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任正非罕見接受媒體採訪:退出美國是不得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801

一向極少接受採訪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日前接受了法國媒體的採訪:1、自幼貧窮,宅男一枚,創立華為是裁軍所迫;2、華為名字來自標語「中華有為」;3、退出美國是不得已;4、年近70歲但沒有想過「身後事」。

以下為新華社原文:

一向不願意在媒體前露面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今年兩度破戒,繼5月份接受新西蘭媒體採訪後,日前他又在巴黎接受了法國媒體的採訪。在採訪中,任正非坦誠地介紹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創業歷程。在談及傳承話題時,已年近70歲的任正非表示自己沒有想過「身後事」,也沒有考慮過財產分配問題。

個人家室:父母都是老師

在此次採訪中,任正非罕有地向媒體介紹了自己的人生經歷。根據任正非的自述,他從小生長在貴州的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小鎮,父母分別是中、小學教師,小時候家裡很貧窮。他在小鎮裡讀了小學和中學,後來考上了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學習建築。大學畢業後,任正非參了軍,成了一名建築兵,後來因為裁軍脫下了軍裝。轉業後,他到南海石油深圳開發服務公司工作,「我因為不適應市場經濟和管理方法,沒有幹好,人家也不要我了,我只好辭職找工作。」正是這一次辭職,誕生了現在的華為。

華為命名:來自一條標語

對於半路出家創立華為進入電信領域,任正非這樣總結:「如果我聰明的話,不進入電信領域,也許我的人生意義會更大。如果我去養豬的話,現在可能是中國的養豬大王了。豬很聽話,豬的進步很慢;電信的進步速度太快,我實在累得跑不動了」。

任正非披露,「華為」這個名字有極大的隨意性,他當初註冊公司時想不出名字,看著牆上「中華有為」標語響亮,就拿來為公司取名字了。他認為,「華為」這個名字取得並不好,因為「華為」的發音是閉口音,不響亮,「所以十幾年來我們內部一直在爭議要不要改掉華為這個名字,最近我們確定不改了。我們要教一下外國人怎麼發這個音,不要老唸成『夏威夷』」。

退出美國:不想夾在中間

雖然已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電信設備企業,但美國市場卻是華為永遠的痛。在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藉口的壁壘面前,華為在美的設備業務和併購投資一直舉步維艱,無奈之下只能選擇退出美國的電信設備市場。

談及此,任正非表示:「如果因為華為夾在中間而影響中美兩國交往的話,不值得。所以我們決定退出美國市場,不再夾在中間。」任正非輕描淡寫地說:「從美國市場退出來以後,我們的發展也挺好的,我們的手機在美國也有很好的銷量。」

不過,就在不久前,任正非還在一次內部講話中表示「總有一天我們會反攻進入美國市場。」或許這才是他內心真實的想法。

子女傳承:沒考慮分財產

任正非已年近70歲,華為的傳承問題一直是外界非常關注的話題。在採訪中,任正非表示,自己沒有想過「身後事」。

「我太太的觀念是把兒女培養成有能力的人,為了教育孩子,她一輩子都在做家庭主婦。」任正非說:「我們對孩子們的教育總體是成功的,所以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財產怎麼分配的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任正非有一兒一女,女兒孟晚舟(隨母親姓)目前是華為集團的董事會成員、CFO(首席財務官);任正非之子任平並未在華為總公司任職,而是在華為旗下一家子公司工作。在此之前,任正非曾對外表示,他不會選擇子女作為華為的接班人。

根據華為官方披露的信息,任正非本人持有華為1.4%的股份。對於這一比例是否過低的疑問,任正非回應:「為什麼要持有更多的股份?難道我要一輩子承擔企業的經營責任嗎?遲早有一天我會得老年痴呆症的,總有後面的人比我們優秀,就讓他們去管好了」。

自我評價:我一貫不低調

因為一直在媒體前鮮有露面,任正非一直被外界認為是一個極為低調的人,對此他並不認同。「我一貫不是一個低調的人,否則不可能鼓動十幾萬華為人。我平時在家都和家裡讀書的小孩子一起瘋,他們經常和我聊天,我很樂意誇誇其談,我並不是媒體描述的低調的人。」不過任正非承認自己是一個「宅男」,「下班就回家,不是讀書就是看電視,看紀錄片,看網絡,沒有其他生活愛好」。(記者古曉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04

半導體教父首度率領雙執行長接受專訪 張忠謀:台積電 只有一個太陽!

2013-12-16  TWM
 
 

 

一個人能站上世界的頂峰多久?

位於新竹的台積電12吋晶圓廠,在這個全世界半導體的頂峰;此刻,82歲的董事長張忠謀佇立山頭,眺望四野,他內心在想什麼?

撰文‧賴筱凡、林宏文、顏雅娟十二月初冬的新竹,已吹起了寒風,走進台積電大廳,接待小姐熱情地接待川流的訪客,偌大廠房裡,生產線依舊照著班表井然有序地運作。台積電就像一部可靠的電腦,從小螺絲釘到中央處理器,循規蹈矩地運轉著。

十一月十三日,一場董事會的決議,正逐步地改變著台積電的命運—張忠謀卸下總執行長的職務,由原來的共同營運長劉德音與魏哲家接任,為台灣開創了雙執行長制的先例。

市場上討論著,有人認為張忠謀根本沒有交棒,有人卻已開始憂心,這樣的雙頭馬車是否能帶領台積電順利前進。面對這些質疑,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張忠謀手握著煙斗,笑意深遠地說:「(台積電)現在還是只有一個太陽!」

二次交棒很慎重

「這次是不歸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三十年來,一批傑出的科技強人,造就了台灣科技產業輝煌的一頁;張忠謀是如此,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亦是如此,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更是如此。但強人之後呢?交棒,成了台灣所有電子大老最難的一項課題。

這不是張忠謀第一次推動交棒計畫,八年前,他曾經把執行長大位交給台積電前執行長蔡力行;其後,在金融海嘯最驚濤駭浪的時候,張忠謀又將權力收回來。蔡力行犯了什麼錯?還是交棒計畫不周延?四年來,張忠謀始終沒有鬆口談。

這次,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他承認,「那時(指○五年交棒)沒那麼慎重,因為我想,萬一(蔡力行)不work,我還是可以回來。」當時張忠謀七十四歲,隨時準備重返第一線。可是,現在的張忠謀,已經八十二歲了,要再次交棒,他慎重、再慎重,「這次是不歸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對於許多企業強人而言,創辦的公司就像是自己的小孩,台積電之於張忠謀即是如此。要將自己的小孩交給別人,張忠謀失敗過一次,○九年第一季,台積電盈餘只剩十五億元,營收比上一季少掉三八.八%,毛利率一八.九%,產能利用率只剩四○%;終於,張忠謀按捺不住,將大權收了回來,他決定從根部改革起。

四年前,張忠謀從蔡力行手上收回執行長大權的那一刻,台積電的新藍圖已在他心中成形,台積電要更茁壯,要是世界級的公司,就要找更適合的人來掌舵。「那時我與蔣尚義有個共識,我請他回來,我要做公司策略的轉變,一個要大幅增加研發的投資,一個就是交棒。」血淋淋的教訓就在前面,這樣的錯,張忠謀不能再犯,也沒有本錢再犯,所以,對於交棒,他想得很透徹,「我把它分作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去年三月做的,指定三位共同營運長(co-COO);現在做的是第二階段,有兩位共同執行長(co-CEO),為走第三步預備;第三階段,就是交出董事長的位置。」

談出任台積電董事長

劉德音、魏哲家「火候還不夠啦!」張忠謀很清楚,台灣公司的盈虧最終負責任的還是董事長,執行長大位固然重要,負責的是一家公司的日常營運;但公司經營的好壞,對股東、員工、客戶、社會大眾,「最終,董事長還是更重要一些。」對張忠謀來說,劉德音、魏哲家都是一時之選。「他們對台積電的貢獻很大,沒有誰比他們更適當,老實說,也想不出來了。」如何選出董事長人選,是他為台積電做的最後一門重要功課。

一位是一九九三年加入的劉德音,一路從廠長下一級做起,後來負責管理當時最新的八吋廠。在台積電技術遇瓶頸時,四○奈米製程良率出問題,也是劉德音一肩扛起,直到去年三月,劉德音立下的汗馬功勞,張忠謀都看在眼裡。

另一位是一九九八年進入台積電的魏哲家,原本管理台積電的八吋廠,旗下員工將近一萬人。去年張忠謀給了魏哲家新任務,讓他去做業務開發(business development),團隊只有七、八十人,魏哲家沒有第二句話,毫不猶豫地說:「好,我去做。」可是,這般出眾的人才在張忠謀心裡,要出任台積電的董事長,「確實還不到那個地步,應該說,火候還不夠啦!」台積電董事長這個位置,張忠謀坐了二十六年,他曉得要能出任台積電董事長須具備哪些資格,「董事長要懂策略的,四面八方都要顧到。」張忠謀的雙手在空中畫出了宛如立方體的三個面向,有時間、有客戶與市場,還要有競爭者。

