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好下單的十個情況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8x7g.html

對於投資者來說,買進股票就是為了賣個好價錢,就是為了賺錢,但投資股票絕非容易事。炒股票就像做買賣,有很多規矩和訣竅,譬如賣香煙要看市場、辨優 劣,什麼煙暢銷,什麼煙滯銷,香煙的品質如何?萬一進了條假煙,就是賣出十條真煙還得蝕本,所以,香煙經銷商和煙販在“進貨”的時候會非常仔細。
遺憾的是,大多數投資者炒股票不像做買賣那麼認真,很多精明的生意人只要一進股市,馬上便失去了做生意時的謹慎,昏天黑地折騰一番,特別是“進貨”的時候表現出來的狂熱、盲目和衝動,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作為投資者,“進貨”確實很重要,在這個市場裏,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例子太多了。對於如何“進貨”,大家見仁見智,尚無定論,但在下單之前若能辨明十種不該下單的情況,下單之後的結果可能會好得多。

一、大勢不好不下單。拋開指數做個股的說法一度很流行,但事實證明這是行不通的,夢想市場不好的時候自己手中的股票仍在上漲,就像夢想瓢潑大雨中自己 腦袋上面的那一塊是晴天。當然,有人會說巴菲特就是長期持股,但巴菲特也長期不看盤,如果咱們也能做到長期不看盤,也無所謂什麼時候下單。如果忍不住要看 盤的話,那麼,做個股先得看大勢。

二、對沒有未來的企業不下單。一家企業有沒有未來很重要,對於有未來的企業而言,它的發展軌跡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即使市場暴跌,對其的影響也不會 太大。蘇寧電器仍然會賣出很多家用電器,萬科仍然會建造和售出很多房產,貴州茅臺的名酒仍然會遠銷千里之外……而對於沒有未來的企業來說,隨著時間的推 移,它的業績會越來越差,經營會越來越困難,過的是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

三、未經研究不下單。深入研究過的股票,自己心中有數,心中有數,手中就有準兒。如果僅僅靠聽來的消息,再怎麼言之鑿鑿、信誓旦旦,只要股價一跌,馬 上就慌神兒;再一跌,就開始懷疑消息的真實性;繼續跌的話,就自我否認消息,最後割肉出局,賣了個地板價。只有經過深入的調研,把“消息”變成“資訊”, 變成自己研究之後確信的東西,才能成為值得信賴的投資參考。

四、對有硬傷或有疑問的企業不下單。應該儘量回避有硬傷的或有疑問的企業,比如業績爛得一塌糊塗,公司會否重組、大筆應收賬款怎麼處理、涉及巨大金額的訴訟還沒有明確結果……這樣的企業還是遠離為好,股市裏“股樹”參天,巨木成林,何必非要吊死在這棵歪脖樹上。

五、短期內暴漲過的股票不下單。連續暴漲過的股票多半已經不便宜,買入之後多半會下跌或盤整,沒有必要在裏邊跟它硬耗。

六、股價處於下跌趨勢中不下單。這一條不是絕對的,如果您是在效仿巴菲特,完全可以在下跌中持續買入,但這要有三個前提:一是企業要有很好的未來;二 是股價已經低於企業內在的價值,已經是便宜的柴禾,就不妨撿一點;三是買了要拿得住,別等到地板價的時候,心裏一慌,全都割了。如果我們做不成巴菲特,那 還是等趨勢改變,與其逆勢而上,還不如順勢而為。

七、情緒衝動不下單。情緒不好的時候儘量不要做交易,心緒一亂,頭腦一熱,心裏一慌,手頭一癢,結果往往是一敗塗地。下單之前先要問自己,操作的決定是來自理性的判斷還是來自情緒的波動,如果是情緒不穩,就先離開市場,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一會兒。

八、未設止損位不下單。未思進,先思退;先保本,再賺錢;先圖生存,後謀發展。所以,在決定自己想要賺多少錢之前,先得確定自己能夠賠多少錢。畢竟,前者是咱管不了的,後者是咱自己能控制的。

九、向上空間小於30%不下單。經常有人去搏幾毛錢或者10%的反彈而“火中取栗”,仔細想想,這樣做實在不值。若火中有金子,不妨冒冒險,那叫“真 金不怕火煉”;若火裏有顆栗子,即使是“糖炒的”,也不值得伸手。再說深一些,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在搏反彈,他這輩子能得到的最多就是反彈,成不了氣候。

十、沒有勝算不下單。把前面九種情況想明白了,勝算也就出來了,該不該動手指頭,心裏也就有數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

中信泰富巨亏内幕:财务总监边打电话边下单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208/02275602284.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47

聯發科不下單 逼晶圓雙雄降價

2011-9-26  TCW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最近可真是忙得緊,一邊要為了新台幣匯率,暗指央行總裁彭淮南不如韓國政府會替企業打算,雙方唇槍舌劍;一邊又要以八十歲高齡親自拜訪客戶,向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高通(Qualcomm)等客戶高層催單。他在上次法說會開出的支票:「第四季訂單回流。」能否順利兌現,已經成為市場觀察景氣的指標之一,也是考驗張忠謀對訂單的掌握度。

張大帥出馬,果然也就立馬收效。據悉,高通、聯發科、博通(Broadcom)等手機通訊相關的晶片公司,訂單率先 自八月底回溫,台積電甚至發表聲明,表示第三季營收將優於原本預估的較第二季衰退五.九%至七.七%;但並 未公布最新預估。

然而,台積電沒說的不只是第三季的新目標,還有在訂單回流的背後,是晶圓代工價格兩年多來,在例行性降價之 外,第一次的鬆動。而這次的鬆動,其下游客戶聯發科扮演了關鍵角色。
訂單少量多筆聯發科謀求折價成功 時間推回到八月上旬。眼看著再一個多月,就是第四季的開始,但占聯電營收比重約一成、影響台積電營收約二%至三%的聯發科,在這兩家晶圓代工大廠的第四季預估下單量,卻都少得可憐,甚至有消息指出,是「趨近於零」的超低水準。

以一般晶圓代工下單至少六週的前置期推算,聯發科這樣的反常行為,不禁令台積電與聯電的業務人員神經緊繃
,趕緊追問,是不是第四季景氣真的這麼差?

根據大和證券估算,目前半導體整體庫存天數比歷史平均高出了五%至六%,估計這一波庫存調整將延續到年底。 然而,景氣再差,聯發科的下單量也不可能趨近於零,尤其聯發科第二季底的庫存天數為七十五至八十天,屬於健 康水位,並沒有庫存過多的問題。

關鍵點來了。 據了解,八月底、九月初的時候,聯發科預定十月出貨的訂單,終於湧入台積電與聯電;不僅如此,第四季的預估下單量,也回到每季十萬至十五萬片的正常水準。而在這之前空白的幾個星期裡,聯發科與晶圓雙雄較勁,希望兩家公司能在晶圓代工價格方面讓步。

聯發科把下單量切成五萬片、三萬片等數量不等的幾筆訂單,一筆一筆與代工廠談,每談一次,就多爭取一些降價 空間。

產能利用率較低的聯電較早動搖,據悉某些訂單最後談成高達一成的價格折讓;而台積電的態度較為強硬,但對數 量較大、需求先進製程的訂單,也做了微幅(個位數百分比)的退讓。

