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5mil不買樓可以買甚麼?(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6702

你好林先生! 抱歉要你等回覆,在等待時英鎊已下破12.0兌港元,近期低位11.85亦見穿了! 天下父母心,每天也為兒子將來打算。其實小朋友才三算,如果孩小仍選擇在港就讀小學,陪伴你多幾年,那不用這麼快準備英鎊。

 

很久沒有談論外幣,其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鎊還可與美鈔相題並論的! 但二戰後德國受盡屈辱,戰爭賠款引發國內超級通賬,當時財長飛到倫敦想問英國借錢救國,穩定馬克。奈何美國人招橫刀奪愛,德國得以發行新馬克,及與美元接軌,欠下債務由美元結算。就此美金成功打入歐洲市場,為日後成為全球最流通貨幣奠下基礎。

 

當然英鎊還有一定地位,石油黃金不少還在英國交易的。銀行提供之structural deposit,又或中銀叫「期權寶」,其實就是你賣出一個期權,將所得期權金部份交與你作利息,而到期要承受於某價格買入掛勾貨幣之風險。通常該價會低於你當時定下structural deposit之市價,例如今日英鎊兌港元11.80,你的買入價通常會是11.75或更低,更有低息派出。但由於structural deposit通常投資時間為兩星期或最長一月,所以你實質所得都只是一千幾百,叫做好過放於活期作罷。筆者自己很少參與。

 

教育基金是對於子女的一個承諾,為令自己對仔女有信用,適宜做點有年期的投資,在物質誘惑多的香港不失為一好方法。可能有讀者問做咩要搵個年期縛住自己? 何不投資股票,手起刀落,有結果冇結果快手可知。但以諗樣對各家長之觀察,用有年期而保本的方法積起仔女之讀書錢,最為家長受樂。原因一肯定是家長寧願輸掉「買餸錢」都唔想仔女「冇書讀」,另一是他們深明早些開始儲,佢地就儲得「舒服一點」,所以在銀行最多人查詢之儲蓄方法,就是仔女的儲蓄計劃。現在龍頭銀行經常推介之退仔方案,好多時儲起都做左仔女買樓首期,到此家長們不禁唏嘘,但事實如此,只好有錢就儲定先。

諗樣將儲蓄計劃方法稍作修改,與其做一份十三年或以上的儲蓄計劃,不如拆開三份,每隔幾年為子女做一份五年期儲蓄方案。這樣是為你保持資金流動性,你每隔幾年做一份那每隔幾年就有個儲蓄計劃到期,感覺輕鬆自在。亦是可令你每月積蓄得到合理利息之方法。緊記儲蓄計劃一般只予存款人3-6%年息,不算太高。參加原因多是為了「整樣野」和自己的「購買慾」抗衡。各人有錢就肯定「身痕」,別只係你買件靚衫,佢買架寶馬而矣。

 

至於其他投資產物,如債券基金已在其他文章提及過,可自行番閱。至於其他產品,諗樣都希望遲下在blog一一提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37

全球礦場競相出售 中國不買求救台灣

2013-03-25  TCW
 
 

 

日前,德勤全球礦業負責人Jeremy South悄悄從北京飛到台灣,拜訪中鋼與中油等公司,探詢投資或收購礦場的意願。他表示,「現在除了前三大礦業公司,全世界兩百多家中型礦場,上千家小型礦場都希望找人入股,甚至出售」,擺明「只要有興趣,其他都好談」的態度。

這段期間來台灣兜售礦場的,「扣掉重複的,差不多有十家礦場,」中鋼執行副總李慶超說。今年初,全球礦業需求緊縮,全球第二大礦業公司力拓(Rio Tinto)去年出現有史以來首次虧損,第三大礦業公司淡水河谷(Vale S.A),去年也交出十年來第一張虧損的成績單,全球最大的礦業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日子也不好過,去年下半年,必和必拓淨利下滑五八%。

虧損的關鍵之一,就是中國買氣下降,採礦成本卻大幅上升,連帶的礦業投資交易跟著銳減。去年,中國礦業的購併案數目,僅三十八個,創下五年來新低。中國不買,國際礦業公司只好找台灣救命。過去,在國際礦場投資案中,台灣只能算是小咖,如今躍居重要地位,也算不景氣中意外的收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47

40歲前不買會後悔的5張保單 用小錢養出大保障


2013-07-08 TCW
 
 

 

40歲前不買會後悔的5張保單

用小錢養出大保障

保險商品五花八門,怎麼買也買不完。自己若沒有定見,很容易被保險業務員牽著鼻子走,付出高保費卻不一定買到該有的保障。

保險該怎麼想?怎麼算?怎麼買?才對自己最有利?

人生不同階段該有的保險都不一樣,每一階段都有一張一定要有的保單。

撰文‧方德琳 研究員‧辛曉昀十五年前,一場嚴重車禍,讓淑琪(化名)在床上整整躺三個多月。她回想:「一醒來,醫生宣布我骨盆都碎裂,這輩子只能坐輪椅了。」但她憑著宗教信仰,熬過兩年多漫長復健期,最後終於又站起來,醫生讚歎她的信念與勇氣,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毅力過人的淑琪說:「意外發生後,我找保險業務員,才發現原來自己只有壽險,所以沒有得到任何醫療理賠。」車禍讓她驚嚇到,因此下定決心,要買足保險做好保障,才能讓先生與兩個小孩無後顧之憂。

保費高到變負債 保險還買不完?

但沒想到,這個美意卻是另一場噩夢的開始。

當時,她與先生一起在高雄經營便利超商,「先生是原住民,個性很樂天,但不會想到要存錢。」車禍後她立刻加買醫療險與長期看護險,年付七萬六千多元。而業務員看到她有存錢需求,又建議她買儲蓄型保單,每年支出將近四十四萬元,單單保費,每一年就要付五十一萬五千元。

六年多前,便利超商所在商圈外移,淑琪店裡業績不斷下滑。二○○七年,全家年收入約七十二萬元,可是保費加上日常支出卻高達一○八萬元,在付不出保費下,業務員又建議她以保單借款,年利率高達六.九%,每年再付保險公司兩萬多元利息。

○八年,淑琪開始出現車禍後遺症,雙腳越來越無力,完全沒辦法搬運貨品。「醫生建議,一定要趕快換人工關節。」她跑去問保險員關於醫療相關費用,沒想到詢問後才知道,當初買的醫療險,已將車禍事故產生的後續醫療列為除外責任,所以這六萬到十萬元換關節的費用,完全得不到理賠。

處在崩潰邊緣的淑琪,最後只好求助理財顧問。經過全面健診後,顧問建議她降低保費、停扣或者解約,讓淑琪每年保費下降到四十二萬元,以維持她每年正常家庭收支平衡。

繳了幾年保費,最後白忙一場。淑琪很感嘆:「人家都是賭博亂花錢才欠債,我與先生辛辛苦苦工作,只想早點退休,為小孩存教育費,居然會因為存保險而欠債。」她搞不懂,自己在哪個環節走錯路,才一步一步走到保費高到自己快破產,而得不到任何保障的慘境。

別以為淑琪的經歷是個特例,事實上,很多保戶也付出高昂保費代價,卻沒把該有的保障補齊,他們沒有抓住先保障後投資儲蓄的優先順序,以至於該保沒保,完全弄錯重點。

保額只有標準的四五% 保費卻超支七成保險專家常建議,保額應該是年收入的十倍。若以台灣平均國民所得約六十萬元(兩萬美元)計算,平均保額應該是六百萬元左右。然而根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的統計,一二年,每人平均壽險保額僅僅只有一四三萬元,即使加上意外險,兩者加起來的平均保額也只有二六四萬元而已。這個數字只有國人平均該有的四五%。

保額明顯不足,但台灣人花在保險的支出卻屢創新高,毫不手軟;去年,每人平均年保費支出首度破十萬元,達十.六二萬元。如果根據另一個「雙十原則」,也就是保費應該是年收入的十分之一,這個保費支出顯然又比六萬元(六百萬元的十分之一)多出快七成。

宏觀財務顧問平台總經理邱正弘觀察,這幾年,大家對保險意識提高,知道保險是理財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台灣人保費增加,投保率提高就不足為奇。「但只有保障觀念還不夠,如果沒有進一步了解正確的保險需求,反而容易被保險業務員牽著鼻子走,把預算花在刀背上而不是刀口。」他說。

