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瘋狂的補習班:教育行業的未來與創投兩大趨勢

http://news.imeigu.com/a/1333954143626.html

文 / 本刊記者 雷曉宇 田茗

編輯 / 雷曉宇

攝影 / 吳育琛

人人都上補習班。2011年5月,由北京21世紀教育學院進行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在北京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中,有87%報讀過各種補習班;在四年級、五年級的學生中,有92%報讀過各種補習班。

到處都是補習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大大小小各種教育培訓機構超過10萬家。其中,僅石家莊這樣一個省會城市就有2000多家課外補習班,一所重點中學周圍,散佈著大約50家補習班。

家長們花在補習班上的錢越來越多。每年3月到7月是補習班的旺季,北京望京地區一家補習班的負責人說,光是三個月的高考前全封閉住宿班,一個學生收 費18萬元,已經全部招滿。2月底的時候,北京課外輔導每單最高收費紀錄再次被打破:從學大教育的57萬元變成了安博教育京翰一對一的62萬元。一份調查 顯示,在北京,一個普通三口之家花在小孩補習班上的錢,已經將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一半。

家長已經不敢不給孩子報補習班了。中國的教育在應試制度、學校和商業力量的合謀下,已經成了一場反恐戰爭。以前,我們說買房子是自尋包袱,後來再也 買不起了;我們說憑真本事,文憑不重要,現在找不到工作了;我們說開車不是健康的出行方式,現在再也搖不到號了;我們說為了國家到偏遠山區去,現在再也回 不來了⋯⋯在一個資源有限競爭無限的國家,搶先一步才安全,而任何長遠的打算也無疑會造成眼前的困頓。

補習班市場還遠未飽和。新東方是中國民辦教育行業的老大,2011年,新東方收入超過40億元人民幣。據德勤報告估算,2012年,中國教育市場將 達到9600億元人民幣。算下來,行業老大的收入連整個教育市場的1%都不到。但看K12中小學同步輔導市場,目前把新東方、學而思、學大、巨人和安博京 翰一對一這5家公司的該項業務營收加在一起,還不到整個K12市場的2%。

20年來,中國的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呈「反拋物線」。

中國民辦教育的幸運之處在於,一開始,沒有官僚資本願意進入,因此意外地獲得了發展。20世紀90年代初,北京有上百家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後來,新 東方出來之後一統江山。2000年之後,華爾街英語崛起。2001年,環球雅思出現。2003年,學而思誕生。2006年,學大出現了。這是巨大的好事, 整個行業似乎又回到拋物線上面。中國人的教育會更加多樣化、個性化和國際化。這個進程才剛剛開始,這條拋物線還會有十年的上升期。

教育行業將來可能會出現類似「咖啡館業態」。會有咖啡行業的星巴克那樣的大的產業公司,全國有三四家大機構佔了40%50%,誰要有能力進來,做一 個十幾億級的企業是沒問題的。但是,大部分的市場空間還是作坊型的小咖啡館、夫妻店。這個空間太大了,各個城市都會存在幾千萬、上億級的企業。

教育行業未來有兩大創投趨勢。一個是精英化的趨勢,一個是技能化的趨勢,中間的難免陷入考個中「不溜的大學,找個中不溜的工作的局面」,沒什麼機 會。精英化是什麼?幼兒園去藍天幼兒園,小學去景山小學,中學上人大附,然後去讀哈佛、斯坦福。這條路上聚集著很多中產者和精英群體,有很多機會。另外, 大家去學藍翔、去尚德、去考個會計證,普及教育市場會越來越大,國家的錢也都會投到這塊來。

最後,我們一起來做一道小學三年級的奧數題:一個六位數,分別用2,3,4,5,6乘它,得到的五個新數仍是由原數中的六個數字組成,只是位置不同,此六位數是多少?

有人用電腦程序算出了結果:142857。

二把手問題:

從新東方的三駕馬車,到學而思的曹允東出走,從巨人教育出走高斯教育團隊,到學大教育2012春節後高管變動⋯⋯中國教育行業尤其容易發生「二把手」問題。

一來,教師與互聯網不同,的確一個人或夫妻就可以創業授課,無需完整團隊。二來,教育行業創始人大多數是教師出身,企業管理水平不高,也不擅長利益分享。

在教育行業,沒有股份的副總裁也不在少數。2011年,環雅總裁張永琪曾說:「不給他們股份是不希望他們跟我一樣週六日加班那麼累。」

(本文來源:創業家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89

越補越旺 補習班也要上市櫃

2012-8-20  TCW




如同去舊金山淘金,多數人是空手 而回,但去淘金的人,每個人都需要一條耐用的帆布牛仔褲,所以,賣牛仔褲的生意人總是能賺到錢。二○○八年金融海嘯之後掀起的公職考試潮,帶動國內考試用 書與補習班需求,再度彙集台北重慶南路書店街人氣,以及教人如何搶公職鐵飯碗的補習班商機,甚至還將捧出台股首見,以補教業務為主的上市櫃公司。

經過重慶南路的書店街,不管是老字號的三民書局、建宏書局,或小型傳統書店,每一家入口最醒目的陳列台,擺的都是各種公職的考試用書,公職考試用書成為書 店的明星產品,救了在長年不景氣書市下苦撐的書店生意,讓重慶南路書店街上演大復活,書店內中華電信、郵務士、台電等國營事業於一側,另一排則是移民署、 調查局、國安局等分門別類的公務人員考試參考書,財經類、文學小說,則紛退居到第二線,甚至樓上角落。

考試書熱賣博客來上半年,較去年同期多四成

有書局還貼心的列出一長串,年頭到年尾各場公職考試時間表,方便考生一次購足大半年各種考試的參考書。

少了書卷味的書店,讓人誤以為走進考公職的補習班。

博客來網路書店圖書部經理張靜如指出,以博客來為例,考試類用書近年本來就相當熱門,每年都有一成到兩成的成長,今年公職考試特別熱,上半年又較去年同期 再成長四成,尤其是國營企業、郵政特考等,考題難度相對較低,考生可以買書自修也能有上榜機會的考試用書,需求量最大,「國內圖書出版市場,目前找不到其 他類別,像考試類書籍一樣的銷售成長力道,」她表示

輔導考生擬定公職考試應試計畫的元碩公職顧問盧建宏表示,由於公職考試科目涵蓋法商和行政學,對多數考生來說,並非在學期間修習的主修科目,且層級越高的 考試,出題靈活且要考生進行申論,對各科必須相當程度精熟,才有可能在近年錄取率平均不到三%的公職考試中,脫穎而出。

