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技產業 連六年獲利 近三年每股賺七元以上泰博是台灣醫療器材模範生

2010-05-17  今周刊





連續三年EPS都在七元以上的泰 博,預料九月掛牌後將掀起投資人對生技股的重視;而且,年底前神隆、太景及中化合成等重量級大廠也即將掛牌,將為今年生技股上市熱潮再添柴火。

撰文‧林宏文

資本市場每年都有新機會,今年最明顯的商機,來自苦熬多年終於開花結果的生技產業。尤其是年底前有眾多生技公司即將上市上櫃,也讓生技類股的投資充滿了新 的機會。

要從國內生技業中挑出最強的族群,首推醫療器材產業。醫療器材要求高品質,但價位則要平易近人,台灣向來在產品開發及生產管理上最為領先;因此,過去許多 成功的生技公司,都屬於這個產業領域。今年名列未上市獲利排名第八位的泰博,也是一個新的成功案例。

國內廠商仍以硬體為主

目前國內生產血糖測試儀的廠商有五鼎、泰博及華廣。其中,五鼎已掛牌多年,業務以替品牌大廠代工為主,至於泰博與華廣則逐漸從代工轉為布建自己的品牌與通 路。而泰博獲利比華廣要強,已連續六年有獲利,近三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都在七元以上,是國內醫療器材的模範生。

泰博由陳朝旺與太太吳淑媚一起創辦,兩人都是台大電機所醫工組博士,在東南科技大學及景文科技大學擔任過副教授。一九九八年創立泰博時,最初以切入電子醫 療產品的量測IC為主,許多國內醫療器材廠商的產品如耳溫槍、血壓計等所用的IC,都由泰博設計。但由於國內市場太小,國際大廠採用的意願也不高,泰博就 決定延伸到下游系統產品。

於是,泰博花了四、五年時間、上百位研發工程師,投入血糖測試儀及血糖測試片的開發;早期以替歐美大廠代工,如今則轉為發展自有品牌,主要銷到北美及歐洲 市場,其中北美市場占營收一半。

由於血糖測試儀及血糖測試片的銷售對象,大部分是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業績完全沒有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

買血糖測試儀的人,一般都購買同一個品牌的測試片;而測試片是耗材,每天測三、四次就要用上三、四片,真正賺大錢的是測試片;就像印表機與碳粉的關係,印 表機就算利潤不高,但用家卻得一直購買碳粉,甚至於蘋果的iPhone,賺最多的也是後續軟體服務。

虧損中一樣受投資人青睞

泰博的崛起,只是台灣生技產業茁壯的一個案例;長遠來看,國內生技業的人才素質一直不輸電子業,很多高中生第一志願不是理工科就是醫科,讓人才源源不絕地 投入。若從生技產業的發展來看,上有政府政策的引導,下有資本市場的支持,許多生技公司經過十餘年的發展,體質不佳的企業早已淘汰出局,目前存活下來的企 業,都具有一定的經營實力。

因此,生技產業已逐步進入收割期,並取得眾多投資人的認同。以目前很多還未賺錢的生技公司,股價至少都從二十元起跳,可以明顯看出來,投資人已逐漸接受虧 損的生技公司,其實也具備潛在的投資價值。

要被資本市場接受,企業經營者與外界溝通的能力,就變得更加重要;尤其生技業的專業知識深,一般人很難理解,而過去許多生技業經營者均是研發出身,往往不 懂得如何讓投資人理解公司的價值。但現在已有很多企業領導人,包括東洋董事長林榮錦、中天董事長路孔明、懷特董事長李成家等人,不僅主動參與法說會,也懂 得走向市場,把公司的價值講出來,這也是投資人願意埋單的重要原因。

此外,國內生技類股另一項最關鍵的利多因素,則是因為中國市場的開放,這是讓許多過去擁有多項產品與技術的企業,終於有了一展長才的空間。國內眾多生產醫 療美容、保養品及健康食品的公司,如今擁有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市場,各公司只要吃到這塊大餅的一角,就可以創造數十倍的成長。

