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餿油風暴2》食安官員難覓 凸顯政府治理危機 一年連爆兩起黑心油 卻沒人下台

2014-09-22  TWM
 
 

 

一年內爆發兩起嚴重的黑心油品風暴,衛福部長邱文達與食藥署長葉明功卻仍居高位,未負政治責任,外傳與這兩個位子適任人選難找有關,但這樣合理嗎?

撰文‧郭淑媛

近來食品安全事件頻傳,民怨沸騰,政府部門首當其衝的,就是衛生福利部與轄下的食品藥物管理署。在這波餿水油事件中,衛福部長邱文達挨批神隱,食藥署長葉明功更因發言刻意淡化問題嚴重性引發爭議,近來鮮少親自主持記者會公開發言,但一年內爆發兩起嚴重的黑心油品風暴,兩人的政治責任是躲也躲不掉。

不過,即使邱文達任內發生包括塑化劑、毒澱粉、毒醬油、大統混油、肉品保水劑、餿水油等多起食安風暴;葉明功在大統混油事件中上台,近一年來,仍未做好油品管理工作,再度爆發餿水油事件,且又頻頻失言;兩人卻仍居高位,未被府院高層「棄車保帥」,部分原因與馬政府近年來閣員出缺找人不易有關,尤其要找到適任者進衛福部與食藥署這兩大火坑,更為困難。

火坑沒人跳

五人拒接食藥署長位子

據了解,葉明功就是邱文達找過五位學者與專家之後,第六位被徵詢的人選,儘管他很「阿莎力」地答應並走馬上任,但顯然「砸鍋」了。

食藥署係二○一三年七月隨衛福部升格,前身食品藥物管理局係一○年一月由衛生署整併食品衛生處、藥政處成立,負責食品和藥品的管理監督。

食藥局唯一一任局長康照洲任內,爆發多起大小食安風波,在改制前,康照洲以學校借調期滿為由辭職下台,由衛福部次長許銘能暫代。

當時食藥署長懸缺了三個月,沒人敢接是主因。據透露邱文達先後徵詢過的對象,包括曾任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局長的陳樹功、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院長吳金濱、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前主任黃旭山,還有一位國營事業主管。

但這些人選有的思考再三後婉拒,也有人因不符合公務人員任用資格而作罷,尤其,食藥署長是職等很高的事務官,符合條件的人選有限,最後第六位找到時任國防部軍醫局藥政管理處長、國防醫學院藥學系教授葉明功。

了解內情人士透露,葉明功一三年九月被徵詢時不但爽快答應,而且十月一日就向國防部辭職,十月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證實將出任新職,但直至十一月五日上任前一天,他的人事令才下來,令衛福部內部捏了一把冷汗。

在大統混油事件風頭上,葉明功一上任最受矚目的,是他自爆「全家十年來都不吃油、鹽和醬油。」馬上遭質疑管食品的首長這麼「不食人間煙火」,是否能掌握社會現實問題,替食安把關。

粉飾太平

官員不當發言惹眾怒

果然,今年爆發餿水油事件後,九月五日葉明功和邱文達召開記者會,不但將餿水油定調成劣質豬油,還強調「沒有想像中那麼傷身體」,甚至將食安燈號定位為「綠燈」。

如此粉飾太平的說法,立即引發各界撻伐,外傳因此惹惱高層,葉明功隨後即鮮少公開現身,讓副署長姜郁美接替開記者會對外說明稽查進度,官位難保的傳聞甚囂塵上,了解內情人士說:「他適不適任,早就看得出來。」葉明功的前任康照洲,今年獲馬英九總統提名出任監委,在立法院行使同意權時,也因食藥局長任內被監察院糾正十八次的紀錄,遭質疑是否適任監委而未過關,顯然食藥署長一職,真的是燙手山芋。

除了適任的食藥署長不好找,適任的衛福部長也難尋。由於健保、防疫、醫療等問題千頭萬緒,改制前的衛生署長,在扁政府與馬政府時期,任期大多不長,涂醒哲、林芳郁、葉金川更是不到一年就下台。據了解,前總統陳水扁曾問遍黨籍具醫界背景立委,但就是無人願意出任衛生署長。

如今,衛福部必須面對不可測的食安風暴、處理健保財務問題以及因應高齡社會建構長照體系,更是任重道遠。曾經投入政壇的醫界人士指出,今天擔任政府官員,如果高層不力挺,又受制於國會,不必然能發揮政策影響力,的確需要「跳火坑」的勇氣。

已當了三年多衛生署長與衛福部長的邱文達,創下扁政府與馬政府任期最長的衛生首長紀錄,他任內風波不斷,但仍不動如山,實屬異數。立委透露,過去幾次食安事件,邱文達不但絕口不提下台負責,還不只一次透過關係私下向立委「疏通」,而且不分藍綠;立委盧秀燕在立法院總質詢即自爆,邱文達找醫界人士說項,央求立委「高抬貴手」,企圖再度挺過風暴。

無論如何,繼任者再怎麼難找與現任者應負政治責任下台是兩回事,高雄氣爆事件發生,經濟部長張家祝下台負責,發生這麼大的食安風暴,卻遲遲無人負責,不符比例原則,馬政府必須盡速給「食在難安」的國人一個交代。而更深層的問題是,當國家領導者無法獲得﹁最適任﹂的人才加入團隊,恐怕更是一種國家治理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75

你最大弱點會成為沒人能及的獨門武功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29.html

 巴黎:

今天是我要感恩的一天,因為巴黎20組合第一次領先自己偶像股神旗艦BRK·A 的年初至今回報:https://www.google.com.hk/finance?cid=4376 ,在回答朋友的祝賀時我說要感謝Michael  Burry ,如果不是他,那敢跳出偶像Ben. Graham 和Warren Buffett的身影,並大膽創立自己的一套Wow + Ick 的策略,獲得非常豐厚的回報。
至於何謂wow+lck,希望可以在將來的工作坊中和朋友一起分享。

今次是回應Blog 友Mike 君希望我說明一下MB 如何令我改變。
筆者於是便由98年前只懂炒樓說起。

98年前筆者曾買賣超過十次物業,贏了很多錢,隨後在亞洲金融風暴前大量入市買期指,期權,多小張不說了,朋友可以想像幾天賺一百萬會是多小張期指。

筆者當時是層層夾疊式買升,所以越贏越多,但最後只一個上午的下挫1千點,筆者便從天堂掉到地獄,所有倉被斬,8年炒樓的錢泡湯兼送一屁股債。

朋友一定會想:巴黎老弟的好勇性格所誤。那天下午獨自一個,呆坐在公司對面麗港城的石磴的筆者都是這樣想。

自己痛恨這性格,一直到知道Michael Burry 之前都想把這天生的性格剷除或壓制。

相信來此Blog的朋友,過去成績總必有失販過,總抱怨過自己有某個弱點,做錯某事,讓閣下輸錢,甚至乎不能原諒那個一直跟隨閣下的陰暗面的你自己。

今天我希望朋友放低這袍袱,因為那個你求之不得揮去的弱點,其實就是閣下獨一無二的投資強項。

以Michael Burry 為例,只得一隻眼、內向丶自閉,真的是缺點多多,他說自己不是股神,並說其它人也不可能是股神,因為股神有他本人與生俱來對某種事情的敏感力,其它人沒有,如果你硬要每事依足他,成績不可能會好。

而MB 所說的沒有可能是Buffett,可不是說沒有人能打敗股神,MB不是股神,但他打敗股神。

股神30多年來成績都是跟隨大市上落,只是跌時跌很小,升時升得很多。

若有人能反地心吸力逆市上升,那麼深入民心的想法是這人是做假丶內幕交易或有不可告人之事情,事實一些反內幕交易的電腦系統就是追蹤這些。

MB 卻做到,8年成績完全脫離大市的軋跡,大市升,他大升,大市跌,他大升,大市大跌,他狂升,可惜2008年之後他結束了基金,只有短短8年的參考,未能像股神的幾十年,雖然如此,某一角度看,他的選股能力己經超越Ben Graham 及Warren Buffett。