「過去,我常以為策略是長範圍思考(long range thinking),但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對我說,策略是整合型思考(integrated thinking),不僅是long range,策略是四面八方的。」這麼說吧,一個好的策略,要顧到自身能力、客戶需求、市場需要,以及競爭者的能力與作法,「這些,都是隨時間改變的,方方面面都要有相當宏觀、相當國際觀的思惟。」所以,當張忠謀回頭看劉德音與魏哲家,這兩位他一手栽培的大將時,他也自有一套選才標準。「我說『器識』,『器』就是要能夠『容』,能夠用很多人,即使與他不是很處得來(comfortable)的人也能用。這兩位是否有器,又有識,能用很多人,又能策略性思考?我是覺得還沒到。」為了讓劉德音、魏哲家更接近他心中的接班人,張忠謀給了他們很多功課,每每討論到台積電重大策略時,就把他們叫進來一起討論,重要的人事案也要求他們給建議。但問他未來台積電董事長是不是就從這兩人選出時,張忠謀卻又笑說:「福難料者是也,現在講這個,都是太早了。」張忠謀心裡不是沒有想法,「台積電未來十年內會走到兩個人或三個人共治,可能是一加一(董事長與執行長),也可能是一加二(董事長與兩位共同執行長)。」他想得很深遠,董事長若從兩個人中選出,輪值式的做,也不是沒有前例,華為的執行長就是輪值制;若不是從這兩人出線,張忠謀也看了很多國外人才,找第三人選。

漸進式的交棒,一直是張忠謀的計畫,卸下總執行長後,再來就是交出董事長的大位;未來時間多了,他也有自己想做的事。

談起這,張忠謀臉上的線條柔和了些,「有好幾本書都想看,課外閱讀……,應該說是本業之外的閱讀,政治、經濟、歷史,甚至偵探小說,我都滿有興趣的。」回任總執行長的這些年,即使工作時間長,但張忠謀始終維持閱讀習慣,看的都是與本業相關的書,業外閱讀卻少了。

《張忠謀自傳》的下冊,他也想著手開始寫,也想再去旅遊。「歐、美(大城市)我可以說是走了滿多的,但是東歐幾個古都,我是沒去過,例如布拉格、布達佩斯、索菲亞,那幾個我都沒去過。」今年去了一趟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張忠謀,一待三天,意猶未盡。為什麼獨獨對古堡有興趣?當場,張忠謀信手拈來就是一段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於一九四六年的演說,那是邱吉爾第一次用「鐵幕(iron curtain)」這個詞,張忠謀將它記了下來:「從波羅的海到亞得里亞海,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拉下,在這條線背後,坐落著中歐與東歐的眾多古堡:華沙、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亞。」「還有亞得里亞海,就是南斯拉夫(現已崩解,主要為塞爾維亞等)與義大利中間的海,那個海岸至少幾百哩,很美麗,我也沒去過。」這也是張忠謀在史書上讀到的,一段英王愛德華八世與情婦辛普森夫人「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浪漫歷史。

到了八十三歲的年紀,張忠謀嚴以律己,連體重都要控制得宜,他目前體重七十七公斤,但希望能瘦回剛返台的七十四公斤;他的喜怒哀樂已經平淡了一些,「我現在已經到了感情波動不太劇烈的階段,哀樂是中年的事情,走過中年哀樂這階段,到老年、到我這階段,哀樂波動並不是那麼劇烈,平靜得多了。」

《張忠謀自傳》下冊預告

「嚴肅面對人生」

就像他接下來要著手動筆的自傳下冊,「(自傳)上冊有很多感情,那時候是少年,身處大時代,到美國又是嶄新、完全新的環境,又有挫折,二十四歲沒考上PHD(博士)等等,好像是很戲劇性的發展,感情也非常豐富;下冊可以說是『嚴肅面對人生』。」張忠謀不諱言,那時沒考上博士,是他人生的最大挫折。「在那之前,我沒那麼嚴肅面對人生,那是一個轉折點。之後我嚴肅面對人生,我也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了;至少是,以為自己知道,事實上是不知道。」「那個挫折使得我:第一、嚴肅面對;第二、把自己定位了,定位要做什麼。」人生有挫折,才有成長,但回頭來看,你將如何定義自己的一生?對於記者最後的提問,張忠謀滿臉笑容地賣了個關子:「等自傳下冊寫完了,你們就知道了。」

張忠謀

出生:1931年

現職:台積電董事長

經歷:台積電總執行長、

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

美國通用器材公司總裁及營運長學歷:美國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博士一個太陽、雙執行長如何分工?

─台積電組織架構圖

董事長

張忠謀 財務、法務、先進製程研發

共同執行長

魏哲家

● 營運

● 人力資源

● 成熟製程與

特殊型研發

(Mr. ABCD)

共同執行長

劉德音

● 全球業務暨行銷

● 業務開發

● 北美子公司

● 企業規畫組織

● 品質暨可靠性

● 資訊技術

● 資材暨風險管理

資料來源:台積電

不當CEO,張忠謀還想做這些事……● 想再多讀幾本「課外讀物」業外的書想多讀一點,政治、經濟、歷史,甚至偵探小說。

● 自傳下冊也想動筆寫

上冊的感情成分多了些,下冊是遇到大挫折之後的人生,內容會嚴肅一些。

● 還有很多古堡都想去

歐美城市去了很多,東歐的古堡卻還沒走過,布拉格、布達佩斯、索菲亞……,就連讓英王愛德華八世醉心的那段最美麗的黃金海岸,也想去看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89

賴弦五接受專訪:「有些說法太沉重了!」4G開戰前 為何台灣大留不住他?

2014-01-13  TWM
 
 

 

近期台灣電信業頻傳人事大地震,先是台積電固態照明及太陽能公司前董事長蔡力行轉戰中華電信董事長,接著台灣大哥大(以下簡稱台灣大)總經理賴弦五也確定辭職,由凱擘董事長鄭俊卿接任。

賴弦五請辭消息一出,立即震撼電信業,但對這樣的結果,業內人士其實不意外。一來是台灣大在4G標案成績不甚理想,連內部都傳出台灣大副董事長蔡明忠不太滿意;二來業界盛傳,在4G競標後,各家需才孔急,挖角動作頻頻。

但知情人士不諱言,讓賴弦五寧可選在如日中天之時離去,關鍵的導火線,恐怕是三個月前的一樁人事案。

去年十月,台灣大董事會決議結束長達三年的雙總經理制,改回單一總經理制,由賴弦五出任執行長,但在這起人事案背後,原任富邦金控執行副總的陳邦仁,也重回台灣大,出任執行董事,直接對台灣大董事長蔡明興與蔡明忠報告。

鐵血陳邦仁遇上強勢賴弦五蜜月期三個月玩完!

「原本Cliff(賴弦五的英文名)直接向大董、二董報告,現在中間卻多了一個人,當然不是滋味。」知情人士透露。

就在確定辭職後的隔天,賴弦五打破沉默,首度接受《今周刊》電訪,對於外界傳言他與陳邦仁處不來,他說:「這樣講,就太沉重了。」賴弦五直言,他與陳邦仁認識超過十年,在台灣大工作十四年裡,也跟多位主管共事過,業務範圍也從固網、有線電視、到電信,「能做到這位置(總經理),很重要的特質應該就是能夠跟不同人一起合作吧。」認識陳邦仁多年的人都知道,陳邦仁與蔡明忠的交情匪淺,「他們的私交,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知情人士一連用了四個「非常」,就為凸顯出蔡明忠對陳邦仁的信任。

在雙總經理制的階段,原本賴弦五主要負責營運層面,改回單一總經理制後,權力卻未隨著制度改變而更加集中,「財務、採購、人資等關鍵業務,都是歸給陳邦仁管,說穿了,陳邦仁才是台灣大的執行長。」知情人士話說得明白,也點出了台灣大的權力分配問題。

陳邦仁的管理風格向來以嚴厲出名,前些年他在富邦金控的成績顯著,治軍嚴明絕對是關鍵,因此,業界便有一說,當鐵血陳邦仁遇上作風同樣強悍的賴弦五,蜜月期三個月一到,處不來的兩人只能拆夥。

其實,陳邦仁與賴弦五都曾出任台灣大商務長,○七年陳邦仁辭台灣大商務長後,便由賴弦五接手。儘管兩人都是富邦集團內的大將,卻鮮少共事,尤其陳邦仁辭任商務長一職後,後來活躍領域主要在富邦金控與證券,只有○九年短暫以台固代表身分出任台灣大董事,後來便未再涉入台灣大。

