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只給自己一次機會 出手就要做到最好 陳世德 他的法式美髮刀功 香奈兒、LV都按讚


2015-11-23  TWM

不同於螢光幕前的名髮妝師,陳世德總是默默在舞台後方,打理台前一個個光鮮亮麗的模特兒, 他經歷過廣三SOGO開幕、第一場微風之夜、總統馬英九就職典禮,連時尚精品圈也指名請他服務。 究竟時尚精品圈的台前十分鐘,台後得累積多少功?

「下一位!」在時尚秀場後台一雙眼神嚴肅又專注,雙手不停歇撲粉又編髮的陳世德,穿梭在台灣各時尚精品品牌的發表會和派對,從香奈兒、路易威登(LV),到寶格麗、伯爵,無不指定他做髮妝。他的動作快、效果強,連台北一○一董事長宋文琪都是他的長期顧客。

他出道二十多年,師出台灣第一家法式沙龍店,即法國最大的連鎖沙龍品牌Jacques Dessange JD,他承襲法式刀法,也曾被提拔到巴黎總部受訓。他的心法無他,就是面對每一位顧客,他都對自己說:「我只有這一次機會,這次沒做好,也沒有下次了。」

一天12小時練功

一把剪刀、一柄梳子搞定所有事待過傳統台式髮廊、西門町港式美髮店,陳世德解釋法式剪髮尤其強調「自然」。只有一把剪刀、一柄梳子,以梳子做定點,讓剪刀 緩慢仔細地隨著梳子修整頭髮,可以把男生顱側的短髮修得平平整整。就因為不仰賴電動工具,他必須了解髮流、髮質的特性,因為髮流會隨著髮旋而變化,如果剪 的層次沒有掌握好,可能剪出一頭很難整理的髮型。「手工剪髮很慢,一顆男生頭髮可以花上一小時,但你只能一練再練。」從拿剪刀不會手抖,到剪刀可以接著梳 子的節奏走,他花了整整兩年。

「剪下去的第一刀是關鍵。」因為髮型的長度是整體造形的鋼骨,為了讓顧客清楚明白,他會畫出髮型展開圖,標示出頭頂到髮尾幾公分,才會知道頂部頭髮該夾多 少起來、剪多少層次。髮型自然蓬鬆又滑順的要點是抓出點、線、面的立體感,因此他剪頭髮絕對不坐著剪,「坐著和站著看到的立體面不一樣。」這都是過去每天 蹲馬步超過十二小時、下班後拿著假人頭練習再練習的成果。

他的染髮技術也讓顧客讚不絕口,「我只要告訴他我想染什麼感覺,他會抓到比我預期更美的顏色。」跟著他十年的顧客陳牡芳分享道。染髮不容易之處在於每個人 的髮質、天生的髮色都不同,沒有標準色本;但是陳世德還會考慮到顧客的膚色和習慣穿著的顏色,用三到四款染膏下去調色,顏色獨特且層次豐厚,甚至在陽光下 都有不一樣的折射,而這都是過去用真人頭髮一撮撮測試上百次才知道的。

扎實的訓練打造出陳世德不怕火煉的功夫,尤其二十年前這家法式髮廊,洗一次頭五百元、剪一次頭一千兩百元實屬高消費,服務品質要求極高。他每天工作超過十 二小時,還沒有時間吃東西,有一次餓到胃痛閃進休息室抓一口草莓麵包塞進嘴裡,設計師立刻衝進門內破口大罵:「你在做什麼?你憑什麼冷落我的客人!」

勤於溝通、準備

掌握最佳狀態 遇危機快速解決他的敬業,讓店經理艾曼紐.菲利浦注意到,推薦他成為第一位到法國品牌總部受訓的台灣設計師,在法國他學到必須親自了解顧客需求,「法國設 計師常常先和客人聊上半小時才動刀,但他們就是能掌握顧客的生活慣性,打造顧客天天看了都滿意的造形。」台灣時尚精品公關教母——鈞霈公關執行總裁江淑惠 則是他的貴人,為他引薦幾個精品客戶,開啟了他的時尚精品圈生涯。江淑惠點出,「Kelvin(英文名)是難得的人才。」他總能抓到每個品牌的精神和每一 季的新味道。

