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閒聊投資的一些感想 cody-chen

http://xueqiu.com/1821145691/38103616
1、牛市思維還是熊市思維?
討論行情時,同事提醒說,目前不應該維持熊市思維,更多從牛市視角來選股,筆者感受頗深,其實回首12年以來行情,我們正處在史無前例的牛市行情中,如果說創業板指數不斷創新高讓人難以信服的話,看看中證500指數,其代表剔除滬深300為代表的中盤指數連續11月月線收紅,且不斷創歷史新高,兩年多已從低點上漲134%,所以,在這樣大環境下,別輕易看空,除非真正大環境出現拐點,因素可以很多,但大部分只能後驗,所以借用索羅斯的話:「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2、增量資金VS存量資金?大盤藍籌VS中小創業?
宏觀上理解,度過11年貨幣政策收緊導致全面熊市,12年「新董事會」上台後面臨3期疊加和新常態判斷,結構改革方向重點是新經濟,所以,投資者紛紛把目光投向代表新經濟發展方向的創業板。貨幣政策上,「新經理層」實效辦法不多,既要又要的語境下,只能走鋼絲,整體上,貨幣政策維持放水趨勢不變,只是節奏變換上有急有緩,所以聰明的投資者總能把握合適的政策機會獲利,當然13年中旬央媽搞了個風險測試,最後是央媽認慫了,市場似乎更肆無忌憚了。無論怎樣,信用貨幣下,市場更像個投票器,信心比黃金還重要,隨著對「新董事會」的信心越來越強烈,所謂改革牛也好,居民資產再配置也罷,只要投資者有信心持有,後續資金源源不斷買入,市場最終會超大部分人預期。當然,投資者需要弄清楚三個問題,1)貨幣會不會持續放水?目前這個問題比較好回答,起碼17年前,這個問題顯而易見的,17年10月董事會面臨新一屆改選,誰都不希望在任期間經濟連續下滑,這就是政治週期,所以今年可能看到7.2%,明年7.2%以上妥妥的,而且很可能大幅超預期,達到上述目標必須靠放水。2)放水的錢最終流入房地產還是股市?首先,過去十年房地產是居民財富最大源泉,背後動力是城鎮化下巨大的供需缺口,技術實現的邏輯也很好理解,依靠出口順差,央行發行大量基礎貨幣,居民和企業存款通過銀行和信託渠道流入房地產企業,最後再把房屋銷售給居民(樓市需求應該說正常的,問題是價格失控引發投機加槓桿產生的泡沫,表面只是大家看到財富效應下抵押品面值的大幅升值而已),其次,房地產拐點已經來臨,90後出生人口呈斷崖式下跌,舉個簡單例子,假設25歲平均年齡購房,1995年出生人口5年後面臨購房需求,而1995年出生人口數是1693萬,其中男915萬,女777萬。不區分農村和城市,最多需求才915萬套,而2013年國家統計局統計僅商品房銷售就達1104萬套,所以不出幾年房屋大量過剩,感興趣參考筆者2013年寫的文章,所以聰明的投資者早已撤離房地產投資,但是為了穩住經濟,國家不會希望房地產下跌,會成為階段性擾動因素,但不是資金流入的趨勢。http://xueqiu.com/1821145691/22985365。最後,大類資產中股市是除房地產外能容納如此巨量資金的場所,股票也能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周行長語),只是通過直接融資的方式而已,還降低債務率(作用機理比較複雜)。3)股市裡資金是存量博弈還是增量博弈? 理性看,過去幾年,增量資金流入有限,關於存量博弈的故事講了很多,微觀上理解,一則市場結成利益共同體,09年上市創業板,12年大股東才解禁,初級玩法是減持,高級點開始市值管理。二則規則使然。由於滬深300股指期貨存在,投資者找到不對稱操作市場的套利玩法,空股指期貨,坐莊中小創業。當然,去年11月,大量存量資金進入,更宏觀對沖的投資者狠狠地賺了一把做量化對沖的投資者。關於未來是否延續大盤藍籌VS中小創業博弈?筆者看法,一則未來增量資金會源源不斷,但呈現階段性特徵,參考:海通證券《市場的幾個認知陷阱 》,申萬《策略悟道系列報告-短期監管壓力大,長期趨勢仍流入,理財資金入市調研報告》;二則大盤藍籌VS中小創業博弈還會在階段性出現,需保持警惕,把握輪動機會。
3、機會在哪裡?
短期,階段性主題層出不窮,風口互聯網+就不說了,最近申萬、民生強推的西藏板塊,華泰推的北斗或許都有機會。但筆者的感覺,滬指3400點闖關在即,無政策打壓下,若順利闖關3400後,之前看空投資者才可能進場而看到更高點位,如果賭闖關成功,保險、銀行將是非常重要的權重成為進攻重點,如果行情被激活,重演11月成為風口的豬也不是不可能的。中期,考慮政治週期,由於17年10月董事會再次改選,16年增長很可能是主題,今年商品很可能是熊市最後一跌,在所有行業估值上一台階後,下半年開始資源股將有不少機會。
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68