最年輕卻最敢拚

天天抱百份公文回家批

早從張孝威於○三年接任台灣大執行長後,就培養出一批新的中堅部隊,不論是賴弦五、台灣大前行政總經理許婉美、鄭俊卿,或是台灣大前台固總經理、現任威寶總經理周鍾麒,都是近年替台灣大打下大片江山的重要將領。

一○年,張孝威決定交出台灣大執行長大位,在這批中堅主管中,最年輕的賴弦五成了浮上枱面的新星;有別於許婉美的財務專長,賴弦五以技術背景出身,成了蔡明忠、蔡明興青睞的接棒人選。

「若說張孝威是將(前台灣大副董事長)李大程留下的爛攤子重整,重新調體質;賴弦五的任務就是『中興』台灣大。」一位前台灣大主管說。

站在張孝威所建立的基礎上,技術出身的賴弦五很懂得發揮台灣大的優勢,除了將台灣大自有品牌手機在台拿下五%市占外,還將直營門市從七十一家擴張到四百五十家。

賴弦五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幾乎六親不認,開會到晚上八、九點是常有的事,工作完還會叫司機把兩、三百份公文搬上車,因為他要把公文帶回家批。」與賴弦五共事過的人都知道,他的工作熱情超乎他人。

據了解,賴弦五膝下無子,讓他將生活重心全集中在工作上,對此,賴弦五深深嘆了口氣:「一般人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對我而言,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每天他的桌上都會有一大疊小字條,上面寫滿老闆交辦的事。」賴弦五對工作的投入,是外界有目共睹。

工作衝勁十足的賴弦五,個性也很強勢,早在○六年出任富洋媒體執行長時,他負責的工作就是要將地方的權力收回來,「做MSO(有線電視多系統經營者)不中央集權,真的沒辦法做。」業內人士說,賴弦五也因為個性強勢,較容易與區域總經理有衝突。

後來整合工作就落到鄭俊卿手上,由他完成猶如一盤散沙的系統業者整合。

鄭俊卿接手

完成蔡明忠數位匯流大夢

鄭俊卿曾在《今周刊》專訪中提及,「我的家計用戶事業群雖然規模最小,但績效每年第一。」當時台灣大的三大事業群就分掌在賴弦五、鄭俊卿與周鍾麒手上,在周鍾麒、賴弦五都求去後,許婉美也已調派富邦金總經理,蔡家兄弟會找鄭俊卿接任,自然不意外。

尤其台灣大在4G競標落後,鄭俊卿接手後,若能將凱擘一百二十萬用戶整併入台灣大,才能把富邦集團數位匯流的整合效益發揮到最大。

這次4G競標結束,台灣大競標結果不甚理想,短短三個月時間,賴弦五就請辭,讓外界有了不少聯想,但業內人士解讀,「應是已經有了更好的落腳處。」至於花落誰家,最快兩個月應該就會有新動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339

接受貧富懸殊 蔡東豪 Tony Tsoi

2014-03-27  NM
 
 

 

貧富懸殊是全球性現象,由聯合國到非政府組織,由奧巴馬到梁振英,都大聲疾呼,視之為燃眉之急的問題。貧富懸殊屬於「無得拗」的問題,性質跟氣候變化、金融改革等問題不同,沒有人夠膽提出異議。奇怪的是,一件全世界贊同的事,不同人投入資源嘗試解決,這些年,問題非但沒解決,而且日益嚴重。全世界一條心做一件事,也做不到,我認為這件事有點古怪。

古怪之處是,沒有政府或其他決策者公開承認,貧富懸殊可能是一個解決不了的問題。深入瞭解貧富懸殊,其實看得到,這問題莫講解決,拖慢問題加劇速度也成疑,但礙於政治現實,沒有人公開承認。以香港為例,過往多任特首都以解決貧富懸殊為首要任務之一,問題卻不斷惡化,但特首們沒動搖,一年又一年重複其重要性,我開始覺得虛偽。是時候有人站出來,承認貧富懸殊是沒法扭轉的現實,我們只能接受。貧富懸殊成因複雜,不過眾望所歸的黑手,是科技進步。有些父母千方百計禁止子女用iPhone打機,有些父母負擔不起購買智能手機,這條起跑線太不公平。以前我們以為有些工種不可能被機器取代,但這張名單愈來愈短。不要說太遠,五年前,有人說無人駕駛汽車將來大行其道,我覺得無可能;今日,我不敢說。兩年前,柯達宣佈破產時,擁有逾十萬名員工;兩年前,Facebook以十億美元收購Instagram,當時Instagram有十三名員工。有人把互聯網發展和工業革命相提並論,意思是互聯網帶來的進步,屬翻天覆地,將大幅提升人類的生活質素。假如這比較成立,科技進步對某些人帶來的痛楚,是短暫,長遠而言,整個社會也會得益,因此,貧富懸殊是過渡性問題。工業革命顯然取替不少工種,例如機器取代人手,但工業革命最大貢獻,是提升生產力。

生產力上升,整體經濟受惠,經濟繁榮製造更多就業機會。工業革命殺死不少工種,但同時製造很多全新就業機會。工業革命是一個大浪,升起所有船隻,不論是汽船或舢舨,香港人俗稱「做大個餅」。如果工業革命是現代科技革命的寫照,我們不用太過擔心貧富懸殊,被社會離棄的人也有重生機會。可是,現時情況很可能是不同。美國經濟學教授高雲(Tyler Cowen)最近出版《Average is Over》(林行止譯為「拋棄平庸」,非常貼切),這本書結論,道出很多人心裡知道,但不敢說出口的事實。這本書最發人深省的意念是,因為科技進步,我們走入「超級能者居之」(hyper-meritocracy)年代。平庸已成過去,以前中規中矩有地方立足,今日只有少數精英能出人頭地。在「超級能者居之」環境,成功與否,關鍵是能否掌握科技,融合其他知識,製造新增價值。

科技把工作表現透明化,以前可大樹遮蔭,跟大隊走,但今日平庸被科技剝光豬,無所遁形。我們面臨的轉變是,我們愈來愈不覺得拋棄平庸,是一件值得內疚的事情。崇拜能者是多麼理所當然,有人跟不上科技快車,自然被拋離,與人無尤。其實,我們近年已開始接受一些因為社會轉變,而帶來的能者居之作風,只是我們不為意。2008年金融海嘯後,不少員工減薪,當經濟復原,被減薪者沒跟隨復原,但員工接受。某企業宣佈平均加薪5%,實際是大部分人沒加薪,小部分人加薪兩成。沒加薪同事不敢作聲,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討價還價能力大不如前。明顯地,能者居之精神祇會加深貧富懸殊,政府沒加插意見,因為政府也是能者居之信徒。在科網年代,貧富懸殊鴻溝只會愈來愈深,平庸者被拋棄,並逐漸得不到社會同情。以上情況很難說出口,更難聽入耳,特別是對於關注選票和公眾形象的政治人物。社會怨氣也隨之加深,大部分政治人物不敢不繼續高舉解決貧富懸殊,為首要任務,但我估計將有小部分政治人物,開始面對現實,接受貧富懸殊是一個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可能是一個有趣的政治定位。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392

小米將接受騰訊投資,看來它也缺流量來「賣貨」了

http://www.pingwest.com/tencent-acquisition/

據PingWest得到的消息,騰訊投資小米的事宜已於近日敲定,但還沒有得到確切的交易方案,據外界傳聞,此輪投資的金額為20億美元,小米的估值將達到309億美元。截止發稿前,PingWest聯繫小米工作人員,尚未取得對方明確答覆。

按媒體此前曝光的公司內部郵件,小米公司已於3月14日完成了一輪1:4的股份拆分,即公司股份每1股拆分為4股。根據小米員工與公司簽署的協議約定,在行權時,股份數自動變更為原來的四倍,每股行權價格也變更為原來的四分之一。

顯然,拆股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融資規模,同時為新一輪融資鋪路。

官方數據顯示,小米公司去年營收319億元,雷軍預計2014年小米手機保守出貨量在4000萬台,營收有望突破600億。而在2013年,小米手機出貨量為1870萬台,雷軍給小米公司2014年4000萬台出貨量的目標在不少人看起來有些「大躍進」。

在此背景之下,除了努力地改善供應鏈、產能以及倉儲物流能力外,騰訊的流量紅利也成了小米所需要依靠的能力。在此之前,小米和騰訊已經有過幾次成功的合作——去年8月,QQ空間開放紅米手機預約後,30分鐘就有100萬人預約,三天預約人數已突破500萬;此後,在微信平台上搶購小米3的活動不僅幫助小米賣出了不少貨,還幫騰訊加速了一把微信支付。而最近紅米Note又開始和QQ空間玩起了新一輪的預售。

