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城市電訊(1137)的投資價值(留言回覆)


天曉:
好消息已出。但應該未以反映其估值。^^


推銷確有問題,但銷售員的吹水及水平不俗。

 

我想聽聽你對佢財務上既安排,例如提早償還借錢等既高見^^

 

greatsoup: 業績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105/LTN20091105281_C.pdf


提早償還借款,當然對財務上是好事啦,至少起碼他還得這個錢,足見他有的是財力。


他那些債好像是8.75%利息,如果他還掉這五億,每年的盈利就多四千多萬,但需要扣除今年回購那些債帶來的三千多萬的利潤,即下年將會多一千多萬的利潤,攤開每股就多2仙,以8-10倍市盈計算,即多了16-20仙的價值。

今次派息這樣多,未來也會維持,資本開支預期也在約3億的水平,相信如公司沒這樣的信心,也不會夠膽這樣做。但派息多,可能代表公司已成熟,未來高速增長應該暫停了,將會保持放緩,故股價升幅也放慢了。

至於我估計他們的盈利方面,應是盈利加折舊將不少於本年派息及資本開支。

以本年數計算,今年派息約1.3億,計上2010年前資本開支每年3.0-3.5億,折舊約2億,即下年盈利約有2.3億-2.8億,折每股39仙-43仙,以8-12倍市盈率計算,估值即3.12元-5.16元呢。


以下是思聰先生的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2570

 


城市電訊旗下香港寬頻自2004年第三季推出「bb100」計劃,當時互聯網尚未廣 泛應用,市場對高速上網需求一般。時至今日,網民上YouTube、打網上遊戲等,均講究極速上載下載,令城市電訊上客量亦提速,由2006年8月的二十 二萬戶,上升至今年8月的三十九萬一千戶,去年用戶按年增加23.7%,超過市場平均增長2.8%。


...


 


事實上,香港寬頻自2000年起,總共投資近30億元於太網IP,後來者想複製此技術進 入市場,起 碼花上數年時間。近日投資者最關注的是,香港寬頻引發一場減價戰,推出月費99元,極速100Mbps寬頻服務,對手和記香港亦出招反擊,將月費會由 298元至99元,回顧2006至2009年香港寬頻ARPU由120元上升至182元,若減價戰持續,未來香港寬頻ARPU或受壓回落。




最 值得留意的是,由於資本開性支已過高峰期,城市電訊去年度慷慨派息,全年股息19仙,較2008年度上升216%,派息比率由經調整自由現金流量30%, 上調至75%,股息率近7厘。此股資產負債表穩健,現時公司手頭現金及銀行結餘為2.21億元,未償還借貸1.63億元,公司處淨現金狀態,承諾未來股息 分派比率,維持經調整自由現金流量50%至75%水平。

明報的新聞: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2536


 


行政總裁楊主光透露,自公司11 月推出月費99 元的100 M 固網寬頻服務「搶客」後,首4 日平均上客量較之前增加了6 倍,營業額亦升逾3 倍;公司目標是在今年度,把寬頻客戶數目可由去年的39.1 萬戶,提升至50 萬戶水平。


...


楊主光坦言,公司近日推出月費99 元的寬頻服務,已「預左」ARPU 會繼續下跌: 「但我們推出計劃首4 日,上客速度和收入都較9、10 月時錄得倍數的增長,有三分一新客用多了30 元的其他服務;而且今次優惠,是透過現有轉介新客戶,亦可大大節省佣金開支。」楊主光表示,雖然目標客戶量會大增至50 萬,但預料營業額只會有適度增長,EBITDA 就大約持平。楊主光又表示,公司將繼續爭取在2016 年成為全港最大寬頻供應商的目標,明年資本開支會維持在3 億至3.5 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9

CB及認股權的成本比較(留言回覆)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page=1&tid=3314

CB不同認股證,CB是可換股債券(Convertible Bonds),顧明思義,即是一張債券,但可以有換股的權利。如到期不換股,可取回本金。

認股權(Rights)是在一定時候購買此股的權利,如在認購期內不換股,錢是收不回來的。

可見到,CB投入成本較高,但防守性強。認股權投入資本少,但風險較高呢。

兩者均有一個行使價,就是他們換股的其中一個成本。忽略交易成本後的換股真實價格簡化如下:

認股權的股票成本 = 認股權價格 + 行使價
CB換股的股票成本 = 行使價 x 1- (已收的利息/ 購入CB的金額)

假設兩者換股價相同的話,在沒有利息、沒有認股權價格的情況下,兩者成本是相同。

但在可換股債有利息,且認股權有成本的話,認股權的換股成本較可換股債券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6

回覆-十友控股(33)


(註:有機會會補充。)


(1)


今日,有一位網友找了一些關於錦藝紡織(565)的新聞給小弟,小弟發覺可能和上市公司的資金問題有關,但赫然發覺有某公司主席看過小弟的文章,「深感不安」,他在業績公告補充資訊,特此回覆如下:


1. 遼寧的購物商店項目是一項有意與友好夥伴發展的多次性項目。除非本人合理認為某項目╱公司從長遠看可在集團整體穩定性、盈利能力或股價層面令股東受惠,否則我們不會在該項目╱公司上耗費時間。


然而,本公司一貫採取審慎態度,不願在公告內披露有關詳情或未確認的觀點。整個建造工程耗時稍長,但我們及╱或介紹人已為本投資預設某些條款進而容許我們在項目處於比較明朗的第一階段時取得豐厚回報地完全撤出本投資項目。


我們寧願賺取較少利潤(已公佈回報),也要停止技術要求高及無法預測的第二階段,如此才能順暢而有效地運用資金,彌補公司在新行業經驗不足的缺陷。第一階段涉及的技能主要是法律、財務策劃與控制、談判、關係建立及在被投資公司建立良好管理構架,本公司正是精於此道。

2. 本公司首次涉足精品酒店業務時,因涉及的財務承擔未達致作出法定披露的標準,故並無單獨刊發正式公告。本公司對精品酒店採取的策略為租賃而非購買。本人深知,與酒店營運相比,土地及物業升值可為其他酒店運營商創造更豐厚利潤,但本公司不願為之。我們現已著手裝修第二間酒店,但不想在此業務過於急進。

3. 我們未就一元業務發出較多公告,乃因該業務發展平穩。如造成本公司對該業務不上心、績效不佳或創造力喪失殆盡的假象,本人深表歉意。其實原因很簡單,該業務本身極為穩健,毋須就此發出過多公告。本公司於二零零九年失去一個大客戶及若干其他客戶,但新增數個客戶,實屬自然。行業的要求較之以往更為苛刻,但本公司應付自如。


事實上,這是有利於本公司的,因為這環境持續地把那些只靠廉價競爭的對手淘汰,對本公司而言實是利好消息。本公司多次赴海外取經、採購,一年內湧現3,000多項設計,並收緊替客戶開發產品程序。在各方面,本公司均取得進步。故此,本公司在各大國際知名派對產品中穩居派對產品製造商及供應商的龍頭地位。


(2)


現在不談這些,先談談該公司業績:

由於公司一元業務的客戶訂單量猛增,下半年的營業額較上半年的1.7億大增約24%,至約2.1億元,使全年營業額增長15.91%,至3.89億,現時是尚未回復金融海嘯前的高位約2.4億。


但 是,由於原材料價格及人民幣幣值穩定,毛利大幅走高至18.1%,雖開拓新業務帶來的折舊及人工開支增加,但仍使公司扣除結束遼寧的業務特殊的利潤 1,200萬港幣的利潤增加87%,至2,053.5萬(未扣除則為3,253.5萬,增加196.2%,每股扣除遼寧項目盈利為約10.2仙(未扣除則 是16.2仙)。

至於客戶方面,最大客戶及五大客戶分別佔及共佔銷售額之52.4%及69.0%,仍是較為集中。


稅項對盈利來說支出較中國及香港稅率約15-20%有點偏低,估計他們的盈利有部分利用境外公司儲存,本地公司的業務則只有少量盈利,以合法地避稅。


在資產負債表上,公司的生意額有所增加,故存貨及即期至30日應收款亦大約按比例約20-30%上升,但預付款款可能有大量新發展項目增加,但比重尚算不大。


至於現金方面,經取回約2,000萬的投資後,現金達5,392.8萬,小弟定義的負債(其他應付款加稅項加銀行借貸)3,077.7萬,即淨現金約2,315.1萬,折合每股11.57仙。


另外,其應付款水平較去年有少量增長,配合存貨及應收款,估計訂單有約10-15%的增長。


整體來說,公司的財務較去年健康,但尚未計其後的投資項目及派息,獲利有大幅增長,業務也有進展。


(3)


業績期後,公司作出兩項已披露的投資及派發高額股息。


(1) 2月9日,投資2,680萬投資遼寧購物商場開發和銷售項目的12.4-14.4%股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209/LTN20100209377_C.pdf



(2)同日,以1,230萬向深圳報業租用於中國深圳市福田區深南中路特區報社綜合樓招待所報春大厦一層西北及取得固定資產的使用權利,並承擔蘇怡華持有的深圳特安電子有限公司租約中的責任及義務,開設第二家精品酒店。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209/LTN20100209677_C.pdf


(3)派息9仙,以2億股來算,即派發1,800萬。


另外,他們正在營運財務服務業務,欲取得經紀業務及財富管理業務方面。


三項已披露合起來共投資5,710萬,基本上耗盡公司現金,但由於本業每年帶來約2,000萬現金,如公司保持穩健及經濟情況許可,應是無大問題,反之如經濟情況惡化,本業惡劣,則問題會很嚴峻。


(4)

現在分析業務前景:


本業來說,據公司稱基礎不錯,2010年的經濟勢頭良好,加上有部分廠商退出,營業額相信能增長,但缺工問題嚴重,反過來降低毛利1%-2%。據公司稱,「管理層會為本公司及股東之整體利益庶竭駑鈍。」

至於財務業務及酒店方面,雖或有人才,但始終要守一段時間,中間或有虧損,應未能有即時盈利貢獻。


遼寧項目,大勢是向上,如無意外,應能賺錢。


不計其他項目,2010年本業營業額預期約4.2億,盈利約1,700萬,每股盈利8.5仙。



(5)


我只是想指出,始終一人分心多項業務不是好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70

愈欺騙顧客就是對股東好?(留言回覆)


(註: 今晚或短期因太多業績,暫時沒時間再寫十友,真對不起! 暫以留言一部分替代。)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14529


一些無聊的生活細節,也想到一些關於股票的問題。


例如有時去快餐店下午茶,發覺大家樂(341)在著數方面是縮骨過大快活(52)的。

例如你個餐叫了粉麵,大快活可以加5元再選粉,但大家樂是不可以,又或是3時以後才有飯餐,目的是不想讓一些吃午飯的人轉吃下午茶,降低單價。

雖然對顧客來說不近人情,但是股東利益來說是有絕對有利。大家樂的好賺過大快活絕對有原因,但是大快活雖有人情,就賺得少,但是人吃飽重要,還是少數股東的利益重要?