因此,透過到補習班上課、函授,或線上遠距教學等的付費學習,幾乎是想搶下公職鐵飯碗的考生,必要的投資。

根據補教業者對比各家補習榜單,公職考試榜上有名的考生,九成以上都有經補習班協助,業者估計,以一年各類公職考試人次約七十五萬,考生數約二十萬人,每 人補習費含教材費,平均約兩到三萬元估計,一年有超過五十億元商機,這股公職考試的補習需求,也成為目前成人補教業最熱門的市場。

由於對起薪增加幅度有限,如今大學生畢業投考研究所的熱潮,亦不若當年,加上各研究所大開推甄管道,包括大碩、高點等補習班,近年也因應研究所考試退潮,紛紛轉戰公職補習市場。

補教業擴張集團整併,深入花蓮、金門小鎮

也在公職考試補習班兼課的律師陳憲政指出,經濟越不景氣,越多人嚮往穩定的公務人員生活,前兩年景氣稍有復甦,上門補習的學生就明顯減少,補習班生意和景氣兩者有如翹翹板的關係,是少數總體景氣越差,業者越拍手叫好的行業。

市場大餅雖可期,但近年公職考試補習市場卻更為激烈,業界出現整併與淘汰的洗牌效應,擁公職補教商機半壁江山的志光集團,繼併入專攻法政類公職的台北保成 補習班之後,今年初再併台中康德補習班,志光不只從北到南都設有連鎖教室,甚至還深入台南佳里、花蓮玉里,甚至離島金門等,人口僅數萬人的迷你小鎮。

轉攻上市櫃志光和大碩,打算借殼拔頭籌

另外,就是主打線上學習的公職補教新形態業者,也如雨後春筍出現,如大碩補習班轉投資的百官網、志光系列的公職王,以及易試幫、元碩公職、鼎文狀元網等,提供搭配線上模擬測驗,與定期讀書聚會等,有別傳統面授補習班的差異化服務。

在大者恆大的市場生態下,補教業者也開始布局轉型上市櫃公司,結合資本市場力量。

不過,由於補習班主管機關是教育部,並非經濟部管轄領有營利事業登記證的公司形態,依據相關補教法規,是無法申請上市櫃的。對此,國內補教業者目前因應做法,是成立出版社或線上學習服務公司,再把業務重心逐漸移到新公司。

以大碩補習班為例,即成立TBK台灣知識庫公司。

五年前即赴北京蹲點的志光集團,則在今年三月間,與上櫃的智基科技,就志光數位科技所屬的十六家分班業務及營業資產,商議雙方交易條件,為上市櫃鋪路,志光也是國內補習班最有機會透過借殼,拔得上市櫃頭籌者。但對此,志光方面低調表示,緘默期間無法對外回應。

一張比研究所文憑還值錢的公務人員錄取通知,對許多考生來說,是進入公門「好休息」,而非「好修行」,夢寐以求的美夢;對補教業者來說,爭的則是一張張如 假包換的鈔票。只是在逐夢求利背後,納稅人在乎的是,台灣公務體系的創新和活力,是否能和公職補習班業者一樣,經濟越是不景氣,越有本事創造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82

做補習天后 龍小菌天價開班

2013-07-04  NM
 
 

 

去年戴住騎呢面罩出道的龍小菌,只賺得虛名,唱片唔賣,騷job少之又少。蒙面難出頭,更因此玩出火焗到肺炎。直至上月決定向現實低頭,揭開神秘面罩,以翻版苟芸慧索樣開拓財路。除有美容廣告、出版商向她招手,補習社更重金禮聘她做補習天后。呢鋪唔衰得,龍小菌嚴陣以待,花一個月時間備課,仲提早回校試咪。以星級學費收生,傳授自身經歷,如何由D級成績,三級跳蛻變攞A。星級學費

做全職歌手搵唔到食,識計數的龍小菌選擇重執教鞭,藉着名氣一躍升呢做補習天后,據知,龍小菌在英皇教育的待遇明顯高人一等,主力補中文的她四堂課收$620學費,比起其他補習老師,最平收$190,最貴收$540學費相比,未見補習功力的龍小菌,先以天后價錢上陣。據知,原來在中學時期,龍小菌也在英皇教育補習,今個暑假回「母校」開班,龍小菌心情分外緊張,上週六(六月廿九日)便提早到九龍灣分校視察環境兼試咪。當日由龍小菌昔日的補習老師、現在已是英皇教育揸fit人的岑Sir親自招待。對於這位星級學生,岑Sir記憶猶新。「佢好勤力,上堂好肯發問,當時都覺得佢把聲好好聽,不過就冇諗到佢去做歌手。除咗佢,阿G.E.M.都係我嘅學生。」做補習老師要自度筆記課程,龍小菌話會以自身經歷,傳授俾學生。「我唔鍾意死背書,但第一次會考時,試題係着重常規答案,結果中文攞D。但我冇放棄,決定自修重考,適逢第二年中文課程方向改變,着重創意思考,開正我嗰瓣,重考中文攞A。所以我嘅口號係『真誠教學,嶄新演繹。』我會攞我以前作文作品,做筆記教材之一。」

身份證改名

對於自己比一般補習老師收費高一截,龍小菌坦言有壓力。「第一,學費唔係我定,第二都預咗學生初期係會抱住好奇心態搵我補習,但我係用心教,之前花咗成個月時間備課,我相信到時佢哋會知我唔係玩玩吓。教完暑期班會繼續教常規班,一星期教兩日,每日走兩間分校,教足五個鐘。教書係我抱負理想,所以就算做咗歌手都唔想放棄執教鞭。因為時間上返唔到傳統學校,所以咪做兼職補習老師。」原名蔡小茵的龍小菌,原來連身份證都改埋名。「我喺單親家庭長大,細個已經好想改名跟媽咪姓,依家覺得龍小菌係我一生轉捩點,有代表性,所以決定身份證改埋呢個名,媽咪都唔反對。」

蛻變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824

【每日一黑馬】快樂學習:欲辦補習名校 年收入超2億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454.html

作者:劉鶴翔

在中國,應試仍是絕大多數孩子的必經之路。旺盛的需求使辦補習班成為最賺錢的生意之一。

廈門的快樂學習教育培訓學校,或者叫快樂學習公司,是一家出色的機構。對33歲的創始人、黑馬營學員張浩來說,曾經的上市夢想在今天已不再重要,把「快樂學習」辦成補習學校裡的名校才是他和公司1000多名教師的未來。

麻辣教師

「Miss Lian」、「物理蘇」、「化學黃」、「數學王」、「英語何」……在廈門快樂學習教育培訓學校總部的牆上,最奪目的是本季課程的名師海報,乍看上去,像演唱會上的明星組合。

「現在的孩子都喜歡老師穿著時尚。」練琳琳(Miss Lian)對記者說。流行文化把中國的少年兒童催熟了,十多歲的孩子甚至幾歲的孩子,早已對時尚有了感覺。

練琳琳是這個學校的英語老師,作為本季(學校分春季、暑假、秋季、寒假四季招生)的明星教師,站在海報的中心位置。除了時尚,她的魔力還在於,能夠幫特別厭學的孩子把英語成績提升一大截。