所以,對於從出生開始就玩社會化電商的小米而言,接下來擴大自己的流量盤子,成了當務之急,而騰訊正好是一個具備大流量、高傳播力的平台。所以,接受騰訊的投資對小米而言,並非「錢」的問題,而是為了幫助自己實現今年4000萬的「賣貨指標」。

而對於騰訊而言,入股進洞,逐步剝離「易迅」這樣的不良資產意味著它幾乎放棄了自有電商平台,但社會化電商確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畢竟不同於單純的電子商務平台,騰訊在社交關係鏈上更有優勢,此前和小米的合作也證明了其可行性。所以通過入股小米這家已經將「社會化電商」玩的爐火純青的公司來加緊社會化電商平台的嘗試,對騰訊來說顯然是一件好事。更何況小米作為硬件渠道,以及MIUI作為基礎服務的入口能力,都是騰訊所覬覦的。

當然,我們看到小米自己也在做著一些可能和騰訊正面競爭的業務——支付、金融、遊戲……長久來看,號稱要做亞馬遜模式的小米和雷軍顯然不會願意寄騰訊籬下,淪為騰訊服務的渠道。但目前來說,還是先找到可靠的流量增長平台,把貨賣出去再說吧。

畢竟,沒有足夠的出貨量,沒有足夠的用戶基數,小米的「互聯網模式」只能是一紙空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28

任正非首次接受國內媒體專訪:我的家人不會接班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257
看看這位神秘的企業家在首次面對中國媒體時,是如何回答這些問題的。

談管理

「經營之神」的目標是為客戶產生價值,客戶才會從口袋裡拿出錢來。我擔心我們的管理若陷入了孤芳自賞,結果就會是呆滯。

·外界都說華為公司是危機管理,其實這是假設,不是危機意識。誠惶誠恐不可能成功。我是假設個危機來對比華為,而不是製造一種恐慌危機。

·時代變化太快,流程管理都是僵化的,要跟上時代變化。找到一種模式,普適是不可能的。同樣無法定量。剛定量完,就被推翻了。定性的東西還有可能有相當長的影響力,定量的東西不會有影響力。

·我們的競爭對手,就是我們自己。在華為公司的前進中,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們,能夠阻止我們的,就是內部腐敗。最大的競爭者就是我們自己。

·我不可能按法律形式來控制公司,不是靠股權來控制公司。我就是講話,你認為講得對,你就聽,認為不對,你就提出反對意見。我常常也被我們內部反對。我也不堅持必須按我的辦,協商著,而不是靠表決。

談人才

·我們面臨的現實,人才也在流失。哪個企業說要IPO,我們的人也會往那兒跑,我們也抵擋不住互聯網企業招我們的人。我們常常也是無奈。而我們做的是大平台,不可能激勵少數人

·華為早期留下的員工都是「傻瓜」,不「傻」怎麼會留下來,慢慢爬到這麼高位置?因為相信我們,跟著傻乎乎走到現在。為什麼我們是傻瓜也成功了?因為我們向西方學習形成了一個大平台,大平台彌補了我們的笨拙。一兩個人在前面作戰,但後方有幾百人、數千人在提供支持,讓前面的「傻瓜」看起來就不傻了。

·你要吃飯,就得做工。所以90後也總會有人會留下來的,總是有人要吃飯的。如果互聯網公司能容納13億員工,那我們公司肯定就不存在了。但總是能留下一點。
·我們現在有四萬外籍員工,但是適應較好的大多數是科學家。因為科學家不太管人際關係。最難的是管理者,一進來就被架空了。趙科林辭職是我批准的,當時我心裡很難受。因為他沒法生存,沒有生存的條件,不能把他扣住。所以我們要逐漸改變,如果世界最優秀的人才都進不來,如何能做到世界最優秀的公司呢?

談教育

·我們對中國社會最感謝的是什麼,最感謝中國的教育,因為教育才能給我們提供這麼多人才,我們才能作戰。教育最感謝的是農村教育的改進,因為沒有農村幾億孩子的進步,就沒有高等教育的基礎。

·但是我們認為目前對農村教育的重視不夠,說農村最漂亮的房子是學校,我承認,但是為什麼不寫最紳士、最有錢的人是教師呢?如果農村的中小學教師都是最有錢的人,大家都會爭著去做教師,讓最優秀的人才能培養更優秀的人,未來中國是不可估量。

·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有很大區別,美國孩子上課時,講的是大視野、大歷史,如何做領袖,到全世界去「撈錢」。中國文化是要好好做工程師,是工程師的搖籃。為什麼我們的創新文化不夠?因為我們定位的不是做領袖,而是做工程師,工程師的方法就是模仿。在這個文化的基礎上,照著書上去創業,不一定會成功。

談廣告

·華為不是不想宣傳,雖然我們有450億美元銷售收入,但過去卻只有350個客戶群,如果定向宣傳成效會大得多。

·我們為什麼做了「李小文」廣告,其實我們很多員工都不聽我們的,他們常常不看公司的文件夾,而是從互聯網上吸取能量。所以做個廣告也是給員工看的。目的還是希望華為繼續踏踏實實地做事,堅持艱苦奮鬥精神。

談年齡與接班人

·我們出國,經常遇到七、八十歲的老頭親自開飛機來接我們,也許是為了證明他們不老。在國外來,很多人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息。我是中國人,不會像他們一樣,是會老的。

·華為接班人是太多了,不是太少了。但有一點明確,我的所有家人永遠不會接這個班,為避免外界的猜測、輿論的猜測、內部的猜測,搞亂了公司。

談未來與顛覆

·我認為這個時代將來最大的顛覆,是石墨烯時代顛覆硅時代,但是顛覆需要有繼承性發展,在硅時代的成功佼佼者最有希望成為石墨烯時代中的佼佼者。邊沿機會還是硅時代的領先公司。不可能完全憑空出來一個小公司,然後就領導了時代脈搏,而且石墨烯這個新技術在世界上的發展也不是小公司能做到的。

其他

·社會上有很多寫華為的書,我沒有看過。這些書只要有人看、有人買,他們能賺點錢,也是我們對社會的貢獻。哪怕是罵我們的書。這些書多數還是正能量,我們是要肯定的。但和我們沒有一點關係,賺的錢也沒有分給我們。

·希望社會要寬容,人都是有缺點的,他自己會改進的,不必大家這麼費心去幫他尋找。喬布斯、比爾·蓋茨都有缺點,寬容使他們偉大。一個人完美多累啊,他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太多的戰略競爭力量。孩子應該是優點突出、缺點突出,他才能找到自己的爆發點。很多人天天在網上找信息來批評,消耗了自己,成全了「阿甘」。社會要寬容,中國就會出現喬布斯、比爾蓋茨。

·互聯網思維也不是浮躁。對我們公司而言,要通過互聯網思維,使自己內部的電子平台結構調整好。我們也並沒有批判社會上的互聯網,是應對我們內部的浮躁情緒,僅此而已。

以下是採訪全文

問:幾年前來華為專訪費敏,第一句話是華為不差錢、華為不上市,第二句華為不宣傳。從企業總量來看這是是不對稱的,所以華為在外界來看很神秘。最近投放一些廣告,立意是向李小文院士學習,代表了公司什麼意圖?

任正非:大家都說要揭開神秘面紗,其實揭開後一看有什麼呢?滿臉都是皺紋。華為也不是不想宣傳,雖然我們有450億美元銷售收入,但過去卻只有350個客戶群,如果定向宣傳成效會大得多。

如何對客戶定向宣傳呢?當利比亞戰爭發生時,我們沒有撤退,當地員工自己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政府,留在了的黎波里;一派反政府就去了班加西,各自維護各自地區的網絡。中間交火的地區的網絡,就由華為的員工維護。我們不怕犧牲,用實踐說明了我們對客戶的責任。維護網絡的安全穩定,是我們的最大社會責任。當日本3.11地震海嘯發生時,福島核洩漏,我們員工背起背包,和難民反方向行動,走向海嘯現場、核輻射現場、地震現場,去搶修通信設備。當智利九級地震發生時,我們有三個員工困在中心區域,當恢復通信後,他們打來電話,接電話的基層主管也是傻的,說地震中心區有一個微波壞了,要去搶修。這三個員工傻乎乎地背著背包,就往九級地震中心區去搶修微波。逆避險的方向,去履行自己的責任。對客戶,華為已經做了全世界最好的廣告。因此,在信息安全被炒作得一片火光中,客戶還是信任我們,現在華為還在增長。

問:你也經常講華為管理問題上的不足,但媒體心目中,管理還是華為的法寶,支撐華為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您認為華為管理不如西方的地方,以及華為管理的特色是什麼?或者說,您認為華為管理的優劣勢是什麼?

