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富比世點名!他將掀第三次工業革命

2014-12-22 TCW

 

今年四月,英特爾執行長柯再奇(Brian Krzanich)造訪位於深圳南山區,一個不起眼的小工廠——矽遞科技(Seeed Studio)。大部分時候,柯再奇靜靜聽著眼前這位個子不高的年輕男子侃侃而談,介紹中國創客、並參觀生產線與創客空間,看到精彩的木工作品,柯再奇停下腳步,發問:「這是用什麼加工手法做出來的?」

和柯再奇熱烈討論木工技術的年輕男子,就是矽遞科技創辦人──潘昊。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潘昊時不時從背包裡掏出一項項很酷的玩意,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塊通訊模組,這是潘昊與聯發科副總等級主管花費半年打造出的產品,聯發科與矽遞的公司標誌在包裝盒上齊頭平等的排排站著。

今年營收約新台幣五億元的矽遞科技,為何能吸引英特爾執行長登門拜訪、讓聯發科搶著跟他合作,甚至,幫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介紹客戶?

富智康前行政總裁程天縱這麼形容他:「潘昊是中國創客界的第一把交椅。」

想像一個畫面。站在螞蟻大聯盟的最前線,搖著旗幟、拿著大聲公對著大象發言,潘昊就是這個角色。

他,離開舒適圈要嘗試不一樣,告別英特爾

「我一碰到柯再奇就告訴他,你是我老闆的老闆的老闆。」三十一歲的潘昊,創業之前,他做最久的一份工作,就是英特爾的基層工程師。

跟大部分的創客一樣,潘昊也是個對萬物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嘗點「不一樣」的麻煩製造者。進入安逸的大公司保護傘下,反而讓潘昊感到相當惶恐,「在大公司工作,就像被圈養一樣。最令人害怕的是,我一眼可以看出未來二十年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的人。」不想被圈養,他決定辭職。

潘昊經歷過一場找尋自己的旅程。他曾經花費三個月在中國大江南北單車旅行;也在北京替蒙古的貿易公司當過一人員工。二○○八年,潘昊在北京的藝術展看到了一個非常酷的互動裝置藝術,並且非常訝異於,這些裝置藝術用了哪些材料、製作細節,全都開誠布公放在網路論壇上。

「對我而言,創客就是將與眾不同的想法變成實物的人!」這是潘昊第一次跟創客社群互動,從小就經常把家裡的大小東西都拆解開來的他,創客基因完全被激發,那時起,他決定成為一位創業的創客。

不僅愛手作,潘昊也有市場眼光。

創客散布世界各地,打造產品高度客制化、生產量又小,在零件採購與製造上都碰到很大的困難。他簡單收了行囊就搬到「製造之都」深圳。二○○九年,矽遞科技正式成立,他根據社群上的分享經驗,把創客常用到的電子零件直接做成模組,在網路上販售。

與一般零件供應商不一樣,矽遞的產品還包括電路設計圖、軟體、材料清單,等於像是把食譜、烹飪材料全都打包在一起,消費者收到可以直接按圖索驥下廚做出好菜。而且,潘昊還不時自己動手做應用商品、丟到網路上跟大家分享,讓有興趣的創客一起腦力激盪、改良創新。

他,撼動主流商品一手抓資源,一手抓歐美客

接著,矽遞也成立生產線,專門接小量生產的創客訂單,就算訂單量只有一個,矽遞也願意承接。如果你想自己操作生產線,矽遞也非常歡迎、甚至派出專人教學。

「我就像開一個小餐館,如果一天只有一個客人點炒飯,那就不划算,但如果有一百個客人點炒飯,那這生意就不會賠錢了。」潘昊這樣形容自己的生意經。

事實上,矽遞的商業模式就像《連線雜誌》總編輯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提出的「長尾效應」,銷量小且種類繁雜的產品、服務,因為總量巨大,累積能量甚至能撼動主流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矽遞有九成以上的客戶來自海外市場。潘昊本人就會衝鋒陷陣,活躍於世界各地的創客交流聚會。他貼心的想到,還製作了英文版的「創客地圖」,讓來深圳尋找製造資源的創客們,可以按圖索驥找到目標,不至於迷失在十幾棟建築物圍成龐大的電子零件商圈。