會買保險的人總是基於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懼。邱正弘說:「你會不會擔心未來老了常常要跑醫院,會嘛!所以買一張終身醫療險;你會不會擔心老了坐輪椅需要人看護,一定會嘛!那就買一張長期看護險吧!台灣的保險商品很多,如果保障意識很高,無限放大恐懼,保險商品怎麼買也買不完。」很多業務員抓住保戶恐懼的弱點,就能成功地多賣幾張保單。

有保障觀念固然很好,但千萬別讓未來的恐懼蒙蔽理性。所以,應先搞清楚什麼恐懼該保,什麼恐懼不該保。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助理教授彭金隆說:「引起的財務損失很大,大到自己完全無法負擔的事故才最需要保險。」就如同沒有人會保感冒一樣,因為感冒發生的財務損失很小,一般人用自己的錢來支應絕對不會形成負擔。

買保險原則︾ 保大不保小 保近不保遠從這個角度思考,很多人會將日額型醫療險買到三千元以上,萬一住院七天也不過給付二萬一千元,沒有太多補償。《平民保險王》暢銷作者劉鳳和說:「保險就是要一次賠大的才有用,一次只拿一點點小錢,不叫風險保障。」劉鳳和最推薦的三種險種,壽險、意外險與實支實付醫療險。「都是可以支付大額財務損失的險種。」他說。

「如果錢夠多,當然都可以買,但反過來說,錢多也就不需要保險了。」領有CFP(認證理財規畫顧問證照)的理財顧問師陳敏莉笑著說。她認為,在預算有限情況下,要以下一秒鐘會發生的風險為主,而不是去保很久以後才會發生的事故。

業務員喜歡用「年輕時買,保費比較便宜」當話術,很多人在年輕時就買了年金險、終身醫療,這種四十歲甚至六十歲以後才可能派上用場的保單。但是,對有家庭責任的人來說,下一秒鐘風險是萬一自己發生事故,家裡缺少經濟支柱,更急迫需要的是壽險。

保險要階段性地買。面對林林總總的商品,先從「保大不保小,保近不保遠」原則,縮小對未來的恐懼。克服恐懼後,才能理性持平地分析自己眼前最需要的保險。

如何找對保險商品,用小錢養出大保障?邱正弘建議保戶可以從「買對、買夠、買好」三個層面來考慮。

買對險種︾ 根據人生階段選擇不同險種所謂「買對」,就是買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雖然說,需求因人而異,但保險絕大部分與人生階段有關,每一人生階段適合買的險種都不相同。

人生最主要風險有四個:死得太早、病得太久、殘得太重與活得太久。一旦發生這四種狀況的其中一種,都會對家庭財務造成嚴重損害;而這四種風險恰巧可用壽險、醫療險、殘廢或失能、年金險來彌補。

彭金隆說,年輕時最怕死亡風險,年老時怕長壽風險。像年輕單身貴族,若不需要奉養父母,就等於完全沒有家累,這時候,他最重要的責任就是「防止自己成為家人的負擔」;此時,根據不同殘障程度給付的意外險,就可以給因意外殘廢而無法工作者基本的保障。

隨著年紀漸長,尤其結婚生小孩之後,家庭責任變重,這時,人生最害怕的事莫過於「死得太早,責任未了」,小孩的教育費,配偶的生活等,每一項都需要錢,壽險可作為死亡風險的保障。

「死亡風險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下降。當小孩長大,房貸還完,家庭責任已了後,就不太需要擔心死亡風險。但之後,反而要擔心活得太久,所以長壽風險會隨著年紀增加而增加。而這中間的交叉過渡,約在四十歲到五十歲間。」彭金隆說。

年紀一到四十歲後,保險的焦點需要轉到年老的相關照顧上,加強醫療險與退休的年金險,是這階段最該考慮的險種。

每一人生階段都有它自身迫切需要的險種,但若經濟條件能力強,是不是可以提前準備?舉例來說,一位年輕單身貴族有了意外險後,覺得有餘裕又花一筆預算買壽險,這樣的購買行為會有什麼問題?

陳敏莉說:「從資源配置來看,這筆錢若不放在壽險,而是拿去投資理財,其實得到效果更大。」她直言,人生不是只有買保險,還有其他理財目標要完成。譬如:存錢買房、退休規畫等。而對年輕人來說,投資時間可拉長,更適合用積極型的投資方式來獲取較高的報酬率。「這筆錢放到基金或買投資型保單,都比買壽險好。」陳敏莉說。

買夠保障︾ 理賠金額足以解決風險問題選對險種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精算保障到底夠不夠。「很多保戶都敗在這一步,因為他們把保險當投資,把投資當發財。結果買了多功能保單,卻偏偏沒有買夠保障。」最典型的保單就是買儲蓄險,但儲蓄險設計的目的是「儲蓄」,屬於基本保障的保額只有一點點。

以三十歲男性來說,年繳三萬元,可以有終身壽險一百萬元的保額,但若放在儲蓄險就只剩下二十萬元。「不是說,儲蓄險一定不能買,但是要搞清楚你最初目的。如果是買保障,那就用最單純的險種,保費也比較低。」南山人壽業務襄理,同時也有CFP的王麗文說。

如何計算自己的保障夠不夠?以年輕人的意外險來說,最簡單的計算方式就是年收入的二十倍。年薪六十萬元,那就需要一二○○萬元保額。這個數字是假設萬一意外而全殘,餘命以二十年來計算。若買定期意外險,頂多年繳八千元左右就可解決。

另一個重要的保障就是壽險。壽險是保費最貴的險種,以至於很多保戶最後都因為預算而讓保額大打折。「寧可買保費較低的定期壽險,也不能讓保障打折。」王麗文說。

關於壽險的保障計算,可用「家庭需求法」來推算。把喪葬費用、子女教育費用、房貸費用與五到七年的家庭日常生活開銷等加總起來,就是大約需要的保額。

以居住在台北市的小家庭來說,房貸加上子女教育費,動輒上千萬元的壽險保額一定跑不掉。然而,三十歲男性,每百萬元的終身壽險保費就要三萬元來看,怎麼可能買得起千萬元保額?但若變成定期壽險,則每百萬元定期壽險(二十年)則為三千多元,兩者價差可達近十倍。

即使同一個險種,也有不同類型商品,保費差距很大。

在雜誌社擔任業務的小葉,就有這樣親身經歷。剛結婚買房子的小葉想要買保險,一開始,他鎖定買意外險、醫療險,預計每年花三萬元預算購買,可是保險業務員拿出來的規畫單卻嚇了他一大跳;因為單單終身醫療險就要年繳二萬八千元,再加上三百萬元保額的終身意外險四萬八千元,總共七萬六千元。

買物美價廉︾ 用低保費買到該有的保障事實上,業務員給小葉的商品都是屬於「終身型」,也就是繳費二十年,保障終身的險種。但如果小葉願意把終身型險種改成一年期的定期險,同樣日額兩千元的醫療險加上三百萬元保額的意外險,卻只要七五○○元,終身與定期的保費可以差到十倍。

台灣保戶偏好終身險,因為保費一定「賺得回來」。不過陳敏莉說,終身險是否有必要實在值得深思,以壽險來說,家庭責任有時間期限,定期壽險就已經足夠。

目前,定期壽險的觀念已慢慢推廣,但是能接受定期醫療險的人則少之又少。

劉鳳和曾經精算過終身醫療險,以目前住院一千元日額,保費一年至少都要一萬五千元,繳費二十年等於花了三十萬元;以住院一天理賠一千元來看,也要住院三百天,幾乎十個月才「回本」。

陳敏莉同樣認為,終身醫療險未必迫切需要,主因是住院才給付的醫療險,是照顧「醫療品質」而不是「把病治好」。「住健保房也能治病,只是住院品質較差而已。如果預算有限,更應該把錢拿去買實支實付型醫療險與重大疾病、癌症險才正確。」她進一步強調,未來醫學進步,住院天數越來越短,與其把錢拿去買一個只有住院才給付的醫療險,倒不如把錢拿去投資換一個現金帳戶,「應付未來醫學改變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現金。」陳敏莉說。

如何用小錢養出大保障?說到底,就是把錢花在對的險種,買最物美價廉的商品。

先根據人生每個階段的下一秒鐘風險,選擇最需要的保險,然後剔除終身、還本型的險種,用最單純的保障型商品,把基本保障做足。盡量以定期險商品為主,一定能把保費控制在自己的預算內。

人生不同階段一定要有的保單40~50歲開始為 長壽風險準備短命風險:死太早,責任未了

單身族

規畫重點:傷殘、積極投資

優先險種:定期意外險

有餘裕時:實支實付醫療險

已婚無小孩房貸

規畫重點:傷殘、積極投資優先險種:意外險、實支實付醫療險有餘裕時:重大疾病險、癌症險、基本型住院醫療

已婚有小孩房貸

規畫重點:家庭責任、投資優先險種:定期壽險、意外險

有餘裕時:補強醫療險

長壽風險:活太久,晚景淒涼

壯年期

規畫重點:醫療、養老

優先險種:重大疾病險、年金險

有餘裕時:補強醫療險

空巢期

規畫重點:節稅

優先險種:壽險

有餘裕時:無

年老期

規畫重點:節稅

優先險種:壽險

有餘裕時:無

台灣人購買保險行為大調查對保險認識正確,但無正確購買行為根據《今周刊》調查,75%的民眾認同「保障」是保險最主要功能。多數人期待買保險可為家庭帶來保障,但實際上能達到目的者卻很少,為什麼?

