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德國駐華大使談廣東之行與中歐合作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695

習近平主席和默克爾總理共通商定,增強在工業4.0方面的合作。廣東省對於工業4.0很感興趣,他們希望能夠以此提高他們的生產效率。廣東需要高科技的技術和產品,德國在這方面占有領先的地位,我們都能提供。廣東企業的生產方式要變為可持續性,變為親環境型,德國在這方面有技術,有產品也有豐富的經驗。

我們歡迎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開展合作,但是我們希望這樣的合作符合歐盟的相關規定,我們希望歐盟委員會將來可以更多的參與。曾經這方面有一些不愉快。另外還有一些不對稱的情況,希望將來會得到改善。

我們基本是歡迎絲綢之路的建設,我們也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案,但是將來具體有什麽潛在的經濟增長點或者其他方面(的效果),要拭目以待。

當粵港澳自貿區獲得中央批準之際,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上周四訪問廣東,並會晤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柯慕賢大使返回北京後,南方周末記者就相關問題對他進行了專訪。

 

工業4.0與環保:願與廣東合作

南方周末:您此次前往廣東和胡春華書記會晤的目的是什麽?

柯慕賢:我以前沒有去過廣東,我是去進行就職拜會。廣東是中國最成功和經濟發展最快的一個省份,我們想了解廣東是怎麽發展的,另外,就廣東和德國的合作來說,我們也希望了解將來可以怎樣合作和發展。

南方周末:德國可以為廣東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什麽樣的技術,經驗?

柯慕賢:我了解到廣東省面臨的挑戰是,有的工業部門生產的廉價產品失去了競爭力;很多企業去外地或者國外,需要一些高科技的技術和產品。德國在這方面占有領先的地位,這些我們都能提供。

另外,它們的生產方式要變為可持續性,變為親環境型,德國在這方面有技術,有產品也有豐富的經驗。

特別是在環保領域我們有這樣一個經驗。在上個世紀70年代,西德地區,特別在魯爾地區汙染很嚴重,後來90年代東德地區也有過類似的很嚴重的大汙染問題。我們對環境汙染進行了治理,同時我們仍然保持了德國作為一個先進的、領先的工業國家的地位。這說明環保和工業大國的發展是可以相容的,我們現在比以前是一個更強大的工業大國。

中國是出口第一大國,德國是出口第二大國,我們都希望可以保持這樣領先的地位。但是這些和環境治理問題並不矛盾。當時的德國和現在的中國的出發點都一樣,我們都希望擁有工業大國地位同時發展環境友好型生產模式。

還有,現在我們要提高生產效率,有一個方式就是工業4.0的模式,我們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將工業生產和信息化聯系在一起。

中國和德國商定,具體來說就是習近平主席和默克爾總理共通商定,增強在工業4.0方面的合作。廣東省對於工業4.0很感興趣,他們希望能夠以此提高他們的生產效率。

南方周末:請大使先生詳細介紹一下工業4.0在工業和信息技術方面的大規模結合具體是什麽,特別是德國在這方面有什麽樣的先進的企業或者哪些公司具有這樣的技術,並且怎樣能夠和廣東省的實際結合起來 ?

柯慕賢:主要是你生產一些產品時多靠信息化和電腦來控制生產。

我給你舉個例子,如果有人訂一款紫色帶有綠色圓點的大眾甲殼蟲汽車,但是希望排量比較大,他們可以將數據輸入電腦,然後直接發送給生產部門,生產部門就按照要求直接把他們需要的汽車生產出來。意思是客戶提出要求和願望,他們將其輸入系統中,然後把信息發送到生產部門,直接將產品生產出來,沒有中間員工進行處理和協調的過程。這僅是一個例子,當然也可以用它來生產其他的產品。

德國在這些方面擁有領先技術的企業主要是一些中小企業,它們也對來中國開展業務和發展很感興趣,因為這里的市場很大。德國企業很願意把技術轉讓到中國,把技術拿到這里來生產產品,它們希望憑借技術能換取中國的市場。

但是與此同時,它們也希望能很順利的進入這邊的市場,期望沒有什麽限制。它們也希望和中國國內的企業一樣享有平等的待遇。在待遇方面我們的企業還是經常面臨問題,例如外資企業在某一些領域不允許進行投資。近期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但是我們認為與以往的變化不是很大,沒有積極的信號。

另外,反壟斷措施,特別是國家發改委采取的措施令我們猜測這是不是針對一些外國企業。目前他們對此還沒有進行澄清。這方面還缺少透明度。

南方周末:德國有沒有研究工業4.0的模式在廣東省有多大的市場?

柯慕賢:在這方面我們不僅僅關註和廣東省的合作。工業4.0模式還是處於一個初期階段,但是我們認為它將來會是一個很重要的或者主要的生產模式,就是把工業生產和信息化或者網絡化連在一起。

16+1合作機制:應符合歐盟的規定

南方周末:目前,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了塞爾維亞並和中東歐16國領導人進行了會唔,您怎樣看待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1”的合作機制?德國的立場是什麽?

柯慕賢:我們歡迎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開展合作,但是我們希望這樣的會議或者合作符合歐盟的相關規定,我們希望歐盟委員會將來可以更多的參與這些會議的籌備工作並可以出席這些會議和活動。

曾經這方面有一些不愉快;另外還有一些不對稱的情況, 希望將來會得到改善。

南方周末:您剛才提到了不愉快和不對稱,您具體的說一說是在哪些方面嗎?

