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T長油樣本:尷尬的「中國式退市」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4/3658380.html
3月31日上午,20餘名股民來到上證大廈門前,對*ST長油(600087.SH)退市提出質疑。

此前一天晚上,*ST長油發佈公告,首次公開退市時間表:4月23日之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30個交易日的整理期結束後,公司股票將從上證所摘牌。

如無意外,*ST長油將成為退市新規實行以來首家從上證所退市的上市公司,也是A股市場首家退市的央企。當資本市場一再呼籲健全通暢的退市機制時,以上一幕正是中國式退市的一個尷尬縮影。

四年巨虧80億

*ST長油全稱中國長江航運集團南京油運股份有限公司,為央企中外運長航集團旗下上市公司。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虧損,由長航油運更名為*ST長油。此後兩年,*ST長油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虧損額由2010年的不足億元,到2011年7.49億元,2012年12.38億元,今年3月22日*ST長油公佈的年報顯示, 2013年虧損額高達59.22億元。

四年光陰,巨虧超過80億元,作為央企的*ST長油何以淪落至此?

「主要是2007年以來槓桿放得比較高,戰略過於激進。」一位大型券商航運業研究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為了進口原油運輸安全和供應穩定,國家在「十五」期間提出「國油國運」戰略,計劃大幅提高國內運輸企業承運能力。包括中遠、招商局、中海在內的航運老大紛紛響應,而長航集團旗下的長油無疑是最積極的那個。

2010年,時任中外運長航集團黨委書記劉錫漢在「長江之榮」交船儀式上的致辭或許可以佐證長油的雄心壯志。「自2008年以來的2年時間內,長航油運自有VLCC(超大型油輪,載重量一般在20萬至30萬噸)船隊規模已達到7艘,春節前還要新接中船重工建造的2艘VLCC,到2012年底預計達到18艘。」及至2012年4月,長航油運披星戴帽成為*ST長油,其17艘VLCC的持有量已經位居國內第一。

「*ST長油的敗筆在於,行業最好的時候進入,買入最貴的資產。現在這些船折價高,又碰上行業下行週期運價低迷。」上述研究員表示。

另一個原因是中外運和長航的重組。由國資委主導的這場聯姻曠日持久而收效甚微。業內人士曾表示,兩家公司業務重合度高又風格迥異,直到如今*ST長油麵臨摘牌,雙方業務整合仍未實際啟動。

「我們要個說法」

無論如何,依據《證券法》和《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ST長油連續三年淨利潤為負被暫停上市後,最近披露的2013年度報告仍以虧損收場,已經觸發了《證券法》和上證所新規的退市機制。上證所將在年報披露後的15個交易日,也就是最遲4月14日,作出是否終止*ST長油股票上市的決定。

「我們從五湖四海來上海匯合找上證所『討個說法』,互相之間都不認識,就是因為相同的悲劇,被長油坑了!」股民劉女士(化名)邊說邊抹眼淚。

十餘名*ST長油股民走進上證大廈,與上證所相關工作負責人進行對話。

股民的訴求點主要在於*ST長油2010年的盈虧存疑。「本來2010年是盈利的,過了一年又說之前不對,是虧損的,中間還成功定向增發。這就好比孩子都生了又翻回頭來說婚姻是無效的!」股民王女士(化名)話音剛落,接待室就響起一陣掌聲。

與此相關的事實是,2012年4月,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為*ST長油出具前期會計差錯更正,更正後,2010年淨利潤由盈利283.1萬元變成虧損1859.47萬元。

而查閱2010年一季報、中報、三季報,其淨利潤均為正向指標。在信永中和給出的專項說明中,此次追溯重述對兩方面進行差錯更正,分別是售後回租賬務處理和燃料費成本及跨期收入。

「會計師事務所在兩種情況下會對上市公司的報表進行追溯調整,一是上市公司有重大的會計規則變更,二是更正以前年度的重大差錯。上述任一情況出現,都需要對以前年度的財務報表進行追溯調整的。」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上海分所合夥人陳傑稱。

「作為交易所,我們關注的是會計差錯調整是否履行了相應的決策程序並進行充分披露。至於會計差錯調整本身是否符合會計準則要求,是由會計師來發表審計意見的。」上證所相關工作負責人表示。

「如果*ST長油2010年實際是虧損的,那就不符合定增條件,既然已經定增完成了,那就要認定2010年是盈利的。」股民廖先生稱。

2010年9月,*ST長油定增方案獲證監會核准,2011年3月,以5.63元/股的價格,向三家機構非公開發行2.75億股。

就此,上證所相關工作負責人向記者解釋,「虧損不能定增」,這是股民的誤解。上市公司實施定向增發與公司虧損與否並無關聯。事實上,由於定向增發僅面向少量特定的投資者而非廣大公眾投資者,其推出之初,一個被稱道的優點就是虧損公司也可以實施,符合市場化原則,效率較高。

