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俄铝在港上市首日破发 叶利钦亲戚身家大缩水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28/20100128040610149.html


本报记者  郭新志  发自成都

        今年全球最大一单IPO的主角——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 (UCRusal,00486,HK,以下简称俄铝)上市首日便遭遇跌破发行价的命运,这给创造了多个“第一”的俄铝命运蒙上了阴影。该公司总裁、实际控 制人——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外孙女婿杰里帕斯卡昨日(1月27日)表示,他认为股价的表现合理,俄铝在未来10年内将会专注于亚洲市场的发展。不过,因 股价下跌10.56%,这位俄罗斯富豪的账面财富也相应缩水72亿元人民币,而负债累累的俄铝成功上市更是引来种种非议。

千页招股书赶超中石油

        俄铝身上有着太多的标签:全球产量最大的铝业公司、首家在港交所上市的俄罗斯公司、与俄前总统叶利钦有密切关系的掌门人、多位世界级富豪参与股份认购。正因如此,它一上市便格外引人注目。

        这 是俄铝第三次冲刺港交所,此前它都因种种原因而被拒之门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港交所获得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俄铝在港IPO定价约每股9.48元 人民币(以下皆以中国人民银行1月27日公布的汇率价换算),共发行16.10亿股,占俄铝扩大后总股本的11%,共募集资金约152亿元人民币。其中, 俄铝掌门人杰里帕斯卡通过其控股的公司间接持有俄铝72.03亿股,占俄铝发行后总股本的47.59%。

        不过,俄铝1月27日上市后就跌破发行价,收于8.48元人民币/股,较发行价跌10.56%,以此粗略计算,杰里帕斯卡账面财富也相应缩水72亿元人民币。

        值 得注意的是,俄铝此次招股说明书厚达1141页,几乎是中石油招股说明书的三倍。“如果你是投资者,你会看完这份千页招股说明书吗?”就连香港监管层人士 都对媒体如此感叹。尽管如此,此次上市,俄铝吸引了包括NR投资公司、美国对冲基金Paulson&Co和马来西亚富商RobertKuo等的认 购,就连向来投资谨慎的李嘉诚也参与了认购。

        资料显示,杰里帕斯卡今年41岁,公司上市前拥有至少140亿美元的资产,是俄罗斯第二大富豪,小时候曾是孤儿,当过工人、厂长,其发家史一直不为人知,1994年,他通过收购铝厂发迹,之后一步步发展成为俄罗斯铝业大王。

负债率近90%上市引非议

        翻开俄铝的招股说明书,很少有公司像俄铝那样:通篇出现多处豁免和警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俄铝照顾说明书开篇便是“红色警告”:如果违背债券人规定的严格条款,该公司就可能无法继续经营。

        招 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目前拥有168亿美元的债务。此前,因为担忧俄铝不能将2010年10月到期的45亿美元贷款顺利归还给俄罗斯国家开发银行,港交所 上市委员会拒绝了俄铝的上市申请。其财报显示,俄铝2009年1月~6月亏损8.68亿美元;2008年全年生产氧化铝1131.7万吨,全年亏损 59.52亿美元,目前负债率高达86.15%。

        或许正是因为业绩不佳、债务压力太大,投资者对俄铝能顺利上市颇有非 议。而港交所也罕见地对俄铝上市作出了相应的限制,严格限制其公开发行股份,这使得俄铝最终发行的股份罕见地低于香港首次公开发行25%的常见水平;此 外,港交所规定,参与认购的只能是“成人”,非机构投资者被拒之门外,且最小认购金额为100万港元,而且股票交易单位将是每手20万股。有评论人士指 出,这些措施好比是给一部电影贴上  “限制级”(R)标签,对投资者并不公平,不利于构建一个透明、严肃的证券交易市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19

吉利入主锰铜3年 权益大缩水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4/330593.html

3月中旬,锰铜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锰铜控股”)发布了2009年度的财报,其占权益48%的子公司上海英伦帝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下称“英伦帝 华”)在2009年度的销售额为648.2万英镑(人民币6668万元)。
目前,英伦帝华旗下生产两款汽车:SC7和TX4,其中后者为知名的“伦敦出租车”。根据乘联会发布的上牌量数据,TX4在2009年国内上牌统计 中,仅上牌14辆。

吉利方面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虽然上牌数较少,但是由于这款车型主要是针对出租车市场,因此私人用户比较少。而国内各地的出租车采购 份额,几乎全部为本地汽车生产商所垄断,TX4难以跑量。

原本中 国市场备受锰铜控股的期待,早在2006年,在与浙江吉利汽车商谈合资事项时,中国出租车采购市场的潜力,就很被看好。

2006年12月20日,吉利控股公告与锰铜控股成立合营企业事宜已获股东大会批准,宣告了这家民营企业以注入资产方式取得国际主流资本市场“非空 壳”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这也成了吉利并购历史上的第一次海外收购,一场处子秀。

