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正宗同仁堂 從台灣『反攻』大陸

2010-11-08 TCM




這是個兩岸分隔六十年,從戲劇《大宅門》裡走入現代,面對真實人生的故事。

十月二十九日,台灣老牌飲料大廠泰山舉辦六十週年慶酒會,現場同時也進行與北京同仁堂正式簽約儀式,泰山取得北京同仁堂養生飲品在台灣的總經銷權,北京同仁堂將從高單價的養生藥材,進軍台灣大眾飲料市場!

就在這兩家加起來超過四百年的老字號企業舉杯歡慶合作的同時,打著「同仁堂第十四代傳人」名號的樂覺心,正準備「反攻」大陸市場。

在大陸: 北京同仁堂早收歸國有

同仁堂,是中國最大中藥公司,風靡兩岸的《大宅門》演的正是改編自同仁堂樂覺心家族的故事,戲裡的白家正是取自「樂」字中間的「白」。

北京同仁堂集團旗下擁有兩家上市公司,零售門市超過八百家,去年營收約達人民幣一百億元(約合新台幣四百六十億元),和樂覺心目前營收新台幣八千萬元的規模相比,有如天壤之別,更是場小蝦米對超大鯨魚的故事。

在台灣: 上代傳人為避風險關店

「同 仁堂是樂家創辦的,可是現在北京同仁堂完全沒有樂家的人了。」樂覺心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首先花了十幾分鐘向記者介紹同仁堂從一六六九年(清康熙八 年)以來的歷史,他為了證實自己的「正統」身分,除了族譜以外,還帶了一大堆文件、書籍、藥目,甚至連父親的身分證影本都帶來了。

樂覺心的父親樂崇輝一九四九年從大陸來台,帶著祖傳同仁堂藥方,在台北開了「台灣同仁堂」。大陸文革後把北京同仁堂收歸國有,樂崇輝擔心在台開店會給後代和對岸的樂氏家族帶來麻煩,於是把店關掉,也告誡樂覺心不要隨意透露自己的身分。

「小 的時候,父親常會告訴我們關於同仁堂和老北京的故事:以前樂家從庭院走到裡面要走半小時,裡面有水蜜桃多大多甜……,當時樂家是個大家族,救濟很多窮人, 蓋小學給窮人念書……,」在樂覺心的兒時記憶裡,很大一部分是家族與同仁堂過往的美好故事,父親沒有告訴他的是,現在的同仁堂早就不屬於樂家。 直到他長大後,才逐漸明白現實的真相。

想未來: 違反父命,網賣泡澡配方 而樂崇輝還是一樣態度堅決的告誡兒子:「你們如果去搞同仁堂,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後來樂覺心從事廣告行銷方面的工作,「我越做廣告行銷,越覺得這個可以做,不能就這樣埋沒掉了。」

二○○○年網路泡沫化,股市投資讓樂覺心慘賠一千多萬元,公司也關了,重新開始的他卻想起藏在心中多年,要「重振家業」的想法。○四年他開始在網路上賣起泡澡配方,當時他還不敢使用「同仁堂」名稱,擔心會和北京同仁堂起衝突。

就在同一年,北京同仁堂也由代理方式進入台灣市場,在北市長春路開了一家富麗堂皇的門市,樂覺心曾經透過人介紹,和台灣的代理商碰了面,希望能有合作的機會。

「對方卻跟我說,現在的北京同仁堂已經把同仁堂經營得有聲有色……,意思是告訴我,不用自己出來做了……,可能對方沒那個意思,但我聽起來覺得很酸。」

「一定要做起來!」樂覺心當時下了這個決定,但是這「復興」之路並不好走。

「常常被當成來詐騙的。」樂覺心說,他曾透過人介紹去談有合作機會,結果對方把他晾在一邊,自己跑去打麻將。還遇過對方直接嗆他:「我跟國務院很熟,他們說樂家的人都死光了。」 想差異: 開發生技藥和漢方美容品

樂覺心了解到,比資金、比規模,他是不可能超過北京同仁堂,他唯一有的就是自己是樂家的正統身分和台灣生技技術,「如果只是抱著祖先光環,那一定做不下去。」

這兩年,他開始積極發展,開發生技中成藥、保健食品和漢方美容產品,有七成的產品是透過第三地銷往大陸,這也讓他看到了市場機會,進一步要到大陸去設廠開店。

當年幫樂崇輝生產藥丸的福安製藥董事長王松鎰說,樂家的配方和炮製方法是獨門秘方,他相信以樂家的正統名號,應可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協助樂覺心把其配方和技術商品化的萬能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專案經理李金銘表示,樂覺心手中握有同仁堂流傳下來的六百多種配方,這也是他們最有競爭力之處。

詩芙儂國際企業董事長黃冠賢說,雙方合作的漢方美容保養品,是北京同仁堂沒有的產品,強調天然有機,這也是樂覺心創造差異化的策略之一。

失落的後代,不甘心家族傳承三百多年的輝煌歷史就這麼畫下句點,懷著一股使命感,樂覺心從《大宅門》戲中走出,真實活在台灣,想要「復興」百年家族大業,能不能成功,就看他的本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97

《圓夢團隊出列》精準掌握需求 10萬元就能創業 正宗台灣之光創意夠嗆 躋身世界舞台

2013-04-15  TWM 
 

 

自從蘋果一手帶起App產業鏈之後,創業門檻甚低的App,旋即成為許多人一圓夢想的最佳起點;在台灣,也存在許多不為人知、卻晉身國際級舞台的開發商,他們透過創意及敏銳的市場觸角,把App應用玩得出神入化、淋漓盡致。

撰文‧顏雅娟

Sonocaddie 2 Golf GPS

《南北星》

高爾夫球場的導盲犬 讓你先馳得點一個轉身,利用球桿擊球力道以及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小白球以拋物線完美飛出,這是高爾夫最漂亮的一記擊球。

在台灣,或許很多人都習慣下場打球時,有個桿弟隨侍在側拿球桿、找球、看碼數。然而,經驗不足的桿弟,很多時候反成了球場上的麻煩製造者。

二○○四年,剛接觸高爾夫運動的劉俊山、沈兆昌,為了準確掌握每個障礙物及目標的距離,兩人聯手成立南北星公司,率先投入高爾夫球場導航設備「電子桿弟」生產,讓打高爾夫再也不用碰運氣!

時任南北星董事長的劉俊山指出,不同於台灣、中國打球都配有桿弟,人力昂貴的歐美、日本地區,成了南北星電子桿弟最主要的輸出國,並連續在○九、一一年拿下台灣精品獎,成了道地的台灣之光,也寫下南北星在高爾夫導航設備最輝煌的一頁。

但在光彩亮麗的背後,南北星開始感到一絲隱憂。「那時產品幾乎已經做到這行的最頂級規格,不僅內建彩色球道圖,更做到動態飛行模擬等功能。接下來,公司要持續成長,就必須朝多元化發展。」劉俊山指出。

高爾夫球場導航App〈Sonocaddie Golf GPS〉,成了南北星向外踏出的第一步。劉俊山點出,打高爾夫的族群其實很固定,九成都是男性、年紀多在四十五歲以上,為了向外引進年輕使用族群,南北星在一○年推出價格門檻較低的App,且在即將更新的版本中,加入社群分享功能,讓偶爾打球的輕度球友也能納入南北星的客戶群中。

「為了抓住使用者的心,南北星產品的每個設計環節都緊扣使用者行為。」劉俊山指出。舉例來說,一般男性在打高爾夫時,為了防止磨傷,左手會戴著手套,因此在設計使用介面時,會盡量避免由右至左的操作手勢;且使用情境都在戶外豔陽天,App圖資呈現必須明亮、高彩度。曾有球友形容,電子桿弟就像打球時的導盲犬一樣。

從硬體穩健跨足App市場之後,下一步,南北星打算用高爾夫球場圖資優勢,殺進穿戴式電子裝置市場,預計在今年中推出主打高爾夫導航功能的智慧手錶,與蘋果、三星電子同場較勁!

