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雅虎大幅削減阿里股票出售數量,看好阿里後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640

雅虎周二盤後發布的財報聲明顯示,阿里上市後,公司對其保留的持股比例將高於此前預計。 該財報聲明披露,應該公司要求,阿里巴巴集團同意對一項股票回購協議進行了修訂。新修訂的協議,規定雅虎在阿里巴巴集團首次公開招股(IPO)時拋售的最大股票數量從原來計劃的2.08億股減少到1.4億股。 此外,雅虎還會將出售1.4億股阿里巴巴股票所得的收益(稅後)的一半返還雅虎股東。 雅虎有意保留更多的阿里股份,或預示著其看好阿里巴巴上市後的股價表現。麥格理銀行研究分析師Ben Schachter告訴路透社: 與在阿里IPO時賣出更多的股票不同,(減少在阿里IPO時出售的股份)可以讓雅虎的股東們更多地參與阿里IPO後的股價上漲。 但此舉並非沒有風險。BGC分析師Colin Gillis表示,如果阿里的股價在IPO後沒有上漲,如同2012年Facebook上市後一樣,雅虎還不如早點出售。 雅虎的“遮羞布”: 據悉,雅虎當前持有523,565,416股阿里的股票,占比22.5%。出售1.4億股後,其持股比例預計將降至16.5%(持股可能繼續遭稀釋,因尚未計入阿里IPO時出售的新股數)。 阿里巴巴更新後的招股書顯示,其自我估值已達1300億美元。而這正是許多投資者買入雅虎的原因,而非看中雅虎核心業務的發展潛力。 雅虎昨日披露的二季報差強人意,在線顯示廣告價格下降了24%,二季度經調後每股收益為0.37美元,略低於預期的0.38美元。當天,雅虎收盤下跌0.25%至35.61美元,在盤後交易中大致維持在35.57美元一線 雅虎對阿里持股比例高於預期“掩蓋”了其疲軟業績的影響。對此,Pivotal Research Group分析師Brian Wieser直言不諱地表示,“這是很好的遮羞布”。他認為, “很多投資者肯定將他們持有更多”阿里股份視為非常有利的因素。 “危"還是“機”? 在分析師會議上,當被問及是否向阿里巴巴支付了報酬,以換取該新的股票回購協議時,雅虎首席財務官Ken Goldman稱,“我們沒有做任何與之有關的事情”。 雖然保留更大比例的阿里股份可能讓投資者高興,並讓雅虎的業務有了喘息的機會,但BGC分析師Colin Gillis認為,此舉並非沒有風險。 他表示,如果阿里的股價在IPO後沒有上漲,如同2012年Facebook上市後一樣,雅虎還不如早點出售。“他們有出售的機會,但沒有這麽做。現在他們對我們來說扮演的是投資者角色。”,Gillis如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510

美國對沖基金業窘境:收益下滑 大客戶削減投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194

美國對沖基金業遭遇嚴峻挑戰:多家大型退休基金決定削減投資比例,理由很簡單:對沖基金給他們的回報過低,而費用過高。他們是對沖基金最主要的資金來源。(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加利福尼亞州公務員退休基金(Calpers)決定:因費用太高,將今年在對沖基金的投資規模縮減40%,降至30億美元。該基金是全美最大的退休基金之一。 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的一位發言人表示,他們采取了更為“返璞歸真”的投資方法。 不僅是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還有很多機構投資者也在削減在對沖基金的投資比重。俄亥俄州學校員工退休基金也決定,在2015年將其在對沖基金的資金投放比例從15%降至10%;新澤西州投資委員會決定從12.25%降至12%;舊金山雇員退休基金也在討論是否降低這方面的投資比重。 目前,與對沖基金的規模相比,盡管減少的資金流入規模只是涓涓細流,但這些資金分配比例的變動卻是個問題,特別是當此類決策來自於Calpers這樣規模龐大的退休基金。 2004年之前,退休基金主要是參與普通投資。此後多年,由於極度渴望投資回報,這些退休基金願意支付更高費用而將資金投入對沖基金公司。然而,當前這些對沖基金給客戶帶來的投資收益乏善可陳,反觀之下,費用就顯得太過高昂了。 按照行業慣例,美國對沖基金一般對客戶收取2%的資產管理費,以及抽取20%的收益。 但近些年,對沖基金的業績表現卻並不出色:截止今年3月31日的過去三年,他們為公共退休基金賺得的平均收益率僅為3.6%,對比之下,私募投資的收益率卻高達10.9%,股市投資收益率為10.6%,連固定收益類資產回報率也有5.7%。(數據來自投資機構Wilshire,該機構資產規模超10億美元)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周提及,隨著市場對股票估值過高和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的擔憂,對沖基金今年的業績可能步入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差之列。數據服務商Preqin的調查結果顯示,今年約有2/3對沖基金的回報率在6%左右。年初至今,Preqin追蹤的基金中,約有1/4的回報率為負,而整個行業的回報率大約在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82

