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空姐辭職炒股賺千萬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7/blog-post_14.html

先跟大家講聲,今年書展止凡會於星期六下午三點左右在亮光文化及imoney的攤位處站站,可能逗留兩小時,希望到時不太悶吧。

說回這個題目,本來我於之前的留言話不太想寫這個個案,誰知回家吃飯時家人對這個個案表現得極有興趣,非常好奇,繼而欣賞,更羨慕不已。我聽了之後,當然都與家人分享了我的見解。回想一下,又知道連雲地兄都曾感到有一點羨慕,其實這的確值得發文討論的題材,所以還是好好整理寫一篇出來吧。




昨晚回看了《星期日檔案》(2015.7.12),大家也不妨上tvb.com回看一下。內容大概是這樣的,一名空姐拿著20萬作本金,早前聽朋友消息買入某支股票大升5倍,覺得炒股賺錢很快,於是辭工全職炒股,之後孖展加炒賣衍生工具,在短時間賺近千萬元。這些炒股的故事,看得人家血脈沸騰,其實那個少女的概念很有問題,這裡寫得很多,但還是可以就這個案討論一下吧。

首先,雲地兄在留言中也有提過,整個訪問中都沒有看出什麼財商,完全聽不出什麼分析,唯一聽到的就是女主角靠朋友的消息,再跟著買,再以孖展、槓桿把回報倍大,這些操作都沒太多財務知識做基礎。不少因中六合彩或Jackpot一夜「發達」的人,因沒有足夠財商好好控制資產,最後結果只能窮得比「發達」之前更甚。

其實,這位少女有一位好爸爸,在訪問中我們看到她父親的投資理念頗穩當,總希望女兒可以投資一些較穩當的股票之上。可惜從影片中顯示,父親對她灌輸什麼理念也不成功,因為她早已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亦表示父親所建議的投資方法很「慢」,是「老餅」行為,不及她的方法有效率,看來她不會接收別人一套的。

我估計她是不懂收手的一類,主因是她贏了錢,這亦是可悲之處,輸錢皆因贏錢起,一開始炒股就賺大錢並非好事,反而是最壞的起步才是。20萬贏千萬,在她而言,怎會停下來呢?千萬為何不贏億?十億?百億?千億?賺多少會令她自動停下來呢?大概不會停吧,除非輸清,甚至欠債累累的一天來到吧。不過,我同意他父親所言,她還年青,輸了可以再來過,要她嘗試失敗才行,講多無用。

這些故事,每次大升市都有很多。一開始看完影片本來也想寫寫有關文章,不過想了想,又好像沒有什麼好寫,因為每次大升市都有不少這類故事,出現不少「少年股神」、「大學股神」、「少女股神」等。有趣的是,當大升市後,走到大跌市,這類故事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跳樓自殺的新聞,又再走到下次大升市時,這類故事又出現了,但主角都是全新的一批人。為何同一批「股神」不能維持多個升跌浪呢?值得深思。感覺這些故事寫得太多了,祝她們好運吧。

說回這位女主角,話就話辭工不幹,然而在訪問中看到,她的生活比之前還緊張。她說過可能去個廁所出來就無幾十萬,晚上睡覺時也滿腦子想著股票,有時輸了幾十萬都會不開心,晚上都睡不著雲雲。這樣全職在家中炒股,分分秒秒看著股市,在電腦面前按出按入,其身心其實比上班更辛苦。

常言道,投資是一個計劃,看女主角其實無計劃可言,賺了錢就買跑車,shopping買禮物等。最叻女算是買樓,不過在這個樓市高位去買「平」樓(她稱),感覺其原因就只因有錢多,為買而買。股市手風順,套股換樓,拿物業儲起贏利,這策略很好。但到股市輸錢時,能否保持這資產呢?這一點我頗懷疑。尤其,她利用槓桿及衍生工具,一下子輸清再倒轉來負債,也是要套樓還債的,到時一手資產只是過眼雲煙。

雲地兄有一點說得很好,女主角賺來的錢其實賺得頗不明不白,完全與財商無關,未能取之有道,的確不值得學習。情況就如中六合彩所得的錢,與自己透過實踐投資理念所得的錢,是兩種不同的快樂,後者層次高很多。向這些「死士」學習,又是all or nothing,很不智噢。

今次女主角用了不少槓桿與衍生工具,估計節目錄製之時還未遇到上星期的股災,所以她在訪問中都顯得如沐春風。我很有興趣想知道她於上星期股災之後如何呢?有否被追孖展而沒頂呢?可能情況還不是太差,但這樣的炒股操作,還是要小心。

剛看見Tom兄在《變態的地方》留言中分享下面的報導,不知是真是假,我敢預測,下一次大升浪所出現的「股神」,應該少了這位了: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finance/20150714/53969897?top=4h


《星期日檔案》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LJTSwMkINQ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01

龍津老闆曝光 賣魚蛋年賺千萬

2016-05-26  NM

港姐譚小環賣魚蛋翻身,日前更宣布在零售市道低迷下開分店,可見本土小食有得發圍。魚蛋檔近年已發展成連鎖店,其中一間最吸睛的,是全港有十八間分店、大大個八十年代藍底紅字霓虹招牌的龍津美食,不過老闆就非常神秘,以往從未曝光。本刊記者連番約訪,終獲龍津老闆、「潮州大叔」陳學偉答應受訪。他聲言,龍津開業十五年來從未蝕過錢,估算目前年賺過千萬元,近年每開分店更會引入新投資者,當中更有一批後生仔獲家人打本入股。陳學偉說,他賺大錢秘訣除了日做廿個鐘,還在大陸開廠一條龍自製魚蛋燒賣令成本降低,如今龍津四元一串的魚蛋,幾近平絕全城。味道如何?陳學偉當然話「誇啦啦」,但同行競爭對手譚小環,被問到龍津時就語帶雙關話:「大家啲客人唔同層面,他們吸引一批想食平嘢,或者一批好趕時間、食飽就算嘅客人,而我哋係要一批尋回地道小食,又要好味嘅客人。」