MB 利用自己所有的缺陷到投資需要功夫上,獨眼可以更集中,自閉可以讀得更長時間,他可以把一間公司通佈的所有或其它有關連的文件讀清,這啓發了我在扈港通公告後大量閱讀有関全球不同地方的ADR同股的差價、或不同形式例如只一實際運作公司但有兩控股在兩地掛牌的價差等等長期追蹤的文獻,得出一個結論:"差價是可以長期存在,但一旦界線消失或被模糊,雙價必定合一"。

過去自己好勇的個性,其實並不是弱點,只是沒有支援一個能相輔相乘的補充劑給它,例如事先做多十倍的準備,只要能夠補充這點,弱點就能成為優點。

又如果MB成績可以完全脫離大市,那麼Graham 說的分散能減低風險,雖然十之有九成立,必不是必然。而最有可能集中也沒風險就是MB 所說的一個仙也不下註在不知道的股票情況了,只要能確實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即使單只買一支股票也沒有風險。

筆者於是也大幅減少持股數量,並集中在兩支銀行資本比最高,EPS年年升,還有很多特點我歸納為Wow+lck股,而它們的AH價差和內在價值差同時兼備,它們未必是轉市升得最高的股票,但就能確保無論銅幣是擲正面或反面,自己都能獲利。

MB 在2007年也只是單一重註次按債便贏盡市場,筆者也相信每年只要能真正了解一兩件事情,己足夠閣下賺很多錢。例如有人可以類似像MB一樣,在4、5月時找IBank設計和發行差價衍生工具對睹幾支wow+lck股差價,那麼到現在組合就可以番倍利潤。

朋友又或會抱怨自己沒有MB的內向性格,還有例如坐不定的弱點。
千萬不要這樣想,沒有人沒弱點,也沒有人可以成為MB。彼得林奇不就是坐不定而時常透過實地考察,去這去那了解公司嗎?Fisher 不是用八掛方法打聽企業嗎?不同的"弱點"是可以殊途同歸,視乎如何發揮想像力。

不要註意自己的缺陷帶來什麼阻礙,而是把註意力放在怎樣補充、利用閣下既有的"缺陷",它們最終能做的事情會嚇閣下一跳,而Blog友也必定能找到一條康莊的投資大道。

到時,可別忘了筆者這杯㗎啡,

Happy Investing to all of you!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96

美版“暴走漫畫”創業史:沒人看到創業者微笑背後的眼淚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4/148141.html

本文作者為美國在線娛樂幽默公司Cheezburger的CEO,Ben Huh。他認為,創業家常常只分享新產品的好消息及得意之處,而刻意隱藏了那些“攔路虎”似的無法“趕盡殺絕”的困難,似乎這是約定俗成的默契即慶祝會上沒時間坦陳這些。事實上,每一款新產品都有其辛酸史。



 
大家好,我是Ben Huh,也是美國在線娛樂幽默公司Cheezburger的CEO。在2007年,我們創立了這家公司,同時在推出相關的幽默網站I Can Has Cheezburger時,網上一大批萌貓圖片也俘獲了眾多“芳心”。目前,我們經營著幾十個幽默搞笑站點,而不久前我們還正式推出了一個iOS應用。在這一刻,我十分自豪,就我接下來想跟大家分享的故事而言,它並不是針對應用的另類造勢。
 
互聯網搞笑圖片分享平臺CheezBurger是一個類似於國內的煎蛋、糗事百科、暴走漫畫的搞笑分享類網站,成立於2007年。Cheezburger為地球貢獻了萌貓(LOLCats),杯具傻缺(FAIL Blog)等網絡流行元素(Meme)並讓它們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傳播。
 
我想跟你們詳細透徹地談一談這款應用的成長史。盡管這款設計出來的應用就是為了博人一笑,但它技術及觀念等方面的進步決不是為此目的。然而,我認為它的故事就是創業精神的一個普通實例。不過,對我而言,這次的項目是“贖罪”。
 
創業家常常只分享新產品的好消息及得意之處,而刻意隱藏了那些“攔路虎”似的無法“趕盡殺絕”的困難,似乎這是約定俗成的默契即慶祝會上沒時間坦陳這些。事實上,每一款新產品都有其辛酸史。
 
2007年,Cheezburger以個人創業公司的身份建立,也就在我的房間,它以收購ICHC為起點成長起來。幾個月後,員工逐漸增多,整個團隊也搬進了西雅圖的一個小辦公室。通過收購和重建搞笑網站,如Know Your Meme 和 FAIL Blog,公司規模又進一步擴大。
 
我們將繼續擴展,直到成功集聚成完美的幽默網站帝國。我們追求精益求精,也講究規模效應,同時更樂於嘗試新理念。當然,公司的成長速度日益加快。
 
在2011年,我們進行第一次創業投資時,Cheezburger就籌資了讓人瞠目的3000萬美元。接著借助這筆資金,Cheezburger開始了形似家庭連鎖產業的搞笑網站的創建,並引領了媒體界的又一輪大範圍投資狂潮。而我們集資是基於以下的願景,即搭建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展現自我幽默感的平臺。我們經營的這個具備混合特征的平臺,不是讓用戶簡單地發表新素材,而是讓他們自願提供其搞笑創意。
 
可是資金募來後,我迷失了方向。結果就是三年的碌碌無為和巨款的浪費。而只有在剛過去的四個月里,我才真正有所作為,嘗試開發這款新應用。
 
簡而言之,我們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麽。通過銷售廣告、T恤衫、書本甚至參加美國精彩電視臺的真人秀節目,我們的利潤年年攀升。但是,我們不知道該怎樣使用在銀行賬戶里的那些資金。更重要的是,我們也不知道該如何將一個建立和提供多用戶網站的團隊轉型為打造全方位平臺的公司。表面上,我們將員工人數增至三倍。
 
然而,在支付現金給原投資人後,開始的3000萬美元減至寥寥的400萬。考慮到創業資金標準,那個差額算小的,但是對於一家還沒有找到方向的創業公司來說,似乎我們陷入了一個混亂的資金流失窘境中。
 
在2011年,招聘狂潮進行了幾個月時,我跟下任首席技術官商討了一下:
 
我直白地問:“我們產品推進的速度怎樣?”
 
CTO坦言道:“我們忙於雇人,根本沒有發布任何產品。”
 
我頓時啞口無言。
 
總有一些階段,需要CEO去強力介入員工的工作中,重設其工作目標。尤其在這個快節奏,競爭異常激烈的產業中,雇傭的全部理由就是為了更快地傳播新點子和進步之處。假如我們不發表產品,那不還不如將這些賬單付之一炬。想象一下,一家航空公司說:“我們忙於購入新飛機,所以目前決定撤除全部航線。”相信你也會忍不住吐槽,我也是醉了!
 
