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環保官員與太湖藍藻的八年抗戰:是天災更是人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2745.html

環保官員與太湖藍藻的八年抗戰:是天災更是人禍

一財網 章軻 2015-12-30 09:58:00

太湖流域是全國社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人口密度是全國的9.8倍,創造的人均GDP是全國的2.5倍,同樣,單位面積排放的汙染物量也是全國的9倍。

在全世界許多地方,藍藻已經成了水體汙染的代名詞。攝影/章軻

朱玫,江蘇省環保領域的政府官員。對外,她用“省級政府機構環保從業人員”的稱呼。她覺得,如果以官員的身份示人,容易讓人產生距離感。與太湖藍藻八年抗戰的故事,更多的是她個人的感受與領悟。

12月下旬的一天,江蘇南京一家書店里,作為《科學治太,鐵腕治汙——江蘇省太湖流域水汙染防治體制機制研究》(下稱《研究》)一書的作者,朱玫和數十位學者、基層環保工作人員和環保誌願者一同回味治汙歷程。

是天災更是人禍

“環境保護是中國政治社會改革的最好試驗田,在江蘇市場經濟較成熟、環境管理能力較齊備的太湖流域地區,可以先行先試。”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嶽在為《研究》一書所寫的序中說。

在朱玫看來,如果說霧霾是全球大氣環境危機的代表,那麽,藍藻則可以說是全球水環境危機的代表。

藍藻和細菌一樣,屬於“原核生物”,又叫藍細菌、藍綠菌或藍綠藻,是單細胞生物(0.1-10以上微米級的),肉眼無法看到,以細胞群形式出現時才容易看見。

藍藻的出現,在植物進化史上是一個巨大飛躍。因為藍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對地球表面從無氧的大氣環境變為有氧環境發揮了巨大作用。人們生活的地球,百花盛開,萬木爭榮,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這些都是由藍藻等藻類,經過幾億、幾十億年的進化發展而來。

可是現在人們談藻色變,在全世界許多地方藍藻已經成了水體汙染的代名詞。海水的赤潮、河湖的水華,都造成了巨大的生態災害。美國環保署將有毒藻類爆發視作全美的“主要環境問題”。

朱玫介紹,我國藍藻在上世紀90年代就在太湖、滇池、巢湖等多地頻發。太湖水危機更把藍藻推進了公眾視野。“大家會發現身邊很多河流、湖泊或多或少都被藍藻肆虐。2007年在無錫發生的那場水危機是因為大量死亡藍藻汙水團進入了無錫貢湖水廠的取水口,一般凈水工藝無法消除,臟水進入了千家萬戶百姓水龍頭,停水近一周,致使居民、工廠的生產和生活無法正常進行,造成了巨大損失。”

藍藻從地球生態系統的功臣怎麽就變成了罪人,成了人們厭惡乃至要消滅的對象?朱玫分析說,“這不是藍藻有錯,錯在我們自己。錯在人類對自然的過渡索取、過渡開發、過渡消費。正是由於大量的人類活動,才使得原來湖泊河流的生態系統環境在短時間內發生急劇改變。”

研究顯示,太湖流域是全國社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人口密度是全國的9.8倍,創造的人均GDP是全國的2.5倍,同樣,單位面積排放的汙染物量也是全國的9倍。正是因為大量的汙染物進入太湖,造成適宜藍藻生長的富營養化環境,才引起藍藻暴發。

“這當然也和全球氣候變暖有關系,但是全球氣候變暖也正是人類的活動造成所致,所以藍藻肆虐是天災更是人禍。”朱玫說。

八年抗戰的故事

2007年,太湖水危機最後經過連續近一周沒日沒夜的攻關,終於解決,供水恢複正常。曾親身經歷了那場“大戰”的朱玫說,“那一周江蘇省和無錫市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全球100多家媒體聚集無錫,中央十幾個部委也派專員親臨現場,省委書記、幾位省長、副省長、廳長、市長和專家們一起夜以繼日地商量研究如何解決這場水危機。”