任正非:你沒注意到我今天講演的主題,是在批判不要片面地理解「藍血十傑」,我們要避免管理者的孤芳自賞,自我膨脹,管理之神要向經營之神邁進,經營之神的價值觀就是以客戶為中心,管理的目的就是多產糧食。

「經營之神」的目標是為客戶產生價值,客戶才會從口袋裡拿出錢來。我們一定要把所有的改進對準為客戶服務,那個部門報告說他們哪裡做得怎麼好,我要問糧食有沒有增產,如果糧食沒有增產,怎麼能說做得好呢?我們的內部管理從混亂走向有序,不管走向哪一點,都是要賺錢。我擔心我們的管理若陷入了孤芳自賞,結果就會是呆滯。我並沒有說我們已超越了西方,還是依託西方的管理。

問:第一,機場有很多書,最多的就是華為和阿里巴巴。書裡總結了很多華為的成功經驗,但也是霧裡看花,總結的成功經驗放在任何一個企業也是適用,你說的無論是望星空還是打仗,最總還是要打糧食,除了這麼質樸的管理思想還有沒有其他的管理思想?第二,你還很謙虛地提到華為存在很多問題,但我們看來,華為是很有競爭力的公司。現在您要帶領華為成為一個行業領導者時,華為面臨什麼挑戰?

任正非:第一,社會上有很多寫華為的書,我沒有看過。這些書只要有人看、有人買,他們能賺點錢,也是我們對社會的貢獻。哪怕是罵我們的書。人們的思想是一點點被影響的,如果能影響一部分人也沒什麼壞處。就像互聯網,我們要看到這些年文化的進步,互聯網的正能量還是很大的,不要總看它負面的。這些書多數還是正能量,我們是要肯定的。但和我們沒有一點關係,賺的錢也沒有分給我們。

我希望通過你們向媒體們轉述我們的觀點:無論媒體是否理解我們所寫的文章,別改動我們的原文,可以評論和批評。有些對我們批評很厲害的文章,我們在公司內部都會轉發,讓大家聽聽正面和負面的聲音。

我想講兩篇文章為例子:

一篇是《進攻是最好的防禦》。這是在無線部門的講話,是指我們要進攻自己,批判無線。他們認為自己的產品有層層防線,可以防止別人超越。我說故宮的門檻是最低的,但當年你敢隨便跨嗎?簡單不等於沒門檻。未來網絡也許會簡單化,我們要構築簡單化時的優勢。結果媒體把意思改成我們要反攻美國,曲解了文章本意,那學啥呢?

還有一篇文章是《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我們是給高端專家、幹部講的,要望星空。卻被媒體改為華為說自己怎麼崩潰、怎麼滅亡,以吸引眼球。高端專家、幹部要多參加國際會議,多與別人喝咖啡交流,在寬鬆的環境下,可能聽到世界最高層的人講話的真諦。向上是大喇叭口望星空,吸收宇宙能量;向下喇叭口傳達到博士、準博士……,培育未來的土壤。這兩個錐型體連接在一起就是一個拉法爾噴管,拉法爾噴管就是火箭的發動機,產生強大的動力,火箭就上天了。這樣,華為的未來才會像火箭發射器一樣。而現在華為很多高級幹部還是關在家裡做具體工作,守著時間打卡。參加國際組織不夠多,參加組織不敢當主席,參加國際大會也不敢發言。我們現在也要走向世界,叱咤風雲要到宇宙去叱咤,所以叫「一杯咖啡吸引宇宙能量」,這是傳遞給大家一個工作方法。媒體就改成華為崩潰,因為我們講到華為怎麼崩潰,目的是說如何面向未來。

我們內部也是很開放的,我們的網上也有很多批判性的文章。最近人力資源部做了個決定,大概有70萬次點擊批評。就給去年評A的員工多發點獎金,結果網絡一片批評,說你們這個決定是有沒有規律,做決定不能這麼隨心所欲……。你們以後還會不會這樣,沒有規律員工就不知如何遵從。

我們不怕批判,不怕反對,但是不要曲解我的意思,萬一改錯了,責任是你的還是我的?你又不承擔管理責任,怎麼能改我的文章呢。所以媒體可以批判、評價,我們都可以接受。

問:華為發展過程中強調危機意識,今天你又提到了防止華為泡沫化,華為已經成為一流公司,有沒有面臨什麼危機壓力,泡沫化問題有沒有體現?

任正非:首先,外界都說華為公司是危機管理,就是我剛才所講的,這是假設,不是危機意識。誠惶誠恐不可能成功。思想家的作用就是假設,只有有正確的假設,才有正確的思想;只有有正確的思想,才有正確的方向;只有有正確的方向,才有正確的理論;只有有正確的理論,才有正確的戰略……。

我們公司前段時間挺驕傲的,大家以為我們是處在行業領先位置。但是他們用了半年時間做了戰略沙盤,才發現我們在全世界市場的重大機會點我們佔不到10%,弟兄們的優越感就沒有了。知道如何努力了。不是危機意識,這就是是假設,假設未來的方向。

為什麼我們能行業領先呢?

就是我們率先提出「管道」這個概念,這也是個假設,當時我們還歸納不出大數據這個詞。這比別人對管道認識早幾年。但我們當時沒有把管道歸結為大數據,後來演變為大數據。那幾年誰願意做管道呢?自來水公司不如阿里,騰訊賺錢。我們現在領先世界一兩年,因為早一兩年准備了,所以我們的經營效果比他好,不是機遇,是假設。我是假設個危機來對比華為,而不是製造一種恐慌危機。

問:今天您70歲,雖然還不老,但世界很多比您年輕的企業家,已經在未來接班人上佈局。我們關心的不是未來誰做您的CEO位置,您在外界看來是商業思想家,用思想管理公司,未來誰能接過來您精神領袖的接力棒?

任正非:先講我兩個朋友的故事。一個朋友是AIG創始人柏林伯格,88歲,每天早上做50個俯臥撐,晚上做50個俯臥撐。他88歲到深圳來,跟我談到三年以後他就退休了,他把公司交給誰。其實錢伯斯找接班人的時候,他本人也徵求過我的意見,雖然我們是競爭對手,還是有有益的交流的,當然,我不知道他們誰接班更好。另一個朋友是馬世民,現在應該是74歲了。大前年9月7號,在他倫敦辦公室請我吃飯,讓我伸頭出去看碎片大廈。那個碎片大廈有1680英呎,老頭子三天前沿著繩子,從上面頂上溜下來。我們出國,經常遇到七、八十歲的老頭親自開飛機來接我們,也許是為了證明他們不老。在國外來,很多人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息。我是中國人,不會像他們一樣,是會老的。

華為公司接班機制已經在網上講很多了,徐直軍已在媒體上說過了,華為接班人是太多了,不是太少了。但有一點明確,我的所有家人永遠不會接這個班,為避免外界的猜測、輿論的猜測、內部的猜測,搞亂了公司。我已經發文說明過了。

問:華為一路走來走到了中國企業的前面,對中國社會肯定有很多感受。您的成功最感謝中國社會的什麼?最抱怨的中國社會是什麼?中國社會給您的優勢和障礙是什麼?您認為是中國社會必然性大一些?還是您們這些比較努力,偶然性大一些?

任正非:我們為什麼做了「李小文」廣告,其實我們很多員工都不聽我們的,包括高級幹部,他們常常不看公司的文件夾,而是從互聯網上吸取能量。所以做個廣告也是給員工看的。目的還是希望華為繼續踏踏實實地做事,堅持艱苦奮鬥精神。

我們對中國社會最感謝的是什麼?