「在許多歐美創客心中,如果到深圳但沒有拜訪矽遞,等於是白來了。」仕橙3G技術教室總監陳俊宏多年來橫跨開放軟硬體社群,他說,對歐美創客來說,潘昊這個名字就是一塊招牌,有著象徵性意義。

左手抓著深圳製造資源、右手拉攏歐美創客,潘昊在創客界打響了名號。二○一三年,他登上《富比世》雜誌中文版封面,被評選為三十歲以下亞洲傑出創業家之一。《富比世》認為,潘昊以造物者的精神,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催化者。

創客紅了、潘昊紅了。業界也開始出現第二個、第三個矽遞。潘昊坦言,現在競爭變得激烈,產品推出隔天,對手就殺價搶市,不過,他顯得老神在在。「他可以賣得比我更便宜,但是他搶不走我的社群能量。」

經營社群,可不是上臉書成立一個粉絲頁、請幾個小編發文就好。潘昊做了很多專業經理人絕對不會做的傻事。

比如,潘昊覺得只開製造工廠「太寂寞了」,於是又設了「柴火創客空間」,在這裡走路恐怕要很小心,因為隨時會有飛行器、電動車等各種奇形怪狀的產品正在進行測試。大家聚在一起熱熱鬧鬧,也讓大本營有了溫度,今年,潘昊還引進有創客界奧林匹克之稱的「創客節(Maker Faire)」,即便活動當日下著大雨,仍然有兩萬名創客共襄盛舉。不過,潘昊也坦言,柴火空間根本不賺錢。

他,把客戶當朋友墊錢幫生產、訂單轉給鴻海

除此之外,幫客戶墊錢也在所不惜。他舉起手中一個四軸飛行器──這個會飛的小機器人是由瑞典創客團隊Bitcraze開發,矽遞竟然幫忙墊錢,才讓第一款飛行器順利量產。「不收利息,這在一般的商業模式看起來很荒謬吧?」潘昊靦腆的笑笑。但他沒有說的是,雖然沒收利息、但卻得到了信賴,Bitcraze把生產與推廣銷售工作通通交給矽遞,推出一年半就賣出七千多台,他手上拿著的是最新款產品,依然由矽遞生產代理。

「我們有個前提,就是一定要做到真正把客戶當朋友。」在矽遞擔任社群經理的韓梓煜說,開放、包容,是公司文化最基本的前提。

韓梓煜說,如果客戶成長到單筆訂單超過一萬件,矽遞就會轉介訂單給更大型的代工廠。比如今年就有一個法國創客團隊要製造玩具機器人,在募資網站意外暴紅,訂單量遠超預期、超過一萬件。原本已拿下訂單的矽遞早就投注資源在這個案子上了,但潘昊卻居中磋商、把訂單轉給鴻海接手生產,這個法國團隊也成為鴻海旗下硬體創業孵化中心Innoconn的第一個客戶。說白了,郭董想搶創客商機,還得靠潘昊幫他介紹呢!

潘昊賺到了錢,但他的本質還是創客。與矽遞即將展開合作,陳俊宏表示,潘昊把商業模式直接畫在公司牆上,還把生產線操作流程等公司內部用的課程,公開在網路上與人分享。這些舉動,讓他覺得:「他是真正的創客。」

他,要和台灣合作積極拉攏台文創、設計人才

「如果沒有我,自然會有其他人來替補矽遞的工作。」訪問進行到一半,潘昊突然提議把位置挪到窗邊,曬著冬日暖陽,臉上浮現了大男孩般的笑容。他認為,創客是大勢所趨,自己只是比較早看到機會。

接下來,潘昊想要跟台灣產生更多交流。「深圳有太多工程師了,但我們缺乏創意。」他打了一個比喻,創客就像好萊塢拍片,由許多不同專長的團隊組合在一起。深圳供應鏈完整、製造能力強,而台灣的文創、設計人才則是他想要拉攏的對象。人才廣度夠、激起的火花才能驚豔世人。目前,潘昊與陳俊宏已有初步共識,明年二月起,台灣創客不必出國就能學到矽遞的經營之道,重現原汁原味的創客精神。

「我想……,繼續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潘昊,這個三十一歲的小夥子證明了,只要匯集力量、小螞蟻也有撼動大象的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79

新閣揆接招!台灣改革關鍵四問 搶先專訪》他將如何領導內閣 帶國家走出困局?

