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養老缺口如何填補?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31/100431294_all.html#page2

 遼寧所代表的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統賬結合」模式將何去何從?中國學界對此已有充分討論,制度改革只差打破利益割據的決心。

方案一:提高統籌層次

  背景:所謂社會統籌,即在一定範圍內,參保人統一繳費用於統一待遇發放,以大數法則實現養老風險的共擔、共濟。統籌層次越高,則資金池規模越大,抵禦風險能力越強。

  當前,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層次普遍較低。儘管各省市均宣稱實現了制度上的「省級統籌」,但包括遼寧在內,資金事實上仍在地市一級管理。所謂省級統籌,更多是一個制度統一、省級提取調劑資金的概念。

  中國社科院學者鄭秉文指出,低統籌層次弊病重重。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確實還有超過2萬億元的結餘,但都沉澱在少數發達省份。這些省份的結餘沒法轉 移給遼寧這樣的虧損省市,缺口只能由財政轉移支付。而財政補貼資金也必須隨著做實賬戶規模的擴大、退休人數的增加而不斷擴大。由此帶來的,是基金結餘在少 數富裕省份的絕對增長。在缺乏好的投資體制的情況下,基金的絕對增長,便意味著絕對貶值。

  遼寧省人社廳的有關負責人表示,建立全國統籌的第一步,至少能保障地方基礎養老金支出;第二步,可研究將養老保險基金列支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進而形成中央和地方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投入機制,保障各級政府列支來源,建立全國預決算制度。

方案二:雙軌制「並軌」

  背景:中國養老保險的雙軌制飽受詬病。相比企業退休人員高 達28%的繳費費率和不足50%的養老金替代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金由國家財政和單位按退休前工資70%-90%的高比例支付,且任職期間不需交 納任何費用。再加上退休後仍可繼續享受一些在職時的補貼待遇,企業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待遇差距日益加大。

  加速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改革早已是業內共識。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納入社會統籌,也是政策明確的改革目標。但2008年從廣東、山西、重慶、浙江、上海五省市起步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試點,卻至今未有實質性動作。體制內人員對待遇下降的擔憂,乃是最直接的阻力。

  「如果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納入社會統籌,對基金的補充效果會非常明顯。」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學者劉海寧表示,這些單位都是穩定就業和持續繳費的機構。一旦將其納入社會統籌,相當於財政支出的一部分直接放進了養老保險基金的池子裡。

  遼寧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趙文祥也持同樣的觀點。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相「並軌」,首先可以解決基金不足問題,利用大數法則,充分分擔老齡風險;與此同時,更解決了長期為人所詬病的公平性問題。

方案三:降費擴面

  背景: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的總費率在28%,在國際上實屬「高水平」,甚至高於發展中國家智利20%的繳費標準。由於費率過高,大量收入低下的靈活就業人員無法進入保障體系,企業也因此背負極高福利負擔。有限的參保面,又將反過來威脅現收現付制度的可持續性。

  但由於中國養老保險體系單一,企業年金、商業保險等層次的保障發展滯後,要保障退休一代的基本生活水平,保費一直缺乏下調空間。

  上海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左學金認為,養老保險的統籌基金部分,可考慮降低其強制繳費率,如降低到工資總額的12%左右。這樣城鎮基本社會養老 保險才能切實擴大覆蓋面,尤其是擴大對農民工和城鎮非正規就業的覆蓋,才能提高統籌基金繳費職工與退休人員的比率(支持比)和降低基金的支付壓力,並為發 展多層次的養老保險留出空間。

  遼寧省社科院學者王慧娟建議將此種「全覆蓋、低費率」的模式向社保稅轉型,既降低管理成本、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又有利於社會財富再分配,並培養納稅人意識。

  清華大學學者楊燕綏同樣支持「費改稅」,並提出合理的稅率水平應在8%到10%。在她看來,通過稅收建立基金現收現付,制度上清晰明了。

  劉海寧亦認為「費改稅」在理論上是理想模式。它可以提高社會養老保險的徵繳率;可以進一步推動國民年金制度的建立;同時還可以為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障制度留有餘地,提高最終的保障標準。

  但從實踐上看,劉海寧認為由於中國地區收入差距較大,「費改稅」不僅可能引發資金的逆向流動,而且,鑑於稅收的剛性,當前不少企業難以承擔。

方案四:個人賬戶市場化運營

  背景: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採取「統賬結合」的模式。企 業按上月工資總額20%繳費的部分進入統籌基金,實行現收現付;個人按工資額度8%繳費的部分則進入個人賬戶,進行長期積累,通過投資運營保值增值,滿足 未來發放。但由於制度建立之初,地方政府為了確保當期統籌基金發放,普遍挪用個人賬戶,由此形成個人賬戶空賬。自2001年起,13省市試點做實個人賬 戶,因地方財政補貼壓力巨大,試點困難重重,至今賬戶中實有資金2703億元。這部分資金並沒有市場化運營,而是用於存銀行、買國債,收益率難敵通脹風 險。

  當前,養老金入市已成普遍共識。但投資運營是否要以做實個人賬戶為前提,投資模式及渠道具體為何仍有爭議,相應的投資運營辦法至今尚未出台。

  左學金支持個人賬戶實賬運轉。但是如果個人賬戶只能由地方政府在銀行專戶存儲或購買國債,就很難取得較高的回報率。他認為可以將個人賬戶從屬地 政府管理中剝離出來,由中央政府指定的若干家全國性基金管理公司,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市場化運作;允許參保人自主選擇基金管理公司,並允許參保人在一定範圍 內(如4%-16%)選擇個人賬戶繳費率。

  中山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則建議放棄個人賬戶,僅做一種全國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實行低水平全覆蓋,同時輔之以地方、行業或企業的補充保險。

  社科院學者鄭秉文提出將個人賬戶虛擬化,實行記賬式養老保險模式(NDC)。當代參保人員仍需繳納一定百分比的個人收入,由國家為其記入個人賬 戶;但資金隨即可用於支付當代養老金,個人賬戶並無真實資金存在,僅有一個繳費記錄。政府財政擔保在繳費期間,由政府根據可支付能力預先決定並公佈名義利 率,並依據這一利率逐年為賬戶注入名義利息。當參保人退休時,再由政府根據一套精算程序,將賬戶中所有的賬面積累換算成真實的退休金,發放給每一名對應的 退休者。

  在鄭秉文看來,依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態勢,個人賬戶沒有必要做實。「在經濟增長、社會平均工資高速增長的時候,你會攢錢嗎?」鄭秉文說,這和個人理財的道理是一樣的。只有在穩態經濟下,積累制才有意義。對照中國的經濟環境,現收現付制獲得的福利是最大化的。

方案五:延長退休年齡

  背景:中國當前的法定退休年齡,依舊延續上世紀50年代的標準:男性退休年齡為60歲,女性幹部為55歲,女性工人為50歲。相較於當前73.05歲的平均壽命,在不少學者看來,該退休年齡已明顯偏低,具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按照《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測算與管理》課題組的測算,中國退休年齡每延長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 收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另一些學者對退休年齡的敏感性分析則顯示,退休年齡每提高1%,基金缺口縮小1.949%,如果退 休年齡提高五年,那麼基金缺口將縮小22.69%。

  因而,以延長退休年齡抵禦支付風險的動議近年來被頻頻提起,最終都因公眾反應激烈而不了了之。

  諸位學者均指出,從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出發,長期來看,推遲退休年齡乃是必然。而受衝擊最大的,便是需要自行繳費的靈活就業人員。來自這個群體 的反對聲巨,短期之內,要推遲退休年齡或延長繳費顯然並不現實。分人群、分階段的彈性退休制,在學界和業界被看做是可行的方案之一。

  劉海寧認為,延遲退休年齡以增加繳費年限,本質上仍是制度的吸引力的問題。當前每多繳納一年保費,退休後僅增加1%的待遇,甚至不能抵消這一年物價上漲帶來的壓力。對參保人而言,最明智的選擇自然是儘可能的少繳費乃至提前退休,一面領取養老金,一面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方案六:調整生育政策

