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0年期美債收益率盤中跌破2% 空頭遭重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443

根據CFTC,過去兩周交易員大增美債空倉倉位,上周以投機為目的的10年期美債空倉量創2007年來新高;凈空倉量創今年6月最高。周三,10年期美債收益率盤中跌破2%,創去年6月來最低。

上周以投機為目的的10年期美債空倉量創2007年來新高:

treasury1

上周以投機為目的的10年期美債凈空倉量創今年6月最高:

treasury2

過去兩周,交易員空倉倉位大增,基於兩周的凈持倉變化已與去年5月美聯儲宣布考慮縮減QE時接近:

treasury3

周三,10年期美債收益率盤中暴跌,達到2%以下。

treasury4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088

30年期美債定價疑雲:債券交易員數學不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39

隔夜美國30年期國債期貨(2015年6月到期)價格出現了十分詭異的波動。在收盤前兩小時價格僅有145,但是收盤卻飆升至150,漲幅達到7.3%。根據統計,當天的交易量為1639手合約,名義交易量1.64億美元。

2015年6月到期的30年期國債期貨與眾不同之處在於,美國政府近期宣布在2001年至2006年發售的30年期國債期貨將不會計入價格之中。休斯頓大學金融教授Craig Pirrong表示,“如此大幅的波動實屬罕見。通常來說,7.3%的漲跌可能需要幾周才能完成。我懷疑有些交易員使用了未在統計範圍內的數據,錯誤的交易模型引發了價格的扭曲。當然,我不希望自己是那個倒黴蛋。”

隔夜第一筆交易出現在美東時間11:17,價格是141.375美元;當時2015年3月的期貨價格為140.91美元,兩者十分接近。但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交易員表示,根據隱含價值來看的話, 2015年6月到期的合約價格應該價值151美元。

Newedge USA LLC利率策略師David Robin認為負責30年期國債期貨交易的CME集團負有一定的責任。Robin表示,“交易所應該意識到如果因為調整計價基準而出現價格非正常波動的話,他們理應采取措施並調整價格。市場需要一個公平、高效並且透明的交易環境。”

CME集團並未對此做出置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61

歐元區多國國債收益率創新低 5年期德債收益率首次為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84

周五,歐元區12月制造業PMI不佳、德國商報刊登了德拉吉鴿派采訪稿,投資者對歐央行在今年早些時候推出QE的預期增強,歐元區多國國債收益率創紀錄新低,5年期德債收益率歷史首次為負。歐元創29個月新低。

qeecb

周五早些時候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2月制造業PMI終值50.6,不及預期和前值的50.8。其中,輸入價格和出廠價格進一步下滑,法國、意大利繼續呈下行趨勢,德國維持適度擴張。制造業PMI終值和服務業PMI初值意味著歐元區四季度GDP僅能增長0.1%。

歐元區制造業PMI持續疲軟,投資者對歐央行采取更多行動預期增強,歐元區多國國債收益率走低。西班牙、意大利、愛爾蘭10年期國債收益率再度下挫,創歐元區成立以來新低。

20150102_EU1_0

5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歷史首次為負;10年期德債收益率首次跌破0.5%,創歷史新低。

20150102_5Y

同日,德國商業日報Handelsblatt發表了對歐央行行長德拉吉的采訪稿。德拉吉表示,預計歐央行將低利率維持更長時間。2015年早期,歐央行在改變政策措施的力度、節奏、內容等方面作準備。歐元區面臨的物價穩定風險較六個月前有所上升。歐元區政府需要進行改革,經濟增長在不進行改革的情況下將繼續維持低迷。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法巴銀行經濟學家Luigi Speranza表示,盡管人們確信隨著油價走低,歐元區經濟活動能逐步複蘇,但制造業PMI數據支持歐央行采取更多貨幣刺激政策。預計歐央行將於1月22日會議上宣布更廣泛意義的資產購買,包括購買政府債券。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德拉吉此番言論是在暗示歐央行可能開啟量化寬松。受德拉吉講話影響,歐元創29個月新低;歐元區多國國債收益率顯著走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12

為什麽會有人願意購買收益率1%的三十年期國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85

1355376037_12_o1kn

為什麽會有人願意買30年期、收益率略高於1%的國債?

