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耐力投資:從「追漲殺跌」到財務作家 陶然

http://xueqiu.com/8043349831/24962863
雪球:您這本《菜鳥學財務報表》,是怎麼誕生的?
耐力投資:實屬偶然。我在雪球裡分享過不少學習筆記和資料。今年年初,中國鐵道出版社的編輯劉偉@6v1206 在雪球上找到我,(他)說我在雪球發的《菜鳥學會看財報》這個PPT做的不錯,有沒有興趣把它整理一下搞成一本書出版?我當時有點驚訝,後來想想,這事兒新鮮好玩,那就玩玩了,就答應他了。於是就在那個PPT的基礎上整合擴充,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除了這份PPT中的財務報表閱讀部分外,又增加了財務報表分析,基本面投資基礎等入門性內容(增加的很多內容也是之前在雪球分享過的),搞出來現在這本書。以前從來沒想過要寫書,純屬偶然。

雪球:您好像不是搞財務出身的,為什麼後面會系統地重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耐力投資:學習財務是來雪球之後才開始的。學習財務的原因是之前的投資遭受慘重損失,而損失的原因又是對投資的公司瞭解不深入,看不懂財務報表和數據。(我)認識到要做好投資,必須深入瞭解公司,而在瞭解一個公司的過程中,財務報表的閱讀和財務數據的分析總是不能繞過去的。

雪球:之前的投資成績特別糟糕?
耐力投資:我接觸投資的時間不算長,2007年上半年開始的,跟雪球裡的很多人相比,時間短多了,我注意到很多「雪友」的投資時間都是10多年甚至20多年。
大約6年多的時間中,前3年的業績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後3年的業績算是「比較滿意」(這是對我自己而言);你可以想像,一個本來對股市一無所知的人,在2007年的股市高點上衝進去,結果會是什麼。
後3年對我來說,業績還「比較滿意」,具體的收益率就不說了,因為每個人對投資收益率的期望值不一樣,再說3年的時間太短了,滿意的收益率並不能表示找到了穩定的盈利模式,不具有普遍的意義,不想在這裡「得瑟」;我覺得只有長期穩定的盈利模式,才具有真正的參考價值。

雪球:剛入市的時候做過什麼功課沒有?
耐力投資:(入市)之前,我對股票投資一無所知,並且一直持排斥的態度,固執地認為股票投資跟賭博性質是完全一樣的。2007年上半年,由於要換工作,在家休息了幾個月,閒著無聊,正好那時候市場很火爆,出於好奇,就開了戶進股市玩玩,結果,這一進去,就再也沒出來。
2007年入A股時,買了幾本書名像「教你快速致富的炒股秘籍」之類的書看(具體書名都不記得了,後來把它們全當垃圾處理掉了),成天盯著盤追漲殺跌,到了2008年下半年,虧掉50%以上,然後割肉出局不玩A股了。然後又去美股開戶玩美股,理由是聽說美股是T+0,每天可以做無數次交易,還可以做空,最主要的是晚上交易(因為白天要上班,沒時間盯盤玩A股了),結果兩年下來,美股又虧掉50%以上,快把自己「玩」死了,用血淋淋的損失和白花花的銀子交了昂貴的學費。

雪球:還記得買的第一支股票是什麼嗎?
耐力投資:不記得了,當時就是盯盤,看成交量趨勢什麼的,換過無數的股票玩,但說實話當時也看不懂,很多公司都不知道它們是具體做啥業務的,就是追漲殺跌。

雪球:這裡面有印象和教訓特別深刻的案例嗎?
耐力投資:舉幾個例子,一個是參與網秦(NQ)IPO,在IPO當晚的高點上衝進去,然後開始下跌,最後割肉出局。另外一個,是展訊通訊(SPRD)被渾水質疑做空,眼看著股價懸崖式下跌,割肉逃跑。還有,玩融資買股,經常收到MarginCall; 玩做空,有幾次被迫虧損回補,甚至被強制平倉過。哈 好像玩的都是很刺激的遊戲。
我的教訓是:1. 離開公司基本面分析的純粹交易,就是賭博。2.散戶參與IPO,跟賭博差不了多少,輸多贏少。發行人,承銷商們一定不會比散戶傻,除非你對這家公司瞭解的很徹底。3. 沒有對公司的徹底瞭解,你的信心是沒有支撐點的,好股也是拿不牢的。4.理論上講,做多的損失最多100%,而做空的損失可以是無窮大,所以,不要做空。5.Margin Call,是融資買股的噩夢,儘量不要去融資買股。

雪球:下決心要學習財務之後,做了哪些努力?
耐力投資:為了學習財務知識,我在網上下載過幾十份介紹財務知識的各種電子文檔,也買過十多本財務專業的圖書,國內國外的資料都有,從初級的到高級的都有,反覆的學習這些資料和圖書。

雪球:為什麼會把這個學習的過程,在消化整理之後分享出來?
耐力投資:在學習的過程中,做筆記是比較有效的方法,然後,再在大量的閱讀和理解之後,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邏輯把學過的東西再系統化的整理一遍,這樣就會真正變成自己的知識。雪球既然是一個分享交流的平台,就把學習整理的資料分享出來,相信還有很多的同學會遇到跟我一樣的問題和困難,分享出來可以供他們參考,讓他們學習起來少走點彎路。

雪球:您自己覺得《菜鳥》這本書,好在哪兒?
耐力投資:這本書是我自己作為一個非財務專業的外行人學習財務知識的一個總結,是一本財務報表閱讀與分析方面的入門級圖書,或者說是「科普讀物」,它不是一本很嚴謹的教材,很適合沒有財務知識的「菜鳥」們看,以便能夠快速入門。我覺得學習財務知識最難的是入門,像我就是前前後後折騰了好久看了很多財務方面的書,才逐漸入門的。其實作為投資者來說,只需要看懂財務報表,能分析公司就可以了,而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書,讀起來都不容易入門。我在這本書中,儘量用簡單形象和容易理解的圖形圖表方式,把很多不太容易理解的財務概念表達出來,這樣學習起來就比較輕鬆,而且容易記住。
譬如資產負債表,初學者直接去看這個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對它的原理及其中的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之間的關係並不能深刻的理解,我用畫圖的方式來表示,就非常形象了,也非常容易理解(下圖)。
查看原圖
全書大約300頁左右,其中大約有200張左右的圖形圖表。 在新浪和雪球都上傳過最初這份PPT,一直到現在都有很多人轉發和下載。

雪球:您好像特別偏愛用圖表說明問題?
耐力投資:這可能跟我學的專業有關。我在上大學和研究生時學的是理論數學,畢業之後,又在大學裡當了幾年的數學講師。數學是非常抽象和枯燥的,我在自己學習或者給我的學生講課的時候,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儘量想辦法把抽象和枯燥難懂的東西用簡單形象淺顯易懂的方式去理解,或者讓學生理解。圖形圖表是最簡單和最容易理解的表達和溝通方式。

雪球:那您現在在做什麼工作?
耐力投資:當了幾年老師之後就從大學出來了,混進了IT圈子。在北電,華為,思科,IBM等公司都混過,目前的工作是在一家知名的IT公司從事銷售相關的工作。現在是一個業餘投資者。但是希望未來能做一個職業投資人,在不想繼續打工或者未來退休之後,可以專職做投資,現在是積累和儲備(知識和能力)的過度階段,呵呵.

雪球:除了財務知識,還有哪些方面的知識儲備您覺得對投資是重要的?
耐力投資:(我)進入美股一年後,開始看與美國資本市場相關的一些資料,後面就越看越多。這幾年,我買了幾千塊錢的投資類圖書來學習,為噹噹網,亞馬遜等網站貢獻了不少錢。
我覺得搞投資,從宏觀到微觀都需要學習。宏觀方面的知識,對具體公司的投資可能沒有直接幫助,但對開拓思維和視野有很大幫助的。我個人讀的書主要有四類:第一類是宏觀經濟方面,主要是學習對整個市場和經濟的理解和判斷;第二類就是關於資本市場本身的書,手頭大約有10多本書,最喜歡的是祁斌翻譯的《偉大的博弈》,還有這本書作者約翰·戈登的另一本書《財富的帝國》,國內資本市場發展史也會看,像證監會編的《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最近在看祁斌主編的《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轉型與突破》;第三類是投資理論,基本上所有知名的投資大師寫的書或者關於他們的書,我都差不多收集齊了,包括本傑明·格雷厄姆、沃倫·巴菲特、查理·芒格、菲利普·費舍、彼得·林奇、約翰·鄧普頓、約翰·聶夫、喬治·索羅斯、安東尼·波頓、戴維·德瑞曼、賽思·卡拉曼……等等;最後一類就是財務方面的書,這個前面說過了。

雪球:受誰的影響比較大?
耐力投資:這些經典著作對我都有很大的影響,有些書還讀過好多遍。每個大師都有不同的風格。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總是刻意抗拒不要讓自己先掉進哪一個大師的鐵桿粉群中,因為我覺得每一個投資大師,他們都是唯一的,很難完全複製他們的投資模式,這裡面除了他們的方法本身之外,還有他們自身的個性和所處的具體時代和環境。所以,還是多學習,多吸收,在不斷的學習,吸收和總結的基礎上,最終尋找到一種完全適合自身特點的投資風格。
相對來說,如果一定要說誰的影響最深,那還是彼得·林奇和巴菲特,這兩個人主要是風格的差異,但他們的投資核心都還是基於對公司的深刻瞭解。

雪球:您現在認為搞投資,定性和定量哪個重要?
耐力投資:前段時間看到雪球上有這個話題的討論。其實我覺得,定性和定量,都重要,只是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對公司價值進行定位,無法說哪個更重要。這就跟人活著,既要吃又要喝一樣,你說,吃和喝,哪個更重要?長時間不吃飯,不喝水,都會死的,呵呵。
定量的分析,就一定會遇到財務方面的知識,譬如說《證券分析》這套書,我買了很久了,剛開始看的時候,由於沒有財務知識,是看不懂的;直到現在也不敢說完全看懂了,還在繼續學習呢。其實你學習了財務之後,你會發現這些投資大師們,各個都是財務高手。