活動前,他除了至少準備三種造形,也會事前場勘,以了解什麼樣的妝容在現場的光源、光色、站在哪個角度、露出幾分的臉會最好看。

事前溝通和準備的習慣,讓他練就一身臨危不亂的功夫。有一回品牌沒有多餘的預算準備髮妝道具,但是「冰風雪」的主題很難表現,他當下靈機一動,在模特兒的 臉上身上撒上原本預備的銀白色亮粉,打造如冰的感覺,再用保麗龍搓成一粒粒的白色顆粒,黏在臉上來營造雪的意象,圓滿達到舞台上的效果。

「有他在的現場,我們就很放心。」與他合作十二年的資深精品公關行銷經理鄧珮琪肯定他的細心,陳世德不只打理髮妝,連模特兒出場前都會幫忙盯服裝、整體儀容,總是等到活動最後一刻才離開。

經歷早期沒有髮妝「師」的尊重,一路到被後輩稱上一句「老師」,明年著手開店,陳世德依舊事前籌備、事後進修,「因為我不是匠,我是師。」他邊說邊把髮刀擦得雪亮。

撰文 / 黃玉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28

台灣地攤貨 翻身中國精品茶具王 送香奈兒創意總監的贈品,指名要它

2015-11-30  TCW

創辦人林榮國拋下教師鐵飯碗,改行捏陶擺攤,在嫌貨聲中力求改進,成為專利最多的台灣茶具品牌商。

日前,國家磐石獎剛揭曉,它,成為磐石獎成立二十三年來,第一個拿到此獎的文創工藝業者。

它,是成立三十二年的陶作坊,也是首間在中國頂級百貨,如北京新光天地、天津樂天百貨、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等有直營櫃位的台灣茶具品牌。台灣做茶具的很多,但打進中國專營茶具品牌的,除了它,還有陸寶,年營業額約為陶作坊三分之一。

陶作坊在中國平均客單價約新台幣逾一萬元。它會出名的原因之一是,中國著名演員姚晨選擇把它的茶具,送給香奈兒創意總監拉格斐做為贈禮。

但,單在台灣鶯歌,做茶具的就超過百家以上,更何況中國宜興陶作茶具起步也比台灣早,為何陶作坊能讓中國人埋單?秘密之一,在於它的「專利」,光投注在二十多項專利申請和維護上,就花了約在創業前二十五年時,當時一年營業額十分之一,也是專利最多台灣茶具品牌者。

做茶具的也要有「專利」?創辦人林榮國分享了他的創業故事:

畢業於師大工教系的他,二十六歲走上創業之路,「我想做一個大家都能用又能兼顧藝術性的器具。」當時放棄安穩教師之路的他,白天在家創作,晚上到夜市擺攤。

前25年,跑三點半攢專利

少了藝術家身段,他在夜市裡顧客的「嫌貨」聲中聽到「進步的空間」。以燒水壺為例,陶作坊作品就具備兩個專利,一個是提把、一個是底部加溫處。喜歡在第一線的他,總看見顧客泡茶時,提壺加水時因手把倒下,被熱滾滾壺身燙到,抱怨連連。

於是,他將燒水壺兩邊的孔,從過去一?的圓形改成方形,一來可以固定,不會因鬆動而被靠著滾燙壺身的手把給燙到,同時手把可以自動拿下,方便包裝送客;二來,將壺底從原先平面底改成弧形面,火點集中在中間,可以增加平均受熱面積。

這些創意,別人想不到嗎?他解釋,第一要克服是自己的心魔。「设計出身只會拉胚,儘管聽到(使用者)抱怨聲音,卻不懂要去想怎麽改良,」他坦言,這是花了創業前十年時間才了解的道理,「聽了十年,才知道要從抱怨中改變,從市場中取材。」

這需要細膩的觀察。如他設計的加水壺也是有專利的。陶作坊的加水壺約可裝二千六百C C的水,比一般一千六百C C平均規格大,「減少走動(加水的)次數。喝茶就是要靜,就要懂得簡化消費使用行為,靜要從簡化開始。」他形容。別人不是辦不到,而是用得習慣就好,何必 改呢?一改就是成本支出。