「如果2010年是盈利的,那我們還有一年的希望,說不定就是這一年還可以重組。」王女士稱。而組團前來上證所質疑的股民,多數是衝著*ST長油重組預期買入,結果慘遭套牢。

股民廖先生稱,其去年初斥資100多萬元買入近百萬股*ST長油,當時*ST長油股價已經跌至1.5元左右。「即使只漲到3元,那也有得賺。」

而殘酷的現實卻是,退市整理期間,*ST長油股價很可能大幅下跌。

資深市場人士對此表示,過往正是因為資本市場退市機制不暢,「不死鳥」的存在才讓「炒差」、「博重組」等行為往往獲益頗豐。「『炒差』扭曲了價格機制,錯配了資源,實行新的退市制度就是要扭轉這個風氣。」

「中國式退市」尷尬

雖然*ST長油實行退市與否,還要等待上證所最後裁定。但是目前連續四年虧損的事實認定較為清晰,摘牌退市已經箭在弦上。

而即使在30個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投資者沒有賣出股票,也並不意味著所持*ST長油股票會「老死手中」。2012年上證所發佈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方案規定,上市公司股票被交易所摘牌後,公司需要選擇並申請將其股票轉入場外市場進行股份轉讓。投資者可以通過該場外市場轉讓退市公司的股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如果要在場外市場買入,則需要符合一定條件。

證監會主席肖鋼近期表示,今年爭取出台進一步的退市改革辦法。下一階段退市制度改革目標是建立市場化、多元化、常態化的退市機制。肖鋼的表態,讓退市制度再次受到市場的關注。

「退市制度是保證市場優勝劣汰的重要機制,也是證券市場資源正確配置的重要手段,長期以來,我國股票市場難進更難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市場定價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曾對媒體表示。

從統計數據來看,截至4月1日,A股上市公司總數2537家,退市的企業共計88家,績差企業因連續虧損而退市的不足50家,佔A股上市企業總數不足2%。早在1997年就被提出來的退市制度幾經修改仍舊近似於無,即使2012年退市制度再調整,從2007年就開始斷檔的上市公司退市,也僅有兩家公司在深交所摘牌,與此相對的卻是暫停上市的上市公司各顯神通,通過借殼起死回生,更有綠大地、萬福生科等造假上市的公司繼續在A股市場招搖過市。

只進不出,退市制度的形同虛設嚴重抑制資本市場的活力。然而一邊是退市機制常態化的呼聲此起彼伏,一邊卻是各方阻力層出不窮。「退市可以,別退到我頭上」的心態成為「民間共識」。

在遞上暫緩決定*ST長油終止上市的請願書後,股民三三兩兩離開了上證大廈,他們還在等待上證所的反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157

央企股不死神話終結 長油退市浮世繪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221

這是A股第一支被強制退市的央企股票。上市17年來,長航油運的故事,折射了一個光怪陸離的資本市場。

2014年6月4日,長航油運(600087.SH,先後更名為*ST長油、退市長油,以下簡稱「長油」)的最後一個交易日。

61歲的股民王樹珍又虧了。在這個「局」裡,知識、判斷力、經驗似乎都不管用。

作為天津港的一名前會計,熟稔各類會計報表的她本以為可以在這個「壟斷的」、「崛起的」航運行業裡分得一點紅利,安享晚年。但她在航運上市公司中海集運上虧了一百多萬後,置換出的不多的資金在長油「又套上了」——2012年入手的20萬股,從當時每股1.8元跌到現在的0.75元左右。她已不打算再買賣,而是要「維權」。

有著相似經歷的長油投資者,成了「訪民」。他們數次奔赴證監會、上交所、國資委,甚至紀檢委、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公司各種問題進行舉報。

由於連續四年巨虧,長油成為罕見的第一支被強制退市的央企股票。

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大痼疾是缺乏退出通道,上市公司無論是巨虧還是造假,往往都有辦法「不死」——二十多年來,總共只有七十餘家公司退市(包括主動退市),佔A股上市公司總數不過3%。其中,央企沒有一家。