  背景: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儘管當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 總體上仍有結餘,但未來出現缺口乃是必然。截至2011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達到1.85億,約佔總人口的13.7%。有研究推算,到2020 年,中國的退休人員將超過1億,在職職工對退休人員的比例低至2.5︰1。

  不少學者指出,包括遼寧在內的政府大規模擴面,使得今日進入保障體系的人越來越多,同時也意味著制度未來的支付風險越大。

  在王慧娟看來,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應適時進行調整。

  她介紹,現在遼寧的總和生育率已經很低,如瀋陽市2010年的婦女總和生育率僅0.64,也就是說每個育齡婦女平均生育的子女不足一人。照此趨勢,老齡化形勢非常嚴峻。

  王慧娟指出,現在即便生育政策微調,由於人們的觀念變了,生育意願降低,生育年齡也不斷延後,「以後恐怕100年也就只有三代人」。此種政策、觀念因素疊加在一起,老年撫養比將持續提高,而導致養老金支付壓力加大。

  左學金亦持同樣觀點。在他看來,當前中國教育投資成本高,且職場競爭激烈,初婚、初育年齡不斷推遲。「讓大家生二胎,不會天下大亂。」他認為, 根據目前和未來人口發展態勢,現在應考慮放開二胎,五年後政府可能要進一步考慮出台鼓勵生育的政策。「生育率太低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後,生育政策的改變就 會比較容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34

填補「不想跟團」縫隙 受歡迎度媲美Club Med

2013-12-02  TCW
 
 

 

如果說,Terra Motors是威脅傳統企業的新創公司,那麼,另一領域的新創公司Trippiece,則是靠填補市場縫隙而成功。

這家公司創辦人石田言行,是靠「玩」,在日本找出創業機會。大學時欽佩窮人銀行家尤努斯,想去孟加拉當義工,於是,他在推特上po出行程,沒想到,網友紛紛留言想一起去,居然真的揪了十八人成行。他意外發現,這趟義工之旅,有價值觀和喜好相同朋友陪伴,不僅不辛苦,還很好玩。回國後,他決定創辦Trippiece。

他的營運模式是,讓會員上網提案旅遊行程,想參加者自己討論出發日期、行程和預算,只要揪到十五人以上,Trippiece就代為跟旅行社談價格成團,居中收約一成費用。

傳統旅行社設定套裝行程,消費者既無法更動,也沒法挑選同伴,只能按表操課,相較之下,Trippiece讓社群由下往上,自己訂出行程,拿回旅遊主導權。

該公司董事兼股東小泉文明說,旅遊,不是只有到達目的地而已,最有樂趣的是自己決定跟誰去玩、怎麼玩。

現在,他們最受歡迎的行程,是到標高四千公尺的南美洲玻利維亞烏尤尼鹽湖之旅,這行程原本日本沒有旅行社提供,但因點擊想參加人數已經達三百多人,於是,行程即將成真,最快十二月成行。

幫網友實現自助行,創客製化新市場

Trippiece成功之處,在於吸引對旅行社無聊行程感到厭煩的消費者,他們填補了大企業沒注意到的縫隙需求,目標是,五年內讓世界上有一千萬人使用其服務。

目前,他們有七萬名會員,在一億三千萬人口的日本雖不算多,但是回客率已達四成,與地中海會旅行社(Club Med)一樣高。

可樂旅遊協理馬規倫認為,大型旅行社以規模經濟能複製為原則,挑選大多數人想去的行程,目的是快速吸引旅客,以壓低航空公司和旅館價格,賺取交易價差。

Trippiece則讓社群自己討論行程、機場、住宿,Trippiece再出面跟旅行社交涉,例如提議到紐約跨年旅遊社群,討論出十二種想在紐約做的事:到慾望城市場景拍照、租豪華巴士開party,或到聖派翠克教堂聽聖樂,網友投票決定。換言之,每個旅遊都是獨一無二的客製化行程,相對之下,以量化思考的大旅行社,不可能設計出這種商品;此外,如果要跨入這個領域,花的人力多、時間長,卻不一定賺更多錢。

因此,巨人寧願跟它握手,在日本旅遊市場有八成市占率的大企業JBC和H.I.S.,就爭相與之合作。日本每年有二十八兆日圓(約合新台幣八兆元)的旅遊市場,小泉文明說:「我們只要吃下一%的旅遊市場就很飽了。」

新創公司對大企業是威脅?還是機會?小泉文明點出另一條巨人應摸索的道路:「我們跟大企業的關係不是競爭,而是聯盟,他們應該思考怎麼利用我們。」

今年世界銀行統計全球最容易創業國家排名中,日本在一百八十五個經濟體中排一百一十四位,名列創業環境的後段班。但Terra Motors、Trippiece告訴我們,只要能架接市場需求縫隙,即便創業環境再惡劣,人少、錢少,依舊可以實現創業夢想。

【延伸閱讀】Trippiece成立:2011年員工數:7人主要服務:旅遊揪團平台,代客向旅行社談價、下訂成績單:獲得Skype背後創投注資200萬美元革了誰的命:挑戰市占率8成日本旅行社龍頭JBC和H.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187

ST生化遭遇集體索賠 巨額債務“黑洞”待填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7137.html

ST生化遭遇集體索賠 巨額債務“黑洞”待填補

第一財經日報 王娟娟 2015-03-18 06:00:00

2010年至今,ST生化牽涉進57起訴訟案件,在其中53起訴訟中公司為“被告”,其他4起皆因其與大股東的糾紛。公開資料也顯示,上市至今,ST生化高管先後9次被交易所公開譴責、通報批評、內部批評。

華南的韓東(化名)自認是老成的A股投資者,在市場摸爬滾打快二十年了,但提起ST生化(000403.SZ)這只股票,他的內心滿是淚水。“我是在ST生化2013年恢複上市的時候關註這家公司的,沒想到恢複上市沒多久就爆出一堆違規。”他講述道。

而像韓東一樣同期投資ST生化出現較大虧損的投資者不在少數。上海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律師吳立駿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今年1月8日ST生化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後,已有上百位投資者與其聯系欲準備發起對ST生化的集體索賠。第一批投資者的索賠請求日前被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3月16日已正式立案。

被認定信披違規

據韓東回憶,ST生化在恢複上市時身處朝陽產業,核心資產廣東雙林屬於血制藥企業,盈利良好,在2013年2月8日複牌放巨量漲停,隨後便選擇合適價格買入。不過,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一個漲停板之後該股就偃旗息鼓,而最大的原因就是公司出現信披違規,被曝出近7億元的債務擔保“黑洞”。

此次被投資者集體索賠可追溯到2006年,ST生化控股子公司振興電業為大股東振興集團的關聯公司提供擔保,但未履行審議和披露。2012年5月,振興集團及關聯企業未能還款,債權人將ST生化告上法庭,訴訟金額達6.86億元。而ST生化對此並未及時披露。直至2013年5月,在深交所的監管要求下,ST生化才發布對外擔保情況的自查公告。

對於上述信披違規,證監會今年1月8日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公司存在未按規定披露振興電業為振興集團的關聯公司提供擔保,未按規定披露振興電業的重大涉訴事項的違法事實。根據當事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與社會危害程度,依據《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一款,中國證監會決定:對振興生化(即ST生化)給予警告,並處以40萬元罰款;對ST生化董事長兼總經理史躍武給予警告,並處以20萬元罰款;對董事原建民給予警告,並處以5萬元罰款;並對曹正民、陳海旺、任彥堂、紀玉濤、田旺林、張建華、陳樹章、嶽雲生分別給予警告。

百名投資者索賠千萬

由於ST生化違規擔保和未及時披露重大訴訟事項的金額巨大,在2013年恢複上市並複牌後一段時間內買入的投資者,多因公司違規事件遭受了較大損失。“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下達後均可視具體虧損索賠。”吳立駿認為。

