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福田實業(420)搬廠始末


昨天講公司,今日說說搬廠的問題。


至於福田實業搬廠的問題,原來已是多年的歷史。

首先說說,福田附屬福安織造實是公司主要大廠,據明報稱,東莞廠部分實產能三分之一。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080301/News/ec_eca1.htm

根據其07年年報,
持有該廠房的東莞福安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總股本達6億元,福田實業佔其中51%。該公司發言人稱,連同東莞市另一廠房(沙田麗海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兩者過往共佔福田實業約總產能逾三分之一。

在東莞長安鎮,福安亦是該地的創匯大戶,佔地亦大,
但是卻有不少問題。據未經核實的的資源來源稱,實是因為隨著地方發展愈趨繁盛,福安附近已被各式各樣的商業活動所包圍,故地價持續上升,有大量的潛在利潤,引起地方政府的垂涎。

在2006年7月,人民網報導,福安實是東莞長安鎮的污染大戶,
並且未經許可地排放污水,故處以21萬罰款,次月,又開出一張1,100萬元的罰單,創下紀錄。

據稱,地方政府為增加收入來源,故用用污染去趕走福安,
補償給福安後,以高價批地予地產發展商供其作地產。故有稱該地方政府,竟然利用民眾揭發工廠用暗道把未經處理之污水排出河道,以打擊福安,使其退出長安鎮。

http://env.people.com.cn/BIG5/1073/4573902.html
  廣東省環保局日前下發處罰告知書,對違規排放污水、
瞞報污水排放量的東莞福安紡織印染有限公司作出共計21萬元人民幣的行政處罰。
  據東莞市環保局稱,目前福安公司擅自擴大生產規模部分的設備已經停止生產,廢水產生量每天也已小於2萬噸,

在該公司污水處理設施運行能力以內。


  據了解,東莞福安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是香港上市公司福田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及屬下最大的生產基地,位於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廣深高速公路旁,佔地面積二百多畝,員工8000多人。最近,國家環保部門接到舉報,披露該企業違法排污行為。經調查,該企業偷埋25厘米管徑暗管,日偷排高濃度印染廢水2萬多噸,


在排污申報上,每年謊報、瞞報廢水接近1000萬噸。(吳 冰 朱衛華)
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4955476.html

今年8月,
廣東省環保局和東莞市環保局發出了迄今為止廣東省最大金額的排污費追繳單──總額1155萬元,對象是由香港上市公司福田集團全資擁有的子公司東莞福安紡織印染公司。

其後,公司聲稱已補交罰款,並興建排水設施。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061217/News/ea_ead1.htm

 

被罰廠房 測試新污水設施

關於內地政府在今年6月指該集團旗下的合資附屬公司──東莞福安紡織印染排放過量污水一事,該集團表示,已在6月即時降低該廠的生產量,並把部分工序遷移至其他廠房,包括集團位於江蘇省江陰市的布料廠,亦已於8月補交約1150萬元人民幣的排污費。

另一方面,福安廠房自去年中開始興建的全新污水處理設施,已於今年9月底開始測試,預期可於2007年財政年度上半年內完成。但在測試期間,該廠的生產能力尚未能完全恢復。當新的污水處理設施正式全面運作後,該廠的排污處理能力將比今年8月提升超過30%。
幾個月後,公司聲稱污水系統已獲政府驗收,據稱也回復以往90%產能。

http://www.fshl.com/html_sm/download/Press_Releases/20070207_Fuan%20Effluent%20Facility%20(C).pdf

中國,香港.2007年2月7日 — 福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福田實業」或「集團」;
香港聯合交易所編號:420)欣然宣佈集團旗下合資子公司 — 東莞福安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簡稱「福安」)的全新污水處理設施正式獲得當地政府驗收。

福安全新污水處理設施之排污能力為每日約12,000噸,
而其生產量將於短期內能提升約30%。該設施的總重建費用約2千萬元人民幣,並已包括在2005及2006財政年度原有的資本開支預算中。安全新污水處理設施自2005年中旬開始興建,
並於2006年9月底開始進行測試運作。

http://orientaldaily.on.cc/archive/20070126/fin/fin_a18cnt.html


福田實業 (420)東莞印染廠房去年曾因污水排放問題 , 而要把部分生產定單轉移至江蘇廠 ,其執行董事嚴震銘有信心東莞廠房的環保 問題可獲得順利解決 ,管理層亦不會把現有生產線遷離廣東。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070216/News/ec_ecl1.htm
去年下半年開始飽受排污水事件困擾的
福田實業(0420)公司執行董事嚴震銘昨天與傳媒會面時表示,隨覑福安廠房的新污水設備獲得東莞當地的政府驗收,有關廠房的產能將可以逐步回升,預期在今年的4至5月可以全面的恢復,不過由於早前因為有機器已被搬往江陰的新廠房,
所以福安廠房最終亦應該只會回復以往的九成產能。

但是,一年後,公司竟然宣佈搬廠,當時更引起不少混亂。據悉,
福田公佈結束福安的安排非常倉促,當高層公佈之前,銷售布的營業員,是一點風聲也收不到。當廠房一關,連查資料的電腦伺服器也關掉,所有已織好的胚布在貨倉內都無法取到。

當時,福田的客戶因得悉無該公司員工何時可取到貨物,
故大多叫叫苦連天。結果,它們很多貨都遲期超過60天, 空運費用及取消單之賠償數以億計。

以下是當時的新聞:
搬廠新聞:
http://www.fshl.com/html_big5/download/Press_Releases/20080229_Fuan(C).pdf
環球針織面料領導生產商福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福田實業」或「集團」;香港聯交所編號:420)今天宣佈其中一間合資子公司 — 東莞福安紡織印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安」)之生產能力大幅縮減。當中部份生產設施將逐步轉移到集團其他廠房,這長期策略確保集團達致可持續發展經營。

福安位於中國廣東省東莞市,專門經營色布、色紗、織布及後整理。
福安自1988年成立以來已20年,其基礎設施包括發電、環保、員工生活區等已日漸老化,來年亦需不斷投資以作更新。故此,為確保持續不斷的營運以及更理想的資源運用和投資,集團決定分期把福安之生產線及訂單,轉移到集團其他較新的布料廠房,當中包括位於江蘇省鹽城市的新廠房。鹽城廠房預期將於2008年中旬開始第一期生產,在完全發展後,其最高的生產能力最終能提供每月約一千萬磅布料。通過這些較新的廠房更先進的生產線設計,以及較完善的環保設備,集團相信能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益和產品的環保標準。

而所有因是次事件而受影響員工的安排將按中國勞動法處理。
而本著具社會責任和以人為本的企業宗旨,集團亦會對部份僱員酌情發放額外的恩恤補助由於福安生產能力大幅縮減所導致的資產減值,集團截至二零零八年八月三十一日止全年業績將錄得虧損。

混亂情況:
http://the-sun.on.cc/channels/news/20080301/20080301023227_0000.html
東莞市長安鎮一間港資紡織印染廠,涉排放工業廢水,
多次被國家及廣東省環保部門點名及處罰,近日該廠決定搬遷,並遣散近五千名工人,由於不滿廠方的遣散安排,大批工人昨日上午一度堵塞道路,並遊行到當地勞動局抗議,
談判數小時後,有關部門承諾向上級反映情況並協助解決。

勞動局允助解決
發生工潮的東莞福安紡織印染廠
位於東莞市長安鎮霄邊第二工業區,為本港上市公司福田集團下屬工廠,有五千多名工人,主要以紡織及印染為主。據悉,工廠日前發出搬遷通知,大部分工人會被遣散。由於工人對遣散費發放標準有異議,許多人並不願簽署協議書。


據參與遊行的工人表示,由於該廠有二十年歷史,目前大多數工人均任職近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他們的勞動合約是一年簽一次,而條款寫明合約期滿後,絕無特別補償。目前工廠將所有工人解僱,遣散費僅為一個月代通知金及另加半個月的薪金。


大部分工人覺得不公平,並於周二開始罷工,當局派出大批公安在附近戒備,至昨日上午九時許,逾千名工人步出工廠,衝上附近的一○七國道圖堵路抗爭,但很快被在場戒備的公安驅離國道,其後他們繼續遊行到長安鎮勞動分局抗議,要求廠方按年資發放遣散費。勞動局官員與工人進行談判至下午,終承諾會將有關訊息向上級部門反映,並盡力協助解決,工人其後和平散去。

福田公佈賠償詳情:
http://www.fshl.com/html_big5/download/Press_Releases/20080301_Statement_Fuan(C).pdf

搬廠內情:
http://www.texindex.com.cn/Articles/2008-8-14/153912.html

7月30日,一位长安镇官员透露,“
福安公司给了镇政府一个书面材料,主动提出提前离开东莞。”但在长安镇有关部门在上呈市某主管部门的文件上却称,……长安镇决定牺牲短期利益,将该厂搬迁转移出去……。

2007年4月,长安镇副镇长麦锦彪代表长安镇政府明确表态,
2013年,福安公司经营到期后,必须无条件搬迁甚至关闭。

但是今年7月30日,
长安镇有关部门在上呈东莞市某主管部门的文件上称,福安厂同意分步搬迁,并于3月裁员3310人,
年底前将彻底搬离长安镇。福安的撤离,比预定日期提前了5年。

....

拥有如此光环的大企业为何偷排污水?一种说法是,
福安是福田公司最赚钱的工厂,因发展需要福安急需扩充用地,在“寸土寸金”的长安无地可征,只能在原址上改造,加高楼层摆放生产线,挖空地下做排污处理。即便这样也无法满足福安的生产排放需求,于是福安开始偷排污水。

....
厂区:或将开发成商用住宅
相关资料显示,福安在长安的厂区占地面积230亩,
拥有22栋建筑,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福安搬离后,位于宵边大道的
厂区将如何处置?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目前有一个东莞的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和长安镇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如不出意外,这里将被开发成商用住


宅。据称该房地产商在长安和大岭山都有楼盘。但这一说法,
并没有得到该开发商的回应。......

從這篇文中,可以看見幾件事:
(1) 這件事是地產商告發的,但以這樣的創匯大戶,
為何地方政府連保也保不及,會讓地產商成功呢?
(2) 其實是地方政府迫遷的?自願只是給它的下台階。
(3) 投資了2,000萬的系統,只是成功用了2個月就要遷廠,
一來可見政府的真實意圖,二來投資這2,000華是否值得呢,那代表了甚麼?

其後,公司在鹽城市建新廠,
據稱亦和本文中提及的香港上市公司聯泰控股(311)合作。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5545



至於福田發展內地的策略,集團現於東莞及江蘇省南部江陰營運主要紡織設施,另於江蘇省北部鹽城建設布料廠房,計劃2009年年中投產,預計投產後首半年,色布生產能力會增加至每月二百萬至三百萬磅,可配合集團未來中國布料及成衣銷售增長,管理層亦明確表示正捕捉內地零售持續增長的需求。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9/LTN200904291885_C.pdf

4月29日,公司宣佈出售福安廠,作價2.55億,分5期支付,了結了這段為時三年的鬥爭。

前幾個月,員工也對賣廠表現了一些不滿。


http://club.tex-asia.com/forum/forum_show.asp?strPostName=ShowForumContent&TopicsId=1011&ForumId=13

  提花厂仁兄,福安厂的地是卖给谁?你都想知,唔通你想买,劝你有钱留番来压袋吧!福安的地是长安镇,当年俾福安土地使用杈,到期又接了一次,长安镇府后期十分后悔,块地值钱又俾福安搞到臭气一条街,地产佬都被搞衰,想扫把福安好耐!
遇着班高层偷排污都敢做,被环保总局捉正,大家都无面,福安前途无了,实行发烂渣,一拍两散,炒走所有员工,慢慢卖d架生(机器),拖字诀!
另方面诈长安镇府买回地面厂房,实行吊起来卖,价好就收水快快走人,点知地产市道差,长安镇府又唔急,你钟意慢慢捱啦,纺织又唔好,机器又唔好卖,难委(大x雄)堂堂染色老总,变成(夜冷佬)几个月卖垃圾,唉!而家走又唔係,唔走又唔係,一镬粥..........

總結來說,從這些文章可見,管理層的質素的非常重要的,
主導了公司的成敗。另外,政府和公司的角力中,
政府一定是佔了優勢,無論如何努力也沒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30

HTC内地扩产 周永明披露结盟谷歌始末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7/yMMDAwMDE4ODgyMQ.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35

中国铁建麦加巨亏41亿始末


一个原本追求“商业利益”的项目缘何变成一个必须排除万难、不惜人力物力也要“按时完成”的工程?中国铁建亏损的41亿元能否获得赔偿?赔偿多少?
《新世纪》周刊 记者 张伯玲 见习记者 邱一洲 实习记者 蒲俊

 

  距离11月14日穆斯林的宰牲节开始还有一个星期,来自北京的马大伯及同行的30多个中国伙伴,10月19日就从北京出发,辗转新疆乌鲁木齐抵 达沙特麦加(Mecca)。他们此行是通过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组织安排的麦加朝圣团,与个人自己前往朝圣不同,因此又称为“公朝”。

  朝圣,是每位有条件的穆斯林一生需要完成的一件大事。平时到圣城麦加的朝圣被称为小朝觐,相对而言,宰牲节期间的朝圣被称为大朝觐,为期五天,每年吸引的朝圣者都在百万以上。

  今年,像马大伯一样的朝圣者,有机会获得与往年朝圣者不同的体验——乘坐轻轨完成朝圣。11月13日,麦加一条专为朝觐活动修建的轻轨,将正式开通运行。这条轻轨只在朝觐活动期间运营,平时关闭。

  对于这条轻轨的修建者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601186.SH/01186.HK,下称中国铁建)几千员工,能够赶在大朝觐前完成工程,原本是一个很大的成就,但此刻却很难庆功。

  10月25日晚间,中国铁建公告称,由于承包麦加轻轨项目,出现实际工程数量比预计工程量大幅增加等原因,预计将发生41.53亿元人民币的巨额亏损。

  “项目签约时只有概念设计,由此导致了在后来的实施过程中,业主不断变更要求,提高标准,增加了工程量。”中国铁建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在11月1日下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这个项目业主为沙特阿拉伯王国城乡事务部。中国铁建负责人在采访中强调,项目并非“政治工程”,而是一开始就抱着要盈利的想法。中国铁道部部长 刘志军曾表示,麦加轻轨项目是中国铁路行业进军中东市场的首个项目。项目施工期间,他曾多次前往麦加视察这一项目,显示出非同一般的重视。这对中国铁建是 一个不小的压力。

  事实上,项目一开始,中国铁建即感受到难度,2009年亏损已开始出现,但是中国铁建未按通常商业合同做法停工谈判,而是调集国内技术骨干不计成本赶工,如此赶工成本超出数十亿元,远非一般商业合同要求之守信义务所能解释。

  此举所为,按照中国铁建负责人说法,是考虑到停工可能在穆斯林世界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未来潜在的中东市场。

  麦加轻轨项目如何收场?中国铁建负责人表示,已经派出工作组前往沙特,与业主就索赔事宜谈判。但是,能否获得赔偿?赔偿多少?都是未定之数,只能等到明年5月项目全面交工之后才有说法。

中铁建深陷麦加

  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城,轻轨项目起于加马拉站,经米纳、穆茨达里法赫,至终点阿拉法特站。正线全长18.06公里,环形折返线长1.6公 里,其中高架段长13.36公里。正线为双线,全线共设九座车站,其中高架站七座,另设一座车辆段,轻轨最高运送能力为每小时7万2千人。

  2009年2月10日,中国铁建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城乡事务部签订《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下称合同)。根据合同,轻轨项目采用 “EPC+O&M”总承包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加运营、维护总承包模式),中国铁建负责麦加轻轨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系统(包括车辆)安装 调试以及从2010年11月13日起的三年运营和维护。

  该项目合同总金额为66.50亿沙特里亚尔,约为17.7亿美元,按2010年9月30日的汇率,折合人民币120.70亿元。

  这也是中国铁建首次采取类似模式承建项目,在此之前,多数项目都是EPC模式,即俗称的“交钥匙”工程。

  中国铁建负责人介绍,麦加轻轨项目采用了议标而非招标方式,在签订合同之前,公司进行过评估认为按照当时的工程量,麦加轻轨项目能够获得盈利,“毛利率可以在8%-10%左右”。因此,并非签约时合同报价存在不合理。

  之所以会出现后来项目的亏损,中国铁建方面认为,主要是由于项目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后,实际工程数量比签约时预计工程数量大幅度增加所致。比如,空调设计最初是按照室外温度38度进行设计,最后提高到按照46度进行设计,标准提高带来了成本增加。

  中国铁建自称,由于在某些方面和业主方面理解差别,也导致许多工程需要提前进行,造成了工期紧张。

  根据合同,2010年11月13日开通运营,达到35%运能;2011年5月完成所有调试,达到100%运能。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理解为开通35%运能,在车站建设方面只需要开通四个车站就可以满足业主需求;而业主则要求我们九个车站在2010年11月就全部开通,这导致了工期紧张。”中国铁建负责人解释说。

  此外,中国铁建方面认为,业主负责的地下管网和征地拆迁严重滞后,也导致了工期紧张,增加了赶工成本。

  根据中国铁建公告,按2010年9月30日的汇率折算,麦加轻轨项目合同预计总收入120.70亿元,由于工程量的增加,合同预计总成本160.69亿元,两者相减,合同损失39.99亿元。加上财务费用1.54亿元,中国铁建预计该项目总亏为41.53 亿元。

