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時趣CEO張銳:網紅電商不會成為萬億GMV的商業模式,社交商業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1/156758.shtml

時趣CEO張銳:網紅電商不會成為萬億GMV的商業模式,社交商業會!
張銳 張銳

時趣CEO張銳:網紅電商不會成為萬億GMV的商業模式,社交商業會!

“網紅電商的本質優勢,是在於對傳統渠道電商的一種OTT。”

中國的商業模式創新,一波接著一波,而且經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站在風口下的新商業模式,是網紅電商。

網紅電商為什麽會在今年引起市場這麽高度的關註?網紅不是什麽新鮮事,電商就更不是了,網紅通過電商賣東西,從幾年前的羅輯思維賣書開始,再到更早的淘女郎開網店,其實太陽底下都並不是什麽新鮮的東西。

關鍵的不同是,隨著時間的積累,資本市場通過長期的觀察,確認了網紅電商的長期生命力:不斷出現在各類消費領域的網紅群體、網紅電商在粉絲-交易轉化率上明顯的優勢、中國巨大的過剩供應鏈能力急需和新興的消費拉動勢能結合……這些都是投資人看好網紅的重要原因。

但是,我覺得還有一個更加本質的原因,未來會被主流市場更加深刻的理解,那就是:“網紅電商”的本質優勢,是在於對傳統渠道電商的一種OTT。

OTT的完整說法是Over The Top,所有大的平臺,無論曾經多麽輝煌鼎盛,都難以逃脫被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技術產品,踩在自己的平臺上,被逐步邊緣化或者基礎設施化的宿命。比方說,搜索引擎是對門戶背後海量編輯內容的OTT,微信是對移動運營商短信業務的OTT,互聯網電視是對傳統電視頻道的OTT,等等。

網紅電商,是對現在如日中天的超級電商渠道/電商流量分發能力的OTT。細思極恐。

為什麽這麽說?因為你會看到網紅電商,在這些超級電商平臺上,仍然在貢獻著不斷增長的GMV,但是,這些網紅電商卻不給這些電商平臺貢獻一毛錢的廣告收入。廣告收入,卻是這些傳統電商平臺收入模式的核心。釜底抽薪,奈之若何?

然而,“網紅電商”這個詞可能是個階段性的、容易使人誤解的詞匯。沒必要也不可能,未來每個企業都需要有一張大眼睛和V字型的臉,嗲嗲的和消費者溝通。其實更準確的一個總結,應該是:主流商業模式,正在進入“社交商業”的時代。

社交商業Social Business,指的是什麽,看下面這個表格可能會更清楚一些:

圖片2

稍微解釋一下:從線下商業模式到線上商業模式的轉變,幾乎所有的行業都經歷了多年的沖擊和轉型,然而技術發展趨勢和消費者行為模式的變遷不可阻擋,我們每個人都親歷了整個過程。到今天為止,還有很多行業仍然在經歷著在線商業化的轉型,包括線下服務行業、汽車、大宗產品等等。

從在線商業模式,向社交商業模式的轉變,又會是一個新的波瀾壯闊、無人幸免的商業變遷趨勢。盡管剛開始看起來,有一些難以理解、並且無法相信會成為生活常態的小胡鬧:網紅電商對於主流商業而言,目前就是這樣一個階段性的代表現象。

為什麽社交商業不可阻擋、一定會到來?還是這個所謂的趨勢只不過是聳人聽聞而已?透過現象看本質,我認為有幾個關鍵的驅動性因素,決定了社交商業必將成為主流商業模式。

1、 社交連接技術能力的不斷發展,企業自媒體成為連接消費者的核心

社交應用現在毫無爭議的是移動時代占據消費者入口和時間的超級應用。社交應用本身的技術不斷發展和成熟,給商業提供了過去需要花費上千萬成本才能實現和維系的低成本的與消費者連接與溝通的技術框架和能力。這種社交連接的技術所能產生的價值,必然會推動商業模式轉型,充分利用社交溝通所能夠給企業和消費者關系之間帶來的新的溝通方式:一對一、個性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社交連接技術被企業大規模應用,僅僅是時間問題而已,不受企業主觀意願的影響。

2、 消費者的自媒體,正在變成企業最重要的媒體資源

社交技術帶來的另一個重大的根本性的變化,是把過去高高在上或者有規模優勢的媒體,進一步的碎片化了,每個普通消費者都是兼具收入貢獻價值和媒體貢獻價值的雙重身份。單個消費者的媒體價值,雖然看上去零散、簡陋、難以管理,但是對於消費者自媒體覆蓋的範圍而言,這個媒體的可信度高、易於互動、轉化率高。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自身的粉絲規模和發動粉絲後形成的網絡規模相比,其實後者往往在規模上和轉化率上遠高於前者。網紅電商大家首先看到的是網紅本身相當大的粉絲規模,其實更應該關註的是網紅對自身粉絲的自媒體的發動和管理能力。

3、 商業和生產力發展的階段,導致消費者對消費價值取向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這個變化也是最根本的一個變化:物質選擇上更加富足的消費者,對於消費本身的樂趣,已經從“買到”(可獲得性),到“買好”(性價比、選擇的樂趣),再到正在大規模普及的“買好玩”(消費的意義不在於消費的內容,而在於消費的動機、消費過程的體驗和消費後附加的價值)。理解這個邏輯,才能真正明白所謂粉絲經濟、打賞經濟和社群經濟的實質消費心理,並且敢於相信這個趨勢只會迫使各行各業去給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的社交購買動力,而沒有其他選擇。

4、 社交商業,不是在社交媒體上嫁接電商,或者在電商平臺上添加社交功能這麽簡單。

社交商業的概念和邏輯,本質上不是一個平臺級的概念,而是一個企業級的概念。因此,無論是多麽強大的平臺,不管是超級電商平臺還是壟斷社交平臺,簡單的希望通過平臺產品機制的改變,來賦能平臺上的企業進入社交商業的模式,邏輯上都是難以成立的,實踐中也沒有人成功。社交商業時代的來臨,其核心推動作用的,很可能並不是超級平臺,而是類似於像計算機普及時代的IBM或者微軟這樣的超級賦能者。

那麽,哪些公司會成為社交商業趨勢中的受益者,哪些機會可能會借助社交商業的大趨勢,成為創造巨大商業價值的機會呢?