我認為是前者重要,股東/基金經理賺少一點,又不會破產,但是人沒飯吃,隨時會死人。

所以我希望這公司在賺錢的同時,都是顧顧人性,不要只拿著算盤。只要不要蝕底給顧客,就是賺了,這是冷血的行為。

你是要提供基本生活需要服務社會,令人覺得超值,你又從中取利,你才有生存的價值,否則企業就不會存在。


所以有些公司就不是在年報捐幾十萬講你幾慈善,幾好人,令人受惠,但對米飯班主又多加限制,來賺多些錢。一方面幫窮人,一方面呃窮人,這個是互相矛盾的行為。

所以有時看到匯豐那些所謂幫人的廣告,想起之前為了省成本,令股東賺多些錢,就來裁員,使很多家庭損失家庭支柱,累了不少人。兩者的反差,令我對這些公司的所作所為令人作嘔。

匯豐的公關不要來找我說些甚麼偽善好話了,對我沒有作用的。

因為我知你們又拿些官方的話來答我的說話,所謂破鏡不能重圓,覆水也是難收,做了就是做了,不要不認。因為你們只是在局內的一員,你們是有利益的衝突的,所以說話也會不公正,故不值得相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6

回覆Wilson 的十一問 CUP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07/wilson.html

1. 一個不斷上揚的升市, 例如06-07年的中國大牛市, 恒指於06年5月-6月, 07年1月-3月, 07年7月-8月是調整市, 然後才來一個大跌市. 你如何判斷是一個大跌市, 或是調整市?

答:大跌市的意思我相信是指熊市。關於如何判斷是次級調整還是熊市,我建議參照傳統的道氏理論。我舊的 Blog 有講及關於道氏理論的東東,我認為這是技術分析之本。

2. 一支股票, 例如05年年尾中人壽到07年10月的中人壽, 由大概5元升到55元, 中間經過幾次回調, 分別係32%, 32%, 17%(大概數字, 實際不記得), 你如何判決那是一個回調還是真的玩完呢?

答:我們在事前是無從判斷一檔股票是否真的玩完。因此,當股票呈一浪高於一浪我們便持有它,當它開始有轉勢變為開始一浪低於一浪的時候便離場(可參考我舊 文講關於熊走勢或者Trend 1-2-3 的文章)。我主張最簡單的投資就是參予最容易的那一段,我們沒有必要全程參予一隻十倍股也可以做得很好。當一檔股票開始有崩下的危險時,不理它只是大幅調 整還是玩完,先離場觀望都是可取的。我們有cash 在手,哪怕自己看錯時沒有再參予的機會嗎?

3. 調整市(我的定義, 大市由高位回調10%或以上), 你怎樣判斷大市會調整? 如果大市調整後, 才止蝕或止賺, 股票往往己經跌了1X%, 甚至2X%, 3X%, 甚至更多, 也說不定. 我的情況是早早的止蝕/止賺, 但大市原來不是調整市. 有時則是, 當我判斷到大市是調整市, 原來這己經是水尾, 止蝕/止賺, 差不多沒有了2X%, 如果不理, 有時會損失下去. 如果決心止蝕/止賺, 大市往往回升. 該怎樣判斷呢?

答:假如手上已持有數檔股票,你手頭上的所有股票都拒絕再向上兼掉頭向下,那已可以肯定那是調整市。任何持有的股票都最好設有 Stop-loss,如果做 Trend trading,最好跟據走勢不斷向上推移。通常它的位置應設在密集區的底部較下一點的地方,或者突破點對下若干位置的水平,還有 Never let profits turn to losses。由頂位回調2X%才斬通常已太遲,止損位不應定得如此遙遠。如果做 Swing Trading,一遇到阻力位置,不論利潤大小,總之沽出就行了。

4. 你怎樣判斷一個大跌市(或熊市)會出現?

答:如上,根據傳統的道氏理論。

5. 你怎樣判斷領漲股? 我先定義一下, 什麼是領漲股. 在1998-2000年的科網升市是008, 914, 2006-2007年是388, 2628, 2318, 2008-2010年是700. 領漲股是該個升市中帶領大市節節上揚的股票, 升幅和走勢最為驚人, 領漲股往往和大市一同見頂, 或遲於大市見頂. 2000年008見頂, 儘管2000年7月, 出現雙頂, 但不能創新高. 2006-2007年, 388遲於大市見頂, 而388的升勢在2005年己經開始, 比大市展開升勢更早. 2008-2010年, 2010年11月大市見頂, 但700在2011年1月才見頂. 你怎樣判斷?

答:我判斷領漲股是靠Relative Strength。即是股票的表現相對交易所內其他股票比較的排名。

6. 你怎樣分析主題? 每個升市都有主題. 1998-2000年為科網, 2006-2007年金融類股, 你怎樣判斷一個升市的主題? 主題入面的股票, 升勢是難以想像的, 我不多說了, 你怎樣判斷下次, 或將來的主題是什麼呢?

答:我判斷主題的方法都是靠 Relative Strength 的觀察。當一個界別跑出,它的市場表現自然會告訴你。我經驗是,一個界別跑出後,只要你能及時發現,遲一點加入也會有很好的表現,只要不是非常遲就行了,沒有必要去預測兼做第一個參予的人。

7. 你怎樣設定止賺/止蝕機制呢?

答:參照(3)。

8. 你怎樣看將來恒指走勢?

答:我盡量不去預測將來的走勢。我只需要判斷目前的走勢,採取相應的策略就已能做得好。

9. 你怎樣判斷真突破還是假突破? 例如前排3339, 873, 1157, 基本面好, 走勢面好, 但不幸腰折, 更被洗倉, 你怎樣判斷是真是假的? 我舉一些例子, 例如2038, 在05年年頭約為3.X元, 在06年年頭為13元左右. 另外二支是976, 2228, 你看過便明白了. 因為太多奇奇怪怪的例子. 所以我才問你怎樣判斷真突破還是假突破?

答:假突破就是短暫突破向上然後很快就跌回密集區的情況(跌回 range-trading 的頂部以下),這通常只能事後才判斷。事前要估的話,通常大盤氣氛太差、突破是幅度和成交量都不顯著的情況、整固的時間不足,都較易有假突破的出現。

10. 往往止蝕/止賺後, 大市回升股票回升, 或大市沒有回升但股票回升
但如果什麼都不做, 就像你所言, 死守/發夢不知到幾時。你怎樣解決這二難的問題呢?


答:不害怕做燈神,一早定下策略和指標,用機械人的態度去觀察和執行。若自己看錯後及早用行動矯正,自然沒有兩難的問題。

11. 市場很奇怪, 可以沒有原因, 或者奇奇怪怪的原因炒起一些股, 而且升幅驚人. 例如2010年2月-5月的聯邦製藥, 利君藥業, 神威藥業, 尤其利君藥業, 可說是平平無奇, 甚至可以說垃圾股, 但它可以炒起. 和你說, 又要有基本面, 又有良好面, 才安心買入, 不符合. 而且機會一閃即逝, 過去了就沒有了. 這三個時間如果切中這個市場核心, 翻一倍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當年008, TOM.COM, 文通(一支小型科網股, 最低位去到最高位升了80倍). 只有概念和當炒行業, 完全沒有基本面, 只是憧憬它們的將來, 但過去一點往績也沒有. 另外一個例子是2678天虹紡織, 紡織在我心中, 是夕陽工業, 而且2009年盈利大大退倒, 業績不好, 2678郤節節上升, 由1元升到8元多, 不用一年時間. 另外有些股在我心中, 基本面好, 郤升不起. 或者有基本面, 但升得極小. 所以我才問, 你怎樣處理這二難的局面?

答:這個現象講明了幾件事:一、股票的走勢是絕對可以脫離所謂「基本面」,只要有人期望它的盈利有大幅增長已經可以炒起,股票價格只是取決於供求關係。 二、炒股票是炒將來,而不是炒往績。很多股票起步的階段時,歷史的盈利可以很低或者是沒有,因為市場看的是未來的業績。當那隻的股票已顯示了業績的增長 時,那市場有機會已解讀為過去式。因此,不少股票見頂回落往往在業績最輝煌之時。

有些股票,你認為基本面好,但升得極小,又或者很久也不升,(尤其是較大市值兼高交投量的股票)我認為最好是先認為自己有機會看錯,然後找出疑點,千萬別 傻得以為市場很愚蠢。一隻長期落後的股票,通常是有一些問題,若不是明顯的問題,那就是暗病。現在的內銀股、中人壽、思捷等都有這樣的問題。

關於藥股,去年和我相識的戰友都知道,我一直認為中國的藥股,絕大部份都只是做原料藥的工業股,或者只是做低科技和低門檻的 generic drugs,技術水平十分低,但利潤率卻異常地高,只具備短暫投機的價值。我們去年炒它們的心態是順勢走一轉,所以獲利沽出或者遇上少少不對頭的地方都會 十分果斷清倉,並不會作中長線之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48

[轉載]回覆我財:(H股)重慶農村商業銀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umd.html

 

關於該行預估

美國Capital 

Research基金在2011年7月花2.33億元增持 4900萬股買進。呵呵呵,儘管側重中小型企業的貸款業務帶來了較高的風險,不過未來數年由於可能大量撥回壞帳準備金,因此該銀行有能力以較低的信貸成本 進行業務經營。加上該行的淨利息收益率較高(2011年第一季度為3.2%,行業平均值為2.6%)﹑流動性較高(長期負債率60%)並且資本化程度高 (一級資本率為14%),2011—2013財年該行的可歸屬收入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2%。儘管其它銀行股的股價也較低,但是近期跌勢明顯,策略性買進比 較好。

 

 

 

關於該行2010年全年業績

2010年,集團實現稅前利潤人民幣39.86億元,較上年增長60.44%;年度利潤人民幣30.61億元,較上年增長62.11%。稅前利潤和年度利潤同比達到60%以上增長水平,主要得益於:一是加大調整存款、貸款結構,淨利息收入較上年增加人民幣20.27億元,增幅37.03%;二是積極開展服務與產品創新,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保持持續快速增長,較上年增加人民幣1.49億元,增幅109.07%;三是生息資產平均餘額增長36.46%,在一定程度上抵銷了利息收益率下降的影響。

 

 

公司銀行業務

2010年,公司銀行業務稅前利潤總額較2009年增長102.05%至人民幣16億元,佔集團稅前利潤的41.26%,較上年增加8.49個百分點,是集團主要的盈利來源。在集團整體公司貸款業務增長的帶動下,公司銀行淨利息收入較上年上升40.38%。受益於銀行重組成立為商業銀行後,有條件開發和提供更多手續費及佣金類的產品及服務,並努力向公司客戶推廣諮詢及財務顧問服務,手續費佣金淨收入增加113.72%至人民幣0.70億元;由於集團貸款規模不斷擴大以及公司業務經營審慎性的不斷提升,資產減值回撥較上年上升159.89%

