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財政緊縮不可承受之重:200萬失業者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593

如果美國沒有進行財政緊縮政策,那麼至少有200萬的失業人士現在已經找到工作了。」這是Brookings Institution經濟學家Michael Greenstone和Adam Looney的最新研究結論。

在經濟衰退結束後的的46個月裡,美國各級政府削減了大約50萬個工作崗位。然而自1970以來,每出現一次經濟危機,美國政府平均會增加大約170萬個就業崗位。這意味著美國政府製造了至少220萬個工作崗位的就業缺口。

增加220萬個工作崗位就意味著美國的失業率將會降到6.1%,而不是現在的7.5%,這已經達到了美聯儲通過多次QE政策,努力尋求的6.5%的目標失業率。220萬工作崗位還將使美國就業市場重回到頂峰時代,回到經濟衰退前的水平。

現在美國就業市場距離回到頂峰時期還需要260萬個工作崗位,這是二戰以後,就業市場恢復最慢的一次。美國政府不但沒有起到任何幫助作用反而還拖了後腿。不但沒有增加就業人數,反而不斷裁員。

220萬個工作崗位很大程度上將解決就業市場的一大背離:雖然僱主們已經沒有解僱員工了,但也幾乎沒有新招聘員工。從現階段的失業津貼來看,美國就業崗位遠比應有的少了400萬個。過半的就業缺口是由於政府的財政緊縮政策造成的。

但許多緊縮狂熱者仍然覺得美國的緊縮幅度不夠大。事實上,美國政府削減支出的速度已經是自越南戰爭結束以來最快的。以前所說的還不包括自動減支機制帶來的大部分影響,已經觸發的自動減支機制將會失去額外75萬個工作崗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03

歐美危機差異:失業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181

即使2008年危機最嚴重的時期已經過去很久,美國依然處於疲軟的復甦中。但是美國起碼在控制失業率方面比歐洲做得好。

德銀經濟學家在最近的報告中指出,「美國和歐洲在危機中表現的差異之一是他們的失業率。2009年中,歐洲和美國失業率大致處於同一水平。但是在那之後,美國失業率下降至7.5%,歐洲失業率上升至12.1%。」

相比歐洲,美國起碼在控制失業率方面還是值得肯定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05

中年失業男遇上高手設計師 找回台灣模具之光 藝思承精品 拿下蘋果專賣店門票

2013-06-24  TWM
 
 

 

三位中年男子,其中一個還失業,懷有共同的品牌夢,用三百萬元資金開始了一段奇幻旅程。不到三年,從只有一項產品,到成為第一個打進蘋果專賣店的台灣品牌,他們是藝思承。

撰文‧賴筱凡

美國紐約市第五大道上,陽光灑落在蘋果專賣店外頭的玻璃帷幕,店內人聲嘈雜,但有條不紊的擺設卻是全世界一致,有的消費者把玩著最新款的iPhone 5,有的則站在配件區為自己手上的iPhone 5挑選外殼。

在這裡,只有拿到蘋果認證的二十大配件品牌才能進駐。然而,今年蘋果將再發出第二十一張門票,擠進窄門的不再是美國人,而是一個來自亞洲的台灣品牌——藝思承(Esoterism)。

隱身在台北市華山藝文特區旁的小巷弄裡,隔著一大面玻璃窗就能瞧見裡頭的人工作模樣,白板上還記錄著前一個會議的討論內容,不說你可能很難想像,不到二十坪的空間裡,創業不到三年的二十人小團隊,就是拿到蘋果第二十一張門票的配件品牌公司。

創業夢

專做人家想要的產品

談起這件事,藝思承的三位創辦人都笑了,這年頭創業有成而聲名大譟的資訊人,如臉書創辦人馬克.佐克柏二十九歲,又如近期上櫃掛牌的尚凡資訊董事長張家銘三十四歲,年齡都在三十歲上下,但藝思承的三位創辦人顯然不在此列,「我們算中年創業吧。」說話的是藝思承總經理朱逢元,三個人之中,他的狀況尤其特別,是中年失業再創業。

在國外念完書後,朱逢元一直在國外工作,當過業務副總裁、行銷暨產品發展經理,也當過一家公司的總經理,經歷豐富的他,回台灣後已過不惑之年,卻才驚覺這樣的人生不是他要的。「當一家公司的工作重心不再是創新,而是還能cost down(縮減成本)多少,那真的很令人厭煩。」他說。

於是,他找來了當時在實踐大學教工業設計的講師伍大忠。「我想創業,想自己做一個品牌,可以創新、有創意,而不是只能談cost down的品牌。」以行銷、業務能力見長的朱逢元,需要一位懂設計、懂產品的人,那個人就是伍大忠。

朱逢元還在前一份工作任職時,需要找一位工業設計師,他聽說實踐大學工業設計是出了名的深具實力,一通電話就打去實踐大學,接電話的行政人員向他推薦了時任講師的伍大忠,一拍即合。

兩人並非舊識,為什麼能立刻決定合作?「我的出發點很簡單,台灣很多模具師傅逐漸地在失業、凋零,他們有很好的技術,能不能有一個產品,讓這些老師傅重新有舞台?」伍大忠說,朱逢元和他合作過好幾個產品,之前理念上有交流,所以當朱逢元說要創立一個品牌,顯然是條可行之路。