周三,德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1.05%,創下歷史新低。雖然此後收益率升至1.19%,但仍然遠低於2014年年底1.36%的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面對低通脹,世界各地的政府債券價格都在上漲。歐元區受低通脹的影響更為強勁。周三的數據確認,12月歐元區消費者價格指數下跌,而歐洲央行可能最早於本月推出QE。

即便如此,投資者願意以如此低的利率將資金鎖定如此之久,還是令人驚訝。資管公司BlueBay Asset Management投資級債券聯合主管Mark Dowding表示:

1.1%的收益率意味著,在未來30年短期利率不會超過1%。這聽起來像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估值。但在短期內,許多因素都可能促使德國長期國債價格進一步上漲。而這將繼續推低收益率。

Dowding繼續超配了30年期德國國債。他認為,沒有理由我們不能看到3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1%。

他為什麽對債市這麽樂觀?

首先,與短期債券的收益率相比,30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實際上不低。在英國和美國,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之間的差距已經縮小到類似範圍。

其次,投資者正越來越不相信QE將顯著提高歐元區的通脹預期,這導致一些投資者放棄看空長期債券。長期國債收益率對通脹特別敏感。

第三,德國今年計劃較去年發行更少債券。根據德國財政部預測,德國今年的債券供應會萎縮。Dowding表示,央行購買債券,而市場上沒有足夠的長期債券。

最後,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前景再次升溫,投資者對安全資產的渴望令國債受益。

在極端情況下,歐元區將會崩潰,屆時德國債券持有者可能可以將其債券轉換為德國貨幣,而德國貨幣很可能較歐洲其它貨幣升值。

Dowding表示:

你可以買歐元資產,而最終其將成為德國馬克資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08

長債發瘋了 全球30年期以上債券發行量創紀錄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105

各國政府和跨國公司正利用目前處於歷史低位的融資成本發債,超長期債務的發行量創下歷史新高。

據Dealogic公佈的數據,今年,期限超過30年的國債和公司債發行量已經高達69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12%,較10年前的發行量翻了一番。

週二,英國政府計劃發行53年期的債券,為英國歷史上期限最長的債券之一。投資者對國債強勁的需求意味著英國政府將以2.62%的低利率借款。

投資者之所以對長期國債需求旺盛,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許多短期債券的收益率已經跌至負數。為了尋找正收益,許多投資者選擇了長期債券。

投行Jefferies首席歐洲經濟學家David Owen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應該有更多的類似融資,來為目前的項目提供資金。目前利率這麼低,沒有更多的類似融資很奇怪。」

除了各國政府,跨國公司也正利用目前的低利率進行融資。蘋果公司2月宣佈將重回債券市場,發行債券。

蘋果公司本次計劃發行2020年到期的浮息債券、2020年、2022年、2025年和2045年到期的固定利率債券,最長期限為30年。根據美國SEC的文件,高盛和德意志銀行將幫助蘋果公司出售債券。

由於稅務問題,蘋果公司將大量利潤囤積在美國之外,因此它選擇發行債券來為自己的股票回購計劃提供資金。目前,美國的公司融資利率正處於歷史低位。

在2013年4月,蘋果公司出售了170億以美元計價的債券,為20年來其首次發債。蘋果的發債規模在當時創下了公司債的歷史記錄。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在2013年5月的債券銷售之前,蘋果沒有任何債務。

當時,蘋果手握1450億美元的現金,但其中只有約450億美元在美國本土,另外約1000億美元現金被留在低稅率的海外,如果將現金轉移到國內用於股東回報,蘋果公司將需要承擔相當規模的稅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409

蒙古貨幣一年期定存利率達一五.八%? 冷門幣定存 微利時代的理財奇想

2015-08-03  TCW

習慣低利的台灣人,或許不知道,這世上還有國家的存款利率超過二○%。攤開這些國家名單,有些國名十分陌生,但仔細研究,至少伊朗、蒙古、土耳其等國,或許存在你意想不到的投資機會。

撰文•蔡曜蓮

一年期定存利率一五.八%!聽起來像不像詐騙?台灣一年期定存利率近十年來都在一%到二%之間徘徊,甚至現在除了美國之外,全球多數國家央行莫不急驚風般地趕著降息,哪裡會有這麼高的利率?