南北星

負責人:劉俊山

資本額:5000萬元

主要業務:電子產品設計、

高爾夫球場圖資庫建立及

App應用

PK Wine

九一資訊》

少年酒國英雄 串起愛酒社群你知道台灣人有多愛喝酒嗎?在這個拚酒文化盛行的小島,不僅締造每年高達兩千四百萬瓶葡萄酒的進口商機,更創下全球前三大威士忌消費國的驚人紀錄。瞄準這廣大的品酒社群商機,一群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透過App開啟他們的創業之路。

「我想做的從來就不是App,這是我打開這(愛酒)社群的敲門磚。」一手推動〈PK Wine〉誕生的九一資訊負責人曾偉倫說。

一九八三年出生的曾偉倫,大學時期在台北的酒吧打工,讓他從此一頭栽進品酒的世界。他表示,雖然台灣擁有龐大烈酒市場,但從來沒有人去真正抓住背後龐大的品酒社群,如果可以把這群人集結起來,後續可以挖掘的機會是很多很多的。

但要從數以萬計的App勝出談何容易?業務出身的曾偉倫,以他敏銳的市場觀察力指出,App要能活下來,至少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獨特性,二是滿足消費者需求。

「像我逛大賣場的時候常看到,有消費者拿著手機,一個字、一個字輸入酒瓶上的酒商、名稱,上網搜尋相關資訊,這就是機會了!」曾偉倫說。

因此,在推出以筆記功能為主的〈PK Wine〉一版後,近期九一資訊開始積極與酒商洽談,在即將推出的二版新增酒商資料庫,讓使用者用手機掃描酒瓶上的條碼,便能秀出這支酒的年分、產地、進口商等資訊。

「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執行力,大家都不是科班出身的,每個人就是一直去試!」快速修正、找出最新的市場需求,無疑是九一資訊的最佳利器。

九一資訊

負責人:曾偉倫

資本額:10萬元

主要業務:品酒App開發

Cytus

雷亞遊戲》

顛覆想像 從音樂App紅到開演唱會二○一二年八月,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正舉辦現場演唱會,曲風從爵士、動感,到充滿嘉年華感的俏皮舞曲,搭配舞台華麗的聲光效果,台下觀眾乘著夏夜晚風,享受這場音樂盛宴。這不是哪個超級巨星現身台灣,而是台灣第一次由App遊戲開發商所舉辦的演唱會。

曾在iOS遊戲下載排行拿下十二國第一名,至今累計下載量超過數百萬次的音樂性App遊戲〈Cytus〉,很多人不知道,背後推手正是成軍不到兩年的新兵雷亞遊戲。

雷亞遊戲有五名合夥人,都是從小玩遊戲長大的六、七年級生,成立公司後,利用過去自身豐富的遊戲製作經驗,快速在一二年初推出首款作品〈Cytus〉,旋即在全球獲得玩家廣大回響。

「我們都是玩遊戲長大的,遊戲要成功,一定要先說服自己,」雷亞資深設計師陳佩琪指出。對於獨立遊戲開發商來說,要從高度競爭的App市場中被看見,做好遊戲可能是唯一的生路。

分析〈Cytus〉能殺出血路的原因,創辦人之一的游名揚認為,從跳舞機、吉他英雄、太鼓達人開始,節奏音樂遊戲只要符合遊戲音樂好聽、操作節奏流暢等基本要素,大致就能擄獲一定的支持群眾。

但雷亞的野心更大,為了有效擴大使用族群,〈Cytus〉以一.九九美元、內含四十首曲目的低價親民策略打出知名度,並推出「百萬計畫2.0」活動,只要下載次數每超過百萬次,遊戲製作團隊就會免費新增十首曲目。

「其實我們製作遊戲,目的不只是為了營利,有時候只是純粹好玩!」當大家想的都是如何讓同一群人花更多錢,雷亞卻反向而行,希望用低門檻策略吸引更多使用族群。

充滿創意的行銷策略還不止如此,舉辦演唱會更是把〈Cytus〉知名度推向高峰的經典之舉;此外,雷亞在去年授權遊戲劇情、曲目給韓國劇團,今年三月才剛在韓國結束Cytus音樂劇的巡迴演出。

游名揚指出:「我們希望把公司或遊戲本身就當成一個『品牌』來經營!」不同於其他遊戲業者,雷亞開始嘗試用各種方式去說故事,希望給遊戲產業帶來一絲活水。

雷亞遊戲

負責人:鐘志遠

資本額:3200萬元

主要業務:遊戲開發

閱讀空氣

《曜碩科技》

白目散去

你今天讀空氣了嗎?

在日文裡,以「空??(直譯:不會讀空氣)」來形容一個人白目,不懂得因應情況變通。抓準現代人努力尋找社會潛規則的特點,以奇怪幽默感為主打的App遊戲〈閱讀空氣〉,順勢崛起。

除了在日本創下累計下載量突破二四○萬人次紀錄;去年八月,台灣軟體廠商曜碩科技正式將〈閱讀空氣〉轉化為台灣適用的繁體中文版本,旋即大舉攻占台灣上班族、通勤族的手機頁面。

雖然這款App原作來自於曜碩科技所隸屬的Aplix日本遊戲集團,但在曜碩眼裡,〈閱讀空氣〉不只是個單純的遊戲App,更是經營品牌與社群的重要灘頭堡。

今年三月釋出〈閱讀空氣〉二版的同時,曜碩首次嘗試與出版社合作推出非戰略本的娛樂書。回憶當初向日本團隊提案時,曜碩研究開發部協理俞文華笑說,日本團隊第一個反應就是:「這樣也可以出書?」無視於日本團隊的質疑態度,曜碩大膽跨出App遊戲之外,出版專書只是走向實體的第一步,接下來,曜碩計畫發行一系列的周邊商品,並以授權圖像增加獲利來源,甚至朝經營YouTube個人內容頻道方向前進。

俞文華大膽預言,未來App遊戲將逐步演化至玩家主動參與趨勢,〈閱讀空氣〉可望延伸成為一個社交平台,玩家可以把自己的趣事、生活情境都放上去,讓使用者透過自製遊戲關卡來展現自我。

「不同於一般打小鳥、水果、殭屍的App遊戲,〈閱讀空氣〉訴求的是使用者的情緒面。」曜碩科技執行長房達章指出。由於各種功能性App都已飽和,所有開發商開始朝往滿足右腦的感性需求,或許這也是這款App能風靡亞洲的關鍵因素。

曜碩科技

負責人:吳廣義

資本額:1.95億元

主要業務:無線通訊軟體、

無線服務應用平台、

物聯網及雲端運算

電影櫃

《博思科技》

寫日記落伍了!用電影記錄生活才酷台灣首支兼具打卡分享、電影評論、收藏使用看片記錄的本土App〈電影櫃〉,自去年九月上架以來,登上Google Play娛樂類下載排行第四、累計下載量超過十萬多次的傲人紀錄。

背後推手潘鎮帆、熊世豪,兩人曾是台灣大廠宏達電的軟體工程師,擁有令人稱羨的分紅與高薪。但為了讓愛電影的興趣與軟體專業結合,去年六月,他們選擇閃退,投入App創業行列,推出〈電影櫃〉。