4月5號到4月7號寫的感想 思想花園

來源: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hk/2015/04/4547.html

4月7號寫的

回故鄉三天,感受三句話。一,土豪越來越多。二,經濟越來越差。三,只有股市才能救中國。

故鄉的親戚朋友,早富的不在少數。但見到連以往以為是經濟條件很差的,也開著豪車,住著裝修非常好的大宅,不免自慚形愧。去香港的,幾乎是經濟條件最差的。

財富主要來自拆遷賠償。我們那個區,成為了規劃的金融區和政府中心。鄉下的宅基地換成了城區的幾套住房和百萬計的現金。這些賠償過往只是概念上的,但政府逐步兌現,紙面富貴成真。

但經濟的蕭條是顯而易見的,幾乎在每個人的口頭上。大量鋪面空置,餐飲慘淡,年輕人一直找不到工作,盡管開著好車。才待三天,親戚朋友工作中, 我就聽到了兩個裁員一半以上的案例,一個是四星酒店,一個是房企。

中國09年到13年的大放水,資產價格價格膨脹,有錢人越來越多,越來越有錢,但金融只是虛擬運行,和實體經濟脫節。

在之前所有阻止金融脫媒的努力失敗後,股市,是剩下的唯一能讓存量財富投入實體經濟,盤活經濟的方法。對比僵化的國企銀行放款,資金流入股市,至少理論上能以更市場化,更有效率的方式刺激經濟。加大直接融資是三中全會提出方向。

中國股市必須升,而且必須現在升,並且不能跌,現在是土豪的財富換成社會財富的最後機會。否則皮之不附,毛之焉存。中國政府有一千條理由把股市推上去,而見不到有一條理由壓制股市的上升。

土地泡沫的爆破,後果比股市泡沫嚴重得多。如果能讓土地財富,有秩序地逐步向股市轉移,那還將延緩土地泡沫爆破的時間,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還能把經濟起動的話,那兩者還有機會皆存。

用股市泡沫來替代必然爆破的土地泡沫,是中國政府的唯一選擇,否則就是坐以待斃。
----------------------------------------------------------
4月5號寫的
----------------------------------------------------------
我來說說,為什麽覺得恒指今年可能沖破三萬點,甚至破07年的高位。當然,也許一年過後會發現錯的離譜。首先,要從內地說起。內地最近發生了一些之前會覺得不可思儀的變化。可能比較長。

第一,中證監在3月20日,上證升破3600點時,說此輪上漲是必要而合理。這句話威力無窮。放眼全世界,不會有任何官方證券機構說這種話。這句話的實際含義是,3600點的價位,中央可以包底。股市只準升不準跌。

這並非不可思儀。內地有十多萬億的信托產品,其中有過萬億是爛帳。但內地一直實行剛性兌付,每到信托資產出了問題,總有神秘機構出來包底。基本沒出什麽事。這是潛規則和默契的威力。

中證監的表態,實際上等於是剛性兌付。問題是,為什麽要在這個時候發這個信息?

第二,內地孖展的理論上限是一點五萬億,現在已經破了。就算去年券商資本額增加,最多也不超過兩萬億,很快也破。人大前,官媒和中證監一直叫人不要借孖展,現在已經爆了。反而只字不提。

3月18日,中證監推出券商股票質押指引,券商借出融資額不能超過凈資本兩倍。表面上是限制了借貸金額,但有分析指實際上是增加了,因為之前只是一倍。現在看來這個版本才是真的。

內地券商孖展理論上限的計算非常複雜。有受制風險資本和凈資本比例,有凈資本和凈資產比例,有受制借出額和凈資本比例等。按最後一種算法,新規則大概增加了6000億的孖展額度,有原來的1。5億增到2萬億以上。

到現在為止,a股最大的風險就是中央限制孖展,和要求已經違規和爆額的孖展強制平倉。119只是流露出這個意向,股市就暴跌7%。

在孖展已經快用盡的時候,中央雪中送炭,為其吊命。明顯是想股市升而不想跌。

為什麽?

第三,地方債是中國金融最大風險。中央推出一萬億地方置換計劃,其實等於是債務重組。銀行展期,減息,必且有擠出效應。但上禮拜李可強宣布可以社保基金買地方債,上述問題迎刃而解,在金融層面完美解決,盡管在道德層面大有問題。

地方債置換最大的目的,是為股市解除後顧之憂,增強信心。問題是,為什麽要這樣做?

第四。3月15日,李克強在人大記者會說,房地產是剛需。剛需一直只是民間的談笑語,什麽時候成了官方定性了?

房地產有金融屬性,也有民生屬性,有基本的居住需求,也有升級的改善需求。公屋可以是剛需,居屋不可能是,至於私樓只能市場解決。這些需求是不同層次的,說它們是剛需,等於打包了。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李克強竟然歡迎提問的外國記者來中國置業。因為敏感的政治問題,而且怕搶高樓價,全世界政府都不可能公開鼓勵境外人士來買樓。

更何況,之前因為擔心熱錢湧入,中國對境外人士置業,一直是不鼓勵的態度。
現在一百八十度轉變是何理?