網上有傳龍津老闆是個江湖大佬,但記者眼前的陳學偉,是一個大概五呎四吋高、皮膚黝黑的中年大叔,手拿一個黑白芒「跌極唔爛」Nokia手機、身穿雞仔嘜Polo恤將衫腳攝入西褲褲頭、腳穿一對黑皮鞋。大概只有他手上那隻十萬元的金鋼勞力士,流露一點土豪派頭。五十八歲的陳學偉,聲言家住大窩口村屋、冇揸靚車(有一架○四年出廠的Alphard七人車)、冇炒股炒樓。他最大興趣是賭馬,「每星期跑兩次,輸贏不過五千蚊。」他是汕尾海豐人,廣東話是上一輩戒不掉的潮州口音,唔識英文又唔係好識字,小學未畢業斷斷續續讀過三年書。他年輕時在鄉下耕田,一九七八年,廿一歲的他和幾名朋友從深圳游水偷渡來港,「一人攬住幾個水泡就跳落海,半浮半沉十二個鐘,半路中途被漁民救起,最後在大埔元洲仔上岸。」他就這樣做了香港人。來港首十年,陳學偉做過地盤散工、麵包蛋撻師傅。九十年代,他在鰂魚涌吉之島美食廣場做廚師,負責炒蜆、煎蠔餅,「因家鄉近海,我自細識煮海鮮。」他更發明了獨門辣味炒蜆醬汁,「啲客食完蜆,會將啲汁撈埋入麵度,有鬼佬會舐埋隻碟嘅汁。」「傳統小食有市場又多人食,加上烹調沒太大難度,有得做。」於是,他嘗試將炒蜆的醬汁加入魚蛋燒賣創作新口味。當時打工月入一萬五千元的他,密密儲錢,希望搞一檔屬於自己的小食生意。

懷念家鄉龍津河

打工捱到千禧年,陳學偉決定賭一鋪創業。當時正值金融風暴後的負資產浪潮,鋪租低迷,陳學偉膽粗粗一來就選擇月租十五萬元、位於尖沙咀海防道與樂道交界人流當旺的角位鋪,「覺得好多寫字樓客,應該有得做。」他與另一名拍檔合共投資一百萬元,小店取名「龍津」,因他懷念家鄉有「母親河」之稱的海豐龍津河。首間龍津在尖沙咀開業一年已經回本,「沙士只受影響三個月,無大蝕。」過後更極速反彈,受惠於大陸自由行旅客,高峰時月做一百七十多萬元生意。如今,龍津共有十八間分店,每間月賺數萬至十多萬元不等,最好賺是銅鑼灣店,「咁多年來,從無一間蝕過錢。」換言之,龍津已發展成一個年賺逾千萬元的魚蛋王國。難怪陳學偉這個大叔老闆,每次出入馬場閒閒哋五千蚊上落。點解龍津咁好賺?陳學偉跟本刊分享他的六大貼士。

無間做

在尖沙咀開首間店時,陳學偉被人潑冷水:「賣平食、捱貴租,邊有得做呀?」無做過生意的他,當時一心想着:「只要夠多人幫襯就得。」那時的海防道已有多間小食店,陳留意到無一間賣早餐,於是他晨早五時就開鋪,賣十多元的平價早餐,可選擇:魚蛋燒賣、炒麵、腸粉、三文治,另配奶茶或咖啡。此外,他又睇準附近上班的OL偏愛鮮搾果汁,結果大賣,毛利相對小食更高。「做生意第一步,一定要捱。」陳學偉相信,「爛做」就唔怕貴租。龍津開朝五晚二、每日狂sell廿個鐘,連開鋪準備及收爐清潔,幾乎廿四小時運作。開業頭幾年,陳學偉和太太更搬到尖沙咀居住,陳學偉負責早更、陳太當夜,夫婦兩人全天候無間做。

人流多

龍津多年來揀選鋪位,全是人流多,位於港鐵站出口、巴士站附近,如果在屋苑或大型商場,例如:美孚新邨、藍田啟田邨等,要在居民出入必經之路。陳學偉的得力助手、他的姪兒四十多歲的彭小君說,租鋪前會仔細研究人流,「凌晨四點、食完午飯後、晚飯時間一直睇到凌晨一、兩點。」彭認為,最理想是月租二十至三十萬元,因租太便宜的話,代表人流不多。但四十萬元以上的,成本太貴。但首間尖沙咀店最終因業主在一三年瘋狂加租至九十萬元,被迫結業。龍津至今仍堅持鋪位只租不買,擔心一次過投資數千萬元風險太大,「兩千萬元一間,當你一年賺一百萬元,都要廿年才回本,廿年後發生乜事無人知。」彭小君說,他們不善物業買賣,寧願將資金投放在廠房及開分店上。

控成本

「做食的,你要捨得俾人食,人哋先會捨得俾你食。」賣小食毛利低,但陳學偉深信薄利多銷就能賺錢,「人哋可能賣一包就賺到嘅錢,我要賣兩包先得,所以控制成本好重要。」尖沙咀龍津開業首年回本後,陳學偉未有即時擴充開分店,反而着手在廣州開廠,實行一條龍生產魚蛋、燒賣等食物。陳透露,即使扣減了運輸、工人等成本,產量夠大的話,龍津賣的小食零售價,可較市面其他店便宜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目前龍津的魚蛋、燒賣,平均四元一串(五粒),比起7-11的十四元一份(十粒)、尖沙咀區旺鋪的十元一串(五粒),每粒都平過人。彭小君說,龍津每樣食物的定價為成本的一倍,即四元一串的魚蛋,兩元是成本、另外兩元為毛利。以龍津大圍店為例,對正港鐵站的鋪位,月租十二萬元、人工約十五萬元(約十二名員工)、燈油火蠟雜費開支三萬元、食物成本估算為三十萬元,「所以要月做六十萬生意,先可以回本。」換言之,每日要賣五千串魚蛋先掂。