會講笑話是「快樂學習」教師的必修課。「一天,一個導遊帶著幾個老外去游長城,其中有個老外想上廁所,就問導遊:『May I go somewhere?』導遊不以為然地說:『yeah,you can go anywhere!』老外立即暈倒。」練老師這個笑話有點冷,但也足以讓孩子們笑個前俯後仰。

小孩的笑點低,如果再加上一些成人化的笑話,效果就更好了。「快樂學習」創始人、總裁張浩上數學課時講的段子讓孩子們回味無窮:「一個四歲小男孩親了一個四歲的小女孩。小女孩說,『你要對我負責!』小男孩說,『開什麼玩笑,我們又不是三歲小孩了。』」

「老師的風格可以非常多樣,你可以是溫柔派,也可以是博學派,你也可以激情四射,但是不管什麼風格,學生永遠不會拒絕的一種風格是幽默。」練琳琳說。

做「孩子喜歡的老師」關乎教師的業績—讓孩子們愛上補習課,才能向家長兌現提高成績的承諾。

在孩子們眼裡,「快樂學習」的校長張浩不僅僅幽默,簡直就是一個最睿智的人。還是一個在校生的時候,張就創辦了「快樂學習」,八年後,它成了有1200多名教師的補習學校,在福建、江西、安徽和上海四省市擁有30個校區、數萬名學生,去年的學費收入超過2億元。這樣的故事讓孩子們欽佩不已。

「我努力打造一個平台,讓公司的員工覺得,在『快樂學習』當一名老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張浩對記者說,這是「快樂學習」的企業文化。

「幸福」與收入不可分離。和其他補習學校一樣,「快樂學習」最吸引老師的是物質回報。「在我們這裡,」張說,「好多老師一年可以拿到30萬元,收入中等的年收入也在15萬到20萬之間。」

俞敏洪當年創辦新東方的時候,曾晚上提著漿糊桶,在中關村的電線杆上貼小廣告,和城管躲貓貓。張浩也有類似的經歷。幾年前,他一個人跑到居民小區的信箱裡塞傳單,被小區保安發現,逼著他一張張夾出來。

「我們一度是全員營銷的公司,我告訴所有的老師,發傳單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快樂學習」副總裁黃世光對記者說。黃曾經是廈門港務集團的一名職員,有一回,他帶著幾名老師在一所小學門口發傳單,聽到身後有人叫他的名字。他扭過頭,一位曾經求他辦過事的老客戶坐在一輛車裡,望著他,一臉的錯愕。

進出上海

「趙本山說,步子大了會扯到蛋。」坐在廈門酒吧街的露天咖啡座裡,張浩對記者說。

這個來自安徽鄉下的年輕人今年33歲,早在四五年前,「快樂學校剛開始發展新校區的時候,我已經賺了上千萬元,賺錢對我來說,並不是特別有誘惑力。」

但擴張一直在進行。2009年,當「快樂學習」在廈門、泉州、福州的補習市場均佔據相當份額後,張浩把目光投向了被所有補習學校視為橋頭堡的上海。

「2009年進上海,到第二年10月份我們才建了第二個校區,那個時候,兩個校區的經營狀況其實是不錯的,真正出問題是在2011年。」張浩說。2011年是整個補習行業充滿資本想像的年份,新東方、弘成、環球雅思、學而思等8家教育培訓機構已經在海外上市(其中四家集中上市於2010年8月至12月間)。張浩也有抑制不住的衝動,快速擴張是實現上市理想的必要手段。

2011年,「快樂學習」在半年之內新增了三個校區,結果,經營業績還不如只有兩個校區的時候。「校區是多了,但學生的數字卻沒有增加,更談不上利潤的增加。」

本來,上海是繁華之地,補習學校的學費是廈門的兩倍,但上海補習市場的供給已經處於超飽和狀態,補習學校所追求的規模效應很難形成。於是,「學校之間的競爭偏離教學的本質,而成為資本的競爭,大家都把學校裝修得像會所一樣豪華。」「快樂學習」在上海聘請了幾名職業經理分管各個校區,張浩發現,他的學校在這些職業經理手上完全失控了。「他們會把我們的預算迅速地花掉,但是沒有成果;我們換人,換完人以後我們又要再給預算。2012年,我們虧了很多。」

張浩深思後決定撤退。但當時,他不敢明說。「是我把大家的情緒煽動起來的,現在又要自己去降溫。」

副總裁黃世光以外,公司管理層基本上是張浩在廈門大學的師弟。他們叫他「浩哥」。除了虧錢,張浩更擔心夥伴們的信心因此受到打擊。

「我們在任何一個城市發展順利的時候,都可以成就一幫人。上海沒做起來,這幫人的夢想要破滅了。」

虧損在繼續。2012年4月,張浩最終下決心撤掉了上海的兩個校區。接著,另外三個校區中的兩個也撤掉了。「我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不會考慮在上海這個地方再發力。」張浩說。

「補習名校」

2012年,多家教育培訓機構上市夢碎,培訓業第一輪遊戲結束。

張浩把寄託從上市轉回到了教育本身。「培訓行業還沒開始,現在都是前戲。」從新加坡、台灣等地取經歸來,張浩認為中國的教育培訓產業還有30年的長跑。「現在的趨勢是四線城市向三線城市靠,三線向二線靠,二線向一線靠,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參與補習的學生比例逐漸增加。」

張的老家合肥是「快樂學習」進入的第6個城市,籌備工作已經完成,今年暑假將正式開班。為此,已經3年多不上課的張浩回到了課堂,分別在兩個校區上了一次課。他希望3年後,「快樂學習」在這座城市的影響力超越新東方。

他要「快樂學習」成為「名校」,標準是:「學生和家長一定要追捧我這個品牌,所有課程都必須排隊報名。」

張浩抽調他眼中最精英的一群老師成立了集團教學培訓部,研發標準化教材、確立師資培養體系,進行教學管控。這段話聽起來並不新鮮,多家培訓機構都號稱在做或要做同樣的事。張浩相信能真正沉下心在這方面做出成果來的機構寥寥。「名師們都很忙,課特別多,沒有精力把他在教學上的東西體系化。現在我們下了很大決心。培訓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將不是名師,而是快速培養名師。」

在成立教學培訓部的同時,張浩還打造了「內部成長營」,通過其設計的一個類EMBA課程,培訓「快樂學習」未來的負責人—2015年後,這些人將完成公司的擴張計劃。

張浩的老家離合肥市區不到半小時車程。包括他的父親在內,家族裡有數位教師。張覺得自己可能有遺傳天賦,他在補習班教授初三數學時受到的歡迎似乎是個形象的證明。「不謙虛地講,我只要一堂課上完,學生都會變成我的粉絲。」