第一,最感謝中國的教育,因為教育才能給我們提供這麼多人才,我們才能作戰。教育最感謝的是農村教育的改進,因為沒有農村幾億孩子的進步,就沒有高等教育的基礎。但是我們認為目前對農村教育的重視不夠,說農村最漂亮的房子是學校,我承認,但是為什麼不寫最紳士、最有錢的人是教師呢?如果農村的中小學教師都是最有錢的人,大家都會爭著去做教師,讓最優秀的人才能培養更優秀的人,未來中國是不可估量。未來 10~20年內一定會爆發一場技術革命,從硅時代躍進到石墨時代,你怎麼知道農村孩子不成為世界技術革命的主力軍呢?今天的孩子就是二十年以後的博士、準博士,他們擔負起祖國為世界作出貢獻的能量。當然他們也可能會是工人、技師、職業經理人……,打好了社會基礎,使得中國社會能持續前進,幾十年後,中國夢就可能實現。

第二,希望社會要寬容,人都是有缺點的,他自己會改進的,不必大家這麼費心去幫他尋找。喬布斯、比爾·蓋茨……,都有缺點,寬容使他們偉大。一個人完美多累啊,他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太多的戰略競爭力量。孩子應該是優點突出、缺點突出,他才能找到自己的爆發點。

年輕人要簡單,阿甘就是一個傻孩子。別人說你要好好向雷鋒學習才有希望,他就向雷鋒學習了,當了班長。然後還要學,就變成排長,才有機會作連長、營長。作到旅長、軍長後……,他就能把社會的負能量變成正能量。而很多人天天在網上找信息來批評,消耗了自己,成全了「阿甘」。社會要寬容,中國就會出現喬布斯、比爾蓋茨……。現在,社會進步很大,中國是很有希望的。

問:我有兩個問題想問您。第一,關於管理:華為到現在為止還在不斷向西方公司學習,因為西方公司確實在管理上建立了範本,且不說IBM、埃森哲,美國人發明了福特生產法、日本人發明了豐田生產法。他們是流程和方法。從業績來看,華為目前是第一了,華為有沒有可能在五年、十年之後總結出一套可供同行學習的方法論?

任正非:其實我們總結的方法來自於中國五千年的文明,也來自共產黨文化。五千年文明講「童叟無欺」,就是以客戶為中心;共產黨講「為人民服務」,也是以客戶為中心。我們為客戶服務,我想賺你的錢,就要為你服務好。客戶是送錢給你的,送你錢的人你為什麼不對他好呢?其實我們就這點價值,沒有其他東西。

時代變化太快,流程管理都是僵化的,要跟上時代變化。找到一種模式,普適是不可能的。華為實現流程化後,就像一條蛇,蛇頭不斷隨需求擺動,身子每個關節都用流程連接好了。蛇頭轉過來後,組織管理就能跟得上變化;如果沒有流程化,蛇頭轉過去,後面就斷了,為了修復這個斷節,成本會很高。流程化就是簡化管理,簡化服務與成本。

我們是為客戶服務,為客戶奮鬥,去賺客戶口袋裡的錢。所以華為沒有獨特的文化,沒有超越中國五千年的基礎文化。將這種文化精神付諸實施,比如「艱苦奮鬥」、「衝鋒在前」、「不讓雷鋒穿破襪子」等。

問:我看過好多華為的書,所有的書都是定性,我也讀過一本豐田的書,這是一本定量的書,大量的流程圖表,我認為這個很有價值。華為會不會出一本這樣的書?

任正非:因為時代變化太快了,所以無法定量。剛定量完,就被推翻了。定性的東西還有可能有相當長的影響力,定量的東西不會有影響力。

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有很大區別,美國、英國這些國家的孩子上課時,講的是大視野、大歷史,如何做領袖,到全世界去「撈錢」。中國文化是要好好做工程師,是工程師的搖籃。為什麼我們的創新文化不夠?因為我們定位的不是做領袖,而是做工程師,工程師的方法就是模仿。在這個文化的基礎上,照著書上去創業,不一定會成功。

問:關於技術,您之前講話說到,華為技術專利都是最追隨性的技術,而大的技術革命都是原創性引發的,那華為怎麼成為技術革命時代的弄潮兒呢?

任正非:「弄潮兒」只是為了表示一個決心。我們不是科學公司,總體還是一個技術公司、工程公司。我們也要在這個時代裡不甘落後,不是說真能夠引領世界,而是說了一個大話。因此,能不能做時代「弄潮兒」,如何做?是另外一回事,這是我們在精神上說一句大話。

問:進二十年來,依靠激勵機制和管理流程華為取得了高速發展,但當前行業面臨很多挑戰,包括全球經濟放緩,互聯網思維衝擊,以及很多90後員工進入公司,等等。包括聯想的柳傳志也說過,現在的員工對發動機文化不感興趣。請問華為如何對新員工保持激勵?號召他們跟向您這樣的60、70後的員工一起奮鬥?

任正非:其實我們面臨的現實,人才也在流失。哪個企業說要IPO,我們的人也會往那兒跑,我們也抵擋不住互聯網企業招我們的人。我們常常也是無奈。而我們做的是大平台,不可能激勵少數人,需要激勵的是十五萬人,如果十五萬人的待遇都提得很高,就要客戶給很多錢,誰願意給?

我們為什麼要長期堅持艱苦奮鬥?我和你們在一起交流,喝咖啡不用付錢,但若是我一個人坐在這裡喝咖啡,是需要自己付費的。因為客戶不可能出錢讓你去打高爾夫,那他不如自己去打。所以客戶出錢,就是讓你要艱苦點,好好幹。

我們把價值觀分開,沒有你們想像中那麼好的激勵機制能留下人。第一類,華為最聰明、最優秀的人,認為自己的個體價值很高,可以投身到另外的領域;第二類,還有一種員工很聰明,能力也很強,認為外面的公司能夠有更大的平台,他們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也擋不住流失。第三類,華為早期留下的員工都是「傻瓜」,不「傻」怎麼會留下來,慢慢爬到這麼高位置?因為相信我們,跟著傻乎乎走到現在。為什麼我們是傻瓜也成功了?因為我們向西方學習形成了一個大平台,大平台彌補了我們的笨拙。一兩個人在前面作戰,但後方有幾百人、數千人在提供支持,讓前面的「傻瓜」看起來就不傻了。

我們現在的政策還是希望把優秀人才進引來,常常也是不知如何辦為好。

問:90後的員工可能跟我們想法不一樣,您怎麼調整這種差異?如何留住人才?

任正非:你要吃飯,就得做工。所以90後也總會有人會留下來的,總是有人要吃飯的。如果互聯網公司能容納13億員工,那我們公司肯定就不存在了。但總是能留下一點。

問:關於顛覆的問題,知道您對這個問題的基本觀點,但有些地方不是太明白,現在比較流行說新技術或商業模式出來之後,會對傳統的一些生產方式產生顛覆式的效果,最明顯被大家舉例最多的就是蘋果對諾基亞的顛覆,包括新的數碼技術對柯達數碼的顛覆。您的觀點是說沒有改變社會本質,你如何理解這些公司這麼快的速度死亡,看起來是毫無徵召的死亡,如果你不認為這是顛覆的話,那是什麼?

任正非:首先我認為這個時代將來最大的顛覆,是石墨烯時代顛覆硅時代,但是顛覆需要有繼承性發展,在硅時代的成功佼佼者最有希望成為石墨烯時代中的佼佼者。因為現在芯片有極限寬度,硅的極限是七納米,已經臨近邊界了,石墨已經可是技術革命前沿邊了。但邊沿機會還是硅時代的領先公司。不可能完全憑空出來一個小公司,然後就領導了時代脈搏,而且石墨烯這個新技術在世界上的發展也不是小公司能做到的。

諾基亞所犯的錯誤是還停留在工業時代,工業時代講究的是成本和質量,世界上能唯一還用二十年的手機就是諾基亞的手機。因為它忘卻了,這個時代蘋果所推動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進步,這點不等於別人顛覆了它,而是它自己顛覆了自己。還有關於數碼相機的顛覆,數碼相機就是科達發明的,但它在機會上重視不夠,也不是別人顛覆了它,還是它自己的。

問:今天我終於見到您這樣神秘的人,我很激動,我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您有信仰嗎?

任正非:我有信仰,就是信仰現在我們的國家。我們曾經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可以極大地解放生產力,但是我們發現,社會差距擴大以後,出現的問題,也使發展停滯。中國三中全會正在走一條正確的路。美國、歐洲、中國三大板塊誰先崛起,以前我們也想不清楚。現在想清楚了,中國一定會先崛起。中國最近遇到的是中短期轉型困難,長時間一定會解決的,後面會越來越發展強勁。

社會一定要發展,發展需要差距,火車頭需要動力。但發展的目的是社會共同進步。

問:第二個問題,您總是講多打糧食,打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才是終點,大家才能休息一下?

任正非:我不能想出一個目標。糧食是永遠沒有止境的,五千年來,人總是要吃飯的。我們當然希望不要把自己搞沒有了,這是我們的想法,不是客觀存在的。

問:第三個問題,前一段時間,錢伯斯曾說道:「世界上的每一家公司都要面對現實……對於私人控股公司,無論位於地球的哪一個角落,在未來5年內87%都將遭遇重大資金短缺問題,只有約10%能夠從中恢復元氣。」外界認為這話是說給您聽的,您怎麼看待?