雪球:可以概括一下您現在的投資思路嗎?
耐力投資:我現在的投資思路是,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基本面投資者」,也就是根據公司的基本面分析做投資;而在基本面投資中,又有兩個主要的流派,一是價值投資派,一是成長投資派;其實,我個人的理解,這兩個流派,在基本面分析方面,沒有本質的差別,主要的差別還在於買入時的估值考慮。我目前並沒有把自己嚴格定位為價值投資者或者成長投資者,也許應該還算是一個兩者之間徘徊者吧,用雪球上的話說,就是「賺公司的錢」。但是,有些時候,由於人性的弱點,還是頂不住誘惑,會去做一些投機的交易,說的好聽點的話,叫「賺市場的錢」,這種定力還是需要不斷修煉的,呵呵。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在投資實踐中不斷的學習和提高,與其說是投資股市,不如說是投資自己,把自己當做一隻成長股來投資,按照巴菲特的語言來講,就是不斷擴大自己的「能力圈」。

雪球:您覺得現在自己的能力圈在哪兒呢?
耐力投資:目前來講,還是在TMT行業,主要是因為多年IT行業的職業背景,當然還是對TMT的瞭解比較多一些,目前的倉位也是TMT多一些。
但是我認為做投資,視野還是要開闊一點。我是業餘投資,沒有人要求我必須關注什麼,不像專業機構的分析師們,主要關注一個或者幾個行業,可能是他們的工作職責所在。而且我也是刻意讓自己多去瞭解一些行業和地區的個股,包括像美國中國之外的一些公司。

雪球:能說說為什麼買入蘋果嗎?
耐力投資:蘋果兩三百塊的時候就有朋友說不錯,我沒在意。(2012年初)漲到400多美元的時候真正開始關注,但當時覺得到400多已經漲得很猛了,反而不敢進了,一直關注到700多。我記得蘋果在高點的時候,我在雪球發過一個帖子「谷歌和蘋果,誰先到1000美元」,當時有很多人說當然是蘋果,但對股價漲幅很快的公司我很怕的,覺得漲幅越快,萬一開始下跌,跌的也會很猛。這可能跟以前在高點上衝進股市的經歷有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後來蘋果跌到440多的時候我入場的,結果好像入的有點早了。再跌到400以下我又加了倉,現在的持倉成本大概是408美元左右。
當時大家看空蘋果,主要是喬布斯去世後,認為蘋果的創新能力下降了,但我認為蘋果是個很有黏性的公司,相比較純硬件的公司(如三星),我更看重iOS和iCloud;我始終認為三星是個純硬件終端廠商,而我把蘋果看成一個軟件公司,它的長遠競爭對手應該是谷歌、微軟,而不是三星。

雪球:有給蘋果一個賣出目標價嗎?
耐力投資:這個目標價會隨著基本面的變化而變動的,比如9月份即將發佈的新產品及後續產品的研發Road Map及進度等。從目前的情況看,我的賣出目標價是600美元左右。

雪球:您剛才說到會刻意瞭解更多的行業,一般怎麼去收集行業和個股的信息?
耐力投資:我獲取信息的方式,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我會注意雪球網友的討論中如果有我感興趣的股票,會先加關注,然後有時間再去瞭解;還有一種方式是我經常廣泛瀏覽國內外的不同財經媒體,從這些媒體上獲取信息,這些主要的媒體,都可以在雪球的「財經網址導航」上找入口,這個導航做的不錯的。我在自己的電腦瀏覽器的「網址收藏夾」中,也分類整理和收藏了大量的財務網站鏈接。

雪球:最近比較關注哪些行業和個股?
耐力投資:最近還是關注互聯網服務和大數據方面多一些。互聯網服務方面,除了美國及中概中的一些互聯網公司之外,也會關注其它國家和地區的互聯網公司,如「南美電商一哥MELI「,「俄羅斯淘寶QIWI」這類的公司;大數據方面,傳統的公司是Oracle、IBM這類公司,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我認為會有一些新的公司會成長起來,比如DATA-這個公司是做數據可視化的,QLIK-這個公司是做商業智能的,INFA-這個公司是做數據清洗的,這一類的公司未來可能會有機會。目前還只是關注和觀察,並不是說他們一定就行。還有跟云計算與虛擬化有關的個股,如EMC, Vmware等。
當然,也會關注其它行業的公司,比如,有一家以色列的公司CSTE,它是做水晶石貼面面板的,屬於傳統的建築材料行業,過去一年,無論公司業績和股價表現,都非常不錯。
但是,作為一個業餘投資者,精力實在有限,除了上班工作外,其它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讀書,看報(是指看財報),刷雪球」上了,時間總是不夠用啊,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54

七年銀行員生涯實現作家夢想 寫出超夯日劇 《半澤直樹》作者 為苦悶上班族發出十倍怒吼!

2013-09-16  TWM
 
 

 

紅透半邊天的日劇《半澤直樹》,原作者池井戶潤不但曾任職於銀行七年,現在也還擔任一家中小企業的獨立董事。

用流暢的文筆,結合自己的企業觀察和工作經驗,不但一步一步地達成自己的作家夢,更帶給大家對抗逆境的勇氣。

撰文‧孫蓉萍

「你昨天有沒有看啊?」日本一家大型銀行的員工餐廳,最近每到星期一中午, 大家談論的話題都是「半澤直樹」。這個在泡沫時期進入商業銀行的主角,面對來自內外的種種壓力,總毫無妥協空間地予以反撲,態度強勢卻又心思縝密,搭配那句經典台詞:﹁整我的人,我將十倍奉還!﹂劇情發展總能大快人心。

看到堺雅人飾演的半澤直樹忍辱負重,不惜下跪磕頭換取反擊時間;看到上戶彩扮演的半澤妻子,在銀行員太太的小圈圈中被「高層太太」酸言酸語,再想到自己在職場上也常遭到不平等的待遇,自然會產生共鳴。

台灣十月上映,已引發討論而且不只在日本,這股風潮還吹向台灣,畢竟職場怪象沒有國境之分,因此即使該劇預計十月七日才由緯來日本台引進台灣,卻已在網路上引發許多人瘋狂追逐劇情發展,成為全民共同話題之一。

這齣日劇的原著小說是《我們是泡沫入行組》和《我們是花樣泡沫組》,作者是在日本頗具知名度的作家池井戶潤。出版社文藝春秋宣傳部主管谷村友也指出,這兩本小說的文庫本在七月《半澤直樹》播出前,銷售量加起來是五十萬冊,播出後一個月就增加到接近一二七萬冊,八月底一七○萬冊。

進入八月底,《半澤直樹》劇情進入第二部分,原著小說的銷量隨著收視率繼續攀升,至九月第一周,累積銷量達到二○九萬冊。

「在出版社的定位,這當然是一部企業小說,企業小說的女性讀者一向不多,但這一次,小說銷量暴增,顯然是因為女性讀者的熱烈投入。」谷村友也認為,小說銷量呈倍數成長,多少是受到日劇、尤其是堺雅人之賜。他解讀,現在許多女生也會買書來看,或許,這一次的成功會為池井戶潤,甚至是企業小說,打開全新的讀者群。

池井戶潤的作品以寫實的場景出發,但在人物性格的刻畫上,又因為極度寫實而令人讀來有一種超脫現實的暢快淋漓;這種精準拿捏現實與超現實的功力,在於池井戶潤本來就是一位「既能服從於現實,卻又絕不忘記自己夢想」的人。

銀行工作經驗,化為小說素材池井戶潤從小就愛看書,早在還是小學生的時候,他就把「作家」當成自己的夢想,「一開始,我想寫出『能讓日本人振奮的小說』!但後來又迷上了推理小說。」日本推理小說鼻祖江戶川亂步的書,他幾乎全都讀過,一度以拿到「江戶川亂步賞」為目標,成為一位推理作家。

不過夢想並非一蹴可幾,池井戶潤會判斷情勢,考慮清楚,有戰略性地朝夢想邁進。

進入慶應大學,池井戶潤念的是文學部,但理性的他很快就開始擔心畢業後不好找工作,早早做好打算,念文學是「為夢想」,但還是要為「生計」做些盤算。因此讀完文學部之後,他又讀了兩年法學部。

離開學校,池井戶潤也還不急著圓作家的夢,他很清楚,一個大學畢業生很難馬上就當上小說家,於是選擇進入三菱銀行(現為東京三菱UFJ銀行)工作。在這裡,他開始累積日後寫出《半澤直樹》故事的種種養分。

當時的日本,就業情勢固然不像現在這般險峻,但要進入大銀行,其實也得要擊敗許許多多的對手,場景或許就像《半澤直樹》的第一幕,數百之眾的應試生在銀行大會堂參加面試一般。只是好不容易捧了金飯碗,池井戶潤卻立刻知道自己恐怕不會久待,「因為大家都要一樣,連細節都要照規定辦理,簡直像一所成年人讀的幼兒園。」所幸,他負責的是對中小企業融資,要和各家企業和經營者溝通,也要思考怎麼做才能順利放款,這些需要「花更多腦袋研究調查」的工作,都能讓他暫時忘卻大組織僵硬死板的制度;而解讀企業財務報表,抽絲剝繭,更可以滿足他「推理」的樂趣,於是這份工作做了七年才辭職。

日本媒體解讀,池井戶潤筆下的故事之所以能夠獲得廣大群眾的共鳴,最主要原因是他本身就有銀行工作的經驗,而且是負責對企業放款,在處理對企業放款的交涉過程中,對於銀行端和企業端的運作,甚至於人性,都有極度透徹的觀察與洞悉。

職場真實寫照,引發讀者共鳴事實上,直到現在,他還是東京都大田區中小企業日邦工業公司的獨立董事,對於金融相關的實務仍不陌生也未脫節。

在銀行工作時,池井戶潤看過很多公司成功和失敗的例子,深知控制成本的重要。因此在離開銀行決定獨立創業時,他不敢花錢租辦公室或雇用員工,而是把自家的一個房間當作辦公室,成立一家為客戶建立資料庫的公司。但因為是一人公司,一開始,「我甚至一天要工作二十四小時。」不過,腦筋靈活的他很快就找到了比較不費力、又能結合興趣和專長的賺錢法,就是寫金融實務書。

找出自己的競爭力,是事業成功的關鍵。「我的優勢是放款知識比別人豐富,而且我又很會寫文章,結合這兩點,我就寫了簡單說明借錢法的書。」池井戶潤「靠書出名」,一開始並非是寫小說,而是撰寫「教中小企業如何與銀行打交道」這種「非文學類」的書籍;大約兩年之內,他寫了五本有關「借錢法」的書,銷量不俗。此外,他也常常以專家達人之姿,應邀到各處演講、提供諮詢服務,事業步上軌道。

