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郭台銘動肝火 台灣千億投資喊卡

2010-7-29 TNM





上週三(七月二十一日),郭台銘 身旁財務大臣、鴻海總財務長黃秋蓮召開臨時記者會,投下震撼彈,表示鴻海將暫緩在台投資。根據本刊了解,外界批評鴻海集團是「血汗工廠」「台灣之恥」,郭 台銘大動肝火,只是導火線;其實,馬政府上任後,郭台銘一頭熱想回台投資,未料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讓郭台銘不得不緊急踩煞車。

本刊調查,鴻海台灣投資計畫喊卡,首當其衝受影響的,就是原訂七月動土的土城綠能中心,以及「賽博數碼」在台中、高雄緊鑼密鼓的設點計畫,初步估計,暫緩投資金額將達千億元,影響萬人就業機會。

郭台銘 小檔案

現職:鴻海集團董事

年齡:60歲

家庭:與亡妻林淑如育有2子女;續絃曾馨瑩,育有1女

學歷:中國海專

事業:1974年創立鴻海精密工業,2001年成為台灣第一大製造業,如今已是全球電子產品代工龍頭;旗下有7家台、港掛牌公司,2009年營收逾2兆元。

富士康員工自殺事件喧騰一時,郭台銘緊急出面危機處理,風波才止歇,未料二週前,鴻海爆員工上酒店報公帳的「酒店文化」;加上奇美電南海廠發生實習生跳樓事件,被大陸媒體以富士康十三跳形容,踩到郭台銘痛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91

當研發預算變成人事費用及論文資源 兩大錯誤 台灣千億科研預算形同虛擲

2013-01-07   TWM  
 

 

台灣一年花費超過三千億新台幣資金投入研發領域,政府、學校,甚至企業大舉燒錢搞研發的結果,卻換來每年必須再付出一千多億新台幣的專利金,向其他國家購買專利。到底是台灣投入科研的經費不及國際水準?還是資源配置出了問題?

撰文‧張瀞文

第九次全國科技會議召開期間,國科會主委朱敬一高分貝指出,台灣的專利能量全球第一、總量全球第四或第五,但一年卻付給其他國家超過一四○○億新台幣專利金,超過一整年的政府科研預算,這代表台灣的智慧財產、專利布局非常差。

智財專利布局差,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國內科研相關投入經費已不算低,但就官方所付出的科研預算來看,從開始的資源配置到資金運用,其實已經為這樣的結果埋下伏筆。

據二○一二年預算,政府投入的科研預算約千億元,加上教育部獎勵頂尖大學所編列的「五年五百億元」計畫,官方一年投入科研的經費早已超過千億元。

事實上,近幾年國家財政吃緊,但官方投入的科研預算的確呈現一路成長。根據統計,近十年來,國科會科研預算成長幅度達三三%,不僅高於其他部會,也遠高於整體中央政府總預算(成長幅度約二成)。

錯誤一:淪為預算替代品

表面上看來,台灣科研經費投入金額已不輸先進國家,但成效與實質對產業的貢獻上,落差相當大。台大國發所教授劉靜怡直指關鍵原因,「目前科研預算有很大比率是拿來『養人』,但這些常態性的人事費用,根本不該放在科研經費裡。」根據統計,一二年科技發展計畫經費編列約九四一億元,除了占大宗的國科會、經濟部、中研院、衛生署、農委會、教育部外,國史館、原民會、體委會、客委會、陸委會、僑委會、勞委會、新聞局、人事行政總處、法務部甚至故宮博物院、研考會、公共工程委員會等也都編列金額不等的科研預算。

其中,包括原民、客委、僑委、體委、人事行政總處、陸委等六部會,都是近年科研預算開始增加後才陸續加入分食大餅。而在一二年,連「保訓會(公務人員保障及培訓委員會)」也加入朋分行列。

相對於上述各單位近年陸續增列科研預算,與產業關聯度最高的經濟部,分配到的科研預算卻一年比一年少,○九年仍有二九三億元預算,至一二年,則已降至二七一億元。與產業關聯度低的單位愈編愈多,核心的經濟部卻愈編愈少,凸顯政府科研預算資源錯置的根本問題。

立委鄭麗君說,從保訓會也可以分配科研預算,就可看出科研經費早已淪為其他部會預算不足時的救火隊。台經院三所所長林欣吾也提出評論:「科研預算不是補貼,科研經費是要投資在對產業及生產力有貢獻的事情上,不是救急救窮的費用!」除了資源錯置問題之外,科研經費的運用也必須檢討。以目前作法,取得大筆預算的國科會、中研院、教育部,是把大多數經費投入在學術專題研究,換成一本本的論文,卻無法成為產業實戰當中的資源。