邀入股

龍津計劃每年開兩至三間分店,如今十八間分店中,十間為陳學偉與拍檔持有,另外八間引入不同投資者做店長。彭小君指,開一間新店的投資額平均約一百萬元,他們與新投資者的持股比例大約七比三,賺蝕按此平分。陳學偉和彭小君一方必須是大股東,擁有決策權。新入股的店長,則要親自落場熟悉每個工序,由穿魚蛋到人手分配、入貨、埋數等管理都要學。最特別的,是八間合資分店的店長,包括一些年輕人。以今年二月才開業的大圍分店為例,店長陳招俊只有二十歲,本為應屆DSE考生。她的母親是彭小君的鄉里,以前做地產,今年初決定投資數十萬元搞龍津,希望兒子讀唔成書都有後路。「都知自己唔係讀書材料,無諗住再讀上去。」陳招俊開龍津索性連DSE都唔考,專心做生意,「都無咩後悔,只係早咗出身。」他接手分店前,曾跟彭小君上課,「佢好似師傅咁,短短廿日,我由掃地、執貨、烹調、人手安排都要學。」他負責早更,媽媽返夜,「凌晨五點就返到鋪頭,我住深水埗,每月的士費三千蚊。」開業至今他沒放過假,每日工作十多小時,每月獲母親支薪萬五元,首個月已經做到八十萬元生意,成績比預期理想。「自己無學過廚,小食相對其他行業簡單易上手。加上魚蛋雞蛋仔大人小朋友都鍾意食,不會過時,相信利潤有一定保證。」龍津的店長制,跟特許經營並不同。陳學偉說:「我唔收咩特許經營金或者乜費物費,最緊要大家啱傾唔傷和氣。」

調味道

做食肆,講到尾最緊要好食,但一些食過龍津的人話:「個醬唔得,好濃好辣。」、「魚蛋唔彈牙」、「唔覺特別好食。」不過,老闆陳學偉就堅持:「我哋唔會用下欄貨。」「咩都可以呃人,嘴巴係呃唔到。」陳學偉的生意拍檔、其同鄉余達輝,早年已在深圳開廠,主力做年糕、糉、馬仔等小食,如今打理龍津的廣州廠房,「自己整的食物,口感先可以夾到個汁。」龍津售賣的七至八成食物,包括:魚蛋、燒賣、魚肉、碗仔翅等,都在自家大陸廠房生產。陳學偉說,製作魚蛋燒賣沒有太多技術,最重要是醬汁。當年他的秘製炒蜆汁,如今變成龍津獨門沙爹醬,加上腸粉用的麻醬、小食用的葱油,都由他親手烹調,「一個月煮兩次左右,喺香港工場煮好再攞去唔同分店。」不過,他卻不讓記者一睹他如何整醬。對於食客批評「魚蛋似嚿粉」,陳學偉承認:「魚蛋無咁彈牙,同潮州魚蛋好唔同。」但他堅持此口感最襯醬汁,「個汁我用蒜頭、沙爹、辣椒粉、老抽、磨豉醬等整出來,蒜頭葱頭我喺鄉下潮汕買返來,嗰度係山區,天氣乾旱,種出來的味會香啲。」

吸窮人

龍津開業十五年至今一直無做宣傳,只靠一招搶客:滲入社區。近年他們主力在舊區開店,包括深水埗、荃灣、美孚、藍田等,正因為賣得平,成為區內窮人恩物,也是龍津能夠在經濟不景的大環境中,繼續發圍的原因。龍津深水埗分店,吸引露宿者光顧,其中一個叫華仔的,接過路人的五蚊銀,隨即走到小食店前,買了一底雞蛋仔,未坐低已密密食,「今日到而家都未食嘢。」坐着輪椅的另一露宿者阿Dee走上前與他分享,不到五分鐘雞蛋仔已吃光。初出茅廬的後生仔,也是龍津常客。月入14K的九十後Woody,常跟女朋友拍拖食龍津,因大件夾抵食,十數元就買到一大碗魚蛋燒賣。他說,女朋友暫未有收入,所以兩口子慳得就慳,「有時出嚟食十幾蚊就一餐,為儲錢。樓價係咁升,始終都會諗買樓、諗將來。」年輕人未能向上流動、貧富懸殊遲遲未解決,龍津瞄準基層客,加上主流對港式小食的偏好,就因為咁,龍津在窮區跑出。陳學偉說:「不過,我哋入中產區有難度,居民投訴我哋未攞到牌又整污糟啲地方,所以未來只集中喺舊區開店。」

龍津美食

創辦年份:2000年創辦人:陳學偉。生意拍檔包括:同鄉余達輝、姪兒彭小君最好賣小食:魚蛋、燒賣、雞蛋仔、魚肉碗仔翅、牛雜首間分店:尖沙咀目前分店:18間(分別位於:銅鑼灣、灣仔、旺角、荃灣、深水埗、藍田、大圍、大埔等)廠房:廣州食品生產線、葵涌醬汁調味工場年度利潤:每間鋪月賺數萬元至十多萬元,估算年賺過千萬元

魚蛋燒賣幾好賣?

龍津在銅鑼灣怡和街的分店,是最賺錢的一間。陳學偉透露,他大約日賣七箱魚蛋及八箱燒賣,相等於大約2,625串魚蛋及1,600串燒賣。以每串八元計算(賣貴其他分店一倍),銅鑼店單日的魚蛋燒賣營業額,達三萬三千八百元。銅鑼灣店開業十年,現主力由陳學偉太太余玉馨及兒子打理。陳學偉現半退休狀態,不過陳太仍瘋狂工作,負責夜班的她,每晚十二時半才收工,趕尾班港鐵回大窩口的家。老闆娘陳太,除了負責穿魚蛋燒賣、搾果汁,更親自搬生果,「都係想幫個仔,唔想佢太辛苦。」他的兒子返早更,負責開檔、準備食品、分配人手等。陳太教導兒子,凡事要與父母一樣親力親為。陳氏夫婦另有一名女兒,大學畢業後在高檔名牌公司當文職,無意在龍津工作,但閒時會幫手處理賬目。

太古店觸礁

龍津開業十五年路路暢通,唯一令陳學偉失預算的,是今年初開業、位於中產區太古港鐵站附近的分店,至今仍未申領到食物牌照。該區民主黨議員及居民,因而多番投訴龍津無牌經營,並指食環署到場後,「只發告票」的做法不恰當。與此同時,該鋪位又被揭地契條款列明不可經營「厭惡性行業」,陳學偉現正向地政總署申請豁免,決定暫停營業直至獲批,如今正蝕租。彭小君重申,食物牌照一直申領中,在領牌期間開業是行內慣常做法,「間鋪每個月十多萬元租,如果等足六個月,連伙記人工,咁就蝕百多萬元。」陳學偉這個「家己冷」,可有打算搵民建聯幫手?他指自己無埋政圈堆,「我都唔識佢哋。」

