合作。

目前謝富弘正試圖開發一整塊的植物牛肉,要打破過往素食加工品界往往只能做出碎牛肉,無法製造高仿真牛肉塊的瓶頸,或許又會為這波食物革命立下新里程碑。 (文●吳中傑)

【延伸閱讀】吃肉,這樣壓榨地球!

1、農業,特別是肉類、乳製品,消耗全球70%淡水資源、38%土地資源、排放19%溫室氣體2、1公斤牛肉需要3,682公升的水(主要種植飼料作物),產生的碳排放量相當於一輛車跑了250公里

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生產更快!製作時間1分鐘,傳統雞養6週才能吃

【延伸閱讀】更省水!用水效率是傳統雞肉養殖業的15倍

【延伸閱讀】深入舊金山,看植物肉為何能取代真肉?

首富投資新寵2》一顆豆子做出逼真雞柳條

無雞肉雞柳條製作流程:1.原料混合非基改大豆、豌豆分離蛋白、穀粒莧、非基改芥花油與非基改大豆纖維等原料,和水混合2.放入食品擠壓機攪拌經過高溫高壓及擠壓,約1分鐘即完成3.完成製作出跟雞肉質感幾乎相同的成品4.販售經過調味、包裝後進到通路,消費者買回家可即食或料理加工

傳統雞肉製作流程:1.孵蛋人工燈光照射,讓蛋孵化2.養殖用大量的水、大豆與穀物飼料、維他命及抗生素等飼養,1磅的生鮮雞肉,平均耗費7.5磅的飼料和30公升的水,需時6週3.完成飼育將雞屠宰、去毛、剔骨並支解4.販售消費者買回家後自行料理

整理:陳筱晶、吳中傑

【延伸閱讀】豆子PK肉雞,一樣享吃肉快感——真假肉對照表雞肉~來源:養殖肉雞價格:1斤的生鮮雞胸肉約100元;煮後會失去水分,實際可食重量較少口感:彈軟富咬勁、帶有肉香保存期限:冷藏約3天,冷凍約半年到10個月熱量(每100公克):平均約150大卡(依部位有異)

植物肉~來源:非基改黃豆、非基改豌豆價格:1斤約300元,可直接食用;尚未達規模經濟,預估未來比真肉便宜口感:略硬富咬勁,味道近似雞肉保存期限:冷凍可保存1年熱量(每100公克):約140大卡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66

美食社區豆果網估值過億的秘密

http://www.iheima.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58
今天想聊聊另外一家公司,不做飯的IT宅男也許不知道有個美食社區叫豆果網,這個聚集了大量三四線城市、老中青三代「廚娘」的垂直社區已經獲得了超過1億美元的估值,是國內估值最高的美食社區。豆果網被看好的原因是,它不僅在競爭激烈的美食社區中建立了獨特的運營風格,而且是國內最有「錢途」的美食社區網站。最近和豆果網創始人王宇翔聊到了如何運營一個有商業化前景的社區的話題。

吸引想要的用戶

王宇翔的觀點和我採訪過另外一位創業者,9158創始人傅政軍的觀點異曲同工,傅政軍認為,一個可以商業化的理念,最開始就是可以商業化的,開始無法商業化的理念,到最後也無法商業化。王宇翔的觀點則是,一個創業理念誕生的基因非常重要,如果它有商業化的基因,那麼它就可以,如果沒有,即使後天努力轉型也會遭遇困難。兩個持相同觀點的人還有個特點是都接地氣,9158是四五線小鎮青年的精神樂園,而豆果網的一半用戶是來自二三線城市的家庭主婦。

一個社區型網站,聚攏人群的特徵以及他們的活躍度是運營核心。豆果網是國內第一個美食UGC的網站,讓用戶在平台上生產及分享菜譜。從成長曲線來看,豆果網並不是一個爆髮式增長的社區,如果參照開心網等社區引爆傳播熱點,豆果網最開始的成長則不溫不火,只能是穩定地增長。