“按照法律規定,凡是在2013年2月8日至4月24日之間買入,並在2013年4月23日或24日至少部分持有ST生化股票的股東都有權索賠。”吳立駿稱,目前與其聯系索賠的111位投資者索賠金額估算在1000萬左右。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如果合法權益遭到上市公司及其實際控制人的侵害,投資者選擇集體索賠過程可能會極為艱辛及漫長。雖然ST生化2013年違規事實就已被曝光,但直到今年證監會正式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投資者才可依法索賠。

華東的一位操盤手何俊(化名)也因ST生化上述違規曾虧損數十萬元。他告訴記者,自己曾經是當初ST生化投資者集體維權的參與者,負責協調組織,“當時一道追討ST生化的投資者上千人,實際虧損金額可見一斑”。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臧小麗認為,ST生化違反了《證券法》第六十九條關於信息披露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幹規定》第十七條證券市場虛假陳述的相關規定。在違規事實已被認定的情況下,投資者索賠時間節點正確,勝訴可能性較大。

國浩律所律師林琳指出,在此類訴訟中投資者本身處於弱勢地位,且牽涉個體較多,審理起來較為複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雖然目前理論上看投資者占優,但經過長期等待,投資者最終能否勝訴“仍很難講”。

對於上述集體索賠的訴訟,ST生化證券事務代表閆治仲3月16日下午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因暫未收到相關法院文件,“不好給予評論”。

巨額債務黑洞待解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2010年至今,ST生化牽涉進57起訴訟案件,在其中53起訴訟中公司為“被告”,其他4起皆因其與大股東的糾紛。公開資料也顯示,上市至今,ST生化高管先後9次被交易所公開譴責、通報批評、內部批評,可謂“冠絕”A股市場。

除了頻頻“被告”,ST生化尚有數億債務黑洞未解。據本報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今,ST生化至少披露了4.3億元債務糾紛未解決,而其中最大一筆是2002年在原深圳商業銀行和光大銀行的共計1.65億元貸款。ST生化公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20日,這筆貸款加上利息總金額已近3.37億元。2013年年報顯示,公司債務重組方案尚未實施,相關各方仍需重新協商。

2012年10月25日,*ST生化與信達資產簽訂協議,對上述債務進行重組。根據協議,*ST生化在恢複上市後必須自籌1億元償還債務,並通過定向增發向信達資產發行1500萬股。如果上述重組協議不能執行,信達資產將拍賣其核心資產廣東雙林100%的股權。

3月17日,ST生化披露的“重大訴訟進展公告”並未涉及上述兩項債務重組方案。截至目前,公司正在策劃的“重大事項”並無實質進展,股票將繼續停牌,直至公司披露相關事項後複牌。

業內人士稱,按證監會《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受證監會立案稽查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處分的上市公司,一年內將不能實施定向增發業務,ST生化的債務重組將被這一規定擋在門外。

對於這筆債務到底作何處置,債務重組的命運又將如何?閆治仲在回複本報記者的問詢時稱“等看公告”。

“也算是A股市場一朵奇葩,大股東完全利用自己的位置掏空上市公司,不斷違規,曾經承諾剝離虧損資產振興電業卻一再失約,而核心資產廣東雙林則每年為振興電業的虧損填補窟窿,完全成為大股東的提款機。”一位投資者抱怨。

廣東一位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也表示,ST生化因自身經營混亂,存在問題較多,和同類型其他制藥企業相比,公司盈利能力自然受到拖累。

值得註意的是,問題不斷也讓ST生化備受監管層“關註”。ST生化3月17日公告稱,公司收到山西監管局下發的《關於全面排查振興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所持公司股權被司法凍結情況的監管函》,自2013年8月9日以來,振興集團持有公司22.61%的股份被凍結。

編輯:一財小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76

以獲利為門檻 政院終有合理版本 提高房地持有稅 填補稅制最後漏洞

2015-05-25  TWM

產、官、學界吵了整整一年的房地合一稅,終於定案,即將送立法院審議。到底這個實價課稅改來改去,藏了什麼細節在裡面?一般老百姓會不會受到影響?政府又該怎麼全盤規畫?

撰文•楊卓翰

五月十三日,行政院公布最終版本的「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制度」。最快從明年(二○一六年)一月一日開始,賣房子所賺的利差,將以買賣房屋的實際價差來計算所得稅。施行近八十年的「土地增值稅」雖然照課,但會在計算稅基時扣除土地漲價總數額。台灣史上第一次房地產實價課稅,終見一線曙光。

兩大改動

房地合一稅短重長輕

值得注意的是,行政院準備送立法院的「房地合一稅」版本,和最初財政部的版本,有兩個非常大的不同,將影響全台灣所有房屋持有人。

首先,原本財政部區分自用戶免稅的門檻,是交易價格四千萬元以下不用課房地合一稅。不過,最新版本中,免稅門檻的範圍縮小,自住戶要符合免稅條件,需要設籍、持有並實際居住連續滿六年,且無供營業使用或出租。在這樣的自住條件下,賣屋獲利四百萬元以下免稅,超過四百萬元的部分,課以一○%稅率。

課稅門檻從「房屋總價四千萬元」變成「獲利四百萬元以下免稅」,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不動產投資與經營學位學程副教授花敬群給予肯定:「比原本的制度合理多了。」他指出:「既然是資本利得稅,那麼原本用總價作為區分,本來就是件奇怪的事。」雖有自住、重購屋雙重優惠過寬的疑慮,花敬群認為長期來看這是好制度。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也表示,房地合一稅與奢侈稅有接軌配套,但以獲利為門檻,「有賺才繳稅,對一般民眾比較友善,不會像奢侈稅蝕本;再加上現在房市比較弱,四百萬元的門檻不易達到。因此,不會有太多民眾受到影響。」不過,在非自用戶方面,原本財政部採「輕稅」主義,賣房利得不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用單一稅率一七%課徵。到了最新版本,改以持有時間作為稅率分級的基準,持有一年以下課四五%的重稅、二年以下三五%、十年以下二○%、十年以上一五%。

「這樣的稅制,很明顯是延續『奢侈稅』的精神,抑制短期房地產炒作。」花敬群說,「但是,日出條款訂於明年開始,卻造成了一個大漏洞!」「從制度面來看,房地合一稅對『未來交易的公平性』我給很高的分數,」花敬群說:「但是,過去十年從房地產價格飆升賺到大把鈔票的投資客,這次房地合一稅可以說是一毛也課不到。」關鍵就在於,新稅制的日出條款,訂於明年開始。而回溯期限,也只到一四年一月一日取得的房子,在明年持有未滿兩年賣出才適用。

對此,張盛和則表示,做事情不能一步到位,日出條款訂得寬,慢慢來,一段時間後就會「日正當中」。的確,政府的意圖很明顯,就是盡量縮小打擊面,放眼未來制度,怕「房地合一稅」成為壓垮疲弱的房市最後一根稻草。

曾敬德觀察:「影響房市最重要的就是日出條款。如果維持明年一月一日才開始適用,可以說對目前的九九%的屋主都沒有影響,市場可以比較穩定。如果日出往前移,衝擊面恐怕會太大。」

避免囤房

房產持有稅須實價課稅

然而,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就是非自用住宅持有越久、稅率越輕的制度。「短期這麼高的稅率(四五%)、長期稅率卻這麼低(一五%),會不會變成只抑制短期炒房,卻課不到長期囤房?」花敬群質疑。

一名熟悉房地產的投資專家指出,許多大戶都是有二十棟房子,也都持有十年以上,未來如果賣出,那也都只要一五%的稅率,「反而鼓勵他們鎖資產、不交易,反正口袋深,擺十幾年也沒差。」他指出,若要堵起這個漏洞,調升非自用住宅的持有稅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這個觀點,房仲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暨吉家網不動產董事長李同榮也深感認同。李同榮表示,交易所得稅實價課稅,他十分贊成,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持有稅也應該要房地合一。

財政部前部長林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就曾強調台灣的房地產稅制房、地分離,地價稅、房屋稅的稅基各不同,造成房地產價格「房、地一刀切」的怪象,也讓台灣的財產稅成為「全世界最落後、最沒效率的稅制。」持有稅若沒有辦法實價課稅,房地產稅制離真正的公平,距離不會拉近。