俄烏局勢殃及市場 投資者大幅削減對俄風險敞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399

面對不斷升級的俄烏緊張局勢,投資者爭相削減與俄羅斯相關的風險敞口,以免被烏克蘭持續戰亂殃及,此舉使已經脆弱的市場更加動蕩。(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烏克蘭危機爆發後西方的制裁導致俄羅斯大量資本外逃。俄羅斯央行7月9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外逃資本已有450億美元,規模幾乎等於俄羅斯4%的GDP。此外,投資者還從受到制裁輻射的其他經濟體中撤資,包括匈牙利福林和波蘭茲羅提在內的中東歐貨幣跌至至少一年來新低。歐洲股市也隨之下挫。

針鋒相對的制裁正在歐洲金融市場中你來我往,逐漸升級的緊張局勢也使已經陷入泥沼的歐洲經濟暴露出新的弱點。7月末,歐洲國家和美國隊俄羅斯個人及銀行實施了廣泛制裁,稱俄羅斯支持烏克蘭東部的反政府武裝。俄羅斯以牙還牙,禁止了從支持制裁的國家進口食物。

盡管制裁並未真正傷及俄羅斯貴金屬產業,但在俄烏沖突持續緊繃拖累下,進一步制裁陰影揮之不去。投資者的避險需求以及對俄羅斯潛在供應問題的擔憂,助推鈀金價格持續走高。周一,鈀金盤中觸及每盎司900美元,十三年來首破900美元大關。

上周五,烏克蘭宣布擊毀俄羅斯武裝車隊,美股急跌,黃金石油價格迅速上漲。本周一,隨著俄羅斯否認襲擊發生,西方國家和烏克蘭官員松口,上述市場又很快回彈。這些波動顯示出,市場對於俄烏緊張局勢的反應已經相當敏感。

對俄羅斯出口份額占比很大的東歐國家也受到了投資者撤資的嚴重沖擊。8月,新興歐洲市場的證券和債券投資大幅減少。據EPFR Global,到8月11日,零售商品庫存投資者已從東歐地區撤資2.34億美元。

俄羅斯與烏克蘭及西方國家之間的劍拔弩張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隨著市場波動性增加,投資者也不得不將其投資組合調整至不確定狀態。蒙特利爾私人銀行的投資總監Jack Ablin對華爾街日報表示,

烏克蘭局勢是“將地緣政治對抗之火燃至經濟問題的引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80

蘋果危機:中移動削減用戶補貼,絕口不提iPhone6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02

蘋果,iPhone,Apple,中移動,iPhone 6

中國最大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集團(中移動)的高層一再表示,今年要削減給予手機的補貼,且至今未公布iPhone 6何時在國內上市。蘋果挾新品開拓全球最大無線市場中國的前景蒙上陰影。

中移動董事長奚國華昨日稱,將削減20億美元給予蘋果和三星高端手機的補貼,銷售重心將轉移到不提供補貼、並無合約價優惠的“裸機”。中移動下半年將主要銷售4G設備,計劃賣出1億臺4G手機,今年有望實現4G用戶達到5000萬名的目標。

同日,中移動技術部總經理王曉雲在臺灣參加行業論壇時表示,該公司本季度將發售無補貼優惠的4G手機,售價不足人民幣600元。截至年底,今年70%的中移動4G手機售價都不會超過1000元。

接近蘋果的人士向彭博透露,由於蘋果本月未能與中國工信部達成一致,iPhone 6在中國大陸出售可能不得不等到明年才能獲批。

上月底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中移動首席財務官薛濤海上月15日透露,今年該司給予手機消費者的補貼由此前計劃的人民幣340億元下調至210億元,約合減少了21億美元。

分析師預計,除了中國移動表示將削減補貼20億美元,其競爭對手也將減少19億美元相關支出。彭博報道稱,補貼如此大減意味著中國消費者買一部新款iPhone要多花約100美元,可能每部售價會高達800美元。

彭博當時由知情者處獲悉,中國運營商此舉是響應國家要求。因為認定這類企業在補貼和廣告方面的開支過多,上月中國國資委要求運營商三年內削減成本人民幣400億元。

蘋果公司駐北京的發言人Carolyn Wu昨日稱,無法提供iPhone 6內地上市的具體日期。她在電郵中寫道:“中國是我們的關鍵市場,我們會盡可能迅速上市。”