長油終結了這個神話,但是圍繞這支股票的故事卻並未結束,一個佐證是,就在退市前兩個交易日,長油竟然逆市暴漲,有人還在大筆買入。

長油是怎樣偏離航道的

長油本是中國長江航運集團(以下簡稱「長航集團」)旗下上市公司,1997年6月12日上市。長航集團有130多年歷史,是中國最大的內河航運企業。

2005年左右,國資委鐵腕推行央企整合,讓長航集團與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外運」)合併,2008年成立了新的中外運長航集團。此後兩個業務本不太相關的央企貌合神離,經過五年的人事博弈,資產狀況相對更好的中外運在2013年終於全面掌握大局。

但此時,長油已經重債纏身。

2012年,會計師事務所為長油出具前期會計差錯調整,更正後,2010年由盈轉虧。加上2011年的虧損,兩年連虧的長油被執行退市風險警示,名稱也被改為「*ST長油」。隨後,經過2012年繼續虧損、暫停上市重整、2013年依然虧損之後,長油連虧四年,達到《股票上市規則》對於公司退市的所有條件。

到2014年5月,曾於2013年4月撰寫過長航油運研究點評報告的山西證券分析師孟令茹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整個航運市場不好,又不能做空,已經好久不關注這個公司了」。

長航油運留給她的印象只剩下「購的船太多,步子太大」。

事實上,正是在航運市場火爆之時的高速擴張,給長油埋下了今日的苦果。

2007年,原本做內河航運的長油,與大股東進行資產置換和股票增發,將大股東控制的幾十艘海上運輸船置入上市公司,轉型做遠洋運輸。

彼時的背景,是中國提出了「國油國運」的口號。因為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其中九成都通過海上運輸,但九成以上都由外資航運巨頭來運輸。

在當時的規劃中,要將「國油國運」的比例提高到八成以上。正在這一時段,中石化與好幾家央企都簽訂了長期運輸合同,其中就包括長油。

白手起家的長油,在大規模擴張買巨型油輪時的大手筆讓人咋舌。這些投資通過在境外設立一系列公司來進行,使用各種融資工具,其間錯綜複雜,讓投資者與審計師都難以看懂,其審計師事務所信永中和梁旭兩年出具保留意見。

根據《新世紀週刊》報導,僅2005-2008年間,長油就簽訂了20艘新造油輪的租約,名為租約實際上是購買。為此,長油貸款12.8億美元(約80億人民幣),本息合計超過100億元,但這些都沒有被公司披露。

「長油對市場需求產生了誤判。」持續關注航運業的廣發證券分析師張亮記得,長航油運曾在2009年入選「金股」,最核心的理由就是「國油國運」。「目前油運『國家隊』的船舶,如果全部都用來運中國的油是夠的,但實際上這些船運中國油的比例都不高,原因在於這個市場實際上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

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長油擴張時正值市場火爆,一船油的運費可能跟油錢都差不多,利潤誘惑大使得投資決策不夠謹慎。2008年前,擴張計劃已經成型,大量油輪等待著魚貫而出,但這些大型船舶的租約,卻以不可撤銷條款訂立。

這意味著,行情走低之時,長油已經難以回頭。

金融海嘯之後,航運市場深陷低迷,運價指數不斷下探。馬士基等老牌的國際航運巨頭們都在紛紛收縮業務,出售甚至放棄一些新造船。

但長油的運力擴張卻依然驚人——到2012年底,長油的運力達到了2006年的17倍。

大量巨輪等待著巨額融資,但長油的股價卻急速下跌,從每股20多元,跌成了「仙股」,即每股價格不足1元。

所有的路標都通向摘牌退市。

2014年5月28日,公司公告顯示,長航油運控股股所持有的54.92%股份被司法凍結。依國家開發銀行申請,超過5億元的財產也被凍結。

「徹查長油惡意退市」

長油曾經是許多人的希望。

王樹珍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起買入時的判斷依據:國家需要大量進口原油,又喊出「國油國運」的口號,長油的一條大船比起她退休那時的油輪來,已經增加了三四倍的規模,船員數卻沒有增加,油價也便宜。

王樹珍經常打電話到公司諮詢,包括輪船的噸位、在哪加油,甚至自己買來地圖研究油輪航行的路線,以計算出可以節省的成本。她對自己的選擇深信不疑。

長油股東之一丁曉音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她入手時是金融危機剛過,看它的業績和以前的最高價,「以為它總有一天會起來,就當價值投資了」。

和王樹珍一樣,她也被「國油國運」的口號所激勵,但後來的一切都令她難以接受。

「2010年的時候虛假報告做局、上套,2011年的時候增發還給你送一點錢分紅,最後出來這麼一個(退市)公告。」丁曉音是在2010年以6塊多的每股成本入手,對於這幾年的歷程,她說「說輕點是財務造假,說重點,這就是個局」。

對他們來說,比起股價下跌來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長油的退市,因為這讓所有的希望都落了空。