柯慕賢:我覺得是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的一些機構希望可以參加這些活動的籌備工作,它們(16+1國家)曾經在北京和歐洲某個國家的首都召開了這樣的會議,但是歐盟委員會和其它的一些歐盟的機構不被允許參加。我們希望可以充分地參與進去。

我說“不對稱”的意思是,這涉及一個大小問題(中國相比中東歐國家,是強勢),例如第一,中東歐會議的秘書處是設在北京的,第二,這些會議經常發布一些文件,主要的起草工作是在北京做的,後來和中東歐國家又很少有協調。

“一路一帶”:很有意思,尚需拭目以待

南方周末:德國對於中國目前推行的“一路一帶”政策有什麽具體的看法?您怎麽具體地看待這個政策?它會對歐洲產生什麽樣的影響?

柯慕賢:從德國的角度來看,我們已經有一個重慶和德國杜伊斯堡兩個城市連在一起的鐵路,每周有三列車前往德國。最近我在和重慶市市長談話中了解到:他們希望可以增加頻率,加載十倍的程度。但是從總的中德經貿往來看,這些列車運載的貨物規模仍然是總貿易往來中很小的一部分,可以裝在一個集裝箱的貨輪上面。但是有的企業可以通過這麽快的運輸方式,把它們的產品運到德國去,雖然按總的經貿往來的比例來看是一個很小的比例,但是我們還是歡迎這樣的往來。

南方周末:大使的意思是不是說: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於提高中國和歐洲之間的物流。

柯慕賢:是的。

南方周末:除了物流外,您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還能在哪些方面促進中國和歐洲的發展?或者是進一步提升中國和歐洲的合作關系?

柯慕賢:列車能運輸的物資量完全不能替代海上運輸量。從中國到德國還有一系列的中亞國家,它們是比較欠發達的國家,如果它們那麽脆弱,很容易產生一些暴力的伊斯蘭主義的力量的話,中國和德國都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力量產生。因此現在通過絲綢之路的建設,可以多關註中亞地區。

絲綢之路建設還是處於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現在我們看到在一些省份或者一些城市,人們都忙著了解絲綢之路的建設到底是一個什麽概念。這還是一個在進行中的工程,這是我在外地和其它省的一些領導的談話中了解到這些情況的。

南方周末:目前歐盟和德國對於一路一帶有沒有一個正式的評論或者態度?

柯慕賢:我們基本上是歡迎絲綢之路的建設,我們也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案,但是將來具體有什麽潛在的經濟增長點或者其它方面(的效果),要拭目以待。

中國和德國相距遙遠,我們認為海運一直是、將來也是比鐵道運輸便宜。但對希望能夠快速的把產品送到歐洲或者中國的企業來說,經濟意義很是很大的。海運大概需要6個星期,而用列車把貨物送到大概需要兩個星期。我認為中方的絲綢之路建設還有一些戰略考慮,因為海運的通道很容易受到一些力量的影響。

南方周末:您指什麽樣的戰略的考慮?

柯慕賢:例如,僅僅依靠海運,有可能發生什麽軍事沖突或者海盜的問題,如果可以通過陸路運輸,就為提供了另外一個選擇。

另外的一個戰略因素是,通過絲綢之路的建設可以把中亞國家拉近,或者它們(中亞國家)通過絲綢之路的建設可以得到發展。

對中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發展中國的西部,可以使中國西部更加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97

中歐基金股改見成效

2015-03-02  NCW
 
 

 

中歐基金完成股權改革八個月,管理規模從100 億元擴大到550 億元,管理層加大了公司戰略和用人方面的話語權 46 歲的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需要習慣面對媒體採訪——過去一年時間,由於開創公募基金公司員工持股先河,他和中歐基金始終處在聚光燈下。

現在中歐基金的股權改革也是行業的焦點。改革完成不到一年,公司的管理規模從100 億元擴大到包括公募基金和專戶產品在內近550 億元,其中更具價值的權益類產品規模增幅接近150%。

股權結構的優化顯示出生產力,而仿效者也將很快出現,並且走得更遠。一家新發起的基金公司,即將由專業人士扮演大股東。第二家“保險系”基金公司——泓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經于去年底遞交設立申請,其中陽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曉持股26%,高于持股25% 的陽光財險。作為發起人,王德曉突破了證監會有關管理規定中對員工持股計劃的比例限制。

更普遍開展的則是在基金子公司實現員工持股。

目前基金子公司的數量已經超過70 家,市場上較為活躍的一批基金子公司均安排了管理層和核心員工持股,有的甚至由員工持有絕大部分股權。與弱勢基金公司、新發起的基金公司一樣,基金子公司沒有歷史包袱,股東更願意做大蛋糕並與員工分享。

改革更困難的,是那些已經具備市場地位、國有成分又比較高的老牌基金公司。財新記者獲悉,一些排名靠前的老基金公司雖然早已醞釀母公司或子公司層面的員工持股,卻因為股權定價和內部利益協調等問題而拖延不決。

員工持股不能包治百病。資產管理行業包括基金業的一些短期行為,也與是否做員工持股無關。

竇玉明在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說,如果公司發展不起來,股權本身價值並不大;他認為中歐基金股權改革的首要作用是完善公司治理,加強管理層對公司戰略和用人方面的話語權,從而有機會走出公募基金單純追求短期規模增長、輕長期業績回報的怪圈。

