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78到08年的三十年间的12次机遇,你抓住了几次?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atlb.html作者:西瓜大队长

随便写写的,送给同龄的70年代,80年代的人。

之所以想写这个东西,是因为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转型的过程,各个社会阶层的变迁动荡很大,在这种动荡的变迁语境下,由于缺乏统一的价值观和文化继承,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些人抓住了这些机遇,一夜暴富,有些人含辛茹苦,至今尚不得温饱。抚今追昔,希望对未来能有所警示。

————————————————————

我是个70年代的人,从事了大约5年左右的私人股权投资,从最初的风投做起,最后转到PE行业。我们最关心的就是下一次浪潮或者机遇在哪里,适合谁,不适合谁,适合哪个行业,不适合哪个行业,我在平时闲聊的基础上拓展下,汇总如下,大家多多指正:

1、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投机倒把、个体户,被主流国营经济拒之门外的人,掀起袖子走上个体经济的道路——代表人物 傻子瓜子。(这个机遇当时可是冒政治风险的,估计抓住的人不多,这一次机遇转型的人生活最为艰辛,虽然后来大多无果而终,但在那个时代,确是敢为天下先,率先走上了以财富确立幸福的道路)——现在我们还有这样的机会么?

2、85年开始到80年代末:乡镇经济,乡镇企业家,依托村或者集体社,利用自身在原有社会团体内(村内)的声望或者职务(村长,支部书记),集资办起了村里加工厂,其中以苏南模式最为典型——代表人物:华西村。

3、90年代初:股票认购证——你当时通宵排队了?你收购了多少?代表人物——德隆唐家兄弟,第一桶金就是这样来的。

4、90年开始到90年代中期:价格双轨制——你当时有权利么?你有关系么?你有额度么?代表人物——我不想说。

5、90年代中期:期货。尽管很雏形,尽管“很黄很暴利”,但不可否认,当初炒期货,不知聚集了多少豪强,也不知聚集了多少血泪,以致于当时的期货大 鳄住酒店,甚至连最亲近的人都不知道他住那个房间,不少黑社会顺道生意大发。代表人物——我的老板,硕果仅存的几个经历317事件后的大鳄,第1桶金就是 7亿人民币纯利,当时他才29岁。

6、90年代后期:国退民进。庞大的国有资本变卖,郎闲平一句“民营资本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道出了当时的实质。俄罗斯休克疗法在一夜间做的事 情,我们从97年开始用3年做完,不知道多少个人利用种种渠道,抓住了这样的廉价买卖的机会,为自己奠定了后续发展的产业基础。代表人物——太多了,您知 道的肯定不比我少。

7、90年代末期:股票以519为开端,大幅度的上涨,你参加了么?

9、90年代末期到2002年:网络时代的到来。你投资个网络公司么?你开设了这样的企业么?你拿着这样的融资计划书找过风投了么?

8、90年代末期到2007年。楼市上涨。你买房了么,你投资了几套?炒房团你参加了么?

9、2000年开始到2005年。世贸的加入给外贸出口加工业带来的机遇,你是否在这个行业?你是否做货代?你是做纺织品出口?

10、2003年到2007年。你有没有参与投资非流通股?想不到随后几年开始全流通了吧?

11、2004年到2008年。你开矿了么?你是不是矿老板?随便什么矿,后面几年的商品大牛市在等你。

12、2007年。股票大牛市。不要告诉我你没参加,或者你是2008年春天才进股市的。

————————————————————————

30年间,12次机遇(或者更多的我不知道,或者有些可能大家以为不算),多少人的财富起起落落,社会阶层的演进更替一层接着一层。
什么是聪明的人,富翁是如何发家的,看看这些机遇,再想想自己。。。。。

暂且不论社会道德,暂且不讨论资本原罪——我不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主义者,我知道很多人都想让自己过的好点,让自己的父母家人过的好点,我也知道他们都 不是坏人或者冷血的人,这种追求财富的愿望很单纯很朴素很简单——我只是回顾下过去,想看看将来还有什么机会,属于你,属于我,属于不含金钥匙出生的草根 大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3

三十世代請等多一陣 蔡東豪

2008-11-06 NextMagazine


我生於1964年,根據維基百科,這年是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年,原來我登上嬰兒潮的尾班車。對於滿頭銀髮、滿口獅子山下故事的嬰兒潮精英,我是年青人;對於等上位等到不耐煩的三十世代,我是前輩。我一直在兩頭不到岸的位置觀察嬰兒潮精英和三十世代的矛盾,希望左右逢源。

我 所說的嬰兒潮精英和三十世代之間的矛盾,是指嬰兒潮精英在過去一段長時間佔據香港政經要位,帶領香港社會進步繁榮和創造經濟奇蹟,理應在適當時候交棒予如 日方中的三十世代,正如嬰兒潮精英的上一代給予他們機會和發展空間。可是嬰兒潮精英沒有為下一代提供開放和公平環境,只是不停地自圓其說他們留下來的重要 性,累至三十世代出頭無期。

很難得有兩本書對此課題有精彩的分析。第一本是韓江雪和鄒崇銘合著的《香港的鬱悶——新生代vs嬰兒潮世代》, 另一本是呂大樂撰寫的《四代香港人》。讀過這兩本書,嬰兒潮精英可能會感慚愧,但很快回到了理所當然的想法,而三十世代慶幸有人替他們說出心聲,但很快回 到失落,更無奈。

金融海嘯改變很多事情,我認為嬰兒潮精英和三十世代之間的矛盾會加劇。危機當前,嬰兒潮精英自覺責無旁貸,社會需要他們幫 手,不能、不放心離開。除此之外,嬰兒潮精英的財富蒸發了一大截,有實際需要留低,等待機會再臨把財富還原,到時候才去考慮交棒,結果導致三十世代更鬱 悶。不肯離開的表表者是誰?是金融海嘯香港區其中一位男主角——金管局總裁任志剛。

任志剛是嬰兒潮精英中的精英,他生於1947年,港大畢 業,1971年加入政府,1982年任首席助理金融司,1985年任副金融司。1993年金管局成立,任志剛出任總裁至今。本文中央一幅歷史性照片,背景 是1983年港府宣布實施聯繫匯率,當時任志剛36歲。任志剛是《四代香港人》中的第二代,這一代在社會提供很多機會的環境下成長,得到第一代香港人以平 常心交棒,可是他們卻沒有為下一代接棒做過什麼事。

嬰兒潮精英普遍心態是三十世代不夠班,在溫室中成長,未經歷過獅子山下 式磨練,不成熟,令到他們不放心交棒。香港今天的繁榮,是嬰兒潮精英千辛萬苦打拼回來,三十世代要接棒須憑真本領。在嬰兒潮精英的字典裡,香港沒有懷才不 遇這回事。或許嬰兒潮精英是苦心一片,心想自己一方面儘力撐着,讓三十世代儘量汲取經驗,先行奠立穩固基礎。奈何醫學進步,今日的60歲是上一代的50 歲,甚至40歲,嬰兒潮精英愈做愈精神,據聞任志剛一口氣爬上蚺蛇尖而面不改容。

我眼中的任志剛,他不單看不起三十世代,連政府的財金官員 也看不在眼裡。自金融海嘯爆發後,任志剛頻頻曝光,他的眼神和身體語言出賣了他,讓公眾偷窺到他對曾俊華、陳家強等政治任命財金官員的評價︰「好!危機當 前,交金管局俾你班蛋散去搞,你懂嗎?你敢嗎?」——這是我虛構出來的任志剛內心世界。

過去一年不停有曾蔭權不滿任志剛,金管局準備短期更換總裁的傳言,最近甚至發生失言事件。可是這些換人傳聞對三十世代全無意義,因為傳聞中的接棒人是54歲的陳德霖。一個嬰兒潮精英交棒予另一個嬰兒潮精英,無癮至極。