我為團隊辯解,無需過多幹預,收入仍然在節節攀升。而這種暫停也是一時的。因為支持我們走到現在的用戶,將會繼續引領我們邁向新階段。對於每個被雇傭的人,我們也會盡力補償。
 
幾個月的耽擱後,在2012年,我們順利將所有站點移至自有平臺,但是用戶很反感。他們埋怨,這個平臺少了很多熟悉的元素。由此引發的團隊分歧越來越嚴重。而我的高管們要麽被解雇,要麽就是被排擠出管理層。整個團隊進行了大換血。
 
在2012年末,我任命了新的首席營收官安布爾·鄧恩。她是我從我們的同類型對手即社區式菜譜網站(AllRecipes)那挖過來的人才。她很有才華,並且受與其共事過的所有人的尊敬和愛戴。
 
不過,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她患有晚期卵巢癌。
 
她得癌癥的情況並不是個秘密。我雇傭她的時候,了解到她正接受定期治療,並且那段時間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也日趨正常。她幫助我組建了一個新團隊,然後我們進行了重新部署。安布爾描繪了其對於建立一個傳媒公司(不僅僅是分享和傳遞搞笑圖片的平臺)的藍圖。她認為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自我優勢,即大量的忠實用戶、便利的傳輸網絡和充足的後備資金。
 
所以,我們更應著力於打造現有網站,並且把廣告刊登於此。
 
當看到安布爾的提案時,我意識到自己已糟蹋了這個搭建幽默平臺的機會。可能我真的錯了。所以我想試試她的主意,甚至已經向我的下屬主管傳達了這一想法。
 
我們相當看好2013年的發展, 一開始就在好幾個城市增設了一流的廣告銷售團隊,並恢複了原先的投入模式,當然這次有明確的計劃。
 
當時,安布爾又住院了,因為她的病情急劇惡化。公司也因此陷入一片混亂。我有充沛的精力、熱情及很多產品想法。但是,對於如何根據上述戰略來推廣廣告銷售方面,我毫無頭緒。沒辦法,在四月,我們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員工,其中包括主動辭職的安布爾,因為那時她還在醫院接受治療。在下班後,我們會去照顧她,令她展露笑顏。但是,你的內疚感並沒減輕,因為這無法改變你解雇了一位住院的晚期病人的事實。
 
幾個月後,安布爾·鄧恩就去世了,留下他的丈夫和女兒相依為命。而至今,我仍會質問自己,是否是縮減她壽命的“兇手”之一。
 
Cheezburge的故事本會在那時就結束了。裁員之後,一些有才能的人員離開了。不過,謝天謝地,還有很多人留了下來。但是,那時士氣低迷,我也苦不堪言。而在我的一位投資人布拉德·菲爾德勸說下,我開始向一位CEO顧問求教。
 
顧問不會讓你感覺好點了,因為這不是他們的職責,他們所做的都是為了幫助人們認清目前的狀況。而你似乎對這種糟糕透頂的情況,無能為力,只能大罵一句“他媽的!”在紐約,我坐在預約顧問Jerry Colonna的沙發上,第一次向他人,也是對自己,坦誠了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我不知道該做什麽去補救。”
 
“或許我不適合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也許我才是殺死安布爾的兇手。”
 
為了克服這些恐懼,我不得不先順從它、了解它,讓其完全爆發出來。
 
我意識到,自己其實很失落,既為蹩腳的平臺建立而懊惱,又對浪費投資人資金的行為很內疚,還為自己在安布爾的不幸事件中扮演的身份而焦躁。總之,我無法做到客觀地考察公司情況了。
 
然而,我漸漸明白,公司內發生的任何事都不會改變仍有許許多多的人愛著我們的事實。我們所能回報的便是讓全世界的人每天都開開心心。前進方向的迷失造成的只是一個暫時的退步。同時, 為了能讓其成為暫時性事件,我不會固步自封,刺破籠罩心頭的沮喪陰霾已成必然。
 
在2001年第一次創業失敗時,我掙紮著掐滅了沮喪和自殺的念頭。而2013年的情況似乎更糟糕,不過我不會再陷入這陰暗無助的境地了。對很多創業者來說,生意等同於生命,它危險而又誘人。如果你真的堅信自己與經營的生意是一體的,那麽一旦它失敗了,可能你也會垮了,反之它的成功會給你無限成就感。但你的付出不一定會有回報。
 
我第一次嘗試通過失敗來梳理自己的兩個身份。這也是我第一次公開談論裁員事件。這場失敗無疑是難堪又令人孤立無援的,所有的矛頭都指向我,否定、指責,源源不斷地湧現。
 
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他們紛紛罵你,“大混蛋、大騙子、大強盜”。你儼然成了背負全世界的經濟、道德及社會汙點的替罪羊。
 
 
一旦向大眾公開承認自己的失敗,那你將別無選擇,只能繼續前進。我也考慮過辭職,但最終還是放棄了。我覺得自己至少能為投資人和員工做一件事,就是盡力堅持下去,糾正原來的錯誤,不愧對他們的厚望。
 
第三次,我再一次組建了新團隊,並堅持了最初的想法,要把Cheezburger打造成每個人都可以展示他們獨特幽默的平臺。在2013年的九月,我任命斯科特·摩爾為公司總裁和首席運營官。然而,回到最初想法的過程很艱難。首先,我不得不向投資人求助,籌集甚至更多的資金。然後,讓現有的團隊成員堅信這是一個值得花心思的想法,並且我也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領導者。還有,我必須找到能發現其潛能的新執行官。作為掌舵人,我要指揮得更好。這顯然並不容易。
 
我告訴你們這一切,並不是為了博取同情,也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而後悔。我很慶幸,自己選擇美國作為創業起點,因為這它是創業者可以憑借一點運氣,實現個人想法的福天聖地。在這里,盡管這伴隨著多年的辛勞及巨大的風險。在每個故事的結尾,大家要麽說會戴罪立功,要麽說會繼續努力。
 
縱觀整個奮鬥旅程,我註視著、傾聽著並完善著有關“移動第一”世界的傳媒理念。我還與馬特·加里甘、阿塞尼奧·桑托斯共同創立了一家名為Circa的新聞公司,當然,它是新理念的第一次試驗。而這款Cheezburger應用則成了我那歷經錘煉的娛樂理念的產物。下面是我在作為首席執行官的過去三年里,所學到的最珍貴的教訓:
 
1.消費即學習
 
我,作為創業者,所學到的一切幾乎都來自於研究他人的作品。同樣地,我們也希望用戶能從我們每天發表的幽默潮作中得到些許啟發。用戶也可以從Cheezburger網絡上單向查看所有小夥伴的屬性及喜愛的站點,因為我們的那些站點和用戶都會受到公平待遇。而通過輕松瀏覽大量幽默作品,人們將學習到如何帶給人歡樂的秘訣。
 
2.新理念的確立需要協同合作
 
每個想法都應該擺出來,讓大家點評、修改。而為了有創意,我們必須借鑒他人的想法,這也是我從委派工作時漸漸學會的。那麽,在這款應用的設計中,我們大大充實了這個理念,讓用戶可以借助旋鈕重新創作圖片或GIF。這樣,朋友影響我們,我們也反過來影響他們。作品也成了人人看好的優質、先進、共有財富。
 
3.摩擦必敗,速度決勝
 
摩擦會讓夢想湮沒,而速度在任何生意里都是成功利器。我們和用戶都希望能盡快發表那些想法。我們也不怕麻煩,因為這樣他們就能對應用里的內容做任何想做的修改,即使那些並不在我公司的興趣範圍內。
 
對於外界來說,現今的許多科技創新精神更像是速度下的簡單要素。有時候,你可能會聽聞一個項目背後的宏偉目標,卻很少了解整個辛酸的故事。分享完這個人征程,我希望當我指出這款應用是我對歡樂未來的殷切期盼時,你們能遷就一下。
 
盡管他們最初的部分想法經常出錯或被忽略,但是創業家仍為產品現世的那一刻而奮鬥著。經過三年的流血流汗的日子,布拉德告訴我:“你現在可以停止贖罪了。”
 
這次的推廣應用是我的救贖,而這是經過Cheezburger的每個人的努力,才得以實現的。我為他們感到驕傲,當然也希望更多的有才之士能加入我們。我只想設計更多的應用並推廣它們。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沒人能確保你成功,你所能做就是不斷嘗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025

沒人會比市場更聰明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7eg.html

    股市連續猛漲,我周圍出現這麽兩種現象:1、有一部分人,平時死活不肯增倉或對股市不屑一顧,這會兒不知哪來的那麽多錢,有的動輒拿出幾十萬或上百萬或上千萬的資金沖進股市!2、另有一部分人,苦熬熊市,這會兒都紛紛拋出股票,急於落袋為安。真是“有人星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里”。

    對於第一種現象,沒有多大價值可談,現來談談第二種現象的問題。

    可不是麽?青年朋友小H耐心陪伴熊市多年,好不容易熬到自己手上的中信證券(600030)開始揚眉吐氣,漲勢如虹,但他怕跌,覺得它漲得很高了,於是把它拋掉,不料這股當天午盤又封漲停板,小H楞掉!

