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家級生技創投案通過 政府投資資金銳減 生技大業孵育兩年 最後一刻大轉彎

2011-6-13  TWm




這是一個攸關台灣未來十年產業發展的重大決策,它能替台灣養出下一個台積電、下一個半導體產業、給數萬人工作機會。它是一個總統加持、副總統力挺的國家級計畫,但卻在孵育兩年後,在核定的最後一刻出現政策大轉彎!

撰文‧賴筱凡、林明定、林宏文三天的端午連假,一般人忙著休假過節,總統府與行政院也很忙,忙著密集開會,就為了讓難產多時的生技創投案有個結果,因為這 個結果,已經讓生技產業、學術界,甚至主導的政府官員,望穿秋水,足足等了六個月,而結果出來了:生技創投案通過,但投資細節大轉彎!

「政府已經決定不在彰化開發國光石化,生物科技將成為一項替代的重大產業。」頂著豔陽,五月十八日,總統馬英九扯著嗓子這麼宣示,只因台灣生技產業一步一步朝「準備好了」的目標邁進。

這已經不是馬英九第一次公開宣示政府要推動生技產業,早在四月底的總統府財經月報,行政院科技政委朱敬一、經建會主委劉憶如報告「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 案」執行進度時,馬英九就表態支持生技產業,副總統蕭萬長話說得更是直接:「把烏紗帽拿在手上拚命去做!」蕭萬長強調,政府過去扶植科技業的態度也是這 樣。

這些話語言猶在耳,但時間又過了一個月,「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的進度還是停留在原點,原本以為要「大幹一場」的相關人員,擁有的不是更多信心,而是灰心。

台灣下一個產業是什麼?

五月的最後一天,當許多產業界大老齊聚,緬懷著前總統府資政李國鼎逝世十周年,但更讓他們感嘆的是,新一代的李國鼎在哪裡?

時間回到一九八七年,那是台灣半導體業起飛的年代,縱使國際管顧公司麥肯錫給了負面評價,在李國鼎的堅持下,台積電應運而生,才有今日逾兆元產值的半導體 產業;二○一一年,當台灣電子業式微,雙D產業(DRAM與面板)又壟斷在韓廠手上,「保二總隊(指毛利率僅二%)」的代工業面臨嚴重瓶頸,台灣產業剩下 什麼?

「這是台灣推動生技產業最好的時機點。」生技背景出身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在端午假期的第一天,接受《今周刊》專訪。

當兩岸市場逐步開放,連生技廠董事長都笑稱大陸是「Home Market」(國內市場),因為這是一塊高達三三二○億元的商機大餅;當台灣生技專利還名列前茅,還能享有技術領先的優勢;當旅美的生技A咖大老都屆臨 退休年限,有名也有利的他們,紛紛回到台灣,希望台灣生技也能站上國際舞台;當政府端出六百億元的「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種種有利台灣生技業的因 素集於一時,這是台灣生技要起飛的最好機會。

然而,一件五十億元的生技創投申請案進到行政院,宛如一根針掉進深海裡,再也無聲無息。

請出生技大老為台灣扎根

場景拉到另一個咖啡廳裡,戴著眼鏡,他一貫的親切笑容堆滿臉,相較於其他旅美生技大老的大鳴大放,全球最大醫療器材創投Vertical Group合夥人張有德,向來不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低調個性使然,讓他即使悄悄回到台灣,也不多半點聲張,這陣子,他的名字屢屢在報紙上出現,但他還是維 持一貫的低調作風。

張有德,一個被台灣生技業寄予厚望的生技大老,他是目前經建會唯一通過的生技創投TMF(台灣生技創投,Taiwan MedTech Fund),他肩上背負的責任,是手捧五十億元資金,不只替台灣尋找最好的生技投資機會,還要幫台灣生技產業扎根。

「所以,生技創投的管理者角色就很重要,我們設立之初就把規格拉得很高,要有操作過一.五億美元生技創投基金的經驗。」前經建會主委、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 枝說,坐在台大社科院的教授研究室裡,資料與書堆得像山高,他緩緩談著兩年前設立「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的用意,「我們想找的人,說白了,就是生技 業裡的張忠謀,我們要他做的就是打造下一個生技業的台積電,把生技業壯大成另一個半導體產業。」於是,一連串的配套計畫細節如開枝散葉般地展開,「一般創 投最大目的要獲利,可是國發基金的投資,除了獲利,也必須扮演扶植產業的角色。」劉憶如說。「台灣生技上游有很多研發專利,下游製造也做得不錯,所以,我 們要把中間這段接起來,讓這些研發專利能進入產業、商業化。」翁啟惠說。

包括負責整合、培育新專利的超級育成中心(SIC)、主管審核的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都將與生技創投連成一線,要替台灣生技挖掘出最閃亮的鑽石。

滿腔熱血與雄心壯志,寫滿在這些人臉上,還有更多的生技業大老磨刀霍霍,像泛潤泰集團色彩的合一生技創投、全球第三大製藥廠華生(Watson)創辦人趙 宇天、擁有豐厚生技創投經驗的浩理生技管顧總經理李世仁,都紛紛釋出申請意願,就連知名藥廠Tanox創辦人唐南珊,都送件申請生技創投,只是多半無疾而 終。

四月一日,張有德的生技創投TMF送進行政院核定的第四個月,國發基金生技創投審查小組面見行政院長吳敦義,這件案子是目前為止,國發基金生技創投審查小 組,唯一無異議通過的案子,但是吳敦義跟國發基金成員開完會後,卻下了指示:「台灣生技創投要搬回國內,不得設於開曼群島。」緊接著,四月下旬,朱敬一、 劉憶如再次簡報,吳敦義的回應很簡單:「這案子很好啊。」但幾次公文簽核,吳敦義還是沒有批准。

在十一位行政院生技諮詢委員會委員上書總統後,五月中旬,蕭萬長召集了國發基金審查小組,要行政院不能再拖,只是吳敦義始終沒有點頭;直到五月十九日,避 開主管的國發基金,一場由吳敦義託民間友人找回張有德的會面,吳敦義有了新的回應,「他要求政府投資比重要由四○%降至二○%,關鍵的人事案要由行政院核 定。」熟知詳情的人,氣到咬牙。

趕在截稿前夕,行政院終於在端午連假中,加班開會通過張有德申請案,只是投資細節全盤大轉彎,國發基金出資比重由四○%減為二○%,在行政院要求生技創投需設立在台的前提下,其餘八成資金,由行政院名義介紹給國內投資人,這當然也包含了公股銀行。

國發基金肩負扶植產業任務如此一來,生技創投也不需遵守五○%資金需投資台灣生技廠的遊戲規則,而改成一定比重投資台灣生技業;若民間單一投資人持股比重 超過國發基金,生技創投負責的對象也從政府轉為民間投資人;更遑論是要求基金管理人全職,或國發基金享有實質否決權等條件。

「這怎麼對?我們當初設計四○%,是有用意的。」陳添枝與朱敬一聽到消息後,有些愕然。生技創投不只以獲利為目的,更重要的是扶植台灣生技業,因為台灣生技公司規模都是中小企業,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開發一種新藥,所以政府投資四○%有其重要性。

聽到消息也是愣住的翁啟惠,想了三秒後緩緩開口,「鑽石計畫就是因為過去政府投資生技業的方式,較無系統性、無組織性,有好的案子來申請,審核後就投資, 這是被動性的。生技創投要做的是,有規畫、有策略的投資,主動去尋找好的投資標的,裡面是隱含有Taiwan Purpose(台灣目的)。」倘若國發基金投資比重自四○%降至二○%,國發基金可能就非最大股東,「這與先前國發基金在做的投資就沒兩樣了。台灣生技 業之所以需要鑽石計畫,政府出資比重達四○%,就是希望政府能夠扮演國外大藥廠的角色,能夠同時投資幾個案子,有主導性與連貫性,這樣的工作風險性高,所 以才需要政府來做。」在陳添枝口中,整個計畫的細節設計,都有其意義。

坐在南軟一期園區十九樓辦公室,台灣浩鼎董事長張念慈不時望向窗外,「現在想想,對有德真的滿抱歉。」兩年前「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一提出,他們滿 腔熱血,就想替台灣生技產業做些事,因為對他們而言,長年在美國征戰,早就有了名氣、也有了財富,耳順之年回到台灣的用意很簡單,就是幫台灣生技產業一個 忙,因為這是自己的家鄉。

就在馬英九大聲宣示要生技不要石化的隔天,台大醫院十五樓病房外,堪稱藥界女王的IVAX與OPKO兩藥廠的創辦人許照惠,實在忍不住感嘆,「開會開了兩年,現在想想,還真有點浪費時間……灰心啊!」兩年來台灣、美國兩頭飛,哩程數累積了不少,推動的成果卻還是零。

台灣生技鑽石真能起飛?