股權改革

中歐基金成立于2004 年,截至2013 年底,資產 管理規模不到100 億元。這個規模能收到的管理費,常常難以覆蓋營運成本,處在虧損的臨界點。

2014 年4 月,公司股東國都證券和北京百駿投資有限公司分別將其持有的部分股權轉讓給竇玉明、劉建平、周蔚文、許欣和陸文俊,五人合計持股20%。

竇玉明原任富國基金總經理,2013 年加入中歐基金擔任董事長。劉建平一直擔任中歐基金總經理,他與竇玉明均以個人出資,分別占公司註冊資本4.9%。

周蔚文目前在中歐基金擔任副總經理和投資總監,同時分管“行業精選策略組”。許欣曾任富國總經理助理,于2013 年加入中歐基金,現任副總經理。周蔚文和許欣的持股比例均為4.1%。

另外,來自銀華基金的基金經理陸文俊持有註冊資本的2%,牽頭“絕對收益策略組”。

竇玉明離開富國基金並不讓市場感到意外。同一時期,公募基金從基金經理到高級管理人員大面積流失早已開始。2014 年下半年以來,由於二級市場行情向好,這一趨勢呈加速狀態。

2014 年2 月,興業全球原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王曉明告別公募,正式投奔私募;匯添富基金原投資副總監、明星基金經理齊東超4 月離職後,創辦私募巨杉(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10 月,知名女性基金經理王茹遠離開寶盈基金,並于11 月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同樣于2014 年底離開公募行業自立門戶的還有上投摩根基金原投資總監馮剛。

2015 年年初,民生加銀原總經理俞岱曦離職,可能創辦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另外,興業全球基金經理陳揚帆以及博時行業主題基金經理鄧曉峰也在1 月相繼離職。

與上述轉向私募基金的同行不同的是,中歐基金為竇玉明提供了私募之外的第二種選擇。中歐基金當時的管理規模不大,股東具有更強的意願與核心員工團隊分享股權和做大之後的蛋糕。

通過改製,中歐基金變成了一個包含外資、國有、社會資本和員工持股的企業。截至2014 年12 月31 日該基金共管理17 只公募基金,89 只專戶產品,規模544.91 億元(含專戶和子公司),公司實行改製以來,權益類資產增加了145.72%。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至今的這一輪牛市當中,公募基金行業整體的權益類產品規模並未增加。

管理規模的增加是明面上能看到的成果,但竇玉明更願意強調股權改革對公司治理的改善:“多種所有制,大家能夠制衡,確保公司實現長期目標。”與此相關的背景是,證券業和基金業長期以來困擾于一些類似的公司治理問題,或是股東過度干預,或是內部人控制,又或是不同股東背景的高管各立山頭、相互掣肘。

缺乏良好治理往往帶來嚴重的後果,表現在整個行業,更一般的特徵則是基金業一直以來重短期排名和規模增長,輕視長期業績回報,進而導致需要長期建設的投研團隊投入不足。不少公司以營銷為導向確立產品策略甚至是投資策略,極大限制了投研專業人員價值的發揮。

竇玉明說,中歐的員工持股,對應的是“精品店”的策略。他希望公司的產品能夠擺脫公募基金過往的平庸,做“法拉利”而不是“大衆轎車”。

“中歐基金定位於為複雜客戶提供多種投資產品。

複雜客戶的開拓難度遠大於一般客戶,需要的時間也更長。因此,讓員工成為公司重要的股東,有利於公司的長期戰略得到堅持,實現我們打造投資精品店的願景。”竇玉明說。

包產到“部”

如果股東願意進一步減持或稀釋股權,中歐基金希望員工持股可以進一步擴大。目前其核心團隊持股20%,尚未超過大股東意大利意聯銀行35% 的持股比例,按照證監會的監管規定,團隊持股比例還有上升空間。

不過,對於一線投研人員,拿出真金白銀購買的公司股權,往往不如豐厚的獎金實惠。用竇玉明的話說,“公司股權並不值錢,值錢的是公司變好之後的股權。”除了股權,中歐基金手上還有另一張牌——事業部制,類似于農村的“包產到戶”。中歐基金取消掉了中間層級,管理層下面就是以投資策略劃分的七個投資事業部,分別是:周蔚文行業精選策略組、苟開紅基本面選股策略組、陸文俊絕對收益策略組、刁羽固定收益策略組、曹劍飛成長策略組、劉明月策略組(籌建中)、周玉雄基本面趨勢策略組。

這些事業部能夠分享公司的公共研究資源,同時在事業部內部還有基金經理專屬的五六個人的研究團隊,進行定制化的研究;事業部獨立核算,參與分享管理費。中歐基金認為,這種機制更有利於培養出符合客戶不同風格偏好的產品。可資佐證的是中歐的各個基金重倉股重合度很小,同時激勵了投研人員真正地對業績和客戶負責。

如果一切順利,中歐基金將在今年年內完成12 個投資事業部的架構,計劃含6 個股票型,2 個固定收益方向,1 個另類投資,2 到3 個絕對收益。

熟悉中歐基金的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說,中歐的這種平台和模式具有吸引力。

“現在市場上已經有4000 家私募基金,但是資源大多數向少數明星基金經理集中。知名度較小的團隊單獨創業,在品牌培養、後台搭建和渠道建設方面存在一定困難。中歐基金在吸引團隊方面表現出很大的彈性,各種方式都可以談。母公司下面的事業部是一種,還可以考慮子公司等。”上述人士說。

