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大不想花錢的冷門研究 他創業做到賺錢 蘇怡寧跳脫健保框架 打造最強的產科艦隊


2015-06-08  TWM

台大婦產科前醫師蘇怡寧,3年前毅然自立門戶,跳脫健保體制,引領自費醫療選擇,推行團隊接生,吸引眾多婦產科好手加入,共同對抗台灣瀕臨崩壞的醫療制度。

撰文•鄧麗萍

「現在台灣的醫療環境彌漫著失敗主義,大環境不佳確實讓大家心灰意冷,但戰士不應該離開戰場,不應該選擇逃避。我們決定用另一種態度來回應,就是,把自己變得更強。」禾馨婦產科執行長、台大婦產科前主治醫師蘇怡寧,選擇正面對決當前的醫療崩壞。

這位擁有崇高學術地位的台大醫學院副教授,二○一二年,就在教授升等前夕,毅然放棄近二十年的努力,從台大醫院出走,引領婦產科自費選項、團隊接生等新規則,並投入他喜愛的基因醫學研究。

重視研究吸取新知

﹁總不能拿小刀,去和別人打仗﹂就像武林高手自創門派,吸引江湖好手紛紛加入,蘇怡寧的夥伴也日眾。目前禾馨婦產科有三十位專任醫師,都是從台大、榮總、 北醫等頂尖婦產科和小兒科慕名而來。短短三年,禾馨婦產科名聲就迅速傳開來,在台北已有兩個據點,第三個據點預計在下半年開幕。

「在台大的日子,一輩子都沒想過有一天會離開。」回想起當時,蘇怡寧仍有些激動。離開,是他深思熟慮後的痛苦決定。

他在台大醫院婦產科,一待就將近二十個年頭,每個月接生五、六十個嬰兒,看高危險妊娠、二十四小時無止境的接生開刀,加上門診、研究教學、演講邀約等,「真的是極限了。」他說。

但是,累不是他離開的主因,真正讓他灰心的是僵化的體制。原以為台大醫院身為教學醫院龍頭,以學風自由、鼓勵研究為宗旨,但在健保制度擠壓下,醫院連要追 求前進的動力都不見了。健保資源有限,醫院必須削減費用,首當其衝的就是研究經費。「但研究才是台大醫院的根基!」「對我來說,這是不可忍受的事。」蘇怡 寧直斥荒謬,做研究、買儀器很重要,總不能拿小刀去和別人打仗。尤其是發展快速的基因醫學,儀器動輒一、兩千萬元,但醫院已不足以支應這些東西,往往申請 送出去就要等上兩三年,等到儀器到手時已落伍。

一再退步,是台灣醫療最大的危機。「我們喜歡做研究、教學生,全台灣最聰明的人會來當你的學生,我們樂於發展新東西、演講、出國開會、吸取新知,那是很快樂的日子。」但,體制已讓創新變成不可能。

蘇怡寧講話飛快,精準而俐落。「在惡性循環中,我們從一流變二流,二流變三流,跟外面沒什麼差別,那我待在台大就沒有任何意義。」蘇怡寧掙扎許久,興起不如歸去的念頭。一二年,他和兩位志同道合的學弟妹一同離開台大醫院,創立禾馨婦產科診所,一度引發不小的震撼。

「其實我們要做的就是一種改變。」戰士無法選擇戰場,他在現有的健保制度下,另闢戰局。他的目標就是把看診的價值和尊嚴找回來。

引領自費醫療

不讓健保牽著走,讓產婦自選檢測項目在健保「低給付」下,醫院只能賣「陽春麵」,蘇怡寧不想再讓健保牽著走,「因為很顯然,那是不足的。」除了賣「陽春麵」,禾馨在遵循法理的範圍內,也賣「牛肉麵」、「牛排」,增設許多自費的服務,讓病人有所選擇。

禾馨雖是診所,卻是醫院規格。五百萬元一台的產科超音波機器,台大醫院只有一台,禾馨一口氣買五台。

「我的作法是把國際上現在該有的、最update(先進)的產前診斷給你選擇。你要什麼都有,但我不會硬要推銷。」蘇怡寧感嘆,健保二十年沒進步,產科給 付項目早在二十年前就定下,未曾改變過。以唐氏症篩檢為例,健保沒有給付,但在國外是常規。「我們不是為了自費而自費,而是讓產婦自己選擇。」除了大手筆 添購儀器,跟上國際水準的產前檢查外,禾馨的另一項創舉,就是推行「團隊接生」。蘇怡寧說,這並非新觀念,「只是沒什麼人有勇氣在台灣推廣,醫院推過都失 敗。」以前在台大,他常常門診看一半,就跑去接生,心裡又懸念著門診久候的孕婦,心理壓力很大。而且半夜接生,腦袋可能不清楚,風險也相對高。

成立禾馨之後,他決心重塑規則,讓看門診和接生的醫師分工,一次做一件事,把事情做好。「事實上,在美國早就如此做。」當年和蘇怡寧一同離開台大醫院創業 的林思宏醫師表示,團隊接生能讓醫師可以排班,專心看診及較充分的休息,對產婦而言,臨盆時永遠有醫師在,「不會讓妳在產房用力時,醫師還在趕來的路上闖 紅燈。此外,即使產程進度慢,也不會被抓去開刀。」經過一年多驗證,禾馨接生嬰兒不比台大少,現在每月接生達一百八十個新生兒。

禾馨從一開始只有三名醫師,如今擴展三十名專任醫師,「光產科,就有十五位,台大醫院產科醫師都沒有這麼多。」診所設有專任麻醉科醫師,也是禾馨的創舉。

另一間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將於七月開幕,屆時將有更多武林高手投奔他的陣營。「要把這些雄踞一方的醫師聚集起來,談何容易,這些人可不是用高薪就可以全部請得來的。」一名資深婦產科醫師表示。

蘇怡寧發動的醫療革命,讓同業願意與他共同奮戰。

「要打仗,診所是第一線,但也要後勤補給,所以我建了一個實驗室。」基因遺傳醫學研究,在台灣是沙漠,卻是蘇怡寧做了二十年的心血。

創建基因檢測實驗室

五人小團隊變百人企業,明年準備掛牌當初,他一手創建台大基因醫學部的分子遺傳實驗室,還自掏腰包請助理,想辦法寫計畫找錢,從草創時期的五人實驗室,十年後壯大成為三十人的醫療團隊。

離開台大醫院後,在家族支持下,籌到一億元資本,自行成立慧智臨床基因醫學實驗室,目前員工一百多人。跟隨蘇怡寧十三年,從實驗室助理當到慧智臨床基因醫學實驗室總經理的洪加政形容,蘇怡寧是「很敢衝的人」,只要是對的事,他就會去做。

慧智是亞洲唯一可以真正做到臨床的基因檢測實驗室,目前營運已具規模,去年營業額達三億三千多萬元、每股純益五元,預計今年營業額可望成長二四%至四億一千多萬元,明年第一季登錄興櫃。

「自建實驗室,等於是幫台灣基因產業留個命脈,否則這樣下去,鐵定完蛋的。」隔著黑框眼鏡,仍能折射出他對基因醫學的熱忱眼神。採訪前一天,蘇怡寧看診到看凌晨一點。妻子陳君蕙形容,他現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即使比起在台大醫院時,工作時間更長、更累,但卻更快樂。

