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字醬油背後的大茶飯

老實說,老占基金其實上週己經收爐,泰國還神跑馬去台灣FDT嘆咖啡,但是看到萬字醬油與潮州佬之口水戰,全中國全香港的財經報章都在洗版,有一些評論水準之低,實在慘不忍睹,忍唔住整多篇,把我可以告訴你的,國內被禁的,被刪的,每件事的脈絡,稍為理順一下,老細們您們運用您從Star Wars學會的The Force自己學習一下PowerUp

強國的資本市場,是一個四層結構:老散,莊家,土豪,Family。土豪,就是人們經常聽到的什麼中國首富,某某大鱷。而土豪背後,各有各的老闆,這個比土豪還大的終極大老闆,通常被稱之為Family

散戶睇陰陽燭、保力加通道圖的,台灣叫K線,莊家負責「畫」陰陽燭、保力加通道圖,莊家聽命土豪,土豪又聽命Family。所以,但凡有看不懂的行情,背後一定是莊家在做局。有看不懂的局,肯定是土豪在背後搶地盤。有看不懂的土豪們的命運沈浮,那麼背後一定又是一幫Family在北戴河講數,共產黨說,天下是談出來的。不知道又談出了什麼結果。

萬字醬油說潮州佬是「門口的野蠻人」,這話說的挺形象的,只有姓共才有資格做Family,而土豪,再大的也只是老闆的打手,給Family做事的,他們根本沒有資格姓共。

同時在資本市場上,土豪們又表現的非常嗜血和勇猛,為了給自己的老闆搶地盤,在所不辭,他們的確是一群野蠻人,資本市場上的野蠻人。每一個野蠻人背後,都站著一個Family。真正決定勝敗輸贏的,不在於站在門口的野蠻人,而在於野蠻人背後的Family

大土豪復星系的郭廣昌,進去了,5日後又出來了。說明什麼呢,說明他背後的那個老闆,被其他的老闆,再下一城,廣東話叫「過了一洞」。

他在復星2015年度工作會議上現身。入場時,現場響起長達兩分鐘的掌聲。他在上午的主題演講中說:復星的成長根本在於植根於中國,未來要更加植根於中國。「一路走來,相信我們的努力,相信大家的智慧,相信明年會有更美好的復星和更美好的大家庭。」掌聲,歡呼聲,多過胡定欣拿視后。

而郭廣昌能出來,顯然,他是被招安了,願意擇主而事。而徐翔沒出來,說明背後的帳還沒算清,也或者是,徐翔這個人不願意背叛自己背後的Family

三幾天前,在一片鼓噪甚至幸災樂禍、落井下石的聲音當中,我們基於多年來對廣昌先生的深度觀察瞭解,基於對中國大運初起、改革進步潮流勢不可擋的總體判斷,毅然選擇了「購入」。如今,他回來了,說明廣昌和我們的相信是對的。

Family上次在北戴河談心後,華潤系背後的Family損失慘重,還記得宋林嗎?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在《財富》雜誌評選的2014年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115,直接擁有5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子公司,公司至2014年總資產為12517億港元,宋林在被一名記者在網上實名舉報巨額貪腐之後於去年月開始接受調查。習近平上任後展開「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大規模反腐行動後,華潤集團變成了諸多Family裡面的士多啤梨,你軟了熟了,別人不趙你趙誰呢。

華潤系,下面就包括萬字醬油和另一家萬字頭的地產大鱷。這另一家的地產大鱷,少當家的又是微博千萬粉絲的著名網絡大V。所以,如果以反腐拿下,在輿論上,會造成比較大的衝擊,最好的辦法,還是以經濟手段,摧毀並攻佔它們。

為什麼萬字醬油在遇到潮州佬的猛攻,去北京求援,華潤遲遲的按兵不動呢。因為華潤系背後的Family,現在被廢了武功,食偉哥也不能回春,說話沒分量了。已成定局的事,為何還要做無謂的反抗呢。

萬字醬油不甘心,因為那個主席及CEO只是前面月臺的售票員,他老闆已經回天無力,他還要爭,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失去地盤,就一無所有了。沒有地盤的土豪,對於Family來說,毫無利用價值。

所以萬字醬油不得已,又前往香港,去找一個很大很大的Family求援。那個Family會救他嗎,不一定。要知道,這家人,每一次歷史上的重大抉擇,都沒有站錯隊。這一次,應該也不會站錯隊。萬字醬油能去求他們,說明已經迫不得已,幾乎可以說是走投無路。

潮州佬在這次事件中,只是一個打手,受人錢財,替人燒香,替別人辦好事,這就是職業操守。潮州佬背後,站著的是安邦,這個巨無霸一樣的大財閥。即便華潤這時候出手,也會十分忌憚安邦螳螂撲蟬黃雀在後的那雙虎視眈眈勢在必得的目光和決心。

1216日,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屬「太子黨」,已故前國家主席劉少奇之子、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劉源上在一次內部講話中宣稱,他即將由軍隊退役,劉源退役並不意味著其仕途的終結,在明年兩會上,他很大機會升任副國級的國家領導人,但暫時未知是在人大還是政協任職,這些蛛絲馬跡,低層次的財演、文字抄寫員懂嗎?

