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廠心聲》單挑平價小米機 只能拚命降成本 求生存! 華碩咬牙找上中國供應鏈

2014-04-21  TWM  
 

 

曾經寫下台灣PC產業一頁奇蹟的華碩,今年大舉進軍智慧型手機市場,還挑上近年火紅的小米捉對廝殺,銷量僅小米機一○%的華碩,只能咬牙將台灣供應商一個一個換成了陸廠。

撰文‧賴筱凡

「聯想、中興、小米他們都只用自己的供應鏈,如果我們的NB、手機品牌再弱化下去,(台灣供應鏈)只會完蛋!」說這話的是一位電子五哥代工廠的大老,一語道盡台灣所面臨的空前危機。

如果你以為只有台灣品牌救得了台灣供應鏈,那可就大錯特錯,因為就連華碩、宏達電,都紛紛「棄台保中」,在兩岸供應鏈的拉鋸中,選擇了大陸供應鏈。

今年一月,華碩在全球電子消費大展(CES)上,端出九十九美元的新手機,瞄準的目標不是別人,正是近年靠著高性價比崛起的小米機。為了與小米一搏,「我們不排除使用中國供應鏈。」華碩執行長沈振來說。

於是,華碩供應鏈的名單上,中國廠商一家一家地冒出,觸控面板給歐菲光、電池找上東莞新能源(ATL)、代工廠也多了上海華勤通訊、上海晨興希姆通,「小米給他們(台灣品牌)上了一課,什麼叫作真的便宜,他們都是拿著小米的BOM(物料清單)表,回頭去看自己的BOM cost(物料成本)。」一名歐菲光的陸籍主管說。

價格要低、規格還要好,只能以量制價你可能會問,觸控面板、電池、組裝代工這些工作,台廠不能做嗎?台灣供應鏈當然能做,但問題就出在,為什麼華碩、宏達電不得不找中國供應鏈?

說穿了,也不是什麼大學問,「就是價格兩個字,逼得他們想生存,就得用中國供應鏈。」熟悉華碩的業內人士分析,今年宣示跨入智慧型手機的華碩,在手機領域品牌力相對弱勢,而前兩年與Google合作推出低價平板Nexus熱銷,讓華碩嘗到甜頭,也確立了低價競爭的路線,此次推出新機,挑上小米廝殺。

可是,Nexus畢竟是頂著Google光環,如今華碩要靠自己的品牌力賣手機,還槓上小米,光看今年小米機的全年銷售量已估到四千萬支,華碩的內部目標才八百萬支,小米明顯擁有採購優勢。小米又以「物美價廉」崛起,華碩想比拚,就得拿出比小米更便宜、但規格更好的手機,但利潤也更低。

「華碩的策略也很簡單,既然利潤不高,就以量制價,如果能將銷售量衝高,便能將零組件採購成本降下來。」業內人士透露,為了將手機出貨量拉高,沈振來頻繁往來兩岸,費盡心思要將每一個零組件的成本壓到最低,將供應鏈換成了陸廠,得以降低一○%的成本,才拿得出九十九美元這種價格來與小米比拚。

然而,低價策略就像毒藥,價格戰一旦開啟,就非得殺到有一方倒下,才會停手,華碩選擇了險棋。

原本以為華碩有機會與小米一搏,卻在華碩的台北、北京體驗會後,兩岸定價策略的不同步,讓華碩陷入空前的消費者信心危機。

若依華碩今年台灣喊出目標一○%市佔率來算,一次定價策略的失誤,衝擊的可是近七十萬銷量的事。所以為了滅火,華碩財務長、同時身兼行銷長的張偉明,親上火線在華碩官網上回應消費者:「原本我們的規畫是希望台灣能夠與中國同價,雖然台灣的客服等成本確實比較高,但因為華碩是台灣的公司,想說台灣一開始沒賺錢,如果能夠贏得消費者的支持,增加手機心佔率,也是值得的。」兩岸定價失誤,意外爆出華碩手機零利潤張偉明原本的用意是對消費者溫情喊話,但此話一出,沒能平息台灣消費者怒火,還暴露出華碩手機零利潤這個不能說的祕密。

業界人士不諱言,「華碩手機部門一直不賺錢,反倒是主機板部門一年替華碩賺進五、六十億元。可是,PC、主機板市場日益衰退,跨入手機市場,對華碩已是不得不的發展方向,所以賠錢也要做。」原本以為今年華碩正式跨入智慧型手機市場,不再是用變形平板搭手機來拉抬,沒想到,出師未捷,手機銷量還沒衝出來,就惹得消費者滿肚子氣。

「華碩為什麼不得不用中國供應鏈?因為手機沒利潤,華碩也不可能無限制地填這個獲利黑洞,想辦法降低生產成本是必然的事。」一名華碩的供應商說,華碩原本就是在成本上很斤斤計較的品牌,但在中國品牌的強勢競爭下,華碩的壓力更大了。

如今,「棄台保中」的華碩,終於將售價壓到五千元以內,但這種作法有如飲鴆止渴,成功把零組件成本降下來,但也造成台灣零組件供應鏈崩盤的危機,如果這樣還打不贏中興、華為和小米,也難怪電子五哥大老會說:「再這樣下去,台灣電子業會完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74

關於微信小店 ,來聽聽微信第三方開發者的心聲:我們就該死嗎?

http://www.iheima.com/thread-7196-1-1.html
到目前為止,除了有一篇匿名的文章遮遮掩掩的提到了微盟的態度,還有白鴉在微博上有發過一篇表態外,沒有看到任何第三方正式的回應和聲明,微大師作為早期一批的微信第三方的接入方和開發者,作為整個行業的真正親歷者和實踐者,我受夠了這些可能自己都沒有親自研究和使用過一個微商城的磚家們的指指點點和幸災樂禍,覺得有必要站出來說幾句,說說我們行業內人的心聲:

影響有多大?

    毋庸置疑,微信官方第一次正式發佈微信電商類應用,對我們第三方開發者絕對是有衝擊的,這個衝擊會大到把我們逼入絕路嗎?是不是像某些磚家說的「或將逼死第三方」?磚家們顯然沒有搞清楚微信第三方開發這個行業的情況,來,我給你們普及下,在行業內目前有以下幾種:


一種是純忽悠,微信營銷大濕們沒有任何互聯網經驗和背景, 他們就像是牆頭野草般的投機分子,風往哪邊吹,他們就往那邊倒,看見什麼熱門就整什麼,現在是微信,之前是微博,再之前是電商,最早是成功學、營銷學,他們的特點就是言必稱馬云馬化騰(甚至有個笑話是營銷大濕告訴別人其實馬化騰在騰訊也不是一個人說了算,還有一個叫pony的外國人在背後掌管著騰訊發展)、他們的口號就是月入百萬不是夢、他們的噱頭就是微信即將統治中國走向全球;


一種是做微信電商正規諮詢和方案的,他們大多是諮詢公司背景,沒有互聯網經驗,不從事具體技術開發(或不是主業),他們會給客戶提供微信解決方案和培訓,幫助客戶的業務和微信融入在一起,他們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商家的摸索過程,但是由於非專業的背景,很多公司也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


一種是純技術支撐,小團隊,前台後台網頁美工,幾個人湊個草台班子,找個模板過來,迅速的複製一份,價格便宜,但質量也比較有限,營銷能力較弱,但優點是價格便宜,區域性很強,基本上集中在自己的城市,適合本地微小商家,做的早的人也賺到了第一桶金;


一種就是開始是做CRM軟件開發、APP軟件開發等方面的公司,有客戶基礎、有資金沉澱、有技術支持,看見微信業務不錯,轉型到這塊的,由於之前的積累他們在開始時,攤子就可以迅速鋪開,後期不斷的用代理加盟等形式來迅速擴大規模,這塊做的比較大的代表就是微盟、微信生意寶等公司;


一種就是互聯網公司背景的人出來做的,熟悉互聯網的遊戲規則,對這塊的信息、產品、用戶體驗、運營、形式變化比較瞭解,早起來很快容易上手,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白鴉的口袋通、還有北京口袋購物旗下的微店,微大師的背景和他們也相同,我們之前一直都是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公司,但我們主要是在華南地區。他們佈局全國,除了免費提供整體方案外,還提供線下培訓等輔導業務。比如口袋通週期性的舉行微電商的培訓會診交流,據參加的人說效果不錯。


微信小店對這中間誰的衝擊最大呢?首當其衝的就是最受詬病的營銷磚家和大濕,他們早期利用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對於微信業務的不瞭解,對於移動互聯網的恐懼和無所適從,誑到了大量資金,但是中小企業主沒有解決任何實質性問題,微信官方首次正式發佈微信平台級的技術解決方案後,讓更多人知道這塊並沒有這麼神秘,降低了進入門檻。


同時,小團隊的開發也會受到很大衝擊甚至真的有可能是致命性的,以前是一套模板走天下,現在官方都發佈了,更權威更穩定更安全,誰還會用你的呢。


微信諮詢類的公司影響不是很大,反正之前也不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第三方和微信官方開發對他們來說一樣的,影響不大,培訓師和講師還是繼續講課培訓,即使是紙上談兵。


衝擊最大的最難過的莫過於做加盟代理類的微信第三方開發商,因為他們收取了大量的加盟費(根據不同省代市代等不同代理級別,收取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預存代理費,每賣出一套會扣取相應費用,代理商加盟商加價賣給中小商家,賺取差價),加盟商們都抱著美好的願望加入到微信掘金,然後開發商用加盟費投入到百度搜索或者網盟花費不菲的廣告裡,以吸引下一波的人來加盟和代理。現在加盟費廣告費已經花了,甚至剛剛加盟的人交完費用可能還在回家路上就遭遇到了微信官方的免費方案,這種情況加盟商們是絕對不會答應的,於是開發商就夾在了加盟商和微信中間,左右為難,如坐針氈,而且早期鋪就的攤子越大轉型越難。但是我們要客觀承認,也正是這一波開發商,他們幫助騰訊和微信完成了早期的微信平台的知識普及和用戶拓展。


對於類似口袋通的業務,也會有波及,但是不會動搖根本,反而是件好事,產業升級留下了真正核心的用戶,正如白鴉在微博中說的:「就像不能只給你一個群發接口,必須有個基礎且簡單的群發功能一樣,微信不能只給商戶微信支付接口不給基礎的貨架和基本的交易流程。微小店上線後,我們現在花很大精力答疑解惑的那些超小商戶有人管了。官方開始入手培養市場,我們就可以踏實的做真正賣家的服務。生態分工基本開始確立。」這一點我非常認同。


客觀來看:微信官方的版本的推出其實只是一個產業上的升級,是早期微信經過野蠻生長後的一次必然調整,這不僅僅是微信行業,這是每一個產業包括傳統行業必經的過程,也是成長的必須經歷的陣痛。三五條槍、掛在嘴邊的幾條專業術語就能包打天下,誑錢騙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微信也到了必須轉型的階段,淘汰低下的產能,清洗掉不能跟上形勢或者破壞生態健康發展的參與者,讓整個行業進入到良性的生態分工中來。


微信是在走向封閉嗎?