之後再寫,為什麽這些很可能導致恒指今年破三萬點。

=============
4月6日寫的
--------------------
我再說說,為什麽覺得,今年恒指有可能破三萬。這是二之三篇的筆記。上篇已經歸納了一些a 股政策面的異動,雖然很微小,但流露出一些很以往政策截然不同的性質。

再說一些a 股的基本因素。除了政策面以外,這些基本因素是不能或缺的牛市成因。主要有兩個很重要的基本因素在發生作用。

第一,現在a 股的情況和2007年的情況很像,都出現了一套所有人深以為然,到目前都沒有人,也無法反駁的牛市理論體系。這理論一旦提出,對整個市場影響深遠,要到這個理論幻滅,起碼要一兩年的時間。

2007年a股牛市的指導理論,是人民幣資產的價值重估,結合當時的商品牛市和中國制造業的如日方中,所有人都被迷惑了,深信不疑。

2014年至今的a股的指導理論,是無風險利率的下行。至少在目前我還沒有見到任何反對的觀點。
在2009年到2013年,我還從來沒有見到市場上出現過一個這樣一面倒的觀點和理論體系。

我是這樣理解這個理論的,無風險利率,並非真的全無風險。而是反映整個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的系統風險。美國制度讓人信賴,所以美國國庫券息率一定低過中國。

中國無風險利率的下行,反映的是市場對共產黨政權和整個社會制度的信心加強,對整個系統性風險的溢價,要價低了。

中國有120萬億的存款,差不多數字的房產價值,11萬億的信托,20萬億的銀行理財。無風險利率下行,導致這些錢要開始流向股市。過去余額寶利率都有六厘,中石油息率不過五厘,怎麽還會有人買股票。

第二個很重要的基本因素,是a 股又來到了牛市周期。

內地股市是1991年出現,之後一直維持“牛市兩年,熊市五六年,牛市兩年,熊市五六年”的規律。

例如91,92年是牛市,之後一直跌,96 ,97牛市,然後再跌。04年複蘇,07年大跌。到13年剛好六年。
為什麽跌六年後,就會出現牛市,我的理解是,這剛好是一代股民心理療傷所需要的時間。同時,六年時間,也剛好可以培養出新一代對股市完全沒有負面記憶的股民,和足夠的購買力。

例如,內地基金經理和賣方分析師,平均年齡是三十歲左右,也就是說,大多沒有經歷過08年的大跌。內地現在湧進來的新錢和新股民,相信也大都沒有08年以前經驗。

他們現在戰意正濃,越戰越勇,沒有任何風險意識,直到進入下一波循環。這也是a 股牛市一旦啟動,很難停下來原因。

在任何一個成熟市場,擁有完整牛熊經驗的投資者才是值錢的。但在a股,經驗並不值錢,整個市場也20多年歷史。整個市場不成熟,所以和市場心理博奕是有利可圖的。

上述的想法寫下來,是想挑出邏輯上的錯處。但目前還找不到。
------------------------------
也是4月6日寫的

關於恒指今年可能破三萬,把最後的一些想法寫下來,這是三之三篇的筆記。希望不要錯的離譜。不過寫下了,將來至少會知道錯在什麽地方。

前兩篇說了,a股出現大牛市已經勢不可擋,這是大前提。

不過按a 股以往的規律,牛市一般兩年,然後暴跌。期間升幅都超過一倍。也就是說上證很可能在15年升到5000點,然後16年大跌。這是不符合中央利益的,因為國企改革和股票註冊制最快今年啟動,明年才開展,如果股市進入熊市,就沒人來買單。

從中央角度,這輪股市牛市起碼要維持到2017年,召開十九大之前。

以下純粹猜測。我只能說,只能看它是否符合邏輯的。因為中央怎樣想,誰是中央,外界也不知道。

直接調控股市,已經證明是不可行的。2007年中央試過,證明無效。現時可以看出來中央的傾向是瀉洪,引導資金買港股。可以把a 股的牛市搞久一些。例如港股通基金放行和批準買險資創業股。如果是這個方向的話,之後甚至還有鼓勵措施。

從另一個角度,06年a 股大升,07年港股才受帶動(指817直通車消息前的升勢),證明次年傳導機制才起作用。如果加上有秩序有組織的瀉洪,是有可能表現好過07年。

以下純粹胡說八道,因為很多數字,我也不一定記得正確。

上證3600的時候,a股整體市盈率21倍,如果升到5500點,大概30倍。離07年約40倍仍有距離。事實上,在08年以前,a股大部分時間都是在30倍以上。

港股現在大概16倍,按相同比例,如果一直維持低a股三分之一的估值,那麽在a 股達到30倍,上證5500點時,港股應該去到20倍和恒指三萬點的水平。前提是,a股的確存在牛市,和傳導機制發生作用。