對於習近平而言,上位之前就已經意識到敵對派存在險惡陰謀,其接任後的反腐運動目的是去除威脅。而在軍隊領域內的反腐,劉源對習近平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解決軍中貪腐要部署幾年,重塑控制權。習近平有屬於他自己的「影子內閣」,成員包括習近平童年時代的玩伴、後來成為具改革思維的經濟學家劉鶴;以及劉源;還有最重要的,與其相交數十年的朋友,奉命掌管開展大內反貪行動的中紀委王岐山。

接二連三的大土豪異動,現在又把戰火燒到了房地產行業。說明,Families之間的鬥爭已經白熱化,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因為地產,才是最大的一舊蛋糕。誰能把對方的勢力驅逐出去,誰就能基本掌控中國的ATM


很多人都會困惑不解,為什麼台灣佬怕得要死的紫光,今次的潮州佬,這些大土豪,怎麼一出手就是幾百億的大手筆,他們的錢是哪裡來的呢。那個過氣大老倌郭什麼台說人家只是炒家,原因很簡單,錢都是背後的老闆給的。他們在奉命行事。作為中關村系裡面的一支,紫光背後的老闆,也是很大的一個大的Family,這個老闆手裡,不僅有紫光,還有方正,還有聯想。

這次也不例外,萬字醬油開始打輿論牌。而那個減肥減到不似人的CEO,比始創人更慌,他公開對媒體說這樣的話:你有種敢說你的錢都是從哪裡來的嗎。能說出來這種話,不是說他不懂規矩,不懂事,只能說他已經陣腳大亂,口不擇言。這種話,怎麼可以拿出來對外面說呢。

這件事,萬字醬油有三條路,第一是急流勇退,繼續爬山讀書包二奶、留個好名聲。第二是識時務者為俊傑,重新選邊站隊,可以保個平安還太歲,像郭廣昌那樣。第三,就是和潮州佬背後的老闆死撐到底,選這條路,基本上就是仆街死了。因為上面的Family都大勢已去,只是他不甘心而已。

強國的錢歸誰管,明面上看,這個系幾千億,那個系幾萬億,都撰在各大Family手裡,而實際上,接下來的局勢,就比較明朗了,這些土豪,某某某某系的,都會輪番的被整肅。能接受招安的,投誠保個平安,負隅頑抗的,將被直接的打擊毀滅。而打擊的手段,不光有反腐,還有經濟金融媒體抹黑等手段。

這些都是生意,怎麼能感情用事呢。這場大戲,才剛剛的進入高潮部分,後面還會有更高潮的高潮,教父都拍了三集,星戰都拍了七集啦。



(註:借此機會多謝我們所有的Researcher、分析員、文字工藝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04

萬字醬油背後的大茶飯(二)

實不相瞞,小弟20143月老博「當今最值得投資的領域」,入便的插圖就是取自近期全國知名的傾情大戲男主角潮州佬地產,這兩個六角型給了我許多聯想及啓發,去落實我們的投資領域。

潮州佬的神秘背景,令這台戲更添曲折離奇劇情,整個故事我應「信報月刊」老總之命,在2016年二月期刊抽絲剝繭分析出來。

無論誰得到萬字醬油,還是最終退出,都給諸位及莊家上了生動的一課,當你用低成本、高姿態攫取高額利潤的時候,野蠻人也許正掙著血紅的雙眼在背後伺機而動。那麼,拯救萬字醬酒的勇士又是誰?

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開國十大元帥之子。這個拯救萬字醬酒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英雄,到底有什麼背景呢?

1223日晚間,萬字醬酒醒目位置發佈《關於歡迎元帥集團成為萬字醬酒重要股東的聲明》。與此同時,元帥官網上也發佈聲明稱看好萬字發展前景,會積極支援發展,希望管理層繼續為所有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兩家同步發聲明,顯示似乎兩家已經結盟。


所以,無論是天時(監管變化),還是地利(持股比例領先帶來的有利地位),還是人和(輿論支持),萬字醬酒都處於上風,元帥才是最大的贏家,鷸蚌相爭,漁人得利,螳螂捕蟬,誰在後呀?小學都有讀,這是活生生的教材。

一起看看元帥現在龐大的地產版圖

1
、持有陀地集團14.6%的股份,同是一線房企,和萬字醬酒等並稱招保萬金。
2
、持有金融街25%的股份,金融界在商務地產上頗有建樹。
3
、持有歐亞集團5%的股份,歐亞集團是中國500強企業,業務包括時尚百貨、商業城市、綜超連鎖。
4
、持有萬字醬酒7%的股份,萬字是全球最大房地產企業。
5
、持有大B股份6.74%的股份,大B股份母公司大商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零售業集團之一,280家大中型店鋪遍及1470餘城市。

他們在北京長安街邊,沿長安街,從天安門往東大概7公里,建國門外大街6號,門口大招牌,一個A字一個B字。這就是元帥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總部所在地。兩棟黑蚊蚊閃亮的聯體建築,厚重大氣,他們買兩棟樓閒置一棟,至於元帥集團的總資產,至2015年年底,已達到約1.5萬億元,保險業資產僅占其中的三分之一左右。正式開業第一年,元帥的保費收入就突破了10億元,分支機搆達到22家,基本上完成了業務網路在全國範圍內的鋪設。後來,元帥保險增選總理之子、龍五、劉總、董叔叔4人進入董事會。一時間,可謂群星閃耀,仲閃過歡樂滿東華。

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進入安邦,通通與元帥之子有關。元帥之子的青年生涯,曾在軍隊歷練過,轉業後投身商界。他的主業不是保險,而是投資。

元帥之子買什麼,其他擦鞋仔就跟著買什麼,大比例參股乃至控股銀行,是為借助銀行管道,銷售更多保險理財產品,保證資金源源不斷。其投資重點是金融類資產和地產。金融資產,如銀行、證券、信託公司,最好要有控股權,至少是大股權或重要股權,曾經有地方銀行想轉讓百分之幾的股權,Sorry,沒興趣,因為沒意義。地產專案裡,看好商業地產、寫字樓等,要求是整棟的,地段也要好。