    做股票,不宜走在市場的前面,為什麽?因為市場是不可預測的,而沒有誰會比市場更聰明。你熊市地獄都陪它過來了,為什麽不陪它瘋漲到天堂呢?不然,陪跌多而陪漲少,你怎能多賺?由於A股投機性很強,造成“熊長牛短”的格局,所以讓你最賺錢的正是這段快速上漲的短暫時期。“閃電打下來,你必須在場”,比喻的就是這個道理。

    那麽,鑒於上述原理,我們是否可以這麽來應對呢?你既然在它熊途中左側下跌時買入,那也就不妨等到它漲到階段性頂部之後,在它左側下跌階段時拋出(至於下跌到什麽程度拋出,雖說需要依靠主觀判斷,但這時多少有了拋出的客觀依據),即“左側進,左側出”(左側交易),這樣就把自己估計不到的那部分不確定性變數交給了市場來決定,更何況股票漲得最猛時段往往就發生在最後階段呢。你幹嘛急著把正在好端端地上漲的股票拋掉呢?你主觀性的“左側進,右側出”的操作,顯然是“賺不足”而劃不來的吧?

    另外,對於股市近期波瀾壯闊的行情,不少人對其“反常”走勢說三道四,預言如何如何。這不禁讓我納悶:股市是你家開的?莫非你比市場更聰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422

沒人會比市場更聰明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7eg.html

    股市連續猛漲,我周圍出現這麽兩種現象:1、有一部分人,平時死活不肯增倉或對股市不屑一顧,這會兒不知哪來的那麽多錢,有的動輒拿出幾十萬或上百萬或上千萬的資金沖進股市!2、另有一部分人,苦熬熊市,這會兒都紛紛拋出股票,急於落袋為安。真是“有人星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里”。

    對於第一種現象,沒有多大價值可談,現來談談第二種現象的問題。

    可不是麽?青年朋友小H耐心陪伴熊市多年,好不容易熬到自己手上的中信證券(600030)開始揚眉吐氣,漲勢如虹,但他怕跌,覺得它漲得很高了,於是把它拋掉,不料這股當天午盤又封漲停板,小H楞掉!

    做股票,不宜走在市場的前面,為什麽?因為市場是不可預測的,而沒有誰會比市場更聰明。你熊市地獄都陪它過來了,為什麽不陪它瘋漲到天堂呢?不然,陪跌多而陪漲少,你怎能多賺?由於A股投機性很強,造成“熊長牛短”的格局,所以讓你最賺錢的正是這段快速上漲的短暫時期。“閃電打下來,你必須在場”,比喻的就是這個道理。

    那麽,鑒於上述原理,我們是否可以這麽來應對呢?你既然在它熊途中左側下跌時買入,那也就不妨等到它漲到階段性頂部之後,在它右側下跌階段時拋出(至於下跌到什麽程度拋出,雖說需要依靠主觀判斷,但這時多少有了拋出的客觀依據),即“左側進,右側出”,這樣就把自己估計不到的那部分不確定性變數交給了市場來決定,更何況股票漲得最猛時段往往就發生在最後階段呢。你幹嘛急著把正在好端端地上漲的股票拋掉呢?你完全主觀性的“左側進,左側出”的操作,顯然是“賺不足”而劃不來的吧?

    另外,對於股市近期波瀾壯闊的行情,不少人對其“反常”走勢說三道四,預言如何如何。這不禁讓我納悶:股市是你家開的?莫非你比市場更聰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552

為什麽沒人肯賣國債給歐洲央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01

r-2

路透社報道稱,在歐債危機達到巔峰的2012年,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說服投資者購買歐洲債券。然而今天,他面臨的難題在於如何勸投資者把債券賣掉。

如果沒有投資者願意出售債券,歐洲央行推出QE也枉然。它可能被迫以大幅高於市場價格的成本購入債券,或者推出額外的措施鼓勵投資者出售債券。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歐洲央行上月推出QE,決定從2015年3月開始,每月購買600億歐元債券,持續到2016年9月,總規模有望達到1.14萬億歐元。

債券供應缺乏是歐洲央行可能買不到債券的另一個原因。摩根士丹利匯編的數據顯示,2015年主要經濟體(日英美歐)國債凈發行量不僅創下歷史新低,更是首次出現了負值(扣除央行自行購買的量之後):

Government Debt Net Issuance 2015

以下是路透的詳細報道:

法國國家人壽保險(CNP Assurances)副CEO Antoine Lissowski表示:

我們更願意繼續持有它們,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現在正達到了極限。

銀行通常持有短期債券,它們以政府債券作為流動性的緩沖工具。售出債券意味著它們需要買入其它資產,而這些資產與政府債券不同,監管者要求它們留存部分現金以表謹慎。或者,它們可以把出售債券所得資金存入歐洲央行,但所得利息卻是不具吸引力的-0.2%。

保險公司和養老金基金通常持有長期債券。將所持債券賣給歐洲央行可以為它們創造巨大的利潤。但這些錢同樣面臨著再投資於其它債券的風險,這些債券的收益率遠低於它們承諾給客戶的回報率。因此,也是“no-no”。

...

比利時保險公司富通(Ageas)的CEO Bart de Smet說,“如果我們出售債券,我們將創造巨大的資本利得,但接著我們將不得不把那些錢再投資於收益率為0.5%的資產,而我們的資金成本卻是3.50%-3.75%。”

荷蘭國際集團(Internationale Nederlanden Group,ING)和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西班牙洲際銀行(Bankinter)和西班牙班基亞銀行(Bankia),以及法國巴黎銀行均表示,當歐洲央行“來敲門”時,它們可能不會把債券賣給它。

法巴銀行副CEO Philippe Bordenave表示:

我們現在持有的國債量與貨幣政策無關,而是與監管政策有關。 

...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策略師們認為,有40%的可能,歐洲央行的購債項目(QE)今年會幫助將10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推至負值。

並不打算出售債券的安本資管(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基金經理Patrick O'Donnell表示:

現在債券不足以滿足全球的需求,因此將很難見到大量的賣家。 

風險在於,如果歐洲央行真的要以每月600億歐元的步伐購買債券,其對價格的影響可能會相當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25

沒人能夠阻擋的趨勢:從資本趨向看互聯網金融風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49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18 11:38 編輯

沒人能夠阻擋的趨勢:從資本趨向看互聯網金融風口
作者:趙亞婷

摘要P2P領域,占據先發優勢的平臺地位日益鞏固,但專註細分領域的“小而美”平臺已經越來越受到資本的青睞;股票資訊及炒股應用等初創企業成為新崛起的一股力量……

沒有人能夠阻擋趨勢:從資本趨向看互聯網金融風口中的風口

揮舞著大把熱錢的VC機構,都在追逐什麽樣的創業公司呢?從投融資數據上,我們能夠看到互聯網金融正在發生的變化。

P2P領域,占據先發優勢的平臺地位日益鞏固,但專註細分領域的“小而美”平臺已經越來越受到資本的青睞;股票資訊及炒股應用等初創企業成為新崛起的一股力量;專為淘金者服務的金融IT服務商不滿足於只賣代碼,已經將業務範圍拓展到大數據、征信、支付等方向;分期購物或由兩強爭霸轉為三分天下……

以下,就是這些趨勢的分類解讀。

一、股票資訊及炒股應用:即將迎來資本湧入及巨頭血拼

沒有人能夠阻擋趨勢:從資本趨向看互聯網金融風口中的風口  

表一:股票資訊及炒股應用融資概況


股票資訊及炒股應用是互聯網金融領域中新崛起的一個創業方向。從表一中可以看到,從2014年9月份雪球網獲得C輪融資之後,陸續便有8家初創企業獲得融資,其中有5家是天使輪融資。根據功能,這些企業的側重點分為三個層級:1、股票資訊及行情查看;2、關聯至券商賬戶,查看自己持有的股票漲跌情況;3、實現交易功能。一般情況下,都是由第一個層級作為切入口,逐步過渡到第三層級。