這場震驚中外的水危機讓江蘇省委省政府痛定思痛、痛下決心,正式向藍藻宣戰,其實就是打響了一場跟汙染的戰爭。江蘇省委書記在短短一個多月內7下太湖。在當年7月7日召開的一場太湖治理大會上,省委書記說,“沒有任何退路,唯有擔負起我們必須承擔的歷史責任,痛下決心,徹底治理太湖。”

從此,江蘇掀開了鐵腕治汙、科學治太的大幕。“從2007年到今天,太湖治理也經歷了八年抗戰。”朱玫介紹,江蘇省健全了組織體系,成立了太湖治理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及應急防控領導小組;出臺了當時全國最嚴的地方法規和地方排放標準;投入了上千億元資金,累計完成了大小1萬多個治理項目。

之後,太湖水質開始改善,衡量太湖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指標總磷和總氮都有明顯的下降,提前實現了國家要求的2015年水質目標。

朱玫介紹,這麽多年太湖治理工作也創造了很多第一:第一個開展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國家試點流域;第一批國家綠色保險試點城市;第一個在地方法規里確立“環保優先”原則;第一個建立省市縣三級流域管理機構;第一個創建由省市政府領導負責河流水環境質量改善工作的“雙河長制”;第一個在流域交界斷面引入生態補償理念;第一個提高全流域汙水處理費,讓運營單位能有利可圖有積極性肯幹;第一個在全流域應用推廣 PPP模式;第一批建立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第一個嘗試公眾參與圓桌會議模式,等等。

朱玫說,這些首創工作在太湖治理實踐中發揮出巨大作用,也為全國流域治理積累了豐富經驗。

故事該如何延續

盡管太湖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實踐困境,比如,水環境狀況還是會出現反複,對水質改善的長期性和艱巨性還是要取得共識;比如企業違法排汙情況還時有發生。

“環保部門和企業的關系就像貓和老鼠的關系,有時貓贏了,但有時企業用他的小花招騙過了你,真正平等合作的關系並沒有最終形成。”朱玫說,

與此同時,政府作為並沒有得到社會和老百姓的廣泛認可,同樣,公眾參與也缺乏有效途徑。雖然現在NGO環保組織也發展得非常快,目前在江蘇就有100多個,但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重要作用。朱玫分析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對等,環保組織缺乏一個暢通的渠道能準確地知道政府的想法和做法,同樣,政府也很難確切地知道這些組織的想法和做法,雙方很難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

環境汙染的治理和生態破壞的恢複是無法在短期內一蹴而就,需要有個長期的過程。環保僅靠政府一家不行,包括政府、企業、公眾三方,要形成合力。朱玫引述潘嶽的話說,“解決中國嚴峻環境問題的最終動力來自於公眾,環保公眾參與不能夠停留在種樹植草的層次上,而是應該充分行使憲法賦予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對各類環保公共事務進行深度參與。”

“環境保護中,政府、企業、公眾合作共治的潮流勢不可擋,這是由中國嚴峻的環境問題、是由風起雲湧成長壯大的社會各方力量決定的。”朱玫說,環保沒有局外人,大家都在同一艘夜行船上,能否共渡環境危機,取決於每位船員的思想和行為。如果說之前,太湖治理是政府主導的火車頭時代,今後應該是政府、企業、公眾等各方力量都成為動車組的高鐵時代。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92

“中國好老板”又喊員工買股了!上次喊話都賺了,這次喊話更是立馬就動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02/1113152.html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吳永久

上次買的大家都賺了!

“中國好老板”第二次喊話,公司股票你們隨便買,虧了全算我的!賺了算你們的!

今天下午開盤後,火山君被凱美特氣的分時圖驚到了,不僅股價瞬間拉升了8個多點,而且在1點半之後,就直奔漲停去了,並且牢牢封在漲停板上!

