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遼寧:6萬噸美國進口大豆檢出6種有毒生物

遼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22日對外披露,遼寧鮁魚圈檢驗檢疫局近日在對美國進口大豆進行檢疫時,一次性截獲6種檢疫性有害生物。此次含有有害生物的美國大豆多達6.47萬噸。

據中新社報道,11月中旬,遼寧鮁魚圈檢驗檢疫局發現進境美國大豆含有大量可疑雜草籽,隨即送檢上級部門。遼寧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鑒定確認這些大豆中含有猥實蒼耳、西方蒼耳、意大利蒼耳等6種有害生物;其中,猥實蒼耳為遼寧口岸首次截獲,西方蒼耳和意大利蒼耳為鮁魚圈口岸首次截獲。

猥(或蝟)實蒼耳(Xanthiumechinatum)在國際貿易中常以刺果的形式混入大豆、玉米等糧食中,具備蒼耳屬雜草的危害特點,全株有毒,對神經及肌肉有毒害作用,會引起誤食牲畜胃部出血、潰瘍等問題,入侵性極強,是世界各國重點關註的惡性雜草。

目前,遼寧鮁魚圈檢驗檢疫局已對該批大豆從接卸、運輸、倉儲及加工環節實施嚴密監管,對生產加工產生的下腳料進行銷毀處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89

期市收盤:雙焦領跌 大豆異軍突起

內盤期市2日收盤,大豆領漲,漲超3%,鄭煤收漲近3%,熱卷、鄭醇、PP漲超2%,塑料、棕櫚、雞蛋、螺紋鋼漲超1%,瀝青、玉米、滬鋁、鐵礦石、滬錫、滬銀收漲。焦煤跌3.44%,滬鉛、矽鐵、鄭棉、玻璃、滬鋅跌超2%,豆粕、菜粕、白糖跌超1%。

國產大豆方面,11月產區與銷區國產大豆價格走勢持續分化,11月末黑龍江地區食用豆收購價格3560~3700元/噸,與上月同期相比上漲40至60元/噸,油用豆收購價格維持在3180至3220元/噸,與上月同期持平。盡管產區大豆價格保持穩定,但由於外運物流成本同比持續增加,導致銷區大豆到貨成本明顯上升,帶動關內大豆收購價格持續上漲,山東蛋白廠收購價格上漲至4600元/噸的新高。

供應方面,今年東北大豆產量增加,近期東北雨雪天氣增多,加之今年鐵路、公路運力緊張程度均高於往年,大豆外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近期東北中儲糧入市收購對價格產生短暫支撐,但與巨大的供應量相比,中央儲備大豆輪入數量有限,且後期仍需輪出大豆以保持庫存平衡。預計後期隨著東北農戶銷售新豆數量的增加,國產豆供應壓力仍將會逐步顯現。

需求方面,今年東北大豆質量同比明顯下降,加之今年運費上漲導致東北豆外運物流成本增加,而今年黃淮地區新豆蛋白含量明顯高於東北大豆,關內豆性價比較優並獲得市場青睞,使得東北豆需求較 往年同期偏少,貿易商普遍持謹慎態度。油用需求上,今年主產區油廠開工率雖然好於往年,但並沒有大幅提升的勢頭,黑龍江省除九三、龍江福等龍頭企業壓榨少量國產豆外,大部分中小油廠仍處於停工狀態。

另外,從往年價格走勢來看,2014和2015年國產大豆價格走勢在開秤後均呈現高開低走態勢,年度低點均出現在次年的4至5月春耕之前,今年國產豆開秤後價格並未立即走低,而是呈現穩中略漲的態勢,但今年產區庫存壓力較大,而外運不暢導致供應壓力後移,後期仍需警惕農戶春耕前的拋售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45

【大宗】中美貿易戰,為何先受傷的是大豆和波音?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479&summary=

【大宗】中美貿易戰,為何先受傷的是大豆和波音?

朗普在大選中承諾將對中國征收高達45%的關稅,以“平衡”雙邊貿易和保護在美國的工作崗位。特朗普目前為止言出必行的作風讓人不得不懷疑,特朗普對中國貿易戰的“宣言”可能是認真的。


若美國真的對中國開征45%的高額關稅,應優先賣空美國大豆和波音股票。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定會予以還擊,而還擊的工具大概率是占美國對中國出口總額1/4的大豆和民航飛機。這兩類不僅單項總額占比高,且因較容易被替代及替代後有利於中國利益,所以是中國反擊的首選目標,美國大豆和波音股票價格將受影響。


然而,若特朗普首先挑起貿易戰,最直接的代價將首先由投他選票的農業州和傳統工業州的農民和產業工人承擔,這在政治上是不可接受的。因此,特朗普大概率將在對中國貿易戰方面“食言”,但會沿著奧巴馬的思路通過WTO等框架,向中國貿易變本加厲地發難。


大豆和飛機將是中國反擊的首選工具


在2006年至2015年間,美國對中國貨物出口增長迅速,十年間增幅高達114%,而同期對全球其他國家的出口增幅僅有51%。2015年美國對華貨物出口總額達1130多億美元,這其中僅大豆和民航飛機兩項就占到了約1/4。



除了這兩項物品占比高之外,其還有替代性強且替代後有利於中國利益的特點。首先來看替代性。這在中國的民航飛機市場最為直觀的: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民航機隊總共有2933架飛機,其中空客飛機1383架,波音飛機與空客平分秋色。雖然空客進入中國市場比波音晚了15年,但隨後市場份額逐漸與波音拉平,且在世界市場上也齊頭並進,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雙方的產品線具有很高的相互替代性。