香 港正面對一場硬仗。戰場上,什麼世代問題已變得全無意義,這時候香港人最想見到的,是政府派出最有實力的大將去領軍抗敵,世代矛盾容後再討論。或許任志剛 應該在五年前退下,讓新人帶領金管局創造新氣象,但事實是他沒有退下。金融海嘯打亂許多人的計劃,從收購合併到擴張業務到交棒予繼承人,所有一切要重新編 排。我每朝七時半踏着健身單車,看着任志剛在金管局大堂向傳媒發言,縱使講話內容來來去去都是呼籲香港人不要自亂陣腳,無甚新意,但見到他在金融海嘯下沉 着應戰,確實令我放心。這放心出賣了我的真正感受︰1964年依然是嬰兒潮。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1

三十億買概念-直真節點(2371)

該公司宣佈以29.28億收購流動廣告業務,以2,400萬元現金及價值29.04億元,可以每股2元,可兌換成14.52億股的可換股債支付,完成後該公司的流動廣告的原持有人將成為公司大股東,但是該流動公司除了幾部電視及少量現金外,別無資產。

這件簡直是超級「十億元買垃圾」的事件,亦可謂是用來炒作的手段,下一步必定是配股,請大家細心留意。

無軌火車的確是無軌火車系,確是氣魄過人,規模過人。

公告節錄如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14/LTN20080514111_C.pdf


新 華科技將與創智利德簽訂一份注資協議;據此,新華科技將注資人民50,000,000元,以換取創智利德 98%經擴大已發行股本。創智利德是一家於二零零七年八月三十日在中國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現由Li Qing先生及Liu Changxi先生分別擁有 85%及15%權益,已發行股本為人民幣 1,000,000元。待完成注資後,創智利德的已發行股本將為人民幣 51,000,000元,而新華科技將擁有 98%經擴大已發行股本。協議其中一項先決條件是必須完成注資協議。

新 華音像與創智利德已簽署一份合作協議,以在中國各大城市經營及廣播一系列戶外大型二極管顯示屏。創智利德將負責在各大城市的主要地點設置全新二極管顯示 屏,以及招聘廣告在這些顯示屏廣播,而創智利德將為新華音像預留部分廣播時段以供發報新聞相關內容及向新華音像支付定額使用費作為回報。目前,創智利德剛 於四月中在廊坊市新華路人民公園設置了一台大型二極管顯示屏,預期將於五月底完成有關裝修及測試工程,符合大型二極管顯示屏的經營時間。創智利德還能夠預 留北京另外四個黃金地段設置大型二極管顯示屏,包括宣武區北京西火車客站、順義區北京首都機場三號航運站、朝陽區東三環中路中央商務區清華工美及西城區復 興門長安街百盛購物中心。每台大型二極管顯示屏在購買及安裝後,都會經過一段測試期,然後才會正式進行廣播。董事預期將可於二零零八年底前在北京設置這另 外四台二極管顯示屏。

董 事預期,大型戶外顯示屏的收益將來自廣告播放。顯示屏在日間會持續地廣播,日內不同廣告時段的收費各別。廣告時段的銷售及市場推廣將聘請廣告代理負責。帶 動收益的動力,將為大型二極管顯示屏的廣告時段增加、廣播時間及廣告播出時間增多。董事有信心經營戶外大型二極管顯示屏將為本集團帶來穩定收入。
作 為一項先決條件,創智利德須與新華音像簽訂一份補充協議,以落實轉讓新華音像目前經營的戶外顯示屏業務。新華音像現於中國各地經營共 台大型二極管顯示屏,並擬把這些大型二極管顯示屏全都轉讓予創智利德。不過,創智利德有權接納或拒絕任何轉讓,而被拒絕的大型二極管顯示屏將不再經營。當 中,新華音像將同意與創智利德合作在中國各大城市設置約 285台戶外大型二極管顯示屏,而二極管顯示屏的地點將經由訂約雙方協定。

根 據創智利德於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按中國會計準則編製的經審核財務報表,創智利德的總資產約為人民幣 950,000元(約1,064,000港元)、總負債約為人民幣21,000元(約23,520港元),而淨資產約為人民幣 929,000元(約為 1,040,480港元)。於二零零七年八月三十日(註冊成立日期)至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創智利德錄得除稅前後虧損淨額約為人民幣 71,000元(約 79,520港元)。

根據創智利德截至二零零八年三月三十一日止三個月按中國會計準則釐定的未經審核管理財務報表,創智利德錄得未經審核虧損淨額約為人民幣 81,000元(約 90,720港元),淨資產約為人民幣 848,000元(約949,760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8

三十億買概念@直真節點(2371)

該公司宣佈以29.28億收購流動廣告業務,以2,400萬元現金及價值29.04億元,可以每股2元,可兌換成14.52億股的可換股債支付,完成後該公司的流動廣告的原持有人將成為公司大股東,但是該流動公司除了幾部電視及少量現金外,別無資產。

這件簡直是超級「十億元買垃圾」的事件,亦可謂是用來炒作的手段,下一步必定是配股,請大家細心留意。

無軌火車的確是無軌火車系,確是氣魄過人,規模過人。

公告節錄如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14/LTN20080514111_C.pdf

新 華科技將與創智利德簽訂一份注資協議;據此,新華科技將注資人民50,000,000元,以換取創智利德 98%經擴大已發行股本。創智利德是一家於二零零七年八月三十日在中國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現由Li Qing先生及Liu Changxi先生分別擁有 85%及15%權益,已發行股本為人民幣 1,000,000元。待完成注資後,創智利德的已發行股本將為人民幣 51,000,000元,而新華科技將擁有 98%經擴大已發行股本。協議其中一項先決條件是必須完成注資協議。

新 華音像與創智利德已簽署一份合作協議,以在中國各大城市經營及廣播一系列戶外大型二極管顯示屏。創智利德將負責在各大城市的主要地點設置全新二極管顯示 屏,以及招聘廣告在這些顯示屏廣播,而創智利德將為新華音像預留部分廣播時段以供發報新聞相關內容及向新華音像支付定額使用費作為回報。目前,創智利德剛 於四月中在廊坊市新華路人民公園設置了一台大型二極管顯示屏,預期將於五月底完成有關裝修及測試工程,符合大型二極管顯示屏的經營時間。創智利德還能夠預 留北京另外四個黃金地段設置大型二極管顯示屏,包括宣武區北京西火車客站、順義區北京首都機場三號航運站、朝陽區東三環中路中央商務區清華工美及西城區復 興門長安街百盛購物中心。每台大型二極管顯示屏在購買及安裝後,都會經過一段測試期,然後才會正式進行廣播。董事預期將可於二零零八年底前在北京設置這另 外四台二極管顯示屏。

董 事預期,大型戶外顯示屏的收益將來自廣告播放。顯示屏在日間會持續地廣播,日內不同廣告時段的收費各別。廣告時段的銷售及市場推廣將聘請廣告代理負責。帶 動收益的動力,將為大型二極管顯示屏的廣告時段增加、廣播時間及廣告播出時間增多。董事有信心經營戶外大型二極管顯示屏將為本集團帶來穩定收入。
作 為一項先決條件,創智利德須與新華音像簽訂一份補充協議,以落實轉讓新華音像目前經營的戶外顯示屏業務。新華音像現於中國各地經營共 台大型二極管顯示屏,並擬把這些大型二極管顯示屏全都轉讓予創智利德。不過,創智利德有權接納或拒絕任何轉讓,而被拒絕的大型二極管顯示屏將不再經營。當 中,新華音像將同意與創智利德合作在中國各大城市設置約 285台戶外大型二極管顯示屏,而二極管顯示屏的地點將經由訂約雙方協定。

根 據創智利德於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按中國會計準則編製的經審核財務報表,創智利德的總資產約為人民幣 950,000元(約1,064,000港元)、總負債約為人民幣21,000元(約23,520港元),而淨資產約為人民幣 929,000元(約為 1,040,480港元)。於二零零七年八月三十日(註冊成立日期)至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創智利德錄得除稅前後虧損淨額約為人民幣 71,000元(約 79,520港元)。

根據創智利德截至二零零八年三月三十一日止三個月按中國會計準則釐定的未經審核管理財務報表,創智利德錄得未經審核虧損淨額約為人民幣 81,000元(約 90,720港元),淨資產約為人民幣 848,000元(約949,760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4

改革開放三十年 李純恩

2008-12-20  AppleDaily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有二十九年在香港。這二十九年也不是隔岸觀火,而是真切的體會。