有意思的是,就在中午11點46分,凱美特氣發了一份關於董事長向公司全體員工發出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議書公告。

公告中董事長祝恩福是這麽說的,“鑒於近期市場非理性下跌及公司良好的基本面,以及我本人對公司管理團隊與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信心,公司股票投資價值已經凸顯,為維護市場穩定,在此我倡議:凱美特氣及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體員工積極買入凱美特氣股票(股票代碼:002549)。”

此外,“本人鄭重承諾,凡2017年6月2日至6月6日期間,公司員工及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員工通過二級市場買入凱美特氣股票且連續持有 12 個月以上並且在職,若因增持凱美特氣股票產生的虧損,由本人予以全額補償;收益則歸員工個人所有。”

也就是說,董事長不僅喊員工買股票,而且還給兜底,意思就是要是虧了,就都由董事長買單。看起來還是非常大氣!那麽,看著股價直奔漲停,員工們有沒被打動了,今天就下手了呢?

凱美特氣的證代向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表示,“我們要到6月6日收盤的時候,才能收集數據,現在還看不到,不過身邊應該是有人今天已經買進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不是該董事長第一次發出這樣的倡議了。火山君註意到,在2015年9月8日時,該董事長同樣喊出了員工在2015年9月8日至9月15日期間增持並且給予兜底的倡議。

只不過在其喊出這個倡議之後,凱美特氣又從2015年9月8日的11.78元(前複權)跌到了9月16日的7.84元。彼時如果在9月8日就買入的話,那顯然持有1年以後還是處於虧損,但是如果在9月15日買入的話,持有1年之後倒是有小幅的盈利。

而從當天的股價反應來看,相比於上次的喊話,顯然這次的喊話效果要明顯得多,2015年那次喊話當天,股價還是封死在跌停板上,而這次喊話當天就直接漲停,起碼從這點上來看,有今時不同往日的感覺。

那麽,此前的喊話,究竟有沒有員工買入而出現虧損的情況,董事長又有沒有給出補償呢?

凱美特氣的證代則是這麽向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表示的,“上次發的倡議,後來時間到了以後我們進行了統計,買的員工都獲利兌現了。”

看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效果還是不錯的,要知道許多公司費盡周折去做員工持股計劃,結果還都出現了大幅虧損。而凱美特氣董事長這麽一喊,真是省時省力還見效快。

至於是否還會推行員工持股計劃,凱美特氣的證代說道,“我們只是接到通知說發這個公告,目前還沒有接到員工持股計劃的信息。”

另外,略顯誠意不足的是,董事長本人近期反而都沒有增持, “去年增持了400多萬股,最近沒有增持。”凱美特氣的證代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49

《二十二》 反複逆襲的紀錄片 是“黑馬”更是“拐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17/164689.shtml

《二十二》 反複逆襲的紀錄片 是“黑馬”更是“拐點”
娛樂硬糖 娛樂硬糖

《二十二》 反複逆襲的紀錄片 是“黑馬”更是“拐點”

邊緣的,走向主流;流行的,備受審視。

來源 | 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

編輯|李春暉

後之視今,這個夏天,我們可能見證了中國電影的真正拐點——或者說,中國電影觀眾的拐點。邊緣的,走向主流;流行的,備受審視。

反映幸存慰安婦生活現狀的紀錄片《二十二》,從上映第二天(8月15日)開始自己的逆襲之旅。在單日排片占比4.8%的不利情況下,票房占比達到了8.4%,最終拿下1311.57萬的單日票房。除了《戰狼2》,比《二十二》票房高的《心理罪》和《俠盜聯盟》排片和票房輸出比均為負數,這也就意味著其排片量大於實際市場需求。

《二十二》不僅成為內地市場首部單日票房過千萬的紀錄片,34.4%的上座率也遠超其他競爭對手。這或許也是今日其排片占比上漲至10.8%的主要原因。從上映首日1.5%的排片比到今日的10.8%,《二十二》經歷了最“夢幻”的48小時。截止到今日(8月16日)22時,《二十二》的單日票房已突破2600萬。