錯誤1 沒有調整保單的習慣6成人買了保單後,就不再調整Q.你購買保單後,是否曾經因環境改變(家庭狀況、經濟條件)而調整保單? 單位:%

有 39.32

沒有 60.68

錯誤2 壽險保額偏低

超過6成人保額不到300萬元;而年薪超過100萬元者,有54%的人保額不到500萬元Q.請問你的壽險身故保障是多少? 單位:%一○○萬元以下 21.6 一○○萬至三○○萬元 40.9 三○○萬至五○○萬元 16.4 五○○萬至八○○萬元 5

八○○萬元以上 3.8

不清楚 12.4

Q.你的壽險身故保障有多少?(針對年薪100萬元以上者)

一○○萬元以下 0

一○○萬至三○○萬元 29.7 三○○萬至五○○萬元 24.3 五○○萬至八○○萬元 13.5 八○○萬元以上 18.9

不清楚 13.5

錯誤3 險種錯置

26歲~30歲族群重壽險高於意外險;30歲以上族群重癌症險輕重大疾病險Q.請問你目前手上的保險商品有哪些?(複選) 此表為26歲~30歲年輕人 單位:%超過5成的人有儲蓄險,其實年輕人有時間優勢,適合採較積極的長期投資累積財富。

不清楚 1.5

儲蓄險 50.4

投資型保單 35.9

重大疾病險 29.8

癌症險 47.3

醫療險 66.4

失能險 9.9

意外險 63.4

壽險(含定期與終身) 74.8 近7成5有壽險,但只有6成3有意外險。

30歲~40歲族群重儲蓄險:高達52%的人有儲蓄險;重癌症險遠高於重大疾病險:64%有癌症險,但只有40%有重大疾病險Q.請問你目前手上的保險商品有哪些?單位:%高達6成4的人有癌症險,但只有4成人有重大疾病險;其實癌症也在重大疾病行列,而一旦確定罹病,能一次拿到定額理賠金,更符合醫療需要。

不清楚 1.4

儲蓄險 52.4

投資型保單 32.2

重大疾病險 40.5

癌症險 64.3

醫療險 81.9

失能險 12.2

意外險 70.3

壽險(含定期與終身) 83.8 調查時間:2013年4月10日~4月16日樣本數:1318份 調查單位:波仕特科技行銷公司三大保障型險種 購買前請深思

終身壽險

業務員銷售話術 身故理賠,因為是終身型,所以一定能拿回理賠金。

深思原因

●壽險主要保障家人,保障自己發生事故,對家庭責任未了的風險。

●家庭責任都有期限,通常隨著小孩長大,責任就越來越輕。

替代方案

●以定期壽險來取代終身壽險。

●同樣保額,終身壽險保費會比定期壽險至少貴10倍以上。

終身醫療險

業務員銷售話術 年老時一定有醫療需求,所以應該趁年輕保費便宜的時候趕快買。

深思原因

●醫療技術進步很快,很多病症住院天數都縮短。

●終身醫療險住院才賠,不符合未來就醫模式。

●與其把錢去買一個未來不一定得到理賠的醫療險,何不把錢去投資醫療帳戶,用現金模式保障未來的就醫。

替代方案

●醫療險以實支實付最重要,若需要日額型住院險,也應以定期險為主。

●以30歲男性,日額1000元為例,終身醫療險保費比定期醫療險貴2~3倍。

癌症險

業務員銷售話術 台灣每四人就有一人得癌症,一定要買才行。

深思原因

●標靶藥物成為未來癌症治療趨勢,但目前癌症險無法給付這筆費用。

●應以一次拿到一大筆金額的給付最適合未來癌症治療。若從這個角度看,重大醫療險比癌症險實用。

替代方案

在預算有限下,應先買重大醫療險,若預算有餘裕再考慮買癌症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949

規避潛規則,等閒不買新基金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4625605
「XX基金在發行,你說要不要認購啊」,隔三岔五,就有朋友來問類似的問題。

只能說銷售機構在推廣新基金上真是不遺餘力,而我的回答幾乎都是:不要!

是的,因為「幫忙資金」這個基金業發售的潛規則,認購新基金往往會造成浪費時機的問題,得不償失。

什麼是「幫忙資金」?可以看百度百科上摘錄的一個介紹:

幫忙資金基金發售借助「幫忙資金」的現象比較普遍,大基金談判籌碼比較高,給「幫忙資金」的利潤較小,小基金談判籌碼低,給的籌碼也就高些;一般「幫忙資金」收取的費率是千分之幾,由於存在利潤空間,所以大機構投資還是願意認購這樣的基金。

「幫忙資金」很氾濫,這在很多新基金的發行中不難發現。很多基金季報的數據顯示,不少新基金在下一個季度報中都有大半資金撤離,這很顯然是幫忙資金的撤退,而這對其他投資人既不公平,也很不利。

這些資金通常來源於券商、銀行手中的大客戶資源。基金公司在發行新產品之前,會首先與銷售渠道聯繫並簽訂銷售協議,客戶經理就會動員手中的客戶資源待基金發行時進入,一旦開放申贖就立即退出。


下面這張圖,則是近期發行的一隻基金的規模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這只在2012年12月11日成立的新基金份額在一季度縮水的非常厲害,少了90%還多。雖然我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是幫忙資金所為,但是這樣異常的情況,足已構成我們的合理懷疑。

查看原圖
其實,懷疑靠不靠譜不重要。因為我們看到的實質就是,在基金開放申贖(這意味著幫忙資金可以退出)之前,這個基金淨值僅增長了0.2%,幾乎是無增長——而同期A股卻是難得反彈期。造成的後果就是這段時期嚴重跑輸指數。

查看原圖
為了幫忙資金的安全,這段時間新基金你不投資,考慮到業內潛規則也就算了。但問題在於這一個月,有許多新基金的月度收益連0.2%都不到,比起貨幣市場基金都要差很多——當然,考慮到這些基金大多是1.5%的年管理費和0.2%的託管費,折合下來一個月就要折損0.14%的費用,收益低也就不奇怪了。

是的,在新基金發行時認購,你不但可能錯過未來一個月的投資良機,而且可能在這一個月中連跑贏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都做不到,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認購它呢!目前基金品種很豐富,大多數新發基金都能找到同類產品,有成熟運作的產品可買,何必選擇那些受到潛規則牽絆步履蹣跚的新基金,成為潛規則的犧牲品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334

卡爾•伊坎:買別人不買的東西,在沒人買的時候買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8363830
我最喜歡的伊坎的名言是:「買別人不買的東西,在沒人買的時候買。」這篇文章中有許多真實的案例。77歲,200億美元身家,華爾街首富。

卡爾·伊坎(CarlIcahn)的辦公室看起來像一座非同尋常的博物館。在用木板裝飾的走廊裡,到處陳列著30年來美國金融史上最出名的一些敵意收購(hostiletakeover)、代理權之爭(proxy fight)以及董事會襲擊(boardassault)的戰利品。例如,環球航空公司(Trans WorldAirlines)的模型飛機——那起收購鞏固了他作為頂級交易者的名聲;還有ACF工業公司(ACFIndustries)生產的玩具火車,幾十年來該公司一直是他的取款機。有機玻璃製成的墓碑記載了他對20世紀眾多偉大企業的征服史,其中包括米高梅電影製片公司(Metro-Goldwyn-Mayer)、摩托羅拉(Motorola)、德士古石油公司(Texaco)和納貝斯克公司(Nabisco)等。