錯誤二:淪為學者升等籌碼造成上述結果的原因,在於國科會評估經費發放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流於表面。近年來,學者或教授要向國科會申請科研經費,前提必須是在國際論文期刊上的曝光度夠高,這樣的KPI,造成許多學者把「寫論文上國際期刊」當做研究目標,進而形成惡性循環:有足夠曝光度就能申請經費,經費用來寫論文維持曝光度,才能繼續申請。

當科研經費淪為「寫論文上國際期刊」的資源,造成的後果就是「台灣科研成果與產業連結度太低」,台大電機系教授、現任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陳良基,以數據佐證這樣的說法!

從近年各大學「育成中心智財收入」及「新創公司家數」等兩個指標來看,就能清楚看見台灣科研預算虛擲的結果。根據教育部大專院校產學合作績效評估調查顯示,○九年政府資助國立大學的研發經費高達二六八億元,當年度所創造的智財總收入才三億元,投報率為一.○二%,遠落後於美國六.七%。

至於在新創公司部分,○九年進駐或未進駐各大學育成中心,有技轉新創公司共三十九家,這與○八年美國各大學孕育有技術授權的新公司達五九五家相比,「正足以凸顯台灣科研成果與產業鏈脫鉤。」陳良基說。

為改善現狀,經濟部已初步確定科研預算運用的調整方向,未來提出申請的計畫,若能夠做完整的專利布局規畫,將優先處理。林欣吾認為,經濟部的調整方向正確,但就像政府長期以來許多產業升級轉型計畫一樣,最怕的就是空有口號,沒有執行。

為重建台灣智財布局,經濟部無論如何已經跨出一小步,但國家科研經費究竟應該怎麼重新配置與運用,其實需要更宏觀的全盤調整。

台灣科研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大學科研產業化價值現況

類別

智財收入 創新企業家數

智財總收入(億元)

智財總收入占大學研發經費比率(%) 進駐育成中心有技轉新創公司數(家) 進駐育成中心無技轉新創公司數(家)未進駐育成中心有技轉新創公司數(家)公立大學(36) 3.00 1.02 17 286 22 合計(165) 4.74 1.04 62 71266

參考指標:

美國2008年 智財收入占研發經費6.7% 2008年美國大學孕育有技術授權的

新公司有595家

資料來源:陳良基教授,大學科研產業化與價值創造(2009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53

他0.001公分的手感 牽動台灣千億產值

2013-02-25  TCW
 
 

 

想像一下,在堅固的機械軌道上,隨心所欲用手工具雕塑出0.01到0.001公分,且一萬次都能分毫不差,正確拿捏出比頭髮還細的精準度,是鏟花職人張振財贏在千分之一的基本功。

「鏟花」(Scraping),是一門從兩百年前工業革命流傳下來,機器無法取代的金屬加工手藝,世上第一台機器就是由此技術生產出來。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總幹事黃建中形容,鏟花就是「機械雕塑師」,主要原理是用手工一刀刀去除影響機械精度的物質,藉此矯正機械加工的誤差,影響產值上千億元工具機產業競爭力。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詹炳熾補充,鏟花是把機械兩個移動貼合面鏟直、鏟平、鏟均勻,軌道滑動時鏟花構成的點線面幫助機械精準移動,也讓潤滑油發揮中介功能,避免提早磨耗,降低機械壽命,「就像高度一樣的十個人撐著門板可平均分攤重量,如果有人蹲下去沒承受力量,其他人因重量集中比較快累……,」他認為機械好壞關鍵在可靠度,可靠度關鍵在精度,精度關鍵就在鏟花。

嫌貴你可以找別人,別人修不好回頭找我,價錢再加一倍

「他是我見過最厲害的鏟花師傅,」上銀董事長卓永財欽點,讓張振財成了至今唯一一位摘下機器公會機械達人稱號的鏟花師,他曾接下中鋼一台德國進口、售價上億元大型磨床維修工作,二十天進帳百萬元,現階段年收入破八百萬元、淨賺四百萬元,是含金量最高的鏟花職人。