除此之外,他們還陸續推出〈電影時刻表〉、〈電視連續劇〉以及〈電視綜藝〉等影視相關App,累計用戶群已超過百萬人次,並在今年二月正式成立博思科技。

談起創業處女作〈電影櫃〉,潘鎮帆驕傲地指出,除了可查詢電影時刻表及簡單的評分功能外,最大賣點在於納入可記錄自己觀看電影軌跡的功能,使用者在一踏出劇院、內心最洶湧澎湃的時候,就可以立即打開手機記錄心情與對電影的感想,長時間累積下來,就像用電影寫日記一樣。

儘管這款App的發想並非創舉,坊間早就存在許多影評大型網站,但潘鎮帆點出:「電影評價不用多,熟悉自己看片品味的十個朋友來推薦就足夠了!」面對近兩年App市場邁入高度白熱化的競爭,潘鎮帆有感而發,他說:「其實,我們團隊做一支App,平均只要兩周的時間,但現在每天上架的App成千上萬,如何在這一大片汪洋中拿到下載量,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儘管目前收入仍有限,潘鎮帆對自己追夢的選擇從不後悔。

博思科技

成立時間:2013年2月

負責人:潘鎮帆

資本額:50萬元

主要業務:影視App開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48

綠地借殼金豐投資上市 掌控上海申花將成正宗足球概念股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2-28/899609.html

每經記者 孫嘉夏 發自上海

在中央深改小組審議通過《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之後,鼓勵多元資本投入、並通過資本市場發展壯大足球俱樂部,顯然將是此輪足球改革的方向之一。

而與眾多或是僅由母公司集團投資、或僅是名稱上與足球俱樂部“沾親帶故”的上市公司相比,即將被綠地集團借殼上市的金豐投資(600606.SH),無疑是一只極為正宗的足球概念股。

根據金豐投資此前發布的公告,公司將通過向綠地集團全體股東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購買其持有的綠地集團股權。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將擁有世界500強企業綠地集團100%股權,轉型成為國內房地產行業領軍企業,且同時具有房地產延伸行業及能源、汽車、金融等多元化業務作為輔助支撐,形成綜合性大型產業集團。

在上述行業之外,綠地集團也已經介入足球產業。

2014年1月30日,綠地集團宣布與原申花聯盛足球俱樂部股東達成收購協議,原俱樂部投資人朱駿退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金豐投資發布的《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發現,目前,綠地集團持有上海綠地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地體育)83.33%股權,上海綠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則持有綠地體育16.67%股權。工商資料顯示,綠地體育註冊資本3000萬元,法定代表人吳曉輝。

而上海綠地申花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由綠地體育持有100%股權。

顯然,在綠地集團完成借殼上市流程後,足球俱樂部也將成為上市公司資產的一部分,這無疑將極大地提升俱樂部的影響力和發展潛力。

而在足球改革的東風之下,綠地申花俱樂部的發展前景也無疑值得期待。國泰君安發布的研報即預計,此輪足球改革的內容將包括“推動足球俱樂部企業化運作,改革足球賽事收益分配機制,鼓勵社會多元資本投入,通過資本市場發展壯大足球俱樂部等”。

在市場化、企業化運作方面,綠地申花俱樂部已有嘗試。早在2014賽季,就有媒體在參加綠地申花俱樂部新聞發布會時註意到,“發布廳內的背景板上,俱樂部全新隊徽與眾多新贊助商LOGO頗為醒目,包括三星在內的國際知名企業將在今年成為綠地申花隊贊助商”,並透露當年俱樂部招商總收入將突破一億元。此後,包括東方航空、京東等在內的知名企業也紛紛與綠地申花俱樂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東方航空成為申花球衣背後廣告贊助商,京東與綠地申花隊則將在品牌合作、市場推廣、球迷產品銷售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但從另一方面而言,與“花自己的錢”的恒大老板許家印不同,綠地集團的支出需符合上市規則,因此在投入方面恐未必能完全“隨心所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24

CW Group (1322.HK):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優質正宗工業 4.0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07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8 07:31 編輯

CW Group (1322.HK):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優質正宗工業 4.0股
格隆匯 杜鏞


結論:現價市值港幣17.5億(按照201542日的收市價計算),2014 PE9.6倍,2015年預測PE6.8倍,PEG0.16在所有中小盤工業板塊中估值最低(沒有之一)。但是它卻是在工業4.0概念中技術走在最前沿、業績增長速度最快的“港A股”。公司現價為投資者提供了足夠的安全邊際。如果給予1515倍預測PE對這一估值我采取了最保守的盈利增長預測(40%),對比A股同業估值(15年50倍)做70%折讓,以及僅0.375倍PEG),即合理目標價HKD6.3

亞投行、“一帶一路”和工業升級的大國戰略,高效的市場資金把基建和工業板塊炒上了天。

但,市場不是永遠有效,滄海遺珠的事情在我們這個市場並不罕見:CWGroup (1322.HK(以下統稱為創達科技或者創達)就是這樣一家公司:該公司中文名稱叫創達科技控股,是一家以新加坡為總部,業務遍布亞太地區(除日本以外)的提供高精密工程一站式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由於是英文名字,且身在新加坡,因此雖然與A股對標精確,但卻很少有人關註

創達科技主要服務於汽車,航空,航運和石油等現代化工業行業。公司客戶全部為世界頂尖生產商,包括勞斯萊斯,本田,豐田,波音,以及被稱為德國機械之王的德瑪吉(英文名DMG,世界最大高端精密機械制造商)等等。例如,公司的五大客戶之一勞斯萊斯在2013年轉移汽車發動機生產線到新加坡,創達承建了四條生產線其中的三條,提供包括設計,采購,調試,安裝和售後服務等一站式的工程服務。勞斯萊斯只提供零部件的尺寸和精度的要求,創達具體承建全部生產流水線,包括生產流程的布局(提高自動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數控機床的設計和軟件編程,機械手和工業機器人的布置以及物料采購等等。

從客戶素質來看,創達的業務擁有相當高的壁壘。要成為這些高端制造企業的一體化工程服務商,必須經過非常嚴苛的認證過程。尤其是創達直接負責高端數控機床、豪華轎車引擎一類核心部件的生產工藝這在全部A股和“港A股”上市公司之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下面我們從公司上市以來持續穩健的財務表現入手,分析該公司的投資價值(後續將有文章從其他角度全方位地介紹公司業務)。我們的理念是如果一個公司有足夠的競爭優勢,靚麗的財務報表首先是該競爭優勢的綜合體現。

投資要點
1.年報分析(所有計價單位除特別說明外為港幣計價)
第一、業績高速發展,成功捕捉工業4.0浪潮:

截止 2014 年12 月底,創達的收入由去年的 10.68億大漲5.5成至 16.55億,毛利由2.25億升 55%至3億,核心利潤由 1.19 億增長57%至1.87 億,凈利潤由1.3 億增長40%至1.82 億。股息同樣大增 38.8%達到每股2.36仙。

收入的增長,主要由精密工程解決方案(7 億增長 85.7%至13 億)和銷售電腦數控加工中心(1.2億增長116%至2.6億)兩大業務單元帶動,占據總收入95%。其中前者主要涉及以一站式解決方案(OSS)在新興市場進行自動化生產線以及高端機床的設立、調試和維護,後者為生產和銷售自有品牌以及第三方品牌的電腦數控加工中心。