網紅電商:也許會誕生出新一代的消費品品牌。每個細分品類都有存在著顛覆工業化時代大品牌的可能性。但也不排除很多品牌的生命周期會變得更短,一段時間內會有更多的小而美的品牌的機會。人格化品牌之間是否會、如何能夠形成合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需要持續觀察的命題。

網紅經濟公司/批量網紅培育公司:很難。世界範圍內,還沒有特別大的造星或藝人經紀公司。批量培養網紅要持續成功的難度,可能還不如專註做和網紅對接的供應鏈專業管理公司更有機會。後者的能力複制成功率與規模效應都會更足一些。

社交商業基礎能力賦能商:很可能是產生新巨頭的機會。這一類公司在計算機時代,是一批的硬件公司和軟件公司。在社交商業時代,可能不僅僅只是軟件公司,還得同時是數據技術公司、廣告優化公司、營銷創意公司甚至是資源整合公司。因為社交商業的本質,是基於用戶數據,實現與用戶互動的更高層次管理;商業價值實現的方式,是以用戶為中心實現對用戶粘性和ARPU值的不斷提升;這個賦能的過程,需要的賦能商肯定不是簡單的上一個商業模式升級中的能力模型的複制,而只會出現一個更加複雜和綜合的業務模型。

行業中巨頭的嗅覺和動作可能比風險投資要更快和更堅決:騰訊高調的推出了Social CRM的產品,微博在傾盡全力的組織微博網紅節來整合資源,阿里整合推出新的大文娛板塊意圖抓住社交上遊的內容產出能力。此外還有更多的VC蜂擁而上以各種相關主題下註:網紅電商、內容電商、自媒體、相關技術鏈條上的公司等等。

作為Social CRM概念的提出和定義者,創立於2011年的時趣,可能是中國最早研究和探索社交商業趨勢的賦能型公司。然而,作為一家年輕的創業型公司,在巨頭紛紛入場的情況下,會不會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時趣團隊下來會在網紅電商、更多企業的社交商業轉型上,會有什麽新的、不同於現在玩法的動作,請拭目以待。

有一點我們是堅信的:一個超級賦能者模式的成長路徑將會相當漫長,資本、勢能、流量當然可以助力,但並不是最終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為這個模式本身並不是一個速戰速決的模式、甚至並不是一個贏家通吃的模式。真正決定超級賦能者成敗的核心,應該是這個賦能者的初心和願景:她是否真的有一個無私賦能的使命感,以及她所看到的未來是否比別人兜售的未來更加接近商業規律的最終面貌。

網紅電商 社交商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285

時趣CEO張銳:網紅電商不會成為萬億GMV的商業模式,社交商業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1/156758.shtml

時趣CEO張銳:網紅電商不會成為萬億GMV的商業模式,社交商業會!
張銳 張銳

時趣CEO張銳:網紅電商不會成為萬億GMV的商業模式,社交商業會!

“網紅電商的本質優勢,是在於對傳統渠道電商的一種OTT。”

中國的商業模式創新,一波接著一波,而且經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站在風口下的新商業模式,是網紅電商。

網紅電商為什麽會在今年引起市場這麽高度的關註?網紅不是什麽新鮮事,電商就更不是了,網紅通過電商賣東西,從幾年前的羅輯思維賣書開始,再到更早的淘女郎開網店,其實太陽底下都並不是什麽新鮮的東西。

關鍵的不同是,隨著時間的積累,資本市場通過長期的觀察,確認了網紅電商的長期生命力:不斷出現在各類消費領域的網紅群體、網紅電商在粉絲-交易轉化率上明顯的優勢、中國巨大的過剩供應鏈能力急需和新興的消費拉動勢能結合……這些都是投資人看好網紅的重要原因。

但是,我覺得還有一個更加本質的原因,未來會被主流市場更加深刻的理解,那就是:“網紅電商”的本質優勢,是在於對傳統渠道電商的一種OTT。

OTT的完整說法是Over The Top,所有大的平臺,無論曾經多麽輝煌鼎盛,都難以逃脫被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技術產品,踩在自己的平臺上,被逐步邊緣化或者基礎設施化的宿命。比方說,搜索引擎是對門戶背後海量編輯內容的OTT,微信是對移動運營商短信業務的OTT,互聯網電視是對傳統電視頻道的OTT,等等。

網紅電商,是對現在如日中天的超級電商渠道/電商流量分發能力的OTT。細思極恐。

為什麽這麽說?因為你會看到網紅電商,在這些超級電商平臺上,仍然在貢獻著不斷增長的GMV,但是,這些網紅電商卻不給這些電商平臺貢獻一毛錢的廣告收入。廣告收入,卻是這些傳統電商平臺收入模式的核心。釜底抽薪,奈之若何?