昨天微信官方聲明一出,各方紛紛指責,說微信卸磨殺驢、背信棄義,致第三方於不顧,用打入冷宮的怨婦口氣傾訴自己被人冷落後的幽怨。微信是一個開放平台,它需要的打造一個生態系統,自身參與到開發中確實對第三方有些不公道,但是它始終沒有說自己不做電商類開發,坊間說微信只做裁判不做運動員完全是第三方開發的一廂情願,道理很簡單,海量的商家的數據掌握在第三方的開發商手裡,品牌商家掌握在騰訊以外的人手裡,你如果是張小龍,你會答應麼?之前甚至還有第三方幻想做大了賣給騰訊,深圳甚至有些八卦專業戶發出假消息說自己公司即將被併購,當然後來證明都是笑話。


讓我們來細數下與騰訊有關的微信類開發應用:拍拍微店、京東微店、微信商城、微商城、微購物、微生活、微商戶、微支付、微團購;其實在很早的時候,這些信號已經非常明顯,當風鈴等系統推出時,我們作為第三方就應該提前預料到這一點:簡單的技術支撐走不了太遠。微信是塊大肥肉,不僅僅第三方惦記,騰訊系內部的人也一直惦記,再加上技術門檻很低,找幾個有兩年經驗的JAVA、PHP、JS等方面的工程師,就完全可以進入這行。


早期的第三方微信創業完全就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品牌和服務全面升級是遲早的事,作為第三方開發者,你不主動升級,就會痛苦的被動升級了。正是因為看到了這點,所以微大師在很早的時候就從技術開發轉型到產品、技術解決方案、運營培訓等後向增值型服務,效果不錯。風鈴、微生活等騰訊系的前期嘗試和摸索給微信官方微信小店正式推出提供了經驗和摸索成本,微信小店的推出順理成章,絲毫不出我們的意料。


第三方到底還有沒有機會?

第三方真的就像這群幸災樂禍的點評磚家說的這樣退出了歷史舞台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條上,有很多機會等著我們,精細化分工也是移動互聯網的特徵之一,包打天下已經成為過去式,我們還有很多路可以走:


a、私人定製

騰訊微信小店官方定位是,「微信對待第三方開發者一直持支持、開放的態度,微信小店其實只是很基礎的商品貨架,提供的功能可以讓更多的運營者更加方便有序的實現小成本開店。而這個店是開成雜貨舖還是精品店,第三方開發者的平台其實還有很大的空間」。通俗的說也就是一套模板,很多行業都可以用,但是沒有辦法深入使用,就像淘寶有提供現有模板一樣,但是你要用個性化的模板,請找第三方。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每行都有自己的特徵,很難用一套模板來適配所有商家和行業,賣咖啡的、做餐飲的、賣保險的、寵物用品的、美容醫療的等等,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徵,微信小店可以提供基礎性服務,第三方可以根據行業特徵深入的來做適合每個行業甚至是每家企業的微信功能,而不是之前換個皮膚,靠一套或者幾套模板走天下。另外微信小店開放的對象是認證的基於微信支付的服務號,這更多的是品牌型客戶,那第三方針對海量的微小商家的訂閱號和未認證的服務號也還有機會,不過機會可能也不會維持很久。


b、運營推廣

商家有一套商城或者微信模板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推廣才是關鍵,讓別人知道你關注你,產生交易和重複性交易,這才是重點。傳統商家在面對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時一頭霧水甚至是慌亂恐懼,提供切合實際的推廣和運營方案能夠有效的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困惑和問題,口袋通在這塊做的不錯。


c、衍生服務

圍繞著微信平台,其實還有很多衍生服務可以提供和開發,比如微信代運營,幫助客戶篩選內容和產品定位、日常的運營維護,這也是之前淘寶第三方類公司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可以借鑑。


d、其他服務

除這些基礎性和日常性的服務外,第三方還可以提供企業微信類移動互聯網的綜合性解決方案、品牌的升級等相對比較高端的服務


最後,我想對所有第三方的同行們說句心裡話:創業真心不容易,除了埋頭苦幹,還要學會審時度事,熟悉甚至要吃透遊戲規則,提前應對,別一廂情願。在別人的地盤上,難道還要主人按照你的意願來進行遊戲麼?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危險的,君不見之前淘寶無情絞殺淘寶客返利網站時的情景嗎,血流成河,哀嚎一片,僅僅美麗說等幾家公司成功逃生,微信是個好平台,但是不能成為生存唯一的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877

走下高壇:五位高管的創業心聲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1/146603.html

i黑馬:如果你是大公司高管,並且準備創業,他們可能會給你一些啟發。
 
                          \他們從網易、盛大、IBM出來創業。

就動機而言,離職創業的大公司高管,與普通的創業者並無不同:對現狀不滿。
 
當然,前者的“現狀”相對較好,但上升之路基本已走到盡頭,如原網易副總裁楊斌,原IBM北方區電信總監胡震生。他們心有不甘,唯有創業。至於“潛入”大公司只是為創業做準備者,如“在路上”創始人陳偉(原盛大運營平臺總監),尚在少數。
 
對於這些有勇氣改變自己的創業者,高管經歷是寶貴的財富。
 
1、和訊網的從業經歷讓我初步理解了什麽叫做互聯網產品,建立了運營思維。網易讓我知道了什麽是互聯網公司文化。我當時在網易直接分管市場,介入了營銷,職業的整個綜合素質在這里得到了拓展。做一家創業公司,這些經驗非常重要。(楊斌)
 
2、方正給我帶來的是企業運作管理上的經驗;盛大給我的經驗,是對整個互聯網的理解。盛大在互聯網業務方向上看得很準,把整個互聯網的一套玩法摸透了。(原盛大CIO,i8小時創始人 米丹寧)
 
3、盛大的工作方式影響了我。陳天橋經常講一句話:“小步快跑,勇往直前。”這八個字在離開盛大後的這些年對我影響頗深。你出來創業,做的事情是別人沒幹過的,必須要以非常快的節奏往前沖,必須及時地調整方向。(陳偉)
 
4、外企給了我戰略高度。公司再長大一些,對我而言也不存在技能缺失的問題。我接觸過幾個大公司出來的創業者,戰略卡位都還不錯。(胡震生)
 
但是,創業與做職業經理人,畢竟不同。
 
1、職業經理人跟創業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有很多想法,但不能實現。如果你跟老板說,我認為這個事情應該這樣幹,但老板認為不是,那麽你別幹了。這樣你會很難受。(楊斌)
 
2、做職業經理人有好處,責任會比較輕。現在創業的壓力就很大了,必須把企業的各個方面都要想到。在大企業的時候你的決策是“做什麽”就夠了,但是當你做一個創業型業務的時候,更多的決策是“不做什麽”。我們走過很多岔路,包括方向性的岔路。很多路都是誘惑,看著很好,一旦嘗試的話,開的盤子太大,可能造成你精力的分散和資源的浪費。(米丹寧)
 
3、做高管,老板給方向,你只要滿足他的意願即可。做創業者,沒人能幫你,你要對自己的決策負責。(陳偉)
 
4、作為創業者,我要經常告誡自己:不要沿襲固有的經驗,否則你會死在自己過去的成績上。(楊斌)
 
而且,據他們說,一旦創業,回頭很難。
 
1、、當時想著創業就算不成功,過幾年大不了再找一家大公司做職業經理人,不至於讓自己沒了後路。真正出來之後就會發現,創業是一條不歸路。(原NVIDIA中國區銷售總監,宜清光電創始人 劉晨)
 
2、創業就像“買下一張永久車票,登上一列永無終點的火車”。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可能永遠不知道盡頭在哪。(楊斌)
 
不要沿襲固有的經驗
 
口述/ 紛享科技總裁 楊斌
 
(原網易公司副總裁、和訊網總編輯、新京報總編輯)
 
前不久我到北大去做一個創業心得交流,用了馬爾克斯的一句話來形容創業:創業就像“買下一張永久車票,登上一列永無終點的火車”。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可能永遠不知道盡頭在哪,你永遠在更新叠代,如履薄冰。
 
據說馬爾克斯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死亡跟他已經沒有什麽關系,而生命對他才有意義。”其實結果不那麽重要。有好的結果固然好,即便結果不如人意,這趟體驗本身也自有價值。
 
我曾在《南方都市報》、《新京報》、和訊網供職。在網易任副總裁,直接對丁磊匯報工作,就職業經理人這一行來說已經基本觸到了天花板,再往上走的可能性很小;即便提升了,工作也是同質的、重複的——這時候,創業就成為必然選擇。
 
2012年7月31日,我正式離開網易創業。
 
從產品生產部門轉向產品運營部門,從體制內媒體人轉向體制外職業經理人,從職業經理人轉向創業者——我的職業生涯,可以用這三個“轉向”概括。
 
《南方都市報》和《新京報》的從業經歷,對我創業的基本思想有幫助。這兩份工作讓我回歸了常識:一個常識在報紙本身,遵循新聞專業主義。說新聞話而不說宣傳話,說真話而不說假話,盡可能讓報道客觀一點,而不是偏激、高高在上——這實質上是產品意識。
 