正逢蘋果盛世,他們想在蘋果與台灣之間拉出一條線,借力使力地搭上行動上網的熱潮,又得秤秤自己的斤兩,因此,他們想做蘋果產品的配件品牌。

「我們得做人家想要的(產品),而不是做人家需要的(產品)。」伍大忠很清楚,這一直是他和朱逢元的夢想,但就怕一切都太理想化,因此他們找了第三位夥伴:方略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林志垚。

找舞台

好設計吸引黑莓機上門

問題來了,做蘋果周邊商品的人那麼多,藝思承要怎麼勝出?「這不是我們煩惱的,我們的思考邏輯一直是why(為什麼而做)、how(如何去做)、what(做什麼)。」林志垚說,比起一般公司在設計產品是先想what,再想how,最後才回頭想為何而做,藝思承的設計方向是反其道而行。

「我們想做蘋果產品的周邊商品,當時鋁框市場還不普及,我們又有強大的模具師傅做後盾。」朱逢元不諱言,他與伍大忠談了兩次,談創業想法、也談設計概念,決定從鋁框機殼下手,籌了三百萬元資金,藝思承就這麼開始了。

無心插柳柳成蔭,就在一次尋找投資者的簡報裡,讓藝思承有了參展二○一○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的機會,「我們原本是想請那位老闆投資藝思承,沒想到他聽完我們的簡報、看了產品後,決定把他們公司在Computex的攤位讓給我們,說即使沒投資我們,也願意給我們一個讓大家看到的舞台。」這對於成立不過四個多月的藝思承來說,是機會,也是艱鉅的挑戰。

不成功、便成仁,大概就是他們三人當時的心情寫照,「我們的產品只有一種,在討論的未成形概念有三個,員工只有四個人,時間只剩兩個月就要參展,挑戰真的很大。」朱逢元說,過去在外商、科技廠的經驗,參加Computex都得籌畫大半年時間。

這段時間裡,他們還得一邊抓市場風向球,為了測試水溫,藝思承一度將產品放上iPhone相關的團購網站上賣,一個鋁框機殼賣一九九九元,沒想到銷售狀況出乎意料地好,也讓他們有了更多消費者的回應。「就像音響新品上市前,都會請『發燒友』鑑定,我們也希望在產品開賣前,試試消費者反應。」於是,他們日夜趕工,把未成形的概念具體化,還在三周內完成所有攤位設計。「到底會不會有人來,我都很懷疑。」朱逢元笑了,因為後來的結果顯示,當時的他確實多慮了,來看藝思承攤位的人不只很多,讓他們忙到連show girl都要幫忙解說產品。

藝思承在Computex初試啼聲有了好的成果,就連黑莓機製造商RIM都追著他們跑,希望藝思承為黑莓機打造配件產品。生意找上門原本應是好事,他們三人的想法卻很不一樣,「Computex的反應熱烈,為我們累積了信心,但我們不急於賣產品。」伍大忠說。

「其實,二○一一年我們推掉的生意,比拿到的訂單還多。」基於愛惜羽毛,以及不宜在短期內將戰線拉太長,朱逢元很清楚,成立第一年的藝思承該走什麼路,該打入哪些通路,「什麼生意都接的話,就會像把Gucci(精品品牌)擺在Uniqlo(平價品牌)賣,這是不work(行不通)的。」

拚突圍

只做高單價蘋果配件

第二年,藝思承走得更穩健,開始在國外參展,也跨出海外市場,如日本、韓國、香港、泰國、美國等,更讓他們找到新的大股東大亞電線電纜,辦了第二次增資,把資本額提高到五千萬元。

談起第一次見到藝思承三位創辦人,大亞電線電纜董事長沈尚弘說,「他們做完簡報,我就很確定要投資他們。」創業初期就挑戰國際規格,讓沈尚弘對藝思承團隊格外欣賞。

但這還不夠,「藝思承這個品牌腳步要站穩,就要有更大的舞台。」比起一般手機配件品牌的策略「求多又求廣」,蘋果、三星、宏達電,每個品牌都推配件,還要機殼、手寫筆樣樣來,薄利多銷就有賺頭,朱逢元卻選擇了一條難度更高的路:只做蘋果周邊配件,並且要高單價。

「我們得想辦法把產品賣進蘋果專賣店裡。」朱逢元說,為了打開藝思承的知名度,他們在iPhone 5問世的第一天就同步推出產品,設計力與執行速度讓蘋果開始注意到藝思承,甚至進而給了朱逢元機會,「他們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只有四十分鐘的時間。」為了在這四十分鐘內突圍,朱逢元連簡報順序、報告到第幾張簡報才能拿出產品,都精心計算過。「最後,他給我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並當場答應讓藝思承成為蘋果專賣店的第二十一個配件品牌。」朱逢元很驕傲,過去拿到這張門票的都是美國品牌,但藝思承是第一個擠進這扇窄門的亞洲品牌。

創業三年了,藝思承去年營收規模已達千萬元,不過距離損益兩平還差一步,看在沈尚弘眼裡,他們與一般年輕創業者不一樣,不是只有「衝勁」才能成事,中年創業的他們,多了一層深思熟慮,在策略布局上也步步為營。朱逢元說,藝思承有自己的步調,他們要用強大的設計力,以及台灣模具師傅的精湛技術,讓世界認識這個新的台灣品牌。

藝思承

成立時間:2011年

創辦人:朱逢元、伍大忠、林志垚

資本額:5000萬元

主要業務:蘋果產品周邊配件營收:2012年約10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63

SAC近千名員工或將面臨失業 但他們比其他人更難找到新工作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150