在張看來,因為自己「懂教育」,公司將有望在培訓產業的長跑中勝出。「用三年做提升,再用三年擴張,我期待五到八年後,機會來的時候被我們抓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03

美加叢蓓明 砸錢買考古題版權 切入多角經營 一個拚字 她讓50年老牌補習班轉骨

2015-07-06  TWM

「用教育改變人生,用努力實現希望。」國內留學補習班龍頭美加,半個世紀以來,成就了超過五十萬學子的海外留學、遊學夢想。從南陽街的第一家補習班,幾經轉型迎戰同業競爭,第二代接班人叢蓓明,扮演了關鍵角色。

撰文•賴若函

對四、五年級生來說,當年若想出國留學,幾乎都得先到美加文教報到,「美加」儼然就是出國留學夢的代名詞。鼎盛時期,不到兩個留學生中,就有一位是透過美加補習語言考試,拿到出國留學的入門證。然而在同業競爭益形劇烈及大環境的趨勢變動下,美加盛極而衰,幾度遇到經營危機。關鍵時刻,人在美國工作的叢蓓明決定從父親叢樹朗手中接下棒子,挑戰艱難的任務。

美加是創辦人叢樹朗和陳上春夫婦在五十年前創立。當時,想要留學的人,不像現在有很多管道通過托福考試,拿到入學許可。叢樹朗夫婦拿出畢生積蓄,投入語言補習班事業,送留學生出國的人數之多,讓美加首創和航空公司談包機,一包就是八年。

包機八年 送留學生出國但是,一九九四年,突如其來的著作權問題,打亂了美加一向穩健成長的步調。

叢蓓明說:「那時幾乎要開天窗。」原來,美加建立精準的猜題題庫,讓主辦考試的ETS(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非常頭痛。當時考題被納入版權保護中,被禁止使用在課堂上作為教材,讓以考古題為教材的美加面臨營運衝擊。

當時人在美國工作的叢蓓明,便負責協調取得考古題版權。一開始,ETS對美加完全不假辭色,認為補習班就是在「破解」考題,讓學生取巧考試。ETS不肯見叢蓓明,她鍥而不捨每天打電話、寫信、甚至數度到美國ETS總部拜訪,最後透過留在美國當教授的前美加學生才突破,ETS慢慢相信美加其實也有教育、引導台灣學生出國學習方向的功能,最後美加以一年上千萬台幣的代價,買到考古題版權。

「我前半生都沒想過自己會接下美加的棒子。」叢蓓明十四歲時就到美國當小留學生,一路取得杜克大學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碩士學位,在美國從事人人稱羨的行銷工作,但後來卻放下回台灣,主因還是不捨身體狀況不佳的父親。

而在當時,美加又面臨另一個挑戰。原來美加經營僅限留學語言考試,不含代辦、遊學等市場;此外,叢樹朗比較古板的帶班方式,漸漸在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市場顯得不合時宜,甚至有人在BBS抗議補習班不放颱風假、不准在教室吃東西、不准遲到等規定,這讓美加的學生人數以每年掉落一成的速度下滑。

看見父親一手建立的美加陷入困境,讓叢蓓明開始思考是否要接棒。她先從新業務遊學團開始介入,當她越深入了解經營體系,就越感受到美加可以在教育上貢獻更多,最終決定在九八年,把美國的工作辭掉,回台成為新任總經理。

她重新思考美加的下一步,首先就是要改變「傳統」的形象,開啟多角化的經營。叢蓓明形容,初期父親未全面放手,兩人共事幾乎是天天吵架,加上身旁的下屬都是從小看她長大的前輩,很難叫得動,這讓叢蓓明燃起一股「跟你拚了!」的鬥志,很多事情乾脆自己來。

明星效應 免費打響招牌她先把一樓重新裝潢整修,建立年輕化的明亮空間,進行教育訓練,加強員工對學生的服務專業,在遊學團的經營上,不若坊間許多遊學團「玩」大於「學」,叢蓓明親自和母校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談妥課程,要求每天都要有回家作業,聽說讀寫全面加強,延續她父親「嚴格」的堅持,反倒成為市場上的一個特色。

父親看見叢蓓明的熱情,最終決定在二○○○年將美加全部業務交棒給叢蓓明。「她非常認真,非常看重細節,為了做好事情,半夜也在和國外聯繫。」叢樹朗看見女兒的衝勁、拚勁,跟他當年創業時如出一轍,讓他感動又心疼。

跟隨叢蓓明多年的祕書Rita認為,叢蓓明是一位沒有架子的主管,出差也從不計較飯店等級、排場,每件事情都事必躬親,也很有創新的想法。像叢蓓明把「明星代言」和遊學結合,找來有進修意願的當紅明星,親自送出國,包括蔡依林、小S、林心如、李冰冰等人,完全不花代言費,就一舉打響美加遊學招牌。

因為少子化,文教業整體市場仍在萎縮中,台北市補教協會總幹事張浩然觀察,美加深耕多年,才能在同業如登峰、來欣紛紛熄燈時,保有一定市占率,和哈佛成為市場上碩果僅存的兩家留遊學補習班。去年美加更正式進軍中國與當地學校合作,大膽地走出台灣。

原本沒有接班計畫的叢蓓明,經過十多年第一線的經營管理,在教育路上奠定自己的價值。「看見很多學生因著遊學,改變了人生,這是我工作的最大意義。」

美加文教

成立:1964年

總經理:叢蓓明(圖)

主要業務:留學語言考試、留學代辦、遊學團、英語進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36

補習老師的社會價值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10/19/%e8%a3%9c%e7%bf%92%e8%80%81%e5%b8%ab%e7%9a%84%e7%a4%be%e6%9c%83%e5%83%b9%e5%80%bc/

上星期初在各份報章登了一份致一位補習老師的公開信,內容大讚林溢欣老師,深受學生愛戴,他的學生在中文科拿到香港高考大部份的最高成績5+++。再深入了解,原來這是個廣告,還是一封公開挖角信,遵理學校的競爭對手,香港教育公開以年薪8500萬元,找林溢欣跳槽。

林溢欣是正在申請上市補習專校遵理學校的中文科天王級的補習老師,是香港最成功的中文補習老師。他敎的中文科一年收入達到1.2億元,佔了遵理學校的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在廣告中香港教育還詳細計算林溢欣的報酬,以一萬個學生計,一年薪酬可以達到8500萬元。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目,比美一些大型上市公司行政總裁的年薪。而林溢欣主要的工作,只是教學生熟讀他作的模範答案。香港一個商業功利社會,竟然能夠製造出一個補習天王,年紀輕輕,便賺到幾千萬年薪。一個補習天王的收入,等於中學老師的幾百倍,大學教授的幾十倍,等於一個管理幾萬人,幾百億收入,的大型上市公司的行政總裁。這個社會的價值,一定是極度扭曲,才會做成這畸形現象。

