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素還真接班人「阿西」 明年單挑阿凡達

2014-10-13  TCW
 
 

 

你知道,已經「二十六歲」的霹靂一哥「素還真」,它的接班人是誰嗎?

答案是,名字「俗擱有力」的「阿西」。這個不再走素還真充滿中華文化意涵的名字,將會是下一個霹靂王朝的靈魂人物。

阿西,是霹靂國際斥資超過二億五千萬元打造,將在二○一五年上檔的電影《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的主角。這是台灣首部3D偶動畫電影,雖然延續了布袋戲的古裝場景,但核心人物「阿西」,卻是個頭大、粗眉又四肢壯碩的木製機器人,完全不同於霹靂系列裡,精緻靈巧又俊俏的素還真等偶戲明星。

然而,霹靂國際多媒體董事長黃強華卻明白表示:「阿西是繼素還真之後,霹靂的第二支產品線。」究竟,他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老爸的素還真在美國碰壁語言不通加上文化差異,錯失主打的收視觀眾

霹靂國際拍電影不是第一回,二○○○年就曾斥資三億元,將武俠布袋戲《聖石傳說》搬上大銀幕,當時雖創下國片破億的票房紀錄,但過程卻一路跌跌撞撞。

首先,大成本製作的布袋戲武俠電影,主要觀眾仍然鎖定台灣的本土戲迷,市場難以做大;第二,發音獨特的台語對白,難以轉化為音義相符的多國語言,成為布袋戲要跨出國門的一大絆腳石;第三,沒有充分考慮到各國文化的收視差異,錯失原本主打的收視群眾。

曾經負責《聖石傳說》後製的太極影音副總經理楊宗哲回憶,當年到美國介紹霹靂布袋戲,對方一聽到有流血、砍頭的畫面,表示會被列入輔導甚至限制級,不准青少年觀看,但是霹靂布袋戲在台灣的主打收視群,正好就以青少年為大宗。

事實上,一九八八年誕生的素還真,在黃強華兄弟打造的霹靂系列一炮而紅後,已穩坐武俠布袋戲界的一哥寶座,然而,隨著影視內容日益多元,霹靂劇情與內容設定仍不脫素還真元素,讓公司的國際化腳步備受挑戰,如今已二十六歲的素還真,反成為創新包袱。

「我很早就體認到這件事情。」黃強華在顧好傳統戲迷、穩住基本盤後,開始要衝新的領域,他讓台大生化科技系畢業的兒子黃亮勛,操盤霹靂的首部3D偶動畫,就是要讓霹靂的國際化,走出「素還真影子」。

兒子一手打造木偶阿西名字俗擱有力,搭上最紅的3D、機器人話題

《聖石傳說》雖不如黃強華預期的成功,卻是他再次投入電影製作的重要學習。他坦言,過去編寫劇本時,有太多的鋪陳和經典對白,想引發觀眾思考,但看電影還要動腦筋太累人了,透過製作這部片子,他學到電影的做法,就是「故事要簡單,過程要精彩。」

事隔十五年,霹靂國際的第二部電影《奇人密碼》即將上映,這次他們做了許多改變,而真正的關鍵點,就是黃強華自覺要淡出製作核心,全權交由長子黃亮勛負責,光從電影主角的命名,就可嗅出端倪。

一頭長鬈髮搭配有型的小鬍子,黃亮勛說:「阿西這個名字就是我取的,因為我想給他一個很『俗』的概念。」從腳本發想到後製都全程參與的黃亮勛,直率的說出命名由來,沒有典型霹靂人的酷帥感和文學涵養,他認為,俗氣的名字反而更貼近大眾。

在設計上,黃亮勛也盡量避開布袋戲的傳統思維,「布袋戲是手從布偶中間穿進去操作,阿西是木製的,沒辦法將手掌穿進去,反而比較像傀儡戲的做法。」同樣是偶戲,黃亮勛不再鑽研霹靂起家的布袋戲偶,反而思考如何將傳統的傀儡戲與國際的機器人搭建共通形象,無形中就將《奇人密碼》的阿西與《聖石傳說》的素還真做出區隔。

黃家的布袋戲從廟口起家,轉戰過電視、錄影帶、DVD甚至還搬上大銀幕,每次轉型雖然都繳了大筆學費,卻從未敗北。這一次,他們要挑戰的,是狂掃全球二十七億美元的好萊塢大片《阿凡達》,不諱言受該片影響頗深的黃強華說:「為什麼好萊塢可以做到,台灣的布袋戲就不可以?」

兩大對手破例合作統一、全家當股東,要助霹靂走出台灣

這次製作3D挑戰大,黃強華也學會分散風險。拍電影投資過大、回收期又長,不利公司營運。這一次,他成立偶動漫公司做為電影發行商,背後股東除了中信創投外,竟同時出現台灣超商兩大對手:全家便利商店與統一國際開發。

一路支持霹靂國際的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表示,「黃強華的市場嗅覺很靈敏,也很敢嘗試,他每一次創新都是風險,但在他身上有成功的條件與特質。」光是黃強華過去不斷的把新的影音、技術帶到木偶戲裡,讓他能夠從台灣上千布袋戲團裡脫穎而出,甚至「素還真也可以講國語、日語,」這都是吳一揆眼中,霹靂能走出台灣的本錢。

電影版圖交棒下一代黃家血液裡叛逆因子,再次丟掉布袋戲包袱

二○一二年,買下全台第一台Sony雙眼攝影眼機器,投入3D電影。除了設備與技術提升外,黃亮勛坦言,一開始就碰到人才斷層問題,必須不斷從外部引進攝影師和燈光師,造成管理和經驗傳承的困難。

而操偶師的拍攝過程,更讓董娘劉麗惠心疼不已,她說:「光是一分多鐘的神女舞蹈,就足足拍了一個月之久,每個鏡頭都NG二十次以上,讓許多資歷長達二十年以上的操偶師信心崩潰。」