很多人都以為,台灣投資生技產業沒有利基點,劉憶如卻不這麼認為,過去國發基金投資生技業,目前直接投資部分的報酬率達一○二%,其中有許多家已上興櫃, 例如國光生技與台灣神隆的報酬率也都相當不錯。另外,過去二十年投資金額也不過一一○億元,距離當初政府圈定的二百億元,再加上前年通過的生技鑽石方案中 框列的二四○億元,才只不過是四分之一,「電子業一個投資案動輒百億元,但生技其實相對來講,投資金額小;因此投資生技的風險不在於金額大小,而是在回收 期較長。」她用挖油井來比喻,投資生技產業就像在挖油井一樣,你不容易知道哪個油井有油,挖了十個只要中了一個,投資成本全回收還有賺,「所以,為什麼要 有生技創投?我們就是需要專業的生技創投團隊來評估,哪些油井值得開發。」然而,事情演變至今,一個國家級計畫可以孵了兩年,依舊沒有大進展,讓越來越多 的生技業者越看越擔心。

「我只是擔心我們慢了。」翁啟惠說得語重心長,因為當大陸、韓國也跑在前頭,台灣的優勢會越來越少,甚至大陸、韓國開始回過頭來挖台灣人才。

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負面聲音,吳敦義解釋,「政府絕對沒有攔阻,而是非常贊成這項計畫,但國發基金是納稅人的錢,所以政府出資當然要謹慎。」只是隨著政策大轉彎,鑽石計畫的效應也將跟著打折扣,能不能如預期成為台灣下一個可期待的產業,端看政策執行者的魄力與決心了。

國發基金唯一通過生技創投,

TMF申請案多舛

時間 事件

2010.10.22 國發基金組成七人審查小組,通過張有德的台灣生技創投TMF 2010.12.22 TMF申請案第一次送進行政院核定2011.04.01 七人小組面見吳敦義,吳開出TMF須設立於台灣、要在台投資2011.04.20 張有德將TMF改設立於台灣,並補件2011.

4月下旬 朱敬一、劉憶如多次向吳敦義簡報,但仍等不到行政院核定2011.04.28 總統府財經月報,馬英九、蕭萬長表達支持2011.05.10 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炮轟行政效率牛步,不利生技產業發展。翁啟惠、許照惠等11位生技諮詢委員上書總統陳情2011.

5月中旬 蕭萬長召集國發基金了解TMF申請案,做出行政院顧慮不合理,應盡快執行的回應2011.05.19 吳敦義透過民間友人找張有德返台會面,開出三大條件:(1)政府出資比率由40%降至20% (2)重要人事案須由行政府核定(3)只要政院對投資標的有任何異議,就須送TMF董事會表決2011.06.05 行政院通過TMF申請案,但執行細節大變更生技創投,國發基金歷年監管標準最嚴格歷年投資案 生技創投(BVC) 影響公司註冊地 沒有限制,多設立於開曼群島 須設立於台灣 不利吸引國際資金出資比例 低於30% 原設計為40%,後拍板敲定減少至20% 僅20%會讓政府失去主導性,也大大降低扶植台灣生技業的本意投資限制 沒有限制 原設計50%資金投資在台,後改為一定比重 扶植生技業的效益大打折扣基金管理者 僅要求專業背景 基金管理人需有實際操作1.5億美元生技創投基金的經驗,且需全職經營 符合資格者少,僅5至6位旅美專家符合經營團隊 沒有限制 原設計重要人事需行政院核定,後由創投自行安排 尊重經營團隊之專業重大投資案 依公司法辦理 國發基金擁有實質否決權,隨政府出資比重降低而取消 回歸專業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57

輕忽風險、「賭」錯行情 科技股達人兩度破產 低檔布局成長股 東山再起兩年賺回千萬

2011-10-10  TWM




三十八歲的洪文宇,年紀輕輕就已 經歷兩次痛徹心扉的破產經驗。

網通泡沫破滅時慘遭滅頂,金融海嘯時賠光身價還負債一百多萬元。

二年後他掙回了千萬元資產,他 到底想通什麼賺錢道理?

撰文‧林心怡

洪文宇(化名)不僅是科技股投資愛好者,也是高科技產品的愛用者。他把玩 著手上白色的iPhone 4手機,桌上擺的則是限量款的華碩F8vr白色筆電,一身帥勁的他卻吐出:「我愛玩科技,但也被科技股玩得很慘。第一次破產是發生在二○○一年時的網通泡 沫,第二次破產則是○八年金融海嘯??。」他接著說:﹁○八年的那場金融海嘯最慘烈,不但輸光了我的家當,還負債。那段時間,上班回到家,我把自己關在家 裡足不出戶,變成了一個死宅男……。﹂長相斯文、一副娃娃臉的洪文宇憶起投資失利破產的日子。

靜心研究充實專業知識 不再「賭」行情有道是:﹁新手死在高點,老手死在反彈。﹂在股市自視甚高的洪文宇,就是﹁輸﹂在金融海嘯從九千點下修後,「賭」七千點有機會反彈。但出乎 他意料的,加權指數卻一路下修至三九五五低點。更要命的是,當時洪文宇手上的期指多單高達八成,連續性的下殺,不僅血本無歸,還得籌錢補繳一百萬元的保證 金。

千萬元資產幾乎瞬間賠光,還負債一百萬元,這讓一向自傲股市投資功力了得的洪文宇相當受傷,﹁在那段賠光、負債的日子,我幾乎天天失 眠,當時心想,難道我就這樣倒下去了嗎?﹂為了一搏翻身的機會,他更積極地研究股票,力求東山再起。

其實,這不是洪文宇第一次破產了。元培 醫專畢業、初入社會沒多久的洪文宇,就是個靠信用卡借貸過日子的卡奴。二○○○年網通泡沫時,不但在股市裡賠掉了幾十萬元的積蓄,也因行情不好,讓當時擔 任營業員的他,常常領著底薪二萬二千元,支付每月的房租、生活開銷及四十多萬元的卡債;之後更慘遭裁員,幾個月沒收入。

為了過生活,他一邊 自修充實股市專業知識,一邊幫出版社撰寫﹁技術分析﹂相關書籍,靠預支版稅與友人接濟過日子。雖然日子過得清苦,洪文宇當時心想,自己還年輕,也不過是負 債四十多萬元,未來靠他股市投資的本領,還有扳回一城的機會。但沒想到,○八年的金融海嘯,卻再度重創了他的投資信心。

逐漸邁入中年,卻一 下子輸光了好不容易累積出來的千萬元資產,還負債百萬元。這時的洪文宇心急如焚,﹁我心想,一定得趕快在台股下跌的過程中,發掘價值被低估或有轉機向上的 成長股投資,並鎖定投資報酬率至少五成到一倍以上的標的,不然時機一過,就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才能翻身了!﹂自我反省後,洪文宇開始冷靜思考東山再起的可能 性。

洪文宇說,他觀察到智慧型手機未來的市場滲透率,絕對要比手機強,專做保護玻璃的正達,就能搭上智慧型手機未來龐大的商機。此外,當時 正達的﹁富爸爸﹂鴻海持有的成本大約十五元左右,這讓洪文宇心想:﹁當時正達股價不過才十幾元,股價買得比大股東便宜,未來又有發展性,投資勝算真的很 大!﹂想通成長股的三個賺錢道理才剛輸光家當還負債的洪文宇,為了籌錢買股票,他向親友借錢時總是信心滿滿地說:﹁錢借我買股,若賺錢一人一半,輸了就算 我的!﹂就這樣,洪文宇靠著借來的資金,在○八年底先發掘了上市LED廠商隆達,從二十五元介入、六十五元賣出,獲利二.六倍。又在○九年初布局當時才十 幾元的觸控保護玻璃廠正達,一路加碼,直到去年以一二○元出脫,獲利至少五倍,讓他賺回了千萬元資產。

這場從負債百萬元再賺回千萬元驚心動 魄「谷底逮黑馬」的過程,讓洪文宇想通了三個最重要的賺錢道理:第一、投資成長股一定要看總體經濟環境。﹁之前失敗的經驗,讓我學到投資股票不能光看產業 面與技術分析,而是要搭配總經環境!﹂「之前一味地把產業分析擺在投資決策第一順位,這是很危險的!」至於第二個道理則是:在空頭盡量保持空手時,反而更 該努力研究。「我會利用這段時間詳讀一些新上市科技股公開說明書,弄清楚上、下游的產業鏈,用小量資金先行部署,股價動起來時,再一路向上加碼!」洪文宇 在短短二年多從負債百萬元賺回千萬元,第二個賺錢道理居功甚偉。

最後,第三個道理則是資金控管。從事成長股投資的人,容易產生難以駕馭的賭 性,疏於資金控管,使自己陷入極大風險而不自知。「這是我從兩次破產經驗學到最寶貴的教訓。」也正因對未來全球經濟不甚樂觀,目前洪文宇的持股不到一成。 現在,他懂得稍安勿躁,不過度拉大槓桿的道理,看財報、持續追蹤獲利數字,懂得嚴設停損才是長線的賺錢之道。

賺回千萬元身價的洪文宇,因為 想通上述三個賺錢道理,這次台股受歐債危機影響受傷輕微,他也正睜大眼睛尋找下一個明星產業,為自己下一個千萬元做好準備。

洪 文宇

出生:1973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證券營業員

學 歷:元培醫專

投資資歷:12年

那些年想通的賺錢道理

「谷底逮黑 馬」投資心法

操作成長股,不僅看產業面,也要看總體經濟面說明:經過2001與08年兩次破產教訓後,終於在今年避開歐債危機引發的台股急 跌。

空頭來臨時,反而更應努力做產業面研究,為找下一支黑馬股做準備說明:2008年底與09年股市低迷時,靠找出隆達與正達兩檔黑馬股賺 回千萬元。

嚴謹的資金控管

說明:空頭市場時,部位不要超過可投資資金的2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0

台灣企業新標竿 第一屆併購金鑫獎出爐 黃齊元:未來兩年併購熱浪席捲兩岸

2011-10-24  TWM




為鼓勵企業擴張版圖、走向世界,《今周刊》與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舉辦第一屆併購金鑫獎,位居外資前進中國前哨站的台灣,若懂得善用自身優勢,將是此波 併購潮中最大獲利者,而台灣業者準備好了嗎?