  消息宣布之后,10月26日中国铁建复牌,A股股价下跌至7.59元,H股跌至9.59港元。

成本增加之谜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中国铁建方面并未透露增加的39亿元成本细节,但是强调与业主的多变和拖延有关。在土建桥梁跨越道路形式、结构形式、车 站面积、设备参数、功能需求等方面,业主提出众多变更要求,其中仅土石方开挖就由原来的200万立方米变更为目前的520多万立方米,增加了320多万立 方米。

  “在国内,1立方米土石开挖成本大概20元左右,在沙特可能100元-200元,这部分可能增加成本约4亿-5亿元。”一位有着多年国际工程索赔经验的律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

  但是,在另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从中国铁建已披露的信息看,中国铁建在投标之前对项目风险评估不足,或许是成本失控更重要的原因。

  按照此次项目的“EPC+O&M”总承包模式,中国铁建对项目从设计到最后运营都要负全部责任。但是,此次项目的设计分包商选择法国的索菲特公司和印巴的一家公司担任,似乎有些情非所愿。

  中国铁建负责人称,设计分包商的选择以及其他环节,按照工程承包惯例,业主都有一些限定条件,总承包商按照业主的限定条件再进行招标。但是,在这种限定条件下再去招标,中国铁建负责人也承认,“符合条件的可供选择的分包商也比较少。”

  一位有着多年海外工程经验的业内人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许多承包商愿意承接EPC项目,除了土建施工,正是因为还可以掌握项目的设计和设备采购,从而可以利用设计优势和优化设计、设备采购赚取更高的利润。

  由于选择设计承包商受限,中国铁建下属公司中参加麦加轻轨建设子公司的负责人抱怨,麦加项目的设计滞后。

  但是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对设计滞后的抱怨很难令人同情,这一责任也无法归罪到业主身上。“既然签的是EPC合同,业主就不可能给出详细设计,肯定就是概念设计或者是方案设计,具体施工图的深化设计,都是承包商的义务。”

  不过,因为在国际工程中,允许设计公司指定采购产品目录,中国铁建如果不是使用自己能控制的设计商,很容易造成成本失控。

  “设计分包商是国外设计公司,这些国外设计公司会对一些材料设备采购有一些偏好,比如用国外的设备,这样可能会增加成本。由于分包商可供选择较少,中国铁建很难在选择分包商时压低价格。”上述业内人士说。

  由此将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无法准确估计成本;二是由于不熟悉欧洲和当地的施工、验收标准和规范,就会经常发生预想不到的工程量增加。

  麦加轻轨项目土建工程执行美国标准,系统工程执行欧洲标准。中国铁建参加麦加轻轨项目的一位内部人士向本刊记者坦言,工程标准很高,施工难度很大。“为了保证工期,只能增加人手。人手太多又造成‘窝工’,增加人力成本。”

  正常工期状态下,工地都是分区流水作业,比如,浇混凝土的工人先做好一个区,然后负责绑钢筋的工人跟上,同时浇混凝土的工人则转到另一个区。但 是,麦加轻轨项目为了赶工期,多增加一套人马,就两边同时浇混凝土,然后绑钢筋的工人也同时上,导致浇混凝土工人此时只能在旁边歇着,此即所谓“窝工”。

圣城大会战

  从项目施工开始,中国铁建就面临着施工困难。中国铁建负责人透露,2009年,中国铁建在这一项目上就出现了2.94亿元亏损,到2010年上半年又亏损2.54亿元。但是,中国铁建以亏损额并不大为由未进行披露。

  “进入2010年第三季度,麦加轻轨项目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工程成本增加很多,因此麦加项目亏损额集中发生在这个季度,所以才进行披露。”中国铁建负责人解释。

  为何中国铁建在遭遇到业主提出变更工程内容时不及时停工?一位律师介绍说,按照一般商业惯例,如果业主变更合同,承建方在没有拿到新增的工程进度款或变更索赔没有获得业主确认时,通常有权要求停工,复工时还有权要求业主赔偿停工期间的损失。

  在上述律师看来,如果业主方面急于开通麦加轻轨项目,更应该提供必须条件,支付必要的代价,否则,中国铁建就可以采取停工方式。

  中国铁建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也坦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铁建确实也有中间止损的可能。按照当初协议,如果项目无法完工,对方没收履约保函,最多可能损失12亿元。

  可是,中国铁建不仅没有要求停工,在变更索赔未获落实的情况下,还从全系统15家单位调集人员驰援现场进行“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讲客观”的会战。

  “如果项目终止或者无法按时完工,可能会给整个中东及阿拉伯市场造成一种中国铁建甚至中国公司没有实力和水平进行完工的印象,会影响中国铁建以及中国公司在中东市场的拓展。”中国铁建负责人解释说。

  中国铁建不是一个公司在会战,而是集整个中国铁路系统之力。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亲自担任麦加轻轨项目领导小组组长,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担任副组长,要求举全路之力,支持麦加项目建设,每天实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并派出专家组常驻现场指导工作。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仇鸿2010年4月到现场考察后,提交《关于沙特麦加轻轨铁路项目有关情况的报告》。刘志军批示要求按期保质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当然,工程再难,变化再多,中国方面也从未畏难。中国铁建总裁赵广发从2009年8月开始,三次前往麦加轻轨项目现场办公。中国铁建全系统15家单位也进入了“突击状态”。2010年5月4日,中铁十八局集团党委书记郝趁义在天津机关召开专题会议,提出“背水一战”。

  “在今年年初,中国铁建系统内各个局级单位就开始动员大家去沙特,吩咐各局级单位随时听命麦加轻轨项目。”一位在沙特参加麦加轻轨项目建设的中国铁建内部员工说。

  在高峰期时,整个工程则有两万人,主要劳动力为在沙特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劳工,中国铁建派往麦加的中方人员最多时也达到了上万人。沙特驻中国大使馆基本快变成专门为中国铁建服务,最多时一天给中国铁建劳工人员办60人的护照签证。

  进入今年8月,随着朝圣即将到来,会战进入“突击战”阶段。中国铁建旗下中铁十八局一位参加了麦加轻轨项目的“8月-9月突击战”人员告诉本刊记者,公司调集了主要局级单位到沙特突击,有30多个厅局级干部在沙特现场,还有不计其数的处级干部,这种场景前所未见。

  据上述在项目现场工作的员工透露,由于不满麦加轻轨项目的工程进度,铁道部一度将中国铁建在国内所有铁路工程的拨款都停掉。“任何人完不成任务 就会被处分,就会被免职。职务在沙场上显得如此轻薄,大家都有命悬一线的感受。”这位中国铁建员工说。他还担心,为了完成最后的突击,中铁建还调了很多国 内的技术骨干,可能也会给国内的项目带来延后影响。

“走出去”任务

  “尽管沙特轻轨项目亏损,我们不会放弃与沙特政府未来的合作,更不会放慢国际化战略脚步。”中国铁建负责人表示。

  在今年1月于阿联酋迪拜举行的中东铁路基础实施论坛上,媒体引述专家看法称,非洲和中东铁路市场目前规模小,但是,由区域性铁路建设而带动的铁路基建市场潜力巨大。预计中东地区国家将在未来一段时期里投资1000亿美元发展本地区的铁路建设,并将迎来铁路建设的高潮。

  这对于正在积极“走出去”的中国铁道部和铁路建设企业,正是一个未来志在必得的市场。在2010年1月7日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部 长刘志军表示,铁道部已成立了中美、中俄、中巴、中沙、中委、中缅、中吉乌、中波、中印等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有关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 备出口市场。

   根据中国铁建财务报告,2008年营业收入2261.41亿元,其中海外收入占比为7.6%,2009年这一比例为6.2%。中国铁建负责人透露,2010年截至上半年末,海外收入占比仅为4.3%。沙特轻轨项目金额只占其2009年全年营收0.4%。

  目前中国铁建有180多个在建项目,海外市场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来自中东市场的占比并不大,据中国铁建负责人介绍,目前不到10%。

  但是中国铁建方面认为,中东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如果麦加轻轨项目做得不好,失去信誉,那么可能永远不可能再进入中东市场。

  “如果麦加轻轨项目完成很好,中国铁建就可以借此敲开沙特和中东市场的大门。目前我们已经获得一些其他的合作信息。”中国铁建负责人说。

索赔与补偿

  中国铁建负责人强调,目前预计的41亿元亏损,只是在目前时间节点上的一个数字,最终麦加轻轨项目是挣钱还是亏损“还未定论”。

  根据公告,中国铁建已经根据合同向沙特方面递交了变更及索赔资料,沙特方面也承诺在项目结束后将成立专门委员会,商谈相关“索赔和补偿”问题。

  “我们将按照分批分步申报的方式,包括合同内和合同外的条款,向业主确认索赔额。”中国铁建透露,目前公司已经成了相关部门负责索赔和补偿事宜,由一个副总裁带队的工作小组,已经于10月30日飞赴沙特,专为解决索赔问题。

  “对于索赔还是比较有信心。”中国铁建负责人称。

  一位有着多年国际工程索赔经验的律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的EPC合同中,业主一般会对项目的使用 功能有一些初步的界定。承包方是否有权索赔,关键看变更后是否对业主项目要求进行了实质性变更,如果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总承包方有权提出索赔或补偿的要 求。

  以空调设计的变更为例,在上述律师看来,由于沙特地区中午地表温度高达50摄氏度-70摄氏度,对空调方面要求增加功率并没有体现出业主进行了实质变更,因此,“这一点可能很难构成索赔”。

  至于赶工期造成成本的增加,则要看造成赶工期的原因而定。麦加轻轨铁路项目从设计、采购、施工到开通运营,合同工期为22个月,扣除斋月、朝觐等宗教习俗和作息习惯的影响,实际工期仅为16个月。

  “按照惯例,国内同等规模的轻轨铁路项目,从设计到运营尚需两到三年时间,何况在沙特高温的条件下,施工周期应该更长。”北京交通大学轨道智能系统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教授贾利民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因此,麦加轻轨项目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个必须“赶工期”的工程。

  中国铁建方面提出,由于业主负责的地下管网和征地拆迁严重滞后,导致了工程成本增加。在上述律师看来,因为业主原因造成工期延误,承包商可以进行索赔,获赔率会比较大。

  不过,由于承包商与业主在理解上的差别造成的赶工,比如中国铁建认为开通四个车站就算实现35%运能,而业主并不认为如此,上述律师认为很难索赔。

  此外,贾利民指出,一旦轻轨开始运营,开通运能的提高与建设成本关系不大。“轻轨开通时,基本设施应该基本完备,决定运能的一切东西都应该具备,比如轨道、车辆、车站等,只是一些辅助性设备要进行继续调试和安装,比如车站的人行通道等方面。”

  按照这种理解,沙特方面要求,在2010年11月开通35%的运能时建成九个车站并无问题。

  上述律师强调,国际工程索赔程序比较复杂,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向业主提出索赔,还有可能会失去索赔的权利。此外,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索赔中,能够获得成功索赔的比例并不高。

  “许多业主,包括中东、东南亚地区的业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都会聘请欧美咨询工程管理公司,而中国企业一方面对国际工程索赔并不熟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没有按照合同和程序进行索赔的意识,经常材料和证据不完整。”

  根据沙特《中东报》10月28日报道,城乡事务部部长曼苏尔对中国铁建公告和索赔的回应表示,“中国铁建公司的亏损我们将在朝觐结束后再来讨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80

陳曉退出國美始末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35761&time=2011-03-12&cl=115&page=all

僵局雖破,未來仍不確定。目前國美仍有制衡力量,但在大股東步步進逼、各個擊破的策略下,國美會否退回家族治理?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於寧 王姍姍 特派香港記者 王端

 

  3月7日,星期一,陳曉辭職的消息在坊間傳開,接任者傳為原大中電器董事長張大中。市場最初以為是謠言,但3月9日晚間國美電器(00493.HK)最終以公告形式予以證實。

  與市場猜測不同,張大中只是非執行董事(不進入管理層),無需像陳曉一樣親力親為;在2010年9月28日特別股東大會投票中支持陳曉的高管孫 一丁也沒有離開公司,雖然退出董事會,仍出任行政副總裁;同時還引入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李港衛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貝恩此前就提出,若增加董事應 增加獨董。

  對於陳曉此時離開,有人覺得突然,有人則認為順理成章,因為陳背後已經沒有強大的支持力量,而大股東又咬住不放、非「去陳」不可,這場馬拉松博弈最終還是資本擁有話語權。

  陳曉離開確實打破了與大股東的僵局,避免了戰爭與分家,最大不確定性消弭,市場予以正面回應,3月10日開盤後國美股價逆勢上漲,但高開低走 (收市報2.79港元,微升0.72%)表明投資者同時也很謹慎,大家在觀望,未來國美會否退回家族治理?股東、董事會、管理層是否還會出現變局?

意興闌珊

  「9·28」前後,陳曉到底經歷了什麼,或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2006年7月赴任國美電器這四年多,陳曉有一半時間是在應對危機和打仗中走過的,非常人所願意承受。他從一個國美的拯救者,最終轉變為國美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均源於黃光裕家族。

  「雙方積怨太深,在什麼事情上都互不信任,矛盾不可調和,黃家見面就問他什麼時候走。」一位接近國美董事會人士稱,「但包括貝恩在內的三方並未達成共識,也未確定時間點,黃家當然希望越快越好,陳曉希望慢一點。」

  「9·28」特別股東大會之後,陳曉、貝恩、管理層尋求與黃家和解,不要再繼續打仗,11月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鄒曉春與黃燕虹進入董事會。以去 年8月30日黃光裕之妻杜鵑的出獄為時間節點,大股東方面對於爭奪控制權的策略也開始回歸理性,認識到必須回歸到在董事會框架內慢慢尋找話語權,方為正 途。

  「此後看到陳曉在公司的參與度降低了,『9·28』之後回上海多一些,去年底以來回去得越來越多,在公司時間越來越少,萌生退意。」前述知情人士稱,「陳曉也清楚,到最後還是打工,做得好黃家受益,做不好都是他受責備。」

  據悉,去年底陳曉參股了永樂舊部創立的一家家居用品連鎖公司。今年春節之後陳曉明確向貝恩和杜鵑表態要離開,此時已是意興闌珊。

  在3月初的國美年度大會,陳曉和貝恩董事總經理竺稼均未出席,而杜鵑則在會上發言,外界評價大股東管理公司的意志非常強烈。對於陳曉的離開,許多知情人士認為是早晚的事,因為他手中沒牌,在對抗局面下難以久持。

  據悉,陳曉的離任與張大中出山都得到了黃光裕的認可,但黃最後還想公開罵陳曉。「黃家一提職業經理人就生氣,陳曉早一天下台他們早一天開心。他們是單線思維,好像罵陳曉就能顯得他們好似的。」一位接近此事的消息人士稱。

  陳曉在國美的年薪是200多萬元,持有1.2%股權,市值約5億港元。2009年7月7日,國美電器宣佈實施股權激勵,獲得激勵最多的高管就是 陳曉,共2200萬股期權。按照股權激勵方案,以1.9港元為基準,每年7月解凍四分之一,四年後全部解凍,陳曉的期權目前只解凍了四分之一。此次陳曉離 開,國美電器對他也有經濟上的補償。

  在給財新《新世紀》記者的短信回覆中,陳曉強調「生活」對自己的重要性。「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是生活!我們的一切快樂,我們的一切幸福, 我們的一切希望都和生活聯繫在一起。祝幸福快樂每一天。」顯然,陳曉在做出決定前,已「放下」了這段戲劇性的職業經理人生涯。或許有失落,但也會如釋重 負,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後,這位51歲的「鐵人」最終接受了現實,離開經營了25年的家電業,邁入新的人生階段。

張大中角色

  誰來接替陳曉?此人傾向於誰?是否會加重黃光裕家族的影響?

  這些都是問題,亦是董事會內部爭論的焦點。此前,黃氏家族一直希望「自己人」鄒曉春出任董事會主席,但他並無行業背景,難獲市場認可。市場曾猜 測現任總裁王俊洲接任的可能性,貝恩也提出過這一方案,遭杜鵑拒絕,理由是「王俊洲更擅長經營管理,其全權分管日常管理更無人接替,而國美需要把握大問題 的董事長」。

  在此情況下,杜鵑提出張大中,獲貝恩認可。2月底3月初貝恩方面與張大中會面,最終敲定此事。消息人士稱,貝恩認為張大中與陳曉經歷相似,他與黃家的關係就像出事前的陳曉與黃家一樣,是商業夥伴和朋友。

  現年62歲的張大中也是個人創業,2007年底將全部股份以36.5億元賣給國美,之後退出家電行業,成立了北京大中投資有限公司從事投資,對 家電業情有獨鍾,先入TCL再進海信。上一輪特別股東大會中,市場曾傳言張大中出手資助黃光裕,但並未最終證實有資金上的支持。

  不缺錢也不缺事情做的張大中,為何要出山?一種解釋是他的大中情結未了,大中也是國美的一部分,他希望國美能走好。二是大中未上市即被收購,如 今領導國美這家上市公司是其職業生涯的補充。他的未來角色到底怎樣?會不會成為黃家對外彰顯公司治理的形象工程?張大中又會如何拿捏眼下這個「職業經理 人」身份?