而且不只是聯發科,多家台灣中大型的晶片設計公司,原本的第四季預估下單量都遠低於往年水準。近日總體經濟 利空暫停,少部分公司也把第三季的營收預估往上調了五%至一○%的,並陸續取得條件不等的優惠。
同業砍價搶單晶圓雙雄擅講價老神在在 晶圓雙雄價格同時對大客戶鬆動,距離上一次的○九年上半年、金融海嘯過後,間隔已長達兩年。而早在台積電、聯電九月祭出降價的撒手之前,全球晶圓(Global Foundries)與中芯國際兩家晶圓代工廠,早自七月就主動對大客戶調降十二吋廠製程的代工價格,而且幅度據說高達一五%至二○%,擺明了就是要搶單。

不過,可不是每一個客戶都能享受到台積電與聯電的降價好處。因為這一波降價,檯面上的「牌價」完全沒有更動,而「講價」唯一的衡量條件就是:請問你要下多少訂單?完全是以量制價的遊戲規則,訂單量小的公司,自然在議價空間上就比較難占上風。

針對上述的消息,台積電與聯發科都表示,下單量與價格均為商業行為,不願評論。 客戶對第四季的下單量回到正常水準,預期也將讓台積電與聯電第四季營收比第三季持平或微幅成長。原本對下半
年接單相當悲觀的聯電執行長孫世偉,也一改先前每天早、晚兩次「追」訂單的緊迫盯人態度,他最近心情看來好多了,還被內部員工形容「走路都有風了」。

明年供過於求產能利用率下滑趨勢可見 不過情勢並非好得沒有一片烏雲,畢竟第四季只是「回到正常水位」而已,不足以支撐「景氣大回春」的假設。加上今年半導體資本支出以四百一十一億美元改寫歷史新高,比去年大增二三%,供給面源源不絕湧出;需求面雖有 希臘債務危機暫時解除。不過歐美甚至中國明年的經濟成長都有疑慮,加上客戶端庫存仍高於平均,不虞匱乏,意 味著明年晶圓雙雄的產能利用率,持續往下走的機率要比往上爬的機率高出太多。

也因此,暌違兩年,今年第三季又重新啟動的晶圓代工降價風,看來不會單純是偶發事件。台積電與聯發科各自要 守住四四%與四二%的毛利率底線,將使得未來代工廠與客戶之間的價格角力賽,只會越演越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6

台中神祕大戶 十年獲利十億的操作心法 名諭爸獨家告白:我在大戶身邊下單的日子

2013-09-02  TWM
 
 

 

財經作家名諭爸,曾是群益金鼎證券台中分公司的冠軍營業員,在長達十五年的營業員生涯中,一位身價數十億元的蔡姓大戶,開啟了他的投資視野。而這位十年獲利十億元的大戶,讓名諭爸學到的,不只是操盤的技法,還有更可貴的投資修養與智慧。

撰文‧謝富旭、林心怡

去年六月甫從群益金鼎證券退休的名諭爸,曾是台中分公司連續七年業績名列前茅的超級營業員;然而,在長達十五年的營業員生涯中,最讓名諭爸珍惜的,則是結識了一名蔡姓大戶,從此啟迪了他在投資路上的各式操作心法和人生智慧。

名諭爸和蔡大戶相識於一九九七年,那年也是他初入證券業當營業員的第一年。

名諭爸回憶剛開始服務蔡大戶時,其證券戶一千萬元操作,僅勉強算是實戶,還稱不上大戶;直到二○○二年,蔡大戶因淡出家族的紡織事業,退休專職投資,於是一口氣匯進了三億二千萬元。從此,名諭爸托這位大戶之福,連續七年蟬聯群益金鼎台中分公司年度交易金額冠軍寶座。

紡織業出身 做股票和做事業同樣認真今年七十二歲的蔡大戶,出身於台中頗具實力的紡織家族,而且商學兩棲,一方面經營企業,同時在大學教授企業管理課程。名諭爸說,「在成為專職投資人之前,蔡大戶實業經驗豐富,一度為了拯救位於印尼瀕臨危機的工廠,還曾在當地住了一段時間。」「他做股票與做事業同樣認真,從○二年到一二年我離開群益金鼎證券前的這十年半,就是因為他的緣故,我鮮少在上班期間好好吃過一頓午餐!」名諭爸苦笑說。

原來,蔡大戶要求擔任營業員的名諭爸,每天必須為他做好幾項指定作業:早上八點前,必須把券商早報、媒體重要訊息、券商研究報告、前一天三大法人買賣超、國際股市收盤狀況等資料彙集給他,「不是把資料蒐集好就算,而是要我逐一消化完畢後,寫成筆記傳真給他。」名諭爸說。

「這只是一天開始的工作而已,到盤中,十一、十二點間,除了必須回報他手中持股的股價變動狀況外,也必須回報他觀察中個股的股價走勢,以及盤中有無重大訊息。」下午一點半收盤後,名諭爸往往只敢出去半小時,買個飲料或三明治就趕緊回到座位上吃,「因為,下午五點之前,我還得把收盤狀況、當日進出報表、收盤後的股市資訊做一個總整理,送到他家去。」為了服務這名大戶,名諭爸連星期天也沒得休息,還得讀完幾本主要財經刊物,並逐一畫下重點後,再親自送到蔡大戶的府邸去,有時候還得擔起大戶寶貝孫子上下補習班的接送之責。

「這就是我在大戶身邊的日子,生活幾乎以他為中心繞著轉,每日忙得不可開交。但我之所以一直甘之如飴,那是因為我有一股渴望:這一輩子不能只是仰人鼻息的營業員,我也要像蔡大戶一樣,日後成為一名資金雄厚的投資大亨!」名諭爸神情認真地說,「所以,我要盡可能待在他身旁學習。」「我很想說服他一起接受採訪,但他只想低調、平淡地過日子,所以婉拒了!」名諭爸帶著些許歉意說。幸而,他獲得蔡大戶的同意,在不揭露個人隱私的條件下,「局部分享」他過去十年的操作紀錄。

從電腦跑出的報表中,○二年到一二年間,蔡大戶在群益金鼎台中分公司總成交金額合計六六一.六七億元,淨獲利達九.六六億元。

除了○二年匯進一筆三.二億元至群益金鼎台中分公司後,就未再匯入資金;也就是說,這十年期間,蔡大戶三.二億元的操作資金,增長至十二.八六億元。不過,名諭爸側面了解,蔡大戶約有七成在群益金鼎台中分公司操作,另有三成資金在別家券商進出。

從季報獲利暴衝股找標的 追高也不怕名諭爸進一步分析蔡大戶的操作風格指出,「他習慣從上市櫃公司每季季報中,本業獲利出現暴衝式成長的標的先篩選,進而研判其本業獲利大幅成長的原因為何?如果是屬於新殺手級產品的應用或熱門產業,即使股價已大漲一段,也不惜追高!」他補充說,蔡大戶買股票、評價股票甚至觀察股票的方法,與絕大多數投資人沒什麼顯著不同,基本上就是循著低本益比買進,本益比超過十五倍以上時就逐漸賣出。但深究其中,仍存在一個「微小」的差距,而這點差距正是造就大戶與散戶兩者之間「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關鍵所在。

一般投資人,包括官方機構台灣證交所在內,衡量股票本益比是用股價除以過去四季的每股稅後純益(EPS)總和;例如,今年第二季財報公布後,台積電過去四季EPS分別為二元、一.五三元、一.六元以及一.九元,總和為七.○三元,以八月二十七日的收盤價九五.六元計算,台積電本益比即為十三.六倍。

然而,蔡大戶對這種大多數人奉為圭臬的本益比卻不重視,他看重的是未來四季每股獲利所推算出來的本益比。

問題是,未來四季尚未發生,公司EPS無從得知,如何算出本益比?對此,名諭爸說:「這就是蔡大戶要倚重營業員的地方,因為除了我們公司有研究團隊對上市櫃公司進行未來四季獲利預估外,別家券商也有做,我就負責彙整所有報告供他參考。」根據未來本益比的預估,蔡大戶○九年在太陽能電池廠昱晶一役上大賺近二億元。○九年第三季昱晶單季EPS轉虧為盈,達一.六八元,如果向前推算,昱晶過去四季EPS為負三.九五元,以昱晶當時股價四十幾元計算,由於虧損毫無本益比可言。

不過,法人的研究報告與媒體預估,昱晶一○年獲利可望達一個股本(十元);也就是說,如果昱晶未來四季能賺十元,以四十幾元的價位來算,豈不是顯得很便宜?