美國檢方在週四對對沖基金SAC Capital Advisors提起刑事訴訟,此舉給SAC的約1000名員工的前景帶來了不確定性,這其中的多數人可能將不得不開始尋求新的工作。

幾乎沒有大型金融機構能夠從美國檢方的刑事指控中存活下來,但這些公司的一些僱員卻能夠在日後東山再起。如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的Leon Black和Jefferies集團的Richard Handler,儘管兩者的僱主在1988年遭到證券欺詐的指控,但這並沒有斷送二人的大好前程。

但對於SAC的僱員們來說就沒那麼簡單了,他們的前程已經不是那麼明朗了。招聘人員們稱,許多知名金融公司都認為僱傭SAC的員工風險太大。此前,檢方在週四的指控中稱,SAC從事了長達十幾年的「猖獗的內幕交易」。

招聘人員對SAC員工心存顧慮

華爾街日報報導,金融服務招聘公司Whitney Partners的Gary Goldstein表示,對於管理資金的人來說,門檻是很高的,因為人們在把自己的基金託付給他們。

而除聲稱其首席執行官和創始人科恩(Steven A. Cohen)不存在不當行為外,SAC則還在一份聲明中稱:

SAC從未鼓勵、促使或容忍過內幕交易,且SAC一向認真對待合規和管理義務。在這一事件結束後,我們將繼續運營。

一位已經收到了幾封來自SAC僱員簡歷的對沖基金經理表示,他的投資者對僱傭這些人擔任資產組合經理較為不安,但可以考慮其他方面的工作。

另一位經理人自稱在近幾週接到了越來越多的SAC員工的電話,其表示,他更願意僱傭那些未捲入醫保或科技等受內幕交易指控領域的員工。

對沖基金IDW Group的招聘人員Ilana Weinstein表示,在最好的情況下,即使一個員工沒有犯任何罪,人們還是會擔憂他會因法律訴訟而分心。

據對SAC比較熟悉的一位人士透露稱,SAC的一些高層員工已經離開了SAC,SAC營銷人員Chris Rae以及籌資團隊的其他幾名員工已經離職。但目前Rae拒絕發表評論。

股票對沖基金Conatus Capital近期已經雇下了David Selvers,Selver曾擔任過SAC旗下Sigma資本管理單位的資產組合經理,他在6月份時加入Conatus並專門關注科技、媒體和電信投資。但Conatus和Selvers均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部分SAC員工希望另起爐灶

一名參加過一些SAC老員工和潛在贊助商討論的人士透露稱,自去年秋季以來,多名SAC投資團隊的老員工已經和潛在的贊助商進行了接觸,他們希望建立一個自己的基金,因此通過這次接觸考察了投資者的潛在支持並就建立這樣一個基金的程序進行了討論。

有熟悉SAC員工的人士透露稱,SAC員工們也提出了讓其他對沖基金考慮這一建議的請求。這些公司包括Millennium Management LLC和Guggenheim Global Trading。

仍有員工堅守崗位

一位和SAC員工進行過溝通的人士透露稱,這場訴訟的不確定性使得其他公司不願意僱傭SAC的員工。而多數SAC員工經過權衡之後也決定繼續留在SAC。

有對SAC比較熟悉的人士表示,SAC的許多員工仍留在崗位上。一些關鍵的資產組合經理依然留在SAC或是SAC的下屬單位。這些包括:

負責工業股的Derek Cribbs、負責金融板塊的Jim Haber、負責消費股的Harry Schwefel和Gabriel Plotkin,以及負責科技、媒體和電信投資方面投資組合的Christopher LaSusa和David Older。

而一些仍有數百萬美元遞延補償被鎖起來的SAC員工正在考慮他們於11月份收到這些補償的可能性。有熟悉SAC的人士表示,SAC在解僱員工後經常會保留一些遞延補償。做為一個預防性動作,SAC也在年初調整了一次對資產組合經理的年底獎金。

也有和SAC僱員進行過溝通的人士透露稱,即使SAC變成家族式辦公室,也會有一些員工留下來的。

但週四指控中的一份民事訴訟可能會使SAC能否繼續做為一個家族式辦公室也面臨不確定性。而SAC則表示,其希望公司和檢方能夠達成一個「保護令」,以保證SAC的正常工作能夠繼續運行。

或有更多內幕交易員工未被發現

在去年對兩位對沖基金經理內部交易的刑事訴訟中,檢方出示了一份郵件,在該郵件中,兩位對沖基金經理聲稱SAC的前分析師Jon Horvath承認犯下了內幕交易罪。這名分析師和SAC另一個單位的兩名資產組合經理分享了關於戴爾的內幕信息。其中一位是SAC負責消費股的Gabriel Plotkin。到目前為止,Plotkin尚未被指控有不當行為,且SAC也稱Plotkin未犯下任何錯誤。

到目前為止,Cribbs、Haber、Plotkin、Schwefel、LaSusa和Older均未對此置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18

一週500元菜單 讓英國失業媽竄紅

2013-08-19  TCW
 
 

 

一週伙食費不到新台幣五百元,卻得養活一對母子,英國人氣部落客夢露(Jack Monroe)因在網路上分享窮人食譜,廣受經濟窘困的家庭、學生追捧,賺進二千五百倍的收入。