歷時三年多的拍攝過程,每一步都是摸著石子過河。經濟部工業局在得知霹靂國際的3D計畫後,曾經引薦好萊塢專業人士協助諮詢,結果發現霹靂碰到的瓶頸,都是好萊塢也在面對的難題。黃強華認為,冒險可以讓人看到自己的缺點,突破缺點後才有機會轉型,顯現出潛藏在黃家血液裡的叛逆因子。

正式將霹靂的電影版圖交棒給下一代,黃強華多次強調不會干涉《奇人密碼》,就是要避免讓素還真的影子滲入其中。 飽讀古書的黃強華,寫了兩千多集劇本,素還真的一言一行幾乎就是他的投射;而接班人「阿西」,從名字、劇情到角色設定,都由懂作詞、作曲,還當過地下樂團吉他手的兒子黃亮勛,扛起霹靂未來的產品競爭力。

黃強華當年就是丟掉台灣傳統布袋戲包袱,才一統台灣布袋戲江湖,他讓兒子用不同於父親的角度承接使命,也許霹靂布袋戲的接班也才有了意義與轉機。

【延伸閱讀】霹靂進軍3D電影 從《聖石》經驗學到4堂課

●第1課 台詞要白話 原本-《聖石傳說》台詞為詩詞對白,跨語言翻譯困難調整-國語發音、白話文為主

●第2課 故事要簡單 原本-霹靂系列故事內容錯綜複雜調整-電影故事要簡單,過程要精彩

●第3課 造型要討喜原本-布袋戲偶在國際市場熟悉度低調整-改以木製機器人,提高海內外接受度

●第4課 角色要親民 原本-霹靂角色名字過於深奧又難記誦調整-命名「阿西」,雖俗卻貼近日常生活

整理:夏嘉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504

希特勒的女阿凡達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851

德威對希特勒的狂熱崇拜背後,有一整套種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和歷史觀。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在當代世界極右翼的意識形態和政治運動歷史上,德威有大量傾慕者。她活著是他們的女祭司,死後羽化為他們的女神

納粹高揚自然和動物權利,上臺不久就頒布了保護自然環境和嚴禁虐待動物的法規。

1949年2月,在二次大戰後盟軍占領下的德國科隆,英國軍事警察逮捕了一個中年女子。這個女人在一些城市秘密散發了一萬多份呼籲複興納粹運動的傳單。這些傳單以“德國人,民主給你們帶來了什麽”開篇,回顧戰爭年代德國的“光輝歲月”,說今天在西方強加的民主下只有“饑餓、羞辱和壓迫”,最後以“我們的元首還活著,他將帶著前所未有的力量重返人民。奮起反抗吧!希特勒萬歲!”的口號結束。

來自印度的納粹朝聖者

英國軍事警察對這個納粹地下工作者的身份做了調查,發現她其實並不是德國人。她叫莎維翠·德威(Savitri Devi),是個印度名字,國籍也是印度。他們還發現,這已經是她第三次來到戰敗的德國和前納粹分子接頭、建立秘密組織和從事宣傳活動。他們能抓到她,是因為她在科隆的聯系人(原黨衛軍軍官)被捕。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個從印度千里迢迢來到德國複興納粹運動的女人,有著地道的西歐人血統。她的父親是希臘和意大利混血,母親是英國人,因此她身上流著白人“高貴”的血液。她出生於法國里昂的希臘人社區,原名馬克西米亞妮·帕特阿斯(Maximiani Portas,1905-1982)。她本來是法國公民,但上大學時放棄法國國籍成為希臘公民。

1930年代初,出於對西方現代文明的厭惡和對印度古代文明的傾慕,德威前往印度生活,在那里取了這個印度名字。第三帝國崛起後,她想去德國用廣播宣傳為納粹服務,為旅行的方便,和一個印度婆羅門結了婚,放棄了希臘國籍,換取到大英帝國印度臣民的身份。但由於大戰很快就爆發,她前往德國的心願一直到戰後才實現,但使命已經不同了。

英國軍事警察把德威轉送到杜塞爾多夫的法庭,罪名是傳播納粹主義意識形態,從事被禁的納粹活動,違反了軍事占領法第7和第8條,最嚴重可判死刑。德威“大義凜然”,把庭審變為宣傳自己理念的講堂,怒斥西方盟國在他們占領下的德國散布有關第三帝國的歷史謊言,妖魔化希特勒,給德國人洗腦,說在他們統治下德國人喪失了民族自信,道德墮落。

審理德威案件的英國軍官原來想從她那里誘出一些有關納粹殘余勢力的情報,不料聽到的卻是滔滔不絕的充斥了哲學、神學、美學、歷史和其他種種高深學問的一整套宇宙真理觀,包羅從古代印度和埃及到近代西方文藝複興和政治制度的各種知識。她完全不像是一個女政治犯,而像一個給他們上課的大學教授。

德威對律師表示,她盼望英國人判自己死刑,那樣她就可以實現夙願,把生命貢獻給納粹運動。她將唱著納粹黨歌“霍斯特·威塞爾”走向刑場,高呼“希特勒萬歲”迎接死亡。

但讓她失望的是,被她的博學和深奧繞得頭暈目眩的英國軍官覺得這個身份複雜的印歐女人主要是思想問題,只判了她3年徒刑,實際上又只關了5個月就把她驅逐出境,規定5年內不得進入德國。

然而,被英國軍官視為書呆子的那一面正是德威為納粹事業執著獻身的強大的精神和心理基礎。不久她去了希臘,用婚前的名字換回曾被自己放棄的希臘護照,1953年又踏上前第三帝國的土地。由於難以找到敢於用行動複興納粹運動的同黨,她轉而從歷史朝聖中獲得精神和心理滿足。她膜拜和希特勒及納粹黨有關的遺跡,從希特勒在奧地利的出生地、希特勒母親的墓地,到希特勒在慕尼黑發動政變的啤酒館,流連忘返,心潮澎湃。她還暗訪那些自稱了解被西方歪曲的第三帝國“真實歷史”的“見證人”,和這些納粹余孽相見恨晚。