與此同時,蔡大戶也從各家券商研究報告與媒體報導研判,昱晶之前因存貨跌價損失造成的虧損應已提列完畢,接下來因太陽能電池已出現供不應求,產業景氣正大幅轉好之中。因此,蔡大戶視昱晶○九年第三季轉虧為盈為重要轉折訊號,決定大力投資。

買進昱晶後,蔡大戶要求名諭爸必須時時盯緊該股的每月營收,以及後續的每季獲利,檢視其營運進度是否與法人的預期呈一致狀態。名諭爸指出,在這段過程中,除非是有引起系統性風險崩盤的跡象,否則蔡大戶對大盤每日漲漲跌跌根本不在意。

蔡大戶最在意的是,他所買進的個股接下來每月營收是否如法人預期成長?公司高層在媒體上的發言,對前景是否有什麼重大變化?每季獲利是否如預期與時俱進?

大智若愚 且戰且走的﹁追高殺低﹂法如果因業績不如預期,導致股價下跌,就以減碼因應;若合乎預期,股價即使大漲,甚至開盤就漲停,也不惜掛進大筆買單持續追高加碼。從○九年十月操作昱晶一直到一○年十月間,隨著昱晶營收成長率持續暴衝,股價水漲船高,蔡大戶仍不懼追高,勇於買進。

當昱晶營收自一○年十一月起連續三個月呈現衰退,蔡大戶也隨著股價走低逐步出清。儘管這次操作上,蔡大戶沒能在起漲點一次買足,而採取逐批追高買進,而且也沒能在最高的起跌點全部賣出,而是愈跌愈賣、分批減碼,卻仍掌握了昱晶六、七成的波段行情,結算淨獲利高達一.九九億元。

名諭爸說,蔡大戶在其他股票的獲利方法,都與昱晶如出一轍。一開始買進時不重押,而是隨著接下來每月營收、每季獲利數字出爐與原本預期合乎一致,才逐步加碼。

「表面上,這種買法,讓買股的平均成本愈墊愈高,看似愚笨,但細究之下,卻潛藏一種『大智若愚』的心性修養與投資智慧。」觀察蔡大戶操盤多年的名諭爸心有所感地說,「這種操作方法充分凸顯出,他是一個極有自知之明又謙虛自持的人;雖然他會大膽預測,但卻同時顯得如履薄冰,靜靜地等客觀的數字一件件出來,確認原本的預測與看法,再來逐步擴大戰果。」名諭爸笑說,「大多數的投資人,一看到自己的持股漲上去了,如果買太少,就懊悔為何一開始不重押。但蔡大戶不一樣,他認為天底下沒有準確度百分百的預測,預測是需要事實來逐一驗證的,一開始就對自己的預測重押,與賭徒無異,反不可取也!」除了昱晶外,億光、宏達電、原相、聯詠、大立光、中美晶、合晶、群聯等幾次的大波段漲幅,蔡大戶也都掌握到不少。「一開始投資時,他會很謹慎,如果第一步對了他就加碼,對愈多次,加碼愈大膽;有幾次操作,他單一個股所占的資金比重曾逼近五成,足可見其膽識。」名諭爸佩服地說。

堅守風險控管 財富呈階梯式成長蔡大戶對風險控管的作法,同樣也令名諭爸印象深刻。蔡大戶曾對他說,投資最底線,至少要守住每年年初的財富不低於去年年初水位;如果不幸操作失利,低於去年水準,則該退出市場一陣子,從別的地方補足資金後再重新操作。

○二年,蔡大戶匯三.二億元入名諭爸所服務的券商戶頭後,操作一帆風順,財富水位每年節節攀升。「我印象最深刻是○七年七月,蔡大戶那年操作太陽能股如中美晶、合晶大賺,其戶頭資金從年初的十億元出頭,僅七個月就暴增至十五億元。而○七年太陽能股走勢詭譎,在月營收、季報仍不斷創新高及飛速成長下,股價竟莫名其妙崩跌,這種走法也讓他措手不及。」「○七年前七個月賺進的五億多元,在短短三個月內不僅蒸發殆盡,並且眼見連十億元的本金根基都將遭侵蝕時,蔡大戶決定虧完賺進的五億元就『到此為止』,堅決不再逢低攤平,因為如果進行攤平虧損,就違反他之前所訂立的每年財富絕不遜於去年的鐵則!」名諭爸說,這種作法最難能可貴之處就在於,一般人對得而復失的財富(更何況是五億元)最無法釋懷,「面對這種狀況,一定很多人會想,我還有十億元,還有逢低攤平本錢,應大有機會把之前賺到手卻飛走的財富給賺回來;但這種心態正是蔡大戶告誡過我,投資人會自取滅亡的最大致命傷。」因為親眼看過蔡大戶面對這場危機的處理方式,讓名諭爸深深體會到一件事:想要成為有錢人,重點不在於你明天,或下個月,或下一季能賺多少錢;真正的重點在於,你的財富能不能每年持續「不退而進」,正是這種「不退而進」財富積累的堅持,才能把心中的貪念消弭於無形。

名諭爸與蔡大戶相處了十五年之久,這些年從蔡大戶身上學到的種種投資智慧,是他之所以能克服投資生涯難關的關鍵所在。

曾經在股市重挫瀕臨破產的名諭爸,仔細推敲蔡大戶買賣絕活,後來在○九年之後,操作漸入佳境,從七.七萬元本金重新出發,再度賺回一千七百萬元,他把這個投資成就,歸功於蔡大戶投資智慧的啟迪。

「有些道理,講出來後明明就是那麼簡單,我卻花了好幾年才參透;而且,即使參透了,也未必能一一做到,這就是投資的奧妙之處。蔡大戶的投資之道,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再三。」名諭爸感慨道。