然而,“網紅電商”這個詞可能是個階段性的、容易使人誤解的詞匯。沒必要也不可能,未來每個企業都需要有一張大眼睛和V字型的臉,嗲嗲的和消費者溝通。其實更準確的一個總結,應該是:主流商業模式,正在進入“社交商業”的時代。

社交商業Social Business,指的是什麽,看下面這個表格可能會更清楚一些:

圖片2

稍微解釋一下:從線下商業模式到線上商業模式的轉變,幾乎所有的行業都經歷了多年的沖擊和轉型,然而技術發展趨勢和消費者行為模式的變遷不可阻擋,我們每個人都親歷了整個過程。到今天為止,還有很多行業仍然在經歷著在線商業化的轉型,包括線下服務行業、汽車、大宗產品等等。

從在線商業模式,向社交商業模式的轉變,又會是一個新的波瀾壯闊、無人幸免的商業變遷趨勢。盡管剛開始看起來,有一些難以理解、並且無法相信會成為生活常態的小胡鬧:網紅電商對於主流商業而言,目前就是這樣一個階段性的代表現象。

為什麽社交商業不可阻擋、一定會到來?還是這個所謂的趨勢只不過是聳人聽聞而已?透過現象看本質,我認為有幾個關鍵的驅動性因素,決定了社交商業必將成為主流商業模式。

1、 社交連接技術能力的不斷發展,企業自媒體成為連接消費者的核心

社交應用現在毫無爭議的是移動時代占據消費者入口和時間的超級應用。社交應用本身的技術不斷發展和成熟,給商業提供了過去需要花費上千萬成本才能實現和維系的低成本的與消費者連接與溝通的技術框架和能力。這種社交連接的技術所能產生的價值,必然會推動商業模式轉型,充分利用社交溝通所能夠給企業和消費者關系之間帶來的新的溝通方式:一對一、個性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社交連接技術被企業大規模應用,僅僅是時間問題而已,不受企業主觀意願的影響。

2、 消費者的自媒體,正在變成企業最重要的媒體資源

社交技術帶來的另一個重大的根本性的變化,是把過去高高在上或者有規模優勢的媒體,進一步的碎片化了,每個普通消費者都是兼具收入貢獻價值和媒體貢獻價值的雙重身份。單個消費者的媒體價值,雖然看上去零散、簡陋、難以管理,但是對於消費者自媒體覆蓋的範圍而言,這個媒體的可信度高、易於互動、轉化率高。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自身的粉絲規模和發動粉絲後形成的網絡規模相比,其實後者往往在規模上和轉化率上遠高於前者。網紅電商大家首先看到的是網紅本身相當大的粉絲規模,其實更應該關註的是網紅對自身粉絲的自媒體的發動和管理能力。

3、 商業和生產力發展的階段,導致消費者對消費價值取向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這個變化也是最根本的一個變化:物質選擇上更加富足的消費者,對於消費本身的樂趣,已經從“買到”(可獲得性),到“買好”(性價比、選擇的樂趣),再到正在大規模普及的“買好玩”(消費的意義不在於消費的內容,而在於消費的動機、消費過程的體驗和消費後附加的價值)。理解這個邏輯,才能真正明白所謂粉絲經濟、打賞經濟和社群經濟的實質消費心理,並且敢於相信這個趨勢只會迫使各行各業去給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的社交購買動力,而沒有其他選擇。

4、 社交商業,不是在社交媒體上嫁接電商,或者在電商平臺上添加社交功能這麽簡單。

社交商業的概念和邏輯,本質上不是一個平臺級的概念,而是一個企業級的概念。因此,無論是多麽強大的平臺,不管是超級電商平臺還是壟斷社交平臺,簡單的希望通過平臺產品機制的改變,來賦能平臺上的企業進入社交商業的模式,邏輯上都是難以成立的,實踐中也沒有人成功。社交商業時代的來臨,其核心推動作用的,很可能並不是超級平臺,而是類似於像計算機普及時代的IBM或者微軟這樣的超級賦能者。

那麽,哪些公司會成為社交商業趨勢中的受益者,哪些機會可能會借助社交商業的大趨勢,成為創造巨大商業價值的機會呢?

網紅電商:也許會誕生出新一代的消費品品牌。每個細分品類都有存在著顛覆工業化時代大品牌的可能性。但也不排除很多品牌的生命周期會變得更短,一段時間內會有更多的小而美的品牌的機會。人格化品牌之間是否會、如何能夠形成合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需要持續觀察的命題。

網紅經濟公司/批量網紅培育公司:很難。世界範圍內,還沒有特別大的造星或藝人經紀公司。批量培養網紅要持續成功的難度,可能還不如專註做和網紅對接的供應鏈專業管理公司更有機會。後者的能力複制成功率與規模效應都會更足一些。

社交商業基礎能力賦能商:很可能是產生新巨頭的機會。這一類公司在計算機時代,是一批的硬件公司和軟件公司。在社交商業時代,可能不僅僅只是軟件公司,還得同時是數據技術公司、廣告優化公司、營銷創意公司甚至是資源整合公司。因為社交商業的本質,是基於用戶數據,實現與用戶互動的更高層次管理;商業價值實現的方式,是以用戶為中心實現對用戶粘性和ARPU值的不斷提升;這個賦能的過程,需要的賦能商肯定不是簡單的上一個商業模式升級中的能力模型的複制,而只會出現一個更加複雜和綜合的業務模型。

行業中巨頭的嗅覺和動作可能比風險投資要更快和更堅決:騰訊高調的推出了Social CRM的產品,微博在傾盡全力的組織微博網紅節來整合資源,阿里整合推出新的大文娛板塊意圖抓住社交上遊的內容產出能力。此外還有更多的VC蜂擁而上以各種相關主題下註:網紅電商、內容電商、自媒體、相關技術鏈條上的公司等等。