曾敬德也說:「台灣現在還沒有討論到那邊(持有稅改革)去。政府現在能做的,只能盡量調高公告地價與房屋評定現值,與市價接軌。否則一下調到實價,衝擊無法想像。」何時台灣能做好準備,拋棄複雜又扭曲的房地產制度,用實價將房地產統一課稅?所得稅的實價課稅,接下來必然會在立法院再掀波瀾;但持有稅的實價課稅,何時才能開始改革?政府又有什麼規畫?這是大家需要思考的問題。

第一次房地產實價課稅終見曙光 ——房地合一稅新舊版本比較 5月14日公布政院房地合一稅最新版 4月修改房地合一稅研擬方向 現制稅 率 一般非自用戶 自用戶 一般非自用戶 自用戶 房屋交易所得稅1年以下45% 連續設籍且持有6年非營利或出租者,售屋利得400萬元以下免稅,超過400萬元部分稅率10%。 1年以下 35%持有一戶、持有5至6年、總價格4000萬元以下免稅。 (出售利潤-土增稅-額外支出)×房地比×所得稅率1至2年 35% 1至2年30%2年以上 20% 2年以上 17%10年以上 15% 10年以上 12%外 資 外資不動產一年內45%,其餘35%外資不動產20至30% --自住宅 重購退稅、6年內限一次 換屋享重購退稅 換屋享重購退稅

日出

條款 2016年1月1日後取得並賣出目前已持有之不動產,按舊制不受影響。

2014年1月1日之後取得的房屋,而未滿2年就售屋者,也適用房地合一新制。 2016年1月1日後取得並賣出目前已持有之不動產,按舊制不受影響。

--

資料來源:財政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83

捕蚊測抗藥性、App找熱點 高雄著眼細節 填補防疫漏洞 借鏡經驗》各縣市唯一病媒實驗室 力抗登革熱

2015-10-05  TWM

去年高雄市登革熱疫情出現一萬五千餘例的史上新高,今年至九月底止,病例數約兩千兩百多例,已有改善。原來,高雄發展出一套對抗登革熱的SOP,今年起實施有所進展,值得借鏡。

高雄市衛生局大樓旁有一棟不起眼的矮房子,門前擺放多個大型魚缸,缸內培養著食蚊魚,隨時提供難以解決積水問題的大樓地下室使用。進入房子一樓,是個密閉的實驗室,一整面牆井然有序地排列十六個透明箱子,上面寫上登革熱高風險行政區的區名,箱內有數不清的蚊子飛舞著。

這些蚊子,就是從各行政區抓回來的幼蛹,養大成孑孓、成蚊之後,提供做抗藥性試驗。衛生局採購藥品前,研究人員會從這些箱內抓出各區的蚊子測試抗藥性,了解熱區(群聚疫情發生地)的藥效如何,才能確定是否買進或換其他藥品,同時也可確認噴藥業者是否認真執行噴藥工作。

這裡是高雄市二○○四年成立的病媒實驗室,也是地方政府中唯一一個,凸顯高雄與登革熱搏鬥二十年,情勢之險峻。

病毒不過冬

在蚊蟲活動力最差時噴藥

一四年高雄市登革熱疫情大爆發,病例數從前一年的七十一例,躥升到一四九九九例的新高。市政府記取教訓,發展出一套對抗登革熱的標準作業程序(SOP),一五年一月開始實施,今年至九月底止,病例數約兩千兩百多例,相對於台南一萬五千多例,高雄今年病例數明顯降下來。

高雄是怎麼做到的?魔鬼就藏在細節裡,高雄市政府從每個細節著手,去填補防疫漏洞。

「把登革熱視為每年都會發生的疫情,三百六十五天都在防疫,最重要是,不要讓病毒過冬!」去年擔任環保局局長的陳金德,今年一月上任副市長後,負責防治登革熱重任,秉持這項原則,他一改過去在疫情發生才防疫的作法,平時就開始一連串的防蚊大作戰。

高雄位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更是埃及斑蚊密度全台最高地區,與東南亞國家又往來密切(如觀光、外籍勞工及配偶),境外移入病例層出不窮,「高雄流行風險區是台南一.三倍,約八十萬戶。」防疫人員說。

「氣溫十八度以下,蚊子活動才趨緩,高雄要到十二月底一月初才有機會到十八度以下,去年低於十六度更只有四天。蚊子要產卵過冬,故十、十一月咬得凶,疫情 也是最高峰;蚊卵可以忍受半年乾燥不會死,一旦進入四、五月梅雨季,容器積水,蚊子恢復活躍,七、八月再移入外來病例,疫情就發生了,十月社區交叉感染可 能上升,通常到十一月底疫情才會反轉。」高雄市衛生局局長何啟功分析。

因此,高雄在冬天就展開防疫,趁蚊子活動力最差時進行室內噴藥,希望能一舉殲滅。

一月二十六日,衛生局五樓會議室人聲鼎沸,一百多位新進基層防疫人員、里長、社區志工等,正參加「登革熱社區衛教種子師資培訓」課程,他們忙著吸收防蚊資訊,通過測驗後,協助公部門推廣宣導防治。

萬人齊防疫

基層里鄰長成登革熱衛教種子

高雄市政府將防疫工作落實到里鄰,推出「深耕社區」計畫,各行政區組區指揮中心由區長負責,每里成立防治小組,里長、里幹事都要接受衛教培訓,回到里內辦夜間說明會。

今年五月之前,全高雄市每里都至少辦過一次,市府提供每里十萬元預算,噴灑藥品器具與茶水費都可報銷。「防治工作要生活化,把居家與環境清潔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光靠市政府噴藥開罰,無法有效防治。」陳金德強調。

其次,市府赴新加坡取經,今年起成立登革熱防治大隊,招考一百多人,一年一聘,隊長是環工博士,他們受訓後,每天背著防疫裝備四處巡查,從屋頂排水口、樹 洞到地下室,若蚊子密度在布氏指數三級以上,必須盡快加強防治工作;而對人口密集的高流行風險場域,如市場或公園,若查獲有疫情,會插上「登革熱警戒旗」 示警。

高雄還首創「登革熱民眾即時通App」,提供市民衛教與及時疫情資訊,另有「登革熱定位系統App」,連結上去就是防疫地圖,將曾發生孳生病媒蚊的地方列為熱點,提供防疫人員了解所在地個案予以列管。

就這樣,高市五百八十幾里,每里十人組成志工隊,加上所有清潔隊三千人,每周三進行登革熱防治,加上學校教師,高雄有一萬人以上投入防疫。

至於哪裡蚊子最多?何啟功分析,去年與今年高雄、台南疫情共同點是,第一例群聚點在人流大的地方,人會到處跑,加上環境髒亂,病媒蚊孳生,蚊子叮了帶原者或病人再叮咬他人,就造成流行。去年首例是前鎮漁港漁工境外移入,附近有廢棄魚池與重大工程,台南則是跳蚤市場。

「蚊子很聰明,你除掉一個點,牠仍會找其他點產卵,都市化加上暖化,最適合埃及斑蚊生存。」何啟功說。由於病媒蚊幼蟲孑孓喜歡在乾淨不流動的水生長,一周 不防治就會長蚊子,因此包括屋頂排水口、積水的地下室、水溝、空屋等,除了撒鹽噴藥,高市自去年起還首創排水溝引入海水計畫。

清查積水處

排水溝引入海水、重罰養孑孓工地

里鄰的防疫主要清除喜歡待在室內的埃及斑蚊,除此之外,高雄要求公家所屬單位,無論是市府、中央或事業機構,包括中油以及國有財產署所屬的空地與廢棄軍營等,都要提出改善計畫。

高市府就曾為了全市十六萬個中華電信的人手孔蓋嚴重積水,而與中華電信槓上,多次開罰中華電信遲未改善,市府甚至在行政院會告狀,逼得中華電信不得不在每 個人手孔蓋上加蓋。市府分析發現,由於去年容積獎勵截止,建商掀起搶建潮,全市施工建案將近四千處,加上八月氣爆案,全市積水面積擴大,在颱風與大雨之 後,各處坑坑洞洞就成為大型養蚊場。