除了這些初創企業,BAT們早已將戰火燒到證券領域,支付寶、微信都已將股票行情查看功能接入一級入口,百度也推出“百度股市通”,3月11日,京東也在京接洽滬、深、港三大交易所的代表,籌劃網上炒股平臺事宜。(關於互聯網股票未來發展趨勢,可參見“以‘美’為鑒看自動理財趨勢”)

除了互聯網企業的迅速切入,政策層面也有動向。3月11日,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在互聯網+證券專業委員會成立儀式上表示,證券業要擁抱移動互聯網,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用3-5年時間把互聯網證券業務做大做強。可以預見,互聯網證券,或者互聯網炒股,會在2015年迎來蓬勃發展,資本的湧入和巨頭的血拼在所難免。

二、金融IT服務商:專為淘金者服務,悶聲賺大錢

沒有人能夠阻擋趨勢:從資本趨向看互聯網金融風口中的風口  



表二、金融IT服務商融資概況

P2P網站們有個共同的特征,就是長得都很像。尤其是剛上線的網站,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其實,它們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在互聯網金融(P2P為主)發展初期,由於競爭激烈,初創企業都在忙著趕風口,買個現成的模板,自己再加工下就成為必走的捷徑。於是,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層面就出現了一批悶聲發大財的科技企業,以P2P網貸系統開發、出售網站源代碼為主。

把基地打在沙地上必然是有風險的。2014年,我們多次聽說過這樣的消息:某網貸系統發現漏洞,多個平臺被攻擊……稍有實力的平臺,都會加強在技術上的投入,減少被攻擊的風險。網貸平臺們升級了,為平臺們的服務自然也要升級,於是,這些金融IT服務商也拓展到大數據、征信、支付等方向。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這些服務也會向專業化深入發展。

三、分期購物(消費信貸):或由兩強爭霸轉為三分天下,京深杭地域大PK

沒有人能夠阻擋趨勢:從資本趨向看互聯網金融風口中的風口


表三、分期購物融資概況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在發布的報告認為,在未來幾年內,消費信貸會成為一個競爭激烈的重點創新領域,年輕人更願意試信用卡分期(41%)及3C產品消費貸(43%)。在這個領域,我們看到了互聯網企業的激烈廝殺,在短短的一年里,就有多個平臺接連上線並迅速發展。

分期購物原本是趣分期和分期樂這兩家的天下,二者你追我趕,曾在兩天內先後宣布獲得億元巨額融資。但是,在2015年初,另一家愛學貸突然崛起,在成立四個月後即獲得4000萬美元B輪融資,勢頭之猛令人咂舌。

這三家的創始人背景很有意思,分期樂創始人肖文傑曾是騰訊財付通的產品總監,位於深圳;趣分期創始人羅敏曾是好樂買副總裁,位於北京;愛學貸創始人錢誌龍為支付寶元老,位於杭州,這三家競爭對手位於中國創業氛圍最濃的三個城市,或許更有利於三分天下的形成。

分期購物領域,巨頭們也有布局,如天貓分期購、京東白條,以及另外一些初創企業,喵貸、99分期、分期購等。

四、移動理財APP:理財才是記賬的終極,阿里巴巴是黃埔軍校

沒有人能夠阻擋趨勢:從資本趨向看互聯網金融風口中的風口


表四、移動理財APP融資概況

他們有的是以記賬、財務管理為切入口(挖財、隨手記),有的是以信用卡管理為切入口(51信用卡),但他們千辛萬苦讓你記賬管卡,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讓你理財。當然,也有直接以理財切入的,如銅板街。移動理財APP的壁壘較低,數量繁多,但市場集中度較高,目前用戶們耳熟能詳的,也就挖財、隨手記、51信用卡管家等。

從地區上看,表三中的七家企業中,有四家是位於杭州,而兩位重量級企業的創始人,都與阿里有關:挖財CEO李治國曾是阿里巴巴第46名員工;銅板街CEO何俊曾在阿里巴巴與支付寶任職共8年,阿里可謂是移動理財創業的黃埔軍校。

五、P2P發展方向的細分化,“小而美”會是大勢所趨嗎?

沒有人能夠阻擋趨勢:從資本趨向看互聯網金融風口中的風口


表五、P2P領域投融資概況

P2P網貸,目前仍是互聯網金融玩家最多的領域。2014年初,人人貸、有利網、積木盒子等占據了先發優勢的平臺們紛紛獲得了巨額融資,它們的地位也越來越鞏固。在網貸“早鳥”們已經賺了一票的情況下,新入局者的機會在哪?

我們從表五中可以看到,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獲得融資的P2P平臺所關註的領域更加細分化。僅從名字便可見一斑:票據客,專註票據;醫界貸,專註於醫療健康行業;沐金農,專註三農;短融網,專註資金短期周轉;百財車貸,專註車貸。另外,還有專註於配資、保理、供應鏈金融等的P2P平臺。也許,P2P領域中的精耕細作者,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期

新金融註:1、融資事件從2014年1月開始統計,截止到2015年3月1日;2、分類為不嚴格分類,以企業主營業務為準;3、融資金額為以企業公布為準,或與真實數據有出入。

除了以上五類之外,還有一些分類未被收錄,包括虛擬貨幣、眾籌、互聯網保險、金融網銷等。但是,在這些領域依然蘊藏著巨大的機會。新金融小編會在日後逐一進行整理解讀。

來源:投資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287

法規過時、荒謬 再「便宜」也沒人想來 8大「路障」卡死自己 錢和人統統進不來

2015-07-27  TWM


台灣要吸引外商投資,為何卻用重稅懲罰外國人?

同樣是外國人,為什麼有人能來台灣工作,有人卻不行?

法規說改就改,增加的成本和風險,讓財星五百大企業想退出台灣。

撰文•林宏達

台灣什麼都低,薪資低、水電費低,為什麼還是無法吸引外資大量投資台灣?

想像一下,如果你遠渡重洋到海外工作,你會選擇生活環境好,但賺不到錢的市場,還是發展潛力最高,商機無限的金銀島?大多數外商,都選擇後者。

台灣要成為外商眼中的「金銀島」,關鍵在制度,本刊採訪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范書華、台北市美國商會執行長吳王小珍、金管會首任主委龔照勝,整理出台灣制度和國際不接軌的八大荒謬現象,拿掉這些「路障」,才能讓外商重新大舉投資台灣。

法規面》

荒謬1規定不合理

連賈伯斯都不能來台工作

如果台灣企業找到像賈伯斯這樣的天才,能不能請他到台灣,當台灣公司的員工?

答案是不行,根據︽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外國人必須有大學學歷和二年工作經驗或專業證照,才能來台工作,賈伯斯大學沒畢業,來申請恐怕會被打回票。台 灣今年雖然開放創業家簽證,將資格放寬到高中畢業,但只有來台創業的人才能申請。外商抱怨,在台灣找不到人才,又無法找外國人來工作,工作限制過嚴,影響 在台投資意願。

像外商投資台灣觀光旅館,卻發現,想引進其他國家的名廚來台工作,即使只是三個月短期工作,都會觸法,因為拿不出學歷證件,無法來台。另外,觀光旅館業需 要大量的外語接待人才,有些要精通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等在台灣算是冷門語言的人才,卻連到台灣短暫工作都不行。外商想在台灣發展觀光旅館業,但受限人才問 題,難以快速擴展。

台北市美國商會執行長吳王小珍觀察,台灣雖然今年開放了創業家簽證,但「我們真正要求的,它到現在還未開放」,她表示,台灣政府另外開了許多的「門」,讓 部分的人不受規定限制,像如果從台灣的大學畢業的外籍學生,可以不受兩年工作經驗限制;僑務人員子女,也可以不受限制,或經由個案申請。但美國商會要的是 「整體的開放,只要看到這個條文,所有人都知道能不能來台灣工作。」吳王小珍說。

