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解讀「晉江密碼」 晉江精神:永不止步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25938.html

4月初,溫家寶總理到泉州考察民營經濟,參觀了晉江品牌企業,並與多位來自晉江的民營企業家代表座談交流。今年正值晉江撤縣建市20週年,這20年來,晉江不僅創造了中國民營經濟的「晉江模式」,也締造了福建乃至全國少有的縣域經濟傳奇。

「晉江人的模仿能力非常強,你今天做這個東西,我明天就可以模仿出來。」中信銀行晉江支行行長吳建堯告訴本報,晉江人有一個心態,都喜歡對比,人與人之間都爭先恐後。

1976年,23歲的許連捷不再挑擔,買了輛自行車,開始販賣黃豆等國家一類雜糧,天天躲著「市管會」的罰沒。

但一場「打擊新生資產階級分子」運動,讓他在劫難逃:由於騎車販賣黃豆,又買碳銨轉手賣給生產隊,新婚3個月的許連捷被同村村民告發,以「投機倒把」關進了鎮工作隊辦的首批學習班。有人還作證稱,許連捷結婚買了幾間房,婚事花銷近萬元。

一旦「萬字號」(暴發戶)罪名成立,他可能被槍斃。許連捷咬牙交代僅「投機倒把」了250元。為湊「罰款」,許妻變賣了新婚金器首飾乃至床板、凳子,才換來兩個月後許連捷重獲自由。

多年後,許連捷已成為晉江「商業教父」,他的恆安集團及所生產的產品已經成為廣受大眾喜歡的知名品牌。許連捷艱辛的創業經歷,正是眾多晉江企業和晉江企業家的成長寫照。

做夢都想當老闆

「泉州是一個財富激盪的地方,民營經濟十分活躍,民間資本十分雄厚, 睡不著 的泉州人,做夢都想當老闆的泉州人,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福建省省長蘇樹林在今年初的泉州二次創業大會上,有這樣一番感嘆:這些民營企業家們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逆勢而進、迎難而上,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會識「天 象」、會看「風水」,敢走「夜路」、敢闖「激流」的特有膽識和能力。

晉江人更是「做夢都想當老闆」泉州人中的典型代表。

12歲就開始賣雞蛋的許連捷在「創業」道路上並不孤單。早在1976年改革開放初期,陳埭花廳口村丁志堆等11位社員,就悄悄自願結合,每人投資 1500元合股在一個古大厝辦起了第一個塑料製品廠,招收25名工人,購置機器,生產各種藥用塑料瓶子,廠裡供銷員帶著產品到廈門推銷、訂貨。

1979年3月,在報紙上看到國家對於私人辦企業免稅三年新政策的陳埭鎮洋埭村村民林土秋也熱血沸騰。他邀集堂兄弟、鄉親14人,每人出資2000元,在自家琉璃瓦小作坊裡辦起了「洋埭服裝鞋貿廠」。此後,陳埭鎮的鞋廠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

1984年,陳埭鎮一個鎮的鄉鎮企業就達到700多家,可謂家家點火,戶戶冒煙,工農業總產值突破億元,成為福建省首個「億元鎮」。

1986年夏天,丁和木的兒子、16歲的丁志忠初中畢業,他決心要到北京發展。他說服了父親,帶著600雙鞋,到北京闖蕩,這就是運動品牌安踏企業最初的創業史。

「晉江的企業家創業精神很強」,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戴亦一教授說,「寧為雞頭,不當鳳尾」是晉江人的口頭禪,在經濟領域就是「老闆情結」:100萬戶籍人口的晉江,就有大大小小民營企業上萬家。

1999年,隨著安踏廣告在央視五套的一炮打響,加上晉江市委、市政府「品牌立市」戰略引導,晉江掀起了 「請明星上央視五套」的打品牌浪潮,如「七匹狼」、「柒牌」、「勁霸」、「利郎」等10多個晉江品牌都在央視投過廣告」,央視五套一度被外界戲稱為「晉江 頻道」。迄今晉江企業創立的「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和「國際知名品牌」已經多達123枚。

此後,在恆安集團香港上市的示範帶動和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晉江企業掀起了一股上市熱潮。截至2011年年底,晉江上市公司達37家,居全國各縣市區首位。

「晉江人的模仿能力非常強,你今天做這個東西,我明天就可以模仿出來。」中信銀行晉江支行行長吳建堯告訴本報,晉江人有一個心態,都喜歡對比,人與人之間都爭先恐後。

積極進取、「愛拼才會贏」的心態,正是晉江這塊土地上經濟活躍的內在動力。「晉江人不懼辛苦、愛拼善贏,居安思危,不斷進取。」在採訪中,晉江市政 府一位官員這樣總結晉江人的精神氣質。而安踏企業陳列館裡,第一眼就能看到的用鏡框鑲刊著的「永不止步」這四個大字,不正是晉江精神的最佳寫照嗎?

「等不起,慢不得」

2011年,晉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0億元,經統計,該市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連續11年保持在全國百強縣(市)前7位,經濟實力連續18年穩居福建首位。儘管如此,晉江市委、市政府政府依然時刻保持著危機感和緊迫感。

晉江市委、市政府經常組團到江浙、廣東等縣域經濟發達地區學習取經。「小進是退,大進但落後於其他強縣發展速度也是退。」這一名言在晉江屢被提及。

潯興股份總裁、北京大學博士後吳樂進指出,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區域競爭與合作趨勢的不斷擴大,原有在與「國有經濟」競爭中優勢明顯並迅速壯大 的晉江民營經濟,正在逐步喪失原有的先發優勢,晉江「原生」型民營經濟在與「外資經濟」、「轉制型民營經濟」的競爭中劣勢日益突顯。

同時,城市化嚴重滯後於工業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晉江未來的發展。

對此,晉江深刻意識到「等不起,慢不得」。2010年,晉江開始行動,提出「產業提升、城建提速」發展戰略,以「五大戰役」為抓手,進行大規模城市 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鼓勵傳統產業升級和技改,推廣「精益管理」,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強力推動招商選資,進而加快晉江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增強經濟持續發展 後勁。

晉江政府如此,晉江企業亦是如此,但企業的居安思危,除注意企業持續良性發展外,還特別注重企業接班人的培養。

一段時間以來,國內很多地方的「富二代」均以「炫富」和「敗家」的負面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其整體素質與接班能力備受質疑。但在晉江,創業企業家兒女能接班的至少佔到一半,遠超其他地區。

「我們這一代企業家已經到了家業傳承、企業交班的時候。怎樣讓下一代延續創業精神,把他們培育成為 創二代 ,而不是 富二代 。給他們創業的精神財富要比金錢財富更有價值。」許連捷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46

巴菲特財報分析密碼:格雷厄姆簡單估值法投資超值股 劉建位__學習巴菲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2e4y5.html

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一書中提出極其簡單的估值方法,就是用流動資產扣除所有負債即淨流動資產作為公司最保守估值,每股股價低於每股淨流動資 產的股票就是真正的廉價超值股:「如果能夠以分散方式買進一組普通股,股票價格低於每股淨流動資產,即流動資產扣除全部負債的同時,將固定資產與其它資產 的價值視為零,那麼投資結果應該會比較理想,只是這種做法看起來非常簡單。」

很多人會懷疑格雷厄姆所說的「廉價超值股」投資業績如何,是否真的能夠賺到錢又不用冒嚴重的風險?格雷厄姆給出的數據是:「按照投資經驗來說,30 多年來情況確實是如此,比如從1923年到1957年的期間。不過唯一例外是1930年到1932年的大蕭條市場行情。」但格雷厄姆表示需要注意兩個條 件:「一是股票數量必須足夠多,足以組成分散的投資組合;二是投資者必須有足夠耐心。」

格雷厄姆最得意的弟子巴菲特26歲獨立創業,親戚朋友湊10萬美元成立一家投資合夥公司。他投資組合中最主要就是按照格雷厄姆的估值,尋找公司絕對價值過於低估的股票。

「第一類投資由過於低估類的股票組成,多年來,這類投資一直是我們組合中佔比最大的投資。過去在這類低估類股票上賺的錢,要比其它兩類投資多得多。 通常,我們會在5到6只低估類股票上建立相當大的倉位(大約佔合夥基金資產總額的5%到10%),在其餘10-15只低估類股票上建立相對較小的倉位。」

巴菲特認為這類投資組合的成功,正好滿足格雷厄姆所說的兩個條件,個股具有足夠安全邊際,組合股票數量較多,足夠分散化:「每次股票交易中,大幅超 過市場價格的股票價值,都能創造出足夠的安全邊際。分散投資於多只股票,這樣構建的投資組合既有安全性的保證,又有升值性的潛力,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組 合。多年來,我們對買入時機的選擇要遠遠強於對賣出時機的選擇。買入這些低估類股票,並不是一開始就想賺到最後一分錢,股價不漲到估算的價值水平就不賣 出。」