除了中歐基金,業內還有多家公司正在嘗試事業部的試驗。竇玉明不願用短期業績評價這種嘗試的成敗,“人和團隊的培養都需要一個過程;至於一個真正的好公司,沒有十年,我認為做不出來。”從基金業的現狀來看,高薪挖角仍然是短期內團隊建設最見效的方式。公司要快速建立某個業務線,比如目前炙手可熱的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渠道),

常常把目光投向具備領

先優勢的公司,把關鍵

崗位如產品經理、後台

結算和風控崗位挨個挖

過來,迅速複制業務架構和經驗。

阻力與風險

基金業的此輪所有制改革,已有向全行業發展的趨勢。其中既有機遇,也存在阻力與風險。

包括還在審批管道中的基金公司,公募基金公司的數量已經超過90 家,其中70 多家成立了子公司。

這些子公司由於沒有歷史包袱,註冊資本金小(通常三五千萬元),持股的門檻相對較低,從而成為員工持股的突破口。新發起設立的一些基金公司往往也是以私募業務,或者乾脆是為了拿一張基金子公司的類信托牌照,情況也與子公司相仿。

相比起來,規模較大的老牌基金公司實現員工持股的難度更大,核心是定價問題。

“一家一兩千億元管理規模的基金公司,怎麼定價?定高了,高管積極性不高,專業人員可能根本拿不出這個錢。定低了,股東可能不願意,如果是國資背景,還涉及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一位資深基金業人士說。

據財新記者瞭解,一些大型基金公司內部在員工持股問題上,還伴隨著管理層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

比如有的公司高管希望自己主管的部門獨立出去,在子公司實現員工持股;而公司其他管理層則擔心,這種安排會分散其對公司資源的控制能力。

員工持股並非萬能。在可能提高效率的同時,員工持股未必能降低公司行為的短期化傾向,某些時候可能還會將其加強。這種現象在去年一些基金子公司的風險事件中已經有所體現。

基金子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的業務模式是類信托的融資項目,其整個業務架構,包括業務流程和合同文本,都照搬信托業,甚至在一些較為激進的公司中,其核心團隊就來自信托業。此時,證監會並沒來得及對基金子公司建立至少與信托業同等水平的監管體系,部分基金子公司在後台人員配備、風險控制措施不完善的情況下,為一些存在兌付風險的融資項目提供通道。

2014 年9 月,證監會對存在委托不具有基金銷售

資格機構銷售資產管理

產品、進行有失公允的

關聯交易、重要信息未

及時向投資人披露等違

規行為的萬家共贏資產

管理有限公司、金元百

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深圳華宸未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三家基金子公司採取責令整改、暫不受理公司業務備案的監管措施,同時暫停管理失責的母公司的業務申請。(相關報道見本刊2014 年第32 期“基金子公司資金被挪用‘案中

案’”)

除此之外,近期監管部門還在行業會議上對另一些基金子公司進行了點名批評。

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基金母公司對子公司開展的業務並不熟悉,因而把部分股權和管理權交給了一些具備信托行業背景的專業團隊,與其分享公司收益。但一些從信托過來的團隊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業務模式,有的明知融資類業務特別是地產融資項目存在巨大風險,但仍然“富貴險中求”,將子公司作為實現團隊或個人利益的工具。

“證監會對幾個子公司的處罰,連帶著母公司的業務也被暫停,這是對基金公司的一個警示,”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說,“用股權和公司品牌換來的是靠專業投資能力吃飯的精英,還是禍害自己和整個行業的冒險家?顯然,前者才是基金業的根基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111

4G尚未遠 中歐聯手制定電信業5G市場標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2294.html

4G尚未遠 中歐聯手制定電信業5G市場標準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09-28 18:28:00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歐盟駐華代表團處獲知,中歐28日就未來通信網絡技術5G簽訂重要夥伴關系協議,雙方承諾加強在5G技術科研經費、市場準入以及中國及歐盟5G協會會員資格獲取等方面的互惠互助和開放合作。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歐盟駐華代表團處獲知,中歐28日就未來通信網絡技術5G簽訂重要夥伴關系協議,雙方承諾加強在5G技術科研經費、市場準入以及中國及歐盟5G協會會員資格獲取等方面的互惠互助和開放合作。

在今天於北京召開的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上,中歐雙方就5G技術這一全球熱門領域的發展簽訂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歐盟方面認為,中國是對歐洲公司至關重要的5G市場。

赴華簽約的歐盟數字經濟與社會委員袞特爾·厄廷格(Günther Oettinger)表示:“5G技術將會成為整個世界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的核心,因此我們大力支持該項技術的發展,並致力於在該領域達成國際共識,促進國際合作。”

“今天同中方的簽字儀式,標誌著歐盟將與其最重要的亞洲合作夥伴齊心協力,力爭在2020前將5G技術投入使用。今天是5G技術取得成功前的關鍵性一步。”他表示。

中歐五大領域加強合作

歐盟方面認為,未來5G技術這一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將無處不在。預計2020年的移動互聯網流量將超過2010年水平的30倍。5G技術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網速的提升,它還將成為人類未來數字時代的核心以及物聯網的基礎。

其中,物聯網將會帶來包括智能汽車和智能家居在內的新功能和新應用,目前其歐盟市場總額已達1萬億歐元。

據本報記者獲悉,中歐雙方將在以下五領域加大合作:首先,在2015年底前就5G技術的概念、基本功能、關鍵技術以及發展進度表達成國際共識;其次,探討在5G技術領域進行聯合研究的合作及實施可能性,並促進企業在中歐5G技術研究項目的雙邊參與;第三,共同促進5G技術的全球標準化,支持包括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和國際電信聯盟(ITU)等相關組織的標準化工作。第四,通過合作,促進對最符合標準的無線電頻帶的識別,以滿足對5G技術的最新頻譜要求;第五,共同探討5G技術的相關服務和應用,尤其是在物聯網領域進行共同研究的可能性。

