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闖盪出版界三十年 創造六億元年營收 尖端黃鎮隆 苦悶郵務佐轉當漫畫王

2011-7-4  TWM




 不管你是五年級、六年級,甚至七、八年級生,尖端出版社多多少少在你生命中留下一些印記,除非你沒看過《東京愛的故事》、《課長島耕作》或《暮光之城》等膾炙人口的漫畫與小說。

撰文‧鄭淳予

踏 入尖端出版社執行長黃鎮隆的辦公室,彷彿是一趟重溫年少青春歲月的時光之旅。占據一整面牆的書櫃上,川口開治的《沉默的艦隊》漫畫被放在不起眼的一角。那 是一套啟迪台灣許多青、少年國際政治觀的讀物;《灌籃高手》則躺在書櫃的下方,許多青、少年因為這套漫畫,存了好久的零用錢,買了很貴的籃球鞋。

弘 兼憲史的《課長島耕作》、《科長島耕作》、《社長島耕作》系列漫畫,氣魄恢宏地挺立其中,這套漫畫陪伴了許多初入社會的菜鳥,甚至勇闖企業叢林中、高階主 管的苦悶時光;《黃昏流星群》雖然放在不起眼的一隅,卻散發著一股中、老年情慾禁忌的魅力。當然,還有過去兩年來深獲少女與少男喜愛的吸血鬼奇幻小說《暮 光之城》,是已經三十歲的尖端出版社近期最重要的出版代表作,整套系列狂賣超過一百萬本!

不耐郵局生涯 轉行做出版眼前這位戴著金邊眼鏡,剛過完六十歲生日、說話謙遜和氣的「歐吉桑」,就是出版上述膾炙人口漫畫與小說的出版人黃鎮隆。黃鎮隆的「影響力」還不 只這樣,「任天堂電視遊樂器紅白機時代,我就開啟先河出版馬立歐兄弟電玩攻略本」、「在手機鈴聲下載剛問世的時代,我不僅辦過手機雜誌,還辦了幾本鈴聲下 載雜誌,一度暢銷十幾萬本!」他頗得意地說。

在出版界闖盪三十年,黃鎮隆沒有出版過「嚴肅」的讀物,相反地,他出版的許多漫畫、小說及雜 誌,就是因為太不嚴肅、太有趣、太引人入勝,以致許多人不顧父母責備,也要偷跑去租書店看,或者拿著手電筒在被窩裡偷偷地讀。「我很清楚,我不是出版嚴肅 書籍的料,有些書不是你的菜,硬要吞下去,只會被噎到;做出版要能忍得住,見獵心喜反而會出問題。」「小時候,我雖愛看漫畫、愛玩,但卻是個很聽父母話的 乖小孩。」屏東農專畢業後,黃鎮隆的父親就幫他報名郵政人員特考,他也很認分地努力準備,就「幸運」地考上了。但這個「幸運」卻開啟了他往後苦悶的十年!

「十 年的郵局生涯很不快樂。」黃鎮隆回憶說,分發限時郵件實在是單調又一成不變的工作,但為了養家,不得不打起精神做下去。有一天,命運之神來敲門了!一位老 同學找上他,說要合夥開書店。當時在郵局上夜班的黃鎮隆盤算著,反正上午也是閒著,不如開書店,一來可看書,二來可補貼家用。

就這樣,初期主要販售農業用書的書店「農學社」草創成立。但書店開張不到一個月,就遇到美麗島事件、台灣經濟不景氣,生意最慘澹時,進貨量少到「每本書都能平擺著放。」黃鎮隆苦笑說。

眼看書店生意一直清淡不是辦法,黃鎮隆認為,與其開書店,老等著顧客上門守株待兔,不如轉做圖書批發生意,化被動為主動。跨入圖書批發讓書店業績漸有起色,在書店和郵局兩邊兼顧四年後,書店生意上了軌道,於是毅然離開工作十年的郵局。

專心從事書店生意後,黃鎮隆主動帶著手上的農林漁牧類書勤跑政府相關單位,接洽採購生意。每逢假日還帶著園藝花卉類書,到建國花市擺攤,並且代理進口日本市場盛極一時的編織類手工藝書籍。這類工具書籍雖擠不上書店暢銷排行榜,卻本本長銷,奠定了書店的財務基礎。