撰文‧許瀞文、林宏文

「如果沒有意外,產業的併購熱浪,將會在未來兩年席捲兩岸,進而擴張到全球。」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大膽預言。

來自外資、陸資、私募股權基金的三路資金,利用策略聯盟、參股、合資、收購等多種方式,和台資企業緊密結合,為的就是中國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商機。

黃齊元指出,外資將台灣視為前進中國的前哨站,同文同種、較中國民主化的台灣,必須要懂得善用優勢,和外資合作形成「nike曲線」,才會是此波併購潮中 最大受益者。

為讓台灣朝向兩岸布局及開拓國際市場,進而帶動產業自我轉型,《今周刊》與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共同舉辦第一屆併購金鑫獎,這也是國內首次舉辦併購評選 活動,挑選從去年六月至今年六月間,經由參股、合資、策略聯盟、併購等管道擴張企業版圖,金額在新台幣十億元以上,且對產業有正面意義的台灣企業作為評選 標的。

第一輪的評選,是經過具有財務、會計、法律等各方專業人士所組成的選拔委員會,就架構、影響力及所創造的附加價值等各項作為評選指標,從二三○件中挑出二 十四個入圍案件,再由社會賢達及產官學界人士組成評選委員會,進行第二輪評選,選出五項年度最具代表併購案及六項特別獎得主。

因台灣社會對企業併購議題保守,符合此次評審條件的企業中,僅有台橡及神基主動報名,其他企業皆由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會員及其他企業推薦,我們也從這 些得獎案例及產業變化中,勾勒出產業未來三大趨勢,當然也是投資人的另一淘金契機。

本次十家得獎企業中,僅有神基併豐達、元大併寶來、大聯大併友尚屬於國內產業整合,其餘皆是跨國、兩岸併購布局,不論在金融或科技,都有令人眼睛一亮的代 表案。

趨勢一:

兩岸、跨國併購會越來越多在金融界部分,就屬去年底中國人壽參股中國建信人壽(建設銀行持有五一%,中壽持有一九.九%)為指標,也讓中壽股價從去年十二 月二十多元最高漲到四十二元,翻了一倍;科技界則是冠捷併購飛利浦電視部門,也買下飛利浦電視品牌,這兩者皆拿下金鑫獎年度最具代表性併購案。

二○○五年,中壽登陸後,原打算採合資方式加快進軍中國市場,但遍尋不著好對象,直到一○年八月透過野村證券牽線,中壽、建行雙方高層接觸後,才開啟合作 契機。

看好建行在中國擁有一萬三千多個據點,世界級壽險業者搶著和建行合作,一開始中壽根本不被看好,「就算是陪榜,也要盡力爭取。」中國人壽總經理郭瑜玲形容 當初的心情。

中壽集結各部門協理級以上主管,成立超過十五人小組,簽下保密協定,由董事長王銘陽親自督軍,每份給建行的資料,王銘陽逐字校正,除用簡體字外,資料措詞 都採中國用語。

例如在台灣銷售保險人員稱為保險業務員,中國則叫作營銷員,而保險通路中國的習慣用語是渠道,這些小細節中壽都十分注意。「簡報主管也由董事長調教,練了 N次。」郭瑜玲說,近三個月時間不眠不休,中壽團隊獲得建行青睞,取得參股資格。

勝出關鍵在哪?「建行需要任何資料,中壽永遠第一個送達,也是競爭對手中最完整,這是讓對方信任關鍵之一。」郭瑜玲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中壽,也已在今年 第二季和建行完成交割,未來表現令人期待。

今年國內科技產業最受矚目的併購案,除了金融業的中壽,就是冠捷併購飛利浦電視部門及品牌,冠捷取得飛利浦在歐洲及南美洲的電視經營權,雖然飛利浦仍保留 三成股權,但六年後飛利浦可以把股份賣回給冠捷。此案不僅影響全球面板與電視代工產業鏈,更衝擊眾多電視品牌如三星、索尼以及眾多中國品牌如TCL、創惟 等,同時也牽動台廠競合態勢。

根據國內供應鏈指出,冠捷與飛利浦合作後,未來飛利浦在台的電視機代工廠仁寶及鴻海,勢必受到影響。此外,由於冠捷與鴻海在監視器上的競爭關係,過去與冠 捷合作較密切的面板廠奇美電子也一樣受衝擊,而且,由於冠捷之前的大股東京東方,目前八.五代的面板廠也開始量產出貨,未來在友達下單的比重也會降低,台 灣的電視機產業上下游都將受到這個合併案影響。

至於電視機品牌部分,雖然飛利浦這幾年表現不佳,在歐美等國都遠遠落後三星、LG等韓系品牌,在中國市占率也掉到第十三名,市占率不到五%。不過,由於冠 捷是目前全球最大監視器製造廠,還領先鴻海,而且冠捷轉投資的監視器AOC(艾德蒙)品牌也已躋身亞太區第二名,冠捷如今取得飛利浦品牌,未來勢必會對電 視機產業造成衝擊。

中壽和建行的參股、冠捷併購飛利浦電視部門並買下電視品牌,都只是一個開端,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表示,未來將會有更多跨國購併發生,同時也將 導致現有產業競爭版圖產生大變化。

趨勢二:

科技業將會出現另一波併購潮可預見的第二大趨勢,則是科技業恐掀起一波併購潮。

這次十一個獎項,光是科技大廠就拿走六大獎,黃齊元指出,過去短短兩個月世界發生四件大事,包含Google收購Moto手機部門、HP傳出售PC業務、 蘋果執行長賈伯斯去世、日本三大中小尺寸面板廠整合成世界第一大中小尺寸面板廠,將對台灣科技產業造成重大影響。尤其是雙D產業,包含DRAM、TFT- LCD,或是最近股價大跌的LED及太陽能,都是未來整併指標。

除了跨國際併購外,台灣科技界併購案也相當熱絡,這次拿到最佳企業責任獎的神基科技,就成功整合豐達科技,將一家破產公司救活,不僅穩住台灣在全球航太扣 件世界級地位,入主三年多,沒有裁掉任何一個員工,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高達二.九八元,還在今年十月發給豐達科技員工半個月的季獎金。

○四年神基入主豐達,由於豐達前董事長蘇名宇掏空二十億元,當年每股虧損十七.八元,銀行借款十四億元,帳上現金剩不到七千萬元,負債比高達二九○○%, 每股淨值僅剩○.三二元,幾乎與破產公司沒兩樣。神基董事長蔡豐賜說,「當時參與第一筆私募,匯入九千九百萬元,結果很快就發現錢是拿去墊底。」為了替公 司止血,當時蔡豐賜與豐達的幹部,以神基入主名義,請銀行團不要抽銀根,並到美國拜訪航太發動機客戶,將客戶及訂單穩定。另外,原本庫存高達三個多月,降 到剩約半個月,改善內部流程,例如原本一億多元委外業務,改由自己接手。

雖然公司成功改造,但豐達如今還要面對先前董事長掏空案的官司,總計投保中心受委託高達五.七億元的求償案,如今仍在訴訟中,經常出庭的蔡豐賜也不由得要 抱怨,過去公司的問題,不應由現在的經營團隊及股東概括承受,投保中心的態度,造成豐達目前最大的經營風險,由於國發基金目前也持有豐達一四%股權,希望 政府對這個案子要更加重視才行。

除了科技和金融,還有哪些產業可能成為明日之星?黃齊元表示,中國市場的零售民生消費企業一定是主軸,因為十三億人口、十二五規畫的無限商機,深深吸引世 界知名大廠。

趨勢三:

中國民生消費企業會受青睞例如中國最大方便麵廠康師傅,就有七家日商與其合作打進中國市場,也有外資藉著旺旺集團平台,成立合資公司進入中國,更有許多經 營中國有成的台商,被外資企業看中而被併,站上世界的舞台。

就像徐福記,原本只能在中國發光發熱,但在被雀巢買下六成股權後,有機會揚名歐美,這恐怕是業者永遠想像不到的契機。

除了科技及金融,傳產也有亮眼表現,如台橡打敗歐美競爭對手,拿下美國Dexco Polymers全部股權,取得品牌及技術,產能亦從原先世界排名第八前進至第五,評審團一致認同此併購案,增設特別獎給台橡,希望能鼓勵台灣傳產走向世 界。