荒謬2 修法程序粗糙

可口可樂差點退出台灣

二○一三年,台灣發生毒澱粉事件、大統食用油添加銅葉綠素事件,去年初,衛福部公布︽食管法︾施行細則,要求食品必須公布所有添加物,這一步,卻引起可口可樂公司反彈,一度揚言退出台灣。

這是因為,可口可樂的祕方是商業機密,如果公開,會重創可口可樂的價值。最後的解決方法是,可口可樂願意標示香料成分,但是真正的祕方仍然不願公開。

美國商會觀察,台灣政府在法制推行上,仍有改進空間。吳王小珍舉例,台灣政府決定修改法規之後,只給廠商三十天時間準備,符合新法規的規範,「他決定了以 後,他說三十天,那我們說請給我們六個月,他說喔,我六個月以前就開始跟你討論,他把討論的那個時間也算在裡面!」美國︽行政程序法︾規定,要修改法規, 推出新的規定前,美國政府會先做經濟評估,公布時間就長達六十天,相關人也有權充分表達意見;而台灣卻常發生在決定修改法規之前,沒辦法充分溝通的狀況。 台北市美國商會表示,大型跨國公司為了符合法規,光調整供應鏈就要一到二年的時間,台灣頻繁修改法規,卻沒把對廠商造成的經濟影響考慮進去。

吳王小珍認為,台灣在制定法規過程裡,對相關人的保護不足。以食安為例,保護了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但是對廠商的權益保障卻不周全。她表示,有兩家名列財星 五百大的食品業外商總經理跟她說,總公司告訴他,如果台灣的投資環境不改善,「他絕對不會在台灣再繼續增加任何新的產品了。」如果再不改善,「就要慢慢退 出這個市場。」荒謬3 觀念停在舊時代

線上新金融服務卡關

外商也抱怨,台灣的法規也讓外商無法在台灣推出新商品。像《消費者保護法》、《人身保險業辦理傳統型個人人壽保險契約審閱期間自律規範》第二條規定,人壽保險產品審閱期不能低於三天,審閱期間,客戶也不能得到保障。

但台北市美國商會反映,現在人壽保險在國外早已經進入電子商務時代,客戶上網買了產品,就要馬上得到保障,現在的契約中也已經規定,消費者收到保單後十天 內可以撤銷契約,但台灣對消費者保護的概念,還停留在沒有網路的舊時代,這將妨礙台灣推行新型金融服務,主管機關應該研擬保護使用者的新機制。

稅制面︾

荒謬4 重稅懲罰外國人在台灣工作,不如去香港台灣要大力吸引企業來台設立企業總部,奇怪的是,卻用重稅懲罰來台工作的外國高階人才。

去年初,財政部宣布「財政健全方案」,所得超過一千萬元的人,稅率上調為四五%,這個作法等於是懲罰來台工作的高階外國人才。

這是因為,香港對高所得者的所得稅率,只有一七%,同樣賺兩千萬元,在香港只要繳三四○萬元的稅,在台灣卻要繳七六九萬元,如果台灣市場沒有遠大於香港的誘因,來台灣工作等於跟錢過不去。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范書華觀察,實務上,關鍵問題會是,公司要不要付多出來的綜所稅稅負,台灣國稅局對外籍人員薪資認定,變得比過去更加嚴格。

她分析,外國工作者如果待在台灣的時間,一年超過一八三天,就會被認定是居住在台灣,他在海外所賺的錢,也要按照一年當中留在台灣的天數比例,按照台灣稅率繳稅,若超過三百天,一年中的所有海外收入都要課稅。

爭議在於如何認定天數,她分析,以前只要外籍工作者能舉證,在台灣停留的這幾天不是在工作賺錢,就不須列入計算繳稅所得的天數,但近幾年台灣稅務機關認定 變嚴,只看護照上的入出境日期,就算外籍人員只是來台進修,只要在台居留,一入境就得「按天計稅」,這些規定,都會影響來台意願。

荒謬5 購併爭議頻繁看似可抵稅,實際吃不到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范書華觀察,台灣的稅制,會降低外商來台投資購併企業的意願。

因為,台灣在稅制上允許將看不見的無形資產、商譽當成費用抵稅,在實務操作上,稅務機關對這種商譽費用審查卻非常嚴格,形成外商購併公司之後,按照規定看似可抵稅,最後卻成「看得到吃不到」的情況,「牽涉的金額可高到九位數(億)。」范書華說。

過去幾年,商譽攤銷相關的訴訟層出不窮,國稅局大筆一揮,上億元的無形資產就不能抵稅,即使打官司,外商十件也有九件敗訴,法令和實務有重大落差,也是外 商來台投資意願低落的重要原因。法規認定可以抵稅,在實務上卻做不到,行政救濟程序相對冗長,又沒有專門的稅務法庭處理稅務爭訟,讓外商十分困擾。相較之 下,在美國稅法允許商譽是可以攤銷的,規定明確,只要符合稅法要求的要件,並備妥相關文件,實務上爭議並不多。

制度面︾

荒謬6 與國際脫軌

把投資資金拒於門外

外資是台股主要投資者,但台北市美國商會指出,金管會的規定,卻讓外資想買台灣股票,也買不下去。

美國商會指出,二○一一年金管會推出規定,「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不得超過該有價證券最近三十個營業日平均成交量之二○%」,結果造成部分股票無法放空。

這會影響到外資的避險操作,譬如,外資買進三百億元台股部位,但發現為了避險,必須放空台灣五十成分股時,如果不能借券賣出,只能部分避險,外資就只能把台股的持有部位降為二百億元。

美國商會表示,由於外資操作模式都非常類似,光是這項規定,就對台股成交量有巨大影響。此外,外資對投資台灣興櫃股票有興趣,卻因為台灣制度和國際不接 軌,無法投資。台北市美國商會白皮書指出,像現在交付款項與交割證券,有一天的時間差,有隔夜交割的風險,制度讓外資投資人不放心,等於是把投資資金拒於 門外。

荒謬7 審查時間冗長美國醫材已下架,台灣才上市美國商會也表示,台灣行政審查程序冗長,新產品申請核准時間,竟長到美國同類產品都停產下架,台灣才核准的例子。

以醫材產品為例,在二代健保上路後,審查時間變得更長。

台灣雖然公布審查項目內容,但每個項目需要多少時間審查,審查專家為何駁回申請案,卻都是不公開的資訊,一項醫材產品從申請許可證到健保審核完畢,需要一 到二年的時間;但醫材產品生命週期較短,有些二到三年就會換下一代產品,就算新產品一上市就申請,也會出現台灣上架,美國產品卻將要下架的怪現象。

荒謬8 法人代表制矛盾

台灣公司治理的大漏洞

有些台灣習以為常的制度,其實是台灣和國際接軌的大障礙,法人代表董事制就是其中之一。

首任金管會主委、東方樞紐資本管理合夥人龔照勝觀察,法人代表董事制是當年國民黨接收台灣國營事業時,便宜行事發展出的制度。他認為,這是台灣在公司治理和國際接軌上,需要改善的重大問題。

他表示,在先進國家,董事會都是以個人身分選出,董事必須為董事會的決策負責,就算是公司大股東,也只能用投票選出董事,而非「指派」董事。在台灣,法人 代表雖然也有董事席位,卻是隨時可被替換,「你說,法人代表到底是向誰負責。」住友商事案,就和法人代表董事制有關。幾年前,台電強力要求民營電廠降價, 導致日商住友商事賣光民營電廠股份。

曾代表民營電廠打官司、眾達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觀察,政府開放民營電廠商機,卻限制電只能賣給台電,台電又是民營電廠大股東,在民營電廠董事會擁有 法人代表董事,台電和民營電廠爆發糾紛時,這些民營電廠董事會裡的台電法人代表董事,究竟是代表民營電廠的利益,還是台電的利益?問題不解決,恐將影響外 資來台意願。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修改《公司法》相關規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37