離開台大醫院、自立門戶,蘇怡寧就像封印被解除了的巨人,積壓已久的能量,終於找到出口,迸發耀目光芒。

「我們不是要打破規則,只是想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規則,試圖找回本該屬於我們的尊嚴與夢想。」如今,蘇怡寧心中夢想的藍圖一個個被實現,禾馨婦產科以一年開一家的速度拓展版圖,更建立起婦產科醫療新規則。

醫療體系或許崩壞了,但人都在。「我要建立制度。」蘇怡寧道出堅定的心志。面對險象環生的醫療現況,只要憑藉無所畏懼的勇氣,即使在絕望中,也會長出希望。

蘇怡寧

出生:1966年

現職:禾馨婦產科執行長、慧智臨床基因醫學實驗室執行長經歷: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學歷: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台大醫學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43

能力盤點》不懂程式,也能年薪200萬 這9種人才全台大 老闆搶著要

2015-09-28 TCW

●關鍵能力

*對數字與產業有感

*化繁為簡

*跨部門協調

*企畫定位準

*談判溝通好

*數理邏輯強

*優化網站流程設計

*當使用者與程式工程師之間的橋樑

*什麼產品都能賣

*使用者經驗研究能力:進階者能負責較複雜的大型網站建置或改版

*精算成本,使廣告效益最佳化

*夠敏感,能搭時事趨勢去行銷

*說出商品的故事,打動消費者

*從報表中發現問題,進一步預測趨勢

*具備跟人打交道的溫暖特質

*反應敏捷,化危機為商機

*思緒清楚

*體力要好

*高階者能優化倉儲流程、掌控安全庫存

●平常我們都在做什麼?

1.閱讀各部門報表如業績分析、廣告導流、客服、倉儲等2.即時做決策,「喬」各部門出資源3.環節中「抓漏」,提升整體績效1.與供應商「交關」談判,找出適合網站定位的商品陣容2.上網、上街到處「逛」,掌握潮流3.靈活管理價格、組合商品促進銷售

1.即時修正系統問題,網站不卡卡,瀏覽體驗更有效率

2.確保綱站與第三方金流、物流服務串接時流程順暢

1.看到不同商品,立刻提出讓消費者一眼就愛上的設計方案

2.分析各類綱頁設計、規畫閱讀動線,能駕馭多種風格,增加點閱率

1.研究去哪裡下廣告、 怎麼把人帶進來,用最能打動他們的話,把流量轉換為成交量

2.檢視廣告成效,根據經驗值調整廣告素材或溝通媒體規畫貼文內容,讓網友覺得我是「自己人」

1.看數字找黃金,協助行銷人員找到投資廣告的最佳方案

2.製作各種報表,從中抓出消費者樣貌,並預測下個熱門商品

1.為消費者介紹產品、查詢訂單,回應出貨進度

2.安撫消費者情緒, 缺貨時能推薦替代商品,創造新生意1.進貨、理貨及出貨是必備作業2.電商是速度戰爭,能聰明調節流程,讓產品準時出貨才高竿

●學經歷背景

*科系:不拘

*要有零售相關經驗

*科系:不拘

*做過採購、業務尤佳

*科系:資訊相關開發ioS/Android App尤佳*科系:數位藝術、商業設計、視覺傳達、傳播相關

*具基礎商業攝影能力尤佳*科系:行銷、傳播較佳 做過媒體採購尤佳

*科系:行銷、傳播較佳

*科系:經濟、統計、企管、行銷

*受過數字分析技巧訓練

*科系:不拘做過電話行銷尤佳*科系:不拘做過倉管尤佳

●軟體技能:無

●軟體技能:Excel

●軟體技能:Facebook、Google等廣告投放系統

●軟體技能:會Photoshop尤佳SQL語法、雲端運算平

●軟體技能:台Hadoop、分析工具Google Analytics等

●軟體技能:無

●軟體技能:無

●軟體技能:Javascript(專精)Ruby/Python/Node js/Java/PHP等●軟體技能:Photoshop(專精) 、Illustrator等,語法HTML、 CSS(包括RWD)等

賣料來源:方城市行銷執行長蔡瑞音及視覺設計師古明林、安布思沛行銷董事總經理蔡歪麗、幸運數碼科技執行長林聖傑、商線科技、雅虎奇摩電子商務事業群商品設計部資深經理金晧天、富邦媒體科技總經理特助林川程、聖洋科技營運副總陳瑞絃、寶徠國際行銷企畫經理陳修德等。

(以上按公司筆畫排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18

取代聯發科,新人年薪20個元的神秘小公司揭秘台大電機人告白:我們為何拋棄竹科?



2015-12-14  TCW

台灣半導體業興衰起落的風吹進校園,拋棄竹科的學子們,嗅到了科技產業變化苗頭,因為他們比你想的實際、比你認為的更有野心。

產業的變化更迭,校園人才,其實已早一步察覺。

「去年、前年,電機系學生畢業的(就職)首選已經不是台積電、聯發科,是一家做雲端儲存的公司,叫群暉。」說這話的人,是台大副校長陳良基,過去,每年從他實驗室畢業的學生,一半創業,一半則被聯發科網羅,有「聯發科保證班」之稱。

他說,以前電機系畢業最厲害的學生,通常一下就被台積電、聯發科招攬,但近兩年開始,「聯發科不在前三名了。」台灣最頂尖的理工人才,略過年薪同樣破百萬的台積電與聯發科而選擇群暉,背後代表了什麼?

我們走進位於台北市中心的群暉,它不在南港、內湖的科技眾落,而是隱身在長安西路上,一棟不起眼的商辦大樓。

走入天花板僅有約三米六挑高,四處堆放著產品的辦公室,放眼望去,多是三十歲上下、穿著休閒的年輕面孔。

這間全球有近六百位員工的公司,做的,是很多人不熟悉的網路儲存設備,透過這台設備,我們可以跟辦公室內的同事或家庭成員,透過區域網路存取、分享各類檔案,不用擔心資料外洩。

它的營收只有約一百億元,是台積電、聯發科的數十分之一,不上市也不上櫃,據前員工透露,軟硬體工程師第一年的年薪平均約一百二十萬元,「年薪基本上不會 低於二十個月。」一個碩士新鮮人進台積電或聯發科,現在年薪介於一百萬元至一百五十萬元之間,比起群暉,不具顯著優勢。

從台大電機所畢業後,進入群暉不到三年的黃國僑說,他當初想進群暉而不考慮傳統大公司的原因,不只是薪水,而是察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已經不在顛峰。

「現在台灣很多大公司,我們會覺得::前景沒那麼期待。」「像hTC(宏達電》走下坡,我原本待在裡面的同學離開,他們去的公司我以前也沒聽過,例如Acadine(明辨科技)。」

大公司≠有舞台:

更嚮往有挑戰、自己練功的成就感這個台灣大眾相當陌生,但台大畢業生早已悄悄跳槽的明辨科技,其實是由謀智(擁有全球卞占前三的瀏覽器Pirefox)前 營運長宮力成立,且清華紫光今年七月已宣布投資一億美元,專攻行動裝置與物聯網作業系統。職場新鮮人的選擇,早已走在趨勢之前。

台大電機系特聘教授闕志達說,九0年代中,大家都想進華碩,二000年左右,想進當時的股王威盛,再過幾年,則紛紛想擠進聯發科。「現在,也有很多學生畢 業先去美國念書,再想辦法進臉書或是Google。」台大電機系學生的就業選擇,其實就像是台灣科技產業變遷的先行指標。