2016-03-21  TWM

正式對外發布人事消息前,林全抽空接受《今周刊》專訪, 說明重返公職的心路歷程、用人哲學、施政藍圖,以及與準總統蔡英文的互動等議題。

編按:三月十四日,蔡英文正式公布行政院長人選前夕,準閣揆林全在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民進黨智庫)接受《今周刊》專訪。一整天行程滿檔的他,進門前還先往嘴裡塞了幾片水果,補充體力。

「我昨天因為思考一些人事問題,只睡了五個多小時就醒來,狀態很不好。」一坐進會議室裡,林全就放鬆地靠在椅背上,神情確實略顯疲憊。

專訪過程中,林全對於個人決定重返公職的心路歷程,多半只是輕描淡寫帶過;直到談起就任後的優先課題,他才像是打起了精神,挺直腰桿闡述他與蔡英文反覆琢磨多年的政策理念。

「如果你只是想但求無過,那乾脆不要來了。你當然希望付出是有代價的,還是希望能看到這個社會,照你的想像而有一些改變。」闡述理念之餘,冷靜沉穩的林全,終究還是讓人感受到他內心的溫度。以下是專訪重點:《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蔡英文怎麼說服你出任行政院院長?

林全答(以下簡稱答):這個問題在我自己,如果我不做,誰也沒辦法。她一開始對我談這件事的時候,我說我沒太大意願,要真的找不到人,我再考慮。我講完這句話以後,她就沒有很認真找人了。

問:暌違十年又將重返政府部門,你自認有哪些改變,又有哪些地方沒變?

答:這十年,我認識很多過去不了解的東西。在世界先進工作那三年(擔任董事長),了解IC產業的變化非常快,有時會面對企業經營上的問題,也滿有意思的。

離開世界先進後,我陸續待過不同產業,譬如在保險公司做董事,就對金融保險業的鬆綁問題有更多了解;在製藥業和電子資訊產業待過,了解這些產業的發展,對我來說都是滿好的經驗。

二○一二年,到小英基金會後,我的視野變廣,過去只看財經,到這裡會看到所有的政策,再加上待過業界,會把很多東西綜合起來看,覺得層次或觀點都不一樣。

沒變的,大概就是個性吧。

談閣員》「最好每個人都功高震主,做『將將之才』。」問:離開公職後,你也很滿意當下的生活,你又怎麼說服自己重回政治?

答:人生本就無常。從政對我來說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你能做的就是不犯錯、別做出讓你一生遺憾的事。

二○○六年卸任。○八年政黨輪替後,我經歷司法最嚴厲的檢驗,又走出另一片天來,現在要我放棄一切,重新再走一趟政治,看起來完全不理智。但很多時候你沒辦法選擇,如果我堅持不來(接閣揆),好像有點不近人情。

問:擔任閣揆的目標是什麼?不犯錯或留下遺憾嗎?

答:如果用這樣消極的態度,是做不出成績來的;如果只想但求無過,那乾脆不要來了。

你當然希望付出是有代價的,還是希望看到這個社會照你的想像有些改變,而且是那種如果你不來就可能不會有的改變。你在政府機關有了話語權,就能夠讓社會多想一些,為社會帶來一些更好的觀念。

問:即將組閣,你認為政務官應該具備什麼特質?

答:要獨當一面,最好是每一位政務官都能功高震主。我常說,要做「將將之才」,把自己累死是不行的,應該找一群能幫你做事的人;政務官最大的訓練是要預見風險、有能力處理危機;最好是能預見危機,事前解決。

談產業》「哪家企業提供最多就業,政府就先幫誰。」問:你將如何領導內閣?