沒人做的檢測生意 宜特卻能點石成金 蘋果、戴爾都不可或缺的「晶片電子醫院」

2015-09-21  TWM

提供晶片與系統檢測驗證的宜特科技,已有「電子業醫院」美名,如今不只是台積電、聯發科等半導體公司需要它,戴爾、聯想到蘋果不能沒有它,現在連營收規模大五十倍的德國大廠,都已親自上門求親。

當電子業景氣急凍,裁員、無薪假消息頻傳,卻有科技公司連續在七月與八月創下營收新高紀錄,它是電子產品檢測驗證公司──宜特科技。

很難想像,宜特二十一年前成立時,台灣根本沒有人想做這一行,二十一年過去,宜特不但成為台積電、日月光等半導體大廠離不開的技術奧援,更是品牌大廠戴爾、蘋果品質把關不能缺少的關鍵夥伴,如今可說是亞洲最知名的IC與系統可靠度檢測驗證公司。

「我的方向就是『人家越不想做的,我就越要做。』」說話的是宜特董事長兼總經理余維斌。憶起一九九四年創立宜特的過程,他笑說自己真的是「一股勇氣」。

當年在工研院工作的余維斌,因為出差歐美,意外嗅到一門台灣沒有做過的特殊生意商機—— 當晶片的醫師。也就是要在IC設計公司試產晶片後,幫忙進行檢測,並提供電路修改服務。除了找出病灶,更要進行治療,就像一家專為晶片而生的電子醫院。

電腦巨擘找上門

接戴爾單成轉骨契機

而就如同日月光先進半導體系統創新研發中心處長林悅農所說,因為小量檢測訂單,一般封測廠不自己做,加上驗證機台價格昂貴,廠商多不會自行建置,成了宜特切入利基。

不過,這條路在一開始並不好走,「一周接個一、兩件(案子),每一件的費用大概是一至兩萬元。」然而余維斌當初光是買下全台灣第一台晶片檢測與電路修改機台,就花了九五○萬元,要回本都很困難。

面對訂單不可預期的市場,只能有單就接,咬牙苦撐。「剛開始人家也不相信你會做,但當他發現你提供的技術服務還不錯,就會口耳相傳。」靠著客戶口碑推薦, 宜特逐漸從一周一、兩次的接單,一路累積到上千名客戶數。然而,真正讓宜特「轉骨」成為一家國際級的晶片檢測驗證公司的契機,要回溯到○二年。

當時,宜特還是一家沒有公開發行的小規模公司,卻因為幾份電腦供應鏈廠商提供的宜特檢測報告,引起電腦大廠戴爾的興趣。「以我們當時的規模,要接下戴爾這 樣的客戶其實很吃力。」宜特總業務處副總鄭俊彥直言,從戴爾找上門一探宜特究竟,到戴爾認可其能力,要求旗下供應商必須送來宜特驗證的過程,就是一段為時 將近一年的考驗。

這段時間,宜特不僅要達到戴爾對於品質檢測驗證的要求,正確地理解戴爾對於標準與規格的需求,同時要重新建置內部系統,檢測驗證等服務都要精準符合預期的時間。

但辛苦是值得的。通過戴爾的認可後,宜特一舉將業務從半導體晶片檢測驗證擴大至系統可靠度業務,讓宜特迎來一波快速成長。從營收數字來看,○二年一.八億元,○三年與○四年分別跳增至二.六五億元與四.三億元。

宜特的實力,就連競爭對手閎康的內部主管都不免佩服:「宜特可靠度驗證可說是沒有競爭對手,閎康也投入這項業務多年,仍難以追上宜特。」檢測業內人士也直 言,「設備只要有錢就能買,但精準檢測,甚至提供電路修改服務,要靠人才和經驗,不是競爭對手一、兩年可以追上的。」正因如此,宜特不僅在電腦供應鏈扮演 不能缺少的角色,到了手機時代,就連對品質要求最嚴格的蘋果供應商也紛紛找上宜特。一位半導體分析師透露:「宜特的可靠度、測試能力很強,蘋果的各種晶 片,它幾乎都有能力檢測。」

攜手德凱結親家

提前布局車聯網晶片市場

現在宜特不但樹立同業難以追上的門檻,還吸引一家去年營收是宜特五十倍,並且是德國最大汽車檢測公司德凱︵DEKRA︶找上宜特談收購事宜。

「兩年前,德凱來敲門時,我們還不是很清楚這家公司,當然也沒有賣掉公司的打算。」鄭俊彥透露。就在宜特內部商議的半年時間內,德凱又繼續尋找其他標的,晃了一圈,發現並沒有比宜特更好的標的,雙方才繼續談這門親事。

向來對於公司未來布局有明確方向的余維斌內心清楚,宜特要能在未來幾年保持爆發性成長與競爭優勢,必須跟上趨勢,率先布局,而車聯網就是他眼中閃亮的未來。「以後一輛車上可能會有一千個晶片。」余維斌笑說,這就是宜特的機會。

所以,最後余維斌決定以「嫁女兒」的方式,將原本占宜特營收約兩成的車用檢測的業務單位切出去,與德凱合資成立名為德凱宜特的公司,並且讓德凱占股五 一%,具有公司主導權。而持股比重四九%的宜特未來雖然只認列德凱宜特的獲利,但可望因為德凱接下更多車用IC的檢測驗證訂單。

余維斌的策略是:「我要找全世界在這一領域最大的公司,過去,我不知道要花幾年才能打入賓士,但這些大車廠都與德凱有多年合作關係,所以一旦宜特與德凱成 親,宜特可能就很快打進了。」余維斌讓當年沒人想做的生意,在二十年後成了全球電子品牌與供應商都離不開的黃金事業。但他不滿足,接下來,還要跨大步搶進 車聯網市場。

宜特科技小檔案

成立時間:1994年

負責人:余維斌(中)

資本額:4.65億元

主要業務:電子產品驗證服務主要客戶:蘋果、日月光、

台積電、戴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14

台灣瘋鐵人 60億商機大解密 從報名到食宿,沒人出賽花費上看10萬

2015-11-02  TCW

三鐵風潮吹進台灣,從富邦蔡明忠到新光吳昕達都在玩,看準白領菁英消費力,業者不僅引進賽事,還賺到觀光財。

十一月一日,台灣一年一度冠上品牌「Ironman」的鐵人三項賽事在恆春開賽。這場吸引近兩千人報名的競賽,所有名額,早在兩個月前就「秒殺」一空。

這是一個包括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新光三越總經理吳昕達、足球金童貝克漢都正在瘋的運動。在台灣熱起來,短短三年就發展出一年六十億元的商機。

鐵人三項,是指結合游泳、自行車、路跑的專業運動,依賽事距離,共有五十一.五公里的標準鐵人(奧運項目)、一百一十三公里的半程超級鐵人,及二百二十六公里的超級鐵人三大類。其中,美國世界鐵人公司(WTC) 的獨家品牌「Ironman」,目前在半程超鐵、超鐵的全球賽事市占率逾九成,是最大的品牌與賽事經營者。這背後龐大的商機潛力,連中國首富王健林都動了 心,近期斥資六億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近兩百億元),買下WTC一00%股權,要大賺全球品牌授權和賽事報名財。

最大的小眾!台灣鐵人賽人口年增17%

這股熱潮,也席捲台灣。過去,台灣一年只有一場鐵人比賽,現在,加總不同距離,共有三十三場,光今年前三季,總報名人數達一萬二千人。依據中華民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推估,近三年台灣參與鐵人三項賽事人口,每年約成長一七%。

台灣跟著全球瘋鐵人,和運動與社會大趨勢都有關。

三年前,台灣每週運動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且每分鐘心跳達一百三十下的固定運動人口,首度突破三成,也就是台灣運動人口至少有七百萬,這提供了鐵人運動趨勢的可能條件。

圓創運動行銷總監李照圓觀察,二00七、0八年台灣瘋單車,後來瘋路跑,隨運動人口增加,「進階到鐵人三項是理所當然。」三年前,台灣能參加高難度超鐵的還不到兩百人,現在人數至少多了一.五倍、達五百人。