撰文:黎雅婷攝影:葉漢華攝錄:李育明[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17

炒股賺千萬開舖

1 : GS(14)@2010-10-06 23:57:30

2010-10-01 iM

這個星期日照又辣又狠,但這家舖頭打著天天涼風送爽的旗幟,一個大招牌寫着today is COOL,性格鮮明似乎別有心思。

事緣一個女Banker遇上一個男Lawyer,兩人一拍即合夾份炒股,2006年入巿憑100萬元入巿,2008年埋單離場賺了八位數字,贏了人生第一桶金。一同過度金融海嘯,讓他們領悟人生風雨難測,還是自行建立屬於自己的Cool Day,才不枉青春。

於是,一個天朗氣清的早晨,Banker呈辭投資銀行,Lawyer跟法庭揮揮衣袖。一起告別中環白領的日子,Serena和Peter挑了在銅鑼灣再出發,3個月前一擲近千萬元,合資創立時裝品牌today is COOL。二人長袖善舞相識天下,連黎明、Big 4、陳慧琳都現身舖頭的開張儀式,勢頭直逼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八十後」要闖出名堂,自有其不可小覷之道。

穿一條很「迷你」的迷你短裙,五呎六吋高的Serena踏着一對3吋高跟鞋,名副其實是位長腿姑娘。小裙子襯一件短西裝褸,她說是為着接受本刊訪問而精心挑選的,「今日特別穿這件西裝,因為跟《iMoney》做訪問嘛,我要配合你們的讀者背景。如果我同《Milk》做訪問,當然不會穿老西。」

這個就是Serena(何美賢),似乎一早已為很多問題,設計了最圓熟的答案,可真是從商的料子。那她生命中最早出現的問題,又是甚麼?

「點解做人要唔開心?」

她來自破碎家庭,小時候父母離婚,媽媽一直為此不開心。跟隨母親生活,遂別有感受,「身邊發生的不開心事情,可以令一個本來很開心的人,變得很不快樂。我覺得好心痛,常常希望可以令身邊的人快樂一點。」

早熟的女兒「冇大冇細」,要反過來教媽咪做人,經常盤算如何向母親灌輸樂觀信息。例如她會說故事,藉着身邊朋友仔遇上的事情,向媽媽講出自己的看法。「我想傳達我的樂觀給媽媽,但她總不明白,認為我看輕所有事情,不認真。她覺得,難道失敗不重要?金錢又不重要?」

讀書時代對財經感興趣

「改變媽媽」的樂觀行動似乎失敗,那她就決定不如往自己身上試行。長得白皙又瘦削的Serena,中學時是學校的乒乓球、游泳、田徑和籃球隊隊員,並且是跆拳道黑帶,但她坦言自己並非從小就很具競爭力,只是樂觀的人或許不會太早放棄,最後較有機會跑出。

「男生經常笑我打波姐手姐腳,我生得高,中二就入選籃球隊,師姐都不會交波給我。」然而她認為不該為此等小事而不開心,不轉隊不發脾氣也不埋怨,心想只要自己出場時走得一個「好位」,其他人便不得不向你傳球。她嘗試將負能量轉化為正能量,最後獲得正選位置;不同的人生經驗,似乎不斷向她印證樂觀奏效。說着她揚揚眉毛:「否則我可能一早離隊轉玩其他學會,放棄打籃球。」

她早自初中已特別留意財經新聞,會思考為何自己和朋友都更愛食麥當勞,但反而是大家樂(00341)能夠在香港上巿,求知慾之強烈,讓她為了尋求答案而找來大家樂的公司報表研究,了解其賺錢原因。故此她自美卡內基梅隆大學畢業後,躍躍欲試便跑去投考瑞銀(UBS),當上Execution Trader,「睇公司報表是我的興趣,現在仍不時會找一些公司報表來研究。從細就想做銀行或者金融業。」

做人應該樂觀開心

意想不到的是,從事投資銀行那段日子,再一次讓Serena提出這條問題:「點解做人要唔開心?」

2006年入職UBS,她當上出名又快又狠的Execution Trader,替客戶落盤投資,容不下半點差池,但她依然一臉輕鬆,「落盤落錯一個銀碼,好大件事!不過我倒沒甚麼,可能小時做運動習慣緊張氣氛,我當是射球一樣,要高度集中,一刻機會,要快又要準,不能hesitate。」

在投行工作每一個微細動作都牽動金錢,久而久之,人人都變得精神繃緊,每一刻鐘都能觸動情緒起伏。她用大惑不解的語氣說,有一次同事之間本來興致勃勃,打算下午茶時間叫外賣,但突然為着Bloomberg上出現的一則其實不太重要的新聞,而弄得神色凝重,笑聲一掃而空,外賣不了了之。「我明白很多消息也有機會影響大巿或個人投資,但我仍然覺得可以放開一點,點解一個數字一個圖表,就影響心情?更加肯定了我去做一個有關樂觀主義的品牌。」

這就是Serena的「樂觀」體會,也是她的完美答案:一個足以讓她將「Serena」和自創品牌「today is COOL」互相代言的故事。凡事都附上了最佳說明,說年僅26歲的她是從商料子,大概沒錯。

拍檔炒股賺第一桶金

同樣穿了一件黑色西裝褸,配一條似乎很潮的貼身牛仔褲接受訪問的Peter(陳冠鏘),冷不防給記者揶揄道:「那你也是姿整又樂觀的人吧,所以才有興趣轉行搞時裝生意?」

他先是頓一頓,似乎連自己也猶豫是否一個很愛打扮的人,坐在旁邊的Serena即搶白說:「才不!他見你來到,才剛從衣櫥上挑這件衫換上的!」Peter笑笑口道:「我見Serena穿了件西裝褸,便學著她換了這件外套。」

兩人在一個朋友搭朋友舉行的派對上認識,當時Serena剛大學畢業回港,Peter則是事務律師。他倆既不相識,也沒有熱心的朋友從旁介紹。本來各自坐在兩個角落,心不在焉的說着應酬話,無意中話題碰着股票金融,竟不自覺的愈講愈大聲,愈談愈興奮,最後找了個清靜旮旯,認真交換心得,還萌生了搭檔投資炒股的念頭!