伊坎的這間充滿了懷舊氛圍的辦公室位於曼哈頓歷史悠久的通用汽車大廈(GMBuilding)頂樓,這裡正變得前所未有地引人注目,因為一些40多歲的億萬富豪正被他搞得怒火中燒,例如邁克爾·戴爾(MichaelDell)和比爾·阿克曼(BillAckman)。過去15個月裡,現年77歲的伊坎已經購入14家企業的股票,並繼續展開攻勢。人們認為他在這把年紀早該退隱江湖了,可這波襲擊使他成為商業界最具破壞力的人,美國每一件重要的企業界事件背後幾乎都有他的身影。

他時而發動全面收購,試圖將戴爾公司(Dell)從其創始人戴爾手中奪走;時而迫使從事深海鑽探的越洋公司(Transocean)派發可觀的股息。當網飛公司(Netflix)有好消息時,基金經理們對伊坎的及時投資大搖其頭。如果有人擋了他的路呢?對於切薩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Energy)聲名狼藉的首席執行官奧布里·麥克倫登(AubreyMcClendon)的辭職,伊坎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他還在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的直播節目中與阿克曼當眾爭吵,這使得世界各地的交易大廳沸騰了。兩人還作為備受爭議的維生素生產商康寶萊公司(Herbalife)的多空雙方而發生爭鬥。
所有這一切,伊坎做得都很堅決果斷,而且輕鬆自如。從他的臉就可以看出來:如今他蓄著學者般的白鬚——這是最近到邁阿密短途旅遊的副產品。他的行動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賣掉了自己那艘54米長的遊艇,因為他覺得在船上耗費時間很無聊;投資者已經發現,對伊坎而言,幸福意味著積極地進行他的維權投資事業。
伊坎靠在椅背上,擺著手反問道:「除此之外我還能幹些什麼呢?去參加無聊的晚宴嗎?」再過幾天,他就要主動競購近期估值為250億美元的戴爾公司了,提供50億美元的股權承諾,這筆錢幾乎完全出自他自己的腰包。然而他看起來對此事滿不在乎,彷彿只不過在思考是否要幫好友開一家奶品皇后(DairyQueen)加盟店。他身穿一件藍色運動夾克,紐扣是金色的;平靜地用吸管喝著水晶杯裡的可樂。他說:「我們在競爭中處於有利位置,對於我們所做的事,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了。」
然而坦率地說,他所做的事已經發生了變化。過去他先是利用垃圾債券等槓桿工具來襲擊企業,後來又搞明白如何通過對沖基金架構利用其他人的錢。然而現在他用的完全是自己的錢——根據《福布斯》雜誌的估算,他的資產淨值約為200億美元(這使他擊敗喬治•索羅斯[GeorgeSoros]成為華爾街首富)。他不再需要其他任何人的幫助或批准了。這讓他變得極端危險。
同為金融界億萬富豪的利昂·布萊克(LeonBlack)說:「他喜歡贏,喜歡錢——但錢只不過是顯示他發掘價值並贏得勝利的記分卡而已。」上世紀80年代布萊克在德崇證券(DrexelBurnham Lambert)當投資銀行家時曾為伊坎服務過,後來他與別人共創了私募股權巨頭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GlobalManagement)。他說:「伊坎既聰明又無情,不在乎別人的看法。雖然他並不總是正確的,我永遠不會當他的對手。」
儘管伊坎的再度出山殺了華爾街一個措手不及,這實際上是他5年來精心策劃的結果。本世紀初的頭十年年裡,伊坎用創建對沖基金的流行做法賺了不少錢,那樣做他可以利用自己和投資者的錢進行投資。為了享受這個特權,投資者願意給他投資額的2.5%及利潤的25%。2007年時他管理的外部資本高達50億美元,這些資本來自於捐贈基金、養老基金甚至中東國家。他的基金一直順風順水,直到在經濟危機中價值縮水35%以上。突然間他和大多數基金經理一樣,不得不面對失望的投資者,任由資金緊張的合作夥伴贖回投資。
伊坎並未設法使自己管理的資產回覆元氣,而是讓自己徹底擺脫有限合夥人的束縛。2011年他返還了對沖基金裡剩餘的17.6億美元外部資本。他說:「我跟我的投資者們從來沒發生過問題。但當我想收購一家企業的全部股份時,最後發生了太多衝突。」他不想再當收取管理費的基金經理,而是作為獨狼重出江湖。他彈藥充足,不僅有許多個人投資賬戶,還有自己的伊坎企業公司(IcahnEnterprisesLP)旗下的基金——他擁有這家上市企業90%多的股份,該公司管理著240億美元資產,其中包括在汽車零部件製造商輝門公司(Federal-Mogul)等8家企業的多數股份。
過去4年裡,伊坎的投資基金跑贏了標普500指數,年均收益率超過25%,這項壯舉讓絕大多數對沖基金經理都難以望其項背。今年的開局也不錯——到3月13日為止他的投資基金上漲了12%。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伊坎聲稱過去幾年中自己的投資組合很大程度上是對沖的——他用標普500指數的大量空頭頭寸對沖持股。與此同時,伊坎企業公司的表現也優於同時期美國股市的表現。在市場觸底時伊坎的個人資產曾縮水至90億美元,不過他已經迅速將資產翻了一番。

如今,除了他自己以外,伊坎不用對任何人負責,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投資。他手頭的現金從未像現在這麼多,而美國企業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也是如此,這個巧合引發了伊坎最近的那種「狐狸進雞舍」的古怪行為。如今是他揮舞令人恐懼的維權投資之劍的大好時機——通過搶購上市企業的股票、佔據董事會席位以及要求派發現金股息等行動,讓企業雞犬不寧。

基思·梅斯特(KeithMeister)曾是伊坎的手下,如今他的對沖基金管理著20多億美元資產,他說:「伊坎有膽量做大事,敢下重注。坦率地說,他現在擁有的現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維權投資者已經成為個人崇拜的對象,在這一行沒有比伊坎更出色的了。」

伊坎表示自己尊重新一代的維權投資者,如梅斯特、丹尼爾·勒布(Daniel Loeb)和巴裡·羅森斯坦(BarryRosenstein)。(他說他們是「好小夥」)但他們管理的資金可以被投資人贖回,伊坎則不同,由於他在經濟危機後退回了外部資本,如今他可以用所謂的永久資本——自己完全控制的錢——進行代理權之爭和競購。由於永久資本規模龐大,他可以將目標瞄準那些以前被認為無法撼動的企業。伊坎揮舞著一把鋁尺,就像揮舞著騎兵軍刀一般,說道:「現在我們什麼資產也不用變賣,就可以開一張100億美元的支票。」彈藥充足的伊坎有能力襲擊那些市值高達500億美元、擁有充裕現金的企業。

這使得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製造商戴爾公司成了他的目標。今年2月,戴爾似乎找到了一個好辦法,可以重新控制當年自己在大學宿舍裡創建的這家公司。他和私募股權公司銀湖資本(SilverLake)合作,準備進行一樁價值244億美元的交易,以每股13.65美元的成本將戴爾公司私有化,這個價格相對於最近的交易價格有25%的溢價。
伊坎在報紙上讀到這個新聞後,迅速買入10億美元戴爾公司的股票,他明白,如果戴爾肯投這麼多錢,該公司目前的股價一定非常便宜。

3月初伊坎已經得出結論:戴爾的報價未能反映該公司斥資137億美元收購的基礎設施技術所帶來的15%內部回報率。因此他請求股東們迫使該公司放棄這筆交易,然後利用現金和發行新債派發每股9美元的股息。

到了3月中旬,伊坎思考更有力的策略,他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該公司的創始人已經設立了價格底線。3月底伊坎告知戴爾公司董事會特別委員會自己對獲得該公司的控制權感興趣。未來幾週內,他、戴爾和黑石集團(BlackstoneGroup)之間的競購戰將見分曉。鑑於伊坎所下的重注,即使輸了競購,也能獲利匪淺。
這是伊坎精通並熱愛的遊戲。自戴爾事件發生以來,《福布斯》雜誌採訪了伊坎十幾次。一開始,他對針對戴爾公司的計劃遮遮掩掩。進入本月後,他打開了話匣子:「邁克爾是自亂陣腳,他讓自己處於了不利的位置,有可能失去自己的公司。通常要奪走他的公司是很難的,畢竟他擁有15%的股份。」在伊坎正式發出收購要約前的日子裡,你可以感受到他昂揚的鬥志,他已經在為沒有戴爾的戴爾公司制定計劃了。