答:內閣應該先有目標與方向,閣員自己告訴我他們的想法,我認為沒問題了,就全力支持。

不過如果閣員認為我的政策不好,他有能力改得更好,我也樂觀其成。

問:你上任後的優先施政目標是什麼?

答:最簡單的目標是把台灣經濟搞好,具體就是蔡英文的四個經濟發展目標:就業、創新、分配、永續發展。

有關經濟發展,政府當然要聽企業界的聲音,但誰的聲音最需要聽呢?很簡單,誰為台灣帶來最多的就業,政府就優先聽誰的。

如果有企業家來提建言,我會問兩個問題:你公司有幾個人?你的員工平均薪水多少?對台灣高質化就業愈有幫助的企業,政府就會愈優先解決他們的困難。

政府部門也該思考同一個問題,無論經濟部或任何部會,都要先檢討預算到底有沒有用在幫助就業?對創新到底有多少幫助?對分配有多少幫助?沒有幫助的計畫就要歸零思考,拿出零基預算的概念重新盤點。

過去我們常說自由貿易是好的,但對創新和就業到底有多大幫助?如果沒幫助,就表示光談自由貿易還不夠;不是自由貿易不好,而是它不能解決今天台灣的困境。

從這個觀念來看,什麼都可以改。例如稅制怎麼改?很簡單,請問稅制改了對創新、就業、分配、永續發展有什麼幫助?政策必須有個一致的論述基礎,進而鋪陳所有政策,如果社會對目標有共識,剩下就是透過鋪陳凝聚社會共識,形成改革手段。

談稅收》「證所稅在可見的未來,沒有課徵的可能性。」問:你先前提過調高營業稅與遺贈稅,作為長照服務的財源?

答:長照的目的也是為了就業和創新。台灣需要一個新的產業,長照就是一個可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又能提供很多就業機會的產業,甚至能引進現代化的智慧型管理,對創新、就業都有幫助。

可是現在沒有長照產業,大家自力救濟找外勞,對台灣的就業、創新一點幫助也沒有。但要培養一個新產業,沒有政府在後面規畫是做不起來的,政府出面就需要資源。

錢從哪裡來?國民黨的作法是辦保險。有保險就要給付,但你如果沒有產業,給付也只是給錢雇外勞,沒有解決問題。

指定稅收制其實也是把錢投入基金,稅收的好處是沒有給付的義務,政府可以用這筆錢把產業建立起來,這是比較務實的作法。至於要用什麼稅收不重要,政府不管增加任何稅,都會有人有意見。

我只問一句:「請問長照要不要做?」如果要,我的方法是不是最務實、最省錢、最有效?如果以上皆是,是不是該有個指定稅收,我們來看哪一種比較好。我是堅持財源,不是堅持要哪種稅。

問:很多人關心你對證所稅的態度,有可能課徵嗎?

答:除非有什麼重大變化,否則證所稅在可見的未來,沒有課徵的可能性。

談兩岸》「經濟互利非操之在我,對岸也需釋出善意。」問:工商界很希望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兩岸服貿、貨貿協議,你將怎麼處理?

答:這些東西我也都希望盡快處理,但不能欲速則不達。服貿、貨貿有幾個爭議點,第一個就是簽協定的政策論述是什麼?你做這件事要達到什麼經濟策略?如果這些不清楚,就很難說服老百姓。第二是沒有配套,所有的貿易協定都是有得有失,得到的人很高興,失去的人政府要給某種程度的補償。

今天最大的挑戰,是怎麼針對貿易協定建立制度和作法,台灣過去不曾與一些大的經濟體談貿易協定,所以今天兩岸談判碰到的問題,將來要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也一樣會碰到。

兩岸服貿協議在太陽花學運後不只是財經政策,而是棘手的政治問題。你要讓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去重新接受一個大家都能認同的協議,比你重新發起一個談判還困難。

但這不代表兩岸經濟問題應該擱置,如果兩岸經濟不往前走,對台灣的經濟發展也不利,對兩岸政治穩定也不見得有利。所以,站在維持兩岸政治穩定和兩岸經濟發展互利的立場來看,我當然希望朝正面發展,可是很多挑戰不完全掌握在台灣這邊,對岸也要對這個問題,釋出相當程度的善意。

問:如果未來和總統意見不合時,會怎麼處理?