上面的表格是公司上市以來連續三個財年的業績公告摘要。可見自從上市以來,創達的收入和核心利潤分別維持了46.2%和52.25%的複合增長,而且明顯有逐年加速的趨勢(2012年扣除上市費用前的純利應該是港幣80,736,000)。公司之所以能維持超高速成長,主要原因是公司牢牢地把握住了整個亞洲在油氣、航空和汽車等行業工業自動化的歷程中加大投資和歐美持續向亞洲進行工業轉移的歷史性機遇。

其中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泰國,分別是創達早期業務發源地,多年來維持穩定向上發展,而中國、印度和馬來西亞則是創達上市後拓展的新興市場,也是上市公司2014年高速增長的主要來源。

尤其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市場(金磚四國主要成員),其中中國分區收入由 13 年的 3700 萬大漲至 14 年的 3.2 億,一年的時間成長接近9 倍;印度分區也由13年的1.7億顯著增加94%至3.3億。

我們知道,工業4.0這一概念的實際,就是生產自動化的升級,其核心目的是降低生產成本。據MarketResearch統計,截至2012年亞洲地區自動化生產線市場規模為484億美元,占全球產量的37.3%,已經超越歐美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化生產線需求市場,其中中國和印度為亞洲首兩大需求市場。

可以看到,創達作為亞洲領先的自動化生產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已經開始全面迎接本次亞洲區內工業4.0的浪潮,並在財務報表里很好的體現了這一趨勢(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相比較A股同行仍停留在重組改制和半自動化階段其股價就已經提前透支了工業4.0概念所帶來的估值溢價,創達作為一只成色十足的的“港A股”,現價(按2015年4月2日收市價計算)市值僅17.5億港元,市銷率1.06倍,2014 歷史PE不足10倍,2015預測PE的7倍左右。PEG(市盈率除以增長率一般在0.8到 1視為合理估值)更是只有0.25(若計算核心利潤是0.18),典型的“珍珠白菜價”!

除此之外,財報中另一個值得關註的亮點是以前沒有的歐洲業務。雖然2014年歐洲業務收入只有港幣1800萬占比不多,但是實現了10倍以上增長。一如公司以往的低調,市場對於公司突然爆發的歐洲業務知之甚少。眾所周知歐洲自動化水平遠高於亞洲,即使翻遍所有AH股自動化行業上市公司,能在工業4.0的鼻祖歐洲實現如此收入和增速,創達應該僅此一家!我們正在收集資料準備深入分析公司的歐洲業務。
第二、核心技術位列國內尖端,產品供不應求:

繼續深入研究產品端,我們發現創達在中國等新興市場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在這些國家進行高端制造的全球性企業,譬如前面介紹的在新加坡制造汽車發動機的勞斯萊斯,在中國設廠的本田,豐田等。而且公司直接對接施工現場不涉及經銷商,這說明公司以機床和數控產品為主的自動化生產系統,屬於業內高端的加工單元和尖端柔性制造系統,能夠滿足處於高端產業鏈的外資生產商在中國升級換代的需求。
以公司的主營產品之一數控機床為例,中國整體的機床行業在 2014 年處於下行階段,而且國產低端產品競爭激烈,國內主要上市公司沈陽機床(000410)、昆明機床(600806)和秦川機床(000837)在2014 年均錄得不同層度的倒退和虧損(其中昆明機床和創達規模相仿,2014 年收入 8.7 億人民幣,虧損 2 億人民幣,市值 50 億人民幣)。但是國外高端進口機床卻量價齊升,牢牢占據了超過 80%的國內市場份額。

創達的核心機床技術和產品,正是源自機床行業傳統制造強國德國。憑借著在新興市場多年的開發經驗,創達進入中國後在技術和價格上均取得優勢,並迅速打入競爭格局中的第一梯隊。舉例而言,創達的典型產品之一包括世界第一大高端精密機械生產廠商德瑪吉(DMG)承建的9軸聯動高級數控機床,而代表國內機床最高生產技術之一的昆明機床,僅在14年剛剛完成開發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尚未產生實際效益)。

根據我們分析,創達之所以能在包括高端數控機床在內的自動化領域具備“貴族基因”,根源於其起發家地新加坡。新加坡在李光耀和李顯龍兩代領導人治下成為中西文明和技術完美結合,尤其是重工業領域的早期投入,使新加坡成為了歐美向亞洲轉移高端制造業的橋頭堡,跨國高精尖制造企業將很多技術敏感的亞洲基地設立在新加坡而不是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的中國和印度等地(典型案例如勞斯萊斯將亞洲發動機生產基地放在新加坡而不是中印兩國,盡管中印是其在亞洲最大的客戶)。新加坡本土企業因此獲得先發優勢,創達在港上市後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又進一步鞏固並擴大了這一優勢,並構築了深厚的護城河。

眾所周知,2015 年中國政府將加大力度推進高端設備制造業升級換代,國內中高端機床的需求正日益龐大。而在資本市場,本輪工業4.0的概念,實際上起源於2014年11月李克強總理訪德期間中德兩國共同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所謂“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規劃,就是借鑒了德國工業4.0計劃。
我們認為,由於具備了以德瑪吉(DMG)為首的德國高端制造業的“技術基因”,創達在本輪工業4.0浪潮中已經不動聲色地同時掌握了技術和訂單兩大先發優勢。創達管理層清楚地表示創達會進一步擴大銀行貿易融資,加速進軍中國等新興市場,我們也有充分理由相信公司的高增長將持續下去。

第三,高額應收和應付賬款背後的邏輯:

a. 從應收看,由於創達的客戶基本全部是歐美日外資大型企業,總數量超過 100 家以上。因此雖然財務上貿易應收款項高達8.58 億,但是這些外資公司都是世界一流機械設備制造商,信用記錄良好,而且無重大信貸集中風險,未來進行撥備的概率低。

其中占收入前五大的客戶合作時間均超過3年以上,第一大客戶更是鼎鼎有名的世界第一大高端精密數控機床生產企業號稱德國機械帝的德瑪吉(簡稱DMG),幾乎不可能有信貸風險。在多年的 OSS(one-stopsolution)合作以後,憑借著 DMG 的行業地位,創達成功打入亞洲新興市場和歐洲發達國家,並鎖定其精密工程市場的高端分部,甚至成為DMG 在東南亞市場的“禦用”分包商。

除此之外,雖然公司收入大增70%至 16.5 億,但應收賬款不增反減,應收賬款天數從 13 年的 273 天進一步下降到 243 天,反映公司回款效率提高。另外可以觀察出來,上市的三年財報顯示,公司應付賬款的增加是遠遠低於其收入的增速的,其中2014年年底的應收賬款比2013年還略有減少。基於其2012和2013年財報分析,公司帳期在十二個月以上的應收賬款分別為港幣11,890,000和16,231,000,占總應收帳款的比例微乎其微(分別為2.24%和1.9%)。而且幾乎沒有撥備。2014年報出來後我們再做跟蹤分析報道。

b. 公司在14年“非流動資產”中忽然新增1.2億“其他應收款”。雖然沒有添加附註,但是根據公司於14年8月29日公告,公司出售了其全資擁有的一個生產水泥設備的附屬企業FNW給一個獨立第三方(該交易在2014年年底已經完成)。其中2.4億港幣的出售款項要分8個季度(每期3000萬港幣)回收。我們可以推算,這新增的1.2億其它應收款應該是2016年要收回的出售該附屬企業所得,無撇賬風險。