從開始用手拉行李車,拉着電視機回內地送贈親友,每次回內地都要在回鄉證上登記甚麼牌子的手錶、帶多少外滙券、甚麼型號的相機,一直到在南京見到回鄉探 親的台灣老兵,見到內地開始出現「萬元戶」和之後的暴發戶,到內地同胞從需要香港人扶貧,到他們攜巨款在香港購物「扶貧」。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都見着了。不但見着,因為我兩地都熟悉,所以對於形勢的發展和位置的轉換,也一直了解得比較透徹。

三十年來,中國一直在轉變,由社會主義走向資本主義,從意識上到行為上,急速轉變。比之西方世界的發展,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速度猶如放開了壓住的彈簧,以比誰都快的速度彈起。

二十多年前我在專欄裏寫:影響內地人生活的是香港,影響香港人心境的是內地。

到了今天,這句話只對了一半。香港已經不能影響內地人的生活了,無論是娛樂、文化還是港式生活,對內地人民的影響已經式微。內地人民已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時髦生活,燈紅酒綠得比香港更甚百倍,許多港人已經反過來羨慕他們,就像當年內地人羨慕香港一樣。

但是,影響港人心境的,依然是內地。

這一點三十年來沒有改變,而且愈來愈甚。

當然,三十年來,許多港人的心境也變了,尤其是回歸十一年,輸打贏要,要不到心情就差,就埋怨阿爺不打救。阿爺打不打救,都會影響港人的心境。

三十年前,港人沒指望誰來打救自己。在這點上,許多港人也「改革開放」了,「改革」了志氣,「開放」了胃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51

林秀峰怒踢陳松青細數三十年恩怨

2009-07-30  NExtMagazine





八十年代轟動一時,令無數小股民血汗錢化為牆紙的佳寧詐騙案。案中的主角,被稱為詐騙鼻祖的前佳寧集團主腦陳松青,自九八年出獄後,仍然生活富泰,活躍於國際金融市場。

而 另一重要人物,是與陳松青一同牽涉入金門大廈(現稱美國銀行中心)虛假交易案,恒生銀行創辦人林炳炎之子林秀峰,他風光時住過山頂,做過佳藝電視老闆,還 開着掛上HK1車牌的勞斯萊斯來追求港姐繆騫人。然而隨着佳寧爆煲,他亦受拖累而輸掉身家,如今仍對陳恨之入骨。佳寧案後從未正式接受訪問的林秀峰,今日 更因五件古董而向陳松青開火,二人並為爭奪古董而鬧上法庭。

兩名昔日同撈同煲的金融大鱷,今日所爭奪的五件古董,包括一隻○五年十月, 在蘇富比拍賣會以一億三百萬成交的清朝《乾隆琺瑯彩「古月軒」錦雞圖雙耳瓶》,售價更刷新清代瓷器拍賣的世界紀錄。這批古董,林秀峰指是他在七十年代中, 以總數不多於五百萬港元在倫敦的蘇富比及佳士得拍賣會中買回來的。

「呢批古董,係我八二年借俾陳松青,作為裝飾佢喺佳寧中心嘅辦公室,當時連放古董嘅櫃,都係我幫佢搵返嚟嘅!」說話時挺着鷹鼻,眼神凌厲的林秀峰說。

根 據林秀峰的回憶,八三年底,佳寧集團爆煲,商業罪案調查科到佳寧中心帶走大量文件進行調查,這批古董自此失蹤。事情峰迴路轉,○五年林秀峰從報紙得悉,已 經失蹤的乾隆「古月軒」瓶竟然在蘇富比以逾億元天價成交,而另外兩件失蹤清朝瓷器當天亦透過同一拍賣行以合共七百八十萬售出,遂立即向蘇富比發律師信表明 自己方為古董擁有人,嚇得蘇富比急忙扣起拍賣收益。

林秀峰檔案

今年七十三歲的林秀峰,是恒生銀行創辦人林炳炎次子。原在美國做建築工程師的他,七二年曾夥拍前聯交所主席李 福兆、金王胡漢輝等,合作經營假髮廠「廠聯」。七六年入股佳視,只玩了兩年便結業收場,其間曾追求港姐繆騫人。八十年代中與陳松青被控串謀虛構金門大廈 (今美國銀行中心)交易,後來獲無罪釋放。九十年代初他又與徐展堂及鄭裕彤狙擊誼父何善衡的大昌行而名噪一時。○二年因行使六億美元假信用狀罪成被判監廿 個月。

陳松青檔案

今年約七十六歲的陳松青,七二年由新加坡來港,在鍾正文家族的益大集團任工程師。後來鍾、陳合作發展地產,陳於七七年成立佳寧集團,以空殼公司及行賄手法,向裕民財務及其他銀行借入巨款,進行連串收購,包括以近十億元買入金門大廈。

佳寧集團八一年高峰期業務擴展至旅遊、保險、銀行、航運以及飲食業,市值近七十億。八二年中英談判致樓股大跌,佳寧資金周轉不靈並於八三年清盤,陳松青被捕後多番拖延審訊,終於在九六年以訛騙罪被判入獄三年,至九八年獲釋。

古董羅生門

這 些古董的賣家正是陳松青,但陳松青卻堅稱自己才是真正物主。他在證人供辭中指,八一年時,新鴻基證券創辦人馮景禧對他表示,正為中文大學籌款,希望他能買 下林秀峰的古董,再將金額捐贈給中大。陳松青說,他最後在林秀峰位於山頂甘道十一號的大屋,以一張一千萬美元的個人支票,向林秀峰買下四件古董;至於另外 兩件古董,就說是向一名古董收藏家買入,但賣家名字及金額卻統統忘掉。

「我問過馮永祥(馮景禧之子),佢都話無件咁嘅事(馮景禧叫陳買林之 古董)。而且陳松青講向我買嘅四件古董,其中一幅係元朝畫,我根本就無擁有過。我有中大發出嘅證明,我或陳松青都無捐過一千萬美元去中大,如果我有收過佢 嘅錢而無捐去中大,馮景禧仲唔唱衰我?」林秀峰勞氣道。得悉林秀峰發出律師信到拍賣行自稱物主後,陳松青遂入稟控告林誹謗,林秀峰即順勢反索償,官司將於 明年初開審。

這場古董爭奪戰,源自佳寧案的「蘇州屎」。林秀峰和陳松青的相識,要數到八○年轟動一時的金門大廈(今美國銀行中心)交易。當年佳寧以近十億向置地購入金門大廈全幢,大半年後由林秀峰的上市公司百寧順(Bylamson,意為林炳炎之子),以十六億八千萬向佳寧買入金門大廈,刺激佳寧股價飛升。

當時二人儼如沙煲兄弟,不時商討發達大計,林秀峰回憶有次看《南華早報》,得悉香港電話公司與大東電報局一樁官司勝訴,將令香港電話公司攤分長途電話的收入大增,遂與陳松青食飯時談及,指香港電話的股價將大升,陳松青就為他預留了八百萬股的香港電話股份,翌日股價由十多元升至三十多元;林秀峰雖然沒有收下股票,但說:「八百萬股,每股賺十幾蚊,總共一億!佢連一億都肯送俾我,點解唔信佢?」

買其昌輸身家

對於陳松青做生意的手法,林秀峰認為在他之上。他坦言:「我唔否認自己有段時期認為陳松青可以做到啲嘢,我亦有幫過佢手。」買入金門大廈後,林秀峰於八二年再跟陳松青做「大買賣」。

八十年代初佳寧已是一間大型上市公司,林秀峰說,八二年七月在陳松青介紹下,以九千四百多萬元,買入一千三百萬股佳寧旗下其昌保險股票,支付方法包括他以四千六百萬新買回來的甘道大屋,他又將三成百寧順股權及部分其昌股票,抵押給陳相熟的銀行家,借取二千八百萬用以支付收購。「爸爸以前喺上海好鍾意投資保險公司, 我當時好希望將其昌當家族事業般經營落去。」可惜事與願違,八二年十月,中英前途談判拖垮地產事業,銀行信貸緊縮,佳寧更因資金周轉不靈被銀行提出清盤, 轄下的其昌最終破產收場;林秀峰一夜間賠上整副身家。八三年佳寧倒閉,與佳寧甚多生意來往的百寧順亦於八四年清盤,負債高達二億六千多萬,而林秀峰、林秀 榮兩兄弟,以及陳松青等人,同被控虛構金門大廈交易,後因按察司柏嘉指陳松青同時涉及裕民財務案,因控罪重複而將一干人等無罪釋放,林秀峰才逃過一劫。