銷 定青少年文化 打響名號一九八二年,黃鎮隆踏入出版業第四年,從一家圖書中盤商轉型成出版社的第一本書,就是《世界的軍用機》。「為什麼會取名尖端出版社?因為我們一開 始是出軍事類書籍。」黃鎮隆說讓黃鎮隆嘗到大賺滋味的是一套「星座書」。他說:「當時僅僅只是試探性開始出版年度占星手冊,鎖定學生市場,定價七十元一 本,一年只發行一次,但光一本就能賣出幾萬冊,很補!」同一時間,尖端還瞄準任天堂電視遊樂器的商機,發行遊戲攻略本,推出後大受歡迎,而且一周就出版一 冊,現金流入的速度遠比占星手冊的一年一次快得多,不僅讓尖端賺進成立以來的第一桶金,更確立了黃鎮隆往青少年次文化衝刺的出版定位。

電玩雜誌成功後,黃鎮隆便想朝漫畫發展,然而當時最暢銷的日系少年少女漫畫已被東立和大然兩大出版社瓜分,在有限的市場裡,他鎖定相對不被注意的「青年漫畫」。在這種市場區隔的思惟下,尖端成功地推出一套代表作《東京愛的故事》。

當 年輕編輯向黃鎮隆提起這部當紅日劇的原著漫畫,可以以定價八十元出售時,黃鎮隆卻覺得,在一本漫畫平均六十元的市場中,定價八十元並不能凸顯《東京愛的故 事》的不同。最後這套書以每本定價一百二十元出售,並且設計有都會時尚感的封面,外面還加裝封套。「有讀者回函說她氣得要死,買時以為是小說,買來才知道 被騙了,不過批評完後又說很好看,馬上問第二集什麼時候會出版。我當場就跟同事說,妥當啦!」這個時期的尖端是由一票年輕漫畫迷編輯共同討論、選書,「有 時他們會說,老闆你覺得好看啊?那我們就不考慮出嘍!」儘管經常被當做反指標,但黃鎮隆認為術業有專攻,「他們比我懂漫畫,我能做的就是從市場角度去反問 他們,那這本要怎麼賣?」找到青年漫畫的市場區隔方向後,尖端鎖定十八歲至三十八歲青年族群作為目標市場,後來陸續出版了《課長島耕作》、《政治最前 線》、《沉默的艦隊》,以及後期介紹紅酒知識的《神之雨下》等作品,並意外地獲得許多中年讀者的共鳴,於是再推《黃昏流星群》,成功打造出尖端出版社的漫 畫口碑。

台灣出版界聞人、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提出自己的觀察:「尖端出版社不只有青少年讀者,甚至還有青少年編輯,活絡整家出版社的思 惟。」黃鎮隆說:「有一次我和同事去視察看攻略本賣得好不好,結果聽到一名客人在旁邊批評我們的雜誌,我們當場就問他要不要來當我們的顧問。」「漫畫起步 數年後,我看台灣的雜誌時代應該會來臨。」黃鎮隆在出版日系漫畫的同時,也捕捉到雜誌市場飆速發展的機會,而台灣的雜誌版圖仍然欠缺的就是青少年關心的流 行文化。

這時期的尖端創下無數第一:台灣第一本街頭流行文化情報雜誌《Cool流行酷報》、第一本流行生活占星雜誌《談星》,還有第一本玩 具收藏情報雜誌《Cool Toys玩具酷報》等,全盛期曾發行多達十五本雜誌,但網際網路的普及,對資訊情報類雜誌形成不小的衝擊,目前尖端所出版的雜誌仍有十本。

揚棄文史至上 注入年輕思惟詹宏志表示,很多出版業工作者會不小心掉入「文史沙文主義的陷阱」中,一家出版社要能凸顯江湖地位,總免不了鑽營文史類叢書的出版廣度與深度,但尖端卻完全沒有這樣的成見。

尖 端所屬的城邦出版集團董事長何飛鵬分析黃鎮隆成功的關鍵:「他會把編輯流程切得很細,像拍電影一樣先把分鏡圖畫出來,再一步一步往下走。」在尖端出版社, 每個月的主管會議就是二十多名主管一起看現金流量表的時候,針對每一本出版品的現金貢獻度做檢討。「至少我要掌握每一本失敗的書是怎麼死的。」黃鎮隆如是 說。

三十年的耕耘,尖端已從五人小公司,成為年營業額超過六億元的大型出版社,每月出版品高達七十本。六十歲的黃鎮隆讓尖端穩踞潮流「尖端」的祕訣,或許就是他不倚老賣老,永保年輕的心。

黃鎮隆

出生:1952年

現職:尖端出版社執行長

經歷:農學社合夥創辦人

尖端出版社創辦人

學歷:屏東農專

尖端

成立時間:1982年

資本額:1.02億元

代表出版品:

《東京愛的故事》、《課長島耕作》、《政治最前線》、《黃昏流星群》、《暮光之城》、《神之雨》

尖端出版社代表作

事 業部 出版品名稱 出版╱創刊日期 銷售量雜誌 《談星》月刊 1994年1月 單月最高7.5萬冊《Cool流行酷報》月刊 1997年11月 單月最高5.5萬冊《CALL流行通訊》月刊 1999年5月* 單月最高8萬冊《夢夢少女漫畫》月刊 2003年7月 單月最高5萬冊《鈴聲編曲》 2000年8月* 單期最高10萬冊《心理測驗》雙月刊 2000年2月* 單期最高12萬冊《CHOC恰女生》月刊 2001年5月 單月最高6萬冊漫畫 東京愛的故事 1992年(已絕版) 全系列超過60萬冊

島耕作

系列 1996年 全系列超過95萬冊神之雨? 2004年11月 全系列超過100萬冊旋風管家 2007年 全系列超過50萬冊小說 暮光之城 2008年12月 全系列超過110萬冊

*已停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74

出版現場 ● 坡州出版城 一個文化人堅持二十年的夢想 從戰區荒地蛻變為全球最大出版園區

2011-8-15  TWM




位在坡州市有兩個十分著名的文化聚落:坡州出版城與Heyri藝術村。它們的共同特色,就是全由有理想、敢作夢的人,靠著民間發起力量達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現在不僅以產業群聚方式吸引全球同好慕名而來,也讓韓國文創得以延續、持續擴大勢力。

撰文‧莊 芳

距離韓國首都首爾約四十分鐘車程,位於坡州市西邊一條「自由路」旁,有一塊四十八萬坪的土地,約等同兩座內湖科技園區產業用地面積,佇立著各式各樣充滿設 計感的建築物。雖然位置接近南北韓陸上軍事交界處,周遭卻圍繞著一股寧靜祥和的氛圍。這裡,就是韓國文化人聚集的園地「坡州出版城」。

由於屬於軍事管制地,所有建築物限制不可超過五層樓高,禁止隨意掛上招牌,卻因此展現出一致的協調感。其實在二○○三年第一棟建築物完成以前,這塊區域完全是一片無用的荒地,但在熱愛出版的理事長李起雄的推動之下,終於達成書香滿溢的文化聚落。

挽救出版業危機

「沒有執行 夢想永遠只是夢想」現年七十一歲的李起雄,原本經營「悅話堂」出版社,至今專門出版文化藝術類書籍已有四十年之久。他在四十九歲時,決定朝著心中目標前 進,設立一個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的城區,「假使沒有人站出來開始執行,夢想終究只是夢想。」李起雄說,出版城的發想最初並沒有政府支持、主導,全由民間集合 力量促成。若是沒有足夠的毅力,以及成就目標的決心,恐怕難以達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出版產業園區,拯救每況愈下的韓國出版環境。

李起雄一開始先組成出版文化產業園區協會,當時即有上百家公司加入會員,接著籌集資金、考察三十多處土地,初步調查各家公司需求與投資計畫,到向政府提 案,幾年時間就過去了。從一九八九年啟動計畫,經過不斷溝通、調整計畫細節,直到一九九四年政府才正式認可、參與提供支援,確認可用土地面積。

其間經歷的失敗、挫折不計其數,尤其必須將上百家各式企業的不同意見整合在一起,絕非易事。但對李起雄來說,幾乎沒有後悔的餘地。「與其說我不想放棄,不 如說是『不能』放棄!」他說,自計畫啟動之時,已經不是只有他一人的夢想而已。每當感到困難時,他會憶起尊敬的偶像,為了捍衛朝鮮的愛國義士安重根,「想 到他為國家犧牲生命,就不覺得自己有多辛苦了!」在李起雄眼裡,建設出版城的目標,就像安重根期望達到東亞和平的理想一樣。「惟有文化的存在,才能化解各 國的歧異、促進和平。」只不過,光有滿腹的理想恐怕無法完成這項壯舉,由於絕大多數參與者都是中小企業,對他們來說,營運成本才是吸引集結的重要因素。

政府隨後介入

租稅優惠吸引企業 促成規模經濟「須以低廉的價格取得土地、降低營運費用,才能吸引企業進駐。」因此政府參與之後,開始協助提供「誘因」,讓進駐廠商享有前五年免稅、後三年 五○%的稅負減免,還可申請長期優惠利率貸款,讓出版相關廠商更加願意搬遷至此,蓋起屬於自己的辦公大樓。如今從創意發想、編輯排版、印刷到裝訂成冊和運 送,全都可在出版城裡完成作業,大大節省時間與成本花費。