12月以來,萬字醬酒的股價急速上升70%。被拉升70%市值之後,萬字醬酒A如今市值僅僅2000億。而他們A股本身的價值絕對不止2000億,那麼龐大的一個商業帝國,2000億買下簡直太便宜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20年來萬字醬酒的創辦人掛住爬山、遊學、踩單車、減肥、拍廣告、媾女、做紅燒肉,以為華潤保護傘可以永遠打下去。你搶了年輕人的女朋友,年輕人搶了你的公司,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這句話在網上瘋轉,這就是潮州佬的買入動力,他買不到,可以通過拉高股價退出獲利;買到了,那萬字醬酒A也值這個價,他也賺。以停牌的收市價22.21元計,潮州佬持有萬字醬酒市值高達560億。累計投入資金335億,盈利達225億。


不難怪潮州佬及各Families想試圖想控制萬字醬酒。序幕剛剛拉開,劇情有各種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775

打不好怪獸,就回去打醬油電影《長城》的兩個目標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508

中方演員的名單,是張藝謀和羅異花了一下午時間擬出來的,最後參演的,都是第一人選。覆蓋了各個年齡階段的粉絲群。(劇組供圖/圖)

張藝謀做《長城》,最基本的目標是“完成一個工業體系上的標準產品”。

然後借水行船,傳遞中國文化信息,影響更多全世界的年輕人。

“好萊塢大片加張藝謀和中國文化信息,這是一加一。”

電影《長城》和HBO劇集《權力的遊戲》有著極為相似的淵源:當年,喬治·R·R·馬丁站在英格蘭北部的哈德良長城上,想象一個從南方過來的羅馬士兵會是什麽樣子。這些想象,後來成了七國大陸和異鬼的故事。

《長城》最初的構想,來自美國傳奇影業創始人托馬斯·圖爾。圖爾有次來北京,飛過“從小就聽說可以在月球上看到”的長城,十分震撼:“這麽大的建築,怎麽只防禦人呢?”他找編劇合作創作了《長城》劇本。

劇本交到張藝謀手上,已是第七稿。張藝謀是美方選定的導演。溝通初期,圖爾有兩個擔心:張藝謀願不願意拍這種電影?張藝謀能不能拍這麽大的電影?後一個問題,被傳奇東方影業CEO羅異的回答化解:他執導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張藝謀願意拍。盡管在“完成一個工業體系上的標準產品”之外,他還有點兒創造“中國英雄”、展示中國文化的“私心”。

第一次聊劇本,張藝謀提出的建議之一,是對中國式怪獸“饕餮”的設計。2016年12月9日,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時,張藝謀解釋:因為關乎“長城”,關乎民族精神,所以“饕餮”要走現實主義路線,不能天馬行空,要做得像大型食肉動物。

美方劇本充盈著關於中國的想象。張藝謀首期的任務之一,就是糾錯:皇帝怎麽說話的?皇帝周邊的人怎麽說話?中國英雄和西方英雄有什麽不同?“如果沒有張藝謀把控,做成的英雄可能就比較西化。”羅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西方式的英雄一般比較詼諧,喜歡邊打邊開玩笑,中國的英雄就比較嚴肅。”

中國化改造,還包括結尾大戲。劇本原本寫著:五千人大軍打五千怪獸——這很西方;張藝謀提出,要十萬軍隊以上的大陣容才好看——這也很張藝謀。最終,最多的時候,電影同一場景里出現了三十一萬多只怪獸。

《長城》最終耗資超過1.5億美元(合人民幣九億多),這讓成本回收壓力巨大。“美國一些地區,比如中部的觀眾,可能連東方、中國都沒聽過,他們會不會為這部電影埋單,是一次很大的考驗。”羅異說道。

張藝謀也頗感壓力:“1.5億美金以上的制作,不是開玩笑的,如果商業成功,一定會有第二次,還有同類題材的開發。如果失敗了,我覺得他們就不做了,可能一放就好多年。或者繼續做像《變形金剛》這類的電影,來點中國人打醬油就完了。”

《長城》是個試金石

南方周末:從《英雄》到《長城》,是否有種輪回感?《英雄》是迄今海外票房最高的華語電影,《長城》是好萊塢訂制的“怪獸電影”。

張藝謀:時代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市場了。還有,《英雄》最後一個畫面就是長城,這也許是一種暗合吧。

這種在電影院對年輕人產生影響的國產商業大片,從《英雄》後,我認為是空缺的,它幾乎跟我們大國的地位是不匹配的,跟我們市場的發展也是不匹配的。從商業影響來看,《臥虎藏龍》成就最大,可能接著就是《英雄》,接著《十面埋伏》算半部,非英語影片在全世界的成功大概就是這樣。實際上是久違了。

南方周末:《長城》被稱為“第一部真正意義的中美合拍片”,這個合作有哪些優勢?是否有更理想的組合?

張藝謀:美國人的想法很直接,他們在商言商,開發這個故事,不是對著文化來的,是對著掙錢、對著商業來的。首先是預算決定了片子大小,這個片子是1.5億美金以上的制作成本,每年大片達到這個量級的也就三五部,所以標準是他們定的,方方面面的資源都要利用好。

除了美國,全世界在這種類型的電影上都是缺席的。英國就007系列,更新速度還不那麽快,好萊塢大片橫掃和占領全球市場,這就說明他們這個工業體系的成功。

《長城》的合作,對好萊塢是第一次,在我們也是第一次。中國風的大片是不是能在全世界賣?誰都沒做過。他們其實冒很大的險。

1.5億美金以上的制作,不是開玩笑的,如果商業成功,一定有第二次,還有同類題材的開發。如果失敗了,我覺得他們就不做了,可能一放就好多年。或者繼續做像《變形金剛》這類的電影,來點中國人打醬油就完了。我估計這是一個試金石。

南方周末:美國英雄作為誌願者到異國參戰的好萊塢電影有很多版本,比如《最後的武士》。你怎麽看這類片子?