這也是令無數人感動的48小時,從最初影迷擔心的排片、票房問題,到市場自動將排片雙手奉上,《二十二》憑借強大口碑走出了典型的票房逆襲曲線。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局面,已經是今年暑期檔第三次上演。此前,《重返狼群》獲得3291萬票房,《岡仁波齊》(記錄電影)更是獲得9972萬票房。

52

我們說一部電影是“票房黑馬”,即本來並不被看好,卻出人意料的取得好成績。但短時間內接二連三,我們就不能以孤例視之,而是一種必須註意的新趨勢。中國電影院里的紀錄片,已經今非昔比,因為中國觀眾變了。

這個暑期檔,市場最看好的大明星大制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折戟,題材相對小眾的軍事動作片《戰狼》刷新影史記錄,連續三部記錄類電影勇奪票房。這些任何市場預測者都無法預測的情形,讓我們可以相信:哪里有危險,哪里也便生拯救,在國內影市的票房之困里,真的生出了希望。

媒體曾將票房增長放緩的2016年視為中國電影的拐點,還引來影視大佬們的各種反駁。如今看來,2016年的電影市場,更多是告訴我們,觀眾不看什麽;2017年才真正給出了答案:觀眾想看什麽。

嚴肅題材的力量

只從電影的意義來看,《二十二》就已經達到了“五星”水準。正如導演郭柯在接受采訪時說的那樣,不是我多牛,而是我聚焦的那個群體。

8月14日,正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二十二》作為國內首部獲得公映許可證的“慰安婦”題材紀錄片登陸國內院線。在獲得了張歆藝、馮小剛、吳京等明星的力挺,國內主流媒體和自媒體大號的主動發聲後,這部電影迅速獲得了極高的關註度。

53

《二十二》以“搶救式”的拍攝紀錄了22位“慰安婦”老人,其所承載的意義已經大於電影本身。而且運氣極佳,檔期撞上了《戰狼2》。

撞上《戰狼2》,於別的電影是大不幸,對《二十二》則是相得益彰。有網友說:“《戰狼2》讓我們看到了國力強盛,《二十二》讓我們記住了勿忘歷史。”從這一角度來說,《二十二》就是《戰狼2》的前傳。

而且,目前活躍在影市的商業類型片大多口碑平平,這也給了《二十二》逆襲的基礎。憑借著“嚴肅”的題材和“真實”的情感,《二十二》再次演繹了口碑逆襲的經典路線。

今年6月,《岡仁波齊》上映。這部電影聚焦藏區普通人的朝聖之旅,關乎信仰。而當時的影市,正是進口片輪流坐莊,國產片就如沒有信仰的人,在盲目中徘徊。《岡仁波齊》的出現,讓許多影迷看到了華語電影人的信仰。

正因如此,大量影迷、影評人力挺該片,認為這是國產電影的一片“凈土”。於是,這部電影同樣憑借著“嚴肅”的題材和“真實”的情感拿下近億票房,也直接催生了《皮繩上的魂》走入院線。

55

從《岡仁波齊》到《二十二》,這樣的紀錄片在如今的商業電影市場顯得十分可貴。對口碑不佳的類型片產生審美疲勞的影迷,開始逐步接受這些曾經邊緣的影片。而聚焦特殊群體的紀錄片,也的確有被記住的價值。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紀錄片就成為電影市場的一股清流。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國產紀錄電影的票房分別是1815萬元、3163萬元、7795萬元,同比增長74%、146%。

去年上映的國產紀錄電影中,《我們誕生在中國》以6654萬元創造了中國紀錄電影(不含真人秀)的最高票房紀錄,《舌尖上的新年》《我在故宮修文物》《生門》等影片也都引發了人們觀影和討論的熱潮。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民營公司開始進入紀錄電影領域,投資制作紀錄電影。相對小眾的紀錄電影為了得到更廣泛的傳播,也開始積極拓展新的傳播途徑,跨媒體推廣、傳播成為趨勢,促進了紀錄電影票房的增長。

被“消費”的真實

《二十二》再替紀錄片“火”了一把,其實已不算十分意外。“質量為王”早已是影迷的首選,並且不再只將電影視為娛樂,也將其作為思考和更多複雜感情的出口。

但伴隨著《岡仁波齊》和《二十二》走紅,也引發一些爭議。常年帶有“情懷”色彩的紀錄片,已經做好被消費甚至過度消費的準備了嗎?