雖然億萬富豪伊坎看似無處不在,其實他很少離開通用汽車大廈的辦公室去談生意。他很少搭飛機去參加股東會議或去律師事務所。他人在曼哈頓就能讓企業發生巨變,堅稱自己不需要進行微觀管理。他說:「那就像看醫生做手術,然後告訴他做錯了。」他的點子——比如對戴爾公司的競購,往往來自於他在光天化日之下觀察到的東西,如果他對某樣東西發生興趣,人們會主動來找他——要不他就打個電話。正如我們在電影《霹靂嬌娃》(Charlie'sAngels)中看到的,一名只在電話中發號施令的男子擁有巨大的能量。
甚至當他出現在電視節目中——比如和阿克曼的那次爭吵,他也是打電話過去。在他發言時,節目組配的頭像是他多年前的照片。《福布斯》雜誌這次的封面照片是6年來伊坎首次讓媒體拍照,公眾得以首次看到他蓄鬚後的新形象。
伊坎花了半世紀的時間,才讓鐘擺完全擺向自己所處的位置。在職業生涯的前半部分,他得四處奔波去拜見其他人。

伊坎是家中的獨子,父親是猶太教會堂的領誦人,母親是教師。在皇后區遠洛克威(Far Rockaway,Queens)的低檔地段長大的他努力奮鬥,從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畢業後去讀醫學院,不過中途輟學去參軍,退伍後到華爾街工作。上世紀60年代初,他叔叔幫他找了一份期權經紀人的工作。後來他開始進行風險套利和一些小規模收購。到了80年代,他抓住有利時機賺了很多錢,作為以垃圾債券為武器的敵意收購藝術家上了頭條新聞。

如今伊坎對「企業掠奪者」(raider)這個詞的本能反應幾乎讓人發笑。他已經充分吸收了「維權投資者」(activist)這個概念所展現的語義:以《悲慘世界》(LesMiserables)的方式,領導受虐的股東反對懶惰或臃腫的管理。今年3月,富有傳奇色彩的證券律師、毒丸防禦(poison pilldefense)策略的發明者、現年81歲的馬蒂·利普頓(MartyLipton)發表了一份針對伊坎之類的維權投資者的備忘錄,質疑說他們要為美國相當一部分的失業現象以及裹足不前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負責。他寫道:「維權主義者的對沖基金正在掠奪美國企業的方式,只能被視為一種勒索。」伊坎反駁道:「我尊重利普頓,但他的觀點大錯特錯。」

追根溯源,這位維權投資者當初也是一名企業掠奪者。伊坎對TWA具有開創性和破壞力的收購案,以及他在邁克爾·米爾肯(MichaelMilken)舉行的年度企業掠奪者舞會上的突出地位,都無可辯駁地說明了這一點。
但是米爾肯和伊凡·博斯基(IvanBoesky)鋃鐺入獄,維克多·波斯納和索爾·斯坦伯格去世了,梅書拉姆·瑞克里斯(MeshulamRiklis)和塞繆爾·貝爾茲伯格(SamuelBelzberg)退隱江湖,伊坎卻能與時俱進,儘管歷屆政府和監管部門已經壓制了垃圾債券時代最成功的戰術「綠票訛詐」(greenmail,指買進某公司的大量股份,以兼併相威脅,迫使公司用高價購回其股份)。

如今伊坎將自己的商業哲學描述為加進了維權的格雷厄姆和多德(Graham &Dodd)投資理念,傾向於將自己與有史以來最出色的格雷厄姆和多德式投資者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相比較。自2000年以來,伊坎企業公司的總回報率為840%。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Hathaway)呢?250%。然而市場給予巴菲特的參與以溢價,而你可以以相對於淨資產值打折的價格購買伊坎企業公司的股票。儘管伊坎將自己與巴菲特相提並論,除了他們在大多數同齡人只能玩填字遊戲打發時間的年紀還擁有撼動世界的願望外,二人幾乎沒什麼共同點。巴菲特在市場的無效之處尋找優秀的企業,一旦買入後他預期的持有期是「永遠」。伊坎偶爾會持有股票,但時間跨度很不穩定。他敏銳的頭腦能發掘交易機會,同時渴求殺戮,這兩個特質決定了一個人究竟是企業掠奪者還是維權投資者。

比如說,甚至不用我們提醒伊坎就會主動談到阿克曼,他說:「阿克曼沒法在遠洛克威的街道上生存。有件事使他成為與我截然相反的人:要成為真正的贏家,你必須學會優雅地獲勝,而阿克曼永遠無法做到這一點。」

阿克曼犯下的「大罪」是一筆900萬美元的進賬,這位現年46歲的對沖基金經理經過長達7年的關於霍伍德房地產公司(HallwoodRealty)的訴訟戰後,從伊坎那裡贏得了這筆錢。伊坎說:「我是個大男孩;我一直與最優秀的對手為敵。有時他們贏了,我向他們表示祝賀,仍然當他們是朋友。但這傢伙四處招搖,讓記者寫文章講述自己如何擊敗伊坎,這種方式非常下作。」

因此今年伊坎花了很多時間以牙還牙。在CNBC節目中爭吵時,伊坎稱阿克曼是「校園裡的愛哭鬼」和「道貌岸然的」騙子,這只不過是在公開場合的抨擊。私下的爭鬥早在去年12月就開始了,當時阿克曼開始宣揚自己用10億美元做空康寶萊公司——並且拉低了這家維生素製造商的股價。

伊坎狼吞虎嚥地收購受打壓變得更便宜的股票,倉位達到6億美元之多。這推動了股價的上漲,給阿克曼施加了壓力。他還派代表進駐董事會。雖然伊坎說買這個股票是為了賺錢,但他承認對阿克曼的折磨使這筆交易變得更令人愉悅。(阿克曼拒絕就本文接受採訪。)伊坎說:「這次做空使他進退維谷——2,000萬股的做空所造成的損失可不容易彌補。」當你不用對其他人負責時,仇殺作為投資策略是無可厚非的。
聲勢浩大的戰鬥讓伊坎上了頭條新聞,但暗地裡他也許已經成為美國水力壓裂(hydraulicfracturing)革命的最大受益者,這種方法開啟了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儲藏。
幾十年來,伊坎擁有龐大的油罐列車車隊,他聲稱,如果油罐車一字排開,你可以從曼哈頓走到俄亥俄州而不用觸地。

他還擁有2家軌道車生產商:ACF工業公司和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軌道車工業公司(American RailcarIndustries,ARII)。中西部地區水力壓裂法熱潮產出了海量石油,於是對這些車的需求以及租賃價格激增。由於石油生產商為了橫跨美國運輸燃料而哄搶油罐車,自去年3月以來ARII的股價上漲了75%。

多年來軌道車一直輸送現金流供伊坎使用。1984年他斥資4.69億美元收購了ACF工業公司,隨即拋售了3個部門獲利3.6億美元,解僱了該公司紐約總部180名員工中的大部分人(他說,無論自己還是聘請來的顧問都沒法搞明白這些人究竟在做些什麼)。後來他利用ACF工業公司的錢為很多收購計劃提供了資金,包括他出價42億美元收購菲利普斯石油公司(PhillipsPetroleum)的45%股份,當時他和布恩•皮肯斯(T.Boone Pickens)兵戎相見。

但他新得到的石油財富可以追溯到CVR能源公司(CVREnergy),這可能是伊坎做過的最佳交易。2012年1月他開始在這家煉油公司建倉,到了夏天他已經擁有82%的股份,並且更換了董事會。隨著越來越多的油流到該公司的煉油廠,股價翻了一番,伊坎已經賺了20億美元。勝利部分要歸功於運氣:在股價開始起飛時他沒能成功賣掉公司;但無疑部分要歸功於伊坎:他促使CVR能源公司的管理層讓某些煉油資產上市,成立一家業主有限責任合夥企業(masterlimited partnership),他準確地預測該公司對渴求收益的投資者將具有吸引力——自那時以來股價上漲了35%。

然後還有天然氣巨頭切薩皮克能源公司,這可能是水力壓裂法最明顯的受益者。在打造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的同時,麥克倫登暗地裡運營著一隻神秘的大宗商品對沖基金,利用他在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的油井持有的少量股權作為抵押獲得貸款,然後進行魯莽的企業投資,使企業負債纍纍。《福布斯》雜誌在封面上稱他為「美國最猖狂的億萬富豪」。然而似乎沒人能把麥克倫登從該公司首席執行官的寶座上趕走,直到伊坎的到來。

伊坎於2010年開始投資於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然後立即要求該公司出售資產以減少債務。麥克倫登依從了要求,出售了一些油田獲得約60億美元,這導致股價上漲。不過當伊坎盯著麥克倫登,要求在該公司董事會安插一個代表時,麥克倫登拒絕了。伊坎說:「我們對自己說,出售結束了,他再也不打算賣了。」所以伊坎就開始清空股票,他說:「我們賣掉了所有持有,獲利5億美元。」