  在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魏君賢看來,張大中只是受人之託臨時救場,不會深度參與國美事務。理由有二:一來,張擔任的是非執行董事,不進管理 層。二來,張大中當LP(即私募基金出資人)風生水起,活得很瀟灑,不會再次「累吼吼的創業」。這一分析亦得到接近國美董事會人士的認可,他稱,陳曉是深 度參與公司經營,但張大中更多是公司治理角度而不是經營角度介入,董事長主要是形象意義。張自己亦低調表示來國美要「學習」,希望得到董事們的支持和幫 助。

  有人笑言:「國美的董事局主席是輪流坐莊,國美、永樂、大中的人都當過了。」

  張大中的獨立性有多強?這對未來國美的公司治理影響深遠。高盛的分析認為,張大中是獨立的職業經理人,與黃光裕沒有經年的關係,所以國美的公司治理未來應該有所提升,大股東與小股東應該會變得一致。

公司治理不穩定局面

  在此次新聞稿中,國美電器執行董事及總裁王俊洲稱:「秉承公司高級管理層及主要利益相關者的共同理念,攜手帶領國美邁向更光明的前景。」

  但是,陳曉離開後,各方就能在理念上達成一致嗎?對於此次董事變更,市場更關注的是國美是否會退回家族治理。一位熟悉國美董事會的人士稱,陳曉及管理層與黃家提出的五年發展規劃差別並不大,只是擴張速度略有差異,最大的差異在於對公司治理的理解。

  「大股東不參與公司治理是不對的,但30%多股權完全參與也是不對的,最終要找到平衡。黃光裕事發之前,董事會上幾乎都是他們的聲音,現在已經改變很大了。」一位接近貝恩人士稱,「現在黃家也希望穩定,包括董事會和管理層,日後如何就難以預見了。」

  匯豐分析認為,新董事會結構看來更均衡,也消弭了緊張。執行董事、非執董以及獨立非執董的比例是31︰38︰31,而之前是 46︰31︰23。大股東持股38.5%,而之前是46.2%。

  不過,瑞銀報告指出,對國美董事會的變動,市場短期可能反映謹慎,一方面不能排除管理層進一步變動;另一方面,部分投資者可能觀望到3月底國美公佈業績後再做決定。上述因素或導致短期股價波動。

  美銀美林的羅辰則指出,陳曉離開後,黃光裕家族無疑將在國美擁有絕對影響力,公司治理問題應是投資者主要的疑慮。儘管市場希望黃光裕未來與小股東保持一致,但鑑於黃光裕過往記錄,投資者對其印象仍需時間改變。

  羅辰指出,不排除管理層進一步的變動以及短期因此可能影響公司士氣,但認為大多數管理層不會變動。國美有望重回擴張之路,因為黃光裕相對看重規 模,而競爭對手蘇寧今年已追趕上來。未來需要觀察的是:陳曉何時出售其手中持有的1.2%的國美股份,接替人張大中在國美中的角色,貝恩資本下一步策略以 及即將公佈的全年業績。

  在業界看來,經過2009和2010這兩年的收縮調整,應該說國美電器目前已從2008年末大股東被拘押一事所觸發的風險高位上基本完成了「軟 著陸」,與供應商和銀行的合作關係穩定,此時如果黃家堅持要重啟大踏步擴張策略,時機上也算成熟。擴張仍然是迅速增加收入最管用的方式,而國美在二三線城 市還有大量拓展空間。

  而對於股權私募基金貝恩而言,投資國美是看中公司價值和未來投資回報,如今投資已然翻番,未來與黃家共存多久,則在兩可之間。因此,貝恩對於陳曉的離開雖有遺憾,但對國美治理前景仍保持樂觀。

  一位曾投資國美的人士看法則較為負面。他認為,黃家人做事很絕,下一步就可能清洗貝恩和管理層。不過,一位接近黃家的消息人士則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大股東對去年管理層集體站隊一事,始終都給予了足夠的理解。」

  至今,國美大局似穩,但仍有待解難題。一是非上市部分能否注入上市公司,如何注入,顯然注入如大幅增加黃光裕股權會是黃家所期盼的,但這對國美權力架構影響如何?二是國美對黃光裕的起訴是否撤回?三是股東大會對董事會取消的一般授權是否恢復?

  國美的控制權進入新的萌動,那些仍留在國美電器的職業經理人未來的取捨與命運仍引人關注。貝恩、管理層還能與黃氏家族共存多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3

五礦棄購伊奎諾克斯始末

http://stock.hexun.com.tw/2011-05-09/129423200.html

 一場全球業界矚目的跨國併購行動,何以在三週時間,從公開亮相忽然轉向終止?

  4月4日,一項涉資63億加元(約430億元人民幣)的敵意收購由中國五礦集團旗下在香港上市的五礦資源有限公司(metals Resources Limited,下稱五礦資源,01208.HK)公開發起。

  當日,五礦資源以每股7加元的價格對澳大利亞、加拿大兩地上市的伊奎諾克斯公司(Equinox erals Limited,ASX/TSX:EQN)進行敵意收購。這也成為中國企業迄今為止在海外發起的最大一起敵意收購項目。

僅過22天,該要約便因競爭者的出現而被五礦資源放棄。4月26日,五礦資源發佈公告稱,在伊奎諾克斯建議其股東接納巴裡克公司的要約計劃後,決定 撤回此前的收購要約。此前一天,伊奎諾克斯公告稱,該公司董事會已同意世界最大黃金生產商巴裡克黃金公司(Barrick Gold Corporation,TSX/NYSE:ABX)對該公司提出的73億加元(約500億元人民幣)收購方案。

  五礦資源首席執行官安德魯·米歇爾摩爾(Andrew Michelmore)表示,五礦資源對伊奎諾克斯的價值進行了詳盡評估,「雖然我們認為伊奎諾克斯的資產與五礦資源的戰略相當吻合,但巴裡克的出價超出了我們最為認可的價值」。

  伊奎諾克斯在贊比亞的Lumwana礦山是世界上最大的銅礦之一,目前年產能為14.5萬噸,預計未來五年內升至26萬噸。另外,該公司在沙特阿拉伯的Jabal Sayid銅礦項目將於2012年正式 投產,預計年均產量近6萬噸。

  該收購意味著五礦資源首次進軍非洲銅礦帶及中東地區。此次收購還將拓展五礦資源的現有生產項目組合,並大幅延長其營運礦山組合的開採壽命至2030年以後。

  即便如此,五礦資源依然決定在競爭者出價後的第一時間宣佈放棄競價。「這跟集團操作還是五礦資源操作無關,資金也不是制約因素,問題的關鍵是商業價值的判斷。」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五礦有色)副總經理、五礦資源非執行董事徐基清對《財經》記者說。

  醞釀已久的收購

  對於收購伊奎諾克斯,澳大利亞人米歇爾摩爾已醞釀許久。

  早在2009年6月五礦有色完成對澳大利亞礦業公司OZ erals收購併成立MMG(erals Metals Group,後被五礦資源收購)之時,米歇爾摩爾的管理團隊就已經把伊奎諾克斯列為潛在收購目標。

  在給《財經》記者的郵件回覆中,米歇爾摩爾表示,「伊奎諾克斯位於贊比亞的Lumwana銅礦具有世界級銅礦的潛力,而其規模也符合五礦資源發展的需求。同時,贊比亞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

  全球銅市場的價格波動帶來了階段性收購時機。2009年底,希臘債務危機爆發,進而引發歐洲主權債危機,給世界經濟的復甦蒙上了陰影。受此影 響,國際銅價迅速下滑,伊奎諾克斯股價從年初最高4.47加元跌至2月底的3.31加元。五礦有色旋即與MMG成立聯合小組,著手對伊奎諾克斯進行調查和 評估。

  2010年7月,聯合小組完成了對伊奎諾克斯的評估,提出了一份價值超過40億加元的收購計劃,折合每股超過4加元。

  MMG的收購計劃卻為快速變化的市場形勢所累。在倫敦銅庫存持續減少及全球銅市供應趨緊的支撐下,銅價振盪上漲,倫敦金屬交易所銅價連創新高。2010年9月,伊奎諾克斯股價每股超過5加元。MMG遂暫停收購進程。

  「第一次嘗試收購從準備到決定擱置經歷了近半年的時間,最終放棄是因為當時的股價上漲太快,超出了我們的估值。」曾為伊奎諾克斯項目評估小組成員之一的徐基清對《財經》記者說。

  徐基清稱,還有兩方面原因讓收購計劃一直處於擱置狀態。2010年第三季度末,五礦集團著手推進海外資源戰略,利用五礦資源向母公司五礦有色收購MMG資產,從而將五礦資源打造為其有色金屬海外投資平臺。這也被彼時的五礦有色、五礦資源、MMG作為第一優先級事務。

  此外,伊奎諾克斯於去年10月開始,斥資12.5億澳元(約合12.3億美元)對澳大利亞Citadel礦業公司進行收購。Citadel主要 資產Jabil Sayid銅金礦位於沙特阿拉伯,該項目於2009年12月完成可研報告,並於2010年5月取得開採許可證,但並未投產。該交易的達成意味著五礦方面必 須重新對伊奎諾克斯進行評估。

  時間窗口再現

  當收購時機再次出現時,五礦資源決定出手。

  今年2月28日,伊奎諾克斯發佈公告,宣佈斥資48億加元收購加拿大倫丁礦業公司(Lundin ing),後者市值約為38億加元,在歐洲經營銅、鋅及鎳礦,並持有位於剛果的大型銅鈷礦Tenke-Fungurume的24.5%股份。今年1月,倫 丁剛剛宣佈和因梅特礦業公司(Inmet ing)的價值90億加元(約合91億美元)的重組計劃。

  受此影響,伊奎諾克斯股票從前一交易日收盤的每股6.27加元暴跌超過9%,當天收於每股5.73加元。此後,由於市場擔心收購倫丁可能會產生高達30億美元的債務,伊奎諾克斯股價連續下跌,3月最低跌至每股4.84加元。這一價格重回五礦資源認可的估值區間。

  4月4日,在伊奎諾克斯收購倫丁的報價到期前一週,五礦資源宣佈展開對伊奎諾克斯的敵意收購,其每股7加元的報價較該公司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溢價23%。

  「伊奎諾克斯對倫丁公司的收購,意味著五礦資源必須在2011年4月宣佈對伊奎諾克斯的要約」,米歇爾摩爾在郵件中稱。

  五礦資源在公告中稱,收購伊奎諾克斯的前提條件是,後者取消收購倫丁的計劃。

  業內人士分析稱,伊奎諾克斯與倫丁的交易一旦達成,將迫使五礦資源提高報價,亦會攤薄五礦資源的持股比例。MMG在未被五礦資源收購前,就已經開始收購伊奎諾克斯股票。截至敵意收購前,五礦資源已持有伊奎諾克斯4.2%的股份。

  五礦資源的收購計劃遭到了伊奎諾克斯的抵制,後者認為其要約是「明顯的機會主義」,23%的溢價是基於伊奎諾克斯發起對倫丁收購後下跌的股價計算而得,而按要約發出前20日的平均加權價格計算,溢價縮水到9%。

  伊奎諾克斯董事長彼得·湯姆塞特(Peter Tomsett)稱,「五礦資源提出如此低價,嚴重低估了我們的價值,並無視公司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在銅價不斷走強的情況下。」

  股票波動反映了投資者們的意願:他們對伊奎諾克斯收購倫丁表示擔憂,對伊奎諾克斯被收購卻似乎樂於接受。在五礦資源宣佈收購計劃後,伊奎諾克斯 礦業股價連續兩天攀升,該公司在加拿大多倫多股票交易所的股價4月5日收於7.56加元,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的股價收於7.43澳元,均高於五礦資源報 價。伊奎諾克斯當日市值達到65億加元,而五礦資源的市值僅為25億加元。

  但是,對於這筆以小搏大的收購,五礦資源早有資金安排。

  4月12日,五礦資源公佈收購計劃的融資安排。其中46億美元來自三家中資關係銀行的債務融資,大部分年期超過六年;6億美元來自一家中資機構股權投資;大股東五礦有色將提供一筆不少於7億美元的無抵押收購融資貸款,年期五年;餘額將以公司現金儲備支付。

  意外的競爭者

  「我們當初在做預案時,就設想過一些競爭對手,但沒有想到最後竟然是一家非基礎金屬公司。」徐基清說。

  就在五礦資源公佈要約計劃,尚未正式出價之前,4月25日,加拿大巴裡克黃金公司與伊奎諾克斯同時發佈公告稱,雙方已就一份涉資73億加元的收購方案達成初步協議。

  總部在加拿大多倫多的巴裡克黃金公司是一家以黃金勘探和開發為主的跨國礦業公司,2010年年產黃金776.5萬盎司,銅約16.7萬噸,凈利潤32.7億美元。

  在這份協議中,巴裡克將以每股8.15加元的價格收購伊奎諾克斯股份。該報價相對於2月25日伊奎諾克斯宣佈收購倫丁公司當天的多倫多股價溢價 30%,相對於五礦資源宣佈收購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4月1日的股價溢價42%。總收購方案比五礦資源的方案多出10億加元,增長16.4%。

  對於這樣一份更加豐厚的報價,伊奎諾克斯方面頗為滿意。伊奎諾克斯主席湯姆塞特稱,「巴裡克考慮到公司的價值和潛力,向我們的股東給出了一份具有吸引力的報價。我們對這一交易非常滿意。董事會與財務顧問、法律顧問一起,對我們可行的選擇進行了全面的評估,最終確定這筆交易是讓我們的股東實現價值的極好時機。」

  伊奎諾克斯首席執行官克雷格·威廉姆斯(Craig R. Williams)也向股東推薦這份收購方案,他表示,巴裡克的報價反映了公司的價值,「這是在銅價處於歷史高位時期,伊奎諾克斯股東可大幅溢價進行現金交易的好時機。」

  而根據上述協議,伊奎諾克斯同意撤回對倫丁公司的要約收購,並且不持有倫丁股份,原定於5月6日舉行的關於收購倫丁的股東大會因此取消。協議同時規定,伊奎諾克斯不能主動徵求其他要約,但有權審議第三方提出的收購建議。這也意味著,五礦資源仍有機會繼續出價。

  但是五礦資源迅速決定放棄。米歇爾摩爾對《財經》記者解釋稱,放棄伊奎諾克斯收購計劃的根本原因是基於估值。「我們非常遺憾沒能讓伊奎諾克斯成 為五礦資源的資產,我們本可以隨時提高我們的報價,但是正如我們那時(宣佈放棄的公告)所說,巴裡克的報價高出了我們最樂觀的估價,而更高的報價則可能損 害我們的股東價值。」

  據瞭解,中國五礦集團總裁周中樞也表示了對這一決定的支持:「我們與五礦資源一樣對沒有成功收購伊奎諾克斯感到失望,因為我們堅信收購該公司對於五礦資源來說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我們認為五礦資源的決定是明智的。」

  量力而行的止步

  拋開不知內情的議論與猜測,業界人士更傾向認為,無論是對於五礦資源,還是背後的五礦集團來說,放棄伊奎諾克斯並未對其資源戰略造成重大影響。

  某位接近五礦資源的金融界人士透露,「很快還會有交易報出來」。對此,徐基清不置可否,但他表示,這次交易與過去五礦集團洽購諾蘭達以及收購OZ erals沒有什麼不同,「只是資源戰略中的一步」。

  徐認為,本次案例對五礦今後的資源戰略是很好的指導。在全球經濟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逐漸復甦的情況下,資源的稀缺性與旺盛的市場需求正推動世界 資源價格走高,資源領域的併購愈發激烈,競爭對手無處不在。在明確了企業戰略的前提下,遵循商業化運作模式,對收購量力而行,這對中國企業進行海外併購頗 為重要。

  力拓因收購加鋁而陷入困境,以及OZ erals遭遇金融危機瀕臨破產的例子也給了五礦很大啟示。此次收購中,為避免負債收購給公司未來經營帶來財務風險,五礦資源將負債上限設定為70%,並 且索洽的融資多為中長期。「如果按公告中的融資結構算,不止這個比例。」徐基清的另一身份是五礦有色的財務總監,他解釋說,「但欠大股東(五礦有色)的 錢,可適當延期,甚至以註資方式從負債中消抵」。徐告訴《財經》記者,保障現金流是財務穩定的關鍵。2010年,僅MMG的資產就產生了超過4億美元的凈 利潤,在產資產也可產生豐厚現金流。

  米歇爾摩爾認為,五礦資源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加之母公司的強大融資能力,將對未來五礦資源進行國際併購提供有力支撐。不過,他強調這並不意味著收購時會不計代價。

  此次收購伊奎諾克斯,46億美元融資計劃順利落實,給了米歇爾摩爾率領的國際團隊極大信心,也給了行業一個強烈的信號:恪守價值投資策略的五礦資源,已經獲得五礦集團的認可,並將持續踐行資源戰略。

  「大股東與我們的關係,就好像是嘉能可(Glencore)與斯特拉塔(Xstrata)的關係。」米歇爾摩爾曾在私下場合對徐基清說。

  斯特拉塔公司為全球礦業巨頭之一,比肩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力拓、英美資源。該公司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一直得到大股東嘉能可的支持,這讓斯特拉 塔即使在自身現金不足的情況下,也可以執行現金收購,同時避免自己被敵意收購。斯特拉塔的礦產品交由嘉能可銷售,後者擁有發達的銷售渠道,斯特拉塔還頻繁 收購大股東嘉能可的優質資產,並將其價值在資本市場上放大。

  「我們並不在意眼前的得失。」徐基清說。五礦集團要力爭五年內進入世界礦業第二陣營,在5年-10年內進入第一陣營,五礦資源則是戰略的執行者。

  米歇爾摩爾則在給《財經》記者的郵件中轉述了五礦集團總裁周中樞的表態:「五礦資源有很多合適的增長選擇,包括澳大利亞Dugald River這樣的未開發項目。五礦集團承諾將支持五礦資源,使其不斷擴張並給我們以及全體股東帶來長期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93

五礦棄購伊奎諾克斯始末

http://stock.hexun.com.tw/2011-05-09/129423200.html

 一場全球業界矚目的跨國並購行動,何以在三周時間,從公開亮相忽然轉向終止?