紀錄片畢竟和劇情片不同,它基於導演可虛構的空間過於狹小。特殊群體必然需要放在特殊語境下去解讀。《岡仁波齊》票房逆襲的背後,也有販賣民族風情、消費民族信仰的爭議。

而因為電影的“良心”,也讓很多人以過於“道德化”的姿態對電影進行盲目鼓勵。似乎不去電影院看就成了沒情懷、縱容爛片的“異己分子”。但這種聲音越大,反對的聲音也就越大。

但從《岡仁波齊》的角度來說,究竟該如何看待朝聖的意義,一個生完孩子的產婦在冬天趴在地上朝聖,應該去褒獎還是批評,沒有人可以給出一個公正且準確的答案。

56

現在,《二十二》剛剛開始逆襲,批評的聲音也隨之出現。“販賣傷痛”、“二次傷害”的質疑也有其自身的道理。雖然導演和片方都聲稱創作時盡可能“去標簽化”,但當攝像機放在這些老人面前,“去標簽化”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因為“慰安婦”本身就是政治的,它自帶標簽和屬性,這不容創作者去選擇和摘除。如今排片的逆襲,片方也經歷著考驗。一方面電影排片場次多了,上座率必然會下降。另一方面則是電影被“透支”,畢竟從題材到類型,電影都過於小眾。

如何讓《二十二》不是“慰安婦”紀念日的“消費品”,既考驗片方的營銷策略,也考驗影迷的觀影素質,甚至是對國民性的一次拷問。畢竟在國內,“性暴力”仍然是一個難以啟齒的話題,它發生著,它存在著,但一切更多是在地下。

“慰安婦”作為抗日戰爭的一部分,它不容被抹去。但這又是戰爭最為痛苦的一部分,沒人願意總被提起。究竟拍攝是否會對老人造成“二次傷害”,這根本說不清楚。

在這件事上,沒人可以感同身受,這是跨越數十年情感累積做出的選擇,而這個選擇未必是自願或者必須的。此前,許多媒體曾報道某些地方慰安所遺址遭到街坊排斥,慰安婦被迫接受采訪或者“熱心捐助”,她們的姓名、年齡、遭遇事無巨細的公布在大眾面前。

57

面對這種“二次曝光”,她們如何去接受,大眾又能接受多少?電影是短期民族情緒的消費品,還是被長久銘記的個人歷史,這些都無法被預知。但絕非曝光程度越高,效果越好。

《二十二》的制作成本只有300萬,宣發費只有40萬。迄今為止其口碑和票房都讓其成為當之無愧的“黑馬”。影迷競相力挺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電影本身。而隨之而來,伴隨著紀錄片興起的“道德消費”,或許註定是類型崛起必須承受之重。

導演說,“我拍的不是慰安婦,是人”。但影迷看到的,究竟是“慰安婦”還是“人”,或許才是更為關鍵的問題。

《二十二》 票房 電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38

超級IPO頻現,是“巨無霸漢堡”更是“霸王龍”

8月9日收盤,中國鐵塔(00788.HK)報收於1.28港元/股,總市值為2207億港元。相對於IPO發行價,在H股上市的頭兩個交易日,中國鐵塔的股價表現略顯平淡。

募集資金總金額計約543億港元的中國鐵塔,是今年以來H股最大的IPO, 發行價為1.26港元。IPO首日的8月8日,中國鐵塔收盤價為1.26元,與發行價持平。8月9日的收盤價,比發行價也只有1.59%的上漲。

中國鐵塔的發行規模,也許不是2018年港股最大的IPO。但若放在過去10年左右的時間里,中國鐵塔的發行規模,無疑仍然可在IPO項目中位列前茅。2007年以來,建設銀行、中國石油、農業銀行、國泰君安、工業富聯等,發行規模均在300億元以上。