原來這極不正常的現象,不止發生在香港,還發生在東亞幾個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國家,包括,兩岸三地,內地,臺灣,香港,南韓,和日本。無獨有偶,日本2014年諾貝爾物理得奬者中村修二發表文章,猛烈評擊,東亞各國教育制度不足之處。東亞教育制度基本上是基於18世紀普魯士的教育制度及學校,當時弗得列大帝把國家當一個軍隊管理,國民教育目的,是要教育出來一群服從國家及君主的公民。因此便發展出,標準教材,及科目,重視群體的服從性,及愛國性。

普魯士的學校制度,加上儒家思想的以教育為治國核心,專師重道,及專心學習的理念,對統治者十分有利。因為這個教育制度,訓練出來是服從性強的公民。但又因中國的科舉制度,釀成考試成績最重要的現象。讀書是為了獲好成績,有好成績便可以入到名校,及找到好工作,有好前途。在內地是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南韓是首爾大學,日本是東京大學,臺灣是臺大,香港是港大等。因為這功利主義,科舉心態,衍生到補習學校大量繁衍。中村修二提到南韓補習學校的收入,等於南韓最大企業三星全年的盈利。

這種奇怪現象,對社會的成本及代價是非常之大。因為社會讀書競爭大,家長需要花大量金錢去培養子女補習。香港養大一個子女要花四百萬港元,或更多。這高昂的養育成本,令到大部份中產家庭只肯生一個子女,甚至不生育。年青一代不生育,社會承受的成本極之昂貴。理論上,每一個家庭只生一個小朋友,一個國家兩代人,約60年後,人口便剩下四分之一。人口大幅減少,對經濟的影響是災難性。日本現時人口是1.25億人,現時生育率極低,到2060年可能只剩下7000萬人口。香港生育率極低,在建築,醫療,酒樓方面極缺人手,直接影響到經濟增長及民生。

另一方面,現時教育制度訓練出來的人缺乏創意,沒有獨立思考,最適合做公務員,不是創業,打拼江山的人材。在美國一個龐大移民組成的國家,在數學和文字的比賽中,勝出的往往是亞洲移民。但現在掌握世界科技最高端,及文化藝術最高端都不是亞裔人士。互聯網被美國公司壟斷,電影由被荷里活壟斷。這種教育制度訓練出來的只是追隨者,不是建國人才。

很多社會人士都很容易指出香港甚至東亞國家教育制度的敝端,但是改革基本不可能。儒家思想,科舉制度,功利主義都是根深柢固在社會中,要學生不為好成績請書,似乎是不可能達到的目標。這種社會最大得益者肯定是補習老師,有記者訪問林溢欣老師,為什麼他這麼成功?答案是林溢欣在讀大學時已經決心做補習文王,這樣的價值觀,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不利。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97

開補習社冇肉食名師整app捉正港媽心理

2016-07-07  NM

早前大台節目,某家長一句「贏在射精前」引發網民一連串負評,狂罵譁眾取寵,扭曲為人父母價值觀。但事實上不少人「邊罵邊做」,為報讀心儀學校扭盡六壬,不斷為子女報讀補習、興趣班來迎合名校入學要求,甚至有教育界人士指出,有名校小學要求學生入學時已學懂乘數、以及寫三百字英文作文!

中三時已開始補習賺錢的蘇廸希(Trevor),深知教育界易搵錢的道理,廿一歲時已用大學信用卡透支開設屋邨補習班,坦言家長對補習需求雖高,但競爭極大!眼見現時商鋪被領展(823)瘋狂加租,加上商場不斷有同行加入,三年前已決定轉型,開發專為補習班而設的手機應用程式「Handlebook」,運用「功課做得快有禮物」、「家長鬥快報讀有折」,吸納一班師奶之餘,更成功吸引一眾教育中心使用,令生意愈做愈大。

由於個app完全配合港媽「唔想執輸」、「要威過其他家長」、「想知仔女做乜又無時間」的心態,「Handlebook」上架不足一年,已吸引超過七十間教育中心購買,用戶數量已達六千人,Trevor更豪言:「我好有信心,如果隔籬開多幾間補習社我都唔驚!」

Trevor在教育界超過十年,見證整個行業變遷,他直指現時家長對子女愈趨着緊,每日要應付不同家長的需求,都有點招架不住:「每五分鐘會問到咗未、有無曳到,動機當然係好,但係真正去實施係無可能,上課途中覆WhatsApp就忽略小朋友,唔覆又無禮貌。」他決定與從事IT的舊同學一起研發「Handlebook」,方便學校運作之餘,又可以間接加學費:「我依度啱啱先加咗成三、四成租,學費無可能加到咁多,依家咪加多個app,就算加學費家長都會覺得合情合理。」

App研發兩年後推出,原本只是「玩玩吓」,但獲不少同行垂青,Trevor見有「錢」途,就決定將技術賣給其他補習學校。現時平均向每位使用的學生收約三十元,加上每一間新登記用戶收取四千元費用,單計上月這個app的盈利已經達六萬元,以做app來說,第一年能夠賺錢可以算是十分罕見,他就透露如何捉緊學生及家長心理,令應用程式使用率大增。

上堂似打機留住學生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Trevor深明學生的心理,他指:「試問有幾多個小朋友真係好鍾意讀書?以前補習社,都淨係不停做練習,小朋友唔會覺得有興趣,但過程中如果俾佢哋知道有得着,就會令佢哋更加投入。」訪問當天,記者見班房上擺滿了玩具,原來是暑假前給同學換禮物,Trevor解釋:「學生一入到嚟,就首先掃QR code簽到,上堂嗰時,用英文打招呼、做功課做得最快、答啱晒問題等等就有GP(即分數)加,夠分就可以『升呢』同換禮物。」其中余小朋友就指出,除了可以直接換禮物,更可以「抽蛋」:「10GP就可以抽一次蛋,我就試過抽中50GP,不過好多同學都係抽到垃圾!」似乎這個「抽蛋遊戲」已深深植入學生心中。Trevor坦言,有不少同學寧願留低大量分數,不換取禮物以顯示自己的「強大」,間接為補習社節省了不少買禮物金錢。他解釋:「我相信禮物都係其次,因為依家啲細路講一句,啲阿媽都肯即刻買,佢唔會珍惜,但係如果一分一分咁儲,就開心好多。如果學生退學,分數就會全部冇晒,有唔少學生都唔捨得。」但他坦言這措施最大好處都是提升學生學習的動機:「講真,一朝早返學,到五點幾嚟到,上足成日堂有邊個學生鍾意操練?依家我升咗『呢』,人哋見到,自己又開心,朋輩力量又可以令佢哋去追求依個等級。」