從反民主到反人類

對希特勒和第三帝國的歷史緬懷,鼓舞德威成為一個活動家,奔走於歐洲和中東,並和美洲書信往來,為複興納粹事業、建立第四帝國鞠躬盡瘁。她不但出版了多本著作,而且聯系流落在世界各地的老納粹和新納粹。在當代世界極右翼的意識形態和政治運動歷史上,德威贏得了大量傾慕者。她活著是他們的女祭司,死後羽化為他們的女神。

每個社會都有一些陰暗角落,都少不了一些政治極端主義者和反社會的心理疾患者,都能聽到和看到一些對於正常人來說是匪夷所思的言論和行動,尤其是形形色色獨裁者的“粉絲”,他們堅信自己心中的偶像是死後遭人潑了臟水,被歪曲和汙蔑得不成人形。德威的行為屬於這個人群,但在思想上又絕不僅是走火入魔。

德威一生最值得人們重視的,是對希特勒狂熱崇拜背後的一整套種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和歷史觀。作為一個典型的西方人,德威對這一整套首先在西方系統地發展起來的民主觀念和制度的否定,正從反面說明它們本質上超越了所謂“東方和西方”特定的社會和文化背景,被所有蔑視個人生命和個體價值的群體所憎惡。

不但如此,德威對這些人類賴以平等生存的原則的厭惡,是和她拒絕以人為本這個人類社會不言而喻的共同立場、把自然和動物在價值觀上置於和人同等的地位有關聯的。

這一點,也使得我們不得不註意長期以來在中文語境下被忽視的納粹運動的一個重要方面:納粹對自然環境和動物權利的保護,在形式甚至法規上,確實是今日綠色政治和生物多樣性運動的先驅,因此似乎給歷史敘述出了難題。其實,第三帝國的生態政治,不過是納粹主義反人類的一個極端表現罷了。

德威極端主義思想的形成,和歐洲法西斯主義的崛起在時間上同步,但其產生過程和具體內容,又和人們一般理解的這些概念至少在知識構成和歷史背景上不同。它不但有別於歐洲法西斯主流思潮,而且和席卷歐陸、波及英倫的大眾法西斯運動也沒有關聯,可以說處於法西斯主義的邊緣地帶。但在這個邊緣地帶形成的那些觀念,和她鮮明的個性相結合,卻給戰後法西斯意識形態全球性的繼續生存,提供了一種特殊的土壤。

法西斯主義本來就是一個成分複雜的思想體系,而且深受實用主義政治原則支配。而德威又是這樣一個思想體系中的異數,要做到對她的深入了解,對於專業的思想史學者來說,也非易事——某種意義上也無此必要。但擇要而言,有兩條比較清楚而相互纏繞的線索。第一是她的身份認同從西方中心地帶向邊緣的轉移,第二是泛雅利安烏托邦理念的形成。

1962年德威在英國的野營地和新納粹分子行納粹禮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法國-希臘-印度:身份認同和泛雅利安烏托邦

德威雖然出生於法國,是這個國家的公民,但多元的家庭血緣組合,卻使得她難以建立起對法國人的認同,從童年起就深受身份意識的困擾。由於父系主要是希臘人,從小一直生活在里昂的希臘人社區,所以希臘而非法國成了她文化和家族身份中更重要的背景。這種背景又受到移民社會政治氣氛的強化,主要是希臘反土耳其的民族主義。從古典時期開始,小亞細亞(也稱安納托里亞,今稱土耳其)西部一直是希臘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大量希臘人在那里生活。15世紀時,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興起,把這里作為帝國本土,並向愛琴海和希臘本土擴張,一度吞並希臘。希臘作為民族國家就是通過擺脫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建立的,它獨立後,和土耳其紛爭不斷,波及海外希臘人社區,德威從小耳濡目染,種下了希臘民族主義的種子。

一戰後,大學生德威來到希臘尋根,傾倒於那里濃厚的古典文化氛圍和人文風情,增強了她希臘人的認同。恰在此時,她熱愛的希臘遭受了一場重大的民族危機。奧斯曼帝國由於在一戰中加入德奧集團,戰敗後瓦解,只剩下小亞細亞的本土,而希臘則企圖借機在小亞細亞西部擴張,和新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國發生沖突。結果希臘在軍事上失敗,被迫接受《洛桑和約》,從小亞細亞撤回幾乎全部的希臘人,人口超過本土人口的四分之一,造成了一場巨大的人道災難。在此以前,土耳其帝國已經對境內的希臘人進行迫害甚至種族屠殺,數十萬希臘人喪生。

這個災難性巨變,進一步夯實了德威的希臘人意識,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她對西方主要國家英法的態度,發生了從疏離到幻滅的變化。作為希臘的主要盟國,英法雖然竭力瓦解奧斯曼帝國,但沒有支持希臘的領土要求,對難民危機袖手旁觀,作為戰勝國之一的希臘,反而成了國際政治的棄兒。英法在希臘危機中的不作為,對德威來說絕不僅是外交政策的權變,而是虛偽、背叛和出賣,反映了其本質,這促使她放棄法國國籍,成為希臘公民。

德威自幼對法國就缺乏歸屬感,對其政治文化也格格不入。還在少女時期,她就公開表現出對啟蒙運動思想家、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以及大革命和共和國這些法蘭西民族引以為豪的政治文化標誌的不屑,為此甚至受到所在中學的懲戒。這種政治早熟或許和她移民的身份有關。她從法國人轉為希臘人,既是國籍認同的變化,一定意義上也是對歐洲價值觀的拒絕。

整個20年代,希臘基本上是德威生活和思想的中心,當時她正在里昂大學學習人文和科學課程,在希臘住了好幾年。她的本科論文是關於一個法國浪漫主義詩人的,博士論文卻是關於數學簡單性的。在此期間,她的個人認同,從國籍到思想都從西方政治文化的中心轉向邊緣,否定西方近代啟蒙人文主義甚至基督教人文主義的傳統,要回到古典文化為個人和時代尋求出路。這條路徑不走近兩百年來主導西方思想的歐陸和北美,而是從古希臘出發,通過南亞的印度教和種姓制,再繞回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最終指向一個種族主義的泛雅利安的烏托邦世界。