七月底,夢露投書英國《衛報》(Guardian),自述這番以有限資源變出無限創意,終獲出版社青睞求購食譜的歷程。像是她做的每道菜都可以連吃兩頓不會膩,甚至最拿手的義大利麵醬,專挑限時特價的辣椒、番茄、洋葱等做成,但因每回都刻意重組食材,即使吃上四頓也美味。她強調:「我的食譜重點是學會適應自己負擔得起的食材。」

此外,她感覺自己受到的關注其實反映出許多人的生活陷入匱乏,於是自願赴國會就食品貧困問題發言、加入「食物夠不夠」運動並代表參加G8高峰會等。這些積極作為吸引英國廣播公司(BBC)與企鵝出版社洽談合作。

夢露坦承,有人批評她條列的食品成本虛假不實,像是她若只用了半顆洋蔥煮湯,就只列舉一半價格,但事實上,沒有人會買半顆洋蔥。對此,夢露並不以為意:「我從來沒有說自己過的是理想生活,所有的食材都得派上兩次用場。」

兩年前,夢露原職是消防員,但輪班制與每天通勤四十公里的工作形態,讓她無法兼顧家庭;失業後,連續投遞三百多封求職信都沒回音,如今,她雖然找到實習職缺,還簽下出版合約,但失業經驗教會她過緊日子,「精打細算、合理分配,我會繼續這麼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50

台灣牛精神《全志事業》從客廳出發打造名牌包代工王國失業女工領著婆婆媽媽縫出上億商機

2013-09-30  TWM
 
 

 

當我們愛戀地扯開繫在Tiffany禮盒上的緞帶、手上撐著ANN SUI六萬元的雨傘、優雅地拎著曼哈頓包時,或許還不知道這些都是Made In Taiwan。從本期起,我們將以系列連載的方式,讓大家認識名牌背後的隱形英雄,看看外人學也學不來的台灣牛精神。

撰文‧李建興 攝影‧林育緯「喀刺、喀刺…」不絕於耳的針車聲響,從斑駁招牌的鐵皮工廠內傳出,劃破了仲夏七月天,台中鐵砧山下外埔小鎮的靜謐……。

此時,門面外觀毫不起眼的「全志事業」廠房裡,近五十位手腳俐落的作業員,正聚精會神操作著櫛比鱗次的針車,讓一只只各形各色印著名牌logo的手提包、置物袋魚貫地從生產線中冒出;廠房外,則不時有騎著摩托車的婆婆媽媽,帶著在家做好的半成品前來交貨,等待片刻之後,迫不及待領走一箱箱的新貨準備回家加工。

這已是台灣近幾年來少見、出現在一九七○、八○年代,「家庭即工廠」欣欣向榮時的產業景象。

讓人更想不到是,這家將「made in Taiwan」打進紐約第五大道、法國巴黎香榭大道知名品牌的「全志事業」,背後的推手是一位不會說英語,操著濃濃台灣國語的中年婦女,她的名字是張葦禎。

為求生存從客廳做起

靠硬功底折服日本大客戶

十五年前,從自家十坪大的客廳開始,突破重重難關,代工歐美名媛愛用的TOMMY HILFIGER仕女包,以及多位國際一線網球好手愛用的YONEX網球袋,張葦禎帶著一群婆婆媽媽,一針一線地打下了年營業額上億元的江山。

回想這一路走來的創業過程,張葦禎面露堅毅地說,「只要客戶敢下單,我就有辦法做出來!」然而,能有這般的氣勢,張葦禎卻也經歷了極大的挑戰和挫折。

出身於苗栗三灣,家境清寒的張葦禎,從十九歲就開始在台灣袋、包、箱代工王國的原鄉||台中神岡、豐原、大甲、外埔一帶的加工廠擔任女工;婚後,則在豐原的一家袋包工廠,一路當上了生產線組長。然而,原本看似漸入佳境的工作,卻因為宗教立場與老闆不同,缺席公司例行性的布道大會,無預警地被前東家裁員了。

不只是張葦禎,在一九九八年的台灣,正值中小企業出走潮,許多以家庭代工訂單為生的家庭都頓失經濟依據。這當中,包括了好幾位原本就與張葦禎熟識的「家庭代工好姊妹」,在失去工作機會與生活希望之下,她們跑去向離開公司的張葦禎哭訴,鼓勵她自立門戶,「救救我們吧!」看到這些好友失望無助的眼神,張葦禎有了替大家另謀生計的想法。因此,找來了同樣被前東家解雇,專跑業務的陳璋柱(現為全志總經理),各出資十萬元;就這樣,一位失業的女工加上一位失業業務,帶著十六位為了生存的婆婆媽媽,以二台針車為生產工具,成立了「全志事業」,從零開始的堅韌創業之路自此展開。

為了撐起十六個家庭的生存,白天,張葦禎翻開了所有的電話簿,語氣卑微地四處向熟識的工廠要訂單,一有單子,就立即交給這些婆婆媽媽加工;晚上,則利用時間加入生產線,進行最後的修整。

陳璋柱則除了當起司機角色四處送貨之外,原本對裁縫一竅不通的他,回到廠裡(客廳)還要硬著頭皮充當打板師傅。逐漸的,接單數量增加,穩住了第一步,直到接下全球羽球、網球等球類用品大廠日商YONEX的訂單,「全志事業」邁入成長的高峰期。