蘋果今年發布的兩個財季報告顯示,中國市場為該公司銷量增長提供了主要動力。

今年第一季度,在包括香港和臺灣在內的大中華地區,蘋果的銷售總額同比增長13%,是去年二季度以來唯一一個連續增長的主要市場。

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為蘋果帶來的收入又增長了26%,庫克公開表示“中國對我們來說是個驚喜”。(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48

三大碳酸飲料巨頭聯手: 2025 年將其美國產品的總含糖量削減 25% 。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7/146151.html

i黑馬:如果說還有什麽事能讓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斯納普(Dr Pepper Snapple)這三家飲料巨頭(也是死對頭)聯合起來的話,那一定是健康問題。本周二,三家美國飲料巨頭罕見地發表了聯合聲明,表示要在 2025 年將其美國產品的總含糖量削減 25% 。
 
\不過,不要以為這個聲明發表之後,你所熱愛的普通可樂的含糖量就變少了——三家企業所提出的削減含糖量的解決方案,包括推廣瓶裝水、無糖或低糖產品、小包裝產品,以及在售貨機和冷櫃里提供產品卡路里計數器等等,意思是沒說要改良它們的傳統配方。
 
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在任時,就曾為紐約定下了飲料含糖值的上限要求,並提出禁售大瓶裝的可樂飲料。舊金山也將在 11 月為是否要就含糖飲料征稅發起公投。 2004-2010 年間,全美學校的含糖飲料消費總量在政策推動下銳減了 90% 。
 
這些對抗飲料商們的措施也確實有道理可循——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統計,全美約 1/3 的成年人及近 1/5 的兒童符合肥胖標準。而根據美國健康協會的統計,美國人每天消耗的糖分大約是 20 勺,是正常標準的兩倍。其中, 1/3 的多余糖分來自碳酸飲料及運動飲料。
 
體重和糖尿病等健康問題一度只是讓富裕國家頭疼,如今卻已經跨越地區和國界,成為不同社會階層和年齡段人士面臨的共同難題。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計量與評估研究所的報告顯示, 2013 年全球共有 21 億人肥胖或超重,約占世界人口的 30%,中國 4600 萬的肥胖人群數量僅次於美國的 7800 萬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估計, 2013 年全球約 8.3% (也就是 3.82 億)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中國 9840 萬的患病人數遠超美國(2440 萬)。
 
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已經讓人們走向碳酸飲料貨架或者自動販賣機時變得猶豫。數據顯示,全美碳酸飲料的消費比例已經從 1998 年時 29.6% 的高位開始下降,同時,2013 年其平均含糖量已經比 2000 年時下降了 23% 。
 
由此可見,三巨頭們聯手發布聲明其實是主動面對嚴酷現實的明智之選。
 
其實它們過去在低糖飲料和瓶裝水領域實際已經耕耘多年,可口可樂旗下的健怡可樂、零度可樂、礦泉水及一些果汁產品如今已經和傳統碳酸飲料一樣隨處可見。 但僅僅推出一兩款無糖、低糖產品還是無法改變人們對這些品牌“不健康”的烙印。在這個天然、有機、健康越來越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時代,飲料巨頭開始將營銷重心從那些風靡百年的“氣泡糖水”中轉移到過去 30 年才崛起的低糖、無糖產品線中去。
 
2013 年,可口可樂針對健怡這一條產品線的廣告投入就高達 2600 萬美元,今年幹脆請來了當紅歌手 Taylor Swift ,一口氣拍攝了 3 條廣告片。
 
2014 年 8 月底,可口可樂公司就推出了一款主打天然甜味劑甜菊糖的新產品 Coca-Cola Life ,還請來了名模 Rosie Huntington 做推廣。
 
好消息是,投入確實會有回報。對可口可樂及百事兩家來說,低糖產品在 2013 年都給它們帶來了驚喜。在全美碳酸飲料消費量下降 3% 時,健怡可口/百事可樂的總銷量卻提升了 7%。
 
但據美國行業內部測算,2013 年瓶裝水、牛奶及果汁在飲料中的消費比例,僅分別占到 12.1% ,9.8% 和 3.8%。飲料界的新星已經從碳酸飲料轉向了椰子水這樣需要全程冷鏈的脆弱而天然的東西,市場的選擇就是這樣殘酷,難怪可口可樂去年收購了椰子水品牌 Zic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68

菲布羅Andrew Hall:將繼續全面削減石油等大宗商品倉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43