德威說她要在“古希臘、古羅馬、古代英國和德國尋找我們種族帶來的神祇和儀式,還有六千年前的太陽神崇拜,這些都是今天千百萬人仍然賴以生存的命脈;要用今天的婆羅門精英來見證一個令人敬畏的奇跡:種族隔離的可行和少數雅利安人世世代代的成就”。

這段話表現了德威和當時歐洲泛濫的種族主義歷史觀的一致,這種歷史觀以印歐語系(即歐亞從不列顛到印度的多數語言共享一個起源)的發現為由,虛構出一個優越的雅利安人種。德威的“獨創”在於她突出古希臘在這個種族主義世系中的地位,強調印度今日的高等種姓仍然代表了這個種族,此外“六千年前的太陽神”是她對古埃及法老埃赫那吞宗教改革時確立的太陽神崇拜的解讀(盡管埃赫那吞的年代至今不到六千年),她認為那是受雅利安人的影響,這又把埃及文明也歸到雅利安人種的名下。她為此寫了一本《太陽之子:埃及國王埃赫那吞及其哲學》。對雅利安種族神話的這種泛化,和她後來對納粹種族主義的認同一起,構成了一個泛雅利安的種族烏托邦。

在希臘期間,德威日益被印度吸引。在歐洲種族主義神話中,古代印度本來就是三千多年前那個金發白膚的雅利安人東擴、從深膚色的達羅毗荼人手中奪取土地,建立雅利安國度的聖域。1870年代,德國著名考古學家施里曼發現了特洛伊和麥錫尼古城的遺址,證明了《荷馬史詩》的真實性,其中有大量在印度宗教中常見的卍字符,似乎更印證了雅利安人橫跨印歐的歷史(德國和北歐學術界19世紀發展起來的對印歐語系的熱衷,和這個背景有關,中國學者季羨林在德國的東方語言學重鎮哥廷根大學深造就是得益於此,即使二戰也未中斷其項目)。德威於是產生了前往印度的願望,她認為印度最高的種姓婆羅門就是雅利安人種純粹的後裔,印度的種姓制度就是不同種族之間的自然秩序,於是1932年她前往印度。

印度-德國-世界:尋覓和複興雅利安帝國

在印度期間,德威進一步發展了她的種族主義世界觀。她十分擔憂地看到,以印度教為基礎的種姓制度已經被大大削弱了;穆斯林人口的增加,使得印度“穆罕默德化”,越來越像埃及和伊拉克這些穆斯林化的國家;此外,基督教的傳播也影響了印度教的地位。為此她寫了《對印度人的警告》一書。她參加了印度反英國殖民統治的運動,但加入的不是國大黨和甘地的泛印度民族主義的主流運動,而是一個叫“民族誌願者聯盟”的組織,以“雅利安使命”自居,由種姓純粹的印度教徒組成,目的是維持婆羅門精英的政治權力。印度民族主義領導人尼赫魯稱這個組織為“印度的法西斯”。通過參加這個運動,德威實際上又為自己獲得了一個雅利安印度民族主義者的身份。

早在1920年代下半期,納粹運動的種族主義綱領就吸引了德威的註意。1933年納粹上臺後,德威非常振奮,她從希特勒身上看到了在印度日漸遙遠的雅利安種族複興的希望。她認為納粹主義和印度教是相通的,視希特勒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濕奴的阿凡達(化身,Avatar)。傳說中毗濕奴有十個化身,九個已經出現,她認為希特勒就是最後一個,帶領雅利安人對抗整個世界的黑暗和墮落。她甚至在納粹軍人身上看到了印度教義:印度教規定,武士殺戮不是罪過,是履行種姓責任,但殺戮時必須保持超然,不投入任何情感。德威認為納粹軍人的職業表現,正體現了這個種姓美德。

除了雅利安種族主義,德威和納粹之間還有很多共同點,最根本的是對宗教人文主義和啟蒙人文主義這兩個西方近代文明的基本觀念的否定。人們一般認為,啟蒙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確立了工具理性,否定了中世紀的以神為中心、以信仰為生活原則。但德威認為,西方宗教把神與人的關系看成是宇宙間唯一的關系,獨尊人類,認為自然和動物是神為了人而創造、由人來支配。西方宗教也建立了神的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這和人文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是相通的。

與人文主義對立,德威否定猶太-基督教的一神教義,主張回到被它取代的帶有神秘色彩的異教,印度教不過是其中一種。這種異教尊崇自然本身規定的生物性等級制度,神性就體現在這個自然的秩序中,它排斥雜交和變異。在這個異教的宇宙秩序中,人和自然及動物並列,沒有特權。但在每個物種的內部,這個宇宙秩序又規定了貴賤和高下。和尼采類似,德威把基督教的興起視為弱者和奴隸道德的勝利,是對自然秩序規定的強者的壓制。

按照啟蒙主義線性歷史觀,一神教取代原始宗教是進步。但否定一神教、回歸原始異教,正是納粹反啟蒙主義精神文化的核心:納粹崇拜的就是一個神秘的前基督教世界的日耳曼異教(occult)。納粹的所有標誌,例如卍、骷髏、雙閃電、黑太陽光輪等都和這個神秘宗教有關,黨衛軍還有自己秘密的神廟和祭祀儀式。與此相聯系,德威和納粹都批判理性主義和科學思維,認為它們是對原始性和自然性的僭越。