一年後伊坎重新在該股票建倉。此時麥克倫登因內幕交易指控而成為千夫所指,正需要支持,於是他歡迎伊坎手下的得力幹將文森特·因特列裡(VincentIntrieri)進駐董事會。今年1月,麥克倫登宣佈退休,稱「董事會與我之間存在著理念分歧」。在那之後,股價上漲。麥克倫登拒絕對此發表評論,而伊坎只是說:「我尊重麥克倫登所做的事,但他不是那種喜歡削減成本的人。」《福布斯》雜誌估計,這次伊坎又在該公司賺到了2.5億美元。
很多年老的高管選擇退休,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而伊坎一家的做法卻恰恰相反。父親沒停止工作,孩子們在公司工作,花更多的時間和父親在一起。伊坎的兒子佈雷特現年33歲,已經和父親共事11年了,如今他作為薩爾貢投資組合(Sargonportfolio)的共同經理人為父親搜索交易機會(他和另一位為伊坎工作的新星大衛·謝克特[DavidSchechter]提議對網飛公司進行投資)。伊坎的女兒米歇爾(Michelle)現年30歲,目前是一名教師,很快將到公司工作。

他們加入的是一家沒有官僚作風的公司,那裡只有20名投資專業人士和律師——與管理的資金量相比,該公司的規模可以說非常小。那裡沒有沉悶的投資委員會會議。不過他們要熬夜和伊坎一起研究兩三個核心問題以增加投資的把握,此外還要打很多電話。伊坎一醒來就會打電話,往往會推遲到上午10點左右才去上班。

摩托羅拉解決方案(Motorola Solutions)的首席執行官格雷格·布朗(GregBrown)說:「你得對他開誠布公,而且要隨叫隨到,對伊坎來說這兩點非常重要。」當年伊坎投資於他的公司期間,有次他在中國時曾在睡夢中被伊坎的來電喚醒,這甚至打亂了他去參加自己的結婚紀念日的安排。他說:「還有業績:如果你沒有進展,你就有麻煩了。」
自去年秋天伊坎收購網飛公司10%的股份以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裡德·哈斯廷斯(ReedHastings)一直在學習接受伊坎。當時伊坎的收購促使該公司採取所謂的毒丸策略,以防止他購買更多的股份。哈斯廷斯說:「這就像國際象棋的開局。他走了棋子,我們就採取毒丸策略。這是司空見慣的反應。在我們不瞭解他的時候我很擔心他,但我現在得說,我喜歡他的加入。」伊坎回應道:「我們喜歡哈斯廷斯。我告訴他,當一個人為我賺了8億美元時,我不會揍他。」
然而,一批銀行家和律師——用伊坎的話說就是「高盛(GoldmanSachs)之類的僱傭兵」——已經湧現出來,保護首席執行官和企業董事會免受伊坎的侵襲。考慮到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他們有得忙了。伊坎說:「這些企業坐擁無數現金,我們是催化劑,促使他們用現金做些什麼。」
伊坎一定會記住誰幫他釋放了現金,而誰沒有。網飛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哈斯廷斯改善了公司業績,使股價上漲,從而延緩了伊坎的震怒。與此相反,當伊坎在2012年5月控制CVR能源公司後,他的團隊發現,高盛已收費1,850萬美元,試圖阻止他們的行動。伊坎的團隊指示該公司不付這筆錢。對於這位瘋到完全按自己的行事原則戰鬥——並且有足夠財力取勝的人,如果你成為他的敵人,下場可想而知。

伊坎如何診斷企業家?
現年33歲的佈雷特·伊坎在去年得到30億美元,為伊坎資本進行投資。但他在為父親工作的11年裡不得不證明自己。(伊坎的女兒米歇爾將於今年春天加入該公司)讓你的子女參與自己的生意的最佳方法是什麼?伊坎提供了幾個建議:

及早開始。多年來每週末佈雷特都會和我一起花很長時間散步。他非常敏感,總是充滿好奇心。他擁有良好的心態——潛移默化地進行學習。佈雷特看見我總在工作。我對商業界和華爾街有一些玩世不恭的看法——他繼承了這些觀點。他聆聽並學習別人的看法,他有這方面的天賦。他上過會計課程,理解資產負債表。辦公室裡的人也教了他很多東西。我們觀察不同的企業,然後進行鑽研。他學得非常好。他不是那種被寵壞的富家子弟。
將他們作為普通員工對待。不要任人唯親。你要說:「嘿,你在這裡工作得像其他人一樣:從基層開始,沒有任何特權,你必須明白這一點。」對待他們得比對其他任何人更嚴厲,不能讓別人認為你的子女享有特權。佈雷特對這方面特別敏感。有時候,我和公司的兩個高管開會時,我會說:「嘿,佈雷特,來這兒,你可能會學到些東西。」他說:「爸爸,除非你把和我一起工作的3個同事一起叫過來,否則我不去。」

考驗他們的勇氣。佈雷特和他的搭檔謝克特開始運營薩爾貢投資組合時,他們說:「給我們3億美元。」我說,可以,不過我有權否決他們所做的任何決定。他們放棄了工資,願意取利潤的一小部分作為提成。規定了一個最低可接受費率(hurdlerate)。這樣一來,基金就成了他們的孩子。交易時他們所作的選擇與我有些不同——更側重於成長股和高科技股——但他們幹得很出色,幾乎讓資金翻了一番。去年8月,他們新建了3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自那以來上漲了7.2億美元。
伊坎小傳
1936年
卡爾·塞利安·伊坎(Carl Celian Icahn)出生。
1957年
這個來自於皇后區遠洛克威的孩子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獲得哲學專業學士學位。
1961年
從紐約大學醫學院輟學以及在軍隊服役後,在華爾街的德雷福斯公司(Dreyfus & Co.)開始了職業生涯。
1968年
創建了主營套利和期權交易的證券公司伊坎公司(Icahn & Co.)。
1979年
作為收購藝術家在華爾街嶄露頭角,收購企業相當多的股份——有時取得控股地位。在購買加熱器製造商塔班公司(Tappan)的股份後,他迫使公司進行變賣。
1981年
投資銀行家布魯斯·沃瑟斯坦(BruceWasserstein)將企業為了從伊坎等不受歡迎的投資者手中收購回它的股票所付的錢稱為「贖金」(ransom)。這種行為還被嘲弄地稱為「綠票訛詐」而廣為人知。
1982年
伊坎向丹河(Dan River)等公司發起了收購戰,在馬歇爾領域公司(Marshall Fields)一役中大獲全勝。
1985年
伊坎先是收購了TWA的部分股份,成為該公司的董事長,最終使其私有化。但這家航空公司最終分崩離析,在90年代兩次宣告破產。
1987年
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的《華爾街:金錢永不眠》(Wall Street)上映。劇中戈登·蓋柯(GordonGekko)的一句台詞借用了伊坎的名言:「如果你需要朋友,找條狗吧。」
1989年
他出售了在德士古石油公司的全部股權,獲利20多億美元。當年在該公司破產期間伊坎開始購入股票。推動公司斥資30億美元解決法律責任。
1991年
在推動鋼鐵和能源企業美國鋼鐵聯合公司(USX)重組的長期戰鬥中獲勝,該公司為美國的鋼鐵部門單獨發行了一類股票。USX的2類股票均暴漲。
1997年
放棄了17個月來試圖拆分納貝斯克公司(RJR Nabisco)的努力,但仍然獲得不錯的利潤。
2002年
在高盛(Goldman Sachs)實習以及短暫地從事藝術電影導演生涯後,佈雷特加入了父親的公司。
2004年
作為百視達(Blockbuster)和好萊塢影視公司(HollywoodVideo)的最大股東,伊坎鼓勵兩家公司合併。然後他批評百視達的首席執行官及其優厚的薪酬。後來他稱百視達是「這輩子做過的最糟糕的投資」。
2005年
伊坎與3家對沖基金合作,迫使時代華納(TimeWarner)分拆有線電視部門,回購200億美元股票以提振股價。首席執行官迪克·帕森斯(DickParsons)只滿足了略超過一半的要求,回購了125億美元,伊坎稱之為「嬰兒學步」。帕森斯反駁道:「他的目標是讓股價上漲到目標價位後賣掉。」
2008年
微軟出價收購雅虎失敗後,伊坎購買了價值10億美元的雅虎股票,將持股比例提高到4.3%。他領導股東起義,試圖提名一批新董事,解僱楊致遠(JerryYang),重啟與微軟的談判。他失敗了。
2008年
伊坎的對沖基金受到金融危機的重創,價值縮水了35%。
2010年
伊坎向麥克倫登的切薩皮克能源公司投資了6億多美元。
2011年
在運營基金6年後,伊坎將外部資金返還給投資者。他在致投資者的信中寫道:「從許多方面來說,2008年我們基金的投資者所遭受的損失,比我自己的損失更讓我感到困擾。」
2011年
經過多年的戰鬥將摩托羅拉分成兩個實體,從摩托羅拉移動(MotorolaMobility)出售給谷歌的125億美元的交易中獲利13.4億美元。
2012年
10月伊坎透露自己擁有網飛公司10%的股份;宣佈購買的當天,股價飆升14%。這是個巨大的勝利——自那以來股價已上漲了近200%。
2013年
伊坎在報紙上讀到戴爾要買斷戴爾公司的消息後購買了價值10億美元的股票。他先是推動該公司派發特別股息,然後競購試圖控制整個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111