作為Social CRM概念的提出和定義者,創立於2011年的時趣,可能是中國最早研究和探索社交商業趨勢的賦能型公司。然而,作為一家年輕的創業型公司,在巨頭紛紛入場的情況下,會不會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時趣團隊下來會在網紅電商、更多企業的社交商業轉型上,會有什麽新的、不同於現在玩法的動作,請拭目以待。

有一點我們是堅信的:一個超級賦能者模式的成長路徑將會相當漫長,資本、勢能、流量當然可以助力,但並不是最終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為這個模式本身並不是一個速戰速決的模式、甚至並不是一個贏家通吃的模式。真正決定超級賦能者成敗的核心,應該是這個賦能者的初心和願景:她是否真的有一個無私賦能的使命感,以及她所看到的未來是否比別人兜售的未來更加接近商業規律的最終面貌。

網紅電商 社交商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286

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突發心梗離世 享年44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06/159063.shtml

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突發心梗離世 享年44歲
i黑馬 i黑馬

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突發心梗離世 享年44歲

據知情人士透露,張銳過世主要因過度勞累,誘發心肌梗塞。

i黑馬訊 10月6日消息,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於今日淩晨三點因病去世,享年44歲。據知情人士透露,張銳過世主要因過度勞累,誘發心肌梗塞。

張銳,出生於1972年,安徽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碩士。2011年,張銳從網易副總編的崗位上離開,並於當年創立移動醫療平臺“春雨醫生”。此前他曾擔任《京華時報》新聞中心主任、北京體育大學新聞教研室主任。他將自己的創業選擇形容為余華的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

春雨醫生是國內首批移動醫療企業,主打的功能是在線問診,已經接入醫藥電商、硬件廠商、搜索服務商、垂直類app等多種平臺,據悉去年收入已經超過1億元。但張銳的移動醫療之路卻走得異常艱難,經歷了多次轉型調整。

春雨醫生副總裁畢磊回憶,為了融資,張銳在兩個月內見了一百多位投資人。完成B輪融資時,張銳已因壓力太大引發斑禿,左邊的頭發全白了。盡管C輪融資請專業機構做了前期的梳理,但後期依然是張銳親自與投資人談。

去年底接受《博客天下》采訪時,張銳曾表示,“我確實很焦慮”,且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會擔心資金鏈斷了怎麽辦,早上又打起精神鼓勵自己說,自己的產品解決了那麽多人的痛苦,這麽有價值,一定會拿到錢,只是“緣分不到”。從醫多年的父親跟他說,這是植物神經紊亂。

最終,資本寒冬沒能打敗春雨醫生,但長期的勞累和焦慮卻在身體上擊垮了張銳。

張銳的突然離世引發圈內震驚和惋惜。創業尤其是互聯網創業大都處於高壓狀態,加班成為常態,焦慮更是貫穿創業始終,更多的人看到的是融資上市的喜悅和榮譽,鮮有人能體會到每一位創業者背後承受的壓力和焦慮。

張銳的離世也給所有的創業者們敲響了警鐘:創業之路激情燃燒而又萬般艱難,對創始人的磨礪及“磨損”都很大,大家多多珍重。

附春雨醫生官方訃告:

北京春雨天下軟件有限公司(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先生,因突發心肌梗塞,不幸於2016年10月5日晚在北京去世,享年44歲。

張銳先生是中國互聯網領域的先行者。從《京華時報》到網易再到春雨醫生,張銳先生準確把握住了兩次互聯網革命機遇,成功實現從“連接人與信息”到“連接人與服務”的跨越。就在今年8月,張銳先生還把眼光放到了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

張銳先生也是中國移動醫療行業的開拓者。創立春雨醫生五年來,張銳先生一直走在數字醫療創新領域的前列,開創性地用互聯網的手段,解決了醫療資源錯配的問題,用在線問診的方式,使互聯網醫療的效果首次可以媲美線下醫院的首診。通過調配醫生時間增加醫療資源供給的同時,也提升了醫療系統的效率。

張銳先生還是互聯網醫療商業模式最積極的探索者。從“輕問診”到“空中醫院”到“電子健康檔案”再到“在線問診開放平臺”,張銳一步步讓春雨醫生成為互聯網醫療入口和平臺級的應用,並藉此整合醫療行業各環節資源,使互聯網醫療逐漸從看病升級到治病,並有望在降低整體醫療花費的同時,實現各環節共同贏利。

春雨醫生目前正走在整體贏利的路上,張銳先生的突然離去,不僅是春雨醫生的巨大損失,更是對創業者、特別是中國互聯網領域創業者的巨大不公。

目前,春雨醫生的一切業務正常,張銳先生的相關職責,暫由聯合創始人李光輝先生代為履行。

春雨醫生全體員工,對張銳先生的逝世,表示最沈痛的哀悼!

張銳先生遺體告別儀式的時間、地點,將另行通知。屆時,請張銳先生的生前友好、業內同行等各界人士前往送別。

謹此訃告。

北京春雨天下軟件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6

春雨醫生 張銳 去世 勞累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62

“春雨醫生”張銳:創業就像打麻將, 很累卻很爽丨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1006/159062.shtml

“春雨醫生”張銳:創業就像打麻將, 很累卻很爽丨黑馬薦文
博客天下 博客天下

“春雨醫生”張銳:創業就像打麻將, 很累卻很爽丨黑馬薦文

在張銳的理解里,創業如果需要咬牙切齒的堅持,一定是不對的,他更信奉內心的驅動力。

本文由博客天下(微信ID:bktx2012)授權i黑馬網轉載。

面對鏡頭,張銳顯得有些緊繃,攝影師鼓勵他笑一下,他擺擺手說,“不能笑,一笑眼睛就沒了”。

在張銳的理解里,創業如果需要咬牙切齒的堅持,一定是不對的,他更信奉內心的驅動力。現在度過了難關的張銳自比創業就像是打麻將和抽煙。

“現在錢很多,暫時不需要,謝謝。”