名諭爸

出生:1974年

現職:財經作家

經歷:群益金鼎證券營業員

蔡大戶

出生:1942年

現職:中部紡織家族事業,現為專業投資人

操作資金:逾10億元

投資成果:2002年投入3.2億元資金,至2012年淨賺9.66億元。

蔡大戶買賣 3 絕活── 大戶想的和散戶大不同

不一樣1 :買進

一般散戶:總想著要「逢低買進、低檔重押」。

蔡大戶:隨著股價上漲而逐步加碼,為自己的預測留下驗證與抽退空間。

不一樣2 :賣出

一般散戶:總想著要賣在最高點,賺足波段。

蔡大戶:誰也無法預料股票會漲到何種價位,月營收年增率衰退時,就應開始減碼。

不一樣3 :認賠

一般散戶:虧損後,如果還有本錢,總想著要翻本再賺回來。

蔡大戶:虧損金額如果超過年初資產水準,休整時日,俟資金實力恢復之後,再重新進入市場。

蔡大戶操盤5步驟

步驟1 從每季公布的季報,尋找本業爆發性成長的標的。

步驟2 研判季報獲利成長,是否屬於產業面或產品面所驅動。

步驟3 從法人研究報告,推估鎖定個股未來四季的每股稅後純益,並以此預估本益比,如處於合理水準(12倍以下),即開始買進。

步驟4 買進個股後,追蹤每月營收、每季獲利以及相關訊息;如果營運數字與市場預期差不多,即使股價持續大漲,也不惜追高。

步驟5 每月營收成長性出現顯著鈍化,甚至較去年同期呈現負成長時,開始逐步減碼。

蔡大戶過去10年的代表性戰績股票名稱 淨獲利(元) 操作題材昱 晶(3514) 1.99億 太陽能電池景氣復甦。

中美晶(5483) 1.39億 多晶矽缺貨。

原 相(3227) 9638萬 Wii剛推出。

聯 詠(3034) 8653萬 液晶電視換機潮。

合 晶(6182) 7665萬 多晶矽缺貨。

群 聯(8299) 7521萬 記憶卡大爆發。

宏達電(2498) 6734萬 智慧型手機崛起。

大立光(3008) 3698萬 手機照相功能普及化,iPhone大爆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09

泰笛洗滌獲紅杉千萬美元B輪融資:30天內下單量暴增3倍的互聯網法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3/147695.html

今日消息,在線洗衣類O2O公司泰笛洗滌獲得由紅杉資本領投的千萬級美元B輪融資。今年7月,泰笛洗滌獲得元禾原點千萬級人民幣A輪融資。

泰笛洗滌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在線洗滌服務公司,並提供24小時候免費上門取衣、送衣服務。用戶只需通過手機APP下單預約,即可享受在線洗衣、洗鞋、洗包、洗護奢侈品、居家用品等一站式洗滌服務,並且自主安排上門收送衣物的時間,洗後付款。
 
目前,泰笛洗滌主要在上海開展業務,創始人姚宗場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曾創立貝恩廣告、P2P 借貸平臺哈哈貸,他的顧問團隊目前有 3 人,包括他的天使投資人 23Seed 創始人施旦霽、前雅虎奇摩 CEO 何英圻。
 
面對激烈的競爭態勢,姚宗場透露,經過去年在上海的試點,模式已經相對成熟,在洗滌質量和上門服務方面都沈澱了良好的品質和經驗,可實現在其他城市的快速複制和擴張,B輪融資後,泰笛洗滌已加快進軍其他一二線城市的步伐。

泰笛洗滌原本靠傳統的網頁和400電話方式與客戶溝通,也開通了微信,但一直不溫不火。直到它開發了一款App,形勢突然逆轉,不到30天的時間里,下單量暴增了3倍。其實,泰笛洗滌的App沒有什麽驚天的秘密,它的功能非常簡單,只有語音下單一個功能,但就在這一點上,它抓住了用戶痛點,並且努力做到極致。這款App也印證了“少就是多”的產品開發哲學,有時眼花繚亂的功能未必就是最好,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姚宗場曾投稿給i黑馬講述了泰笛洗滌在30天內讓下單量暴增3倍背後的經驗,讓我們再來看一下。


\文/姚宗場

我想就我自己的經驗跟大家談一下對互聯網的看法。
 
我們公司做的是高大上的互聯網公司都不願意做的臟活累活:在線洗衣。我們產品原來叫泰笛網,推出App之後叫泰笛洗滌。
 
App讓我們公司的下單量增長了多少?這個數字會讓很多人嚇一跳:300%多,全是家庭用戶,不到30天。
 
以前泰笛網的技術有多落後,說出來怕互聯網人士笑話。我們只靠幾個網頁和400電話。後來我們又長進了一點,跟著潮流做了一個微信客戶端。,每天300多下單量。這個數據看起來很小,可是已經讓我們成為上海甚至全國最大在線洗衣公司了。當然了,上海也就我們一家獨苗。
 
但我一直覺得,這些方式還不夠方便。我想讓用戶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想起泰笛洗滌。這要求我得有一個自己的平臺,於是我們就做了泰笛洗滌App,接下來就有了現在1000多單。
 
大家知道互聯網公司愛吹牛。前幾天,有一個互聯網小孩揭穿了大人們的謊言遊戲,說各種運營數據、融資數據虛高。我們的數據絕對真實,有些東西我不會告訴你,但不會說謊。
 
為了做這個APP,我花30秒做了一個決定,在我同事看來很大膽的決定,就是砍掉其他渠道,網頁、微信、400電話都不要,專攻App。
 
我從來沒有懷疑過這個決定,但我的同事和投資人擔心了:下單量下降怎麽辦?
 
在把其他區渠道砍掉後幾天,下單量突然下降。我嚇壞了,但還沒失魂。我穩定地觀察著情勢。誰都沒料到的是,幾天之後App下載量徑直上漲。接下來連續10多天保持在每天1000多單的歷史高位。
 
事實證明,那個只用了30秒的決定完全正確。那30秒內迅速做出的決定,不是突然一拍腦袋突然想到的。它是基於對人性的理解。
 
人很懶,享受過便利之後就不會再用複雜的東西。比如微信推出語音之後,誰都不願意打字,都願意直接用嘴說。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以前我吃完飯,還會去周圍找我朋友玩一玩。現在我吃完飯就坐在那里,在微信上跟朋友們聊一下八卦。我長了幾十斤肉,跟現在老是坐著也脫不了幹系。
 
另一個就是人很簡單,就是說,人有路徑依賴。渠道多了,下單是會增多,但會分散人的註意力,用戶粘性就會變差。更重要的是,網頁、400電話很難讓用戶分享。一個辦公室只要有一個人打開網頁或者記下電話號碼就可以了,用完之後就關了、忘了。如果是一個App,那用戶每人都會下載一個,也方便分享給朋友。當然我這個想法有點雞賊。
 
微信下單的問題是要打字,很麻煩。當然還有戰略考慮,我後面會說。從公司的角度來說公司,能省力當然也是要省的。我以前看數據,需要開幾個後臺,還要找人統計各平臺數據。錢都沒有花在刀口上。
 
錢也是要省的。用戶通過微信、電話下單的時候,要跟客服咨詢兩三分鐘。一個客服一小時最多處理15到20個客戶。用了App我們的客服減少了4/5。此外讓客服把聽到的東西轉述給派送員很容易出錯,我們就在這上面栽過跟頭。這差不多就是為什麽我敢壯士斷腕只做App一個渠道。
 
創業就是要置之死地而後生。我不相信一個創業者連這點勇氣都沒有,但我不崇尚愚勇。要靠智慧做產品,憑著對用戶需求的感同深受做產品。
 
現在很多人一做App就往社交上靠。App的作用不是浪費客戶的時間,是為用戶節省效率。尤其是我們這種做洗衣企業,客戶既然都不願意自己洗衣服,也不願意把衣服送到周圍的洗店里去,他為什麽還會浪費時間寫評論、在里面跟人瞎聊天?那麽多功能看著不煩嗎?這不是給客戶添堵嗎?
 