 

 

公司存款保持快速增長

集團努力搶抓公司存款市場,保持公司存款快速增長。於20101231日,集團公司類存款餘額達人民幣604億元(含保證金及其它存款),佔全集團各項存款餘額的29.39%,較上年增加人民幣235億元,增長63.85%,創集團公司存款增長的歷史最好水平,即將打破集團存款「二八結構」比例,促進了集團2010年存款人民幣2,000億元的突破。

 

 

公司信貸投放審慎適度

在貸款投放上,集團堅持依法合規經營、有保有壓的原則,有效結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審慎、穩健、適度投放公司信貸業務。於20101231日,公司類貸款餘額(含貼現)人民幣795億元,較上年增加人民幣58億元,增長7.87%,剔除貼現下降因素,公司類貸款餘額實際增加人民幣190億元,增長33.09%。同時,公司類貸款資產質量持續好轉,不良貸款餘額(不含貼現票據)人民幣15億元,不良貸款率1.94%,分別較上年下降人民幣5億元和1.46個百分點。

 

 

信貸資產結構持續優化

行業結構上,集團遵循重慶工業「大投資、大基地、大支柱」戰略和「電子信息、現代裝備製造、重化工」三大產業板塊的具體實際,主要投向製造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水電煤氣的生產和供應業、零售與批發等行業,分別佔集團公司貸款總額(不含貼現)的29.08%16.87%6.20%5.76%。客戶結構上,集團在堅持重點致力於維持和鞏固優質中小企業客戶合作的同時,加強了發展與世界500強、中國500強、重慶100強等優質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和政府機構的合作。於20101231日,銀行共有2,448戶中小企業客戶,貸款餘額(含貼現)人民幣640億元,貸款餘額佔比80.50%。信貸投放繼續向信用好的優質客戶集中,AA級及以上客戶貸款餘額(含貼現)佔比59.81%。在國家重點調控領域中,房地產業貸款餘額人民幣122億元,較上年下降人民幣20億元,下降14.08%

 

 

公司業務產品體系日趨完善

銀行根據中國銀監會「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的要求,修改完善了銀行《固定資產貸款管理辦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辦法》和相關操作規程。同時,銀行充分結合 市場需求,啟動了《經營性物業貸款管理辦法》、《單位存款管理辦法》的優化工作和《國內保理業務管理辦法》、《浮動資產抵押授信業務管理辦法》等4個新業務品種的創新工作,此項工作將進一步促進銀行公司業務產品體系更加完善。

 

 

公司客戶經理建設初見成效

銀行於20097月正式推行公司客戶經理制以來,通過加大客戶經理學習、培訓和准入、退出、考核管理力度,有效充實了銀行公司客戶經理隊伍數量和整體綜合素質,促進了公司業務增長。

 

 

小企業業務專業化經營有序推動

集團於20094月成立首家小企業信貸專業機構小企業貸款中心以來,於20101231日,共組建10個按照「信貸工廠」模式操作的支行小企業貸款中心,積極推廣「商易貸」等小企業系列產品,不斷優化和完善小企業評級配套制度,加強風險控制和市場研究。於20101231日,銀行向2009戶小企業發放貸款(含貼現)人民幣303億元。研發的小企業聯保貸已經在全行推廣,「貿易鏈融資」小企業產品也即將推出,將更好的服務小企業客戶。

 

 

中間業務貢獻度顯著提高

集團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主要包括結算和清算手續費、代理服務費、代收代付手續費、諮詢及財務顧問費。集團於2009年開始向公司客戶提供諮詢及財務顧問服務,於20101231日,實現財務顧問費收入人民幣0.91億元,佔集團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總額的29.43%,較上年增加人民幣0.82億元,增長956.98%

 

 

機構業務拓展成效顯著

20101231日, 銀行已與地方政府開展業務合作,成為該市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的合作銀行、該市房地產開發項目資本金監管銀行,也是該市非稅業務代理銀行。同時與中國工商 銀行進行合作,簽訂了《銀銀平台合作協議》,將通過銀銀平台代理證券交易資金第三方存管業務,並將開辦櫃面通業務。銀行推出了社會保險金融服務業務,並成 為該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唯一的金融服務銀行,該市已有770萬人通過銀行養老金繳納和發放,年資金流量超過人民幣30億元,於20101231日,資金餘額達人民幣10億元。同時,銀行代理保險業務人民幣18億元,市場份額位居同業前列。

 

 

國際業務大幅增長

20101231日,集團共辦理國際結算業務4.86億美元,代客結售匯及代客外匯買賣2.89億美元,較上年分別增長617.83%1621.29%, 集團除為客戶提供匯款、信用證、托收等國際結算業務外,還及時推出提貨擔保、出口信用證項下押匯╱貼現、福費廷、進口押匯、打包貸款、進口代付等貿易融資 產品,以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在匯率風險控制方面,由於人民幣持續升值,集團通過減持結售匯敞口頭寸來規避匯率變動造成的損失。同時,積極拓展進口業務, 實現結售匯業務的相互匹配,大額結售匯逐筆詢價平盤控制保證匯兌收益的最大化。

 

 

個人銀行業務

集團個人銀行業務實現稅前利潤人民幣9.095億元,較上年增長115.78%,對集團的利潤貢獻較上年明顯上升。由於個人貸款增長穩健,推動集團個人業務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38.27%,淨利息收入較上年增長36.93%。個人銀行卡、代理業務等快速發展,推動集團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較上年增長88.14%,促使本年個人業務實現利潤增長。

 

 

個人存款

個人存款較2009年末增長人民幣282億元至人民幣1451億元,增幅24.12%,個人存款總量、年度增量、市場份額均位列區域同業首位。

 

 

個人貸款

個人貸款實現穩健增長,存量、增量在當地金融市場均處於領先位置,住房按揭貸款發展迅速。集團以打造當地最大最優的零售銀行為目標,繼續鞏固個人貸款業務的優勢地位,不斷優化信貸結構,創新個人信貸產品,促進客戶結構調整和產品結構調整。2010年全年新設個人貸款中心28家,年底達到39家。在客戶細分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積極推出新產品或改良現有產品結構,新開辦公積金貸款、二手房按揭、集資建房貸款,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個人貸款產品和服務。銀行個人貸款增長人民幣144.97億元至人民幣426.0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長人民幣111.5億元至人民幣222.69億元。銀行個人貸款新增和存量在當地市場均處於第一位。再就業小額貸款作為銀行政策性貸款的優勢項目,2010年全年增長人民幣7.74億元至人民幣20.23億元,增量和存量在全國同業中保持前列。

 

 

資金營運業務

集團資金業務旨在根據金融市場和宏觀面、政策面、資金面變化情況,尋求資產組合在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方面的匹配,主要涵蓋債券(含理財產品)投資、票據貼現、信貸資產轉讓、存放同業、同業拆出等業務。2010年全年,實現稅前利潤人民幣14.1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人民幣1.72億元,增長13.83%,對集團利潤貢獻度為35.56%,是集團重要的盈利來源。

 

 

 

關於該行股東背景

該行的主要股東是以地方政府為背景組建的國有獨資綜合性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你知道嗎?在地方政府既不能財政赤字搞項目,又不能直接擔保舉債的情況下, 就「需要」一個「公司」來打理,此時應運而生的「公司」,使得地方政府能以有限的財力按市場化方法融資、進行債務重組、平衡公共項目建設。該功能最直接的 體現就是10年來,對當地的上市公司和金融企業進行戰略重組。尤其是在市場信號缺損、市場機制尚不能發揮完全作用的領域,比如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領域 的瓶頸項目,民營、外資暫時不願意來投資的,該公司代表政府主動出擊的戰略投資:包括產業基金(聯手華融資產做以PE為主的產業基金)、金融租賃(銀海租 賃公司)、擔保(渝創擔保公司、三峽庫區產業發展擔保公司)、整合上市公司不良資產(曾經購買工商銀行地方分行不良資產107億,ST重實、ST東源、 ST長運),保險(安誠財產保險公司)、銀行(重慶商業銀行)、證券(西南證券)等。現在這個公司成為該行的第一大股東,是有其戰略意義的,也就是說,實 際上地方國資委「擁有」該地方銀行,而且運作的相當好。儘管我們知道股東和管理者不應混淆,但該銀行的發展思路脫離不了地方政府打造金融控股集團的「航 母」思路,竭盡全力打造地方國資委系金融子公司。因此該行可看作地方金融集團的子企業,該銀行具有相當優越的發展前景:對於地方性企業來講,該行實際的戰 略是——促進財務重組、改善不良貸款、促使引資上市;對於地方債務平台來講,該行實際的戰略是——購買土地儲備(用作回購債務)化解債務危機、改善城市貸 款規模、服務政策性區域經濟(三農、再就業擔保)。


關於重慶銀監局給予地方性銀行的鼓勵政策
隨著銀行業貸款持續收縮,小企業融資難再次凸顯。重慶市2011年上半年的小企業貸款卻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繁榮。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1年上半年,當地小企業貸款餘額1781.85億元,同比增長62.85%。當期重慶整體信貸同比增長24.77%。其中包括重慶銀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這 與重慶銀監局的引導和激勵政策密切相關。重慶銀監局通過引導銀行組建專業機構、完善產品和服務體系、加強風險防控、完善保障體系等四個手段引導小企業貸款 投向。重慶銀監局的專項考評以定性為主,圍繞「六項機制」完善程度、機構建立,以及信貸技術、產品和貸款擔保方式等創新情況來進行。根據考評結果,我們相 應的跟進一些差異化的激勵措施。例如在准入方面,對做的好的商業銀行,搭建綠色通道。而銀行對此正向激勵也給出了「正向回應」。目前重慶有20多家銀行建 立了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銀監局則一直在推動專營機構向分支機構和基層網點延伸、向遠郊區縣延伸,構建多層次專營機構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67

回覆管我財《利率市場化,真不懂》 心悅向日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64b5010102e40w.html

=====看到管我財的博文《利率市場化,真不懂!》。 有很多評論,本來不想說,也不缺我一個,呵呵呵,但還是忍不住,就隨便說說吧:-)當然個人不是太認可此時降息(但是贊同擴大貸款利率下浮)。從老百姓的 角度來看,在過去近兩年的時間裡,實際存款利率一直是負利率。在實際存款利率剛剛轉正、CPI仍在3%以上的情況下,此時選擇降低存款利率,儘管監管層認 為是達到了「經濟維穩」的效果,但實際上,無疑會加大老百姓的失落感。同時,對於商業銀行來說,在當前存款外流本來就日益嚴重的情況下,下調存款利率將會 進一步加大銀行留住存款的難度,在貸存比的制約下,使得信貸供給無法有效增加。但是,可惜,我們沒有決策權,還好擁有討論權。。。這個簡短的回覆自己視為 僅從監管角度來講此問題。說完,我就看歐洲盃。=====