進口替代在大豆方面就顯得更為複雜。雖然像民航飛機市場一樣,美國和巴西兩國的供給基本占領了中國進口大豆市場,但因為農產品的季節性,美國和巴西因分別處於南北半球,對中國大豆的供給實際上是按季節進行分工的。所以兩者的替代性並不像波音和空客那樣高。



但更換進口國替代僅僅是替代性的一個方面,特別在國家發展和安全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通過國內生產替代更符合國家利益。大豆在這方面就顯得尤為突出。目前中國大豆的對外依存度已經高達85%左右,同時外資的進口大豆加工能力占80%以上,大豆從種植到加工的全產業鏈早已全面“淪陷”。此外,因為進口大豆100%為轉基因品種,育種技術也全部掌握在美國手中,可以說大豆不僅僅是中國糧食生產的短板,更是糧食安全的隱患。


但因為中國加入WTO不得不放開大豆市場,國外轉基因大豆對國內大豆的優勢,不管在價格上還是出油率上都是壓倒性的,所以目前的局面並不是有意為之,卻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結果。但如果特朗普首先撇開WTO規則對中國開展貿易戰,中國順勢首先拿回大豆自主權是毫無懸念的。至於轉基因大豆的優勢等問題,中國早已通過收購先正達提前進行了布局。而中國糧食的高庫存也保證了中國的底氣。


在民航飛機的國內替代方面,中國不僅可以將波音的訂單都轉向空客,順勢還可以加大空客在天津及波音未來在舟山總裝線的產量,以及加快其向中國技術轉讓的速度。有利於中國商飛以更快速度“進入狀態”。


飛機和大豆貿易戰對美國的殺傷力和威懾力


中國主要選擇飛機和大豆這兩類物品還擊,不僅因為其替代性強且符合國家利益,還因為它們對美國和特朗普具有有效的殺傷力和震懾力。


首先來看波音飛機。波音公司預計,未來20年中國民航將購買超過6800架飛機,總值超過1萬億美元。中國市場是波音公司在海外最大的市場,按目前的市場份額來看,中國市場未來20年可以為波音公司提供至少5000億美元的營收,如果這5000億營收因為特朗普的貿易戰全部進入“死敵”空客的腰包,將無疑成為波音公司的災難。此外,作為全美最大的出口公司,波音稱中國市場為公司創造了1萬5000個工作崗位,如果算上整個供應鏈,實際創造崗位可能在150萬個。



在大豆方面也是“同樣的故事”。美國生產的大豆近50%用於出口(多數銷往中國),且絕對產量也越來越大。中國即便減少部分美國大豆進口量,其對大豆價格的影響將會非常巨大。預計未來中國進口大豆的需求將繼續快速增加。中國市場不管對美國飛機制造還是農業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



更為重要的是這兩大類對於特朗普具有極大的威懾力。波音和農場主在華盛頓擁有強大的遊說力量,直接損害其利益的決策將受到國會激烈的反對;除此之外,特朗普若對中國開啟貿易戰,將是對選民的背叛:其獲的總統一職主要依靠農業州和傳統工業州的支持。


所以,根據利害得失判斷,特朗普最後將大概率選擇通過WTO的規則體系向中國發起貿易攻擊,而不是通過破壞對美國有利的貿易體系的方式,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目前大豆和波音股票價格所包含的特朗普直接開啟貿易戰的幾率幾乎為零,當前市場也不認為特朗普會按競選時承諾的粗暴方式處理中美貿易問題。但若特朗普真的“言出必行”,意外宣布對中國征收懲罰性關稅,那市場將優先賣空美國大豆及波音股票。(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91

期貨收盤丨黑色系延續弱勢錳矽跌停 大豆漲超2%

周一,期市收盤多數飄綠,黑色系延續弱勢,錳矽跌停,鐵礦石、焦煤、焦炭跌超2%;化工品普遍走弱,橡膠、甲醇、塑料、聚丙烯跌超3%;有色金屬整體偏弱,滬鉛跌超3%,滬鋅跌超2%;農產品多數飄紅,兩粕及大豆漲幅居前,大豆漲超2%,但棕櫚油跌超2%。

截止收盤,雞蛋跌3.7%,滬鉛、橡膠、PP、甲醇和塑料跌逾3%,豆一漲1.96%,棉花漲1.65%,菜粕漲1.09%。

港口方面來看,港口仍存在大量高價現貨庫存,由於來自於國內生產廠家的詢單較多,本周BHP等國外礦山4月報價上調,但國內港口錳礦價格卻仍處於盤整態勢,高報價無人采購,只能暗中降價促進銷售。

鋼廠方面,4月鋼廠采購量恢複正常,且部分由於前期庫存偏小,此次采購略有增量,且較難以低價采購,短期鋼價走弱,不排除後期鋼廠有減產計劃出現。

本周來看,由於鋼廠采價基本落定,短期矽錳市場價格也將圍繞此價盤整運行,近期黑色價格偏弱,矽錳期貨不排除跟跌跟漲,對於市場參與者心態也有所影響,貿易商方面近期不再大量采購,均為按訂單采購,而市場矽錳供應量略有增加,前期檢修關停的廠家有開工打算,錳礦價格將繼續持穩,較難跟隨外盤價格上漲,但由於外盤價格的支撐,短期下跌空間也跌較小,側面也對於矽錳形成支撐,短期矽錳價格將呈現弱勢盤整格局運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876