買平保股票賺10倍利潤

Peter點點頭說:「我們的邂逅好得意。慢慢傾之後,雙方得出一個合作概念,才開始夾錢投資。但其實我們有不同Viewpoint,雖然合作,但很多時候,仍各自有自己個盤。」

Serena眨眨眼睛:「對對對,我們一個偏重圖表,一個偏重Research,接近Value Investing。」

他們夾了100萬元,於2006年尾決定入巿,買賣的不止股票,還有不同的衍生工具和金融產品。入場時恒指大約18000點左右,及後經歷過2007年尾高峰的31000點,也嘗過大巿跌宕至2008年最低的11000點,最後於2008年尾恒指徘徊14000點時,這對搭檔套現離場,埋單計數,大賺8位數字。

他們曾大手買入大唐發電(00991),認為內地經濟增長會帶挈用電量飆升,卻低估了「計劃電、巿場煤」的國策,原來足以做成大唐發電盈利下降,故慘蝕離場。

救回其一命的是平安保險(2318)正股,還有相關的衍生產品買賣。他們認為人民幣長期升值,也看好公司長線發展,又利用技術分析幾次捕捉到股票的中短綫走勢,因而帶來了10幾倍利潤。

Serena說着吐吐舌頭:「總有好彩啦。碰巧選對了中國股票,當然也蝕過錢,埋單計,兩年內賺了8位數。那一次,賺了我們的第一桶金。」

Serena和Peter這一桶金非同小可,此非根據美林全球財富報告調查,得出香港共有7,550人坐擁800萬港元流動資產的那些「百萬富翁」,而是高達8位數字的「千萬富翁」。在股票巿場贏了如此一筆財富,很多人都忌諱談論,但這對搭檔不介意高調分享自有原因,關鍵在於沒有這一桶金,就說不成 today is COOL這個他們最想講的故事。

名人效應攬中高檔客人

「today is COOL」今年6月在銅鑼灣一商場開張。服裝店開幕,竟然吸引了黎明、方力申、森美、Big 4的許志安、張衛健、梁漢文和蘇永康現身,盛況空前,似乎比勁歌金曲頒獎禮還要星光熠熠。Serena一邊說一邊翻出一疊整理得宜的剪報,如數家珍:「香港全部報紙除了《經濟日報》,都有報道我們的Grand Opening,經濟沒有來,我想因為沒有娛樂版吧。」

連篇累牘的報道,都沒有提及Serena和Peter,但他們深明宣傳之理,放眼長綫,自不介意,「做一個品牌一定要有Noise,個Noise只是得明星也不緊要,總之健康正面就好!」

快捷方法表達樂觀主義

這對搭檔甫開始已著力運用自己的故事,去經營自家的時裝品牌;同時又期望藉著這個Brand,可以帶出更多他們想講的故事。如此貫徹始終的將個人生命態度,投入於自己創立的品牌裏面,以建立鮮明個性,本地似乎少見。

創立一個有關「樂觀主義」的品牌,是Serena很早就有的構思,至於為甚麼打起時裝生意的算盤來,她說:「每朝起床,你就要找件衣服穿,很貼身很必須,也是很有Message的東西。」

直至兩人相識,意外地又賺得一筆為數不小的財富,經營一盤富有意識形態的生意思維,便蠢蠢欲動。加上彼時Peter很想突破個人的框框,發現當一個律師那種每日分對錯找理據來Support看法的生活,已然有點吃不消,便決定雙雙「私奔」,追尋新一片天空。Peter望着Serena,一臉讚賞的道:「她有很多興趣,很多想法,我也同意時裝是一個快捷方法,去表現樂觀主義,所以便搞時裝了。」

Serena亦不忘給搭檔送回一頂高帽:「他很有生意頭腦,我又是很Flexible的人,我們決定去做,就一定要做到,唯一想的,只是諗如何做到最好,從沒有諗過做不到的話有沒有後路。」

這對好搭檔遂各自辭職,由絕對的外行人開始,正式投入時裝生意。雖說是外行人,但他們旋即摸清了適用於各行各業的致勝不二法,就是不斷擴大人際網絡,讓自己相識滿天下。兩人先是認識了方力申的弟弟,由他穿針引綫接觸到雷頌德,最後品牌其中一條產品線的所有西裝款色,皆由雷頌德筆下設計。

名人效應攬中高檔客人

這是一家很著重裝潢的店子,黑紅色為主調,門口放着一只大概是裝飾用的巨型寶箱,一邊走你會碰上一個貌似雷鋒的人型塑像。當你以為這不過是一些型格Design的時候,一如所料,他們早給每一件東西、每一條有可能被提出的問題,提供了一個完美註釋。

Peter說:「我們最緊張個Brand如何緊扣主題。某件Tee上很簡單的一個Print,都會想,買的人會否因此會心微笑?設計跟Cool Day的原意是否湊合?」

舖頭籌備兩年開張,投資金額接近千萬元,銅鑼灣店6月開張,尖沙咀分店剛於上周揭幕。由設計、質料、主題、舖位、宣傳都一手包辦,成為一條龍的時裝品牌,包含了4條不同風格的產品綫,專攻中高檔客人,諸如售300塊錢的帽子、一件跟內地畫家crossover賣800元的Tee,以及標價7000多元由雷頌德設計的手造西裝等。故此其新舖開張竟獲黎明Big 4現身,便終於理出頭緒來。

說回那只放在門口當眼處的大寶箱,由於記者想打它主意作為道具拍照,便試着把盒蓋揭起。誰料拱型的蓋子沉沉的,一個人動不了它半分,便順口打趣 Serena重甸甸的蓋子可有解釋,她似乎已很習慣記者沒來由的問題,精靈的笑一笑,反應極快的道:「打開寶箱,意味將你的夢想釋放出來。但尋夢可得付出努力,所以寶箱的蓋子好重,好難打開,但如果你開得到,裏面就一定有好東西!也是我們打造品牌的精神……」

﹏﹏﹏﹏﹏﹏﹏﹏﹏﹏﹏﹏﹏﹏﹏﹏﹏﹏

Serena 何美賢

2010︰美國史丹福大學碩士(主修管理科學與工程)

2009︰晉升為UBS副董事,同年呈辭,全身籌備服裝生意

2006︰加入UBS任Graduate Trainee

2006︰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學士(主修工商管理)

...................