在生技投資界素享盛名的誠信開發生技事業群總經理沈志隆說,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若通過,國內生技業的開發成本可以更降低,在台灣做完臨床, 就能直接拿到中國市場去賣。這對許多已經投入開發多年的生技業來說,確實是一項福音。

在資本市場逐漸認同生技股的情況下,今年預計掛牌的生技公司也多達十二家;除了泰博預計九月掛牌外,許多重量級大廠也將接續演出,包括統一投資、以原料藥 代工為主的台灣神隆,永豐餘集團投資、國內少數做新藥研發的太景,以及中國化學製藥集團投資、國內首家原料藥廠中化合成等,都算是生技業的重要大事。

此外, 也有不少中小型的高成長公司,例如中天集團旗下的合一、中裕,每年獲利都不錯的醫療美容保養品廠商曜亞,再加上將轉虧為盈的雙美、慕德,以及東洋投資的子 公司上海旭東海普,讓今年的生技產業,要不熱鬧都很難。

陳朝旺

現職:泰博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學歷:台大電機所醫工組博士經歷:東南科技大學副教授

泰博成功三關鍵

1.掌握上游IC與下游系統等

關鍵技術

2.研發團隊堅強,達百人以上3.從代工走向品牌,毛利率

達五成以上

2010年生技股掛牌與募資進度時間 上市、上櫃及興櫃等公司2月 美時上櫃、雙美上興櫃3月 慕德興櫃現增、彥臣送件上櫃

4月 曜亞現增

6月 慕德上櫃、佳醫現增、中裕上興櫃、合一送件上市9月 泰博上櫃、旭東海普上興櫃

10月 彥臣上櫃

11月 中化合成上櫃、台曜上市、曜亞上市、合一上市12月 神隆上市、太景申請TDR、雙美上櫃、德英上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4

世界,將與過去五年完全不同 人民幣劇貶 七元兌一美元時代來臨

2016-01-18  TCW

人民幣,將一路跌到七元兌換一美元!

這,將不再是危言聳聽。

場景,拉到英國倫敦。二○一五年底,有來自全球七十多國、超過一百四十個媒體齊聚這裡,參加英國最大資產管理公司施羅德(Schroders)的年度論 壇。施羅德首席經濟學家衛德(Keith Wade)列出二○一六年三隻黑天鵝:中國經濟和人民幣貶值、美國聯準會開始收縮銀根和油價持續下跌,要大家線上直選最「黑」的一隻天鵝,票選結果答案竟 是:中國。

沒想到,這隻黑天鵝在二○一六年一開始,就給全球經濟大震盪,更向全球宣示人民幣結束長期多頭的時代,正式開始。

因為一月第一週的人民幣交易出現急劇貶值,連帶中國股市失去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引發全球股市五個交易日呈現雪崩式下跌,短短一週間,全球就蒸發約二兆三干億美元市值,創下有史以來開年單週最大損失紀錄。

但,這一切還沒有結束。誰看空人民幣?

金融時報領頭,中國自己人更悲觀

《金融時報》率先預言,人民幣兌美元可能貶到七字頭,華爾街投行美銀美林也跟進,喊出人民幣中間價將在二0二八年底貶王一美元兌人民幣七元。最悲觀則是中 國自己人,中國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大膽看空到七。三元,貶值幅度達一五%,這是迄今最看空人民幣的預測。連原先對人民幣最樂觀的高盛也被迫改口跟 進,將一年期目標價下修王人民幣七元兌一美元。

當人民幣兌美元跌到七比一成為市場共識,這背後意涵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即將到來。

屆時新台幣兌美元至少將貶值到三十五。三元兌一美元,油價將跌破三十美元大關,比二00八年金融海嘯後的價位更低。而整個亞洲新興國家的經濟將會逐漸寒冷,因為人民幣大貶,將向周邊國家輸出貨幣學派始祖凱因斯最害怕的「通貨緊縮」。