c. 公司在流動資產(一年內到期)項下有一欄叫做其他應收帳款(2014年為569,073,000;2013年為295,457,000)。翻查以往年報顯示,中間有一部分為應收關聯企業款項,其余大部分其實應該歸類於預先支付給供應商的設備定金和工程按金(屬於和公司業務息息相關顯示公司訂單數量多寡的預付款)。舉例來說,2013年年報附註21條披露,295,457,000其他應收款中,有105,852,000是應收關聯人士款項,其余大約150,000,000是預付款,剩下的3千多萬其他應收款應該是稅費還有雜項應收帳款,金額很小。據我們翻查公司上市文件,該105,852,000應該是和水泥生產線的業務相關。根據2014年的披露,公司已經將整個水泥生產線的業務和其相應的應收款全部賣給了一個第三方買家。所以2014年報應該已經沒有這個應收款項了。讓我們來嘗試揭示一下2014年其他應收款的組成。2014年其他應收帳款應該包括140,000,000處置水泥生產線的2015年應收款(包括一期20,000,000的簽約完成應收款和四期每季度30,000,000的應收款),其余的大約430,000,000應該是和公司業務相關的項目定金和預付設備款。可以看到這部分相對於2013年的150,000,000有大幅的上升,預示著公司在2014年底在手的訂單數量對比2013年有驚人的大幅提升。據我們了解,公司的業務模式是客戶(一般都是高端制造業客戶)先向創達下訂單並支付少量定金,然後創達再向其協同廠商訂購設備。中間創達大概要預付給協同廠商一個20%到40%合同總額的款項。這些預付款全部進入了其他應收帳款。所以預付款的大幅增加表明公司手上的訂單數量相比2014年初有大幅增加。

d. 市場很多投資者質疑公司現金流緊張的問題。我們認為這個問題從仔細閱讀公司的現金流表可以得出答案。在撰稿之日,公司尚未公布2014年完整的年報。所以我們只是根據他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推斷出其現金流的數目。根據公司2012和2013年的安永的審計報告,公司營運資金變動前來自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為156,464,000和160,764,000。這個數字是公司在沒做當期流動資金(當期應收和應付的絕對變化值)調整前從生意中賺取的現金流數目。根據同樣的計算方法,我們推算出公司2014年的數字應在2億以上。也就是說公司的現金流狀況是非常健康的。多余的現金流主要被投入到了用於再生產的流動資金當中(投資活動消耗的現金流非常少)如果公司現在決定終止業務,那麽公司可以拿回超過8億現金(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可見公司產生現金流的強勁能力。相比之下A 股機床行業盈利能力最強的上市公司亞威股份 (002559)2014 年凈利潤僅人民幣8500 萬,經營現金流進僅人民幣160萬。

e. 在創達的主要債務中,銀行貸款僅 440 萬,可以忽略不計(過去三年都是幾乎沒有任何銀行貸款)。主要組成是應付賬款,其中應付票據4.8 億占了87%是大頭。票據屬於銀行貿易融資業務,創達之所以利用票據而不使用銀行貸款,相信主要是出於財務成本的考慮,即票據利率低於銀行貸款利息。(請把三年負債表也放在這里)
從融資成本中可見即使算上貸款利息公司的票據利率也不高於 3.5%,非常劃算。這反應了:一,公司善於進行成本控制(包括收入大增但行政和銷售開支增加有限),財務狀況極佳;二,銀行願意提供票據融資的安排說明對於創達的合同質量和回款能力十分有信心;三,公司未來業務的發展規模將一定程度上和從銀行獲批的票據額度掛鉤。公司應付票據從 13 年的 2.96 億大增 63%至 4.81億,增幅和收入增速相仿,從側面證明了這一特征。

我們認為,鑒於創達處於工程服務行業的高端分部以及背靠世界一流自動化生產商,從多途徑獲取銀行信貸不算難事,甚至不排除和產業基金在國內合作開發項目。如果這一推測屬實,將創造國內工業4.0行業領先的業務合作模式,將在利潤分配、技術引進和財務呈現等多方面實現全面創新突破,資本市場估值將發生質的躍進。
第四,輕資產對未來盈利能力的保障:

從上述公司連續三年的資產負債表可見:雖然創達收入已經達到16.5 億人民幣,凈利潤 1.6 億,但是凈資產 9.6億,總資產16.8 億,ROA 為9.5%,ROE更是高達 16.7%,銀行貸款僅400 多萬,處於凈現金狀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十分理想,沒有商譽,折舊,計提,或高額固定資產(排除出售水泥廠的1億2千萬應收帳款外,公司只有5千萬港幣左右的固定資產)。保證了公司不會像其它單純靠並購和重資產註入而增長的企業,在經濟下行周期面臨資產負債表衰退帶來的減值風險。

對比國內機床和數控設備行業。在 2014 年盈利能力最好的是亞威股份(002559), ROA 僅為 4.8%, ROE 為6.76% (收入 8.9 億人民幣,凈利潤 8500 萬,同比增長3.48%)。這一數據說明創達屬於一家典型的輕資產公司,因此在產品升級上往往能走在本土企業的前頭,在未來新興市場尤其是國內的發展這一優勢會是競爭力的有力保證。
同時我們註意到公司 14 年毛利率 18%,低於國內主要數控機床生產廠家的20%以上的毛利率。其原因是公司收入規模迅速擴張和單個訂單金額規模的提升,產品價格理論上會合理回落。另外,公司除了直接負責最核心的技術設計等環節,還有大量其它生產環節外判予分包商,分包商得以分享部分利潤。綜合而言,得益於公司產品布局合理,定位於精密工程的高端部分,自有品牌和第三方品牌交叉銷售,毛利率 18%在制造業內仍然屬於合理範圍。
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業務占比擴大,創達正在完成向高端工業綜合服務商(包括服務,技術和品牌三駕馬車並行)轉型的戰略舉措,以及輕資產下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因此可以看到創達11%的凈利潤率絲毫不遜色於國外原廠廠家和國內本土廠家。這也再次印證了我們的第一個觀點,對公司業務模式和產品技術的肯定。 我們會在以後的系列文章中進一步分析公司的轉型和戰略。

2.  未來業績預測
創達自上市以來,過去三年收入和利潤分別維持了46.2%和52.25%的複合增長率。今年核心利潤更是增長 57%,連續兩年年報發出盈喜,即使在所有香港上市的“港A股”工業股中也屬罕見。

考慮到亞洲新興市場在寬松貨幣政策下制造業發展空間仍然廣闊,尤其是中國市場在“中國制造 2025”政策下加快實現制造業升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及高新技術機床和機器人,其政策方向與創達業務有高度一致性,我們保守預計 2015 年創達 的收入和利潤仍然可以維持 40%以上增速,凈利潤達到2.5 億港幣以上,EPS 達到0.42。

鑒於中國證監會出臺多項政策利多港股,我們預計港股中估值明顯落後的中小盤在二季度將獲得資金明顯流入,估值將直追A股的中小板和創業板。在複活節假期前,港股工業板塊已經全面攀升,中小盤工業4.0概念平均預測PE已經達到13倍以上。

創達在經過了近期的一輪漲幅後,現價市值還是只有港幣17.5億(按照2015年4月2日的收市價計算),2014 PE為9.6倍,2015年預測PE僅6.8倍,PEG為0.16,在所有中小盤工業板塊中估值最低(沒有之一)。但是她卻是在工業4.0概念中技術走在最前沿、業績增長速度最快的“港A股”。毫無疑問,現價為投資者提供了難以想象的安全邊際。

我們給予15年15倍預測PE,即合理目標價HKD6.3對這一估值我們采取了最保守的盈利增長預測(40%),對比A股同業估值(15年50倍)做70%折讓,以及僅0.375倍PEG。作為國內頂尖的自動化生產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我們確信,在國內和香港市場估值逐漸對接的情況下,市場將快速對創達的股價實現價值回歸。最後實際價格只會比這更高,因為整個香港都未有能與之媲美的標的!