已經在蒙古定存兩年的投資達人、財子學堂創辦人林成蔭可以見證,當初乍聽蒙古定存利率竟然一五.八%,他的心情也是驚疑不定。畢竟對於多數投資人來說,蒙 古真的太陌生,但近年來蒙古經濟的確正在奮起直追,二○一○至一三年經濟成長率均能超過一○%,一四年經濟成長率也近八%。

國內金融界另一名資深業內人士也看中蒙古的超高利率,而對「蒙古幣定存」蠢蠢欲動。原本受限於台灣未有銀行提供蒙古貨幣圖格里克(Tugrik)定存服 務,直到一三年,他前往蒙古訪友,而美元兌圖格里克匯率,已由二○○○年約一千圖格里克跌落至當時的歷史低點,約為一千四百圖格里克,他才於當地開戶定 存,之後透過網路銀行進行存、匯款等操作。

另類但合理的投資方向

未料,圖格里克的貶勢未止歇,一千四百圖格里克一路續貶至今年七月中旬的一九六一圖格里克,已貶值約四○%。雖然投資仍然虧損,但他認為新興市場外幣定存 是耐力賽,只要熬得夠久,獲利指日可待。事實上,以蒙古圖格里克去年兌美元匯率只小跌七%來看,如果是去年進場,還能賺到八%的利率差額。

依IMF(國際貨幣基金)數字,該國經常帳赤字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已從一三年以前的二五%以上改善至二○%以內。據此,匯率貶值幅度應可控制,那麼,「到蒙古定存」,也就不失為一個「另類但也合理」的投資方向。

當然,這位業內人士之所以能安心抱著貶值四成的貨幣靜待反彈,「是因為我知道這不是主流投資管道。」雖然利率高得耀眼,基本面分析起來也不無投資道理,但畢竟這是一個流動性、透明度都相對較低的國家,無論如何,部位不宜太大。

這位業內人士強調,一般民眾還是要從股票、基金展開資產配置,「圖格里克定存之於我,是基本投資組合都達到一定水位後,再進一步分散風險的投資策略。」除了蒙古幣之外,這類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貨幣,其實不在少數。

根據世界銀行一四年資料,銀行存款利率最高的前九名分別為阿根廷、白俄羅斯、伊朗、土耳其、甘比亞、委內瑞拉、馬拉威、迦納、馬達加斯加,蒙古只能排在第十。

這些國家利率高,但投資風險也高,不乏貨幣貶值與通貨膨脹等問題。不過,就像蒙古一樣,如果稍加細看,還是能找到一些值得投資人「多想幾分鐘」的貨幣。

英語是台灣人用來與國際接軌的工具,這些國家的銀行客服不見得個個都英語流利,以馬達加斯加為例,經記者實地去電當地市占率最高的「馬達加斯加銀行 (Bank of Madagascar)測試,電話轉接了五次以上,才找到一名勉強能用英語溝通的服務人員。在記者一一去電各國主要銀行確認後,「英語ㄟ通」、且開放台灣 人申請個人帳戶者,包括了白俄羅斯、伊朗、土耳其、甘比亞、馬拉威、蒙古六個國家;其中,除了甘比亞可網路開戶外,其餘都必須到該國才能完成開戶。

伊朗幣「和平紅利」可期

這些國家中,近期曝光度最高的非伊朗莫屬。七月十四日,伊朗與六強(美、英、法、俄、中、德)達成歷史性的核子協議。

在此之前,擁有全球第四大原油蘊藏量、第二大天然氣礦場的伊朗,因核武議題遭受國際制裁,經濟發展處處受限。如今國際制裁可望逐步解禁後,這個國家的經濟基本面,似乎也有出現結構性改善的機會。