納粹高揚自然和動物權利,上臺不久就頒布了保護自然環境和嚴禁虐待動物的法規,體現了上述原始異教的宇宙秩序觀。納粹美學引導德國人貼近自然、欣賞自然的美(納粹發展高速公路和家用汽車,組織學生和青年遠足和野營,也是為德國人創造踏訪森林原野的機會),但與此同時,又仇視一切在他們看來是非自然的生物現象。納粹認為純種的動物要比“雜種”和低等級的人種更高貴,維護自然界的美,要比給低等級的人群提供生存條件更重要。納粹宣傳中不乏黨衛軍在戰火中呵護動物的畫面。

德威也酷愛自然和動物,她完全拒絕肉食、狩獵、馬戲、用動物作為科學實驗對象和穿戴動物皮毛制品。她在印度的家中養了幾十只貓和很多鳥。但是,她對動物的這種熱愛,是建立在對人文主義的拒絕基礎上的。她有一本《對人的控訴》,就是對人文主義的徹底否定,其中說這個世界上多數人本來就是不應該出生的。在二戰後,針對西方國家在前第三帝國推行的非納粹化政策,德威輕蔑地說,你或許可以在政治上推行非納粹化,“但你不可能把自然‘非納粹化’”,表達的就是由宇宙秩序規定的自然等級不可動搖的信念。

德威和納粹在世界觀和宗教觀上的重合,導致了他們在社會政治觀點上的一致。他們都拒絕根據契約和公民權利組成民族國家的政治民族主義,認為國家的基礎是生物性的種族而非政治性的民族,強調血統、家世、土地等更原始性的因素在決定身份中的作用,這套話語中的民族主義,實際是種族民族主義。

他們都拒絕建立在啟蒙價值觀上的民主和平等。德威說民主是謊言,平等是荒謬。在他們看來,民主主義、自由主義和建立在它們之上的憲治制度是在政治領域里對自然秩序的破壞,因為種族之間和個人之間根本就不可能平等。在20世紀,人人平等至少在道義和法理上被普遍接受,而德威認為在印度仍然留存的種姓制度是對它的抗拒,而納粹的第三帝國則是在歐洲範圍內對它的顛覆。

二戰爆發後,德威想去德國用自己擅長的語言才能為納粹宣傳機構服務,為此她和穆克赫基(Asit Krishna Mukherji 1898-1977)結婚,取得英國臣民身份,放棄了希臘國籍,想通過意大利進入德國。穆克赫基是身世高貴的婆羅門,激進的“印度使命”領導人,這個組織代表了印度高等種姓中的準法西斯主義者,他們在政治上敬佩納粹對英國的挑戰,在文化上感激德國東方學界對印度古典文化和語言的推崇。德威和他早已結識、誌同道合。但婚後德威還沒有來得及成行,1940年6月意大利對英國宣戰,她只得留在印度。

二戰期間,德威夫婦密切關註戰局,指望德軍能經由蘇聯南部和北非戰場打進印度,就像三千多年前的雅利安人遠征那樣。他們一度把希望寄托在日本身上,認為日本人也是優秀的純種,對自稱太陽神後裔的大和民族產生了種族“移情”。日本軍旗上光芒四射的太陽,看上去和德威鐘情的古埃及太陽神也很像。

當英美在東南亞與日軍交戰時,美軍在印度東部建立了基地。德威夫婦在他們加爾各答的家中開派對,殷勤接待很多美軍軍官,在和他們閑聊中套取情報,送給緬甸的親日抗英民族主義武裝,由他們轉送日本人。這些美國人恐怕不可能想到,一個西歐背景的優雅女士和一個高貴的印度婆羅門,竟然會替日本人義務做間諜。

當二戰臨近結束時,德威不能忍受廣播里和街頭巷尾對德國將要失敗的報道和議論,離開加爾各答跑到了鄉下。戰爭一結束,她立即決定去歐洲,從那里進入德國。她沒有能和第三帝國共同鬥爭,但要為第四帝國的崛起奮鬥,於是就有了本文開頭的故事。1952年,她出版了《熔爐中的真金:戰後德國的經歷》,把德國戰後的物質匱乏和文化危機都歸於西方盟國,渲染德國和奧地利人對民主的失望和對希特勒時代的懷念,堅信雅利安人會再度崛起,告訴世人他們之所以恨希特勒是受了西方的欺騙,對他根本不了解。

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德威頻繁旅行,和納粹的殘余勢力建立了密切聯系。他們當中有黨衛軍軍官斯科爾茲內,此人是第三帝國的傳奇人物,1943年意大利反法西斯政變後,墨索里尼被秘密囚禁在一處難以登臨的高山之巔,斯科爾茲內率領突擊隊,乘滑翔機從天而降,把墨索里尼解救到柏林。納粹垮臺前後,他授命組織“敖德薩行動”,把一些納粹精英轉移出德國,散布在世界各地,他本人受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的庇護。德威曾前往西班牙看望他。

和德威有聯系的還有納粹的空軍英雄魯德爾,蓋世太保巴黎的頭頭巴比,奧斯維辛集中營的魔鬼醫生門格爾等等,很多名字中國人都不陌生。他們戰後都輾轉去南美定居。此外,在和以色列的沖突中,北非和中東一些穆斯林國家雇用了一些前德國軍官,利用他們的反猶主義和專業知識。德威和他們也有往來。

德威還在戰後的新納粹和形形色色的極右翼勢力中建立了聲望。她是“國家社會主義世界大同盟”(一個新納粹的全球組織)的發起者。在參加這些組織的野營(仿效第三帝國青少年的集體活動)時,她甚至像年輕人一樣,清晨起來在河里洗冷水澡,因為“只有意誌薄弱的民主主義者才睡懶覺”。歐洲各國警方對她的名字非常熟悉,她多次遭遇拘留、傳訊、驅逐出境和拒絕入境。

她還與美國新納粹黨的領導人羅克維爾書信往來,晚年最後的願望就是前往美國,和那里的新納粹分子和白人種族主義者團聚。為此她在1982年先前往英國,但在那里去世,一部分骨灰送到美國,存放於美國納粹黨總部。