一路以理性腦袋應付生活,但是小時候當推理小說作家的夢想,卻從未消失。辭去銀行工作一年後,池井戶潤以銀行為故事的舞台,創作了長篇小說,可惜未能獲得江戶川亂步賞評審的青睞,隔年(一九九八年)再以當年擔任銀行員時和往來企業相處的經驗,完成《無底深淵》一書,終於讓他如願以償。

池井戶潤因為這本得獎的「銀行推理小說」,建立了「企業小說家」的地位,但是銀行或企業故事對一些人來說,有閱讀門檻,如何將企業發生的事融入小說當中,正好考驗他的功力。

池井戶潤在寫小說時,重視三件事:第一是新意,第二是原創,第三是豐富。他認為要當一個作家,不是悶著頭拚命創作就好,而是要大量閱讀,看別人的作品,才知道自己寫的內容有沒有新意。他會選擇以銀行為故事背景的推理小說,原因也在於此,畢竟對於銀行或金融產業的事,他無疑已經「大量閱讀」了。

夢想現實之間,獲得完美平衡至於原創,像他描述銀行相關的推理小說,別人難以模仿,而且為了有真實感,他很認真地擔任獨立董事,不是只掛名而已,藉此更了解社會脈動。故事的豐富性,則來自日常的思考和觀察,秉持著小說必須「有趣」的原則,希望讀者「有興奮的讀書體驗」。《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池井戶潤希望讀者看完他的小說,「就像看完電影《法櫃奇兵》一樣,高昂的情緒久久揮之不去。」這三件事的精采濃縮,正是《半澤直樹》大成功的關鍵;就像《日經娛樂》雜誌的分析指出,池井戶潤這部作品有三大魅力:第一是故事給人暢快感,一個小銀行員和巨大的權力及組織正面對決,任何人看了都覺得很痛快;第二是沒有花瓶的角色,真男人的奮鬥故事,反而更能打動女性讀者;第三是避免只有內行人才懂的艱澀用語,像劇中的一顆小螺絲,身邊有的小東西更有人情味。

三大元素薈萃,創造了精采的《半澤直樹》;而池井戶潤的成功,其實也是現實與夢想的完美結合:他為了夢想而必須走在現實的軌道上,而現實,不也十倍奉還給他完成夢想的最強養分嗎?

池井戶潤

1963年 生於日本岐阜縣1988年 慶應大學畢業,進入前三菱銀行1995年 辭職,擔任金融顧問並且寫書1998年 以《無底深淵》獲得江戶川亂步賞2010年 以《鐵之骨》獲得吉川英治文學新人賞2011年 以《下町火箭》獲得直木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13

2013年博客來暢銷榜唯一華文作家 肆一:你不能改變世界,要改變的是自己

2014-01-06  TWM
 
 

 

各家書店的暢銷排行榜上,「肆一」的名字頻繁出現。

短短兩年不到,推出的兩本書皆在暢銷榜熱燒。

新作《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亦是各書店暢銷預購的前幾名。

他,究竟是何許人也?

撰文‧蔡曜蓮

在二○一三年博客來年度書籍暢銷排行榜前十名中,九本是外國作家的翻譯作品,只有他,是唯一一位華文作家。在誠品書店,他是年度暢銷書第三名的作者,是榜單中「唯二」的華文作者之一。另外,他也一舉搶下了誠品心理勵志類年度銷售榜的第一名、第五名。

他是「肆一」。兩年不到,這個名字在台灣主流書壇的聲勢扶搖直上。談起短時間內竄紅的感想,他維持一貫謙沖有禮的微笑,「有點像在作夢一樣,」然後他也這麼說:「日子還是要踏實的走下去啊!」事實上,即使已經暴紅,但「作家」的身分仍然只是他的副業,「我還不打算辭去我在另一家出版社的編輯本職。」因為生日是十一月十一日,大陸俗稱的光棍節,所以筆名就取為「肆一」,而他所書寫的內容,倒也確實聚焦在單身者的情愛失落,以悲傷筆觸為基調,卻不令人感到絕望,文字細膩溫暖,讓讀者錯以為彼此經歷的是同一場情感盛宴,彷彿肆一根本就曾親臨自己的悲歡,然後也能陪著自己在情感的餘燼裡取暖。

好巧 光棍節出生

寫單身者的情愛失落特別有感但是,寫兩性的作家這麼多,雪中送炭的取暖文也不在少數,是什麼讓他與眾不同,贏得讀者的認同?當初替他和出版社牽線的多年好友表示,「他的文章之所以能夠精準引起讀者共鳴,不僅僅是因為他懂得安慰在感情中受挫的人,同時也點醒讀者,愛情有時和人們想像的不一樣。」雖然是療癒系作家,但在他溫婉文字的背後,總暗藏了幾句話,一針見血地直指玫瑰色浪漫裡的現實一面。

「作夢的前提是認清現實!」這是肆一書中傳達的軸線,是他暴紅後的感言,同時,也是他一路走來的真實體悟。外界看來,肆一像是主流文壇的不速之客,成功彷彿是一步登天,然而在此之前,他其實經歷了一段艱辛的跋涉,即使面臨挫折,也從未放棄。

肆一生長在台中新社的傳統三合院,從小和奶奶、叔叔等家族親戚住一起。「我們絕對稱不上是書香世家。」爸爸是紡織廠的貨運司機,長年在外奔波,媽媽原本在田裡務農,後來則在紡織廠工作。

「童年時,我對爸爸的印象是很淡的。」但他依稀記得,「爸爸難得在家休息時,總會看他隨手翻起一本某人的傳記或雜誌……。」談起爸爸,肆一的語氣中藏著惋惜,「他應該是愛讀書的,但家裡孩子多,爸爸國中畢業就得開始工作了。」他想,父親或許也有夢,但卻必須臣服現實。

沒有把自己的遺憾強加在孩子身上,肆一說,「爸爸沒有逼迫或者刻意鼓勵我們讀書,倒是我自己有樣學樣,小時候會試著翻翻他在看的書,當然看不懂,但至少,生活裡開始習慣了有『書』的存在。」國中畢業後,肆一離家獨自到外地求學,就讀於大甲高工美工科,原本相處不多的父子關係有了意外發展。當時,每周六學校須上半天課,爸爸為了接他回老家過周末,常特意繞遠路在校門口等他放學。

車上漫長的共乘時光,父子兩人零零碎碎的交談飄散在空氣中,和窗外飛逝的風景糊在一起;談什麼?肆一多半已經想不起來了,卻始終記得父親握著方向盤的手,載著自己回家的側臉。那年代的父親還帶著傳統的權威,父子間難免存在著距離感,難得的共同交集,就是彼此對文字的熱愛。

也許是從小的潛移默化,父親對於文字的夢,悄悄地注入了肆一的心裡。然而,肆一繼承的不只是夢,也包括了認分克服現實生活的精神。

「出版自己的書籍,肆一凡事都親力親為」,名牌誌叢書編輯劉又瑜說,肆一是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設計出身的他,對視覺美感吹毛求疵,再加上出社會後長期從事編輯工作,對於書籍的產製流程極有概念。「和他合作的好處是,他不會提出天馬行空的想法,要求編輯執行;但另一方面,因為注重細節,他常『折磨』美術編輯,從字體、字型的呈現,都有嚴格的要求。」

轉折 受大A的影響

經營臉書專頁,贏得粉絲喜愛除此之外,他對行銷也有一套自己的想法,連出書主題也配合「節氣」。第一本書《想念,卻不想見的人》在一二年年底出版,用意在陪讀者度過寒冬;第二本書《那些再與你無關的幸福》選在一三年五月,春夏交替、花開正盛的時節,鼓勵讀者嘗試新的人、事、物。

在成為兩性作家之前,時常自助旅行的肆一曾用真名出過幾本遊記。遊記的銷售並不出色,中間甚至因此停筆了兩年。自認文筆不比別人差的他,不免因銷量不理想感到挫折,但憑著對文字的熱情,又在部落格上試寫文章,主題從遊記轉到兩性相處,後來受到「姊妹淘」網站編輯的賞識,受邀成為寫手之一,在出版界工作的好友繼而將他的文章轉介給三采出版社。

當時的三采旗下還有另一名作家,大A。同為網路作家的大A,經營臉書粉絲專頁有成,一一年成為台灣第一位出書的臉書作家,至今臉書專頁的粉絲超過二十四萬人。

受到大A的影響,肆一也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念頭。於是,他認真地經營粉絲專頁,隨時和粉絲分享生活中的瑣事,但贏得粉絲喜愛的同時,也遭遇網友的惡意留言,批評他的文章「沒內容」、「看不懂」等。

面對銷量受挫與惡意留言等打擊,肆一強調,「你不能改變世界,不能改變個人,你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沮喪時,他當然也曾想過,為什麼這麼努力了還是不夠?「如果是五年前或十年前的自己,可能會覺得人生是有挫折的。」但隨著年歲增長,他體悟到心境決定一切,「與其專注失敗,不如仔細想想,自己能從失敗中獲得什麼。」肆一更舉了《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這部英國科幻愛情片,來解釋自己的觀點。電影描述一名男孩具有穿越時空的超能力,他能自由回到過去。有一次,他喜歡的女孩到他家的別墅度假。他一直拖到假期結束才告白,女孩說:「你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說?我都要離開了。」男孩一聽,立刻使用超能力回到女孩剛來的那天;他興匆匆地向女孩告白,然而,女孩卻說:「我們才剛認識耶……。」「所以啊!人生沒有所謂『最好』的時機。」肆一認真地說:「只有現在!重點是珍惜現在,想想什麼是你現在就能做到的事。」

人生總有遺憾

「怎麼看待錯誤更關鍵」

接下來,肆一開始帶著溫暖的笑容說教了:許多人都希望自己擁有超能力,可以任意地回到過去,說出某句關鍵的話,阻止某件悲劇的發生,讓世界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更傾斜一點。「可是人生不能改變的事情太多了,不可能要求人生沒有遺憾、不犯錯;比起試圖修正什麼,怎麼看待已經鑄成的錯誤更關鍵。」走到今天,不管發生什麼事,「我總會試著樂觀地想:這可能是上天對我的考驗,要我學會一件我還沒有學會的事情。」年輕人愛作夢,但作夢的前提是認真面對現實的考驗,對於那些因為現實與夢想的差距,而感到挫折的年輕人,肆一是這樣建議的:「再想一想,自己真正認同的是什麼?如果你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那麼,現實或許會令你挫折,但絕不可能讓你受到重傷。」

肆一

出生:1976年

現職:出版社編輯、作家

學歷: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家庭:未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60

他做的素肉騙過《紐時》美食作家

 
2014-03-10  TCW

 

擔當未來食物革命的主角之一,其實,是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素肉?