以上的想法,我現在更關心的,是它在什麽下不會成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877

悶出200萬的感想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7/200.html

昨晚,有blog友提醒止凡,這個blog的記錄顯示瀏覽量已經突破200萬,這是搬來blogspot之後的記錄,其實怎樣計算也不要緊。記得我從 2006年開始在yahoo寫blog,blog名叫《永不當田雞》,當時的內容還未有太集中討論財務知識的,今天也不是百分百談財務知識,但總算是找到了分享的重心。


在突破100萬瀏覽量的那天前後,曾發了一文《悶出100萬》記錄一下,今次第二個100萬,當然也可以發文留個紀念。上次100萬的記錄日期是2014年9月18日,即大約由2006年到2014年,花了8年時間才有100萬瀏覽量,當然曾經搬blog,所以實際並不需要8年的,但也是以年作為單位。而由2014年9月到昨天,只用了10個月時間就累積了另一個100萬瀏覽量出來,似乎快了許多噢。

我們這班談長線投資的blogger,第一時間聯想起複利率的威力,起步時速度很慢,沒多少成效,但慢慢看見複利率起作用之時,大家便會看到難以想像的威力。以投資而言,資本投資有回報,回報再投入資本,加大的資本又會再有回報,一直滾出複利的威力,相信這不難理解,但瀏覽量又怎能滾出複利率的效應來呢?

這是一個讓我想了半天的有趣問題,我就是這麼無聊的人,想個無聊問題都想半天。大概的想法,是持之以恆去做對事,終會有回報的,而且由於所做的是對事,回報始終是正面的。

寫這個blog,分享的知識,執筆的態度,都一點一滴在累積著喜歡這些文章的人,大家看過後,喜歡的自然會繼續回來看,更會參與分享,這裡會凝聚好氣氛。

加上,這裡曾分享的文章上千,所寫的理念大致如一,文章都跑到google及yahoo搜尋器內,對這類理念有興趣的網友只要上網利用搜尋器找找讀物,很容易出現這個blog的連結結果。曾經有位blog友詢問過一些值得看的投資者,當時我向他推介Peter Lynch,而他立即利用google輸入「Peter Lynch」加上「價值投資」等關鍵字詞找找看,誰知搜尋結果頭幾個跳出來的都是這blog的文章,感覺google也被我灌水了。

另一個原因,是我除了寫blog之外,也不憐惜在其他平臺作分享,為何用「不憐惜」來形容呢?因為當有機會在一些新平臺作分享時,第一個考慮都不是名與利,不是成本效益,而是能否分享更多知識、幫到更多人及啟發更多人。

辦工作坊堅持是成本價,其實絕對不是因為我們不知價。電視訪問及商場演說都是沒有「車馬費」的,但卻需要請假安排準備。報章、雜誌訪問是沒有稿費的,也需要我付出不少放工後的私人時間。出著作分紅都沒有與出版社多討論及談判,多少就多少吧,甚至見其定價都是同類著作的偏低水平,純文字有這個厚度的財經書應該可以不只賣$88吧。還有,開始了寫專欄幾個星期後才知道原來有稿費,最初與記者討論時完全沒有考慮過這點,事後還要記者主動連絡安排過戶。

越參與得多這類平臺分享,自然就吸引與多人來看blog,不是嗎?這的確是,但這並非我的動機。因為,多了人來看blog之後,我還是沒有任何實際收益的,因我的blog都沒有賣廣告。

實不相瞞,曾經有一些公司代表接觸我,希望談各種合作形式,包括於blog內加入產品廣告,又有針對市場的研究團隊希望我加入顧問團之類,更有類似替金融公司代言、出席演說或寫「線稿」之類,我理解過其理念之後都禮貌地拒絕了。可能我「嫌錢腥」吧,但事實真的不會為這點錢做這些事情,或者影響這blog的氣質。

能讓更多人分享我的理念,無錢都盡量做,但推廣我未能認同的理念,多多錢都免了。其實,若果分享知識的出發點是為錢的,為賺盡的,相信今天很多東西都不會做,計計效益就知曉。同時,這樣勢利的話,亦不會有人給機會我去嘗試這麼多事情。進而,這blog的內容一定不似現在的模樣,可能會大大變質了,整件事情都有很大分別。

放眼一點,這一丁點的瀏覽量,即數以百萬計,若在內地的話,「打個噴嚏」已經不止於此。內地的微博,可能是以千萬甚至以億計,一個明星在微博貼張照片及寫上兩句,有多少人看與評論,大家心中有數。若是為瀏覽量,為利益,我還在寫這些內容的文章?做這些沒效益的事情?傻的嗎?