此外,中歐雙方承諾加還強在5G技術的科研經費、市場準入以及中國和歐盟的5G協會會員資格獲取等方面的互惠互助和開放合作。

對歐洲公司至關重要的中國5G市場

歐盟認為,今天簽署的協議具有重要意義,因為中國有可能成為5G發展的一個主要參與方,也極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5G技術、產品和服務市場。 中國也將在建立5G全球標準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本協議,歐盟企業,特別是電信和信息通信技術企業,將更容易地進入中國市場。

歐洲公司在參與中國政府支持的5G研究、發展和創新項目時,能享受中國企業目前在歐盟5G研究項目中享受到的同等條件。隨著歐盟-中國5G協議的簽署,相應的行業協會、歐盟5G 公私合作聯盟、以及中國IMT-2020(5G)推進組也已起草並即將簽署一份行業協議。

此外,5G標準化的競爭將於2016年拉開序幕。各方將討論5G的頻譜要求,這些討論將於2019世界無線通信會議達到高潮。商用5G預計將於2020年面世。

在本聯合聲明發表前數月中,歐洲委員會已與韓國和日本簽署了相似協議。

而在“地平線2020(Horizon 2020)”計劃下,歐洲委員會將投資7億歐元以支持5G領域的科研和創新。

歐盟委員會並在今年5月發表的數字單一市場戰略(Digital Single Market Strategy)中宣布,將致力於提高歐盟內部的頻譜協調性,並著重考慮未來5G發展的需要。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42

中德總理共同見證 中歐國際交易所正式成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501.html

中德總理共同見證 中歐國際交易所正式成立

一財網 婁敏 2015-10-29 19:55:00

上海證券交易所、德意誌交易所集團、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於今日在北京就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簽署了三方股東協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見證了協議的簽署。

上海證券交易所、德意誌交易所集團、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於今日在北京就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簽署了三方股東協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見證了協議的簽署。

合資公司在滬港通成功通車一年之際成立,體現了中國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和魄力。公司將命名為“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G,簡稱“中歐所”及CEINEX)。根據協議,上證所、德交所和中金所將按照40%、40%和20%的比例,共同投資2億元人民幣合資成立新公司。公司總部位於德國法蘭克福,上證所理事長桂敏傑將出任首屆監事會主席,德交所集團首席執行官賈偉德(CarstenKengeter)擔任副主席。

2013年初,上證所與德交所高層提議在歐洲建立離岸人民幣交易平臺,之後中金所加入。經過兩年的研究和商討,三方合作方案逐步成型,並得到了兩國監管機構和政府的支持和認可,於2015年3月17日召開的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上正式對外宣布。本次公司成立標誌著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的一項重要成果得到落實。

中歐所定位於在歐洲打造離岸人民幣資產的交易和定價中心,滿足投資者對人民幣的融資和投資需求,打造綜合風險管理服務平臺,也是境內資本市場在境外的重要延伸和補充。中歐所初期擬重點開發證券現貨產品,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待條件成熟時再上市金融衍生品。首批現貨產品有望在11月18日於法蘭克福正式掛牌。

針對協議的簽署和合資公司的正式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桂敏傑表示:“中歐所的成立是上證所國際化的一次全新嘗試,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標誌。隨著中國和歐洲經濟的日益融合,相信中歐所將為中歐企業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務,滿足境外投資人對人民幣證券產品的投資需求,在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德意誌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官賈偉德表示:“中歐國際交易所的成立是三所戰略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中歐所的成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向前邁出了關鍵一步,同時也為中歐資本市場共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我們十分榮幸能夠參與其中並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金所董事長張慎峰表示:“中歐所旨在繼續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三家交易所自此邁入一段嶄新的旅程,將攜手努力,共同將中歐所打造成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交易平臺。”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86

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共同成立中歐國際交易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397.html

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共同成立中歐國際交易所

網易財經 2015-10-29 16:11:00

據上交所微博,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合投2億元人民幣成立中歐所,上交所將在中歐國際交易所持40%比例。

據上交所微博,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合投2億元人民幣成立中歐所,上交所將在中歐國際交易所持40%比例。

微博原文:

上海證券交易所、德意誌交易所集團、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於今日在北京就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簽署了三方股東協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見證了協議的簽署。

合資公司在滬港通成功通車一年之際成立,體現了中國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和魄力。公司將命名為“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G,簡稱“中歐所”及CEINEX)。根據協議,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將按照40%、40%和20%的比例,共同投資2億元人民幣合資成立新公司。公司總部位於德國法蘭克福,上交所理事長桂敏傑將出任首屆監事會主席,德交所集團首席執行官賈偉德(CarstenKengeter)擔任副主席。

2013年初,上交所與德交所高層提議在歐洲建立離岸人民幣交易平臺,之後中金所加入。經過兩年的研究和商討,三方合作方案逐步成型,並得到了兩國監管機構和政府的支持和認可,於2015年3月17日召開的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上正式對外宣布。本次公司成立標誌著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的一項重要成果得到落實。