併購最忌諱三件事:

小併大、以夷制夷、工會強大面對國際併購大趨勢熱浪來襲,薛明玲提醒企業主,有效併購必須要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對方企業最好是有穩定股權結構、過去 與他人合作紀錄優良等才來考慮,併購最忌諱的三件事:小併大、以夷治夷、工會力量強大的企業,最好碰都別碰。

且併購也該掌握景氣循環,景氣好時籌資,景氣從谷底上升時併購,不能抱著非買不可或非賣不可心態,做決策時不斷思考優缺點,才能藉由併購擴張自己版圖,錯 誤的併購案將是拖垮企業的大石。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則對政府態度相當憂心,他表示,台灣對外資來台沒有一定的審查標準,完全是個別案例來看,就算是類似案例,前面兩件過關 了,第三件也不見得放行,時間一久讓外資卻步,只是將機會往外推。

黃日燦指出,尤其是碰到比較敏感的私募股權基金,政府更顯保守,私募股權基金是帶些神祕色彩與負面印象,但不能因此就拒絕他們來台投資,只要併購案牽涉到 私募股權基金審查就特別嚴格。

在政府持保留態度情況下,企業併購當然很難活絡。黃齊元表示,從過去五年來的併購數據就可窺見一二,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統計,過去十年來的企業併購金額,在 ○八年達到近一千五百億元的最高峰,但最近三年卻快速滑落。

黃齊元解釋,政府不支持是主因,過去私募股權基金在台灣積極併購金融、科技及有線電視,如隆力集團入主安泰商銀、凱雷併購東森電視等,政府認為外資併購案 夠多,近幾年外資想要再投資台灣,都被主管機關勸阻。

站在浪頭上的台灣,若不想在此波併購大潮中缺席,政府明確表態支持,將是最重要關鍵。

第一屆併購金鑫獎得獎名單形態 得獎企業(人) 案例 公告時間 金額

年度五大

最具代表性併購案 併購 元大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元大金控╱寶來證券 2011/4月 新台幣489.7億元併購 大富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大富媒體╱凱擘 2010/11月 新台幣360億元併購 大聯大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大聯大╱友尚 2010//11月 9.49億美元合資 冠捷科技有限公司 冠捷╱飛利浦 2011/4月 採「遞延購買價格」(註)參股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人壽╱建信人壽 2010/12月 新台幣17.83億元最佳創意獎 策略聯盟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宏碁╱方正 2010/8月 0.6750億美元(權利金)最佳海峽併購獎 策略聯盟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宏碁╱方正 2010/8月 0.6750億美元(權利金)最具影響力獎 併購 大聯大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大聯大╱友尚 2010/11月 9.49億美元

最佳企業社會

責任獎 參股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豐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神基╱豐達 2010/9月 新台幣4.19億元 (私募股權投資)評審團特獎 併購 台橡股份有限公司 台橡╱Dexco 2011/4月 1.68億美元卓越成就獎 併購 白文正 白文正併購實績:在2000年時整併寶來、大順、華宇、時代四家券商,再與中央產險、華僑銀行合組成虛擬金控,躍升為國內券商第三名,2005年入主華僑 銀行調整體質後,07年售予花旗銀行資料來源: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本刊調查註:冠捷收購合贏公司70%股份,飛利浦擁有剩餘30%股份,代價將以遞 延形式支付,金額按2012年至2014年後或之後某特定年度,其間息稅前利潤(EBIT)的4倍計算。飛利浦可從2013年起,每年至少獲得5千萬歐元 的權利金,以及6年後可賣出持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4

兩年十倍的大好機會來了!姜你軍!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unm.html

兩年十倍的機會擺在面前,你在這個膽量嗎?救救農民,賺賺暴利!有人瞭解相關的儲存工藝嗎?

姜價暴跌之後:誰吞噬了巨大差價?
作者:種昂2011-10-31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種昂 「今年生薑大豐收,可一上午就開了兩回秤。」亓延峰眯著眼看了一下快到晌午的日頭,伸了個懶腰。

一個油漆剝落、滿是斑駁的紅色舊課桌上,躺著一個被老亓壓得褶皺不堪的小本子。上面東倒西歪地記著兩行,「435斤,0.2元/斤」,「310斤,0.2元/斤」。

亓延峰是「中國生薑之鄉」萊蕪市萊城區所轄寨裡鎮生薑批發市場一個收姜點的老闆。瘋狂的「姜你軍」已從去年的歷史高位暴跌至近十年的最低點——0.2元/斤。姜農如按這一價格銷售,每畝將虧損兩三千元。與當年的人頭攢動相比,如今的姜市門可羅雀。

然而,產地生薑價格暴跌的行情並未傳導至市場末端。儘管產地收購價暴跌至歷史低點,可終端市場價格比起正常年份仍然居高不下。

眼下,生薑市場兩頭受損、中間斷裂,「滯脹」現象開始顯現。

十年最低價格

10月份正是一年中新姜上市的日子。25日這天上午,亓延峰7點半就早早地把大紅秤搬到了街口。「去年這幾天,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一天到晚連喝口水的 時間都沒有。」一方面,姜農會把家中存儲不下的鮮姜賣到像老亓這樣的收購點;另一方面,各地的客商也會紛紛前來找他們代購代銷。

老亓就記得,去年的10月,生薑的收購價已到每斤3元以上,前來賣薑的姜農排起了長隊,下單採購的客商也蜂擁而至,他一天就能在批發市場上收個四五千斤。可僅僅一年光景,生薑就暴跌至0.2元/斤,整個批發市場人跡罕至,這個月的收購量也只有去年的兩三成。

生薑本有「貴三年、賤三年」的說法。1996年生薑曾達到每斤12.5元的高價,2006年生薑價格曾跌到每斤四五毛錢。可從今年春節後,當地的姜價就一路狂瀉,4月到7月降速最快,直至0.2元/斤。在老亓印象中,這一價格可謂是近十年最低點、「跌到腳後跟了」。

正說著,鄰村的趙大爺開著三輪摩托前來打探行情。當他得知,每斤0.2元的市場收購價時,剛才興沖沖的神情蕩然全無。因為這一價格比半個月前更低了。

趙大爺家裡三畝多地,今年他家豐收了兩萬多斤大姜。2010年姜價奇高,趙大爺捨不得賣,至今家裡的姜井中還存有上萬斤。半個月前,他把家中無法儲藏的2000多斤鮮姜以0.35元/斤的價格賣給了老亓。他從老亓手裡拿到的錢也只是去年的一成。

他掰著裂紋縱橫、黑黝黝的手指盤算道,一畝地產8000多斤,去年姜種奇貴,可達4.5元/斤,每畝地需800斤姜種,加上化肥、農藥、人工,一畝地總成本就要5500元。如果按0.2元/斤的價格銷售,一畝地就要賠3000多元,「連買薑種的錢都不夠啊」。

萊蕪市萊城區是中國的「生薑之鄉」,有2000多年的生薑種植歷史,已成為全國生薑銷售的集散地。全區生薑種植面積18萬畝以上,年產生薑43.74萬噸,佔全國種植面積的20%以上,佔山東種植面積的37%。

「萊蕪種姜歷史悠遠,多年來種植面積相對穩定。但受2010年姜市價格暴漲誘惑,萊蕪周邊地區以及山東膠東一帶、河南、遼寧等地農戶在2011年春開始大面積種植。」萊蕪市農業局一位負責人分析道。

2010年,當地生薑收購價一度衝過6元/斤的大關,一批姜商在一夜間暴富,村裡小轎車、大別墅猛然間多了起來。主要研究農產品的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徐坤表 示,農民在漲價預期下盲目擴大種植,今年全國生薑種植面積增加30%至40%,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的山東省生薑種植面積增加50%。

萊蕪市農業局上述人士指出,去年姜價高漲到每斤6元以上,姜農惜售,現在還有一半以上存在姜井中。這使得今年鮮姜無法完全儲存,只能賣掉。而其他地區剛剛改種生薑的農戶沒有姜井可存,也只能倉促運至主產區進行拋售。供給過多,姜價自然暴跌不止。

斷裂的鏈條

按說產地收購價暴跌至0.2元/斤、不足往年的一成,終端零售價格本該相應大幅下調。可事實並非如此。

在濟南銀座超市,這裡「燎原」大姜的價簽赫然標著7元/斤,而陽光100菜市場生薑的價格在一番討價還價後仍要4.2元/斤。儘管這一價格比起去年同期七 八元一斤的畸高行情下降了不少,但與2008年、2009年等市場價格較為穩定的年份相比,卻處於同一水平。上游暴跌至歷史最低點的行情卻並未能有效地傳 導至終端市場。

一般來說,「菜賤傷農」與「菜貴傷民」現象只會出現一個。奇怪的是,如今兩種現象卻同時顯現了。更令人感到蹊蹺的是,上游與末端的環節都未能從中受益,巨大的利潤空間就應該在中間流通環節。可事實上,中間商們也是叫苦不迭。