菲布羅主管,大宗商品大佬Andrew Hall在致投資者的信中提到,除了美元這一他認為還會繼續升值的資產,他將繼續全面削減倉位。

作為大宗商品領域的大佬級人物,他的這一舉動耐人尋味——他正在避開美國和布倫特的原油合約。

華爾街日報上個月就曾提到,隨著油價的下跌,Hall開始在首例囤積現金。

上周五美國WTI油價微漲,報收於每桶85.82美元,單周下跌超過4%。自今年7月以來,WTI原油已經下跌了超過18%。

Andrew Hall曾是花旗集團旗下著名大宗商品交易部門菲布羅(Phibro)的主管。2009年時,他被媒體曝出獲得了1億美元獎金。由於花旗在金融危機中接受了政府救助,Andrew Hall的高昂薪水引發了監管部門的調查。

不過,Hall可能馬上就會重新有興趣買入了。在最新的致投資者信中,他表示油價正在“接近他的心理水平”,適合購入三年期以上的合約。

他表示:“價格走低將會刺激石油需求,直接或間接刺激全球GDP增長。85美元可能是個比較便宜的價位。”

當年10月,花旗被迫將該部門出售給美國西方石油公司。目前,Andrew Hall仍然為菲布羅的主管,並同時管理者對沖基金Astenbeck Capital Management。

Astenbeck目前管理著32億美元資產,Hall和美國西方石油公司各持有其80%和20%的股份。Astenbeck旗下的主要基金上個月下跌了0.72%,今年累計上漲11.75%,遠高於數據追蹤刊物Absolute Return統計的行業中位數3.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804

中國經濟下滑的“黑手”之一:企業大幅削減資本開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27

除了房地產下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另一個重要推手來自私營部門投資減速。

路透社所做的調查顯示,今年以來,中國的企業削減了大約7%的資本支出,這是自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幅度。

放緩的企業資本開支強調了中國今年面臨的經濟挑戰。業內預計,受房地產這一支柱產業持續下行的拖累,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可能跌至24年最慢。

路透社對中國335家制藥、機械制造等私營企業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他們的投資今年可能較去年削減7.3%,約為740億元人民幣。

比如,全球規模最大的錫錠制造商之一中國雲南錫業就將壓縮開支作為生存手段之一。這家企業的銷售額和利潤已經受到中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沖擊。分析師預計,雲錫今年的資本開支削減幅度可能高達81%。該公司董秘潘文皓表示:

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放緩,所以,最好看緊我們的錢包。

路透另一項調查結果顯示,726家企業的現金余額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了13%。企業在面對經濟不確定性之時對投資保持克制。

華爾街見聞網站提及,摩根大通旗下全球財富公司首席投資官Michael Cembalest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多源於私人部門的活動逐步下滑,比如私企的固定資產投資減少。

而中國經濟近年來的主要動力,正是來自國家和私營企業的大規模投資。

從2012年起,中國的私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就直線下降,與這兩年國有企業的這類投資逐步回升形成鮮明對比。

圖:中國私營部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變動

20141006-china-fixedassetinvest

雖然中國政府已出臺多項扶持企業的政策,但以目前環境看,私人部門開支增速還在走下坡路。

部分業內人士的觀點更為激進。安信證券經濟學家高善文上個月提及,私人投資加速下降可能是8月中國經濟失速的主因之一,和房地產基建的關系似乎不大。(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93

9月,沙特曾意外削減過原油供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88

據路透引述業內人士消息,原油出口大國沙特阿拉伯9月的原油產量有所提高,但是供應到市場的原油數量減少了32.8萬桶/天。

沙特阿拉伯9月的原油產量從8月的959.7萬桶/天增加到970萬桶/天,但是其供應到市場的原油卻從968.8萬桶/天減少到936萬桶/天。

原油供應可能與產量向背離,這取決於庫存情況。

最近一段時間,原油價格一路下挫,WTI油價在上周跌破80美元/桶,布油從6月階段性頂部下跌超過20%,進入熊市。

華爾街見聞曾介紹過,10月初油價跌至兩年低點附近時,沙特決定下調原油出口價格而非減產來捍衛市場份額。

但從路透最新的報道來看,沙特雖未減產,但是投向市場的原油卻小幅下降。

這背後或凸顯出沙特面對原油市場需求疲弱的壓力。此舉或許平滑了9月的市場供需:

20141023_WTI1_0

下圖顯示這則消息出來之後的市場反應,油價上漲:

20141023_WTI_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208

萬達地產招股集資規模削減1/3 萬達城成未來看點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75

本帖最後由 股語者 於 2014-12-9 13:13 編輯

萬達地產招股集資規模削減1/3 萬達城成未來看點


作者:首募錢厚

T姐曰:從某年開始,萬達廣場突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T姐的城市里,並且成為城市地標和商業中心。盡管它的地理位置不在最核心的區域,但它能化腐朽為神奇,把該地段升級為城市的核心地段。作為商業地產的龍頭,萬達在國內可謂罕逢敵手,強大的融資貸款能力為其快速擴張提供了保障。公司將在周三招股,招股價區間為41.8-49.6港元,較原先預估的募資金額降低近三分之一,但仍將成為今年香港IPO融資之王。T姐認為,2016年陸續登場的萬達城,將成為萬達廣場能否持續繁榮擴張的關鍵之作!