於是高市採取重罰政策,要求新建地工地主任必須上過衛教課程才准開工,工地若被發現有孑孓就勒令停工,今年已有二、三十家曾被停工,起造人(建設公司老闆)還得去上衛教課程。

高市去年在疫區查獲孳生病媒蚊違規,依《傳染病防治法》裁處開罰二八四件,罰金約一七○萬元。市府還修訂自治條例,六月二日送行政院備查,希望賦予對空屋、老屋或廢棄市場孳生蚊蠅,造成疾病衛生汙染之虞者,可以強制拆除的法源,目前仍未獲通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雄在平日就購買噴藥機具與培訓有能力噴藥的人員,在疫情出現後立即噴藥。「年底預算通過就馬上找廠商做訓練準備著,夏天發生疫情趕快撲滅群聚點,就不易擴散。」何啟功說。

但在採購藥品前,仍須先經過詳盡的研究,此時,病媒實驗室就扮演重要角色。病情發生前要先測試哪種藥可殺死蚊子,疫情發生後,則將實驗室培養的蚊子放在蚊籠中,掛在噴藥的家戶隱密處,「測試噴藥後蚊子的擊昏率與致死率有多少,沒達到目標就不給廠商錢。」何啟功說。

光是今年,高雄耗費在登革熱防疫約一億八千萬元,經濟損失則無法估計。相較之下,中央政府編列登革熱防治經費今年只剩三千萬元,給去年疫情最嚴重的高雄更 只有八百萬元,「只能支應二十人、十個月的薪水,但錢不能只夠付薪水啊!」衛生局疫管處股長何惠彬說。若再比較新加坡人口是高雄二倍,但防疫人員是十倍, 編制內一千名,台灣投入登革熱防疫資源遠遠落後新加坡。

落後新加坡

台灣投入防疫資源仍顯不足

陳金德建議,登革熱已成全球快速傳人且感染人數最多的病媒傳染病,中央應設常態單位,效法新加坡,在環保署下設督查大隊,指揮北迴歸線以南縣市防疫。

在第一線防疫的何惠彬舉例,室內噴藥的熱噴槍,全台才二五○支,一支噴槍一個上午只能噴十五戶,大流行期會不夠。若平日中央能加強機具添置,並訓練農民與後備軍人噴藥技術,給予證照,需要時才找得到人力物力。

「高雄與台南至今孳生源的清除仍不徹底,是很嚴重的問題。」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蔡坤龍指出,執行噴藥的廠商,有許多人專業訓練不足,需要政府加強監督,但《政府採購法》中的最低標限制,卻是讓廠商壓低成本、找不具專業人力的最大考量,值得政府反思。

中秋節人口移動加上杜鵑颱風來襲,高雄防疫人員對於疫情發展仍戒慎恐懼。而高雄防疫模式若能推廣,以制「敵」機先,或可降低疫情擴散風險,行政院應再加把勁了。

分區研究

研究人員將從高風險行政區抓回幼蛹所培養的蚊子吸出來,進行抗藥試驗。

防蚊測試

防疫人員測試各種防蚊用品效果。

樣本培殖

以培養皿養孑孓,做抗藥性試驗。

生物防治

衛生局養孔雀魚與大肚魚等食蚊魚,無法移除的積水點可以施放。

布氏指數小辭典

布氏指數代表登革熱病媒蚊幼蟲期數量,三級以上就是紅燈警戒區。

高市府將曾孳生病媒蚊的地方列管,製成防疫地圖,放在App上供防疫人員查看。

高雄對抗登革熱20年,今年起成立專責的防治大隊,每天都在防疫。

高雄「抗蚊」 全體總動員

平時

每二周召開防治協調會報

病媒蚊監測,工地、家戶孳生源普查列管複查,積水施放食蚊魚

落實孳生源清除,一里一日清

社區動員,1999髒亂通報,推廣容器減量,小規模多場次社區衛教

醫院、診所、學校發燒監測

疫情發生後

發生地區環境大掃蕩,徹底清除髒亂環境與孳生源,降低病媒蚊密度,遏止疫情擴散蔓延;其他地區地毯式孳生源清除

捕捉成蚊及病媒蚊密度調查

擴大疫情調查

人口密集場域出現疫情升警戒旗

衛教宣導、區域聯防

撰文 / 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53

內交外困 沙特欲削減福利填補現金缺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5980.html

內交外困 沙特欲削減福利填補現金缺口

一財網 閻彥 2016-01-07 16:55:00

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最近沙特與伊朗斷交一事上時,許多沙特人擔心的卻是自家的“經濟炸彈”。2016年,低油價下沙特政府準備揮淚砍掉過剩的補貼了,以填補現金缺口。

沙特阿拉伯就快沒錢了。

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最近沙特與伊朗斷交一事上時,許多沙特人擔心的卻是自家的“經濟炸彈”。2016年,“要準備好過苦日子”的恐怕還有沙特——此前沙特政府對居民的各類補貼非常優惠,而在低油價下沙特政府卻要揮淚砍掉過剩的補貼了。

2015年12月29日,沙特政府剛剛把汽油價格調高了50%。為了趕在漲價之前加滿油,沙特人在加油站前排起了長隊。“他們已經宣布要削減補貼,而這將會傷害到每一個沙特人的口袋。”前美國駐沙特大使、《沙漠外交:“9·11”後的沙特內部》一書作者羅伯特·約旦表示。

過去,沙特的天然氣價格僅僅只有16美分/升,是全世界最低廉的價格之一。許多沙特人駕駛著大型的SUV,“對省氣完全沒有概念”,約旦表示。氣價飆升還只是個開始。水電費同樣開始上升,沙特政府也在大規模縮減在道路、建築和其他基礎設施方面的支出。

對於缺錢的政府來說,削減這些開支其實合情合理。不過,對於沙特阿拉伯而言,這可能會是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因為幾乎90%的沙特人都受雇於政府,而且政府工作的薪水通常高於私人經濟部門。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中東研究室主任唐誌超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道:“由於本國的勞動力非常缺少,沙特私營部門主要是外國人在工作,本國人都在政府工作。其實這種情況在海灣國家很普遍,有些國家外國人口比例占總人口能占到一半,甚至一些國家連軍隊都是外國人組成。”

低油價斷了沙特財路

顯然,斷了沙特財路的原因就是低迷的石油價格。在沙特政府預算中,大約75%都來自於石油。目前,國際油價已經從2014年的100美元/桶一路狂跌到36美元/桶左右,大多數專家也不認為油價會很快出現反彈。

過去,沙特政府利用其龐大的石油財富為民眾提供慷慨的福利。2011年,當阿拉伯地區發生動蕩時,沙特國王甚至花費更多的錢,試圖抑制國內的不滿之聲。

在繁華歲月,沙特人能享受的補貼到底有哪些?以下是一部分津貼的例子:

  • 受補貼的天然氣價格(過去是16美分/桶,現在已經到了24美分/桶)
  • 免費的醫療
  • 免費的學校
  • 受補貼的水電費
  • 0%所得稅
  • 公共養老金
  • 失業福利(2011年為了應對阿拉伯地區動蕩)
  • 一項提供免利息貸款的“發展基金”,幫助家庭購買房屋,開啟業務

現在,沙特阿拉伯政府沒辦法再支付這些福利了。去年,沙特政府的赤字高達近1000億美元,今年就算不會更差,至少也會維持目前的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也預測:如果油價低於50美元/桶,5年內沙特阿拉伯就會資金枯竭。

沙特人要開始繳稅了

 “沙特人一直用自己的經濟力量來買斷自己的人民。” 羅伯特·約旦表示。他預計,沙特甚至可能開始征收所得稅或銷售稅。

 “沙特政府制約人民的方式之一,就是他們從不征收稅收,也因此人們不會期待民主權利。”約旦表示。“不過一旦他們開始繳稅,或許就會看到政治不穩定性開始上升。”