國內擔心大豆進口依賴度過高,聽聽美洲的農民怎麽說

在世界大豆貿易的天平兩端,出口國和進口國,可謂彼此相互依存。

在日前舉行的“南北美大豆可持續生產和消費重要性暨與華貿易論壇”上,占全球大豆出口總量絕對比重的美洲六國(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巴拉圭、美國、烏拉圭)出席。

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4月份世界油籽市場和貿易報告,2015~2016年度,大豆的全球出口總量為13223.9萬噸。值得關註的是,在2015~2016年度,中國的進口量為8323萬噸,占全球貿易量的比重為62.9%。該年度,中國的大豆產量為1178.5萬噸,進口依賴度高達87.6%。

在國內也一直有聲音關註大豆畸高的進口比例。針對第一財經記者的提問,代表團代表回應稱,“中國是代表團各國的大豆第一大進口國,也是第一大客戶,如果沒有中國的進口,各國都會損失掉大豆的價值,就會變得沒有意義”以及“因為我們的存貨太多了。”

“我們的存貨太多了”

面對如此高的進口依賴比重,對於世界主要大豆生產國和貿易國的一舉一動,格外重視“糧食安全”的中國政府免不了會用一種“異樣”的眼光來打量。盡管此次舉辦各方都強調論壇旨在“促進世界主要大豆生產國和貿易國產業間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動和宣傳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當今世界大豆生產和消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滿足日益增長的國際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對大豆的需求”。

針對第一財經關於六國是否會考慮聯合抵制出口大豆到中國的提問,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主席、大豆協會理事吉姆·米勒(Jim Miller)回應稱,此番代表團來華目的不是為了控制對華出口,而且任何一人都不會這麽做,也都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們的存貨太多了。”

根據上述報告,2015~2016年度,大豆的全球出口總量為13223.9萬噸。其中,巴西(5438.3萬噸)、美國(5268.8萬噸)、阿根廷(992萬噸)、巴拉圭(531萬噸)、加拿大(425.8萬噸)分列前五位。

此外,該報告稱,2016~2017年度,由於產量增加,烏拉圭大豆出口預計為300萬噸,比上月預測值高出50萬噸。

這也就意味著,這6個國家的出口量占全球出口總量的比重接近98%。

米勒稱,在美國,種植的玉米85%是基因改良玉米,約25%用於出口,其余用於美國本土消費。種植的大豆95%是基因改良大豆,58%出口,其余用於美國本土消費。

他說,中國是代表團各國的大豆第一大進口國,也是第一大客戶,如果沒有中國的進口,各國都會損失掉大豆的價值,就會變得沒有意義。

巴拉圭谷物和油籽貿易商協會代表索尼婭·托馬松(Sonia Beatriz Tomassone de March)補充說,“我們不可能會有任何想法來成立這樣一個組織去做一些與中國利益相悖的事情,而是正好與之相反,我們是要來跟中國成為夥伴,而不是和中國產生利益上的沖突。”

梳理前述報告也可以發現,在全球大豆前五大生產國中,出口貿易量占產量的比重從高到底依次為,加拿大(66.8%)、巴拉圭(57.6%)、巴西(56.4%)、美國(49.3%)、阿根廷(17.5%)。其中,前四個國家的出口貿易量均超過或接近50%。

換句話說,在世界大豆貿易的天平兩端,出口國和進口國彼此相互依存。中國每年8000多萬噸的大豆進口量也極大的影響著這5個國家的出口。

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出席此次論壇的主要大豆生產國,也曾經付出過環境生態破壞的代價。

比如,上世紀30年代,美國由於長期過度毀草開荒,造成過水土流失和歷史上著名的“黑風暴”;巴西在亞馬遜地區的大規模墾殖計劃,也曾使亞馬遜雨林遭受嚴重破壞。

正因此,這些國家走上了可持續發展道路,從技術、物流等各方面發力,並建立起一整套法律法規體系,在增加供給、滿足需求的同時,承擔起保護耕地可持續生產能力、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責任。

米勒提到,生物技術可以在提高單產的同時,讓有限的資源可持續使用。

在論壇上,加拿大大豆協會主席馬克·休斯頓(Mark Huston)稱,“糧食安全是很多中國消費者都擔心的一點,這也是我們的關註點。代表團來訪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給中國高質量的、可持續的糧食供給。對於生物技術的審批,希望中國能夠更富有預見性,也更加及時,這樣國際上的糧食主產國就可以供應高質量的糧食。至於標識,各國規定都不一樣,這取決於各方所面對的壓力。”

對於所謂的“可持續”,阿根廷免耕農民協會會長佩德羅·維尼奧(Pedro Vigneau)解釋稱,這包括環境的可持續,農民采用生物技術和免耕技術,通過精準投入,有效地保護了土壤和環境。

阿根廷大豆產業鏈協會會長羅多爾福·羅西(Rodolfo Rossi)稱,美洲的大部分大豆和玉米生產都使用生物科技種子。之所以美洲農民大力支持生物科技,在於科技幫助他們以更少的投入生產更多的產品,同時有助於減少環境影響。

他提到,中國的大豆(和部分玉米)主要從美國、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進口。作為大豆主要生產國,只有這些技術得到中國的批準才會有作用。中國政府和其他國家政府都有權利對每個轉基因品種進行許可和批準,但是希望各國的審批機構能夠協同批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625