同為IPO中的巨無霸,上述公司上市後,二級市場的股價卻有著不同表現。大多公司經歷暴漲後,股價大幅回落,最高峰時買入的投資者也被深套。只是,有些公司在此後多次走牛,被套的投資者不僅早已解套,可能還有些“收成”。

另一方面,這些IPO巨無霸,大多是在大牛市中完成上市。但上市不久,市場就出現深度下跌。如中國石油等上市不久,A股就一路大跌,上證指數一年左右跌幅超過70%。而隨著新近一波大盤股上市,A股也出現大幅下跌。這是否意味著,超級IPO集中出現,總是關聯著市場未來走勢?

盤點十年來最大IPO

8月8日上午9:30,完成募資後的中國鐵塔(00788.HK)正式亮相港股。中國鐵塔此次共計發行431.15億股(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前),發行價1.26港元,募集資金總計約543億港元,折合約為69.2億美元,成為H股今年以來最大的IPO。

雖然暫時拔得頭籌,但放在過去十余年的時間段里,無論是在A股,還是在H股IPO的內地企業中,中國鐵塔的融資額、關註度都不是最高的。如果以2007年為起點,以募資金額而論,出現了三波超級IPO,中國石油、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等公司的IPO,融資規模都遠超中國鐵塔。

2007年,A股IPO出現了一波大擴容,融資規模急速擴大,巨無霸不斷出現,發行規模均在400億元以上。2007年3月1日,中國平安正式在A股上市,以每股33.8元的價格,共計發行11.5億股,募集資金規模約為400億元。此外,當年9月,建設銀行、中國神華也登陸A股,募資金額達到665億元、580億元。

8個月後的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正式在A股上市,發行規模更上一層樓。數據顯示,中國石油以16.7元/股的價格,發行40億A股,募集資金額高達到668億元人民幣,首日漲幅163.23%,一舉取代工行成為A股第一大市值股,並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石油公司。

時隔3年之後上市的農業銀行,融資規模更是傲視全球資本市場。2010年7月,農業銀行在A、H股同時上市,A股定價為2.68元/股,發行規模達255.7億股, H股發行292.2億股,募資規模合計高達221億美元。

在這十余年間,除了大塊頭公司IPO融資規模擴容之外,內地企業的上市渠道、企業類型也在不斷多元化,從較為單一的國有能源、金融企業,向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科技企業轉變,而且不少企業將IPO目標地轉向了H股。

2015年,經歷了坎坷上市路的證券行業“巨無霸”國泰君安終於在6月獲得IP0批文,本次發行股數15.25億股,發行價定為19.71元/股,募集資金總額301億元,成為農行之後A股五年來最大IPO項目。6月26日國泰君安正式登陸上交所,開盤價23.65元,隨即上沖至漲停28.38元。同年,東方證券、中國核電相繼發行IPO,分別募資100億和132億元,三家大規模新股累計募資533億元。

進入2017年之後,內地企業掀起了一波蔚為壯觀的科技股上市大潮。眾安在線、閱文集團、易鑫集團、雷蛇、平安好醫生上市前被市場寄予厚望,成為“新經濟五劍客”。電競巨頭雷蛇在2017年11月搶灘港股市場,發行價定為3.88港元,發行10.63億股,募集資金39.31億元。

騰訊系成為2017年港股IPO最大贏家,三家公司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內接連上市。2017年9月28日,有著馬明哲、馬化騰和馬雲“三馬”以及孫正義背書的“科技保險第一股”眾安在線全球發售1.99億股,發行價為59.7港元,融資額約為115.31億港元。香港資本市場一度熱烈追捧,公開認購超額逾400倍,凍結資金高達2000-3000億元。

11月的港交所再度迎來兩只新經濟代表股。11月8日,前身為騰訊文學的閱文集團登陸港交所,發行價為55港元,共出售1.5億股,共募集82.5億港元。時隔一周,11月16日,“汽車零售第一股”易鑫集團掛牌港交所,招股價以上限7.7元定價,募資額達67.66億港元。騰訊系三只股票均是以招股區間的上限發行,共募資超過265億港元,獨領一時風騷。

超級IPO沖擊市場?