「嫌貴你可以找別人,別人修不好回頭找我,價錢再加一倍!」張振財語氣中的自傲,來自他的獨門技藝。但沒想到,三十年前他竟是鏟花的門外漢,連機器長什麼樣子都沒看過。

一九八○年代,學美工的他,第一份工作是在台北設計公司,林森北路上的酒店,十家中有八家他都裝潢過,退伍後回台中開咖啡店,因出入分子較複雜,婚後動了轉行念頭。一次,跟長他八歲的大哥看工廠,才第一次接觸鏟花,越觀察越有興趣,「一看就知道鏟花就是點線面的學問,原理我早就會了,只差不會用鏟花刀,」張振財心想,小學畢業的大哥都會,自己一定也可以,於是離開月賺十萬元的咖啡店生意,第一年改拿十分之一薪水當學徒,他拿起鏟花刀從頭學起,一鏟就是三十年。

但第一關等著他的,就是手工鏟花刀的難度。鏟花刀不比一般刀面銳利,光靠蠻力硬碰硬沒有用,就算一個九十公斤硬漢用盡全身力氣,只要不得要領,機器表面仍是文風不動;唯有先學會正確施力重心、姿勢與雙手雙腳配合等竅門,才鏟得下去。

學習過程不用三天,手掌就會因出力反噬,脫皮、起水泡,第一個月雙手又腫又痛,十個學徒至少有九個會放棄。那一次次面對冰冷機器的學習過程,寂寞且無言,至少經過上萬次失敗,張振財才摸索出每一刀都鏟得下去,進而精準控制力道,並鏟在正確的點上,「它要手腳跟腰力一起,一個地方錯就沒辦法鏟下去,一個月內絕對拿不到竅門。」

學鏟花就像練投籃一樣,四肢等身體出力方式各有一定功能與節奏,必須經過無數次練習內化成自發動作,他透過每天成千上萬次重複微調姿勢動作,才掌握到腰力控制長寬、左手下壓力道決定深度,右手則控制鏟花點,以及雙腳重心配合到更順暢的「身體記憶」。

問他當初怎麼突破,他愣了十幾秒後只簡單回答:「看師傅怎麼做,一直練就對了!」直到回程車上他才說出,自己高中就搬到外面住,「爸媽不疼我,我拿不到錢,再苦都不敢叫,都想靠自己。」

大哥領他入門,沒退路的他只能靠自己下苦功學,克服鏟花不論點線面都要符合機械精密度要求,如此透過軌道上下接合滑動產出的零組件,精密度才能跟著達標。

我光做三年,就比其他人做三十年還多!

例如,軌道最高和最低之間的差距可能是極細微的0.001公分,也可能是0.1公分,「它是不平東西給你做,如果你都出同樣力道,根本不會平,所以你下去每一刀力量都要不一樣,」張振財解釋,鏟花不像一般藝術品雕塑,只要一個地方不準,就會影響其他地方的精密度。

再加上不只一個平面,而有四個甚至更多都要同時鏟精準,多一個面難度不是加法,而是乘法,「鏟花只能挖掉、不能補,一旦鏟錯地方要從頭再來一次,其他等於都白做,它難就難在這邊。」他透露。

只有精準度還不夠,速度又是另一關。

「我光做三年,就比其他人做三十年還多,」早期在台灣最大磨床廠福裕當學徒,一個月生產三百、五百台機台,超過一般機械廠一年的量,成了張振財要證明自己的最佳練功房,超過一千個日子的苦練,讓他的手藝是別人的三倍快。「我練到手的動作可以配合眼睛,眼睛速度看多快,我就有辦法鏟多快,」以接案為主的鏟花工作來說,速度越快,等於累積財富的速度也越快,也讓他再放大自己的價值。

要做手工業,技術就是要練第一,因為你做第二,永遠做不贏人家!

「要做手工業,你技術就是要練第一,沒有第二的問題,因為你做第二,永遠做不贏人家!」逼自己一定要練出速度,全心投入工作的他,只想著一直重複同樣動作以求精進,「進去學時我就有那個覺悟,我知道這是靠你手的動作去拿鏟花刀,你如果鏟不夠快,技術再好都做不贏人家,就要靠你意志力下去練那個刀。」

他發現只要應用腰部瞬間爆發力就能增加速度,逼自己練出全靠腰力,上半身維持不動的姿勢,速度之快,夏天鏟不到半小時就滿身大汗,冬天鏟花刀一鏟,熱度竟讓機器接觸點冒出氤氳白煙,「你們用眼睛看我做工作,跟不上我的眼睛,你不知道我在鏟什麼,可是我已經鏟好了。」