與中關村很多創業者一樣,張銳喜歡穿著休閑外套和牛仔褲出入各種創投圈,唯一不同的是,現在的他面色紅潤,表情松弛,絲毫覺察不出創業者身上常見的焦慮。“春雨醫生”是一款以網絡診療為主業務的移動醫療APP,自從2014年8月C輪融資5000萬美元以後,張銳幾乎每天都收到各種投資者伸來的橄欖枝,與《博客天下》記者聊天期間,一家業界非常有實力的投資公司發來一條態度足夠誠懇的微信,希望能夠參與D輪的融資,而他用以上12個字禮貌地回絕了對方。

他太了解投資人了,來來回回見過“不少於700個”,在過往的融資經歷里,張銳甚至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辨別標準,“那些一開始就泛泛而談的,總是刺探你商業模式的,理念不一的,明明是一個投很大額度的公司卻來跟你創業公司談的……都沒譜。”

他調侃說自己要有時間,寫一篇怎麽找到合適投資人的幹貨,肯定比朋友圈那些轉載量高的有料。

有料來源於過去4年他跌跌撞撞的融資經歷。尤其是2012年B輪的時候,最難熬的兩個月,他常常失眠,半夜兩三點給人發郵件,探討產品設計或者商業模式。一大早,又跑到各大投資現場,唾沫橫飛地跟人闡述春雨的商業價值。同樣的內容,每天至少要講兩遍,還要回答各種八竿子打不著的問題。

“我確實很焦慮。”他說,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會擔心資金鏈斷了怎麽辦,早上又打起精神鼓勵自己說,自己的產品解決了那麽多人的痛苦,這麽有價值,一定會拿到錢,只是“緣分不到”。精神上的壓力很快反饋給身體,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他兩邊的鬢角全白了,從醫多年的父親跟他說,這是植物神經紊亂。

在張銳的理解里,創業如果需要咬牙切齒的堅持,一定是不對的,他更信奉內心的驅動力。現在度過了難關的張銳自比創業就像是打麻將和抽煙。以前,每次看到他母親打麻將,一打打到半夜兩點,坐得腰酸背疼,他看著都嫌累,但母親高興,“創業也是這樣,很累,但你很爽,你說抽煙有什麽好,這麽難聞,對身體不好還花錢,但是我高興。”

2011年的春天,身為網易副總編的他每天還在辦公樓里,開著沒完沒了的會,公開課、微博、新聞頻道,各個部門都等著他決策,也包括當時正開始起步的網易新聞移動客戶端。在流量為王的門戶時代,數據是衡量一個產品最關鍵且唯一的指標,“移動端的(數據)變化是一個指數性的增長,你就會預感到這個環境,春江水暖鴨先知,你是要跳河里。”

媒體人敏銳的特性,讓他感覺到“這是10年以來移動互聯網最好的一個機會”,錯過了太可惜,他決心創業。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合夥人,負責有道字典的曾柏毅和自己的發小李光輝成為他第一批拉下水的人,三人第一次見面是在清華附近的一個咖啡館里,張銳用整整兩個小時向兩位闡述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跟他們說,“有前途有前景的事我們自己幹。”

當時,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浪潮機會的人不在少數,微博、微信的迅速崛起正在改變整個創業格局,在可以看得見的浪潮里,如何找到正確的方向成了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

三個人研究了美國APP商店里下載量排在前十健康類的產品,發現排名前十的多一半有關於減肥飲食,減肥類產品成了他們的首選。磕磕碰碰一個多月下來,他們轉向了在線診療,中國複雜的醫患關系以及不均衡的醫療資源讓張銳覺得這是個機會。

7月,三個人湊了幾百萬,在海澱區768創意園里租了一間120平米的辦公室,正式開始研發春雨醫生。曾柏毅完全沒想到,短短三個月,就租了個辦公室、簡單裝修了下、做了一些簡單的推廣,一百多萬就沒了,“你那會兒才知道什麽叫錢不值錢”。

當時產品還沒上線,張銳每天去跟天使聊,此前因為在媒體的經歷他接觸過很多投資人,但人脈資源並沒有幫他帶來一些便利,他所選擇的在線醫療在很多投資人眼里沒有任何商業價值。

產品預計在11月上線,但上線需要一筆不小的推廣費。轉機出現在一次朋友間的飯局。飯局上,張銳遇到了陳維廣,藍馳創投的創始人,他跟對方闡述了自己的商業版圖。真正觸動陳的,除了張銳足夠自信的講述,更多是他自己對中國醫療的觀察和判斷。

陳維廣有一次去醫院檢查身體,跟大夫閑聊間,對方跟他吐槽說自己的病人一半都不需要來看他,“那些真正看病的人都沒法及時看病,你知道嗎?”當張銳說能線上診療身體輕微不適的時候,陳維廣當即決定投他。

一周後,張銳簽訂了A輪300萬美元的合約書。拿到合同後,他自拍了一張照片,傳給曾和李,張銳“很欣喜”,覺得這300萬美元是對自己所選擇行業的一種鼓勵。

張銳開始布局產品發展,將春雨定位成一款以網絡診療為主業務的移動醫療APP,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互動可以有“自診+問診”兩種形式。當時,這種線上醫療模式並不為市場看好,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M-Heath(移動健康)”這個概念。