「金融巨鱷」索羅斯(George Soros)表示,目前中國正在透過貨幣貶值輸出通貨緊縮(以下簡稱通縮),將問題移轉給其他經濟體,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二00八年肆虐全球的金融海嘯重演。

「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Gross)認為,人民幣貶值將使中國向其他國家輸出通縮。疲弱的中國經濟似乎要求人民幣對其他亞洲貨幣開展競爭性貶值,這將導致全球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下挫,並引發全球範圍的通貨緊縮。

人民幣貶值為全球經濟帶來的通縮威脅,外資摩根士丹利認為將通過三種方武傳導至全球,而且正在發生中:

一、貶值的人民幣和走強的美元將使中國進口的大宗商品價格走高,這可能打壓中國對大宗商口叩的需求,結果是油價持續下跌。

二、由於人民幣貶值,中國的出口成本將會降低。與此同時,中國出口利潤將會增加,而這意味著,中國交易夥伴的利潤將會下滑,結果是台灣出口產值持續衰退。

三、一旦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中國可能需要動用外匯儲備來乎抑市場動盪,使得中國外儲因此而減少。

誰讓人民幣貶值失速?中國大媽棄買、政府熔斷機制失策

人民幣貶值向全球輸出通縮,最終結果就是民眾買氣不斷疲弱,進一步逼迫廠商開始殺價搶單,整個供應鏈跟著受傷,形成惡性循環,等於未來幾年全球將看到,一個消費力冰封的中國,以及備受經濟寒氣侵襲的「中概國」(指經濟深度依賴中國的國家)。

這股通縮冷氣團,事實上已經嚴重籠罩台灣。台灣出口金額二0一五年連續十一個月負成長,全年衰退一成,創下二00九年以來最差紀錄,原因就是中國買得更少了(台灣對中國出口占台灣總出口約四成)。

其他包括澳洲出口鐵礦石、法國名牌精品、沙烏地阿拉伯石油,最近一年價格都出現慘跌,油價屢創近十幾年來最低,鐵礦石價格崩盤更拖累波羅的海綜合指數(BDI)創歷史新低。

但令外界最不解的是,為何人民幣一開春就出現大貶?而且居然連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都會看錯!

時間,拉回到二0一四年三月六日,地點,在立法院的財政委員會上。當時人民幣出現急貶,獲得十二A總裁美譽的彭淮南被立委問到對人民幣走勢的看法,是否該減碼?彭淮南卻斬釘截鐵說,即便扣去近期的貶勢,還是有賺頭,

「這時候應該可以繼續買!」

過去全球對於人民幣定勢的確如同彭淮南所說,台灣投資人的人民幣存款部位也一路上揚,到如今超過新台幣一兆五千億元。

只是這些存款戶恐怕不甘願認輸,因為從人民幣走勢圖上來看,二0一四年第一季幾乎就是人民幣這波長線多頭轉空轉折點,要是沒有及時停損,現在恐怕都住進好幾層套房,台灣投資人被中國人民幣狠狠「雙殺」(匯率、利率都下跌)。

然而,讓彭總裁看走眼的不是匯市本身,而是中國政府失控的政策手段與中國大媽們螞蟻雄兵的力量,讓人民幣貶值失速。

中國股市的「熔斷機制」在二0一六

年一月四日上路,

碰上中國大股東解

禁賣股期限在一月

八日到期,市場提

前宣洩賣壓,因為

錯誤管制機制引爆

股災。加上跟隨後

公布的二0一五年

十二月服務業採購

經理人指數創歷史

次低,被外資大戶解讀成中國經濟轉型

失敗,一時間看空人民幣變成顯學。

看空人民幣還不光是外資法人,一般

市井小民和大媽們早就用行動棄人民

幣、買美元。

由於美國聯準會二0一五年十二月宣布升息後,美元成為強勢貨幣,中國大媽們流行起換美元風潮。

根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在深圳各處銀行都有客戶到櫃檯買外匯,過於頻繁的客戶,銀行會以「庫存不足」為由拒絕。至於以「海外投資」為由購買外匯,銀行 都一律拒絕辦理,深圳農業銀行的一名經理更形容:「年初向來都是購買外匯的旺季,今年卻﹃旺得有些嚇人﹄,一半客戶都是要換外幣,各個年齡層都有。」