巴菲特使用絕對估值方法以評估資產價值。巴菲特在1963年致合夥人的信中介紹,對登普斯特公司用的就是格雷厄姆提出的淨流動資產估值方法。

「從定性分析來看,這家公司不值得買入,行業競爭激烈,管理層能力並無過人之處。但從定量分析來看,這只股票絕對具有投資吸引力。經驗表明,可以買 入100只類似的公司股票,其中70到80只股票會在未來1-3年賺到相當不錯的盈利。」巴菲特平均購買成本為每股28.34美元,1961年下半年持股 比例達到70%。直到1963年底賣出,不到兩年半期間的投資收益率高達280%。

巴菲特和格雷厄姆一樣特別強調,採用這種最簡單的估值方法投資廉價超值股必須有極大的耐心:「對登普斯特公司的投資經歷體現如下投資理念:投資操作 要求極大的耐心。我們的投資組合與那些看似前景無限美好的成長股組成的投資組合完全不同。在這些成長股受到市場追捧時,我們會顯得非常遲鈍笨拙。當我們正 在買入股票時,這些股票幾個月甚至幾年沒有好的股價表現,這反而是件好事。這一點表明,衡量投資業績需要足夠長的時間,建議3年為最短的業績衡量期。」

(作者為匯添富基金首席投資理財師,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http://finance.ifeng.com/stock/gmxx/20120428/639179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03

克麗緹娜在中國擁有四千多家店 年營收逾百億元台灣直銷天王 征服中國女性成功三密碼

2012-6-4 TWM




經營美容沙龍在中國大陸是服務業裡的一級戰區,來自台灣的直銷業者克麗緹娜,在中國擁有四千多家店,年營收逾百億元,並準備於明年回台掛牌,他如何用軟實力攻下對岸美容江山?

撰文‧梁任瑋

從台北市信義計畫區松仁路上的克緹國際企業總部十樓窗外望去,高聳的台北一○一大樓矗立在眼前,到訪客人無不被這個風景深深吸引。二○○四年,克緹國際以 十三.二二億元,標下編號B5的土地五十年地上使用權,打造企業總部及克緹董事長陳武剛的私人美術館,充分展現克緹在直銷業累積的深厚實力。

在中國,只要談起台灣的保養品牌「克麗緹娜」,已與高檔美容沙龍品牌畫上等號。挾著四千家美容連鎖通路優勢,以及中國台資美容加盟連鎖龍頭的江湖地位,進軍大陸十五年的克緹即將在明年回台掛牌。

長期觀察中國服務業的巴黎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洪進揚指出,若將中國台商分為三個時代,第一代是為了低廉勞工成本去投資,第二代是為了賣更多民生消費品, 如今第三代進攻大陸市場,賣的是來自台灣品牌,更精緻、附加價值更高的服務,而且定價可以比當地同類商品貴很多,他稱這類股票是「新中國概念股」。

據了解,已穩坐中國直銷業龍頭的克緹,年營收至少逾一百億元。雖然外界經常拿另一台資美容連鎖品牌「自然美」相比。自然美二○○二年在香港主板上市,目前 在台中港澳、馬來西亞等地有一千五百家分店,二○一一年營業額五.九一億港幣(約二十七.七七億新台幣),從數字中仍可看出兩者差距。

成功密碼一:早一步進入市場 搶先布局克麗緹娜與自然美都在一九九七年進入大陸,可說是台灣美容業進軍大陸的先行者,但陳武剛早在一九九一年就開始到對岸考察,足足觀察了六年,才正式進入市場;十五年後即將回台掛牌,它的成功,主要來自於破解了三個成功密碼。

甫進入大陸市場一年,九八年中國官方下令禁止直銷業發展,讓初期以直銷模式經營中國市場的克麗緹娜面臨極大挑戰。為了不牴觸法令,又能獲得直銷效益的經營模式,克麗緹娜轉型為店面加盟的經營模式,即每家加盟店的店主都是獨立的經營事業體,店主就代表個人直銷商。

可是一開始還是吃足了苦頭,「那時候中國女性很少有人化妝,是沒有色彩的,每個人的髮型、服裝都一模一樣。」陳武剛回想二十年前他踏入大陸市場看到的畫面,至今仍印象深刻。當地婦女對於保養缺乏認知,陳武剛為了建立品牌知名度,只能努力拓展加盟店。

陳武剛坐在身後就是台北一○一大樓當背景的會議室裡說,中國市場幅員遼闊,還好他進入中國時間早,也讓克麗緹娜可以鎖定收入較高的沿海地區展店。

成功密碼二:找到定位 直攻頂級市場為了找到市場定位,當時每個月去上海考察的陳武剛,透過逛菜市場了解物價、所得與消費趨勢,還派任當時才三十歲出頭,目前為克緹國際執行董事的陳碧華,舉家搬到大陸,肩負開疆闢土重責。

不過,克麗緹娜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消費者對保養品的認知,還停留在純粹購買產品自行塗抹階段,而陳武剛除了要賣產品,還想賺皮膚專業護理商機。因此,克緹先以產品打江山,以非直銷手法奠定江湖地位,而且一開始就定位為「高價舶來品」。

陳武剛以克緹最熱賣的商品潔容霜為例。十五年前上海人平均月薪才八百人民幣,他就推出一瓶三百人民幣的洗面乳,「大陸消費者一開始也覺得這東西太貴了,但 是當人均收入逐漸提升,買克麗緹娜潔容霜反而成為身分地位的象徵。」,陳武剛精準掌握消費者的想法,一推出就大成功,創下單項產品至今突破五百萬瓶的驚人 銷售成績,疊起來將近七十一座台北一○一大樓的高度。

成功密碼三:貼近需求 不靠一招闖天下有別於其他國際化妝品牌只以一套產品打天下,克緹的大陸經營之道在於「化硬性殖民為軟性融合」。陳武剛說,「中國氣候從熱帶到寒帶、從乾燥 到潮溼都有,如果只以一種類型的產品就想賣全中國,絕對不可能成功。」為了針對中國不同區域市場推出適合消費者的保養品系列,克緹投入大量人力調查中國各 地乾溼度、紫外線、膚種,「進入中國,是我要適應它,不是它要適應我。」陳武剛語氣謙卑地說。這位直銷天王十五年後的今天,能成為台灣直銷業跨足中國市場 最成功的案例,絕非偶然。

由於中國美容市場品質良莠不齊,因此克緹對美容師要求高標準,這從教育訓練就可看出。克緹旗下國際藝術公益協會祕書長周銘志透露一個小故事,克緹中國哲美 美容學校的新生,入學時都會領到一盆豆芽,學員必須小心呵護,目的就是為了訓練美容師的耐性,這是從事美容工作最基本的態度。

「只要四千家加盟店主每人多開一家分店,就可以複製至八千家加盟店。」陳碧華說。目前克麗緹娜專業美容中心在大陸各地擁有四千家連鎖通路,北至大連、南至海南,內陸深入至四川,甚至連蒙古也有一百多家加盟店,預計今年底時就可以達到五千家店。

但陳武剛不以此為滿足,在他的事業藍圖裡,中國至少有發展至兩萬家據點的空間。陳武剛也很自豪,現在中國克麗緹娜如果有加盟店要轉讓,非常搶手,足以證明克麗緹娜在中國已建立起不可取代的品牌價值。

二○○九年六月,克緹控股終於取得大陸直銷執照,是中國大陸二十三家獲得直銷牌照中的第一家台資企業。因此,同年八月,克緹就準備將中國克麗緹娜通路回台 第一上市。而這張執照也是許多捧著資金想要投資克緹的創投業者眼中,最重要的資產之一,目前公司已開始接受券商輔導中。

「他是我們直銷業的梟雄。」中華民國直銷協會祕書長吳韻慈如此形容陳武剛。她說,這幾年克緹逐漸將重心移往中國,從集團多角化投資或展店企圖心,都展現陳武剛個人獨有的霸氣,這也顯示直銷業已不再局限通路形式,零售、百貨、服務業重視的細節,在直銷業一條都不願放過。

一如他在台灣克緹總部廣場擺放一座「金剛犀牛」般,陳武剛認為在「台灣華爾街」的信義計畫區,也當如美國華爾街一樣有隻金牛,證明台北金融圈在亞洲的地位,總愛當第一的陳武剛,不論在事業與嗜好,已用行動築起一道同業很難競爭的門檻與高聳的圍牆。

陳武剛

出生:1939年

現職:克緹國際集團董事長經歷:海峽兩岸商務發展基金會副董事長學歷:美國奧克拉荷馬市大學榮譽商學博士

克緹國際

成立:1987年

負責人:陳武剛

資本額:6億元

主要業務:直銷、美容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82

楊琨的「致富密碼」:農行「三號人物」被調查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985

這是自國開行副行長王益案、建行行長張恩照案以來,涉案級別最高的金融系統官員。而其涉事的案情,則與近年的支柱產業——地產糾纏深重。

「有半個多月沒見過楊行長來上班了。」農業銀行總部一位員工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2012年5月30日晚,農業銀行同時在上交所和港交所發公告,「本行執行董事、副行長楊琨先生目前正協助有關部門調查。」