当时,吉利与锰铜控股成立一家新的合营公司——英伦帝华,由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控股(00175.HK)以4.2亿港元现金出资占有99%的权益。然 后,以这个公司48%的权益换取锰铜控股570万新发行代价股,使得吉利成为锰铜控股第一大股东,占扩大后股本的23%,并占锰铜控股董事会两个席位;同 时,吉利与锰铜控股共享技术。

根据协议,吉利、锰铜控股与吉利母公司上海华普,各持有合资公司上海英伦帝华汽车51%、48%及1%股权,注册资本5430万美元,业务包括生产 及出售“伦敦出租车”和高级轿车零部件。

“这次资本运作本想利用吉利汽车来做,后来征询了香港一些股东的意见,决定还是用上市公司来操作。”吉利汽车CFO尹大庆告诉本报记者。

上市公司股东之所以同意吉利控股出资入股锰铜控股,无疑是看好其在中国发展的前景。

而且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来实施全部过程,对于年轻的吉利来说无疑是一次练兵。在未来并购中,如何按照国际惯例与包括投行、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打 交道,吉利积累了经验。

然而从结果来看,锰铜控股在2008年和2009年都蒙受了巨额亏损,总计2150万英镑。而锰铜控股的账面净资产,缩水到0.35亿英镑(合 4.2亿港元),属于吉利控股的权益部分缩水至9618万港元。

也就是说,投入仅3年时间,吉利控股当初4.2亿港元投资,就损失了3.24亿港元。而现在,锰铜控股则希望吉利控股持股比例升至51%。事实上, 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和政策壁垒高企的国内市场,都是吉利当初实施收购时始料未及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36

樓宇縮水誰之過?──發水遊戲,自有官府一套(2010/07/03)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4277


奧運站帝峰.皇殿開售前傳出收票只及單位數量七成,恐有認購不足之虞,事後卻 在短時間內沽清,令市場嘖嘖稱奇。其實代理或發展商究竟收多少票,只是停留在「聲稱」層面,即使是實數,亦可以是大量的重複票,就像新股超額認購倍數,多 與少,與上市後股價表現毫無關係。

至於該盤熱賣,亦與之前賣地類同:好條件的大把人搶,條件較次賣不好價,如條 件較次又要賣好價,結果自然是乏人問津。即如前兩周港島區某新盤開售,條件不如該區龍頭盤,卻想以溢價推出,即使只有區區數十,銷情冷淡亦應是意料中事。

筆者以前提及俄羅斯公仔結構,即在某地段內物業因各種條件排資論輩,新盤如想 用超高溢價開售,條件是否能超越該區龍頭盤呢?帝峰.皇殿在奧運站附近,建築質素與一號銀海同級,開則大小切合市場兩極化,位置則據說兼具兩站之利,樓價 略高於同區同系帝柏及柏景灣,而推售數量只是區區二三百伙,反應熱烈亦是在計算之內。

接著發展商提價1%加推,被目為不敢加價,既然現水平去到貨,利潤亦符合發展商預期,接近原價加推「以價就量」又怎 能視為看淡?假若發展商大幅加價而銷情變淡,淡友又有另一版本的故事可造。其實看好看淡無所謂,但應該基於合理的分析與推斷,一面認為新盤造價偏高,另一 面又批評發展商不敢加價,實乃首鼠兩端。

當然此等「兩頭蛇」行為或已成為香港社會的普遍現象,「公就我贏,字就你 輸」、「我錯都係你唔啱」,即如掛著中立招牌的政府資助機構亦是如此。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發表報告,提出五十一項建議,當中部份隱含規管「發水樓」之意。事 後主席陳智思表示希望發展商自律,不然政府應考慮立法規管。

說句公道話,所謂發水樓,即發展商售賣樓宇總面積超出地則比率,是根據一套套 政府定下的遊戲規則,並由政府相關部門批出圖則。究竟寬免多少面積是由政府部門決定,而建多高多密,更有城市規劃委員會審核。建築圖則及規劃經多次批核及 修改,才能建成物業,與發展商的「自律」無關。陳先生應該呼籲政府定好遊戲規則,並責成相關部門嚴密把關。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指出,自利是人的天性。自律一詞狀甚高貴,但要求別人犧 牲利益來乘人之美,乃屬反逆人性。本港主要發展商絕大多數是上市公司,要向股東負責,當然在法例容許之下把利潤最大化。各種「發水措施」,原意甚佳,亦有 陰謀論如筆者視之為「救市措施」,但當原意有所偏離,或客觀環境已變,為政者便有調整相關政策之責。

而此等調整,究竟又以何人的利益為依歸?例如嚴格執行環保露台與工作平台分作 兩份,從用家的角度,兩者連成一片還有些用途及看頭,把兩者分開,甚至要兩戶人分佔同一長條型的工作平台,用家便成為受害者。筆者就想不到有誰會在此種安 排之下得益。