在萊蕪市萊城區寨裡鎮生薑批發市場上,一位來自德州富鑫經貿有限公司的劉經理介紹,今年宏觀經濟通脹壓力較大,各種成本紛紛上漲。如,蔬菜搬運的人工費已 從去年每人每天的80元,上漲到100元,甚至120元;包裝費也增加了近乎一倍,從去年每斤八九分漲至一毛五;運費由於油價的上升,更是佔據了菜價上漲 的大半。

前些天,劉經理從萊蕪以0.4元/斤的價格收購了1000多斤,運至德州當地的批發市場,包裝費、運輸費等各種費用攤到每斤生薑中,成本約在0.9元至1 元,在批發市場銷售則要在每斤1.3元左右。總共算下來,來來回回兩三天,他們幾個從這趟生意中只賺取了400多元。「越是價格暴跌不止,越是不敢貿然出 手。即使收購,量也很小,否則就會跟著姜農一道血本無歸了。」近些天,劉經理一直在萊蕪生薑批發市場觀察,他表示,目前生薑市場大多有價無市,流通鏈條基 本處於斷裂狀態。

萊蕪市清利源農產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薑出口為主營業務的大型貿易公司,具有自由進出口權。總經理王利清告訴記者,由於生薑價格暴跌,原來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的客商已經停止了進口,他已有一個多月沒有收到生薑的出口訂單。

據《食品商務網》的統計,10月25日北京、山東、江蘇、河北各地批發市場價格大多在每斤1.2元至2元之間。

濟南市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副總經理劉福水介紹道,在蔬菜價格構成中,運費和終端菜商加價是兩個主要部分。其中,中間環節的運費成本可佔最終菜價的近一 半。在整個流通環節中,一二級批發商銷量最大、利潤率最低,終端小菜商利潤率最高,但銷量最少。有80%的蔬菜零售價是批發價的一倍左右。像生薑這樣的調 味品,小菜商每天銷量有限,利潤也很微薄。

「滯脹」之謎

眼下,生薑產業鏈兩頭受損、中間斷裂,陷入了僵局。表面上看,蔬菜哪個環節都沒有取得暴利,巨大利潤空間如何憑空蒸發,卻讓許多姜農和姜商不得其解。

採訪中,記者發現,從姜農到終端小菜商,每個環節都在對飛漲的成本抱怨連連。萊蕪一位蔬菜批發商告訴記者,表面上看他對二級批發商的售價較之前差價大了許多,但卻被飛漲的人力成本、包裝費用、運費把利潤抵消了。實際上,他所得的淨利與以往相比,非但未增反而少了。

山東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秦慶武指出,「菜賤傷農」與「菜貴傷民」之所以並存,其實並非中間商們攫取了巨額利潤,而是被無形的通貨膨脹在悄然間吞噬了。在通貨膨脹中,各種生產要素價格都在飆升,使得每個銷售環節都比以前要獲得更多的利潤來化解。

此輪生薑危機正是根源於去年市場的泡沫。2010年,我國通脹整體維持在較高的水平,社會大量過剩資金湧入農產品市場。一時間,生薑、大蒜、普洱茶,大 豆、辣椒、金銀花,紛紛遭到游資狙擊,價格飆升十倍,甚至百倍。受此影響,今年農戶對於去年價格暴漲的農產品格外青睞,紛紛改種,導致今年市場供給過剩, 價格暴跌。

有學者表示,要解決上述「滯脹」現象,應改變目前一家一戶分散式耕作、盲目跟風種植,流通環節過多等現實問題。但也有專家認為,前幾年極少發生這些現象,但近年來土豆、白菜、生薑市場卻接連出現,要解決部分農產品「滯脹」問題更在於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70

用筆記陪自己度過最艱困的時刻大學職員堅忍續扣 投資基金兩年存百萬


2011-12-19  TWM




在基金定期定額投資的路上,許多人總在獲利的時候持續扣款;大跌時,卻耐不住內心煎熬,反而縮手停扣,因而錯過撿便宜的好時機。在大仁科技大學擔任行政人 員的劉俊德,透過筆記將歷史漲跌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堅忍續扣,每一次出場皆有穩定的正報酬。

撰文‧何珮郁

翻開劉俊德的每本基金投資筆記,工整而清晰的字跡,詳細記錄著十一年來,投資每檔基金的資料。藍色字多半寫的是每月淨值、報酬率的變化,以及他對大盤指數 的觀察;紅色字則寫下投資過程中,市場發生的重大事件,再加上自己的評論和感想。

每一次出場皆為正報酬

劉俊德的筆記裡,並沒有太多基金達人的投資心法,他寫的大多是自己的「心得感想」。然而,就是透過回顧筆記上的「心得感想」,讓劉俊德在經歷每一次的空頭 時,更能用「平常心」看待慘不忍睹的負報酬,不隨市場追高殺低,讓十一年來的定期定額投資成果,每一次出場都是正報酬,且年化報酬率皆有八%以上的穩定水 準。從剛開始只投資五千元,到現在每月至少扣三萬元,穩紮穩打的模式,讓他和太太約每兩年就能存下近百萬元。

「剛開始投資基金時,我只是把投資的心得,記在投信公司寄來的交易確認書上而已。」二○○○年,劉俊德開始定期定額投資台股基金,隔年就不幸遇上美國九一 一事件,他的基金報酬率一路慘跌到負四一%。莫可奈何的他,在當時的筆記上寫下自己的心情:「完蛋了,沒救了!」雖然心情亂糟糟,但不甘心的他還是抱著放 手一搏的心態,繼續每月扣款五千元。最後,在次年二月以一六.七一%的報酬率獲利贖回。

劉俊德回憶:「當時我就想,如果有幸再遇到負四○%的報酬率,我不只要續扣,一定還要加碼扣款!」後來,在○八年金融海嘯時,這個機會來了。雖然當時市場 風聲鶴唳,他也不禁開始猶豫著是否要先贖回或停扣,「但是,持之以恆的信心來自於經驗!」讓他下定決心從五千元加碼扣款到一萬元的關鍵,就在於他翻出過去 交易確認書上的筆記,其中一頁就提醒著自己:「低點來時,一定要把握機會加碼,未來的自己一定會感謝現在自己的決定。」果然,到了○九年底,該檔基金獲利 二成出場。「投資一定會遇到低潮的時刻,但是回顧過去的經驗可以加強自己的信心,明白有當初的堅持才能從虧損轉為獲利,現在的自己就不會那麼恐慌。」劉俊 德認為,筆記的功能,就是讓自己在猶豫徬徨時,發揮「提醒與檢討」的關鍵作用。「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記取教訓、一錯再錯!」而他筆記的重點,除了 寫下每個月扣款日的淨值,以及當天台股收盤指數和月KD值之外,若有重大事件發生,也一定會詳細記錄該事件帶來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剛開始投資一檔基金時,就寫下預定的報酬率,作為投資的紀律。」劉俊德建議投資人在剛起步時,不妨先設定一個較容易達成的目標,嚴 格遵守停利不停損的紀律,才能避免在波動中被震出場。

一次專注投資一檔基金

進一步觀察劉俊德的投資內容,他並不像一般人滿手基金,無論定期定額資金多寡,他一次只專注投資一檔基金;也因為曾做過營業員,對台股非常熟悉,因此只鎖 定台股基金。挑選基金時,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篩選條件。

首先,該檔基金成立時間須五年以上,且該基金經理人操盤該檔基金也持續五年,「因為五年的時間,差不多剛好經過一次多空循環的考驗。」其次,才是按照五 年、三年、一年的報酬率,依次篩選出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基金。

此外,他也從筆記中歸納發現,每一次從買進到贖回的循環大約是三十六個月,並且都有二成以上的穩定獲利。所以在每一次贖回後,他都會將資金再分成三十六等 分,繼續參與扣款。

在最近的筆記中,劉俊德則是寫下了「忍耐」和「等待」來提醒自己,儘管市場雜音不斷,劉俊德仍然抱持著他的投資原則:「如果大盤的月KD來到二十以下,基 金的報酬率又在負三成以上,我一定會啟動定期不定額加碼機制。」他說,透過多年的筆記歷程,讓他了解景氣循環本就有起有落,別妄想去預測指數漲跌,只要能 克服人性軟弱、把握時機出手,自然能輕鬆在「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的境界中穩定獲利。

劉俊德

出生:1972年

現職:大仁科技大學行政人員經歷:證券營業員、百貨樓管學歷:大仁技術學院工業安全衛生系

投資經歷:11年

劉俊德的筆記心法

在開始投資一檔基金時,寫下基金詳細基本資料,投資該檔基金的理由、預設的報酬率,作為投資的紀律。

詳細記錄每月定期定額扣款淨值、大盤指數、月KD值、重大事件和心得。

在股市低點、猶豫徬徨時,複習筆記,讓歷史經驗告訴現在的自己,在低點時堅持扣款,等待市場的春天來臨。

劉俊德的投資心法

1. 挑選台股基金時,先篩選出基金經理人操盤該基金5年以上,再以5年、3年、1年績效依次選出排名前1/3。

2. 不熟的市場不介入,每次只專注定期定額一檔基金,預設獲利目標,停利不停損;總獲利20%或達年化報酬率8%就贖回,再將金額分拆成36等分,滾入每月資 金繼續扣款。

3. 基金報酬率跌至–30%~–40%之間,且大盤月KD值來到20以下,則啟動加碼扣款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30

苦等兩年 ﹁壹﹂展身手


2011-12-26  TWM

 


黎智英

壹電視新聞台終於在七月通過NCC審查,取得衛星頻道執照,為一圓電視夢,燒掉百億元的黎智英大膽宣告,最壞的日子已過!