二○一三年初,美國高級連鎖超市Whole Foods的貨架上,出現了一款名為「Chicken-free strips」(無雞肉雞柳條)的新產品,它開宗明義的告訴你:「這不是雞肉。」但外觀就像是切成條狀、煮熟調理過的雞胸肉,強調能供應人體所需蛋白質,零膽固醇,並且吃起來跟雞肉一樣。

這款由「超越肉類」(Beyond Meat)公司生產的無雞肉雞柳條,宣稱製程中的土地利用效率,是傳統雞肉養殖業的三倍,飼料(原料)的利用轉換率,是傳統的七倍,水的利用效率,則是十五倍;原料包括非基改大豆蛋白、非基改豌豆蛋白與水等。說白了,其實就是台灣人熟悉的素肉。

但別小看這盒素雞肉,背後不僅有美國一線的矽谷知名創投公司KPCB挹注,還獲得推特(Twitter)前執行長威廉斯(Evan Williams)與推特共同創辦人史東(Biz Stone)的資金挹注,更得到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背書,是蓋茲投資、欽選,將改變未來人類飲食麵貌的重要產品。

事實上,台灣跟日本一直都是世界頂尖的素食加工品出口國,投身素食加工品業二十多年的華森健康國際總經理楊文育表示,美國多數的素食產品,都是向台灣或日本進口半成品,或委託台灣代工。

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今年四十三歲的超越肉類創辦人暨執行長伊森.布朗(Ethan Brown),一開始也曾從台灣進口素肉原料到美國加工,然而,為什麼這波食物革命的領頭羊之一,不是台灣製造素肉的企業,而是完全沒有食品加工背景的布朗?

出社會,一心打算做環保成立綠能組織被踢出,也不忘初衷

雖然有名校學歷,但布朗中年以前的人生並不順遂,他從學校畢業後曾創立一家推廣乾淨能源的組織,最後卻因為意見分歧、溝通不佳,被董事會一腳踢開,失敗收場。

但布朗與一般人最大的不同是,他很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標,而且從不打算放棄,那就是:改善日益惡化的氣候變遷問題。

「記得我準備出社會時,父親跟我討論職涯,問我這輩子打算做什麼?當時他問:『你認為這世界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我回答:『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我認為,如何減少溫室氣體與碳排放,是人類社會當前面對的重要任務,所以後來我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往這方向努力。」布朗接受《商業週刊》越洋專訪時透露。

一個全美前十大MBA出身的年輕人,當身邊的同學都擠往華爾街或全球百大企業時,從小生長在美國東岸華盛頓特區的布朗卻反其道而行。他的父親是研究環境倫理學的大學教授,在小時候,就買下一塊農場,時常在週末或寒暑假帶著全家人去農場生活,讓布朗從小就喜愛動物,熱愛與大自然為伍。

布朗回憶:「我爸爸是個哲學家,所以我從小就有很多機會,跟他討論許多不一定有答案或解方的大問題。」在這種鼓勵探索與思考問題的環境下,布朗認為,自己是個想要「解決大問題」的人。

被自己一手創立的能源組織踢出、經歷這個布朗視為「人生最大挫折」的低潮後,他依然想往「拯救氣候變遷」的方向努力。這次,身為素食主義者的布朗決定從食物下手,試圖解決一個自己從小就掛在心中的命題:「如果我們可以從植物攝取蛋白質,那為什麼要吃肉?」

自從全球環保意識抬頭、氣候變遷成為顯學之後,美國一直不乏提倡減少肉類消費的非營利組織。但是商學院出身的布朗,相信消費者的行為,以及商業的力量,能比政府或非營利組織更快、更有效的改變世界。

再創業,找台灣教授合作讓人類吃植物蛋白,就像在吃肉

因此二○○九年,布朗開始了他的新事業,成立超越肉類公司,目的是推出植物性蛋白製成的食品,改變大眾的飲食習慣,減少動物性蛋白攝取,減少因畜養動物與家禽而產生的大量碳排放,以及不必要的土地、飼料和水資源浪費。

因為一開始就將目標客群設定為一般大眾,而非素食者,布朗知道,他要挑戰的是人類「吃肉」的天性,所以自己的產品口感必須幾乎跟肉一樣,才能讓習慣吃肉的人埋單。「吃肉這件事,已經存在人類歷史有數百萬年,要人們完全停止吃肉並不可行,唯一可能的方式,是讓大眾攝取植物蛋白的同時,還是可以享受『吃肉』的樂趣。」

本身缺乏食品加工技術的布朗,一開始也曾從台灣進口原料,自行加工,但很快發現這樣行不通,因為自己做出來的產品,跟市面上的素食產品沒有兩樣,吃起來頂多有「像肉的感覺」,但距離真肉給人的飲食體驗,還有很大差距。

布朗在尋求更先進的食品加工技術過程,閱讀到密蘇里大學生物工程系教授、來自台灣的謝富弘關於「人造雞肉」的研究,認為這正是超越肉類所需要的技術。

因此布朗數度拜訪謝富弘後,與密蘇里大學簽訂技術合作條約,終於在二○一二年合作開發完成超越肉類第一項商品:無雞肉雞柳條。

布朗自豪的說:「我們跟其他素食產品最大的不同,是我們承諾消費者,可以享有跟吃肉完全一樣的體驗。包括素雞肉條上的肌理紋路、咬勁和口感,都下了非常大的工夫,甚至講究到消費者咀嚼的時候,牙齒接觸到素雞肉條摩擦的感覺,都跟吃真肉一樣。同時在營養成分上,比一般雞肉還健康。我們盡所有努力,讓產品跟動物性蛋白沒有兩樣,甚至更好。」

找創投,獲比爾.蓋茲背書調降價位,未來要進校園跟速食店

完成產品開發後,在需要資金挹注以商品化、打入更多通路的情況下,二○一二年,布朗與超越肉類共同創辦人布蘭.德泰勒(Brent Taylor)透過創投KPCB牽線,有機會與近年來不斷關注農糧與食品科技趨勢的比爾.蓋茲見面。

「我們知道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所以我們特地找了廚師,用剛開發好的素雞肉,煮了義大利麵、塔可餅等料理給比爾.蓋茲試吃,他吃了之後,認為這跟真的雞肉一樣,我們用口感跟產品說服了他。」泰勒在《商業週刊》團隊拜訪他們位於洛杉磯的辦公室時透露。

得到比爾.蓋茲的投資與背書,並曾經在一次盲測中成功的騙過了《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美食專欄作家彼得曼(Mark Bittman),超越肉類很快的聲名大譟,吸引CNN、《富比世》(Forbes)與《Wired》等國際媒體採訪。但布朗知道最艱鉅的任務還沒克服,那就是:改變人們的觀念。

布朗認為:「我們面對最大的障礙是文化,你要如何說服大眾,不一定得從肉類攝取蛋白質,其實植物蛋白質也可以滿足需求?甚至在很多文化當中,吃肉是一種慶祝的行為,有慶祝或快樂的文化意涵存在,要改變這些根深柢固的觀念,並不簡單。」

目前在北美地區的Whole Foods、Publix 與H-E-B等連鎖超市,超過上百個店舖都能買到超越肉類的商品,但營運成績究竟如何?是否已經達到損益兩平?泰勒不願正面回答,只表示:「我們的業績目前越來越好。」

除了改變民眾觀念不容易,也有批評者認為,超越肉類目前的價格比一般雞肉貴,加上通路是鎖定中產階級與金字塔頂端的高級超市,似乎只是有錢人的食物。

對此,布朗表示,今年的計畫是要進軍更大型的國際性通路,例如沃爾瑪(Wal-Mart),同時也正與洛杉磯地區的學校洽談,要讓產品進入校園,未來並計畫與速食店和餐廳合作。

除了全面性打入民眾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就是透過規模經濟,降低成本,讓超越肉類成為全民都能攝取的蛋白質來源,以達到布朗設定在二○二○年前,讓全球的肉類消費需求減少四分之一的目標。

食物革命的火已經點燃,也許就像布朗所相信的,消費行為將改變世界。

「植物肉」背後英雄竟是台灣人

帶動這波食物革命的關鍵技術,其實來自一位出身台灣、旅美多年的教授謝富弘。

目前為密蘇里大學生物工程系特聘教授的謝富弘,研究食品科學數十年,從一九九○年代初期,開始進行大豆蛋白的食品加工研究,試圖運用食品加工業界常見的食品擠壓機,透過高溫高壓製程,製造出「植物肉」。

初期,謝富弘只能做出一整塊的素肉,無法做出肌肉紋理,一直不斷改良,直到九○年代後期,完成初步研究,才做出高仿真度的素肉。當時曾想跟美國知名食品公司合作,但因為數十年來,美國的大豆蛋白產品市場一直不大,因此大型食品公司不願投入成本開發、商品化,讓謝富弘一度擱下這研究。

直到二○○○年初,謝富弘拿到美國聯邦農業部一筆新台幣上千萬元的經費,開始重啟研究,反覆微調各種壓力與溫度的組合,甚至是產品擠壓成型的流速,終於在二○○八年製作出「無雞肉雞柳條」雛形,纖維、咬勁都與真實雞肉幾乎一模一樣。同一年發表在期刊後,布朗讀到,直覺:「這就是我要找的技術,」多次拜訪他與校方,彼此談定合作。

目前謝富弘正試圖開發一整塊的植物牛肉,要打破過往素食加工品界往往只能做出碎牛肉,無法製造高仿真牛肉塊的瓶頸,或許又會為這波食物革命立下新里程碑。 (文●吳中傑)

【延伸閱讀】吃肉,這樣壓榨地球!