對於金門大廈交易,林秀峰至今仍覺「無問題」,「當時陳松青話幫我俾印花稅,如果要融資可以幫忙。美國銀行又肯同我買金門大廈其中十五層,大家簽咗協議讓美銀有優先權進一步買入更多層數,甚至全幢大廈。如果政府認為陳松青做假賬,與我何干?」

詐騙鼻祖 生活優悠

至於事件另一主角,有詐騙鼻祖之稱的陳松青,其佳寧案成了香港史上最嚴重商業罪案,港府花了足足十三年才將他繩之於法,九六年兩項串謀訛騙罪成,被判入獄三年。其間以患有心臟病為由,一直住在醫院羈留病房,沒有坐過一日監,到九八年出獄重獲自由。

陳松青獲判罪後,現時是三間家族公司的董事,經營投資及地產業務,這些公司的股權神秘,大多以陳的女兒及海外公司名義持有。

現時陳仍住在以女兒名義持有之清水灣大宅。上週二在太太陪同下到中環上班,記者問他有關古董一事,戴着助聽器的他顯得呆呆滯滯,反而他太太緊張地擋駕:「你唔好問佢啦!Please!」隨即叫保安阻擋記者。

對官司胸有成竹的林秀峰說,未驚過打贏官司後陳松青會無錢賠。陳松青透過「人頭」仍持有倫敦一間上市公司China Western Investments兩成六股權,公司在 蘭州擁有地產項目。有熟知陳松青的人士指,陳在瑞士銀行的戶口,存款數以千萬美元計。相反含住銀匙出世的林秀峰,去年曾被律師行入稟申請破產,現時名下並 無物業,但仍能以月租約十萬,租住堅尼地道二千多呎豪宅,出入有司機。問及他的財政狀況,他斬釘截鐵地說:「我個人無負債!我有隻古玩值成兩億,我使驚無 錢?」

往事雖如煙,但搞公司的確令林秀峰周身蟻。七六年位居恒生副總經理的大哥林秀樑一死,林秀峰得以在家族中話事,他與弟弟秀榮,即入股商台何佐芝及渣甸持有的佳藝電視。林秀峰高薪請得無綫副總經理周梁淑怡做總經理,隨即掀起一股挖角潮。然而兩年間,銀紙如倒水般花掉,佳視最終在七八年倒閉收場。

九一年他又聯同徐展堂及鄭裕彤,狙擊誼父何善衡和梁球琚的大昌行,其吃裡扒外的做法,氣得何善衡憤而將大昌行售予由李嘉誠和中信泰富為首的財團。對此,林秀峰說:「大昌行係我老豆創辦嘅,我只係想買番佢。梁球琚都贊成,係何善衡話怕我呢個契仔舉債收購,會影響間公司而 唔同意。我老豆創辦嘅恒生落入滙豐銀行之手,又可以怪邊個?係我老豆搵咗班junior partner返嚟者。」說時眉宇間仍有一股傲氣。他指的junior partner是指何善衡及利國偉等恒生元老,事關恒生一九三三年開業初期十一萬元股本中,何善衡只夾一萬元,林秀峰父親林炳炎是大股東。

詐騙銀行暮年入獄

畢 生想做「大買賣」光宗耀祖的林秀峰,九九年遇上機會,夥同職業騙徒賀瑞誠,以興建港珠澳大橋為由,向投資顧問行使偽造的德意志銀行六億美元信用狀,企圖借 取兩億美元貸款,當時雖有夥計得知賀的信用狀是假,叫他小心,但一向甚為主觀的林卻當耳邊風。林最後於○二年罪成,鋃鐺入獄廿個月。「我唔介意人地知我坐 過監,我嘅朋友無一個取笑過我!你睇番判詞,連個官都認為我喺事件中並無個人得益。」

他在赤柱監獄獲分配到獨立囚室,天天看《莊子》和《金剛經》,出獄後開始寫書法,每日在家起碼狂練一百張宣紙。近年又愛上鑽研古董歷史,幾乎每星期都走去中大文物館找資料,連文物館館長林業強都說:「佢真係癲嘅!」

而 林秀峰做佳視老闆時,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揸住掛上HK1車牌(現為何鴻燊擁有)的勞斯萊斯和遊艇,追求當時的港姐繆騫人。「HK1係七三年我用十萬元拍 賣得來,九一年華東水災我將兩個車牌HK1及AZ1(寓意由頭帶到尾)捐出嚟籌款,俾何鴻燊用二百萬買咗。十幾年間,架車(HK1)用嚟車阿某某(繆騫 人)周圍去,乜都抵番晒啦!」說起往事,林秀峰臉露得意神色。現時他仍保留住掛在一部積架上的BY1車牌,以紀念其父親。

生命中三個女人

當年繆騫人與周潤發拍攝無綫電視劇《網中人》時,中途罷拍失蹤,最後導演要安排繆騫人在劇中撞車死亡才能收科,原來也跟林秀峰有關。「TVB控制啲藝人嘅拍劇時間,搞到佢無得瞓成日病,係我叫佢唔好拍,不如一齊去玩。」

今 日提起這位佳人,林仍讚不絕口:「佢英文同普通話都好過我,係我識咁多女人之中最叻嘅一個。我同佢去見葉劍英、廖承志呢啲國家領導人,佢絕無失禮我。」當 時他雖與太太譚莉兒分居,但在女兒懇求之下,二人至今未有離婚。而繆騫人在佳視倒閉後亦離開了他,遠嫁美籍華人導演王穎。

現時林秀峰每星期 仍與分居的妻子見面,週末去飲茶時也不忘打包點心叫司機帶去給她享用。林說:「佢幫我湊大三個細路,勞苦功高,點都要俾啲面。」風流的林公子當然不愁沒女 人,現時陪伴在側的還有一名同居廿多年、年約四十多歲的女友,二人育有一名還在唸書的廿一歲女兒詩嬣。女友沒有名分,多少曾對林秀峰作出埋怨,林說:「我 同佢講,我帶你同個女返去見我阿媽,等佢叫你家嫂,認個女係孫,仲想點?」為逗女友開心,他又當着記者面前大聲講:「佢係我認識眾多女人之中最靚嘅,仲靚 過戚美珍同柏安妮!」引得女友笑嘻嘻地拍打他手臂。

奄尖大少嗜好下廚

出身大富之家的林秀峰對食相當講究,九二年曾與前政務司曹廣榮、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等友人,合作斥資逾百萬元在山頂開西餐廳LOBS(由繆騫人命名),中文名為「末代豪客」,當時餐廳連免治牛肉都指定用牛排做,但定價太便宜,結果這件百萬玩具半年間便玩完。

閒時喜歡下廚煮幾味的他,拿手好菜包括牛尾湯和葡國雞。他是西苑旗下銅鑼灣富瑤酒家的熟客仔,每次去食飯,廚師一定要依足他的吩咐去烹調,稍有不對,侍應耳朵動輒受罪。

上 週四他便興高彩烈地與朋友到富瑤吃晚飯,還特意點了一條清蒸老虎斑。「點解我叫呢條老虎魚呢?因為陳松青屬虎,我今晚就要嗒咗佢。不過條魚好似陳松青,老 咗啲。」他還邊吃邊吟誦《滿江紅》其中兩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舉筷時似乎要把二人近三十載的恩怨,全部傾注出來。