希特勒的女阿凡達

德威在她孕育多年的主要著作《閃電和太陽》(1958年出版)中說希特勒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濕奴的阿凡達(梵語,意為“化身”),這本書成為當代新納粹運動和西方新種族主義者的最愛,還有縮寫本問世。

其實,如果真有化身,德威倒稱得上是希特勒的女阿凡達。

二次大戰和冷戰的結局一度給人帶來意識形態終結的錯覺。但自1990年代以來,形形色色極端主義的觀念和運動不斷複活和強化,參與者既有上個世紀政治鬥爭中幸存的遺老,也有全球化時代崛起的新秀。他們挑戰人們對20世紀極端主義政治運動的歷史記憶和道德評價,重構被20世紀的政治實踐瓦解的種族、宗教和階級烏托邦,用各種意識形態話語覬覦政治權力,否認人人平等的民主原則。人類社會和它們的鬥爭也仍然圍繞著那個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老問題:人之為人的一些基本權利和保護這些基本權利的基本制度。對莎維翠·德威的一定了解,不但有助於增強對極端主義意識形態的抵抗力,也有助於深化對現當代歷史的一些基本問題的思考。

參考文獻:Nicholas Goodrick-Clarke,Hitler's Priestess: Savitri Devi, the Hindu-Aryan Myth, and Neo-Nazism,紐約大學出版社,1998; The Occult Roots of National Socialism: Secret Ayran Cult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Nazi Ideology,紐約大學出版社,19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57

端點 | “阿凡達”成真!韓國造世界首臺載人機器人

周二下午,韓國機器人公司“韓泰未來科技”對世界首個巨型載人雙足機器人進行初次測試。該機器人名為Method-2,高4米,重1.5噸,能夠像人類一樣行走。邁出第一步時,其重量足以令地面震顫。

據該公司主席Yang Jin-Ho介紹,之所以設計這臺機器人,是為了讓它去那些人類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無法到達的危險或極端地帶工作。

自2014年以來,Yang已經在該項目上投資2420億韓元,約合2億美元,聘請的設計師曾經參與《變形金剛》等科幻大片的制作。

據悉,Method-2能夠模仿坐在其軀幹內部的駕駛員的動作,但人們不光可以坐進它身體中操控它,也可以通過遙控遠程控制它。

目前,Method-2已經收到了來自制造業、建築業乃至於娛樂業的“橄欖枝”,但它究竟會被如何使用,尚未可知。其平衡性和動力系統仍需要改進。

Yang表示,Method-2預計將於2017年底開售,價格為100億韓元,約合830萬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00

夫妻檔創香薰精油品牌為黎明設計阿凡達味道

2017-05-04  NM

現時青靚白淨的八十後霍家承(Jonathan),雖擁有陽光笑容,但也有過一段慘痛的濕疹經歷,多年來爛嘴含膿樣樣試過,痛苦難耐卻未能根治。八年前與當時女友、現任太太姚冠瑛(Hester)約會吃飯後更會偷偷躲進洗手間塗藥膏,但再閃縮也瞞不住身為香薰治療師的Hester法眼,女方最後出手為他親自調製配方,成功讓其濕疹斷尾。「所以我以身相許咗俾佢。」Jonathan看着太太甜蜜地道出,此言或能立於他三年前放棄投行本職,與Hester成立集護膚及治療於一身的品牌SOVOS之決定上。二人在推動香薰治療普及化之餘,更開拓出幫場地設計專屬味道的另類市場,連黎明演唱會要求的阿凡達味道也能迎刃而解順利調配;成功在零廣告少宣傳的策略下,殺出條滿布香氣的血路。個人訂製與標準產品同價

「選用香薰精油,其實應睇功效而非味道。」Jonathan的一句,道出了普羅大眾對香薰治療的誤解。「以往做投行長期望實六個熒幕,好大壓力,濕疹令我嘴角同耳背後成日流膿爆裂,手腳關節位全都好痕。」Hester的出手令他得以擺脫痛楚,但也非一條秘方走天涯。「濕疹都有分好多種,要睇成因同情況,所以我哋主張客人搵咗治療師了解先,再按情況調製。」SOVOS一詞,正正是古拉丁文「個人化」的意思,二人不惜工本,把個人訂製及標準產品的價錢劃一,望能增加選擇個人化服務的誘因,而訂製過程只需三至五天。放棄投行本業,開創自家品牌之舉,絕非單純的「捨命伴愛妻」,而是Jonathan同樣認為有數可為。「向來做金融嘅我當然習慣睇數字同資料,然後發現歐洲國家例如法國、英國及德國,會將香薰治療歸納喺醫療架構內,視為輔助治療。」想更多人了解香薰治療,不單要創出一盤生意,而是望能減少人們因誤用精油而產生的不適。「治療師最重要係懂得睇精油嘅拉丁學名,比如薰衣草其實有三十九個品種,有啲係改善睡眠質素,有啲則係針對呼吸系統。但非個個啱用,例如低血壓人士要避免使用薰衣草,高血壓唔可以用迷迭香。」對比坊間有同樣是自家製的有機產品,Jonathan指護膚品始終非一時三刻可用完,因此希望SOVOS走專業路線,而非使用期只有數星期的工作坊製品。他指防腐劑非萬惡,是否天然才是重點,而其產品一律使用純天然及有機的防腐劑,開封後保鮮期為三至六個月。

為黎明演唱會設計香氣

光暗、色彩及音樂可為場景營造氣氛,其實香味同樣可以。憑着以往在銀行業打滾儲落的人脈,SOVOS曾為各大品牌如文華東方酒店、鐘錶品牌IWC等設計專屬味道,收費按場地大小及氣味的複雜程度而定,最經典的莫過於在去年幫黎明的4D演唱會設計出四種非筆墨能形容的創新味道。「第一隻味嘅主題係濃情,以配合開頭嘅勁歌熱舞,然後有太陽花之味,最難處理嘅係阿凡達同太空嘅主題。」Hester最後以檸檬、天竺葵及雪松等多種精油調配出阿凡達之味,讓觀眾恍如置身茂密又濕潤的森林中。Jonathan指以十二萬之價為八場演唱會設計香味,絕對是有汗有淚。「第一件事要應對嘅係無咗個帳篷,由密封空間以至應付落雨,我哋仲要不停睇風向變陣搬機。」SOVOS亦有為婚禮接待處設計香氣,收費約是四至五千元。