市場遠比他想象中艱難。2011年11月上線後,春雨在盈利模式上一直找不到切入口。張銳想過很多,比如電話診療收費、醫院隨診等等,但都還沒通過內部測評就夭折了。

當時,外界對春雨的模式也充滿質疑,在資本市場向來以數據論成敗的評價體系里,基於活躍度的DAU(Daily Active User,每日活躍用戶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但張銳覺得有些委屈,以航班管家為例,“我是商旅人士,出差的機會已經是非常多了,但即便如此,我一周用一次吧,也不過是周活躍用戶”,而問診更是基於身體不適的低頻應用,投資人總用DAU 去衡量這個體系並不公平。

APP推廣、醫生付費需要大把的錢,300萬美元燒得很快。到2012年5月,張銳和團隊開始著手B輪。

接下來的整整4個月,張銳每天都要去見很多投資人,參加很多可能為融資加分的創業大賽。很多時候,張銳要花費很大力氣跟投資人普及基本的移動醫療常識以及行業趨勢。陳維廣記得,產品剛上線那兩年,沒有多少人相信張銳,“大家都覺得他是瘋子,他說的這個東西不靠譜,甚至有人說,有一天給政府抓牢里也有可能,因為這個是有一點政策風險的。”

聯合創始人曾柏毅對那段時間記憶深刻,公司賬面已經沒法支撐多久,在線提問量還在快速增長,一天2000多,一個問題補助給醫生6元,算下來一個月就得30多萬,還不算工資。每次張銳從外面回來,都會說,“跟那誰談的特別好,那個什麽什麽基金對我們很感興趣,哪個大的投資機構要投我們呢,結果過兩天就沒信了,後來他說的時候我都不當真呢。”

張銳也常犯嘀咕,“他們都說好了,怎麽這樣呢”,後來想想,“哦,原來人家就是給我個面子啊”。一直到9月,在一次創業演講中,張銳在臺上闡述中國未來的醫療問題以及面臨的老齡化困境,貝塔斯曼的一個合夥人被打動了,當場決定投他。

從會場出來,張銳第一時間撥通了陳維廣的電話,激動地說,“我們找到一個願意投我們的投資人、相信我們的投資人。”

9月底,春雨終於完成了8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在這一輪資本市場遇冷後,曾經深信自己產品能解決醫患矛盾的張銳一度有些自我懷疑。融完B輪沒多久,他的東家貝塔斯曼與真格投資了一款女性經期產品――大姨嗎,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短短4個月後,大姨嗎又獲得了幾家知名公司1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大姨嗎只比春雨晚上線一個月,兩年里日活躍用戶數高達320萬。有一次,在自己開的咖啡館里,張銳跟陳維廣抱怨,“為什麽一個經期產品都能這樣?那我不白幹了這麽多年。”

陳維廣能理解張銳的失落,一心想搭建國內最大線上醫療平臺的張銳,甚至想要借此助力調整中國不均衡的醫療資源,“他是一個有點理想主義的人,他常說春雨要變成一個讓中國人免費看病和低價買藥的公司,但別人都覺得這太虛了,你得拿出數據來。”

B輪融資以後,張銳一直在尋找可持續的盈利模式,他一度以為答案是“會員制”,這個自信來自於此前400個樣本的電話訪談,92%的人表示願意付費。2014年初他真正力推線上會員服務,8元包月,可不受次數限制向二甲、三甲醫院醫生問診,結果一個月間,平臺問題量從過去每天30000降到了3000。時至今日,張銳一直覺得這是他犯過的最愚蠢的錯誤,“高估了用戶的付費意願”。

用戶的增長還是沒有帶來變現的可能,春雨還在繼續燒錢,想要做大也需要更強大資本的支持。近一年半之後,2014年1月,張銳又開始準備C輪。隨著國家政策對移動醫療的放開,資本市場的目光開始投向這個領域,張銳對C輪保持比較樂觀的心態。但他沒想到,從1月開始準備,一直到8月才談妥。春雨當時面臨著非常大的財務壓力。李光輝甚至跟張銳說,實在不行他就賣了自己的房子,手里拿個五六百萬,至少能維持公司兩個月的運轉。

陪著張銳每天跑投資市場的公關經理徐研妮回憶,到6月的時候,張銳開始密集約見投資人,每天3到4個是常態。張銳在此次融資時的態度比較強硬,他的預期估值是2億美金,對於想要降低估值的投資人,他一律拒絕。

8月19日,春雨獲得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創下國內移動健康領域最大的一筆單筆融資。

從2011年11月上線,到2014年11月3日,整整三年,春雨線上用戶終於突破3000萬大關,而且此後用戶每天以10萬級的數量平穩增長,目前每天平臺上的醫患溝通問題接近5萬,超過中國最大線下醫院的門診量(廣東省中醫院)。當天,公司舉辦了慶功會,一向情緒克制的張銳站在桌子上,回顧起他們過往3年的創業歷程,突然開始落淚。

創業四年多來,他最焦慮的事似乎都跟錢有關,不是在找錢,就是在愁怎麽賺錢。現在42歲的張銳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是:在龐大的用戶基數的前提下,怎麽實現穩妥的平臺變現?