1、農業,特別是肉類、乳製品,消耗全球70%淡水資源、38%土地資源、排放19%溫室氣體2、1公斤牛肉需要3,682公升的水(主要種植飼料作物),產生的碳排放量相當於一輛車跑了250公里

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生產更快!製作時間1分鐘,傳統雞養6週才能吃

【延伸閱讀】更省水!用水效率是傳統雞肉養殖業的15倍

【延伸閱讀】深入舊金山,看植物肉為何能取代真肉?

首富投資新寵2》一顆豆子做出逼真雞柳條

無雞肉雞柳條製作流程:1.原料混合非基改大豆、豌豆分離蛋白、穀粒莧、非基改芥花油與非基改大豆纖維等原料,和水混合2.放入食品擠壓機攪拌經過高溫高壓及擠壓,約1分鐘即完成3.完成製作出跟雞肉質感幾乎相同的成品4.販售經過調味、包裝後進到通路,消費者買回家可即食或料理加工

傳統雞肉製作流程:1.孵蛋人工燈光照射,讓蛋孵化2.養殖用大量的水、大豆與穀物飼料、維他命及抗生素等飼養,1磅的生鮮雞肉,平均耗費7.5磅的飼料和30公升的水,需時6週3.完成飼育將雞屠宰、去毛、剔骨並支解4.販售消費者買回家後自行料理

整理:陳筱晶、吳中傑

【延伸閱讀】豆子PK肉雞,一樣享吃肉快感——真假肉對照表雞肉~來源:養殖肉雞價格:1斤的生鮮雞胸肉約100元;煮後會失去水分,實際可食重量較少口感:彈軟富咬勁、帶有肉香保存期限:冷藏約3天,冷凍約半年到10個月熱量(每100公克):平均約150大卡(依部位有異)

植物肉~來源:非基改黃豆、非基改豌豆價格:1斤約300元,可直接食用;尚未達規模經濟,預估未來比真肉便宜口感:略硬富咬勁,味道近似雞肉保存期限:冷凍可保存1年熱量(每100公克):約140大卡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66

“我在等死,不是開玩笑” 作家張賢亮,資本家張賢亮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632

張賢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如果不是陰差陽錯,他早就是跨國資本家了,“怎麽可能寫小說?” (鎮北堡西部影城供圖)

2013年秋天,張賢亮把自傳片斷交給南方周末發表。

2014年春天,他豁達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在等死,不是開玩笑,我現在是肺癌晚期,如果我明年這時候還活著,我再給你寫東西。”

2014年9月27日,張賢亮辭世。

2014年9月30日上午10點,銀川殯儀館最大的悼念大廳里,擁擠著據說1500人。電子橫幅的大字“沈痛悼念張賢亮同誌”下,輪番播放張賢亮在各種場合的照片。張賢亮躺在鮮花中,身上覆蓋著中國共產黨黨旗。“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寧夏文聯黨組書記兼主席鄭歌平在致悼詞時這樣開頭。

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正偉、白立忱送的花圈擺在吊唁廳右邊的最前面。

與張賢亮的巨大知名度相比,媒體對寧夏的認知成為笑談。CCTV新聞頻道播報張賢亮追悼會消息,把“銀川鎮北堡西部影城”讀成“銀川鎮,北堡西部影城”,隨後做了更正。騰訊娛樂的新聞標題幹脆把追悼會挪到了“西寧市殯儀館”。十多年前,當地的報紙就在連續討論“寧夏在哪里”,因為很多信件地址寫的是“甘肅省寧夏”。

按說張賢亮和電影界關系密切,他的《牧馬人》、《肖爾布拉克》、《黑炮事件》等9部小說改編成電影,張藝謀的《紅高粱》等從張賢亮的鎮北堡西部影城走向世界,但電影界幾乎對張賢亮的離世沒有反應。

告別大廳外的花圈足夠多,“備極哀榮”。作家楊爭光看了網上的現場照片後疑惑,“這是在八寶山嗎?共和國如泣的歌者走了,應該有萬人誌哀的場面。”門口右邊第一個花圈的落款“賢妻馮劍華”。頭發花白、這天著深色衣服、身材依然挺拔的馮劍華,站在接受慰問的家屬行列首位,她旁邊站著濃眉高個的80後兒子張公輔。

張賢亮的“原罪”

1980年,經過22年勞改和勞教,從西湖農場回到銀川的張賢亮,跟比他小十來歲的散文組編輯馮劍華做了《朔方》的同事,兩人最終結婚。張賢亮見到未來嶽丈時鞠了一躬,這深得馮劍華父親的心:“此子面相不凡,不愧是大家庭出身,將來必有大出息。”婚禮並不浪漫,在單位會議室舉辦,馮劍華親手縫了一紅一綠兩床緞面被子。他們搬到偏遠的一間小房間,每天擠公共汽車上班。

演員朱時茂送了花圈,他的花圈旁邊是賈平凹的。《靈與肉》是婚後張賢亮寫的第一部小說,一夜成名,次年,兒子張公輔出生,小說隨後被導演謝晉拍成了電影《牧馬人》,朱時茂因在電影中扮演剛平反的知識分子許靈均而成名。

那年44歲的張賢亮給馮劍華的印象是,因為長期“改造”人變得格外謙卑,在編輯部逢人就叫老師。他去北京等地出差回來,總會帶些煙茶等小禮物送人,馮劍華不以為然:“為什麽總是你送別人禮物,別人怎麽不送你?”

她感覺他總對政治風浪有一種怕。一次“清除精神汙染”,張賢亮的一篇小說受到批判,深夜,馮劍華發現張賢亮輾轉反側,她說:“怕什麽?你是城墻頭上的麻雀,見過陣仗的人,大不了把你打回農場,我帶著孩子跟你去!”張賢亮這才稍稍安下心來。

馮劍華是根正苗紅的紅五類,父親是煤礦工,她初中畢業留在礦上當了工人,後來又穿上當時最被艷羨的軍裝,1974年被推薦為“工農兵學員”,上了複旦大學中文系,同學中有作家梁曉聲。畢業後,馮劍華回銀川進了《朔方》編輯部。

與妻子新時代的“紅色貴族”身份相反,張賢亮有“原罪”的舊官僚資本家累及整個家族,爺爺是民國外交官;父親從哈佛商學院畢業回國後棄政從商,死於1948年;母親也在美國留學過。

黑洞洞的槍口, 不是意識流,是非虛構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送的花圈排列在中國作協主席鐵凝、黨組書記李冰等人的附近。1985年,張賢亮的長篇小說《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巴金主編的《收獲》雜誌刊登,引起軒然大波,他對性描寫禁區的大膽突破,也讓一些老作家不安,據《收獲》雜誌的葉開回憶,冰心就給巴金寫信讓他“管一管”。

正和馮驥才在美國訪問的張賢亮,得知國內又開始批他。美國的好友勸他趁機申請政治避難。張賢亮又一次體驗到“無法控制的一絲心肌的顫動”。他在國外發表“愛國主義”聲明給國內同仁和“組織上”傳遞信號。回國後證明又是一場“虛驚”。

還有另一種怕深植張賢亮的內心。張賢亮曾幾乎餓死,那增加了他生活的勇氣;另一次,他被“陪殺場”、“假槍斃”,留下的創傷是終生的。“他時常做同樣的噩夢,夢見被拉去槍斃了。”馮劍華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黑洞洞的槍口不時出現在他筆下,讀者以為是意識流手法,馮劍華認為那是非虛構。

1980年代末,大墻文學的另一個代表人物叢維熙給張賢亮打電話征集簽名,馮劍華接了電話,代為答應。後來,有人準備批判張賢亮,馮劍華把責任攬了過來:“名是我讓簽的,張賢亮不知道。”這一年,張賢亮最花心思字斟句酌寫成的長篇小說《習慣死亡》發表,馮劍華那時就認定,這是張賢亮的“巔峰之作”。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代表組織出席了追悼會,他擁抱了馮劍華。幾年前編輯“中國新文學大系”1980年代卷,李敬澤曾系統地閱讀了張賢亮的作品,認為張是被低估的作家,部分因為“他對於小說家的身份和成就不特別在意”。

張賢亮幾篇有名的小說最後都加上了“愛國主義”尾巴。《靈與肉》結尾,許靈均謝絕從美國回來的父親接他一家去美國,而留在了勞改農場學校;《習慣死亡》則在結尾讓主人公從美國回到中國西部那片荒原,並且回到最初的那個女人那里,小說最後有番對話:

“你看,我都成了這副樣子了,你還來找我幹啥?”

“也許這就是我的愛國主義吧。”

李敬澤認為,張賢亮最被忽視的就是《習慣死亡》。他不同意把張賢亮作品里的“愛國主義”歸結為簡單的政治正確,“他複雜得多,從來不做簡單的選擇題”,“僅僅從文本敘述去揣度他的選擇,會忽略他的作品與現世選擇的混雜、曖昧與精神上的疑難。他是在與所處的時代思想互動走在最前列的作家。”

勞改農場里的 《資本論》筆記

余秋雨送的花圈擺在吊唁廳的入口處。他也是曾到訪西部影視城的眾多名流之一。自從小說被拍成電影、獲得各種文學獎項,馮劍華發現,張賢亮在勞改隊養成的謙卑很快消失了。

張賢亮的張揚、健談逐漸顯現,常能主導談話的方向和氣氛,跟郭德綱、余秋雨在一起神聊,他談鋒的機智和詼諧一點不遜色,在某些官場交往中他也談笑風生,跟領導拍肩搭背就像對待兄弟。

馮劍華認為還是環境給予人的“身份感”更重要。“要是一天到晚讓人呵斥、打罵,你怎麽能神采飛揚起來?”