東北調研:大豆播種面積大幅增長 非轉基因加工或迎轉折

東北大豆玉米春耕接近尾聲,在大連商品交易所組織下第一財經記者來到東北三省進行了一輪春耕調研,旨在了解今年東北農作物播種情況。

東北三省是我國農業大省,中國大豆主產區也就在這里,這次調研我們先後走訪了北安、海倫、松原、大連等地的農場以及大豆玉米的深加工企業。

東北大豆播種面積大幅上揚

在調研中記者了解到,由於去年政府取消了玉米托市價格,玉米價格出現了大幅下挫,不少農戶在玉米上基本沒有賺到錢,有些甚至賠了錢。相比較而言去年大豆價格較為堅挺,種植大豆政策也有所傾斜,因此今年農戶普遍認為大豆種植還是存在一些利潤。減少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大豆種植面積的現象較為普遍。

黑龍江龍江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勝斌表示:“因為今年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家對種大豆的農民進行‘直補’,對玉米改種大豆的農民,國家每畝地補貼150元,這樣促進了農民種大豆的積極性,現在有很多適合種大豆的區域,農民種大豆的積極性非常高。我們認為今年的大豆種植面積,應該是大幅增加的,預計黑龍江地區增加30%都打不住。”

黑龍江農墾總局北安管理局趙光農場場長王宏忠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趙光農場有耕地50萬畝,去年60%種植玉米,20%~30%種植大豆,由於國家出臺了鐮刀灣地區要減少玉米種植的相關政策,今年玉米種植面積調整至30%,大豆種植面積調整至50%,其余種植一些經濟作物以及雜糧。”

海倫市也是黑龍江大豆的主產區,這次在海倫市大豆種植面積的調研中,海倫市糧食局副局長朱中穎告訴記者:“今年海倫地區預計大豆產量增幅比較大,而玉米產量可能出現大幅縮水。去年我們大豆種植面積是220萬畝,玉米種植面積是156萬畝,今年海倫市經過結構調整之後,預計種植大豆260萬畝,預計種植玉米80萬畝。”

從記者調研的幾個地方來看,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而這可能對於未來大豆價格形成壓制。

非轉基因大豆加工困局或迎來轉折

高企的大豆價格刺激著農民的種植,而另一方面,對於加工企業而言則是另一番景象。由於收儲價格相對較高導致不少加工行業買不到便宜的大豆來生產豆油,這也導致近幾年東北非轉基因榨油廠開工率連續下滑。隨著播種面積的上揚,加工企業對於下半年的市場充滿希望。

轉基因大豆主要用途就是壓榨成豆油,因此轉基因大豆與非轉基因大豆的主戰場就在豆油市場打響了。一般而言非轉基因大豆價格高於轉基因大豆,在轉基因大豆沖擊下,非轉基因豆油壓榨利潤薄得有限。

理論上非轉基因大豆價格高於轉基因大豆,那麽非轉基因豆油價格也應該高於轉基因豆油。然而事實上這樣的博弈卻並不成立,在整體供大於求的市場下,價格博弈還是遵循著“木桶定律”來運行,即一只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高度。豆油市場定價如何取決於成本最低的豆油定價情況。當非轉基因豆油供大於求的時候,多余的那些非轉基因豆油價格自然會往轉基因豆油價格上面去靠,然後逐漸拉低非轉基因豆油與轉基因豆油的價差。上遊政策扶持挺價格,下遊市場定價,與轉基因豆油做競爭,這是東北壓榨企業面臨的尷尬。

據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全國告訴記者:“2016年大豆的總消耗量約為9500萬噸,其中8000多萬噸是轉基因大豆,而非轉基因大豆僅消耗了1000多萬噸。哈爾濱地區的油廠生產的主要是非轉基因豆油,因此生產沒有積極性,一時半會還很難開工,如果將來,老百姓對非轉基因認可度越來越高,也許能好起來。”

宋勝斌告訴記者,這幾年東北大豆每年的種植數量都在下降,加上中儲糧高價收購,這樣導致下遊企業所需的大豆嚴重不足,現在農民手里的大豆很少。 “中儲糧手里有一部分大豆,但是到現在還沒有拍賣出來,我們希望中儲糧抓緊拍賣,我們也能早日開工。”他說。

目前,黑龍江不少非轉基因榨油廠像宋勝斌那樣因為沒有利潤,或買不到合適價格的大豆而處於關停狀態。而另一些則選擇轉型,往深加工方向謀求出路,張全國就選擇了轉型深加工。

張全國認為,只要有轉基因大豆存在,非轉基因豆油廠很難開機。於是他將目光放到了大豆蛋白粉等深加工產業上去,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張全國的企業實現了減虧,他告訴記者,今年有望扭虧為盈。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05

中國在農業領域打了反擊“組合拳” 美國大豆的替補者早選好

中美貿易戰開始進入貼身肉搏階段,針對美國政府發布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中國的反擊是一套組合拳。

4月4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涉及2017年中國自美國進口金額約500億美元。最終措施及生效時間將另行公告。

中國打出“組合拳”