楊琨,54歲,農行「三號人物」,同時兼任農銀匯理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農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此前一直有傳聞,稱其因涉及一宗京城地產商賭博案,早在4月就遭邊境控制,5月下旬被中紀委帶走調查。

楊琨原本是農業銀行「三長」(董事長、行長、監事長)的熱門人選。知情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在農行幹了近30年的楊琨,此事一出,其事業已走到了盡頭。

楊琨涉案引發金融界極大關注。這是自國開行副行長王益案、建行行長張恩照案以來,涉案級別最高的金融系統官員之一,而涉事案情,更與近年的支柱產業——地產——糾纏深重。

禍起賭博

王耀輝與楊琨都嗜賭。據稱,王耀輝在澳門豪賭,大筆賭債。其還賭債的種種運作,引起注意,楊琨案被調查亦與此有關。

談到楊琨,北京金融圈裡的一位資深人士稱,「這個人不僅賭性大,為人也很貪婪,利用放貸的權力達到個人利益。」

該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講述:一段時間以來,有關副行長楊琨問題的實名舉報信不斷傳到高層以及中紀委手中,材料中列舉了楊琨主管房地產信貸業務中存在諸多問題,以及個人作風問題,其中有一些舉報,「證據線索很紮實」。

南方週末記者調查期間,多位人士表示,楊琨在農行內部得罪了不少人,農行一些對他心存不滿且瞭解情況的人,不斷地向上遞交揭發材料。據其中一位知情 人士透露,農行內部一直有人實名舉報藍色港灣這個地產項目——楊琨與藍色港灣老闆王耀輝裡外勾結,王耀輝通過其控制的中輝系旗下公司,騙取農業銀行幾十億 貸款,導致國有資產巨大損失。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藍色港灣的開發商王耀輝與楊琨有著共同的愛好——賭博。王耀輝常安排楊琨去澳門進行賭博,王提供賭資。

楊琨在業內以「資深牌友」著稱,愛好賭博,尤愛打撲克牌和玩麻將,而且他通常只和「有身份」且熟識的人打牌。與楊琨熟識的「牌友」不乏高朋貴客,亦有地產商常陪其去澳門「度假」。

消息人士稱,王耀輝在澳門豪賭,欠下巨額賭債,最後與債主協商打折後,還欠下30億元的賭債。就在他通過種種運作還賭債期間,有關部門接到了王耀輝在澳門賭博的投訴,並對該案進行了調查,隨著調查範圍擴大,楊琨也因涉案被捕。

王耀輝46歲,1999年創辦中輝集團,現任中輝國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他是京城一名低調的商人,旗下商業地產藍色港灣國際商區是北京這幾年新興的時尚消費場所。除此之外,他還是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線工程的主要投資人,而其在藝術品投資市場也是出手闊綽的大買家。

王耀輝多次以旗下的藍色港灣物業資產進行抵押,從農行拿到巨額貸款,並對楊琨個人進行利益輸送。此前的媒體公開報導,農行曾為藍色港灣的項目提供了 30億元左右的十年期的物業經營貸款,以藍色港灣資產作抵押。一位銀行業內人士指稱,在這筆抵押貸款的背後,可能存在私人交易,而楊琨妻弟也與藍色港灣有 商業往來,開發商通過楊琨妻弟的公司進行利益輸送。該人士還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楊琨還涉嫌挪用銀行一名客戶的資金。

有關部門在帶走楊琨之前,先行對舉報材料中所列系列問題進行了前期調查和核實,其中包括兩次傳訊藍色港灣老闆王耀輝,「結果王一進去就全招了」,不僅供了楊琨的事,還「交代」了其他很多問題,包括參與藍色港灣項目運作中的其他一些官員。


楊琨前傳

大學校友說,「楊琨是個講制度講原則的人。」

與金融界對楊琨貪婪的描述相反,楊琨的大學同學則評價楊琨說:「楊琨是個重情義的人」、「做多說少的人」、「思路清晰、舉重若輕」。

今年54歲的楊琨出生在河北秦皇島,1982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系。在校期間,楊琨給同學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為人聰敏,「有時會用天津話開一些玩笑逗大家樂」,一位同學說。

現任深圳發展銀行黨委書記兼特別顧問的王驥,不僅與楊琨在大學同組同宿舍,而且同在1983年進入農行,共事14年。王驥於1997年離開農行,擔任深圳商業銀行行長。2007年他在一篇題為《我說楊琨》博客文章中稱「楊琨是個講制度講原則的人」。

楊琨於1983年調入農行,在農行最初是從人事教育部門幹起。王驥回憶道:楊琨是最早倡導每年檢討、修訂一次制度的人。面對每天纏著他要求破例、破規矩的下屬單位的領導,他笑臉、板臉並用,總能讓他們回到制度上來。

王驥博文中還提及楊琨當年與領導頂撞的事件。當時人事部主任對楊琨等一批小青年要求絕對服從,而在一些原則問題上楊琨明知會招致不滿,還是與其領導吵翻。在機關工作的人都知道與人事部主任頂牛會是什麼結果,楊琨依然如此。

在人事部幹了13年之後,1996年4月,楊琨調到農行市場開發部任職。從2000年起,楊琨開始平步青雲,擔任農行安徽分行行長,兩年後升任農行 行長助理,2004年開始任農行副行長。據瞭解,擔任副行長的這些年裡,楊琨長期分管前台業務,是主管房地產信貸的行領導,積累了很深的人脈。

「楊琨能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在有60萬員工且收入遠低於股份制或外資同業的農業銀行干二十多年,堅持著一個台階不落,走到農行高級管理層,可見他的能力、堅韌和員工們對他的認可。」王驥回憶稱。

此外,楊琨「擅長交誼舞」也被其同學頗多提及。一位同學回憶,楊琨跳交誼舞「一舉手一抬腳,就有韻味,在班上數一數二」。據上述同學回憶,結婚後的楊琨「比較懼內,很少外出跳舞」。

當上農行領導後的楊琨,南開大學同學稱他「很重情義」。一位名叫曹軍的校友回憶稱,2004年7月下旬的一天,在北美出差的楊琨,帶著禮物,深夜特 意趕到加拿大看望他。讓曹軍很是感動,「楊琨當這麼大的官兒,來趟北美實屬不易,又那麼忙,有那麼多的應酬,這麼晚了還專門來看我,還給我帶禮物!還是老 同學呀,夠哥們兒!」

2009年後,楊琨同時擔任了農行的執行董事。直到農行上市前的2010年,楊琨轉任分管零售業務和電子銀行等業務的副行長。農行最新的工資報表顯示,楊琨在農行領取的年薪為116.56萬元人民幣。

這位在原來同學眼中「很講制度講原則」的楊琨,在年薪百餘萬的情況下,則被傳出「有不明巨額財產」。

神秘王耀輝

2008年起王耀輝被選為黑龍江省政協常委,但當地幾乎無人知道此人。一位省政協委員只知道王耀輝這位常委「省政協裡的會議和活動幾乎不參加,沒見過他的身影,只聽說在北京活動。」

比楊琨小8歲的王耀輝,根據其公開的身份證號顯示,出生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沙區。齊齊哈爾市當地的宣傳部門與招商部門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 時,均表示沒有聽說過「此等大鱷」。齊齊哈爾市招商局曹局長稱,該市每年都會在北京和哈爾濱等地舉行項目推介會。在做招商局局長這些年,也從未聽說過「在 北京還有這樣財力和背景雄厚的老鄉」。

更值得注意的是,王耀輝從2008年當選為黑龍江省政協第十屆常委,但記者詢問了省政協工作的多位人士,包括辦公室人員和宣傳處馮處長,他們不僅沒聽說過王耀輝其人,對最近媒體報導王耀輝的情況,他們也沒看到。

「你不告訴我,還不知道我們政協裡有這樣一個人。」宣傳處馮處長說。一位省政協委員只知道王耀輝這位常委「省政協裡的會議和活動幾乎不參加,沒見過他的身影,只聽說在北京活動。」

北京是王耀輝施展的舞台,然而,在這個舞台上,他只是一個「影子」存在。在一些與王打過交道的商業夥伴看來,王「膽子大,背景深,手段狠,精明」。外界一直以「神秘商人」來形容行事低調的王耀輝。

1990年代,王耀輝主要在大連活動,擔任中國機電設備公司大連分公司銷售部副總經理。1999年創辦中輝公司,在過去的十餘年中,通過打通政府、 金融、商業和藝術等領域,構築了一個集特殊車輛改裝、高速公路、房地產、礦產、藝術品、金融等領域的龐大灰色產業帝國——中輝系列企業。

據瞭解,自2012年2月開始,王耀輝被有關部門數次傳喚協助調查有關問題,目前人已出來了。

王耀輝「善於融資,玩空手道」的本事為業界所知。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王耀輝龐大鏈條的產業帝國搭建,一方面依託於農行副行長楊琨向其提供巨額違規銀 行貸款;另一方面,其在2001年開始運作的中天特車項目,不僅為其後續產業帝國的搭建貢獻了大量資金,也在政府部門中積累了深厚的人脈和資源。