另外一個常識在於商業意識——你的內容好,人家就買,內容不好人家就不買。如果想創業,一切營銷推廣方式必須遵循市場的基本規律。
 
現在從媒體出來創業的這些人,如果說誰將來能成功的話,那麽從市場化媒體里出來的創業者,成功幾率一定大過非市場化媒體出來的人。
 
和訊網的從業經歷讓我初步理解了什麽叫做互聯網產品。雖然在報社里我也曾主管內容,但此產品非彼產品。互聯網產品是動態的,需要不斷溝通、反饋,對人性洞察要更深入,UI設計要更立體化。另一個收獲是建立了運營思維。傳統媒體里沒有運營的概念,所謂運營就是發行、廣告,實際上運營是一個系統性的東西,對市場意識、管理體系的要求非常高。特別是借助互聯網模式運營,需要通過跟用戶不斷地互動與溝通,通過研究用戶數據來優化、調整產品研發,這種運營意識是傳統媒體里不存在的。
 
網易是一家純粹的互聯網公司,讓我知道了什麽是互聯網公司文化。我當時直接分管市場,介入了營銷,職業的整個綜合素質在這里得到了拓展。要做一家創業公司,這些經驗非常重要。
 
職業經理人跟創業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有很多想法,但不能實現。如果你跟老板說,我認為這個事情應該這樣幹,但老板認為不是,那麽你別幹了。這樣你會很難受。
 
選擇創業,壓力、責任都比做職業經理人時更大,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每家公司都有獨特的治理結構,這其實是一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遊戲,建立在大家充分信任、彼此尊重的基礎之上。你要評估一下這個基礎夠不夠牢靠。我和羅旭(紛享科技CEO)肯定有一些不同意見,但是不會發生沖突,並不是非此即彼。
 
我41歲開始創業,總體來說是晚了,但晚也有晚的價值。我們是做B2B生意。年輕人去做B2C的創業更有優勢,因為他們更能洞悉潮流和未來。B2B一定要建立在你對企業管理各方面的充分理解、對運營資源的充分掌控上。年輕的創始人往往沒有管理過大型企業,管理經驗非常有限。
 
而且,很多B2B的產品都有教育用戶的成本和易用性門檻。用戶決定購買一款B2B產品,往往需要動用一個決策體系,會涉及到一群人,過程要複雜得多。有時我必須跟企業面對面交流,要去說服他們,這比B2C的門檻高多了。
 
曾有人調研過美國目前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創始人的平均年齡,其中B2C企業創始人二十幾歲的居多,而B2B是38歲。今年7月,我們完成了B輪融資,企業用戶數突破五萬。
 
創業三年,企業的發展沒有跟我當初的期望發生太大偏差,我得到的東西其實超過我的預期。換句話說,也許我還有點小驚喜。
 
你肯定不能逃離你的基因,但要時刻警惕它可能是你的包袱——以往的經驗對你造成的可察覺或不可察覺的、種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我不敢說及時發現了問題,但創業過程中自己內心肯定有根弦在,知道什麽東西可能會誤導我。作為創業者,我要經常告誡自己:不要沿襲固有的經驗,否則你會死在自己過去的成績上。
 
創業,想清楚“不做什麽”很重要
 
口述/i8小時創始人 米丹寧
 
(原盛大CIO)
 
創業之前我在兩家大公司擔任過高管,一個是方正集團,另外一個是盛大公司。
 
1993年,我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選擇在方正集團工作。從後端支持做起,做了將近12年,離開的時候,我的職位是副總裁,主要負責產品、運營、營銷渠道、服務以及信息化系統。
 
1993年到2000年,是整個IT硬件發展很快的幾年,方正給我帶來的是企業運作管理上的經驗,它的整個運作體系現在來看也是非常先進的。
 
2004年盛大上市,要做一款類似現在機頂盒的“盛大盒子”,希望藉此占領用戶的客廳,打造一個娛樂帝國。這一龐大計劃包括了從硬件軟件研發,到內容服務,再到產業鏈整合等方方面面。我在方正集團就是負責供應鏈這塊業務,因此盛大把我挖了過去。之後因為政策等原因,這個項目流產了。
 
剛開始到盛大,發覺它跟方正的運作體系差異很大。方正作為一個傳統IT企業,比較關註可分析、可預測、連續性的東西。但在互聯網企業,不一定非要什麽東西都想全了。只要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我就會去試。
 
後來,我向陳天橋主動請纓,做一個公司內部的信息系統。這一方面是因為我之前在方正集團擔任CIO的時候,曾負責搭建公司的軟件平臺,更重要的是,盛大從幾十人發展到幾千人後,整個管理體系都出現了很大問題,流程非常繁瑣,決策過程很慢,效率非常低,常規的文件一般都需要兩周才能批複下來。作為一個互聯網公司,這一信息系統過於落後,和方正集團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
 
陳天橋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同意了我的想法。2005年4月,我開始著手搭建這套決策和運營支持平臺,大概只用了三個月時間,就把原來那套不順的體系理順了。這件事對盛大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之後的三年里,盛大基本上保持了每年100%的營收增長,信息系統的搭建肯定功不可沒。
 
之後,我轉戰到盛大在線擔任副總裁,協助另外一個同事打造一個類似開心網的社區化平臺。然而,由於缺乏關鍵的應用,無法形成用戶黏性,平臺發展得不溫不火。
 
在盛大這幾年對我的影響也挺大。盛大給我的經驗,就是對整個互聯網的理解。陳天橋在方向和戰略上非常強,看到的一些機會確實是很前瞻的。盛大做的很多事情你現在看都具有超前性。當初它做盒子,現在盒子也很熱。陳天橋在2004年就把盛大文學收進來了,之後網絡文學就很火,騰訊也在做。盛大當時還有一個重大舉措,是把它的遊戲從收費模式變為免費模式,收入來自所有活躍用戶。盛大在互聯網業務方向上看得很準,把整個互聯網的一套玩法摸透了。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我產生了創業的念頭,很大程度是源於盛大在不斷地收縮業務。我感到自己能發揮的余地愈來愈小,而我的IT支持團隊也面臨解散的危險。當時,我有三條路:留守盛大,去其他公司當職業經理人,或者創業。
 
考慮到IT團隊是自己親手打造的,如若解散,我肯定於心不忍,2011年下半年,我帶著26人的核心研發團隊出來創業,從事企業協同辦公平臺的打造。
 
總體來看,在大企業時,一個任務給你,目標比較單一,完成就好了,其它的很多東西我不需要考慮;但創業是幾條線的決策,產品研發,市場開拓,甚至是市場投入。最大的區別是,在大企業的時候你的決策是“做什麽”就夠了,但是當你做一個創業型業務的時候,更多的決策是“不做什麽”。
 
創業的時候想清楚“不做什麽”很重要。我們走過很多岔路,包括方向性的岔路。很多路都是誘惑,看著很好,一旦嘗試的話,開的盤子太大,可能造成你精力的分散和資源的浪費。比如說某一個項目,收入還是可觀的,但是你做了會發現,做完它你就沒有那麽多精力去做主要目標了。
 
做職業經理人有好處,責任會比較輕,只要想一件事,甚至很多時候只要想自己就行了。現在創業的壓力就很大了,必須把企業的各個方面都要想到。
 
在盛大和方正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我被包在大公司的氛圍里,別人看我都是仰視的。那時候出去自己也不自在,人家會覺得我是盛大的高管,自己好像也感覺有身份在這兒。我會被這個東西影響到:我代表盛大呀。出來了就覺得無所謂了。當你離開一個大舞臺的時候,你就是你了。
 
創業是一條不歸路
 
口述/宜清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劉晨
 
(原NVIDIA中國區銷售總監)
 
原來我在NVIDIA做中國區的銷售總監,負責大陸和香港地區所有顯卡芯片的銷售。在NVIDIA工作九年,慢慢我發現,大陸本地員工做到一定的職位,基本很難再晉升。中國區的高管已經到頭了,很難去管理整個亞太區。最簡單的問題,你想出個國,麻煩得不得了。比如下個星期全球業務部門要在臺灣開會,別人訂機票就走,大陸員工申請簽證要等三個月。
 
現實的一些障礙,讓中國區員工逐漸清楚自己很難再做到更高的位置。這樣想想,未來五到十年都是做同樣的工作,能做什麽以及發展成什麽樣,自己都一清二楚,就覺得沒挑戰。
 
不光是中國的職業經理人,全世界都是這樣。我原來跟美國同事交流,他們也一樣,這
 
個年齡做到一定職位以後,有很多人也想著出去創業。我工作過的兩家美國公司都在矽谷,那邊創業氛圍更濃厚一些。離開大公司創業不是中國職業經理人的特色。但不少人仍然選擇繼續做一名職業經理人,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懼怕改變。原惠普中國區總裁孫振耀退休後,自己創業也做得不好,沒有完全從職業經理人的狀態走出來,真正像一個創業者一樣去創業。他害怕失敗。
 
之前在外企出差,從來都住五星級酒店,到哪都是坐飛機。這幾年出門,如家、7天、錦江之星都住遍了。從頭開始創辦一家企業有很大的挑戰,日常生活品質會下降。以前我每周打兩次高爾夫,創業三年基本沒打過。
 
職業經理人更多是執行,尤其在外企,戰略是美國總部制定的,中國區只負責執行戰略。我自己做了老板,要定公司的發展戰略,要帶著團隊去執行,這個決策過程跟在外企不一樣。
 
很多人會擔心創業幾年後,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自己管理能力跟不上。我沒有這種顧慮,企業規模到幾十人、上百人,銷售額1億元左右的時候,我都不擔心管理會成為我的瓶頸。我在大公司接受過正規的企業管理培訓,也親身體驗過怎麽去管理一個比較龐大的企業。不過這些經驗在一個創業者剛起步的時候作用不大。剛開始幾個人從零起步,靠的就是兄弟感情和土八路的方式。
 
職業經理人做了這麽多年,我想要幹就幹點不一樣的。剛創業那會兒的誘惑很大。當時想著創業就算不成功,過幾年大不了再找一家大公司做職業經理人,不至於讓自己沒了後路。真正出來之後就會發現,創業是一條不歸路。
 
創業就是定方向、找人和找錢
 
口述/在路上創始人 陳偉
 
(原盛大運營平臺總監)
 
2004年4月我加入盛大,任運營平臺總監一職,直接向陳大年匯報工作。當時在做的事情是統一平臺、統一用戶、統一支付。當年盛大想把所有的用戶體系統一起來,後來這塊業務演變成了盛大在線。
 
我在盛大待了不長時間。我父親本身就是生意人,白手起家,我從小就受他影響有了自主創業的想法,所以等自己的各方面積累達到要求後,就決定辭職創業。2004年我的想法還比較簡單,因為無知所以無畏,只覺得創業好,很多問題沒考慮到。第一次創業,我們用三年時間做了一個網絡棋牌遊戲平臺,賺到第一桶金。第二次做棋牌類電視傳媒平臺,一年半時間夭折,很快把第一桶金賠掉。
 