Peter 陳冠鏘

2006︰加入的近律師行任Trainee Solicitor,08年呈辭,全身籌備服裝生意

2006︰考獲香港大學法律專業證書

2005︰英國華威大學法律學學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032

「最多一天賺千元」 乞丐穿名牌 坐飛機

1 : GS(14)@2012-02-28 23:42:2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105466

富貴「乞丐」竟穿名牌西裝、打領帶,坐飛機穿梭內地大城市行乞!這名叫周飛的湖北孝感男子,頂着一頭誇張紅髮,給他拍照一張需付 1元(人民幣.下同),合照則要 100百元。他自稱最多一天賺 1,000多元。前日他來到重慶洋人街乞討,吸引大批市民圍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994

戴利奧去年賺千億 撼贏索羅斯 對冲基金新霸主誕生

1 : GS(14)@2012-03-01 23:17:26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 ... 307&art_id=16115804


【本報綜合報道】投資機構 LCH Investments發表有關對冲基金表現的年度報告,在去年風高浪急的市場環境下,對冲基金公司 Bridgewater旗艦基金 Pure Alpha去年為客戶淨賺 138億美元(約 1076億港元),令其操盤手戴利奧( Ray Dalio)壓過索羅斯( George Soros)及約翰保爾森( John Paulson)等名家,成為現時世上最成功的對冲基金經理。
2 : Wilbur(1931)@2012-03-05 11:56:28

佢將佢做人/投資既心法寫左出黎,叫做"principles":

http://www.bwater.com/home/culture--principles.aspx

睇完你知道條友應該都係神神化化/short short地 smiley
3 : GS(14)@2012-03-05 22:32:14

有D神fee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048

耶魯基金怎買A股賺千億 石鏡泉

1 : GS(14)@2012-12-08 22:25:16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D%83%E5%84%84/58297
不少投資者怨股市坑人,A股尤甚,但耶魯大學基金在過去六年並沒怎吭聲,就在A股市場賺了逾千億元,他們怎做到?據《理財周報》報道:
曾持十隻A股,六年最佳業績:1,500點買入,6,000點賣出
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坐落着一座有着擁有300多年歷史的「耶魯大學院」。這所世界頂級學府,除了在學術界擁有蜚聲國際的聲譽外,其擁有的耶魯大學基金在投資界的美譽甚至可以與之相媲美。尤其是在2006年進入中國以來,表現十分搶眼。
根據2011年耶魯大學基金年報顯示,耶魯基金管理資金規模為193.7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223.33億元,比一個博時基金的資產規模還要大,接近南方基金1,238億元的資產規模。2011年,耶魯基金的投資回報率為21.90%。在2011年6月30日之前的十年裏,耶魯基金的年度投資回報率一直高達10.1%,超過3.7%的國內股票回報和5.2%的國內債券回報。這也讓耶魯基金成為業績排名在前1%的大型機構投資者。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大學投資機構,耶魯大學基金於2006年4月獲得QFII資格,並於八月第一次獲批投資額度,為0.50億美元。剛進入中國,耶魯基金就趕上了中國A股的大牛市,創造了A股史上的最高點6124點,品嘗到了A股市場甜頭的耶魯大學基金再次申請追加投資額度,2008年5月19日獲批一億美元的投資額度。累計在中國的投資額度達到1.5億美元的耶魯大學基金如魚得水,即使中國資本市場的水有點渾。
七家大學基金獲QFII資格
據證監會最新資料顯示,目前獲得QFII資格的國外大學教育基金一共有七家,分別是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德克薩斯大學體系董事會以及杜克大學。雖然他們在A股市場上表現都不錯,但投資風格迥異,巴菲特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偏愛概念炒作,羅傑斯的母校耶魯大學則鍾情價值投資。
據統計,耶魯大學從2006年獲得QFII資格至今,操作股票在十隻左右,且以中長期持股為主,這就很好地詮釋了價值投資的理念。而它最為人稱道的經典投資戰役當屬美的電器(0527)(0527.SZ)。
相比於巴菲特母校哥倫比亞大學的「三心二意」,耶魯大學投資可謂極其專一,操作手法與羅傑斯如出一轍:順應基本面的上升趨勢,抓大底,逃大頂。
2006年,剛剛以QFII身份征戰A股的耶魯大學在當年四季度選擇投資美的電器648.54萬股,買入成本約12元/股左右。2007年末,耶魯大學持有美的電器股份增至1,583萬股,經過2008年送股後,到了2009年二季度,耶魯大學持股數量達到1,849萬股。耶魯大學增倉一直到2010年才宣告結束,此時,該QFII已經持有美的電器4,374.89萬股。
2011年一季度,美的電器創出歷史新高141.49元(後復權)。與此同時,耶魯大學開始收割,進行獲利了結。據美的電器2011年一季報顯示,耶魯大學當時以2,507.53萬股持股數,退居到第十大流通股東位置,以2010年末4,374.89萬股計算,耶魯大學單季度減持美的1,867.36萬股,到了2011年第二季度,耶魯大學已經消失在美的電器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不過其仍還持有該公司3,337萬股定向增發限售股。
今年三月,耶魯大學持有的3,337萬股限售股解禁,而從美的電器一季報來看,耶魯大學在三月中下旬至少減持700萬股,沒能再進美的電器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
青睞行業龍頭
根據2011年耶魯捐贈基金報告顯示:耶魯基金的投資中,權益投資佔比34%,房地產投資佔比20%,絕對回報類17%,自然資源類9%,國外股權9%,國內股權7%,債券和現金4%。而在中國耶魯基金更青睞A股市場,所投資行業包括電器、建材、食品、醫藥、房地產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主流領域,而且都是行業龍頭企業。
首先大受耶魯基金追捧的為電器行業,從美的獲利頗豐後,當然也不能錯過中國的另一家電器巨頭——格力空調。而且今年五月,格力電器(0651)今年年中的董事換屆選舉,珠海市國資委空降的周少強爆冷被其他股東舉薦的馮繼勇打敗,而馮繼勇正是耶魯基金聯合鵬華基金共同舉薦的。耶魯基金由此成為改變格力內部格局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耶魯大學持有格力電器4,643萬股,位居第五大流通股,佔總流通股本持股比例為1.5%。除了電器行業,耶魯大學基金的投資觸角也深入到其他領域。記者粗略統計一下,截至目前,耶魯基金持有雙匯發展(0895)658萬股,位居第五大流通股東,佔總流通股本持股比例為1.09%;中國國貿(600007)1,629萬股,位居第三大流通股股東,佔總流通股本持股比例為1.62%;伊利股份(600887)(600887.SH),位居十大流通股東的第八位,持股2,205萬股,佔總流通股本持股比例為1.39%;雲南白藥(0538)(0538.SZ),持有438萬股,位居第十大流通股股東,佔總流通股本持股比例為0.63%。而2011年耶魯基金退出了海螺水泥(600585)的十大流通股行列。
試水PE投資高瓴資本
前段時間,張磊向耶魯大學捐款8,888,888美元,引起網友強烈質疑,一時間將一向低調的張磊推向了風口浪尖,但張磊並沒就此事發表任何言論。其實,張磊與耶魯大學基金有着千絲萬縷的神秘關係。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Peoples University)的張磊,隨後赴耶魯管理學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深造,在那裏他認識了對他影響至深的人——耶魯投資基金的負責人大衞·史文森(David Swensen)。正是擁有這層關係,2005年張磊回國,利用耶魯大學投資基金辦公室(Yale Endowment)提供的3,000萬美元創立高瓴資本,專注於國內PE投資。自創立以來,年均複合回報率高達52%,即便在2008年出現37%的跌幅。而其投資的項目包括籬笆網、遠東租賃等。目前的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正是耶魯大學基金在中國的實體,負責管理耶魯大學基金的投資,這也拓寬了耶魯大學基金的投資範圍。
揀十隻股 減低風險
耶魯大學基金的賺錢方程式是:
1.買股不要多 十隻便夠
的確,中外市場裏,每個市場縱有上千隻股,但往往可供長綫投資的並不多。
揀十隻股亦有減低風險的意義,重錘幾隻,如果出現黑天鵝事件,會一鋪清袋。例如近日的酒鬼酒、年前的蒙牛事件都是,這些股不是沒有投資價值,而是過分集中的話,一輸便清光。揀十隻股,除非認真黑黑黑仔,不然有一隻有黑天鵝,也只是輸10%而矣!
普羅股民研究監察股票表現的時間不多,看十隻股已十分花力氣,研究和監察股票表現就一如看緊自己的錢,一看不緊便會被人偷(蝕),豈不「棧」傷心?貴精不貴多,是耶魯大學基金賺錢法門之一。
2.只買民生內需有業績支持股
由2006年至今(即耶魯大學基金投資期),有多少隻動人心弦、故事多多的金光燦「爛」股,是「爛」,因不少金光股最終都爛了。耶魯大學基金買的有:美的電器、格力電器、雙匯發展、中國國貿、伊利股份、雲南白藥、海螺水泥等;都是很實在的民生股。中國十三億人,民生所需必有市場,這些市場的龍頭一定可以賺錢,而且是穩穩定定的賺錢,只要每年能平均賺逾10%,期以七、八、九、十年,便可大賺特賺。
投資主流領域中的龍頭企業
耶魯大學基金投資於電器、建材、食品、醫藥、房地產等與13億人生活息息相關的主流領域、投資於這些領域中的龍頭企業就可賺,簡單但並不天真。
3.擇時而沽
不少投資者只識買,但不識沽,很多時都是錯過了套利時機。擇時而沽並不易,上文也沒有沽的詳細說明,作為普羅投資者暫時只好用兩個法門去沽貨:
a.看看有沒有大戶在沽,考慮他們沽的原因,再考慮自己跟不跟。
b.看公司盈利是否不前或放緩;或國策有無轉變,致對該行業/公司不利。
總之,筆者相信2013年之後A股有個幾年的大市,可以夠我們賺份退休金。方法?請細看耶魯大學退休金買A股的啟示,當然如中美日開戰,這個投資的時間之窗要重新考慮。祝大家好運。
2 : 鉛筆小生(8153)@2012-12-09 02:12:41