根據伊朗「西納銀行」(Sina Bank)網站揭示,一年期定存利率高達二○%;匯率部分,一三年在美國強烈經濟制裁下,伊朗匯率劇貶五○%,其後雖仍持續貶值,但幅度甚微。伊朗幣定存 聽來有點不可思議,但畢竟「和平紅利」可期,用無傷大雅的部位酌量一試,倒也不是全然荒謬。

再來談談土耳其里拉(Lira),近兩年台灣金融界或許也注意到土耳其的高利亮點,國泰世華銀行已提供里拉定存,一年期定存利率為四.五%,土耳其當地銀 行提供的利率更高,多介於八%至一○%。不過在過去一年,美元兌里拉已升值二七%,主因是該國經常帳赤字惡化,通膨又難以抑制,導致貨幣大幅走貶。

土耳其幣的匯率雖然未來走勢不甚明朗,不過相較名單上其他國家,土耳其卻有「主權評等較高」的優勢。

目前,標準普爾給予該國政府公債的主權評等是BB+,雖不到「投資等級」,但已是上述各國中最強者;換言之,看見「政府倒債黑天鵝」的機率最小。

整體來說,冷門幣定存或許有點令人心驚肉跳,也離台灣人的生活非常遙遠,投資它們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是,轉念一想,如果能在部位控管得宜的前提下到當地開戶,順道來一趟觀光旅遊,未嘗不是在枯燥又斤斤計較的理財盤算裡,增添了一點生活樂趣。

從冷門貨幣中找出定存新機會

國家 一年期

定存利率*(%) 近一年美元兌該國貨幣升值幅度(%) 通膨率(%) 標準普爾

主權評等 2014年

經濟成長率(%) 客服英語能力白俄羅斯 18.6 49.80 22.0 B- 1.6 普通伊 朗 16.9 13.72 17.0 無 1.5 非常好甘比亞 16.5 -1.12 5.3 無 -0.2 非常好土耳其 16.8 24.80 7.0 BB+ 2.9 普通馬拉威 13.2 15.55 12.0 無 5.7 好蒙 古 12.3 7.56 8.0 B+ 7.8 好*定存利率為世界銀行資料,實際存款利率應以當地銀行為主。

資料來源:IMF、世界銀行、記者實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51

央行放開一年期定存利率上限 中長期存款利率完全市場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6939.html

央行放開一年期定存利率上限 中長期存款利率完全市場化

第一財經日報 李德尚玉 2015-08-25 19:47:00

胡海峰表示,央行這是寓利率市場化改革於調控之中,商業銀行應該積極主動應對,加快轉型,加強自身資產負債管理、利率定價和利率風險管理水平。

今日,央行宣布8月26日調降存貸款基準利率和9月6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央行本次還放開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浮動上限。

恒豐銀行研究院常務院長胡海峰解讀稱,雙降以主動應對經濟成長放緩和物價水平低企。粗略測算,此次央行降準,將釋放長期流動性約7000億人民幣,可以緩解銀行資金壓力,有利於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胡海峰稱,放開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中長期存款利率完全實現了市場化,利率市場化邁出重要一步。

胡海峰表示,央行這是寓利率市場化改革於調控之中,商業銀行應該積極主動應對,加快轉型,加強自身資產負債管理、利率定價和利率風險管理水平。在應對利率市場化挑戰方面,商業銀行負債端來源要更加多元化,資產端也要提高資金配置效率,並大力發展資產管理、投資銀行等業務,增加非息差收入。商業銀行要結合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的支持力度,進一步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盡管受豬肉價格上漲推動,CPI近來稍有回升,但石油等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表明總體物價仍處於較低水平;而8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初值為47.1,比上月終值低0.7個百分點,顯示中國經濟成長動能依舊疲弱,需要中國央行運用靈活的貨幣政策,來主動適應這一“新常態”。