--------------------------------------------------------------------------------
目錄核心關註點

公司簡介
公司主營業務
公司資產結構及未來計劃
公司競爭優勢
重大不確定性

--------------------------------------------------------------------------------


1.核心關註點


1.1 公司未來四年的發展重點仍然是萬達廣場,並顯示出向三四線城市擴張的趨勢。三四線城市的萬達廣場項目,大多單體規模超過50萬平方米,平均住宅物業規模占比為33%,高於現有物業的占比。

1.2萬達城於2016年以後逐步完工,預計將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

1.3 公司銷售收入的外延式增長動力來源於銷售面積的增加。公司在建物業中,銷售物業的總建築面積為3782萬平方米,按每年銷售面積15%增速計算,將支持公司未來四年的銷售。其中,萬達廣場的銷售物業面積為3056萬平方米。

1.4 公司租金收入的外延式增長動力來源於可出租面積增加。未來四年新增投資物業1073萬平方米,其中萬達廣場971萬平方米。按現有購物中心占投資物業的比重以及可出租面積占比,未來可出租面積將增加588萬平方米,相當於現有可出租面積的73%。
1.5 公司租金收入的內生式增長動力來源於租金上漲。作為年客流量達到12億人次的優質購物中心,短期內租金上漲趨勢不變,但電商對公司仍可能產生不利影響:一是為公司貢獻14%租金收入的萬達百貨是電商沖擊最大的業態,二是公司商鋪銷售的高溢價難以持續。
1.6 公司拿地成本低,有助於保持高速擴張的態勢並在競爭中提供較高的安全邊際。


2.公司簡介

2.1 公司的產品體系

萬達地產的產品體系包括萬達廣場和萬達城。
萬達廣場的物業組合包括購物中心、寫字樓、住宅、商鋪和酒店。購物中心是核心物業,為公司貢獻租金收入;辦公樓為公司貢獻租金收入或銷售收入,住宅、商鋪則為公司貢獻銷售收入。



圖示:萬達廣場的物業組合







根據萬達廣場項目總規模的大小,萬達廣場具體分為兩種項目:一種項目總體建築面積在50萬平方米以下,一種項目總體建築面積在50萬平方米以上,包括個別超過100萬平方米的項目。這兩種項目的物業組合結構有較大差別。作為核心物業的購物中心平均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各項目間差異不大。但項目越大,住宅規模也越大:50萬平方米以下的項目,住宅平均占比為25%;50萬平方米以上的項目,住宅平均占比為36%。

圖示:大規模項目的住宅占比較大




萬達城是以當地文化或旅遊主題為特色的多用途綜合體,強調文化及旅遊的概念。公司共有8個萬達城項目,分布在無錫、哈爾濱、青島、合肥、南昌、西雙版納及武漢。單個項目總建築面積大,除青島萬達東方影都以外,其余都超過100萬平方米。

在物業組合上,萬達城包括購物中心、辦公樓、住宅、酒店,此外還結合當地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旅遊資源,打造包括秀場、遊樂場及滑雪場等大型文化或旅遊業態。
萬達城的購物中心有的改名為萬達茂,萬達茂與萬達廣場的業態組合有較大差別:萬達廣場零售、餐飲、娛樂業態基本符合“52:18:30”的傳統比例,萬達茂則加大了體驗式業態的比例,零售部分占比降到20%以下。
公司擁有102家酒店,其中92家屬於萬達廣場或萬達城的組成部分,10家獨立於大型綜合體。公司有20家自主經營酒店,定位高端豪華型;還有28家第三方酒店管理人經營的酒店。目前為公司貢獻較大收益的是第三方酒店管理人經營的酒店。