當時YONEX正在開發一只多機能性的高爾夫球袋,由於屬於畸零袋型且材質偏硬,再加上要強調堅固耐用,車工的技術難度前所未有,走遍東南亞,仍未能找到合適的生產工廠,而當YONEX日本總裁找上張葦禎時,甚至趾高氣揚地撂下狠話,「要不是迫於無奈也不會找上你,就姑且一試吧!」只見握有硬底子功夫的張葦禎瞧了瞧樣板,不慌不忙地回說:「總裁,請給我五分鐘,我車車看!」由於張葦禎三兩下就破解了難倒眾多代工廠的技術門檻,因此,全志接下了第一筆國際品牌的訂單。

打散流水線、單獨完成全品

改變作業流程反提高效能

完成了這起不可能的任務後,全志的口碑不脛而走,許多代工廠因為技術做不來,或利潤空間不划算的訂單,只要交到張葦禎的手上,統統迎刃而解。但張葦禎並不以此自滿,甚至,已有多年功力的她,在下工後的夜半時分,仍挑燈夜戰繼續研究,改良車縫的角度、力道與順序;白天,再將前夜埋首苦練的心得,一一傳授給廠內其他師傅。

張葦禎發現,一般袋包代工廠的生產線上,拉鏈、提手、底部……各個部位,都由不同的師傅分工,表面上作業員會因為操作熟稔後而效率變高,但同一個部位,不同的包款,車工工法完全不同,反倒是同一系列,就算不同部位,工法卻類似,因此張葦禎斷然決定顛覆傳統的流水線作業流程,改由一位師傅一條龍的操作模式,單獨完成全品的製作。

雖然一開始,許多原本只習慣單一步驟的師傅,因被迫要熟悉更多的程序而抱怨連連;但熟練後,原先十位師傅才能完成的產量,最後五位師傅就能交貨,員工單位產值足足提升了一倍。「更意外的是,由於成品都由同一師傅獨立完成,品質出錯了,再也沒人敢推諉塞責,讓品管變得更輕鬆!」張葦禎得意地說。

不僅如此,除了改善產能之外,即使遇到整個產業的衰退,張葦禎也毫不妥協。例如,二○○○年初期,台灣傳統產業出走潮達到最高峰之際,張葦禎不但不隨波逐流外移產業,反而逆向操作,把握機會買下同業無法帶走的廉價二手機器,與延攬一些被迫失業的裁縫好手。這個關鍵性的決定,讓全志在短短的十年間如虎添翼,原本只有二台針車與十幾坪客廳充當廠房的全志,數度擴增,如今已有一百多台針車、六百多坪的規模。

只是在看似一帆風順的表象下,更大的挫折卻接踵而來……。

○五年,一家長期合作的日本大客戶,眼見全志規模迅速壯大而頗感威脅,因此,試圖購併全志。張葦禎不想自己與戰友們的心血被購併,沒想到該客戶竟撂下狠話:「你不就範,我就不給單,直到你死!」果真,日商立即使出激烈的手段,將原本每月七萬多件的單量大幅砍至二千多件;而在交出去的成品中,只要某個包包的內裡多出了一絲絲的線頭,就整批退貨,後來,甚至當著張葦禎的面前,拿著刀子狠狠地刮破不合意成品,極盡刁難之能事。

走出惡意購併、員工背叛

獲名牌大廠青睞更自創品牌當時,員工均氣憤難平:「日本人憑什麼對我們的要求特別殘忍?」然而,張葦禎卻對員工,也對自己說:「有瑕疵就是我們的錯,更何況,不合理的要求,可以讓我們更有能力完成下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於是,即使面對無情的減單、退單以及種種不顧情面的手段,張葦禎仍忍氣吞聲地讓產品極盡完美。這期間,該日商還在台成立了工廠,大剌剌地到全志內部挖角,甚至,拿著全志打好的樣,交由其他代工廠生產。張葦禎一直忍氣吞聲,直到○八年,不得以只好與日商結束合作關係。

全廠訂單頓時少了三分之二,產能大量閒置,雪上加霜的是,當時公司內一位高階員工趁危急之際自立門戶,某大客戶在被瞞騙下,誤以為是全志的分公司而轉單到此一員工的新廠,「那位員工在最潦倒時,我請他來上班,怎麼也想不到,『養老鼠咬布袋』的事,竟讓我遇上了!」接二連三的打擊,讓當時資本額不到兩百萬元的全志,出現了一千多萬元的資金缺口。「當時的我,給了今天的薪水、貨款,立刻得著急明天支出,那種夜半被驚醒的感覺,到現在還是忘不了!」張葦禎神情惶恐地回述著,彷彿當年的殘酷還歷歷在目。

幸運的是,當時的全志已小有名氣,少掉日本客戶,反而讓許多原本消化不了而忍痛回絕的訂單回尋。此外,當時美國名牌曼哈頓,因為中國大陸代工頻頻出錯,而急尋替代廠商。張葦禎得知消息,連夜趕出了樣板,並花了半年的時間,反覆地修改、調整,足足重做了八、九十個樣本,終於在○九年拿到一批四萬只的訂單。

對於全志來說,這筆訂單解決了燃眉之急,而對曼哈頓來說,則是終於找到了值得信賴的代工夥伴;接下來,曼哈頓決定將訂單由中國全轉至全志。自此,全志的質量更是在品牌業者之間打開口碑,各大品牌紛紛加碼下單。走過低潮的全志,如今不但回補了過去的產量缺口,還自創「Chafer」品牌在各大購物台販售。