相較於母嬰、汽車等垂直社區,美食社區的門檻較高,原因在於首先美食是有地域差異的,不同地區的人口味不同內容也不同,其次關注美食的用戶在地理上是分散的。王宇翔說自己創辦豆果網的前兩年都在做「搬磚打地基」的工作,怎麼找到優質的用戶?他沒有大規模進行病毒式推廣和關鍵詞購買,而是老老實實地挖掘能夠生產優質內容的用戶,方法很簡單,但很累人,他地毯式地搜索尋找三大博客中的熱高人氣食博客,花了大量的時間一對一溝通,請這些用戶授權內容轉載或為豆果提供內容,這些美食博主都是內容優質的自媒體,喜歡美食也聚集了一定的粉絲群。這麼做不僅把這些博主號召的粉絲帶到了豆果網,而且他們頻次固定的內容發佈對其他用戶也有效仿作用,帶來了持續的內容增長。

王宇翔是個不浮誇的山西人,他做豆果網的方式非常不互聯網思維,但這種看似很累的方法,日積月累卻效果驚人。這麼做的好處是,豆果網的根基紮實,雖然用戶增長不快,但得到的都是質量用戶,而且用戶樂於分享,社區活躍度很高,穩定性很強。日pv到達10萬時,單個用戶能貢獻15個pv。

美食社區成為用戶的生活記錄,用戶參與搭建社區內容,上傳菜譜、收藏菜譜、評論餐廳,活躍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擁有了太多的記錄,離開的成本也變得非常高。

這一點,豆果網要強於web 1.0的菜譜瀏覽網站,雖然用戶量差不多,但豆果的活躍度和黏性遠強於後者,原因在於,通過競價排名吸引到數量眾多的用戶,但他們只有瀏覽需求,所以這類網站的用戶規模和豆果相似,但質量卻不高。只有通過意見領袖和優質且持續的內容,才能擁有沉浸式的產品體驗,留住用戶。

社區商業化

因為第一批用戶的質量非常高,豆果在商業化的過程中非常順利。

2012年4月,豆果開始進行廣告,立刻獲得了家電廚房用品和快消品牌的歡迎,和同類相比,豆果是品牌合作最成功的美食網站。去年豆果與生鮮電商順豐優選進行了戰略合作,為順豐優選導流,王宇翔發現,豆果網的用戶也是受電商青睞的「優質用戶」:有購買需求和購買能力,重複購買。

這裡要對比一家頗有人氣的美食社區,「下廚房」,下廚房的創始團隊來自豆瓣,相當於是美食領域的豆瓣網,網站設計感十足,內容充滿文藝范兒的後現代精神,立刻受到了北上廣龐大的文藝青年群體推崇。加上和豆瓣關係密切,下廚房和豆瓣網的用戶有很大程度的重疊。從用戶黏性和社區活躍度來說,下廚房和豆果不相上下。

但下廚房遇到了和豆瓣同樣的難題:商業化。

雖然文藝青年組成了隱居在北京和上海的龐大部落,但文藝范兒的東西似乎一直很難商業化,豆瓣網一直以慢公司著稱,凡客收購的初刻東西不貴但乏人問津,再加上各種售賣設計產品的電商……甚至有人將文藝青年貼上了沒有消費力的標籤。

在美食領域尤其如此,看中豆果網用戶的品牌是生產廚衛的西門子、生產醬油的李錦記和海天,它們不服務文藝青年,希望進入尋常百姓。歸根結底,美食是種大眾化的樂趣,而所有廠商都希望自己長著一張大眾臉。

下廚房和豆果網最關鍵的區別在於用戶群。豆果網的用戶70%集中在25到30歲,地理分佈非常分散,在山東、江浙和西南的滲透率甚至和北上廣不相上下,豆果是在二三線城市滲透最廣泛的美食社區。這讓它「繞過」了主要聚集在一線的「文藝青年」,此外,豆果網還有20%左右的用戶是45歲左右的用戶。廣告用戶看重的是豆果的接地氣,是居家過日子的人群。