此前,業內分析稱,一觸即發下的中美貿易戰,會先以一般的小商品來試探,如在農產品領域,可能會針對來自美國的高粱、苜蓿草,甚至是玉米,緊隨其後就會考慮大豆。

如今來看,這次中國在農產品領域的反擊來了一套組合拳。梳理商品清單可以發現,其中包括:大豆、玉米、棉花、高粱、小麥、牛肉、橙汁、煙草。

對於這次反擊,上海匯易咨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李強對第一財經分析稱:一是中國基於對等的原則,主要是出於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發生了變化。這次的500億美元,跟美國政府發布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涉及到的中國輸美的1333項500億美元商品,規模相當。另外,對鋼鐵和鋁,美國對中國以外的其它國家進行了豁免。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才被迫進行反擊;二是對這些領域進行征稅,還是比較客觀的,符合國內的產業結構的,比如大豆是可替代的,汽車是國內可以自產的,這是符合預期的。

至此,美國200多萬農場主真真切切的擔憂才到來。在過去多年來,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最大進口國。其中,美國62%的大豆銷往中國。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累計9553萬噸,而前三大的大豆進口國分別為巴西、美國和阿根廷,進口量分別為5093萬噸、3285萬噸、658萬噸。也就意味著,來自美國大豆占比達到34.4%。

從短期的結果來看,李強分析稱,短期來看會對大豆市場造成劇烈的波動,這種市場波動,也會傳導到整個產業鏈,影響到豬肉價格。不過,自去年底以來,生豬價格已經跌去了35%-40%。即便這次對美國大豆征關稅,傳導到豬肉上的價格增長幅度也有限。

他說,由於美國大豆具備可替代性,進口的缺口可以在南美洲國家填補。比如,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等。

另外,繼4月2日起,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豬肉及制品等8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25%之後,這次委員會還對美國牛肉進行征收25%的關稅。而美國牛肉正是2017年同意開放的。這也是2003年由於瘋牛病疫情而遭到禁止的美國牛肉,時隔14年後,重新登陸中國。

對於牛肉同樣作為反擊的措施之一,李強認為,主要是其作為政治影響較大,因為美國牛肉價格本身就偏高,主要針對高端消費市場。

南美大豆可作替補

當前,隨著國內日益增長的大豆需求量,中國企業也開始加速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農業投資布局。比如,大北農旗下生物技術公司就尋求跟阿根廷公司的合作機會,設立實驗室進行大豆育種,在阿根廷乃至拉美推廣中國大豆種子種植,從而實現大豆的出口轉內銷。

此外,糧食進出口企業也在加強跟南美洲大豆出口國的合作。比如,加大在巴西頭號大豆產區的收購量。據報道,2017年11月,巴西頭號大豆產區馬托格羅索州州長佩德羅·塔克斯 (Pedro Taques)曾到中國,和中糧以及鵬欣集團商議在巴西投資等事宜。彼時中糧集團常務副總裁兼中糧國際副董事長、CEO遲京濤表示,未來五年從馬托格羅索州采購的大豆量將從目前的每年400萬噸提高至720萬噸。

針對南美洲大豆出口的瓶頸之一——港口設施,3月16日,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在巴西投資建設的巴西聖路易斯港項目於舉行了奠基儀式。據了解,該港口擬規劃建設4個泊位及配套堆存設施,主要貨種為糧食、油品等,可提高巴西大豆的出口能力。

值得關註的是,2017年,糧食、肉類、水果最大農產品是中國最大的三類進口農產品。大豆進口占到的全球貿易總額的67.01%,世界產量的29.37%,為國內產量的6.54倍。

業內認為,大豆原產於中國,中國曾經是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豆、豆油、豆粕出口國,但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以及世界最大的植物油進口國。

當前,中國的農業扶持政策也釋放了支持國產大豆的信號。4月3日,農業農村部與財政部聯合發布2018年財政重點強農惠農政策,2018年中央財政繼續加大支農投入,將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實施玉米及大豆生產者補貼,大豆補貼標準要高於玉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41

貿易戰或致美對華大豆出口收縮 主糧轉基因產業化尋找契機

當前正值北美大豆種植季,而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要不要種大豆,對200多萬美國農場主來說,的確是一個難題。因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大豆出口客戶,銷往中國的大豆超過總產量的六成。

同樣的,目前,中國大豆的對外依存度屢創新高,2017年達到86.2%,而且進口的大豆絕大部分為來自美洲的轉基因大豆。那當前中國是否可以打破“只能進口轉基因大豆,卻不能種植轉基因大豆”的尷尬,推動國內轉基因玉米、大豆的產業化進程呢?

日前,在《食物進化》觀影暨轉基因科普交流會上,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姜韜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科學層面來講,經過科學論證和評估,被批準的轉基因作物是安全的。當前最需要解決和應對的還是輿論的接受度難題。時值中美貿易摩擦之際,這將會為中國社會進一步認識和接受包括大豆在內的主糧轉基因產業化提供一個契機。

大豆買賣雙方博弈

4月初,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

此舉著實讓美國農場主們一下子慌了陣腳。因為種植季已經來臨,美國從南到北正在準備播種計劃。而改種玉米又受制於中國每年玉米的配額而進口數量有限。根據中國官方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玉米進口關稅配額量為720萬噸,更何況玉米也位列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之列。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大豆產量為1440萬噸,總需求量達到11079萬噸。這意味著,中國的大豆自給率僅有13%。

大豆在中國的糧食進口中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呈現明顯的大豆主導型糧食進口特征。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累計9553萬噸,占全年糧食進口總量的73.1%。

此外,2017年,我國大豆前三大進口來源國分別為巴西、美國和阿根廷。其中,來自巴西和美國的大豆分別約占中國進口總量的53%和34%。

在國內的總需求中,大豆的消費可分為三類,其中榨油為主要用途。上述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大豆榨油消費9560萬噸,占總需求量的86.3%,其中國內大豆180萬噸,進口大豆9380萬噸。也就是說,來自國外的轉基因大豆在國內的榨油需求中占據支配地位,達到98.1%。其次,大豆還用於食用及工業消費,達到1445萬噸,此外,還有種用及損耗,達到54萬噸。

然而,從當前形勢看,中美雙方如果不能及時達成貿易妥協,貿易戰或將導致美國對華大豆出口的大幅收縮。

大豆缺口填補路徑

面對剛性需求,該如何填補美國大豆收縮所帶來的供給缺口呢?