「年輕人會看說,這個國家對科技的標竿是什麼?有標竿,大家會比較follow (跟隨),沒有標竿,大家就各自尋找活路,」陳良基觀察。

年輕人比我們想的實際。他們也看到,大公司內很難有自己的舞台。

「台大電機系早期畢業的菁英都是到台積電、聯發科去,這一批人為什麼到現在還沒辦法接手?」陳良基直言,就是人才歷練不夠,二口灣過去三十年,這一批戰將 其實打得很好,但是這一批戰將,到現在都還在戰場上,沒有(給)新一批(年輕人)受苦難、壓力,還有辦法用決策來印證他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樣畢業自台大 電機所,剛進群暉約一年的丁祥恩觀察,朋友中,十個人裡面大約有三到四個,會捨大公司進中小型新創企業,「其實大家傾向自己去一個地方拚起來,現在年輕人 需要的成就感滿多的,要有挑戰,要離開舒適圈。」雖然公司從不強迫,但丁祥恩幾乎每天自願留到晚上八點,甚至更晚才下班,比起竹科一般的公司,每週工時至 少多出五到八小時。同時,比起大公司過於細緻的分工,許多畢業生甚至覺得工作缺乏挑戰,新公司反而適合新人「練功」。

黃國僑舉例,他在電機所專攻軟體程式為主,如果進入晶圓代工廠,面對的,可能是十年前就建置好的系統,只能微調改善。就算進入較有軟體

人才發揮空間的IC設計公司,「但他們上萬個人,我進去,怎 知道我會不會是那個做創新東西的人?」

但,進到群暉以來,他有很多機會可以跟團隊一起從無到有,打造一項完整的軟體功能或產品,甚至會直接接收到消費者的回餚。

在一個崛起中的企業,年輕人才可能被看到。陳良基這樣鼓勵學生,「人家(指上一代)不願意把棒子交給你,你就自己去搶,矽谷也沒有說「誰是誰的接班人」這 麼一回事,要自己闖出來。」從一0四資訊科技(人力銀行)十二月四日發布的統計,也能看到就業板塊的移動。調查中,會員在履歷表中勾選希望進入的產業,兩 年來,電子業整體少了四.四%。相較之下,網路業則成長了一一.九%,是電子相關產業中唯一成長的領域。

拚事業不代表犧牲生活:

竹科工時、薪水CP值不比新興產業最後,對這群Y世代的科技人來說,在工作以外擁有自己的生活,很重要。

黃國僑說得很坦白,若在竹科跟在台北的薪水差不多,實在沒有誘因去新竹工作,「台北很多講座、展覽,我在台北,下班後還有一段時間可以再做一件事情,例如跟家人、朋友吃飯,打球。

但我在新竹的朋友,大多就是上班、下班,回家上網、睡覺,他們週末就會很想回台北。」越來越少頂尖學生願意投入竹科大公司,甚至不願意繼續攻讀電機相關博 士班,對半導體業看似不利。有一線大廠,已經開始放寬新人錄用條件,從台、清、交、成,放寬到國立大學或私立大學前段班碩士,甚至有二、三線廠商已經招不 滿研發人力。

這樣的風氣,也慼染到了與竹科只有一牆之隔的交大電機系。

過去,交大電機所畢業生幾乎都會進竹科工作,但電機系教授陳科宏表示,近兩年學生畢業後,雖仍有八成會進到竹科,但大概有兩成學生,選擇創業或到雲端的公司上班。

「到竹科上班CP值太低(指換算工時與薪水),以及認為軟體等新創公司未來比較有潛力,讓部分學生做出不同選擇,」陳科宏說。

最混亂的時代,往往也最富饒機會。

拚命十五年就能賺夠退休的時代已結束,直接跳到下一個舞台闖蕩,未嘗不是新契機。別忘了,當年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也是從各領域匯集人才而來,才闖出新局。

我們無須規畫這群人該流向哪裡,而只要確保這片土地有利於商業(見一百一十四頁文),提供穩定且一致的政策。人才,自能遍地開花。

文.吳中傑、張?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97

把有興趣的東西玩到精熟 比上台大還有用 養自學力》台灣MOOCs先鋒葉丙成 向家長喊話

2015-12-28  TWM

MOOCs線上課程的新學習革命,改變未來一流人才的定義。 台大MOOCs計畫執行長葉丙成向家長喊話,不要再一味灌輸孩子知識,而是要培養他們的自學力, 誰能最快學到浪潮上的技術與趨勢,就是未來全球搶著要的一流人才。

「我的小孩以後會不會念台大?學歷怎麼樣?我一點都不在乎。」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斬釘截鐵表示。這位讀建中、台大,然後赴美到密西根大學拿博士學位的高材生,卻大聲說不在意小孩的學歷,究竟怎麼回事?

身為台大磨課師計畫(MOOCs Project)執行長,自己也有一門概率課就在Coursera平台上,葉丙成每天都感受到來自美國、中國教育現場的變化,「教育變得很快,十年,台灣 若不改變,就沒希望了。」把憂心化為行動,在他主導下,一個從小五開始的實驗中學課程(無界塾) 今年九月正式上路。

葉丙成說,光講理念,家長觀念仍然改變很慢,唯有實際的對照組證明,家長才更能被說服。只不過,實驗課程執行才三個月,尚無法對外分享經驗。

未來人才定義變了

具備「自學力」 才是優先條件從一位台大副教授,搖身一變成為中小學實驗課程的創始者,乍看角色跳躍,其實背後的邏輯都根基於他認為的:「未來人才的定義不一樣了。」「未 來人才看的不是學歷,而是能力。」但什麼是「能力」呢?葉丙成從國際間這股猛烈的MOOCs浪潮看到,未來最關鍵的能力是「自學力」。

他回憶,就在十年前留學美國時,大家都很想進諾基亞(Nokia)上班,「那時候Nokia品牌不可一世,但現在呢?已經走入歷史。」他再以今年嚴重面臨 中國夾殺的聯發科為例,二○一一年時,聯發科也曾被看衰過,但去年營收創新高,現在又面臨挑戰。「全球化競爭,世界變得很快,公司樓起樓塌,都是三、五年 的事。

過去,主流價值是努力念書拿到文憑,最好是台大,然後就能進好公司。「學歷可能有助於找第一份工作,但萬一公司沒了,要找第二份、第三份工作時,人家看的就不是學歷,而是你有什麼真功夫。」葉丙成說。

一個趨勢是產業技術快速變化,另一個重要趨勢,就是磨課師的崛起。

哈佛大學商學院從一四年開始,對申請入學者有新的策略思考,他們將要求申請者提供過去在Coursera或edX等平台的修課紀錄。

另外,華頓商學院已推出Coursera的微學程(濃縮型課程),他們會邀請修課成績排名前五十名學生,進一步申請華頓商學院,而且還提供兩萬美元獎學金。

哈佛和華頓對入學申請者的策略改變,透露出重要訊息,「這表示這些美國一流大學要找可以自己把東西學起來的人。」葉丙成說。

一流人才要比別人更快掌握新技術、新趨勢,這些新技術去哪裡學?他認為,能在補習班學到的課程,都是經過一段時間累積出來的教案,技術已經不在浪頭上,能夠自己從網路平台上找資源,才可能學得比別人快。

台灣學生仍太被動

直接上社會戰場 才學得比較快「自學力」聽起來很容易,但台灣學生卻普遍缺乏,學習似乎只有老師上課教書這一種形態。

「家長對孩子的觀念一定要改變。」台灣家長通常擔心孩子學得不夠,總希望在離開學校、上社會戰場前,把一切最該學的學完;所以學校、補習班都把東西整理得 很完整,然後整套在最短時間內塞給學生。「這種教育方法短期內看起來很有效率,但反而把孩子的自學能力給剝奪了。