近日,南方週末記者兩次到其辦公地——北京朝陽觀湖國際大廈2座7樓聯繫採訪,均遭拒絕。

致富密碼

楊琨與房地產商間充斥著違規貸款和私人交易。藍色港灣同一地塊的兩份抵押登記中,土地評估價值分別為15億元和65億元。相差5個月,土地評估價值飆升了50億元。

楊琨與王耀輝的密切關係,源於2004年。這一年,楊琨升任農行副行長,開始分管農行的前台貸款業務。

也正是這一年9月,王耀輝控制的北京藍色港灣置業有限公司,以10.08億人民幣成功競得北京朝陽公園「藍色港灣商業配套設施」項目用地,開發藍色 港灣國際商區·SOLANA商業中心項目,該項目位於朝陽公園西北角,佔地11.2公頃,建設規模15萬平方米,為北京市及朝陽區兩級政府確定的重點項 目,已於2007年底竣工,2008年6月對外營業。

北京市國土局朝陽分局網站的土地抵押公示表明,坐落在朝陽區朝陽公園內的藍色港灣商業配套一共9.63萬平方米土地抵押給了農行北京東城支行,兩份 抵押登記的起始日分別為2011年7月6日和2011年12月15日,同一地塊兩份抵押登記中的土地評估價值分別為15億元和65億元。相差5個月,土地 評估價值飆升了50億元。

據稱,上述兩筆抵押貸款只是藍色港灣負債的一小部分。北京恆天財富研究部的一份藍色港灣2010年年度審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末,該公司資產總額為44.3億元,負債為29.7億元。絕大部分還是來自農行北京分行朝陽支行的物業經營貸款。

「放貸是一門生意,企業尤其民企為了拿到銀行的貸款,會使出萬般手段,其中包括貸款返點,這也成了個別掌管放貸業務的銀行負責人致富的密碼。」北京一位專為企業融資的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稱。

至今,藍色港灣的實際控制方中輝國華與農行還保持著密切的業務往來。藍色港灣商區內目前唯一擁有的一家銀行網點就是農行;不僅如此,南方週末記者從中輝系旗下多家公司的員工處獲悉,企業對外公司賬戶、員工工資卡、信用卡以及其他商業卡,使用的幾乎都是農行提供的金融服務。

直到2011年年底,中輝國華與農行的這種密切關係開始發生轉變。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消息稱,去年底,農行風險控制部門在審查上述這筆近30億元貸款時,發現該筆貸款存在風險,並上報至楊琨處,建議盡快追繳該筆貸款,但後來楊琨把此事壓住了。但這件事讓楊琨留下了把柄。

此外,楊琨還被媒體報導與「徐明案」有牽連。北京一位銀行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業內很早就知道了,楊琨與某落馬高官交往很深。」

不過,這一說法暫未被有關部門證實。

「政府高官或銀行高官涉案之初,民間肯定會流傳各種說法,但許以時日,案情就會逐漸清晰明了。從以往數個金融高管涉案來看,線頭總是千絲萬縷,案情 也極其複雜,牽涉面很多。」一位曾參與過案件調查的紀檢人士稱,現在僅僅是個開始,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所有的細節和真相將會大白於天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49

思考的碎片---8/27 網路密碼安全結構的安排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4igm.html
思考的碎片---8/27 網路密碼安全結構的安排

網路時代每個人會有N個密碼。很多人甚至是同一個用戶名同一套密碼。(至於不同用戶名問題涉及另外一個互聯網文化的倫理問題另外討論)

其實這有一定風險。早前和@linan 討論過 一個比較好的密碼安全結構的安排方式。供各位參考。

這個安排是分三個級別。

最高級:和real money有關的,主要涉及無限責任的。比如網銀(不包括支付寶,如果不開通快捷支付。支付寶幾乎就是一個交通卡。損失有限)

這部分的密碼是安全級別最高。同時用戶名和密碼最好是獨立一套。
同時要注意這部分密碼一定要使用雙因素認證 two factor authentication.
原理可以自己去google or wiki核心是兩句話 something you have ,something you know.

按照我的理解最安全的是如下三個方式
1.刮刮卡,甚至可以反覆使用,如果不被拍照的話。

2.短信 足夠安全,如果手機不掉的話。密碼和手機同時失竊那麼基本是親密關係的人導致的。所以安全性足夠。

3.token方案,中行就用的RSAtoken方案。歐洲,新加坡 香港。這類離岸市場,和多運營商小國家跨地域營業的都喜歡使用token方案。獨立但是必須攜帶。
這三個雙因素是最好的,有人會說UBS加密狗,那個N年前就有案例。。。詳細自己去google提示一下健康關鍵詞。

以上是money matter 無限責任的安全系統。

接下來兩個層次是互聯網相關的。

第二級:這可以有兩部分。A Gmail郵箱密碼或者hotmail 這作為所有互聯網密碼的基石。同時現在尋回密碼支持手機驗證碼這個安全性也足夠高。同時還足夠便利。話說最高級的密碼是很麻煩的。每次手忙腳亂。
至於為何用gmail 和hotmail大家都懂的,yahoomail是不靠譜的。更別說百度和QQ了。
別和我扯蛋。
這個邏輯也很類似DNS 的6個金字塔提供基礎信用。這樣的邏輯。基礎郵箱提供基礎信用。保證這個郵箱的安全就是保證整個互聯網應用的安全。

B.類支付寶這樣有限損失的money matter。這裡也簡單。便利和安全性的矛盾。既然是有限損失就取便利性。
這個邏輯和早前探討過的移動支付裡的money in bank 和money in card一樣的。in bank安全要求高。in card就是一張交通卡而已。便利性佔上風。

第三級的其他任何互聯網註冊的用戶名和密碼都可以是一致的。這樣減少記憶的壓力。符合人性。出了問題直接用基石信箱尋回。
從應用實踐來看移動互聯網國外的大部分可以用FB帳號登錄。這應該是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36

如何保護你的密碼?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1/2250591.html
始撰寫網絡安全的文章之後不久,我就變成了一個可笑的偏執狂。每天,駭客們不停地提醒我,偷竊我的個人資料簡直不廢吹灰之力,鬧得我心神不寧。

沒過幾週,我就把所有的網頁都設上獨一無二的複雜密碼,電子郵件賬戶啟用兩步驗證,甚至用不透明膠帶把電腦的網絡攝像頭蓋住——這一預防措施遭到朋友和同事的調侃,他們建議我該去作個心理檢查。

但最近的幾件事說明我做得沒錯。一個朋友說服我撕掉了蓋住網絡攝像頭的膠帶——他說這麼做有點過於謹小慎微了——結果幾天後我發現指示燈變綠了,說明有人進入了我的電腦在偷窺。最近,我收到一條谷歌發來的短信,是我的Gmail帳戶的第二步驗證碼。就是你首次輸入正確的Gmail帳戶密碼後,谷歌發送的作為二次密碼的一串數字。(一定要註冊這個喲。)唯一的問題是,我壓根兒就沒有在登錄我的Gmail帳戶。我根本沒在計算機旁。顯然是別人在試圖登錄我的帳戶。

駭客攻擊你很容易,易如反掌。只要點擊了一個惡意鏈接或者附件,就會遭到攻擊。公司的電腦系統每天都會被駭客攻擊,他們搜尋密碼,拿到類似拍賣網站的黑市網站上出售,一條密碼在那裡可以賣到20美元。駭客經常利用諸如開膛手約翰(John the Ripper)之類的免費密碼破解程序,這種程序運用被破解的網站上常用的密碼列表,每秒可以嘗試數百萬個密碼。

大多數人一生中某個時候都可能會遭到駭客攻擊。他們最好的辦法不過是推遲這不可避免的攻擊,辦法就是不要打開可疑的鏈接,就算是朋友發來的,並且管理好自己的密碼。不幸的是,良好的密碼設置習慣就像是用牙線剔牙——你知道它重要,但需要付出努力。你怎麼可能為每一個新聞網站、社交網站、電子商務網站、銀行網站、企業網站和e-mail帳戶想出各不相同又難於破解的密碼,同時還一個不漏地都記得住呢?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我給兩個我認識的最偏執(一點不假)的人打了電話,耶利米·格羅斯曼(Jeremiah Grossman)和保羅·科克(Paul Kocher),看看他們如何保證自己信息的安全。格羅斯曼先生是第一個公開如何輕鬆通過Web瀏覽器控制一台電腦的攝像頭和麥克風的駭客。他現在供職於一家互聯網和網絡安全公司WhiteHat Security,是公司的首席技術官,經常成為網絡犯罪分子的目標。科克先生是著名的密碼學家,以巧妙攻擊安全系統而聞名。他現在經營一家名叫Cryptography Research的安全公司,專營強化系統抵禦駭客的性能。以下是他們的秘訣:

不要借助字典。如果您的密碼可以在字典中查到,那還不如不要密碼。科克先生說:「最糟糕的密碼就是字典中的單詞,或者給字典中能查到的單詞插入一些符號,或做些修改。」駭客們往往會根據字典來測試密碼,或者修正拼法。如果您的密碼不是這一類,駭客通常會走開。