張藝謀:這是好萊塢的套路。英雄片、怪獸片,全球大片是一個工業流程上的工業產品,它要掙全世界的錢。我當然有我的看法,但它是客觀存在而且行之有效的。

其實我很愛看這種打怪獸的電影,從過去的《大白鯊》到《侏羅紀公園》到《哥斯拉》,我都看。我喜歡這種有想象力的東西。

打怪獸的電影,從來就是英雄題材。我講一個好萊塢標準產品的套路,四句話講清楚——第一句,怪獸出現,第二句,威脅你的生命安全,第三句,英雄出現,第四句,勝利了。

你們那樣滾床單是不行的

南方周末:你什麽時候第一次拿到《長城》的劇本?

張藝謀:在《歸來》之後了。那時我正準備下一部電影,已經籌備得差不多了,他們找到我。他們還很忐忑,覺得我可能看不上這個故事,因為我平常不拍這種影片,全世界很多導演對好萊塢這種爆米花大片不屑,覺得層次低,很幼稚。

南方周末:那你為什麽願意接手?

張藝謀:他們找我來做一個中國故事的開發,實際上我是看中了它的空間,也感覺到這個片子後面承載的某種意義,所以很願意嘗試。

我可以用很多中國文化元素去講這個故事,可以有我喜歡的東西,我覺得這是個機會。你做你的套路,我完成你的套路,做一個標準產品,這是第一步。然後我也完成我想做的,用借水行船的方式,來傳遞我們的文化信息,影響更多全世界的年輕人。

中國大部分作品是自娛自樂,你市場再好,也只能是印度的寶萊塢。寶萊塢每年電影產量很高,觀眾人數很多,市場很大,但你知道多少印度電影呢?它對全世界影響如何呢?

中國電影市場已經是世界第二市場,也許很快就第一市場了,你能讓它自娛自樂嗎?當然也沒那麽多偉大的抱負,只是覺得有這個可能性去嘗試。

南方周末:你拿到的劇本與今天的電影有什麽不同?你做了哪些調整?

張藝謀:劇本傳奇影業開發了七年,轉到我這里時基本成型了。本來馬上要拍,我跟傳奇討論,能不能先別著急,先修改,你不能鬧笑話。他們很尊重,就停下來重新調整,一推就推了一年。這花了很多錢,請了好多編劇,最後請了個大編劇,一個星期就得多少萬美金(註:即馬克思·布魯克斯,《諜影重重》的編劇)。從他們具體方式上來看,對中國文化和中國人都還是很有敬意的。

我做的就是從中國人角度對故事重新潤色。大方向不改,他們的標準產品還是要完成的。你改天換地,人家不幹。我也想明白了,我們是給全世界拍電影,所以要因勢利導,有點像打太極。都是野心,以我為主,肯定做不了,所以要在原來的故事上進行非常有限,但又充分的調整。

舉個例子,原來故事里有非常套路的一個情節,美國英雄一定要跟我們這里的女孩滾床單。你看所有美國英雄電影全有這麽一個愛情線。我說不行,這樣的情節放在中國古代是有問題的,我一直跟他們談文化的東西,後來他們同意了我的觀點。

這是非常大的改動,幾乎改了一種人物套路。我們後來把這兩個人變成惺惺相惜,戰士對戰士的敬重、欣賞,英雄對英雄同仇敵愾,是所謂的戰鬥友誼。這很難,這是多少年來他們的套路,007不是每次都這樣嗎?

總體來說,這是兩種文化的碰撞。但你得想明白,一定要完成這個工業體系上的標準產品。第一它是好萊塢大片,它要在商業上成功,這是它最基本的目標。我跟他們談的也是這個,好萊塢大片加張藝謀和中國文化信息,這是一加一。

馬特·達蒙(右)和佩得羅·帕斯卡(左)在片中飾演雇傭兵。張藝謀說,和馬特·達蒙的合作是“夢想成真”。(劇組供圖/圖)

“何苦在這個地方強調這個呢?”

南方周末:在這樣一部高度類型化的片子中,怎樣傳遞中國文化信息?

張藝謀:我們其實抓住了最重要的東西。長城是什麽?長城是中國精神的象征。所以我希望,這支部隊里,中國人都是不怕死的。

這種保家衛國的情懷,也恰巧符合宋代家國情懷強烈的歷史。這種精神寫照是血肉長城,這是最重要的。

南方周末:《長城》宣傳片提到,這次輪到“中國英雄拯救世界”。中國英雄拯救世界跟美國英雄拯救世界到底有什麽不同?畢竟中國人的傳統是講究齊家治國平天下,不是拯救世界。

張藝謀:區別大了。真實世界也不是美國英雄拯救的,是電影拍成這樣的,觀眾接受了,被同化了。

憑什麽美國英雄拯救世界?所有人都有可能拯救世界,但我們被好萊塢世界教育得多了,似乎有了認可。

我們讓中國英雄出現,跟美國人一起拯救世界。在全世界——我說的不是在中國,不是自娛自樂的市場——這是第一次被看到,我覺得相當稀罕,這就是它的意義。

我們不是說真要去拯救世界,那犯不著,我們不多管閑事。真正的世界是多元化的,大家都互相尊重共同發展。但它是藝術,它是商業,它是故事,那就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

南方周末:《權力的遊戲》也有怪獸和長城,但它仍講人與人的鬥爭。《長城》中,無影禁軍里是沒有沖突的。

張藝謀:為什麽要發生內部沖突?不需要。每個電影方向不同,這是個打怪獸的電影。在長城上,我希望傳遞不怕犧牲、保家衛國的情懷,窩里鬥這樣的情節顯然就不要用了,何苦在這個地方強調這個呢?