提供服務非單一產品

「我們無太着重零售或投放資源落廣告,相反主張同商戶合作。」SOVOS現時與十間水療中心及美容院合作,向他們提供產品,最重要是安排十五名合作的合資格之香薰治療師駐場,向客人以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其身體狀況,才對症下藥提供按摩等治療服務;每六十分鐘收費為六百至八百元,而SOVOS則只會抽取當中兩成作收入,其他由場地提供者及治療師攤分,希望讓治療師得到應有的收入保障。跟商戶合作,變相也可令品牌在美容院上架,客人接受治療後如有興趣可一條龍訂製相關的精油產品,是香薰治療師出身的Hester對合作的治療師照顧有加,經常親自把極大容量的精油乳霜等送到美容院作補充而非由治療師「順手」帶去。「有啲重,今次由你幫手拎去啦。」Jonathan把容器遞給太太,二人相視而笑。

香薰治療師可以點入行?

身為香薰治療師的Hester指香港人普遍對按摩與治療存有誤解。「香港目前仍未有認可機構去認證香薰治療師嘅專業資格,但學校可以修讀,讀完後就可以考取英國或美國嘅國際認可資格。」•香港暫時有四至五間學校可修讀香薰治療課程。•課程中需熟讀精油的拉丁學名、植物出處及盛產季節。•做按摩是治療的其中一個方法,所以需熟悉身體結構,例如理科知識:生理學、病理學及解剖學。•完成課程後可考取英國或美國的香薰治療師國際認可的資格。

開業資料(14年5月)租金按金:$90,000貨倉備貨:$100,000裝修:$50,000總投資:$240,000

營業資料(17年3月)營業額:$195,000租金:$20,000分佣:$104,000#入貨:$15,000包裝:$5,000盈利:$51,000#包約十五名香薰治療師及十間商戶

撰文:黃綺敏攝影、攝錄:廖健昌[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35

阿凡題沈默的730天:半年 100店,開創智能教育“新零售”模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19/166523.shtml

阿凡題沈默的730天:半年 100店,開創智能教育“新零售”模式
火柴盒觀察 火柴盒觀察

阿凡題沈默的730天:半年 100店,開創智能教育“新零售”模式

線上建出1億道題目的智能題庫,線下開出近100家實體店,從K12工具發展到OMO,阿凡題似乎找到了最佳的變現之路。

來源 | 火柴盒觀察(ID:huochaihejiaoyu)

作者 | 張乘輔

從2015年12月拿到B輪融資後,阿凡題似乎有點沈默。兩年的時間里,阿凡題在做什麽?

在阿凡題辦公室里,我見到了阿凡題創始人兼CEO陳李江。阿凡題辦公室坐落在海澱區五道口的優盛大廈,被清華、北大、北語、北科、北航等近十所高校簇擁著。

冬日晝短,三點的陽光斜透過窗戶照進來,氣氛很輕松。陳李江坐在我對面,我們一問一答,一切都在有條不絮地進行著。陳李江的創業故事從他口中娓娓道來,逐漸勾勒出一個新的模式,或者說是一個新的物種。在阿凡題低調沈默的兩年時間里,陳李江探索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路,他們稱為“智能學習吧”,而對比分析後發現,儼然教育版的“新零售”。

微信圖片_20171220160105

阿凡題創始人兼CEO陳李江

“管教分離”的智能教育“新零售”

去年“雙 11”,阿里張勇對新零售進行了闡述,認為新零售就是通過大數據和互聯網重構“人、貨、場”,而形成一種新的商業業態。今年 4 月,馬雲談到,線下與線上零售深度結合,再加智慧物流,服務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構成未來新零售的概念。

一言以蔽之,就是重構“人、貨、場”,升級重組供應鏈,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完成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而阿凡題的“智能教育新零售”實體店,也正是重構了學習場景,重組了老師、課程到學校、課堂的供應鏈,利用AI、大數據等新技術建立起“人工智能題庫”,並通過“管教分離”的方式完成了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

過去互聯網圈的流行詞是 O2O(Online To Offline,從線上到線下)。隨著線上紅利逐漸消失,演變成OMO(Online Merge Offline)模式。線上線下不僅僅是連接,更多是聯合、整合,教育中探索OMO的不僅有“新”“好”巨頭,阿凡題也是先行者。

零售行業講究“效率”和“體驗”,一般情況下,“效率”提高必然會導致“體驗”下降。教育行業如是,本質上也是“供需問題”,主要解決“教師人效”和“學生體驗”的平衡問題。目前來看,隨著消費升級,這個平衡點是往“學生體驗”一端偏移的,比如線下小班課,線上1對1等註重體驗的模式。但隨著技術升級,也在不斷地提高著“教師人效”,比如雙師課堂、在線直播課等。

阿凡題的實體店,是消費升級和技術升級的產物。類似於在線下開設多個連鎖加盟店,總部的“中央廚房”生產出標準化的內容(1對1輔導、雙師課堂、智能題庫、在線批改、大數據報告),然後通過其“教育供應鏈”傳輸到各個連鎖加盟店。學生(用戶)在店內學習(消費),甚至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選擇不同的內容(商品)。

打造全新的教育供應鏈

近兩年線下托管特別火,而阿凡題早在2014年即開始“瞄上”以每天課後寫作業為核心場景的課業輔導這個市場。

陳李江認為,課業輔導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孩子看管,二是作業輔導。托管是強剛需的行業,目前中國托管都有一個共同的痛點——缺乏專業的教育輔導資源。於是,阿凡題創造了一種模式,叫“管教分離”。“阿凡題相當於在線上打造了一條全新的教育供應鏈”,陳李江表示,“這條教育供應鏈把老師和課程,直接輸送到線下的托管店里面去”。線下的機構,只需要請人來“管”即可,“教”的部分,由阿凡題的線上老師來完成。並且,在線的答疑老師不需要預約,而是在線快速匹配,“像滴滴一樣,隨叫隨到”。