移動化商業探索

最近一次和王宇翔聊天,他說到,豆果現在的重心已經向移動話傾斜。目前豆果移動端激活用戶2,000萬,pc端每天右100萬的訪問量,但pc的增長已經逐漸放緩,而移動還在快速成長。

王宇翔想將豆果打通成一個對接日常的美食平台,豆果正在搭建的在線商城將採用外部合作的方式和本地生鮮提供商進行合作,在用戶的菜譜瀏覽中潛入使用場景。王宇翔描述的場景是,當一個用戶在上班琢磨晚上回家做什麼飯時瀏覽豆果,她能夠在線下單自己沒有的食材,下班後到家菜和肉的快遞也送到了家。此外還有團購等形式的服務。

這麼做的優勢在於數據,相當一部分用戶已經在豆果累積了相當的歷史數據,通過數據的分析,豆果可以預測出這些用戶對怎樣的食材和配料感興趣,可以向他們個性化推送相關的內容。而且使用越久的用戶,模擬結果越精準。

在移動的app上,用戶已經開始接受個性化的菜譜推薦,王宇翔希望這種基於數據的精準可以拓展到在線商城。相較其他1.0信息查詢式的美食網站如美食天下,豆果累積了判斷用戶的海量數據,而相較於下廚房這樣的社區化網站,豆果又凝聚了一批又購買力的人群,這是它率先進行商業化的基礎。

王宇翔希望打造國內最大的美食社區,用戶在上面體驗一站式服務,從食譜查詢到生鮮物流到鍋碗瓢盆都可以一步解決。在最新一次融資中,豆果網的估值已經超過1億美元,依然是國內估值最高的美食社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10

吃的是腔調, 賣的是信任,難的是監管 網購美食:誘惑?困惑?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596

網絡美食勃興的背後,美味誘惑與監管困惑並存。 (何籽/圖)

社交網絡勃興,網購美食也開始湧向餐桌。這種充滿腔調的新業態在滿足需求的同時,存在天生的“隱蔽性”,一旦食品安全出現問題,賣家們只需要關閉虛擬世界中的店鋪,就能徹底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滋……”天剛泛白,白象就把蛋液、甘藍、番茄和新鮮雞肉一道放進熱騰騰的油鍋。這份杭州傳統早餐蛋餅出鍋後,紅綠搭配,煞是好看。

此時,遠在一千多公里外的北京,小熊也準時走進廚房。“今天的蝦怎樣?”這是她和搭檔的每日經典對白。她盤起長發,戴上塑膠手套,開始打理成箱的小龍蝦。

白象手創的早餐配送“晨之美”和小熊主打龍蝦外賣的“麻小熊”,都是剛創立的品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他們辭職創業,擁抱國家倡導的“草根創業的新浪潮”。自此世界上少了兩個辦公室中的白領,卻多了一對能一手做菜一手用微信接單的“網絡私家廚子”。

然而,面對正在興起的自制美食網售浪潮,相應的監管幾乎是空白。網絡美食家們銷售的食物大多缺乏資質和衛生許可,一旦食品安全出現問題,那些沒有執照的賣家們,只需要關閉虛擬世界中的店鋪或者註銷微信號,就能徹底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於是,難免有人會煮鶴焚琴地問一聲:“這些網絡美食坊,在食品安全方面,靠譜嗎?”