捉正港媽「唔執輸」性格

Trevor透露,現時大部分家長都對子女十分着緊,app的簽到功能正正配合他們的需要:「小朋友一嘟QR code,家長就收到message,到上緊堂,答啱答錯佢哋都會收到即時通知,佢哋就唔使直接打嚟問。」他坦言,補習社其實很難確保學生成績有多少進步:「家長都好清楚,就算係大人去學嘢,每星期一個鐘,轉個頭都有機會唔記得晒啦,如果有得保證就唔會有人考包尾。依家最緊要係俾佢哋知仔女每日做咗咩,依家個app會計番小朋友每日做功課嘅時間,快咗幾多佢哋都睇到。」他為了加強家長對app的依賴,決定在「每日家長簽到」內加設優惠:「家長本身都會有積分,好似儲印花咁,日日簽晒每個月就有學費減免,或者係換超市現金券。」其實怎麼「贏在起跑線」,說到尾都是顧全家長自己的面子。現時他就設「每月優質家長」,簽到率達一定數量就有獎狀,他更準備籌備十八區最優質家長頒獎典禮,好等家長不讓自己的子女專美。Trevor更特意在考試前將「限時報讀雞精班」、「介紹新學生有同行優惠」等彈出廣告,加入簽到前的畫面,他直指效果十分顯著:「唔使即刻俾錢,只係留定個位,我哋大部分打番去都肯加堂。」

同行獻計谷學生

Trevor指,有同行使用這個app後,更主動提供意見,最重要莫過於試題系統,星河教育經理Manson就表示,由於兩間分校已覆蓋港島區大部分小學,日後可用試題庫來吸引家長:「名校、普通學校都有,我就將題目分三個等級,成績比較好嘅學生就答多啲最高級題目,做完即刻用app對答案、分析邊部分最強和最弱。」由於試題庫已累積一定的題目,開發成本高,即使日後有類似的app推出都不易被搶生意。他透露,現時其他補習班每月支付約一千多元收入,「一年都係二萬蚊,買個小巴廣告都唔得啦,依家仲要有一個獨立嘅app,自己整都好難用咁少錢。」他表示最終目標就是成立教育中心大聯盟:「想一撳就有晒全港各區嘅補習學校,可以比較各間嘅優惠,滿足晒家長鍾意格價心理!」

開業成本(05/2015)

租金*:$0用戶介面#:$500,000程式設計及開發:$1,300,000總投資:$1,800,000

#所有程序由三位程式設計師設計,均為兼職*參與科學園培育計劃,豁免租金

營業資料(06/2016)

營業額#:$150,000租金*:$0程式開發及更新:$50,000 市場推廣:$30,000伺服器及雜項:$10,000盈利:$60,000

*參與科學園培育計劃,豁免租金#包括舊用戶月費及新用戶上架費

撰文:梁延宇攝影:鄭樹清、廖健昌攝錄:廖健昌[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40

教廣東話繁體字雙非童補習社月賺9萬

2016-08-04

北區雙非、水貨問題嚴重,「中港大戰」一觸即發,但有危就有機。「雙非兒童」成了香港人的恐慌,亦為教育事業造就無限商機。三十九歲的李沛霖(Bosco),明白「強國」遍地黃金的道理,早在七年前就籌備在深圳開辦專為跨境學童而設的「智高教育中心」。他先在上水租廉價村屋教導新移民學生,幾個月後再北上找鋪位。專攻跨境學生市場。為了解內地家長需要,自己更親自搬到福田居住,成為半個「強國人」。補習社標榜「港式教育」,除了採用「港」式裝修外,更表明全部聘請香港老師,吸引一眾內地家長。現時補習社因供不應求更密謀在羅湖再開分店。由小學體育老師搖身一變,成為過百名學生的「雙非補習天王」,Bosco直言政府叫停雙非「無有怕」:「呢度仲有好多單非,好多香港學校都鍾意收跨境學童,我對生意好有信心!」

記者到福田分校訪問,雖然正值暑假,但仍有不少在深圳居住的學生上課。補習社位於口岸對面住宅區不遠處,而補習社的裝修明顯比上水店落本,與香港連鎖補習社差不多。記者亦親自「試堂」約半小時,發現課堂都以廣東話為主,工作紙及圖書都是用繁體字。他解釋不少學童幼稚園已經學習,溝通沒有大問題:「佢哋其實都唔抗拒,係家長有時聽唔明廣東話,要用番普通話同佢哋溝通。」記者發現小朋友跟香港學生差不多,他們以小組形式上課為主。到了中午十二時,家長亦陸續接小朋友回家,丈夫為港人的劉太指:「福田呢邊好多我哋呢類型家庭,呢度啲老師好有耐性,好細心。」劉小朋友更搶答:「上星期阿sir仲帶咗我去香港遊船河!」而Bosco亦指,內地的小童不算難教,對於港人十分關心的家教、如廁問題,他就指:「就算係香港小朋友都要慢慢教,一開始的確有小朋友唔係咁習慣,一係將好多廁紙丟落廁所又唔沖,但細個開始教,同家長解釋番啲小朋友都肯聽。」

廉租上水村屋做踏腳石

Bosco教院畢業後,在元朗區小學教了兩年,主要負責體育、數學、電腦等科目,對於老師的「薪高、糧準、假期多」,他反而覺得嫌悶,兩年後轉職銷售工作,間中到私人機構擔任老師,每月收入曾經達十萬元。但數年後見市道轉差,開始想辦法轉型:「嗰時開始想做生意,諗過教番小朋友,但人工使得七七八八,就邊進修邊做part time。」儲了三年錢,他就用了七萬多元在上水村屋開第一間補習社:「見到新聞講咁多內地學生落嚟,我唔做多,做少少已經好夠。」。他坦言由於一開始不用聘請老師,大部分裝修都由自己動手,「貪佢呢個位近兩間小學,補習社又唔多,有一定需求。」由於成本低,外觀難免有點殘破,但他指:「我覺得家長最重要都係教好佢啲小朋友,課室靚唔靚都係次要,呢度附近都有兩間小學,但補習社唔算多,所以生意唔難搵。」為了更了解內地家長需要,Bosco在開補習社不久,就搬到深圳福田居住,「嗰陣時上水都已經好多學生新移民o架啦,但係兩邊生活始終都有啲分別。」他表示,深圳開補習社的門檻比香港低,不夠一年已開第一間分店:「用咗一個暑假就裝修好第一間鋪,當時係喺住宅單位,我就間開一間間房嚟做課室。」