所以我們這款App,從設計到最終成型,甚至以後,都只有語音下單一個功能。我們設計的時候,就是反社交。我還想說說現在被用爛了的互聯網思維。很多人以為在網上賣賣東西就是互聯網思維。
 
思維是什麽?思維是想+做,很多人說自己互聯網思維的時候,都沒用腦子想。
 
我覺得互聯網思維要有兩點:一是事情有沒有互聯網化?就是把事情做到極致,我們現在做的App就是。既然客戶對著App說一聲就可以的事,何必讓用戶打字下單?二是公司管理有沒有互聯網化。一些互聯網企業經常讓用戶簽一堆紙單,這跟傳統企業有什麽不一樣?整理報表的時候從一大堆紙質單子里面找。
 
無紙化才是互聯網思維。我們的App,在設計的時候就砍掉了用戶簽單的環節,所有數據都通過App。這樣無論我是在上海長寧區,還是重慶、北京做市場,都可以隨時在後方看到一線的情況。創業就是打仗,後方指揮部看不到前方情況,那只有等著挨槍子兒。
 
回到我前面說的,不做微信是戰略考慮的問題。很多人以為微信平臺好,在上面做營銷,在上面賣東西,在上面創業。要我說,微信只是一個渠道,做點幾百的小流量的小買賣還行,要做幾萬流量的大生意就很難。微信作為營銷平臺也不行,當初我們在微信廣點通上砸了10萬塊做營銷,一點成效也沒有。
 
況且,微信真的是一個非用不可的陣地嗎,它能一直火下去?微信最火的時候,也沒有微博最鼎盛的時候那麽風光。但看看微博現在活成了什麽樣?微信的熱度又能維持多久?原來在微博、淘寶開店的那些人,現在怎麽樣了?有錢一點的,去天貓開店。沒錢一點的,只有轉戰其他平臺。更次一點的,死掉了。真的,死掉了。
 
我想說,在互聯網認幹爹,真的不是一件一本萬利的事。大眾點評、京東,都是打著讓騰訊導流的鬼主意才跟騰訊合作。結果騰訊給它們帶去多少流量了嗎?我看有限。而且我有一個觀點,就是不要依靠大平臺,就是只解決用戶洗衣一個需求,在這個點上做到極致。要我說,要想做大,只有自己成為入口。
 
有人跟我說,洗衣服是一門小生意,但是小生意也有可能做大。Uber最早做拼車,不是一門小生意嗎?現在估值近200億美元!我設想的用戶場景:用戶早上起來,打開App,對著App說:我要洗衣,然後泰笛洗滌的派送員上門取衣。
 
只要用戶想洗衣,立馬想到泰笛洗滌。我就做一個工具,做一個入口。為用戶提供最好的體驗,給用戶節省時間。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思維。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代工轉品牌,還拿下德國紅點設計獎 台灣牌辦公椅 竟讓全球40國下單

2016-03-14  TCW

在台灣,家具產業的現況是,多數廠商轉移陣地到東南亞,代工模式陷困境,轉做品牌大不易,但彰化這家廠商撐過來了。

當多數家具產業隨著客戶腳步,將陣地轉到東南亞、中國時,彰化鹿港卻隱身一家根留台灣、大賺日本無印良品和美國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錢的家具業者;更難得的是,這家公司還轉型做自有品牌,一張辦公椅在歐洲售價六萬元,比無印良品平均一張約八、九千元高出五倍多,還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

這是一張椅子的故事。不到一千元和超過六萬元的椅子,都出自這個家具廠商,可貿。

關鍵點來自二○○八年,營收從約七億元掉到三億元的震撼,這是一場年營收掉了四億元的血淋淋體會。那時,可貿董事長可文山已創業十八年,年年賺錢,那是他首度虧損。

和大多數台商的故事大同小異,一九九○年他靠一張電腦桌椅代工起家、做出大量生產、千元不等、沒有美感的桌子、椅子,但是,這樣的日子過久了,就漸漸失去了動能。

對外,柔軟爭取上架

提案外還附送全球分析

「在景氣不好時,一下子抽單、轉單三○%到四○%以上,是很正常的,」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特聘教授于卓民分析。一路順暢的可文山,遇到創業以來首次虧損,激起了他的危機意識。

「陣痛期間真的很煎熬,」可貿總經理黃惠棉回憶說;她沒說的是,那一年幾乎夜不成眠,白髮多了一倍。但,可文山自剖當時的深刻體會:「要當定義者,不當跟隨著,只有走向國際高端市場、具備自有品牌,才能賺到創新價值財;代工賺的是生產管理財,(企業)生命是握在別人手上。」轉型品牌,首先挑戰就是跟客戶產品線衝突,如沃爾瑪。他憑什麼成為沃爾瑪唯一下單的台灣廠,還讓自有品牌上架?

他先讓自己成為代工廠的「助手」。提案時報告自家策略,還一併附上全球競爭同業的比較,甚至在企畫書上提出整體市場趨勢,跟合作夥伴共同看市場。當然,它累積十八年的代工技術底子、量產能力,也是沃爾瑪埋單的原因。

可文山投資研發不手軟。研發中心就有十一人,占約總體員工五%,比同業幾乎高出兩倍以上。走進七千二百坪廠房,可以看到一個人身兼三個技能、管多樣設備,且映入眼簾的視覺環境不是傳統「鐵皮屋廠房」,而是如同電子業廠房、充斥著自動化設備,如測試椅子耐用度的自動設備等。一張椅子的生產,從材料到成品,可貿的能耐是兩天就能出貨,也是台灣家具業創舉。

對內,從品味開始改革

員工上班看電影體驗美學

穩住生存命脈,轉型最大挑戰在於組織變革衝擊,就是腦袋的改變。黃惠棉回憶:「那期間,人力折損是最難的。」夫妻兩人在當時沒有做出裁員決策,可是對內,原本只有懂製造的人,現在要從接單生產考慮到計畫出貨,就要跨部門合作;要有設計美學思維;甚至如德國人造車一樣,從產品端生產一開始,就要有服務最終端顧客概念等。有人因為要身兼數職而離開,或想改變,但行動改、心態動不了。

從員工到老闆,統統先把自己歸零。他們先從員工著眼,夫妻倆每天掛在嘴邊的是:要在製造中放進美學思維。講還不夠,還要有行動。他們將員工一群人從台中拉到歐美品牌家具店,各部門打散,組成小組,請他們將現場觀察寫成報告,讓員工清楚什麼是好設計,情境式學習讓他們熟悉幾百元椅子和上萬元家具的差異。

「就跟廚師要到米其林吃一趟一樣,自己有體驗,才知道設計高低差別,門市觀察也能感受到使用者在想什麼,」企畫專員施丞歡表示,直接跳進美學生活中會有激發,而不是在工廠硬邦邦製造的工作而已。

他們還會在忙碌的生產空檔,全公司一起看可以激發品牌、品味的電影,如最近一部是《壽司之神》,讓員工了解什麼是職人。「重點是讓他們『感受』,有使用者的體驗,才能擺脫製造思維,」可文山的做法是從員工內化做起。

聽起來簡單,但員工一天出訪、花時間看電影,若你是中小企業,你敢做這樣的嘗試?你會接受一天就少掉一輛賓士車般費用支出,只為讓員工體驗設計美學嗎?

成果,做出三個自有品牌單價六萬起跳,效益高50倍勇於割捨之後,手就空出來了,投入研發資源朝高級化發展,可貿突破「工業產品一定越做越便宜」的魔咒,以往代工時期,一張椅子或家具約千元,但轉自有品牌則是六萬起跳,高出五十倍效益。

選擇做六萬元的椅子,有點被「逼上梁山」的味道,這一逼之下,才發現每個人都有機會選擇一條不一樣的路。

據擁有三十年室內設計資歷、澔岳設計創辦人陳岳夫表示:「一張好的辦公椅最高有到二十萬以上,最低幾百元就可以買到。」一張賣價六萬元掛上可貿生產Koplus品牌的椅子,跟一般人在辦公室坐的千元椅子差別在哪?