他們深深地懷疑這背後有一個黑幕,但卻並沒有證據。能做的,就是組團維權。

長油的一些投資者自發組織了股東團,發佈了一封《十五萬長油股東責令公司董事會立即撤回退市材料的公開信》。

事實上,以「牛散(指佔有股份多的散戶投資者)」陳慶桃為首的陳慶桃股東團,有著一致利益訴求,但又極其鬆散。

陳慶桃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雖然他在散戶中佔有最多股份,但其實所謂股東團裡的大部分人,他都不認識。在與南方週末記者的交談中,陳慶桃也顯得並不關心維權。他表示,「手上的七百多萬股,已經不去管它了」。

3月31日,二十多名長油的股民聚集到上證大廈,對於長油退市向上交所要說法。4月10日和5月5日,數十名在北京的長油投資者前往證監會,用丁曉音的話來說,這是在所有方式中最有效的「現場維權」。他們準備了橫幅、袖標、胸貼,聲稱要「徹查長油惡意退市」。

不過他們根本沒能進到證監會,只是被引導到信訪室裡,留下了材料。

在不斷交涉後,他們終於收到了被認為是階段性勝利成果的「信訪受理函」。

丁曉音說,如果60個工作日之後還沒有答覆,將起訴證監會和上交所的不作為。

末路狂奔

仍有人願意火中取栗。

長油的國企背景,激起了一些投資者們的興趣。連年虧損而不退市的先例也確實存在,與長油退市幾乎同步發生的南紡財務造假事件便為一例。

南紡股份在2012年4月28日披露了前期會計差錯更正,2006年至2011年連續六年虧損。而此後,2012年、2013年南紡股份連續盈利,不滿足退市條件。財務狀況造假,南紡付出的則只是50萬元的輕罰。

類似於南紡股份這樣的規避退市的操作,對於長油也存在同樣的空間。小股東們表示,長油不進行規避退市的操作,只能讓人推測是否有另外的緣由。

在他們看來,長油如果重組債務,或者有來自集團的優質資產注入,那將不僅挽回大額虧損的頹勢,甚至更能讓股價暴漲。

事實上,長油的兄弟公司曾經用債務重組進行過自救。長航集團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ST鳳凰,原本也徘徊在退市邊緣,因此而得以挽回退市的命運。

在中國資本市場上,依靠重組大翻身的上市公司,早已不乏先例。2009年,連虧三年的ST昌河,在停牌僅一個月後,完成資產置換,扭虧轉盈,2010年的年度漲幅就超過260%,有「押寶」的投資者因此一夜暴富,甚至聲名鵲起。

股東團代表之一的廖亦冰並不否認,自己在長油下跌時期有過增持,增到現在的不到兩百萬股。他也曾在媒體採訪中談到,與陳慶桃討論過靠操作ST股實現盈利的模式。

陳慶桃本以為長油不會退市。他曾看到長航集團曾表態,積極支持*ST長油發展。但最終,為10艘海外期租的特大型油輪(VLCC)計提一筆21億元的預計負債,還是徹底將連續虧損四年的長航油運推向了退市。這是令他最為不滿的一點。

南方週末記者接觸到的中小股東幾乎都質疑這筆大額計提,是在故意使得長油最終滿足了退市的條件。

在他們看來,這是「惡意退市」的關鍵一步。但長油官方回應稱,即便沒有這筆大額計提,公司在2013年的虧損額仍然超過10億,按照《股票上市規則》仍將退市。

股東團們對這個解釋並不滿意。幾乎所有人都堅信,央企是股市裡的「不死鳥」。

一名小股東表示自己不會再賣出股票。「我賭的,就是不被破產清算。」

不甘寂寞的各路游資也對「退市長油」表現出了興趣。2013年3月至4月19日,暫停上市的日子逼近,長油竟然出現過5次漲停。復牌後的5月8日及26日,退市長油再次出現5%以上的漲幅。不過,復牌後的連續7個跌停板,還是導致了超過50%的下跌。

上交所發佈的交易數據顯示,只剩三個交易日的5月29日,仍有散戶大額買進。華福證券廈門湖濱南路營業部累計買入157萬元,崑山前進中路營業部買入87萬餘元。長油最終上漲6.67%,被媒體稱為「末路狂奔」。

接管長油?