3.  潛在催化劑
a. 公司在2015 可能獲得大額銀行或產業基金融資,加速拓展中國高端制造業市場,中國區業務收入可能再次實現超高速發展;

b. 2014 年創達已經剝離了其附屬的水泥生產線生產商FNW,在獲得 2.6億現金流入之余2015 年將再無一次性虧損項目,而且如果這2.6億全部用於現有業務的話,假設按照每項新增訂單創達需要預付40%的合同款和11%凈利潤率來計算的話,可以陸續為集團增加7150萬凈利潤;

c. 創達在 14 年售後業務分部大幅降低72.8%至2400 萬,公司解釋為集中精力發展精密工程解決方案和銷售電腦數控加工中心。 預計精密工程開展後期同樣會刺激售後服務增加,2015 年公司售後可能重新恢複增長,進一步刺激總收入增速。

d. 在策略及展望中,公司承認在馬來西亞設立生產基地,低調進軍新能源行業。現在無法從財務數據追查具體進度,但一旦產生規模效應,創達在收入和產品定位上都可能發生升華。

e. 2015年中報很有可能再次發布盈喜,增速創歷史新高。我們有信心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基於公司2014年底有4億多的預付款(相比之下2013年底只有1億5左右的預付款),顯示公司的訂單數量可能處於歷史新高。

f. 在公司還有大幅提升資本結構中銀行融資比例和經營性現金流充足的前提下,公司公開向市場募資的概率很小,除非是出於戰略考量。所以EPS被稀釋的風險很小。

以上是我們對創達科技的跟蹤系列分析之一。我們會根據情況及時提供後續的分析文章和大家分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849

“川醫”之爭,誰是正宗?一所地方醫學院更名背後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768

雖然學校自2015年6月2日將起正式啟用新校名,且官網首頁橫幅也已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但在網站的其它界面,“瀘州醫學院”依然是最常見的稱呼。 (四川醫科大學官網截圖)

問問四川人,都知道“川醫”在省會成都。但往後他們可能會搞不清楚了。因為,最近省內又出現了一個“川醫”,一字之差,卻在將近300公里外的“酒城”瀘州。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批準瀘州醫學院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簡稱“川醫大”,下同)。這一下,動了老“川醫”——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的奶酪。作為中國最早的醫學綜合類大學,從1953年到1985年,它的名字是“四川醫學院”,“川醫”之名直至今日。

這一舉動,引發了將近900名老“川醫”校友在給教育部長的公開聯名信後署名,其中30%來自海外。他們要求撤銷這一決定。

名字不僅是面子。

新老“川醫”

“瀘州醫學院(簡稱:瀘醫)改名為‘四川醫科大學’,是由‘四川醫學院’和‘華西醫科大學’名稱中的關鍵部分重組而來,與‘四川醫學院’非常相似,名稱上容易混淆。而且按照漢字簡讀的習慣,‘四川醫科大學’也會被簡稱為‘川醫’,其誤導公眾是顯而易見的。”

“……(改名)對雙方都是弊大於利。……為此,我們強烈呼籲有關領導修正對瀘州醫學院的‘四川醫科大學’的

命名。”在公開信密密麻麻的近900個簽名和入學年份後面,是一個個簽名醫生的所在地點,舊金山、多倫多、波特蘭……一個個北美城市的名字十分醒目。

上個世紀,他們畢業的這所四川最好的醫科大學歷經了4次更名。

1949年,教會創辦的華西協和大學被收歸國有,其名稱變為華西大學。不少老校友至今互稱“華西人”。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華西大學與其他院校合並後,改稱四川醫學院。“川醫”的叫法從此開始。1985年,它又改名“華西醫科大學”。

這次發起公開聯名信的主要組織者余堅生活在美國新澤西,正好畢業於1985年。在網上看到瀘州醫學院更名的信息後,他很氣憤,遂發起聯名。“我懷疑他們的目的不純,跟原來的‘川醫’很容易混淆。”

改名,令老“川醫”的海外校友不斷遇到麻煩。在國外,培訓完的醫生若需換教學單位工作或者申請到新醫院工作,都需要提供原醫學院證明和成績單。這所大學的頻繁更名,已經嚴重影響到校友,尤其是畢業證上寫著“四川醫學院”的那32屆醫生。大部分人已經退休,但還在工作的後幾屆校友中,不少醫生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現在紐約一家醫院任康複醫學主任的77級校友王綱說,在需要認證學歷信息時,他只能讓家屬帶著證件,不遠萬里從美國回四川大學去進行學歷認證。

就在瀘州醫學院剛更名不久,王綱又在法庭上“鬧了個笑話”。一起涉及幾百萬賠償的案件,需要王綱作為醫學專業人士去作證。法官第一句就問他:哪個大學畢業的?

王綱回答的,是當時畢業證上的校名“四川醫學院”。但當庭在互聯網上驗證信息,美國人卻發現,現在中國沒有“四川醫學院”,只有“四川醫科大學”(兩者的英文名稱差一個單詞),認為他的是假文憑。他不得不向法庭解釋上個世紀“川醫”更名的種種經過,“川醫”與“川醫大”的區別。尤其讓他很苦惱的是,最近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正有一個更好的工作機會,卻因為學歷認證困難,而被阻斷。

“瀘醫更名後,使校友們在認證學歷時更加複雜或解釋不清了。這給在北美工作的臨床醫生帶來極大的不便和限制。”余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美國,管理醫生執照的各州醫學會,都有一個可授予執照的外國醫學院名單。近年來,一些州如得克薩斯州考慮的名單上就曾去掉過“華西”或是“川醫”的名字。有些培訓點甚至進一步省略成不考慮接受中國醫學院畢業生了。

1990年代末,全國院系進一步調整,用了15年“華西醫科大學”名字的這所大學,不可避免地被裹挾其中。2000年,它與四川大學合並,更名為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並沿用至今。

當然,也有一些老“川醫”的校友拒絕了在這次聯名信上簽名。按照原華西醫科大學副校長劉報暉的說法,名稱並不能為學校的發展帶來真正的好處,“一所學校的校風才是最獨特的傳統,是複制不了的”。

希望的紅光

瀘州醫學院的官方網站名稱已經改成了“四川醫科大學”,只是英文網址一時仍改不過來,仍是“瀘州醫學院”的縮寫。

在最醒目的位置上,它掛出“熱烈祝賀我校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的網絡欄頭,大紅大黃,興高采烈。從朱德書法中湊的六個字“四川醫科大學”,也將成為“川醫大”的規範字體。

這讓老“川醫”們有種鳩占鵲巢的感覺。他們感覺,自己跟這位川籍名人的關系更近。一位老“川醫”畢業的醫生憤憤不平:當年,給我們上課的幾個老教授,曾在中南海給朱德看過病!