  4月4日,一項涉資63億加元(約430億元人民幣)的敵意收購由中國五礦集團旗下在香港上市的五礦資源有限公司(metals Resources Limited,下稱五礦資源,01208.HK)公開發起。

  當日,五礦資源以每股7加元的價格對澳大利亞、加拿大兩地上市的伊奎諾克斯公司(Equinox erals Limited,ASX/TSX:EQN)進行敵意收購。這也成為中國企業迄今為止在海外發起的最大一起敵意收購項目。

僅過22天,該要約便因競爭者的出現而被五礦資源放棄。4月26日,五礦資源發佈公告稱,在伊奎諾克斯建議其股東接納巴裡克公司的要約計劃後,決定 撤回此前的收購要約。此前一天,伊奎諾克斯公告稱,該公司董事會已同意世界最大黃金生產商巴裡克黃金公司(Barrick Gold Corporation,TSX/NYSE:ABX)對該公司提出的73億加元(約500億元人民幣)收購方案。

  五礦資源首席執行官安德魯·米歇爾摩爾(Andrew Michelmore)表示,五礦資源對伊奎諾克斯的價值進行了詳盡評估,「雖然我們認為伊奎諾克斯的資產與五礦資源的戰略相當吻合,但巴裡克的出價超出了我們最為認可的價值」。

  伊奎諾克斯在贊比亞的Lumwana礦山是世界上最大的銅礦之一,目前年產能為14.5萬噸,預計未來五年內升至26萬噸。另外,該公司在沙特阿拉伯的Jabal Sayid銅礦項目將於2012年正式 投產,預計年均產量近6萬噸。

  該收購意味著五礦資源首次進軍非洲銅礦帶及中東地區。此次收購還將拓展五礦資源的現有生產項目組合,並大幅延長其營運礦山組合的開採壽命至2030年以後。

  即便如此,五礦資源依然決定在競爭者出價後的第一時間宣佈放棄競價。「這跟集團操作還是五礦資源操作無關,資金也不是制約因素,問題的關鍵是商業價值的判斷。」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五礦有色)副總經理、五礦資源非執行董事徐基清對《財經》記者說。

  醞釀已久的收購

  對於收購伊奎諾克斯,澳大利亞人米歇爾摩爾已醞釀許久。

  早在2009年6月五礦有色完成對澳大利亞礦業公司OZ erals收購併成立MMG(erals Metals Group,後被五礦資源收購)之時,米歇爾摩爾的管理團隊就已經把伊奎諾克斯列為潛在收購目標。

  在給《財經》記者的郵件回覆中,米歇爾摩爾表示,「伊奎諾克斯位於贊比亞的Lumwana銅礦具有世界級銅礦的潛力,而其規模也符合五礦資源發展的需求。同時,贊比亞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

  全球銅市場的價格波動帶來了階段性收購時機。2009年底,希臘債務危機爆發,進而引發歐洲主權債危機,給世界經濟的復甦蒙上了陰影。受此影 響,國際銅價迅速下滑,伊奎諾克斯股價從年初最高4.47加元跌至2月底的3.31加元。五礦有色旋即與MMG成立聯合小組,著手對伊奎諾克斯進行調查和 評估。

  2010年7月,聯合小組完成了對伊奎諾克斯的評估,提出了一份價值超過40億加元的收購計劃,折合每股超過4加元。

  MMG的收購計劃卻為快速變化的市場形勢所累。在倫敦銅庫存持續減少及全球銅市供應趨緊的支撐下,銅價振盪上漲,倫敦金屬交易所銅價連創新高。2010年9月,伊奎諾克斯股價每股超過5加元。MMG遂暫停收購進程。

  「第一次嘗試收購從準備到決定擱置經歷了近半年的時間,最終放棄是因為當時的股價上漲太快,超出了我們的估值。」曾為伊奎諾克斯項目評估小組成員之一的徐基清對《財經》記者說。

  徐基清稱,還有兩方面原因讓收購計劃一直處於擱置狀態。2010年第三季度末,五礦集團著手推進海外資源戰略,利用五礦資源向母公司五礦有色收購MMG資產,從而將五礦資源打造為其有色金屬海外投資平臺。這也被彼時的五礦有色、五礦資源、MMG作為第一優先級事務。

  此外,伊奎諾克斯於去年10月開始,斥資12.5億澳元(約合12.3億美元)對澳大利亞Citadel礦業公司進行收購。Citadel主要 資產Jabil Sayid銅金礦位於沙特阿拉伯,該項目於2009年12月完成可研報告,並於2010年5月取得開採許可證,但並未投產。該交易的達成意味著五礦方面必 須重新對伊奎諾克斯進行評估。

  時間窗口再現

  當收購時機再次出現時,五礦資源決定出手。

  今年2月28日,伊奎諾克斯發佈公告,宣佈斥資48億加元收購加拿大倫丁礦業公司(Lundin ing),後者市值約為38億加元,在歐洲經營銅、鋅及鎳礦,並持有位於剛果的大型銅鈷礦Tenke-Fungurume的24.5%股份。今年1月,倫 丁剛剛宣佈和因梅特礦業公司(Inmet ing)的價值90億加元(約合91億美元)的重組計劃。

  受此影響,伊奎諾克斯股票從前一交易日收盤的每股6.27加元暴跌超過9%,當天收於每股5.73加元。此後,由於市場擔心收購倫丁可能會產生高達30億美元的債務,伊奎諾克斯股價連續下跌,3月最低跌至每股4.84加元。這一價格重回五礦資源認可的估值區間。

  4月4日,在伊奎諾克斯收購倫丁的報價到期前一週,五礦資源宣佈展開對伊奎諾克斯的敵意收購,其每股7加元的報價較該公司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溢價23%。

  「伊奎諾克斯對倫丁公司的收購,意味著五礦資源必須在2011年4月宣佈對伊奎諾克斯的要約」,米歇爾摩爾在郵件中稱。

  五礦資源在公告中稱,收購伊奎諾克斯的前提條件是,後者取消收購倫丁的計劃。

  業內人士分析稱,伊奎諾克斯與倫丁的交易一旦達成,將迫使五礦資源提高報價,亦會攤薄五礦資源的持股比例。MMG在未被五礦資源收購前,就已經開始收購伊奎諾克斯股票。截至敵意收購前,五礦資源已持有伊奎諾克斯4.2%的股份。

  五礦資源的收購計劃遭到了伊奎諾克斯的抵制,後者認為其要約是「明顯的機會主義」,23%的溢價是基於伊奎諾克斯發起對倫丁收購後下跌的股價計算而得,而按要約發出前20日的平均加權價格計算,溢價縮水到9%。

  伊奎諾克斯董事長彼得·湯姆塞特(Peter Tomsett)稱,「五礦資源提出如此低價,嚴重低估了我們的價值,並無視公司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在銅價不斷走強的情況下。」

  股票波動反映了投資者們的意願:他們對伊奎諾克斯收購倫丁表示擔憂,對伊奎諾克斯被收購卻似乎樂於接受。在五礦資源宣佈收購計劃後,伊奎諾克斯 礦業股價連續兩天攀升,該公司在加拿大多倫多股票交易所的股價4月5日收於7.56加元,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的股價收於7.43澳元,均高於五礦資源報 價。伊奎諾克斯當日市值達到65億加元,而五礦資源的市值僅為25億加元。

  但是,對於這筆以小搏大的收購,五礦資源早有資金安排。

  4月12日,五礦資源公佈收購計劃的融資安排。其中46億美元來自三家中資關係銀行的債務融資,大部分年期超過六年;6億美元來自一家中資機構股權投資;大股東五礦有色將提供一筆不少於7億美元的無抵押收購融資貸款,年期五年;餘額將以公司現金儲備支付。

  意外的競爭者

  「我們當初在做預案時,就設想過一些競爭對手,但沒有想到最後竟然是一家非基礎金屬公司。」徐基清說。

  就在五礦資源公佈要約計劃,尚未正式出價之前,4月25日,加拿大巴裡克黃金公司與伊奎諾克斯同時發佈公告稱,雙方已就一份涉資73億加元的收購方案達成初步協議。

  總部在加拿大多倫多的巴裡克黃金公司是一家以黃金勘探和開發為主的跨國礦業公司,2010年年產黃金776.5萬盎司,銅約16.7萬噸,凈利潤32.7億美元。

  在這份協議中,巴裡克將以每股8.15加元的價格收購伊奎諾克斯股份。該報價相對於2月25日伊奎諾克斯宣佈收購倫丁公司當天的多倫多股價溢價 30%,相對於五礦資源宣佈收購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4月1日的股價溢價42%。總收購方案比五礦資源的方案多出10億加元,增長16.4%。

  對於這樣一份更加豐厚的報價,伊奎諾克斯方面頗為滿意。伊奎諾克斯主席湯姆塞特稱,「巴裡克考慮到公司的價值和潛力,向我們的股東給出了一份具有吸引力的報價。我們對這一交易非常滿意。董事會與財務顧問、法律顧問一起,對我們可行的選擇進行了全面的評估,最終確定這筆交易是讓我們的股東實現價值的極好時機。」

  伊奎諾克斯首席執行官克雷格·威廉姆斯(Craig R. Williams)也向股東推薦這份收購方案,他表示,巴裡克的報價反映了公司的價值,「這是在銅價處於歷史高位時期,伊奎諾克斯股東可大幅溢價進行現金交易的好時機。」

  而根據上述協議,伊奎諾克斯同意撤回對倫丁公司的要約收購,並且不持有倫丁股份,原定於5月6日舉行的關於收購倫丁的股東大會因此取消。協議同時規定,伊奎諾克斯不能主動徵求其他要約,但有權審議第三方提出的收購建議。這也意味著,五礦資源仍有機會繼續出價。

  但是五礦資源迅速決定放棄。米歇爾摩爾對《財經》記者解釋稱,放棄伊奎諾克斯收購計劃的根本原因是基於估值。「我們非常遺憾沒能讓伊奎諾克斯成 為五礦資源的資產,我們本可以隨時提高我們的報價,但是正如我們那時(宣佈放棄的公告)所說,巴裡克的報價高出了我們最樂觀的估價,而更高的報價則可能損 害我們的股東價值。」

  據瞭解,中國五礦集團總裁周中樞也表示了對這一決定的支持:「我們與五礦資源一樣對沒有成功收購伊奎諾克斯感到失望,因為我們堅信收購該公司對於五礦資源來說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我們認為五礦資源的決定是明智的。」

  量力而行的止步

  拋開不知內情的議論與猜測,業界人士更傾向認為,無論是對於五礦資源,還是背後的五礦集團來說,放棄伊奎諾克斯並未對其資源戰略造成重大影響。

  某位接近五礦資源的金融界人士透露,「很快還會有交易報出來」。對此,徐基清不置可否,但他表示,這次交易與過去五礦集團洽購諾蘭達以及收購OZ erals沒有什麼不同,「只是資源戰略中的一步」。

  徐認為,本次案例對五礦今後的資源戰略是很好的指導。在全球經濟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逐漸復甦的情況下,資源的稀缺性與旺盛的市場需求正推動世界 資源價格走高,資源領域的併購愈發激烈,競爭對手無處不在。在明確了企業戰略的前提下,遵循商業化運作模式,對收購量力而行,這對中國企業進行海外併購頗 為重要。

  力拓因收購加鋁而陷入困境,以及OZ erals遭遇金融危機瀕臨破產的例子也給了五礦很大啟示。此次收購中,為避免負債收購給公司未來經營帶來財務風險,五礦資源將負債上限設定為70%,並 且索洽的融資多為中長期。「如果按公告中的融資結構算,不止這個比例。」徐基清的另一身份是五礦有色的財務總監,他解釋說,「但欠大股東(五礦有色)的 錢,可適當延期,甚至以註資方式從負債中消抵」。徐告訴《財經》記者,保障現金流是財務穩定的關鍵。2010年,僅MMG的資產就產生了超過4億美元的凈 利潤,在產資產也可產生豐厚現金流。

  米歇爾摩爾認為,五礦資源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加之母公司的強大融資能力,將對未來五礦資源進行國際併購提供有力支撐。不過,他強調這並不意味著收購時會不計代價。

  此次收購伊奎諾克斯,46億美元融資計劃順利落實,給了米歇爾摩爾率領的國際團隊極大信心,也給了行業一個強烈的信號:恪守價值投資策略的五礦資源,已經獲得五礦集團的認可,並將持續踐行資源戰略。

  「大股東與我們的關係,就好像是嘉能可(Glencore)與斯特拉塔(Xstrata)的關係。」米歇爾摩爾曾在私下場合對徐基清說。

  斯特拉塔公司為全球礦業巨頭之一,比肩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力拓、英美資源。該公司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一直得到大股東嘉能可的支持,這讓斯特拉 塔即使在自身現金不足的情況下,也可以執行現金收購,同時避免自己被敵意收購。斯特拉塔的礦產品交由嘉能可銷售,後者擁有發達的銷售渠道,斯特拉塔還頻繁 收購大股東嘉能可的優質資產,並將其價值在資本市場上放大。

  「我們並不在意眼前的得失。」徐基清說。五礦集團要力爭五年內進入世界礦業第二陣營,在5年-10年內進入第一陣營,五礦資源則是戰略的執行者。

  米歇爾摩爾則在給《財經》記者的郵件中轉述了五礦集團總裁周中樞的表態:「五礦資源有很多合適的增長選擇,包括澳大利亞Dugald River這樣的未開發項目。五礦集團承諾將支持五礦資源,使其不斷擴張並給我們以及全體股東帶來長期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94

中科大遭遇強拆始末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24/100308994.html

  當年批地,是基層政府試圖以地產開發來資助教育發展;如今地主正陽集團卻因政府未完全兌現承諾,要將中科大掃地出門

財新《新世紀》 記者 王曉慶 特約記者 陳怡

 

  【財新《新世紀》】(記者 王曉慶 特約記者 陳怡)夏末的上海,兩輛推土機開進了位於秀浦路99號的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一陣轟鳴過後,銘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大理石校門被拆成了廢墟。

  隨後,一篇「中科大校門被民企強拆」的網帖將此事曝光。中科大與校園開發商糾纏經年的矛盾,由此浮出水面:因為土地確權不明、投資協議細節爭執 等原因,雙方發展均受限——中科大上海研究院未能如願發展成中國的「普林斯頓高研院」,投資方稱自己未能收回預期收益。擁有校園不動產產權的開發商——民 企上海正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正陽集團)開始行使「主權」,要求中科大要麼交租,要麼離開。7月26日的強拆校門事件,成為雙方多年來「較勁」的爆發 點。

  拆門之後,中科大12名海歸正教授聯名致信上海市委主要領導。8月中旬,上海市浦東新區政府官員一行數人前往合肥,與中科大協商解決事宜。

  這樁由「政府牽頭、企業協助、高校參與」的教育地產典範工程,最終演變成一樁尷尬事。

美妙姻緣

  這樁曾經看上去很美的「三方聯姻」要追溯到十年前。

  併入浦東新區之前的原南匯區(下稱「南匯區」),地處上海東南一隅,遠離中心城區。2001年前後,正值南匯撤縣建區之際,為了提升區域競爭 力,南匯區謀求引入優質教育資源。上海電力學院、上海水產大學、建橋學院、托普學院等一批公辦、民辦高校都在這一時期落戶南匯,中科大的引進則最具「含金 量」。

  在接觸中科大之前,南匯區與民企正陽集團達成意向,確認要共同開發該項教育地產資源。

  正陽集團由福建人鄒建明一手創辦,1992年開始涉足房地產業,掘得第一桶金後,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開始涉足通用航空、金融、生物醫藥等領 域,旗下包括上海正陽置業有限公司、上海金匯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上海金匯機場建設有限公司、上海元易信擔保有限公司等數十家子公司。

  財新《新世紀》在南匯區與正陽集團2001年簽署的意向協議上看到,最初他們想引進的是上海交大,最終作罷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南匯區政府與時任中科大校長朱清時順利接觸過多次。

  據熟悉朱清時的一位中科大教授描述,彼時的朱清時正在尋找一塊「試驗田」,來完成其進行教育體制創新的理想,被朱清時稱為自己「在科大校長任上 的最後一個夢」。 2001年到2002年間,朱清時多次往返合肥與上海,商談相關事宜。南匯區政府也欣賞其思路,願意全力提供支持。

  2002年1月8日,南匯區與中科大簽訂共建協議書。約定由南匯區政府負責學院的基本設施建設,初期工程的籌建經費初步概算為2億元(含設備 費、師資招聘費,不含土地費),由南匯區政府提供。每年的教師費用、學生培養費用、辦公經費等正常運轉經費通過多渠道籌措,不足部分由南匯區財政補貼。