鄧小平南巡之後,年近花甲的張賢亮也決定下海。1993年他購買有二十來戶牧羊人棲居的古城墻和戈壁灘來建西部影城,跟二十多戶牧民一一交涉,拿出了當時積攢的全部存款。

“多虧了他二十多年勞改生涯中跟農民打交道的經驗,他既了解農民質樸的一面,也了解農民狡猾的一面,最後勸這些牧民搬走了,搬遷費也給得高。”張賢亮也曾在小說中寫道,“我”歷練出了一種“狡猾”。

勞改隊既有和張賢亮一樣被打成右派的知識分子,也有沒多少文化的刑事犯,和他們二十多年的共處,讓他在《我的菩提樹》等書中對知識分子的人性有透徹的洞察:那些人“把嘴當×賣”。馮劍華觀察,張賢亮對知識分子人性弱點的判斷,到老年也沒有改變。這也促使他設法擺脫這種弱點。

“我搞文學純粹是陰差陽錯,如果不是1949年解放,我早就是跨國資本家了,怎麽可能寫小說?開玩笑!”1998年,南方周末記者第一次在銀川拜訪張賢亮的時候,他開懷大笑。

馮劍華看過丈夫在勞改農場讀《資本論》的筆記,她認為那一定程度上是張賢亮商業活動的理論指導。

《靈與肉》是張賢亮(左一)婚後寫的第一篇小說,他因此一夜成名。小說隨後被導演謝晉拍成了電影《牧馬人》,朱時茂(右一)因扮演剛平反的知識分子許靈均而成名。 (鎮北堡西部影城供圖)

“我爸爸惟一的敵人是平庸”

吊唁廳門口有個哭成淚人的人——農民書法家牛爾惠,他守了三天靈,腿都跪瘸了。聽過張賢亮講課的回族文學愛好者馬克從寧夏中衛騎摩托車一百多公里來吊唁,牛爾惠又陪他一起跪。

牛爾惠的父親過去被打成右派。牛爾惠中學畢業後四處流浪打工,遇到了張賢亮,人生從此改變:從擺攤賣字到搬進影視城里的四合院“都督府”,做了張賢亮練書法的“書童”。夜里,跟張賢亮陪練書法的時候最安靜,但張賢亮思緒有時難以回到幾案,幹脆坐下來抽煙,說他看了不快的新聞想罵娘。牛爾惠入選了幾本全國書法名家辭典,當上了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手,也成了影視城里有房有車族。在“知恩堂”,牛爾惠把父親的照片和張賢亮的照片並列掛上。影視城的三百多個員工大多是像牛爾惠這樣的農民。

“別看他外面很風光,其實晚年的張賢亮很孤獨。不管別人怎麽評價,我從他身上體會到了溫情和慈愛。”2007年獲得魯迅文學獎的銀川文聯主席郭文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張賢亮自己給員工講管理,也請不同的老師來講,郭文斌也曾受邀來講過“尋找安詳”。

10年前張賢亮從寧夏文聯主席的位置退休,搬到影視城,郭文斌就是他在銀川的一二知己,從那時起,他發現張賢亮的註意力轉移到傳統文化上,也默默地做慈善。張賢亮每年給醫療機構捐款一百多萬元,幫助看不起病的人。後來,他從一家福利院領養了一個女兒毛毛。

馮劍華的印象中,辦企業之初,張賢亮更多的壓力是怕企業虧損。20年經營後,鎮北堡西部影視城已是5A級景區,被評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示範基地。

張公輔在悼詞中平靜講述父親留給他的精神遺產:“我敬愛的爸爸是一名戰士,惟一的敵人是平庸。”他還要繼續父親在最後幾年開始的幫助病人的“救生工程”。曾跟父親的友人韓美林學畫,畢業於四川美院動漫專業的張公輔,準備以後去學現代管理課程。

鎮北堡西部影城開業第一天,張賢亮帶領員工升國旗。 (鎮北堡西部影城供圖/圖)

大動物、小動物

張賢亮在小說中預言“作者”死於肺病,因為抽煙的緣故,預言應驗了,只不過不是小說中的65歲,而是78歲,算長壽了。

張賢亮住在北京的醫院,拒絕手術。2014年9月17日,他出院要回鎮北堡的家,救護車十幾個小時從北京開到銀川,路過山西,到了忻州,他讓停車,吃一碗山西刀削面再上路。

9月27日上午,兒子張公輔還想送父親去醫院,張賢亮說:“你能不能幹脆點?”他不同意搶救。下午兩點,昏迷了四個小時後,張賢亮辭世。

“他是大動物,我們是小動物。”很多人可能關註張賢亮的傳奇經歷、他的創業和財富,但李敬澤認為,真正的財富是張賢亮的文學作品。某種意義上,李敬澤同意張賢亮的驕傲,他曾說:“我的時代還不配讀我的作品。”

兩年前,張賢亮給馮劍華在影視城不遠處買了一戶農家院落,她特別喜歡那里的簡樸生活,在院子里種了吃不完的瓜和菜。

結婚34年,馮劍華體驗到了和張賢亮做夫妻的幸福,也經歷了痛苦與磨難。“他給我的幸福我接受,給我的痛苦我也接受。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只不過難處不同或沒有明顯表現出來罷了。”

悼詞最後,張公輔說,他父親交代,碑文寫上這句話:

“他來了,又走了。”

9月30日下午三點左右,遺體火化後,幹燥的銀川下了一陣雨。晚上,出席完葬禮回到自家陽臺上的郭文斌,看到賀蘭山頂出現了美麗的晚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63

文化駭客╳專欄作家 米果 靠自律打造口碑 上班族離職賺自由

2014-11-03  TWM
 
 

 

對於一畢業就「學以致用」上班多年的專欄作家米果來說,自己也曾被「上班」帶來的厭倦感糾纏,休假、留職停薪出國進修,甚至是跳槽、轉行,各種積極的「掙扎」她都嘗試過,卻也漸漸發現,自己只是在期待遙遠的「安穩退休」。

十四年前,在一場辦公室內的激烈爭吵後,米果驟然產生一個念頭:「我要提升過去因為貪圖安穩收入而消減的戰鬥力,我不要排在公司僵化的制度後方等待,我要拿著自己的旗子,打開門,衝出去,插在自己想要占領的城池!」二○○○年,她離開了網路媒體公司,選擇成為自由工作的專職作家。

大學就讀保險學系的米果,出社會先進保險公司上班,她回想:「那時候的保險業,幾乎是從手工作業升級到電腦作業的痛苦期,我算是在學校有受過電腦程式訓練的『新人類』,在那個年代,確實是一項優勢。」那是有些資深主管會排斥在桌上擺放電腦的年代,熟稔電腦化作業的米果,後來還因此被外商保險同業挖角。

一九九九年,為了不讓自己後悔,她毅然離開待了十二年的保險業,轉任財經雜誌編輯。在平面媒體就職的階段,已經是網路非常發達的時期,編輯流程全是網路作業,最時髦的報導主題脫離不了行動通訊,「網路下單買股票也很新鮮,都可以做成雜誌的一大單元。」又過一段時間,網際網路飛速普及,不再只是人們討論的話題,更是人人可發表自我的平台。米果離開職場後埋首筆耕,現在靠著專欄邀稿的收入清淡過生活;一邊寫書的她,也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表文章,讓她知名度大開的幾篇時事評論,全都見證了網路驚人的傳播力量。

當然,「米果」這塊招牌除了讓讀者聯想到她的犀利文字之外,她同時也很注重自己在「文字出版圈」的聲譽,她疾呼:「親愛的朋友們,自由工作者可不是自由到發懶的程度啊!」長期向米果邀稿的《天下》雜誌總主筆何榮幸指出:「米果的作品不僅質量俱佳,而且固定準時交稿,這點相當不容易,她絕對是最受所有編輯歡迎的作者。」此外,米果擅長的領域廣泛,女性雜誌、棒球雜誌、文學月刊等都曾向她邀稿,她的文風可以形容為「剛柔並濟」。

曾擔任雜誌編輯的米果,最厭惡遇到拖稿行為,立場交換後,她不但自我警惕,也從中發現,「已經允諾的稿子最好能夠提前,提前交稿獲得的讚美與好口碑,就是未來繼續合作的籌碼。」即使是剛轉換為自由工作者初期,稿約量少,她也給自己訂下寫作計畫,讓自己保持競爭力。「我的某些長篇小說就是在這樣的閒暇期『孵出來』的,起碼金錢收入減少時,精神層面的成就適時填補。」「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工作,獲得三倍的報酬。」米果說得很有氣魄,雖然還沒達成,但這始終是她心中最理想的目標。

為自己工作十四年,她覺得,無論是「賺收入」或是「賺薪水」,一定要具備的能力,就是「交到我手上一定可以讓人滿意」,她的這份自信就像她的文字一樣鏗鏘有力。

米果

出生:1964年╱現職:作家╱經歷:編輯、保險業核保人員╱學歷:淡江大學保險學系╱成績:不上班14年賺到自由她如何搞定新形態工作?

1.訂定心中價值排序:「我想要過愉快的日子,不必很有錢,可以過清淡的日子就好了,可以不必緊張也不用發脾氣。」2.自由生活,自律作息,自主工作。

3.累積合作班底,建立默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92

Inc.雜誌專欄作家:值得跟的老闆必備八大特質

2015-01-19  TCW
 
 

 

令人難忘的老闆擁有的特質,或許不會出現在紙上,但總是展現在被領導的人們腦海裡,甚至是心底。

他們相信別人難以相信的:多數人試圖達到可達成的目標,因此大多數目標只是在既有基礎上加值,而不是非凡的。

難忘的老闆期待的更多——對他們自己,也對別人。他們會做給你看,如何達到難以達成的目標。接著他們帶你走一趟令人難以置信的旅程。

他們在不穩定和不確定中看到機會:遇到危機,多數老闆會降下風帆、釘緊船艙,等待風暴遠離。難忘的老闆將危機看作機會,他們知道在進展順利時要做出重大改變、即使是必要的改變,是極端困難的。他們認為不穩定與不確定並非障礙,是推動改變的助力,在過程中他們讓組織更強大。

他們在專業中常帶感情:好老闆是專業的。令人難忘的老闆是高度專業的,而且坦率、善良。當事情進展順利時,他們展現真誠的興奮。當員工認真工作,格外用心時,他們展現真誠的感激。

他們有肩膀:糟糕的老闆讓員工扛責任。好的老闆絕不會讓員工去扛責任,他們看到公車來了,會把員工拉離現場,通常員工還不知道老闆救了他,直到很久以後。因為令人難忘的老闆絕不邀功。