千萬不要重複使用相同的密碼。人們往往會在多個網站使用相同的密碼,駭客們經常會利用這一點。雖然在LinkedIn網站上的職業檔案

被破解大概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不過駭客會利用這個密碼破解諸如電子郵箱、銀行或經紀帳戶,那裡面可存儲著更有價值的財務信息和個人數據。

設置口令。密碼越長,破解的時間就越長。如果你不想駭客在24小時之內就能破解的話,理想的密碼應該設成14個字符或更長。由於長密碼難於記憶,可以考慮用口令,比如喜歡的電影台詞、歌詞或一首詩,只用句子中每個單詞的第一個或前兩個字母串在一起。

要不就亂敲鍵盤。對於敏感賬戶,格羅斯曼先生說他不用口令,而是隨機亂敲鍵盤,間歇性敲擊Shift和Alt鍵,然後將結果複製到一個文本文件,把這個文件存入一個加密的、有密碼保護的U盤裡。「這樣一來,如果有人用槍指著我的頭,要我說出密碼,我只能說我不知道。」

保管好你的密碼。不要將密碼存放在收件箱或桌面上。如果計算機感染了惡意軟件,你就死定了。格羅斯曼先生將他的密碼文件存入加密的U盤,記住U盤的密碼,這個密碼很長、很複雜。他使用帳戶時把這些密碼複製並粘貼過去,所以就算駭客在他的電腦上安裝了鍵盤記錄軟件,也無法記錄到他的密碼。科克先生用了個比較老套的辦法:他把密碼提示保存在他錢包裡的一張紙上,不是實際的密碼。科克先生說:「我儘量把我最敏感的信息和互聯網徹底隔絕開。」

密碼管理器?也許吧。密碼保護軟件可以讓你把所有的用戶名和密碼存儲在同一個地方。甚至你只要提供一個主密碼,有些程序就會為你創建強大的密碼,並自動登錄你的網站。LastPass、SplashData和AgileBits都為Windows、Macs和移動設備的密碼管理提供軟件。但是你別忘了:科克先生說他根本不用這種軟件,因為即使加了密,它仍然駐留在計算機裡。「如果有人偷走電腦,我就等於丟失了密碼。」格羅斯曼先生說他不信任這種軟件,因為不是他寫的。事實上,今年初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一次安全會議上,駭客們就演示了如何輕鬆地破解許多流行手機密碼管理器的加密技術。

安全問題要答非所問。諸如「你最喜歡的顏色是什麼?」之類的問題的答案是有限的,而諸如「你的中學是哪所?」等大多數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駭客們利用這些信息來重新設置密碼,從而控制你的帳戶。今年初,一名駭客聲稱,他用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最喜歡的寵物的名字成功地進入了其Hotmail和Dropbox的帳戶。比較安全的辦法是密碼提示和問題本身無關。例如,如果安全問題問你出生的醫院名稱,你的回答可以是:「你最喜歡的歌詞。」

使用不同的瀏覽器。格羅斯曼先生強調不同的事情要用不同的Web瀏覽器。「選擇一個瀏覽器瀏覽你認為不重要的『雜事』:網上論壇、新聞網站、博客等,」他說。「如果你登錄網上銀行或收發電子郵件,啟動第二個Web瀏覽器,完事就將其關閉。」這樣一來,如果不小心進入X級網站,瀏覽器被感染,你的銀行帳戶就不一定受到損害。至於何種活動用何種瀏覽器,Accuvant Labs去年研究了包括Mozilla Firefox、谷歌的Chrome和微軟的Internet Explorer,發現Chrome最不容易受到攻擊。

分享要謹慎。科克先生強調說:「你的電子郵件地址和密碼就等於是你自己。」只要有可能,他都不用他的真實E-mail地址註冊網上帳戶。相反,他用「一次性」e-mail地址,如10minutemail.com提供的地址。用戶註冊、確認在線賬戶,10分鐘後它就自我銷戶。格羅斯曼先生說,他經常警告人們,要把輸入或在線共享的任何東西都看作公開記錄。

「你遲早會被駭客攻擊——這只是個時間問題,」格羅斯曼先生警告說。「如果害怕,就不要放到網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56

太保高管傾巢出動增持自家股票 保險股暗藏業績密碼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326677.html
11月份,中國太保有6名高管密集增持公司A股,增持份額達到10.26萬股,涉及資金182萬元。

手拿高薪的金融業高管,逐漸加入到增持自家股票的陣列中。僅今年11月份,中國太保就有6名高管密集增持公司A股,增持份額達到10.26萬股,涉及資金182萬元。太保管理層團隊近乎傾巢出動。

在A股尚無反轉跡象,保險股走勢時強時弱的不明朗形勢下,中國太保高管集體增持自家股背後,究竟傳遞出了一個怎樣的信號?隨著近日多家投行的密集調研,保險股的投資價值重回機構視線。

一個月六高管密集增持

「公司沒有任何授意,高管增持純屬個人自發行為,並且嚴格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昨日傍晚,問及近期高管增持之舉時,中國太保相關人士如是回應記者。

之所以引起各方關注,乃太保高管增持行為之密集。上海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今年11月,共有顧越、孫培堅、高國富、徐敬惠、宋俊祥、霍聯宏等6名高管出現9次增持行為,價格區間為每股16.6元至18.63元之間。其中,僅副總裁顧越1人就出手增持4次,增持份額最多的是董事長高國富(3.2萬股)、總裁霍聯宏(2.86萬股)。

上述6人均為中國太保管理層核心人物。據記者粗略統計,6名高管9次增持份額合計10.26萬股,涉及資金182萬元。動用資金從高到低依次為:高國富55.7萬元、霍聯宏53.28萬元、顧越31.1萬元、徐敬惠21萬元、宋俊祥17.86萬元、孫培堅3.326萬元。

事實上,這並非太保高管首度集體增持。查閱過往資料後發現,自2009年5月21日開始,太保9名高管先後63次增持自家股票。本報統計發現,太保高管3年多以來的增持價格區間在每股16.6元至24.84元之間。

雖然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也出現過高管增持行為,但諸如中國太保這樣如此密集的認購之舉,實屬鮮見。如此行動一致的「高管自發行為」,引來各路資本的關注。

板塊低估引來投行調研

按照中國太保的說法,「這是公司高管對公司發展有信心,認為目前公司股價被低估。」而投行人士的解讀是,高管此時密集「抄底」,可能還傳遞了業績回暖的信號。

就在高管密集增持信號釋放後,由某大型券商牽頭、多家公、私募基金等買方機構組成的調研隊伍,於近日來到位於上海陸家嘴的中國太保大本營。

一位知情人士告知,中國太保在調研會議上透露,正試圖通過移動展業模式和產品升級來解決個險營銷渠道增長問題,進一步提高代理人產能,預計明年其個險新單同比增長10%;此外,權益倉位控制得當,持倉比例低於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但高於新華保險。

不可否認的是,保險板塊已經身處底部。不僅僅是中國太保,新華保險近日也迎來了另一家大型券商牽頭的實地調研。據知情人士透露,從調研反饋情況來看,新華保險個險產品轉型效果已顯,高價值的終身險和健康險佔比高達25%,銀保期交佔比高於主要競爭對手。

而限售股解禁問題,一直被市場視為可能引爆新華保險股價的「地雷」。據悉,新華保險約有9.4 億股A股將於12月15日解禁,其中,一半是寶鋼(4.7億股),一半是PE 機構和小股東。對此,新華保險在調研中表態:寶鋼、蘇黎世等短期沒有出售公司股價的安排。

就在對太保、新華的調研結束後,相關券商隨即發出推介保險股的研究報告。保險股近一週以來表現搶眼,成為領漲標竿。

不過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據本報瞭解,被視為保險股一大催化劑的「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於年底前出台的預期可能化為泡影。其餘幾項重大鼓勵性政策措施的具體落實,恐怕也要待明年才會見分曉,今年內難有實質效應產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80

藏在人口裡的商業密碼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787

站在人口紅利的拐點,可以看見,中國作為全球製造基地的危機正在演變,而作為全球市場的黃金年代剛剛開啟。誰破譯了人口數字裡的密碼,誰就贏得了市場的機會。

「被預測」了多年的「人口紅利」拐點終於真的到來。

2013年2月22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2統計公報,顯示這一年中國大陸15歲到59歲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減少了345萬人。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說,這是相當長時期以來,「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量的第一次下降」。在新聞發佈會上,他提醒說「要高度重視這個事情」。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隨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意味著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的拐點已在2012年出現,將對經濟增長產生顯著影響,「我們應當在心理和政策上做好足夠準備」。

有趣的是,隨著勞動力的減少與財富的增長,中國作為全球製造基地的地位漸漸下降,但作為全球市場的意義卻日益上升。這個龐大的國家,正在集體從大工廠轉向成為大市場。在這場大變化裡,在人口數字的背後,藏著哪些商業密碼?