  協議對事後產生糾紛的產權問題,僅表述為「乙方為甲方的發展規劃提供1000畝的土地」,而未列明中科大對這1000畝土地的權屬關係以及相關細則。

  另一方面,南匯區政府則已將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基本設施的實際建設,交由康橋工業園管委會下屬企業上海康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康橋集團)和正陽集團共同組建的上海康橋正陽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康橋正陽)承擔。

  在共建協議簽署前的2001年11月28日,作為政府全權代表的康橋集團與正陽集團簽署承建中科大項目的協議書,當中對1000畝土地用途做了細緻安排。

  據時任南匯區政府該項目負責人轉述的一份情況說明,該承建協議約定,1000畝土地中,500畝用於中科大校園建設,另外500畝用於商品房開發。

  在承建方康橋正陽中,康橋集團與正陽集團的出資比例為40︰60,但半年後,通過增資方式,雙方股權變更為12︰88,正陽集團處於絕對控股地位。

  「執行方康橋正陽要通過500畝土地的房地產開發取得的效益,來完成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的基礎設施建設。」上述南匯區政府原負責人如此表述。兩個 500畝的規劃看上去並行不悖,一邊是生錢的「奶牛」,一邊是受哺的教育項目。康橋正陽在商用地上開發了「中科大學村」的別墅項目,2004年首期開盤價 為9000元/平方米,後漲至近5萬元/平方米。目前業已售磬;中科大研究院一期工程也於2003年底前完工。

官辦民助走樣

  不過,2002年至2004年間,用於校園建設的500畝土地和用於商業開發的500畝土地中,部分地塊的權屬相繼通過「協議轉讓」的形式過戶 到康橋正陽名下,這家承建企業成為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不動產實際意義上的「主人」。而控股股東正陽集團的董事長鄒建明,也成為事業法人機構上海中科大高等科 技研究院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長 。初衷為「公辦民助」的教育項目,由「校地合作」變成「校企合作」。

  斡旋此事的政府方面人員解釋說,項目所用土地原來的性質是國有用地,因為要修校舍,需要將國有用地轉為教育用地,必須有一個機構接手以方便向商 業銀行融資。按當時的規定,如果中科大願意出錢修校舍,那麼兩個副部級單位間,可以直接進行土地劃撥。「但是中科大不願意出錢,正陽願意出,所以,政府只 好把土地轉給正陽。」

  通過協議轉讓,正陽集團控制下的康橋正陽,共獲得了校園用地中的346畝和500畝商業用地中的300畝。

  「學校用地是每畝逾30萬元,商業用地每畝約50萬元。」正陽集團黨組織書記汪德平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土地款、動遷費、校舍建設投資,正 陽方面共計投入了四五億元,甚至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從籌辦開始的500萬元運營經費,也是正陽方面提供。正陽集團可謂中科大項目實際的業主和投資人。

  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正陽集團從開始做的就不是無本買賣。為了「補償」正陽集團幫助政府引入教育資源的投入,南匯區時任領導曾口頭承諾,除500畝商用土地,還將低價轉讓1000畝土地給正陽集團,「支持辦學」。

  然而,隨著2004年上海市土地招拍掛政策統一實施,「協議轉讓」不再可行。加上南匯區政府換屆,新任領導認為前任的口頭承諾「有問題」,不僅 拒絕提供那1000畝用地,就連中科大項目500畝商用土地中尚未轉讓的200畝也卡住不予批准。正陽集團與南匯區政府的「蜜月」關係就此戛然而止。

  汪德平形容說,「正陽本來以為抱了個金娃娃,現在發現是抱著個不下蛋的雞。人家房地產公司一直是雞生蛋蛋生雞,我們這個雞還要一直喂。」

  不能從土地溢價和開發上獲得收益,正陽集團在中科大項目上的投入也就此停滯。校園一期建成後,二期、三期規劃仍停留在規劃圖紙上。中科大上海研究院500萬元初始運營資金花完後,無法再獲得投資。研究院開始在上海招收MBA班,用學費維持運營。

  「現在這個項目上,企業的投資價值實際已經落空。」汪德平認為,正陽集團當初為了響應「科教興市」的理念,積極和政府合作,結果投入產出不成正比,早就該抽身了。

  這家公司曾提出兩種解決方式,一是由政府回購校園資產;二是中科大繼續零租金使用教學資產,但是要支付後勤服務費用。但在問題解決前,中科大和正陽集團之間的衝突不斷升級。

教育創新之傷

  如今,在秀浦路99號的大門內,右側是中科大的教學辦公樓,左側為正陽集團的辦公樓,東西分立,各自宣示對346畝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的「主權」。

  在大約2.8萬平方米的可用建築面積中,中科大僅使用30%左右的校園建築。其他大量已建成教學科研用房,包括操場、球場在內的教育配套設施都被正陽集團使用。就連學校宿舍,雙方也是誰「搶」到誰住。

  正陽集團以中科大與南匯區政府共建協議中「後勤服務社會化」條款為依據,要求中科大支付宿舍租金、物業服務費、水電費等費用。中科大卻堅守南匯區政府當初「無償使用校舍」承諾,拒不支付。共建協議條款的不清晰,導致雙方在此費用上互相「扯皮」。

  2006年2月,取得了校園土地產權之後,正陽集團開始用佔用教學樓、停水停電、封宿舍、鎖大門的方式逼迫中科大妥協,直至2011年7月26日,強拆校門事件發生。中科大形容自己一直是「仰人鼻息,受其節制的辦學狀態,受盡屈辱和折磨」。

  在這期間,此前並沒有直接以有傚法律文件約定彼此關係的中科大與正陽集團,簽署一份零租金協議。中科大暫時獲得無償使用教育資產的權益,也相當於約定和確認雙方的業主租客關係。

  上述知情人士認為,朱清時校長專注於辦學理想,忽略了這個商業社會的遊戲規則,共建協議簽署前後,中科大方面只有幾個人參與,連法務人員都沒有,方才陷於被動局面。

  但正陽集團詬病的,亦不止產權關係,還有中科大未履行協議承諾。按共建協議,中科大在此建立的應是研究生院。但由於教育部未予批准,「研究生院」最終變成了「研究院」,沒有獨立的研究生招生指標和資格。

  而朱清時提出「普林斯頓研究院模式」,產學研緊密結合,進行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先行先試,也隨著其離任,以及教育政策的限制,變成海市蜃樓。

  在運營上,中科大上海研究院曾提出「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中科大方面負責出品牌、師資、管理,運營決策權在董事會。董事會由中科大、南 匯區政府、正陽集團和社會賢達人士組成,院長由中科大指派。但這一模式難以貫徹,就連正陽方面也認為過於理想化和簡單化。汪德平說,「誰投資誰做主,在這 個領域行不通,外行怎麼可能領導專家們?」

糾錯未了局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正陽集團的種種行為,旨在「挾中科大,逼宮政府」,索要政府未兌現的低價土地。每遭逼迫舉動,中科大都會以「加急求助」的文件形式上報浦東新區政府。而每次有政府領導來學院視察,正陽集團也會消停幾日,觀察事態進展。

  然而,無休止的衝突,直接影響了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的發展。囿於二線城市合肥的中科大,對上海研究院作為基地引進海外人才等方面的正面作用,曾非 常看重,相繼在此投入了高等數理研究中心、金融工程研究所等五個大型科研團隊,包括2009年派駐的享有國際學術盛名的潘建偉團隊「量子工程中心」。在 2004年到2006年期間,胡森教授領軍的高等數理研究中心還組織召開了多場高規格的國際性學術論壇。

  據其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因為產權糾紛,中科大意欲引入的數位重量級學術專家受阻,包括擬聘請擔任中科大上海研究院數理研究中心主任的國際著名華人科學家丘成桐教授。中科大為上海研究院精心規劃的十年發展構想,也沒有發展空間和條件。

  辦學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缺乏保障,中科大已決定停辦上海的MBA項目,並考慮如果產權問題不能解決,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可能會撤離,另作發展。

  正因此,中科大寄希望於地方政府,將項目糾回到最初校地合作共建的軌道上,改變這種全國範圍內鮮有的大學異地辦學而產權歸屬私企的狀況。

  2009年八九月間,浦東新區副區長張恩迪召集正陽集團、學校與政府達成的三方共識,提出一個解決方案:浦東新區預計將回購該項目資產,對此前 凍結的200畝商用土地進行招拍掛,區級財政所得全部用於中科大校產回購及運營。回購定價的原則,則是對正陽集團的前期投入,按康橋地區土地平均成本進行 補償,校園建築按重置成本扣除折舊補償,回購價預計為6億元。

  不過,正陽集團認為回購價難以彌補其投入和損失,仍與政府就回購價進行協商,並希望引入其他教育資源盤活資產。為此,正陽集團已向「租客」中科大下了最後通牒:決定將於2011年12月31日,收回中科大無償使用康橋正陽資產的權利。

  秀浦路99號已被拆掉的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大門,正陽集團正欲改造成中式風格的「正陽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96

「造假門」始末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31/100344837_all.html#page2

 

 

不遠萬里的背書

Munafo說,「公平,我們專程飛來中國,只是希望獲得公平」

  出租車駛過北京友誼商店的大門口才停住,Stefano Vagelli跳下後座,從條紋西褲裡掏出皮夾,把兩張百元大鈔塞進副駕駛座車窗。在這棟四層建築的頂樓小會議室裡,三位上午剛從意大利飛來的同行正等待與他會合。(相關音頻:《李文學與潘莊秀華面談實錄》、《崔斌與潘莊秀華通話實錄》)

  一年多前,位於北京建國門外的友誼商店,9000多平方米營業面積中有近5000平方米被來自新加坡的達芬奇家居租下,銷售以意大利品牌為主的 國際頂級家具。Vagelli供職的瑞瓦(Riva),在其中擁有一個100平方米的展廳。如果算上開設在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地的其他13家達芬奇 家具店,這家傳代的意大利手工家具廠,2008年-2010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分別達到129.3萬、161.9萬和174.2萬歐元。

  這是2011年11月19日,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北京友誼商店的達芬奇家居旗艦店裡,顧客屈指可數。在鉛晶質水晶燈的琥珀色暖光映照下,從限量 版玳瑁鑲嵌斗櫃和1827年象牙琴鍵斯坦威古董鋼琴旁穿過,乘員工電梯到頂層,是上海達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設在北京的低矮逼仄的工作區。Tino Cappelletti,卡布麗緹(Cappelletti)總裁;Antonio Munafo,珍寶(Jumbo)總裁;Luca Baldi,布迪(Baldi)董事總經理;以及瑞瓦的總經理Stefano Vagelli,四位意大利家具品牌的話事人並肩坐到一起,面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神情嚴肅。他們首先一一向記者出示名片和護照,證明自己並非達芬奇家居 請來的「洋托」。

  儘管從意大利專程帶來了一名翻譯,作為意大利商人代表的Antonio Munafo,還是用英語一字一頓地宣告:「我再次重申,達芬奇在中國經營銷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居產品,都是我們在意大利境內設計、生產、製造,並原裝進口到中國的。達芬奇沒有組織生產或銷售過假冒我們品牌的家具。」

  Munafo表示,自己不僅是珍寶的總裁,也負責為其他意大利品牌代辦達芬奇所訂貨物的質量檢查與拼箱裝船。「意大利有50到60個家具品牌 (根據達芬奇家居提供的資料是59個,編者注)給予達芬奇在中國的代理權,其中大部分是獨家代理(根據達芬奇家居提供的資料是29個,編者注),去年以來 達芬奇採購的意大利家具超過5000萬歐元。」他說,「作為家具廠商的負責人和達芬奇的供應商,我們對7月10日中央電視台的報導和之後發生的事情既擔心 又憤怒。」

  「7月10日的事件後,沒有一個意大利客戶離開達芬奇,因為我們很瞭解達芬奇。」Munafo說,「公平,我們專程飛來中國,只是希望獲得公平。」

  意大利人不是第一次試圖在媒體面前為達芬奇家居背書。2011年7月1日-10日,達芬奇家居在北京國貿商城舉辦一年一度的「意大利家居秋冬展」,19個意大利廠商派出高層經理參加。8日、9日兩天,Antonio Munafo、Tino Cappelletti、Luca Baldi等人先後返回意大利,但10日中央電視台《每週質量報告》欄目播出「達芬奇『密碼』」後,他們聞訊又飛來北京。

  7月13日下午,13個意大利廠商和3個美國廠商的代表陪同總經理潘莊秀華出席達芬奇家居情況說明會。會上,正當Stefano Vagelli發言為達芬奇證明清白之時,一位操東北口音、戴墨鏡的男子站了起來,聲稱自己買了1000多萬元的達芬奇家具,質疑新聞發佈會開成了產品發佈會,「都是假的,產品是假的,發佈會也是假的」。

  現場一片大亂。記者擁到主席台前,潘莊秀華情緒失控,在飆淚中匆匆離場。關於這場發佈會,被記住的只是潘莊秀華痛哭中變形的臉,以及網絡上流傳的惡搞MV「潘莊秀華的眼淚」。

  卡布麗緹是「達芬奇造假門」的重災區,不僅在央視報導中被消費者舉報產品質量有問題,而且暗訪記者發現,「達芬奇在東莞委託生產假冒的卡布麗緹 家具」。面對財新《新世紀》記者,Cappelletti是惟一使用意大利語的發言者,因為「說英語無法表達我的憤怒」。「我知道在中國、土耳其、俄羅 斯、迪拜都有假冒的卡布麗緹。如果達芬奇仿造假的卡布麗緹,受害最大的是我,但我知道達芬奇賣的卡布麗緹是真的,我知道他們每個月的銷售額,我經常來中國 看展廳、見顧客。」他說,「卡布麗緹60年來從未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我願意在中國法庭上出庭作證。那些指控達芬奇造假賣假的人,應該有同樣的勇氣站到我們 面前,或者在法庭面前。」

  擁有百年歷史的家庭作坊布迪沒有受到波及,但一頭獅子捲髮的Luca Baldi不願放過機會為合作夥伴鳴不平:「我們都在7月11日、12日飛來中國支持達芬奇,告訴大家這件事情不是真的,可惜沒有人聽我們講。我父親84歲了,他每天都問我:盧卡,中國那邊的事情怎麼樣了?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Stefano Vagelli並非與他的三位同行一樣專程從意大利飛到北京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的採訪,他正在中國例行拜訪瑞瓦的消費者。「我們希望做家具,賣家具,我們不想再做採訪。」他問記者:「在你們中國,我們該怎樣做?」

挑戰輿論公案

8月31日,沸沸揚揚的「達芬奇造假門」首次有了官方調查結論。也在此時,潘莊秀華看到了幾段來自意大利的視頻,她決定反擊

  2011年11月21日,廣東衛視《廣東早晨》欄目播出一條「名牌家具疑出自山寨廠」的新聞,稱眾多名牌家具產自順德龍江鎮一家無牌工廠,「不 僅成本低,還使用劣質化學用品,對人體危害很大」。廣東衛視暗訪記者拍攝到廠內辦公室有大量紙質訂單,其中包括「達芬奇家居順德分公司」的訂單;工人及爆 料者稱,他們為一些名牌家具代工。當記者問是否包括達芬奇時,工人給予了肯定答覆。這條新聞迅速被多家門戶網站和電視台轉播,有媒體將其與四個月前央視播 出的「達芬奇『密碼』」聯繫起來,稱「達芬奇再曝造假」。

  11月24日凌晨,達芬奇家居給所有出席過7月13日情況說明會的媒體記者郵箱發去一份聲明,指自己遭虛假新聞誣陷,達芬奇從未在該加工廠採購過任何家具,也從未在順德設立過任何分支機構,稱廣東衛視的新聞「造成了極惡劣的負面影響」,要求公開道歉。

  更讓外界關注的,是該聲明倒數第二段的文字:「自2011年7月10日、7月17日中央電視台《每週質量報告》欄目播出虛假的『達芬奇密碼』新 聞以來,達芬奇一直在積極配合各地工商、海關、稅務以及其指定審計機構的調查,妥善解決消費者的投訴。達芬奇期待中國政府行政機關做出公正的最終調查結 論。達芬奇再次重申,達芬奇從未從事過中央電視台《每週質量報告》指控的造假行為。」

  11月24日,「達芬奇稱央視報導為虛假新聞」「達芬奇反撲央視」等標題登上不少媒體的新聞頭條,更有微博驚呼「午夜詐屍」。被釘上恥辱柱沉寂三月的達芬奇家居,再次成為高光名詞。

  有必要回述一下這場輿論公案。2011年7月10日中午12點35分,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每週質量報告》播出「達芬奇『密碼』」。節目一開 始,北京的唐女士自稱花280多萬元從達芬奇家居專賣店購買了40多件家具。這些昂貴的家具一進家門,唐女士就發現存在質量問題,隨之對家具的意大利身份 產生懷疑。央視記者歷時半年暗訪,終於在東莞長豐家具有限公司展廳裡,發現有一張床與北京達芬奇專賣店裡的卡布麗緹雙人床幾乎一模一樣。「東莞長豐總經 理」彭傑說,達芬奇銷售的卡布麗緹家具「正是他們公司生產的」,並出示了深圳達芬奇家居公司給長豐付款的一張9000餘元的電子回單。

  在暗訪偷拍的鏡頭中,彭傑介紹,從2006年開始東莞長豐就為達芬奇生產家具,品牌分別有卡布麗緹、好萊塢、瑞瓦,現在和達芬奇的年交易額 5000萬元。他還透露,達芬奇將這些家具從深圳口岸出港運往意大利,再運回上海報關進港,這些家具就有了全套的進口手續,成為達芬奇家居所說的100% 意大利原裝「國際超級品牌」家具。