他們與屬下站在第一線:不論過去功績多彪炳,令人難忘的老闆依然願意捲起袖子,弄髒自己,做單調的苦差事。難忘的老闆認為沒有人有資格享受任何成果,除非他付出勞動。

他們靠認同領導,而非權威:老闆頭銜讓他們有權力指揮他人。令人難忘的老闆是基於員工希望他們領導而領導,靠為人來激勵員工,而不是靠頭銜。

他們擁抱高遠的目標:好老闆致力實現公司目標。難忘的老闆致力實現公司目標,同時也服務一個更遠大的目標:提升員工職涯,解救掙扎的員工,將自豪感及自我價值灌輸在員工身上。他們不只因為基本成就而被懷念,也是因為在人際關係中幫助別人而被懷念。

八、 他們不為了冒險而冒險,是因為相信未來而冒險:難忘的老闆表現傑出,是因為他們甘冒眾人反對、航向未知水域的風險。他們不是為了冒險而冒險,而是因為他們相信有可能獲得的成功而冒險。他們樹立榜樣,激勵他人同樣也為了相信可能的成功而冒險。(全文請見http://goo.gl/veyUaj)

【延伸閱讀】兩岸知名企業講師 謝文憲

不懂管理老闆,倒楣的是自己

遇到不好或普通的老闆,這是正常的,心態要調整。我們不用喜歡我們的主管,但是要管理我們的老闆,讓老闆成為我們達成KPI(關鍵績效指標)的資源。

向上管理老闆有五個重點:

要讓老闆知道,我很清楚他對我的期望。

在老闆還沒發現之前,主動解決問題。一個月只要找一件事就好,讓他有記憶點。

我做的六○%、七○%的事,要讓老闆知道。通常老闆的掌控欲比較高,不管他有沒有要求,你一定要讓他知道。

做得好比做得快更重要。在準時的前提下,只要讓老闆感覺,我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看你的東西,久而久之他就不太會管你了,這是種信任感。

請老闆跟你講實話。真實的回饋會縮短我們跟主管之間的距離。唯有講實話,才不會停留在表面關係。

善用秘書,搞定鐵漢老闆

如果你希望讓冷冰冰的上司展現柔性領導力,善用部門內的秘書角色。請秘書讓老闆多出席同仁聚會,暗示老闆寫張卡片送給同仁。現在人溝通越來越快,用Line、email都很容易,所以寫卡片變得很珍貴。老闆寫的卡片,這對員工非常有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35

寫睡前故事 他一年變中國作家首富

2015-03-09  TCW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投資拍攝電影,國際名導王家衛擔任監製,影帝梁朝偉飾演男主角,如此黃金陣容的結合,居然是一個年紀才三十四歲的中國作家促成的。

他是張嘉佳,去年以人民幣一千九百五十萬元版稅收入,打敗韓寒、郭敬明,第一次進入中國作家榜就登上首富。他出版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以下簡稱全世界)一書,短短一年三個月,累計銷量破三百萬本,是中國這十年來最暢銷的小說。

不只如此,他還創下影視圈紀錄。

《全世界》中的三十三篇短篇小說,已有十篇被買下版權,買家包括馬雲旗下的阿里影業、中國第一大民營娛樂集團光線傳媒、台灣導演陳國富的工夫影業等。光賣版權,至少帶來人民幣兩千萬元進帳。

二○一三年七月,張嘉佳開始在微博發表一系列「睡前故事」,將過去發生在自己、朋友身上的經歷,寫成短篇小說。

不像韓寒一開始寫部落格,微博方便傳播、分享,加上他固定晚上十點發表作品,剛好是人們下班回家、準備休息時,心情放鬆,自然陷入小說營造的情緒中,「我習慣寫完馬上發表,差不多剛好十點,寫的人寫完睡覺,看的人看完也該睡覺了。」張嘉佳接受本刊專訪笑說。夜晚,往往是人心情最需要撫慰的時刻,他的文字陪著上億人入睡,填補了許多人心靈的缺口,形成一股如潮湧般的力量。

不到一星期,看似平常的睡前故事,居然創下超過一百五十萬次轉發、四億人次閱讀紀錄。如今,在百度等各大網站,「睡前故事」有了專門的版位。

他的筆下主角個個失意,卻又堅強活下去

「他寫出年輕人所面對的生存困境,故事的結局卻不悲觀,反而很溫暖。」曾出版《杜拉拉升職記》等知名小說的北京博集天卷圖書發行公司董事長黃雋青觀察。

在《全世界》書中,每篇故事主角並不是北京、上海白領階級,而是一般市井小民,大多經濟匱乏、感情失意,為了謀生計,離開故鄉到大城市工作……,即便如此,最後他們還是能從愛情、友情中,找到一絲慰藉,繼續活下去。

中國《人民日報》分析,這呼應了當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不管是貧富差距、房價和物價高漲,甚至人權等問題,年輕人背負龐大競爭壓力,轉而追求「小確幸」,正好從張嘉佳筆下人物身上,找到自己。

抓住時代趨勢,以他為代表的「暖書」現象,成為中國書市最夯關鍵字之一,幫失意人點一盞燈的「暖商機」也冒出來了。

今年一月,全球最大中文線上書城「噹噹圖書」暢銷小說排行榜前五名中,除了三本翻譯小說,唯二上榜的華文小說《全世界》、《乖,摸摸頭》都是暖書,後者上市至今才四個月,銷量也突破五十萬冊。

「講實在,如果去講絕望或痛苦,這個時代並不匱乏,每個人都有太多痛苦了……,這個時代缺乏的是把美好呈現出來的能力。」張嘉佳直言。

他的故事架構文字畫面,全加入共同記憶

現在,他被中國媒體譽為「最會說故事的人」;然而要溫暖人心,除了天時地利,動筆前就得下足功夫。

為了讓讀者易於閱讀,他發揮多年編劇經驗,把小說當劇本寫,每篇字數控制在四千字內,但要在有限篇幅裡,交代起承轉合,並不簡單。所以下筆前,不管多短的文章,他花三、四天構思架構、情節、角色性格等細節,再填入血肉,加入八○後的共同記憶:日劇、動漫畫、周杰倫的情歌……,使文字更有畫面感。

而這也是張嘉佳作品受影視圈青睞的原因,「當初在看小說的時候,就感覺它特別像電影大綱。」一月十一日,王家衛在《擺渡人》發布的記者會上說。

他的人生經歷絕望低潮,反造就創作沃土

但,目前中國光靠暖書出名的作家,至少近十位,張嘉佳是如何成為其中翹楚?

他的答案,出乎我們意料的之外。

「其實,我這個人一點也不勵志。」貴為中國作家首富,他卻自嘲,過去十年來的人生經歷根本和「無賴」沒兩樣。

大學時,張嘉佳是個文藝青年,經常替雜誌撰稿,畢業後則靠寫電視節目、電影劇本為生,最高月薪曾領過人民幣兩萬元,羨煞他人。

沒想到,二十五歲卻得了憂鬱症,工作被迫停擺,長達一年足不出戶,散盡所有積蓄,之後又因為婚變、父親重病,憂鬱症兩度復發,「曾經一年喝掉四百瓶伏特加……。」低潮時,只能靠酒精麻痺自己。

為了走出難關,他開始學習把握當下。失意時,就在筆記本上寫下一件一直想做、卻還沒做的事,接著馬上執行,例如,誇獎每一個遇到的女生、獨自到雪山頂烤肉,搭飛機到印度看恆河一眼……,「把這些事做完,你會發現世界很廣闊,很多值得熱愛的事情,你必須從絕望中找到希望。」

也因為這十年不如意,他的閱歷比其他作家更豐富,全變成最真實的創作素材。

新經典出版社總編輯葉美瑤表示,若說韓寒是「敢言」的八○後代表,偏鄉出身的張嘉佳,無疑道出更多中國二、三線城市徬徨年輕人的心聲,成為當前中國最受歡迎的作家。

「我所寫的,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故事。」訪問時,張嘉佳正好在江蘇老家旁的山裡散步,回到人生起點,尋覓創作靈感。而他筆下的一字一句,也像黑暗中的亮光,指引著他那一代人,找到歸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34

成了專欄作家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23.html
可能很多blog友都已經知道,止凡在今期(18/4/2015出版)的imoney上寫了第一篇專欄,之後每兩星期出一次,主要都是分享財務自由及財務知識等話題。始終都算是一個很好的里程碑,總要寫一篇文章說說感想吧。
 



寫blog近十年,本來只是找個地方分享心聲,作個記錄。慢慢地,越來越多人看,開始有一點點責任感,因為從前每天只有幾個人看的話,我的一言一行,影響有限,但如果每天有幾千上萬個點擊,我的一言一行就要小心,雖然話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但始終太多人,我不能確定閱文者的質素,每個點子寫出時都多了一份審慎。
 

尤其,近期出著作、報章訪問、雜誌訪問,更進一步地增加了這個blog的瀏覽量,我開始發現間中會有一些相對財商不足的留言者路過留言,炒賣的、負面人生觀的、否定挑剔的、問投資貼士股票號碼的,不是說這些朋友有問題,只不過我肯定這些朋友都不是這blog的常客,若常來這裡看文或沒有離開過的,相信或多或少得到點啟發,又或者認同這裡的概念、氣場,大概不會有不對題的留言吧。
 

不過,我總認為,讓更多人接觸到這裡的概念,始終是好事。而這個過程中,我們這些少數人的思維慢慢走到多數人處,遇到這類情況也是意料之中,多數人是否能得到啟發就看他們造化,而有一點我是肯定的,我不會變成「財演」去迎合多數人的口味及市場,這點自由一千萬兄可以放心。我會繼續保持這裡「悶」的氣質,繼續吸引喜歡「悶聲發大財」的人。
 

說回今次專欄,與雜誌記者們討論,大家方向都很一致,我在雜誌所寫的東西,跟我在blog來分享的東西類型方向差不多就可以了。他們表示,談即市分析,推介股票的,都會在主版的一本上,而我的專欄就會刊登於另一本專談理財之道的副版內,不少讀者都是這本副版的捧場客,包括我,我買imoney,用心看的頁數多集中在這副版之上。所以,在這地方有個專欄新天地,絕對是理想的。
 

今次imoney建議可以與我偶像財叔隔個星期寫同一個版位,最後看到雜誌內文真的有這安排的描述,証明財叔也不介意與我寫同一個版位,實在高興。跟記者討論早前幾位財務自由人在東周刊的訪問,我直言這類題材的訪問理應在imoney出現,而記者的回覆讓我知道點點內情,不過這些內情又無謂在這裡寫出來了,當閒聊算了。始終到最後,財叔這個「寶」還是在imoney的專欄出現,結果還是合理的。
 