圖示:公司酒店分為自主經營酒店和第三方酒店管理人經營






圖示:為公司貢獻較大收益的是第三方酒店管理人經營的酒店

公司酒店運營也擁有較良好的經營業績,保持較穩定的入住率和平均客房收入。


2.2公司的股權結構
IPO之前,公司聯合創始人王健林直接持有公司7.93%的股權,並通過大連萬達集團持有公司51.07%的股權,合計持有公司59%的股權。公司管理層合計持有公司4.19%的股權。13名公司股東、125名自然人股東持有公司剩余36.81%的股權。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




3.公司的主營業務

3.1 業務系統
萬達的業務系統包括土地收購、房地產開發、以購物中心為核心的投資物業的運營、住宅、商鋪等物業銷售以及酒店運營。
公司的開發效率很高,一般自土地收購的24個月內開始營運購物中心,自土地收購的 36個月內完成銷售物業的交付並開始酒店營運。

圖示:萬達的業務系統





3.2 收入結構
公司的收入來源包括物業銷售收入、物業租金收入以及酒店經營收入。目前大部分收入由物業銷售貢獻,包括住宅、辦公室、SOHO、零售、停車場及其他物業,近年占比在85%左右。其中,住宅物業和零售物業占比較高,13年分別占物業銷售收入的40.62%和27.27%。

圖示:近三年及一期公司主營收入結構情況





3.3 公司的毛利率水平較高
公司各業務都具有較高的毛利率水平。

圖示:公司的毛利率水平較高





3.4 值得關註的財務信息

公司有較高的盈利能力,但剔除投資物業增值以後的核心凈利潤率僅有10%左右,2014年上半年為負。
此外,公司債務水平有所上升,支付的利息費用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4. 公司的資產結構和未來發展計劃4.1萬達廣場的購物中心是公司核心資產
截止2014年9月30日,公司的已完工物業1940萬平方米。
分業態來看,投資物業1470萬平方米,酒店210萬平方米,持作銷售的已完工物業260萬平方米。投資物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為購物中心,總建築面積為1020萬平方米。

圖示:公司的已完工物業分布




分產品體系來看,公司核心資產為萬達廣場的投資業務,總建築面積達1412萬平方米。

圖示:萬達廣場的投資業務是公司的核心資產




此外,目前持作銷售的已完工物業中,萬達廣場的SOHO及辦公樓占比較高。


4.2 預計未來四年發展重點是萬達廣場,萬達城於2016年以後逐步完工
公司擁有741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預計能支持公司3-5年的發展。其中在建物業5650萬平方米,待建物業為1760萬平方米。其中,萬達廣場的在建物業達到4610萬平方米。公司預計未來四年增加88座萬達廣場,比現有71座萬達廣場翻倍,是公司未來四年的發展重點。

圖示:公司未來四年發展重點仍然是萬達廣場





萬達城的在建物業938萬平方米,待建物業1130萬平方米。公司規劃的8個萬達城項目,預計2016年以後逐步完工,是公司未來的發展重點。
圖示:萬達城預計2016年以後逐步完工

總的來看,萬達地產的業態包括投資物業、酒店和銷售物業。萬達廣場的投資物業是公司目前的核心資產,總建築面積1412萬平方米,未來四年公司發展的依托仍然是萬達廣場,在建投資物業達971萬平方米,銷售物業達3056萬平方米;2016年以後,隨著萬達城的逐步完工,將成為新的增長點。

4.3 在建物業支持公司四年銷售並使公司可出租面積增長73%
公司在建物業中,包括商鋪、住宅和辦公樓在內的銷售物業面積3782萬平方米,加上現有已完工的260萬平方米,未來四年銷售物業面積超過4000萬平方米。假設公司2013年後銷售面積按15%增長,現在建物業能支持公司2014-2017年的銷售。

圖示:公司銷售面積歷史概況





公司未來四年新增投資物業1073萬平方米,其中萬達廣場為971萬平方米。按現有購物中心占投資物業的比重以及可出租面積占比,未來可出租面積將增加588萬平方米,相當於現有可出租面積的73%。

圖示:預計在建投資物業將使公司可出租面積增加73%




4.4 萬達地產向三四線城市擴張的趨勢明顯,住宅占比提升
在地域布局上,萬達地產以二三線城市為主,或者在一線城市的新經濟商圈。現有的71座萬達廣場,有32座分布在二線城市,29座分布在三四線城市。

圖示:現有萬達廣場以二線城市為主




未來四年,萬達廣場將繼續保持在二線城市的建設,並加速向三四線城市擴張。

圖示:萬達廣場向三四線城市擴張提速




在三四線城市,萬達廣場建設的項目,以規模超過50萬平方米的大項目為主。在物業結構上,銷售物業特別是住宅物業的占比有明顯提升,在建住宅物業的總建築面積為1536萬平方米,在萬達廣場總規模中占比33%。