胡海峰表示,貨幣市場短期利率自7月初以來從低位持續走升,央行也通過公開市場連續進行大量逆回購操作,來滿足市場對流動性需求。本次央行在宣布降息的同時宣布9月6日降準,有助於中國銀行體系維持流動性寬松水平,引導各類社會融資成本下降。

此外,中國央行還額外降低縣域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以及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的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有助於金融機構對“三農”、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並幫助提振消費水平。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70

年期、年回報,給予投資建議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11/blog-post_24.html

可能因為工作坊的時間關係,參與者沒有好好準備問題,不少發問的紙條都頗為簡短,今天分享兩條相類似的問題,借機會討論一下我的看法。


Perry:
如果希望買入股票作長期投資(i.e. 10年),有什麼建議呢?

Kin:
如何投資才能達到每年8%-10%回報?


止凡回覆:
投資是一個計劃,要有足夠財商,作全盤考慮分析,不能單單以一個回報率就足夠給予投資建議。加上,若你常來看blog文,大概會知道我都不多會給予投資建議的。

要找到這個回報率,所靠的絕對是你自己的財務知識。我可以很簡單的告訴你,就恒指過去幾十年的年回報都不止這個數字,但我不是在建議你就什麼也不理會而去投資恒指,還是先投資自己。
以下兩篇文章特意選出來,希望你能從中得到一點啟示: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3/blog-post_10.html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3/blog-post_12.html


後記:
兩位的問題都頗類似,都是給予很簡單的前提,問應如何處理。一個前提是一個年期,另一個的前提是一個回報率。於我來看,感覺有點太過簡化了,我們對投資的看法應該單憑這兩個因素而歸類的嗎?

記得曾經有人留言發問,大概是指他有一筆錢,金額數百萬吧(實際金額不太記得起),他應該如何作出投資呢?這算是第三個角度吧。年期、回報、金額,就這三個範疇,就會得出投資操作的結論,想深入一點,這有否因果關係呢?

為何不少人有這個概念呢?其中一個可能是不少報章都有「XX夫人信箱」或財務策劃師也會替你設計一個組合之類,你只要把你的基本資料交給他,包括儲蓄多少?收入支出多少?預計投資年期多少?預計回報率多少?他就會替你設計出一套投資操作,你應該買什麼?買多少?買多久?

這些「XX夫人信箱」的確有捧場客,不少人會把自己的處境羅盤托出,對所得到的投資建議照單全收。結果把個人投資的責任全都放於建議者的身上,其實到頭來他們都不清楚投資組合的操作及風險。

我這樣的想法,很多業內人看見都不會高興,因為他們的糊口就是靠「XX夫人信箱」的捧場客,靠辛苦賺錢一族把金錢交出來讓他們管理。所以,他們都習慣替你安排到位,不用你思考及認識什麼財務知識,如果人人都懂,誰會找他們管理資產呢?

就這思維影響了不少投資者,他們看似了解建議者的意見,好像在什麼時候應該投資什麼市場?什麼工具為高風險?長線應該買什麼?短線又怎樣?等等,變成了半個投資專家。

記得有人曾經在blog內問過現在投資什麼市場好,應該買入高息的公司債券嗎?還是買入一些公用股呢?在這位投資者眼中,那種工具,有什麼樣的評級,有什麼樣的回報,這都好像在超市買東西一樣地選擇。而他主要是看息率走勢如何去決定,其實多沒有再細看內裡買的是什麼,內在價值是多少。

按這樣的概念,自然就會向「專家」發問,例如我有筆200萬的資金,可以作5年的投資,預期要每年5厘回報,有何適合。「專家」就會話,你可以買一些公司債,加一點二三線公司博升值之類。十分到位的建議,但分分鐘累死人。

為何我從來沒有這樣推介過,因為我不認同這一套,風險是或然的,亦會來自投資者對投資項目本身的認知,不同時期也有不同操作,對於自己不明所以作出的投資決定,結果不可能會好。

