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禮儀教室】日本酒吧禮儀 調酒師:「酒吧唔係識新朋友嘅地方。」

1 : GS(14)@2016-09-01 06:12:57

日本飲酒文化更跟外國南轅北徹。有26年調酒經驗、Bar High Five的創辦人兼首席調酒師的上野秀嗣,多年來都在東京銀座內的高級日式酒吧工作,他說傳統的高級日式酒吧規矩多,「年輕的日本人都要長輩親自教導過才懂」。假如不學好,必定會大出洋相。



1.盡量保持低音量日本酒吧環境一向都比較安靜,客人要把交談的聲量收細,連笑都要節制,以不破壞酒吧氣氛和其他客人的雅興為第一戒條。2.絕不可以與鄰座的陌生人交談日本人認為到酒吧是為了欣賞調酒師的調酒技藝,應細心品嚐雞尾酒的味道,方為尊重。他們特別注重個人的獨立空間,故與身旁的陌生人交談屬最無禮的侵犯。尤其男性,絕不應主動與身邊的陌生女士談話,她們會覺得被冒犯。上野更補充,想結識朋友應去clubbing,而不是到酒吧喝酒。3.不要用閃光燈拍照,調酒師都已習以為常。雖然日式酒吧通常燈光較昏暗,但也千萬不要用閃光燈,會影響調酒師和其他客人。4.不要在酒吧與朋友分享影片或音樂日本人連手提電話都習慣調較至靜音,又豈可以讓自己的電話發出聲音來滋擾他人。想分享影片或音樂,還是待喝完酒吧。為了不打擾人,若可以還是將電話較至靜音。5.酒吧是細圍活動上野的Bar High Five和一些在銀座的高級酒吧都不接待人數太多的客人,上野定的上限更嚴格,最多只限4人,就算客人主動同意分開座,他也不會招待。他解釋,一大群朋友暢飲的主要目的是交談,既然酒的戲份變得微不足道,就不應霸佔真正想享受美酒的人的座位。記者:吳宛蔚攝影:潘志恆、陳健邦


日式酒吧環境通常都比較黑,要拍照的話也不要用是閃光燈,強光影響調酒師和其他客人,非常失禮。

日本人最介意陌生人在酒吧內搭訕,尤其男性絕不能與不認識的女性攀談。在重視個人空間的日本人眼中是侵犯的行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31/197548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43

【神憎鬼厭】WhatsApp禮儀都唔識 3大罪狀勁乞人憎

1 : GS(14)@2016-09-06 22:52:11

WhatsApp是港人常用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 資料圖片



除了Eat、Sleep、Recycle,WhatsApp亦是港人生活重要一環,人人WhatsApp24小時Standby,你以為自己已是WhatsApp達人,不會行差踏錯?其實只要做過以下行為,你很可能已經神憎鬼厭!

罪狀一:胡亂錄音


撳個掣就可以暢所欲言,語音訊息固然方便,但對方未必無時無刻都方便聽錄音,例如在上班、開會時,錄音機關鎗式彈出,認真頭痕。另外,不少人又會以為自己在打電話,將「唔……」、「我唔記得咗」、「啊!係喇!」等無關痛癢的說話統統錄下,浪費對方時間,怎會不令人覺得討厭?錄音本身沒有問題,雙手忙得無法打字時,錄音絕對幫得上忙,不過「係又錄,唔係又錄」,絕對犯眾憎。


罪狀二:Hea覆單字或Emoji


不論訊息長或短,對方找你,無疑是想你有反應、有回應。只覆一個「哦」、「K」、「喔」、「…」,又或者OK手勢、滴汗、笑喊emoji,難免令人覺得你Hea爆,不想繼續跟對方說話。將心比己,其他人Hea覆你,你有甚麼感受?如果你不是特別討厭你朋友,覆多一兩個字,如「OK呀,無問題」,雖然意思一樣,但對方的感覺,一定比單一個OK手勢好。忙?遲覆都好過Hea覆,忙完再覆囉!