在回複南方周末記者的《關於我校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有關問題的回函》(簡稱“回函”,下同)中,新的“川醫”為自己辯護,稱自己更名是“必要、合法、合理”。“……在四川省的歷史上,從未有任何學校使用和註冊過‘四川醫科大學’這一名稱。……四川醫科大學的名稱完全符合國家高校設置和《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命名原則。”

同時,它強調:自己的更名被四川省列入了全省“高校設置十二五規劃”;是經它申請,四川省政府組織專家考察,並同意上報教育部,最後才得到批準的。

這封回函沒有提及它為了更名而做出的具體工作:它建立了包括8個專項工作小組的“更名工作領導小組”,學校黨委書記、原院長廖斌擔任組長。它的導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胸心血管外科的教授田子樸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廖斌對他透露,在2011年任院長前,瀘州醫學院就開始了更名申請工作。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廖斌先後從瀘州醫學院和華西醫科大學取得本科和碩士文憑。許多像他一樣,在老“川醫”畢業,在新“川醫”及其附屬醫院工作的醫生為更名的爭論感到很尷尬。在校友的微信群,許多人都保持了沈默,甚至有人退出了群組。廖斌本人也婉拒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

在官網的“瀘州醫學院2014年十大新聞”上,它甚至將更名稱為全校這一年的中心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3年6月,四川省副省長黃彥蓉就曾召集瀘州市和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研究瀘州醫學院更名的事宜。瀘州市委書記蔣輔義對此事十分上心。2013年7月,他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到瀘州醫學院城北新校區,在現場解決其建設問題。2014年5月,市委還專門成立了“推進瀘州醫學院新區建設和更名工作領導小組”,蔣輔義親任組長。

這座城市用得著這所大學。在《瀘州“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寫明要“依托瀘州市醫學院……打造區域性醫療衛生科技高地”。學校給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回函中也表明,“更名是促進川滇黔渝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名“有利於學校在更高平臺上匯聚更多優秀人才,有利於學校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更名初始,已經看得到希望的紅光,“紅利”正滾滾而來。更名後,川醫大的院系設置,由2014年時的17個二級院系,20個本科專業,調整為12個院部,25個本科專業。截至2015年5月中下旬,它今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數比去年增長了82%。這正應了老“川醫”人的懷疑:它的更名,主要是為了能招收更多的學生。

更名後,雖然院系的體量變大了,但新“川醫”仍然沒有達到一般普通大學的標準。“作為一個大學,一個系底下至少要有3個專業,一個學院底下至少有3個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中國司法精神病學權威劉協和說。

這事現在還沒有解決

盡管教育部批準瀘州醫學院改名的文件已經下發,但四川大學一直沒有放棄保護自己旗下品牌的努力。這種努力一度劍拔弩張。

南方周末記者輾轉得到一份《四川大學關於不同意給予瀘州醫學院更名證明的複函》(川大函【2014】5號),其中寫明——“經學校校務會研究決定,因‘四川醫科大學’的簡稱易與華西醫科大學的歷史曾用名‘四川醫學院’,簡稱‘川醫’混淆,而‘川醫’是社會對華西的公認品牌,更名後還可能導致社會公眾產生四川大學沒有醫學學科的誤解。故不同意給予更名證明。”

這份回複是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在2014年5月30日簽發的內部文件。該文件內容得到了四川大學校長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的證實,並回複南方周末記者:“四川大學在更名事情上是持堅決反對態度的。”對於校友們呼籲教育部撤銷決定的公開聯名信,這位負責人表態:還沒進入校務會討論階段,因此不予表態。

其實,對當年“華西”並入四川大學的舉動,許多“華西”人是不同意的。

“基本上90%的教職工都反對,後來上面發話,不合並‘華西’就只能在四川省招生,教育部和省里都不給錢。”原華西醫科大學副校長劉報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華西”的校友多次向南方周末記者提及兩校合並帶來的麻煩。其中之一是:合並之後,原來在華西醫科大學可以報銷的賬目,老教授們卻不得不跑十幾公里去四川大學的校部。許多“華西”人看來,“華西”作為中國第一所醫學類綜合大學,某種程度上是“委身下嫁”。

自高校擴招後,高校更名成為一種流行趨勢。近幾年來,專科院校升格為學院、學院升為大學的,比比皆是。新改名的四川醫科大學,只是這一年四川省獲準改名的四所學校之一。

長期在海外生活的老“華西”們說,他們看到麻省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歷史名校,為了保護傳統,都是百年不改校名。“‘華西’的名字是一種榮耀,可我們並沒有保護好它。”王綱無比遺憾。

劉協和則認為,更名的問題,不在於瀘州醫學院“侵權”,主要在於教育主管部門不能及時統一並更新全國學歷認證信息,才造成校友們的不便。“改來改去,完全是文字遊戲”。

與此同時,另一部分人也摩拳擦掌,覺得自己的利益被侵害了。

瀘州醫學院的改名,正在位於四川南充的川北醫學院師生間熱議。有同學戲謔:“瀘醫改名壓了川北醫的名頭,我們也改得名字。”該校招生辦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大概十年前,川北醫學院有領導也想爭取改名,但沒成功。

另一位醫學界知情人士透露,當年川北醫學院想改的名字是“四川醫學院”。“瀘醫改名成功,跟當地市委、政府支持有很大關系,單憑一個學校是搞不下來的。”

雖然教育部已經下發文件,更名木已成舟,余堅、王綱等人還抱著一份希望。海外華人媒體已多次報道過此事。但他們也沒把握,能否讓教育部撤銷決定呢?有人說:很難。

不出意外的話,若幹年里,新改名的這所大學將名正言順地使用“四川醫科大學”的名字。

它已經於5月9日下發了一紙《關於規範使用四川醫科大學校名、校徽的通知》。其中指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在盈利性和非盈利性活動中使用新校徽、新校名標準字體。違反者將根據情節嚴重程度追究其相關責任。”

令人尷尬的是,“四川醫科大學”的新浪微博名稱卻被人搶先註冊了。當事人是瀘州本地的一名“微博達人”,他要求以付費方式轉讓。

這事現在還沒有解決。

(南方周末實習生蘇海倫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10

向歐洲山寨版壽司說不 日名廚捍衞正宗 闖英辦壽司學院

1 : GS(14)@2010-12-28 15:44:5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4807058

一塊新鮮美味的壽司,蘊含着大和民族的精神與情感,偏偏歐洲目前充斥着飯硬魚腥的劣質壽司,氣得日本正宗壽司師傅差點吐血。為了保護國粹,一群日本廚師在米芝蓮三星級名廚神田裕行領軍下,將於明年 2月英國倫敦開辦全歐洲首間壽司學院,傳授製作正宗壽司的獨門秘技,向山寨版壽司宣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308

蘋果生活:港首引入意國咖啡師證書課程 學費$9,000學沖正宗Espresso

1 : GS(14)@2014-08-29 09:49:21

■譚礎良(左)稱引入意大利咖啡師認證課程,有助咖啡師深入了解濃縮咖啡。



【本報訊】港人平日喜愛的鮮奶咖啡、泡沫咖啡,都是以意大利濃縮咖啡(Espresso)作基礎來炮製,但原來本地咖啡師的認證考試,未必涉及Espresso,都只屬精品咖啡類。有見及此,有機構便引入全港首屆意大利咖啡師學校(Italian Barista School)的證書課程,希望還原基本步,讓咖啡師由一杯最基本的意大利濃縮咖啡學起。記者:周文傑



本地咖啡師多會參加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或歐洲精品咖啡協會(SCAE)的認證考試,以提升專業水平。所謂「精品咖啡」泛指用一種高品質咖啡豆,經過烘焙釋放味道,再以嚴謹的沖煮方法所製成的咖啡。咖啡質量鑑定師譚礎良,最近則引入本地首屆意大利咖啡師認證課程。他解釋,坊間精品咖啡課程主要集中在單種咖啡豆,只包括很少的濃縮咖啡知識,但意大利咖啡師認證課程較全面,涉拼配不同咖啡豆,也會着重對意大利濃縮咖啡的認識。課程也令咖啡師認識意大利南、中及北部不同咖啡的特色風味。他認為,精品咖啡價錢昂貴,大部份人仍會選擇較便宜的摩卡咖啡、焦糖瑪奇朵等,而意大利濃縮咖啡便是這些咖啡飲料的基礎,屬於咖啡的靈魂,咖啡師不應忽略。要嚐出意大利濃縮咖啡的精髓,他建議:「先飲一啖齋啡,然後先加少量嘅奶,因為太多就會蓋過咗Espresso嘅味道。」