二○一二年,全台近八百萬戶家庭的電視一打開,將有「壹」番新風貌。因為苦熬二年多,遭兩次否決的壹電視新聞台,終於通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審 查,得以合法登上有線電視及MOD等電視平台。

十年前,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對台灣平面媒體市場扔下「蘋果炸彈」,雖然,有人批評他不過用屍體和裸體改變了台灣人的閱讀習慣,用緋聞和醜聞改變了台灣媒體的 報導形態,不過,對於他的威力,其實很多電視人都是「剉咧等」。

畢竟,以目前壹電視員工約一千人,再加上二百萬台數位機上盒,在還沒拿到牌照的情況下,就投資上百億元的手筆來看,黎智英等於是把未來的事業都賭在壹電視 上。

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黎智英坦言,「三十多歲以下的人,一出生就是看電視,接下來是圖像的世代,這才是將來賺大錢的生意!」但他也不諱言,「︽蘋果日報 ︾和︽壹週刊︾,第二天就知道太陽已經來了,可是這兩年,真的做死我了!」從壹傳媒上半年會計年度(一一年九月底止)財報數字來看,也確實如此。雖然年營 收增加八.六%(新台幣七十一.五億元,下同),但因為壹電視及機上盒資本開支超過十億元,導致集團大虧十二.六億元,而壹傳媒也成為目前最低價的港股。

港媒形容黎智英是位幸運的賭徒,但幸運女神不會永遠站在他那一邊,甚至預測壹電視燒錢已到了流血不止的地步,預計一一年將虧損超過七億港元,未來數年恐怕 都難以收支平衡。對此,黎智英聞言大笑,他說:「做人一定會有個代價的!如果賺了很多錢,做人沒意思也沒用。做電視我真的虧不少,但不會虧到真肉裡面,銀 行知道我不缺錢的。」黎智英坦言,現在是靠︽蘋果日報︾、︽爽報︾、︽壹週刊︾三個平台賣廣告,希望能幫壹電視走一條「血路」出來。根據黎智英估算,目前 機上盒用戶約六十萬戶,成長到兩百萬戶﹁應該不會太久﹂,所以,他也豪氣地表示,「以後投資要更大,因為最壞的日子已經過了!」從一個偷渡來港的小工,到 成衣大亨、媒體大亨,總是掀起產業巨浪的黎智英,雖然電視王國只能算剛起步,但即將在來年大展身手的壹電視,到底會為電子媒體帶來什麼樣的視覺革命?值得 你睜大眼睛看。

︵方沛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00

道夢空間——最近兩年日記中記錄的一些夢境碎片 東方愚

http://www.dongfangyu.org/?p=4681

讀多蘿西婭《成為作家》一書中,她說,每天早上爬起來,沒洗臉沒刷牙、頭腦一片空白的時候嘗試寫作,會是一種很曼妙的體驗,另外試著記錄自己的夢,哪怕只能記起很少的碎片。

我於是翻出來最近兩年的日記裡,我記錄過的自己的一些夢境。很搞,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好多夢都是財經色彩的。摘錄一些到這裡和大家分享,文字全是當時的日記片段,沒經過任何修改:

2010年3月3日

2日與張茵一起午餐,她的坦誠超出我的預期。我告訴了張茵一件真實的事。去年一天我寫一篇關於她的文章,查了不少資料,尤其對她的丈夫、玖龍副董事 長兼行政總裁劉名中的任何資料,都仔細研究。結果那天晚上睡覺,我夢見了與劉名中聊天,不過他臨時有事,非常匆忙地上了車,我大喊:你的手機號呢?劉名中 在車玻上寫了11個數字,136….就在這個時候,夢醒了,我依稀記得這串數字,正好床頭有筆,我迷迷糊糊地一邊回憶,一邊寫到了紙上。然後接著睡去。早 上起來,我看到床頭紙上的電話號碼,撥過去。這是歸屬地為珠海的號碼,遺憾的是,停機了。

這件事聽起來很荒唐。但卻是真實的事。最近三年我一直在財經人物這一方向上寫作、耕耘,有時真像走火入魔了一樣。這是好事,也是壞事。

2010年5月12日 

昨晚夢到曹德旺幫我約蔡衍明了。這已經是第N次夢到我寫過的財經人物了。以前進入夢鄉的還是劉名中,唐萬新等人。我是不是應該嘗試寫財經小說呢。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這幾天,我做過幾次很奇怪的夢。記憶清晰的有兩次。一次是我又飛起來了,與以往的的「飛天之夢」中我必須先跑步啟動、再飛上天空不同的是,這一次的 飛天,是始終在飛,飛得很高,很穩。第二個夢,似乎是在美國,我到了一個叫什麼什麼堡的城市,不過奇怪的是,我在夢裡看到了我河南農村老家的房子。

2010年6月12日 星期六

這是早上8:50,我剛起床。晚上我做了一個夢,我又飛起來了,我夢到了老家,我在空中到處飛,夢到了疼我的姥姥的去世(她已經於2002年秋去世 了),好多親戚在一起,參觀村裡面全部封起來但還沒有拆的老房子,大家上樓,我飛著,雖然飛得不是太高,但是一直在飛。還有個小朋友好像也學會了我的飛 法,但他的技術不是太穩定。後來,我發現自己好像也可以隱身,我看得見這個世界,人們卻看不到我。我手拿匕首、凶器,殺了一些人,這些人,有的本來就是作 惡多端的,有的是我的仇人(我哪兒有什麼仇人呢)。我的飛,和隱身,使我能夠很快逃離現場,然後飛到別處去。我好像還會變魔術,我把凶器,扔到一些並不兇 手的人群當中,這些人,其實也是惡人,雖然這個惡,也是先前的惡,但我想讓他們當替罪羊,懲罰他們,反正他們是惡人,我把凶器扔到他們當中,他們一開始看 到的,是變化後的凶器,直到他們拿起來,才看到凶器現出原形,他們在劫難逃。

我其實一直是很擔心的,我擔心握過的凶器,有我的指紋。我也擔心,我殺了一些準備悔過自新的人。其實想想看,這個世界怎麼會有這麼多惡人呢。是我太 過失望了,心裡陰暗了,還是本來如此。我甚至夢到了一開始,我有的各項本領,都是學來的,而學習過程是殘酷的,危險的,同隊的人拿著長長的匕首在一起,我 擔心他們會殺我,我想逃,但逃不掉。有一次想逃,被同隊的人追過來,他們也拿著匕首,長長的匕首,周圍其它人看到,以為是黑社會內訌,但隊友對周圍的人 說,沒事,我們在拍電影,收工吧。

2010年9月8日

9月7日早上醒來,我記起來晚上做過的兩個夢,一個是,我和沈浩波談雜誌的事,基本上談好了,正如今天的情形,真可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另一個夢 很搞笑,我夢見我和幾個同事,其中包括肖華,開了同一輛車。我坐在第二排,蹊蹺的是,方向盤把在我手中,第一排的兩個座位是乘客。肖華坐第一排的其中一個 座位。我一邊開車,她一邊坐穩,不過在系安全帶的時候,往後一甩,把我的方向盤給扣住了,導致不能自由轉動,差點造成車禍。危險!夢裡的這個場景,白天想 起來,實在是太有趣也太形象了。這難道是冥冥中的一種暗示?