賣的是信任

互聯網賣美食,更多的是在銷售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腔調”。

小熊曾在京城一家雜誌任職,如今她習慣每天化好妝,戴上嫩黃色的印著卡通小熊的頭盔,騎著電動車在京城送貨。

“麻小熊”的銷售主要基於微信朋友圈。劉欣靈是中國大陸第一批用上iPhone的人,也是最早訂購“麻小熊”的食客。像大多拿到“麻小熊”的顧客一樣,她會拍張照在微信“曬單”,因為“包裝漂亮得讓人驚嘆”: 印有“麻小熊”LOGO的腰封、一次性手套、桌布、牛皮紙說明書,有時甚至還附贈一本新出版的新聞特稿選。

用劉欣靈的話說,小龍蝦這種市井小吃與精美包裝和美女送貨員放在一起,充滿了違和感,卻又讓人感到“一種文藝女青年的氣息”。

浙江農林大學大四學生郁培清第一次訂購白象的“晨之美”早餐,也是被它散發出的“文藝範”傾倒。

白象制作的早餐非常時髦:招牌手工雞肉卷、牛油果吞拿魚三明治、菠菜意面……收到後將一個個精致的小盒碼在辦公桌上,不像是早餐,倒像是米其林餐廳精心準備的宴席。

腔調還體現在附贈的方巾上。在食客劉璐家中,至今仍然保存著數十張“晨之美”早餐套盒配送的方巾。她曾把一張印有小鳥圖案的方巾曬到朋友圈。一個法國朋友在下面點贊,說方巾上用法文寫著“好胃口”。那以後,收集“晨之美”的方巾成了她的愛好。

除了腔調之外,網絡自制美食的風靡也和消費者對傳統餐飲業的不信任直接相關。

此前,小熊習慣去北京簋街吃小龍蝦,後來她選擇自己烹制龍蝦乃至創業,就是因為擔心小飯館做的“不幹凈”。

麻小熊宣稱每只蝦都要經過至少10秒才能處理完畢——在她看來,是每天消耗幾噸蝦的店家做不到的。

於是,當“麻小熊”將選料、烹飪過程拍成圖片,發到朋友圈,劉欣靈很快就分享了。這契合選擇網絡購買美食的顧客心理:了解原料來源,看得見加工過程,所以我願意花高價購買。

對劉欣靈來說,麻小熊不是商家,倒更像是一個素未謀面的朋友。劉璐訂購白象的早餐,也是因為朋友圈中“一個很靠譜朋友”的分享。這種憑感覺而來的信賴感,是社交網絡提供的附加值。

在中山大學公共管理學系教授劉亞平看來,這種信任恰恰是中國當下食品安全亂象中最稀缺的。

“盡管官方和企業一再告訴大家,國產奶粉很安全,但不少人還是選擇海外代購。這反映了消費信心的崩塌。”劉亞平說,網售食品提供給消費者的信任,不是來自政府認證,而是來自對商家的認可,對朋友評價的信賴以及自己到加工地點親自考察而產生的信心。

中國特色監管

“人與人之間,能夠只靠信任嗎?”曾在衛計委任職的馬立新是網售食品堅定的反對者。在他看來,網購食品的行為“很扯”:“一邊怪食品安全不好,一邊自己瞎買瞎吃。”

馬立新認為,這些食品來源沒有資質,物流不專業,也沒有追溯體系,這些都是監管盲區,一旦出問題就會是很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事實上,新興的微店只占網絡自制食品銷售的很小份額,其主力軍仍在淘寶等網購平臺上。在淘寶中敲入“自制食品”,結果超過一萬條。

比如一家農家臘肉店就在淘寶滾動播出視頻:在遵義赤水市寶源鄉回龍村村委會的牌匾前,一位穿著白襯衣黑西裝的人,正操著濃重的方言說:“我是回龍村村長,我為農家臘肉代言。”

然而,政府對網絡食品的監管,仍停留在“即將起步”的階段。

2014年6月,《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送審稿公開,其中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並承擔食品安全管理責任;未履行法定義務,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並先行賠付。”

但像“麻小熊”這樣的自制美食賣家應該如何監管,法律沒有具體規定。

中國對食品的生產和經營實行許可制度。食品安全法規定,從事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都應該取得相應的許可。小熊也只是在申請淘寶店時才發現,一旦選擇販賣類別為“食品”,必須先輸入食品流通許可證編號。