 

回复管我财《利率市场化,真不懂》

一、降息。

 

快速增長的理財產品業務也是銀行流動性管理必須關注的問題。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銀行業中未到期的理財產品達到10.4萬億元人民幣。雖然這僅佔存款餘額的12%, 但新增存款的一半是從這些產品中產生的。由於相關負債與基礎資產期限不匹配,銀行通常依賴發行新產品或產品滾動發行來償還投資者。這種行為中任何非預期的 中斷可能會導致國有商業銀行的融資和流動性狀況進一步弱化。而且,理財產品發行分流表內資金,經濟走弱、企業盈利下降導致對公存款增速下降,2012年全社會存款增勢不容樂觀。

 

隨著經濟加速下滑,貨幣政策放鬆的力度不斷加強,除下調存准率外,利率政策也將發揮調節總需求的功能,降息隨之而來:

 

1.通脹下滑趨勢明顯,負利率時代終結為降息打開政策空間。4CPI同比增長3.4%PPI同比增長-0.7%CPI同比漲幅回落至一年期定存利率3.5%之下,未來一段時間,物價下行趨勢依舊,甚至可能產生加速下滑態勢,因此制約降息的通脹因素正在消退。

 

2.內 需疲弱,價格工具或更有效。目前銀行間市場資金充裕,但實體經濟仍不見起色,因為實體經濟有效需求偏弱時,數量型工具的「推繩子式的放鬆」無法讓貨幣進入 實體經濟,而利率下調則直接降低企業資金成本,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刺激企業擴大再生產,因此在數量型工具難以奏效時,價格工具成為選擇。

 

3.從歷史規律看。2008年金融危機時,當年10月央行第一次降息,下調基準利率0.54個百分點至3.6%,當時的經濟情況與當前相似。因此,即使政府對經濟增速下滑容忍度提高,但20124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已經回落到9.3%,二季度GDP同比增速跌破8%的概率也很大,央行降息以「維穩」的可能性已經確定。

 

二、貸款利率下浮。

 

2012年前4個月,除3月份信貸量放量增長超過1萬億外,整體信貸量明顯下降已是不爭事實。特別是,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僅為6800億元,大大低於市場約8000億元的平均預測值。當前信貸增長疲軟,除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期間貸款大量集中到期、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摩擦性貸款需求下降等原因外,來自於以民營企業為代表的貸款需求大幅減少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因素。

 

一季度貸款總體需求指數為79.6%,低於上季和2011年同期0.35.6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與非製造業貸款需求下降較為明顯。從分企業規模看,中型企業貸款需求指數為72.7%,較上季下降0.6個百分點;小型企業貸款需求指數與上季持平,為81.8%。從具體結構上看,4月份貨幣信貸數據呈現出總量結構雙疲弱特徵,狹義貨幣供應量與廣義貨幣供應量增幅差繼續下降,票據增長和短期貸款增長較快,佔當月新增貸款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二,企業中長期貸款只新增1200億元,充分表明當前信貸需求疲弱。就此,貨幣政策一個應有的選擇就是下調貸款利率或者擴大貸款利率下浮空間。

 

因此,將普通商業貸款利率由目前擴大到可下浮到8折可以達到3個效果:

 

1.這樣可以發出更為強烈的利率市場化信號。利率市場化已被提出多年,而2012年更是被政府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市場期待頗高。如擴大貸款利率下浮範圍,將會被海內外視為中國金融改革加速的標誌性舉措而贏得廣泛讚譽(政治口碑),也有利於強化金融機構結構轉型的緊迫感。同時,當前恰恰處於貸款利率可升可降的難得 「時間窗口」(第一季度利率仍然上浮比例較大,但隨著經濟減速、政策放鬆和通脹率的下降,未來上浮比例可能顯著減少,下浮可能更多出現),放大下浮範圍可以讓市場定價力量逐步得以顯現。

 

2.有利於為中國金融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近來,關於銀行「暴利」 的說法已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和不滿,此種情緒長期積累,對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和改革不利,應當適時進行疏導。擴大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以下的浮動範圍,有利於 在實際上適度縮小銀行存貸利差。(但此種做法是否真的被認可?8日銀行股的下跌,證明市場並不買情面。我財兄連連自問「誰在賣」?問的挺好,是餡餅還是陷 阱?呵呵呵,有意思。。。其實,8日置頂的博文《不輕信》已經說了觀點,只是暗喻罷了)

 

3.信貸需求需要適度刺激。對今年信貸數據的分析顯示,信貸增長乏力,既有供給方原因,又有需求方原因。其中,需求方原因主要是融資成本偏高對企業經營構成了一定壓力。降低融資成本將有利於緩衝經濟下滑的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41

格雷厄姆的「投票機」和「稱重機」究竟是在說什麼?是在說誰?----回覆雪球 renjunjie 有智思有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b8a7e01015ku6.html
   renjunjie :

回覆@有智思有財:
的確,100年後市場還是個投票機,但你似乎忽略了股市中的「水長船高」現象。

我們就以有財兄喜愛的茅台為例來嘗試說明這一現象:
茅台2011年每股收益8.44元,2012年增長40%已是大概率事件,因此我們假定2012年的每股收益是11.81元。按昨日243.56元的收盤價,動態市盈率為20.62倍。

現在假設茅台2012-2022年的每股收益年複合增長率為20%(根據綜合情況估計,這一增長率也應是大概率事件)——增速為過去10年每股收益增速(38.29%)的52.23%,這樣,2022年茅台的每股收益就是73.12元。

10年後,市場仍是一個投票機,但即使如此,它的定價也總得有個範圍,我們假設是:市場給予這個優秀上市公司(10年後茅台不是優秀上市公司是小概率事件)的市盈率在20倍與7倍之間浮動。那麼茅台10年後的回報(未考慮股息)將分別為:

當PE為20倍時:243.56(1+A)10=73.12× 20 A=19.62%
當PE為15倍時:243.56(1+A)10=73.12×15 A=16.23%
當PE為10倍時:243.56(1+A)10=73.12×10 A=11.61%
當PE為07倍時:243.56(1+A)10=73.12×07 A= 7.70%

儘管我們不知道10年後的市場會怎樣「投票」,但由於「水」已「長」,因此,即使在很差的情況下,我們仍有望獲得高於通脹的回報。

有財兄對茅台的瞭解至少在我10倍以上,只是覺得你在「投票機」問題上似乎存在一些盲點。也許我誤讀了你,那就請見諒了 。

    06-21 09:30

 

 

    有智思有財:
    回覆@renjunjie: 原本不想說什麼了,不過既然你說到茅台,就說明我們之間不是完全沒有共同語言,完全無法溝通。不知道我理解的對不對?

    我對茅台的估算比這個要複雜得多,而且作為一個非價值投資者,我是不敢以「水漲」作為假設前提的(這是巴與索的核心差異,過去幾十年裡,巴勝,索敗,但今後幾十年裡如何,未知)。但這些都不重要,這些是「術」而不是「道」。我之所以說了這麼多在許多人看來是廢話的話,是因為大道的一翻話觸動了我。

    幾年前,在一次酒桌兒上,有一個自稱長期持有茅台的人,居然不知道巴菲特是誰,這使我們大為驚訝。我不禁去問,「那你是怎麼想起來買這個股票的呢?」他的回答竟然是「茅台酒好喝」,我再問「那這麼貴了,為什麼還不賣呢?」回答竟是「茅台酒足夠好喝」。當時自認為對茅台研究已經精深的我,直接就崩潰了。唯一的想法,就是把我自己建立的遠超高等數學,甚至是奧數N倍的數學模型全部撕掉。但最終我沒有這麼做,為什麼?因為我清醒地認識到,那個境界,是我永遠達不到的!!!

    06-21 13:02

 

 

    renjunjie :

回覆@有智思有財:
其實,我們之間沒有大的距離。我持有茅台儘管時間不長,但算起來也有7年了,你說,我們能「完全無法溝通」嗎?

聽了你的描述,我很佩服你的那位朋友——僅憑口味就可以長期持有一隻股票(我則是受到了巴菲特投資思想的啟發後才買入並長期持有的——境界差一大截啊!)。其實所謂「企業投資」(我避免使用價值投資這個概念)的思想是簡單的,股票投資的原生態而已。只是人類太聰明了,最終把一個簡單的東西搞得過於複雜了。

在「茅台酒足夠好喝」這一點上,你的朋友和你我這樣的企業投資者們達到了高度一致。巴菲特所偏愛(你看,我又提巴菲特了,唉!)的「消費獨佔」,其特徵無非就是三點:被需要、難以替代、有定價權。想一想,茅台是否三者都具備了?「好喝」就是被需要,「足夠好喝」就是難以替代,你的朋友如果再說出(他也許只是沒有說而已)茅台可以自由定價,那我就不只是汗顏了,而是汗流浹背了!

我這麼多年的體會是,在你做足功課(這個前提很重要)的基礎上,做一個企業投資者並不是一件多麼難的事,但也絕不容易。具體的我就不多說了。當我說這似乎不是一個工具選擇那樣簡單時,它到底是什麼,我也沒有想清楚。只是我覺得,一件價值100元的東西,你在價格50元時買了,然後在100或120元時賣掉了,這也許不涉及什麼道道;但如果和一間你信任的上市公司主動陪伴10年、20年、甚至30年和40年(期間需要頂住各種誘惑和壓力),似乎就不是一種工具選擇那樣簡單了。當然,那是什麼,我沒有認真想過。

前不久我在雪球發了一個「荒島挑戰」的帖子,其實我最開始是想寫茅台來著,後來覺得還是找一個有爭議的吧,於是就把招商銀行放上去了。儘管如此,那並不影響我繼續長期持有茅台……

06-21 14:13

 

 

    有智思有財:

回覆@renjunjie: 從我的角度,我倒是很願意求同存異的。因為「稱重」的活,一個人幹起來的確很累。這些年主要精力是研究大蕭條和90年代的日本經濟崩潰(就是我說的,研究明天大家口袋兒裡的錢),股票研究少了。對巴菲特的關注也少了。正常情況下,持股時間長點兒都沒什麼,我講的,其實是經濟危機下應該如何操作(遊戲的第二種情況)。格雷厄姆的許多話其實都是以大蕭條為背景的,現在大家都拋開當初的這個背景去談問題,使我很困惑。有件事一直沒明白,巴菲特是真的不在意經濟波動,還是對經濟危機早有打算,只是不對外講?我覺得,無論他怎麼打算,像我這樣的普通人,還是多做準備,沒壞處。

06-21 20:53

 

 

    renjunjie :

回覆@有智思有財: 談點個人學習體會,不一定對。

1、「稱重」的活兒是不需要自己幹的,交給市場就行了,只是不要急,時間跨度是以「年」或「N年」為單位的。(所謂自己稱重,是指對持有股票的估值(價格高了好賣掉),但那活兒不好幹,還是小心為妙。)

2、正是因為「以大蕭條為背景」(這點你看得很準),格雷厄姆才提出所謂的「煙蒂」式投資和「分散式」投資。巴菲特後來改弦易轍,將「煙蒂」改為「超級明星」,將「分散」改為「集中」,將「短期」改為「長期」(第二個「背叛」其實很早就開始了)是因為受到了多重影響(思想框架還是格老的),包括費雪、芒格和後來的多項投資實踐。

3、巴菲特是否在意經濟波動?我的觀察:不是很在意。這點從他自己以及芒格的大量公開講話中可以一見端倪,伯克希爾過去幾十年股票倉位與市值的變化似乎也支持這一觀察。

4、不少人說美國可以自下而上,而我國不行。這至少是對美國情況的誤讀(以前說了許多了,不再重複)。至於我國是否需要自上而下,需要事先搞清楚兩個問題:A、系統風險只是時間(再次強調:它以年或N年為計算單位)的函數;B、假設不是,但接下來的問題是:你看得清、測得準嗎?