林氏家族圖

A 33年與何善衡等創辦恒生銀號,49年病逝。

B 曾任恒生董事兼副總經理,76年心臟病逝世,享年四十歲。

C 曾任恒生常務董事兼副總裁、蘇富比亞洲區主席、浙江第一銀行董事孔祥勉私人顧問和教資會主席,剛於5月1日卸任教統會主席。

D 前佳視老闆,前百寧順執行董事。

E 於68年結婚,自七十年代中與林秀峰分居。

F 曾任恒生經理,百寧順副主席及佳視董事局副主席。

G 前保良局主席。

H 曾任香港大昌行執行董事。

I 美國大昌行(DCH Auto Group)總裁。

J 分別為林麗冰、林麗明和於早年已歿的長女。

K 蘇富比亞洲區主席兼鑽石主席。

L 東亞銀行非執董黃頌顯之孫。

M 曾與友人合夥投資See's Candy。

N 利豐主席馮國經之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10

可樂果、王子麵、七七乳加巧克力 熱銷三十年不下架的零嘴傳奇

2010-4-19  今周刊





無論是早期的﹁柑仔店﹂或是近幾年取而代之的便利商店,面對混亂的陳列或動輒接近百種的同類商品,要能維持三十年以上的「賞味期限」,除了口感,還要有與 時俱進的行銷手法,變與不變之間的精巧拿捏,鋪展出跨時代的品牌生命哲學。

撰文.黃玉禎

二月以來,食品類股漲得凶,類股指數從低點算起漲幅接近二一%,遠勝同期大盤指數的一二%漲幅水準。至於題材,多半是說大宗物資價格看俏,換言之,這波食 品類股的搶眼鋒頭,看來是拜景氣所賜。

然而,對於部分業者來說,除了「看景氣吃飯」,其實還是有些超越景氣循環週期的穩定力量可以仰賴,聯華食品的可樂果、宏亞食品的七七乳加巧克力、味王公司 的王子麵,這三種耳熟能詳的小零嘴,一賣就是三十餘年,不但無畏景氣榮枯,也能一路力抗前仆後繼的形形色色挑戰者,每年創造穩定的業績收入。

一賣超過三十年,老牌零嘴靠的不只是老少咸宜的口感而已,站在猶如殘酷舞台的商店貨架上,面對動輒接近百種的同類商品,要能維持三十年以上的「賞味期 限」,除了口感,還要有與時俱進的行銷手法,變與不變之間的精巧拿捏,鋪展出跨時代的品牌生命哲學。

新口味加搏感情

可樂果年銷四千萬包

二○○九年,可樂果為聯華食帶來四.八億元的營業收入,超過公司整體營業額的一○%。往前推算三十九個年頭,當時聯華食的員工大概怎麼也沒想到,這個因為 誤將義大利麵丟進油鍋,無心插柳發明出來的小零嘴,能夠成為公司的長期重要營收來源。

紅色包裝的可樂果是國內休閒食品第一大廠,聯華食品的招牌商品,也是公司第一支零嘴產品,每年可以賣出四千萬包,以銷售量而言,是目前單項袋裝零嘴的第一 名。

「幾乎所有的五、六年級生都吃過可樂果吧!」聯華食品行銷經理何方天表示,過去因為市場上競品少,加上可樂果螺旋狀獨特外型所創造的特殊性與酥脆口感,一 九七一年一上市,就立即在市場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那幾年,業者來公司訂貨甚至是需要排隊的。」靠著單一口味,可樂果順利走過二十年,但是零嘴食品畢竟 進入門檻低,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九○年代後期,可樂果開始進入停滯期,「大概有好幾年的時間,可樂果一年的業績貢獻都只維持在兩億元上下。」何方天說。

當時開始流行起洋芋片,新鮮感和多口味的選擇成為市場新寵,「以前我們是生產導向,單一口味方便生產,成本也較低,沒想過要做別種口味,直到二○○○年, 發現不做改變恐怕不行了。」改變從研發新口味做起,但要選擇什麼口味呢?「想法很簡單,十年前,麻辣鍋在台灣開始盛行,那麼就順勢推出『酷辣口味』吧!」 總經理李開勳原本擔心可樂果本身的豆味和蒜味過重,不適合再加上別種口味,沒想到新口味推出後大受歡迎。這個成功經驗,抵定了接下來可樂果「返老還童」的 基本策略。

「賣給新世代,要靠新口味;賣給老顧客,就要搏感情。」仔細觀察可樂果的行銷策略,難免感覺有些矛盾,有些廣告叫你「想想可樂果」,擺明是要喚醒老顧客的 閃亮青春回憶;但擺在商品架上的,卻又不乏一些幾乎可用「惡搞」來形容的新口味與新名稱。

例如九層塔口味就取名為「八層裝蒜」、香蔥雞汁口味被叫做「都怪雞汁太蔥動」,此外還有將不同口味混入同一包裝等作法,希望能爭取更多的消費族群。如今可 樂果更是平均每年推出近十種新口味,平均一支新口味產品的生命週期可以有兩年的時間,「比一般洋芋片平均一年的成績還要好。」何方天說,為了不斷開發新口 味,公司甚至建置了「口味資料庫」,一個新口味從拍板到上架,不用一個月的時間。

「新口味加上搏感情」的策略顯然奏效,何方天表示,近五年來可樂果每年的營業額都有兩位數的成長,○八年甚至突破五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不過何方天也說, 即使這幾年來,可樂果做了各式各樣不同的新口味和新包裝,但可樂果的酥脆口感卻始終如一,「而且賣得最好的還是原味」,他補充。

顧品質建物流

十元巧克力養億元生產線

一九七七年問世,故名七七,七七巧克力打從一開始就決定要靠簡單取勝。

亮橘色的包裝紙上,沒有花俏繁複的設計,清晰鮮明的「七七」以及「乳加」商標卻有極高的辨識度,這支單價十元的巧克力,一年可以賣出三千多萬條,等於每年 為宏亞帶來將近四億元的營收,若以整個七七巧克力系列來看,包括新貴派和ALWAYS系列,年營業額超過十億元,稱霸國內約四十億元的巧克力市場,穩坐國 內平價巧克力的冠軍寶座。

巧克力品牌眾多,但七七乳加巧克力卻從來不會被消費者遺忘,分析其中關鍵,宏亞食品七七營業部經理潘建華的答案也是極度簡單:「便宜又好吃!」說便宜,一 九七七年推出時一條十八公克包裝的七七乳加巧克力售價五元,三十三年只調過兩次價,第一次漲為七元,四年前雖然抵不過原物料飆漲而調價至十元,但容量也同 時增加,以二十八公克的包裝販售。

七七巧克力一直維持在低價是有原因的,董事長張豪城曾經表示,三十多年前宏亞決定跨入生產國內少有自設工廠的巧克力食品時,透過市場調查發現,巧克力消費 者以兒童及青少年居多,而且當時純巧克力在國內市場比較不受歡迎,因此在研發產品時,以花生和牛奶糖為內餡,再以巧克力包覆,除了口感更豐富,更重要的 是,成本也比純巧克力低,因此可以降低售價。

雖然是低價商品,但是生產巧克力的機器設備卻十分昂貴,「像是要把可可脂和可可粉調製成巧克力膏的精煉機器,一台要價五千萬元,一條生產線甚至需要上億 元。」潘建華指出,比起一般的休閒食品廠,製造巧克力的機器設備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製成技術也較精密,門檻相對提高,「這也是國內食品廠很少去自製巧克 力的原因。」一條只賣十元的巧克力,要如何養出要價上億元的生產線?「所以需要消費者的支持,不斷重複購買。」潘建華分析,除了便宜以外,品質當然也是關 鍵,「七七乳加可以走三十年,品質自然不能出錯。」他隨口就能講出學問,巧克力最適保存溫度不宜超過二十八度,包括工廠環境、運送過程、賣場環境等﹁最後 一哩﹂都要照顧到,「所以我們有自己的物流體系,夏天就利用清晨時段配送,賣場的庫存量也不會壓太多,幾乎只是其他商品庫存量的一半。」即使七七新貴派和 ALWAYS系列的巧克力也是市場上的熱銷商品,但七七乳加巧克力卻始終是貨架上不會被遺忘的長青樹,尤其是在「庶民經濟」的時代風潮下,七七乳加更成為 大眾化的「口袋商品」。