筆者在一著名台灣討論區,看到有人這樣描述香港民情:兩個人買魚蛋,其中一人 有五粒,另一人有六粒,往往是拿著五粒那人要求剝奪別人多出的一粒,而非為自己爭多一粒。發水遊戲亦作如是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65

方便面频“缩水”康师傅、统一证实隐性涨价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19/2027037.shtml

 每经记者 蔡木子 发自深圳
继大豆、粮油、食糖等原料价格纷纷上涨后,零售终端产品方便面也迎来了涨价潮。
近期有细心的消费者发现,康师傅、统一的部分产品净含量缩水了,但价格却没有变。记者发现,大部分方便面面饼净含量减少了5克到10克,也就是说变相涨价约5%~8%左右,而大多数净含量改变的方便面生产日期是在9月份以后。
针对此次变相涨价,康师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年初以来,方便面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价格有不同程度的大幅上涨,调整产品规格的方式是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下,不得已采取的权宜措施。任何产品规格的变动都会在产品外包装上明确标注。”
统一公关部门则对记者表示:“我们只有一个品项在部分区域调整了克重。我们除了做好成本内控外,最主要是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给消费者。”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由于消费者对方便面的重量并不关注,对于整个市场而言,这种隐性的涨价方式非常有效。后期这种变相涨价的方式可能延伸至整个行业,而这种涨价方式对消费者的刺激较小,市场影响较小,能够实现企业缓解成本压力的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86

两天市值缩水数十亿 李宁打响“冬季保卫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3/wOMDAwMDIxMjIwOA.html

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02331.HK),正陷入一场“冬季保卫战”。

受损于上周五公布了2011年二季度订货情况,本周前两日李宁股价大幅下挫。12月20日,李宁股价大跌近16%,21日,李宁股价也未能止住下跌行情,再次下跌5.26%,市值两日蒸发45亿港元。

12月22日,李宁股价止跌回升2.48%至17.36港元,但对于巨额损失的弥补有限,投资者“恐慌”情绪继续蔓延。

“公司过度依赖分销商开店推动增长。”针对此突发事件,李宁公司相关人员如此解释。李宁公司首席运营官郭建新则认为,“体育用品企业依靠新开门店增厚业绩的路径,已经触碰到了天花板。”

截至12月22日晚,本报记者尚无法获知上述分析性的解释背后,是否还存在恶性突发事件。不过,就在李宁公司股价大跌之前,李宁欲借壳的非凡中国(08032.HK)披露,港交所的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已裁定非凡中国收购李宁约30%股权为反收购交易。

根据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规则》,所谓“反收购行动”通常指某项交易可能会影响到公司控制权,或变相将拟收购资产上市的交易行为。

非凡中国公司的发言人称,“公司已就港交所裁定非凡中国收购李宁是反收购提出上诉。公司对最终完成收购事项仍然有信心,上诉的时间表则要视乎联交所的聆讯日期而定。”

机构唱空

按 照李宁公司公布的信息显示,2011财政年度第二季度李宁牌产品订货会已结束,按照零售吊牌价计算的订单总值与2010年同期相当,其中服装产品和鞋产品 平均零售价均上涨超过8%,但订货数量则分别下降超过7%和8%。因给予经销商批发折扣作出调整,订单总值按批发出货计算同比下降约6%,且订货量也出现 下降。

在李宁公司发出上述消息后,多家机构表示对李宁持唱空态度,随后引发李宁股价连续下挫,两个交易日市值合计蒸发45亿港元。

建银国际发布的研究报告称,李宁录得体育用品服饰企业2011年度第二季度订单最差记录,订单增幅倒退较市场预期为大,维持弱于大市评级,并将其目标价由原先的21.9港元大幅调低至15.2港元。

建银国际则认为,李宁公司第二季订货会订单金额按年下降约6%,表现为体育用品股中最弱者,并预期在市场竞争下,其市占率正在下降,未来两季订单展望疲弱。建银国际因此下调李宁公司2011-2012财年每股盈利预测16%-19%。

此外,德意志银行等机构也发表研究报告对李宁公司业绩表示了失望。

面对资本市场的反应,李宁公司的发言人称,“股价表现是市场的行为,我们会继续把业务做好。”

渠道之困

但市场的失望态度也使李宁公司重新审视自身的传统分销渠道。

李宁公司发言人称,李宁公司目前有129个经销商及超过2000个分销商。大部分分销商规模都比较小,平均经营2家店。其实,超过1700个分销商仅经营1间店。

这种“小而散”的分销队伍背后,则是参差不齐的管理能力。“我们留意到大部分的分销商的零售管理能力、货品采购能力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都比较弱,导致他们的单店效益及经营利润率都不理想,而他们也缺乏店铺数规模可带来的规模效应。”上述发言人称。

此外,随着体育用品市场的快速变化,以及国家持续城市化,体育用品正形成消费升级,对产品及品牌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与此同时,经销商和分销商都面临成本快速上涨的压力,特别是人工成本和房租上升。