目前,沙特國內的失業率已經很高。官方數據顯示大約為12%,但專家認為實際情況很可能高得多,因為許多沙特人甚至根本就不打算找工作。

窮什麽也不能窮槍桿

不過,再怎麽削減支出,有一項是沙特人不能砍的——那就是國防支出。目前,沙特在國防領域的支出足足占到GDP的11%,比例位居全球第一。而2016年沙特還準備花費更多。

唐誌超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安全問題一直是沙特的重中之重。一直以來沙特的軍事安全都是很弱的,一直依賴於外界的保護,特別是美國。1945年沙特就曾和羅斯福達成協議以‘石油換安全’。海外戰爭期間沙特受到薩達姆威脅,美軍也曾緊急進駐。”

唐誌超認為,“長期以來沙特安全依賴外部,本國安全部門很弱,一直需要強化,因此國防投入非常大。尤其這兩年沙特感覺到本國內部、外部安全形勢不穩定,感覺到美國越來越靠不住,關鍵時刻可能不能靠美國保護自己,所以安全投入更是有增無減。”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92

填補渠道短板 中興手機銷量“劍指”7000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211.html

中國第二大通信設備制造商中興通訊5月26日對外宣布今年手機業務的全球銷量目標,智能手機出貨量為7000萬部,國內市場實現翻番。

2015年,中興通訊智能手機發貨量達5600萬部,同比增長16%。海外發貨占比超過70%。

“中興通訊將加大在國內市場的投入和建設,將提前洞察到消費者轉換趨勢和渠道轉換趨勢,以及改變固有的管控模式、品牌等短板。”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中興終端CEO曾學忠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內市場已趨平穩但仍會有大量智能手機更換需求,而海外市場正在迅速崛起,這正是中興的機會。

從目前市場表現看,中興將在今年“背水一戰”。市場調研公司IDC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截至3月末的第一季度,中興通訊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為3.4%,未能進入前五,落後於三星電子的23.8%,以及蘋果的15.4%。

“目前中興手機和聯想遇到的問題比較相像,先聚焦海外,再等待國內的機會可能會比較合適。”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今年國內市場的熱點是三四線以下城市,中興並不具備優勢,但業務上有海外市場做支撐,不操之過急就仍有機會。

IDC最新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為3.349億部,與去年同期相比僅增長0.2%,創下歷年最小同比增幅。備受矚目的中國市場也被形容為“觸及到了天花板”,開始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線上手機銷售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國產品牌廠商線下爭奪戰激烈。

“向渠道砸錢的手機廠商並不在少數。”王艷輝對記者表示,渠道之爭已經從過去單一渠道向全渠道競爭蔓延,從一二線城市到農村鄉鎮市場,大家都在互搶“地盤”。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家手機廠商公布的對渠道的投入數字計算,金額已達十億級別。

“中興也把2016年定義為中興的門店年。”曾學忠稱,中興終端將借助在運營商方面的優勢,整合多方資源,投入到零售客戶的合作中。他對記者表示,中興總體建設計劃要建到3000~4000家門店,主要投向公開渠道,一線城市會建1~2家旗艦店。

“在對渠道把控力上,開始對運營商渠道過於依賴,後來又對這個市場放棄過大,其他渠道建設卻不是一日之功,這是很大的教訓。”曾學忠曾在給公司內部信中如是表示。

重金投入渠道,對於目前國內手機廠商來說或許是一場“賭博”遊戲。

王艷輝認為:“比如說旗艦店,對於品牌的塑造比較有幫助,但是對於銷量並不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同時,讓任何一個廠商全國開上千渠道店,一家店平均幾十萬的月租都是極具風險的。”

這兩年,對於聯想、中興等而言,渠道是短板,短期內很難改變,應該重新定位品牌、規劃渠道、做好產品,等待機會更為現實。

手機市場的排位賽向來殘酷,但比市場更為殘酷的是擺在手機廠商面前未定的前景。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風口正在結束,以“性價比”著稱的互聯網手機和電商渠道銷售模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市場壓力。主要國產手機品牌都在努力向中高端產品升級轉型,同時加速向海外市場布局,而這一切的變化幾乎只用了半年時間。

可以說,曾經占據國內市場第一陣營的“中華酷聯”已經開始被逐漸瓦解,留給這些廠商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對於中興而言,機會窗口仍然在海外市場。”王艷輝認為,中興過去在海外市場的積累在短期內仍會支持公司的業務增長,特別是歐美地區。

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閆占孟認為,未來中興市場的表現取決於目前對市場的“深耕”情況。

閆占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2015年和2016年仍是中興的投入年,比如說在國內外的一些贊助活動、體育賽事的贊助參與等,還有一些線下零售店的布點。“未來主要還是要看2017年,在投入期後會不會有些好的增長取決於目前的投入情況。”

“在渠道投入的同時我們也註意到了風險。”中興通訊終端中國區常務副總裁俞義方表示,在去年產品戰略實施的同時,也花大力氣投入品牌,然後再做渠道電商,一步一步來。

曾學忠表示中興在歐洲市場,尤其在西班牙、德國、意大利等地增速驚人,公司將聚焦精品以做好手機的初心贏得客戶的認可和青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55

欣泰電氣因欺詐將退市 如何填補巨額賠償?

“因果循環,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欣泰電氣因欺詐上市永久退市而將載入A股市場“史冊”,這高於以往的處罰力度一定程度上也透露出了“強監管”的信號,而對於投資者而言,最為關心的是巨額賠償金這一“黑洞”將如何填補?

5.5億先行賠付不夠的錢從哪來、具體的賠償責任不夠清晰、相關賠償或不夠透明等讓欣泰電氣所面臨的巨額賠償金備受爭議。有業內人士表示,粗略預計,投資者損失可能要在10億以上,而欣泰電氣資金捉襟見肘,大股東及保薦機構能否成為“救世主”成為一大疑問?

巨額賠償金爭議難平

上市後兩年,欣泰電氣終究為自己的造假行為付出慘痛代價——成為A股首家因證券欺詐而退市的公司,發行保薦機構也因連帶責任接受相應處罰並面臨巨額先行賠付。但這一造假事件目前最為關鍵的核心是,二級市場投資者巨額賠償這一“黑洞”將如何填補。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多方采訪發現,關於巨額賠償目前仍存在較多爭議。首當其沖的則是,雖然興業證券已經主動願意先為投資者損失“先行買單”,交出了5.5億元先行賠付方案,但業內的看法是,這似乎遠遠難以填補投資者的損失,而剩下的錢從哪來尚存疑問。

上海一資深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監管處罰力度“狠辣”,如果最終退市是欣泰電氣一定會面臨的結局,5.5億的先行賠付恐怕不夠,他粗略預計,投資者損失可能要在10億以上,而作為第一責任人,欣泰電氣應參考海聯訊的做法拿出相關賠付方案。

對於IPO造假被強行退市以及後續賠付問題,接近欣泰電氣的知情人士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欣泰電氣目前處於漩渦中心,恐暫時不願對外透露更多信息,公司是否會拿出賠付方案則並不清楚。

不過,此前欣泰電氣董事長溫德乙近日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曾稱,公司一年銷售額才不到1.4億元,6億元的債務肯定換不上,退市後,將不得不走破產程序。

在上述投行人士以及多位證券法律師看來,即使欣泰電氣走到退市程序,在償還債務之外,也能夠賠償一部分投資者損失,而剩下的損失投資者可訴訟相關責任人索賠,比如欣泰電氣大股東和保薦機構。

對於先行賠付基金可能不夠的問題,興業證券董秘辦相關人士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則稱,公司先行賠付方案在證券法、侵權責任法等法律框架之類,也參考了此前相關案例設立賠付金額和方案。賠付基金將由專門托管機構托管,目前需要的則是監管層、中登公司等提供投資者實際損失,興業證券將據此進行賠付,具體賠付金額“多退少補”,若賠付金額不足進行追加,富余則將退回公司。