任正非:我們已看到這句話。如果大量資本進入華為,結果是什麼?一定是多元化,就會摧毀華為二十多年來還沒有全理順的管理。我們今天這麼聚焦,管理還做不到端到端打通。多元化管理我們更不適應。我們一定要在5-10年內使自己無生命的管理體系,趕上西方最優秀公司,就得聚焦,少點繁雜。否則這廿多年引進的管理就衝亂了。如果,不多元化,我們沒有資金困難。未來研發經費在80-100億美元以內,我們有能力。如果變革的速度太快,就有可能把自己所有積累全部失去。所以我們決心不進資本市場,不多元化,如果我們的發展不需要太大規模,怎麼會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呢?

問:大家都說您是很神秘的人物,我們中間很多人都渴望見到您,今天終於如願了。從去年到今年,你很罕見地接受了一次法國媒體的採訪,今天也很罕見地見了國內媒體,我想問的是您見媒體的原因是否有美國安全審查給華為帶來的壓力?

任正非:大家都說我們公司成功有秘密,揭開面紗,發現也很普通。我見媒體,都是公共關係部逼的。我見國外媒體,是因為國外的商業生態環境需要,而國內商業生態環境沒有困難,所以沒有見你們,但不見你們,又害怕你們有埋怨。

問:2005年我去過華為巴西聖保羅分公司,牆上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會生生不息。一切工業產品都是人類智慧創造的。華為沒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資源,唯有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礦……。精神是可以轉化為物質的,物質文明有利於鞏固精神文明。我們堅持以精神文明促進物質文明的方針。」當時強調的是創新,現在突出強調的是管理,今天您也做了一個關於管理的非常精彩的演講,講的是華為對管理的追求,華為想把自己的管理展示給媒體,讓媒體展示給公眾。我想問的是,管理和創新的關係是什麼?是不是華為在發展不同階段的不同重點?華為現在是不是大到希望通過管理推動創新?

任正非:第一,「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會生生不息。……」這句話,是來源於1996年,我和外經貿部西亞非洲司長石畏山、王漢江在聯合國批准伊拉克石油換糧食時,在迪拜轉機,飛機降落時,他們說下面是一個中東的香港,我不相信,怎麼可能在沙漠裡建一個香港呢。當時迪拜還是很破落的,不像今天這麼好,但迪拜這個國家重視文化建設,國王把孩子們一批批送到歐美學習後再回來,提高整個社會文化素質水平。同時制定各種先進的制度及規劃,吸引世界的投資。當時我震撼很大,迪拜一滴石油都沒有,所以要創造一個環境,這句話的來源是這樣。華為公司也是一無所有,只能靠自己,和迪拜的精神是一樣的。

第二,今天我們不是為展覽管理而請你們來的,因為公共關係部借「藍血十傑」表彰大會這個機會請你們來。

創新和管理之間不是要強調什麼關係,我們強調管理,實際是西方管理沒有在華為落地。我們花了十數億買來的管理,現在去重新讀序論,提出了「云、雨、溝」的概念。「九龍戲水」,表彰藍血十傑,其實希望水要匯流,不要分流。我們走到今天,其實還是賬實不相符,對前端服務、控制也不清楚,主要解決這個問題。但又擔心他們過度管理,走向迷途。「藍血十傑」造就了美國,也拖累了美國一部分企業。

問:另外一個問題,媒體評價您是商業思想家,您的講話包括華為的冬天等都在外界引起很大反響,我們很認同,以前也引用過,我們相信從當年華為的冬天到今天的演講,傳出去會引起很多關注。您說的仰望星空,您有價值的想法從來哪裡來?您平時都讀哪些書?您的朋友圈裡能跟您一起望星空的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

任正非:我沒有使用微信、微博,也沒有朋友圈。是廣大員工在創造中,我善於向他們學習,才有了這些觀點。

問:華為在收入規模上是最大的設備商,企業管理和文化管理與騰訊都有相同點,都會以客戶的實際需求為導向,您提到互聯網思維,當下很多行業都在引入互聯網思維,您如何看待這種浮躁的現象?

任正非:互聯網思維也不是浮躁。對我們公司而言,要通過互聯網思維,使自己內部的電子平台結構調整好。與愛立信對比,愛立信管理一萬人,而我們是三萬人,多出兩萬人,就多了三十億美金的消耗。如果我們通過管理改進,這兩年就可以節約出兩萬人去上戰場有改善為客戶的服務。我們改革就是堅持端到端。互聯網時代被認為是網絡公司,有可能是一種誤解,因為真正的互聯網時代是網絡支持和工具改變了實業。

我們也並沒有批判社會上的互聯網,是應對我們內部的浮躁情緒,僅此而已。

問:您最敬重的公司或者最強大的對手是哪家公司?今天講了很多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也就是西方公司的管理制度。

任正非:我們的競爭對手,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董事長講了,在華為公司的前進中,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們,能夠阻止我們的,就是內部腐敗。最大的競爭者就是我們自己。

問: 股權是西方公司管理的基礎,您僅僅持有1.4%的股份,您是如何控制這個公司的?

任正非:我不可能按法律形式來控制公司,不是靠股權來控制公司。我就是講話,你認為講得對,你就聽,認為不對,你就提出反對意見。

我常常也被我們內部反對。我也不堅持必須按我的辦,協商著,而不是靠表決。

問: 作為本地媒體,需求非常直接、非常簡單,希望得到一個承諾和建議。承諾就是華為是一個全球化的公司,困擾也比較多,比如總部搬遷的問題,聯想也把總部搬到美國去了。

任正非:華為總部不可能離開深圳,我們從來就沒有考慮這個問題。這種說法可能是媒體為了發稿率,在幫我們搬遷。

創新必須為客戶創造價值,否則創新是有害的。我們公司還是重視整個結構機制,不完全是技術創新,因為創新必須為客戶創造價值。

問:20多年華為從一個孩子長成了非常有影響力的少年,在發展歷程中,華為是如何成長的,在成長中始終保持活力的最大秘籍是什麼?

任正非:共產黨的口號是「共產黨員衝鋒在前,吃苦在後」。我們其實也是這樣,人人都在往前衝,越衝越年輕。現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有這麼多種西方的表格,拿表格去實踐,半年就明白了,再拿一張表格,實踐半年又明白了。這樣年青人有許多優勢。在公司內部會議上,很多高級幹部站起來說,我才三十九歲,不到四十歲,可不要給我戴「老幹部」的帽子。我認為這就是青春活力。

所以你們不要給華為戴成熟的帽子,我們還是少年,挑不起重擔。成年人可以挑100斤,少年還不可以。

問:這麼多年,華為有很多外國員工、也有很多中國人,華為如何讓外國員工融入企業文化?

任正非:首先,我們是中國企業,擁護共產黨、熱愛祖國是基線。第二,中方員工出國,一定要遵守所在國的法律和道德規則。我們公司有一個法律遵從委員會,還有一個民主選舉的道德遵從委員會,來控制員工在國外的行為。外籍員工也要遵守,至少要理解中國。

但是在經濟化模式上,我們是全球化公司,全世界誰能幹,誰就領導公司整體。我們在歐洲、俄羅斯、日本……有幾十個能力中心,這些科學家是領導全世界的。

所以我們的組織模式就是一個中國公司,但經營模式已經逐級走向全球化了。

問:華為在全球有16萬員工,一個人的物理接觸和交流是有限的,您站在最頂端,有沒有擔心掌握不到基層最真實的信息、他們對管理最真實的需求,您怎麼解除和掌握這些信息?

任正非:剛才你舉例說的不是很高層的幾個幹部嗎?我也不清楚,也不認識,對基層也沒有這麼瞭解。

我們是分層、分權的管理方式,每層管理各有各的責任,而不是採取集權性的控制方式。讓基層更有責任和權力這個改革可能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基本完成,說到要做到,十年都不容易。我們現在還處於很朦朧的狀態,所以現在要掌握基層動態的難度還更大。太難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問:華為引入了西方的職業經理人,他們在面對華為管理團隊時如何適應華為的強勢或者奮鬥者文化?

任正非:我們現在有四萬外籍員工,但是適應較好的大多數是科學家。因為科學家不太管人際關係。最難的是管理者,一進來就被架空了,因為他遇到的都是來自上甘嶺的兄弟連,你再厲害,他不聽你的,怎麼辦?這個就很難。趙科林辭職是我批准的,當時我心裡很難受。因為他沒法生存,沒有生存的條件,不能把他扣住。所以我們要逐漸改變,如果世界最優秀的人才都進不來,如何能做到世界最優秀的公司呢?

問: 因為華為已經做到中國公司最前列,很多人認為一個國家的外交、軍事等綜合能力對一個公司的前途有影響。您認為華為的進一步發展和中國的發展是有很大的相關性,還是不強的相關性?

任正非:中國越強大,美國就越打擊。打擊不是抽象的,看好一個苗頭打一個。其實美國打的不是華為,是中國。因為美國不希望中國變強大,總要找到一個具體著力點。所以我們認為困難也是會存在的,而且我們也不知道接下來的困難還會有多大,就是努力前進,自己想辦法如何去克服。

謝謝大家!