圖示:萬達廣場的住宅規模占比提升





5. 競爭優勢
1、拿地成本低有助於擴張並提供較高安全邊際
公司近三年的拿地成本分別為1821元/平方米,1171元/平方米、1096元/平方米,呈下降趨勢。這與公司向三四線城市擴張有一定關系,更重要的是,較低的拿地成本體現了公司憑借開發能力和品牌獲得了較強的議價能力,有助於公司持續地擴張,也為公司提供了較高的安全邊際。
公司近三年拿地面積分別為907萬平方米、161萬平方米和217萬平方米,逐年上升,體現公司擴張的決心。

圖示:公司拿地成本下降,拿地面積上升






萬達近三年的拿地成本占其售價比例平均為9.18%。根據蘭德咨詢的報告,拿地成本占平均售價的比例,低於10%的僅有6.4%,40%以上的房企超過33%。從具體公司來對比,2013年拿地成本占平均售價的比例,龍湖地產為18.2%,萬科接近25%。可見萬達在行業里屬於很低的水平,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分業態來看,拿地成本占平均售價的比例,零售物業從8%下降到4%,穩定在低水平;其他業態也下降到較低的水平,2014年上半年,住宅物業、辦公樓和SOHO分別為13%、11%和16%,與行業相比競爭優勢明顯。

圖示:公司拿地成本占平均售價的比重下降並穩定在較低水平




拿地成本低使公司可以以較低的售價競爭,同時保持較高的毛利率水平,具備較高的安全邊際。以銷售物業規模最大的住宅為例,公司的平均售價基本在一萬以下,但毛利率仍較高。物業銷售是公司以售養租模式的重要前提,能幫助公司快速回籠現金,以持續進行後續擴張。我們認為,即便未來競爭加劇,萬達具有充分的安全邊際,可以通過降價完成銷售,以保證現金流。

圖示:萬達有較高的毛利率,具備較高的安全邊際





2、業態轉型與電商影響(電商對購物中心影響不大,但可能影響零售物業的沖擊)
從行業來看,我國購物中心有增長的空間,也存在替代需求。根據國際購物中心協會(ICSC)的數據,2010年中國人均購物中心面積為0.46平方米,是美國人均購物中心面積的1/5左右,未來發展空間十分廣闊。此外,此前一線商業地產公司均集中在一線城市的發展,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商業地產發展滯後,購物中心還存在一定的替代空間。
新建項目完工、總建築面積和可出租面積增加是公司外延式擴張的動力。近三年公司總可出租面積逐步提升,未來四年還有至少70%的增長空間,將驅動公司的增長。

圖示:總可出租面積提升為公司帶來外延式擴張的動力





租金上漲是公司短期內生式增長的動力。近三年公司的月租金分別為57元/平方米、63元/平方米和70元/平方米,逐步上漲。短期內公司租金上漲的趨勢不會改變。

圖示:公司的租金水平逐步上漲






培育期因素的消除將保證公司租金收入的增長。公司新開的萬達廣場對租戶采取較優惠的租金,特別是簽訂10至15年租約的主力租戶及次主力租戶,租金會在三年後才開始上漲,2011年到2014年上半年,公司新開萬達廣場數量分別為15家、17家、18家和5家,預計未來平均租金仍有上漲的動力。

圖示:公司近三年新開萬達廣場數量多,培育期內租金收入水平偏低




電商對零售百貨的不利影響已經凸顯,但優質購物中心的稀缺使購物中心在短期仍能保持一定的議價能力,租金上漲的趨勢短期內不變。2013年萬達廣場吸引客流12億人次,對租戶保持很大的吸引力。此外,萬達主動調整租戶組合以打造體驗式購物中心。萬達廣場的零售、餐飲、娛樂業態基本符合“52:18:30”的傳統比例公司。2014年上半年起,公司開始戰略性的調整租戶比例,增加餐飲、娛樂業態的占地面積。公司擁有零售和娛樂類業態的關聯方,零售類業態關聯方以萬達百貨為主,娛樂類關聯方為萬達院線、北京大歌星以及萬達兒童娛樂。截止到2014年6月,萬達百貨、萬達院線和北京大歌星為公司貢獻的租金比重分別為14.3%、3%和1%,是公司前十大租金收入來源。公司對關聯方采取較低的租金,未來加大非關聯方的比例或提高關聯方的租金,也將提升公司的租金水平。