揀十隻股 減低風險

耶魯大學基金的賺錢方程式是:
1.買股不要多 十隻便夠
的確,中外市場裏,每個市場縱有上千隻股,但往往可供長綫投資的並不多。
揀十隻股亦有減低風險的意義,重錘幾隻,如果出現黑天鵝事件,會一鋪清袋。例如近日的酒鬼酒、年前的蒙牛事件都是,這些股不是沒有投資價值,而是過分集中的話,一輸便清光。揀十隻股,除非認真黑黑黑仔,不然有一隻有黑天鵝,也只是輸10%而矣!
普羅股民研究監察股票表現的時間不多,看十隻股已十分花力氣,研究和監察股票表現就一如看緊自己的錢,一看不緊便會被人偷(蝕),豈不「棧」傷心?貴精不貴多,是耶魯大學基金賺錢法門之一。
2.只買民生內需有業績支持股
由2006年至今(即耶魯大學基金投資期),有多少隻動人心弦、故事多多的金光燦「爛」股,是「爛」,因不少金光股最終都爛了。耶魯大學基金買的有:美的電器、格力電器、雙匯發展、中國國貿、伊利股份、雲南白藥、海螺水泥等;都是很實在的民生股。中國十三億人,民生所需必有市場,這些市場的龍頭一定可以賺錢,而且是穩穩定定的賺錢,只要每年能平均賺逾10%,期以七、八、九、十年,便可大賺特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016