不甘科學麵、山寨麵稱霸

王子麵靠品牌情感重振雄風去年六月,旅美投手王建民在迎接兒子誕生前夕,在眾家媒體面前發送王子麵請大家吃,他的小孩也被暱稱為「小王子」。生產王子麵但 鮮少打電視廣告的味王公司發言人魏璟雄說,「我們沒請王建民代言啊!我們請不起啦!不過很謝謝他,讓王子麵有在電視曝光的機會。」王子麵幾乎是所有五、六 年級生的共同回憶,包裝上印製「Prince」、帶著棒球帽的小男孩露出半張臉大的笑容成為招牌商標。魏璟雄表示,王子麵的起源很有趣:七○年代,台灣開 始興起速食麵,味王與日本明星食品技術合作,推出王子麵,「別誤會,我們想做的是正常的泡麵。」不過,坊間卻﹁自動﹂出現了一種新吃法:將麵體壓碎,撒入 調味粉後,直接乾吃。這種吃法的來由已不可考,且流傳開來後,較﹁泡﹂更來得盛行,後來味王乾脆直接把王子麵包裝成當零嘴吃的「點心麵」。

在王子麵最輝煌的高峰時期,曾經創下每個月三十萬箱(每箱四十包)的銷售紀錄,當時一包僅二.五元的王子麵,成為市場上主流的零嘴之一。不過到八○年代中 期,出現了競爭對手爭食市場大餅,其中統一食品推出的科學麵,挾著統一超商的通路優勢,逐漸擠掉王子麵的市占率,成為「點心麵」界的霸主。

味王總經理陳恭平表示,雖然王子麵是公司招牌商品,但是當時公司將生產線偏重其他如味精、醬油等利潤較高、量又大的產品,並將經營重心移至泰國、印尼、越 南等東南亞國家,當然王子麵產量也就隨著銷量每況愈下,似乎只隱身於柑仔店的角落裡。

「後來有一次,我發現很多地方都在賣王子麵的仿冒品,甚至有的取名為『玉子麵』、『公主麵』!」陳恭平覺得好氣又好笑,而這也讓他看到,王子麵還是有很多 潛在的消費者,「更讓人生氣的是,那些仿冒的廠商是收購我們公司打掉的破碎、不良麵體拿去製成產品。」於是味王決定要讓王子麵「重振雄風」。

由於原本的王子麵給人的印象深刻,味王不願改變這種累積多年的品牌情感,又想為品牌注入新生命,所以在○二年,王子麵推出小包裝,取名為「小王子麵」,將 原本完整四十公克的麵體改成十五公克碎裂麵體的小包裝,再以二十包為一銷售單位,魏璟雄指出,「小王子麵的上市同時喚醒了大家對王子麵的回憶,現在連統一 超商也買得到小王子麵!」如今,王子麵系列除了一般包裝和小包裝外,還出現了「滷味包」,陳恭平說:「王子麵很Q又有嚼勁,吸附湯汁的能力又強,很適合滷 味攤和火鍋店使用。」他說,隨著這生意越來越多人做,「滷味包」需求量也與日俱增,更讓王子麵系列占公司營收從原本不到一成,快速提升到目前的一五%以 上,「看來王子麵的壽命可以活得更久了!」這些老牌零嘴之所以能如此長青,其實好吃、品質、方便都只是理由之一,說穿了,休閒食品本身就是「吃感覺的」, 伴隨著大部分五、六年級生成長的老牌零嘴,早已在他們的腦海裡留下一頁回憶,只要透過不同形式的創新和提醒,就可以不斷活在消費者心中,理所當然也能在貨 架上占有一席之地。

可樂果

上市:1971年

公司:聯華食品

09年銷量:4000萬包

09年營收占比:14%

39年累積銷量:7億包

77乳加巧克力

上市:1977年

公司:宏亞食品

09年銷量:3000萬條

09年營收占比:20%

33年累積銷量:10億條

王子麵

上市:1970年

公司:味王食品

09年銷量:900萬包

09年營收占比:15%

40年累積銷量:10億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8

黃鳴的鐵血用人術三十歲青年軍撐起太陽能王國

2010-04-26  今周刊





要登上皇明高階領導大位,先當黃 鳴祕書,這是集團內部直上青雲的捷徑,但這條路可不好走,不僅要進得工廠、上得商場,還得有二十四小時待命的戰鬥體力,才能雀屏中選。

這些青年軍,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卻極受黃鳴信任,賦予重任。

撰文‧羅弘旭

企業中,難得有民主式的討論空間,但在皇明集團中,卻把民主討論形式的聯席會議作為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而促成這種聯席會議誕生的,卻是本來可以擁有獨裁 權力的董事長黃鳴,他選擇把權力下放,讓一群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有發揮空間。黃鳴,不僅以伯樂的姿態相馬,更試著從這些人中培育出千里馬。

皇明的最高決策機構稱為「部長聯席會議」,由公司三十位部長共同組成,這三十位部長對公司的運作和重大議題進行討論,得出結論之後,再交給執行單位進行具 體工作,但黃鳴並不出席部長會議,也不干預會議的決策過程。

這種決策的制度,來自黃鳴對自己獨裁管理的反省:「我管理公司一段時間後,發覺業績開始下滑,想說是不是自己太獨裁,於是交棒給總裁。」但交棒之後,發覺 業績也只是短暫回升,並沒辦法持續成長,黃鳴覺得,這還是管理階層獨裁獨斷的問題,「所以才有部長會議,讓管理層集體決策,讓他們感覺到當家作主,大大增 加了公司的成長力道。」

祕書職位成﹁終南捷徑﹂

但部長人選如何培養?集團之中,有個號稱﹁終南捷徑﹂的位子,就是黃鳴的祕書。但與企業老闆習慣用女祕書相反,黃鳴專門任用男祕書,主要原因不在能力,而 是跟著黃鳴,工作量會相當大,從早上七時到晚上十時,有時候還得徹夜加班,女祕書體力無法負荷,所以都由男祕書負責。

但黃鳴不喜歡把用熟的人一直放在身邊,在祕書位置上磨練一到二年後,就會外放到事業單位歷練,過去五年中,黃鳴一共培養出三位部長,有目前擔任集團稽核部 長的楊學敏和專案部長段占斌,還有全權負責蔚來城行銷的陳玉鑫,他們的共同特色,除了高學歷之外,就是年輕,段占斌擔任黃鳴祕書時候二十六歲,陳玉鑫任祕 書時候更只有二十三歲。

為了網羅人才,黃鳴向來主動出擊,每年年底,都會主動到大陸的前一百大重點大學演講和舉辦求才說明會,陳玉鑫說:「在學校只知道有個做熱水器的皇明公司, 但聽過他演講之後,才對公司有更深瞭解,願意遠從東北來這裡工作。」不過要擔任董事長祕書,並不是應徵時就知道自己是否有機會,畢業於中國哈爾濱理工大學 的陳玉鑫,進入集團之後,並無法立刻進入辦公室享受白領生活的待遇,他得跟工廠作業員和基層業務一樣,從最入門的工作開始做起。

每位新人進入集團的前三個月,得先到第一線銷售單位歷練,從推銷產品到安裝熱水器,全都要能包辦,之後三個月下到工廠實作,熟悉生產線上的流程,這就是黃 鳴給這些未來精英的第一堂課:「零距離戰略,貼近消費者,也貼近你的產品。」陳玉鑫笑著說:「所以不管是裝熱水器或到生產線加班都難不倒我。」歷練半年 後,集團內部還會有內部招聘會,各事業部門根據新進員工表現分發單位,表現好,才有機會成為「黃鳴幹訓班」的重點培育對象。

皇明品牌副總監周春玲,形容黃鳴訓練皇明集團部長的方式有三步驟,第一步是手拉著手教你做,第二步是看著你做,第三步是放手不管。周春玲說:「他要帶著你 做事的時候,真的就是跟你拚到底,我們加班熬夜,大家都撐不住了,只有黃鳴一個人還挺著。」釘緊客戶需求創造傲人成績陳玉鑫形容黃鳴帶人的態度是:「充分 信任屬下,放手讓你做,給你很大空間。」親自受過黃鳴教導的陳玉鑫和周春玲都有犯錯的紀錄,但黃鳴仍然讓他們繼續去嘗試,周春玲說:「他也沒特別責怪我, 只是讓我去出席類似場合,多見識別人怎麼處理會議。」被外派到蔚來城擔任總監之後,陳玉鑫不時會接到黃鳴的關切電話,陳玉鑫苦笑著說:「每天晚上要等到他 打來之後才能休息。」跟著黃鳴二年,以客戶的需求為需求已是陳玉鑫的生活習慣,每天準時往工地跑二趟,了解施工最新進度成為陳玉鑫必備的功課。「董事長吩 咐,要我把自己當成客戶需求總監、客戶監工總監。」而也正因為這樣的態度,即使蔚來城預售平均售價比鄰近建案貴一倍,還是迅速完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6