」葉丙成惋惜地說。

上戰場永遠沒有準備好的一天,一進職場才發現,之前學的大半用不上,需要的又沒學到怎麼辦?現在很多上班族就面臨這種情況,「所以應該讓孩子直接上戰場,等上去後發現哪裡不足,就趕快去學,這樣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完全不同。」葉丙成強調。

他觀察,台灣學生過去沒有被培養如何自我學習,要學新東西最常想到就是去上課。「學校在職班一上十八個星期,每天固定時段,萬一卡到工作,三不五時就缺 課。」葉丙成很直白,「MOOCs的好處,就是可讓你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如果老闆要你一個月內就會,也沒有問題。」哈佛、華頓商學院審核入學申請者條件 時,已開始加入MOOCs上的學習紀錄,葉丙成預測:「我相信,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普遍。試想,你找一家留學代辦中心,幫你應付填了一堆表格,另一個就看 MOOCs上的學習成果,哪一個比較容易看出是人才?」葉丙成強調,「我常說,未來一流人才有三個條件。第一,你有沒有眼光,能判斷什麼東西是重要的?第 二,你有沒有辦法靠自己把重要的東西學起來?前面這兩個是我們從美國一流大學、矽谷在搶的人才中得到的,也就是自學力。第三,是我自己再多加一項,就是 『玩心』,能把自己的志業玩到精采萬分。」

免於被淘汰的焦慮

一身真功夫 才能面對全球化競爭「兩年前,可能還有人質疑MOOCs會不會只是一時的風潮,但現在看起來絕對不是一時風潮,而是徹底改變學習方法的趨勢。」葉丙成很確信。

其實,不只大學課程有MOOCs,美國中小學也能在非營利教育機構可汗學院平台上,得到類似的學習方法,而台灣的均一教育網路平台上,也有不少中小學課程。

「現在孩子都習慣看YouTube、會動的影片,對很靜態的文字反而理解比較慢,所以MOOCs只會越來越重要。」現今,台灣因為教育很普及,不像中國、印度的大學已經掀起MOOCs風潮,而中小學還陷在升學主義的魔咒裡,家長觀念仍無法突破。

由於體制內的改革不易,葉丙成才跳下來創立「無界塾」——一個從小學五年級到十二年級的實驗性計畫,目的就是要脫離原有填鴨硬塞的教育,變成培養自學能力的教育內容。

「真的,如果你可以自己學,把程式寫得很好,把3D列印玩到精熟,公司還會在意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葉丙成坦言,自己從小就是一個追求「第一名」標籤的典型台灣好學生,小學拚「全班第一」、中學拚「建中」、大學拚「書卷獎」,後來拚「留學名校」。

多數人心裡想:這些標籤一旦貼在自己身上,人生就會一帆風順。「但全球化的競爭世界,已經不是這樣了。」這位考試常勝軍,同時是兩個小孩的爸爸,如今對小 孩的教育想法完全不同。「是不是台大,真的不重要。」把有興趣的東西玩到精熟,這些實力遠比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籤有用。

面對沒有答案的未來,有自學能力,就不用焦慮自己會不會被淘汰,「單單不再焦慮這一點,就很值得了!」葉丙成說。

撰文 / 黃定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33

馬總統應藍綠共治 避免空窗四個月 台大教授王業立:回歸憲法精神 選後由多數黨組閣

2016-01-11  TWM

學者認為,選後至政權交接前,馬總統應退居虛位元首,由國會多數黨組閣。他過去數度表態尊重雙首長制,是否兌現?大家都在看。

依據目前各家民調,一月十六日總統與立委選舉,台灣不但極可能第三度政黨輪替,甚至國民黨在立法院長期過半的政治生態也將一舉翻盤。

倘若民進黨同時取得行政權與國會多數,台灣政局將由目前的國民黨一致政府(行政首長與立法部門屬同一黨),轉變為民進黨一致政府。迎來的第一項挑戰,將是二月一日新國會就任至五月二十日總統交接期間,長達近四個月處於新、舊民意並存的狀態。

回顧二○○○年首次政黨輪替,當時看守期僅兩個月,且國會多數與舊總統皆屬國民黨;○八年第二次政黨輪替,儘管國會多數與新總統皆為國民黨,行政院長張俊雄在新國會上任時依慣例提總辭,當時總統陳水扁退回。由於看守期也是兩個月,新國會與舊內閣並存的問題並未太嚴重。

「馬英九總統面對一個很好的憲政機會。」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分析,這次選後,馬英九可比照○八年,退回毛內閣總辭,不過與其依循前例,「此時更是馬英九真正回歸《憲法》、半總統制(又稱雙首長制)的歷史時刻。」

左右共治 不乏國際案例

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行政院有向立法院提施政方針、施政報告之責;立委有向行政院長及各部會首長質詢之權。王業立認為,舊內閣在新國會開議後,如 何提施政方針、施政報告?「馬上要下台的內閣去告訴新國會要做什麼,不是很奇怪嗎?這幾個月在憲政上完全變成空窗,有違責任政治的精神。」由在野黨主政、 總統退居二線的情形,在國際並不罕見,即政治學理上的「左右共治」。當在野黨於國會過半,總統任命在野黨推舉的人選擔任總理,是名副其實的雙首長制。

王業立以雙首長制運行已久的法國為例,至少有過三次「左右共治」,都是在國會改選後,由總統提名國會多數可接受的人選組閣。

「在台灣儘管談不上左右共治,但三個月『藍綠共治』,也是回歸憲政很重要的時刻。」王業立說,馬英九退居等待交接、虛位元首角色,一如法國左右共治時期;總統仍掌握國防、外交、兩岸與大政方針,一般事務則由對新國會負責的新行政團隊來執行。

馬英九過去數度表示會尊重雙首長制的憲政運作,也多次表明將提名國會多數黨組閣。一向自詡守法守憲的馬英九,卸任前有絕佳的機會,落實憲政精神、責任政治與個人誠信。馬總統做得到嗎?

撰文 / 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59

29歲林大涵,用募資助台灣商品打入國際 被台大退學的他 登《富比世》創業家

2016-03-07  TCW

愛蹺課、大學肄業、被資遣,手握一手爛牌的林大涵,如何讓逃避釀成的失敗,成為他開出新路的養分?