中歐所定位於在歐洲打造離岸人民幣資產的交易和定價中心,滿足投資者對人民幣的融資和投資需求,打造綜合風險管理服務平臺,也是境內資本市場在境外的重要延伸和補充。中歐所初期擬重點開發證券現貨產品,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待條件成熟時再上市金融衍生品。首批現貨產品有望在11月18日於法蘭克福正式掛牌。

針對協議的簽署和合資公司的正式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桂敏傑表示:“中歐所的成立是上交所國際化的一次全新嘗試,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標誌。隨著中國和歐洲經濟的日益融合,相信中歐所將為中歐企業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務,滿足境外投資人對人民幣證券產品的投資需求,在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德意誌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官賈偉德表示:“中歐國際交易所的成立是三所戰略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中歐所的成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向前邁出了關鍵一步,同時也為中歐資本市場共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我們十分榮幸能夠參與其中並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金所董事長張慎峰表示:“中歐所旨在繼續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三家交易所自此邁入一段嶄新的旅程,將攜手努力,共同將中歐所打造成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交易平臺。”

關於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上交所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三的證券交易所。截至2015年10月20日,上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071家,股票市價總值28.9萬億人民幣,排名全球第四,成交金額、籌資額在全球主要交易所中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一位。

上交所是中國首家且目前唯一一家全產品線交易所,產品橫跨現貨(股票)和衍生品(股票期權)市場。

上交所是中國內地開放程度最高的交易所。2014年“滬港通”交易機制的推出,使上交所成為目前中國內地唯一一家交易機制連通境外市場的證券交易所。

上交所正在從傳統觀感中的大型藍籌股市場向多層次市場轉型。2014年,上交所已獲批準進入發行股數5000萬股以下小型公司市場;上交所計劃推出戰略新興板,從而進入更廣泛的創新型公司市場。

關於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是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準,於2006年9月8日由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共同發起在上海設立的金融期貨交易所。截至目前,已經上市滬深300指數期貨、上證50指數期貨、中證500指數期貨、5年期國債期貨、10年期國債期貨共5個產品,並正在積極研發股票指數期權、外匯期貨、利率期貨等產品。

關於德意誌交易所集團

德意誌交易所集團是世界領先的證券及衍生品服務供應商,向全球各地的發行人、投資者、中介機構和數據供應商提供廣泛的產品和服務。集團業務跨交易、清算、結算、托管等全交易所業務鏈。此外,德交所還提供市場數據、指數、研究以及信息技術系統的開發與運營。

編輯:朱逸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91

中歐所“滿月”運行有序 將推動發行人民幣計價股票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2-26/973343.html

作為中國建設離岸資本市場的重要舉措之一,剛剛“滿月”的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運行平穩有序。在盡快推出以A股為基礎的DR(存托憑證)產品的同時,中歐所將積極推動人民幣計價股票(D股)的發行。

作為中國建設離岸資本市場的重要舉措之一,剛剛“滿月”的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運行平穩有序。在盡快推出以A股為基礎的DR(存托憑證)產品的同時,中歐所將積極推動人民幣計價股票(D股)的發行。

中歐所由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和德意誌交易所集團共同出資設立,於11月19日在德國法蘭克釜業。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在25日舉行的網上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歐洲等境外投資者對中國金融產品仍不熟悉,離岸人民幣使用範圍和規模較為有限。中歐所當下的目標就是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境外推廣人”,讓更多境外投資者了解、參與離岸人民幣證券產品交易平臺。

多項數據顯示,中歐所開業首月運作和各項業務開展平穩有序。截至12月17日,首批上線的199只產品成交總金額達2.66億元人民幣,其中ETF基金產品成交額為2.62億元,整體成交額高於歐洲其他交易平臺中國相關產品同期交易總量。

值得註意的是,12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宣布將人民幣納入SDR,當天中歐所交易量創出新高。業界普遍認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逐步推進,這個離岸人民幣證券產品交易平臺將迎來更多市場機會。

中歐所展現出的良好發展前景,引起境外金融機構的濃厚興趣。截至目前,匯豐銀行、德國商業銀行、法國巴黎銀行、荷蘭銀行和CACEIS銀行等德交所清算會員已完成人民幣清算業務的準備工作。匯豐銀行、德國商業銀行、荷蘭銀行等機構完成了人民幣交易業務的準備工作。

據悉,根據近日舉行的中歐所執行董事會首次會議安排,中歐所將持續推進後續產品上線,在豐富基金產品種類的同時,加快政府債券發行進度,盡快推出以A股為基礎的DR產品,研究並推動國內優質企業或德國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先進制造企業在中歐所發行人民幣計價股票(D股)。

編輯:江月  審核:柴剛  終審:靳水平

  • 新華網
  • 江月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696

中歐國際交易所滿月 未來將推出D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0997.html

中歐國際交易所滿月 未來將推出D股

一財網 婁敏 2015-12-25 18:13:00

中歐所將持續推進後續產品上線。在豐富基金產品種類的同時,加快政府債券發行進度,盡快推出以A股為基礎的DR產品,積極開展D股研究,推動國內優質企業或德國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先進制造企業在中歐所發行人民幣計價股票(D股)

上證所、中金所、德交所三方合資的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歐所”)於11月19日正式於德國法蘭克福開業,至今運行已有一月余。

據上證所介紹截至2015年12月17日,中歐所產品成交總金額達2.66億元人民幣,其中ETF基金產品成交額為2.62億元,整體成交額高於歐洲其他交易平臺中國相關產品同期交易總量。特別是在12月1日IMF正式宣布將把人民幣納入SDR後,中歐所當天交易量創新高。此外,首月交易還表現出兩個特點:一是投資者較為偏好滬深300指數;二是成交額波動較大。