我父親評價這兩次創業屬於沖勁有余,穩健不足。但這兩次為2011年的第三次創業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教訓,也沈澱了自己的一套創業方法論。
 
定方向、找人和找錢,成為了我第三次創業的核心任務。
 
2011年8月,我找到了一群上海交大和複旦的計算機研究生,他們對我說想創業。經過深入交流我發現他們創業決心大,技術能力強。我覺得移動互聯的到來是一個非常好的創
 
業契機,會像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一樣,再造一代風雲企業和人物。技術是核心生產力,遇到了這幾個技術“寶貝”後,我第一時間就下定決心開始了我第三次創業之路。起初也想過做手遊,但做了這麽多年遊戲,每次看到自己做的遊戲從出生、成長到衰亡,這個過程從情感角度出發蠻不是滋味。後來,我們在6、7個方向里選擇了“在路上”,這個移動在線旅遊細分領域。
 
2012年8月,產品開發出來了,要有人去宣傳了,我找到了我們公司首席市場官浦明輝,一年後,產品有了上千萬用戶了,要商業化了,我找到了公司現總裁、原攜程旅遊商務奠基人唐一波。2013年底,產品要向020方向調整了,我又找到了原淘寶旅行負責人李鑫加入了“在路上”這個大家庭。
 
這次創業,我對自己在找人這項任務上的成果最滿意。
 
當方向和人都找到後,找錢這塊也很關鍵,選擇什麽樣的投資人要非常慎重。找對了投資人可以讓企業1+1大於2,而創業公司因為選錯了投資人而導致創業失敗的很多。因為部分投資人和創始人不同,有時候過於看重短期回報,忽略了對公司戰略價值的關註。
 
盡管我在盛大的時間不長,但這段經歷對我後來的創業還是起到了積極影響。盛大的創始人團隊在整個創業過程中身先士卒,那種投入和拼搏程度讓我印象深刻。另外一點是當初盛大的工作方式影響了我。陳天橋經常在各種會上講一句話:“小步快跑,勇往直前。”這八個字在離開盛大後的這些年對我影響頗深。
 
你出來創業,做的事情是別人沒幹過的,必須要以非常快的節奏往前沖,必須及時地調整方向,努力不讓自己因為各種原因跑偏掉。我現在創業也是按照這個原則做決策,在大方向沒問題的前提下,我們要小步快跑,快速叠代。
 
做高管和創始人要面對的東西不一樣。做高管,老板畫大餅、給方向,我們做好相應職能板塊的方案制訂和執行。做創業者,沒人能幫你,大餅自己畫、方向目標自己找,我們要對自己的決策負責。
 
創業至今十年,我也曾經遇到過合夥人之間打架、核心團隊成員離職、甚至公司一夜間倒閉等種種情況。整個過程中有很多經驗教訓:首先,你在找人的過程中要確保合夥人之間的價值觀趨同,包括對這個企業的認同感和預期。大家要達成一定的共識,才能在遇到矛盾的時候合理解決。第二,危機公關和風險控制至關重要,包括政策風險、核心團隊風險、資金鏈風險等等。
 
外企給了我戰略高度
 
口述/微拍創始人 胡震生
 
(原IBM北方區電信總監)
 
大學畢業後,我和朋友做了一家小公司,不到半年就完全不知道該怎麽做下去。那是1997年,我連最基本的商業知識和商業邏輯都沒有。於是我想要去一個大外企,看看標準的西方公司怎麽做。
 
我在IBM一幹就是七年,從技術到市場到渠道都做過。離開時我做到IBM北方區電信總
 
監,下面有七十幾個人,一年要扛8到10億的業績。
 
2007年前後,外企基本已經走到巔峰,那幾年IBM的市場份額每年下降1%。當時和我一塊兒工作的大部分人現在還留在IBM。有的人覺得挺好的,大不了過幾年再換,只要在IBM,說不定明年又會遇到什麽新機會。他們每個人都很聰明,他們都知道未來是一個緩慢下滑的趨勢,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改變。
 
離開IBM後,我開始尋找中國下一波創業機會,沒想到是移動互聯網。iPhone4發布的那天,我們所有人都到三里屯排隊。拿到iPhone4的時候我知道,顛覆性的機會來了。我首先想到的是做視頻。就這樣,2010年年底我組織團隊,2011年就拿到了李開複的投資。
 
我和開複老師講,手機視頻會出來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YouTube。當時中國還沒有人知道用戶分享手機視頻的習慣是什麽,所以初創團隊跟老公司在同一起跑線上,沒有數據,沒有對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而這必然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我們要做移動互聯網上的YouTube。2011年“微拍”團隊有5個人,現在18個人。這中間我們走了很多彎路,也曾嘗試做一個輕的東西,後來發現在中國“輕”是做不動的,沒有七八個人的公司賣到十幾億的情況。
 
我也不知道微拍會做成今天這樣。我第一次講到自拍是剛需的時候,老一代都不能理解,智能手機興起前,沒有自拍這個市場。直到2011年卡西歐自拍神器火了,人們才願意相信美女是愛自拍的,並且愛把視頻分享到手機網絡上。在這之前你完全無法想象,因為西方也沒有自拍這個市場,自拍是東方人的習慣。
 
外企給了我戰略高度。我覺得公司再長大一些,對我而言也不存在技能缺失的問題。我接觸過幾個大公司出來的創業者,戰略卡位都還不錯。大公司開會喜歡把全球趨勢講一遍,美國市場怎麽樣,歐洲市場怎麽樣,整個中國市場怎麽樣,分析過這些後再討論需求。
 
有些以往的經驗到新公司也完全不好使。大公司內部競爭完全是狼性文化,你不行,外面很多人等著進來,不缺人。可是到創業公司,坦白講,找個好人不容易。好不容易招來他,你還要淘汰他?你要教他、帶他,要讓團隊有凝聚力。
 
外企員工每年淘汰率是10%,無論你多優秀,都可能成為被fire掉的最後幾個。創業團隊就跟劉備逃難一樣,背著抱著,恨不得把所有能帶上的人都帶走。你希望大家相信,我們會有一個好的未來,願意一起革命,一起長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00

58同城與趕集網合並背後:解讀兩位老大心聲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7/149639.html

黑馬說:不是俺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啊!前幾天還辟謠的事情,往往幾天後就成為現實。今天下午3點半,58同城創始人、黑馬導師姚勁波在朋友圈宣布:傳言往往是真的,58與趕集合並,一個啥都有的神奇平臺即將誕生。

從競爭死對手到握手言和的親兄弟,58和趕集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麽是“人間有愛”。當下的合並關口,兩位掌門人又作何感想?黑馬哥透過公開信的字里行間,試著做了一番解讀。

僅供參考,請勿與本人對號入座。
 
\文 | 本刊記者 和陽 王方
編輯 | 王冀

 
老大和老二打仗,老三老四死一片,之後老大老二再“在一起”,似乎已成為行業的慣常打法。這不,今天下午3點半,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在朋友圈宣布:傳言往往是真的,58與趕集合並,一個啥都有的神奇平臺即將誕生。

據已發布的公告,58同城將以現金加股票的方式獲得趕集網43.2%的股份(完全稀釋後),其中包含3400萬份普通股,(合1700萬份ADS)及4.122億現金。合並後58同城將持有趕集網43.2%的股份,兩家公司將保持品牌獨立性,網站及團隊均繼續保持獨立發展與運營。


\好快!紐交所正式文件還沒掛上去,公關稿還沒推出來,姚勁波就等不及了。遙想去年7月份,姚還信誓旦旦稱“不會收購一個無意義的公司”。而下午6點半,他就將與趕集網CEO楊浩湧一起在聚光燈下聚首。二人留影的畫面,一定相當令人期待。

合並既成事實,那麽二位老大各持何種心態?在此,黑馬哥就嘗試著來做一番解讀。
我們先看看姚勁波對此事的看法。

“趕集網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及市場份額,同時也擁有一只素質高戰鬥能力強的高水平團隊。雙方此次戰略合作的基礎是建立在彼此擁有共同的願景,我們希望借助此次戰略合作實現雙方在成本、收入及戰略層面的協同效應。”
 
顯然,姚總對於此次合並還是充滿信心的。

幾乎同時,趕集網創始人楊浩湧也發了一封公開信闡明意圖。看得出來,他在寫或者口述這封信時帶了頗多情緒。他顯得輕松寫意又有些激昂。這封信說明了合並的理由、操作過程及意義。

簡單來說,為更好把握服務業O2O的機會,兩家公司選擇了合並。而且,這基本上是一次對等的合並。楊浩湧相信合並後的未來更美好。



\以下斜體字部分,是黑馬哥揣測出的抒情版,請勿與本人對號入座。
 
全體趕集同學:
 
    北京從黃沙漫天到今天的萬里晴空,中間只隔了一場狂風。
趕集就站在這場風口上。就在今天,為了這個風口,我們選擇了和老對手58同城合並,順便也結束了十年激戰。
 
那些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它們存在的前提條件發生了變化。我站在生活服務業020這個風口上,姚勁波也站在這個風口上。而且,這股風老有種想刮倒我們的架勢。雖然不可能將我們吹到,但也足以讓我們意識到,合在一起,才能更好駕馭它。
 
十年里,趕集與58在不斷的過招中,相互錘煉,迅速長大,形成了今天雙巨頭的格局,我們其實要感謝彼此,更要感謝過往的競爭。甚至可以說,沒有過去的競爭,就沒有兩家公司今天的規模。與此同時,我想大家也和我一樣,發現身邊很多本該屬於分類信息的機會,太多太多,雙方因為競爭而無暇顧及,這些機會在悄悄的流逝,非常的可惜。
 
我們感謝對方成就了彼此。過去這十年不容易。58同城與趕集網,彼此之間冷眼瞧過、正視過,眼睛里帶過反感,也存著欣賞。但在生活服務業O2O浪潮湧到我們腳邊時,我們發現彼此的距離影響了我們對於趨勢的判斷,以及對於機會的把握。
 
因此,合並對於趕集、58和整個行業,都是當下更好的決定:

1、 減少營銷成本——分類信息行業正在從純信息模式向服務和交易模式升級,持續的過度競爭顯然不利於雙方在招聘、汽車、房產和生活服務領域的深度布局,合並後,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損耗;

2、擴大平臺優勢——在分類信息領域,新公司將成為行業內占據了絕對競爭優勢的大平臺。新公司將擁有國內絕大部分的藍領招聘和二手車流量,房產和生活服務頻道的流量也將成為行業絕對的老大;

3、資源優勢互補——趕集在招聘和汽車方面的優勢,與58在房產和生活服務領域的優勢相結合後,將會迅速產生協同效應。更重要的一點,在我們投資和孵化的創新領域,比如趕集好車,比如藍領招聘的下沈服務,大家會發現,我們將獲得兩倍的流量支持,成功的速度和概率將大大提高。
 
合並對於所有相關人士都是好消息。我們可以少花些純粹消耗性的錢。我們在一起,就可能不只是兩個中巨頭了。我們還是有些優勢資源可以互補的。
 
還有,合並給了大家一個更大的舞臺,我們期待著未來在分類信息的各個品類,看到大家更多的創新,公司也會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激勵幫助每一個人實現自己的價值。
 
我們的未來會更美好。 
 
趕集與58同城合並後,在資本層面,兩家將組成新的公司——58趕集有限公司。我與姚勁波將出任新公司的聯合CEO,並同時擔任聯席董事長。我和姚勁波共同向董事會匯報,並共同擁有新公司重大事項的決策權。
 
當然,我和姚勁波是平等的。
 
在新公司的業務層面,我和姚勁波將負責不同的板塊,以便將我們各自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新公司將采取雙品牌戰略,趕集與58保持獨立運營,各自的管理體系和員工體系基本保持不變。
 
但是,我和姚勁波會各有分工。對於大多數員工而言,你們的生活不會有太大變化。
 
在過去幾年,趕集在產品技術方面的創新推動了分類信息行業的良性發展。同時,趕集的渠道銷售模式也被證明了是分類信息領域最有效的模式。這些優勢都將在新公司中繼續得到發揮,新公司也將為全體同事提供更大的平臺,一起推動行業的變革。
 
過去趕集網走的路,是正確的路。我們會繼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我們仍然會是變革者。
 
去除58同城的對外投資,兩家公司此次的合並將采用約5:5換股的形式進行,根據最新的股價,合並後新公司的市值將超過100億美元,並進入美股市場中國互聯網公司前五的序列。今後十年是屬於分類信息和O2O的十年,我希望各位趕集人繼續與我並肩戰鬥!
 
塵埃落定,新的征程剛剛開始,太多太多的機會在等著我們!
 
58同城和趕集網是平等的。雙方合並後,我們已經是中國互聯網公司前五啦!希望大家繼續跟我一起走下去。我們的前途真的是光明啊!
 
楊浩湧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和陽、王方,編輯王冀,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收集到一張奇怪的工作坊字條,照樣的回覆後,得到參與者的電郵回應,止凡與大家於工作坊後繼續交流,雖然每搞一次工作坊都要處理過百條字條,但還是樂於處理的,興趣吧。


參與者的紙條內容:

1. 10萬,40年,15%,1千萬
2. 港燈凡跌市買
3. 如何入門(睇書?睇雜誌?)


止凡回應:

這張似是你的筆記,哈哈
1. 這應該是二千多萬
2. 這是在工作坊分享過的例子,小心今天的港燈不如當年的港燈了
3. 若你對投資理財處於入門階段,不妨先來小弟blog回看舊文,又可以看小弟的著作,與及富爸爸書籍也不錯,加油


參與者Candy收到回覆後的電郵:

止凡您好,很意外也很高興收到你這麼快的回覆。
沒錯,我寫的本來是自己的筆記,因為對股票市場認識不深,一時也想不到要問些什麼。

那天上了寶貴一課,給了我一些很好的啟發,如跟到這樣去做,相信有必賺的把握,只是賺多賺少而已。

我後來看了數十頁巴黎兄的書,現在主要問的就是我筆記上的第三點:如何入門(睇書?睇雜誌?)

我近數個月一直都有看你的BLOG,可能大家都是70後,很多看法都很類同。有了這,初步我才打算開始學買股票。

那天的講座及巴黎兄的書都是一些概念上的東西,但實操的資料不足。對於我不是有很好會計或數學基礎的人(你們兩位的根基要好多了!),會需要花很長時間上網或看更多書去研究。比如ROA及ROE,現在有一個初步概念,但實際如何計算,對我來講要再研究一番。又,那個數值才算得上抵買呢?年報如何看得出有什麼問題?PE/PB如何才算抵買?這會將開始投資的時間推後了。

我在想是否可以報一些「價值投資實操班」,坊間也有一些「價值投資操作手冊」一類的書,我也打算到書局看看,以強化自己對計算的能力,未知是否有用。

最後,我會在看完你和巴黎兄的著作,再去看富爸爸系列的書。

謝謝您的寶貴意見。


止凡回覆電郵:

原來Candy近月一直有追看小弟的blog,亦可回看舊文及著作,應有更多得著。

價值投資的課程與書籍,多上總會有用的,只是用處是多是少,多上多看,自然會有所感覺,懂分辨的。巴黎兄有搞投資課程,我相信應該不錯的,不妨報名,今次報不到,等下次吧,總有機會。


後記:

收到Candy的字條,看其內容就大概估計到她把自己的筆記傳了給我,因為這些大概是我在工作坊上有提及過的內容,很有趣。

在電郵中指Candy可以考慮參加巴黎兄的課程,未知她有否行動。作推介時我自己還未有參與其中,但後來也參加過巴黎兄的其中一班課程,感覺課程內容深入淺出,這對Candy的財務知識一定有很大幫助,希望她真的有報讀。

每次知道有朋友從我的分享而得到啟發之後,都會很高興。還記得若干年前,能得知有一個半個blog友會追看小弟的blog,已經興奮莫明,更何況今天不時有blog友表示喜歡看這個「悶」blog,實在感恩。不時被人踩台,又會看到負面留言(在imoney的fb page上尤其多),類似Candy這些支持的訊息,算是一種平衡吧,謝謝大家。


小英、柯P勝選的幕後推手 鬼才導演盧建彰他不懂政治 卻能精準找出台灣社會各階層的心聲

2016-02-01  TWM

「詩人導演」盧建彰在這次大選操刀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競選廣告, 作品風格充滿細膩的社會觀察。 他不只是透過廣告訴說改革社會的理念,更像是一個人生信仰的傳道家,透過寫小說、寫書、四處演講等, 用愛與包容力,要為世界帶來正向的力量。

總統大選落幕,民進黨贏得首次的完全執政,擲地有聲的文宣,被認為是勝選的因素之一,幾波競選廣告如《願你平安》、《人民大聲公》、《台灣隊加油》等,用細膩的觀察,說出紛亂社會下的庶民心聲,獲得許多人共鳴。不過,這幾支廣告的幕後推手盧建彰,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卻說自己和政治,其實「很不熟」。

四十歲的盧建彰,曾是台灣兩大廣告公司奧美、智威湯遜的創意總監,二十九歲就被評為全球著名廣告獎Gunn Report(全球創意報告)創意積分排行台灣區第一名,商業廣告作品很多,但在和民進黨合作前,唯一的政治廣告作品,是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兩支競選廣告。他坦言,一開始心中不是沒有掙扎,因為「不利於中國市場,但是想想,錢少賺了,卻換來很大的公共利益,所以就接了。」很會拍、很會寫,坎城廣告獎、時報廣告金像獎??,各種獎項拿到手軟,盧建彰的專業能力不容質疑,但是他身上最閃閃發光的,是善於觀察人心、洞見社會不同階層痛苦後,仍舊充滿盼望的眼光,和不斷用作品訴說希望的行動力。

「我看這些政治人物,就像是國家代表隊,有更多的要求和期待在他們身上。」留著一頭褐色長髮的盧建彰,說起話來滔滔不絕,有著廣告人的能說善道,不過卻多了一份誠懇改變社會的熱情。

他說,最早和綠營總綰文宣大計的林錦昌談廣告方向時,心中想到的是「人的苦痛」,但還不太清楚怎麼呈現。沒多久,遇到一位老朋友,身家上億,卻深深為台灣人活得不快樂感到擔憂,讓他想起蔡英文身上那種同樣迫切想要為人民做事的心,於是有了《願你平安》和《台灣隊加油》兩支廣告。

盧建彰的競選廣告不見激情吶喊、攻擊對手或端出政策牛肉的訴求,只有蔡英文靜靜地輪番用國語、台語和客語的旁白,說出平凡如你我的心聲,像一顆丟入海裡的震撼彈,安靜卻深刻地撞擊人心。

他把政治拍出高度

描繪人民對台灣感受、對未來期待「Kurt(盧建彰)本身就是一個詩人,很深刻觀察台灣的脈動。」在柯P、小英競選廣告中,和盧建彰兩度合作的民進黨媒體創意中心主任李厚慶說,盧建彰的作品文字感染力驚人,能夠有一個高度,表現出對台灣的感受、對未來的期待,討論時雙方一拍即合,他的作品「除了字體等細節調整,基本上都很到位。」善於說故事,來自盧建彰自小養成的閱讀習慣,以及愛和人聊天、觀察人生百態,隨時擷取素材的能力。他說,因為母親在他高中時出車禍留下的後遺症,以及後來父親罹患肝癌的緣故,自己有一半的人生都在進出醫院。有一次他看著隔壁床生病的孩子不願和母親分離,母親不斷勸說「媽媽要去工作,才有錢付醫藥費」,那個糾結的場景烙印在他心中,和許多身旁的故事,一起成為他創作的靈感來源。

非科班出身的盧建彰,才二十九歲就當上創意總監,是社會眼中的「人生勝利組」,但和一般廣告人最不一樣的是,他打從心裡渴望為社會帶來影響力的信念。

他說,大學會選企管系,是因為那時正逢股票上萬點的輝煌年代,人人都想進入投資市場賺一筆。但後來他開始對這行的本質產生懷疑,因為才大二的他到金融業打工,時常要給電話另一端年紀大他兩、三倍的菜籃族買股票建議,他能搬出的答案,其實就是前一天老師上課教的理論,非常粗淺,卻左右許多人的投資成效,「這情況有如電影《華爾街之狼》翻版,是一種極度的荒謬。」「人生意不在賺錢、我想當別人心中的『橫道世之介』。」盧建彰話鋒一轉,談起了他最愛的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的小說《橫道世之介》,主角是一個外貌、能力都平凡的大學生,但是對身旁人適時的付出、關懷,讓他在多年之後,成為眾人回憶當年時,難以忘懷的「大家的好朋友」;這就是盧建彰期許自己成為的人。