2010年11月9日

在歐洲這幾天幾乎天天做夢。昨晚夢到浙江的一家資源類企業出了事,需要找人救火,需要朋友們的建議。他們找到了我。

這個時候,我被電話驚醒了。接到一個電話,果真是浙江企業—–橫店集團新聞中心主任施衛東。他說好久沒聯繫了,最近他們要做個出版物產品,想讓我給他提些建議。我半迷糊地說,「老施,沒問題。」

2011年3月15日

昨天夢到高一時的語文老師,他站在講台上,說喜歡對詩詞,然後寫了兩個短句共八個字,上半句我記不清了,下半句是「伶俐是你」,然後我醒了。上午的 時候,找到林州市一中的電話,打過去,中午的時候找到他,他竟然還記得我,說我當年年齡最小、學習最好。哈。慚愧。他是1971年出生的,現在40歲了。 教我的時候是1996年,他25歲,剛分到林州一中。15年過去了,時間過得真是快。夢是一個有趣的事情。我去年還有一次夢到大學同學王傑彬。早上配來的 時候我給他打電話,聊得還不錯,後來他給我發短信,說「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這哥們有些屈才,當年很有思想的,去圖書館借書,好多時候是哲學書,思想性 的,比如何新的書。他說自己的理想是當國家總理。後來考研不順,兩年都沒考上。回了縣城,幫家裡做些生意。他說他現在還沒有結婚,我覺得他可能看不上週圍 的姑娘。

2011年5月16日

賀大卓,多勤奮多積極的兄弟,每天都會給我電話,溝通採訪進展,為了給宗慶後打電話,他不斷換號碼,甚至新買了一個手機號,一直打到凌晨兩點多鐘。 結果導致我5月15日晚上做夢都夢見宗慶後,在一個像學生宿舍一樣的大通鋪房間裡,大家都快睡了,宗慶後才回來,然後好多人圍著他問問題,我和他融著有點 遠,跑過去問,他就給我講,娃哈哈要上市,為什麼,甚至券商名字都告訴我了。

問:娃哈哈上市是主動融資意願使然嗎。宗慶後:完全是券商推動。問:飲料業務現金流應該不錯啊。宗慶後:是的,但集團下面地產業務的負責人不這樣 想。問:券商是哪家?宗慶後:華泰聯合…正在這時,#夢#醒了。我不但夢到了首富IPO,他還在我的夢裡說了這麼多,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9

金川上市兩年分文未融 股權遭稀釋捷徑變險途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9/yNMzA3XzQzNjEyNQ.html
2010年,亞洲最大的鎳生產商金川集團走到艱難的十字路口。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國際有色金屬市場動盪幅度加大,公司主打產品鎳的價格急劇下降,銅、鋁產品價格大幅波動,導致毛利率大幅下滑。2006年至2009年1-9月,公司毛利率分別為25.99%、27.39%、11.80%、9.50%。

2008年實現營業收入507.72億元,利潤總額39.83億元,淨利34.49億元。2009年前三季度,則僅實現營收411.99億元,利潤總額15.28億元,淨利9.57億元。

禍不單行,前期激進收購礦產資源帶來的風險亦浮出水面,投入產出嚴重不平衡導致現金只出不入,經營現金流日漸稀少。

現金流緊張H股借殼融資

伴隨「全球資源戰略」的開展,金川集團近年來海外礦產整合動作頻繁:2007年,2.44億元收購澳大利亞忠誠礦業11%股權;2008年,以14.68億元吞下加拿大泰勒資源公司、2.44億元持有澳大利亞鎳生產商福克斯資源11%股權、聯合中國黃金集團共同出資21.8億元,中標陽山金礦安壩裡南礦段的開採權;2009年,收購贊比亞鎳礦55%股權和加拿大礦山企業子公司70%股權。

然而,前期轟轟烈烈的資源併購背後,盲目擴張導致的經營風險浮現。「公司發現,許多前期投入重金買入的礦產後續開發難度很大,短期難見經濟效益。」5月中旬,金川集團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買下墨西哥銅礦後,集團曾派出多批技術人員前往考察,得出的結論是『以集團現有資金、技術水平根本無法開發,必須不斷投入』。陽山金礦黃金資源雖然豐富,但同時伴有其他金屬,提純難度大,開發成本較高。」

記者拿到的一份2009年內部會議資料顯示,「近5年來,公司在國內先後控股參股成立7個礦產資源項目合作公司,擁有兩個開發類項目、6個風險勘探類項目,然而,除陝西煎茶嶺鎳礦項目進行正常的礦山基礎施工、陽山金礦項目探礦外,其他項目都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國外資源方面,集團有關領導亦承認,「儘管公司以各種方式參與十多個國外礦產資源項目,但有效控制的項目資源並不多,主要問題有投入產出不平衡、已拿到的資源有信息失真的情況、組建合資合作公司等方面經驗太少。」

伴隨開支加大、收入減少,企業現金流指標迅速亮起紅燈,融資需求強烈。2010年4月,金川集團在銀行間市場發行10億元無擔保中期票據。公司財務數據顯示,2009年9月末,資產負債率為51.89%,2007-2009年三季度末,速動比率分別為64.75%、46.23%和46.95%,總體趨降,存貨餘額逐年增加,短期償債能力面臨壓力。

由此,金川集團被迫重啟三年前擱置的上市融資計劃,將眼光放在要求相對寬鬆的香港市場,並聘請中銀國際為財務顧問。

「中銀國際的人告訴我們,IPO上市融資要排隊等兩年多,而借殼上市只要數月,上市後還能馬上開展後續融資。」有接近金川集團融資部人士向記者回憶道,「以集團當時的現金流情況,無法忍受長達兩年的IPO排隊時間。」

該人士告訴記者,金川集團作為甘肅省老牌國企,對資本市場相當陌生,相關上市事宜幾乎由程雁帶隊的中銀國際項目組一手打造。項目組類似中介人角色,相關殼公司、律師事務所、配售機構都是他們介紹來的,集團總部許多管理層對資本那套東西也不熟悉,完全依賴於中銀國際的指導。

「中銀國際提供了三四套借殼融資方案,推薦了兩個以上的殼目標供選擇。而公司挑選謹慎猶豫不決,項目組遂催促我們快點決定,他們說殼資源非常搶手,好幾個可供參考的殼公司已被搶購,必須趕緊敲定方案。因此,集團倉促間選擇澳門投資。」該人士表示。

令該人士意外的是,之後的借殼到上市,速度快得驚人。「直接參與上市項目的人說,2010年7月開始與澳門投資接觸,8月底就簽訂股權交易事項,10月,6000萬美元股權買入費打過去,公司就借殼成功,歷時不到半年。」

控股權蹊蹺稀釋

金川集團以超音速登陸港交所之際,一則澳門投資10月30日發佈的股權認購公告引起公司部分人士注意。

該公告顯示,2010年8月14日,金川集團與澳門投資簽訂以0.28港元/股,認購公司發行的16.67億股,同日,澳門投資還與香港本地金融機構新鴻基金融集團(下稱新鴻基)簽署配售協議。

該配售協議規定:金川集團認股同時,澳門投資同意通過委託配售代理新鴻基,向獨立第三方發售4.17億股,並在雙方10月28日簽訂的補充協議中規定,新鴻基將全數包銷基準配售上述股權。

「完全沒有預料到,」談到上述配股一事,前述接近融資部人士頗激動,「對於上述配股協議,集團總部多數人之前並不知情,以為6000萬美元對應的就是排他性控股權認購,沒想到我們買的同時,對方公司就已張羅大量賣出。」

根據公告,金川集團認購澳門投資16.67億股後,持股比例為72.1%,但若澳門投資向第三方發售4.17億股,則金川集團持股比例將被稀釋至61%。

「許多集團員工得知配股情況後非常不滿,大家認為這將直接導致金川集團國有控股的稀釋,造成國有資產不當流失。」該人士說。

一位前金川國際(金川集團香港借殼公司)前員工表示,「借殼上市屬於商業機密,相關細節可能只有主要負責公司香港上市的張三林、張忠、集團融資部主任郜天鵬及集團董事長楊志強,中銀國際和律師事務所等少數人士得知,相關主管單位及省委省政府領導最多知道有借殼這麼一件事,至於具體借哪家殼上市,相關細節不可能得知。」

公開資料顯示,張三林現任金川集團副總經理,主要從事企業管理和企業改制工作,具體負責資產重組、機構調整、股改上市、兼併收購和資本運營等工作。張忠則是現任金川國際總經理。由於二人是金川集團香港借殼項目的直接經辦人,由此股權配售事件與二人關係緊密。

前述員工透露一個重要細節,2010年8月14日,澳門控股、新鴻基跟金川集團代表張三林、張忠三方,簽訂兩份協議,一份為金川集團6000萬美元購股協議,另一份正是澳門控股委託新鴻基配售4.17億股協議。

「張三林跟張忠是代表集團與澳門投資簽訂認股協議,4.17億股的配售協議也是經過他倆簽字生效。」該員工告訴記者,「當天簽約時三方圍坐在圓桌轉圈簽了厚厚一打協議,當時以為只有一份股權認購協議,沒想到他們私下順帶著把配售協議也給簽了。」

隨著後續事情的不斷發展,張三林、張忠在金川集團赴港上市中扮演的角色亦逐漸清晰。

兩名前員工期權失而復得

金川集團控股權莫名其妙被稀釋10%後不久,兩位已離任的澳門控股員工,卻分別得到本已失去的580萬股公司期權。

根據記者拿到的澳門控股法律盡職調查報告,2010年8月9日到12日,澳門控股五名員工張馨文、李海楓、謝志偉及兩位外籍員工,均確認接收原公司期權,若金川集團認股借殼成交,將上述五人於2011年1月21日前辭退,則其持有期權將自動作廢。

其中,最幸運的要數李海楓。前述金川國際前員工告訴記者,儘管李海楓已被辭退,但在張三林跟張忠力薦下,又被返聘回金川國際任副總,其此前持有的580萬股期權被包含在公司2011年年報購股權數目參與者「其他僱員」持有的630萬股中。