只用了兩周時間,小熊就委托朋友辦好了淘寶要求的“食品流通許可證”。

“在網上賣自制食品,辦餐飲許可證就行。”北京億達晨光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一位李姓經理向南方周末記者保證,只要6000元人民幣,就在兩周內拿到一張餐飲許可證。

“這種情況在美國不會發生。無論在網上販賣什麽食物,美國的商家都必須獲得FDA或者州政府的營業執照。”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高級食品安全研究員馬丁·波克納威(Martin Bucknavage)為州政府農業部工作,負責培訓來自中國的食品企業,他曾花了很長時間了解中國泛濫的網絡自制食品。

不過,波克納威也意識到文化差異:美國各個地區的食物差異性不大,而中國食品地域性強,口味相差也“太大了”。特別是對中國人來說,“食物所象征的情懷和生活方式,和它實際意義一樣不可缺少”。

和線下銷售不同,網絡把美食體驗和人與人之間微妙的信任鏈接起來,但這種信任又因為彼此之間現實的空間距離而顯得脆弱,甚至完全依靠賣家自律。

“麻小熊”宣稱幾乎不用蔥油、蒜味鹽和各種添加劑,只用真正的辣椒、花椒和大蒜榨油調味。但這樣產生的開銷遠比使用添加劑大,生意越來越好之後,節約成本和擴大產量同時擺上臺面。看到支出明細後,小熊默默將炒蝦用的冰糖換成白砂糖。

在杭州華測瑞歐科技公司法規處負責人白利強看來,隨著消費群體的擴大,與“冰糖換白糖”這種無傷大雅的問題相比,更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隨時可能發生,其中最主要的是微生物汙染和細菌超標等食源性疾病風險。“我不相信光憑信任就可以做好,一旦想要提高利潤率時,就難說了。”

發證許可是否現實?

無論對於賣家還是買家,監管空白帶來的不安全感都一直存在。

小熊辦了許多證,但她至今也搞不清楚,手上的幾個證分別管著什麽。“領證”近一年,還真沒有一個監管部門查到“麻小熊”的店面。對比其他實體店鋪三天一小查,五天一大查,小熊感覺網絡自制美食確實處於監管的“盲區”。

在淘寶論壇上,對於“辦證有什麽用”的疑慮同樣存在。

“北京、西安、長春曾通過地方立法提出網絡售賣食品必須獲得工商部門的相關許可,但網絡售賣自制食品的許可和監管執法部門,仍未明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劉鵬說。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江蘇、安徽、海南等地食藥監督局官員,得到的反饋都是:目前只能管到實體店,網上交易根本沒法管。

這也正是許多賣家網上入行的主要原因。“如果要辦證這麽麻煩,我直接到城里開一間超市,何必還搞什麽網店呢?”一位網絡賣家說。

在中國,食品小作坊一直被視為食品安全的重災區,也是監管難點。面對成千上萬的網絡賣家,利用發證這種傳統監管方法監管並不現實。

“有些公眾可能不在乎網售食品是否有許可,他們明知會有風險。”在劉亞平看來,某個領域,政府沒有監管,這並不意味著是監管盲區,可能只是表明現有監管力量(如來自市場、社會的力量)尚且不能有效地約束經營行為。那麽政府在介入時,要充分利用和發揮現有的約束力量的作用,否則可能是越管越糟。比如監管者要做的是信息披露,通過宣傳告知公眾風險。

此外,國外正流行一種“參與式監管”的做法,賣家邀請消費者隨時去到種植地或加工地參觀,通過增加透明度來保證產品的安全。賣家和消費者之間是認識的,甚至是有感情的。這樣,他們在種植和生產食品的時候,往往會更用心。劉亞平認為“這是一種值得鼓勵的共治模式”。