  節目反響強烈。達芬奇家居中國總部所在地上海,近70名工商執法人員和媒體記者,甚至在節目播出兩小時前即到達達芬奇四家門店;之後幾天,深 圳、廣州、北京、成都、重慶等地的工商、質監、海關、稅務等部門迅速行動,達芬奇家居在當地門店的部分家具和倉庫被查封,東莞工商部門也開始對長豐公司展 開檢查。

  7月13日,漩渦中的達芬奇家居召開新聞發佈會,堅稱佔達芬奇銷售額80%以上的意大利產品全系原裝進口,否認央視報導中有關卡布麗緹、瑞瓦等 意大利品牌在東莞生產的指責。潘莊秀華只承認佔其銷售額12%左右的美國品牌家具屬全球採購,有部分產地為印尼、菲律賓、越南、印度、中國等,在標識上僅 註明「美國品牌、全球採購」,沒有完整披露原產地信息,部分銷售員在向消費者介紹情況時也存在混淆家具材質的問題。她解釋東莞長豐是美國品牌好萊塢的代工 廠,達芬奇家居2002年-2005年曾因推出「明確告知中國製造」的自有品牌「富爾敦」,與當時尚在深圳的長豐家具有過供貨合作,但後來達芬奇放棄了 「富爾敦」,央視採訪中出示的賬目是東莞長豐為其製作的展覽掛件,雙方並無家具生產交易。

  官方的初步結論隨之而來。7月15日,上海市工商局發佈消息,初步認定達芬奇家居存在三方面問題:部分產品不合格;大部分家具產品標誌不規範;廣告宣傳使用絕對用語。但通報未提及達芬奇存在售假和產地造假問題。

  7月14日,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公佈,2011年上半年達芬奇家居共進口木製品、木家具110多批,大部分來自意大利、西班牙、美國等國外產 地;有11批原產地為中國,其中10批屬保稅區「一日遊」。從批次推算,2011年上半年上海口岸近10%的達芬奇家居「進口家具」為國產。

  7月16日,上海海關披露,2011年以來達芬奇家居通過上海口岸申報進口186票商品,原產地包括意大利、中國、西班牙、越南、菲律賓、德國 等十個國家。原產地申報為意大利的貨物共計124票,佔進口總值的87%;申報為中國的11票,佔進口商品總值的3.5%。按商品總值計,2011年上半 年上海口岸有3.5%的達芬奇進口家具原產中國。海關審核還顯示,達芬奇申報進口商品的原產地與隨附的運單、發票、啟運地、裝貨港一致,海關方面因此認 為,達芬奇的問題不是出在進出口方面,而是國內銷售環節,「應充分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告知消費者準確、全面的信息」。

  與此同時,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達芬奇不是生產廠家,而是銷售代理商,「輿論的質疑其實存在一個常識問題」,很多國際品牌的產品產地都來源於世界不同的地方,產品從中國出口再進口,包括在保稅區的「一日遊」,都並不違法。

  官方的初步調查與央視報導結論並不一致,不過輿論並未冷卻。新華社發佈海關調查結論的次日,7月17日,央視《每週質量報告》播出跟蹤報導「達 芬奇『密碼』2」,主持人援引說,達芬奇已涉嫌觸犯法律,應當予以嚴懲,「按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 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200萬元以上的,處15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50%以上二倍以 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人們對達芬奇家居的印象迅速定格——「假冒偽劣」的代名詞。當月,達芬奇全國14家門店的銷售銳減八成以上。根據其提供的數據,2011年7月 -10月的銷售收入從上年同期的1.9億元減至2775萬元,同比降幅高達85.5%,同期淨利潤也由3178萬元逆轉為虧損8457萬元。另外,應上海 市工商局的要求,達芬奇家居為消費者辦理退貨合計1.2億元;已經箭在弦上的深圳中小板上市無限期推遲,商譽損失無法估量。

  「經濟損失還在其次,最讓我們受不了的是人格尊嚴掃地。」潘莊秀華說,「我先生獲得過兩枚新加坡總統獎章,是新加坡視障及失聰勵航學校的校董主 席,視名譽高於生命。現在別人見到就說:『潘先生,你(造假)怎麼這麼不小心啊』。有一天晚上他哭著對我說,就是家產不要,也要告到底。」

  在朋友的勸阻下,潘氏夫婦沒有在新加坡提起訴訟,也沒有找國際媒體「討還公道」,因為「這樣只會激化不必要的矛盾」。

  2011年8月31日,沸沸揚揚的「達芬奇造假門」終於有了官方調查結論。上海市工商局宣佈,經查實,達芬奇公司代理的所有意大利品牌家具,海關申報材料合乎要求;赴廣東等地的調查,未發現達芬奇在原產地上有偽造行為。

  也就在此時,潘莊秀華看到了七段來自意大利的視頻。達芬奇決定反擊。

意大利蹊蹺

「你們確信那個達芬奇賣的確實就是偷拍的這個工廠裡面這些東西,你們能保證嗎?你們都不敢保證,那你叫我查這個東西我怎麼敢保證」——央視駐意大利記者朱鋒

  這七段總長100多分鐘的視頻,拍攝的是中央電視台駐意大利記者朱鋒到卡布麗緹採訪的對話,以及他與國內《每週質量報告》同事通電話的過程。

  「2011年4月19日,也就是意大利米蘭家具展會結束的第二天,一位自稱中國中央電視台記者的年輕人來到意大利坎圖鎮,要求採訪卡布麗緹工廠的老闆。」卡布麗緹家具總裁Tino Cappelletti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回憶說。

  因為涉及中國業務,他邀請珍寶(Jumbo)總裁Antonio Munafo共同接待了這位記者。談話中,記者稱央視將會播出有關達芬奇家居售賣假冒卡布麗緹家具的報導。「我們當時很震驚,所以錄了像。」Cappelletti說。

  央視記者給他們看了一些卡布麗緹家具照片,並說這些家具是中國國內仿造的。但Cappelletti辨認後指出,這家具是自己工廠生產的。「當時的情況有點尷尬。記者顯然也有些震驚,開始用中文打電話,我們不知道他在講什麼。」

  這位中國記者,就是後來在2011年7月10日「達芬奇『密碼』」中出鏡的央視意大利駐站記者朱鋒。意大利人提供的視頻顯示:朱鋒反覆詢問照片 中的產品是不是意大利生產的,Cappelletti稱達芬奇家居「從來都是100%賣我的產品」,並表示可以和記者一起去中國,認證這些家具的真偽。朱 鋒對卡布麗緹床頭雕花材質提出疑問,意大利人表示,照片中床的雕花是用一種特別的樹脂製作,這些樹脂是通過歐盟認證的。

  意方提供的視頻中,意外錄下了朱鋒現場與北京幾次通電話的過程,都是在糾結於國內同事是否確定達芬奇在銷售假冒卡布麗緹家具。朱鋒多次提到一位 「李老師」,稱「李老師」之前很確定地告訴他達芬奇在賣假貨,希望他能得到意大利人的確認。在聽到卡布麗緹對達芬奇100%的支持後,朱鋒又被同事告知, 售假的可能是「其他廠家」。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朱鋒明顯有些不滿了:

  朱鋒:你們確信那個達芬奇賣的確實就是偷拍的這個工廠裡面這些東西,你們能保證嗎?你們能保證這件事情嗎?你們都不敢保證,那你叫我查這個東西我怎麼敢保證?而且如果是萬一播出去的話,對咱們⋯⋯

  朱鋒:我想問一下,你們這個到底要做一個什麼樣的結論出來呢⋯⋯你們得把情況都告訴我,我現在一頭霧水,一會說他賣假貨,一會又和我說他不賣假 貨,我只是想知道現在是什麼樣的情況⋯⋯那你必須告訴我一個問題,你們為什麼之前一直跟我說,達芬奇在賣假的東西。我實在不明白你們要跟我表達怎麼一個意 思?現在他們認為,我即使跟他們採訪這個東西,然後你們拿回去,做出來說達芬奇賣假貨這麼一個結論⋯⋯你們之前告訴我的是,他們說這個東西不是他們生產的 就OK了,然後你們又跟我說懷疑達芬奇在賣假的東西,然後你們又跟我說懷疑達芬奇在這邊買(假貨),然後現在你們又和我說這麼一個版本。他已經有戒心了, 他說懷疑我們在搞破壞你知道嗎?懷疑我們要把達芬奇弄倒⋯⋯那你們接下來做下去是一個什麼樣的效應呢?就是說這個東西是真的,達芬奇賣的是真的,對不對?

  三個月後,這次採訪在「達芬奇『密碼』」中出現的,是朱鋒在工廠門口的幾十秒鐘出鏡和簡單的解釋:「掌門人卡布麗緹先生告訴我,這些雕花是由一種特殊的樹脂材料做成,並非實木雕刻。」至於意方堅稱相信達芬奇家居的內容,則選擇性地消失了。

  潘莊秀華回憶,米蘭展會結束時,珍寶老闆Munafo曾打電話給她丈夫潘東尼,問有沒有委託央視記者去採訪卡布麗緹。潘東尼回答沒有,也沒放在 心裡。5月Munafo來參加上海家具展會,把刻有那幾段視頻的光盤交給達芬奇家居董事張添福,但仍然沒有引起注意。在被央視曝光後的慌亂中,也沒有人想 起過這幾段視頻的存在。

  直到8月底,潘莊秀華突然想到4月間有央視記者在意大利做過採訪,於是立即與張添福聯繫,拿到了這張光盤。

導火索

2011年7月10日央視播出「達芬奇『密碼』」,次日,唐英即將反訴賠償額從150萬元提至484萬元

  央視《每週質量報告》對達芬奇家居的曝光始於消費者唐女士的投訴。事實上,在節目播出之前半年多,達芬奇家居與唐英家的民事糾紛,已經在北京市東城區法院審理了三次。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得的法律文件、資料和當事人採訪,勾勒出了糾紛的脈絡。

  2009年7月11日和12日,唐英夫婦在達芬奇家居展會上籤訂了總共91萬餘元的家具合同,並支付50萬元預付款。9月8日,雙方簽署為唐英新家配套家具的銷售協議,涉及家具30多件(套),唐英又支付了50萬元預付款。兩次購貨總價達231萬元。

  達芬奇家居提供的材料顯示,唐英這兩批共訂購了51件(套)家具,除兩件達芬奇庫存的自有品牌「富爾敦」地毯,其餘49件中有41件為意大利品牌,另外8件為美國品牌。美國品牌涉及金額25.8萬元,分別為Henredon、Theodore Alexander、Althorp、Hancock & Moore品牌,其中有價值近9萬元的四件原產越南和菲律賓。「基本上買的都是意大利家具」。

  此後,達芬奇家居分四次送貨至唐英家。其間,因達芬奇一方運輸延誤,部分家具推遲交付月餘。2009年12月22日至2010年1月6日,達芬 奇家居集中送去價值156萬餘元的定製家具,除一隻主臥書椅(2010年2月4日送貨)和一隻陽台扶手椅(未送貨),達芬奇家居基本交齊訂貨。

  唐英對延遲到貨很不滿意,且認為到貨家具質量、規格等存在問題,「包裝簡陋、規格錯誤、質量低劣、氣味刺鼻,根本不會是歐洲標準所能造成的」。 雙方交涉後,達芬奇家居從2010年1月6日送貨當天至22日,將已送貨物中約價值110萬元的家具收回,表示願為唐家替換,並於1月12日退回了50萬 元定金以示歉意。唐英到達芬奇門店,挑選了價值93.5萬元的一批家具,「過春節借用」。

  對於這批「借用的家具」,唐英在答辯狀中稱為臨時借用,「達芬奇方面承諾盡快交付符合要求的家具」;達芬奇家居則稱其為「試用」,如果唐英滿意可按報價購買,如不滿意可以全部無條件退貨退款。達芬奇對這批「借貨」給唐英開出的特別優惠價為五折,合計47.4萬餘元。

  此後,達芬奇家居多次致函致電唐家,敦促其做出付款還是退貨的選擇;而唐家認為拿到的家具不滿意,要求達芬奇繼續送貨,換到滿意才能付款。

  爭執還在繼續,唐英夫婦於2010年7月再次來到達芬奇的展會,又挑中了價值300多萬元的家具,要求送到家裡。達芬奇再次提出,由於唐家所付 訂金加貨款僅50萬元,而拿到的家具價值已近200萬元,應當按協議規定先交付貨款再送新貨。達芬奇家居的新加坡籍董事黃志新曾去唐英居住的某會所當面協 商,但沒有達成協議。

  「辭行時,唐英的丈夫說,他認識央視《每週質量報告》的記者,如果不滿足他的要求,就有辦法把達芬奇家居搞垮。」黃志新說,「那是唐家第一次明確威脅達芬奇家居」,但當時他並沒有在意,因為做生意常會遇到些不愉快的事情,以為「只是顧客不高興」。

  黃志新決定「曲線救國」,答應送新貨,同時把唐家不喜歡的家具搬出來。2010年7月13日,搬出一些家具之後,唐英夫婦意識到達芬奇的意圖, 開始阻止搬貨,並叫來了小區保安。達芬奇轉而要求唐英簽訂一份「貨到立即付款」的合同,又遭到拒絕。黃志新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這一次搬貨取回了價值 66.4918萬元的家具,將原本100多萬的貨款損失減低到87萬元。

  唐家對達芬奇家居的這次「搶貨」非常憤怒,在反訴狀中指稱,達芬奇竟然用欺騙手段,謊稱將全部交貨,將臨時使用的家具基本收回,使自己一家陷入沒有家具可用的窘境。

  2010年9月14日,《北京晨報》刊登了記者接到唐家投訴後採寫的新聞「消費者投訴:200萬達芬奇家具,異味裂痕明顯」。報導見報當天,達 芬奇家居向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要求唐英結算87萬元貨款。此後的10月15日,《京華時報》以「達芬奇家具被索賠百萬」為題,也對這場糾紛 進行了報導。

  當年11月8日,唐英向東城區法院遞交反訴狀,稱達芬奇家居「違約、欺詐消費者,虛構家具原產地,誤導消費者,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 品冒充合格產品,為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義」,唐英請求法院判令被反訴人(達芬奇)「雙倍返還反訴人定金,即人民幣150萬元」。

  對於這場訴訟,北京東城區法院曾經三次開庭審理。在2010年11月24日第三次審理後,因質量鑑定機構始終不能確定,司法進程放緩。

  也正是在2010年底2011年初,央視《每日質量報告》從唐英手裡獲得投訴線索,著手籌備報導。2011年7月10日,央視播出「達芬奇『密碼』」。次日,唐英向東城區法院遞交《訴訟請求變更申請書》,將反訴請求的賠償額從150萬元提升至484.0888萬元。

被暗訪的「總經理」彭傑

「李總」離開後再無音信,彭傑不知道自己為拿到2200萬大單而說和做的一切已被偷拍,更沒想到,四個月後,「大買賣」帶來的是噩夢

  在「達芬奇『密碼』」中,證明達芬奇家居造假的最有力的證人,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東莞長豐家具公司總經理」彭傑。2011年11月27日,財新《新世紀》記者趕到深圳,在真正的東莞長豐總經理黃文聰陪同下,通過電話採訪了至今沒有露面的彭傑。

  「他們前後一共來了兩次,第一次是在2011年春節前,馬上就要放假了。來之前他們先打了一個電話到廠裡,當時已經是晚上8點多,我剛好有事來公司坐一下,順手就接了起來⋯⋯」

  2011年1月末的一個晚上,24歲的彭傑接到一個諮詢電話,對方自稱手裡有一個很大的工程項目,想訂購達芬奇家居經銷的那類歐式家具。「他問 長豐是否有生產歐式家具,並且反覆提到達芬奇,當時我回答他說,『我們有,可以來工廠看一下』,然後對方馬上就約了第二天在廠裡見面。」

  彭傑其實是一名跑單員。黃文聰介紹說,彭傑並不屬於每月可以在長豐領取固定薪水的受聘員工。在東莞一帶家具製造業集中的鄉鎮,像彭傑這樣的跑單員往往是「自由身」,可以靈活服務於任何一家有需求的企業,平時所賺取的就是1%-3%的項目提成。

  「為取信於客戶,跑單員往往會在名片上將職務印為某某家具廠的『業務經理』,但絕不會給自己加官三級。」黃文聰說。他和彭傑都表示,彭曾帶央視暗訪記者見過黃文聰,央視記者並非不知道誰才是東莞長豐真正的總經理。

  關於《每週質量報告》如何找到的東莞長豐,「達芬奇『密碼』」一片的編輯肖博在2011年7月24日北京電視台播出的演播室訪談「揭穿『達芬 奇』的秘密」中曾回憶,他們懷疑達芬奇在國內有加工廠生產假冒意大利家具,先是派兩名暗訪記者在達芬奇上海總庫房蹲守了兩個多星期,一無所獲。北京欄目組 這時得到一個線報,深圳一家叫金鳳凰的家具公司曾為達芬奇做過代工。暗訪記者趕到深圳,金鳳凰的人稱,2004、2005年曾經給達芬奇生產過家 具,2006年之後停止了。線索又斷了,記者將目標轉向擁有3000多家家具廠的東莞,「大海撈針」,走訪了上百家家具廠,最終篩查出有四五家企業生產與 達芬奇門店裡意大利家具相似度極高的產品,當時已是2011年1月25日。