如果對中國長期經濟前景沒有信心,不投就是了。想一邊「測」著,一邊「做」著,這事兒不僅累,而且:玄!

06-22 10:06

 

 

 

 

 

    回覆renjunjie :

 

 

格雷老的「投票機」和「稱重機」究竟是在說什麼?是在說誰?

 

首先講,真佩服您的敬業,過節也不休息。倒讓我不敢偷懶了。呵呵!

 

和各位大俠相比,我就是一個小散,沒上過什麼學,不懂洋文,也沒有你們讀的書多,打字速度慢,所以寫點兒東西要好幾天。

 

我對「價值投資」沒有太多的瞭解,那東西太複雜,搞不懂,既然你們都說我理解的不對,那就算我不對吧。所以我只就您所說的這幾點中最淺顯的部分,也是大家常常掛在嘴邊兒上的一些東西,就我有限的所知,談自己一點最粗淺的看法,只當是博大家一笑吧。

 

1、「投票機」的說法。

 

眾所周知,格雷老最初「投票」的說法是「市場並非一個能精確衡量價值的『稱重計』,相反,它是一個『投票機』,不計其數的人所作出的決定是一種理性和感情的混合物,很多時候,這些抉擇和理性的價值評判相去甚遠。」 那麼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這個「股市從短期來看是投票機,從長期來看則是稱重機。」

 

第一個說法並不是格雷厄姆的原創,它來自於大家所熟知的凱恩斯的「選美理論」:

 

在凱恩斯的年代,有個「選美會」,定期在報上刊出參選美女的相片,然後由讀者投票以決定何人當選。猜中者,會有大獎。於是「報紙上刊出一百張相片,由參與者從中選出6名大家認為最漂亮的美女;誰投的票最接近6名勝出美女的,就是得獎者。結果,在這種情形下,每名競猜者都不會把票投給他自己認為最漂亮的人,而會選他設想的其它參與者所要投票的人。每個投票者都持此想法,於是都不投給他們本身認為最美豔者,甚至不會投給一般人認為最美麗者,而是運用智力,推測參與投票者認為其它投票者會投給誰……。」

 

於是,凱恩斯把投資比喻成了這個「選美遊戲」,顯然,他是一個「萬惡的投機分子」。

 

這就是二十多年前,我們這撥兒人開始做股票時的啟蒙教材。誰都能看出來,所謂「投票」就是指買賣股票了。所以對「投票」這個概念,已經是再熟悉不過了,以至於幾年後看到格雷老的那第二句話時,感覺就像是上下句兒。

 

凱恩斯類似的話很早就出現了,當時只限於是一種投資理念,但後來他又把這個寫入了《通論》作為對自由市場經濟有效理論的誹謗,卻是經濟學家們所無法容忍的。所以應該講,這個「投票」的概念最早是來自於凱恩斯的,而且格雷老似乎也曾經比較認同凱恩斯的觀點。這一點也不奇怪。凱恩斯當年被粉的程度,看一下與他同時期的人(包括格雷老)提到他時的語氣,就知道了。但是有一點,現在的人其實是沒有關注過的,他之所以被粉,並不在於他的經濟學成果,因為沒有人能看懂他寫的是什麼,甚至沒有人關注他寫的是什麼。大家粉他的原因,其一是他出自名門,其二是他的股票,炒得確實好。所以,他的這個「投票」的說法,在粉絲中廣為流傳。而格雷老的「市場並非一個能精確衡量價值的『稱重計』,相反,它是一個『投票機』,不計其數的人所作出的決定是一種理性和感情的混合物,很多時候,這些抉擇和理性的價值評判相去甚遠。」正是借用了凱恩斯投票的這個概念,告訴大家,市場究竟是什麼。所以說,他與凱恩斯的分歧只在「稱重」,而他在「投票機」這個問題上,與凱恩斯是沒有分歧的。

 

我對「投票機」這個概念,沒有什麼深刻認識,所以只是「尊重原著」,是不是有「盲點」,我就不清楚了。

 

那麼格雷老的第二句話又怎麼理解呢?其實看一下格雷老對凱恩斯幾篇文章的評論以及每次提到凱恩斯時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原本明明是相同的觀點,都要爭出個什麼來,更何況「投票」這麼大的事兒呢?分歧的焦點,「稱重」又是什麼?它是如何實現的?

 

2、我所理解的「稱重」,就是對價值的判定,是需要對企業做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的。稱重的工作只能由我個人來完成,因為任何「買賣」,都是「投票」的過程,那才是市場的工作。市場是不會替我做稱重的。市場這東西,儘管遊戲的名字叫作「選美」,然而其最初的設計原理便僅僅是「投票」,所以誰也無法阻止它的與稱重無關,它的唯一職能,只是「投票」。對此,格雷老的第一句話已經講得很明白了。這就決定了,即使這個市場中,所有的人都是根據稱重去投票,它仍舊無法變成一台稱重機。

 

所謂「市場的稱重」就是現在所謂的「價值回歸」,是指投票選出的恰好是最漂亮的6位超級女生的情況。亞當•斯密的信徒堅信市場是有效率的,在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這種情況是必然結果。這就是「價格必然圍繞價值波動」為主題詞的市場有效性理論。但無論投出來的效果如何,它都不能因為選出來的確實是最漂亮的而去否認,是「投票」選出來的這一事實,所以,這兩者本身並不矛盾。但,市場自出生以來,便用它的全部生命在證明,即使價格瞬間接近了價值,接下來的,也不是回家的感覺,而是向著另一個方向,狂奔而去。證明,所謂的「價值回歸」其實,不過是「路過」。格雷老不也不得不承認,「這些抉擇和理性的價值評判相去甚遠。」是「很多的時候」嗎?所以,自己去稱重,和相信市場也會稱重,完全是兩回事。而自己不稱重,即使你相信市場會稱重,又能有什麼用呢?

 

投票產生價格,稱重稱出價值,價格與價值相等時,它就不再是價格?我理解不了。我更理解不了的是,為什麼會在這樣基本的問題上,幾百年來,會有這麼大的分歧?

 

所以我只投資價格,不投資價值,儘管我的收益看似來自「價值回歸」,但我並不領市場這個「稱重機」的情。

 

如前所述,我所說的「我個人的稱重工作」,是指單純的企業研究,只不過,我在稱重之後,要剔除一些,由於各種原因,永遠無法得到投票的大美女,比如說「空氣類」:100人中,94人是絕世美女,但是都長一個模樣,另6個是醜女,如果你交給自由市場去做這件事,投票結果,一定是這6個醜女勝出,因為你投那94個人中的任一個,你就沒道理不投另外那93個,可你只有6票,這種投法,就輸定了(只有在股市中浸淫很久的人,能明白我在說什麼),所以,許多人會賭這6個人。換句話說,這年頭兒,美女,不稀缺。這種情況下,我或許不會參與投票(不缺這倆錢兒),但除非投票權升到每人94票,有94人可以勝出,否則我絕不會把手中寶貴的6票,隨機地投在那94個人中之六的。不是美女或許我不投,但不稀缺的美女,我也不投。在我看來,既然每次「稱重」,也都只能依靠「投票」來完成,那麼如果以「稱重」是自己投票的唯一標準,那些明顯投不出稱重效果的投票我當然不想參與,所以「投票」一定是我要研究的重要問題,不適合投的時候,寧可不投。所以我說,「在我看來,儘管「稱重」很重要, 但「投票」很必要。如果讓我選擇投資顧問,在格雷老與格林老之間,我選擇後者。」

 

這裡還需要說明的一點,我和絕大多數投資者不同,「茅台」不是我的股票,是我的「結算貨幣」,阿堵物標價的市值並不重要,賺不到茅台,就是虧錢。所以我極認同「茅台是可以給貨幣定價的東西」這句話。幾年來,我是滿倉加透支地持有茅台一隻股票,而在我看來,這就是我的「空倉加估空的方式」。

 

順便說一下,那個「價格必然圍繞價值波動」理論不馬克思的原創,是馬克思繼承的「古典學派」的理論,「價格必然圍繞價值波動」是與「看不見的手」、「亞當•斯密水與鑽石的價值悖論」(如果有人不知道這個東西,可以上網搜一下這個令亞當•斯密死不瞑目的課題,因為這足以動搖斯密先生的信仰,而他的門徒們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保留信仰,選擇性地遺忘這個悖論」)捆綁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它是帶著與生俱來的缺陷被自由市場主義者們所接受的。當然這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了,不想在這裡討論。

 

凱恩斯後來乾脆把這個「選美理論」寫入了《通論》,簡直就是對市場有效理論的戲弄! 是可忍,孰不可忍?這麼明顯的立場的差異,只怕格雷老是不可能不予以反駁的。而當時主流對凱恩斯的這種對有效市場理論的挑釁,最有力的反擊就是「短期即使無效,但長期一定還是有效的」。這就是信念的力量。而凱恩斯的回答,就是那句著名的「長期,唯一可以確定的一件事,就是,我們都死了」。簡直就是調戲。從格雷老的《儲備與穩定》以及其它一些文章中可以明顯看出的與凱恩斯的針鋒相對來看,格雷老當時,確實是參與了古典學派陣營同凱恩斯的大辯論的。一段公案而矣,掀過去。

 

我們回過頭來,還是講「投票遊戲」

 

以上這些,這還並不是最不能讓人容忍的,最無法讓人接受的是,投票遊戲進入《通論》時,後面又被加上了一段:

 