港產老師吸客

Bosco透露,由於深圳補習社的老師不少都在小學任教,在港常用的易拉架派傳單、郵寄通函在當地都不太普及,他在收生時都遇到一定困難:「佢哋興介紹,好好彩第一個家長都係拎到傳單話想試吓,當時心諗有第一個就OK,只要我單對單用心教就足夠。」他自言因第一個學生較聰明,令他的家長對學校有信心,吸引其他學生報名,他更向昔日學生埋手:「當時知道十幾年前有個學生嘅侄仔係單非童,嗰時我就主動介紹佢嚟補習社試堂。」深圳補習社由九月開辦,短短兩個月已經吸引近二十名學生報讀。他指最大的原因莫過於用香港老師做生招牌。其中雙非家長謝太指:「個仔其實日日咁早起身都幾辛苦,但係始終香港教育好啲,揀呢度因為全部都係香港老師!」Bosco解釋:「我之前教開書都好清楚,如果唔熟個課程會好難教。」他坦言薪金較貴之外,有部分香港老師都不願到深圳工作:「主要都係年輕人,佢哋會同我講,深圳好似有啲危險,我都盡量會搵住喺元朗、上水嘅人,搵機會約上嚟食餐飯,睇吓個環境,佢哋多數都接受。」

雙非媽有辣有唔辣

不少港人都直指不少內地人行為不文明,但Bosco反指,不少內地家長對補習老師都十分尊敬,港媽也望塵莫及:「香港家長意見會比較多,而內地家長就好有禮貌,見面一定打晒招呼,同埋佢哋一報咗,就好少會轉學校。」Bosco笑言內地家長很少「怪獸家長」,但有時亦太過縱容子女:「好似依家放暑假,佢哋多數都會帶仔女返鄉下,但一走就到十月先返嚟繼續補,到考試就會問我點解會退步。」他指最辛苦反而是向他們解釋香港教育制度:「佢哋會好擔心,好似學校老師一打嚟就好驚,手冊寫咗個欠字又好徬徨,其實可能只係簽漏咗個名。」他更分享有聽過內地家長為了子女入讀較好的中學,打算「走後門」送禮討好老師,並指這行為在內地相當普遍:「就算過時過節月餅嗰啲我都唔收,甚至諗住升中時送俾中學啲老師,打好關係,我哋都要解釋番香港唔興呢啲嘢,千祈唔好咁做!」他指,近年「雙非潮」吸引了不少港人在深圳開補習社,競爭愈來愈大,但他指「單非」成風,對生意前景充滿信心:「依家有幾個學生都喺羅湖住,計劃喺嗰邊開,就算截停咗雙非,呢批學生都可以教到中學,到時可以發展喺深圳讀書嘅學生。」他更透露自己「以身作則」已在福田置業,正打算與深圳居住的女友結婚:「到時我個仔都會係跨境學童啦!」

開業資料(05/2009)

租金:$18,600(兩按一上)裝修:$26,000器材:$6,400雜費:$24,000

合共:$75,000

營業資料(06/2016)

營業額:$350,000租金:$44,000工資#:$190,000雜費:$24,000盈利:$92,000

*所有分店#共15位員工,其中11位為全職老師

撰文:梁延宇攝影:鄭樹清攝錄:林志謙[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92

龍年細仔爭學位補習社大爆棚

2016-08-18  NM

教育,一向是香港人最具爭議的命題。2012年適逢龍年,加上當年港府仍未全面叫停雙非,這批應當如珠似寶的龍仔龍女,開始要面對殘酷的現實——爭學位。本刊訪問多個龍仔家長及補習社,發現這批只是K2的小朋友,現已開始為小學面試準備,有家長激動指:「學校都唔收六月後出生嘅小朋友(細仔)呀!」補習社為爭奪這批客源,各出奇謀,有教法文、西班牙文的,玩「另類」;有將幼兒班數學課程分為八級,推出證書的,玩「專業」。幼兒補習的內容,已到千奇百趣的地步。

面對龍年加雙非,新界北區爭靚學位的情況最嚴重。在天水圍及元朗區開辦四間補習社的Michael,本身亦有一位龍仔。他兒子在五月出世,九月準備升讀K2。他笑指早前電視節目「贏在射精前」的言論一點都不誇張:「天水圍區大約有二十間幼稚園,我個仔年中出世,都要申請超過八間以上嘅幼稚園先有學位。我聽過年尾出世嘅,要申請十間以上先成功搵到間。」他解釋,年頭出世的小朋友,有較多時間發展,面試時確實有利:「個優勢要喺小學一、二年班先無咁明顯。好嘅幼稚園,就會想收一啲比較容易學習嘅小朋友,易教啲。其實由交表嘅一日,幼稚園知道學生出生日期,佢哋已經心中有數啦!」

要識水獺的英文

有小朋友在年尾出世的家長,就向Michael反映,他們都不願意讓子女遲一年才報讀幼稚園,令起跑線set得更後,而解決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先報讀較差的幼稚園,再加強力度催谷仔女:「佢哋會報多啲興趣班、學習班,始終小學睇小朋友讀邊間幼稚園之外,有無各類證書都好重要!」而Michael亦坦言,八年前開始補習班生意,原因之一就是想了解現時教育界的情況,為仔女做足準備:「我而家幫個仔報咗游水、畫畫同英文拼音班,每個月都用咗二千幾蚊。本身補習班主攻數學,呢度就可以幫到佢啦!」他指出,內地家長對仔女的教學問題,與港媽一樣「咁緊張」:「內地家長唔願意報讀大陸幼稚園,可能辛苦啲,見過佢哋包架旅遊巴嚟幼稚園上堂!」

八級幼兒數學課程

為了應對「龍B潮」帶來的商機,Michael以五位數字,引入了德國的數學教材,打算在九月新開的課程使用。最新的幼稚園課程共分八級,由一至十順序,到睇時分,暫定每一等級有十二堂,每級通過後都有認可證書,方便家長「儲cert」。而四堂費用暫定為六百元,價錢與中學課程相若,但仍吸引不少幼兒家長查詢及報讀。他透露,近年幼稚園的面試題目已愈來愈深,有時更考起家長:「除咗認顏色,仲要認動物,好似水獺嘅英文(otter),小朋友可能連見都未見過!但因為外國英文書有,學校都會拎嚟問小朋友。」