罪狀三:已讀不回


最後上線時間和藍剔功能令人又愛又恨,一方面可以監察對方一舉一動,另一方面卻會隨時發現對方已讀不回。眼見自己的訊息未有回音,少不免有點「囉囉攣」,心中不斷咒罵對方同時,又會想對方是否未看到,又或者太忙,總之就心煩意亂。為了不想被監視、越睇越傷心,不少人都會將兩個功能關掉,但灰剔時間一長,藍剔灰剔又有何分別?這時,你或許要檢討一下自己:可能是訊息太無聊、太難回應,亦有機會是你的問題--總之就不回覆你!記者:李煒汯攝影:許先煜、陳健邦


每個錄音只得幾秒,有這種瘋狂錄音的必要嗎?

只覆一個Emoji時,Emoji會放大,更覺篤眼篤鼻。

已讀不回?藍剔再Offline,得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06/197612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869

【遊日學堂】神社參拜禮儀 祈願雙手唔好對齊

1 : GS(14)@2017-01-08 19:03:17

去神社參拜每一個步驟也有規有矩,最簡單的口訣是拜拜拍拍拜。



每逢一月,日本的神社都特別人山人海,皆因日本人會趁過年到神社參拜,為來年祈福。稍有名氣的神社如明治神宮,是你和我都必定去過的景點,不過除了打卡買個御守留念之外,到神社參拜的禮儀你又知幾多?



一向知道神社參拜規矩多多,每次都是人做我做,今次跟日本人車伕平恒信(Taira)參觀東京的神田神社,才學到連日本人也未必知道的參拜禮儀。



入廟拜神,第一件事先洗手,先左後右再濕口。

1)洗手秘訣:先左後右濕一濕口穿過鳥居後,就是神明的領地,第一件事要先洗手。好多遊客拿起勺子亂洗一通,其實是有次序的。先洗左手,再洗右手,順手濕一濕口,外國人可能會覺得不太衛生,Taira說其實只是做一做樣而已,千萬不要真飲水。最後要把勺子垂直,讓餘下來的水清洗手柄,然後就可歸還原位,讓後面的人使用。



表面上是合掌,實際上要稍為一高一低,避免指頭按指頭,有些日本人也未必知道這規矩的。

2)參拜秘訣:拜拜拍拍拜,手指忌對齊參拜的儀式對外國人來說也頗複雜的,簡單來說,投入硬幣,拉一拉響鈴(如有),然後兩鞠躬,兩拍手,祈願,最後一鞠躬便禮成。但原來拍手也有竅妙,離遠看似雙手合掌,但原來兩隻手的手指不應完全對齊,因為手指對齊在日語諧音中帶有不祥之意,所以雙掌其實是輕微一高一低的*。*Taira說這是神社才適用的,在寺院則可雙掌拍齊,因為神社代表日本人的喜慶事宜,新年、結婚、小朋友三五七歲生日都會到神社參拜,相反寺院是葬禮和掃墓之地,故沒有忌諱。這是連很多日本人都不知道的分別,記者上網查證,很多日本網站的說法都十分模糊,直至找到神社本廳(即全日本神道最大的宗教團體),參拜方法果然註明雙掌應稍為一高一低,就連身邊的日本朋友也完全不知,果真長知識了。



記緊出入大門時千萬不要走在路中央,會被視為對神明不敬。

3)走出門口再鞠躬 切勿走路中央去過神社好多次,次次都頭也不回就走人,其實離開時穿過大門,還要轉身向內堂欠一欠身,有禮貌地說聲拜拜才算禮成。另外,穿過大門時要行一左一右,因為正中央是留給神明的路,就算是否相信也好,沒有日本人會大剌剌地走在中間的,千萬別失禮啊。神社本廳的參拜方式?網址:http://www.jinjahoncho.or.jp/iroha/omairiiroha/sanpai/?