轉投南美是一條可選擇的路徑。不過,需要看到,巴西和阿根廷兩國的大豆產量在1.5億噸左右,去掉國內消費,出口大豆的80%都已經由中國進口,剩余的20%被歐盟、日本等進口。中國從這兩國取得進口的增長空間有限。而且,南北美洲大豆的收獲季不同,難以形成大幅替代。今年阿根廷又遭遇幹旱,大豆減產1500萬噸左右,勢必會減少對中國的出口量。這些必然使南美大豆價格水漲船高,推動大豆全產業鏈價的價格上漲。

當然,也可以找大豆替代品,如油菜籽、肉類產品和其它植物油,但短期內難以找到充足的世界供應。這是當前的生產與供應格局所決定的。如果美國大豆進口受阻,南美大豆產量必將提高,其中一部分是新開墾土地,但增幅有限,主要是環保的制約。

增加國內大豆的種植面積,提升國內大豆自給率,也是一條路徑。

目前盡管中國正大力推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推廣玉米與大豆輪作和“糧改飼”,但是以國產大豆1851.7公斤/公頃的單位面積產量來計算,要替代美國大豆,就需要2.66億畝耕地,如果全部替代進口,就需要7.6億畝耕地。但一直以來,大豆這種土地密集型的農產品進口,則被視為有效緩解國內耕地、勞動力和水資源緊張的局面。

國內當前正在通過補貼政策,引導大豆種植面積的增加,這可以緩解一部分的供給缺口。考慮到應用轉基因技術可以提高大豆單產,隨著合適時機的到來,中國批準轉基因大豆產業化種植的可能性也會大增。

業內認為,與其進口轉基因大豆,將這一部分市場拱手相讓,倒不如使用自主的轉基因技術。

與此同時,應對大豆缺口也應該考慮從節約糧食著手。據統計,全國農戶儲糧、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損失浪費糧食每年達到3500萬噸以上。

主糧轉基因產業化的爭論

不論是從美國,還是從巴西、阿根廷進口大豆,均為經過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批準進口的轉基因大豆。由於中國的買家市場,沒有經過中國官方批準的轉基因大豆品種,美洲農場主斷然不會種植,因為根本無法出口到中國市場,即便運來也會被海關退運。

轉基因大豆有著顯著的優勢。比如抗除草劑的轉基因大豆,會減少黑土地翻耕,保護地力,而這也會大幅的減少勞動力的投入,為農民增加收入。種植抗蟲轉基因大豆,可以減少農藥使用,對食品安全也是利好。

對於發展轉基因,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農業經濟學會黃季焜稱,農業生產並不只是“增產”的問題,還要考慮農民的收入提高、健康和環保問題。

針對“國產轉基因大豆產業化的機會已經不大”的觀點,姜韜認為,對於科學家來說,更關註政策本身對自主科技成果的支持。最重要的還是,中國是否能盡早邁出轉基因主要農作物的產業化步伐。至於國產轉基因大豆被批準種植以後,到底具不具備市場競爭力,能不能幫助中國挽回一部分市場份額,這是來自經濟效益層面的考慮,應該由市場來決定。對於轉基因抗蟲玉米和水稻的競爭力,國內科學家還是充滿信心的。

其實,在頂層設計上,國家已經為了主糧轉基因的產業化采取了切實的行動。

比如,“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稱,“十三五”期間要加強作物抗蟲、抗病、抗旱、抗寒基因技術研究,加大轉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研發力度,推進新型抗蟲棉、抗蟲玉米、抗除草劑大豆等重大產品產業化等。

2017年10月,隨著國務院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的修訂,規範了轉基因農作物的審批流程,為未來轉基因商業化推廣奠定了基石。

面對輿論接受的難題,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2018年將繼續加大轉基因科普宣傳力度,組建科普聯盟,舉辦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各種媒介和渠道傳播科學知識,回應公眾的關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067

中國4月貿易順差1828億元,大豆進口量減少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1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8.9%。其中,出口4.81萬億元,增長6.4%;進口4.3萬億元,增長11.7%;貿易順差5062.4億元,收窄24.1%。

4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36萬億元,增長7.2%。其中,出口1.27萬億元,增長3.7%;進口1.09萬億元,增長11.6%;貿易順差1828億元,收窄27%。

一般貿易快速增長且比重提升。前4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5.34萬億元,增長12.8%,占我外貿總值的58.6%,比去年同期提升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71萬億元,增長12.1%;進口2.63萬億元,增長13.5%;貿易順差801.6億元,收窄20.2%。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2.44萬億元,增長2%,占26.8%,下滑1.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54萬億元,增長0.5%;進口9042.9億元,增長4.6%;貿易順差6340.4億元,收窄4.8%。