「他總是可以在客戶的回應中,跳脫表面字句,看見客戶內在真正的動機,找到改善關鍵!」奧美前創意總監、自由廣告人薛瑞昌,在十多年前盧建彰剛入行時,以上司身分和他共事三年。薛瑞昌認為盧建彰不是天才型的人物,但因他看重人、謙虛、細心的態度,補足專業上的不足,學習力很強,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他不斷進步,作品的感染力也更加驚人。

他把公益摻進商廣

用父子情談長照, 吸引兩百萬人點閱「我很在乎公共利益,做車子廣告,我談的其實是長照議題。」盧建彰說的,是他二○一五年幫豐田汽車拍攝的廣告,觀眾先是看到藝人修杰楷飾演的男主角開著車,好像載著孩子去旅行,但最後發現他推的不是嬰兒車而是輪椅,一起出遊的則是他的父親。這支網路影片,兩周內吸引兩百萬人次觀看,可見盧建彰的廣告超越商品本身,引起更多人對品牌價值的認同。

「工作也可以帶給人幸福,比賺三、五億元更有意義。」盧建彰相信,一定能透過自身的工作,給社會一點正向的力量。所以他談土地正義、談原住民世代貧窮議題、談炫富、談年金改革,不用批評的角度切入,而是轉過身來,期許自己和身旁的每個人「把眼睛放在別人身上,不要只是閉眼忍耐、充耳不聞別人的痛苦」。

五年前,在盧建彰三十五歲、事業如日中天之時,他辭去廣告總監的工作,到台藝大念電影研究所,轉作廣告導演,為的就是想要更自由地說自己想說的故事。

曾經的不自由,帶來現在珍惜的自由。大學畢業時,盧建彰是全班的異數,在同學們紛紛投入商業領域時,他進入廣告業,本以為可以不用坐辦公室,沒想到廣告業卻是加班到天荒地老的行業。他從最低階的AE(廣告業務)做起,負責倒茶水、跑腿,連會議紀錄都曾被撕掉十次。他回想第一天上班,公司一票人去吃飯,在座都是薪水高他兩、三倍的主管,卻要薪水最低的他買單,傻眼的他說身上沒錢,卻引來白眼,那種感覺,他一輩子忘不了。

「所以不管我後來當到多高的位置,都不會輕視底下的人,因為這是不尊重專業。」盧建彰說,雖然他後來從AE轉作文案,不再動輒被叫去跑腿,但工作不該有貴賤,「創意了不起的是想法,而不是人,不該有誰高誰一截的陋習。」對人的善良和公平,除了來自他虔誠的基督教信仰,也深受家庭影響。盧建彰的老家,曾是台南的望族,家中常見達官貴人;孰料家族親戚倒債,一夕間家道中落,後來母親重病,父親得用一個月四萬元不到的薪水養活全家人、付學費,但仍給予孩子正向積極的價值觀。他還記得,父親曾經告訴他,「就算無法賺大錢,但要做一個讓人懷念的人。」這句話,就深深影響他至今。

「Kurt比其他導演更宏觀思考,總是加入個人對社會的關懷。」和他合作多年的工作夥伴、想像影像總監製蔡麗雯笑言,他是一個好脾氣的人,在面對工作的困難時,總是「以不變應萬變」,如一四年拍柯P競選廣告時,只有兩天時間找齊演員,然而有政治色彩的廣告不易找人,結果找來的都是素人,包括工作人員的家人,甚至自己的妻子,盧建彰也因應人選隨時做腳本調整,最後廣告如期完成,大受好評。

一五年初為人父的盧建彰,在同為廣告人出身的妻子陳祖安眼中,變成一個「更有愛、更有包容力」的人。有了孩子,就更在乎是否給予下一代更好的世界,所以在談論工作時,也總是會想透過作品向社會發聲。而她也稱讚他,是一個生活工作都平衡的人。

他用倒數來算生命長度

離開只剩九千多天,更珍惜每一刻採訪妻子的當下,盧建彰正在陪小孩睡午覺。平常沒有工作時就回家,不讓妻子一個人照顧小孩太久,因為兩人都認為「創意來自於生活,沒有生活就難以有好作品」,盧建彰每天規律運動、閱讀,甚至每年都帶她去「蜜月旅行」。

「當我各種獎都得過了,就會想,然後呢,我還要做什麼?」盧建彰用平均八十二歲的壽命來倒數人生,認真地說,只剩九千多天,所以每一刻都不要浪費。現在的他不只是拍廣告,也陸續出了五本書,今年將推出第一本以醫療為主題的小說。

再來的目標?受訪前一天剛看完電影《大賣空》的他,直說自己未來的目標,就是拍出這樣說出人性貪婪、反思當代社會的電影。說著說著,他的眼睛散發出光芒,彷彿已經進入自己執導的長篇電影劇情中;那種想要改變世界的熱切,好像也讓現場的溫度跟著熱了起來。


師心聲:還剩多少熱情給學生 教學現場》寫評鑑、掰成果 行政工作爆量

2016-05-16  TWM

中小學教師熱情在各種以「評鑑」、「創新教學」等為名、實質爆量的行政工作下, 幾乎消失殆盡,該怎麼尋回教學現場的活力?

周二上午七點不到,新北市國小老師黃明彥(化名)已經站在校門口執行導護,趁著早自習進行班級晨間檢查,再開始上午的課。下課時,學生爭執等狀況讓他應接不暇,往往還來不及喝水,又得站上講台。

午餐時間,他快速解決午餐之後,開始批改堆得有如小山一樣高的作業,同時心裡開始想如何回覆來自教育局處詢問「用哪個版本的教科書」、「全校洗手台數量」等問題的公文,早上問、下午就得回。

下午四點放學,工作卻還沒結束,回家以後,除了準備明天的教材,為著即將到來的校務評鑑,他開始填寫多如牛毛的表格,一路忙到晚上十二點,期間還不時接到家長打來問功課、問學生狀況的電話……。

這是黃明彥的一天,也是所有小學老師一天的縮影。

一天要處理數十封文件

「非必要」工作,分割教學時間老師,是啟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角色,但當老師的精力窮於應付各種行政庶務、處理一天數十封的文件、配合各種上級單位要求的宣導、活動,又能剩下多少教學熱情留給真正重要任務:教育學生。

最大的問題之一,是行政量過大。彰化縣三民國小校長楊恩慈寫在臉書網誌上的內容,就暴露了老師們的無奈。這篇網誌後來因媒體轉載而引發很多基層教職人員的共鳴,文中表達的重點之一,就是在教育上級單位為了督導、為了追求成果,「所有人都忙著做成果,而不是辦教育—『教育』,成了最大的輸家!」宜蘭縣教育處就曾提出:「老師除了教學、備課,還要協助學校活動、研習,各項評鑑多達七十四項,所要準備的管考公文、報表等有三、四百個表格,平均每二.六天教師便要接受一項考核或訪視,平均每位教師每日須花費一至兩小時不等處理行政工作。」事實上,學校不止因配合教育部的「統合視導」政策(編按:中央政府為檢視各地方教育政策的執行力,所設計的一套評鑑方法),增加各式各樣的行政工作,各種評鑑也讓老師疲於奔命。

「各種評鑑或是政策推動都給我『做表面』的感覺,準備紙本很麻煩,內容又可以編造,根本無法反映實際狀況。」教學年資已有十年的泰山國中老師林怡秀說。拿「觀課」來說,每學期各科必須有一位老師公開授課,被抽到的人得另外花時間預備主題式課程;觀課當天,所有教師都要到,三個小時內包含講解、觀課、討論回饋,但「一來這不是該師平常的教學方式;二來其他老師也多以讚美代替批評,不會有很深入的討論」,所以林怡秀認為,觀課沒有不好,只是如果行禮如儀,但學校平時內部沒有創意教學討論的氛圍,實質效用也不大。

「老師長期處在忙、茫、盲的教學困境裡,一邊要管理班級秩序,一邊備課、教學、參加研習;桌上堆滿未批改的作業、行政調查表,這樣的環境下,怎麼展現自己的教學熱情?」充滿教學熱情的台北市雙蓮國小老師郭俊成,任教十三年來,同時也擔任六年行政職,對於老師的困境,也有著深深無奈。

研習強制參加

小校老師十個派三個,誰授課郭俊成期待,「讓教室回歸單純的教學現場,讓老師回歸單純的教育專職者。」他認為,政府應去除教師不必要的行政負擔,才有更多熱情和時間,去為孩子的未來著想。

再者,教育部開設的各類研習課程,是否符合教學現場,也不無疑問。被教育部列為教學典範學校、南投縣長福國小教導主任廖婉雯指出,目前教育部的研習課程,以議題類為多,如性別、環境、行政等,內容規畫對提升教學「幫助有限」。

採訪前一天,教育部主辦了三場有關體育、遊學和戶外教育的研習,發文要求每所國小派人參加,但長福國小「全部老師也不過十個人,一次派三人,怎麼可能不影響正常教學?」廖婉雯表示。

認真的老師,常常在教學和行政工作之間蠟燭兩頭燒,但是反觀教學現場,尸位素餐的老師也所在多有,更缺乏監督機制改善這種狀況。

教育部評鑑的教學典範學校、新北市昌平國小校長張信務對此很有感。他曾在之前任職的學校,對兩位不適任教師提出不續聘,兩位教師仗著是資深老師,平時不參加研習課,可優先選擇要教什麼年級和課程,就選擇體育和自然等相對輕鬆的科目。然而教自然課卻不做實驗,上課照念課本,也不重視班級秩序,導致學生學習態度差、師生關係不佳,結果就是該班的學業,是同學年最落後的。

爛老師out!