三十世代 謝宜靜、林雪季 買房、買基金強迫儲蓄

2010-6-21  今周刊





平凡上班族三十五歲存千萬退休金 年齡介於二十五歲至三十五歲間的年輕人,只要能盡早開始有計畫、有紀律地投資理財、存錢,要存到千萬元退休金並非遙不可及。理財專家指出,平凡上班族也能 及早透過有計畫的基金、房市理財,在預定的時間內,達成千萬元退休金的理財目標。

撰文‧林心怡

﹁我希望退休後可以有二戶房子,一戶自住,一戶度假。﹂六年級末段班的謝宜靜是一位未婚、月薪三萬五千元的企畫專員,雖然薪資不多,但憑藉著有計畫的理財 規畫,二十八歲那年就開始當起包租婆,用買房子存錢,開啟她退休圓夢的第一步。

從大學二、三年級開始,謝宜靜就懂得利用基金理財存錢,不論是學生時代打工的存款,還是出社會後的收入,她都會撥出一部分買基金、股票。大約六年的時間, 謝宜靜在基金投入的本錢就翻了逾三倍,也存到了買房子的第一桶金。

當包租婆

看好房市增值空間,用租金繳房貸﹁本來想買大學附近的小套房,賺租金養房來存退休金的。﹂家住台北、在東海大學念書的謝宜靜,其實很早就有在學校附近購屋 的夢想,但三年前她卻選擇買下台中文心路附近的二十三坪小公寓,作為存退休金的第一步。

﹁當時買屋,總價才一百六十萬元,現在已經漲到二百三十萬元了!﹂謝宜靜笑著說,自己很喜歡看房子,二十八歲那年,見這戶房子物美價廉,就勇敢買下,如今 不但賺到四成三的房價增值空間,也賺到了租金收益,而且完全沒有房貸壓力。

原來,她當初以自備款六十萬元,買下這戶兩房一廳,共計二十三坪的公寓,房貸僅須月繳五千元;以目前每月收租八千元,自備款六十萬元計算,年租金報酬率高 達一六%,若以一百六十萬元總價換算,年租金報酬率也有六%,不論怎麼算,都要比目前定存利率僅一%多,好上數倍。

不過,在投資理財的路上,謝宜靜也曾跌倒過,在金融海嘯期間,她也曾有過股票慘賠、套牢的經驗。

﹁所以我很慶幸當初把基金的獲利,轉買有增值潛力的房子。﹂看過不少朋友因投資失敗,甚至賠光積蓄,謝宜靜深刻體會到,穩健理財、保有戰果是很重要的事。 雖然她現在也投資台股,但堅持不融資,而且選擇基本面佳,或者現金殖利率高的績優股,以控制投資風險。

採取行動

跨出第一步,才能從容規畫退休金﹁我覺得理財行動力很重要,如果當初我像很多年輕人一樣,覺得一定買不起房子,也許到現在退休金的規畫連一步也沒跨出去 吧!﹂謝宜靜笑著說,她對於理想的退休金額與生活相當實際,﹁我覺得手邊有個二千萬元的資產,可以環島旅遊,到像花蓮這樣好山好水的地方過舒服的生活,就 很好了!﹂她很有自信地說,即使自己薪資收入不高,靠著房市、基金與股市持續地理財,依舊有機會從容達到理想的退休生活。

同是三十世代,今年三十五歲的林雪季,也是買房、買基金存退休儲備金的典型代表。當大部分朋友都還在股市殺進殺出的時候,她就把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拿 來買房子存退休金了。

曾當過期貨業務員的林雪季,大學畢業沒多久,年薪就曾突破百萬元。﹁也許是看多了期貨客戶的大起大落,對於自己的投資,也就顯得相對穩健保守。﹂現任台壽 保投信客服部經理的林雪季笑著說,自己從來就不是﹁很衝﹂的投資人,雖然從年輕時收入就相對優渥,但她生性節儉,且投資從不拉大資金槓桿,存退休金最主要 的投資工具就是基金投資。

﹁我是那種會把薪資所得的四分之三,拿來理財的人。﹂目前已婚、育有一子的林雪季說,她的理財規畫很清楚,就是房市、基金與保險。早在大二那年,她就懂得 投保利率逾一○%的儲蓄險與做基金投資;出社會不久,她就把解約的保險與基金獲利,轉入房市投資;至於保險的部分,則以﹁純保障﹂為主,例如還本型醫療 險、防癌險以及純壽險。

持續理財

基金滾錢理出數百萬元房產細數林雪季手上的基金投資標的,大多以定期定額投資,並以新興亞洲、天然資源與台股基金為主,並且以停利不停扣的原則操作來存退 休金。手上的台壽保台灣新趨勢、保德信店頭基金,以及JF大中華、印度、天然資源基金,都曾一度讓她有三至五成不等的投資報酬率。

多年基金投資累積的金額,至少多達數百萬元,林雪季認為懂得設三成的停利點,波段操作,才不會空有紙上富貴。﹁像是手上持有十多年、位於台北市東湖二十五 坪的電梯大樓,就是靠基金投資賺來的。﹂林雪季表示,這戶離捷運步行只要五分鐘的﹁捷運小宅﹂,目前市價至少七百五十萬元,雖然多年來房價增值空間不比內 湖地區,但基金投資資歷近十年的她,靠著每月薪資與基金獲利,房貸已還得差不多了;換句話說,加計手上的基金投資與房市資產,已讓三十五歲的她邁進千萬元 資產大關。

﹁我打算在六十五歲、總資產累積達三千萬元後,就可以在雲林老家找個空氣好、可以養花種菜的環境退休。﹂林季雪笑著說,現在距離她目標退休年齡還有三十個 年頭,她相信,只要持續有效率地理財,未來過著閒雲野鶴的退休生活,其實並不難。

專精企管總經理葉崇琦:

年輕人可以定時定額

作為核心配置

「退休理財規畫只要方向正確,持續力與執行力夠強,要累積千萬元財富並非難事。」善於退休理財規畫的專精企管總經理葉崇琦指出,以25至35歲的年輕人來 說,由於可以承受較大的風險,所以建議以基金定時定額投資為核心配置,例如新興市場基金就是長期趨勢向上的理想投資標的,即使碰到不景氣,年輕人在退休前 一定能等到景氣循環上來,還是有機會成為基金長線獲利的贏家。

不過,葉崇琦建議基金投資,最好設立15%至20%左右的停利點,作為低檔單筆投入的準備金,至於基金定期扣款部分則建議不要中斷。若有時間研究股市的投 資人,也配置部分資金在股票,因年輕時投入資金還不會太多,即使賠點小錢也可學到經驗,等到4、50歲投入更多資金時可提高獲利的機率。

至於固定利率的儲蓄型保單,目前報酬率僅略高於定存,建議年輕族群不須過於保守,保險規畫仍以保障為優先,可以降低投資型保單的布局。另外,對於投資不動 產,退休後收租也是不錯的選擇,目前房租報酬率雖不如以往高,但還是高於定存利率及房貸利率,只是,投資不動產單筆投入金額較高,且流通變現性不如股票與 基金,年輕人要多注意貸款利率走向及自己的現金流量。

謝宜靜

出生:1979年

現職:企畫人員

學歷:東海企管系

期望退休年齡:60歲

期望退休金額:不動產與股票基金投資約2000萬元,手邊現金100萬元。

計畫退休夢想:退休後暢遊全台329鄉鎮,再到花蓮買地種田養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06

從小會計到身價百億元的鴻海大掌櫃 黃秋蓮 讓郭台銘信任三十年的祕密

2010-8-2  TWM





郭台銘出資拍攝的《白銀帝國》電影中描述的山西票號的掌櫃制度,可說是中國近代商業史上最重要的專業經理人文化濫觴。在現實世界中,營收達二兆元的鴻海帝國,同樣也有一位「大掌櫃」——總財務長黃秋蓮,她是什麼樣的人,為何可以得到郭台銘的完全信任?