对于订单数的下降,业内资深人士王一鸣称,“不像安踏体育等竞争对手,李宁过去数年一直在渠道整合上止步不前,使得李宁作为一个相对较老的品牌,在拥有多个品牌代理的代理商那里,并无太多提升市场销量的空间。”

祸不单行。在面临渠道困局之时,李宁公司力图涉足体育地产的努力也遭到重创。非凡中国日前发布公告称,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裁定非凡中国收购李宁的股权交易为反收购。

非 凡中国的前身为香港创业板公司快意节能,8月底宣布收购李宁30.9%的股权,并更名为“非凡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随后,非凡中国以总价7亿港元收购投资 控股公司Bright Equal 及Union Wealth,这使得非凡中国将有权开发及管理于开发区土地兴建的工业园以及开发棋盘山土地,李宁系公司以此涉足体育地产。

此次遭遇叫停, 非凡中国公司发言人称,“非凡中国的意向仍然是在符合交易所创业板证券上市规则下继续进行收购,与李宁成立策略合作,提升体育相关的业务,建立包括体育人 才及比赛、活动制作及管理,以及体育及绿色社区业务,从而把非凡中国发展为內地具领导地位的体育及环保综合企业。”

“冬季保卫战”

面对现状,李宁正展开一场“冬季保卫战”。

“未来的发展关键要提高现有店铺的经营效率,”李宁公司新闻发言人称,“我们及早正视问题,主动提出改革其分销体系,包括对低效率的分销商进行整合,改善店铺的结构,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增加给经销商的折扣率等措施,目的就是要解决零售环节面临的挑战。”

事实上,李宁公司已经展开了一项旨在提升渠道效率的改革措施。重要的一项,即“通过让那些更有效率的比较大的经销商,或者想进一步发展的分销商对他们的店铺进行收购,同时,我们也会鼓励大型经销商增加经销商直营店铺的数量。”

据本报记者了解,李宁公司未来会对其超过2000个分销商进行整合,将有500-600个分销商会被淘汰出李宁的分销体系。截至今年6月30日,李宁公司的店铺数量为7478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6

比亞迪A股IPO「縮水」 113億短期借貸壓力難消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1/3NMDAwMDIzNzU3NA.html

5月9日晚,比亞迪股份(1211.HK)發佈公告稱,證監會發審委已審核通過公司A股IPO的申請。據悉,本次A股發行股數約79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高於3.36%,預計集資額21.92億元人民幣。上市地為深圳證券交易所。

與2009年的「回歸」方案相比,比亞迪籌劃本次A股IPO縮小了發行規模,當時公司擬發行不超過1億股A股,募資28.5億元。而此前,比亞迪H股IPO規模達到7.93億股,約為此次A股發行規模的10倍。

2008年,比亞迪開始籌備回歸A股; 2009年7月,董事會通過回歸A股事宜,相關材料隨後上報中國證監會審批;2010年7月,比亞迪再次延緩A股發行計劃。

有分析認為,資金是比亞迪非常需要的,但其實已經錯過了回歸A股的最佳時期。中國汽車市場目前處於增速減慢的階段,比亞迪汽車的銷量也在持續下滑。

中 汽協一季度銷量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汽車銷售同比僅增長了8%,而過去兩年均達30%以上增幅。2010年比亞迪銷量為50餘萬輛,同比增10%。4月上 海車展期間,董事長王傳福稱,公司今年一季度實現汽車銷量逾8萬輛,預計今年全年汽車銷量約40萬輛。這一數字將比去年同期下降20%。

此 前公佈的年報顯示,2010年,公司現金流入為31.29億元,而2009年度這一數字為120.16億元,縮減了近89億元;總借貸為140.52億, 則比2009年增加近104億元,其中銀行借貸須於一年期內償還的為113.63億元,比2009年增加106.52億元。

2010年比亞迪淨利潤為25.23億、比2009年減少33.5%;公司汽車業務毛利率從25.09%降至20.91%。而2010年比亞迪H股股價則從88港元一路下滑至26港元。

不過受A股獲得通過的利好刺激,5月9日收市時,比亞迪H股股價上漲5%以上。根據比亞迪披露的公告,此次募集資金將用於投資鋰離子電池項目、深圳汽車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和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擴大品種及汽車零部件建設項目。上述三個項目總投資額為53.83億元。

申銀萬國認為,比亞迪發A股可利於其未來發展,若集資所得超出計劃項目的實際資金需求,多餘的資金將會用於一般營運資金或作償還銀行貸款。

不過,比亞迪一年期的銀行還款額已達113.63億元,為2009年度的近16倍,此次21.92億元人民幣的融資額可能無法緩解這一巨大的財務壓力。

比亞迪2010年總借貸為2009年的3.85倍

年度

2010

2009

現金流入

31.39億

120.16億

總借貸(截止年底)

銀行須於一年期內償還的:

113.63億

銀行須於第二年償還的:

12.44億

其它:14.43億

銀行須於一年期內償還的:

7.11億

銀行須於第二年償還的:

15.4億

其它:14.03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32

社保基金安全縮水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8-12/100290302.html

2004年-2008年,五項社保基金的年收益率低於2%
財新《新世紀》 記者 王長勇

  自2010年2月開始,中國實際負利率已延續18個月,7月CPI更升至6.5%,與一年期存款利率之差擴大至3個百分點。實際負利率對基金收益的蠶食顯而易見。

  8月1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保部)發佈數據,2010年末,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工傷、失業和生育五項社會保險基金資產總額23886億元,其中85%為財政專戶存款。

  五項社保基金資產主要是銀行存款和債券形式,其中,各級政府財政專戶存款20319億元,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出賬戶和其他銀行存款1416億元,暫付款751億元,債券投資369億元,委託運營366億元,協議存款665億元。

  因財政專戶存款、其他銀行存款、暫付款、協議存款均屬「存款」,佔比高達96.92%,債券投資佔1.54%,委託運營資金僅佔1.53%。

  人保部沒有公佈2010年全國五項基金的收益率。財新《新世紀》根據財政部公佈的「全國五項基金收支決算情況表」,以五項基金當年「利息收入」 佔「年終滾存結餘」(扣除當年利息收入)的比重為標準,計算出2004年-2008年五項基金的收益率分別為1.47%、1.41%、1.35%、 1.59、1.93%。

  其中收益最高的是委託運營,此舉始於2007年,為支持九省份做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中央財政補助了部分資金,全國社保基金理 事會與九省簽署委託投資協議,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委託由其投資運營,並承諾每年3.5%的保底收益率,超出部分全部歸個人賬戶所有。截至2009年末,九省 個人賬戶委託資金年均收益率達18.9%。

  但按照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的資產配置方案,投資於資本市場的資金比例要控制在30%以內,60%的資金依然要配置為固定收益類投資。由此計 算,2010年末,全國五項社保基金中配置於資本市場的資金,佔保險基金總額的比重最多為0.46%,委託運營對提高基金社保整體收益的貢獻甚微。

  人保部官員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因實際負利率導致保險基金縮水,不能只看短期影響,很多年份實際利率是正的,保險基金的收益要看長期總收益。

  但是,2004年至2010年,CPI分別為3.9%、1.8%、1.5%、4.8%、5.9%、-0.7%、3.3%;而同期一年期存款利率 分別為1.98%-2.25%、2.25、2.25%-2.52%、2.52%-4.14%、4.14%-2.25%、2.25%、 2.25%-2.75%。

  七年間有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四年的實際利率為負,且實際負利率水平較高。「社保資金的投資,首先要保證安全。」財 政部社會保障司官員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社保投資收益不能只看負利率,現在資本市場還不很健全,投資風險很大。尤其要考慮社保資金投資由哪一級政府 做,「如果讓縣或市去投資,可能早就折騰沒了。」

  上述官員稱,社保資金投資可能需要更高層級政府、更好的專業機構去管理。但是,現在社保基金還未實現全國統籌。雖然全國已做到省級統籌,但實際是兩級調劑,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省級統籌,有的還是縣級統籌。「這種情況下,絕不把錢交給他們去投資。」

  財政部官員強調,正是考慮到控制風險,1999年出台了《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規定基金結餘除根據財政和勞動保障部門商定的、最高不超過國 家規定預留的支付費用外,全部用於購買國家發行的特種定向債券和其他種類的國家債券。任何地區、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動用基金結餘進行其他任何形式的直接 或間接投資。

  今年7月1日施行的《社會保險法》也明確要求,社會保險基金存入財政專戶。財政部官員稱,目前做實個人賬戶,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委託社保基金會投資運營,「這是惟一的特例。」

  財新《新世紀》見習記者邢昀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19

出口訂單大幅縮水 平湖約六成服裝企業「吃不飽」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0/1166329.html

為中國服裝重要出口基地之一的浙江平湖,目前該地區的服裝企業的經營情況可以用「慘淡」兩個字來形容。

浙江平湖一位從事服裝代工的企業家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平湖因為沒有訂單倒閉的企業,聽說有可能超過200家,僅我所確定的至少有幾 十家。」他告訴記者,倒閉的並不全是私人小作坊,有不少是100~200人規模的工廠,今年因為沒有訂單,又加上成本太高,只能關門大吉,今年上半年平湖 出現過全行業虧損的情況,下半年比上半年更嚴峻。

另一位代工企業負責人說:「平湖現在有60%~70%的服裝企業沒有足夠的訂單開工。」

平湖進行工商註冊登記的服裝企業約有1600餘家,大部分是來料加工的運營模式,加工好後交給客戶出口。平湖發改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作為平 湖的支柱產業之一,服裝行業利潤同比下降76%。依據平湖另一政府部門的數據,截至今年5月,平湖整個服裝業累計虧損2177萬元。