他是一個被退學兩次,被一手參與創立的公司資遣,只有大學肄業證書的二十九歲男生,林大涵。

他的學經歷,完全符合台灣主流社會對魯蛇(loser,失敗者)的定義,他的故事,卻將顛覆人們對魯蛇的想像。

在被公司開除後的一年,他共同創辦的貝殼放大,為五十二個募資團隊提供群眾募資顧問服務,數量只占二○一五年台灣群募案的十分之一,募集金額卻占總額的六成,達到三億五千萬元。從金馬獎得獎電影《灣生回家》、《太陽的孩子》,台灣自製火箭團隊ARRC,到在國際市場一舉取得新台幣六千萬元支持的3D印表機FLUX,都是他們的客戶。

二月二十五日之後,林大涵又多一個頭銜:亞洲前三十位「改變世界資金流動」的青年,與帶著哈佛、史丹佛大學、摩根史丹利、BCG管理顧問,甚至矽谷投資人光環的各國青年,一同入圍。

這是《富比世》(Forbes)雜誌,首次以「改變世界潛力」為標準,在全亞洲選出各領域三十位三十歲以下的創業家。「(他們是)在未來五年、十年可能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茲或馬克.佐伯格的人。」《富比世》亞洲資深網路編輯衛華娜(Rana Wehbe)受訪時說。

林大涵帶來最大的改變,是讓更多台灣新創團隊,快速取得資源、攻向世界。第一年就讓十三個台灣廠商在美國募資平台成功達標,包括雷射投影的「空氣滑鼠」、iPhone外接的口袋相簿,都在國外平台募資新台幣數千萬元,連傳統製冰盒廠商,也募得逾千萬元。

林大涵的團隊還翻轉了產業規則,讓做火箭的交通大學教授、想成立品牌的小酪農,募資之後都有資源直接創業,甚至用募資平台找股東、尋求長期贊助。

從魯蛇到可能改變世界的青年,林大涵靠的,是他曾經的一無所有。

迷惘的叛逆少年

教師之子,逃學、泡網咖故事,從他每天打十小時網咖的高二生活開始。以PR值九九(國中基測成績高於九九%考生)成績直升台北師大附中的他,高二、高三卻是每天以網咖為家的逃學少年。雙親都是老師,但他以不念書做為宣示主導權的方式。

「那只是逃避,逃避沒想過未來的自己,」林大涵和每個高中生一樣,想過社會認可的律師、政治人物、外交官等選項,但除了漂亮的身分職業,卻不知人生最終理想是什麼?叛逆加上沒方向,愛面子的他以「不盲從」做為理由,在蹺課中度過高中。

最終考上政治大學民族系,他繼續蹺課。大二下,因為成績太爛而被退學。重考進台灣大學圖資系已是二十二歲的事,他選擇脫離班上的生活,連續參與兩屆台大藝術季舉辦,想從活動找回自己的存在感。但「祭典式的氣氛之後,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是,」跟他同年的人已開始就讀研究所,他則發現自己的青春將過,卻還在原地打轉。一無所有的焦慮讓他開始尋找「漂亮的外殼,去證明自己不讀書,但還是做了什麼。」一次實習的機會,成了他的浮木。

火力全開的實習生

讓太陽花登外媒,卻遭資遣辦活動的過程,他被當時的雅虎奇摩公關、後來的玖禾公關創辦人周宜蔓招募,成為實習生,大小事都做、開會也跟著出席。「主管用『同事』介紹我的那一刻,我覺得人生好像有一點趕上進度了。」沒多久,無名小站創辦人林弘全,邀請林大涵加入FlyingV的初始團隊,籌備網站的成立。「感覺好像中大獎一樣,」他回憶。為了這個等待已久的機會,還是學生的林大涵把自己當全職員工,急著在團隊裡面證明價值。他沒技術、沒學歷、不會設計,一個新手要找到位置很有難度,但他和自己約定:「沒人做過的事、沒人想做的事,就是機會」、「我能做的就只有『一直做』。」足足五個月,過去碰都不碰原文書的他,把所有英文群眾募資網站、新聞報導全都看過,研究各網站的契約條文,在當時大家對群眾募資還陌生時,遊戲規則就在他的研究中有了雛形。

FlyingV早期提案者、後來的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表示,當時他有如一張白紙般去找林大涵,林大涵替他設定了文案、影片、贊助者的回饋方案等,五萬元的群眾募資目標簡單完成,「後來任何想做群眾募資,或募資不順利的朋友,我都叫他們去找大涵。」創立的第一個月,他不花廣告預算讓臉書粉絲團突破萬人,從找募資案源、剪影片、談業務,甚至是實習生制度的建立,林大涵把FlyingV的存在視作自己的存在。即使在第一批核心團隊因與林弘全理念不合而離開,林大涵仍沉浸在開路的刺激感,正逢第三十個募資案得到超過三百五十萬元的支持,他相信這條路能走下去,相信自己能完成夢想。

兩年間,他的最高紀錄是手上同時進行十個以上的募資案, 從紀錄片《看見台灣》的募資到太白粉路跑、太陽花學運《紐約時報》廣告六百多萬元的成功,「門檻是自己去做出來的,好像也幫自己的人生設立了標準。」因為找到奮鬥戰場,即使當時台大學籍被退,林大涵心也沒有痛,甚至肋骨斷裂,他也還在辦公室處理募資案細節。

直到前年六月,當FlyingV因為太陽花《紐時》廣告募資三小時內突破六百三十三萬元而聲名大譟,一手打造此案的林大涵,卻接到資遣通知。

被驅離沙場的戰將

悲變喜,海內外聘書找上門理由,正是他將FlyingV跟自己畫上等號。他會因為主管每週帶公司打籃球三次,不巧遇上客戶網站當機、沒人處理,而寄信要求主管「改善」;他也會為搶下案子,自行決定降低抽成。同時,常常代表公司出外演講、分享群眾募資經驗的林大涵,也漸漸在外界眼中,成為公司的代表,就連《富比世》的人物介紹,也一度以FlyingV共同創辦人稱他,直到林大涵去函更正。

而當主管只將他定位為產品經理時,這些事情,已經越線。

收到資遣通知的當晚,他繼續代表公司出外演講。「那一刻覺得,人生完了,……又被退學了,」林大涵說,當時二十六歲的他,已經「蒐集」台大、政大兩次退學經驗,再被資遣,大學肄業的他,不知道能去哪裡。

第三次被「退學」,林大涵本來習慣性的要再次「逃避」,離開群眾募資這個戰場。他被資遣的消息一傳出,四十三份工作邀請傳來,包括年薪人民幣百萬元的對岸邀約,要離開,相當容易。

但FlyingV的四位夥伴接連離職,加上本來想以群眾募資協會傳遞知識的計畫,被熟識的長輩打斷,「協會只是你野心跟遺憾的拼裝車。」逃避的習慣,這次被內心的渴望取代。

林大涵自問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想再做群眾募資?還是被「退學」的丟臉,讓他不安?

「對別人負責很簡單,但對自己負責,很難。」他以「人生中第一次認真付出的事」形容群眾募資,也因為這樣,他不再因為被退學,而逃避。

跟老同事一起分析了現況,數字點出了一條新路,傳統募資平台走不了的路。

重新找初衷的奮鬥者

從單一網站到向全世界提案以二○一四年前六十大募資案為例,他們發現近七成的募資者希望有外包團隊協助規畫執行,再者,七成的募資總額集中在六%的案件,只要他們抓對募資案,即使無法像募資平台網站一年做上數百個募資案,也有機會賺取足夠的顧問費。也因為他們能夠做更深、更完整的服務,台灣群眾募資的規模跟可能,有機會再衝得更高。

但從過去做單一募資網站平台,到帶領提案者到國內外提案的群眾募資顧問,等於從一座港口的經營,到帶領大小船行遍世界的導航系統,挑戰更大、服務成本更高,還必須說服客戶,在被網路平台抽成之外,要再多付一筆給顧問。林大涵憑什麼讓提案者心甘情願「被剝兩層皮」?