“也可以考慮依靠類似於大眾點評這樣網絡評價機制,鼓勵網民消費者對相關的網售食品的安全性加以評估和公開,以此來幫助消費者辨明信息,增強識別能力。”劉鵬建議。

盡管監管難題還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摸索當中,現實中的網絡美食卻不可抑制地端上了越來越多的餐桌。2014年11月,兩個新人加入了“麻小熊”團隊,小小的廚房里更加熱鬧了,蝦子源源不斷地送出,而各種許可證,則被堆在廚房的一角。

(應受訪者要求,馬立新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73

包場米芝蓮3星廚魔美食夜 by C2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11/20/%E5%8C%85%E5%A0%B4%E7%B1%B3%E8%8A%9D%E8%93%AE3%E6%98%9F%E5%BB%9A%E9%AD%94%E7%BE%8E%E9%A3%9F%E5%A4%9C/

包場米芝蓮3星廚魔美食夜

20131205_213941

 

跟到喜歡美食的老闆、上司絕對是另一享受,最好的是愛包場吃美食,用公司數來答謝員工的老闆要表揚一番。

沒想過要寫食評

自問不愛吃

不是食家, 更非吃貨

但卻有幸吃到這麼樣 新鮮出爐米芝蓮3星廚魔的巧手之作

 

有心思

有驚喜

有用腦

有創意

 

沒想到把所有食物吃完會有LAP MEI FAN 的味道

沒想到把甜點吃完有 MOONCAKE FEEL

原來努力工作背後多了一份BONUS

 

這生最好的食物都來自公司, 感恩

2015 年希望繼續進修廚藝

致力與食物會友, 以低成本分享食物, 因為與好友分享食物是有福的

 

最高滿足感是 Oh you can cook !!! @@ ~~~~~

 

 

訓練有素的專業公司秘書,曾在多家上市公司,無論是主板和創業板。超過10年上市公司經驗涉及與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擁有雙碩士學位,專業為公司管治和工商管理,再加上各個領域專業文憑訓練,精通英語,中國和普通話。在英語教學和兒童發展有豐富經驗。願與您分享生活上的人和事。
Posted in 美酒佳餚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25

麥當勞偽裝有機美食 騙倒一票專家

麥當勞偽裝有機美食 騙倒一票專家  
2014-11-10  TCW

 

人的味蕾有多好騙?整人實驗證明,只要包裝漂亮,連美食家也上當!十月,影音平台YouTube瘋傳一則影片:兩名男子巧手改造麥當勞餐點,然後邀請美食家試吃,竟獲得滿堂彩。

惡作劇的始作俑者是兩名荷蘭人,他們走進當地一場美食展,將速食產品裁切、擺設成宴會上常見的一口食(finger food),襯底是精美瓷盤,醬料改盛在透明玻璃器皿,然後有模有樣的打扮成服務生,向美食饕客推薦「來自米其林之流高級餐廳的有機美食」。

他們倆靠著華麗說詞,幫哈密瓜贏得「美味」、「更多汁」、「口感很好」的好評;重頭戲的雞塊和漢堡則囊括「肉質扎實」、「餘味無窮」、「層次豐富」的稱讚。當專家們被要求比較試吃品和麥當勞時,全都不約而同的說:「比麥當勞好太多,因為這是有機的嘛!」

專家的真實反應引起網友熱議,有些人大酸專家有眼無珠,光憑包裝和話術就認定,偽高級貨比較美味,實在有夠「假掰」;另一派則替專家喊冤,主張有機和美味並不一定是同一件事,麥當勞本來就迎合大眾口味,而且有機與否也非味蕾可辨。

味蕾失準危機,席捲全球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報導,這則影片雖然讓所謂的「美食家」顏面掃地,卻凸顯出潛在的食安問題:包裝和行銷技巧已經把我們的味蕾訓練得更習慣調味料,一如惡作劇主角所言:「當有人保證某項產品是有機食物,你會信以為真,還覺得它吃起來很美味。」

更甚者,味蕾失準恐怕已是全球性問題。一項日本研究發現,國內近三成學齡兒童有味覺障礙,無法清楚分辨酸甜苦辣。研究團隊指出,味覺遲鈍可能和重口味飲食有關,因為這些無法分辨味道的孩童通常少吃蔬果,而且特別偏好速食和重口味飲食。