無論是剛剛在H股上市的中國鐵塔,還是2007年上市的中國石油、中國神華,以及工業富聯、雷蛇等公司,其發行規模的變化,都與當時所處的市場環境,以及投資者風險偏好有密切關系。

IPO融資規模超過400億元的公司中,除了農業銀行上市時市場相對平靜外,中國平安、中國神華、建設銀行等,均是在大牛市中完成上市。其超級IPO得以完成,與平抑當時過熱的市場情緒,有很大關系。

2005年9月,監管層啟動股權分置改革,在熊市中徘徊多年的A股,開始逐步走出低迷,並在2006年加速上漲,迎來了迄今為止歷史上最大的牛市。2006年7月,上證指數從1668點左右起步,到年底已經上漲到2670點以上,並在次年2月底首次突破3000點。

在此背景下,募資數百億的IPO,也開始重新開始集中發行,募資超百億的IPO,基本以一個季度兩家以上的節奏進行。除了上述幾家公司,中國太保、中煤能源也在2007年12月、2008年1月抓住牛市的“尾巴”完成IPO。

密集的大體量IPO,並未直接影響二級市場的走勢。2007年2月之後,上證指數一飛沖天,到當年6月已經沖到6168點的歷史最高位,當年10月仍維持6100點以上。但在此後,上證指數一瀉千里,到2008年10月已跌至1664.93點,跌幅超過70%。

縱觀A股最近十余年的超級IPO,均是出現在市場走牛之際。2009年8月,上證指數反彈至3478點的高點,中國建築、光大證券、中國北車等大盤股,均在當年完成了IPO。其中,中國建築2009年7月上市時的融資額也達到501億元。

從走勢來看,中國建築完成IPO不久,上證指數就開始大幅回落。到當年9月底,上證指數已低於1600點。不過,此次下跌後,大盤很快企穩反彈。到2010年1月底,重新回到3000點以上。農行IPO是,上證指數雖然徘徊於2000點以上,但在2010年11月初,又重新回到3000點左右。

國泰君安等金融股2015年的IPO,也恰逢A股大牛市。2004年7月,上證指數從略高於2000點的位置,開始兇猛上攻,到2015年6月,已經漲至5178.19點的高位。2015年6月,國泰君安完成300億元的IPO。

從體量上看,國泰君安、東方證券的IPO,遠遠小於農業銀行、中國石油等。但不幸的是,國泰君安IPO之時,牛市已行將結束。由於股市過快上漲,A規市場開始進行去杠桿,從而引發恐慌情緒,市場出現持續大跌,進而形成一場“股災”。國泰君安上市首日完成44%的頂格上漲後,僅僅第二個交易日便打開漲停,創下年內新股最快開板紀錄,並在第四個交易日達到35.89元股價的歷史高位後掉頭直下。

而平安好醫生等新經濟代表企業上市,環境與前述幾次均不相同。一方面,A股雖然出現了結構性牛市,但總體仍然存在較大波動,創業板泡沫破裂,部分互聯網企業債務危機爆發,中小板、創業板估值一路下降。同時,H股卻處在大牛市之中。

2018年1月,恒生指數上揚到33484.08點,創造歷史新高。為了豐富市場,此前錯過了阿里巴巴、京東等新經濟公司的聯交所,還在大力引進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2018年5月4日,平安集團旗下平安好醫生正式掛牌,IPO定價在每股54.80港元的最高區間,一共發行1.6億股股票,總計融資87.7億港元,成為“互聯網醫療第一股”。

2018年上半年,工業富聯、藥明康德、寧德時代等成為今年上半年A股的明星,紛紛以快速度跑步完成IPO。富士康上市主體工業富聯成為最具代表性的股票,2018年2月1日申報招股書,到6月8月上交所敲鐘,僅用時四個月成功實現上市,發行價格定為13.77 元,本次公開發行19.695億股,募集資金271.2億元,成為國泰君安之後A股近三年最大IPO項目。