還有一個原因,既然是第一部真正意義的中美合拍電影,可能讓許多外國人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電影,幹嗎去做人和人的鬥爭和糾紛呢?我覺得可以選擇,這就是我做的工作。

饕餮不能奇形怪狀

南方周末:《長城》中的怪獸饕餮,來自中國傳統神話,它是你想出來的嗎?

張藝謀:不是,所以我還是很佩服美國人,因為饕餮是他們想出來的,居然開發了這樣一個怪獸,而且在中國文化中還是有說法的。

南方周末:此前你了解饕餮嗎?

張藝謀:饕餮我此前一點不熟悉,我估計能寫出這兩個字、能發音發準的人也不多。當然我們在文化上有接觸,比如說今天晚餐很豐盛,是饕餮盛宴,說美食家,我們叫老饕,但也僅限於這些常識性的東西。

為拍《長城》,我開始研究。其實饕餮過去是中國人的圖騰,龍生九子,它是第五子。最有趣的,它在中國文化中是個貪吃的形象,它代表了貪婪。我跟美國人說,這個非常好,源於貪婪,我們應該抓住這個點,讓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怪獸,有些寓意,對人類有一些警示。

我們定了個目標,整個電影的美學風格是比較現實主義的。因為現在電腦特效五花八門、天花亂墜,已經沒邊了。我覺得這類電腦特效,觀眾在看的時候是沒什麽感情色彩的,它就是寫了四個字:電腦特效。又炫又酷又難以想象,翻天覆地、法力無邊。當然沒問題,很好看。

但我覺得長城代表著民族精神,你把它變成一堆電腦特效好像有問題。所以我要求,所有電腦特效看起來要像拍出來的。饕餮不能奇形怪狀,要像地球上的大型食肉類動物。

我們做了一個饕餮指南,就像美國人的僵屍指南,有很多限定、很多遊戲規則。有規則才有故事。我們設計的饕餮有分工,有獨特的傳遞方式,也有死穴,另外它非常聰明;它的速度多快、能力多強,這些東西都要設定。

做得像拍出來,特效難度是最高的。我們用了十五個月,請了最頂級的美國工業光魔和新西蘭維塔工作室。一千五百多個鏡頭,我每個鏡頭最少看十遍,最多可能三十遍到五十遍。反反複複,把自己都飛成終身白金卡了。

南方周末:“美國英雄”馬特·達蒙是怎麽選上的?

張藝謀:他是我選的。我很喜歡馬特·達蒙的表演,他的形象氣質特別符合這個人物,表演很內斂、很低調,只行動,很少說話。很酷很男人,但又不是一個簡單的帥哥。我以前也找過他,所以這次等於是美夢成真。

南方周末:景甜與馬特·達蒙對戲,據說她經過了“嚴格的好萊塢試鏡程序”,那是怎樣的一個程序?

張藝謀:是個很科學的程序。反複試鏡,反複訓練。她花了近一年,先去美國練英文和健身,每天四小時英文課,四小時鍛煉。她還要打,而且不是正常打法,戲里叫飛速塔,從很高速的地方跳出去,又危險,又辛苦。

我和美方考驗了她幾次,她進步非常快,才定下來。二十多歲的中國女演員要用英文表演,選擇也不多。

南方周末:為什麽沒有像你之前的電影那樣起用新人?

張藝謀:美方了解我這個習慣,但覺得有可能會浪費一些時間,如果用新人,可能要把時間花費在培養和教學上,他們不想用這個電影做一個學校,這樣太冒險。天天都是像水一樣流出去的錢,投資巨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035

真假「打醬油」 李碧華

1 : GS(14)@2012-01-04 23:19:4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89&art_id=15949445

政客,是一些身心構造特殊的非常人。 EQ低一點,臉皮薄一點,體質弱一點,笑容尷尬一點,自尊強一點,個性自我一點,胸襟狹窄一點……都不可能晉階,只徘徊於政棍、政痞、政 A( A貨)邊緣。
所以你我都沒資格。
民建聯廿週年紀念慶典,自家人熱鬧。英英不請自來,突然現身還與其中成員握手。一眾十分錯愕。
人家主席面對鏡頭冷道:「我也覺得好突然,呀?他為什麼來不清楚,事先也不知道會出現。這兒是公眾地方,也很難阻止其他人來。」之類之類。
很明顯,他是「其他人」不在邀請之列,自己黐埋嚟主人完全不知但也不能說不准許。「愕然加淡然」,並非燃燒的「燃」,談不上過門都是客。
至於熱臉孔貼冷屁股者說法是:「我路過,見到周圍插晒旗有活動,所以進來。我會一個一個爭取選委提名票。」
一方手執百多張票,一方聲稱「路過」順便求票。一方靜待上級命令,一方聽候主子發落。皆不敢輕舉妄動。
都是一群沒有自己的傀儡。還不如真正「路過,打醬油」的你我快活。