認識他五年的提案者台灣吧創辦人謝政豪說:「忠誠」。

「他願意相信六個月、三年之後的事,」謝政豪說,群眾募資往往是一個計畫,甚至是夢想,做為顧問,要如何找出夢想中的問題、計畫背後更大的機會,這是林大涵第一次見面就會點醒提案者的兩件事。「有時候我自己都會想退縮,他會跟你說不行,」謝政豪說,「一個三年的計畫,只有一個不放棄的人是不夠的。」對做夢者忠誠,這是因為林大涵過去就是個夢想不被認可的人。他用柏拉圖的「理型」形容自己的顧問服務,提案者告訴他目標,他用自身經驗,告訴他提案的最理想形態。於是,雙方的信任便是關鍵。

第一次見面前,林大涵與團隊會調查全球募資網站,對同類型的提案,比較成效、消費者反應、媒體相關報導,同時對提案者做身家調查、提案者的優劣勢分析。在第一次見面,就點出對方的問題與機會,贏得信任。「有信任,我們就能任性(企畫)。」女性用品月光杯提案者莎容企業有限公司品牌總監曾穎凡說,「一個男生那麼了解月光杯的事,我真是被嚇到。」當她帶著公司股東口中「不可能成功」的新產品來找貝殼放大,五分鐘,林大涵就認定月光杯有機會成功,從影片、文案、定價,貝殼放大一手操刀。

比較過各大募資平台的曾穎凡說,做跨平台、國內外的募資顧問,讓貝殼放大沒有平台本位,反而真正站在提案者那端,且為了讓募資達標,不惜堅持專業、與提案者唱反調。月光杯幾天內就募到九百萬元的支持,不只讓新產品的開發一炮而紅,還預先獲利。

「關鍵是讓消費者知道,自己力量雖小,但一次購買可支持一個夢想,改變社會一件事情,」林大涵說。一個月事用品的文案喚起女性對選擇的渴望,消費者寫信告訴曾穎凡,受文案感動,立刻刷卡支持。

和陰影共處的夢想家

改變社會,小人物也可以對夢想忠誠,讓小人物相信自己能改變社會,讓各種提案跟人才都可能實現,林大涵連珠炮般的說著募資顧問的核心,其實,說的正是自己過去的追尋。

三次「退學」的陰影仍在,林大涵用「會不會又是蓋沙灘上的沙堡」形容外界羨慕的新路,桌上,二○一五台灣百大MVP經理人的獎牌,也沒法解除焦慮。「我們只是在浪頭上,這不代表什麼,」公司第一年就成長至超過五十人,他幾乎睜開眼睛就在工作,假日也在公司。「不累嗎?」我問。

「很累,但衝比逃好玩吧!」他說,這一次,逃學少年不轉身逃開而是衝上浪頭,載著提案者在各產業中創造新的「理型」、新的高度,也證明被退學三次的自己,能走出一條新路。

林大涵

出生:1987年

學歷:政治大學民族系肄業、台灣大學圖資系肄業經歷:FlyingV初始成員現職:貝殼放大共同創辦人榮譽:《富比世》亞洲30歲以下30大青年創業家、關鍵評論網「台灣未來大人物」、經理人雜誌「百大 MVP 經理人」

撰文者劉致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62

台灣眼科醫生 做出最炫AR產品 擴增實境明日之星 台大團隊打敗MIT、微軟

2016-04-18  TWM

你、我都曾使用過顯微鏡,但這台特別不一樣。 結合罕見的近距離擴增實境技術,台大Scope+團隊開拓出一塊未來應用的新天地。

前一秒在手上還是標本,下一秒的鏡頭裡,蝴蝶的翅膀卻開始翩翩飛舞,然而將眼睛移開鏡頭,蝴蝶卻像什麼都沒有發生般,靜靜地躺在顯微鏡底下。

在台灣大學德田館五○五實驗室裡,一台外表看似3D印表機,上頭卻裝了個Oculus Rift顯示器,還放了兩個工業級相機,好像小學生胡亂搭湊的古怪機器──Scope+,就是讓蝴蝶瞬間重生的祕密。

在Oculus、宏達電、索尼掀起的虛擬實境(VR)熱潮如野火般燒向全球時,微軟HoloLens開始出貨的消息,則是再次帶起市場對擴增實境(AR)的關注。事實上,擴增實境的開發難度要比虛擬實境高得多,商機卻也更大。而就在台灣的台大校園內,一個擴增實境界的明日之星Scope+,已經在學術界嶄露頭角。

醫生愛寫程式 跨界讀資工Scope+,是這台古怪機器的名字,也是開發這台機器的團隊名稱。去年三月成軍,Scope+先是在SIGGRAPH(計算機圖形學頂級年度會議)的AR╱VR競賽入圍全球前十強,後來又在人機互動與使用者介面設計領域最頂尖的國際會議UIST上,獲得UIST Best Demo 2015。這座冠軍,意味的是Scope+擊敗了包括迪士尼研究中心、微軟研究院、韓國科學技術院、日本產業綜合研究所等十多個國際頂尖研究機構。

「最強的是麻省理工學院(MIT)多媒體實驗室。」Scope+專案負責人黃宇軒說:「能打敗他們是我們意想不到的!」今年三十六歲的黃宇軒是Scope+的發起者,更是團隊中的靈魂人物,而有趣的是,他目前除了是台大資工博士候選人,同時還是一位眼科執業醫師。

其實早在小學三年級,黃宇軒就已經展現出對資訊的興趣,開始寫程式,而在就讀長庚醫學系大五那年,他和同學組隊參加全國Java程式設計競賽,和無線通訊軟體競賽,更一舉以醫療應用「掌心華陀」,和實境線上遊戲「幻境迷城」,接連拿下亞軍和冠軍。

「那個年代,連『新創』是什麼都不知道。」黃宇軒說,當時還沒想到要把得獎的作品進一步朝商業化發展下去,「如果是現在的氛圍,當時可能就去創業了。」他說。

不過他和資訊的緣分沒有因此中斷。進入眼科實習後,他發現這是一個相當高科技的科別,科裡至少有十三台以上不同類型的檢查儀器。但他也發現,不是所有儀器都能夠把資料送到PACS(醫療影像傳輸系統)。「這不解決,我們眼科會有很大瓶頸,速度沒辦法快。」有資訊底子的他,開始在台大協助眼科專用PACS系統的建置。

過程中他也發現,醫療領域在大眾想像中是一項高科技,實際應用上,卻與最先進的科技有一段距離。而當中最大的問題,來自溝通落差。「資訊人不懂醫師的需求,醫師卻也不知道怎麼幫助資訊人員做得更好。」發現自己有能力作為兩方橋樑的他,對相關醫療資訊系統工作的投入也愈來愈多。

「但做得愈多,(發現)有很多基礎的東西,是我們這種半途出家者缺乏的。」他說:「所以我才會想說,既然這樣,眼科(實習)結束後,再來進修,真正做一些高深的研究。」而Scope+這個案子的原型,正是來自他當初就讀碩士班所提的研究計畫,一個可以幫助醫師進行術前訓練的輔助工具。

協助術前訓練 開發新工具他解釋,在進行白內障手術的過程中,最關鍵也最困難的一個步驟,是要用一個非常細的鑷子,在水晶體表面撕出一個完美的圓圈。在過去,他們能夠依靠的只有醫師的經驗與手感,而他想要改變這樣的情形。

有趣的是,在研發過程中,他發現這項技術的應用,其實不只能用在手術練習,而是比他所預想的還要更廣得多。

想像幾個常見的情景,「解剖課上,當你切開一隻老鼠,想要找出心臟、血管、神經時,旁邊一定得擺著一本書,讓你不時能抬頭對照圖譜。可能老師還得不停地逐桌去親自引導學生。」又或者,「進行電子零件組裝時,旁邊也需要一份電路圖,才能找出如何放置正確的電阻,和正確的腳位。」簡單來說,不論是生物、化學、電子,還是教育用途,這些使用顯微鏡工作的專業人士,總是得不斷重複這樣的動作:抬頭翻書、低頭看顯微鏡,接著再抬頭看書。