回顧創業過程的蓽路藍縷,張葦禎自信地說:「這十五年來,即使環境再怎麼險惡,全志沒想過要離開台灣,也從沒向銀行借錢,更沒有在外國人面前丟台灣的臉,因為『我是一隻打不死的台灣水牛』!」對張葦禎而言,憨憨做、願意拖磨,一畦一畝地耕出屬於自己的田地,這就是最引以為傲的台灣精神。

張葦禎(右)

出生:1964年

現職:全志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學歷:苗栗三灣國中

經歷:在某包袋工廠從基層做到組長,離職後創業

全志事業

成立時間:1998年

負責人:張葦禎

資本額:1000萬元

主要業務:背包、運動袋、購物袋、女包、公事包

營業額:1.2億元

主要代工名品:TOMMY仕女包、迪士尼卡通包、satana(魔鬼牌)包包

台灣牛茁壯關鍵:全志

草創期

1. 集結一群技術精良,卻懷才不遇的技術人員,培養革命情感,開創事業。

2. 堅持留在台灣,廉價買進外移企業所遺留下的機具、廠地,大幅擴充。

成長期

1. 力求技術精進,專接難做的訂單,拒生產最低階的購物袋,走出差異化。

2. 調整工廠作業流程,提高員工單位產值,化解成本過高問題。

挑戰期

1. 受老客戶報復,甘心接受藉以磨練品質與經營對策,反使實力增強。

2. 利用大客戶減單之際,開發新客戶,最後分散風險,化險為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76

美聯儲新提名主席耶倫研究領域廣泛:廣告、失業、非婚生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9338

美國當地時間10月9日,奧巴馬宣佈提名現美聯儲副主席耶倫(Janet Yellen)出任下屆美聯儲主席。

其實,耶倫擔任美聯儲要職前,曾一度是學術界的活躍人士,而她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廣告、失業、非婚生子都是她的涉獵範圍。WSJ收錄了耶倫的主要研究成果: 

—耶倫在美聯儲擔任研究員的時候,曾經和William Adams聯合署名發表過一篇名為《什麼讓廣告盈利?》(What Makes Advertising Profitable?)的論文。其核心內容是一家公司是如何通過鎖定目標消費群體(滿足一定社會經濟條件的人群)來提升利潤空間;文章同時指出廣告有損社會福利,影響公共政策。論文結論是:廣告激發窮人消費慾望的同時,也引發富人的鄙視情緒,最終導致富人只覬覦窮人負擔不起的商品。如此斷層、炫耀型的消費模式,不是我們所倡導的。

—耶倫和其丈夫George Akerlof(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從社會學角度對效率工資理論做了大量的研究。效率工資理論研究的是工資標準跟生產效率之間的關係,也為自願性失業現象長久持續尋找原因。廣義上來說,該理論就是探討效率工資和失業率的關係。一僱主開給員工的工資高出市場平均薪資,勢必能激勵員工發奮工作。對於僱主來說,支付更高的工資可以減少營業額,同時降低培訓成本。雖然員工也能從中獲利,但這樣會造成其餘求職者失業。

點擊此處,查閱耶倫的研究報告

—耶倫和丈夫還關注失業問題背後的社會現象。90年中期,他們開始研究美國非婚生子現象。他們把研究對象稱為《生育技術變革》(reproductive technology shock)。他們認為,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墮胎和避孕藥的普及打亂了原有的社會秩序,性、懷孕、婚姻被重新定義,  因而社會對未婚媽媽的歧視程度有所降低。他們用自己的調查結果來駁斥某些政策決定者的言論。當時,有政客認為社會福利會導致未婚媽媽現象的蔓延,力主削減給予未婚媽媽的補貼。而耶倫反駁說,削減社會福利「不會對非婚生子女的數量產生影響,只會讓現有靠接濟的非婚生子女生活陷入困境」。

如需瞭解更多內容,請點擊原文

—兩人另外發展了經濟學範疇內的《罪與罰》,主要討論的是社區價值觀以及社區成員與警察的合作關係。他們認為,社區應該減少社會對犯罪行為的容忍程度,這比加大罪行和增加警務開支更有效。 他們同時認為,社會公平也很重要。94年,耶倫丈夫Akerlof接受WSJ的採訪時表示:市民對司法系統的認可程度對犯罪率有很大的影響,我們認為,如果市民認為司法系統存在不公正,他們會很快拒絕於政府合作,也會走向犯罪的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697

港樓市辣招 半數地產代理面臨失業

http://thehousenews.com/finance/%E6%B8%AF%E6%A8%93%E5%B8%82%E8%BE%A3%E6%8B%9B-%E5%8D%8A%E6%95%B8%E5%9C%B0%E7%94%A2%E4%BB%A3%E7%90%86%E9%9D%A2%E8%87%A8%E5%A4%B1%E6%A5%AD/

就算飛到悠閒的印尼峇里島參加APEC會議,香港特首梁振英對樓市調控還是一派緊張,特別在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這天下午,他對習近平強調說,為了改善香港市民的住屋問題,必須「平穩」發展香港樓市!梁振英說這些話是胸有成竹的,因為香港中文大學在10月初發佈的民調指出,針對三輪樓市辣招,62%受訪者希望「維持不變」,14%受訪者更支持「進一步收緊」,這結果肯定讓特區政府下一輪的樓市管控措施更「積極以對」。