  (李碧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126

【旅遊籽】木桶醬油傳承五代 歲月的味道

1 : GS(14)@2015-04-28 02:12:27

第五代傳人山本康夫從小就十分喜歡自己成長的小豆島,除了大學時候被迫離開之外,一直都在島上生活,他認為將醬油傳承下去是自己與生俱來的責任。



【旅遊籽:賞物尋源】有一些味道,不是新鮮就好。有一些味道,一定要借助時間來醞釀,比如,醬油。天然釀造的醬油,一般只需要一年就能完成。只是,在日本香川縣小豆島的山麓間,有一間醬油廠堅持讓醬油反覆發酵,每年用相同的材料加入原本的醬油之中,希望以歲月來製造更深層次的味道。所以,這用上兩倍材料、花掉四個年頭才釀製而成的醬油,打開瓶蓋一刻,就是一種深邃的香氣,溫柔而醇厚,層次豐富。這用時間換回來的味道,傳承着第五代醬油家對傳統的堅持和信念。



(左起)群馬縣的高橋、德島的原田、山本康夫、小豆島的坂下和來自愛知縣的新井,已決定每年都齊集山六,為傳承木桶製作方法而努力。


創業於一八六八年,一百五十多年過去了,位於小豆島寒霞溪的山六醬油,仍堅持只用杉木桶釀造醬油。要知道,全日本仍堅持用百分百杉木桶釀造醬油的品牌,不足1%。能夠抵禦機械化的時代,以全人手製造,更堅持每一步驟都遵從先輩的規矩,全因為第五代傳人山本康夫先生相信,「醬油不單純是醬油,它還代表了將祖先留下來的珍貴飲食文化遺產,要世世代代傳遞給未來的子孫。」時間,對於山六醬油來說,就是醬油味道分出勝負的關鍵。「從前醬油是高級調味料,現在卻便宜得連醬油的質量都不顧。」山本先生嘆息着。因此他願意花時間慢慢釀造高質量的醬油,寧願只做給對醬油有要求的知音人。人家用一年時間發酵的醬油,他最少花四年以上。「我的高祖父已堅持,我怎可以破壞傳統。」山本先生說,他們的醬油存放在木桶中發酵時,稠杰的狀態稱為もろみ(由大豆、小麥、水及鹽做成),而兩年後的盛夏,山本先生就會在氣溫高達攝氏四十度以上的環境,將居於百年木桶裏的もろみ攪勻,然後將這些醬油放在特製的醬油布上,慢慢過濾,這個安靜的過程也最少花上兩星期;之後,過濾過的醬油又再回流到木桶中,同時要重新加入相同的材料,再發酵,再待上兩年時間慢慢醞釀,再攪勻。足足四年,或更甚,醬油才能入樽、見光。只能依靠時間來調味的醬油,每一滴都是心機,這味道,怎能不好。





特製的醬油布是過濾醬油重要的一環。

透過一條管子將醬油抽取再壓縮、過濾,單是這過程也得花上兩星期。

一滴一滴安安靜靜的,卻是用上四年的時間作調味。



木桶蘊藏生命力

「如果醬油發酵過程中出現任何差池,別說幾年,是百幾年傳承下來的心血也就白費了。」山本先生說,要讓醬油好好地活在歲月的流逝中,一個能讓醬油安身立命的杉木桶很重要。所以,山六醬油那一百五十年的醬油工場之中,藏着六十個直徑兩米三、高兩米的杉木桶。逾百歲的木桶,除了鋪上了一層又一層的霉菌,見證歲月的流逝以外,依然,完好無缺。其實,在釀造醬油已逾四百年歷史的小豆島,島上的醬油幾乎都走向機械化,大部份均改以鋼桶釀製。只有山六醬油放棄不了杉木桶。「我沒有錢換鋼桶而已。」山本先生笑說。事實是,就算有錢,他也打死不會換掉祖先留下來的杉木桶寶貝。因為,日本飲食文化中的五種基本調味料「醬油」、「味噌」、「酢」、「味醂」和「酒」,直至江戶時代為止,一直都只用木桶來釀造。因為這些調味料都是靠微生物來發酵,而製造這些美味發酵調味料的微生物,在冷冷冰冰的鋼桶裏是幾乎不存在,只有木桶才能提供合適的環境讓寶貝似的微生物慢慢呼吸、繼續生存。所以,木桶從來是最好的釀造容器。而杉木桶,也是醬油美味的秘密。可是,在日本,木桶買少見少,還會製造釀造用木桶的職人,只餘下大阪堺市的藤井製桶所一間而已。但藤井製桶所裏三位已有五十年製木桶經驗的師傅亦事先張揚,二○二○年就會放棄製造木桶這工作。山本先生說現在使用的木桶都是戰前製造,在預見的五十年後,木桶好可能全部不能再用,因為太老了,老得想用也用不了。換言之,日本最真實的調味料味道也許隨之消失。山本先生不願意接受他兒子、甚至孫兒在他死後,不知道醬油真正的味道應該是怎樣的,所以,他決定自己學做木桶。