撰文‧賴筱凡

七月二十三日的夜晚,位在台北縣土城、號令全球近九十萬名員工的鴻海總部大樓燈火依舊通明;這個晚上主人郭台銘並不在家,總財務長黃秋蓮則仍在加班。

鴻海支出 大小錢都要她同意此時黃秋蓮正在為鴻海是否要重啟高達十億美元的可轉換公司債(ECB)案忙碌著,她不僅對外代表郭台銘召開記者會,為身心俱疲的郭台銘發言,對內還必須管控每一塊錢、每一張分紅股票的進出,她是誰?為何可以成為台灣首富最信賴的大掌櫃?

郭 台銘出資拍攝的《白銀帝國》電影中描述中國最早的商業銀行——山西票號的掌櫃制度,可能是中國近代商業史上最重要的專業經理人文化濫觴。營收達二兆元的鴻 海帝國,同樣也有一位「大掌櫃」——總財務長黃秋蓮。「有時候連郭台銘決定的投資案,如果沒有『錢媽媽』(黃秋蓮的暱稱)的同意,也有可能被打回票。」一 位鴻海集團高層透露黃秋蓮不為人知的影響力。

身為全球最大的EMS(專業電子代工)廠總財務長,黃秋蓮掌管著兩兆元營收,是一家台灣營收最多、轉投資最龐雜的上市公司;然而,她的學歷卻是所有台灣上市櫃公司財務長中,最不起眼的。

對比動輒國外留學的會計學、財務金融學博士,或是擁有國際會計師證照、漂亮外商銀行背景的財務長,黃秋蓮僅靠著高商畢業的學歷,卻能掌控鴻海帝國財務大權,可說是個異數。

她不僅掌控鴻海帝國的金脈,公司任何一筆支出,都要經過她的同意,連郭台銘的私人財產也是交由她掌管,「從付幾百元的路邊攤小吃費用到買一架十億元的私人飛機,郭台銘都要向錢媽媽開口要錢。」郭台銘幕僚透露郭台銘對黃秋蓮的信賴程度。

黃秋蓮之所以會有如此的影響力,最主要是她與郭台銘一起創業的革命感情。

三十六年前,出身台北望族的黃秋蓮,還只是一家小會計師公司的會計,她是郭台銘已故妻子林淑如的阿姨。在郭台銘決定出來創業之初,黃秋蓮還曾借錢給他,後來也因而進入鴻海做會計工作,一度還與林淑如一同管帳。

黃秋蓮曾提過,當鴻海還是塑膠小工廠時,每當遇到出貨的忙碌期間,連她也得跟著作業員一起包裝趕貨。就是這樣看著鴻海從無到有,從小公司變龍頭大廠,鴻海的每一筆財務、帳款,沒人比黃秋蓮更熟悉。

「你去攤開鴻海的年報看看,那個股權架構之複雜,一層一層透過海外投資公司交叉持股,誰看得懂啊?大概只有黃秋蓮自己。」金融圈裡的人士透露,替鴻海架起這複雜股權結構的正是黃秋蓮。

不 只管錢 營運決策也有她的影子在黃秋蓮的眼皮下,旗下每家公司各自有獨立的財務長,「但只要是比較大的案子,牽涉到用錢、籌資,甚至是上市掛牌,都得要黃秋蓮同 意。」業界人士說,黃秋蓮之所以被鴻海員工稱為「錢媽媽」,意思就是要從鴻海出去的每一分錢,都得經過她的手;就連子公司、孫公司掛牌,要選哪家券商作承 銷,都得經她點頭同意。因為每個環節,都牽涉到鴻海的布局和關係的建立。

其實,黃秋蓮在鴻海集團內的角色,一直很令人玩味。她既是掌管鴻海集團財務的重要大臣,卻又時常見到她穿梭在各廠區之間,她不只管錢,也管集團各子公司、孫公司大將軍的績效表現。

據 了解,黃秋蓮掌管的「總經管」主要就是管錢及績效,而績效最主要就是關係年底的股票分紅,「鴻海數十位專業大將軍,最重視的就是年底的股票分紅,除了郭台 銘以外,只有錢媽媽有分配股票的權力,一句話就影響數百萬元分紅,大家莫不對錢媽媽必恭必敬!」一位已退休的鴻海副總級大將回憶指出。

「錢媽媽」雖然大權在握,卻不會恃寵而驕,即使每天在鐵血管理的郭台銘身邊,對待同事也不會亂發脾氣,甚至還會在郭台銘發脾氣罵人後,發揮調和的功能,安慰被罵的大將,扮演凝聚集團士氣的功能。

從 一家黑手中小企業到橫跨五大洲的代工帝國,黃秋蓮的掌櫃地位可以屹立三十多年,除了信任外,一位鴻海高層親身觀察指出,「她的學習能力超強,就像郭董一 樣,她也有吸星大法。」所謂的吸星大法,就是吸收別人的專業能力轉化為自己的。因為是全球最大代工企業,最好的投資銀行、財顧公司都想做鴻海的生意,一天 到晚主動找她做簡報,「她看得多,加上聰明過人,吸收起來就變成她自己的,很多投資、籌資方案,最後都由她自己設計再找人執行。」這位人士指出。

隨著鴻海壯大,黃秋蓮須有助手幫忙打理龐大的資金及管理工作;而這個人,就是鴻海會計長李金明,以及財務部主管的黃德才。兩人過去曾是台灣飛利浦的同事,並先後當過美國大通銀行的高階主管,與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的財務長。

完全信賴 甚至就是郭台銘分身一九九七年郭台銘挖角李金明後,黃德才後來也進入鴻海;兩位擁有漂亮學經歷的會計金融專才,非但完全無法撼動黃秋蓮的「大掌櫃」地位,還成為她的最佳助手。

而黃秋蓮底下帶出的人馬,日後也都在鴻海帝國身居要津。像李金明,不僅負責管理鴻海的財務,甚至小至鴻海深圳龍華廠區的園區美化、商店街招商,他都親力親為,目前更身兼富士康中國區行政總經理一職。至於鴻海募資、購併,則由黃德才管轄,負責聽取他們倆匯報的,就是黃秋蓮。

黃 秋蓮與郭台銘的關係緊密,從一個集團內部流傳的小故事就可知道。前兩年,龍華廠區商店街一個店家,在續約時不肯降價給員工多一點的優惠,最後被黃秋蓮視為 釘子戶,硬是拔除。但沒料到,這個店家就等在龍華廠區內,見郭台銘「擱轎陳情」,還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封信,要告「御狀」。

為了這件事情,郭台銘特地將黃秋蓮與身兼富士康中國區行政總經理的李金明、副總經理黃德才全叫來,聽完黃秋蓮的解釋後,郭台銘把手上的信揉掉,「這種信我連看都不用看,只要是對的事情,我都支持你們。」這充分展現郭台銘對黃秋蓮的信任。

跟 著郭台銘一起打拚三十六年,郭台銘身價高達一四○○億元,成為台灣首富,黃秋蓮與丈夫鴻海副總裁游象富的身價也水漲船高,成為百億元夫妻。依據鴻海財報, 黃秋蓮與游象富在鴻海擁有一.一一%的股權,是僅次於郭台銘的第二大個人股東;依照目前股價計算,這位鴻海大掌櫃的身價至少就高達一百二十二億元!

一位鴻海高層指出,黃秋蓮大半生都奉獻給鴻海,投資也都是鴻海集團的股票,黃秋蓮與郭台銘其實早已是命運共同體。

近來,鴻海因員工墜樓事件,在兩岸面對巨大壓力,這位「錢媽媽」成為郭台銘的替身,首度跳出來舉行記者會,在鏡頭前激動、哽咽,不只是為了郭台銘,也是為了自己親手拉拔長大的鴻海集團。

黃秋蓮

現職:鴻海集團總財務長

學歷:高商畢業

經歷:興順會計師事務所、鴻海會計經理婚姻:丈夫游象富為鴻海副總裁,是鴻海僅次於郭台銘,身價最高的夫妻檔,握有鴻海1.11%股權,價值高達122.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