「讀者也許會提出非難:假如一個人運用自己的才能,不受這種盛行遊戲的干擾,根據自己所作的真正長期預期繼續進行投資,則在長時期中,此人必能從其他參加遊戲者手中獲得大量利潤。對於這種非難,我們作答如下:的確有如此態度慎重的人,而且如果他們的力量真能超過其它從事遊戲者,投資市場必大為改觀,但我們須補充一句,在現代投資市場上,有幾個因素使得這種人永遠不能佔優勢。根據真正的長期預期而作投資,實在太難,幾乎不可能。凡是試圖這樣做的人,肯定要比那些試圖以超過其它人的精確度來猜測群眾行為的人花費更多的精力,而且還要冒更大的風險。在智力相同的情況下,前者可能要犯較多災難性錯誤。從經驗中,還沒有充分資料可以證明,對社會有利的投資也是利潤最大的投資。戰勝時間和消除我們對未來的無知所需要的智慧要超過「起跑在槍響之前」所需要的智慧。而且人的壽命有限,人性總是喜歡速效,所以人們對迅速致富有著特殊的興趣,而一般人對將來所能得到的總要打許多折扣才能使它變為現在的價值。對於那些完全沒有賭博本領的人來說,玩這種職業投資者所玩的把戲,會使他們感到討厭,甚至會使他緊張到無法忍耐的程度,然而那些樂於此道的人卻願意為它付出應有的代價。還有,不甚重視市場近期波動的投資者為了安全起見,必須擁有大量資金,並且不能用全部借來的資金進行大規模的投資。這是為什麼智力相等、資金相等的二個人,從事消遣遊戲的人反而可以得到更多報酬的又一個理由。最後,在投資基金由人數眾多的委員會、董事會或銀行管理的情況下,在現實中,招人品評最多的人恰是那些最能提供社會利益的長期投資者。因為他的行為在一般人眼裡,一定是偏執的、不合潮流、又過分魯莽。如果他有幸成功,得到肯定的也只能是人們對他的魯莽的評語。在短期中,如果他遭受很可能會有的失敗,那麼,他不會得到多少同情與憐憫。世俗的智慧教育我們:『對於我們的名聲來說,遵循傳統慣例而失敗要好過違背傳統慣例而成功。』」。。。。。。

 

最初看到這段話時,便感覺顯然是有所指的,如果你繼續向下看的話,會直至你噴飯。是什麼人膽敢「非難」凱恩斯?而為什麼這些「非難」,看似這麼眼熟呢?這些,如果出現在現在,毫無疑問,所有人都會認為是針對我們的巴股神而來的,但它出現在1936年,那年巴菲特只有6歲,而且其中有些內容是被我們的股神師從了的。所以,他的目標必然另有其人。究竟是什麼東西值得凱恩斯在他那本原本就不厚的經濟名著中大篇幅地加入了這些東西的呢?我讀過的書太少,對價值投資瞭解得也很少,於是我找了一本《證券分析》看了一眼它最早的發表時間。

 

於是,我又看了一遍《證券分析》,確定了凱股神反駁的觀點確實出在那上面。而我不禁奇怪,如果這些,都被凱股神看作是「非難」,會不會是我們的凱股神,把自己定位太高了呢?

 

3、你說到「分散」與「集中」, 巴菲特總是強調的馬克•吐溫的那句,「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然後小心地看好它。」然而,在格雷老的時期,集中投資叫得最響的人,卻正是那位凱恩斯爵士。

巴菲特在1991年致股東的信中有這樣一段足以令他老師不爽話: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作為一個投資實踐者的卓越智慧完全可以和他在思想上的卓越智慧相媲美。他曾在1934年8月15日給他生意上的合夥人F. C.斯考特( F. C. Scott)寫過一封信,道出了集中投資的理由:『隨著從事投資的年限增長,我越來越堅信,正確的投資方法是將相當大比例的資金投入到他個人認為自己非常瞭解而且管理也完全值得信任的企業上。而投資人如果認為,通過將資金分散投資到大量他幾乎一無所知並且沒有任何理由予以特別信任的企業,就可以據此限制自己的投資風險,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絕對是有限的,因此在任何給定的期限裡,我個人認為能夠得到我百分之百的信心去投資的企業數量,很少會有超過二家或三家以上。』」(大家注意一下這個時間,1934年,而《通論》出版的時間是1936年,也就是說,至少在這個時點上,凱恩斯仍舊惡習不改地扮演著他投機者的角色。但這絲毫也不妨礙他與巴菲特有著相同的投資方法。只是搞不清兩位股神是誰跟誰學的。)

這真的是,不是冤家不聚頭。格雷老的觀點跟凱恩斯又是正好相反。其實也不奇怪,當年的凱恩斯的風頭,可比今天的巴菲特強勁多了。但畢竟那個時期,是美英爭奪經濟話語權的時期,碰撞是必然的。經濟學上壓不過你,可以在投資學上找補。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從格雷老《儲備與穩定》、《世界商品與世界貨幣》兩本兒書的水平看,多處已經明顯超過凱恩斯了,但是沒辦法,不要說是「佈雷頓森林會議」期間及之前,直至今日,它們的名頭兒跟《通論》比,就是一天一地。而事實上,美國在二戰後所執行的政策,並不是凱恩斯主義,而恰恰是這個「儲備與穩定」。這就是英國人和美國人的區別。英國人得名,美國人得利,挺好。

 

在格雷老的那個時代,凱恩斯(還有以前的大衛李)都可以因為股票炒得好而被稱之為「經濟學家」,而格雷老在經濟學上的造詣再深,也不過只是一個炒股票的。為什麼?因為經濟學家,從來是要原產地證明的。離開了那塊地,那個空氣,便產不出經濟學家來?

 

所以說,這不是個人恩怨的事情。我覺得主要根源還是在大蕭條之下經濟理論的裂變。在大蕭條之下,一群信仰「自由市場經濟無所不能」的人們,開始動搖,凱恩斯是繼馬克思之後,第二個挑戰薩伊定律的人,但它與馬克思不同,資本主義國家可以對不同信仰者馬克思的聲音置若罔聞,或是直接拿來鄙夷就好了,但來自陣營內部的凱恩斯發出的對「看不見的手」的挑戰,卻是大家無法容忍的。說白了,「我們美國所有學校經濟學教科書都是你們英國人編的,你個馬歇爾的學生,攻擊自由市場效率?你讓我們情何以堪呀?」所以說,格雷老是值得尊重的,至少他看重的是凱恩斯說的是什麼,而不僅僅是,「這些話是誰說的」。但是你從《儲備與穩定》中,許多地方都可以明顯看到凱恩斯的影子。不! 那其實是大蕭條的影子,正是它動搖了當時幾乎是所有人的信念。

 

4、是否真的堅定相信「看不見的手」?我覺得,這個只有經過大蕭條的洗禮,才能看出來。我還是說格雷老的《儲備與穩定》,那種對「看的見的手」,最急切的呼喚,以及對「不知道怎麼伸手,就不要伸」的怒斥,哪裡還看得出一點對自由市場經濟自我調節能力的篤信? 全書不僅邏輯上,在許多用詞上,受凱恩斯的影響都很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格雷老即使是在反駁凱恩斯時,也忍不住使用了這樣的表述:

 

「如果情況確實如此,事實將勝過任何雄辯。這就意味著我們經濟發展中出現了一條分界線,適用於過去的思考習慣和行為準則將不再具有任何價值或相關指導意義。乍一看,這似乎意味著極大地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已經勝券在握,我們無須花費太大精神力氣就能夠實現這一目標。仔細分析後發現,利用我們豐富生產能力這一看似非常簡單的問題在現實中卻充滿著極大的困難和風險。它可能要求政治經濟組織最大限度地包容我們的傳統和個人傾向。在實現這一目標過程中,每一步的推進都將爆發關於利潤成本孰大孰小這個極其痛苦,可能也是極為劇烈的論戰。與愉快的遊覽希望之島不同,希望島上陽光明媚,牛奶蜂蜜橫溢;而我們的命運卻可能是要在充滿疑慮和意見分歧的漫無邊際的荒原中探索整整40年,或者更多時間。」(反駁認為經濟危機僅僅是過剩現象)

 

每看一遍《儲備與穩定》,我都要把這段話,看許多遍,說他已經超過了凱恩斯,不是在於它的理論,而是在於,格雷老更明白,經濟危機,根本不是辯論究竟是「相對生產過剩」還是「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當然那段話幾乎每個詞都有所指,如果不瞭解馬克思與凱恩斯理論的人可能完全是不知所云)。推翻一個東西容易,建立起一個新東西,太難了,如果等到辯論明白政府再幹預,什麼都晚了。你凱恩斯給羅斯福拍了那麼大一通馬屁,最終談過之後,不也只能是撂下一句「就沒見到這麼不懂經濟學的國家領導人」,可你不想想,你當初又何嘗不是這樣評價邱吉爾的?況且,這根本就不是辯論的事,當初用市場去調整各階層利益,是大家已經一致接受了的,現在改為用辯論去調整,誰服誰呀?事實上,一個哈耶克就可以搞得你凱恩斯心煩意亂,你那套誰也看不懂的東西,或者說,你根本不敢讓別人看懂的東西,能有什麼用呢?一旦「長期」了,留下來的只是你的名字,而不會是你的理論;相反格雷老留下了他的理論,卻把他的名字,留在了另一個地方。

 

在大蕭條中,想活過來,必須堅守一點兒什麼,儘管格雷老自己也已經不確信它的正確性(書中多次提到薩伊定律顯然是錯的,但也再三強調,修一下,應該還能用),但他相信「自我暗示」的力量,如果大家都堅信市場長期是要稱重的,那麼它稱重的一天,或許還真能到來,這就是信仰的作用。它與那些僅僅是在看到這種投資方式可以帶來利益時,便蜂擁而上的人所不同的是,一旦處於逆境,他們會鳥獸散的。然而,僅憑信仰,市場就真的會自動稱重了嗎?《儲備與穩定》、《世界商品與世界貨幣》兩本兒書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至於書中對「不知道該怎麼幹預,就不要干預」觀點的反覆反駁,我就不多說了,這本兒書,可以多看幾遍。看起來,格雷老很明白,有時信仰故然重要,拉票卻很必要。

 

這裡有一個有意思的東西,這段話寫於1937年,格雷老定量了一個「長期」的概念,「整整40年」,竟然與凱恩斯的定義如此神似,怎不令我等後輩,頂禮膜拜 !

 

另一個歷史的巧合,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的那一年,美國人發表了《獨立宣言》,發表宣言的那一天,被稱為「獨立日」。這或許就是美國人的宿命?

 

大蕭條,是全球性的,不是一句「對美國長期經濟前景沒有信心,不投就是了」可以解決的。當年因對美國經濟沒信心而大量買入黃金的人,是什麼下場,我前面的貼子裡提到過。好像弗裡德曼的《美國貨幣史》裡有,當年看過,記不清了。

 

至於你說到,經濟前景看不看得準的問題,在牛頓看來,炒股票是比物理學難上萬倍的東西,在我這個不會炒股票的人眼中,都沒覺得經濟學有何難?各位大俠,連炒股票都會了,經濟學算什麼?