對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場進出口均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高於整體。前4個月,中歐貿易總值1.34萬億元,增長8.3%,占我外貿總值的14.7%。中美貿易總值為1.24萬億元,增長5.9%,占我外貿總值的13.6%。前4個月,我與東盟貿易總值為1.17萬億元,增長12.6%,占我外貿總值的12.9%。中日貿易總值為6641.3億元,增長3.8%,占我外貿總值的7.3%。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2.51萬億元,增長11.6%,高於整體增速2.7個百分點。

民營企業所占比重進一步提升。前4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3.52萬億元,增長12.4%,占我外貿總值的38.6%,比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26萬億元,增長9.6%,占出口總值的46.9%;進口1.26萬億元,增長17.6%,占進口總值的29.3%。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3.91萬億元,增長4.6%,占我外貿總值的42.9%。其中,出口2.03萬億元,增長2.9%;進口1.88萬億元,增長6.6%。此外,國有企業進出口1.65萬億元,增長12.2%,占我外貿總值的18.1%。其中,出口5219.2億元,增長8%;進口1.13萬億元,增長14.3%。

機電產品出口增長,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前4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2.84萬億元,增長8.7%,占出口總值的59.1%。其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1.27萬億元,增長9.9%;機械設備8579.3億元,增長11.3%。同期,服裝出口2749.2億元,下降7.5%;紡織品2346.6億元,增長4.2%;家具1062億元,下降0.7%;鞋類924.9億元,下降9.5%;塑料制品818.2億元,增長4%;箱包506.7億元,下降6%;玩具399.6億元,增長4.5%;上述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8807.2億元,下降2.4%,占出口總值的18.3%。此外,鋼材出口2162萬噸,減少20.1%;汽車34萬輛,增加29.4%。

鐵礦砂、原油和銅等商品進口量增加,大豆進口量減少,大宗商品進口均價漲跌互現。前4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3.53億噸,增加0.2%,進口均價為每噸463.1元,下跌17.1%;原油1.51億噸,增加8.9%,進口均價為每噸3058.5元,上漲13.4%;煤9768萬噸,增加9.3%,進口均價為每噸547.3元,下跌11.3%;大豆2649萬噸,減少3.8%,進口均價為每噸2723.8元,下跌8%;成品油1125萬噸,增加10.6%,進口均價為每噸3583.3元,上漲8.6%;初級形狀的塑料1022萬噸,增加7.4%,進口均價為每噸1.12萬元,下跌1.9%;鋼材450萬噸,減少1.3%,進口均價為每噸8036.3元,上漲11%;未鍛軋銅及銅材167萬噸,增加15.4%,進口均價為每噸4.8萬元,上漲10%。此外,機電產品進口1.91萬億元,增長15%;其中汽車37萬輛,增加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698

大豆貿易玩家山東晨曦破產始末

作為曾經中國最大的大豆進口企業之一,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東晨曦”)於今年7月宣告破產。

7月20日,山東省莒縣人民法院公布了山東晨曦破產的民事裁定書,該裁定書中指出,山東晨曦成立於1999年12月1日,現已資不抵債,不能償還到期債務。

相關材料顯示,該公司貿易業務涵蓋了大豆、燃料油、原油、石化產品的進口加工等。其中,大豆貿易是最為核心的主體。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山東晨曦共進口大豆551萬噸,約占全國當年進口總量的9.44%。

第一財經記者留意到,由於大豆進口貿易利潤薄,進口貿易商們繼而轉向以大豆為載體的貿易融資。即利用信用證的時間差將獲得的資金用於其他行業的投資或借貸賺取高額的回報和利息,而進口的大豆則低價賣給其他企業。

多位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山東晨曦是行業內這一操作行為的始作俑者。

銀行“抽血”

官網資料顯示,山東晨曦是山東省重點工業企業,現已形成石油化工、糧油加工、國際貿易、文化旅遊四大主營業務,員工6000余人,連續7年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16年石化企業總產值168.5億元,糧油加工企業總產值15.9億元;貿易業務方面實現銷售收入261億元,整個集團實現銷售收入432億元。

該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邵仲毅還曾是《2016胡潤全球富豪榜》上的億萬富豪,2016年以190億元的財富位列該榜單的山東首富。不過,財富榜單風光無限的邵仲毅,為何會面臨所掌控企業的破產呢?

2015年,邵仲毅就曾在接受采訪時公開表示,自2014年底,公司開始面臨資金不足的情況。原因是,自2014年年中開始,銀行陸續通過讓其提前還款、貸款到期後減少放貸額度等方式,逐步減少了山東晨曦的貸款,與2013年相比,企業總貸款數量減少了三分之一。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在2016年11月,民生金融租賃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要求凍結被申請人海右石化(山東晨曦控股的下屬企業)、山東晨曦、邵仲毅、吳海軍銀行存款人民幣7700多萬元或查封、扣押其相應等值財產。

同一時間,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也將海右石化、山東晨曦等單位起訴到法院,請求法院判令海右石化返還租賃物、設備,並支付按全部未付租金數額計算的損失暫計為人民幣2.97億元及利息。

2016年12月,農銀金融租賃稱其公司與海右石化於2013年3月簽訂了《融資租賃合同》等協議,由山東晨曦提供保證擔保。截至2016年9月20日,海右石化應付租金超過1億元,罰息1300萬元,共計超過1.15億元。

那麽,銀行緣何要對山東晨曦進行“抽血”呢?