神田神社-人力車夫導賞時間:90分鐘 費用:兩位共HK$2,360未連稅註明:東京星のや住客限定,需於入住兩日前預約網址:http://hoshinoyatokyo.com/#/activity/007316記者:陶思敏 攝影:潘志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8/198898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918

【動畫】日本「三角廁紙」講禮儀隨時有尿又有屎

1 : GS(14)@2017-06-10 12:55:35

到日本旅遊時,不難發現不少洗手間的廁紙最後一格折成三角形,以為代表清潔工人剛打掃過?原來未必,實情隨時是上手使用者的「貼心舉動」。日本有醫院特別貼出告示,警告這種貼心舉動反而是傳染病的「幕後黑手」,建議民眾不要再這樣做。有日本網民在社交網Twitter上傳照片,聲稱一張於醫院拍攝到的通告,呼籲民眾切勿自行把廁紙折成三角。原因若然是人們如廁後,還未洗手便摺廁紙,隨時讓糞便和尿液沾在那還未用廁紙,增加傳播病菌的風險。把廁紙折成三角,原本是清潔工人的習慣,代表已把廁所打掃乾淨,但在講究禮儀及細節的日本,卻漸漸成為很多當地人的如廁習慣,他們如廁後為免給下一位使用者添麻煩,會自行將最後一格摺成三角形。不過,當局作出有關健康宣傳後,民眾亦開始意識這種做法並不妥當。馬來西亞光華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07/200475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837

【文化籽】喪親治療 監獄輔導 港女赴英當禮儀師開導生死

1 : GS(14)@2017-11-13 03:42:45

華人社會視殯葬業為厭惡性行業,偏偏馬曉芯毫無忌諱,出走英國當禮儀師兩年,越做越起勁。

【文化籽:胚芽故事】「原本以為我會驚的,因為未見過大體,但當你身處其中又不覺得恐怖神秘。」倫敦東南部的墓園Nunhead Cemetery,午後陽光映照在灰白色的墓碑上,馬曉芯穿着一身黑帶我漫步墓園,腳下踏着的枯葉嚓嚓作響。生如夏花、死如秋葉,弱質纖纖的她展露一臉大無畏的堅定。


「老死、急病、自殺、意外……」她喃喃地回憶,第一天上班便坐黑箱車去接死者,第三、四天去了一個停屍間,裏面放了三、四十具屍體。倫敦地廣屋大、人與人關係疏離,不時有獨居人士在屋內死去良久無人發現。「我見過發了霉的屍體、因放太久捲起來的屍體,怎樣也弄不直平放進棺木裏。」出走英倫五年半,兩年前馬曉芯通過訓練當上了禮儀師,如今倫敦黃皮膚的同業,她眼見只有自己。「一個葬禮是服務在生的人多於服務死去的人。這份工作最大的意義,莫過於安慰生者的心靈。」淡然面對生死是禮儀師的專業,但有一次卻令馬曉芯畢生難忘。「有一對夫妻的小朋友兩天前過身,那嬰兒只有三天大,夫妻倆剛領出世紙便再領死亡證,那是多麼難受的事。」看着這對小夫妻折騰了整個星期,在醫院寢食俱廢、痛極欲哭無淚。馬曉芯愛莫能助,只能默默為他們遞上清茶。「看見他們軟癱着難以接受現實,你可以做甚麼?陪伴、聆聽或許已是最大的幫助。」