置業信箱(35):買不買盡,借要借盡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p=18924

問:我留意了李首富的言論一段時間,有時他會對樓價很樂觀,有時又看得比較慎重。最近他說建築成本升了一倍,樓價很難跌,但是又說要有五成首期先好買樓。而家啲樓下下都四百萬起錶,都只係一房單位,咁大拿拿二百萬首期,邊度搵?

答:筆者都有觀察各大發展商的言論,但不會視之為金科玉律,只會留意其順帶提供的資料。建築費五年大升一倍,應該是離事實不遠,但是否足以推論到樓價難以下跌呢?

大家有興趣可以翻查1998-2003年的發展商年報,當時發展商都要因應市況將旗下地盤減值,例如將軍澳維景灣畔,兩大發展商要為項目減值總超過100億元之鉅,誰說發展商不會做蝕本生意?

回說五成按揭論,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主流的觀點是:要儲夠樓價五成的銀碼,才好去買樓,其潛台詞是借得少,就沒有那麼容易變負資產,就沒有那麼容易被銀行要求提早還款(俗稱call loan)。

負資產是經常被誤解的一種說法,比如新車一落地減值三成是約定俗成,但筆者在「香港汽車貸款巿場佔有率最大的貸款機構」的網站找到這個語句:

「高貸款額:貸款額可高達100%車價,並包括汽車首年牌費及保險費,助您輕鬆出車」

換句話說,新車一落地,就已經變成負資產,那麼財務機構會否因此而「拖車」呢?

銀行不會單單因為物業變為負資產而要求提早還款,而是會在三個月沒有收到供款的情況下,發信通知業主再不供樓或商討,將會採進一步的法律行動。

所以,筆者的解讀為:「不要購買銀碼超過手頭現金一倍的物業。」比如,有人持有150萬作為首期,那麼在現市況中,購買300萬的物業(五成按揭),會比購買500萬的物業 (七成按揭)安全。

事實上,首富最新推出的樓盤,一樣有提供八成二按的選項,那麼首富又是否言行不一呢?筆者認為,持有150萬現金,去買400萬的物業,然後去借足八成(320萬),手持70萬現金在手,更加是有攻有守,就算是短期失業,也以有一年多的供款在手。

總好過買300萬物業,然後只借五成,一點現金都不留在手中,雖然社會上主流思維,是盡量借少,盡快還錢,反而認為是「穩陣」。

愚見認為:銀行最關心的,並不是業主借幾多,幾時清還,而是借款人按時還款,為甚麼還要「整蠱」自己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29

窺探A股私募大佬持倉——一年漲120%的股票你買不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885

私募,股票,A股,投資

又到了半年報密集出爐的時節,此前華爾街見聞已經總結了海外大佬們都在買什麽,本文將為讀者總結一下國內的私募大佬們上半年都買了些什麽。

整體來看,小盤股、信息股多是大佬們青睞的對象。

澤熙投資 徐翔

私募大佬徐翔重倉持有的三只股票,特爾佳、明牌珠寶、青松股份均是小盤股,總股本在3億股以內,市值約為20億—50億元。

從2013年四季度以來,澤熙旗下兩只產品連續三個季度重倉明牌珠寶,今年二季度,澤熙仍然堅守明牌珠寶。澤熙6期、澤熙4期分別持有明牌珠寶341.16萬股、114.79萬股,成為公司第7、第9大流通股東,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1.42%、0.48%。自去年7月起,明牌珠寶股價就一路走高,至今累計漲幅已超過120%。僅以今年以來的漲幅計算,澤熙旗下3只基金就已獲得至少4600萬元的浮盈。

同時,澤熙6期今年二季度還增持特爾佳21.18萬股,累計持有1026.72萬股,持倉市值達10903.80萬元,成為特爾佳第一大流通股東,占總股本4.98%。但從特爾佳的年中報來看,公司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分別同比下降3.07%和9.83%。

除此之外,澤熙6期和澤熙1期在今年二季度分別持有青松股份377.74萬股、242.09萬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3.20%、2.05%。而該公司業績向好,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3億元,同比增長25.35%。

“私募教父” 趙丹陽

赤子之心資本公司的大佬趙丹陽則大舉加倉全聚德。全聚德8月5日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表示,截至7月底,兩“赤子之心”賬戶共持有1281.8萬股。7月份,趙丹陽管理的上述兩只私募基金加倉全聚德26.8萬股。

昀灃投資 王亞偉

王亞偉管理的昀灃投資依舊堅守三聚環保。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昀灃投資合計持有三聚環保2502萬股,市值逾5億元,占總股本的4.95%。

三聚環保2014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9.92億,同比增長115.19%,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1.82億,同比增長153.91%,基本每股收益0.36元。

穗富投資

這只私募基金是今年上半年的冠軍得主。

廣東穗富投資旗下的“粵財信托-穗富1號”上半年開始買入力源信息,持股量為107.95萬股,成為該公司第十大流通股股東。

博頤投資

博頤投資大舉布局生物醫藥股,二季度該私募在華潤信托平臺發行的博頤精選、博頤2期、博頤精選3期和博頤穩健1期攜手買入次新股我武生物,合計持有247萬股,該公司旗下有3只產品還攜手買入佐力藥業。

呈瑞投資

近年來風生水起的呈瑞投資旗下興業信托呈瑞1期二季度增持創業板股開元儀器,總持股量為73萬股。外貿信托朱雀漂亮阿爾法進駐天山股份,持股量達468.5萬股。

展博投資

此外,長期業績優異的深圳展博投資旗下華潤信托展博1期在二季度新進駐安碩信息、上海鋼聯和華昌達等3只創業板個股前十大流通股東,分別持股40.4萬股、224.7萬股和99.47萬股,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展博投資對成長股價值的認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82

歐洲央行利率會議焦點:買不買ABS?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22

歐洲央行最新利率決議結果今晚將揭開謎底。德拉吉是否會推出歐版QE,歐洲央行是否會購買資產支撐證券(ABS),是投資者關註的焦點。

高盛、美銀美林、摩根大通等投行認為歐洲央行不會在本次會後實施資產購買計劃,德拉吉仍然需要時間才能決定在歐元區實施大規模刺激。

彭博新聞社調查的57位經濟學家中,51位認為歐洲央行將維持其關鍵利率不變。歐洲央行將在北京時間19:45分公布利率決議,20:30分德拉吉將召開新聞發布會。

按兵不動

高盛認為歐洲央行今天將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也不會宣布歐版“量化寬松”方案,德拉吉將利用本次利率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概述資產支持證券(ABS)購買方案。

"歐洲央行目前不會啟動大規模政府債券購買計劃。德拉吉現在正謀求歐元區國家實施結構性改革(這會在短期內抑制需求,中期提高供給),以及反周期政策措施。“高盛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提到。 

此外,高盛認為歐洲央行仍然需要再等3-6個月才能啟動資產支持證券(ABS)購買計劃。由於歐洲央行已經就資產購買方案咨詢了私人機構,德拉吉很可能就在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就ABS購買計劃做概括性的描述,其中包括可能的時間表,以及相關監管規則的變動。

大幅降息

 

投行BBH全球貨幣策略主管Marc Chandler認為,相比實施ABS購買計劃或者QE,歐洲央行更有可能降息。

Marc Chandler稱,歐洲央行可能把基準的回購利率調低10個基點至0.05%。-0.10%的存款利率可能被進一步調低。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德拉吉可能把回購利率調低40個基點。