實際上,不僅賠償金存爭議,具體的賠償責任不夠清晰也是隨之而來的問題。

券商投行一方多認為,欣泰電氣才是第一責任人,但目前的IPO造假賠償發行人和券商是並未具體區分責任進行賠償,不區分具體責任的情況下,賠償效率也隨之降低。

”在法律責任認定上,現在采取的做法是先賠後追方式。”上海天銘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宋一欣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雖然後面有大股東的股權質押協議與承諾、與券商之間的多方協議,保險公司的董事責任保險等保駕護航,但前提卻是沒有區分作為造假人的大股東、發行人與作為中介機構的保薦人的各自應負的不同法律責任。

不過,對於這一狀況,熟悉證券法的相關券商人士則坦承,由於每個案例具體情況不同,發行人和保薦機構該賠多少統一很難也,恐怕也要靠投資者通過法律訴訟由法院來具體認定。但以此前類似訴訟來看,將又一漫長之路。

除上述兩點外,更多的投資者和證券律師還指出,欣泰電氣的相關賠償或不夠透明。

“已經有投資者找到我們律師這邊,來咨詢相關賠付方案的標準是否公正等問題。”宋一欣表示,目前投資者維權律師圈正在起草相關建議,準備向證監會提出要開聽證會,關於具體賠付有尚待明確之處。

“從萬福生科、海聯訊到欣泰電氣,這已經是第三例設立投資者賠付基金的案子,依然沒有一個投資者在賠付方案制定過程當中發出過聲音。”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厲健律師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作為投資者索賠專業維權律師,他主要關註兩個問題。一是賠付方案是否透明,從此前兩個案子來看,實際賠付是打了很大折扣的,所以到底實際賠付了多少,是不透明的。如今興業證券拿出5.5億設立基金,到底實際賠付多少錢,應該公開。二就是應該安排聽證程序。

“設立對投資者的賠付方案,卻沒有投資者參與,也沒有證券維權律師參與,僅是券商自己內部做出一個方案,來決定哪些投資者可以賠、哪些不可以賠,難免有暗箱操作之嫌。”厲健稱。

對此,興業證券向本報回應稱,公司會在後續賠付過程中建立和投資者的溝通渠道,設立現場和非現場的相關熱線,接受投資者的問詢和質疑。

IPO罰單為何加碼?

欣泰電氣一案,證監會開出了A股歷史上最嚴厲的IPO造假罰單,已被打上“古董”標簽的涉事方欣泰電氣因欺詐發行將永遠退出A股市場。相較以往的IPO罰單而言,欣泰電氣這一超出預期的處罰力度背後到底又在透露怎樣的信號?

上市僅兩年左右的欣泰電氣,將迎來退市程序的啟動,且“強退”之後不得重新上市。IPO申請文件造假是釀成這一惡果的主要原因。據了解,2011年到2014年的四年間六期財務報告,每期虛構收回應收賬款從7000多萬元到近2億元不等。

而證監會早在2014年10月發布《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針對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等市場反映強烈的兩類違法行為,明確規定上市公司存在上述兩類違法行為,被證監會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或者因涉嫌犯罪被證監會依法移送公安機關的,證券交易所應當暫停其股票上市交易。而根據相關規定,因欺詐發行暫停上市後不能恢複上市,且創業板沒有重新上市的制度安排。

除上市公司退市之外,證監會決定對欣泰電氣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832萬元的罰款;並對溫德乙、劉明勝等個人處以總計1075萬元的罰款。此外,對溫德乙、劉明勝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自證監會宣布決定之日起,終身不得從事證券業務或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

興業證券作為欣泰電氣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保薦機構因為受到“連坐”,證監會對其做出行政處罰,給於警告並罰沒約5700萬元。

“投行目前在IPO中的盡職調查辯解不明確、不完善,且短期內這一現狀難以改善。”在一位上海的券商投行人士看來,目前券商投行在盡職調查方面並沒有具體的細則可參考。

事實上,在欣泰電氣之前,因欺詐發行而被證監會行政處罰的就有海聯訊、萬福生科、勝景山河等。其中,海聯訊在IOP申請文件中2011年年報、2012年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的財務數據、指標等,存在虛假記載;萬福生科則是為了達到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條件,虛增銷售收入、營業利潤,且上市後的2011年、2012年仍存在上述財務造假問題;勝景山河也是因招股書披露不實、涉嫌虛增銷售收入而被撤銷上市資格。

對此,上述上市公司也遭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主要是對上市公司及相關責任人給予警告、罰款,主要責任人被終身禁入證券市場。但因欺詐上市而退市則是之前所沒有的。

“新一屆的證監會監管風格變了。”在業內人士看來,欣泰電氣的案例釋放出了監管層將“強監管”的信號。

證監會7月8日也表態稱,對欣泰電氣這類重大違法公司,資本市場將采取零容忍態度,堅決執行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制度,將其清除資本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66

默克爾打錯算盤!難民無法填補德國勞動力市場

在德國,同默克爾政府“開放門戶”的難民政策唱反調的極右翼政黨經常鼓吹難民搶了德國人的飯碗。

然而根據德國聯邦勞動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偏見。對於此前一直宣稱難民可以填補德國勞動力市場的德國政府而言,實際的就業數字也顯示,難民在德國的就業之路要比預想的曲折得多,特別是德國政府此前希望的赴德“專業勞動力”難民更是鳳毛麟角。

根據這份統計數字,截至今年6月底,在德國聯邦勞動局登記找工作的近30萬難民之中,總體上只有4%的人可以進行專家類工作,而近74%的人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職業訓練。

年輕卻沒上過學

德國聯邦勞動局預計,這些難民很難在德國的勞動市場上尋找到工作。在上述近30萬難民之中,僅有25%的人擁有高中文憑,而這些文憑在德國是否能得到承認,尚且是問題。其原因在於,德國實行雙軌制職業教育,在大學制度之外,對於各種工種的勞動力資格認證也非常嚴格,這令難民在短時內很難融入勞動力市場。

在此前的一項調查中發現,能夠立刻融入德國勞動力市場的難民只占湧入德國總體難民總數的10%~20%之間。雖然在進行意向性測驗時,超過八成的德國企業都表示願意招聘難民,但是在實際中能夠滿足企業需求的難民應聘者寥寥無幾。

此前,根據德國媒體的報道,德國所有大型企業都幾乎還沒有雇傭難民。據統計,德國達克斯股票指數中的30家上市公司總共只雇用了54名難民,而其中50人還是在為德國聯邦郵政局工作。

為何時限如此之長呢?

德國勞動市場和職業研究所研究員布魯克(Herbert Brücker)認為,難民融入德國勞動力市場要比移民緩慢得多。他認為,5年之後,有50%的難民會融入勞動市場,10年之後能到達 60%, 15年之後達到70%。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此次來德難民的年齡且學歷普遍較低,需要在德國徹底進行全新研修,平均每人需要兩到三年的培訓準備期才能就業。

德國聯邦移民和難民署(BAMF)在最近的一份《難民申請者:社會結構,資質和就業》報告中指出,在2015年進入德國的110萬難民中,有80%的難民都不適宜在德國勞動力市場就業。這份報告指出,2015年來到德國的難民大部分是年輕男性:近2/3的人則是33歲以下的年輕人,分別來自巴基斯坦、阿富汗、敘利亞、厄立特里亞和伊拉克。其中,有超過46%的厄立特里亞難民、40%的阿富汗難民和27%的伊拉克難民在22歲以下。而在這部分人中,僅有18%的難民接受過大學教育,20%的上過高中,1/3的人讀過初中,22%的人上過小學,還有7%的人壓根沒有參加過任何正式教育。

在統計中可以看到,教育背景最好的是敘利亞難民和伊朗難民:有27%的敘利亞難民和35%的伊朗難民大學畢業;來自阿富汗、厄立特里亞、巴基斯坦人和西巴爾幹半島的難民學歷則較低。