陳慶桃甚至嘗試了最富想像力的辦法:通過喊話,要求接管長油。

儘管在通常的程序上,董事會擁有對公司的管理和經營權,但這次,董事會外的散戶股東們想挑戰一下。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儘管剩下的交易日時間不多,陳慶桃和廖亦冰仍不約而同地用「並不是不可能」來描述接管長油的可操作性。

但分析人士指出,根據上市公司的管理規定,「牛散」陳慶桃提出的接手長油經營權,必須經過董事會討論決定,這就是難以通過的。長油的央企屬性,則使得這一提議更不具備可操作性。

「奪權?這是個誤解,我們是有一些資源,而且希望它更好。」陳慶桃解釋。

在收到公開信後,長航油運原本表示同意與陳慶桃和廖亦冰兩人面談,赴會的管理層三人都已確定,但最終爽約。南方週末記者數度撥通負責與股東團聯繫的長航油運董事會秘書曾善柱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長油於5月17日發佈了一份回應投資者的公告,稱將於6月12日召開年度股東大會,同時還透露長油退市後將進入新三板進行股份轉讓。

廖亦冰將接下來的行動規劃得明晰和大膽。

「我們要做一個10%的股權徵集。」成立一個在監事會之外的「非常監管組織」,是股東團的第一個目標,廖亦冰說,「因為監事會已經缺位了」。第二個目標,則是針對公司的調整和改革方案,「不是說接管,而是在經營活動中給他一些增量」。

但是現在廖亦冰想聯繫上長油公司都做不到。打電話、上門、信件,都沒有回音。

股東團的成員們,只能等著股東大會了。

「公司退市以及退市之後的追責,從來都是沒有法律障礙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但是在執行上,政策的漏洞與不力一直存在。

劉俊海說,退市不應該是民企或者國企的專利,「符合條件就得退,但別忘了兩點,第一,得保護投資者權益,民事賠償最重要,第二,還得追究必要的管理層主體責任。」他提到,證券法也在修改之中,新版將更具有可操作性、可訴性,在全過程都保護投資者。

不過,對於被保護的股東團的成員們來說,正是退市,讓他們感到了異常的疼痛。一名小股東在QQ群裡感嘆道,「退市就像進墳墓,掩蓋了生前一切疾患腐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778

退市公司開啟回A競跑,創智、長油同日申請“複活”

兩家已經退市的公司,同一天提出重新上市申請。

6月4日,創智5、長油5兩只退市股,同一天發布公告稱,已向交易所提交了重新上市申請。在申請重新上市、恢複重新上市審核前,這兩家公司都已退市四五年之久。

財報數據顯示,創智5、長油5兩家公司最近三年的營收、扣非凈利潤等指標,已經符合重新上市要求。但退市後重新上市並非易事,更早申請重新上市的天創5,自2016年5月啟動此事後,重新上市迄今未能成行。2001年以來因經營虧損退市的公司中,至今未有重新上市的先例。

“主要還是企業本身的問題,被強制退市的那些公司,要想騰出一個幹凈的殼難度很大。”業內人士稱,退市股能否重新上市,關鍵在於企業自身。同時,為了避免鉆空子,重新上市制度要求較高,很多退市股即便有重新上市的意願,也難以滿足要求。

誰能拔得頭籌

盡管在同一天提出申請,但由於重新上市的“新老劃斷”制度安排,退市時間、申請重新上市時間均不同的創智5、長油5的回歸,也將面臨著不同的路徑。

所謂重新上市新老劃斷,是2014年10月滬、深交易出臺所新的《上市規則》時,給予此前已退市公司一定緩沖期,即2014年11月16日前已退市,並在2017年11月16日前申請重新上市的公司,仍按 2012年的《上市規則》申請重新上市。

創智5、長油5退市的時間,均在2014年版《上市規則》出臺之前。其中,創智5在2007年5月暫停上市,2013年2月終止上市,而長油5則在2013年5月14日被暫停上市,2014年6月5日退市。但在2016年6 月 30 日,創智5就向深交所提交了重新上市申請,因此其申請重新上市適用2012年版的《上市規則》。

根據深交所2012年的規定,申請重新上市的公司,扣除非經常損益後,最近兩年的凈利潤須累計超過2000萬元,最近一年期末凈資產為正、具備持續經營能力。

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創智5營業收入74.69億元、77.18億元、71.26億元,凈利潤4.21億元、4.21億元、2.82億元,扣非凈利潤為3.16億元、3.95億元、1.25億元;同期凈資產非別為26.88億元、29.43億元、25.46億元,均符合重新上市要求。

長油5面臨的要求則高得多。根據上交所2014年出臺的有關規定,退市公司申請重新上市,要滿足扣非後最近三年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最近一年期末凈資產為正值;最急三年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5000萬元,或營業收入累計超過3億元;最近三年財務報告均被出具標準審計報告,主營業務沒有發生重大變化,董事、高管、實控人未發生重大變化、變更等,且具備持續經營能力。