目前,歐洲等境外投資者對中國金融產品仍不熟悉,離岸人民幣使用範圍不廣、使用量有限。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路徑之一,中歐所的當下目標被設定為“讓更多的境外投資者了解、參與離岸人民幣證券產品交易平臺,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境外推廣人”。

上證所同時表示,雖有開業初期對產品不熟等問題,但境外金融機構仍反應積極。目前,已有包括匯豐銀行、德國商業銀行、法國巴黎銀行、荷蘭銀行和CACEIS銀行等德交所清算會員完成人民幣清算業務的準備工作。匯豐銀行、德國商業銀行、荷蘭銀行、Baader銀行以及Flow Traders和DRW(做市商)等機構完成人民幣交易業務的準備工作。為進一步鼓勵德交所自身會員積極參與,德交所已就交易人民幣產品的會員提供了相應的費用減免。

後續,中歐所將持續推進後續產品上線。在豐富基金產品種類的同時,加快政府債券發行進度,盡快推出以A股為基礎的DR產品,積極開展D股研究,推動國內優質企業或德國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先進制造企業在中歐所發行人民幣計價股票(D股)。

在積極拓展境內外機構參與交易方面,中資機構或成為市場開發的重點,上證所表示將積極推動國有五大行參與到中歐所的交易中。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739

歐盟: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取得重大進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9978.html

歐盟: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取得重大進展

一財網 馮迪凡 2016-01-17 14:00:00

經過為期四天的第九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歐盟方面宣布取得了自2013年11月中歐啟動投資談判以來取得的重大進展,並直接響應了2015年六月的中歐領導人會晤上雙方首腦做出的政治承諾。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歐盟駐華代表團方面獲知,經過為期四天(1月12日~15日)的第九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歐盟方面宣布取得了“自2013年11月中歐啟動投資談判以來取得的重大進展,並直接響應了2015年六月的中歐領導人會晤上雙方首腦做出的政治承諾”。

歐盟方面認為,中歐對未來投資協定範圍達成一致意見。在此次於北京舉辦的投資談判中,歐盟與中國的談判代表達成了清晰共識,將為最終簽署一項範圍全面、雄心勃勃的中歐投資協定共同努力。

確保雙邊投資者不受對方企業歧視

在其中, 歐盟與中國特別達成共識,未來的投資協定應當通過切實保障投資權利,確保雙邊投資者不受對方企業的歧視,從而完善雙邊市場準入。

雙方還表達了應對監管環境關鍵挑戰的決心,其中包括透明度、執照發放和授權流程的相關挑戰,以及如何為投資者及其資本提供高水平、平衡性的保護。協定還將針對外資涉及的勞務和環境問題做出規定。

歐盟方面表示,本周會晤所取得的成果將談判納入正軌,並期待能達成真正具有附加值的協定,造福中歐企業在各自的市場的投資。中歐談判代表將在2016年內繼續精誠合作,落實協定的相關細節。

當下,歐盟已經連續11年位居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連續12年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中歐之間的貿易額節節攀升,並向著2020年實現雙邊貿易一萬億的目標推進。

來源:歐盟貿易司網站

2016年期待歐盟釋放積極信號

在2015年歲末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曾透露,中歐雙方已經商定,2016年還要舉行5—6輪談判,其中第九輪談判將在1月12—15日舉行。

沈丹陽介紹,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從啟動資金至今已經過了兩年,在其中,一是雙方在協定議題範圍問題上取得重大進展;二是雙方就制作合並文本作出安排,也就是說已經基本實現今年6月第17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中雙方領導人設定的“爭取在2015年年底前就協定範圍達成一致,並形成合並文本”的目標,這也為下一階段的談判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沈丹陽表示,早日達成一個高水平的投資協定,不僅是深化互利共贏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堅實基礎,而且也是提升雙邊經貿合作水平、造福雙方企業和人民的重要手段,是雙方共同的目標。

沈丹陽稱,中方正在實行更加積極主動開放戰略,堅定不移開展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中國領導層最近進一步強調“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的施政理念,明確“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的政策方針,這些都將為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順利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沈丹陽表示,希望歐方能夠相向而行,在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啟動中歐自貿協定談判等中方關註的重大問題上釋放積極和明確的信號,鞏固並增進雙方互信,共同推進談判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

不過在是否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歐盟暫時無解。

在當地時間周三(13日)的歐盟委員會(歐委會)全體會議上,歐委會表示將對此問題將進一步進行全面評估,並將在2016年下半年決定是否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歐委會第一副主席弗蘭斯·蒂默曼斯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此方面的討論將在未來幾個月中持續。與此同時,他轉述歐盟主席容克的話稱:“容克非常清晰地總結到,考慮到事關歐盟經濟,以及事關國際貿易,需從所有重要角度對此事進行全面評估。”

容克口中所謂“所有重要角度”涉及歐盟機構司局內部政治、歐盟成員國、歐洲議會、歐洲制造業工會、中歐政經關系以及歐美關系,利益攸關方紛爭眾多,也遠遠不僅是一項法律技術問題:譬如一份來自歐委會方律師的技術建議就提出,要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這一觀點同美國和歐洲大部分制造業工會截然相反。

這對於擔任2016年上半年歐盟輪值主席國的荷蘭而言,可不是一項輕松的差事。《第一財經日報》從可靠渠道獲知,從當下到7月為止,荷蘭貿易部長普魯曼(Lilianne Ploumen)會負責協調成員國之間就“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的討論。