此外,統計顯示,大部分男性難民都曾經做過小商販,或者做過體力勞動者。不過,大部分男性難民都在農業和服務業領域工作,沒有多少人在貿易、商業或教育領域有經驗。

第二個原因對於難民而言,也多少有點無可奈何。與東歐在內等國的移民在語言方面有天然優勢相比,包括敘利亞難民在內的新一波難民在融入德國時面臨德語這一天然屏障,而學習德語相當困難,特別是在書寫方面。目前德國政府已經通過法令,強迫所有難民每月花10歐元上融合課,其中就包括德語課,否則就必須離開德國。

1歐元工作能維持多久呢?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7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15年,移民到德國的人數有213.7萬人,比2014年多67.2萬,增幅達46%。當年德國凈增移民113.9萬人。2015年也見證了德國在移民數量及凈增移民數量兩個數值均創史上最高的紀錄。

2015年年底,德國聯邦勞動局就已經發出警告,認為有超過八成的難民沒有正式的資質,這對德國的福利系統將造成嚴重負擔,為2016年凈添40萬福利金領取者。

為加速難民融入,德國政府甚至為難民推出了“1歐元工作”方案,令避難申請者在等待的數月期間先試圖融入德國勞動力市場。德國聯邦勞動局承諾要先提供10萬個這樣的崗位,包括維修自行車、修剪花卉以及一些清潔工作等。據悉目前柏林市就以這種方式雇傭了近4000名難民。

不過這種方式在德國爭議極大,被認為是同市場經濟背道而馳的做法,且對難民而言不具有長期雇傭的確定性。

在這一問題上,德國克隆IW經濟研究所著名經濟學家蓋斯(Wido Geis)認為,在低端勞動力市場,德國不缺人。“不過這些兼職工作可以說是進入德國職業市場的一塊敲門磚,使難民了解到什麽是德國就業市場環境,並學習德語。”他表示,真正重要的是讓這些年輕的難民在德國受教育,德國現在存在大量的學徒機會。

“但是問題是,要說服這些人去參與職業培訓項目,可不容易。”蓋斯表示,“首先,一般德國人3年可以結束的培訓項目,難民通常要5年才能完成。而通過了這些課程,他們才能開始去職業學校上學。”

“有許多人說,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我需要給他們寄錢,需要立刻就工作。”蓋斯表示。此外,這些難民所來自的國家並不具有職業培訓系統,他們不能理解這個系統的價值,由此要做的勸說工作非常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99

假鹽流入17省市外觀真假難辨 監管漏洞亟待填補

加工現場查獲假鹽240箱,總計假冒食鹽逾35噸,更有不明數量的假鹽已售出……因使用工業用鹽偽造食用碘鹽並進行售賣,石家莊市民曹某近日被依法批準逮捕。

近幾年來,廣東、浙江、江蘇、河南、山西接連曝出假鹽、毒鹽大案,貴州甚至查出“牲畜用鹽賣給人用”。記者梳理發現,國內的假鹽案件至少可以追溯至1994年,層層監管為何難擋假鹽泛濫?

假冒食鹽35噸被查 專業包裝外觀真假難辨

今年4月12日,石家莊市公安局、石家莊市鹽政管理處聯合偵破了一起工業鹽冒充食用碘鹽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曹某後被檢察機關以涉嫌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逮捕。

石家莊市橋西區檢察院檢察官秦昕介紹,曹某最開始只是將從他處批發來的私鹽,放在自己攤位上銷售,在嘗到甜頭後,專門從山東購置了成袋的工業用鹽以及印有“中鹽河北鹽業專營有限公司”“河北省著名商標”“海晶”“綠色碘鹽”等字樣的包裝袋、包裝箱,更買來封包機、打包機等工具。

根據公安機關對曹某的訊問,黑窩點已售的“食鹽”分為3種:第一種在包裝上最接近群眾常購買的食鹽,每箱32元、50小袋,而鹽業公司出產的同規格食鹽每箱82元;第二種是每袋30斤的中包裝,含10小袋,每小袋3斤;第三種是每袋50斤的大包裝,含10小袋,每袋5元,出廠價僅為28.5元。

警方和鹽政部門在現場搜查發現,半成品工業鹽共計13.5噸,成品包裝鹽多達240箱,合計查獲假冒食用鹽35噸。這半年間,更有數量不明的假鹽流向了普通市民的餐桌。

業內人士指出,工業鹽包括亞硝酸鹽和含有亞硝酸鹽的工業氯化鈉等,成人攝入0.2-0.5克亞硝酸鹽即可引發中毒,攝入3克即可致死。

利潤高達十余倍 假鹽流入17省市

記者梳理發現,有關假鹽的案件報道至少可以追溯到1994年。近3年各地公開報道的假鹽刑事案件有數百起,涉及至少17省市。其中,2015年江蘇警方破獲的案件中有超過20000噸假鹽流入北京、天津、山東等地。為何近幾年各地制售假劣食鹽的違法犯罪不斷擡頭、愈演愈烈?

——造假成本低,利潤巨大。記者了解到,市場上工業用鹽每噸售價只要400元左右,劣質工業用鹽的價格更低,相比之下,食用鹽每噸市場售價超過4000元。單在石家莊工業用鹽制假售假一案中,制售假鹽每噸的利潤高達9倍,此前貴州曝出“牲畜用鹽賣給人用”案件,部分假劣食鹽的利潤可達20倍。

——制售門檻低,原料易得。秦昕介紹,制假分子在破舊庫房里對袋裝的工業鹽拆分後,先用塑料桶進行大致稱量,再用封包機和外觀精美的“食用碘鹽”包裝袋進行包裝。專家表示,目前市場上用於假冒食鹽的主要是精制工業鹽、畜牧鹽,也有用於飼料添加劑和印染助劑的鹽類。雖然工業鹽由鹽業公司統一管理經營,但購買渠道暢通,很多化工商貿公司都有賣。

——多窩點多模式制假,呈現團夥化、規模化趨勢。在哈爾濱警方破獲的案件中,嫌疑人擁有6個分散在多處的制假、包裝和倉儲窩點。而在廣州警方查獲的案件中,制假團夥采取“速戰速決”的加工模式,收取訂單當天進貨,深夜加工包裝,即時出貨,並且20多天就轉換一次制假窩點。

——產銷“一條龍”,涉及地域廣。在2015年涉及7省市的特大以工業鹽冒充食鹽案中,涉案團夥不僅通過傳統的分銷網絡和互聯網售賣,更勾結長途客運司機將假鹽銷往外地。多起假鹽案中,假鹽整體包裝條噴碼、安全標誌一應俱全,除了袋側的折印外,與正規食鹽外觀無異,消費者幾乎無法分辨。

22年難治假鹽泛濫 監管漏洞亟待填補

業內人士指出,22年難堵假鹽上餐桌的背後,是亟待填補的監管漏洞。

據介紹,飼料添加劑氯化鈉用於生產飼料和養殖牲畜,屬農業部門主管,而根據《食鹽專營辦法》《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的規定,畜牧鹽又屬食鹽專營的範疇。多頭管理往往造成市場監管上的漏洞。

據石家莊鹽業部門負責人介紹,除了多頭管理,劣質鹽尤其容易脫離監管。“對於那些不宜食用的普通工業鹽,即不是以亞硝酸鈉為主要成分、小劑量就能致死的鹽類,國家對其管理更為‘寬松’,多數流向了農村、鄉鎮地區的市場。”

相關人員向記者表示,《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將於2017年1月1日起實施,取消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只能銷售給指定批發企業的規定、取消對小工業鹽及鹽產品進入市場的各類限制,放開鹽產品市場和價格等,這些重大改革措施即將落實,食鹽業競爭將會加劇。要警惕生產、經銷商為增強價格競爭力,降低質量標準。

業內人士認為,要從源頭上保障食鹽的質量安全,還須實行更高標準、更加嚴格的食鹽生產管理。目前食鹽生產標準相對較低,為適應社會對衛生、環保等方面的要求,要按照與其他食品一樣甚至更高的衛生標準來規範食鹽生產。

據悉,目前石家莊一案仍在進一步偵查中,檢察機關將繼續引導公安機關偵查取證,依法從嚴從快打擊涉鹽違法犯罪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7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