根據年報披露,2015年~2017年,長油5營業收入54.79億元、57.81億元、37.29億元,扣非凈利潤6.1億元、5.28億元、3.79億元,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11.27億元、13.01億元、8.12億元,均超過監管要求。

長油5在6月4日的公告中稱,經過調整,其主營業務、控制權沒有發生變化、變更、經營管理層沒有發生重大變動,資產質量明顯提高,盈利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明顯增強,,具備了持續經營能力。

而創智5行動較早,申請重新上市的門檻略低,但面臨的形勢卻並不比長油5樂觀。盡管其營收、扣非凈利潤指標均符合要求,但經營、盈利能力持續性,卻存在一定懸念。合並現金流量表顯示,2016年、2017年,該公司收到的稅收返還為10.75億元、12.1億元,今年一季度為4.02億元,遠遠超過同期扣非凈利潤規模。

此外,兩家企業去年底營收、凈利潤均出現大幅下滑。其中,創智5去年營收、凈利潤同比下降7.67%、32.93%,扣非凈利潤則大降68.22%;而長油5同期營收同比下降35.49%,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則同比下降26.65%、28.18%。

尚無成功案例

退市公司申請重新上市,並非一件易事。自從2001年啟動退市制度以來,幾乎還沒有公司實現重新上市。

根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自2001年退市制度推出後, A股市場至今共計有97家公司退市,其中因重組過程中吸收合並、私有化而退市的公司42家,暫停上市後未披露定期報告等退市的共計7家。

而武漢科技大學證券金融研究所近期統計則顯示,A股市場啟動28年來,強制退市的公司共計54家,而絕大多數又集中於2001年至2007年,這八年間共有43家公司退市。此後的2013年到2018年,又有11家公司陸續被強制退市。

公開資料顯示,迄今為止,已經強制退市的公司,幾乎沒有實現重新上市的先例,連申請重新上市的公司也為數甚少。公開披露信息顯示,在此之前,退市後又申請重新上市申請的公司,有天創5、南洋5兩家,但至今仍無明確進展。

公開信息顯示,因籌劃重大事項,為 避免股票價格波動,天創5從2016年5月12日起停止轉讓。2016年8月,該公司披露稱,正與有關方面積極推進重新上市工作。6月4日,該公司稱,股票暫停轉讓期間,進一步推進重新上市,但尚存不確定性。

南洋5也披露過類似計劃。2017年11月17日,該公司公告稱,最近投資者來電咨詢重新上市籌備進展情況, 截止公告日,正與中介機構積極推進重新上市工作,鑒於該等事項無先例,且需向有關部門進行政策咨詢,因此重新上市實施、進展存在不確定性。此後,該公司未在披露具體進展。

那麽,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究竟難在何處?

“主要還是企業本身的問題,被強制退市的那些公司,要想騰出一個幹凈的殼,並且滿足上市要求,難度其實很大。”上海某券商資深投行人士稱,被強制退市的企業,普遍存在嚴重財務不良、經營長期虧損、內控存在缺陷、虛假信披等較為嚴重的問題,妥善處理這些問題已經不易,況且滿足重新上市的更高要求。

A股已經退市的公司中,連續三年虧損的占比近半。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上述97家公司中,連續三年以上虧損而退市的48家,占比接近一半,加上暫停上市後未披露定期報告等情形的,合計達到55家,占比超過55%。

業內人士還認為,重新上市制度要求較高,主要指標的要求,幾乎等同於IPO。除了上述營業收入、扣非凈利潤、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等要求外,滬深交易所新的《上市規則》還要求,最近三年公司主營業務沒有發生重大變化,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

“應該說重新上市的指標,還是很嚴格的,很多已經退市的公司,處理遺留的問題都很困難,更何況還要滿足重新上市的要求。”某券商投行人士說,除了部分企業,退市前本身經營就比較差,甚至主業空心化。較為嚴格的指標,也是為了避免一些企業鉆空子。

退市股春天來了?

兩家已經退市的公司,在同一天申請重新上市,純屬巧合還是另有原因?這是否意味著退市股的春天來了?