答:我的原則是誠實告訴她我的看法,大家再回頭想想誰的比較有道理。我的觀念是既然要合作,假如我不說出自己的真實看法,就是我的失職。

我覺得蔡主席是理性的人,我也是。若爭了半天都爭不出誰有道理,只有一種情況,就是大家主觀價值不一樣,這就看誰可以讓步。我不擔心和她會有什麼尖銳衝突,如果主觀價值接近,也能互相尊重,剩下來就只有溝通的問題。我們兩個都是滿直截了當的人,應該還好。

撰文 / 鄭閔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93

他將接班本·拉登?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595

當地時間2016年7月15日,法國南部城市尼斯,警察在襲擊現場,地上還擺放著遇難者遺體。14日晚,一輛卡車沖入在當地觀看國慶日煙花表演的人群,造成嚴重傷亡。(CFP/圖)

近日,法國和德國屢屢遭遇恐怖襲擊。幾乎與此同時,一個中東青年成為全球反恐機構的關註焦點——他就是“基地”組織創始人烏薩馬·本·拉登的兒子哈姆紮·本·拉登。這個被稱為“恐怖王子”的年輕人在視頻中呼籲,極端分子要“團結一致”、“消滅以色列”、“解放巴勒斯坦”。

2011年5月,美軍獵殺本·拉登後,一度傳聞哈姆紮也被擊斃,後來證實被擊斃的並不是哈姆紮本人。這個25歲的年輕人突然再次現身,多國反恐機構推測“基地”有意將其栽培為繼承人。

近年來,外界普遍認為“基地”發展陷入低谷,尤其在伊拉克“基地”組織另立門戶改名IS後,一些原本忠於“基地”的極端主義團體,紛紛轉投IS麾下。

哈姆紮·本·拉登是誰?

哈姆紮·本·拉登生於1991年,系本·拉登的第4子。本·拉登共有3名妻子,子女數量多達20名以上。美軍海豹突擊隊攻入本·拉登最後藏身的住宅時,俘虜了其兩名妻子和6名子女,當時哈姆紮並不在其中。

哈姆紮在14歲時離開本·拉登返回中東,他的童年歲月一直是在阿富汗“基地”營地中度過的。早在2001年,哈姆紮就曾出現在“基地”的宣傳視頻中。視頻中,他對著鏡頭說:“我警告美國人,如果你們繼續追捕我的父親,將面臨嚴重的後果”。在另一段視頻中,看上去年紀只有八九歲的少年頭戴與父親一樣的酋長頭巾,刻意穿著父親同款的M65四色叢林迷彩夾克和羊皮坎肩,手持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呼籲極端分子摧毀美國、英國、法國和丹麥。2005年,一首名為《摧毀美國》的“基地”宣傳詩歌在網絡中瘋傳,正是由這個“恐怖王子”用稚嫩的童聲朗誦而成。哈姆紮是本·拉登頗為寵愛的一個兒子,甚至打算培養他成為下一代恐怖分子領袖。

然而,哈姆紮離開本·拉登之後到底去了哪里,外界對此知之甚少。以色列反恐情報機構“辛貝特”告訴筆者:“哈姆紮離開阿富汗之後,回到了中東地區,被伊朗情報機構抓獲並且秘密關押了好幾年。” 2015年,美國政府公布了在本·拉登住所繳獲的秘密信件,其中就包括哈姆紮2007年寫給父親的信。當時,16歲的他正被伊朗政府秘密囚禁。至於伊朗何時將其釋放,至今仍然是個謎。

此前曾有傳聞稱,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布托被刺事件的幕後主謀就是哈姆紮。曾在美國中央情報局反恐部門任職的特工克拉克(化名)則對筆者說:“貝·布托被刺背後的確有‘基地’的影子,但是當時哈姆紮只有17歲且正在伊朗坐牢,這是‘基地’為了塑造‘恐怖王子’形象而編造的故事”。

“基地”組織前頭目烏薩馬·本·拉登的兒子哈姆紮·本·拉登。(CFP/圖)