而Scope+可以做到的,就是把原本只存在紙本上的資訊,直接加到顯微鏡畫面裡,並且可以同步連網,讓顯微鏡不再只是獨立的一個工具。更進一步,甚至還能發展成專業引導工具,就像在進行手術練習時,醫師不再需要將視線移開顯微鏡,「(藉由擴增實境的即時反饋)我隨時可以知道對或不對。」黃宇軒說。

黃宇軒的指導教授認為,這項技術之所以能在UIST脫穎而出,最重要的是,「他們進入很微小的世界,是很近距離的。」他說,不同於目前市面上看到的擴增實境和虛擬實境主流應用,多是在電影、電玩這類大規模、遠距離的畫面,「Scope+開創的是一個很新奇的眼光,所以特別引人注意。」他認為,台灣要和既有的產業巨擘比拚娛樂市場很困難,但Scope+找到了新的切入點。

短距離擴增實境 超越前人事實上,這也是黃宇軒相當引以為傲的部分,「過去在這麼短的距離做出AR是沒辦法的。」他說:「我們自己設計、自己製作顯微鏡核心模組,才能讓你在正確的視覺,看到真實世界的畫面,這是目前AR、VR都還無法做到的事情。」他還記得,一開始啟動這個計畫時,幾乎找不到相關資料,「就算找到也沒辦法直接用。」他說,以相機這個關鍵零組件為例,他們需要的是提供機器視覺使用的工業等級產品,而他能做的,就是一個一個打電話給光學自動化檢測公會會員,找出最合適的產品 。

而且,要找出適合的零件難,要將軟硬體整合成系統更難。特別是他們在設計上,希望可以做到如同醫師實際執刀時,不須使用雙手,只要利用腳踏板就能進行顯微鏡方向和焦距控制的使用情境,「我們花很久時間才讓它動起來,超乎想像的久。」黃宇軒說。

第一個加入Scope+的台大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碩二生游子杰記得,當時為了趕上參賽截止時間,幾乎每天都忙到凌晨三、四點才離開,然後隔天一早又回到實驗室繼續趕工。而這樣的努力,最終讓他們獲得國際學術界的肯定。

幾次在國際會議做展示時,黃宇軒和他的團隊總是不免會被問及一個問題:「這個產品什麼時候要賣?」他說:「他們都覺得這東西好像已經很完整,快要上市了 。」但黃宇軒直言,這畢竟是一個學術研究計畫,不是以商業為目的開發的專案。

然而他也不否認,計畫開始的目的,就是希望Scope+最終能夠在市場上實際應用,只是他也強調,在此之前,「每一個部分都還要做到更好一點。」而開往下一代產品的引擎,已經啟動。

撰文 /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93

四處出擊,現又潛入美爾雅,中植系資本運作平臺大起底!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26/1008115.html

近期,市場熱議的話題即為中植系的資本運作了。中植系到底有哪些資本運作平臺,火山財富記者查詢多方資料, 梳理了其運作的一系列公司,供投資者參考。

200803_yh_635005968854036498.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劉海軍

近期, 市場熱議的話題即為中植系的資本運作了。繼中植系違規增持荃銀高科遭深交所通報後,昨晚(5月25日晚),美爾雅又發布公告,在該公告中,建銀湖北出讓美爾雅79.94%股權,其中中植系現身於新東家股東榜。

中植系到底有哪些資本運作平臺,火山財富(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記者查詢多方資料, 梳理了其運作的一系列公司,供投資者參考。

現又潛入美爾雅

美爾雅5月25日晚間發布公告稱, 中紡絲路(天津)紡織服裝科技有限公司以56,522萬元競得公司79.94%的股權,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至此,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掛牌轉讓美爾雅股份事宜,終於在首次掛牌的5年之後落錘落定。

查詢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可以發現,中紡絲路的成立時間為2016年4月28日,註冊資本60000萬。股東分別為北京中紡絲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湖北百佳新高置業有限公司、巖能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眾所周知,巖能資本是由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出資5000萬元成立。

資本運作平臺大起底

中植集團是一家多元化經營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 主要業務涵蓋投資、並購、資產管理和產業基金,旗下擁有多家全資、控股子公司,分布於北京、上海、黑龍江等多個省市。

最近三年,中植集團主要從事產業投資、投資管理、投資咨詢等業務。中植集團一直秉承“與好公司共同成長”的理念,逐步發展成為投資、融資、產業基金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緊密、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

解直錕是中植系的靈魂人物, 1995年4月至2000年6月,任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6年6月至2015年6月任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在今年一季度,中植系現身於6家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東榜單。其中中植融雲(北京)投資有限公司持有*ST宇順,中植產業投資增持資產管理計劃持有格林美, 中植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中南重工 , 中植創信投資有限公司持有長生生物,上海中植鑫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衛寧健康,中植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和佳股份。

中植系的運作紛繁複雜,參與公司定增、重組並購,二級市場買入等,手法奇多。據火山財富(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記者不完全統計,中植系下面的資本運作平臺和公司至少超過50個。

以下是火山財富記者查詢的相關資料統計,以供投資者參考。

中植系有產品的資本平臺:

一、珠海中植產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產品:珠海中植產投融匯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珠海新能聯合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中植產投--絲路丙字醫療私募投資基金

中植產投-絲路丁字醫療私募投資基金

中植產投-絲路戊字醫療私募投資基金

中植產投-絲路乙字醫療私募投資基金

中植產投--絲路甲字醫療私募投資基金

二、深圳京控融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植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全資子公司)

產品:深圳中植產投互聯網金融投資企業(有限合夥)

深圳中植產投環保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深圳中植產投科技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深圳中植產投文化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深圳中植產投新能源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三、中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產品:湖州融誠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湖州澤通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湖州中植澤遠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湖州澤瑞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四:深圳前海中植創源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植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全資子公司)

產品:深圳前海中植創源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中植系無產品的資本運作平臺:

還有兩張圖也可以一窺中植構架:

還有一些其他的資本平臺(不完全統計):

一:上海首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解直錕持股99%)

二:霍爾果斯飛鵬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火山財富紮根於全國最大原創投資理財資訊發源地——《每日經濟新聞》,由多位征戰股市一線的資深財經記者全心全力打造。

用手機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快速關註“火山財富”。

  • 每日經濟新聞
  • 吳永久
  • 每經記者 劉海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50

貴州茅臺大漲近2% 股價連創歷史新高

近日,貴州茅臺股價連創歷史新高,今日早盤,公司股價繼續上漲,再創歷史新高。截至發稿,公司股價漲1.9%報376.92元。

在茅臺的漲勢帶動下,白酒板塊也呈現集團走強的趨勢,截至發稿,整體上漲1.42%。個股方面,山西汾酒、酒鬼酒漲逾3%,古井貢酒、五糧液漲逾2%。

重陽投資一位行業分析師稱,去年以來高端白酒相繼提價,呈現量價齊升的強複蘇態勢。不過,該分析師認為,整體而言,白酒板塊呈弱複蘇狀態,行業內分化巨大。高端酒強複蘇的背景下,普遍的中低端酒和地產酒仍處於低谷。同時,同樣是高端酒(中低端酒),企業間的差異分化也會加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96

菜鳥工程師 捧紅台大十三妹

1 : GS(14)@2010-08-16 23:11:04

2010-8-16 TCW  

不會寫文章,也能有網路影響力嗎?