二次大戰後做的新桶只得十二個。

每個木桶用上百年以上的吉野杉製造,深達兩米,直徑達兩米三,走入去再爬上來也十分吃力。





竹是祖父留下來的,每條長十六米,如紮辮子似的做成圈狀。

竹圈是最快失傳的技藝,山本先生說竹圈比鋼圈好用得多,可跟隨木桶冷縮熱脹,又不會破壞木質,能用上百年。

山本康夫這麼堅持要將最傳統的醬油守下去,為的就是他的寶貝兒子,山六醬油的第六代傳人。



學習製桶技藝 讓味道傳承

「二○一二年,我和小豆島兩位男性朋友一起到藤井製桶所拜師學藝,希望學懂做木桶的所有步驟。」山本先生為了成為入室弟子,還預先向藤井訂製了三個新木桶,然後跟師傅說就用他訂製的三個來學習製作過程、工序和技術。在藤井製桶所的指導下,他們終於一起完成了首個自己訂製的木桶。兩年前,為了將做木桶的技藝傳承下去,他決定在小豆島製造新桶,由削木、組合,到以祖父留下來的小豆島的竹樹,編織箍住木桶的竹圈,都一手一腳來做,而且,他不只公開過程,甚至歡迎所有有興趣的人一起參與和學習,現在,他能保育的木桶已有六十一個,但是,對世世代代的子孫來說,六十一個實在太少,所以,他已立定決心,在堅持傳統的方式來釀造醬油之外,每年還會做三至四個杉木桶,將日本醬油的本味,一直留存下來。





以有名的鶴醬醬油,配合綴以伊丹黑豆的小豆島牛奶雪糕,出奇地合拍,醬油令牛奶雪糕添上焦糖似的味道,十分好吃。約$20。

(左)500毫升約$65、(右)145毫升約$30花了四年釀造的鶴醬,由大豆、小麥和鹽釀製,入口醇香,配刺身和豆腐等最好。

花兩年釀造的菊醬,味道較淡,用作烹調日本傳統菜式如薯仔豬肉較合適。



山六醬油  日本香川縣小豆郡小豆島町安田甲1607  
http://yama-roku.net前往小豆島方法:於香川縣高松市高松港乘船前往小豆島土庄港,約60分鐘。記者:李 莉攝影:潘志恆編輯:黃仲兒美術:房 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427/191242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990

【果籽格價】萬字醬油 惠康貴759一倍

1 : GS(14)@2016-05-21 18:47:19

無論燜煮菜式、醃肉,還是蘸東西吃,都少不了一支豉油。用途廣所以用量絕不少,當然要趁減價買定多支看門口。萬字醬油,味道不會過鹹、顏色清澈且豆味濃郁,一直都有不少捧場客,屬豉油界的中價之選。





不過飲食籽發現多間超市發售的萬字醬油正做特價,當中以759最抵買,日本版一公升裝只需$24.5,而惠康最貴,比759貴一倍,售$50.9。記者:飲食籽格價日期:5月18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20/196192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904

【直擊●首爾米芝蓮】港人熱捧醬油蟹名店 大瓦房摘一星

1 : GS(14)@2016-11-08 05:46:22

醬油蟹,鮮橙蟹膏醬油蟹按重量收費。



帶鮮香的醬油生蟹,近年已成為韓遊的必食之選。首爾醬油蟹名店大瓦房是很多香港人必到打卡的地方,在剛公布的首爾米芝蓮,榮登19間一星餐廳之一。大瓦房是四十多年老店,已傳至第二代傳人。餐廳每三日醃一次蟹,把西海藍花母蟹原隻放入醬油浸一天,然後把生蟹撈起,吸盡蟹鮮的醬油加入牛肉、河豚、鯷魚乾、蒜、辣椒蒸兩小時,放涼後放回生蟹浸泡一星期便大功告成,聽落簡單,蹺妙早在發酵十年的家傳秘製醬油,連蔡瀾也讚不絕口。



上枱的醬油蟹是一人一隻份量,蟹蓋如手掌般大,雙腳橙紅蟹膏令立立如箒喱,不同於上海醉蟹酒味,爆多蟹膏混合鹹香醬油相輔相成,生蟹跟紫菜是絕配,多吃幾片可平衡醃製的重囗味。招牌除了醬油蟹,還有辣蟹,以醋洗蟹殺菌,加入慶北辣椒、秘製醬油、蜜糖、生蒜、麻油生醃,但還是推介醬油蟹。平均消費:$400大瓦房首爾市鐘路區昭格洞122-3記者︰飲食籽攝影︰周芝瑩


辣蟹,以醋洗蟹殺菌,加入慶北辣椒、秘製醬油、蜜糖、生蒜、麻油生醃。

大瓦房為40多年老店,現已傳至第二代的李泳鎔,他是食品工學博士。

大瓦房是城中宮廷料理的老字號,以醬油蟹馳名,近年吸引不少港人慕名而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08/198261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484

【東京長龍店】為一碗醬油擔擔拉麵 排足105分鐘

1 : GS(14)@2016-12-10 03:46:01

鳴龍剛被選為東京米芝蓮的一星拉麵店,記者排隊用了105分鐘才可食到。



排隊等食,是日本人文化之一。在日本街頭,你會經常見到長長的人龍,等開門、等食、等掃貨,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我不禁問自己,為了一碗拉麵,可以去到幾盡?為了它,我在攝氏8度的街頭呆站了足足105分鐘,這個時間已足夠看一套電影,飛一轉台北,日本人排隊堅持是全球第一。它,剛被選為東京米芝蓮的一星拉麵店,今年被日本人選為東京最好吃拉麵第二位。為了它,我刷新自己排隊的最長紀錄。



我六點半到達,已心知不妙。餐廳六時正開門,只不過半小時,門口已經有廿多人排隊,大部份是日本人,約70歲的婆婆,微笑着靜靜地站在我後面,看來是熟客。拉麵店近期是人氣店,除了是東京米芝蓮史上第二間一星拉麵店外,這和主廚齊藤一將(Kazumasa Saito)有關,他出身於高級中餐廳,大膽利用獨創以醬油製作擔擔麵湯底,這種味道是獨有的。他和香港亦有淵源,曾在港開設拉麵店Mist並獲得香港米芝蓮一星,當時米芝蓮還未有拉麵分項,可算是首間獲米芝蓮封星的拉麵店,Mist結業後,2012年回流日本,在豐島區南大塚開鳴龍,店只有11個座位,一直是長龍店。