“企業覺得符合標準了,就可以自行申報,可能主要還是企業的自發行為。”上述上海券商投行人士稱,不能市場出現任何風吹草動,就歸結為出現了“政策信號”或監管松動,也談不上退市股的“春天”已經來臨,

該人士並認為,申請重新恢複上市,前提是企業經過整頓、回複,經營、管理、利潤等指標,必須滿足重新上市的條件,而重新上市的相關指標,並非唯一性的要求,只要部分滿足不了要求,重新上市就會存在障礙。

值得註意的是,6月5日雖有部分ST股大跌,但多只ST股出現大漲。截至6月5日收盤,*ST中絨報收於1.88元,漲幅5.03%,*ST新城也以4.53%的漲幅收盤。此外,*ST保千、*ST金嶺收盤時也上漲了1.68%、1.06%。

“退市公司也是股份制企業,達到條件後申請重新上市,也是正常現象,不讓上市也不合理。”前投行人士、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黃建中說,退市公司一般都有很多遺留問題,比如一些投資者在企業退市後,長期無法退出,滿足條件後重新上市,有利於解決一些合理的遺留問題,也是一件好事情。

黃建中還認為,退市企業重新上市,有利於形成“能上能下”的機制,但在此過程中,要註意嚴格審查,以防止出現新的問題。退市企業申請重新上市,雖然數量很少,但審核仍要慎重,一方面,退市企業重新上市,若經營再度出現惡化,不利於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另一方面,若退市企業較為容易的實現重新上市 ,有可能引發退市企業跟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68

緊隨長油、創智謀求重新上市,老三板退市公司再燃“複活”希望

A股剛剛“送別”退市昆機、退市吉恩、烯碳退3只股票後,又迎來了希望“起死回生”兩只退市股。長油5和創智5本周二分別向交易所提出重新上市申請。

長油和創智如果能夠重新上市成功,必將給其他籌謀回A的退市公司帶來“複活”希望。一位來自某計劃重新上市的“老三板”企業代表對記者表示,長油和創智的路徑將成為他們參考的對象,近期會密切關註這兩家公司的重新上市進程。

但在當前發行上市制度“戰略性轉向”、政策支持更傾向於新經濟的背景之下,傳統產業的退市公司能否成功回歸,也將畫一個大大的問號。

“複活”路艱

長航油運(即長油5)1997年登陸A股,因2010 年至2012 年連續三年虧損,並不能及時轉虧為盈,長油5在2013年被上交所暫停上市。2014年6月5日,正式終止上市,成為A股首家退市央企。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2014年4月11日發布的終止公告,在退市整理期屆滿之日後的45個交易日內,退市公司便可進入到場外交易市場進行轉讓。

長航油運是招商局集團旗下從事油輪運輸的平臺,控股股東為中外運長航集團,實際控制人為招商局集團,最終控制人為國務院國資委。

已退市公司重新回歸A股,路途充滿未知。《重新上市辦法》針對不同情形退市公司,在重新上市的申請程序、申請文件等方面作出了差異化安排。第一財經記者發現,長油5重新上市,需要滿足的條件包括,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5000萬元,或者營業收入累計超過3億元;滿足扣非後最近三年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最近一年期末凈資產為正值;最近三年財務報告均被出具標準審計報告,主營業務沒有發生重大變化,董事、高管、實控人未發生重大變化、變更等,且具備持續經營能力。

2015至2017年的年報,長油5營業收入分別為54.79億元、57.81億元、37.29億元,扣非凈利潤6.1億元、5.28億元、3.79億元,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11.27億元、13.01億元、8.12億元。相比2010~2014年的業績,長油5的業績已大幅改善。

公司6月4日表示,已經具備了重新上市的條件,“公司的主營業務沒有發生變化、實際控制權沒有發生變更、經營管理層沒有發生重大變動的情況下,通過自身消解債務負擔,改善經營結構,恢複了盈利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

對比長運航油來說,創智科技(即創智5)退市後的路途較為“坎坷”。

創智科技主業是從事無線通信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公司1997年上市,後因2004~2006年連續三年虧損,於2007年5月被深圳證券交易所實施暫停上市。暫停六年後,於2013年2月終止上市。

值得註意的是,在退市進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之後,創智5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交易。

2016年7月,創智科技重新上市的申請獲深交所受理,但是一個月之後,又突然中止了進程。直到今年6月4日,創智科技才申請恢複了重新上市的程序。

匯綠5緊隨其後

長油和創智的舉動,也給了其他退市公司更多希望。

6月5日,在全國股轉系統“老三板”掛牌的匯綠5也發布公告稱“停牌期間公司與相關各方積極推進重新上市工作,公司股票將根據重新上市工作進度安排確定恢複轉讓日期”。值得註意的是,這是一家少有的通過“借殼老三板”謀求A股上市的公司。

匯綠5即匯綠生態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由匯綠園林重組華信股份後成立。匯綠園林早在2014年曾遞交IPO招股書,謀求A股上市。但2015年1月,公司就撤回了IPO申請。事後證明,匯綠園林改變了上市策略,從直接IPO、接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轉道為通過“借殼老三板”的退市公司,從交易所申請重新上市。