房地產:尋找新的購房者

早在2006年,地產行業的龍頭——萬科就發起了一項專題研究,試圖回答一個問題:萬科應該為誰造房子?

時任萬科集團企劃部高級研究員的舒東是這一研究的領頭人,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在當時還是一個頗為新鮮的課題,因為許多數據缺乏,他為此還專門從深圳出差到北京,在圖書館裡泡了一個多月。為了讓研究更具價值,萬科幾乎遍訪國內知名的人口專家,為他們提供經費和研究便利。

舒東透露,自2006年到2008年,萬科推出了數十個報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方法論,不過,對研究成果,萬科一直守口如瓶。2010年,舒東離開萬科時,還被要求籤署保密協議。

不過,一些報告後來也流傳了出來,從中也可窺見萬科當時的一些發現:

比如,萬科預測,2013年,首次置業人口紅利的拐點將出現,2013年後新增首次置業人口將迅速下降,而改善型和高端再改需求將不斷增加;到2017年左右,20-65歲的總勞動人口將達到高峰,老齡人口在此期間將不斷增加。2013年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將出現投資高端改善型、養老度假休閒型物業的趨勢。

萬科的預判部分來自自己的客戶資料:萬科的第一大客戶群是30-34歲人群,屬於1962-1972年出生的「嬰兒潮」一代,到2007-2011年,轉變為生育低谷人群,總數將在近幾年內明顯減少;但另一方面,隨著這一客戶群全面進入40-49歲年齡段,他們也將步入事業的高峰,購買力也將提高,對改善型物業的需求也會增加。

在這項研究中,他們還發現了住宅市場持續增長的新動力——遷移人口。在分析2006年萬科成交客戶的資料時,萬科發現,持有與人口遷移有關的購房動機——如「從異地遷到本地」、「方便工作和事業」、「原來的房子拆遷」、「想把父母接到一起住」、「想和父母分開、單獨居住套房」、「準備結婚」、「為了孩子的成長教育」等——的客戶竟然佔到了所有成交客戶的31%。

萬科由此判斷,城市化和人口遷徙——農村向城市遷徙,小城向大城市遷徙,內地向沿海遷徙,這個故事還會延續十到二十年,而中國沿海城市帶的人口紅利期,也會因為這個因素,要比中國整體的人口紅利期持續得更為長久一些。

基於以上這些判斷,萬科這些年一直在不斷調整自己的戰略。自2009年後,旅遊地產、養老住宅等物業類型的開發,就頻頻出現在萬科的戰略表述中。向更細分人群提供產品,也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銀發市場」大爆發

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末,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9390萬人,佔總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了0.59個百分點。

中國正在變得越來越老。2013年2月2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報告預測,今後老人新增量將達到每年1000萬左右的速度,到2033年左右,老人將會達到4億。

如此多的老人,都生活在一個急需改進以讓他們更方便的社會。比如,上述報告顯示,七成以上的城鎮老年人口居住的老舊樓房都沒有安裝電梯;很多路口的紅燈設計都是20秒;公共衛生間裡,許多連老年人蹲握的扶手也沒有……

商機,自然也隱含在這些「不方便」中。

顯而易見的,便是對這些公共設施進行改造;其次,便是老年護理市場,會迎來一個新的爆發點。

上述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的空巢老人為3600萬,失能老人則高達0.99億。這些失能老人中,願意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為16.6%,即有597.6萬失能老人需要入住養老機構,但是護理性養老床位嚴重不足,民辦養老機構中僅有15%左右的養老機構可以提供「康復護理」服務。

除了老年護理服務,與此相關的「銀發市場」,諸如家政服務、休閒娛樂、保險等針對老年人口需求的行業同樣也將會因為人口老齡化(及其伴隨的財富增長)所帶來的持續需求而得到長足發展。

華林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患病率和就診率都會顯著上升。針對中老年人的醫藥、醫療器械以及醫療服務也將直接受益。

代替工人的「人」

勞動人口的下降,直接挑戰的便是中國製造業所賴以橫行世界的獨門武器——廉價勞動力。

實際上,自2004年以來,初春時節的「民工荒」,就已成為了中國一年一度的保留節目。如果不願意向東南亞等地遷移,工廠主們便只能打另外一個算盤:用自動化的機器來代替人工。

2010年,南方週末記者就已經注意到了這一趨勢,珠三角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迎來了一個機器換人的高潮(詳見2012年7月29日《「世界工廠」機器「革命」》)。而今,這一趨勢正變得越來越明顯。

2013年春節,有著近40萬普工大軍的深圳富士康,竟然第一次停止了招聘。據媒體報導,這可能與富士康董事會主席郭台銘此前宣佈的機器人計劃有關。此前,郭台銘曾多次表態,將用機器人代替部分工人從事單調重複的工作,富士康已於2012年啟動「三年內造百萬台機器人」計劃。

實際上,取代人類工作的並不只是生產流水線上的機器人。大型數據與軟件已開始從事白領的工作;自動取款機、機場的自動售貨機以及簡便的辦公軟件代替了大量出納員、服務員和辦公助理。可以預見的是,這一趨勢將會因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而變得更為明顯,而中國的機器設備和自動化產業,也將因此迎來新的發展高峰。

當嬰兒潮一代開始生孩子

民族證券研發中心的一份報告分析,分年齡組看,從2004年到2016年的12年時間內,0-14歲兒童、15-19歲少年、30-39歲青年和65歲以上老人的絕對數量都會逐步減少,而20-29歲青年及40-65歲中年人口數量則在逐漸增加,這樣的人口結構變動將對消費品行業產生直接影響。

比如,20-29歲青年人口的增加,會增加對電子產品、服裝、網絡服務、經濟型酒店等產業的需求;

30-39歲青年,他們是消費10萬元以上價值消費品的主力人群,這部分人口數量減少,將直接影響到汽車、普通新建住宅的需求;

但40-65歲中年人口數量的增加,卻會直接提升奢侈品、體育用品、保險服務、高檔住宅的需求。因為他們正處於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購買力強,而且這個年齡段人群的體力漸漸下降,對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求空前迫切,對保健用品的需求會增加。

總體來看,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各個年齡組人口的需求層次日益提高,對高檔的消費品或服務需求增加,對服務性消費需求強於商品性消費需求。

這些藏在人口裡的密碼,對於商業卻有著獨特價值。

比如,最近兩年來,體育運動品牌掀起了一股關店潮。據媒體報導,2012年,李寧、安踏、匹克、361度、中國動向、特步等,至少關閉了超過3000家店。

這些品牌關店,與奧運之後運動品牌市場本身的競爭有關,也與人口的變化有關——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世紀80年代,中國新生人口數量一直處於較高水平,其中1990年是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此後開始大幅下降。體育品牌過去十年高速增長的大趨勢正是與此有關——運動鞋服最大的消費人群是15-25歲的年輕人。而現在,當比「80後」少得多的「90後」成為主要客戶,市場自然生變。

有消息說,李寧、安踏、特步們現在學乖了,他們正在調轉槍口,將目標瞄準另一個市場——童裝。

因為,根據統計數據分析,數量龐大的「80後」們開始陸續結婚生子,這將使中國大陸在2015年前後迎來一次嬰兒潮。中國新生人口數量有望從當前的每年1600萬上升到1800萬左右,甚至可能達到2000萬的峰值水平。

2012年上半年,361度發佈的業績稱,在以業務劃分的鞋類、服裝、配飾和童裝四大產品線中,唯有童裝產品表現較好,平均售價增40%,銷量增107%,佔集團營業額的比重從3.6%上升至11.6%,翻了將近三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42

美國線上影音影集「紙牌屋」一炮而紅解開Netflix擊敗HBO的成功密碼

2013-05-13  TWM  
 

 

過去一路被HBO壓著打的線上影音串流服務營運商Netflix,藉由巨量資料(Big Data)分析消費者喜好,成功把「紙牌屋」(House of Cards)捧成美國第一熱門影集。究竟,Netflix是怎麼從谷底翻身的?

撰文‧顏雅娟

如果你問美國影迷近期熱門的影集有哪幾部?相信在他們的回答中一定會有這一部——「紙牌屋」(House of Cards)。

「紙牌屋」是改編自一九九○年代英國BBC同名劇集,由線上影音串流服務營運商Netflix投資一億美元籌拍。在事隔二十年後,「紙牌屋」重新擄獲觀眾目光,而且讓背後金主Netflix最新一季獲利推上高峰。

「紙牌屋」如何讓Netflix鹹魚翻生?這要先從Netflix近幾年的營運表現說起。

Netflix成立於一九九七年,最早從線上租借DVD影音光碟起家,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線上影音串流服務商。

過去幾年,Netflix海外市場營運始終處於虧損,股價從二○一一年將近三百美元的高峰,一路崩跌到去年的五十美元附近。

在投資人壓力下,Netflix積極尋求突破:從「通路」跨足「自製內容」,擺脫過去必須先與電視頻道商或片商買進節目,才能在網路上播出的商業模式。「紙牌屋」就成為Netflix跨足影集內容自製市場的第一戰。

這部以政治為題材的美國電視連續劇,根據邁克爾.道布斯(Michael Dobbs)的同名小說改編,找來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擔任導演,男主角則由老牌戲精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擔綱。

用戶只要訂閱Netflix的服務,即可免費觀看「紙牌屋」一個月,在今年二月一日首播前,Netflix早已拍完兩季共二十六集內容。沒想到,「紙牌屋」意外一戰成名,完全顛覆線上串流服務的既有想像。

光是今年第一季,Netflix新增用戶數高達三○五萬人,單季營收衝破十.二四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激增一八%;單季淨利達三百萬美元,較去年同期虧損五百萬美元的成績,表現遠超乎市場分析師的預期,股價在今年一路飆升到二百美元以上,與去年五十多美元的窘境,不可同日而語。

到底Netflix蘊藏了哪些成功密碼?