坐上去,脖子到骨盤伸展與椅背完全貼合,舒適度跟在辦公椅上還要墊腰枕才貼合的觸感不同;蹲下來看椅腳接縫處也看不見接縫口,一體成型設計感也融合了美學精神。

「一張好的、高價辦公椅評估點在於:設計重點、功能性、質料和耐用度等,台灣代工做太久,創造力失去太久,」陳岳夫語氣背後,說明了可貿現有成就的不容易。

目前,可貿開發出三個高單價自有品牌,還運送到全球四十多個國家,包括歐、美、日和杜拜等地。

一千元和六萬元最大差別,「代工很容易讓我們忘記自己是誰,因為我們(代工)是nothing,不是something,」可文山語重心長的說,這一路挺過來,證明沒有做不成的事,只看你想不想。

可 貿

成立:1990年

董事長:可文山

主要業務:辦公及功能性桌椅、家具

獲獎紀錄:

2010年德國紅點設計獎、

2008年創業楷模獎、

2006年國家磐石獎等

撰文者黃亞琪


推一小時到貨 日本亞馬遜飆回購率 深夜也能下單 跟叫披薩一樣快

2016-03-14  TWM

總市值超過美國沃爾瑪的亞馬遜,在日本推出最快一小時到貨服務,由於反應熱烈,回購顧客超過半數,未來將擴大服務區域。

二00九年十月,日本亞馬遜開始提供「當天到貨」的服務,這樣的方便性使得用戶慢慢變多。一五年十一月,又有高速到貨的服務「Prime Now」(以下簡稱Now)問世——只要年付三九00日圓會費成為Prime會員,亞馬遜最快可在一小時內把貨送到。在全球的亞馬遜當中,日本亞馬遜是第四個提供這種服務的。

一開始,該公司從在東京世田谷區設置專用的小型物流中心,送貨到附近的地區,商品品項約一.七萬至一.九萬件,只要每次購買二五00日圓以上,就能使用該服務。這也是日本亞馬遜第一次提供蛋、牛奶、優格、奶油等生鮮食品,只要在智慧型手機下載專用APP(應用程式),馬上就能利用。

上路三個月戰區急速擴大

顧客可選擇一小時或兩小時到貨,一小時到貨每次須多付八九0日圓的送貨費,兩小時到貨則不必再多付費,這兩種到貨時間各有不同的可利用時段,前者是早上六點到凌晨一點(有些地區只到凌晨零點);兩小時到貨則是早上六點到凌晨零點,共九個時段。

服務上路才三個月,服務地區就急速擴大。除了以東京八個區為服務對象的世田谷物流中心外,一六年一月,又在大阪府大阪市淀川區與神奈川縣橫濱市神奈川區,各增設一個Now專用的小型物流中心,一口氣把戰線擴大到大阪、兵庫縣及橫濱。二月二十三日,東京都江東區豐洲的物流中心也加入,東京有十二個區以及千葉縣的兩座城市也能利用Now的服務。

樂天搶先在一五年八月就推出極快速送貨服務,賣點在於全天候都能夠最快二十分鐘到貨,只不過僅限四五0種商品,地區也只限東京都的澀谷、目黑、港及世田谷四區。

連鎖家電業者友都八喜(Yodobashi Camera)自一三年起,就在自家網站上針對部分地區提供三至六小時到貨服務,但目前仍處於測試階段。

至於用戶的反應,Prime

Now事業部部長永妻玲子說,「回購顧客達到半數以上,令人驚奇的是,很多人都指定要在清晨送貨,這可能是日本特有的傾向。」若使用兩小時到貨服務,則可以指定隔天送達。也就是在前一天晚上訂貨,隔天早上出門上班前收貨;也有人傍晚在擁擠的電車裡訂貨,回家後收貨。

目前亞馬遜在全球有四國(美、英、義、日)的二十七座城市提供Now服務,只有日本把利用時段延至凌晨一點,原因是歷史資料顯示,顧客在深夜訂貨的比例很高。

「一小時到貨就像叫披薩一樣,有些住址可能十五至二十分鐘就送到。有些人之所以會在深夜訂購,是因為回家後沒辦法再出門買啤酒、衛生紙等商品。」永妻說。

滿意度關鍵指定送貨時間

雖然看來攻勢凌厲,但Now在全日本的接受度如何,仍待觀察。根據日本通信販賣協會的「二0一三年送貨滿意度調查」,針對送貨服務,用戶認為最重要的因素,第一名是「可指定送貨時間」(六八%),第二名是「可指定送貨日期」(六二%),「當天送達」(四%)只排名第六。

該調查時間較久遠,回答者近四分之三都是五十歲以上,且有近九成都是女性,但至少可以看出,中高齡女性不怎麼關心能否當天到貨。當天到貨與Now的極快速到貨是類似的需求,未來能發掘出多少潛在需求是一大課題。

在日本這種在狹窄商圈裡有著密集店面的國家,實體店面也是Now的競爭對手,假如不是即時需要,大可在別的地方購買,Now必須克服這個問題,否則很難施展開來。

假如光靠速度無法致勝,「質」就變得很重要了。友都八喜副社長藤澤和則說,「我們不強調速度,而是注重最後一哩路的待客品質。假如服務態度不佳,就算到貨再快,顧客也不會再次利用。」

但這得靠自家公司的員工來送貨,才易於控管,Now卻是和非全國性的當地貨運業者合作,因此很難要求服務品質均質化。

美國亞馬遜的Now服務,「最後一哩路」是自己打理的,日本之所以沒這麼做,據日本亞馬遜社長Jasper Cheung表示,是因為「日本的送貨品質在全球來說很高,可實現各國追求的服務水準,所以我們還是和宅配業者合作。」

如果「高速到貨」的價值能夠受到用戶的肯定,用戶人數可望呈現爆發性的成長。


領錢、打電話、管帳互不認識 首腦分頭下單 破案實錄》機房內設名廚、藥房 還拜關公保佑

2016-05-02  TWM

詐騙集團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人人幾乎接詐騙電話接到煩,卻又永遠搞不清楚。 話筒後那群人的來歷,隨著辦案的歷程,集團背後的祕辛,也逐漸被揭露。

幾乎所有人都接過詐騙集團的電話,電話那頭的人,有時是親切的客服小姐,有時又化身正義的警察;有時索性認你當老子,在話筒裡哭得肝腸寸斷。這些騙子胡亂認人作父,就是想要把你辛苦攢來的錢,搬進他們的口袋裡。

然而,這些傢伙又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本尊永遠藏在幕後。詐騙集團成員日子怎麼過?藏身處是什麼樣子?成員是哪些人?老闆又是何方神聖?一切真相都像罩著五里霧,讓人摸不著頭緒。

詐騙集團就像是說謊說了二十年的小木偶,一暝長一寸的大鼻子枝繁葉茂,跨過黑水溝,橫渡五大洋,真實面目卻模糊不清。去年破獲的「○八二○」專案,從「機房」、「水房」到集團老闆都被一網打盡,警方的層層查緝,也揭開詐騙集團的神祕面紗,讓人得以一探究竟。