IS對“基地”實施反恐行動

本·拉登後的“基地”恐怖活動依舊頻繁,絲毫沒有逐漸減弱的跡象,勢力更已經擴張到利比亞、敘利亞,並在歐洲重整地下恐怖網絡。“基地”首領紮瓦希里指揮“基地”成員持續攻擊聯合國、美國的目標。

2016年5月31日,駐馬里的聯合國維和部隊遭汽車炸彈襲擊,造成1名中國維和士兵當場犧牲,另有4名中國維和部隊官兵受傷。這是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以來最嚴重的傷亡事件。隨後,“基地”北非分支“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宣布對此負責。“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原名為“薩拉夫宣教與戰鬥組織”,此前為阿爾及利亞的恐怖組織,2006年該組織與“基地”結盟。

2015年1月,法國巴黎《查理周刊》襲擊案發生後,阿拉伯半島“基地”組織承認是幕後主謀。法國情報機構隨後發現,襲擊《查理周刊》的恐怖分子2012年就開始接受“基地”的資金。2012年,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館遇襲,美國大使史蒂文斯不幸遇難,也是阿拉伯半島“基地”組織所為。尤其值得註意的是,班加西襲擊發生後,“基地”首領紮瓦希里公開露面,號召追隨者攻擊利比亞境內的美國目標。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基地”的風頭確實被IS組織蓋過。2013年,原本忠於“基地”的IS組織宣布另立門戶,隨後發展迅猛。IS不僅以殘忍好殺的極端形象臭名昭著,更有大量中東、中亞和非洲地區的極端組織投靠。聯合國在2016年2月5日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共有34個極端組織宣誓效忠IS,其中包括曾效忠於“基地”、塔利班的部分團體。巴基斯坦塔利班去年宣布效忠IS;尼日利亞臭名昭著的“博科聖地”組織,2009年成立時與“基地”來往頻繁,卻在2014年宣誓效忠IS。

如今,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的地區,“基地”、塔利班和IS的分支機構甚至兵戎相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所研究員殷罡告訴筆者:“‘基地’、塔利班和IS已經開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搶地盤。”

如果僅僅是部分分支機構背叛,對“基地”並不構成威脅。關鍵問題在於,“基地”全球極端組織老大的地位已經被IS取代。克拉克告訴筆者:“現在,中東和非洲的極端組織即便未宣誓效忠IS,也會觀望騎墻。他們覺得IS比‘基地’更有號召力”。沒人能否認本·拉登被擊斃後‘基地’的號召力嚴重下滑,IS首領巴格達迪神秘且殘酷,現已被全球極端分子視為新領袖。

2015年11月,一名自殺式炸彈襲擊者炸死了IS武裝組織“耶爾穆克烈士旅”6名領導人,包括臭名昭著的阿布·阿里·巴里迪。巴里迪綽號“大叔”,是IS組織中最狡猾、殘忍的軍事指揮官之一。他的死被視為對IS組織的重創。爆炸發生後不久,“基地”敘利亞分支宣布對襲擊負責。為了應對“基地”的自殺式襲擊,IS在其控制區域內發動“反恐”行動,希望肅清隱藏的“基地”成員。雙方的爭鬥就從口水戰變成了血腥殘忍的殺戮。

“基地”需要新代言人

“盡管IS最近風頭正盛,我還是認為‘基地’存活的時間會更長。”殷罡告訴筆者。殷罡認為,“基地”的組織模式特點是追求意識形態的傳播,並不追求領土控制,這種模式讓“基地”更難以被殲滅。但是,近年來,這種模式受到IS組織的挑戰。

克拉克告訴筆者:“在極端分子的世界中,形象遠比能力重要。例如,本·拉登以反西方鬥士的形象出現,其外貌具有符號化,通過宣傳配合恐怖活動成為全世界極端分子的領袖。現在,‘基地’和IS之間的鬥爭主要在爭奪誰是極端分子的領導者”。