一家年收入過億元的企業負責人說:「以前我們是吃乾飯,今年只能吃稀飯,去年我們的利潤有400萬~500萬元,今年不到100萬元,最後可能只能 打平,幾乎沒有利潤。你們以為今年棉花從每噸3萬元降到2萬元,雖然原材料成本低了,但是其他勞動力、財務成本、運輸成本並沒有降下來,甚至還有提高。」

中國第一紡織網分析師汪前進表示:「據江浙、廣東等地企業反映,工廠招工只有往年的7~8成,甚至不到5成,企業只能大幅漲薪。繼去年大幅提薪後,長三角、珠三角今年工資普漲20%~30%,且呈現持續剛性上漲的趨勢。」

此外,目前頻繁出台的緊縮貨幣政策導致紡織服裝融資成本提升過快、利息支出明顯增多。據中國第一紡織網數據,2011年1~6月,我國紡織行業財務 成本同比上漲了35.36%,遠高於同期主營業務收入增速(30.50%)4.86個百分點。其中,利息支出同比增長37.77%。

不僅中小服裝企業出口遭遇壓力,即便如雅戈爾實力較強的服裝企業也面臨業績縮水的壓力,今年上半年雅戈爾服裝出口金額10.49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為13.4億元,減少近3億元。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中國服裝及衣著附件累計出口金額達到1152.3億美元,同比增長23.3%。

汪前進說,海關統計的數據外表光鮮,實際上包含了諸多隱情。比如今年1~9月出口金額增加20%以上,去年到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約7%,考慮這一因 素,出口金額增加的幅度只有15%;出口服裝與往年相比提價幅度也比較大,除掉提價因素,中國服裝出口的數量增長可能只有3%左右。

剛剛結束的2011年廣交會一期(10月15~19日)上,機電產品累計成交207.8億美元,金額比上屆增長4.5%,但是在訂單數量方面,一期機電產品對美國成交比上屆降幅高達33.1%,對歐洲市場也下降21.3%。由此可見,目前歐美等海外市場並不樂觀。

汪前進認為,未來半年將是眾多服裝企業特別是從事代工的中小企業面臨壓力較大的時期,傳統上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都是服裝生產的淡季,而且中國在春節前後會產生大量的資金回籠需求,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很容易在上述兩種因素的夾擊中倒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62

三星權重縮水 夏普、LGD受益蘋果採購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4/1NMDcyXzM5NTk1Ng.html

「雖然這個消息還沒有正式對外公佈,但是夏普與蘋果在iPad甚至智能電視領域的合作2012年即將開始。」1月12日,夏普商貿(中國)公司董事副總裁酒井功向記者透露。

蘋果正在增加配件供應商的數量,該公司已吸納夏普作為其下一代iPad平板電腦的顯示屏供應商,具體來說夏普位居日本中部的龜山2號工廠8代線將為蘋果生產iPad觸摸屏,與此同時蘋果將會對夏普位於日本的兩座高世代面板生產工廠進行投資。

夏普方面表示,公司與蘋果已經簽署供貨協議,不過公司8代線高分辨率觸摸面板的量產至少今年4月才能完成,一旦量產就馬上供應蘋果。

之前夏普已經是蘋果iPhone智能手機的液晶面板供應商,雙方這次將合作延伸到平板電腦。之前蘋果的iPad觸摸面板主要從LGD和三星採購,而作為全球3家可以生產高分辨率9.7英吋液晶面板的供應商,夏普早已醞釀成為iPad的供應商。

不僅如此,由於蘋果籌劃很久的智能電視產品有望今年第二季度面世,而夏普的10代線已經基本敲定成為其主要的面板供應商。而夏普成為蘋果供應商,與三星與蘋果愈演愈烈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專利糾紛有關。

三星電子首席運營官兼總裁李在鎔2011年10月曾表示,儘管與蘋果之間出現了諸多的矛盾,但是在2012年年底之前,三星電子仍然會向蘋果提供配件。雖然雙方的談判還在進行,但是蘋果面板和內存過於依賴三星的局面有望徹底打破,LGD和夏普有望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兩家受益者

市 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中國市場總監張兵表示,現在三星與蘋果在韓國、德國、澳大利亞的專利訴訟還在繼續,同時雙方還在為2012年以後的 面板和內存等核心零部件的供應進行談判,雖然最終雙方完全結束合作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對於蘋果來說,要保證其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面板供應,也必須考慮增 加更多的供應商。

記者瞭解到,雖然台灣地區的液晶面板廠商佔據全球面板37%的市場份額,但是在蘋果需求的高分辨率的液晶面板採購中,奇美、友達等面板廠商則始終難以進入其主流供應商的名單,蘋果更加信賴韓國的三星、LGD,以及日本的夏普。

不過之前夏普僅僅是利用其在龜山的8代線為蘋果供應iPhone4和剛剛上市的iPhone4S的液晶面板,其在蘋果智能手機的採購中只佔不到6%的份額,而更多的智能手機面板則是由三星電子和LGD供應。在平板電腦領域,蘋果的供應商之前更是只有三星、LGD和奇美。