成本支出,對他而言,曾是第二個最難過的關卡。因為,光要支付智慧財產權總支出約當時一年營業額十分之一,再加上創業第十六年時,兩次颱風,讓他的廠房幾乎滅頂,林榮國付出的心力與財力,幾乎付之一炬。

在前二十五年幾乎沒賺錢下,等於是左手進來一塊錢,右手則是補人事和投資支出的洞。「你說金額很小,但對當時的我來說,每次申請拿錢出來都是一個艱難抉 擇!」林榮國回憶,前二十五年,每年營收都不到百萬元,跑三點半、跟朋友借貸不成、付不出薪水等劇碼都曾出現過。但對技術的摸索,讓他的壺具原料漸受肯 定。

「大量生產陶土茶具有時會有塑膠或其他有害人體的重金屬或化學染料等,但陶作坊雖是量產茶器,卻有SGS國際安全標準認證等,」著有《台灣茶器》作者吳德亮分析。

產品好,還不足以讓他能征服中國市場。二O一O年,上海世博一役是很重要的轉折。那年,在上海世博館,他們負責擔任台灣茶文化展演,整個團隊花了半年以上時間,聚集了茶界、時裝界到劇場界人員,陶作坊從茶具商,儼然成為茶文化代言人。

上海世博,結合展演闖出名

就在那個場合,它吸引包括中華開發在內等創投上門投資。一位不願具名創投者評析:「能量產、有質威又有擴展海外市場(指中國)能力,是關注焦點。」

熬了三十年,這兩年,陶作坊像忽然開了花,年營收從六千萬元一躍到三億元。當大家開始覺得做茶具是門好生意時,林榮國卻把賺來的錢拿來做「Tea Party」,將品茶和視覺藝術或者展演結合在一起,做體驗活動,如同海尼根是賣啤酒的,但每年也透過如嘉年華會般活動,讓更多人參與。

「競爭要回到差異化,別人做的我不做,國外有混酒師(編註:專業說法為調酒師),為什麼我們不能產生混茶師呢?」林榮國說得很高興,只是,好不容易賺了錢,又拿去投資,他的獲利之路到底要走多久?他卻說:「我要的是做出『百年品牌』,比的是氣長!」

一直跟別人走不一樣的路的他,很想證明,文創品牌可以不僅限於小眾市場。

用三十二年耕耘茶生意的林榮國,做超生意跟煮茶還頗像,自有節奏,前面的苦澀,反會讓後來的回甘滋味,更加深刻。

文·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54

香奈兒全球CEO將離職 奢侈品增長放緩引行業高層動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5434.html

香奈兒全球CEO將離職 奢侈品增長放緩引行業高層動蕩

一財網 劉瓊 2016-01-28 17:01:00

知名奢侈品牌香奈兒全球CEO Maureen Chiquet將在2016年1月底離職。香奈兒中國內部人士1月28日向記者證實了上述消息,並表示尚無接替人選。據外媒報道,香奈兒董事長Alain Wertheimer將親自接管公司的日常運營管理工作。

奢侈品市場增長放緩的各種漣漪效應已經泛起。

據外媒最新消息稱,知名奢侈品牌香奈兒全球CEO Maureen Chiquet將在2016年1月底離職。離職原因是她與公司產生了意見分歧,但Maureen Chiquet沒有透露具體的矛盾原因和職業新去向。

香奈兒中國內部人士1月28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證實了上述消息,據外媒報道,香奈兒董事長Alain Wertheimer將親自接管公司的日常運營管理工作。

Maureen Chiquet之前,多位時尚奢侈品界的重磅人物在2015年離職。“近年來奢侈時尚零售低迷,帶來的業績壓力,或是引發行業內高層動蕩頻繁重要原因之一。”一位奢侈品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Maureen Chiquet