200萬瀏覽量實在是「碎料」,但重點絕不在於此。為興趣,寫了這個blog,創造了這個小天地,我為此感到高興,甚至有點自豪,因為環觀世界各地,實在不容易找到這樣的地方,遇到這麼多價值投資、追求財務知識及財務自由的同路人,大家恭敬地分享及討論,這是錢難以買回來的。

寫這個blog就好像作了一面鏡子,若自己態度不好,文筆不對勁,所凝聚的人所持的質素自然會告訴你出了問題的,今天在這blog內看見大家的質素,讓我自感安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181

證義搜查線3 第1集 好朋友感想(初步版本,新增電視片段)

筆者在前兩輯均有花時間逐集研究每一集的課題,今輯自然是不例外。現在先來開始,這次各集的資料如此連結。現時播放連結在此


今日這一集類近的題材,在第一輯的少年女股神的父親和第二輯的大話妹已經再寫了,只是今次的背景不同,參照的案件也不同。今次是說一個醫館醫師利用股票消息助人賺錢,之後有人把所得回給醫師,這已經陷人法網,不過沒人舉報。在嫩模投懷送抱,想起網友龍生,即Kelvin God 成功利用這種銷售模式推廣股票,好不高興。

眾人賺錢時均覺得高興,但因股災來臨,各人虧損,於是有人舉報,最終證供足夠下,這位始作俑者最終需要認罪。詳細的分鏡,如有機會,筆者一定會詳細寫出。

這件案件其實可能反映在2014年8月31日的一單無牌投資組合經理成立的案件,在此把案情大致列之如下:

「東區裁判法院裁定,譚國培(男)在未向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領取牌照的情況下,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罪名成立(註1)。

譚承認該項控罪,被判罰款10,000元。法院亦下令譚須繳付證監會的調查費。

證監會調查發現,於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期間,譚在未領有牌照的情況下,透過他舉辦的投資講座招攬了一名客戶,並向其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當中包括為該名客戶管理證券及期貨合約投資組合。他提供該等服務前,必先令證監會信納他在資產管理方面是適當人選並具備勝任能力。譚從未尋求證監會批准,因此並未獲認可提供該等服務。」

在此,筆者重申我們本網實是自給自足,並無非法利用投資資料牟利,是合法經營。在此筆者需要解釋我們的資金實力。

我們的收入來源非常穩固,今年每個月廣告費最少均有3,000元,前幾月最高時達到6,000元以上。

另外,本網成功利用原有的儲備,加上Abby和我們的墊支,以及利用本人網上身份賺取的金錢,利用這筆資金,我們成功進行一系列的投資,獲利甚豐,資金有大幅增長。雖然在大時代時資金一度高達35萬,雖然現在股市回降,但現時資金儲備估計達到28萬以上,其中現金超過8萬元,如無意外,在年底應該超過30萬大關,月股息可能預期達1,800元。

僅此兩項預期每月收入即有5,000元,足夠支付每年4,800元的伺服器的費用,預期在成功經營下,本網或許會透過利用我們的私人財力注資進行物業投資用途,進一步擴大本網的資金實力。

我們致力利用不收費的經營模式,不依賴任何財團支持,維持獨立的經營模式,希望打造一個股票資料王國。筆者期望現在大家能夠繼續支持我們,我們亦會努力擴大本網的收入來源,使它成為一個能持續多年的事業,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825

證義搜查線3 第2集 超級偶像感想(初步版本)

上一集,我們都介紹了無牌提供股票意見的集數,這一集,我們提及的是造假報告局中局,竟然有兩位公眾扮演的奸人鄭子誠和邵仲衡,分別扮演所謂沽空老闆的財經演員和上市公司主席。


這兩個人做得好好笑,但卻是非常可愛的角色,前者反映了一個能醫不自醫的財演,在投資失利後,受到上市公司老闆的唆擺,沽空後提供一些公司不利的報告,最後甚至偽造事實,連那個助手因為不齒他行為離場,以從中取利。至於那個上市公司主席有錢就壞事做盡,包括在市場上叫下屬唆擺財經演員在股價高企時發出沽空報告,並在事前大手沽空股票,從中取利,並誤導員工購買股票,蝕盡公司錢財。另外在沽空後誤導公眾,聲稱冤枉,並利用員工發佈公司向好的消息,最後,就是在公司亂搞男女關係。

筆者覺得,這些所謂上市公司老總的行為誤導這些無知的電腦員工Angus,其實Angus 何嘗又不是我們的縮影?