為了增加速度,透過一次次的重複動作,找出每次鏟花刀施力後拿起再鏟的間隔不到一秒,離機械接觸面的高度更不超過0.1公分,他甚至學會讓鏟花刀成為自己身體一部分,練出每次動作不去思考的習慣,「我眼睛看到的點手跟腰自然反應,這個是多高了五條(0.005公分),我會鏟五條的力量下去,這邊是高一條(0.001公分),我會鏟一條的力量,」張振財說,如果要思考如何施力,絕對做不快。

鏟花技藝鑽研到深,不服輸的他又開始研究其他影響機械精度的答案。

「只要遇到機器有問題無法解決,我就不做下一台。」張振財不諱言,當機台生產出的零件不準,就會被質疑鏟花不準,不像其他師傅都是照做、得過且過,不主動思考問題背後原因與解方,他則會從材質、硬度、軌道等機械設計與熱量溫度之間的變化等機械原理,一一檢視,找出問題與最有效解決方案,「沒找到真正原因,下面怎麼做?(技藝)停在那無法前進。」

「機台不動,大家鏟都會準,其實溫度是對機台最大傷殺力,」他強調,鏟花之所以能以手工贏過機器精密度,關鍵就在沒有熱變形問題,知道原理後就能對症下藥,修好機器。

敢拚就有路,張振財靠自己不斷下苦功,這才贏來了鏟花職人的真功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52

中環在線:四叔唔做大嘥鬼荃灣千色店吉舖開12蚊店

1 : GS(14)@2015-05-18 08:29:21

■荃灣千色店嘅12蚊店只開兩個月。 高淑嫻攝








近年市面上越來越多12蚊店出現,大家最熟悉當然係永旺(984)旗下Living PLAZA by AEON,仲有今年高調加入戰團嘅759阿信屋,做慣大生意嘅恒基地產(012)主席李兆基(四叔)都有開12蚊店,實行大小通吃咁話呀。四叔一直有經營百貨公司千色店,千色店旗下有6間千色Citistore。華華最近行經荃灣Citistore,就發現地下有個1,600方呎地舖由食肆轉為12蚊店「選の樂」,呢間12蚊店仲係由千色店自行經營。



■李兆基都有開12蚊店,實行大小通吃。

■選の樂賣平價家品。 



新租客未到

其實,千色店多年前已經喺大角嘴Citistore開12蚊店,舊年底再喺將軍澳店開多間,馬鞍山店之前都有,不過最近閂咗,將個舖位租畀其他客。荃灣呢間12蚊店係兩個月短期舖,因舊租客關門大吉,新租客未到,千色店本身擁有大量家品貨源,於是咪利用呢個吉舖開間12蚊店擴闊客路囉。有趣嘅係,四叔賣樓做生意,吓吓講緊幾十億、幾百億;四叔舊年底將千色店由恒地賣畀同系上市公司恒基發展(097),翻查恒發年報,千色店舊年單係12月嘅營業額都有1億元(包括租金收入與零售銷售),點解會去開生意額好似細眉細眼嘅12蚊店呢?不過老實講,12蚊店真係幾有吸引力,尤其係對女士,女人最鍾意濕平,買到平靚正嘅嘢就最開心,唔信?大家不防得閒走去各大12蚊店望望,經常人頭湧湧㗎,如果唔係有得做嘅話,四叔都唔會做埋一份喇,用間12蚊店吸引人入去百貨都抵喇。李華華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518/191511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411

陳煒收貝沙灣千呎豪宅當贍養費?轉手賺650萬

1 : GS(14)@2017-08-17 08:12:12

43歲陳煒保養得宜、演技又正,又肯瞓身去演,絕對勝過一眾上位小花,喺大台發展唔錯。而處理感情上,煒哥一向好低調,就算5年前台灣富商老公顏志行主動提出離婚,煒哥都係獨自返港搵食,靠友人同工作捱過傷痛,亦冇講過前夫壞話,直至有報道指「老公」戀上台灣歌手鄭雙雙,見鄭雙雙無啦啦變咗「小三」,煒哥先認已離婚。昨日有報道指,煒哥於2012年離婚後返港,冇地方住,當時前夫提出買樓俾佢當贍養費,但煒哥覺得二人感情仍然友好,可能婚姻有得掹,所以未有即時答應,點知等咗一年,發現關係冇改善,反而事業發展幾好,煒哥先決定接受前夫嘅安排,喺2014年由前夫出錢買咗貝沙灣一個高層千呎豪宅,市值二千幾萬,煒哥揸咗一年,就以三千幾萬賣咗,轉手賬面賺650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817/201235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