2016年9月份,阿凡題在北京和保定的直營線下實體店——“智能學習吧”開始開課,“保定是三線城市,和北京對比發現,二三線城市的市場非常大”,陳李江稱。今年4月份,阿凡題完成了整套加盟體系設置,半年多的時間,已經有近100家的加盟店,遍布20多個省市。

因為切入的是課後輔導業務,所以阿凡題實體店選址類似於社區教育,即以社區為依托,最好就在學校旁邊或小區里。與眾多傳統的社區教育所不同的是,每一次課程、每一次答疑,阿凡題都會進行監控,將全過程學習行為數據化。

目前,實體店受眾多為小學高年級學生及初中生,學生放學後在實體店的使用模型如下:

進入實體店——開始自主做作業——完成作業後拍照上傳——線上教師進行作業批改——線上匹配教師答疑(目前是1對1為主)——完成講解批改並將錯題入庫——定期推出錯題冊和個性化練習冊——自動生成個性化學情報告並推薦個性化學習方案(1對1在線輔導)。

陳李江稱,目前實體店有三種產品:作業輔導(晚輔);在線1對1輔導;雙師小班課。周一到周五多為作業輔導這一基本業務,周末則會有在線1對1輔導和雙師小班課兩種增值業務。“這三個業務是相互交叉的,平時主要是作業輔導,積累學習數據,分析定位知識盲點,再推薦定制化的1對1輔導或小班課。”三種產品搭配,實體店的利用率得到了較大提升,分攤了場地成本壓力。

通過阿凡題線下實體店,不僅學生能得到更好的服務,老師也可以在平臺上完成能力晉升。阿凡題的線上老師是分級的,初級老師、中級老師、高級老師、專家老師。不同的級別,收入也是不一樣的。

阿凡題或成下一只“題目基因”獨角獸?

從最早的“快樂搜題”到現在的“智能教育新零售”,阿凡題一直圍繞作業場景探索。之前,無論是學校還是輔導機構,都是圍繞“教”來展開,也就是圍繞“老師”來展開。阿凡題從創立之初,便提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所以希望圍繞“題目”來展開,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把教學的環節拆開,有診斷、教學、練習、測驗、答疑,而“題目”貫穿每一個環節,所以阿凡題要用“題目”將各個環節打通,並形成閉環。

作為北京大學及耶魯大學聯合培養博士,陳李江在校期間便有了創業的念頭,“我是北大天網實驗室的成員,天網實驗室有很濃厚的創業氛圍,我們很希望前沿的技術能夠落地變成產品,被很多人使用。”

創業前,陳李江便對個性化教育很感興趣。但他發現,中國的教育沒有數據,沒有數據就沒辦法個性化教育。“中國的教育處於非常傳統的狀態,特別像中醫行業。就像老中醫一樣,教師也需要多年教學經驗,才能熬成名師。”,陳李江說,“家長給孩子報個班,就像賭一樣,要賭這個老師好不好。”

陳李江希望教育能夠基於數據變得精確,真正的幫助學生和家長,所以,當務之急是要造出一個擁有大數據的超級題庫。我們都知道,各個省市,甚至每個學校的題庫都是不一樣的,這個想法很難踐行。

同時,陳李江還發現,“各個地方的教育資源是不平均的,但最困擾學生的還是當下產生的疑惑,沒有辦法得到及時解決”,而學習好的學生幾乎不會帶著問題過夜。所以,他提出一個樸素的假設:“如果問題不過夜,學習成績自然就會好起來。”

基於收集數據的目的,以及及時解決作業難題的需求,拍照搜題APP阿凡題於2014年7月正式推出。

“學生每天寫作業,不會的就可以搜索題目,每道作業背後的題目就是標準化的細胞數據”,有了APP進行數據收集,再加上底層打造、數據打造,手寫識別等技術逐漸完善,阿凡題於今年建立起了全中國最大的人工智能題庫(含1億道題目,其中6600萬來自金牌教輔機構,4000萬來自一線教師),並通過人工智能為每道題打上細致的、多維度的標簽。

網上一直有議論,拍照搜題APP從出生就背著一個原罪——抄作業。

“抄作業就是我們的一個坑,我們現在就用線下實體店,搭建約束的場景和空間,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從而也填上這個坑”,陳李江滿意地說。

難怪陳李江自己也很滿意。不僅填完了坑,阿凡題還在沈默低調的730天里在線上建出1億道題目的智能題庫,線下開出近100家實體店,從K12工具發展到OMO,阿凡題似乎找到了最佳的變現之路。

智能教育新零售這只新物種,正在悄然裂變,快速擴展,沒準就是下一只獨角獸……

阿凡題 火柴盒 教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827

財經CAREFREE - 順叔 新界阿凡達(下) (2011年12月02日)

1 : GS(14)@2011-12-02 10:08:54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838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797

《復仇者2》今破億追擊《阿凡達》

1 : GS(14)@2015-05-04 14:00:45

Marvel超級英雄片《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Avengers:Age of Ultron)在港上映11日,前日單日放映了851場,票房收約1,200萬,累計約收8,265萬,預計今日可破1億票房,但面對09年《阿凡達》1.7億票房仍有一段距離。《赤道》則成為華語片代表,該片前日開畫單日收225萬排第二,連優先場票房累積約305萬,內地提早一日開畫,兩日約收7,643萬人民幣,投資者林建岳希望該片內地票房可收過3億人民幣。至於《五個小孩的校長》上映44日,截至昨日票房超過4,500萬,主演的楊千嬅昨日說:「部戲係講4,500元月薪校長嘅感人故事,而家部戲收過4,500萬,係一個完美結局。」採訪:鍾國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503/191335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1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