  據彭傑描述,如約而至的「大客戶」,頭有點禿頂,個子高高的,東北口音,自稱「李總」。在「李總」的身邊還有一位戴眼鏡的男士,自稱是「李總」的助手。

  「針對企業的暗訪,最方便的手段就是假扮成客戶。越大的客戶,只要扮得像,就越容易博得對方奉迎和配合,於是也越有機會套取公司運營機密。」肖博這樣總結《每週質量報告》的暗訪經驗。

  雙方剛一見面,「李總」就主動向彭傑出示了一份用A4紙影印的文件,以及一兩份戶型圖。

  「文件的標題大概是關於河北某地老幹部局別墅項目的通知,他把文件拿在手裡,就給我看了下。」彭傑被告知這個項目有20套別墅,全部需要配家具。這確實是個大單子。

  「他自我介紹說是項目的負責人,名片剛好派光了。我感覺他形象挺像老闆的,而且還帶了助手。」彭傑說,對「李總」的姓名、所在公司名稱以及任職情況等個人信息,自己一無所知。

  「他對我們展廳裡的歐式家具表現出很強的興趣,特別是在一張雕花大床前,他站得最久,還問了價格。」彭傑回憶說,「李總」提出的要求是,「一定要歐式、高端、上檔次」。

  「他說去北京達芬奇門店看過,就是想要他們賣場的那種家具,認為我們的家具正是他想要的,說我們做的跟達芬奇很像。」彭傑表示,自己當時並不知道那張雕花大床仿的就是卡布麗緹的款式,但他聽說過長豐代工的一個美國品牌好萊塢,是要運到達芬奇門店進行銷售。

  參觀完展廳後,「李總」以「先要向領導匯報」為由告辭,結束了第一次暗訪。臨行前他交待彭傑要對這個項目先保密,說這個別墅項目規模很大,需要提防別人搶單。

  彭傑並不確信僅憑這次短暫接觸,客戶真會回來與自己簽下這筆大單。但是「李總」心中卻已認定——彭傑就是他們尋找多時的「獵物」。

  「這個人年輕氣盛,而且很有表現的慾望,很願意去表達自己的能力很強⋯⋯」肖博在北京電視台訪談節目中說,「對於暗訪記者來說,願意去表達的 人,會成為一個更好的採訪對象,因為他願意把他好的一面都表達在你面前,去吸引你的關注。」而這恰恰就是肖博和「李總」眼中的彭傑。

  2011年2月下旬,過完春節長假兩週後,「李總」帶著助理又出現在東莞清溪鎮。

  根據肖博的回憶,欄目組在準備會上制定了二度採訪方案:對彭傑「一方面要接著捧,另一方面要嚇唬他」。

  為了「接著捧」,「李總」與彭傑展開了更進一步的項目商談——他讓彭傑按自己提供的戶型圖開始配方案。彭傑很快拿出一份報價在111萬元的單套別墅家具配備方案。以「李總」所說的20套別墅的規模,項目的總報價超過2200萬元。

  「我給家具廠跑單也有兩三年了,以前做的單,總價連二三十萬元都看不到。」超過2200萬元的大單擺在眼前,彭傑既興奮又忐忑。

  2月23日,「李總」將一份「董事長」對家具配置方案提出的修改意見轉至彭傑郵箱。主要內容是指示繼續砍價,要對20套別墅提出差異化配置方 案,「首長臥室應與其他房間的配置拉開檔次」,同時提出項目「較為敏感」,應注意保密工作。此外,所有產品需要在7月1日之前交貨,時間緊任務重,配置方 案中應詳細標明家具所使用的材質。

  「領導」指示要砍價、要優化方案,這給了「李總」充分的理由增加與彭傑接觸的機會;「保密」和「標明家具使用材質」,則為下一步展開產品材質調查「埋線」。之後三四天裡,「李總」幾次約彭傑在廠裡談生意,對項目推進表現出了充分的誠意。

  「他說自己早上起不來,所以每天都是過了中午來廠裡,每次都是坐一會就走。他解釋說自己血糖高,不能長時間工作,每天多多少少還有一些進展。」彭傑強調說,「我給他做的方案,用的都是我們展廳裡那些長豐自有品牌的古典歐式家具。」

  因為「時間緊任務重」,「李總」提出要進入生產車間,考察一下工廠的生產能力。服務熱情的彭傑於是就做起了導遊,其中還特別講解了這些古典歐式家具的製作工藝,包括雕花部分是用高分子樹脂材料而非實木。

  「看完生產車間,他說這還不足以證明我們能做出跟達芬奇家居品質相同的家具。」彭傑開始發現,眼前的這個大客戶越來越讓自己難以招架——從考察批量生產的能力,轉到要求訂購與意大利進口家具品質上一樣的產品。

  「他反覆跟我提到達芬奇,因為當時已經談到價格了,他說『你這東西有點貴,我沒辦法跟老闆交待,要是達芬奇的家具,那還算合理』,然後問我們能不能生產⋯⋯」24歲的跑單員彭傑一步步走上對方設定的軌道。

  「我當時想,離拿下大訂單只差一步之遙,李總不斷拿達芬奇的意大利家具與我們生產的歐式家具做比較,我就乾脆說就是我們幫達芬奇生產的。」彭傑說,「因為我們生產的產品(指為好萊塢代工的家具)確實有在達芬奇賣,我當時覺得這就是稍微誇了下口。」

  據黃文聰說,在那之前,東莞長豐與卡布麗緹惟一的關聯是他曾買過一個卡布麗緹的五斗櫃,供仿造拆解。但他認為那不算侵犯知識產權,因為自己會做修改,他還為這些修改申請了專利。

  但在「李總」追問下,彭傑點頭認下達芬奇展廳的卡布麗緹家具是「我們幫達芬奇做的」。在「達芬奇『密碼』」片中,記者先用旁白拋出疑問——「這 位總經理的坦誠還是讓我們產生了幾分懷疑,難道達芬奇宣稱的國際超級品牌的意大利卡布麗緹家具,真的是國內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家具公司生產的?」

  「李總」要求彭傑為自己的話拿出「真憑實據」。「我為了能做成這單生意,就帶他去見了黃連聰。」彭傑說。

  29歲的黃連聰,幫哥哥黃文聰打理海外客戶的訂單業務。因為是家族式小企業,黃連聰在廠裡一直沒有正式職務,在「達芬奇『密碼』」中,他的身份被顯示為「財務經理」,他所在的辦公室被顯示為「財務室」。

  央視播出的電視畫面中,隨後出現了電腦屏幕上的一張電子回單。這份由深圳達芬奇家居貿易有限公司通過民生銀行賬戶向長豐支付貨款的電子回單,顯示的轉賬時間為2010年2月,距記者暗訪已經過去一年,結算金額顯示僅有9795元。

  「我記得他們有兩個人,在我這邊聊了十幾分鐘。他的那個助理一直湊在我旁邊,不斷地問我『還有什麼證據』⋯⋯」在長豐,很多對外業務往來的單據都是黃連聰經手,就存在他本人使用的這台電腦裡,「跑單員」彭傑則完全沒有查看權限。

  聽說彭傑帶來這麼重要的客戶,黃連聰當然不敢怠慢,叫了同事幫忙,最終查出這張回單。與之相應的一份「預付賬款明細賬」上顯示,這筆業務是達芬奇家居委託長豐加工展會所需的布藝布板及掛件。

  電子回單的畫面一經顯示,《每週質量報告》記者馬上在片中表態稱,因為有了這一證據,從而讓自己「徹底打消了此前的懷疑」。

  但彭傑和黃連聰回憶說,「李總」當時還是覺得「這數額看上去很小」,用這張單子顯示的金額和合作項目來證明實力實在有些牽強。彭傑和黃連聰又為「李總」找來一些印有達芬奇家居新加坡公司抬頭以及地址的PI(形式發票)報價單、訂單、產品裝箱單。

  黃連聰稱,「達芬奇『密碼』」中顯示的這些單據,所指向的客戶是達芬奇代理的美國品牌好萊塢,長豐曾為好萊塢的幾個產品系列做過代工。這些好萊塢家具最後被擺進達芬奇家居的展廳。

  2011年11月28日,財新《新世紀》記者在深圳見到了好萊塢公司在中國大陸的「採買」負責人陳銳湘。他進一步解釋說,好萊塢因為是「進口家具、全球採購」的身份,在東莞的家具企業完成代工後,即使是在國內銷售,也還是要「先出關,再進關」。

  「所以我們的貨從深圳出關,通常會運往達芬奇在新加坡或香港的公司。」陳銳湘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發往兩個港口的區別在於,前者是投放達芬奇在東南亞地區的門店;發至香港的貨則供應中國市場,會由達芬奇負責轉運至上海港,由那邊的倉庫轉到國內門店。

  為什麼好萊塢與長豐之間的業務往來單據中,會顯示有達芬奇新加坡公司的名稱及地址?黃連聰解釋說,在東莞,像長豐這樣的家具廠,做外單生意時主 流的報價方式是選用「離岸價格」。這意味著生產企業還要負責聯絡物流貨櫃、完成報關,直至產品裝船出港才算完成一份訂單業務。從流程上,長豐需要事先從好 萊塢拿到收貨地址——也就是達芬奇新加坡公司和香港公司的地址,用來完成出港相關表格的填寫,「因此在公司內部使用的單據表格上,為操作方便而預先寫上最 終收貨地址也不足為奇」。

  看完這些證據之後,「李總」終於表示不再懷疑長豐的生產能力。

  一行人回到會客室,「李總」又拋出一個問題:「這20套別墅配下來要2000多萬元,在客戶面前如果簡單說這是國內生產的,恐怕不好交待,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提高一下這批家具的附加值?」

  「李總」將話題順勢拎回至達芬奇家居,開始拉著彭傑分析,「如何才能在客戶面前,讓這批貨可以像達芬奇的意大利家具那樣,也能賣個好價錢」。

  「他就問是否能通過出口轉內銷這種手段來增加附加值,他還叫他助手去註冊一個運輸公司這一類的事。」彭傑稱,「李總」很明確的表示,提高附加值一事「不需要長豐負責」,只是想找自己討論「如果想把家具轉至意大利再轉回國內,這事該怎麼弄」。

  「他坐在那裡,不僅跟我、也跟他的助手在交流,我自然一直要附和他的觀點,順著他的思路說怎麼做出口。」彭傑說。

  「大買賣」眼看著很有戲了,可「李總」離開後再無音信,彭傑有些懊惱。他並不知道自己為拿到大單而說和做的一切已經被偷拍,更沒想到,四個月後,這筆「大買賣」給他帶來的是噩夢——節目播出當天,不知道等待自己是什麼的彭傑選擇了逃亡。

  2011年7月21日,廣東省工商局在其官網上發佈《關於達芬奇事件的情況介紹》,稱東莞市工商局對東莞長豐的辦公及生產場所進行了全面檢查, 現場發現的發票及銀行回單顯示,當事人曾與上海達芬奇家居的深圳子公司有兩批布板掛架的業務往來,銷售金額分別為9795元及12921.4元。除此之 外,並未發現長豐與達芬奇家居存在業務往來的合同、發票以及銀行資金往來。

  另據本刊查證,東莞長豐與達芬奇家居的間接關係——2010年至2011年6月為好萊塢品牌代工過兩個系列的家具,合計結算金額為47.2萬美 元,合330萬元人民幣,距「達芬奇『密碼』」中所稱東莞長豐為達芬奇每年生產5000萬元卡布麗緹、好萊塢、瑞瓦品牌家具差別巨大。

  廣東工商的調查,證明電視節目裡的那個彭傑說了謊。財新《新世紀》記者問黃文聰是否記恨彭傑,黃文聰搖搖頭說:「他也是受害者,他已經很可憐了,精神崩潰了幾個月,還吃過一次安眠藥自殺。他只是個孩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98

合併後資金枯竭 去年第三季告急 奇美電向對岸四大銀行借錢始末

2012-3-5  TWM




奇美電處境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在申請債務展延的奇美電,竟爆出六百億元的大陸銀行借款,這筆巨款是誰借的?是合併之前還是之後?奇美電已經三個月 沒有董事長了,這筆債與兩大股東鬥法有什麼關聯?

撰文‧林宏文、翁書婷

八十九、九十、九十一……,這是奇美電沒有董事長的第九十一天,十萬人的生計、高達二五○○億元的債務,只靠奇美電執行長段行建在撐,銀行團聯貸案的救援 資金還沒到位,奇美電又再爆大陸負債約新台幣六百億元,這筆錢是誰借的?錢又用到哪裡去了?

若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來形容奇美電的處境,再貼切不過。許文龍家族、鴻海兩大股東爭議沒停過,董事長人選懸而未決,眼看一年內要到期的債務高達六九 ○億元,卻又再傳出大陸巨額貸款,讓小股東都忍不住皺起眉頭:「到底奇美電在搞什麼飛機?」

跨海求金援周轉

財報上隱藏的六百億借款

二月中旬,在奇美電年初向經濟部申請債務協商後,這是第二次奇美電所有的債權銀行齊聚一堂,討論奇美電的債務展延問題。只是會議才結束,就被爆出奇美電在 大陸銀行也融資貸款達六百億元,讓銀行團擔憂奇美電的償債優先順序及債務展延後的資金流向。

於是各種揣測紛紛出籠,一方傳出,這六百億元貸款是合併前群創借的;也有人認為,鴻海集團向來與大陸關係良好,是群創借來支援鴻海集團金庫所用。

不過,奇美電財務長陳彥松鄭重澄清:「外界傳言有諸多錯誤,大陸銀行貸款並不是舊奇美電和群創合併前的貸款,而是新奇美電於合併後才陸續借款的。」為何奇 美電需要在大陸借款六百億元?陳彥松解釋,「去年開始,奇美電陸續向大陸四大國有銀行和部分城市銀行貸款,用途多樣,有些支付員工薪水,購買材料、開帳 等,屬於短期借款,並非單筆而是多筆借款。」業界分析,奇美電在大陸的液晶面板產線主要以模組及後段組裝為主,需要高資本密集投資的前段生產線主要都在台 灣,因此大陸借款主要用來購置材料及發給員工薪水所用,等銷售款項回流後,再還給大陸銀行。

儘管如此,外界仍疑惑既然用途正當,為何不清楚揭露?嘗試在奇美電子去年第三季合併報表裡找答案,除了二五三三億元(含一年內到期金額和聯貸銀行主辦費) 的長期借款詳細揭露借貸期間與金額,八○三億元的短期借款,既未明列債權人,也無任何解釋,對比一○年九月底奇美電的短期借款僅二四○億元,過去一年內短 期借款增加五六三億元,與陳彥松解釋向大陸銀行融資六百億元的說法兩相對應,幾乎可說過去一年奇美電的資金活水多靠大陸銀行供給。

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電兩大股東漸行漸遠,在各項議案上看法相差甚遠,更別說用實際行動金援奇美電。即使奇美電高層辛苦為聯貸案奔走,卻沒有任何進展, 加上美國、歐盟反托辣斯案的罰金接連支付上百億元巨款,讓奇美電資金水位拉警報,是否在此考量下,最後不得不跨海向大陸銀行尋求資金支援,不得而知。

但可以想見的是,在台灣遍尋不著資金下,最後奇美電只能仰賴大陸銀行幫忙,若以短期借款須在未來一年內償還,在沒有重議新約的前提下,加上奇美電一年內將 到期的長期借款達六九○億元,等於未來一年奇美電須償債近一五○○億元,帳上現金又僅剩六一八億元,凸顯奇美電捉襟見肘的問題嚴重。

對此,陳彥松雖不置可否,但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正因在台灣借不到錢,加上兩大股東之間的爭議影響銀行聯貸信心,奇美電不得不往相對有意願金援面板廠的 大陸去籌錢。」業內人士便痛批,政府一面說支持面板業,金管會卻要求銀行警戒面板廠借貸曝險,在銀行限縮面板廠借貸額度下,不往外找錢,難道是要面板廠 倒?

鴻海、許家、銀行團

三方角力 誰占盡便宜?