誰加深賣壓?美國升息,人行也不再與市場為敵

為了避免擠兌,各銀行破天荒採取限制措施。上海一間銀行兌換外匯實施限制,最高每次只能換五千美元,超過則需要提前預約,但一個星期最多只能兌換三次,總額不能超過一萬美元。

但更深一層思考,導致這一波波急單賣壓的深層原因是,大家突然驚覺老大(中國人行)撒手不管人民幣了。

這樣思維的逆轉,對市場信心是很大打擊。過去因為篤信中國官方大力千預,因此儘管中國經濟數據已經出現警訊,但市場多數共識是:人民幣和經濟硬著陸都不會發生。

但人行為什麼不管了?因為,全球都看衰人民幣!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二0一五年中國外匯存底光是十二月單月就流失一千多億美元,使得外匯儲備創下三年多新低。若是以近三個月來看,中國外逃資金達三干六百 七十億美元,遠遠超過希臘經濟規模(約二千三百八十億美元),人行選擇不與市場為敵,其實就是認輸棄守,避免繼續浪費銀彈。

再者,美國啟動升息循環,更強化美元兌人民幣升值預期,籌碼面更讓中國站在不利處,也就是說,中國經濟和人民幣晴空萬里日子已經過去了。

誰是第一輪受害者?原物料國巴西,貨幣貶34%物價飆

接下來外界更關心的是:一路看似不斷採底的人民幣,對全球會有什麼衝擊?答案就是:變成影響難以估計的金融炸彈。

人民幣劇貶,對全球輸出通縮,對於倚賴中國甚深的國家會有什麼影響?距離台灣一萬八千六百公里遠的巴西,就是最經典的例子。

過去,巴西因為向中國輸入鐵礦砂致富,現在大買家熄火,全球原物料進入大空頭,加上美元升值,巴西收入大減,貨幣劇貶。過去一年,巴西里爾兌美元已經貶值三四%,造成巴西民眾購買力大幅縮水。

二0一六年一月八日,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正上演今年第一場示威,不是為了歹戲拖棚的總統貪瀆案,而是為了公車票價調漲近九%。僅僅個位數調整,引發巴西 五、六個城市、上萬人民示威抗議,警方被迫得用催淚彈、瓦斯採取武裝鎮壓,原因跟物價有關,巴西最近的物價已楓高達一0。六七%。

假想一個巴西中產階級人士的一天:早上到麥當勞買份麥當勞早餐,上班時發覺手機壞了要換個iPhone,下班回家想為剛出生的兒子加個嬰兒床;他必須要花 超過比台灣超出一倍的價錢,才吃得到麥當勞、買得到iPhone,而巴西超市裡最便宜的嬰兒床也要價新台幣一萬二千元。

瑞銀(UBS)對全球工資水準所做研究結果顯示,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的居民必須工作三十九分鐘才買得到一個大麥克,工作一百零六個小時,才能買一支iphone,但歐美居民只需工作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時間,便可享受同樣的商品。

誰遭受第二輪衝擊?亞洲掀貨幣戰,在台灣水比油貴

巴西是中國向全球輸出通縮的首個受害者,人民幣重眨第二輪影響就是掀起亞洲國家貨幣戰。

早在二0一二年,當時人民幣仍強勢,但中國的生產者物一價指數(PPI,意即產品生產者批發價)年增率便開始進入負值,截至二0一五年已連續跌價四年,每 年都有三%到六%折價;在二0一五年十二月的PPI為負五。九%,是六年來新低。這逼得其餘亞洲新興市場出口國,在過去四年只能跟著用貶值來維持價格競爭 力。

自二0一五年八月人民幣劇貶後,亞洲新興國家與中國價格競爭更加白熱化,如韓國、印尼,就啟動大規模貨幣競貶的價格戰。《紐約時報》引述獨立金融分析師帕 爾(RaoulPdl)的說法,他認為中國是台灣和韓國等亞洲國家的主要出口競爭對手,這些亞洲國家面臨的貨幣貶值壓力將更沉重,他擔心這些國家的貨幣最 慘將再貶兩成到三成。