奢侈品增長放緩引高層動蕩

“我們先不要想能把它做多大,而是應考慮如何讓它保持獨特性。” 這句話恰如其分地描述了Maureen Chiquet為Chanel制定的品牌核心戰略。

2003年Maureen Chiquet加入時,香奈兒公司正策劃轉型,Maureen Chiquet先是在香奈兒駐美國分公司擔任總裁,隨後又升為香奈兒新設立的全球首席執行官一職。

此前Maureen Chiquet曾在Gap公司工作了15年,將Old Navy品牌打造成中低端休閑服飾中的翹楚;後來她去Banana Republic公司任總裁一職。之後,畢業於耶魯大學(Yale)的Chiquet又去法國深造,並在歐萊雅公司(L'Oreal)工作,後回到美國。

香奈兒公司官方表示,在Maureen Chiquet擔任品牌全球CEO九年的時間內,公司見證了香奈兒成功的國際擴張,提升了品牌奢侈品形象定位,並幫助各個品類業務獲得迅猛增長。她為公司創建了國際化的組織架構,並增強了公司的文化氛圍和領導地位。

在香奈兒期間,Maureen Chiquet發現越來越多的顧客在年輕時便積累了大量財富(凈資產超過100萬美元),這些女性具有更前衛的時尚品位。他希望通過取悅新一代的奢侈品消費者,從而帶領這個強大的品牌更上一層樓。實現這個目標,Maureen Chiquet采用了奢侈品零售業罕見的消費者導向型發展策略,把公司的消費者研究預算增加了兩倍。

不僅僅是Maureen Chiquet將離職香奈兒,在奢侈品繼續低迷的2015年,時尚與奢侈品業內一系列高管離職的消息讓人震驚。如2015年,8月份,王大仁離職巴黎世家(Balenciaga)藝術總監一職;9月,開雲集團宣布旗下鞋履品牌Sergio Rossi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 Mélard離職;10月,LVMH集團北美公司主席Pauline Brown辭職;同樣在10月,繼迪奧(Dior)女裝創意總監Raf Simons宣布離開迪奧的消息後,在朗雯(Lanvin)供職14年的藝術總監Alber Elbaz也宣布離職。

盡管Maureen Chiquet沒有透露導致離職的具體矛盾原因,一位奢侈品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奢侈時尚零售低迷,帶來的業績壓力,或是引高層動蕩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奢侈品研究專家、巴黎HEC商學院營銷教授Gachoucha Kretz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最近兩年,奢侈品與科技行業的相互滲透也帶來相應的高管流動。2013年,奢侈品牌Burberry集團的女CEO安吉拉•阿倫德茨(Angela Ahrendts)擔任蘋果高級副總裁,全面負責蘋果零售業務。不過時尚界也挖過科技公司的墻角,2015年,在蘋果音樂電臺立下汗馬功勞的Ian Rogers將從美國西海岸搬往巴黎,出任全球第一大奢侈品集團LVMH的首席數字官。

香奈兒的策略與挑戰

在奢侈品圈內,作為與路易威登、古馳等齊名的法國傳統奢侈品牌,香奈兒因為依然保持家族控股,並且未公開上市,其銷售業績和商業規劃一直都顯得很神秘。

1913年,布麗埃勒·香奈兒(Gabrielle Chanel)在杜維埃開設了一家服飾店,現在,香奈兒品牌已擁有精品部、香水及美容品部和腕表珠寶部等部門。據一份報告顯示,香奈兒公司2014年總營收為75億美元,凈收入為14億美元。

在Maureen Chiquet的領導下,全球價格協調和發展電商的策略是2015年香奈兒品牌戰略最大的兩個動作。

隨著奢侈品行業進入增長緩滯期,以及全球性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香奈兒在2015年3月,對部分商品的全球價位進行了調整:下調中國內地售價,同時上調歐洲售價,幅度接近於20%,調價後兩地差價在10%左右。

“現在無論你在上海還是紐約或巴黎,我們的產品都會是接近相同水平的價位。我們發現,現在已經有更多顧客願意走進中國的店鋪,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提及全球協調定價帶來的效果,香奈兒精品部一位高管表示,現在的首要任務是要在他國深化品牌與當地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據統計,目前香奈兒在中國內地有11家精品店,另外香港和澳門分別有8家和2家。在貝恩最新的一份調研中,在化妝品和鞋履品類,香奈兒都是中國市場最受親睞的奢侈品牌。