能不斷挑戰自己,藉此累積成就感等心理層面,也是支持鐵人三項運動趨勢向上的因素。

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李釧如觀察,對菁英族群來說,過去是比物質、比工作、比社經地位,買房子才是人生里程碑;隨生活形態變化,這群人在工作成就感之外,更追求體驗、炫耀獨特的人生經歷和生命經驗,「征服三鐵的過程等於一個一個桂冠,可以證明自己。」

隱身台灣的全球最大號碼鎖公司競泰總經理林澤浩,就取得美國世界鐵人公司授權,把冠上「Ironman」的鐵人賽事正式引進台灣。他透過邀請國際鐵人界傳奇、鐵人三項世界冠軍麥科馬克(ChrisMcCormack),及紐西蘭鐵人名將麥克奈斯(Dylan McNeice)等名人行銷,把鐵人賽事炒熱。

「鐵人三項運動是小眾,但是是很大的小眾,更是一群很有實力的小眾。」林澤浩點出了這項運動最迷人的潛力。

台灣瘋鐵人,也催生台灣鐵人三項市場一年上看六十億元的商機。這個數字,三年來,成長了近七五%。

炫體能還不夠……

高價裝備讓三鐵店營收翻倍

先看賽事報名費。

光林澤浩這家以門票、贊助和授權商品為主要收入的台灣鐵人三項公司,創立頭一年營收不到千萬,第四年虧轉盈,五年來業績更已翻五倍。

他透露,含報名費、企業贊助和商品販售,全部加總台灣鐵人三項賽事營業額至少三億元起跳。

接著是裝備商機。「裝備花最兇!」李照圓不諱言,鐵人運動設備相關支出很可觀。

原來,玩三鐵競有三鐵衣、三鐵車、三鐵帽等專用裝備;光游泳一項運動,可隨不同場合再細分防寒衣、快速衣;跑步還有跑步帽、運動眼鏡、跑衣、跑鞋、壓縮襪、號碼帶等眾多商品。

「跑步時大家花最多時間裝飾自己,跑步可以讓大家清楚看到你是誰,是最能秀自己的運動。」林澤浩觀察,鐵人族群主要年齡層是三十五到四十五歲,投入時間多,而且這群人通常有錢也有閒,「這個運動成就感高,一旦進入,會一直想繼續挑戰,離開機率很低。」

這股鐵人設備商機,也延伸到單車店。

原本,單車店受到路跑風潮衝擊,業績逐年下降,三年前,台南的二七七自轉車卻靠著轉型三鐵店,年營收翻倍到四千萬元。

「鐵人是花錢的運動,也是高黏著度運動。」該店負責人陳信仲發現,唯一能串起路跑和自行車的就是鐵人三項運動,通常熱中三鐵的族群收入高、重視健康,也敢 踏出舒適圈挑戰自我,所以他靠鐵人社團集客,光去年就號召逾六百入團報在地鐵人賽事,跨入新藍海同時,也讓自己新增一條成長曲線,「轉型後高價車好賣,單 車單價拉高兩倍。」

賺賽事財還不夠……交通住宿都包,像做觀光業

再看賽事周邊延伸商機。為了把餅做大,林澤浩不把自己定位在運動產業,而是觀光業,所以儘管賽事只有一天,他卻把規模辦到三天兩夜或四天三夜。

冠名Ironman的賽事,外國選手專程來台參賽者約占一半,他從選手一下飛機就接手交通接駁和住宿服務等套裝行程。「繳報名費只能取得參賽資格,交通費、住宿等其他消費一直外加,很可觀。」李照圓觀察。

林澤浩解釋,若單純局限在賽事,只能賺到報名費,所以他從觀光業統包思維切入,和旅行社買斷飯店模式類似,包下賽事附近旅館,再加價約一0%賣給選手。由於報到、起點、終點都設在該飯店,大幅提供參賽者入住誘因,不怕房間賣不出去。

和超過上百萬人的慢跑運動人口比,鐵人三項屬於小眾運動,少有地方能集結各種不同類型裝備。他因此又效法電腦展模式,在賽事期間找來單車店或運動品牌進駐,在合作飯店大廳設點,專門販售商品給選手,自己則多賺到類似百貨公司的收租財。

瘋鐵人的族群以商務人士居多,消費能力是一般觀光者的三到四倍。據觀光局統計,國外旅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約七千七百元,約是國內旅遊者的近六倍,且參賽時多習慣攜家帶眷前往,總參與人數至少是參賽人數的一.五倍,連六歲以上可參賽的小鐵人也應運而生。

個人成就還不夠……社群揪團練習,加速熱潮

在台灣,近三年,至少新成立了二、三十個鐵人隊社團,其中還有一群以醫生為核心成員的醫聲論壇鐵人隊(DVTT),目前人數破百人。去年,連一小時收費一千八百元、一對一客製化訓練的「鐵人家教」也出現了。

這代表,台灣瘋鐵人的趨勢不只個人,還有運動社團,甚至社交社群的力量帶動。

「它有很多不同距離,是意志力的挑戰。」DVTT隊長葉斯基說,鐵人需要長時間練習,不是今天跑個幾次就可以參賽。現在該鐵人隊每週有四天請教練來訓練游泳和跑步,週末則外出騎單車,社群參與度非常高,「挑戰完成的成就感,比其他運動多非常多。」

好人好好廣告事業總監馮云,過去從不運動,她三十四歲時在朋友推薦下接觸鐵人三項運動,鐵人資歷至今十一年,是台灣極少數的元老女鐵人玩家,朋友圈中,近八成都在玩鐵人。四年前,逾四十歲卻摘下台灣二二六超級鐵人賽分組冠軍,人稱「鐵魔女」。

「第一次參賽,才玩兩分鐘,覺得心臟跳得不尋常,心臟病快發,我就把帽子脫下喊救命。」馮云回想這一路的刺激和收穫,也包括在心智上的練習。

過去在工作上因為要求完美,會嫌別人為什麼那麼慢,常破口大罵、不在乎別人感受。現在「比較會察覺到自己情緒,等你知道你的情緒,會知道怎麼對待情緒,當肯定自己的情緒,會更有自信、不焦慮,對別人表現也更能接受」。

今年二十五歲的李宙諺,曾替台灣在亞錦賽奪下第一面鐵人三項獎牌,目前在鐵人相關賽事累計共獲十六面金牌,是台灣最有實力的鐵人三項年輕選手。為台灣得獎的那場賽事中,體悟了「不怕輸,才會贏」的道理。

一開始,他一直落後在第十名的位子,他開始對自己喊話,不到最後一秒不放棄,一圈一圈追過很多選手,「甚至日本選手也被我超越,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最後 一圈,我追到變第三名。」李宙諺說,「其實我知道自己實力最多、最多跑到六、七名,但是竟然拚到銅牌,信心又加分,這場比完真的讓我深深體會,不到終點不 服輸,都是有機會。」

「一直激勵自己,跟自己講說,再撐個一公里、再撐個兩公里,一小步、一小步、一小步,到最後那一小步加起來就是一大步。」這是林澤浩從鐵人賽事中學到的 事,鐵人三項長距離比賽需六到十七小時不等,「到最後其實是跟意志力在搏鬥,已經是超越體力的問題,是意志力的訓練。」

對於鐵人運動已經是「鐵粉」的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李萬吉,最近才完成個人生涯第五十場鐵人賽事,創台灣企業家紀錄,他還把這項運動帶進公司的管理,在公司內 部提供自行車租用、泳池、淋浴間等硬體設施,甚至設立「運動學分」,把鐵人參賽紀錄列入績效評估、甚至主管升遷指標。而台中銀行和國泰產險等企業,也開始 贊助台灣鐵人三項選手,看上的是這一場場賽事背後,台灣運動風潮的不可限量。隨著越來越多人要挑戰自我、追求成就感,台灣瘋鐵人的熱潮,會越燒越旺。

文 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