「水房」最難破

藏身大樓 取名常與「發財」有關台中市刑大警員黃信修是辦「○八二○」專案的核心人員。他說,「『○八二○』這個公司叫『川流不息』,其實我們逮到了很多機房、水房(詐騙集團中負責處理金流的部分)間的通訊聯繫,這些所謂『公司』,都喜歡取個與發財有關的名字。」能破獲「川流不息」,是因為一起二○一四年的強盜案。

那天深夜十一點多,男子陳政達車上的現金四五○萬元在台中東勢被洗劫一空,「他來報案我就覺得怪,哪有人三更半夜身上帶著那麼大筆的現金?」台中市刑大開始跟監調查陳政達,才發現案子不單純。

原來陳政達是詐騙集團中「水房」的老闆。

刑事局偵七大隊長黃建榮也是辦「○八二○」的主力,他說:「詐騙集團的分工如同組裝生產線,機房、水房甚至車手集團都不相統屬。」在詐騙黑話中,「匯水」意指地下匯款的洗錢管道,「水房」即為管理地下匯款的單位,犯案所得通常在中國,台灣再靠車手集團提領現金。

「『水房』最難破獲!因為『水房』都隱身在大樓之中,裡面就像辦公室。」處理「水房」金流的人員,是否需要高學歷?精通財務?黃建榮笑笑:「不用啦!用心投入就會熟能生巧!」儘管詐騙集團靠著網路科技、金融、甚至大數據犯案,但「更多的是經驗傳承。」殺頭生意有人做;許多詐欺犯學歷不高,卻能在「水房」呼風喚雨,「都是為了賺錢!」從查獲「水房」開始,台中市刑大透過跟監、監聽,逐漸掌握到「川流不息」的樣貌,儘管「水房」、「機房」與「車手」彼此不相統屬,循線查緝常遇「斷點」,但警方勤追通訊紀錄,詐騙集團首腦徐敬智的身分也逐漸浮上枱面。

徐敬智的父親在台中豐原公老坪山區經營佛堂,是修行人,徐敬智同樣篤信宗教。黃信修說:「詐欺犯非常迷信,他們辦事前都會先找『神壇』。」「川流不息」的詐騙機房設在印尼,「去印尼前,幾個老闆還在半夜十二點殺到高雄去拜神壇、問事情。」

設培育中心

拉中輟生供吃住 惦惦賺不愛火拚黃建榮笑說:「每個機房都會拜一個神,有人拜平安,有人求財富,也有人拜心安理得。我們跟監機房的人,還曾遇過攻堅前他們還在拜。」前詐騙集團成員雯雯也說:「我們到菲律賓機房前,還到指南宮請了一隻純金金雞!」求神拜佛,祈求「騙人順利」,儘管荒誕,卻是事實,印尼機房中甚至還設有關老爺的神座,拈鬚橫眉看著詐騙百態。

為了培育去「機房」的詐騙人員,集團會吸收輟學生、青少年,「川流不息」甚至還在台中一間檳榔攤設置「人才培育中心」。黃信修說:「他們在台灣常租一個檳榔攤做掩護,平常開會、泡茶,有人手頭上不方便,檳榔攤樓上可以住,新人也可以來這裡,沒事就多練習。」詐騙好賺,黃信修說:「很多黑道轉去做詐騙,現在惦惦賺錢就夠,有錢誰要去拚命?」黑道加入詐騙行列,青少年也容易被吸收。黃建榮說:「首腦、股東多數有黑道背景。」去年八月二十日,印尼動員大批警力圍剿三棟別墅,這裡就是「川流不息」的機房所在。「詐騙集團在機房中,是足不出戶的。」雯雯說:「只有廚師可以出門!因為他要採購每周食材與日常用品。」在「機房」中,三、四十位一線、二線、三線的詐騙人員朝夕相處,每天朝八晚六,晚上還要開檢討會。一線每成功一筆可抽成,每間機房價碼並不統一,「有人辛苦賺到了超跑名車,也有機房最後只能吃泡麵,沒騙到任何人,倒閉收場。」

源頭很隱密

老闆化身藏鏡人 層層斷點難追查「機房裡其實非常血汗!」黃信修說:「每個人生活空間可能就只有一張床墊。」雯雯苦笑:「在那裡,手機必須沒收,一周只有一天能用Skype報平安。」不過為了生活,「機房」內部生活機能一應俱全,黃建榮透露,「有些還設有藥房」,以因應組員生病所需,甚至連生理期的止痛藥,藥房都備好了。由於「機房」目前都設在第三國,雯雯說,「現在還會請保全盯監視螢幕,會請保母幫我們洗衣清理。」印尼機房的廚師甚至出自知名餐廳,每月能賺十多萬元。

印尼警方攻堅後,台灣首腦緊急開會,聚集在徐敬智的佛堂,讓台中警方人贓俱獲,「○八二○專案」從老闆到機房全部落網。警方在徐敬智家中查到現金一千五百萬元,「這應該是要發給員工的薪資。」黃信修說,「桶仔(機房黑話)的負責人稱為『桶組』,他和電腦手(機房中主導電信業務的人)能分到詐騙總金額一五%,其他一、二、三線也可分贓。」黃信修粗估,「光是一個桶仔,經營兩個月,估計能騙到七千五百萬元。」要設置一個「桶仔」,必須花費二百萬至五百萬元,老闆隱身幕後,數個「桶仔」再與「水房」、「系統業者」分紅,組織複雜,溝通卻緊密,層層「斷點」,則讓源頭隱密難查。

黃建榮坦言:「機房、水房、老闆都有聯繫、但互不相識,很難把證據連起來,『○八二○』是特例。」舉例來說,「川流不息」的水房可能也與「咬錢虎」或其他公司有業務上來往,雯雯說:「當時我們去埃及,是新莊、高雄、台中三團『合桶』(桶仔合作即稱為「合桶」)。」通常合桶是為了人力調度上的便利,首腦間會彼此聯繫,但不見得熟識。

要抽絲剝繭談何容易?發展了二十多年的詐騙集團,組織變得既嚴密又怪誕,但背後真正的祕密,或許就如同黃信修所言:「那是貪婪!」

撰文 / 陳亭均


想靠選擇權穩賺權利金?先搞懂規則 以為「還能下單就代表沒風險」 慘賠九千萬元

2016-07-25  TWM

訴求以小搏大的選擇權,讓一般投資人躍躍欲試,期待財富翻身。 但,在研究選擇權買、賣方交易策略前,其實,更應該弄清楚的是,期貨商的遊戲規則。

從事營建業的陳先生,今年五十多歲,三十歲起投入股市,算是台股老手;二○○三年,他在營業員的推薦下接觸台指選擇權交易,自認心態保守的他,雖然交易金額達到三、四千萬元,但操作策略是押寶於獲勝機率較高的「盤整盤」,以「賣出賣權」搭配「賣出買權」,只要指數在一定期間內沒有大漲大跌,就能穩賺權利金。

「就像收租金的概念,每三個月結算一次,穩拿權利金。」這樣「穩收租金」的賣方交易策略,確實一度讓陳先生帳上獲利越滾越大,直到一一年八月全球股災,加上隨後全球股市普遍出現暴漲暴跌的劇烈震盪,才戳破他的認知。

如果對選擇權稍有了解,多半知道選擇權的特性之一,可說是「買方風險有限」,至於賣方,雖然理論上獲利機率較買方高,但「虧損風險卻可能無限擴大」;也就是說,如果採取賣方策略,對於停損點的掌控必須極為嚴格,否則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虧損。

一一年八月股災,陳先生固然成為系統性風險下的犧牲者,但真正造成他財務災難的根源,在於對保證金交易制度、追繳與建立新倉等相關規定,與期貨商之間的認知有落差,讓他不但沒有意識到保證金不足的問題,反而不斷加碼建立新倉,最終賠掉九千萬元。

投資人疑問

發出追繳通知 還能下單?