狂貶的匯率會壓低出口價格,等於傷到各國出口商,因為產口叩價格變便宜並不是因為生產力提升,而是因為生產價格下降和匯率打折,製造業獲利減少,企業只好被迫放無薪假,薪資維持低迷,造成消費力持續衰退的連鎖效應。

在台灣,通縮已經悄悄在發生,只是你可能還沒威覺。

九二無鉛汽油在二0一五年最後一週每公升正武跌破新台幣二十元,便利商店裡面賣的瓶裝水六百C C一瓶二十元,已經進入水比油貴的年代;油價跌、薪資跌,但是物價照漲。

二0一五年十月,北北基在油價下滑的時點,反向調漲計程車費,結果民眾搭乘意願大減,一個月內,生意掉了兩成;以台北市計程車司機平均每天收入二干二百元計算,少兩成,再扣掉一天油錢約六百五十元,再除上每天工時十小時,時薪為一百一十一元,便利商店的店員差不多。

回顧二00九到二0一 一年,美國為了救經濟,透過零利率和量化寬鬆讓美元走貶,導致全球原物料價格大幅膨脹,油價飆上每桶一百美元:如今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同樣為了救經濟,讓人民幣雙率雙降,但對於物價影響是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美國升息、中國降息,一個與過去五年完全不同的世界經濟觀即將來臨,投資人和企業主最好要做好過冬的準備了,這個冬天將比你我想的還要長。

撰文者蕭勝鴻、單小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499

連三年EPS逾七元 台積電老搭檔 端出亞洲第一 明日新星》「宏觀」陣痛五年 挑最難做的IC設計

2016-06-13  TWM

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宏觀微電子就注定要走一段辛苦的路程, 如今開花結果,成為國內少數可以與歐美一較長短的亞洲IC設計公司, 來自台積電的林坤禧及孫德風,花十年打進國際市場,也為台灣找到對抗紅潮的最佳利器。

創立至今十年,一度走過死亡幽谷的宏觀微電子公司(以下簡稱宏觀),如今已是全球領先的調諧器IC設計公司,並連續三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達七元,成為今年未上市一百強中,最受矚目的新明星。

宏觀成立於二○○六年,由董事長林坤禧及執行長孫德風所創立,兩人曾是台積電一起合作十餘年的老同事,累積深厚的交情與默契,因此兩人先後離開台積電後,便創辦了這家台灣少見的以高頻、類比產品為主的IC設計公司。

林坤禧回憶,他於○五年三月從台積電退休時,當時受到董事長張忠謀的影響,想要創一番事業,於是選擇太陽能與IC設計兩個行業,先後成立了新日光及宏觀兩家公司。

走過死亡幽谷 打入國際市場林坤禧說, IC設計是知識密集產業,台灣在這個領域非常強,在選擇創業題目時,宏觀也挑選當時亞洲企業不敢切入的調諧器產業,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有高門檻競爭力、可以長期穩定獲利的事業。

也因為挑最難的路走,宏觀創立的前五年確實吃了不少苦頭。最初,公司主要研發團隊設在美國,但IC開發兩年後,最後卻以失敗收場。加上○八年又遇到金融海嘯,於是只好忍痛將美國團隊解散,○九年公司進行減資六成,之後再重新增資,在台灣招募一組新團隊進行研發,一直到一一年,產品才獲客戶認可。

回想公司前五年的慘澹經營,孫德風不禁感嘆,創業確實沒有原先想的容易。「記得公司最慘時,連下個月的薪水都擔心發不出來。」孫德風回憶,有一次同事向他請款,想買一個幾千元的白板,但他想了好久,最後還是沒有批准,請同事把自己辦公室那一塊先拆下來拿去用。