現任“基地”領導人艾曼·紮瓦希里,是一手打造本·拉登形象的幕後功臣。自1993年開始發動恐怖襲擊,本·拉登在1995年發表了《反對美國占領兩河流域聖地的聖戰宣言》,以宣揚自己的主張。1996年,他又發表了一份類似內容的《新聖戰宣言》。然而,這兩份宣言內容基本石沈大海,並未被公眾所熟知,甚至他在沙特、索馬里等地發動的攻擊,也很少被報道。之所以未曾轟動世界,宣言的措辭艱澀、邏輯混亂、內容冗長是主要原因。兩份聲明打印出來長達四十多頁紙,除了反恐情報機構,沒人願意認真閱讀。

1998年,紮瓦希里加盟“基地”後,對本·拉登的宣傳手法嗤之以鼻,要求他發布聲明必須言簡意賅且具有煽動性。1998年,在紮瓦希里的策劃下,本·拉登以“基地”領導人的名義,向全球發布了聖戰指令,把所有訴求和措辭濃縮為“殺死美國人和猶太人”。不久,“基地”發動了對肯尼亞美國大使館的汽車炸彈襲擊,共造成二百多人死亡,震驚全球。以色列反恐情報機構“辛貝特”前特工阿米泰(化名)告訴筆者:“在本·拉登生前,紮瓦希里名義上是‘基地’的二號人物,實際上他的權力比本·拉登還大。尤其在本·拉登隱居巴基斯坦後,紮瓦希里成了‘基地’真正的操盤者。沒有他,‘基地’也發展不到現在的規模”。

紮瓦希里的戰略眼光和恐怖活動運作能力無人能及,然而本·拉登死後“基地”一直缺乏具有號召力的新領袖,這是因為紮瓦希里習慣於隱身幕後操盤。克拉克認為,全球極端分子領袖並不僅僅是虛名,“這意味著號召力和籌款能力,因為各地的恐怖組織願意借助恐怖領袖的名頭擴張地盤。紮卡維當時願意效忠‘基地’成立伊拉克‘基地’(IS組織前身),企圖通過本·拉登的威望擴張自己在伊拉克的影響力。如果本·拉登沒死,IS可能仍舊以‘基地’的名義繼續活動。在極端分子的世界,威望比金錢和武器還重要”!

本·拉登死後,“基地”策劃了多次襲擊,在缺乏“代言人”的情況下宣傳效果一般。現在,它需要一個新的代言人,哈姆紮·本·拉登是不二人選。哈姆紮自幼深受本·拉登寵愛,曾以少年“聖戰者”形象出現在“基地”宣傳片中。克拉克認為:“代言人要被塑造成傳奇才能有人追隨和崇拜,自幼參與恐怖活動的哈姆紮·本·拉登本來就是個傳奇!”

阿米泰告訴筆者:“阿拉伯傳統中的血親複仇是被鼓勵的,如果一個酋長被敵人殺死,他的兒子有權要求所有宗族部落成員協助複仇,部落成員必須盡力幫助。這是阿拉伯的傳統”。

哈姆紮在近日發布的宣傳片中,這個年輕人以反美反猶太為核心口號,並且強調“團結”。克拉克認為“基地”新代言人能否成功,還視乎哈姆紮能否擁有自己的恐怖代表作:“本·拉登策劃了索馬里、肯尼亞和也門的襲擊,直到‘9·11’之後才奠定全球恐怖分子領袖的形象。哈姆紮要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也需要有自己的‘戰績’。現在他的形象只是本·拉登的兒子,和‘基地’組織希望他成為的‘恐怖王儲’相差甚遠。”

殷罡認為,“基地”要想複制“9·11”,為哈姆紮樹立威信已經非常困難,“‘基地’被嚴密監控起來,在美國本土發動大規模的恐怖襲擊非常困難,尤其是像‘9·11’這樣的攻擊,幾乎是不可能的”。

對於“基地”是否會走下坡路的問題,殷罡非常謹慎。他告訴筆者,西方的“政治正確”原則客觀幫助了極端主義思想傳播,如果不改變,極端主義無法被消滅。克拉克則對未來趨勢表示悲觀:“無論‘基地’和IS如何鬥爭,他們爭奪的只是恐怖世界的領導地位。無論誰成為恐怖世界的老大,都必須持續發動恐怖襲擊制造死亡,所以誰是領導並沒有什麽區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