Marc Chandler認為德拉吉可能提供更多定向長期再融資(TLTRO)計劃的細節。比如那些此前無法直接拿到歐洲央行融資的銀行,將通過大機構參與到TLTRO計劃中。由於TLTRO的資金成本僅比回購利率高10個基點,如果歐洲央行降息,將極大的鼓勵銀行踴躍申請加入該計劃。

觀察結果

 

歐洲央行不願意推出大規模刺激的原因,很可能是德拉吉要觀察6月份一系列措施是否已經充分執行。

德拉吉在6月份時啟動大量重磅措施,保證歐元區不會落入通縮陷阱。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措施就是對銀行實施負存款利率。

同時歐洲央行微調了之前的LTRO政策。此前銀行利用LTRO獲得的廉價資金,大舉購買主權債,並沒有起到擴張信貸的作用。

而這一次啟動的TLTRO鼓勵銀行向小企業貸款,而這些企業正是歐洲目前經濟停滯局面下受打擊最嚴重的部門。

不過第一輪TLTRO最早要到9月18日才會啟動,第二輪TLTRO要等到12月11日才會啟動。德拉吉很可能希望看到這項政策的結果,再作出下一步重大政策措施計劃。

最後一點但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點。歐洲央行希望得到歐元區政府的堅定支持才會啟動QE,至少也要先得到德國政府的支持。

德拉吉曾經表示資產購買計劃是央行可以合法使用的武器,但這並不能讓所有歐洲人信服。至少到目前德國政府高層依然有強烈的反對聲音。作為一個精明的經濟學家,同時又是一個敏銳的政治家,德拉吉一定希望在行動之前讓央行和政府之間達成共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29

美聯儲結束QE不買美債怎麽辦?還有日本接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31

日本,養老基金,美國國債,收益率

假如美聯儲照現在的步調逐月削減QE,今年就能徹底結束本輪QE。一些投資者擔心美債失去美聯儲這個大買家。美國銀行旗下美銀證券分析師認為,日本有望成為接盤俠,取代中國成為最大的美債持有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最大養老基金之一、日本的政府養老投資基金(GPIF)上月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持有1.2萬億美元海外債券。該基金最快本月公布新的投資策略。此前彭博調查顯示,分析師預計GPIF會將海外債券持倉比例提高到14%。美林全球利率與貨幣研究主管David Woo預計,約半數GPIF的海外債券持倉均為美債。

而GPIF配置資本對其他日本養老基金有著指導意義。上月初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日本政府規定,所有公立養老金管理機構都必須在明年10月以前使用同樣的投資準則。受此規定影響,約合5000億美元的日本中小型養老基金將與GPIF的資產配置比例保持一致。

目前日本投資者積極持有美國資產。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今年7月,日本的基金經理購買1.1萬億日元(約103億美元)美國證券,8月日本投資者增持海外債券規模高達118億美元。

今年八個多月來,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下跌約0.5個百分點,降至2.55%。David Woo預計,當這類債券收益率升破2.70%時,美國國債對壽險公司這類日本的機構投資者將更有吸引力。

此外,在Woo看來,美聯儲今年縮減QE、減少購買量並未影響美債。因為美國銀行業在監管法規限制持有風險資產時選擇增持債券,中國的持倉也有所增長,這些都抵消了美聯儲行動的影響。Woo這樣認為: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根本沒有縮減QE(的影響)。在美聯儲試圖逐步結束QE3時,美國的銀行和中國啟動了秘密的QE4。”

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6月底,中日兩大美債持有國雙雙減持,持倉分別為1.27萬億美元和1.22萬億美元,可當月比利時還增持17億美元。過去一年,比利時的美債持倉翻倍,躍升全球第三大美債的海外持有國。

上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曾以圖表展示,人口僅1100萬、GDP僅4840億美元的比利時持有美債規模變化詭異。美聯儲的經濟學家認為,這顯示出中國不再通過美國的機構下單,而是利用了美國以外的海外機構作為購買美債的中介。換句話說,中國在借道比利時悄然囤積美債。

 
美國國債, 比利時, 中國, 外儲
 
Woo看好美國國債的前景,預計銀行業會慢慢大規模購買美債,全球經濟增長向好可能給美國利率帶來上行壓力,美國利率高意味著美國固定收益資產對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更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74

寫在一嗨租車上市前夜:買還是不買 點拾Deepinsight

來源: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3003655

今晚我們就會看到中概股的大家庭又多了一個新朋友:一嗨租車。買還是不買,筆者也和大家簡單分析一下這個公司,希望能給朋友們帶來幫助。

首先從行業和商業模式的角度看,租車是一個重資產的行業,需要不斷去購買新車以擴充自己的“產品”。所以一嗨租車在一出生,就面臨基因的左右互搏。一方面是屬於垂直類的互聯網租車行業,應該有著天生輕資產的思維。另一方面,租車模式天生就是重資產,需要不斷的資本投入。我們可以把租車從某種意義上看成一種制造業,這家公司需要不斷投入資本,打造新的生產線。一嗨租車目前有1.5萬輛車,雖然遠遠低於老大哥神州租車的5萬輛,但還是屬於不斷資本投入的行業。

而從行業地位看,一嗨租車雖然在租車是排名老二,但在租車服務是細分行業的龍頭。什麽是租車服務呢?就是提供帶有司機的服務。事實上,海外的租車龍頭企業AVIS, Hertz有很大一塊業務是Car Service服務。這種模式是一種B2B的模式。甚至許多國內的外資企業依然需要使用他們的服務,因為是全球簽署協議。從長期看,這一塊Car Service服務的增長空間很大。中國經濟在進入消費結構的升級階段後,越來越多的人看重服務需求,也會為服務買單。比如說我去廣州出差,可能不僅僅是機場租車去酒店,而是希望有司機能看我去酒店,同時又不用排隊等出租車。

從滲透率的角度看,國內租車行業滲透率還很低,在2012年僅僅有0.4%,而同期日本是2.5%,美國是1.6%,韓國是1.4%,巴西是1.3%。此外,中國市場的集中度也很低,美國前五名租車公司壟斷了95%的租車市場,德國有90%,中國租車市場前五名的占有率僅僅為14%。當然,集中度的故事幾乎可以在中國所有行業說一遍,包括啤酒,汽車,調味品,家電等等。這背後的原因還是中國經濟模式和美國的不同,導致有很多長期存活下來的地方性企業。

從一嗨租車的護城河看,畢竟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他們在大數據的挖掘和雲端服務上還是有別於傳統企業的。一嗨租車的使用效率是行業內最高的一嗨租車打造了企業商務租車和個人短租雙向服務模式,使車輛資源可以在不同時期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內部調撥。憑借兩種需求的錯峰交替,進一步提升車輛資源的周轉率和使用率。這也是為什麽那麽多年一嗨租車的利用率一直在70%的水平。而公司的另一大護城河來自於其“幹爹”攜程。其實中國租車和美國對比中,最大的亮點就是中國旅遊租車的需求還很低,未來的空間很大。如果去Priceline上預訂出遊計劃,會看到大量關於租車的信息。在美國,租車是旅遊的一部分。而中國這一塊需求才剛剛開始。這點和中國人均收入提高後,旅遊需求越來越個性化相關。從原來的跟團遊,作為入門級的旅遊,到今天的個性化旅遊行程安排。在美國幾乎所有的機場里面都有租車服務,國內目前還很少。這一塊未來將具有非常大的空間。從這兩點看,一嗨租車的前景還是比較光明的。

互聯網企業是不是老二必死?事實上神州租車在香港成功上市後,筆者就曾擔心過一嗨租車。租車行業由於是重資產模式,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來“燒護城河”。等你的護城河燒起來了,競爭對手又死了,那麽龍頭老大的地位就很穩固了。神州租車香港成功上市後,已經確保未來公司有足夠的現金流對應汽車的更新。這原本對於一嗨租車是很大的威脅。好在公司也要在今晚登陸紐交所。當年土豆被優酷拉大差距的悲劇不會重演。對於消費者來說,其核心還是價格。兩家龍頭紛紛上市,未來跑馬圈地的節奏會越來越快。短期內,筆者並不認為這些公司會盈利。但他們會培養起消費者習慣,也拉大和其他企業的差距。市場集中度必然會提高。

回到結論,一嗨租車,買還是不買?筆者認為公司中長期面臨不錯的行業前景,短期會持續虧損,難以拜托“重資產”模式的基因。然而過去一段時間中概股都有新股必炒的傳統,結合一嗨的幹爹攜程,短期股價出現比較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很大。

個人思考,希望給您帶來幫助。

歡迎關註微信號:deepinsight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