Displaysearch 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2011年9.7英吋的液晶面板生產廠商只有三家,其中LGD佔據54%的市場份額,而三星和奇美的佔有率分別達到40%和6%,整 體出貨量4800萬台。然而2011年底開始,三星、LGD和夏普開始利用8代線生產新一代高分辨率(2048×1536)平板電腦用9.7英吋液晶面 板。

雖然高分辨率9.7英吋面板由於技術和良品率爬坡的因素要到今年3月才能顯現,所以蘋果的iPad3的推出時間還未最終確定。夏普有關人士透露,「由於在智能手機領域我們與蘋果有著良好的合作,為這次成為蘋果平板電腦的供應商奠定了條件。」

對 於夏普來說,在2009年前其液晶面板90%以上用於自用,但是其主業液晶電視和智能手機的市場佔有率過去兩年卻在持續下降,2012年更是由於日本市場 大幅下降可能整體出現10%以上的降幅,這樣其面板工廠如果獲得蘋果的訂單,就很好地彌補自身需求不足帶來的產能閒置。

更為重要的是,作 為全球唯一一家擁有10代線的液晶面板廠商,夏普自然成為蘋果醞釀的智能電視面板首選的供應商。夏普上述人士告訴記者,「由於索尼2010年放棄了投資 10億美元與夏普合資液晶面板的計劃,這次蘋果為了保證其液晶電視面板的供應,正計劃投資參股夏普的10代線工廠。」

當然夏普並非三星蘋果糾紛的唯一受益者,LGD中國公司有關人士透露,LGD也將繼續成為蘋果iPad3和下一代iPhone的面板供應商。

三星的變數

雖然蘋果在下一代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和籌備中的智能電視的面板供應商中新增加了夏普,但是對於目前最大的零部件供應商三星來說,並非意味著就會徹底丟掉蘋果這個最大的客戶之一,因為其手中也有自己的殺手鐧。

夏普和LGD也無法滿足蘋果對面板的全部需求,佔據40%以上份額的三星顯然無法被完全取代。

此外對於三星來說,正在快速成長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也是其殺手鐧。隨著智能手機的強勁成長,2011年AMOLED出貨量可望達到9000萬片,較2010年成長97%;而營收則預計衝到33.6億美金,年成長率高達169%。

值得注意的是,在OLED面板領域,已經投產5.5代線的三星的市場佔有率達到97.5%,首先是3.5英吋以上的智能手機領域OLED面板2011年前三季度的出貨量就接近600萬片。

更為重要的是,三星2011年12月已經推出7.7英吋AMOLED平板電腦,業界普遍預計2012年將有更多平板電腦採用AMOLED面板,顯然這是對iPad3使用的高分辨率9.7英吋液晶面板的一次挑戰。

張兵認為,「之前蘋果也曾與三星探討是否在iPad3上使用OLED面板,但是由於雙方的專利糾紛,加上OLED面板三星的一家獨大局面,蘋果最終放棄這一計劃,不過未來蘋果的產品在面板選擇是難以逃避OLED。」

對 於蘋果來說,三星在面板、內存等領域的優勢顯然是其無法迴避的,不過蘋果也在試圖儘量減少三星的控制,比如說在內存方面更多採購東芝的產品,即便在 OLED面板領域,由於LGD2012年也開始量產OLED面板。此外,台灣地區的友達、奇美,日本的夏普、索尼,以及中國大陸的京東方、天馬、彩虹的 OLED面板生產線都在建設或籌劃中,三星在OLED面板一家獨大的局面將逐步被打破,這樣蘋果與三星談判的籌碼也在增加。

張兵表示,三星與蘋果談判還在繼續,最終的結果是雙方達成妥協或和解,因為一旦結束合作絕對是兩敗俱傷的結果,不過三星在蘋果供應體系中絕對領先的優勢將被打破,這樣其他品牌就獲得更多的機會,比如說夏普、LGD和內存領域的東芝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33

中交建大縮水回歸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10/100355236_all.html

 龍年春節後的第二個交易日,路橋建設(600263.SH)突然公告停牌,稱控股股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01800.HK,下稱中交建)將換股吸收合併公司。這意味著經歷兩年多重組,數度宣告回歸的中交建,這次是志在必得了。

  但在如此疲弱市況下,中交建付出了縮減四分之三融資規模的代價。和2011年3月公告發行35億A股的計劃相比,此次公告發行規模縮減至不超過16億股,募集資金也從不超過200億元大幅縮水至不超過50億元。

  對此,中交建董事長周紀昌表示,考慮到市場對大盤股承受能力及近期市場低迷走勢,公司主動提出縮股發行。

  2月3日至7日,中交建完成了京滬深三地機構現場路演,據參會的多位業內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表示,參與路演的機構不少,但現場氣氛較為平淡。