 

歷史原因,我們這一代人的經濟學都是《資本論》開的蒙,我的西方經濟學是以凱恩斯的《通論》 開蒙,結果發現,其中不少馬克思的影子,因為馬克思經濟學,才是真正的「蕭條經濟學原理」。後來因為炒股票,看過索羅斯的《金融煉金術》,格雷老的《儲備與穩定》。看過這些書後,再看那些所謂經濟學家的著作,方才發現,他們,其實什麼都不是,無論拿下多少的什麼諾獎的名頭兒,都掩飾不了,其垃圾的本質 ! 然而正是這些垃圾經濟學家掌握著經濟理論話語權的至高點,因而在每個時點,只要判斷一下,怎樣做是錯的,就可以預測到經濟政策。而這些經濟政策的後果,學會格雷厄姆之後,並不難判斷。

 

至於你說的「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的問題,請恕我直言,在我看來,這個問題上,哈耶克對凱恩斯的理解,是可笑的。如果讓我選一位教授自上而下的老師,我選格雷厄姆;而如果讓我選一位自下而上的老師,我選,凱恩斯。

 

    我就是這樣一個沒有信仰的人,因為「沒有信仰」就是我的信仰。在這裡,我再次對抱有格雷老那樣信仰的朋友表示我的敬意。但對於我這個從來沒有相信過「自由市場經濟效率理論」的人,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放棄自己原有的信仰。對於信仰,我相信那個寓言:兄弟三人各拿到一塊祖上傳下來的寶玉,據說三塊中,只有一塊是真的,但是沒有人能分辨出哪一塊才是真的。於是,兄弟三人陷入了無休止的爭吵。其實只要想一下,既然沒有人能分辨,何不各自把自己手中的這塊,就當作是真的,一代代的傳下去就好了。你拿出一塊玉,我也拿出一塊,談觀點,做比較,討論。求同存異,有什麼不好呢?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價值投資者?)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看來只是個酒鬼)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還崇尚腐敗)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酒是可以給貨幣定價的東西)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阿堵物是五花馬、千金裘的貨幣價格,酒是五花馬、千金裘的非貨幣價格)

 

 

 

 

 

附:資料

摘自 珍妮特·洛爾《本傑明·格雷厄姆論價值投資 》

 

 

格雷厄姆蒐集了大量的資料並於1937 年出版了第三部著作,《儲備與穩定性:現代穀倉常滿理論》。出版商麥克格雷-希爾公司對書的銷售潛力感到懷疑,但是它們仍然很願意為暢銷書《證券分析》的作者服務。時任羅斯福總統顧問的伯納德·巴魯得到一本樣書,隨即交給了總統本人。
對凱恩斯的影響
雖然銷量從來沒達到前兩本書的水平,《儲備與穩定性》仍然引起了許多著名經濟學家的注意,包括戰後世界經濟結構的主要設計者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在一篇關於商品政策的論文中,他以腳註的形式提到了《儲備與穩定性》。凱恩斯在文中指出了他和本在計算商品儲備成本時的方法區別。
這是一種很有禮貌的學術爭論,但是他們後來發生了誤會,突然中止了這種爭論。
1943 年12 月31 日,凱恩斯從英格蘭給本寫來一封信:
「親愛的格雷厄姆先生:
您本人和(應該是弗蘭克·敦斯通)格雷厄姆教授的文章給我一個感覺:如果一個人整天忙於辦公室的工作,只能在沒經過全面考慮的情況下對某一問題作出簡要的說明,無法公佈自己實際在幕後對這一問題的更詳細的研究成果,那麼他寫書出版就是一件大錯特錯的事了,因為正如您的論文顯示的那樣,它的結果只能導致讀者對作者觀點的嚴重歪曲。公眾對作者沒有說過、並不認同的觀點進行爭論,這是最無聊的事情。」
凱恩斯繼續寫道,他否認自己曾經認為任何旨在穩定價格的措施都不會產生理想的效果,或者當貨幣工資上漲速度高於工作效率時會實現完全就業。
「在以緩衝存貨作為穩定短期商品價格的手段問題上,您和我都是積極的擁護者、意見一致,因此就不必再進行彼此誤解的爭論了。
您忠實的」
最後是一個大寫字母「K」 (多納德·莫格里奇主編《約翰·梅納德·凱恩斯選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23

回覆「給湯財的信」: 對不起大家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43511

1.  關於你話我成名,要打擊人地
我不求成名,其他可以全都認錯。因為我只想保護投資者儘量不受任何傷害,同埋做好我呢個資料庫。關於打擊人士上,在資料搜集上或者他在理解上真是有問題,我只是找出資料和他們證實下,如果他覺得我有不對的地方,大可親自說筆者有不對的地方,無論是匿名或實名均可。不要存在任何誤會,只希望追尋大家要寫的東西是否對。

2.  信報李先生道歉一事
關於道歉一事,我可以在這兒對不起李先生,他這事確實是他原創的,我對對他造成的不便致歉,這是我的錯。

我自己是有寫過一段道歉留言的,在發言日期已證明了。所以信中以上指控,說我沒有道歉,這是絕不成立的。如果不夠,我可以親筆再寫一封信這去,向李先生和他的團隊道個歉,我只能做的就是這樣。公開做了,非公開也做了,我覺得我有誠心對他們做出一個負責任的行為,只是我反應較快,可能你看不見,造成這個誤會。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9184

21. 名稱:greatsoup E-mail:[email protected]
時間: 2012-11-06 22:13:16
....
1. 信報單野很明顯就是我賴人錯,其實他無錯,仲做了件大好事。如果你認為我欠他的,事實擺在網上,我一個留言都無刪,清清楚楚他真是做左件大好事,明眼人擺曬證據他都無抄,我當然要講句對唔住,同埋聲多謝。


3.  關於斬手的指控
1. 關於這件事,如果有得罪其他人之處,請多多見諒,我真是無心說出這樣的說話,麻煩大家原諒我吧。

2. 我鄭重地聲明,這件事只是氣話,後來回想這事情在我來講絕不要得,是我錯。其他人不要在煽風點火。無論在甚麼情況假設或證實下,我根本不可能對某些人作出一些這樣的事情。

3. 我並有說他(們)是誰,何況他(們)的電話、他(們)的地址、他(們)的甚麼個人資料,我一概都是不知道,我連和他(們)的有一些聯絡都不願,何能有任何報復行為?

4. 周老師始終是我一個老師,但是我絕不認同他的所為,但是為這樣的小事,正如他所講,我會做出這些損壞別人身體的行為,影響自己的未來? 你自己想想我會不會笨得如此?

5. 我一早都已經放下屠刀,但是有些人卻還是繼續散佈這些不應該協助這些利用股東資金來做一些不好行為的事,試問是誰有問題? 我根本不想和你爭拗下去。 如果你真是老實寫專欄無問題,但是請不要在報章上繼續宣傳自己的那個甚麼股票班和推介的那些垃圾股了,那些股票這樣便宜的原因大都是過往公司管治有不好的地方。

6. 如果周老師真的認為我本人會對你不利,也許我再鄭重向你說句對不起,我永不會做出任何傷你的心的事,但我絕不會和你為伍,因為你那些行為不是我所想學習的,這些行為會使我如果有下一代的話,我會做出了一個壞榜樣。關於你未來的行為,應該批評就批評,應該讚的就讚,但是我一定不會再跟你有甚麼聯絡。

4. 關於對某些股輸錢的指控
我連那些股票也沒有買過一股,試問這些股又如何使我輸錢? 我根本不會輸在那些股票上面。就算輸我都是輸在自己買股的眼光失濟上,每一年我大錯小錯都一大堆,無一次好過。這5年至6年詳細的買賣紀錄我自己也有留下,大家可以問我拿紀錄去看看我有沒有買過這些股票。關於掃地出門這個是本人的責任,和其他人無尤,這個我是應該對自己失望的地方,但我會努力做好佢,其他人不接受不重要,我還有這個平台去做。

5. 關於這個站是否牟利
我的網站牟利方面,我是沒有牟利的,錢我可一塊錢也沒有收過,就算你說我寫稿的稿費,我都是全部給了壇主。但我有做過紀錄,證明自己收和付多少錢,不過入總多於出,所以盈餘自是不少,我不想這論壇受我不喜歡的人控制。因為我打算把它搞大他,希望變得正規一些,這需要一個較大的費用,我到現在還在考慮是否需要。

正如前一篇所稱,我們現在有3萬元儲備,但欠網友龍生和味皇幾千蚊,欠我同學幾百元,但如果他們想要回,我可立即給回他們,何況我提供資料的地方是沒有廣告,搜尋的地方才有,不信可以問壇主。我連籌集資金也不想,只想用以往的錢買股生息不斷地做下去,儘量維持論壇的運作。 最緊要大家用得高興,也方便我自己做些東西,其他東西我就不管。這件東西我在做的時候我已經想過這就是我的退路,如果我沒工作,就會花心機辦好它。

6. 總結
對不起周老師,希望大家以後當沒事好了,多謝你的抬舉,但我真是沒有能力,也不希望你抬舉,不用你再談我了,談我的話連我認為自己的靈魂都給了魔鬼。我連和你有關係也不願。我只想靠自己的能力辦起來,自從那次我跟你談過以後,我決心要自己控制這個站的命運,你明白嗎?

明知我不可能,也沒有膽量,做一些對你不利的行為,請你放過我吧,鄭重跟你說句對不起。只要你其他事不要煩著我就好。但是如果我真的有地方寫得不對,煩請多多提點,免得我又誤會你,你又誤會我,這多辛苦。我只是對我的資料研究有興趣,其他的我不管,總之你有資料寫錯,我就會貼出來補出對的地方。我只是想這樣,給我默默的工作吧,但如果大家需要我的文章,請給照會或者通知,甚麼都可以談,可以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22

最近外資醫藥企業討論所謂基層市場,我對朋友的回覆. mynameispang

http://xueqiu.com/1759100637/23977563
鬼兄及各位高人好:

前段時間在魔兄微博中稍有討論廣闊市場,對眾多高人之論述受益匪淺,鬼兄之拋玉,閱後表敬意,隨磚,.因水平和理解有限, 言語不到之處請見諒,本文為業務零散時間碼字,只為討論交流,少數據,少框架,多調侃,多不成熟個人感觸,不談定義,不談理論,只回憶初之經歷.

廣闊市場之詞確源自外企,故名思義,廣而闊,增加標準化難點,如marketer所知,標準化,討論化論述有其難點,如九寨溝之風景,紅黃綠白青黑,如中國之白酒,各位之鮮明,仁智各見.