至於所謂冰川水計劃和月球發電計劃,以及沽空報告,估計是影射這些曾經在證監會發佈的新聞,至於當中影射甚麼人物,都是這些人的混合體。

1. 證監會就被指屬虛假的研究報告於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展開研訊程序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在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審裁處)展開針對Citron Research的Andrew Left(男)的研訊程序,指其於2012年6月在發表有關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恒大)的報告一事上犯有失當行為(註1)。

Left為一家發表上市公司研究報告的美國公司Citron Research的主管(註2)。

證監會指Left於2012年6月21日在Citron Research的網站(www.citronresearch.com)發表一份報告,當中載有關於恒大的虛假及具誤導性資料,包括指恒大無力償債,並持續向投資大眾呈報有欺詐成分的資料。

同日,恒大股價在該報告發表後急挫(註3)。

證監會亦指Left於報告發表前不久沽空了410萬股恒大股份,然後購回,獲取逾280萬元的名義利潤。Left合共賺取了約170萬元的實際利潤。

證監會展開審裁處研訊程序的通知書載於審裁處網站(www.mmt.gov.hk)。


2. 證監會就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發出聲明 

證監會澄清,已就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的事務進行調查,有關調查仍在繼續。

鑑於有報道否認相關措施,證監會基於公眾利益,根據披露政策發出此聲明(註1)。

證監會不會就調查作出進一步評論。


如果有時間,筆者會逐個分鏡寫下來,然後和大家分享,下一集再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699

證義搜查線3 第3集 債感想(初步版本)

筆者這一輯開始已每集看了幾次,到現在已看了三集,心中有一些感覺不吐不快。


現在基本上每一集都會起用新的角色,作為犯案人士及證監會職員,可以使觀眾不用看前面的集數,亦可理解每一件事的來龍去脈,使主題突出。但卻失去了第一輯和第二輯的連續性,更使劇集公式化和使角色片面化,以筆者作為一個長期支持者來看,第一輯的水準可以說是最好,雖然節奏慢了一些,但每個人總有立體性格,況且也貼合現實,所以永遠是心中的首選,愈逐輯看下去,每一集的人好像水過鴨背就過了,雖然人是多了,面孔豐富了,但水準無疑是低落了,沒有建立了歸屬感,只是逐一看新聞翻回資料,沒有重大追看意慾,劇本走勢很單一,總是壞人受制裁,很悶。

這一集是講兩個家族的同村兄弟,因其中一位父親早亡,故另一位的兄弟父親就負起照顧的責任,過了幾十年後,後者成為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又改了名,前者碌碌無為,股票輸了不少,更積下巨債,後者就為報恩給了不少好處給他,最後更做了一場戲,給了一些機密情報,他就用了這個,借入巨額資金購買股票,情報賺了大錢,結果兩人就因此給證監追查,最終都難逃法網。雖然他說改編自真實個案,但是這個個案取材其實估計是來自一單匯源果汁(1886)被百事可樂收購案,亦類近真實。最後只是購買股票者獲定罪,涉露消息者則沒有負上刑責,更要法官在報告刪除他的名字,老實說暫時這三集中,筆者最喜歡這一集,如果有機會,筆者會逐個細節討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485

證義搜查線3 第4集 造市感想(初步版本)


因為這幾星期公私事大量也要進行新的調配和適應,所以這個看後感到現時才出來,真不好意思。

這個系列做到第四集,其實還是很平淡,完全沒有引起觀眾對劇集的興趣,只是簡單描述了事件和交代一些重要人物,枝節也不明確,但唯一描寫良好的是,一個犯案者的誘因及動機,演員也有足夠能力把它演出來,值得一讚。

這個故事都是人為操控股價引起的犯罪案件。劇情如下:

「新入職中學教師李文生,計劃在暑假時帶女朋友Kelly到歐洲旅行。為了籌募旅費,他­決定以四萬元積蓄作股票炒賣,用每股兩毫三的價錢買入了八萬股「萬路飛科技」。

但股市狀況起伏難料,「萬路飛科技」在李文生購入的第一天,股價急跌20%。經紀惠敬­齊遊說他在低位”溝貨”補償損失,於是李文生加碼買入十萬股,可惜「萬路飛科技」没有­止跌回升。

此時,惠敬齊發現市場上出現一個「萬路飛科技」的五毫沽盤,而當時該股股價只是一毫七­,他提議李文生把握機會,利用這個奇怪沽盤將推高股價。

他們覦準時機,以五毫購入一手一千股「萬路飛科技」,只用了五百元,便輕鬆地把股價推­上五毫,然後襯”高位”將所持的股票沽出獲利。

證監會對這次交易產生懷疑,逐展開調查。雖然市場確實存在這個五毫沽盤,但又可否算是­個真實交易呢?」

這個事情實際上橫跨兩年,在2009年的某一日,萬事昌國際(0898,筆者也看好這股票,在劇中名稱也沒甚麼改變)的股價大升,利用很少成交由25仙,急升至1元,然後股價在高位股價回降,不久就跌到43仙,但但較去日收市價暴升,之後股價陸續回降,引起證監懷疑,最後揭發案件。

最後,涉案的案中經紀陳育鑫子客戶陳景倫在2012年被定罪,又更改答辯 ,之後被控操縱市場罪成被判社會服務令及賠償,其後上訴,在2014年被駁回,法官解釋稱,「指出在有真正供求關係的市場上的真正買家,是會盡可能以最低的價格購買股份,而陳育鑫及陳景倫作出與此相違背的做法,其行為構成虛假交易。」

如果有機會,筆者會逐個鏡頭再解釋編劇和導演的動機。大家不要利用很少成交把股價大額操控,以吸引投資者買賣,並要和自己的投資行為相一致,否則就會輕墮法網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418