圖示:公司為關聯方提供較低的租金




電商的沖擊不容忽視。2012年和2013年,我國網絡零售交易額分別為1.3萬億元和1.85萬億元,占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6.3%和7.9%。我們認為電商對萬達地產的沖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關聯方萬達百貨占公司租金收入的14%,而百貨業態是受電商影響較大的業態。
其次,零售物業為公司貢獻30%收入,但高溢價難以持續。公司銷售的零售物業,主要是萬達廣場的臨街商鋪,憑借萬達地產的高客流獲得高溢價,近三年平均售價分別為2.4萬元/平方米、3.0萬元/平方米、2.9萬元/平方米。對投資人而言投資回報期長,在零售業態受電商沖擊較大、房地產投資行為受國家政策調控影響的背景下,零售物業的投資價值降低,未來零售物業的高售價、高毛利難以持續。

圖示:零售物業為公司貢獻30%收入






圖示:公司零售物業售價水平偏高



3、公司具備較強的現金周轉能力
萬達采取以售養租的模式,通過物業銷售快速回籠現金,具備較強的現金周轉能力。對比體量相近的萬達和萬科,發現萬達的預收賬款/存貨比例遠遠高於萬科,可見周轉能力更強。


盡管預收賬款/存貨比例有一定下降趨勢,但高現金周轉能力具備持續性。這是由於拿地成本低為公司提供競爭優勢和較高的安全邊際,未來即便行業競爭加劇,公司仍能通過降價保證銷售,保證現金的回籠速度。
此外,公司具有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從債務融資來看,公司通過發行債券和銀行借款的方式融資,公司發行的海外債券利率較低,使公司的實際利率中樞不斷下降。此次IPO融資以後,公司將擁有更充足的現金進行項目開發。

圖示:公司的實際利率中樞下降





6.重大不確定分析
6.1 房地產調控政策加緊將為公司帶來較大不利影響
6.2 融資成本上升將為公司帶來較大不利影響
6.3三四線城市的住宅銷售市場嚴重惡化將為公司帶來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36

俄羅斯服軟?前能源部長稱可能輕微削減原油出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78

yusufov
Igor Yusufov

據俄羅斯前能源部長兼駐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談判代表Igor Yusufov本周一(12月29日)對路透社表示,俄羅斯可能小幅削減出口以幫助OPEC提高全球油價。11月OPEC會議前包括俄羅斯在內的非OPEC國家曾拒絕減產,但兩個月來油價跌幅達三成,俄羅斯態度或發生改變。

俄羅斯不是OPEC成員國,其原油產量平均在每日1050萬桶。俄羅斯原油產量在2000年代初期大幅增長後,已在近幾年觸頂。

沙特石油部長Ali al-Naimi此前曾表示,非OPEC產油國不願意減產

“我覺得我們不需要減產,我們之前給過他們機會,但是他們不願意這麽做。”Ali al-Naimi提起11月OPEC維也納會議之前他接觸非歐佩克國家時的情形。

Ali al-naimi還援引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Rosneft)CEO謝琴(Igor Sechin)的話稱:“我們(俄羅斯)無法減產,因為我們的油井太老舊,一旦減產,它們就再也無法生產了。”

布倫特原油價格由11月初的84美元一線跌至今日的57美元一線,跌幅達32%。 

而如今根據Yusufov的說法,俄羅斯可能輕微削減出口來穩定油價。因為少出口一些油損失不大,但油價長期過低對俄羅斯的傷害則相對更大。

Yusufov表示,“我們產量穩定,但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會增產......我不排除例如稍微減產這樣的措施,這又不是什麽可怕的事。對於個別公司而言,有可能做的是在俄羅斯境內擴大煉制,並在國內市場銷售。”

俄羅斯若要達成預算平衡,則需要油價回到每桶100美元以上。俄國已經因為在烏克蘭危機中的角色而受到西方制裁的嚴重打擊。

和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不同的是,莫斯科當局稱俄國不能輕易縮減原油產出,因天候條件嚴峻且缺乏儲存設施。Yusufov稱,俄國可能擴大國內煉油,或者是延後讓新的油田運作

Yusufov提到,他預期油價不會進一步下跌,2015年將停留在每桶60-80美元區間。

他補充道,“這是一個合理的區間,適合所有國家。俄羅斯需要一個特別代表來協調與OPEC及全球能源企業的對話。”

Igor Yusufov在2001年至2004年間擔任俄羅斯能源部長。

Yusufov已不在政府內擔任重要職位,並經營一家能源投資公司,但他對路透社稱,他仍定期會見OPEC國家的石油部長們。

2001-2002年期間,Yusufov曾率領一代表團同OPEC討論過合作事宜。當時雙方的議題是支持全球油價,並同意小幅削減出口。但俄羅斯國有和民營生產商未遵守這一決定,反而增加了出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