好像最初在合理預期下應該會加息,按加息所作出了投資建議,誰知一直下去5年也沒有加息,聰明的投資者應該不時作出檢討與調整變陣。但某投資者偏在N月前發問,得到建議後就執行至今,環境改變令部署失效,投資者多不會以為是自己的責任。

對於預期加息不加息的投資建議,我可以給一個例子,大家有空可以翻看幾年前的宏利年報,看其投資回報是如何慘烈,他們的解釋是超低息環境,這情況亦發生於國壽身上。難道這些巨無霸級企業內沒有投資專家嗎?當你問一位「專家」拿建議時,請你想清楚他們有多了解你,及他們的能力是否如你所想般厲害。

寫了很多,都很難寫清我看見這些問題時的感覺。還原基本步想一想,大多數的富豪們主要身家都會在一家公司之上,他們需要財務策劃師替他們作什麼建議呢?考慮風險?年期?金額?富豪們怎會作這樣的投資部署呢?透過這些問題可以想得更深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368

年期、年回報,給予投資建議

可能因為工作坊的時間關係,參與者沒有好好準備問題,不少發問的紙條都頗為簡短,今天分享兩條相類似的問題,借機會討論一下我的看法。


Perry:
如果希望買入股票作長期投資(i.e. 10年),有什麼建議呢?

Kin:
如何投資才能達到每年8%-10%回報?


止凡回覆:
投資是一個計劃,要有足夠財商,作全盤考慮分析,不能單單以一個回報率就足夠給予投資建議。加上,若你常來看blog文,大概會知道我都不多會給予投資建議的。

要找到這個回報率,所靠的絕對是你自己的財務知識。我可以很簡單的告訴你,就恒指過去幾十年的年回報都不止這個數字,但我不是在建議你就什麼也不理會而去投資恒指,還是先投資自己。
以下兩篇文章特意選出來,希望你能從中得到一點啟示: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3/blog-post_10.html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3/blog-post_12.html


後記:
兩位的問題都頗類似,都是給予很簡單的前提,問應如何處理。一個前提是一個年期,另一個的前提是一個回報率。於我來看,感覺有點太過簡化了,我們對投資的看法應該單憑這兩個因素而歸類的嗎?

記得曾經有人留言發問,大概是指他有一筆錢,金額數百萬吧(實際金額不太記得起),他應該如何作出投資呢?這算是第三個角度吧。年期、回報、金額,就這三個範疇,就會得出投資操作的結論,想深入一點,這有否因果關係呢?

為何不少人有這個概念呢?其中一個可能是不少報章都有「XX夫人信箱」或財務策劃師也會替你設計一個組合之類,你只要把你的基本資料交給他,包括儲蓄多少?收入支出多少?預計投資年期多少?預計回報率多少?他就會替你設計出一套投資操作,你應該買什麼?買多少?買多久?

這些「XX夫人信箱」的確有捧場客,不少人會把自己的處境羅盤托出,對所得到的投資建議照單全收。結果把個人投資的責任全都放於建議者的身上,其實到頭來他們都不清楚投資組合的操作及風險。

我這樣的想法,很多業內人看見都不會高興,因為他們的糊口就是靠「XX夫人信箱」的捧場客,靠辛苦賺錢一族把金錢交出來讓他們管理。所以,他們都習慣替你安排到位,不用你思考及認識什麼財務知識,如果人人都懂,誰會找他們管理資產呢?

就這思維影響了不少投資者,他們看似了解建議者的意見,好像在什麼時候應該投資什麼市場?什麼工具為高風險?長線應該買什麼?短線又怎樣?等等,變成了半個投資專家。

記得有人曾經在blog內問過現在投資什麼市場好,應該買入高息的公司債券嗎?還是買入一些公用股呢?在這位投資者眼中,那種工具,有什麼樣的評級,有什麼樣的回報,這都好像在超市買東西一樣地選擇。而他主要是看息率走勢如何去決定,其實多沒有再細看內裡買的是什麼,內在價值是多少。