炒價回穩 每部賺千元

1 : GS(14)@2014-11-03 13:36:23



【本報訊】iPhone6在香港的炒賣價從9月開賣的瘋狂高價回落後,炒價一度跌至僅得微利,其後貨源減少炒價始逐漸回穩有數百元水位,至內地開賣,港版機更憑着本身優勢炒賣價回升,部份機種更有逾千元水位,其中iPhone6 Plus金色64G,昨日在先達廣場的回收價達8,600元,較原價7,188元高出1,400多元,吸引不少炒家繼續在先達門外收機。先達手機店G.World負責人劉志剛稱,雖然內地已開售iPhone6,但在內地購買的iPhone6手機多限制及下載受規限,例如港版機有機會看到佔中新聞,但內地機則欠奉,其次是內地機售價按滙率計算較本港貴近千元,加上內地仍有人炒,故炒賣價仍有約1,000元水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103/18921910
2 : gerry.hoho(52847)@2014-11-03 13:51:54

greatsoup1樓提及


【本報訊】iPhone6在香港的炒賣價從9月開賣的瘋狂高價回落後,炒價一度跌至僅得微利,其後貨源減少炒價始逐漸回穩有數百元水位,至內地開賣,港版機更憑着本身優勢炒賣價回升,部份機種更有逾千元水位,其中iPhone6 Plus金色64G,昨日在先達廣場的回收價達8,600元,較原價7,188元高出1,400多元,吸引不少炒家繼續在先達門外收機。先達手機店G.World負責人劉志剛稱,雖然內地已開售iPhone6,但在內地購買的iPhone6手機多限制及下載受規限,例如港版機有機會看到佔中新聞,但內地機則欠奉,其次是內地機售價按滙率計算較本港貴近千元,加上內地仍有人炒,故炒賣價仍有約1,000元水位。

nice job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103/189219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292

【青談三分鐘】「少年股神」12歲炒股 入Excel賺千萬

1 : GS(14)@2015-03-22 21:02:43





香港係炒賣之都,每隔幾年都會出產一個「少年股神」。繼炒比亞迪(1211)而紅嘅電台節目主持人火燎森之後,今年又有雜誌訪問了一位「少年股神」郭基富,據稱佢12歲開始炒股,炒到今年24歲,身家已經有8位數字,炒到有成千萬,原來只係入Excel,發達有冇咁簡單,即刻睇「青談三分鐘」啦!唔夠喉、想留言?即上Facebook專頁:http://goo.gl/FjdqtM第一集(正在播放)第二集星期六下午一時「即時新聞」財經全球首播星期日隨「今日蘋果」財經光速重播第三集星期日下午一時「即時新聞」財經全球首播星期一隨「今日蘋果」財經光速重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321/190846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740

鯉景灣十年賺千萬升值2.2倍 跑贏股票黃金人民幣

1 : GS(14)@2015-07-22 02:27:10

■鯉景灣一個海景單位呎價創新高。 資料圖片



【本報訊】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十年前一個決定,成就今日千萬富翁。當年30幾歲的闊太,以470萬元買入西灣河鯉景灣一個海景單位,今日沽出賺逾千萬,單位升值2.2倍。同期投資產品,包括黃金、盈富基金(2800)以及人民幣,升幅分別1.7倍、81%及33%,不單證明磚頭有價,更顯示樓市黃金十年。記者:陳家雄


實用率高達九成的鯉景灣,向來是用家追捧目標之一。香港置業張國炳表示,臨海的觀暉閣中層H室,實用面積797方呎,3房間隔,以1,510萬元成交,呎價18,946元,呎價創屋苑新高。他指:「單位廳房都望全海景,無遮無掩,前面一棵樹都無。」據了解,這位女業主十年前,不過三十幾歲,透過一間公司以470萬元買入單位,持貨十年,今日賬面淨賺1,040萬元,單位升值2.2倍,升幅之勁,勁過同期多樣投資產品。假如十年前她不買樓,以470萬元現金「一筆過」買入盈富基金,股價由2005年1月初14.25元,升至昨日收市價25.85元,股價升幅約81%,賬面賺約383萬元。如果計埋股息,十年來,合共每股收息6.54元,當日認購約33萬股,換言之,收息都收近216萬元,連同股價合共賺近600萬元,賺幅都不及當日拍板買樓。2005年人民幣滙改,如果當年將470萬元現金兌換人民幣,當年港元兌人民幣滙率1.0637,即可兌換約500萬元人民幣,今日滙率升至0.8008,升幅約33%,現值約624萬港元,總共賺約154萬元,賺幅約33%。





YOHO Town呎價創新高

升值力拍得住樓價的是黃金,2005年1月初每盎斯3,350港元,當年470萬港元可買1,403盎斯,現時每盎斯金價9,087港元,1,403盎斯現值1,275萬港元,即十年間升值1.7倍。相比之下,十年樓市黃金期,跑贏一眾投資產品。此外,新界二手樓頻頻破頂,升幅一樣犀利,中原地產徐家倫表示,元朗YOHO Town5座高層B室,實用面積393方呎,以512萬元成交,呎價13,028元,呎價創YOHO Town第一期新高。原業主2007年12月以173.5萬元買入,持貨近5年,賬面賺338.5萬元,單位升值近2倍。另外,美聯物業馮棣齡表示,馬鞍山新港城J座高層2室,實用面積338方呎,兩房望全海景,以520萬元成交,呎價15,385元,創屋苑呎價新高。原業主2011年6月以303萬元買入,持貨4年,賬面賺約217萬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714/192187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529

台15歲少年搞網店年賺千萬

1 : GS(14)@2016-05-08 02:56:07

台灣近日因一宗逃漏稅案意外揭開15歲少年傳奇經歷。高雄一名蘇少男因無心讀書,兩年前透過facebook及網站做生意,專賣電子產品及面膜,一年竟賺到1,000多萬元(新台幣,下同,約239萬港元),但因不知要繳稅遭罰款而曝光,被網民封為「經營之神」。



逃漏稅遭罰款曝光

高雄國稅局半年前接獲舉報,指某網購平台漏開發票,調查發現是一名姓蘇少年網主涉嫌逃稅,在2014至2015年銷售額1,000多萬元。他在網上專賣卡拉ok米高峯等電子產品及面膜,因未成年無法在銀行開戶口,借父親戶口做生意。稅務局起初以為他或被父親當人頭戶逃漏稅,但調查證實他是經營者。最終被罰款75萬元(約17萬港元)。據稱,該少年讀初中時經常離家出走及逃學,又與不良少年聯群結黨,一度令家長十分擔心。但他沉迷上網,開始做網拍生意,從外國入貨再放上網轉售,之後開始經營fb粉絲專頁,居然還請來藝人代言電子商品和面膜。網民感慨稱:「15歲那年我在幹甚麼?」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07/196016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9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