沉寂了大半年,香港整體樓市在幾輪辣招之下,如今出現一手樓與二手樓同場競逐的場面。聰明的發展商們,將一手樓盤的發售價,壓低至比同區二手樓更便宜的地步,只求盡快回款及完成全年銷售目標。10月上旬,新鴻基地產在九龍站推出的超級豪宅「天璽」大砍四成樓價,甚至比當地二手房還要便宜一成,就是最好的例子。

除了發展商打出新招,在他們身後,地產中介也唏噓不已。明輝地產負責人溫明輝是地產代理商總會紅磡分會前主席,他大嘆市道艱難:「辣招推出前,行業裡平均每個月三個經紀有一單成交,現在萎縮到十個人才開一張單。」現階段,辣招令樓市成交急劇萎縮,靠成交佣金生存的中介行業首當其衝受到打擊。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也說:「到全行全業經濟出現問題時,政府一定要收手。」

樓市的低谷,就是地產代理業的低谷。住宅成交曲線,就像經紀行業的心電圖,從2009至2010年的亢奮期,經過幾輪政策重錘壓制,自2012年下半年起只能在低位徘徊,不過目前在民心支持下,看來特區政府不會如施永青所言輕易收手。

根據土地註冊處數據,自從香港政府在2010年11月首次推出「額外印花稅(SSD)」後三個月,平均樓市成交總數比辣招前,大幅下滑16%。到今年2月,第三輪辣招推出,徵稅對象延伸至屬於非住宅的商舖、工廈和車位,而且印花稅率翻倍,導致今年第三季成交總量約僅15800宗、成交額預估僅840億港元,創金融海嘯後新低。

成交大幅萎縮,代理從業員自然如坐針氈,但地產和金融是香港主流的支柱行業,地產代理人數更從2009年底的2萬5810人,上升至2013年4月底創歷史新高的3萬7173人,已經形成了龐大與地產市道緊密相連的利益共同體。溫明輝說出心裡話:「我做了二十多年經紀人,如果轉行都不知道做什麼好。」從目前看,尚未見市場上或政府有協助這些經紀轉型的措施。

經紀無法「開單」,卻又要支付他們底薪,地產代理公司老闆心裡自然著急。「行業裡面,每個月起碼要發5000至6000港元的底薪給每個經紀,」溫明輝笑稱,「公司要發鼓勵信給員工,叫他們加把勁! 」上市地產代理企業美聯物業截至6月底的半年業績轉盈為虧,半年蝕9518萬港元。每次有新辣招公佈,無疑都會成為其股價的毒藥。

中介自然抓住每一個機會表達對辣招的反對。與美聯物業份屬同系公司的美聯移民行政總裁吉安,在一個投資移民發佈會完結後,都會拿起紙牌呼籲港府為內地投資移民客戶設立退款機制,即若日後辣招撤銷,印花稅可退回。

「政府不應該干預自由市場,從銀行按揭入手控制樓市就行了,資金不足的人就借少點,例如三成至五成,」溫明輝說出了他作為從業者的看法和期望,「所有辣招都應該撤銷,政府多建公屋和居屋就行了。」

8月時地產代理抗爭行動逐漸升級,誓要保衛飯碗。先是由地產代理為主成立了「辣招苦主大聯盟」,美聯地產董事總經理黃子華更言道,未來1年可能會有2萬名從業員遭淘汰。辣招苦主大聯盟近期更聲稱,不排除有更激烈的進一步行動。

雖然利益群體發出了強烈的呼聲,但從政府官員的表態看,對貫徹辣招的立場卻非常堅定。在第三輪辣招推出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就發表網誌,稱今年1月住宅樓價上升2%,且在2月份升勢持續,令他「毫不猶豫」地推出了雙倍印花稅。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在第三季面對議員質詢時指出,以公司名義置業的人士被認定為主要是希望作資產管理用途,所以這些人可以選擇以個人名義置業,相反,豁免前者的印花稅,會發出政府決心不足的錯誤信號,將再次刮起樓市炒風;其次,相對於成交萎縮對地產中介收入的影響,假如出現樓市和經濟風險,情況會更嚴重。換言之,港府更注重宏觀風險,而非個別行業利益。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港府認為地產代理從業人數相較其他行業,顯得供過於求。一位接近政府決策人士向本刊表示,根據政府的內部估算和與新加坡、紐約等地的橫向比較,香港的地產經紀人數兩萬人即足夠,而目前卻有接近四萬位從業員。因此,地產代理高層對於從業員流失的警告,自然難以說服政府有所行動。

【總之】 香港政府已表達了堅定執行樓市辣招的決心,這源於對民間呼聲的回應。發展商和地產代理需審時度勢,回應政策帶來的衝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139

迷失的一代:全球年輕人失業率飆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747

高失業率仍然是目前全球經濟的主題。

而在全球範圍內,年輕人失業率都更顯糟糕。

 

瑞信經濟學家Amlan Roy近日表示,「我們強調,儘管受教育的年輕人數量增加、受教育年限也增加,但是年輕人失業率比總體失業率要高。」

 

「在一些國家,年輕人失業率是總失業率的2倍多;而在意大利年輕人失業率是總失業率的3倍多。這對一個人的收入週期和儲蓄週期、以及整個社會都有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57

失業廠長收拾爛攤子 拚技術衝到業界冠軍 晉得鋼閥收服雙B、荷蘭海軍的祕密

2013-12-23  TWM  
 

 