按這樣的概念,自然就會向「專家」發問,例如我有筆200萬的資金,可以作5年的投資,預期要每年5厘回報,有何適合。「專家」就會話,你可以買一些公司債,加一點二三線公司博升值之類。十分到位的建議,但分分鐘累死人。

為何我從來沒有這樣推介過,因為我不認同這一套,風險是或然的,亦會來自投資者對投資項目本身的認知,不同時期也有不同操作,對於自己不明所以作出的投資決定,結果不可能會好。

好像最初在合理預期下應該會加息,按加息所作出了投資建議,誰知一直下去5年也沒有加息,聰明的投資者應該不時作出檢討與調整變陣。但某投資者偏在N月前發問,得到建議後就執行至今,環境改變令部署失效,投資者多不會以為是自己的責任。

對於預期加息不加息的投資建議,我可以給一個例子,大家有空可以翻看幾年前的宏利年報,看其投資回報是如何慘烈,他們的解釋是超低息環境,這情況亦發生於國壽身上。難道這些巨無霸級企業內沒有投資專家嗎?當你問一位「專家」拿建議時,請你想清楚他們有多了解你,及他們的能力是否如你所想般厲害。

寫了很多,都很難寫清我看見這些問題時的感覺。還原基本步想一想,大多數的富豪們主要身家都會在一家公司之上,他們需要財務策劃師替他們作什麼建議呢?考慮風險?年期?金額?富豪們怎會作這樣的投資部署呢?透過這些問題可以想得更深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214

30年期超長債意外受追捧 “泡沫”一碰即破?

7月中旬開始,向來在交易中坐“冷板凳”的30年期超長期債意外受到市場追捧,收益率連續走低,這一顯著變化帶動市場情緒明顯回暖,看多者堅信,在經濟下行、寬松預期以及資產配置荒加劇的情況下,債券牛市為大勢所趨。

而看空者則擔憂,眼下有些瘋狂的債券市場存在“泡沫”一觸即破的風險。在很多市場人士看來,缺少真正投資價值的超長期國債受到追捧意味在全球普遍負利率的環境下,盲目追求高收益的市場預期已經脫離基本面,一旦市場情緒逆轉,債市危機對經濟造成的震蕩將不亞於去年“股災”。

值得註意的是,在7月24日剛剛落下帷幕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我國企業和地方政府的高負債率引發各界對於中國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對此,花旗零售銀行研究與投資策略主管唐君豪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中期來看,中國企業債務水平顯然是不可持續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正面臨著“債務危機”,或正走向“硬著陸”,他認為,唯有私有化能有效減少企業過度負債。

超長債大漲拉動“債牛”回歸

7月22日,中國財政部發行的30年期國債中標收益率為3.4258%,成為自2008年以來最低水平。投標量815.6億元約為計劃招標發行總量(260億元)的3.14倍,實際發行總量為325.9億元。

7月25日,30年期國債收益率報3.4213%,10年期國債收益率報2.8068%,兩者利差61個基點,超長期國債與長期債的期限利差仍處於較窄範圍。

上周以來,超長期利率債意外成為債市的主力品種,收益率持續向下,20年期國開債最大的下行幅度接近20個基點,7月份以來下行的幅度超過30個基點,明顯好於10年期利率債,成為7月份以來最受市場關註的品種。

國泰君安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分析稱,由於受到超長期利率債“瘋狂”上漲的影響,目前收益率曲線全面下行,地方政府債(一級招標利率已經接近國債)、信用債也跟隨上漲(信用利差縮窄),甚至包括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的短融。“剛剛度過半年末的傳統債市時間節點,大部分機構都沒想到,行情來得如此快,尤其是超長期利率債,幸福來得太突然。”

對於超長債受到熱捧的原因,目前業內普遍認為,主要受到國內債市結構調整、經濟下滑壓力推升寬松預期、資產配置荒以及全球奔向負利率這一大趨勢導致發達國家債券收益率持續下滑等內外因素決定。

具體而言,2016年以來,超長期限利率債一級市場加速擴容,其中超長期限國債、金融債發行只數從過去的月均1-2只擴容至月均7只,同時二級市場上超長期限品種交易量也出現顯著擡升,活躍度的提高使得該品種流動性溢價開始收窄。