麻辣擔擔麵,有普通及麻辣味道,拌隨辣油和花生香氣,湯頭出色。850円

特製醬油拉麵,用上雞骨、牛骨、蠔熬製,不會死鹹。950円

生麵會先放在廚房木板風乾,令煮起更有彈性。

這裏最出名是擔擔麵和麻辣擔擔麵,加上特製醬油拉麵都是招牌。先買飛,然後被安排上座,開放式廚房一覽無遺,齊藤在廚房中央作指揮,放湯底調味、煮麵均一手包辦。生麵會先放在廚房木板風乾,令煮起更有彈性。最出色是湯底,加了十多種食材,面層有滷過的碎肉,拌隨辣油和花生香氣,以醬油味湯底墊底,辣度控制得很好。座位備有花椒粉,可增加擔擔麵的香氣。醬油拉麵湯頭亦出色,用上雞骨、牛骨、蠔熬製,不會死鹹。最特別是叉燒用上兩個不同部位,入口即化,難怪吸引這麼多人排隊!



座位備有花椒粉,可增加擔擔麵的香氣。

最特別是叉燒用上兩個不同部位,入口即化。

記者:何嘉茵攝影:鄧鴻欣鳴龍,東京都豐島區南大塚2-34-4營業時間:11:30至15:00,18:00至21:00,周二例休
TRAVEL MEMO機票:乘香港快運經濟艙直航東京,單程票價由$798起(未連稅),查詢http://www.hkexpress.com
Wi-Fi:維訊數據,日本4G Pocket Wi-Fi,無限上網,每日$50,查詢https://visondata.com/fees-content.html匯率:100日圓約兌7港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09/198593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949

【星級醬油】紅酒調味推薦配牛扒實試夾雞蛋仲好味

1 : GS(14)@2017-01-09 08:11:53

為了做出中、西餐都合用的醬油,Robuchon特別用了蘋果、石榴、櫻桃及紅酒做調味。醬油香甜,帶淡淡酒香,$64.9。



國際級名廚推出調味料並不是新鮮事,像Jamie Oliver推出的種類更是多不勝數,但像獲得最多米芝蓮星星的法籍名廚Robuchon這樣撈過界,推出亞洲調味料,卻應該前無古人。Robuchon與全日本銷售量第二的著名醬油公司山字牌(Yamasa)合作,以醬油公司最頂級、鹽粉比一般日式醬油少50%的醬油,「鮮度之一滴」做底,加入蘋果、石榴、車厘子及紅酒做調味,製成紅酒味醬油。除了成份與一般醬油不同外,連包裝都特別過人,不用玻璃用膠袋。這樣不但方便使用,更有效阻隔醬油與空氣接觸,室溫保存180日,鮮味仍不會流失。聲稱用途廣泛的紅酒醬油,標榜無論中菜、西菜都合用,網頁中最推介的食法,竟然是「九唔搭八」的配搭--醬油煎牛扒。我們分別試用它來為牛扒、味道清淡並與醬油味道很匹配的煎蛋調味。根據網上的食譜,我們把牛扒兩面煎得金黃後,倒進適量的紅酒醬油調味,待牛扒吸收醬油後即成,味道竟然出乎意料地夾,沒有不淪不類西菜變中菜,而且鹹度亦比鹽易控制得多。煎蛋,我們直接把醬油淋上,由於雞蛋味道比牛扒清淡得多,紅酒醬油的酒香和甜味更突出,果然比一般的日式醬油好,不過300毫升卻索價$64.9,常備中式醬油的家庭未必會買。



煎牛扒是他們其中一個建議的食法。把醬油直接淋到煎得金黃的牛扒上並煮至收汁。牛扒散發淡淡的酒香,比用鹽來調味,鹹度更易掌握,不過甜味並不突出。

煎蛋味道清淡,紅酒醬油的味道更突出,味道甜甜的,有酒香,比一般醬油的味道更富層次感。

Jason's food& living銅鑼灣希慎廣場B2記者:吳宛蔚攝影:周芝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9/198906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063

同珍葵涌醬油廠申放寬高限 遭延期審理

1 : GS(14)@2018-01-27 11:13:32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6580&issue=20180127
【明報專訊】同珍集團就重建葵涌醬油廠向城規會申請放寬高度限制,城規會昨日通過延期審理,同時亦要求申請人提交更多的資料作審理。資料顯示,位於葵涌工業區內昌榮路1至7號同珍醬油廠,同珍家族於10多年前獲批作酒店及服務式住宅的混合發展,惟因城規會及後於該地段設立高度限制,同珍家族亦未作發展。

據城規會資料顯示,同珍集團就上述項目申請作商住發展,涉及樓面約78.6萬方呎,擬建4幢住宅大廈,將供1336個住宅單位,另建1幢14層辦公室連商場。

中洲銅鑼灣山轉住宅暫收15份反對

此外,中洲控股董事長黃光苗或有關人士就大圍銅鑼灣山路綠化用地,向城規會申請作住宅發展,城規會暫收15份意見書,全數反對有關申請,主要是該地段的配套不足,興建住宅亦有可能加重交通負荷。資料顯示,申請地段現劃為「綠化地帶」及「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的地皮,改劃為「住宅(乙類)4」,並以2.3倍地積比率作發展,擬建4幢樓高25至27層的分層住宅,另設6座5層高洋房,總樓面約38.15萬方呎,提供434個住宅單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3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