此前,2018年4月被稱為“醫藥界華為”的藥明康德從美股私有化後回歸,發行的股數不超過1.04億股,發行價定為21.6元,盡管募資規模在A股不算突出,但作為中概股IPO回A第一股仍備受市場關註;6月寧德時代則選擇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定價為25.14元,發行不超過2.17億股,募集總額54.6億元,打破創業板募資紀錄。

大盤股曾深套投資者

轟轟烈烈上市後,這些曾經的募資巨無霸,給投資者留下了各自不同的記憶。

8月2日,“長牛股”蘋果公司股價大漲超過2%,股價最高觸及207.05美元/股,市值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大關,成為第一家市值達到1萬億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而按照目前最新的價格計算,蘋果市值仍然超過萬億美元。

蘋果市值超萬億美元,引起了投資者對中國石油的對比。在全球資本市場的歷史上,蘋果並非第一家突破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2007年中石油在A股上市時,市值也曾短暫突破萬億美元市值。按當時匯率計算,中國石油當時的市值,甚至超過目前的蘋果。

根據公開數據,2007年11月5日上市首日,中國石油開盤價報48.6元,盤中最高價48.62元,較發行價上漲約191.02%,A股市值約為7.7萬億人民幣。按照當時約7.45元的匯率折算,中石油彼時約達1.03萬億美元。

當時,中國石油有著“亞洲最賺錢公司”之稱。媒體報道稱,該公司完成回歸A股後,不僅激起了市場流動性的劇烈變動,更將激活投資者對財產性收入的全新體驗。只是,萬億美元市值只是曇花一現。從次日開始,中國石油的股價便開始大幅回落,單日蒸發約7000億元人民幣。首日盤中買入的投資者,買入後即被套牢。到了2013年12月底,其股價更是跌至不足7元。

同樣是大牛市中IPO的中國平安,也有著類似的軌跡。由於正值牛市,中國平安A股上市後,其股價曾大幅上漲。2017年10月底,其股價已攀高至150元左右,比發行價上漲約3倍。但在此後一年中,由於A股大跌,其股價也隨之狂泄,到2008年10月底,僅勉強守住20元左右。

不過,2015年的牛市,以及2017年的藍籌行情中,中國平安均走出了兩波漂亮行情,為投資者提供了解套機會。2013年11月到2015年6月初,中國平安經歷了長達一年半的上漲,最高時曾到達90元附近。2017年的藍籌行情中,其股價也一度超過80元。

“新經濟五劍客”2017年以來在港股牛市、熱炒科技股的趨勢中登場,剛發行時均取得亮眼表現,但隨之而來的泡沫破碎、股價回落,甚至集中出現破發現象也令投資者嘆惋。眾安在線上市後第五個交易日股價攀升到最高點97.8港元,總市值曾高達1400億港元此後逐漸式微,在3月以來跌破發行價,當前股價僅36.55港元,市值蒸發超過60%。

閱文集團上市當天股價瘋長100%至110港元的高位,此後股價也是快速回落,一度在今年5月3日跌至最低點59.45港元逼近破發,經歷震蕩後目前最新收盤價為68.45港元。

易鑫集團跌幅也相當明顯,上市當天股價漲至10.18港元的高位,到第三個交易日就迅速破發,之後股價再也沒漲回到發行價之上,最新收盤價僅為2.82港元,較最高位已跌去72%,是騰訊系三只新經濟股票中跌幅最大的一只。

工業富聯的股價走勢也非常具有代表性,由於發行價定價較低,給二級市場留下較大空間。登陸A股兩個月以來,前三個交易日連續漲停,至6月13日打開漲停板,並跑出26.36元的最高位股價。但此後連續三天大跌,股價逐漸回落,最新收盤價為15.42元,一度最低跌至14.8元,距離發行價僅一步之地。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陳天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