與此同時,徐寒飛認為,6月份以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加速下行至接近歷史低位,而超長期限品種相對滯後,目前超長期限收益率相對於10年期品種收益率的期限利差仍處年內高位,因此超長期利率債收益率仍有進一步下滑空間。此外,隨著6月份我國CPI重回“1”時代,業內預期下半年投資仍有超預期下滑風險,可能帶動3季度經濟數據走弱,相較之下,超長期限品種有較高的期限利差保護,仍然屬於較好的投資品種。

值得註意的是,從全球範圍來看,美國與日本超長期限與長期債券收益率利差均已持續下行並接近歷史低位。

本周,美聯儲與日本央行將相繼召開利率會議,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仍將采取按兵不動的策略,而日本央行是否會擴大寬松力度仍有較大想象空間,此外,英國與歐洲央行也被市場“寄予厚望”在不久的將來開啟貨幣寬松大門。

“全球貨幣寬松再度開啟可能只是時間問題,貨幣寬松疊加實體需求低迷將加劇全球‘資產荒’格局,過剩的流動性將持續追逐估值合理,甚至是‘相對合理’的資產。”徐寒飛認為,在全球視角下,發達經濟體債券收益率均已降至歷史低位,部分長債收益率甚至跌到負值區間。

相較之下,中國債市成為為數不多的兼具“正收益率”、“足夠體量”以及“大而不能倒”特點的資產類別,可能會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入。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境外機構投資者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總規模為6635.41億元,6月份較5月份增長了400.90億元,為2015年以來單月增長量新高。

匯豐資本市場人民幣業務發展環球主管何嘉儀(Candy Ho)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隨著中國金融改革以及資本市場持續開放,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想要進入中國市場,而債市無疑成為最好的切入點。

債市風險不容小覷

然而,隨著超長債大受追捧,市場對於中國債市風險加劇的擔憂卷土重來。一方面,看空者認為眼下投資者對於高收益的盲目追捧,使得超長期債、甚至垃圾債吸引大量資金;同時,中國面臨的企業債過高問題,也在增加中國債市風險。

“投資者在預計經濟將呈現‘L型’增長之際,迫切希望找到收益較高的安全資產,超長期國債相對較高的收益率能滿足這一需求,然而收益率在經歷了此前的快速下滑後可能會暫停跌勢。”廣發銀行高級交易員顏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

華創固定收益研究團隊也認為,超長期債收益率近期的持續下滑,主要源自於債券市場做多熱情的延續,品種上從10年品種過渡到超長期的品種。然而這種熱情,可能來的快,去的也快。

值得註意的是,投資者對於高收益的追求,使得風險較高的垃圾債也再次翻身成為市場的寵兒。

中國債券信息網數據顯示,在中國被視為垃圾級的評級為AA-的7年期公司債較同期限國債收益率溢價341個基點,創下2013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本月內下滑22個基點,為2015年5月以來最大降幅。

垃圾債在中國重獲投資者青睞只是全球市場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7月初在美國債券市場,買入較大風險的企業債出現18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入,逆轉了此前三周的資金凈流出。

施羅德投資中國渠道業務總監周凱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背景下,債券因為市場的不確定性而走強,全球投資級債券從年初至今表現搶眼,其他國家投資者對美國長期債券的凈購買量也在今年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但他同時表示,在新興市場中,中國負債最高達到250%,其中大多數是企業債而非國家債,這已經成為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較為擔心的風險點。此外投資者普遍看好中國的國債及一些相關的低風險的債券。

唐君豪則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的企業杠桿懸崖或將迎來拐點。“從今年的一些數據來看,企業的銀行信貸或杠桿增長率已出現明顯回落,增長幅度趨緩,甚至到未來可能出現降杠桿。”他認為,短期來看,中國目前並未面臨債務危機;而放長遠看,去產能是去杠桿的一個前提條件,隨著下半年去產能的持續推進,企業杠桿不會成為導致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