證義搜查線3 第5集 守業感想(初步版本)

這一集的著墨點在於財困公司和其疑似的解困轉型方案。這一集的寫法較第3集更好,描述到一家人的感情、股東的瓜葛和拯救公司的困難,和各種理性現實的考慮,最重要我有幾位演員筆者也很喜歡,包括大AL、樓南光和方健儀,特別是大AL表現,的確描述了那個父女情、撲水的困難、保住家業的努力失敗的感覺,分數頗高。

這一集的內容,容許我做文抄公一下:

「陳浩揚和陳子龍這對兄弟,從父親手上繼承陳氏玩具上市公司。可惜,公司老化,經營逐漸­步入死胡同。銷售慘淡、資金不足、廠房工人罷工、欠債壘壘…&hell­ip;種種消息都預示陳氏將會清盤。

身為董事長的大哥陳浩揚,為堅守家業,不欲就此結束公司,設限三日,希望籌集資金,挽­救劣勢。他四出奔走,終於得到某富商出手幫忙!

陳浩揚把好消息帶回公司,卻發現廠房早已被陳子龍聯同其他董事變賣,他們甚至把所有資­金,購入完全不符價值,但有親屬關係的回收公司,暗取回佣,企圖在陳氏結束前大撈一筆­!為了家業勞碌半生,甚至連家庭也賠上的陳浩揚,心血竟毀於一旦,兩兄弟因而決裂。

同一時間,陳氏廠房罷工的消息,終於紙包不住火,在市場上傳出,令公司股價急速下跌。­證監會發覺情況異常,於是展開調查...」


在現實來說,當然證監會說是改編現實個案。但事實上,據筆者估計,個案主要來證監自2個事例,並可能參考一家現實的上市公司財困個案:

1. 大凌集團(0211): 在2008年,證監會指稱,該公司在2000年至2001年,隱瞞了多起關連投資及貸款交易,張志誠、楊杏儀夫婦把股東約8,000萬資金據為己有,最終他們兩位及另外兩位董事在2012年被取消董事資格,為期7年至12年不等,並需賠償8,500萬予公司,最後在2012年6月和2013年分1期還款和2期購入物業解決。

2. 科浪國際(2336,現稱海亮國際): 2011年,該公司董事及財務總監王樹永及李澤滔被指他在2008年並無披露在10月及11月間隱瞞公司財務情況轉壞,欠債及廠房停產之消息,詳細請看文件。最後被取消董事資格3年半至5年不等

3. 合俊集團(2700,現稱格林國際控股): 2008年,這公司經營玩具業務,在高價收購一個垃圾銀礦後不久
,公司就出售廠房物業,不久就破產清盤倒閉,最後董事被譴責,歷經重組才成功。

總的來看,現代社會變化的非常快速,對公司披露的要求只會更高,不會更低,總會有欠妥之處,但刻意的隱瞞下,時間窗已愈來愈少,證監的調查速度如果仍是這麼慢,顯然可能不太合符現實需要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135

證義搜查線3 第6集 顯淺真相感想(初步版本)

今集是這一個系列的最後一集,有必要為這個系列寫下完美的句點。


今集的表現方面,林韋臣扮演的證券公司東主,恰如其份,令人眼前一亮。至於韋家雄,這個系列3輯都有他的角色,但今輯是繼第一輯扮演壞人圍頭仔幫莊外,第二次扮演圍頭仔好人公務員,還有一個老婆,甚至有他的祖先,為這個角色加上了立體,他的扮演當然沒甚驚喜,他可以為他的角色寫下一些故事。雖然有一些角色演技幼嫩,但是筆者覺得是這麼多集最好看的一集,最少描寫人物立體,使人有代入感,少了說教,具生活化的特色。

至於這集的內容,我們可以再抄一下:

「李逢源是證券公司董事,只可替客戶買賣證券,不能接受定期存款,但他卻明知故犯,有時­更會向客戶「撻貨」,訛稱已購入某些股票,實質中飽私囊。李逢源憑著原居民身份的人脈­,及個人魅力,一直左右逢源,深得村民客戶的信任。但十個煲只有九個蓋,近日終於爆煲­。

逢源乘夜挾帶私逃,他的弟弟Jimmy遂成了大家追討的對象。為證清白,Jimmy願­意接受調查。受害者則聯群結隊到SFC追討索償。

SFC職員替幾個苦主錄取口供。苦主認為Jimmy與事件脫不了關係,然而他們的理據­大都是道聽途說而來,事情宛如羅生門一樣前後矛盾。說到底,他們口中所謂的真相,其實­只是他們想要相信的「方便的真相」。而這種蒙蔽與盲目,正正是他們陷進當前境地的原因 ...」