讓教師接受評鑑,汰壞留好台東大學特教系教授、國家教育研究院前副院長曾世杰同樣觀察到,很多老師沒有熱忱,「上進修課時還改作業、打瞌睡」,他希望教師評鑑與待遇有關聯,「讓教學品質與薪水掛鉤,教育部要全力推教師專業成長。」目前,教育部推動的教師評鑑,尚處在自願加入的試辦階段,對於教師評鑑入法,過去曾有調查顯示近七成教師同意進行「教師評鑑」,希望以外力推動教師成長,而非僅期待教師自律、長年保持教學進步的動能。

教師評鑑的推動,其結果若不與薪資、聘任掛鉤,就失去意義。張信務主張「教師分級制」,不同等級有不同薪資,「從初級、中級、高級到教授級,以五年為一個時間點,越高階的老師,課程時數越少。」他認為,現在的教師透過如研習時數、交報告、進修學位就可以升級,容易淪於形式。

放眼英國作法,由或資深教師擔任評鑑者,主要透過教室觀察,輔以會談、評量會議等方式,每兩年一次評鑑。每學期都至少有二次教室觀察,指標則包含教師與學生的活動紀錄、學生反應、教學中的長處和弱點等,評鑑後更針對須強化的部分,進行定期追蹤。其評鑑結果和薪資、聘任、分級正相關,教學表現若良好,未兼行政職者,薪資換算最高可達約一百四十萬元新台幣。

廖婉雯雖認同教師評鑑的理念,但認為執行面還有很多可以討論。林怡秀也擔憂會再次成為「搞紙本的繁文縟節」,畢竟就她的工作來看,教學之外有行政工作,還要花很多時間處理學生的人際問題、家庭狀況,這些就已讓她加班加不完了。

如何卸下教師肩頭沉重的行政負擔、回歸教學專業,是當務之急,而教師評鑑的實質作法,也有待更多執行面上的方法討論,才能成為推動教師進修、成長的有效機制。

撰文 / 賴若函、郭淑媛


回複華為心聲社區《OPPO和VIVO的"人民戰爭"》大討論丨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12/158695.shtml

回複華為心聲社區《OPPO和VIVO的"人民戰爭"》大討論丨黑馬薦文
周掌櫃 周掌櫃

回複華為心聲社區《OPPO和VIVO的

周掌櫃《OPPO和VIVO的“人民戰爭”》一文,引發華為內部熱議。這里從接近180條點評中摘錄20條,作出反饋。

推薦人:鞏二龍

推薦星級:★★★★

閱讀時長:8分鐘

推薦理由:近日,周掌櫃發表一篇文章《OPPO和VIVO的“人民戰爭”》,引發行業熱議。隨後此文被上傳到華為內部社區,在華為內部激起熱烈的大討論。在社區內部眾多評論中,作者周掌櫃摘錄20條,予以回應與反饋,內容依舊精彩,黑馬哥與你分享。本文內容由周掌櫃(微信ID :zzhanggui)授權i黑馬發布。

9月初,掌櫃在FT中文網上發表了一篇專欄文章《OPPO和VIVO的“人民戰爭”》,里面對比OV的戰略提出了很多對華為手機的批評意見,這篇文章被華為員工內部的心聲社區發表,並引發了一場大討論。無意中看到這個討論之後,深深地被華為坦誠包容的文化以及客觀務實的評論打動。這里從接近180條點評中摘錄20條,並作出反饋,也給普通讀者呈現出優秀企業內部批評和自省的企業文化,相信對很多企業家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我們相信,偉大公司一定不是被批評打敗,只有開放寬容的領導力才可能贏得智能手機這樣的世紀商戰!

來源:華為心聲社區

74282683

1:華為必須反思大公司病,未因地制宜,服務備件導向不足,網點沒有備件第一時間給客戶維修,維修還要客戶跑兩次網點,這就是客戶體驗嗎?門店裝修再標準,服務效率服務質量跟不上,如何留住老客戶???

回複:大公司病最大的問題在於相信公司內部既有邏輯推理,對市場變化感知鈍化,對組織低效習慣化。當組織阻隔消費者需求和生產者價值創造之間的連接,這個具備“大公司病”的組織就應該被打破。不過個人認為:華為的“大公司病”並不明顯,也不是目前阻礙手機業務進步前三位原因。

252794568

2:分析了那麽多沒用,要抓住重點:就是廣告做得好,一是肯砸錢,二是砸的都是王牌節目,三是趕上了綜藝節目火爆的時代。

回複:廣告是OV戰略的表象,根本出發點是20多年本土化營銷規律的理解,其實OV的技術體驗做的也不錯,否則消費者不可能持續為了廣告買單。

862620765

3:分析很好!為什麽三四線城市支持OV?核心問題是迎合了消費觀念和消費能力,尤其是龐大的渠道高返點支持。靈活的戰術才是關鍵,中國廣大農村為什麽打得小日本團團轉~靈活的戰術。 

回複:靈活戰術的本質是對消費者的尊重,和許多成功外國公司都本地化地尊重中國消費者審美是一個道理。中國北上廣和農村差距遠遠大於當初美國和中國,所以不能用國際化三個字掩蓋了中國市場的多層級差異化。

559500910

4、去店里逛了下,店員說線上線下一個價的就只有OV

回複:大格局競爭,最重要戰略思維就是“大道至簡”,不祈求小聰明取勝,因為小聰明就意味著博弈。

1526809871

5、真搞不明白我司終端的銷售策略是咋定的?榮耀8上市這麽長時間了還要靠搶購,搶購就搶購吧,還必須購買指定套餐。買個手機像被XX一樣!你怎麽那麽牛X,咋不上天呢!

回複:搶購當初是學習小米等公司,搶購發揮作用的機理在於對高質量產品稀缺性的恐慌式傳播,但是雙刃劍在於,拉高了消費者預期。

96718844

6、就直接簡單對比廣告詞吧,我們的榮耀 “美得與眾不同”,這是要表達什麽意思?過眼即忘,無法形成任何一個形象或概念。而人家的“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定位非常清晰,我就主打充電續航功能,而且這句話做的跟羊羊羊一樣,鋪天蓋地,到處都是。這就是定位啊。

回複:從競爭的角度,也不能說“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的複用會再次成功,“美得與眾不同”如果從品牌廣告的角度有其合理性。但是目前品牌廣告的發展趨勢已經不是營造感知,而是觸達痛點。華為想超越OV,必須用和OV完全不同的策略,但思想可能是OV的延續。

1965063007

7、互聯網、發布會、大明星代言,這些對占絕對大頭的二線三線四線鄉村鎮是沒有用的,還是要實實在在的店面,確認的體驗才是王道。

回複:目前並不能說華為手機業務失敗了,確切地說是成功的,所以做的很多工作一定是有價值的。不過更大的成功,需要不同層次市場差異化。

1620759093

8、印度滿大街的OPPO,VIVO,幾乎只要有人的小村莊就會有他們的專賣店。市區火車站,燈箱廣告鋪天蓋地的宣傳,當地人也一直以為這是韓國品牌,他們的營銷策略還是非常接地氣的。

回複:OV在全球的擴張也成功複制了中國戰略,看來這不是國際化的問題,而是是否對消費者進行分層次營銷的問題。

869233961

9、鄉鎮和農村沒人看發布會,更不會上網比規格,應該反思一下我們在消費者感知不到的地方花費了多少無效成本 

回複:發布會並非沒有價值,假設堅持這個發布形式,如何讓三四線城市感知到?專賣店大屏幕循環播放?需要探討。這塊需要防止矯枉過正,陷入了新的功利主義。

1551050741

10、OPPO的戰鬥力已經不止在中國了!我今年去印度班加羅爾出差,兩個周末出去逛了逛,沒見到一次HUAWEI,但是看到了無數次OPPO。

有一條主幹道的隔離帶上,隔十幾米就有一個OPPO廣告幅。

主要的商業街上,好幾次看到OPPO招牌。甚至在城鄉之間的公路邊的商店街都能見到門面不大的OPPO手機店。

大型商場的電子賣場里,可以找到OPPO,但是問店員有沒有HUAWEI,人家只搖頭,連這個詞都讀不清楚。

回複:印度市場是比較特殊的,客觀講,很難成為一個利潤池,因為這個市場比較貧瘠,對超低端產品需求較大。從這個角度看,如果這個市場不能支撐全球化,也不一定為了存在而存在。單獨看印度市場,華為的低調很可能是一種務實的策略。

11、

207180827

回複:“天天搬磚”點評的很犀利,全球化確實應該防止貴族化,貴族精神的內核應該是無私奉獻精神和使命感,這一點華為也需要有一點貴族精神。但奉獻什麽?這是一個新問題。

272929552

12、我覺得現在OV的格局沒有我司好,我司的產品價格覆蓋比較廣,OV目前沒有高端機型。另外農村包圍城市這種打法是個偽命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有經濟發達地區才能引領潮流。

回複:也有一定道理。華為的成功是不能抹殺的,畢竟OV兩個品牌加起來才超過華為,單獨每一個品牌也遇到了瓶頸。

1514818673

13、OV玩法跟前幾年三星玩法差不多一致,大規模投放廣告,大規模做地推;

這個玩法的前提是成本能覆蓋;

現在OV在四五六線城市形成相對的傳播壟斷,收入能覆蓋成本;

等到大家都做線下覆蓋到一定的拐點,OV的收入無法覆蓋成本,OV模式就會很難持續;

所有的商業模式,成本與服務總是會到達一個平衡點。

回複:分析得很好。不過現在的問題不是是否複制OV的問題,而是華為是否借鑒市場分層級的戰略區隔,以及是否需要用更加社會化的方式營銷。最關鍵的是:華為如何跳出既有通信基因思維擁抱消費電子?

14、

338496581

回複:人群分精英和大眾,所以有精英教育和職業教育,市場本質上是同理的,任何一個規律都需要適應人群。但總體看,消費電子不是精英電子。

819499248

15、周末去逛了Oppo、VIVO、華為、三星四家門面。完全不覺得OV的成功僅僅是因為會忽悠,他們是真的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

我逛完之後最想買的手機居然是vivo的X7。雖然山寨apple,但不得不說,vivo的x7和oppo的R9真的顏值高,比公司放在實體店的樣機顏值不知道高哪里去了。

再說性價比:64G內存、4G運行內存、高通曉龍8核處理器,再加上采取oppo同樣的充電五分鐘,通話2小時的宣傳,還自帶雙微信,雙QQ分屏的功能。

這個手機售價僅僅是2499啊!

在三星note7/s7售價都在四五千,華為P9,mate8也基本上3000的情況下,你會選擇哪款手機? 