分娩一刻準備競爭

「爭學位」問題在新界區嚴重發酵,這類競爭在港島區亦不遑多讓。根據數字,二○一二年龍年出生,並預計二○一八年升讀小一的人數,是六萬七千五百人,而今個學年資助或官立小學的小一學額,是四萬八千四百多個。面對一八至一九學年的高峰,教育局只表示會暫時「加派」學額,未有長遠計劃。在港島區居住的「龍媽」Paroni及Phoebe,皆指面對直資小學學位「爭崩頭」,不少一條龍的幼稚園成為家長的首選。有不少學生手持一、兩間小學的入場券,以「試吓無妨」心態報讀直資名校,令爭學位更激烈。兩位龍媽表示,子女都是在十二月出世,在醫院生產時已發現很多媽媽同時分娩,當時已有思想準備,要面對之後的競爭。其中Phoebe報幼稚園時吃了不少閉門羮:「有幼稚園同我講,你唔使遞form啦,都唔使交報名費,因為我哋完全唔會接納(細仔)。」她更聽過有家長用郵寄方式交申請表,不久就「彈票」拒收,她最後亦報了八間幼稚園才成功讓囝囝入學。囝囝將近入讀K2,她亦開始留意小學面試,她坦言除了自動派位,亦希望獲得直資小學面試的機會:「下學期就開始報名,證書都要喺嗰時準備好。好似今個暑假,都開始報興趣班,游水、踢波,都有四、五個,唔想浪費時間!依家都搵緊啲語文課程,因為面試時可能要全用英文對答!」她預算每月花費三千元,為囝囝報讀興趣班。

過來人貼士

另一家長Paroni,就因為其龍年細女,選擇家姐曾入讀的幼稚園,不用四圍撲報名,但她仍決定讓細女遲一年入學,以避過「細仔」的弱勢。由於大女正就讀聖保祿學校,細女報讀可獲加分,情況看似較為輕鬆,但她看得出近年收生要求收緊:「往年有哥哥姐姐讀,基本上係必收,但到囡囡嗰年已經未必。」對於有不少家長為催谷子女,不斷報讀興趣班,Paroni就以過來人身份指,能否入讀心儀小學,面試表現才是最為重要:「有無信心?會唔會怕羞?係唔係簡單答到英文問題?係最重要。呢part訓練好嘅話,面試班都未必係必須,因為最緊要都係肯答。」她指身邊有不少朋友報讀超過八個興趣班,但認為根本沒有必要:「我自己好重視閱讀,一定俾個女睇好多書。我幫大女都只係報三、四個興趣班。我唔認為報得多,(面試成功)機會就大咗,都係睇個別小朋友。」

當頭棒喝

「法語、西班牙文、中樂、豎琴、禮儀,依家真係乜班都有,家姐嗰幾年拎住呢啲cert,就好似好值錢,好巴閉咁。但依家好多機構知道有用,個個都去搞音樂比賽,已經去到人有我有。其實依家學校最重要都係睇臨場表現,同埋家長放幾多時間俾仔女。」Paroni就指,當時大女做的Portfolio(個人檔案)不算「豐富」,但因證明到親子關係良好,最終獲得取錄:「我同佢喺公園搵昆蟲,影咗啲相俾老師睇,學校係會好appreciate(欣賞)。」Paroni坦言,現時社會物資充裕,入學環境都很難與自己小時候比擬,惟有盡量提醒自己:「依家小朋友三、四歲就要去比較。我自己都成日提自己要抽身,唔好太在意,我見好多朋友都報好多興趣班,我有時都會諗係唔係需要。我都好努力咁講唔好去比較,免得我又辛苦,小朋友又辛苦。如果因為咁就無咗童年,就好唔值得。」

撰文:梁延宇攝影:李育明、翁少陽攝錄:關永浩、李育明、翁少陽[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35

湯未生特約: 草根補習王國(完整版本)

未生想起小時候,成績還可以,但實際上未生在公開試未試過補習。雖然不補習也不值得自豪,但直至到今時今日補習社成行成市,小學補習班已不是新鮮事,但最近的金匯教育(8160)招股,卻令我驚訝到連屋邨補習社也可以有出頭天,實在始料不及。想起前文港鐵商對論中的亞貝提過,考試考核的除了科目認識、就是學習能力和臨場反應,所以莫說是補習,就連做Past Paper都覺得是作弊,或許天地萬物間總要陰陽調和,在一個這麼強調自然學習的人的樓下,就要開一間補習社調和一下。

話說從頭,金匯教育的核心其實就是活躍於屯元天(屯門、天水圍及元朗)地區的勵致研習中心,由一個媽媽在20多年前創立,在2010年由兒子們接手。未生在前文《天一商城》提到,未生和怪獸老婆都有住在天水圍的朋友,在該區遊走下,當然不會不知道,加上未生住的當區附近的啟晴村也有一家,當然自然會引發好奇心。根據未生隨機調查幾家補習社,包括屯門、天水圍北及啟晴村的一家,可能因為這家公司的宣傳不多,只靠街坊口碑相傳,或者是到訪不是放學時間,生意似乎頗為淡薄。但靠口碑相傳,在今天的社會中,也不得不可說是股清流。

公司的網頁並沒有直接提及是勵致研習中心的母公司,談及所經營的業務,但卻提供招股書和申請新股的表格。看來新界西排名第三的中小學補習機構確實想踏實經營生意,不想自己的公司和股票扯上任何關係,在今時今日個個想搞財技賣殼的股市中,也算是罕見了。

看看招股書,金匯教育的收益每年約3,000萬左右,上下浮動很少,約100萬。而主要收益來自常規班,亦即是學生放學後的功課班。收益每年2,700萬,佔總年收益約90%,比起現代教育(1082)的更為依賴常規班。可以稍微推理出金匯的補習業務更像是帶孩子做功課再順面溫習一下的模式。如果真要為公開試準備,或者要有比較針對性的補習要求,更多人都偏好比較有名氣的補習社。未生也曾做過這類補習社,其實這類補習社更像是託兒所,負擔父母親因工作未能照顧子女的責任吧。

再理解公司歷史,原來公司在2012年早已利用英倫教育之名上市,可以說是兒子們主導了上市的行為。但當年港交所接獲相關的投訴後,包括補習材料違反版權條例、營銷材料失實等,當時因為未能確定所需時間及成本,故容許上市失效。花了2年糾正行為後,再捲土重來。根據招股書稱,本次上市開支約1,800萬,加上上市失敗的開支相約,以及糾正的成本等,估計花了4,000萬。考慮今次集資淨額只是1,500萬及每年盈利約1,000萬,其實上市得不償失,可能只是想證明給媽媽他們能夠把媽媽畢生心血發揚光大,這些是金錢買不到的。但根據2016年6月港交所指引信HKEX-GL68-13A,該公司有多個特點包括低市值及絕大部分資產為流動資產的「輕資產」模式,使上市理由及目的讓人質疑,如果日後他們真的搞財技殘害股東,相信港交所是難辭其咎的。

說起補習社,大約十年前有線(1097)有拍過一部《補習天后》,而在香港電視劇中,以補習社為題的電視劇也只有這一部了,但搞財技、搞商戰應該一大堆。雖然未生也沒有看過《補習天后》,但搞教育和財技的劇相信是有很大市場的,隨此之也可以加入有關教育理念思辨,引發一下社會迴響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9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