張銳 春雨醫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63

突發|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突發心梗去世 公司正籌劃IPO

10月6日下午,多位醫療投資及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確認,春雨醫生創始人、CEO張銳因突發心梗已於今日淩晨去世,享年44歲,春雨醫生方面亦向第一財經記者確認了該消息。

張銳曾先後擔任原網易副總編輯、《京華時報》新聞中心主任、北京體育大學新聞教研室主任,網易公開課和網易新聞客戶端負責人,2011年辭職創立春雨醫生。

張銳的最後一次媒體公開亮相是在數月前的春雨醫生戰略發布會上,彼時春雨醫生宣布開放“互聯網醫療新平臺”:用戶無需下載“春雨醫生”APP,在微信、APP、網頁版享受在線問診服務,在那次采訪中,他透露自2011年春雨醫生成立後,“被倒閉”的傳聞此起彼伏,而在目前,春雨醫生已實現盈利,金額近億元。

多位業內人士為張銳的去世感到惋惜,而在另一方面,張銳的去世恐將會給春雨醫生已經宣布的上市進程蒙上一層陰影。

6月24日,春雨醫生方面宣布,現在確實在為Pre-IPO做準備,目前融資正在操作過程中。據此前媒體報道,春雨醫生已完成12億融資Pre-IPO環節,2015年線上問診業務實際收入1.3億元,盈利3000萬,計劃分拆打包上市,目前A股並購或者新三板兩大方案尚在踟躕。

根據公開資料,目前春雨醫生主要股東包括多位自然人及投資機構,數量高達20位。而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張銳亦透露出了關於春雨醫生上市的無奈,他表示作為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和管理者,他並沒有上市意願。

“上市是資本方需求,對我而言是還債,畢竟春雨醫生核心業務盈利的結果是投資人支持促成的。” 面對此前媒體的求證,張銳的回應是有關上市一事“現在沒有定論”。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與丁香園、微醫集團(掛號網)同屬移動醫療第一集團的春雨醫生就一直備受業內關註,甚至數次上了移動醫療創業公司“被死亡”名單。

“創立初期,春雨醫生是想做一個輕資產的互聯網醫療公司,但是線下診所業務讓運營模式變重了,從輕資產向重資產轉換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是一個不易成功的挑戰。”此前,一位投資人士在評論春雨醫生的轉型時如此表述。

於春雨醫生而言,線下診所只是其轉型的多個方向之一。根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今年以來,春雨醫生已開展了包括海外就醫、藥企合作在內的多項新的業務,試圖在衛計委的“線上限診令”後嘗試多元化平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77

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妻子憶亡夫:一個人,和他的愛

移動醫療企業“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心梗去世一周,其妻昨晚發表題為《一個人,和他的愛》的悼文追憶亡夫,這篇文章回憶了張銳創業的過程,也深刻表達了其妻的情感,甚是悲傷。

以下為原文:

一個人,和他的愛

我曾對未來有過許多悲觀的假設,如果公司破產了我怎麽辦;如果中層管理團隊被全部挖了墻角怎麽辦;如果我先生入獄了我怎麽辦……

我給每一種不幸都準備了預案。可是我從來不曾想到這種意外。就像你在京華時曾經和我說過的:“人生比小說精彩。”

今天是你的頭七。我現在站在小區的林蔭道上,盯著濕冷的夜空氣,聽當晚的保安細細地給我指出你倒下的位置——頭朝東,腳朝西,平平地躺,雙手握拳平鋪兩側。

“他當時的表情痛苦嗎?”

“不痛苦,很安靜,好像睡著了一樣。”保安隊長說,“小狗蹲在他的左邊肩頭,就是這里,也不叫。”

我安心了。我最怕你走的時候痛苦掙紮。靖哥哥告訴我:心梗死的患者走的時候可能會有巨石壓胸的絕望和無力,你那麽堅強果決的一個人,如果那樣,該是多大的折磨!還好。你走的快速絕決,手機都還不曾掏出褲兜。

點上香、你愛的雪茄,在你倒下的地方,祭奠你。

我怎麽會被你這樣一個流氓討回家做老婆呢?你是個浪子啊。

你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從報紙到網站再到移動互聯網,玩得精彩玩得酣暢,癲狂了風雲,也揉碎了女人心。每一次哭花了妝,我都問自己:還可以嗎?還要繼續嗎?還不能離開他嗎?還能再用力更愛他一點嗎?

我就像一個重度的吸毒患者,吸著你的毒,沈迷了十年的光陰。想起我們決定結婚,我媽媽第一次見面,吃飯間你起身去洗手間,我媽媽突然抓住我的手,問我:“孩子,你到底愛他什麽啊?!”

我到底愛你什麽呢?

我記得五環路上,你曾驕傲地講起你們一群媒體人怎麽共同發聲,迫著五環路免了費。“那收費不應該!”你說。作為你的師妹,我懂你的心情,我愛這份新聞人的鐵劍道義。

我記得網易公開課起意開發之際,你興奮異常,高興地和我說:“小寶,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教育資源就應該免費、共享!”那個時候我驕傲,我懂你,我愛這份知識改變世界的發心與誠摯。

我早已預料你會選擇移動互聯網創業。因為我深深記得N95手機上市的時候,你興奮的以最快速度搶購到一臺,玩了整整一天,直到睡覺前,你還在玩。我睡著了,半夜醒來,看到手機光映亮你炯炯有神的眼睛,你興奮地對我低語:“小寶,你知道嗎,這個手機太強大了!好多好多功能!”我哭笑不得,你真像個孩子。

我記得你決意以移動互聯網力量改變中國醫療難問題時,問我:“小寶,我去創業可以嗎?”我說:“你不創業,老了會後悔,我不想你後悔。”你使勁點點頭。沈默一下又問:“那我們把家里全部存款拿出來創業,老公要是賠了怎麽辦啊?”“賠了我就當我們買了一輛大奔,一出門撞墻上報廢了!”你於是心安。

我記得春雨創建伊始,百廢待興,我們一起在小小的1-006吃外賣火鍋慶祝公司成立,我的一輛車齡10年的破索納塔成為了你奔波忙碌的座騎,我們又一起創立了小小的千尋,你說:“小寶,我想圓你開一個咖啡館的夢想。”而我,我只是希望這個小小的千尋能讓你少一點奔波勞碌之苦,少一點觥籌交錯之累。那時候,你愛唱歌我愛笑,夢里花落知多少。