今期imoney上有止凡出現過的地方都拍下來,但都不想影得全文太清楚,始終鼓勵大家買本來看(不過來到今天應該較難買到了),人家邀請我寫專欄,我決不能倒人家的米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75

操盤高手王力群》股票滾錢的巧方法 「雙線戰法」多空都賺 窮作家翻身千萬大戶

2015-05-11  TWM  
 

 

從「窮作家」到身價數千萬元的股市操盤手,鑽研技術分析的王力群,從五十萬元起家,經過不斷起落的試煉,終於悟出「雙線戰法」多空都能賺的精髓,憑著這套機械化操盤法,他累積了四千萬元的台股操作實力。

撰文‧林心怡

「在這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值得我深深景仰:一是我頭頂上方的股市報價,另一個是我內心的操盤法則。」身價數千萬元的王力群,財富累積完全仰賴台灣股市,近年來即使看好美股、陸股行情,依舊不棄守台股操作,靠著一套自己錘鍊出來的操盤心法,找到財富的金鑰。

作風低調、衣著樸實的王力群,早年致力純文學創作,飽覽群書的他,擁有多達一萬五千本的藏書;沒想到,人生峰迴路轉,作家之路戛然而止,反而成為專職投資人,靠著股票,為自己寫了一頁財富傳奇。

初入股市,慘賠又慘套暫停交易股票 勇敢追夢開始文學創作投資資歷長達二十六年的王力群,大四那年就開始投資股票,「還記得兒時外公就很會做股票,家裡的房產都是買股賺來的,所以向媽媽借錢買股票是自然的事。」王力群在一九八九年,股市大多頭的年代進場,沒想到初試啼聲就慘遭滑鐵盧,隔年台股從一二六八二點崩跌,王力群慘賠超過五成,大虧十幾萬元,又大膽建議媽媽將持股改做長線投資,不認賠的結果,換來七年的長套。這段慘賠、慘套的經驗讓他覺得,投資必須有自己的邏輯。

王力群大學念的是土木工程系,出社會後,順利找到一份工程規畫的工作,那段時間,他雖關心被套的股票,卻幾乎都沒有交易,之後的一九九四、九五年他都在醫院照顧肝硬化的母親,直到母親在九五年十月病逝為止。「當時我很感慨,直到母親病逝我都無法把她的錢賺回來。」這加深王力群想在台股反敗為勝的動力。

一九九六年,王力群做了一個破釜沉舟的決定,辭掉任職四年半的工作,專心當一個文學作家,「當時我的創作欲很強,立志當一個作家,母親過世後,我感慨人生無常,決心勇敢追求夢想。」看對行情, 獲利三級跳參考六十、二百日均線 嗅到多頭訊號只是天不從人願,一九九七年到九八年,王力群寫了幾部文學作品都不賣座,平常不修邊幅的他,在同學眼中,看起來就是個「窮作家」。但在台股操作上,王力群卻開始撥雲見日,九六年,台海危機過後,他研判股市會漲,買了台塑與南亞,這是他第一次成功預測行情,由此一舉賺進倍數獲利,至九七年八月,他拿出的五十萬元資本,已經翻倍至逾百萬元。

九七年到二○○○年這段時間,他以土法煉鋼自學鑽研技術分析,包括K線、形態、均線都下過一番苦心。這段時間,因亞洲金融風暴,台股暴跌三千點,王力群見底部浮現,開始以均線為指標,陸續買進開發、聯電、旺宏等股票波段操作,報酬率都超過二成。經過這段時間的測試,他發現參數設為六十日與二百日均線,更符合自己對準確度的偏好,於是,自二○○○年後,確立以這兩條線作為操盤的核心應用。當股價只要站上兩條任何一條線,他就開始留意多頭訊號,站上六十日均線者相對較佳,若股價在兩線黃金交叉之上,多頭氣勢更強。

九九年的冬天,王力群索性把自己的心得寫成《散戶投資上手的第一本書》,沒想到隔年出版後大賣,一四年又出新版修訂。曾以文學創作為志的他,反而先成為股市暢銷作家,今年四月出版的《王力群機械操盤法》已經是他投資相關的第十本著作。

二○○○年二月,王力群運用兩條線操作方法,成功賺到一○三九三點的主升段行情;豈料,四月底至六月台股大震盪,年初的獲利全數吐回,應驗了「新手套頭部,老手套反彈,職業操盤手死在震盪」的股市俗諺。但他根據當時大盤已跌破六十日均線,且頭部形態明顯,加上他留意到台灣資金外流,決定持續放膽放空,一直到耶誕節前才回補。這一次,他對了,這一波他的財富加速累積逾四五○萬元,更加確立六十日均線作為操作依據的可靠性。

不守紀律, 資產賠七成之後奉行機械化操盤法 投資部位達千萬操作順遂,一度讓他失去原本恪守的紀律與警覺。二○○一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台股大跌,市場喊出大盤下看二千點的恐慌性言論,王力群也極度看壞,當股市跌至三五○○點時,他無視於自己向來奉行的操作法則,反而大舉放空台股,在台股跌至三四一一點時更大增空單,直到大盤四千點才認賠回補。這次操作,他的資產瞬間蒸發七成,僅剩一三五萬元,才徹底領悟到嚴守操作紀律的重要。

「多年的投資獲利,抵不過一次性的慘賠。」這一次的重大失誤,徹底改變了王力群的操作觀,也是他日後奉行機械化操盤法的關鍵,自此之後,他嚴守紀律,操作勝率也顯著的提升。

比方說,○二年王力群看到大盤破六十日均線,便在指數五六○○點放空,直到三九○○點全部回補,大賺七成;○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為期的五個月,同樣遵照兩條均線的破線形態,決定扮演「空軍」,隨後五月二十六日回補,陸續獲利二至三成。

○八年馬英九首次當選總統的六月十日,當他看到指數雙雙跌破六十日與二百日均線後,再度遵行兩條線操作法,在八五○○點附近大舉放空,直到九月的五五○○點回補。這個波段,讓他一口氣進帳超過上百萬元,投資部位一舉達千萬元的水準。

參考大盤,選擇強勢股

獲利屢屢超過三成

從二○○○年以後,王力群嚴格遵守兩條線操作法則,十多年來,依循兩條技術線的指標「照線操課」,截至一四年,每年平均可創造近二成的投報率,而且多年實作下來,雙線投資法已進化到可「機械化操作」的地步。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作者科斯托蘭尼說過:「只有操盤經驗超過二十年的人,才有機會忽略大盤指數,而只注意個股。」但投資資歷二十六年的王力群認為,操作個股還是要參考大盤相對位置點。選股上,他以績優股、成長股,或題材性強的強勢股為主,主張當股價同時站上六十日均線、二百日均線,或率先站上六十日線時就可留意買點,然後再搭配大盤多空位置,作為買賣參考。當然,有些強勢股走勢強過大盤,則可搭配頭部形態做停利點,也就是王力群口中的「混搭法」。

比方說,○九到一○年他看好中國經濟起飛,汽車銷售亮眼,陸續波段操作裕日車、彰源等個股。一○年三月十七日,裕日車股價七十元附近站上兩條均線買進;四月二十日股價一百元附近,出現頭部形態,且大盤也出現高檔修正,拉回接近六十日線時,他執行賣出,報酬率近四成。

一二年下半年他陸續布局台積電、台達電、統一超,到了一四年,均依據雙線操作法陸續出脫,都創下三至四成的獲利。譬如,台積電在七月三十一日站上兩條均線、股價七十八元附近買進;隔年三月二十二日,個股出現技術線形做頭形態,且大盤已跌破六十日線出脫,獲利近三成。接下來的一三年下半年,他套用雙線操作法波段操作的葡萄王、基亞,每次獲利都在二至三成。

「不過,勝率再高,也會失敗,但只要能夠『賺多賠少』,停利停損出場果斷,至少不會傷筋動骨。」王力群強調。的確,靠著紀律地執行「雙線操作法」,王力群得以多勝少敗,不但將母親當年慘套的賺回來,更讓自己人生下半場經濟無虞。

王力群

出生:1963年

現職:專職投資人

學歷:淡江大學土木工程系

理財年資:26年

著作:《王力群機械操盤法》、《散戶投資上手的第一本書》等

股票滾錢3招

1.挑龍頭:

挑公司獲利穩健成長的龍頭股:如台積電、統一超等;從趨勢向上的產業選股,如生技股的葡萄王等。

2.盯「雙線」:

60日線與200日線為參考主軸,大盤指數或個股站上均線為多,跌破為空,先研判大盤多空,可用於上述特質個股與台股期指操作。

3.看大盤:

除了單看個股,買賣點亦須參考大盤指數相對位置,雖然不一定可賣在最高點,卻能穩健獲利。

用「雙線」判斷多空 1個月賺2成──以近一年葡萄王股價為例

賣訊或作空:

● 股價跌破60日與200日線● 大盤也在同時跌破60日線

考慮賣訊:

● 4/21大盤指數收9533點,幾近60日線,似乎有破線疑慮,可考慮先停利,1個月即可獲利2成

買訊:

● 股價站上60日線與200日線● 大盤指數也在60日線與200日線上靠「雙線戰法」累積4000萬操作實力—— 王力群股票投資歷程摸索期:從門外漢到賺400萬

1989年

大四開始買股後,遇到台股萬點崩盤,損失超過五成,賠了十幾萬元。

台海危機過後研判股市會漲,買進台塑、南亞,從50萬元翻倍至100多萬元。

亞洲金融風暴,暴跌3000點進場,買台積電、聯電、開發等,來回操作,至2000年累積450萬元財富。

試煉期:大賠七成後賺回千萬

2001年

911恐怖攻擊後,因看壞後勢放空期指,而違背原本操作守則;隔年大盤跌至3500點大空,3411低點再加空後,行情低檔反轉至4000點才回補空單,資產蒸發七成。

學會教訓,落實「雙線戰法」操作,期指多空都能賺,於2008年底累積八位數字財富。

精進期:用機械化操盤法累積逾4000萬落實「雙線戰法」,逐步進化成「機械化操盤法」,期指與台股短中線操作,獲利趨於穩健。

更加重長線布局,2009年買進裕日車,2012年買進台積電、台達電、統一超等,粗估資金至今累積逾40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