編輯:繆琦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87

運行半年總交易額達24億元 中歐所將吸引中國企業上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497.html

自2015年11月開業以來,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歐所”)已運行整半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今日從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證所”)獲悉,正式運營至今,已有約200個產品在中歐所平臺掛牌交易,主要產品為ETF和債券。

截至2016年4月末,中歐所掛牌產品總交易額3.37億歐元(約合24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額約為300萬歐元(約合2150萬人民幣),其中,ETF產品交易額約為3.33億歐元(約合23.78億元人民幣),約占總額的98%。

其中值得關註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產品獲得了市場認可,交易額為2.18億人民幣,占總交易額的9.1%。其中,德商行與建銀國際合作發行的人民幣計價產品(CBK CCBI RQFII Money Market UCITS ETF)成交活躍,這表明市場對人民幣產品的興趣正逐漸增加。

中歐所是上證所、德意誌交易所集團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在德國法蘭克福共同設立的合資交易所,為中國首家由境內交易所赴境外設立的合資交易平臺,致力於打造歐洲地區離岸人民幣金融工具交易平臺。

今日,在由中歐所主辦的“從人民幣國際化看全球金融市場的合作與發展”論壇上,上證所、中金所與中歐所三單位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中歐所將不斷豐富現貨產品,同時推進衍生品的研究和準備工作。

現貨方面,除了不斷豐富ETF產品體系,推動全球更多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在中歐所發行人民幣債券以外,中歐所還有一個重點是擬吸引中國優質企業在中歐所發行上市,推動中德兩國先進制造業合作和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服務於“中國制造2025”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

在衍生品方面,中歐所還將根據市場需求,重點研發基於A股ETF及A股市場指數的期貨和期權等相關產品,為國際投資人提供中國金融資產的組合配置工具和風險管理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34

中國歐盟商會:《中歐投資協定》可以成為WTO2.0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462.html

6月7日中國歐盟商會發布的2016年《商業信心調查》結果顯示,歐洲企業認為《中歐投資協定》勢在必行,如談判能夠圓滿結束,減少市場準入限制,可進一步改善商業環境。

與此同時,歐洲公司希望能夠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以確定何時能更大程度上掌控在華運營情況,更順利地進行戰略收購、開拓新的業務領域或產品線。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表示:“歐洲企業現在需要一個路標,在面對現在這一經濟充滿挑戰的時期,為他們繼續加大對中國未來發展的投入註入一支強心針。”

“WTO 2.0”勢在必行

上述調查顯示,在華歐企在調查中認為, 2001 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時建立了路線圖和法律框架,為更多的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或拓展在華業務提供了所需的確定性,也帶來了持續十年的空前發展,“我們現在需要再次看到一個里程碑式的發展,為歐洲企業註入信心,讓他們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再次貢獻力量。”

目前在華歐企呼籲中國和歐盟之間正在進行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勢在必行。

此前,在4月26日至29日,第十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對於此輪談判的有關進展。

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曾對此表示,此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所能透露的主要信息是,雙方均意識到,繼續保持當前談判的積極勢頭,進而早日達成一個全面的、富有雄心的投資協定有助於推動雙向投資,加強雙邊經貿合作,深化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雙方將共同努力,推動文本談判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

中國歐盟商會在調查中認為,如今,在華歐洲企業仍然面臨巨大的監管方面的挑戰,歐洲在華投資呈下降趨勢,通過並購實現增長的方式也受到嚴格限制。

鑒於此,歐洲企業希望通過《中歐投資協定》的成功簽署從總體上降低監管環境的複雜性。

與此同時,消除市場準入障礙也同樣重要,包括讓企業本身對在華經營有更大的控制權、在中國市場更容易進行戰略收購、放寬業務領域或產品部門的準入條件等。

面對經濟放緩挑戰

在此次調查中,大部分歐洲企業表示,如果能夠獲得更寬松的市場準入,他們仍然會加大在中國的投資。

根據調查顯示, 41%的歐洲企業現在正重新評估其在華經營狀況,並計劃通過裁員等方式來削減成本。

雖然47%的歐洲企業回應仍有意擴展在華業務,但這一比例與2013年的86%相比已經大幅下降了39個百分點。盡管如此,絕大部分歐洲企業表示,如果能消除市場準入壁壘,他們願意增加在華投資。

調查顯示,中國經濟放緩仍然是中國和歐洲企業都必須面對的巨大挑戰。然而,中國日趨困難的商業環境,加上更有利於本土企業的競爭環境,進一步加劇經濟放緩對於歐洲企業的沖擊。

在其中,有 56%的受訪企業表示在華經營更加困難,這比2015年上升了5個百分點; 57%的受訪企業認為外國企業受到的待遇不如本土企業。

58%的受訪企業表示近期加強互聯網管制和限制訪問等措施對其經營產生了不利影響,這比2015年上 升了17個百分點; 70%的受訪企業認為他們在華沒有10年前受歡迎。,不過仍有 55%的受訪企業願意在放寬市場準入的前提下擴大在華投資。

“盡管中國當前經濟發展緩慢並呈現L型趨勢,但通過遏制產能過剩、推動供給側改革和加強創新,中國經濟仍可再實現長達二、三十年高質量的增長。”羅蘭貝格首席執行官常逸博表示,“解決了這些難題以及《商業信心調查》中提出的挑戰,可以保證最終實現增長,歐洲企業也會在此過程中作出重要的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