「那種感覺,就像走在鋼索上,隨時會掉下來。也很像棒球打到七局下半,比分還是零比十,大家會開始懷疑,我們還要再打嗎?」孫德風說。

在宏觀創業過程中,橫跨科技與企管兩大領域的林坤禧,扮演如球隊教練的角色。「所有創業家都要面對﹃死亡幽谷﹄的考驗,最重要的是,團隊有沒有夠好的人格強度,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客觀地跳出來看自己、做判斷。」林坤禧說,雖然當時公司情況確實不好,但他可以感受到,「團隊一直沒有放棄,士氣也一路上來,有很大機會熬過挑戰。」因此,身兼董事長與總策略長的林坤禧,不僅引進老牌富鑫創投入股,在公司減增資過程中也一路力挺,讓團隊順利熬出頭。

從這段經歷,也看得出林坤禧與孫德風之間充分信任與合作的默契。一九九四年,原本在美國IC設計公司IDT任職的孫德風,回台加入台積電,當時就是由林坤禧延攬回來,孫德風歷任行銷、研發、資訊及自動化等領域,並在三十八歲就擔任處長,是當時台積電最年輕的處長。

如今,宏觀已站穩亞洲最大的高畫質電視調諧器廠商,也是亞洲唯一數位機上盒的調諧器廠,面對的都是歐美對手,包括MaxLinear、博通、恩智浦等公司,是少數可與歐美大廠平起平坐的亞洲IC設計新秀。

開發類比IC 擊敗中國對手至於中國競爭對手銳迪科,由於產品競爭力不夠,如今也逐漸淡出市場。孫德風說,中國業者會選擇投入營收規模很大的數位IC產品線,希望賺「快錢」,但對於開發時間很長的類比IC,就沒有耐性去磨。「這也證明選擇最難的題目,才是台灣對抗紅潮的最佳利器。」今年五月,宏觀從待了十年的工研院育成中心,歡喜搬到竹北新居。走過連白板都買不起的日子,如今宏觀到處都放著白板,讓同仁可隨時有問題就討論。「就像蓋一間好的房子,可以住五十年以上,我們也要有這樣的精神,讓公司保持不畏挑戰的創新精神,永續經營下去。」

宏觀微電子

成立時間:2006年

董事長:林坤禧(右)

執行長:孫德風(左)

資本額:2.24億元

主要業務:電視、機上盒及衛星等矽晶片調諧器

撰文 / 林宏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63

一年內從快破產,變現金殖利率四% 神操作?解密高鐵每股賺七元玄機

2016-08-08  TCW

高鐵年底上市,先打出四%現金股利利多,看似翻身,但受平穩機制、停止票價補助影響,這暴賺榮景僅是一時。

一檔股票,去年每股稅後盈餘達七元,股價卻只有十五元,怎麼看都是一筆好投資。

但這檔股票叫「台灣高鐵」,一家在今年年初還被認定要破產的公司。可是,它去年財報像被施了魔法,累積虧損消失,營收和獲利暴衝,一夕間從「貧窮男」變身「貴公子」。

日前高鐵已經通過證交所上市審議委員會審議,預計今年年底前將由興櫃轉上市;八月十五日,高鐵將第一次發放現金股利〇.六五元,以興櫃股價十五元計算,股息殖利率超過四%,遠比定存高,簡直是一檔「高利率概念股」。

不過,在你投資前,你必須先知道高鐵如今「貴公子」的形象,是如何變出來的。

獲利暴增,虧損消失!

靠減資、補貼、延長特許三招

第一,減資再增資。去年九月通過高鐵財務改善方案,其中一大重點,就是先減資再增資,以打消長年以來的累積虧損,讓股本從一千多億元,大幅瘦身,只剩下約五百六十一億元。

但因年底減資,去年股本得以加權平均計算,約二百九十億元,而本期稅後淨利是二百零九億元,高鐵去年每股的確賺進超過七元。

但這是特殊情況,若改用目前股本算,其實去年每股才賺三元多,雖然這數字看起來不錯,卻不再是沖天炮。

不過,減資和高EPS對高鐵股價是一大「利多」。高鐵在破產邊緣打轉時,興櫃股價不到四元,是名副其實「雞蛋水餃股」;但高鐵去年底股價像吃了大補丸,一口氣最高飆升至十六元,漲幅超過三倍。