在台灣最大的BBS站批踢踢實業坊(Ptt)上,有人光靠整理文章,分析網路資訊,就成為最受歡迎的板主,而且一紅就是七年。

這個人是Ptt名人吳達偉,白天,他是電腦大廠的菜鳥工程師,念出他的本名,沒幾個人認識;晚上,在Ptt裡,只要打出他的網路代號「Z9」,幾乎沒人不認識他。

過去七年,他的人氣居高不下,○四、○六年,兩次獲選Ptt名人榜票選第一名,現在,他的個人板,還經常是Ptt2熱門排行榜的第一名,每個月都有上萬名大學生點閱。如果說Ptt是大學生最愛逛的虛擬樂園,他就是樂園裡最受歡迎的巨星。

這位巨星,還是個超級星探,以前,要捧紅一個明星,得花多少行銷資源與心力,但在網路上,吳達偉一彈指,就能搞定。

今年初,他在BBS上貼出一篇文章,整理過去網友推薦的台大、政大美女,最後由他貼上四姬、十三妹的封號。

文章貼出後,不只引爆校園正妹熱潮,網路、電視媒體持續追蹤十三妹新聞,好幾個校園美女還因此跨入演藝圈,現在走紅的豆花妹,也是他捧紅的。

他,是正妹蒐索引擎 擦身而過想找人?幾小時找到資料 早在七年前,吳達偉還是台大機械系大一學生時,就因為「能找到任何美女的資料」,在Ptt上一炮而紅。一次,網友在台大校園裡和美女擦肩而過,把對方的身高、長相、特徵貼在板上,請其他網友幫忙協尋,吳達偉竟能在幾小時內,就找到對方公開的網路相簿。

「我大一時做過系上的公關,各系都認識人,」吳達偉說,接到「尋人任務」之後,他先跟朋友打聽可能的姓名,比對榜單找出系級,再上所屬系所的BBS推測其網路上的外號、暱稱或BBS帳號,再連上相簿網站蒐尋,交叉比對之後,輕易找出對方的照片,再貼上網和網友分享。

有一次,連網友到桃園玩,路過郵局,看見櫃台小姐驚為天人,吳達偉照樣能靠網路蒐尋,比對郵政特考榜單,找到對方基本資料和網路相簿,儼然是網路美女的人肉蒐尋引擎。「但我有個原則,只轉貼對方願意公布的資料,」吳達偉說。

他,讓網友每日必訪 看完他的板,就知道今天什麼最夯 不過,這幾年大家都學會蒐尋美女的技巧,而他在Ptt人氣不墜的秘密,其實是他篩選與整理資訊的功力。

從大二開始,吳達偉就在他的個人板上,轉貼由他精選,當天最精彩的一百則文章。台大工管系三年級學生郭宇婷觀察,Ptt有上千個看板,「我每天只要看完他的板,就知道今天Ptt上最重要的討論是什麼。」

在台大的吳達偉一天花至少六小時,在Ptt站上一篇一篇瀏覽,「我每天會看電影、3C、男女、八卦、財經、籃球、美食、笑話,」只要覺得這個議題網友討論熱烈,就把各板文章收錄在個人板裡,他這份報紙,從要聞版、財經版、體育版、綜藝版、消費版全都有了。

不同於傳統媒體的是,他還會蒐集和這個議題相關的補充資料與討論,讓網友一看就能瞭解事件全貌。

像補教名師高國華外遇事件發生當天,吳達偉的個人板上,同樣轉載Ptt八卦板上網友轉述的相關八卦,經過網友加油添醋,內容更加聳動。還有網友對報導疑點的分析,接觸過當事人的第一手觀察,甚至連當事人出過的書,書中的相關內容,都能即時蒐集齊全。

棒球賽開打,吳達偉的個人板會有相關球評,精彩笑話跟網路美女的照片更是每天必有的內容。蘋果電腦出錯當天,他同步接收到訊息,速度比報社記者還快。

「我們這個世代,已經不是你餵我什麼資訊,我們就buy in(埋單)什麼,」吳達偉說,他自己幾乎不看電視、報紙,連看棒球,都只在電腦上看轉播。他觀察,互動與討論,才是現在年輕人獲取資訊的主要方法。

他,把代號變成品牌 當兵找人代班,還組管理團隊 有意思的是,吳達偉並不常寫文章,「即使寫,也只是幾句話,」他說。他成就影響力的模式是挑選文章,「我可以highlight(突出、強調)我想要的議題,」他說。有一次,台大校方要拆掉原本停在機械系館旁的軍刀機,機械系學生強力反對,「我連續一個星期,都把這則新聞的最新發展選進來,」一個星期後,台大校方迫於學生壓力,不得不讓步。也有快倒閉的小吃店,經過他推薦之後,變成大學生心目中的名店,起死回生。

「要在網路上紅,就要夠持續,」吳達偉說,大學四年加研究所兩年,他成天掛在BBS上,連當兵他都找人代班。現在,他已經在電腦大廠上班,還是組成一個包括公關、網管的四人團隊,專門管理他的個人板。

他,是跨國企業軍師 懂學生想什麼,三星、福斯找上門

由於影響力太大,吳達偉每個月還會收到幾十封自我推薦的電子郵件,希望吳達偉能在看板上推薦她的網路相簿,讓她成為校園美女。

也因為影響力,包括諾基亞(Nokia)、微軟(Microsoft)、三星(Samsung)、威秀影城(Vieshow)、福斯電影(Fox movies)等大型公司,都找他幫忙,詢問該如何做,才能打進大學市場。

以諾基亞為例,每三個月,諾基亞就會把他和其他校園種籽找到台北總公司,討論諾基亞的最新行銷計畫,「他們會問我,這個計畫大學生會有興趣嗎?活動怎麼辦大家會覺得好玩,」連諾基亞台灣區總經理程宗楷都找吳達偉聊天,瞭解現在年輕人在想什麼。

他雖然是工學院學生,大學四年,他卻過得像商學院學生。從大二開始,他有三年半時間,都在幫奧美廣告公司寫文案,辦記者會和活動,還經常跟國際大廠談合作案,像福斯電影公司上映新片前,會告訴他新的行銷計畫,透過他在個人板上發放免費電影招待券。台灣微軟今年行銷Office 2010時,找來政大四姬當主打,也是他提出的想法。連今年三星要打校園市場,也請他當軍師。

「幫大公司做行銷,一年能賺多少錢?」採訪中,本刊記者問,他只表示,「這個板是不營利的,有的廠商委託我們做網頁廣告,一年也賺不到一萬。我只接那些網友能分到好處的案子,」例如分送電影票給讀者。

網路知名度,也讓他身邊不乏美女,他現在的女朋友,就是政大四姬中的邱兆梅,「現在你手機裡,有多少美女的聯絡方法?」記者問,他不好意思的回答,「應該超過上千人吧。」

七年前,他是第一個整理Ptt文章的人,現在,許多人模仿他的模式,推出不同取向的個人板,Ptt裡,影響力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吳達偉的企圖心卻不小,「現在,我想做整理整個網路上動態的網站,」也就是自成網路通訊社,除了Ptt,更擴及所有網路訊息。

一個窩在電腦前的宅男,也可以是跨國公司爭相邀請的意見領袖,吳達偉的經驗,證明網路的新影響力,正在改變這個現實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3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