密碼一:分析巨量資料

還記得電影「魔球」裡的球隊經理比利.比恩(Billy Beane)嗎?他看不慣球探總是靠運氣挑選明星球員,轉而利用精確的數據分析,在二線球員中挑出潛力選手,一路帶領奧克蘭運動家隊締造大聯盟二十連勝的驚人紀錄。

同樣地,Netflix有系統性地分析使用者收視行為,每次使用者透過遙控器暫停、快轉、重播的動作,都會被Netflix默默記錄下來。

根據日前Netflix最新公布的第一季財報資料,目前Netflix在美國擁有將近二千八百萬付費訂戶,全球則有超過三千四百多萬訂戶。

每一天,這些Netflix的訂閱用戶,大概會給出對節目的四百萬個評分,以及三百萬次詢問劇集播放時間的紀錄。Netflix蒐集消費者對不同節目類型的評分、地理位置、觀看時間、觀看裝置,甚至是社群媒體分享的次數。

有了這龐大用戶資料庫,透過精密的演算法,雖然Netflix從沒有投資自製影片的經驗,卻比誰都清楚消費者的口味。這就是Netflix善用巨量資料分析的結果。

Netflix透過這些資料交叉分析,發現那些喜歡看BBC舊版「紙牌屋」影集的觀眾,有極高比率也喜歡大衛.芬奇導演的電視劇,或者凱文.史貝西主演的電視劇。

有了這些科學分析數據在背後撐腰,Netflix決定放手一搏,推出自製節目處女秀──「紙牌屋」。

談起「紙牌屋」的成功之道,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組長徐毓良認為,Netflix的推薦引擎同樣功不可沒。

Netflix在觀眾每次看完片之後,都會依據其個人喜好推薦其他影集或電影,觀眾可以點選放到「待看片單」的資料庫裡,不僅成功節省行銷費用,更為觀眾營造出一種「好像還有很多片子要看」的假象,讓消費者願意掏錢再付下個月的月費。

有了系統化的巨量資料分析,「紙牌屋」不紅也難。

密碼二:讓觀眾一次看到飽不同於傳統美國影集都是每周播出一集,Netflix做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創舉,把「紙牌屋」十三集內容全部放在線上,讓觀眾一次看個過癮。

首播的周末,Netflix統計有高達二七○萬人收看一集或多集節目。

Netflix一口氣把「紙牌屋」全部上線,就是預測到多數用戶不喜歡在固定時刻收看電視劇,而是傾向於「暴飲暴食」地一次看到飽(Binge Viewing),打破了觀眾只能被動接收的遊戲規則。

「過往,觀眾守在電視機前等待節目播出,但Netflix就是去破壞這樣的習慣。『黏性』,才是他們想要的!」徐毓良指出。傳統電視頻道業者把營運重心放在如何吸引廣告主青睞,現在靠著收費訂戶撐起絕大部分營收來源的Netflix,首要之務就是讓使用者死忠。

事實上,這種「一次看到飽」的現象在網際網路上非常普遍,人們習慣一次把多集節目連續看完。專門策畫非線性、互動式頻道的9x9.tv專案經理簡子軒指出,閱聽觀眾都想擁有更多主動權,如果可以自由選擇節目內容,當然是一直看下去。換言之,這種「暴飲暴食」的收視行為,其實是比較符合人性的。

這就好比當你想買一台筆記型電腦,走進3C賣場,結果店員告訴你,這時段只賣除溼機,要買筆記型電腦要等到八點再來,這聽起來是不是很荒謬呢?不同於電視頻道業者只能僵固地線性播放節目,Netflix等於是影視內容的便利商店,消費者隨時都可以進來找到想買的東西。

Netflix「紙牌屋」把觀看節目的主動權交到觀眾手上,成功「黏」住使用者的心。

密碼三:翻轉影視製播流程Netflix這次在「紙牌屋」上的大膽嘗試,以及始料未及的空前成功,其實也暴露出當前影集內容製作端所面臨到的挑戰。

凱擘大寬頻副總經理謝明益分析指出:「電視從無線轉到有線,再從有線轉到雙向、數位化,目前全球影視產業正在經歷一次新的大變革!」以台灣為例,影視產業被尼爾森收視率調查緊緊綁住。有廣告代理商抱怨:「現在賣廣告就像在賣橘子一樣,一斤GRP(廣告到達率乘以收視率)就是某個固定價格,收視率數字背後代表的意義,根本沒有人在乎!」如此一來,間接導致台灣節目同質性過高的亂象。

Netflix將巨量資料分析成功應用於影集內容產製流程後,吸引各方好手陸續跳入內容產製的大戰場。

目前亞馬遜已投入巨資製作一系列網路獨播電視劇,試圖抓住當下的串動互聯網潮流,正面迎擊既有電視業者及Netflix。

此外,包括微軟、谷歌、英特爾和推特,也都考慮推出類似自製內容。

在不久的將來,傳統影視產業勢必產生巨大的連鎖變革,影響範圍恐怕會從最上游的劇本、導演與演員的選擇開始發酵,甚至於將可依照各種目標族群,「餵」給不同劇情走向的內容。

然而,徐毓良提醒,巨量資料分析未必是百分之一百的票房靈藥。雖然「紙牌屋」讓首次踏入內容自製戰場的Netflix一炮而紅,但任何巨量資料分析,都難以避免隨機事件的發生。

尤其,閱聽眾是一群難以定義的動態集合,人們一方面想擁有更多自主性,卻也無法捨棄放空腦袋躺在沙發上、被動接收電視機餵食的需求。

另一方面,非線性節目內容鬆綁了時間、地域的限制,人們可以輕易在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甚至智慧型手機上,搜尋各種電視劇、電影收看。

在如此多元動態的媒體生態中,如何不著痕跡、精準地打中目標客群需求,將成為包括Netflix在內等影視業者永遠的挑戰。

Netflix

成立時間:1997年

負責人:Reed Hastings

主要業務:線上影音串流

主要客戶: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消費者

近三年獲利:

2011年32.05億美元2012年36.09億美元2013年第1季10.24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85

演說1306B達爾文密碼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5/29/%E6%BC%94%E8%AA%AA1306b%E9%81%94%E7%88%BE%E6%96%87%E5%AF%86%E7%A2%BC/

演說1306B達爾文密碼

Der Darwin-Code (2010)

Thomas Junker

 

這是一本「演化人類學」普及書,書種較為罕見。

“演化人類學”顧名思義, 即是以“演化論”解釋“人類學現象”。

(甲)框架

1這學門的哲學前設,認為人類行為受到三個層面重疊的因素群***所制約:

A生物驅力因素,由基因DNA設定和傳遞;*** 如繁殖、覓食、避險和攻擊。

B生態環境因素,由自然或上帝所設定;如水源和食物資源。和

C社會文化因素,由族群設定,習俗傳承。如生產分工、家庭制度和戰爭習俗。

這三塊面一層疊著一層,生物性因素居底,文化因素在上。

 

Th. 可這三種因素卻對個體施加不一致的要求。****

舉例:性驅力鼓動濫交,宗教要求貞潔,信徒……只好學懂彈性處理。

想個人以區區“血肉之身”,苟延性命於 “大自然”(包含H7N9)與 “全球化社會”(時而體現為金融風暴) 之亂世,當然瞻前失後,非常困窘。

究其因由,DNA受“天擇之刀”雕刻,改動極其緩慢,萬年有如一瞬; 然而社會文化卻可以急劇變化,百年間面目全非。 以頑固守舊的基因,面臨愈變愈急的社會,無從適應,自不待言。***

 

(乙)演化之路

2人類在演化道路上面行走,也曾經歷幾許波折與危機。

其中有四波變化最為巨大,影響最為深遠:

A.  距今6至7百萬年前,地殼變動,東非森林大幅萎縮,成為乾草原。 猿類頓失依憑,生計艱難,部分弱勢社群被逐出森林,顛沛流離於乾草原之上。

牠們發展出直立行走的適應方式,倖存下來,演化成古人猿。

B.  2百萬年前出現真正的人類「直立人Homo Erectus」。 他們初出非洲,踏遍天下。

直立人身體骨骼已經重新裝組,能夠直身站立,持久奔跑。 更重要的是腦容量大幅增加,*** 名副其實是個“聰明人”。

C.  20萬年前「智人Homo Sapiens」起於草莽,10萬年前再出非洲,取代直立人而有天下。 現代人便是智人種。

相比直立人,智人腦容量沒有增加,體魄沒有強化。他的利害之處是“社會性”,**** 有文化內涵,懂藝術創作,征服天下靠的是分工合作。

D.  1萬年前“仙女木冰期”結束,生態大變,人類被迫放棄實踐了二百萬年的“採摘–狩獵”生活方式,展開“農業–畜牧”革命。*****

定居農牧之後人口急劇增加,聚落擴張而成酋邦國家,最後出現城市和軍團。是為「文明」。***

這四波轉折,一浪比一浪澎湃,一步比一步敏捷。最近2百餘年 “工業革命” 作為第四波的子浪興起,人類透過操作機器群獲得控制環境的巨大能力。*** 這能力以前只在上帝手上,對於如何運用,人類缺乏經驗。

 

(丙) 體質失調的演化論解釋

3大自然譜寫萬物的“基因圖”。 在那漫長二百萬年間,“適者生存”,不適者死,人類的基因和身體徵狀飽受“天擇之刀”無情地修訂。**** 何者謂之“合適”?由那時期的生存環境來界定。

「本性」可以定義為基因設定的具適應性的行為模式。***** 可基因適應的卻是採獵的“黃金歲月”。

人類一進入農牧年代,立時便「適應困難」!

最明顯的是營養不良,*** 這點很違反直覺,卻是不爭的事實。 由墓葬得知,人類體型縮小,病變大增。農牧提供大量碳水化合物,養活大額人口,但是聚居地卻沒法提供足夠的其他營養素,如對人體極其重要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體縮病增反映兩者之短缺。

 

問題再變為:DNA和人體何以不重新適應農牧革命之後的生活環境?

答案有二:首先,相對200萬而言“ 1萬年不太久”,天擇之刀未夠時間工作。

更重要的是,人類社會保護網堅韌有彈力,遮蔽了弱勢個體,*** 免於成為刀下之鬼。“不適者亦生存”,這才是體質不再“進化”的主因。

人體頑固地奉行“保守主義”,但生活方式卻背離採獵愈來愈遠,於是長期失調,從未回復到“黃金歲月”的健康水平。

 

4進入工業革命,生活變化更為劇烈,情況更為糟糕!

針對“糖”的處理,DNA制式的要害有二:A嗜甜;B胰島素抗阻。

機制A糖為熱能之來源,活動所必需(尤其腦部活動耗能甚多)。嗜甜意在盡最可能貯藏燃料,*** 以備中期取用。

B胰島素抗阻機制保持血液中“血糖偏高”,以濟短期應急所需。***

採獵環境的“匱乏和危險”使兩者具有高度“適應性”,因而深深刻劃在基因圖譜上面。

另一方面,現代環境已變得非常“富裕和安全”,反而使人類完全無法適應!**** 機制A導致身體肥胖,B導致“糖尿病”大盛。

現代食品工業提供超額糖份(蔗糖和白麵粉);“速食文化”則由「大美國」向全球幅射。生產商利用基因的強勁驅動力和人性的薄弱意志力,銷售高糖食物和飲食文化以圖利。他們大為成功,代價是人們身體吃苦。

 

(丙)藝術與宗教的演化價值

5  Th.以色列演化生物學家 扎哈維Zahavi 提出「不利條件原理」*****,用來解釋「性選擇」演化中,不利存活的 “誇耀性徵狀” 為何形成。

千古一例:雄孔雀華麗修長的尾羽有礙存活,卻能增加繁殖機會。

它傳遞的訊息只有一條:資源?“我浪費得起”!

Th人類高度社會化之後,「不利條件原理」的運作溢出原初“性與繁殖”的範圍,擴展到其他追求合作機會的場合。*****

舉例1: 中世紀歐洲行封建主義,世家大族喜歡舉辦盛宴。 除了遠近薄有名聲的人都一概請來,或者許其不請自來之外,女主人要準備吃不光的食物,將廚餘分給家僕和領地內的窮人。

舉例2:漢唐遊俠,歐陸騎士,現代賽車手、狙擊手….. 以身犯險,膽氣過人,其行逕對常人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這樣子玩命還沒死掉,他們是不是十足利害?

為何如此做作? 皆因 “封建主義”和“江湖主義” 傳統上帶有軍事性格,其核心制度是「人身依附」。*****  “領導人” 仗義輕財,視死如歸,意在誇耀風格和實力,吸引合作者和依附者。

從延伸的“演化論”角度來看,這種 “鋪張浪費”和“英雄氣慨” 雖然有損財富與健康,對人身直接構成不利,但在 “文化選擇” 的壓力下,卻大有可能獲得社會性的支持,因而是一種適應性行為。***

 

6對社會性動物來說,為了應付不同群體(無論是相同物種或不同物種)之間的生存競爭,群體內部緊密合作是成敗存亡的關鍵要素。**** 軍隊球隊如此,蟻群國家如此,它們必須強調「團隊精神」。

問題變為怎樣才能培養「群體精神」?

自古以來,國家社會不斷透過意識形態作業,灌輸價值觀念,*** 如 “忠君愛國” 、 “克己復禮”….. 以教育成員緊密合作。其中有兩種主流手段,表面看不清與此有關,那便是藝術和宗教了。

從人類學的角度考察,藝術和宗教兩者都具有高度的社會性質,*** 兩者都溝通和粘合人群,使群體瀰漫著共同文化氛圍和歸屬感。

統治者充份意識到這點,所以有 “政教合一” “國教會” “先王以神道設教”…將宗教收編為統治的工具。*** 宗教家也充份意識到這點,所以自古以來廟宇、儀式、服飾均極盡奢華之能事,有時甚至達到 “不恤民命” 的地步(如金字塔),將藝術收編為宣教的工具。*** 藝術家不知有否充份意識到這點,所以… 經常淪為統治和宗教的附庸。***

 

7「藝術」具有以下四種特質:

a美感的表達形式;合乎潛意識對環境安全、性與生殖力…的嚮往。

b非實用性功能;奢華無聊,暗示富饒、閒暇…

c象徵主義文化意涵;感性與生活目標…

和d幻想元素。超凡脫俗,驚世絕倫。

凡此種種,皆非直接的、個人的現世利益,但對整個社群而言,卻能提供潛意識的溝通渠道和語言,**** 所謂「潛移默化」,日子有功,養成 “共同體” 的感覺。

舉例: “國旗國歌” 是藝術涉足世俗領域的露骨典範; 殿堂尖碑,雕像地標…… 皆是顯例。還有 “國樂” “國畫” “國術”……藝術何以有國界?反証 “想象中的共同體” 是何等的有力。

這裡要注意的是,藝術家當初為何從事創作是無關宏旨的,演化只按績效結果挑選適者,而毫不理會其出發動機。***

 

8宗教的聚合力度又遠高於藝術!

人生短促而苦難,對永生與天國的承諾,在 “精神和心理層面” 上可以作出補償和平衡。 菁英階層利用普羅階層的心理訴求施行統治,從而達到經濟上盤剝的目的。***

 

演化生物學家 道金斯Dawkins提出 “寄生蟲理論” 解釋宗教現象的演化價值。****

寄生蟲潛身宿主體內,操作宿主的身體機能,使其出現某些性狀,稱為寄生蟲的 “DNA延展表現型” 。***

舉例:a蝸牛感染寄生蟲觸角漲大,顏色艷麗,遠處看來像條小蟲。

b潛居河底的蝦子感染寄生蟲會狂性大發,躍身河面弄潮逐浪。

艷麗的蝸牛和發狂的蝦子於是成為鳥類的口食,寄生蟲得以進入下一輪宿主(ie鳥類)的體內。

宿主的這些性狀(註:行為模式也是一種廣義的 “性狀”。)對自身有百害而無一利,其適應性不在宿主而在寄生蟲!**** 天擇挑選的是寄生蟲而非宿主的DNA。只要兩者的利益達到某個平衡點,例如蝸牛和蝦子不要數量减滅至不利寄生蟲存續的地步,系統便可以長期維持下去。

道金斯認為宿主和寄生蟲的這種共生關係,正如 社會與宗教界 和信徒的關係一般無二。 “信教現象” 不需要對信徒有切身利益,只要對社會和宗教界有利,增強其內部凝聚力,便具有了適應性。***

 

9至於藝術和宗教何者是更為合適的手段以達致整合社會的效用,則要視乎社群的規模大小而定。***

Junker認為採獵社群人口太少,至多不過數十人,根本供養不起菁英和祭司階層, “兼職的” 巫師運用洞穴壁畫藝術手段,足可達成政治上的目的。

進入定居農牧,社群人口暴增,此法不再生效,取而代之的是 “狹義的”宗教。祭司階層出現,成為最早的統治菁英和經濟上的 “寄生者” ,向普羅階層提供 “心靈服務” ,“憐眾生之疾苦” “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

洞穴壁畫煙消雲散,逝去隨風,其理在此。 藝術成為宗教的婢僕,如是者,數千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