因為工廠倒閉而失業的廠長石超,被比利時客戶拱出來標會創業,他鑽研精鑄技術,做出上千種不鏽鋼閥,其中球閥精密度、銷量雙雙衝到全台第一,德系名車、荷蘭潛艇都是他的客戶。

撰文‧林麗娟

從台中市太平區狹窄彎繞的太平路轉進巷道,藏著一家隱形冠軍;公司工廠裡日夜生產的產品,有些裝在德國百萬名車裡,有些裝在荷蘭海軍的潛水艇內,有些則供給台灣的LCD面板大廠。他們做的東西,叫做「閥」。

所謂「閥」,簡單地說就是「控制開關」,而位於台中太平區巷弄裡的晉得鋼閥,價格雖比同業高出七、八倍,但耐高壓、高溫的特質,也讓這家資本額僅五千萬元的公司,能把產品賣給各行各業。

被比利時客戶押著創業接單一九八○年代初期,晉得創辦人石超剛從南開工專機械科畢業,雖然服完兵役時獲得瓦斯抄表員的穩定工作,卻想著要學以致用,半年多以後,應徵到烏日一家小工廠。

沒想到,這位菜鳥黑手沒隔幾天就被老闆宣布「升為廠長」,原來,廠長必須「校長兼撞鐘」,從操作、維修機器,到載貨、工廠管理,樣樣都得做,「每天最早到廠、最晚下班,工時超過十二小時,只差沒睡在廠裡,所以根本沒人想要這份苦差事。」石超笑著說。

但沒多久,石超就發現了公司潛伏著極大的危機,儘管產品的樣本、圖片很漂亮,越洋得到比利時閥門大廠Belven公司的訂單,但沒想到產品的良率竟然不到兩成,苦撐一年半之後,終於因為周轉不靈宣布關廠,還積欠了大筆的員工薪資及下游廠商貨款。

急得如熱鍋上螞蟻的Belven駐台代表很快找到賦閒在家的石超,拜託他「負責交貨」,否則無法面對需貨孔急的歐洲客戶。他更當場與Belven董事長Robert溝通,電話那頭是這麼說的:「你懂技術,那你就開公司接著做,我保證把每一張訂單都給你。」一群下游廠商在旁急敲邊鼓:「對啦!我們已經被你的老闆倒帳了,現在,我們鑄造、加工,接著給你組裝,你來當老闆!」一九八四年,石超決定放手一搏,妻子奔走標會籌資六十萬元,租了個騎樓就開始組裝,而Robert甚至指示在台代表必須住在附近旅館,每天要比石超更早到騎樓盯著,「哪管只有五個、十個成品,我都要搶著拿走!」Robert回憶。

石超回想起來深有感觸:「Robert可以說是我事業上的貴人,為免我沒錢買料或遭受匯差上的損失,他破例承諾開給我台幣信用狀,所以我做了一年就回本了。」來自比利時的貴人,不但在石超創業前四年給了他足夠撐起工廠的訂單,還不吝引介石超給國外客戶,「透過Robert的介紹,訂單愈接愈旺,也因為Belven走少量多樣化的產品路線,我從那時起就開始研發製造各形各樣的鋼閥,一路做到了上千種以上的產品。」

嚴訂良率收服歐日大廠

一九八六年,石超把小工廠正式命名為「晉得」,為避免重蹈前東家的覆轍,他看重技術改良甚於一切,產品的「不良率」僅千分之二,產品七成外銷歐洲市場,賓士、福斯、BMW、Audi汽車,陸續成了他的客戶,塑化龍頭台塑和國內面板大廠友達、奇美電等,廠內也可見到晉得的產品。

除了技術本位,客戶至上也是晉得客戶滿天下的原因。曾是晉得原件供應商的聯強精密鑄造董事長吳俊隆回憶,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華航貨機墜落金山附近,晉得隨機託運一批要交付給德商的閥門產品,雖是意外,「但石超第一時間就拜託我盡量供應零件,一周之內就交貨給心急如焚的德商,讓德國人都豎起大拇指。」已進入公司接棒的石超長子、晉得總經理石圓宇表示,「技術」一直是晉得賴以成長的根本元素,除了透過「客戶折磨」練出利基產品之外,二○一一年成功開發不鏽鋼結合陶瓷材質的新閥品,也已取得台灣、中國、歐洲多國專利,並已順利量產;而晉得最大宗的明星產品則是不鏽鋼球閥,光這一項就為晉得創下每月外銷兩萬個、年營業額接近六億元的業績,與全年二十二億元的營業額相比,約占二七%。

Belven催生了失業廠長石超的創業,扶植了晉得的直線成長,「因為晉得,我們自己也坐上了比時利最大的鋼閥大廠,還順勢打入中歐市場。」Robert說。而他的兒子Geert接任董事長後,日前特別來台拜訪石圓宇,「我對他(石圓宇)說,我們都是第二代,以後要繼續攜手合作,拚下更多市場。」這家從「收拾爛攤子」而創業有成的隱形冠軍,還要繼續用技術本位拚下去:「畢竟我失業過一次,不想再失業啦!」石超半開玩笑地說,也透露出他生於憂患的生命力。

石超

出生:1957年

現職:晉得鋼閥董事長

經歷:小鋼閥廠廠長

學歷:南開工專機械科

家庭:已婚,育有四子

晉得鋼閥

成立時間:1986年

負責人:石超

資本額:5000萬元

主要業務:

不鏽鋼球閥、逆止閥、管件、閘(球)塞閥

員工人數:140人

近年獲利:預估今年營業額2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