■坊間咖啡課程主要集中在咖啡豆,很少教濃縮咖啡的知識。

「反璞歸真學基本功」


課程今明兩天舉行,收費逾9,000元,譚說之後或會再辦,而年尾又會引入國際意大利咖啡品鑑學會(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Coffee Tasters)的認證課程,培訓本土意大利咖啡品鑑師:「好似品酒師咁,要識白酒、紅酒,咖啡品鑑師都應該要識埋Espresso。」香港咖啡行業協會會長李葵歡迎增加新認證:「好多咖啡師都熟悉精品咖啡,係時候反璞歸真去學好Espresso基本功。」他說新入行咖啡師月入約一萬元,行內前景也頗佳,如咖啡店現已由2009年500多間增加至現時約1,500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829/18848109
2 : GS(14)@2014-08-29 09:50:2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829/18848112

【本報訊】日本算是咖啡文化較普及的亞洲地區,原來當地無論是學藝或沖調咖啡,都自成一格。當地大部份的咖啡師都會先拜師學藝,但師傅通常不會直接教授徒弟,只會不斷示範手沖咖啡的過程,在空餘的時間才會讓他們拿起用具來試。

■西村將人在港開設樓上咖啡室。
■西村將人在港開設樓上咖啡室。

採用傳統師徒制
日本咖啡室的名稱是喫茶店,一般都在民居附近,如香港的茶餐廳。日本咖啡師西村將人,在念大學時,不時走到喫茶店偷師,後來老闆收他為徒,花了四年時間,學懂有近百年歷史的松屋式手沖咖啡。

兩年前,西村決意在銅鑼灣開設樓上咖啡室,更帶來日本文化,在店內採用傳統師徒制:「喺呢度,只要你有心學,我就會教你點沖咖啡。」他說,大部份日本人會在家中沖調咖啡,外出時會在喫茶店飲精品咖啡。

日本松屋式手沖咖啡沖法與西式一樣,都以濾紙進行,但所用的咖啡粉較粗糙,咖啡師在濾杯上約30厘米高的位置倒下幼的熱水柱,然後蓋着咖啡粉,等待約3分鐘後再注水,取出咖啡後加入三分一熱水,整個過程需時10分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257

正宗川味:大蓉和 紅爆香港

1 : GS(14)@2014-09-09 12:06:53

川菜總是紅彤彤的,在面層鋪滿各式辣椒,香辣帶麻,很是刺激,而我卻正為毫不起眼的豆芽回味。眼前的豆芽爆炒鮮鮑,驟眼看,青綠的豆芽和平常的分別不大,吃一口卻爽嫩清香,是天然、不加修飾的味道,原來這是自發豆芽,由四川空運來港,因不帶任何人工催長因素,當地人又戲稱為「笨豆芽」。細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一頓川菜宴亦不例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要吃活正宗四川味道,最重要是追本溯源。這頓川菜宴由川菜食府「大蓉和」廚師班底來港主理,無論是食材、以至調味料等都具百分百四川風味。



總經理王正金

不少人對「大蓉和」比較陌生。事實上,店子一九九九年在內地開業,至今已有三十多間分店,以川菜為根基,創造出「形如淮揚,味在川,色及杭幫,精其粵,地道蜀風又似湘」的新派川菜,曾獲獎無數,成為川菜標誌性的品牌。四川著名菜餚之一樟茶鴨,有「一品樟茶鴨,開口七里香」的稱譽,甚得慈禧太后歡心,但坊間做的肉質一般較嚡。店子改良用當地農民放養約兩斤的鴨仔入饌,再以香樟木和花茶烤製而成。鴨仔吃農田的蟲、螺子長大,加上經常走動,脂肪較少,肉質軟嫩鮮香。還有店家成名菜「開門紅」,曾被評為中國名菜之一,選用深水胖魚頭,肉質厚實,品嚐時要揭開大紅辣椒,像掀開新娘子的紅頭巾,寓意美滿。最特別的是「金湯養身鍋」,是總經理王正金的兒時回憶。「以前家窮,在農村的父母買不起奶粉,便愛以米糊代替,因為米糊混合了五穀雜糧,有豐富營養價值,當地人亦愛用來養身。」米糊經改良後加入蝦湯熬製,除了更添名貴外,味道亦香醇濃稠。記者:何嘉茵攝影:潘志恆



大蓉和樟茶鴨■約兩斤的川北鴨仔入饌,肉質特別嫩滑,茶味頗濃。半隻$358

金湯養身鍋■原是以前當地農村嬰兒吃的糊仔,改良後以蝦湯加入五穀雜糧以文火慢熬,營養豐富。每鍋$298

文華廳 中環干諾道中5號香港文華東方酒店25樓供應期為9月19日(五)至27日(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40909/188557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55

蜘蛛寄居肚皮三日正宗spiderman

1 : GS(14)@2014-10-18 23:57:33



澳洲一名男子在印尼度假時,被蜘蛛寄居腹中三天才被發現,難怪受害人自覺遭蜘蛛「侵犯」。慘遭蜘蛛折磨的21歲男子托馬斯(Dylan Thomas),首次到訪峇里島就遇上恐怖經歷。托馬斯上周末突然感到下腹灼熱,皮膚更驚現5厘米紅色疤痕,醫生初時認為他被蟲咬出現過敏反應,只給他藥膏。不過,疤痕經過三天後仍在,還長滿水泡,而且疤痕比之前還要長,由下腹伸延至胸骨,於是托馬斯再度求醫,最終皮膚科醫生發現內藏「寄生蜘蛛」並用鑷子夾出蜘蛛,牠當時已經死亡。醫生相信,曾接受切除盲腸手術的托馬斯,因傷口尚未癒合讓蜘蛛乘虛而入,托馬斯自覺被蜘蛛侵犯,其親友則取笑他與蜘蛛共存三日,因此給予他「蜘蛛人」花名。英國《每日鏡報》/澳洲《今日西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18/189041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162

【飲食籽】正宗美式熱狗 MC Jin回味童真

1 : GS(14)@2015-03-26 00:37:49







【飲食籽:心水食桌】關於熱狗,故事很多,眾說紛紜。身世,更是撲朔迷離。有說它來自德國、奧地利,最後卻成為美國人百多年來的comfort food。在當地,無論是街邊小販檔、美食車、或是快餐店,也不難找到它的蹤影。然而,熱狗對「ABC」(America Born Chinese)歌手歐陽靖(MC Jin)來說,不僅是一個香脆鬆軟的麵包、一條肉汁豐盈的香腸或是甜酸辛辣配料的混合體,而是陪伴着他成長的老朋友,是回憶中的「平、靚、正」。或許,他對熱狗的仰慕、瘋狂,更勝港人對菠蘿包的愛,就由他評評香港的熱狗,句句擲地有聲。



Brat的熱狗雖只有茄汁及芥末,但芥末已有三款口味選擇。


「我爸爸好鍾意食熱狗,最緊要加茄汁!以前兩父子睇波,一隻熱狗兩份分,諗返起都開心,我鍾意食熱狗可能係遺傳佢。」這份來自父親的熟悉味道,令MC Jin在香港吃熱狗也總要拌上茄汁,但他和熱狗的第一次接觸卻是在校園的午飯時間。



遊紐約必吃熱狗

在美國五十個州分,大部份公立學校學生,午餐也離不開薄餅及熱狗,「作為一個小朋友,就算餐餐食熱狗都係種享受,我仲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9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