還有說一個梗,為什麽上文提到很多四線甚至農村的人民覺得OV技術還牛一些...因為OV的每一個實體店銷售人員都會跟顧客宣講比如:

我們這個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公司為此申請了18項專利...後面省去幾百字

回複:這位朋友調研的很詳細、很認真,相信華為市場部門深入下去還會有更多更有價值的信息。

1528322973

16、縱觀歷史上的人民戰爭,得年輕人者得天下。幾年前小米率先在爆發力最強的線上渠道吸引了年輕人的註意力,這兩年 OV 在更廣袤的線下渠道深耕細作“忽悠”了更大一批年輕人。年輕人終究還是要先成熟起來才能接管世界,成熟意味著對高品質等全球普世價值觀的認同,在這一點上華為的優勢會越發明顯,這也是余承東的自信所在。要對中國年輕人有足夠的信心,中國年輕人的智商沒有那麽不堪,中國的年輕人能識破小米互聯網思維的破綻,相信他們萬萬不可能長期被 OV 促銷員的智商碾壓。

回複:得年輕人者得天下,這個比較認同。因為這個群體傳播效率很高,引領潮流,敢於嘗試。

497677656

17、沒有什麽劣幣良幣,按這個邏輯,當年在運營商領域華為打敗了愛立信和思科,是不是也能這麽說?手機這種東西,受到消費者認可,大賣,才是真的成功。而不是沈迷於國際化和技術大牛的榮光里自我感動,這就是最大的不以客戶為中心了。

回複:市場競爭中,沒有劣幣,只有賣不出去的產品。如果一定要揪出劣幣,其實是破壞商業規則的殘次品,但市場篩選的能力應該超出我們的想象。

2113046744

18、天天吹世界五百強有卵用,不接地氣,玩高冷,技術做不過蘋果三星,人氣做不過ov,華為真該醒醒了。市場真殘酷!

回複:有些過於悲觀,總體看華為目前的戰略是成功的,只是潛在的危機和挑戰可能影響未來3年,或者說影響華為追求卓越。

231833390

19、分析的不錯,我相信終端對OV的研究應該遠比這個報告要深入,但企業經營的複雜遠超我們的想象,不是對手這樣做成功了,其他人就可以照搬著學,每個企業有每個企業的基因,只有找對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才能長盛不衰。面對OV,我們要看到他們在經營上的可取之處,戰術上重視對手,我們還是要有戰略上的自信,我們目前還不在一個競爭層面上,我們對標的是三星、蘋果,我們的產品能夠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快速的拓展,華為積累的技術儲備厚度、IPR核保護能力、平臺能力、人才儲備、全球的銷售體系、與各國運營商密切的合作關系、強大的供應鏈體系以及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等,都是OPPO/VIVO無法超越的優勢。OV在國內依托渠道下沈的優勢積累了一些勢能,這兩年逐漸釋放出來,但華為的渠道建設/營銷工作也在快速的進步,雖然在前進的路上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會一帆風順,明白人的引入也不是一日之功,但我相信憑借著華為人的勁頭,憑借著今年在終端市場上戰略投入的加強,終端越做越大還是很有信心的。不要因一時之長短而論英雄,誰能持久的在市場上站穩腳跟並獲得消費者持續的認可,這需要時間去檢驗,也不能只看一城一地之得失,而要放眼全球。我們追趕的對手,是三星這樣的世界級巨頭。

回複:很支持這段評論,特別是對華為短時間內消費者BG創造的成功。掌櫃並非否定華為,而是認為華為更好的發揮中國市場的支撐作用可能對全球化有更大的推動。中國市場本身已經很國際化,層次很豐富,不見得走到外國才叫國際化,國際化的內核是尊重當地市場的開放心態。

1735306932

20、個人認為OV成功主要是:

1、顏值高,這年頭啥是顏值高?長得像蘋果就是顏值高,文中也提到了,買不起蘋果的女屌絲、廠妹就只能買個OV了。

2、一個賣點打透,小孩都知道“充電五分鐘,。。。。”,快充真是抓住了消費者需求痛點,這個和文中提到的城市農村消費行為分析相對應。反觀金立,說續航就只增大電池,增大電池容量帶來的就是手機太厚,如果金立懂得長續航和快充相結合估計金立也不會是現在這個份額了。一個賣點打透還有個例子就是“柔光拍攝”,就是個美膚功能而已,但吹的天花亂墜,效能呢?消費者都認。

3、價格管控。

4、線上大額投入廣告費,線下從包店到包街。

回複:概括的很充分,不過從更加敬畏的角度看對手,背後應該有強大的技術支撐團隊以及長期積累的有效戰略思想。不一定戰術上適合華為,戰略上一定值得借鑒,因為是大邏輯。

OPPO vivo 華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一個在德難民的心聲:想過普通人的生活

對於大量湧入歐洲和正在前往歐洲路上的敘利亞和伊拉克難民來說,能夠抵達歐洲已經拼盡全力,難民申請得到批準更是涉險過關,而那些最終能夠融入歐洲社會的,幾乎是得到了命運的眷顧。

“他們不會教你怎麽從零開始新的生活,你也學不到如何為了在一個新的地方生活而拋下過去的一切,包括你的家庭、工作、朋友、社區。在這個新的地方沒人認識你,你也不認識任何人。”來自敘利亞的23歲的法拉赫(Sami Farah)到德國1年多後,已經把柏林視為自己再次紮根的地方,但他對自己最初來到德國時的境況記憶猶新。

法拉赫只是去年進入德國的100萬難民中的一個,但他是幸運的。

法拉赫在柏林幹著洗碗工作

力保非法滯留難民遣返

去年9月,德國向難民敞開邊境大門。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德國人面前說,“我們能做到”(we can do it)。於是,過去1年里,從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北非和巴爾幹地區進入德國的難民超過100萬人。

但1年過去,一直拒絕為難民數量設置上限的默克爾也表態要減少難民數量,而且今年也首次在其領導的基民盟支持率下跌的背景下,承認自己一直堅持的難民政策存在錯誤。默克爾15日表示,德國需要舉國之力確保避難申請未獲批準的非法難民悉數遣返。

隨著歐盟與土耳其之間難民協議發揮作用,通過土耳其進入歐洲、尤其是德國的難民數量迅速減少。今年上半年有22萬難進入德國,1月有9.2萬,到了7月數量下降到1.6萬。但目前也有22萬非法難民需要被遣返,其中德國政府因為這些非法滯留的難民的故鄉正在飽受戰亂而對其中的17萬人采取了容忍態度。從遣返人數上看,2015年德國遣返了2萬人,但今年上半年就遣返了1.3萬人。

“有時候你需要在國家醫療和社會事務辦公室前排上10小時的隊,而一些保安和工作人員會用有損人格的方式對待你。”法拉赫抱怨道。

盡管從統計數字來看,去年年底以來,進入德國的難民數量從峰值一路減少,但是提交難民申請的數量則不斷增加。

盡管德國聯邦移民與難民局從2015年初至今增設了3倍以上的人手,雇員數量從2300人增加到8000人,且統計顯示,該機構處理的難民申請逐月遞增,在今年前7個月就批準了33萬的難民申請,數量是去年同期的146%。但是,仍然有將近53萬份難民申請被積壓,官方預計難民局無法在年底前處理完這麽多的難民申請。

喜歡與難民合照的默克爾

就業規模接納有限

來德國之前,法拉赫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學習音樂治療,立誌成為一名音樂治療師。這是一種在20世紀50年代從歐美興起的職業,現在已經廣泛運用在醫療、教育和社會工作中。

相比其他遠渡重洋而來的難民,會講德語和受過高等教育是法拉赫的優勢,但即便如此,移民部門並沒有給他正式的難民身份,而是為期1年的居住權,同時得到政府部分補貼。

德國當局對他工作申請的批複也讓法拉赫等了足足5個月。在社會活動組織“為難民尋找工作”(Jobs 4 refugees)的幫助下,法拉赫得到了在酒店後廚洗盤子的工作。

當然,相對於其他難民來說,法拉赫已經非常幸運。

為了給更多像法拉赫這樣的難民提供工作,目前已經有超過100家公司加入了數月前發起的“我們在一起”(US Together)的倡議。通過這份倡議,已經有1800個實習崗位、500個訓練崗位和400多個全職崗位向難民開放。

但對默克爾來說,這樣的就業接納規模仍然十分不足。德國勞動部門統計,7月有32萬難民登記待業。像法拉赫這樣既懂德語又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難民,數量非常少,多數難民還是缺乏教育的年輕人,他們所帶來的融入問題更加顯著,而這些都需要教育和培訓來逐步彌合。

難民兒童融入當地學校

法拉赫目前的收入是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即每小時8.5歐元,但這僅能令他每個月的開支相抵。令法拉赫松口氣的是,他的同事人很好,老板也對他很支持。

“我來到這里後遇到了這麽多好人,我從他們身上學到東西,和他們分享經驗,這段難忘的時光一定是上天的庇護。”法拉赫不斷告訴自己要積極而樂觀地看待自己的遭遇。

對於難民的融入問題,官方預計今年將有55萬難民參加社會融入課程,是去年(18萬)的3倍多。在2014年和2015年,有32萬難民兒童和未成年人被納入德國的教育系統,占整個德國同齡在校學生人數的2%。為此,教師的缺口可能達到2萬人。

“我並沒有感到安全,對此我不撒謊。但是,本能驅使著我們去相信未來會更好,去希冀生活恢複正常,能夠學習,有自己的事業,有一個自己的家庭。”法拉赫說道。


安倍上節目吐露心聲:希望美國重回TPP丨視點

5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東京接受CNBC專訪時表示,希望美國能重回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

今年1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剛上任之際,就簽署了行政命令,宣布美國正式退出TPP。本月初,除美國外的11個TPP成員國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了為期兩天的會談,討論剩下的成員國如何繼續展開協定內容。

在節目中,安倍表示11個成員國已經在自由公平貿易規則上達成一致;對於美國年初退出TPP,他也深表遺憾,同時表示日本將肩負領導責任,推動談話繼續。在他看來,確保日美間的亞太地區能有一個自由公平的貿易制度是至關重要的。

對於之後TPP的發展,安倍稱11個成員國的決定都是基於美國將重返TPP的條件下作出的。因為美國了解自由公平貿易規則的重要性,所以各成員國都希望美國能重返TPP。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