本文來源:新浪科技、網易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574

俄指烏炮擊俄邊境致死傷 普京稱不可接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072

(上圖攝於今年6月紀念二戰諾曼底登陸的活動期間。由左至右依次是俄羅斯總統普京、捷克總統Milos Zeman、德國總理默克爾、奧地利總理Tony Abbott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 昨日俄羅斯媒體報導,發自烏克蘭方向的炮彈落入俄烏邊境俄方城市,導致一死兩傷。俄外交部稱此系烏克蘭政府“挑釁行為”,警告會產生“不可逆轉的後果”。俄總統普京同日表示,烏政府繼續軍事行動,使俄方遭襲“不可接受”。 據俄羅斯官方通訊社俄塔社報道,7月13日晨,數枚發射自烏克蘭方向的炮彈落入俄羅斯俄烏邊境附近的羅斯托夫州頓涅茨克市,造成兩棟民房受損,一人死亡,另有兩人受傷,這是自烏東部局勢沖突加劇以來首次造成俄境內人員傷亡。 當天,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聲明稱,俄外交部已向烏方發出外交照會,並召見烏方駐俄臨時代辦,對俄領土遭炮擊事件表示強烈抗議。聲明說,俄方認為該事件表明俄烏邊境地區緊張局勢升級,將導致“不可逆轉的後果”,再次要求烏方采取措施杜絕此類“挑釁行為”發生。 當日晚些時候,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向媒體透露,普京當天在巴西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面時稱,烏當局仍在進行軍事行動,普京對此深表憂慮。普京同時強調,烏當局持續進行軍事行動,導致俄領土遭到來自烏克蘭方向的炮彈襲擊,釀成悲劇,這是“不可接受的”。 佩斯科夫說,烏克蘭境內的所謂聯絡組織應該致力於保證烏東部停火,恢複監督工作。 同在當晚,親西方的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譴責俄羅斯軍方破壞烏克蘭領土完整,在烏方平定烏東部地區親俄分裂武裝叛亂期間,俄軍發起對烏政府軍攻擊。 波羅申科的辦公室發表聲明稱,在與歐洲理事會範龍佩通話中,波羅申科敦促歐盟全面評估俄羅斯的一系列非法入侵行為,包括俄方重型軍事裝備越過俄烏邊境,以及俄軍攻擊烏克蘭政府軍陣地。 同在昨日,英國首相卡梅倫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電話會談時談到了烏克蘭危機。英國官方的電郵聲明稱,兩國領導人一致認為,俄羅斯要支持停火,釋放所有人質,制止向烏境內輸送武器和戰機,參與制定談判的方針。 上周五,歐盟宣布,將對俄個人制裁名單增加11人,稱制裁對象支持烏克蘭東部自稱獨立的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共和國叛軍首領。此前,因今年3月的烏克蘭內亂和俄羅斯並入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自治區,歐盟已制裁72人和兩家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19

以色列剛接受停火協議就恢複軍事行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473

據法新社報道,以色列在本周二(15日)早些時候宣布同意停火協議後,僅過了數個小時便於當天下午在加沙地區至少展開兩次空襲。 以色列國防軍稱,因以色列停火後6小時內,至少遭到50枚火箭彈襲擊,所以才重啟空襲。 據外媒此前報道,以色列15日同意埃及提出的一項停火協議。據埃及外交部宣布的提案,巴以雙方將於當地時間15日上午6點開始起“降低戰事力度”,12小時後全面停火。 協議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派系的高層代表將於48小時內,在開羅另外舉行談判,通過“建立信任的措施”以鞏固停火協議。 以色列軍方發言人彼得•勒納隨後表示,以色列軍隊服從國家政治領導層的決定,停止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但將對巴勒斯坦武裝分子炮擊企圖予以回應。 但哈馬斯的軍事組織卡薩姆旅則誓言其攻勢“將更加猛烈”,不過在建議休戰時間到來前,巴勒斯坦方面減少了火箭的發射。 以色列自本月8日發動代號為“護刃行動”的軍事打擊以來,共對加沙境內的1500多個目標進行了空襲,造成近2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和1000多人受傷。加沙地區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在過去一周內向以色列境內發射了700多枚火箭彈,威脅範圍涉及以色列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城市和地區,造成以色列至少4人受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71

馬航或將接受馬來西亞政府第四次註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290

分析師預計,馬航將接受來自馬來西亞政府的第四次註資救助。 今年以來,馬航先後發生兩起災難。MH-370航班在從吉隆坡前往北京的途中神秘消失,而MH-17航班在烏克蘭上空被擊落。 據投資銀行Hong Leong Investment Bank Bhd預計,馬來西亞主權財富基金Khazanah Nasional Bhd將需要花費至少20億林吉特(6.29億美元)將馬航私有化並補充運營資本。 在2002年11月後的三輪註資援助中,馬來西亞主權財富基金已經向馬航註資達50億林吉特。 律所Clifford Chance LLP破產重組部門主管Mark Hyde稱, 對於任何一家由於無法預見原因陷入危機的航空公司,重組可能是投資人的最佳選擇。 Khazanah昨日重申了7月3日的聲明,稱正在全面審核所有重組選擇。而針對其與AirAsia X Bhd合並的傳聞,Khazanah表示,這是沒有根據的猜測。馬航計劃最早於本周向Khazanah提交重組計劃。 這對於馬航CEO Ahmad Jauhari Yahya來說是一個大任務。在Yahya 2011年9月加入馬航後,馬航股價下跌66%。他目前的選擇包括退市以及破產。3月8日以來,馬航股價下跌6.3%,至0.225林吉特。 吉隆坡資管公司Pheim Asset Management Asia Sdn的投資主管James Lau表示, 拯救馬航不僅僅是金融上的計算。馬來西亞國家的士氣正在受到考驗。如何處理馬航事件表現了馬來西亞政府的立場。 Khazanah持有馬航69.4%的股份。據彭博新聞社的數據,如果馬航運營狀況沒有改善且未獲得新的融資,馬航將在2015年6月用完現金。 據馬來西亞第四大銀行RHB Capital分析師Jerry Lee稱, 政府第四次向馬航註資將給予馬航更多時間,減少機組規模。如果馬航在2015年減少10%的運能、20%人力成本以及10%運營成本,馬航的損失將減少80%。 Hyde說: 我認為,任何形式的破產都將是馬航最後的選擇。許多美國航空公司利用對債務人有利的破產保護法(Chapter 11)來保護自己。而由於在馬來西亞沒有類似Chapter 11的法律,馬航的破產將意味著終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91

烏克蘭反對派:1200名新兵曾在俄接受訓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057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烏克蘭東部親俄反對派領導人Alexander Zakharchenko稱,他們已經接受了1200名新兵,他們“在俄羅斯經過了4個月的訓練”,這似乎證實了俄羅斯對反對派的軍事支持。

Zakharchenko稱,在反對派占領的區域,已經新增了以下儲備:150輛裝甲車(其中30輛是坦克)和1200名在俄羅斯接受4個月訓練的士兵。但是,這些裝甲車是否來自俄羅斯尚未清楚。

此前,北約和烏克蘭已經指責俄羅斯向反對派運送坦克、導彈發射器,以及其它武器裝備。周四,英國每日郵報和英國衛報的記者也目擊至少23輛裝甲車由俄羅斯運往烏克蘭頓涅斯克檢查站。周五,俄羅斯國防部稱,沒有俄羅斯軍隊進入烏克蘭東部地區,烏克蘭在境內摧毀俄羅斯裝甲部隊的報道是“某種幻想”。

至少現在清楚的是,許多來自俄羅斯的士兵通過反對派控制的邊境進入烏克蘭。Zakharchenko的講話並沒有證實這1200名新兵是俄羅斯服役軍人、誌願戰士,還是烏克蘭東部激進分子接受訓練後再次返回。

最近幾天,俄烏邊境備受關註,因為俄羅斯向烏克蘭東部派遣了援助隊。這270輛卡車裝滿了貨物,包括食品、水、藥品、床和發電機,他們周四距頓涅斯克過境站20英里處停止。

俄羅斯和烏克蘭就這批救援物質該如何送至反對派占領區域而爭論不休。

更新:法新社報道,國際紅十字會宣布,俄羅斯與烏克蘭政府已達成協議,允許俄人道救援物資越過邊境進入烏克蘭。雙方還商定了烏方如何對俄護送物資人員進行檢查。

烏克蘭東部親俄反對派領導人Alexander Zakharchenko在接受俄一家電視臺采訪時表示,武器並非來源俄羅斯,而是獲自烏政府軍,此外也沒有俄軍人支援,只有誌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