這一集的逢源證券其實是改編自佳堅證券事件。

據稱,佳堅證券經營約40年,在1994年取得牌照,為一駁腳經紀,主要為寶威證券有限公司及林達證券有限公司招攬客人進行經紀買賣,客戶大約60人。

在2014年底,證監會接獲投訴指佳堅證券未能將客戶證券歸還予投訴人後,並作初步調查後,佳堅證券不會有足夠資源將該等證券歸還予該投訴人,故在2015年2月進行發出限制通知書,禁止該公司進行其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獲發牌進行的所有受規管活動。不久公司即倒閉

其後來自警方的消息稱,「去年4月一名涉案證券行已故客戶的家人,申領遺產時無法取回存於該行資產,揭發客戶生前經該行買賣的證券不存在,於是報案」,不久即發現佳堅證券苦主稱,稱該證券行比銀行高出三倍的利率吸引做定期存款,但沒有收取存款牌照,結果估計可能因為投資失利,損失所有客戶的資金,沒法把資金退還予客戶,最終調查涉及資金約3,500萬,變成一單小型馬多夫騙案。

其實事件前都有跡可尋,在2014年1月元旦,公司有開門但但不能買賣股票,「老闆助理打電話嚟,解釋話因為同客戶有爭執,叫我哋唔好向證監會投訴」,資金有部分都不能拿出。其實在所有這些馬多夫騙局,不能提款已是倒閉的警號,如果發現這個情形,定當小心。

事後立法會的情況表示,除了佳堅證券外,還有一家永聯證券亦因為此原因倒閉。據稱,在兩名負責人員的參與下,挪用兩名客戶約40萬元,並向證監會提供虛假及具誤導性資料。該兩名負責人員於2012年底逃離香港。所以這些駁腳經紀的風險不能忽視。

不過,隨著香港小型證券行生存困難和監管趨嚴下,這些證券行倒閉事件會減少,但人類因貪心損失的金錢應不會減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45

由萬科爭奪戰引發的點滴感想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wpr.html

    昨天,一位朋友發來微信,自嘲說:“我可真神啦!把自己壓了多年的1萬股和幫我大哥一起壓了的7600股萬科,竟然在它暴漲的前一天全部賣了!實在是精準啊!胸悶!”

    “黑天鵝!天意!”我也甚覺遺憾,但安慰他說,“但你已賺了不少了呀!”

    “你怎麽看萬科事件?”這朋友問我。

    關於寶能系“惡意搶購”萬科之事,可說是A股史上最大的個股爭奪案件吧?這幾天,關於寶能系惡意搶購萬科以及萬科反擊的報道、文章及言論鋪天蓋地,眾說紛紜,支持萬科的和為寶能系叫好的都有,最終鹿死誰手或握手言和,我們拭目以待。在這里,我只想從股市制度方面的角度來簡單地講一點感想。

    “萬科爭奪戰”無疑將對中國的資本市場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尤其這事發生在註冊制推出之前,更是一件好事。證監會也表態,只要合法合規,監管部門就不會幹涉。本人在小文《註冊制須要三大前提匹配 》(2015-12-07)中提到過:“在退市之前,須要有個類似於‘敵意收購’(也叫‘惡意收購’)機制。‘敵意收購’是指收購公司不管目標公司允許與否,意願如何,按照市場規則對其所進行的收購活動,從而使股權關系發生變更,公司易主。這樣,就發揮了市場本身的力量與作用,讓效率低下而該退市的公司在尚未徹底爛掉之前,被高效優秀的公司收購,於是,既減少了資源進一步浪費,又能使投資者利益得到一定的保證。由此可見,敵意收購機制可讓必須退市的公司屈服於市場規律而退出,同時給予其一條可退之路,這顯然比最終由行政執法被強制掃地出門更加合情合理,既維護和發揮了市場應有的作用及功能,又照顧到了投資者的利益。所以說,敵意收購機制是退市制度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實,這在股市比較成熟和發達的國家,比如,美國,都有這項制度安排。”當然,萬科是個優秀公司,堪稱中國企業的標桿,寶能系軍頭姚振華早就虎視眈眈,近日頻繁舉牌搶購,用意不凡,目前持股22%,已經成為第一大股東。而萬科領袖王石不想讓寶能成為最大股東,開始反擊惡意搶購,但他自己也說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公司的管理層對誰是大股東這件事是無能為力的。確實是這樣,因為股票在那兒放著,誰都可以買。但股權非常分散的萬科似乎並沒預料到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

    萬科股權爭奪之戰也為已上市和想上市的企業敲響警鐘,一方面,警示上市公司如何進一步搞好市值管理,提升企業價值;另一方面,告誡未上市公司須要好好審視自己,想清楚上市的目的和面臨的問題,因為企業一旦上市就變成了公眾企業,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隨時隨地都有被資本“吃掉”的危險。

    最後,順便提醒一下,不論寶能系這回“蛇吞象”成功與否,但股價異常暴漲,往往接下來就會暴跌,所以,作為我們小散不宜追高尋歡,弄不好會讓你“高興死的”!

    “就是說呢!呵呵!”這朋友心頭似乎掠過一絲安慰。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8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