2014年的時候,曾出現過一次大豆進口商違約潮,包括山東晨曦、山東昌華集團、得利斯等大豆進口企業均有波及。在這次的違約潮後,銀行隨即開始更加嚴查貿易公司信用證融資,並收緊了信貸,這也就使得企業資金獲得的成本和難度增加。

而這,直接觸動了山東晨曦貿易模式的“命根子”。

大豆的“投機玩法”

一位國內油脂貿易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形容,“山東晨曦一度很火,可以稱它是名貫業界的大豆貿易融資公司,他們的國內大豆貿易一直壓著市場行情走,價格很有吸引力。”

大豆貿易與大豆貿易融資,兩字的不同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通常情況下,大豆進口企業在簽訂進口合同後,向海外銀行申請信用證,繳納20%到30%的保證金,這樣企業就可以獲得90天至180天不等的延期支付貨款的遠期信用證。一般來說,信用證是大宗商品國際貿易常用付款工具,如果銀行不對進口商開具信用證,就意味著將無法完成付款交易。過去,在信用證項下的銀行貸款利率最低只有2%,並允許延後幾個月還款。

企業拿到這一遠期信用證後,可以向國內銀行進行貸款,從而賺取匯率差和雙邊銀行(國外銀行和國內銀行)利息差。隨後,大豆進口商們迅速將拿到的錢投入小額貸款和房地產等更有利可圖的地方。

顯然,相比利潤薄弱的農產品貿易,對於大豆進口貿易商們而言,“空手套白狼”的貿易融資似乎更有吸引力。

上述油脂貿易業人士進一步透露,在2013年至2014年人民幣升值期間,國內以大豆為載體的貿易融資行為在行業很普遍,當時甚至有些企業徹底放棄主業,轉而把大豆進口作為融資工具,通過資本運作大舉低價拋售套現,而後再將這些現金投向高利借貸或房地產市場,利用信用證90天甚至180天免息期賺取高額利息收入和人民幣升值匯兌收益。不過,從2015年開始,隨著人民幣持續貶值,上述投機企業也逐步被市場洗牌,只有個別企業繼續存在上述金融把戲。

九三糧油集團對外貿易相關負責人韓少傑此前就曾公開表示過,大豆貿易融資,賺的是匯率和利率。如果人民幣貶值,匯率賺不到錢了,利率可能還能賺到,因為境外融資成本相對還是比較低的。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015年2月上海自貿區境外融資全面開放後,境內外幣融資,3%~5%的利率水平比較常見,最便宜的有2%多,2.67%已經算是比較低的利率,但境外的外幣利率可以低到1.3%的水平。

邵仲毅此前也坦承,人民幣升值的時候,做進口確實舒服,匯率變化使得大宗貿易賺錢很容易。通過銀行融資平臺,賺匯率和利潤差,確實賺了不少錢。

成敗蕭何

投機玩法帶來巨額利潤的同時,背後的風險不言而喻,而山東晨曦的破產正是該盈利模式“成敗蕭何”的完整體現。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獲悉,一些大豆進口商利用信用證的杠桿作用套利投資失利,使得資金鏈斷裂,因而無法開具新的信用證,導致貨船不能按合同卸貨,而另一些利用大豆作為載體套利的交易也被牽連崩塌。

一頭紮進融資貿易中的山東晨曦,其貸款數額之高、風險之大已引起業內的警覺。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3月末,山東晨曦對外擔保余額為36.95億元,占其同期凈資產的41.79%。

根據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在2013年12月對山東晨曦的一份關於短期融資券信用評級報告,截至2013年6月底,公司對外擔保46.83億元,擔保率為62.63%,公司對外擔保比例大,且被擔保公司與公司行業關聯度很高,易受貿易行業波動沖擊,存在一定或有負債風險。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6月末,山東晨曦將其貨幣資金抵押給銀行辦理外匯貸款及信用證,其受限貨幣資金額中,銀行承兌保證金10.77億元,信用保證金12.94億元,美元借款保證金27.70億元,合計51.41億元,占總資產的28.95%,占凈資產的68.75%,占比高,受限資產余額大,該公司流動性風險不言而喻。

而隨著融資規模的不斷擴大,財務費用不斷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蝕了利潤,造成其盈利能力下降。2010年、2011年、2012年及2013年上半年,山東晨曦毛利率分別為12.99%、12.00%、9.69%和7.65%,一路下滑。

如果說上述種種風險來自企業內部的“義無反顧”,那麽關稅的變化及人民幣貶值則是外來的巨大挑戰。

行業數據顯示,2013年大豆的融資性進口約占進口總量的17%,達到1100萬噸。到了2014年,人民幣匯率下跌,這進一步導致大豆貿易融資的套利空間被壓縮,作為融資抵押品的大豆,挑戰空前。

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峰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山東晨曦一直以來都是以人民幣匯率投機為主,做貿易則為輔。2012年山東晨曦開始進口大豆,也是其人民幣匯率行為投機的開始。2014年人民幣貶值對其造成了第一波的沖擊,而近期的中美貿易戰提升了從美國進口大豆的關稅和人民幣再次貶值成為其被壓垮的“最後一根稻草”。

“近兩年人民幣優勢不顯著,加之外管局更加嚴格的管理,之前濫用大豆進行貿易融資的行為已經很少了,2015年後,個別繼續在這麽操作的企業也是因為仍有融資的需求。”另一接近事件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

他表示,無論中美貿易戰或是新一輪的人民幣貶值是否到來,倒閉是此類投機企業必然的結果。因為此類公司的模式存在問題,且沒有核心競爭力。大豆本身是需要專業團隊進行操作,加上這幾年大豆市場的行情,即便是專業的團隊也未必能夠實現盈利。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