此外,一向排斥電商的奢侈品牌香奈兒也與時俱進,開始“小心翼翼”地觸網。香奈兒時尚總裁BrunoPavlovsky曾透露,至2016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香奈兒將正式推出全球性電商網絡。而在2015年年底,香奈兒旗下子公司Paraffection的三家Metiersd'Art高級手工坊(包括手套工坊Causse、制帽工坊MaisonMichel以及蘇格蘭針織品牌BarrieKnitwear)單獨開啟電商渠道。

不過也有奢侈品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香奈兒加速朝電商邁進,或許說明傲嬌堅持傳統模式的奢侈品行業也沒法抵擋互聯網浪潮。在行業增長緩滯期,電商渠道已經成為奢侈品至關重要的一環。不過開啟電商,不僅僅是增加渠道這麽簡單,奢侈品牌傳統的講故事和客戶體驗管理等將迎來互聯網的各方面挑戰。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67

香奈兒送走「獨特」女王

2016-02-22  TCW

我就像海綿,我喜歡傾聽。」這是法國著名奢侈品牌香奈兒(Chanel)執行長琪奎特(Maureen Chiquet)的話。擅長傾聽的她如今卻因溝通不良而下台:一月底香奈兒宣布,琪奎特因為與公司「意見不合」去職,這亦是近來奢侈品高層下台風潮的最新一例。

今年五十三歲的琪奎特,來自美國密蘇里州一個小鎮,父親是會說流利法語的律師。她十六歲起就對法國文化著迷,後來上耶魯大學念戲劇,為的就是研究法國電影。畢業後她成為歐萊雅(L'Oréal)在巴黎的實習生,自稱「這是我愛上美麗與時尚之始。」此後她在服飾品牌GAP服務十五年,協助創立子品牌「老海軍」(Old Navy),將公司打造成年營收五十億美元的著名品牌。

琪奎特這段經歷被當時追

求轉型的香奈兒看上,二00 三年她加入香奈兒,花一年時間在巴黎熟悉其文化,這段期間她多聽少說,「我有九個月時間是不開口的。」二00七年她升任香奈兒執行長,「先別想要做多大,而是想要如何做到獨特。」外界曾質疑琪奎特過去在乎價品牌GAP服務,未必了解奢侈品,不過香奈兒表現卻不俗:過去十八年其營收複合成長率一八%,是全球奢侈品牌平均值的兩倍。這或許要歸功琪奎特堅持「獨特性」理念。

以中國市場為例,LVMH在當地已開超過五十家門市,香奈兒至今仍只有十一家門市,二0一五年多家奢侈品牌在中國掀起關店潮,香奈兒屹立不搖一店未關。去年三月香奈兒調高數款包包在歐洲市場售價,同時調降中國市場售價,以打擊中國遊客赴歐代購,其他奢侈品脾亦仿效,亦可見琪奎特的手段。

不過她管理下的香奈兒也

不乏爭議:去年十二月,香奈兒推出一款早秋系列服飾,被指控抄襲一位蘇格蘭設計師溫特禮(Mati Ventrillon)的圖案,香奈兒後來立刻道歉。

這並非該公司首次涉及類似案件,二00四年法國「世界針織」(World Tricot)女老闆柯萊(Carmen Colle)發現她提供給香奈兒的設計末被採用,之後她卻在東京香奈兒店鋪裡見到同樣設計的商品。

柯萊憤而提告。最後法院判決香奈兒須賠償二十萬歐元。

儘管如此,香奈兒在琪奎特近九年治下仍優於同業,她突然去職因此讓人大感意外。

六十七歲的集團主席威瑟默Alain Wertheimer)將暫代香奈兒執行長。威瑟默與其弟從祖父手上繼承香奈兒。他們一直以其雇用超過三十年的設計師拉格斐(KarI Lagerfeld),做為香奈兒對外宣傳門面。琪奎特去職後,威瑟默不管找誰來管理近一百一十年歷史的香奈兒,都將和其時裝秀同樣具可看性。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