對於李海楓的留任,張三林跟張忠無疑起到決定作用。

「當時,張三林、張忠向領導匯報的說法是,李海楓應作為高級人才予以引用,此人在香港人脈很廣,不論是投行券商機構還是港交所都有較深資源,且熟悉資本市場業務,有利於推動公司後續融資工作。」該員工透露,「更重要的是,張三林為讓李海楓順利留任,甚至故意阻撓公司其他員工向董事長匯報李海楓被返聘方式將獲得580萬股期權的事實。」

記者從上述員工處瞭解到,2011年2月,金川集團董事長曾到金川國際辦事處簽署2010年年報,其間曾有員工想向董事長匯報,一旦續聘李海楓則其580萬股期權將可予以行使,或將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前述年報文件當天,張三林故意要求該員工陪同其妻子逛街,阻止其與董事長碰面。

「張總之前從來不帶妻子出差,他妻子只是一名普通職工,不具備去香港公司出差資格。開會當天上午9點多,張總妻子就把想跟董事長匯報的那個員工叫到酒店,之後又要求該員工陪她購物,購物期間員工幾次提出要回公司開會都被拒絕,直到上午年報簽字結束,該員工才得以返回。」上述員工告訴記者。

而相比李海楓,張馨文股權期權的失而復得則要更加「暗度陳倉」。記者從重慶地產圈瞭解到,張馨文在和黃浦記任職4年,先後負責和黃重慶公司各地產項目的營銷工作以及大都會廣場的市場推廣。

期間,和黃浦記在比華利豪園項目飽受爭議之後迅速崛起,2009年更依靠珊瑚水岸和逸翠莊園兩大項目實

現近20億的銷售。

業內普遍認為,對於重塑和黃在重慶高端物業的開發地位,張馨文功勞不小。

然而2010年,就在和黃浦記楊家山商住綜合項目即將推出之際,張馨文突然離職,其後續動向暫不清楚。當時據傳已有大型房地產商向其拋出橄欖枝。出乎意料的是,張馨文選擇到一家即將退市的殼公司擔任董事。

2010年7月,金川集團借殼認購協議簽署一個月前,房地產公司和黃浦記出身的張馨文空降至即將注入為礦產資源的殼公司澳門投資擔任執行董事。上任公告發佈僅兩天,澳門投資即向張馨文授出580萬股期權。

值得注意的是,金川國際2010年年報披露,張馨文已於2010年11月30日辭任,由此持有的580萬股期權作廢。

然而,儘管2011年底已經辭職,但公司2011年年報披露,張馨文仍然獲得5.4萬港元薪金及薪貼。此外,張馨文本應失效的580萬股期權,出現在2011年公司購股權計劃披露中,且該期權已在當年全部予以行使。

對此,前述員工告訴記者,「當時我們也就上述問題詢問公司董秘,董秘的答覆是,張馨文工作合同已經被公司延期,該份延期文件經過張忠總經理的簽字確認,法律上是生效的。」

不論是留任的李海楓還是延期的張馨文,均依靠張三林、張忠的大力推動獲得一份從天而降的禮物。若根據期權行使日期前公司的收盤價2.61港元計算,由於李海楓、張馨文二人該期權行權價為0.58港元,則其行使該股權分別獲得的套現收益約為1177.4萬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13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拉手撤銷IPO:兩年發展大事記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26/0ONDE5XzQ2MDc0OQ.html

再多的評論和猜測都改變不了拉手的過去與未來,讓我們給這個曾經快速奔跑過的企業一些回望,看看它兩年來走過的路!

6月20日,再次衝擊IPO的拉手網重蹈覆轍,無力地宣稱已向美國SEC提交撤銷上市申請。而僅在5天之後,又傳出其公司CFO張檢離職。雖然官方的回應是其「有新的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但評論稱,在拉手上市過程中負有重任的張檢正是因為IPO擱淺而離任。

而事實上,自去年IPO擱置之後,拉手就頻頻傳出高管離職、士氣低落的負面消息,回望拉手兩年來的發展軌跡,你不難發現,它真的稱得上是「大起大落」,是團購模式的困境?是資本寒冬的侵襲?抑或是內部的管理出現問題?

備 受詬病與質疑的團購模式,在兩年前卻是創業者與資本們追逐的金地。2010年3月,拉手網上線後既是在模仿彼時光鮮無比的Groupon,又恰到好處地引 入了foursquare的模式, 走的是將團購與LBS結合的路子。這一招,在今天看來不足為奇,但在當時,投資者們毫不吝嗇自己對拉手模式的讚美,泰山天使基金、Daily Deal、CFF、金沙江都向它伸出了橄欖枝,僅創辦三個月,拉手網的公司估值就達到了1億元。

另外,同樣是今天看來稀鬆平常的「一日多 團」模式,在2010年的9月之前還未展露在消費者面前。從遵循團購老大哥的「一日一團」,到創新出更受中國消費者青睞的「一日多團」,拉手網功不可沒。 它如同一頭獵豹,盡情享受著快速奔跑帶來的成就感,2010年12月,拉手獲得5000萬美金的第二輪風險投資;2011年4月11日,拉手網C輪融資再 斬獲1.11億美元。

拉手網一度成為了中國團購市場的老大,但有一個目標,它始終沒有偏離:上市!上市!

目標清晰,但過程和結果都不如願。自2011年10月29日拉手網向美國SEC提交上市申請以來,其分別在2011年11月和2012年6月兩度撤回上市申請。

而似乎正是上市的受阻,拉手網奔跑過快的種種弊端逐漸顯現:高管離職、士氣低落、管理漏洞……

有種觀點說,如果評述拉手犯了什麼錯,那麼它只犯了兩個錯:一是吳波疑心病太重,二是拉手內部管理混亂;還有種聲音說,吳波「心中只有擴張與IPO」;還有種猜測,素有「果斷地賣掉企業」 風格的吳波,下一步會將拉手轉賣給誰?……

再多的評論和猜測都改變不了拉手的過去與未來,讓我們給這個曾經快速奔跑過的企業一些回望,看看它兩年來走過的路!

附:拉手網發展大事記

2010年3月18日,焦點房產網聯合創始人吳波創辦團購平台,拉手網上線運營。幾乎同期,王興和任春雷分別創辦了美團網和團寶網。

2010年4月22日,拉手網獲得泰山天使基金的A輪投資,成為中國首個獲風險投資的團購網站。

2010年5月14日,拉手網透露,已獲得來自歐洲團購網站Daily Deal創始人以及CFF兩筆投資。

2010年5月,拉手網註冊用戶超過30萬。

2010年5月25日,吳波對外宣稱拉手網已實現盈利。

2010年6月4日,拉手網收購西安團購網站「團樂樂」,是國內首例團購網站併購案。

2010年6月5日,拉手網獲得金沙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拉手官方宣稱其「累積融資500萬美元,公司估值達億元」。

2010年6月9日,拉手宣佈當晚同時上線100個城市,實現大規模聯網。

2010年8月30日,拉手網CEO吳波稱,拉手月銷售額已突破一千萬大關。

2010年9月15日,由「一日一團」升級為「一日多團」。

2010年12月2日,拉手宣佈獲得第二輪風險投資,投資方囊括了Tenaya Venture及Norwest Venture Partners的美國頂級風險投資公司,以及金沙江創投和Rebate Network,融資金額高達5000萬美金。

2010年12月5日,拉手網正式進軍台灣市場。此時,拉手網創辦不到1年,增長速度是groupon的三倍多,遙遙領先於國內同行。

2010年12月8日,拉手網再次同時上線100個城市,加上之前的城市站點,其已覆蓋了全國202個城市。

2010年12月14日,創新工場原技術總監熊宇紅加入拉手網,出任首席科學家。

2011年3月17日,拉手網與泰山天使投資共同出資1億元,設立投資創業基金,扶持團購類網主站和細分垂直類網站。

2011年3月,拉手網任命張檢出任CFO,運作拉手IPO事宜。

2011 年4月11日,拉手網今日正式宣佈完成1.11億美元的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Milestone Capital(麥頓投資)、Richemont(歷峰集團)旗下的Reinet Fund SCA FIS和Remgro Limited、金沙江創投以及其他兩家基金共同投資。

2011年8月22日,吳波表示拉手要實施「千城計劃」,年底前覆蓋1000座城市。

2011年10月29日,拉手網向美國SEC提交上市申請,擬融資1億美元。

2011年11月14日前,突然撤回IPO文件進行修改,並暫停路演。拉手網並未對此進行公開解釋,而傳聞稱,有競爭對手向美國SEC舉報了拉手的財務造假問題,因而觸怒了SEC。

2012年6月20日,拉手網向美國SEC提交撤銷上市申請。

2012年4月,拉手網副總裁宋黎明離職。

2012年4月,媒體稱拉手網正大規模裁員,其中技術部裁員約40%,拉手網被疑資金鏈吃緊。

2012年4月27日,吳波微博稱,資金鏈吃緊是競爭對手造謠,並效仿劉強東開賭局,稱若部分帳戶資金低於5億現金就捐出1000萬,否則造謠者捐出500萬。

2012年6月6日,拉手網公關總監傑雯離職。

2012年6月20日,拉手網元市場總監鄭斌離職。

2012年6月20日,拉手網正式宣佈撤銷其IPO申請。

2012年6月25日,拉手網CFO張檢已於近日離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