台股成交量低迷,不少散戶近來逐漸轉往期貨、選擇權市場尋求短打機會,而陳先生這堂九千萬元選擇權風險課的核心,在於搞懂期權市場賴以維持交易秩序、且保護交易人控制風險的保證金制度。

陳先生回憶,在那段「不斷虧錢,但也不斷加碼」的過程中,「帳戶經常出現權益總值低於維持保證金的情況,營業員卻從來沒有真的要我們補錢進去,只拿了一份文件請我簽名,至於為何要簽名,他也說得含糊不清,當時我不以為意,根本不會有保證金不足的聯想。」陳先生說,後來才知道,那就是所謂的「保證金追繳通知」,他心中的最大疑惑是:為何已被發出「追繳通知」,卻還能繼續下單、建立新倉,以致虧損雪球越滾越大?

要釐清實務運作,找到答案,就必須先搞懂四個期貨專有名詞,分別是原始保證金、維持保證金、權益數及權益總值。只有看懂這四個名詞,才能了解「追繳通知」及「建立新倉」的交易規則。

首先,「原始保證金」是期交所規定,投資人在下單前、帳戶內所需的最低金額;原始保證金會因市場行情變動而有所調整。其次是「維持保證金」,代表當投資人已經持有部位後,帳戶內最低所需的保證金,若帳戶餘額低於這個數值,期貨商就會發出追繳通知(目前稱為「高風險帳戶警示」),建議投資人必須補到原始保證金。

「權益數」是期權帳戶當日淨值,加上當日「期貨部位」的浮動損益;至於「權益總值」,則是「權益數」加「未沖銷買方選擇權市值」減「未沖銷賣方選擇權市值」。以陳先生案例來看,他只做選擇權賣方交易,因此在權益數扣除未沖銷賣方選擇權市值後,權益總值就會低於權益數。

問題在於,期貨商雖以「權益總值」低於維持保證金,向陳先生發出追繳通知;另一方面,卻以數字較高的「權益數」,當作可否繼續下單、建立新倉的標準,只要「權益數」高於原始保證金就能下單。於是,雖然保證金早已被不當的操作一路侵蝕,但陳先生誤以為「既然還能下單,風險就還能控制」,持續進場「攤平」,最終導致保證金不足的部位,全數遭到斷頭砍倉,虧損累累出場。

操作眉角

隨時注意權益總值水位

期交所期貨商輔導部副經理張文禮表示,「就先前制度來看,期貨商以權益總值(低於維持保證金)當作高風險通知標準,以權益數(高於原始保證金)作為建立新倉依據並無不妥,陳先生遇到的正是這種情況。」因此,只要帳戶內權益數高於原始保證金,期貨商就可接受客戶下單;不會因投資人收到追繳通知,就認定盤中不能建新倉。

自一三年起,主管機關統一以權益數(低於維持保證金)當作高風險警示,但對於「不做期貨、選擇權只做賣方」的人來說,「權益數」中包含了賣方預先收取的權利金,因結算前不是實際獲利、不能算是自己的錢,所以操作時,不能僅憑主管與期貨商機制來控管風險,更應隨時注意自己的權益總值水位。更重要的是,期權操作畢竟屬於高槓桿,進場前必須先想清楚。

整體而言,未來投資人在做選擇權賣方交易時,不要以為「還能繼續下單」,虧損就不會太大,很可能「權益總值」、也就是自己帳上真正的金額,已低於維持保證金而不自知,甚至持續建立新倉,擴大虧損。在目前交易制度已有讓投資人低估風險的疑慮下,只有搞懂遊戲規則,嚴控交易風險,賺錢才踏實。

撰文 / 歐陽善玲

 

中金所“手動消滅”烏龍指:下調單次最大下單量

股指期貨松綁一個多月以來,烏龍指頻發的情況引發市場關註。3月31日晚間,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發布公告稱,自2017年4月5日起,對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的交易機制作進一步完善。

具體來看,此次調整的細則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取消市價指令類型中即時成交剩余撤銷指令和即時成交剩余轉限價指令。第二,將滬深300、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三個期指各合約限價指令、市價指令每次最大下單數量,由目前的100手、50手分別下調至20手、10手。第三,將5年期和10年期國債期貨兩個期債各合約限價指令、市價指令每次最大下單數量,由目前的200手、50手分別下調至50手、30手。

“此次交易機制的調整,旨在減少不活躍合約的交易中,因大單量造成的價格瞬間大幅波動的情形。”中金所表示,下一步將在有效防控風險、維護平穩運行的前提下,持續跟蹤監測市場運行情況,不斷完善交易機制,繼續改善市場流動性,促進金融期貨市場功能更好發揮。

3月14日和3月17日,IH1703和IC1706兩個期指合約相繼出現“烏龍指”。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一周兩次烏龍指事件的根源在於前期松綁措施力度有限,市場流動性和深度依舊不足,每次下單數量過大便容易導致市場價格出現異常波動。

3月14日下午,上證50股指期貨主力合約IH1703發生烏龍指,一度跌近9%。分時成交明細顯示,是25分48秒鐘一筆35手的市價單引起的波動。14:25:48至14:25:49短短兩秒之內,IH1703成交近140手,一分鐘時間內成交超200手。經計算,此次“烏龍指”交易多單每手損失在6萬多元,合計損失超過200萬元。

3月17日,中證500股指期貨IC1706合約開盤即出現烏龍指,一度觸及漲停,維持36秒之後迅速回落。分時成交明細顯示,36秒之內IC1706成交超過300手,若按掛單價位計算,這筆“烏龍指”損失超過3000萬元。

3月30日,中金所披露了3月17日IC1706烏龍指背後的“兇手”。17日9時30分,由於興業期貨內部管理不善、業務操作失誤、應急處置不當,該公司錯誤對其資管產品以漲停價格進行了大額買平交易,導致中證500股指期貨IC1706合約價格出現瞬間大幅波動。

據了解,據有關業務規則,中金所當天便對興業期貨進行了現場檢查,並及時采取了口頭警示、約見談話、限期說明情況、責令整改等措施。在此基礎上,根據最新調查情況,中金所還對興業期貨采取了書面警示、責令處分有關人員等監管措施。

中信期貨研究咨詢部副經理劉賓表示,本次對單筆最大下單數量作出調整,是對投資者較好的保護。“由於當前市場的流動性和深度略顯不足,因此每次下單數量過大,容易導致市場價格出現異常波動,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損失。適當下調每次最大下單數量,對於平滑盤面波動及保護投資者利益均是有益的。”劉賓說。

西南期貨研究中心總經理史光達認為,減少每筆指令的最大下單手數並不是限制客戶的交易,也不會限制市場的交易量,有大單需求的客戶可以通過若幹次下單實現交易目的。

“其實絕大多數客戶交易時,每筆下的下單量不會很大。特別是用市價指令時,很少有客戶單筆下大單的。”史光達表示,下調交易指令每筆最大下單手數,能夠防止客戶因敲錯價格、敲錯數量影響市場價格,在當前市場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這一措施有助於維護市場行情平穩。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