舊債未了、新債又來,主辦聯貸案的台灣銀行董事長張秀蓮坦言,「這個案子不會因為大陸借貸橫生變數,一切就看各銀行回去董事會呈報結果,但大家都有一定程 度的共識。」張秀蓮也透露,銀行團也不是無條件的全面支持,包括利率協商、甚至要求奇美電須在三月底前選出董事長等條件,洋洋灑灑列了好幾頁,只有在奇美 電滿足這些條件下,高達兩千億元的聯貸案才有得談。

只是,奇美電董事長從去年十二月懸缺至今,鴻海集團每每被問到奇美電聯貸案,都以「鴻海只是小股東,那是郭台銘(鴻海董事長)個人投資」為由,答案永遠是 「不予置評」;奇美實業則先是改派法人代表把球丟給鴻海,如今也在擔憂奇美電債務問題可能燒回奇美實業,甚至考慮發行公司債,「許家自己也是自身難保。」 業內人士說。

在郭台銘、許文龍兩大股東爭議枱面化之後,原本奇美電對外宣稱農曆年後應可選出新任董事長,如今又要拖至三月底,這般公司治理,實在令人搖頭。

無論如何,奇美電兩大股東都應盡速坐下來談,讓董事會回復正常運作,營運團隊全力拚現金,否則兩位「大人」再鬥下去,只會全盤皆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3

上篇:血案始末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31/100375233_all.html

 在2012年3月23日下午4時以前,28歲的王浩與17歲的李夢南毫無交集,他們生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王浩是內蒙古赤峰人,1米82的個子,戴著眼鏡,文質彬彬。他是哈爾濱醫科大學09級碩士研究生,將於今年7月畢業。去年12月,他通過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博士生的面試。今年8月,他將前往香港開始新的生活。

  李夢南也是內蒙古人,家在偏遠的呼倫貝爾市鄂倫春旗。他出生於1994年5月,三歲時父母離異,此後撫養他的父親又因搶劫罪入獄,至今還在服刑。李夢南從小由爺爺奶奶拉扯大。戶籍信息顯示李夢南教育程度為「文盲」。

  將王浩和李夢南串聯到一起的,是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哈醫大一院)5號樓5層的風濕免疫科醫生辦公室。王浩是這裡的實習醫生,他的辦公桌離門口最近。李夢南則是一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此前曾數次到哈醫大一院看病。

  3月23日下午4時許,李夢南買了把水果刀,衝進了風濕免疫科醫生辦公室,離得最近的王浩不及躲閃,被刺中頸動脈,後因傷情過重,不幸身亡。李夢南繼續揮刀,辦公室裡三名醫務人員在躲避和搏鬥中受傷。他們分別是醫生鄭一寧、王宇,女實習生於惠銘。

  哈爾濱市公安局通報,當天上午9時許,李夢南到哈醫大一院複診,醫生建議他應先治好肺結核後再治療。他認為醫生不給他看病,心生不滿。下午4時許,兇案發生。李夢南後將自己頸部捅傷,企圖自殺未遂。李夢南後逃至醫院急診室包紮傷口,被民警及時抓獲。

  新華社3月29日報導稱,李夢南被羈押於哈爾濱市南崗區看守所。回憶當天案發經過時,他說:「我不應該濫殺無辜。」

疾病降臨

2012年3月22日晚,帶著對病痛徹底「斷根」的期望,李夢南和爺爺再一次奔赴哈爾濱問診,決心這次要住院治療

  出事前,李夢南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爺爺李祿今年62歲,煤礦工人出身,奶奶沒有工作。祖孫三人全靠爺爺一人工資過活,日子緊巴巴的。前幾年李祿退休,最初僅有500多元退休金,後來漲了,至今也只有1000多元。

  李夢南的叔叔稱,幾年前,李祿得了胃癌。這個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家庭面臨巨大的壓力。為給李祿治病,全家人只能向親戚朋友借錢,陸陸續續欠了不少外債。此後境況剛好一些,正準備還債,李夢南又病了。

  2010年9月,李夢南腿部病痛,走路出現問題。祖孫二人先後罹患重症,為整個家族的生活投下了深重的陰影。李夢南的叔叔、嬸嬸和姑姑都在外打工掙錢,帶李夢南看病的任務只能落在身患胃癌的爺爺身上。

  當地醫院查不出什麼問題,醫生建議去大醫院。從家裡乘火車九小時可直達哈爾濱,祖孫二人便到哈醫大一院看病。「哈醫大在我們這最權威。」李夢南家人告訴財新記者。

  沒錢,買不起臥鋪,爺孫倆每次去哈爾濱,都是忍著病痛在火車上熬一宿,第二天一早趕到醫院。

  李夢南的叔叔回憶稱,第一次去哈醫大一院,並沒有確診,是按滑膜炎給李夢南治療的,拿了些藥就回去了。

  回到家中,藥吃完了,但李夢南的病未見好轉,越來越重,甚至上廁所都蹲不下去。無奈,2011年4月,李祿帶著李夢南又去了哈醫大一院。

  第二次到哈醫大一院,這次被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在醫院,李夢南前後住了十七八天。李祿說,李夢南住院期間,主治大夫推薦了兩種藥,其中一種是 類克。為了早點治好病,少讓孫兒受罪,李祿選了貴的類克,通過靜脈點滴注射了兩支。此外,還使用了一些其他藥。之後,李夢南的病情明顯好轉,「渾身不疼 了,走路也好了」。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常見的慢性進行性疾病,病症主要是炎性腰背痛和關節痛。重者背脊彎曲、不能從事一般的體力工作;輕者生活質量也將受到很大影響。

  類克這種生物製劑,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都必須長期使用,一旦停用,疾病很容易復發和加重。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分會上一任主任委員張奉春,引用一例針對十幾萬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停藥情況調查指出,一般在停用類克七八週之後,疾病就會復發。

  每年多達十萬元的治療費用,是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沉重的家庭負擔。同樣是因為太貴,這筆費用也不能通過醫保報銷。「參加制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醫 保目錄的時候,我們曾把類克這些藥物提上去,國家沒同意。」張奉春認為,只有國內開發出更便宜的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藥物,相應的治療費用才能大幅度下降。 實際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已連續多年資助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但是,「醫藥研發過程一般都長達一二十年」。

  這對於患者無疑意味著久拖不治的困境。對於李夢南的家庭而言,最好的前景是盡快「斷根」。李夢南的叔叔告訴財新記者,孩子著急把腿病治癒,以便早日打工掙錢。

  李夢南的叔叔告訴財新記者,全家為治好李夢南的病,通過打工和借債籌措了4萬多元錢。但除了看病治療的費用,更大的壓力是往返哈爾濱的旅途開銷。為了省錢,祖孫二人每次外出都「挑最便宜的吃」。

  李夢南此次住院,總計花了1.95萬元。在此類病中,這個花費屬正常,但對李家來說已經是天文數字。

  首次住院兩週多有明顯好轉後,李夢南即出院,醫生囑咐他兩週後回醫院複查。

  李夢南迴到家中後不久,出現發燒症狀。正好兩週後要去複查,2011年5月10日,爺孫倆第三次奔赴哈爾濱。

  李祿告訴財新記者,為了少讓孫子受罪,給李夢南用的都是好的消炎藥,但就是高燒不退。後來在哈醫大一院拍了胸片,醫生初步診斷為肺結核和胸膜炎,哈醫大一院無治療肺結核科室,醫生讓李夢南轉到專門收治肺結核的專科醫院——哈爾濱市胸科醫院去治療。

  在胸科醫院,李夢南被確診為肺結核。考慮到哈爾濱花銷太大,難以承受,加之李夢南能享受的醫保在呼倫貝爾,在當地醫院醫保能報銷約50%的費用。「我們沒有住院,也沒有開藥,就回呼倫貝爾。」李祿說。

  回到呼倫貝爾後,李夢南在爺爺陪同下,到當地的扎蘭屯醫院住院治療肺結核。李夢南的叔叔說,住了幾個月後,醫院判斷李夢南肺結核已經痊癒。

  2012年3月22日晚,帶著對病痛徹底「斷根」的期望,李夢南和爺爺再次奔赴哈爾濱,決心這次要住院治療。

結核陰影

雖然類克不能應用於肺結核患者,但患者服用類克後,時有出現肺結核的案例。醫學界認為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

  據歐洲國家的統計,總體而言,強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大概在0.1%至1.4%之間,目前沒有中國的權威統計數字。按照歐洲的比率來估計的話,中國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有137萬至1900萬。

  患者主要集中在年輕人,平均年齡只有26歲,男性和女性的患病比例基本為2比1。80%的患者都是在30歲以前出現症狀,只有極少比例才會在45歲以上出現症狀。

  廣東省風濕病專業組常務委員、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風濕科主任醫師肖征宇告訴財新記者,治療首選藥物是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至於是否使用類克,則會根據患者情況定。

  非甾體類抗炎藥目前仍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主要藥物,「安全、有效、便宜」,但是這種藥物並不能減緩疾病的發展,只是讓患者疼痛感降低。實際 上,醫學家至今仍不能確定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患者所能夠選擇的藥物非常有限,直到21世紀初,TNF-α抑制劑被應用治療,患者情況才有很大的改善。

  類克就是TNF-α抑制劑的一種。山東省省立醫院一位風濕專家告訴財新記者,類克是TNF-α抑制劑中療效最好的藥之一,是行業內醫生比較推崇 的藥,但價格昂貴,一般醫院沒有,只有大城市的二三級醫院才有。臨床醫生大多給年輕病人推薦使用這個藥,因為早期的年輕病人,不治療的話致殘率比較高,使 用類克一般都愈後良好。

  但是類克確有潛在的副作用,更不能應用於肺結核患者。類克的官方網站註明,「有報告指出,曾有使用者受到嚴重的感染,如肺結核和敗血症,有些感 染更會導致生命危險。如果以往或最近曾接觸過肺結核病患者,應告知醫生。如果身體容易受感染、曾經或已受到感染、或在使用類克時,出現感染症狀,應立即向 醫生診治。」

  患者服用類克後,時有出現肺結核的案例。不過,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張奉春告訴財新記者,他遇到過在使用類克之後感染肺結核的患者,但「結核的概率不是太高」。

  在非甾體類抗炎藥和類克的選擇上,張奉春認為後者的療效要好得多。「非甾類藥物,主要是鎮痛為主,對病情的減緩沒有多大幫助。如果不考慮經濟因素和其他問題,類克這類生物製劑毫無疑問是治療這病的最好藥物。」

  對於像李夢南這樣未滿18歲的年輕患者,張奉春認為類克是最好選擇,即便李夢南所在地區屬於肺結核高發區,「全中國其實都是肺結核高發區」。

  但李夢南就是在初次使用類克後感染的肺結核。他的叔叔對財新記者強調,李夢南是在應該第二次注射類克的療程之前開始發高燒的。李祿對財新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懷疑:「孩子得肺結核就是打類克這個藥打出來的,我們家族沒有肺結核史。孩子之前也從來沒有得過這個病。」

  李夢南的叔叔告訴財新記者,家人並不瞭解使用類克有導致肺結核的可能。李祿也堅稱,醫生當時並沒告訴他們這個藥有出現併發症的可能。

  由於院方不接受記者採訪,醫生當時是否充分告知難以確認。但在李夢南得了肺結核後,他及家人對醫生不信任的種子已經悄悄埋下。

血案

李夢南:「當時我非常生氣,我和爺爺大老遠來的,他們不理我,我挺恨大夫的」

  據財新記者瞭解,李祿每次帶李夢南來哈爾濱看病,都住在哈醫大一院急診科隔壁鐵嶺街的一家名叫樂一住的私人小旅館。

  旅館在半地下,非常狹小,房間是一個個很小的格子間,多半沒窗戶。旅館老闆娘告訴財新記者,爺倆住的是一晚上50元的房間,只能放下兩張床。去年爺倆來過兩次,這一次是3月23日。

  當天早晨7點多,坐了一夜火車的爺孫倆到達哈爾濱,直接去了哈醫大一院。因為之前住過院,此次來是複診,沒有掛號直接就去住院部找大夫看。大夫問了情況後表示,要先到胸科醫院去看肺結核。

  於是爺孫倆趕去胸科醫院拍了片子,又回到哈醫大一院,結果接診大夫說病歷本上沒有胸科醫院醫生的醫囑。沒辦法,李夢南只好自己又去胸科醫院,爺爺李祿因體力不支,先去了樂一住旅館登記住店。旅館老闆娘也向財新記者確認,李祿是下午2點半入住的。

  當天下午3點多,李祿和李夢南來到哈醫大一院5號樓5樓的風濕免疫科(住院部),大夫鄭一寧說,看了片子治療效果不錯,但病灶沒有完全鈣化,因 此讓他們先回去休養三個月再來看。爺爺和李夢南不願意,覺得跑來跑去的,鄭一寧表示自己沒法做主,得問一下主任。於是鄭一寧帶著爺爺到了副主任醫師趙彥萍 的辦公室,但特意讓李夢南留在門外。

  因為類克這種免疫製劑會降低患者免疫力,會誘發感染,引起結核加重和擴散,專科醫生在使用時非常謹慎,不但在結核的活動期不能使用,在結核的穩定期也不能使用,只有等結核病灶完全鈣化才可使用。

  據李祿回憶,趙彥萍大夫看了片子,問:現在還疼不疼?李祿回答說不疼了。趙彥萍說,那就沒必要用類克藥了,這個藥是生物激素。整個過程趙彥萍沒說多少話,雙方交流正常。一直在門外的李夢南也沒出現什麼異常。

  趙彥萍曾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當時患者希望住院,但她和另外一位醫生先後看了片子,認為他此時的身體狀況並不適合。

  李祿告訴財新記者,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回到了旅館,他讓李夢南喝了一袋奶。李夢南隨後自己就單獨出去了。

  旅館老闆娘記得,當天下午4點多,李夢南從外面跑進來,兩手都是血,身上也有。她奇怪問道:「怎麼到這了還打架呢?」

  李夢南沒吭聲,徑直跑向房間,說了一句:「爺爺,我把醫生給拉了。」

  李祿愣了,只見孫子脖子、雙手都是血,顧不上追問發生了什麼,他就帶上孫子前往隔壁的哈醫大一院急診大樓。臨出門時,他囑咐旅館老闆娘:「地上有血,幫忙收拾收拾。」

  兩三分鐘後,李祿帶著滿身是血的李夢南來到急診科一樓,剛進外科治療室,就聽見一聲尖叫:「就是他殺的我們!」從裡面跑出渾身是血的女大夫鄭一寧,邊跑邊喊:「就是他殺的我們!」

  哈爾濱市南崗公安分局郵政街派出所警察聞訊趕來,帶走了李夢南和李祿。

  據新華社3月29日的報導,李夢南在看守所中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當時我非常生氣,我和爺爺大老遠來的,他們不理我,我挺恨大夫的。」離開哈醫大一院後,李夢南記得爺爺說「不收就回家吧」,但他沒有聽老人的話,偷偷地買了水果刀,直接衝進醫生辦公室。

  李夢南認為,醫生不瞭解他的辛苦。他說,他家離哈爾濱挺遠,家裡條件也很困難,爺爺還患有胃癌,一次次做檢查加上人生地不熟等等因素,讓他和爺爺都非常辛苦。

共有之痛

醫生可以治療病人的生理疾病,但無法顧及每一個家庭的困難;犯罪行為不能因弱勢而免責,但整個社會應該關注弱勢群體

  李祿至今也不明白,孫子李夢南怎麼會去殺人。他記得,3月23日當天下午在哈醫大一院就診時,和大夫交流正常,李夢南也沒有什麼異樣。

  李夢南的叔叔也想不通侄兒怎麼會走上這條路。他告訴財新記者,「李夢南從小就很懂事,不打架,從來不跟人發生口角,管片民警都知道。」根據其家庭情況,居委會還給李夢南辦了一個低保,一個月有100多塊錢。「你可以去問派出所、居委會。」李夢南的叔叔反覆強調。

  李夢南的叔叔很擔心監獄中的哥哥知道兒子殺人承受不了。「這孩子跟他父親感情深,沒進去前,他父親(離婚)什麼也沒要,就要了孩子。出事後,孩子是活下來的惟一⋯⋯」他哽嚥著再也說不下去。

  旅館老闆娘告訴財新記者,李夢南這孩子看上去很內向,不怎麼說話,很乖的樣子。

  事件發生後,哈醫大一院相關負責人反覆強調,這一事件與醫患糾紛沒有關係。哈爾濱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任銳忱看望受傷醫生時稱,經過公安部門的初步偵查,此案為偶發的治療案件,兇手屬於「激情殺人」。

  新華社的報導稱,李夢南承認:「我不應該濫殺無辜。」他表示很想家人,他是一時衝動犯下的大錯。

  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馬皚告訴財新記者,李夢南的行為屬於絕望心境狀態下的挫折攻擊。由於家庭條件不佳,治病成本已經不堪重負,在缺少對 弱勢家庭特殊救助機制的狀況下,對心情、心境乃至心態的影響巨大。他對本次治療抱著較高期望,但挫折使其轉變為絕望,產生明顯的外在歸責,將暫時不能治癒 的責任歸於醫生的推諉,並在情緒推動下產生報復、洩恨的動機。

  馬皚表示,醫生可以治療病人的生理疾病,針對每一個具體的病人,但永遠無法顧及每一個家庭的困難。這不是一個醫生能做到的。這是不應該發生的悲劇。

  馬皚強調,犯罪行為不能因弱勢而免責,但整個社會應該有意識關注弱勢群體,建立解決機制。

  李夢南的衝動導致了一個28歲實習醫生的身亡。王浩再也沒有機會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

  王浩在哈醫大學習期間獲得過國家專業一等獎學金、校級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他生長在內蒙古赤峰一個普通的家庭,母親退休在家,父親在一家信用社上班,一個弟弟研究生畢業在銀行工作。這些年,先後供養兩個孩子上大學、讀研究生,王浩的父母也不容易。

  《中國青年報》報導稱,王浩曾經告訴同學,等自己當了醫生,一定會對患者很好很好,絕對不收紅包和回扣。遇害前,他已在風濕免疫科度過了三年的實習時光。那裡的患者表示,王浩對患者非常耐心。

  3月27日,哈爾濱醫科大學為王浩舉行的追悼會上,王浩的父母、弟弟等親屬十幾人,神情淒惶。參加追悼會的師生、同事也個個臉色黯然。

  禮堂裡花圈潔白,哀樂低回。王浩的母親癱坐在椅子上,頭髮蓬亂,不時痛呼王浩的小名,悲鳴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哀傷。

  追悼會結束時,師生、大夫們默然離開禮堂,穿行在醫院大樓裡,迎面走過兩群因剛剛失去親人而失聲痛哭的患者家屬。雙方擦肩而過。

  這一刻,無論是王浩的母親,還是患者家屬,面對親人的離去,他們同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