千尋,一個見證了春雨創業的地方。我在千尋,見到了Jui,Anna, Jason,……我總是把Jui叫成路易,Anna叫成Anglebaby,Jason叫成Jack,你頭疼地說:“你怎麽總是叫不對我這些投資人的名字呢?”後來你拆了VIE,我再也叫不錯了:喜歡我們家小皮、能喝酒的姚爺爺,笑起來爽朗極了的蔣總,一身爽利的朱姐姐……嗯。我不是記不住,是那時候不需要我記。現在我一個也叫不錯了。

我嫁給你的時候,你無車,無房,沒有存款。

現在你走了,你還是沒給我買過車,買過房,你也沒有保險,沒有理財,我們,甚至沒有時間和精力要一個孩子。

我曾對你說:“如果我們今生沒有孩子,我就把你當我的兒子,你就把我當你的女兒,可好?”你想了想,咧嘴笑了,點頭道:“這樣的人生聽上去也很幸福!”

親愛的老公,我偷偷在靈堂和你的遺照自拍了我們人生中最後的合影。我躺在你的棺木旁,陪你度過了人間最後兩個夜晚。我在你的靈前虔誠念誦了上萬遍阿彌陀佛。他們說你是菩薩,你為眾生而來,不為人間而來。

是的。你的BLOG叫“新聞是一種理想”,你最愛的T恤上寫著“人民即吾榮耀”。我想這是你一生世界觀的準確寫照。

我們臥室窗外的柿子終於紅了,我澆了一個夏天水的野草今日竟開出了紫色的嬌花。人生草木,一歲一枯榮。

十年前,當我為星雲大師做書稿編輯的時候,曾向大師求助過關於死亡的問題。我至今記得大師的回答:“你怎知此刻閉上眼睛,不是在另一個世界睜開眼睛?”

是的,我怎知這紫茉莉一笑,不是你越過萬千對我的回首嫣然?我怎知你去世那一刻,我面前廣場上迎著陽光盤旋飛起的秋葉,不是你對我最後的揮手:“小寶,再見!”

你是自由的。你是放蕩的。你去追求你愛的夢吧。不要停。

六年光陰,長發齊腰,全部剪斷,伴君遠遊。

我在人間,照顧爹娘,努力安好,踐行君願。

浮屠塔,七千層,不知今生是何生。

願時光永遠駐留在2011年4月19日的下午,一片苜蓿花開,你是誌氣滿滿的少年,我是花叢間無憂的女孩。

那時花開,春雨春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41

獨家|華潤系張琨“空降”春雨CEO繼續推進上市 張銳股份已由家屬代持

去年十月,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因心梗突發離世,這讓移動醫療行業創業人士唏噓,更讓春雨醫生的投資人猝不及防,在此之前,春雨醫生經過數輪融資,估值逼近10億美金,並且已經啟動了上市計劃,而張銳是最重要的執行者以及大股東。

在經歷了大半年的“動蕩期”後,春雨醫生終於迎來了他的下一位掌舵人:4月17日下午,春雨醫生方面向第一財經確認,原華潤醫療信息部總經理張琨正式加盟任職CEO,張琨在其個人公眾號上表示,“將與春雨的兄弟姐妹們一起,扛起張銳的大旗,在移動醫療事業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春雨醫生透露,此次人事變動是出於公司高層的戰略考慮,對於張琨此次是否持股上崗,春雨方面並未透露。不過春雨醫生方面表示,目前春雨的股權並未發生變動,張銳的股份也仍由其家屬代持。這也意味著,對於張銳原來所持有股份,春雨方面目前並未做轉讓的安排,並且家屬進入了繼承程序,從股權分配的角度而言,其家屬未來不排除介入公司管理的可能,但這仍然有賴於一個前提即張銳的遺孀或其他直系親屬是否有介入管理公司的意願。

據公開報道,春雨的誕生乃至一路發展,張銳夫婦是共同經歷的。而春雨旗下的兩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張銳太太作為自然人股東名列其中。

在張琨履職之前,張銳的相關職責一直由其聯合創始人李光輝代為履行。李光輝是春雨創業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此前擔任公司的首席運營官。而同樣來自安徽的李光輝,也是張銳的發小。在春雨最早成立的實體公司中,李光輝是其中的三名自然人股東之一。此前業內曾有討論,春雨或將就此進入“李光輝時代”。

張琨的到來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事實上,早從一年前開始,春雨醫生就已開始嘗試在醫療服務領域的布局,包括成立線下醫院、開通國際問診等業務,在上個月寧夏互聯網醫院的集體簽約儀式中,春雨醫生也有高調參與。而翻閱張琨的履歷,其全部職業經歷都在醫療服務行業。

在加入春雨以前,張琨最為人所知的職業背景是華潤醫療信管部總經理。他參與了華潤集團多家醫院的入股改制工作,2014年華潤醫療入股昆明市兒童醫院,張琨的團隊全面參與了醫院新的信息化系統的改造上線。

事實上,在張銳離世前,去年6月24日春雨醫生方面就已宣布正在為Pre-IPO做準備,目前融資正在操作過程中。據此前媒體報道,春雨醫生已完成12億融資Pre-IPO環節,2015年線上問診業務實際收入1.3億元,盈利3000萬,計劃分拆打包上市,目前A股並購或者新三板兩大方案尚在踟躕。

針對這一事宜,春雨醫生也向第一財經確認,目前上市進程仍在進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7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