排隊路上中途折返,匯綠園林的策略調整可能與IPO政策環境收緊,排隊企業過多以及公司業績下滑有關。

2014年IPO堰塞湖也維持在高位,上半年結束時,絕大部分排隊企業更因為財報過期而集體中止審核。當年截至7月1日,證監會已受理且預先披露首發企業共637家,含已過會企業40家,未過會企業597家。在未過會企業中,“中止審查”企業達到589家,處於正常審核狀態的企業僅8家,市場一度陷入“IPO關閘”的恐慌。

另一方面,匯綠園林2014年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13年該公司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凈利潤等均出現大幅下降,其中營業收入同比上一年下降30.85%,凈利潤下降44.57%。

一名來自上海的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匯綠園林通過收購“老三板”公司來謀求上市,有兩種可能,一方面當時IPO堰塞湖現象十分明顯,排隊時間過長;另一方面,通過發審委上市需要面臨重重審核,業績的要求相較於“老三板”重新上市來說,也更為嚴格。但由於匯綠5適用於重新上市新規,想要“彎道超車”也便的更加漫長。

證監會2014年推動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同時授權交易所對相關規則進行修訂。2015年1月30日,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了修訂後的《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實施辦法》,針對不同情形退市公司,在重新上市的申請程序、申請文件等方面作出差異化安排。

其中規定,包括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5000萬元,或者營業收入累計超過3億元;滿足扣非後最近三年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最近一年期末凈資產為正值;最近三年財務報告均被出具標準審計報告,主營業務沒有發生重大變化,董事、高管、實控人未發生重大變化、變更等,且具備持續經營能力。

匯綠5就因主營業務發生變化、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等原因被卡在了門外。2015年,匯綠園林完成與“老三板”掛牌公司華信5(400038)的重組,重組後公司名變更為匯綠生態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代碼為變為匯綠5。對於當年匯綠園林的上市改道,業界有不少爭議。有觀點認為,撤回IPO而賭華信恢複上市,或許是因為

“目前來看,無論通過IPO、‘借殼’上市公司還是借殼‘老三板’重新上市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IPO審核從嚴,且需要排隊時間;借殼上市公司的成本太高;而‘老三板’劣勢在‘新老劃斷’之後尤為明顯,盡管對比IPO來說,程序較為簡單,避開了發審委,比‘借殼’上市公司節省了成本,卻極有可能面臨三年的窗口期。”上述投行人士稱,盡管“老三板”重新上市是通過交易所審查,但並不意味著就更加輕松,而目前由於仍未出現第一支重回A股“賽場”的退市股,仍不能確定“老三板”重新上市是否能成為一條上市“捷徑”。

“老三板”春風擾動

隨著匯綠5距其變更主營業務和控制權過去即將滿3年,似乎也讓它離以重新上市的方式進入A股,越來越近。匯綠5的凈利潤由2016年逐漸好轉,扣非後的凈利潤相比2015年上漲57.7%。但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在2017年之前一直為負數,且在2016年達到-2600萬元。

除上述企業之外,退市集聚地“老三板”的掛牌公司也紛紛啟動“複活”計劃。天創5於6月4號宣布,正在準備重新上市。此外,提出重新上市計劃的企業還有南洋5、國重裝5等。

但是,重新上市不是想上就可以申請的,修訂後的重新上市辦法對業績和公司股權結構都做出了明確要求,符合重新上市要求的“老三板”企業尚屬少數。

根據全國股轉公司規定,“兩網及退市公司”股票采取集合競價方式,根據公司不同情況,實行區別對待,具體分為3種情況,分別用數字1、3、5標註。

其中,規範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股東權益為正值或凈利潤為正值、最近年度財務報告未被註冊會計師出具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的公司,其股票每周轉讓5次(每周工作日各一次),其股票簡稱最後一字符為“5”.截至目前退市到“老三板”掛牌交易的59家企業(包括3家B股企業)中,共有26家以“5”結尾的企業,長油5和創智5就屬於符合第一種情況。

另外,股東權益和凈利潤均為負值,或最近年度財務報表被註冊會計師出具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的公司,其股票每周轉讓3次(每周一、三、五各一次),其股票簡稱最後一字符為“3”,目前有13家企業被列為此類。

而最後一種情況每周僅能轉讓一次,位於推薦公司股票掛牌的主辦券商簽訂《推薦回複上市、股票轉讓協議書》或不履行基本信息披露義務的,截至目前有20家企業處於該階段。第一財經記者查閱各個公司的公告發現,這20家公司皆已發布公告稱“不能按時披露2017年年度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