第二,政府送補貼金大禮。高鐵減資六成,再增資三百億元,原來的股東股權被稀釋,情況慘兮兮,泛公股卻成為大股東,持股高逾六成。政府坐莊,它把過去積欠高鐵的敬老愛心票補貼金共一百二十億元,一次還給高鐵,高鐵去年營業收入因此暴增。

可是,熟知高鐵的權威人士提醒,「補貼金」是一次性的,且政府未來也不會補貼高鐵,因此對高鐵是「短鄉長空」。

第三,特許期再延長三十五年。專業人土指出,高鐵過去虧損最大原因,不是高鐵營運不善,而是特許期太短,導致折舊費用過高,而特許期延長後,高鐵負擔相對減輕。

因此,即使去年又新增苗栗、雲林和彰化三個無法回收成本的「賠錢站」,但折舊年限變長,「高鐵不至於被這三站拖垮。」

照這樣看來,儘管高鐵去年高獲利不是尋常狀況,但至少已揮別背負龐大折舊虧損的慘狀,且在把站區開發還給政府後,高鐵變成一家主要靠賣車票、收現金的「運輸業者」,背後又有政府撐腰,似乎是筆穩當的好投資,但其實,高鐵還隱藏著你不知道的風險。

有賺錢不見得吃得到!

分紅有門檻、分層比率原則

首先,高鐵被財改方案下了「緊箍咒」,每年超過一定金額獲利,要依比例繳到另外一個帳戶,稱為「平穩機制」。該帳戶像個「小金庫」,供高鐵做其他使用,獲利三十五億元以下就配息給高鐵股東,直到逾四十億元,才就超出部分依比例配息。高鐵營運到期、公司清算後,該帳戶裡的錢將歸政府所有。簡單設算,每年能分配給股東的獲利門檻是三十五億元,就算全當股利分給股東,每一股只能分到約〇.六元現金股利。假設你是長期投資人,買進成本是十五元,想只靠股利回收,讓持有成本降為「零」,得花二十五年。

如果你沒有打算和高鐵股票長相廝守,高鐵股價超過二十元,現金股利殖利率降會降到三%以下,再扣除交易稅等負擔,就比定存高不了太多,而且台股不少都是高殖利率股,高鐵對資金的吸引力就會下降,股價也難有大表現。

敬老票補貼須自己扛

當有意外支出恐衝擊獲利

其次,因為高鐵的營收中,約有超過一〇%是敬老愛心票,在高齡化社會下,占比必定越來越高,但這部分票價已經沒有補助,高鐵得自己想辦法打平這筆錢。高鐵要把錢補回來,最重要的方武就是靠漲票價。

交通部曾做過試算,如果高鐵滿足連續調漲六次票價,每次調漲三%等條件,平均投資報酬率可達四.九%。但這份試算版本,連主事者都說「僅供參考」,因為要漲票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高鐵怎 面對越來越多的「優待票」,將種下隱憂。

還有,你必須注意高鐵有沒有「意料之外」的龐大資本支出。高鐵內部高層指出,高鐵的一般支出是人事費用、車輛維修費用和電費等,但下一波真正的投資高峰要等到二十六年後,用於購買新列車,這將是一筆幾十億元的投資,對高鐵獲利或有衝擊。

「但至於會不會有人中途就想買新車,或者突然決定將高鐵延伸到墾丁,那就沒人料得到了。」他表示。

今年年底高鐵上市,必定將在資本市場造成一股認購旋風,因為高鐵提供了南來北往的交通服務,它就在你我生活周遭。

但高鐵畢竟「上有鍋蓋(財改方案的平穩機制)、下有鐵板(穩定的運輸需求)」,可以想見熱潮過後,高鐵將是一檔穩定收息股,要看到突然暴衝成長,恐怕不太容易。

文.馬自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