西方思想開放 墓地散步遛狗等閒事

七歲喪父的馬曉芯回想,若當時自己或家人有人陪伴傾訴,悲痛的日子應該會過得容易一點。死亡在華人社會總被視為禁忌,我們在墓園聊天期間,不少居民在散步、遛狗,不像香港人見到墳場會兜路走。每天與屍體為伍的殯葬業本應沒有笑聲,但馬曉芯並不同意,指西方社會較開放,視死亡如茶飯,英國喪禮尤其洋溢英式幽默,讓她這位華人禮儀師為之側目。「他們會在葬禮上搞笑或講爛笑話,葬禮後會大夥兒去酒吧,不是去吃解穢酒,喪禮籌備過程更是無限創意,年輕人分期付款自己未來的葬禮也大有人在。」馬曉芯記得有一位小朋友的葬禮上,所有來賓包括禮儀師和職員都被要求穿上超級英雄裝束,亦有葬禮會播勁歌金曲,有利物浦球迷更要求狂loop球隊隊歌〈You’ll Never Walk Alone〉。殯葬場猶如大觀園,眾生相不遜美劇《六呎風雲》(Six Feet Under)既荒誕又感人。她見過有一家兩代人在殯儀館吵架,差點大打出手;也見過一位少女堅持為亡母修甲和塗色,作惜別禮。「殯儀化妝師的取態也不大同,西方崇尚自然,會刻意回復先人平時的髮型和鬍子等。」馬曉芯指化妝師有時更百無禁忌的拍下先人遺容,以示他們協助逝者以最真實的本相與親友話別。「外國人在喪禮上讚揚一個人的生命、紀念他們做過的事,多於愁雲慘霧地悲嘆這人死了,我們要穿黑衣和悲哀。」好似有一個家庭世世代代住在一個社區,當家人死去時,葬禮由家中出發,西裝履革的禮儀師拿着手杖在靈車前開路,特意繞一圈忘者最愛的公園、酒吧,沿路鄰居和親友不停向他致敬和獻花,非常人性化。

原不喜歡英倫 一份書店工打消回港

作為文字人,馬曉芯不時被逝者親友們陪葬的惜別信內容所感動,有些人會在瞻養遺容時朗讀。「對已死之人發表最後心聲,無人會再有顧慮,通常都是最誠實和真摰之言。」八十後的馬曉芯原為記者,五年半前跟隨另一半來到倫敦,最初斷言不會喜歡倫敦,本想留下半年便回巢。「至少告訴人我真係試過但不喜歡,便順理成章回港去。」誰不知,一份書店的工作扭轉了她的人生。書店的兩位老闆是從事口述歷史的學者,經常為猶太人記錄歷史。這工作讓她思考自己何以不面向草根,做有興趣又能回饋社會的工作,於是打消回港念頭。而更早時她投身心理治療專業,並常問自己,究竟人生哪一種痛最痛?她最後選了喪親輔導(Bereavement counseling)這範疇。「有甚麼地方好過在殯儀館找對象?那裏能接觸最需要幫助的家庭。」最初馬曉芯只想接觸有需要的群眾,沒料到竟然當上了禮儀師,與喪親者一同送行,為他們心理治療,一起度過哀傷期。心理治療與禮儀師,她正在雙線經營,現時每星期會替七至八人單對單心理治療,有單親媽媽、囚犯、釋囚、抑鬱症患者,最震撼是得悉這個時代還有人被「賣豬仔」來英國,一位大陸女生來英後被「蛇頭」禁錮了一星期勒索家人,身心被虐待至千瘡百孔,由醫生轉介她作心靈輔導,希望她能盡快在創傷中重新生活。