以美食著稱的法國也看到類似問題,因而展開搶救味蕾大作戰。今年政府祭出一套為期三年的教育計畫,在課堂上教導法國小學生品嘗食物的原味,記錄視、聽、嗅、食、觸五感體驗。

飲食作家勒比永(Karen Bakker Le Billon)說,如今法國小學生的午餐從前菜到甜點一應俱全,而且一個月內都不會重複,連餐具都是動真格的刀叉和一摔就破的碗盤,儼然是餐廳格局的縮影;反之,美國小學生把番茄醬視為蔬菜,可見飲食教育的確有其必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96

聖誕美食焗春雞 by C2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12/03/%E8%81%96%E8%AA%95%E7%BE%8E%E9%A3%9F%E7%84%97%E6%98%A5%E9%9B%9E/

聖誕美食焗春雞

10456418_10152544929133295_8724496858519622975_n[1]

政治問題太敏感,筆者還是喜歡入廚之樂,為聖誕派對作預備,享受節日氣氛。

昨晚試做焗春雞

先把洋蔥、蒜頭及迷叠香,以石椿搗碎下鹽及黑椒碎拌勻,下牛油拌勻,平均塗於春雞內,春雞表面以鹽及黑椒碎調味

預炎熱焗爐190度,把春雞完成以上步驟後焗約25分鐘,取出,以橄欖油掃於春雞表面,再焗約5分鐘,即可

可見圖片所見,外觀極好,美味非常。而且價錢相宜,做法簡單,成功率高,有一焗爐,加上刀切,整個過程大約一個小時即可,品味水準大廚之作。

招待友好或自家享用均可! 筆者推介心水佳作,還可取代火雞!

訓練有素的專業公司秘書,曾在多家上市公司,無論是主板和創業板。超過10年上市公司經驗涉及與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擁有雙碩士學位,專業為公司管治和工商管理,再加上各個領域專業文憑訓練,精通英語,中國和普通話。在英語教學和兒童發展有豐富經驗。願與您分享生活上的人和事。
Posted in 美酒佳餚 and tagged ,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029

聖誕美食再做 -香脆火箭菜青口 by C2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12/05/%e8%81%96%e8%aa%95%e7%be%8e%e9%a3%9f%e5%86%8d%e5%81%9a-%e9%a6%99%e8%84%86%e7%81%ab%e7%ae%ad%e8%8f%9c%e9%9d%92%e5%8f%a3/

聖誕美食再做 -香脆火箭菜青口

10170850_10152544929073295_9002100526899528668_n[1]

早前為讀者介紹的美食焗春雞深受歡迎,今天再推介另一美食與大家分享及試做。

以下食材可在大型超市選購﹕為一人份量

青口250克 (約6-7隻)

火箭菜8克 (別名芝麻菜, 原產於歐洲)

蒜頭1/4個

橄欖油4湯匙

鹽及黑椒碎適量

新鮮麵包糠15克

步驟如下﹕

  1. 青口以滾水略煮,盛起,隔水,去半殼
  2. 火箭菜,蒜頭切碎,下鹽及黑椒碎調味拌勻,下麵包糠拌勻
  3. 將適量(2) 材料,下於青口中
  4. 預熱焗爐200度,將青口焗至金黃

圖片所見賣相優美,便宜海鮮小食新作,火箭菜與青口味道配合最佳,但不作生蠔用免浪費其鮮味。希望成功及歡喜!

訓練有素的專業公司秘書,曾在多家上市公司,無論是主板和創業板。超過10年上市公司經驗涉及與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擁有雙碩士學位,專業為公司管治和工商管理,再加上各個領域專業文憑訓練,精通英語,中國和普通話。在英語教學和兒童發展有豐富經驗。願與您分享生活上的人和事。
Posted in 美酒佳餚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