然市場之耕作,早為沃土,個人以為上世紀80年代終末期,計劃經濟尾期,國家醫藥管理局體制下,國藥集團還是部署行政單位幾大醫藥採購供應站之總體,供需信息不對稱,市場經濟萌芽頂破堅土之時,有了很大的政策真空,少數敏銳之人,抓住機遇,利用好政策漏洞,把握需求,找廠家,計劃生產任務完成後,部分緊缺少的品種醫院或下級單位的需求卻沒有得到滿足,於是與廠家調度搞好關係,與醫院採購達成協議,謀取差價,富裕了一些早期藥蟲,建立初期網絡,人脈,供產銷,財務體系熟悉建立初步框架.

其中傑出敏感人士,採取更激進的手工作坊創業模式,找產品,利用以往渠道銷售,貨,票滿天飛,河南,安徽,遼寧,廣東皆有類似期貨的現款交易甩貨市場,其中以上海藥廠的小產品-特色專科小藥,外資的OTC,醫院雙跨產品為扣率最高,流通最快,類似標準貨幣的交易產品, 假藥,過期藥,無療效藥等充斥的黑金年代.也是豪傑備出的年代,其中有很多目前看來匪夷所思的創奇故事.在此不多論述,如大家有興趣,待後敘.

上述傑出人士中,對市場深度理解,地方的行政資源掌握到一定程度後,深感風險和不確定性受廠家制約,具有冒險精神的企業家怎願如此,於是掌握產品權,謀取更大利益,自身的 營銷強項相結合,跌跌撞撞的大浪淘沙,有專注地方,有覆蓋全國,有開發市場熱點產品,有強調中藥,有看上外企產品,殊途同歸,走上與銷結合的產銷結合之路,目前國內在市場內有聲有色的特色企業,早期之江南某子江,北方某正,某花,華東某和等和未提及的藥企.均有此特色的影子.

大浪淘沙後的今天,各區域頗有實力的大包商,很多出自類似企業,你可以想像與一個二十年紮根本地,隨著醫院成長,以醫院為家的人,可以與連續二到三代的同崗位交易的人及團隊去競爭的難度嗎? 他所擁有已不僅僅是關係資源,利益鏈上隨社會發展已經錯綜複雜到難以割捨理清,深深掩埋下的雄厚及堅固,不僅僅是利益,更多的是目前逐步被挑戰的信任,從前的業務基礎建立的血肉共贏關係,各位可能都聽過做銷售就是做人的道理,我認為執行最好的就是這些逐步離去市場,頗具江湖色彩的大包商,這裡的故事傳奇卻更加樸實,貼近我們,卻更加無法複製,再寫下去就停不住了.

在這階段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是, 安徽某地的快批形式雖名聲不佳,假次品層出不窮,但發展迅猛,出現不應該出現的各大外企產品,引起軒然大波,更曾有高級領導人因此地快批假藥產品造成命案而勃然大怒,九死一生,卻還是發展下來,此地為中國醫藥發展中,絕對會有大筆墨書寫,創奇故事太多了.是我所知道的,農民,木匠,泥瓦匠全民殺向全國賣藥的典範,圈內有..幫之稱,以凶悍,敢為而著稱.部隊系統內強勢.

話題回歸外企.

我所知道的時間,有可能更早,有待高人糾正,是約2002年底,2003年初,以廣告深入人心的部分合資製藥公司內部檢討PROCESS,優化流程時,發現總銷量與所掌握渠道總量相差有越來越大的趨勢,此銷量流入何處?是否可增長,是否可掌控,為何出現此種情況,其中OTC和醫院雙跨品種較大的二家公司產生興趣,開始調研,並借助商業夥伴縱向探索,其時範圍不大,僅為糾因之項目小組,後逐步查到部分流失銷量去向,因當時商業渠道的信息化建設剛處萌芽,所以很難落實到深處,彙總信息後,開始內部討論,看是否有培育之價值,僅靠廣告,沒有任何人工推廣就產生效益,若能進行有效推廣,是否會提升效益呢?帶著疑問,控制了規模,抱著實際尚不明確的目標,在現在看來有很大問題的績效考核及管理制度下就組織團隊開始嘗試推廣.

主要形式:

與一級商業客戶,重點二級,篩選出的三級(一級客戶推薦)合作,下降彼時無代表直接覆蓋的部分發達地區市縣,形式主要以選定客戶組織的週期的訂貨會上宣講產品,介紹公司,分發品牌提示物,贊助訂貨餐會,並繼續向下拜訪會中所確認的重點商業公司,如初步形成小規模的縣鎮衛生機構採購聯合體,當地較大的連鎖藥店,地市級別當地的國有商業大戶,所涉及的產品主要為醫院和OTC的雙跨產品,當時政策鬆散,無處方可買到處方藥,效果稍顯,但卻因多種原因,表面看來為人力和渠道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受限,無法掌控實際流動渠道的頭和尾,並對產品銷量增長的促進作用,在不同區域區別非常大,可說難以總結出標準化的形式予以大範圍推廣.而且只能與當時略顯正規的大商業公司合作.宣講教育會一年幾千次,至於推廣方式不斷調整,借用醫院渠道使用技巧,部分奏效,部分無用,大家都是專家,不費口水了.

閒談部分管理特色:當時的團隊管理為特色的臨聘-也即目前的合同工制度,半年或一年簽,甚至人頭是掛靠在當時商業夥伴公司,獎懲制度及標準與正式RX員工區別甚大,逐步推行中產生了一些變化,報假量,為得到返點的重複進退貨,樣品的再銷售,兼職,最嚴重的就是參與或直接造假藥銷售,引起社會關注,幾大公司雖進行處理,但力不從心,這批銷售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曾有同事放在辦公室裡的外套,電話非手機,筆記本非電腦,及品牌提示物等,啼笑皆非的被盜,也為趣聞.

鬼兄文中所言的幾家外企公司採用不同分類方式,各有道理,然業績目前看來大家認可不一,歸根到底,還是各公司自己規劃的市場是否是自己目前文化,合規,模式所能取得業績的呢? 不評論哪家公司論述市場是否正確,我也見過幾家公司部分操作市場的幾批人,只說一句,少有見過在集市中肉搏見血的悍將,這和主流醫院的相互對抗不同類型.

2005年-2006年,因種種原因,再次與所謂熱談的第三終端,所謂基層市場又有了更加直接的接觸,投入半年時間(多項目同時運作,可不是完全半年全在此市場),
在四川,云貴,陝甘寧,廣西,重慶,江西,湖南等地累計拜訪近二百家縣市級醫院,大小藥店, ,與上述幾家有特色,或只做此類市場內企的一線業務人員,省市地級經理實地工作,與所謂市場部及大小老闆討論,有了一些收穫.不想寫的太細,一定有目前還在直接操作的朋友在看此文,不班門弄斧.

人海戰術,每人負責幾個縣,鎮鄉,主要二個任務,

第一, 與商業公司協做,參與商業,或組織企業專場訂貨會,煙酒糖茶, 電飯煲,非常可樂,電熱毯,棉被,床單,被套,豆油,手電筒,你能想到的所有生活必需品,抽獎,按訂貨金額比例分發. 季度一次,再下沉到較符合投入產出比的富裕縣鄉,或小規模的鎮,村衛生所.因國家政策影響,村醫必要考試,後來添加了衛星鄉村醫生學分教育,邀請縣市專家講課的形式互動,也促進了北京某公司學分教育公司的發展,據我所知,某公司的銷售總監曾為AZ的銷售代表,並無貶低之意,為更能大展拳腳致敬.

第二,學術及感情營銷,找定位,分析競爭對手.銷售,回款均為此代表負責.

部分公司的業務人員以縣為單位配備幻燈機,2006年後,基層人員擁有筆記本電腦,投影儀,激光筆等工具讓我驚訝,至於大醫院推廣會流程裡的種種產品資料,會議簽到等面面俱到,事前有計劃,事後有追蹤,過程有監控,費用要申請,也是外企培訓出的一線代表給內企帶來的貢獻呀. 區縣討論會議中已經是PPT導向了,雖然文中一半是先誇老闆如領袖般的高瞻遠矚,如太陽般的普照大地,業務人員吸取能力後的功力大增,老闆語錄更是為模板,讓我SHOCK了一下外,其他市場管理工具應用不次於外企地區經理級水平了.

會議討論部分要點

1.老闆要開始的秋收戰役如何確保成功?

2.遇到客戶問外企的產品管用,你們推薦的不管用如何回答?

3.部分地區以特色農產品代替貨款是否可以推廣,財務是否可以接受,一線人員去集市將農產品變現,再匯回公司,佔用銷售時間太多.

4.外地區兄弟公司串貨如何對戰? 其老闆言我支持串貨,他能你為何不能,賣到月球上的銷售才是好銷售.所以敵對心態有趣.

某次總部會議:

1. 公司要不要進入發達地區的三級醫院,如何進入?

2. OEM代工據銷售要求為養活隊伍還需要100個產品以上,以前產品不好賣了.

3. 兼職發現後需要嚴重處理,但是否考慮公司層面來做,成立商業公司承接訂單.

4. 員工家屬開拓市場的保證金是否比外面人要便宜.

5. 公司批發來的床單質量較差,建議更換廠家,非常可樂供貨價提高,可否更換會議飲料及抽獎所用品牌.

6.沒與公司簽訂正式工作合同的推廣人員是否給印名片,否則在外面可信度不高,印了的風險如何抵禦等.

插曲:2003年的某天

鞭炮聲,劣質白酒,不衛生飯菜,吵鬧聲,攜妻帶子佔名額,划拳,一個大型的訂貨會如同縣裡富翁紅白喜事的熱鬧,.帶著雞籠,騎馬,抗鋤頭,挖煤的,村醫生活之苦呀.甚至部分場合有縣局領導出席,拿三瓶藥的就有面子可以和組織人員的酒司令共飲,至於一件貨則可以做到靠近表演的前排,廟會前的歌舞,我只能承認自己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新奇,原來可以這樣?讓我打開眼界,以後有機會,可開單帖描述,很有趣的人生經歷.

小結: 小結寫得較早,看了大家對鬼兄的回覆,裡面很多高人的建議都讓我受益匪淺,我沒有修改,小結內容也是一邊中午吃飯,一邊打字,所以質量不高,慚愧.

1.大而全的概念不適合中國國情,基層市場此概念在目前不會有外企對市場定義的統一,不同地區應區別對待.

2.外企大規模進入所謂基層市場時機未到.

3.外企在基層市場如何獲得成功,需要對成功進行定義,在部分地區,部分產品可獲得成功.

4.不是所有外企都適合所謂基層市場.

5.戰果是打出來的,分析太多無用,一定要去做,做事前分析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各種未知變化如何利用現有資源,不過界的解決,解決不了就改善.

6.對目前強調流程規範的外企,很難有限掌控全流程,這也是為何不能委託第三方銷售,或成立合資公司等方式的顧慮.

7.合規不僅僅是要求自己的銷售人員,甚至對渠道合作夥伴也是有要求的,而日益規範或苛刻的合規要求難以在這個市場有所大做為,部分試點擦邊球的成功不能做為成功經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