當上生活導師 開解大陸新移民

馬曉芯現時特別關注留英的華裔異鄉人,希望她們可以用母語暢所欲言,抒發情緒。一位大陸富二代來英國升學,參與了不少遊行集會、用化名在社交媒體表達對民主自由的看法,像重生一樣。畢業後被家人召回老家接手家族生意,臨走前患上抑鬱,害怕回到專權的國度。「特別是中國來的新移民是很孤立的,你無法想像待業、拿不到簽證,甚至文化衝擊都會對他們的情緒造成很大困擾,既懷疑自己又感前路茫茫。他們背負最大的心理壓力是一旦回鄉就等於承認失敗,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他們讓我自覺在香港出生長大有多幸運,引發我對自我價值和身份議題的反思。」她又經常輔導對家庭和前路憂慮的在囚人士,對於18至25歲的在囚年輕人,她更似一位生活導師多於輔導員。由不喜歡到愛上倫敦,馬曉芯很清楚理據所在。「香港很小,很難找到真正志同道合又有共同興趣與理想的人,我曾經好似一隻狼,好想找到自己的狼群。結果,我在異鄉找到了。」兩年前她受訓後當禮儀師的前一晚,寫下了當時的心情,「明天終於要開始禮儀師的工作了。把自己放在一個每天面對死亡的地方,好讓我學習年月日的價值。」「死亡,是人生唯一知道會發生的事。」馬曉芯說,工作令她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地改變,讓她知死知生,更珍惜當下。


馬曉芯指華人忌諱談論死亡,很多時候沒留下一句話就走了。她認為葬禮是為生者服務多於為死人而做。

以前當記者,她特別喜歡發掘草根故事,但在工作層面交往流於表面,她希望對人對社會有直接的影響。

在殯儀業見盡眾生相,馬曉芯指英國人死也擁抱英式幽默,葬禮要賓客穿超級英雄裝束或其熱捧球隊的球衣大有人在。


馬曉芯曾經認為自己是一隻很想找到同伴的狼,結果在異鄉找到了很多soul mate。

投奔異鄉始終關心香港,三年前雨傘運動其間,馬曉芯也在英倫,以行動聲援香港。

兩年前她受訓後當禮儀師的前一晚,寫下了當時的心情,「明天終於要開始禮儀師的工作了。把自己放在一個每天面對死亡的地方,好讓我學習年月日的價值。」



採訪:鄭天儀攝影:王國輝(部份圖片由被訪者提供)編輯:黃世恩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112/202105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106

【專題籽】雙子座流星雨殺到 觀星禮儀你要知

1 : GS(14)@2017-12-18 04:14:18

近年越來越多人到郊外觀星,觀星禮儀你又知多少?

【專題籽:港情講趣】香港青年天文協會會長梁榮燊(Ricky)從2000年開始觀星,也從事天文教育方面的工作。他留意到近年越來越多人到郊外觀星,不過未必個個懂觀星禮儀,如很多人開着電筒亂照,令到整個環境不適合觀星。他提醒大家棄用白光電筒和手機的星圖應用程式,這些光是光害的來源,強光會令我們的眼睛難以適應而看不到天上較暗的星。他建議改用傳統的旋轉星圖和紅光電筒,因為紅光產生的影響較輕微。想省錢可用紅色玻璃紙包着白燈電筒,手做一個紅光電筒。


提到秋冬較適合觀星,Ricky回應道:「其實四季都有許多耀眼的星,尤其夏天和冬天的更加突出,夏季有牛郎織女和銀河,冬季有大三角,惟夏季天氣不好,很難看到漂亮的星星,而冬季天氣較好,所以我們多在秋冬觀星。」另外,除留意天氣,亦需注意月圓月缺的日子,因月光會影響其他星星的「能見度」。入門者初學觀星,可自備觀星三寶:旋轉星圖、普通雙筒望遠鏡及紅光電筒,使費不多,他強調,「最重要是熟悉了星空,有興趣才購入器材,那樣會更加合適。」


這星期雙子座流星雨殺到,有興趣去觀星記得做好準備,也要遵守觀星禮儀。

香港青年天文協會會長梁榮燊(Ricky)是名觀星發燒友,有17年經驗,他指初學者入門觀星只需簡單三寶:旋轉星圖、雙筒望遠鏡及紅光電筒,並不一定是個奢侈嗜好。



雙子座流星雨建議時間:12月13、14及15日晚上11時後*建議地點:西貢天文公園、石澳*注意可見流星數目難以預測,會受天氣影響。高峯期為14日午夜。


facebook:盲人觀星傷健營記者:鄧天蔚攝影:張志孟(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13/202424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4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