  「雖然公司和機構做了充分溝通,實際上關心的人不多。原因一是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中交建在業務層面看不到高增長的亮點;二是其業務結構調整和大海外戰略的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一位機構投資者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中交建的聯合保薦機構、聯席主承銷商中銀國際和國泰君安分別給出5.9-7.1元/股和5.70-7.01元/股估 值區間,財務顧問、聯席主承銷商中信證券給出5.79-7.09元/股估值區間。「目前的市場情況下,保薦機構的估值明顯太高,估計很難發高價。」上海一 位券商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分析稱。

業績無亮點

  「中交建就像建築工程領域的一頭『大象』,在基建設計、基建建設、疏濬業務等領域都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但這些領域很難持續高速發展,所以大家看不到未來想像空間。」在北京的路演現場,一位私募人士如此評價。

  中交建有四項主營業務:基建設計、基建建設、疏濬業務和裝備製造。它是中國最大的港口設計及建設企業,設計和承建了建國以來絕大多數沿海大中型 港口碼頭;國內航務工程市場佔有率約70%,特大橋市場佔有率為80%;疏濬業務收入規模位居全球首位,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50%;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裝 箱起重機製造商,全球岸橋市場佔有率達75%。

  但其核心支柱基建業務正面臨嚴峻考驗。2010年年報顯示,基建建設所佔份額為公司營業收入的76.7%,毛利佔比為66.9%。中信證券在詢 價報告中分析,中國基建投資增長巔峰已過,今後基建規模雖仍將維持高位,但增速將大幅放緩,鐵路和公路投資增速還將進一步下滑。

  一位上海券商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基建業務和宏觀經濟緊密相關,同時基建建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收入佔比大但毛利率很低。

  對此周紀昌並不諱言。在北京路演現場,他用「穩中略有提升」來概括未來基建設計業務增長情況;而對基建建設則謹慎措辭「平穩的增長勢頭」。他坦 言,基建建設各項業務中,港口建設毛利率為12%左右,橋樑設計毛利率約為11%,而其它建設業務毛利率只有3%。鐵路建設有其特殊性,許多資金確認存在 滯後期,但也能達到5%的水平。

  「中交建惟一可期待的就是公司疏濬產能擴張,可能帶來新一輪利潤增長。」上述私募人士表示。但也有投行人士指出,疏濬業務佔比較小,很難對公司整體業績產生很大的帶動作用。

  中交建正是將疏濬業務作為路演重要賣點。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中交建自有船隊年疏濬能力超過5.86億立方米。「疏濬行業有高資產和高技 術門檻,國內疏濬市場對外封閉,其他企業難與抗衡。但受制於疏濬產能不足,目前公司只能將部分業務分包,2010年分包比例達51%。隨著自有產能增加, 疏濬將帶動毛利率上行。」中投證券分析稱。

  對於疏濬船泊船齡較大的擔憂,周紀昌表示,未來將在海外打造一些旗艦型船舶,「2007年我們曾做過疏濬市場未來十年的分析,『十二五』期間公司保持27%的複合增長率沒有問題。」

  周紀昌還透露,沿海地區土地供應緊張,公司將聯合地方政府開發人工島項目,逐步進入城鎮綜合開發運營商的角色,使其成為公司未來新的增長點。

  中交建在港口機械領域佔有龍頭地位,在海上重型裝備和鑽采平台具有一定競爭力,但以子公司振華重工(600320.SH)為主要平台的裝備製造 業務依然虧損,直接影響公司整體毛利率。中金公司分析,未來隨著全球集裝箱貿易量的增長和港口裝卸能力利用率的回升,港口機械將穩步復甦,公司裝備製造板 塊也有望扭虧為盈。

投資承壓

  在大幅縮水的融資框架內,除了取消之前歸還20億元銀行貸款的計劃,中交建對投資項目未做調整,公司原定投向工程船舶和機械設備購置和廣明高速公路延長線等八大項目不變,預計總投資超過450億元。即使順利完成IPO,中交建仍面臨著巨大資金缺口壓力。

  周紀昌在北京路演時表示,公司準備通過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和發債來解決資金缺口。一位參加電話會議的投資者說,中交建也可能在H股繼續募資。

  招股書顯示,公司因業務發展產生龐大的資本支出,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別達到177億元、194億元和172億元。

  「債務融資是很多央企的常用手段。對中交建來說,發債比較簡單,還債肯定也不是問題,但公司靠自身業務盈利解決資金缺口的能力有限。」一位曾在中交建工作多年的投資人士分析。

  對於基建投資下滑的趨勢,周紀昌表示,公司在經濟危機時期就已感知,為此提出了大海外戰略來應對。「過去我們國內業務佔到85% -90%,市場結構單一,2011年我們海外業務已經接近三分之一,未來要達到40%。」

  中信證券分析認為,在鞏固「大交通」、「大土木」等基礎和重點產業的同時,中交建應加大對相關領域的投資,既要保障公司收入規模增長,也要促進公司毛利率提高。

  周紀昌稱,2011年非常困難,公司最擔心在建項目停工,新建項目不足,「不過2011年各項業務新簽合同大超預期,2012年不會比2011年更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