目前已有三百多家公司進駐,其中包含韓國最大書店教保文庫總部、當地出版社、紙廠與印刷廠,甚至還有專門處理郵件的物流中心,總計已有八千位員工,算是極 為成熟的產業園區。特別的是,城區內還有數家高級餐廳、一家商務飯店,只是飯店房間完全沒有電視設備,「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多看書、少看電視!」坡州出版城 企畫經理金娟淑說。

小公司集體作戰

降低成本、增加效率 強化競爭力就像完成一本書,往往必須經歷嘔心瀝血的發想過程,整合所有編輯、設計、印刷的細節,「這個出版城對我而言,就像一部巨大的立體書籍,花了十多年奔走才終於問世。」望著仍在開發中的二期出版城區,李起雄露出驕傲的神情說。

台灣商業軟體聯盟(BSA)共同主席蔡文宜觀察,一般經營文創事業的公司多以中小企業為主,所擁有的資源較少,「假使像是韓國一樣,以聚落的方式將同質性的企業集合在一起,絕對可以降低成本、增進效率。」當然,政府未來提供訓練或輔導之時,也能夠集中處理。

若是政府無法即時提供協助,蔡文宜建議文創工作者,無論面臨資金短缺、《著作權法》等難題,不妨放棄單打獨鬥的傳統模式,「自行集結聚落、整合資源,才能 擴大產業競爭力。」就像坡州出版城的例子一樣,雖然一開始並未獲得政府大力支持,充滿熱情的文創工作愛好者,依舊憑著自己的力量,將一片荒蕪的土地,建造 成一個大型聚落。這些具有拚勁、堅持理想的韓國人,果真徹底實現了「團結力量大的精神」。

Heyri藝術村──藝術家親手打造的夢想天堂韓國另一個靠著民間力量做出一番成績,並獲得國際媒體矚目的文創成就,則是位在坡州出版城附近的Heyri藝術村。每到周末假日,這裡就會湧進大量人潮,成為韓國新興的觀光景點。

很多人以為,這個藝術家的天堂是由政府協助才得以完成,「事實上,政府一直到三年前才正式承認這個計畫,並提供補助。」現任藝術村理事長全熙天透露,還未 形成藝術聚落之前,這片土地同樣未經開發,1998年由多位藝術家發起,從物色藝術村地點、土地開發整理,到2003年才正式建設,如今總計約有170棟 建築物,規模頗為壯觀。

藝術村中每一棟樓都是一件藝術作品,甚至成為多部知名韓劇拍攝景點。許多藝術家在此經營起展覽館,藉由收門票方式維持營運;或是將一樓作為銷售賣場,二樓設為個人工作室,三樓則是住家。

有30年經歷的畫家李榮美,兩年前決定在Heyri藝術村建造屬於自己的工作室,「這應該是所有藝術創作者的夢想吧!」於是,她在此蓋了兩層樓的建築,一樓經營咖啡廳,也是和藝術家、同好交流的場所;二樓則是個人工作室與作品展示會場。

李榮美目前還是每天從住家往返工作室,她希望不久的將來,正式搬至這裡生活。「這裡環境單純、安靜,適合創作,重點是能夠遇到同樣喜愛藝術作品的朋友。」 李榮美介紹完她的畫作,又忙著下樓煮咖啡,趁著空檔展示她剛完成的陶藝品,「總之,我對現在充實的生活狀態滿意極了!」

坡州出版城

成 立:1998年動土,2007年第一期完工

理事長:李起雄(右圖)

規 模:面積48萬坪,300多家公司進駐,員工8000人

文創心法

1. 集結同業共同開發,降低營運成本。

2. 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提高競爭效率。 3. 先自行開發,後尋求協助,更容易取得政策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62

亚马逊甩开出版社 中国出版界步步惊心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22/zOMDcyXzM3MzYzOQ.html

“支持数字阅读是‘自寻死路’,不支持就是‘坐以待毙’,横竖都是死。”

这是出版社们在谈到数字阅读时的一句玩笑话。在数字化的大趋势下,传统出版业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在国内,由于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许多出版社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

10月18日,一则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也开始让国内的从业者们岌岌自危。据纽约时报报道,在鼓动读者抛弃实体书店之后,亚马逊又开始联合作者甩开出版社。

据悉,今年秋天,亚马逊将出版122本各种体裁的书籍,会提供印刷版和电子版两种版本。这也意味着亚马逊已经成功打通了从“作者”到“读者”的全部产业链,它将正式成为各大出版社的竞争对手,而这些出版商都曾是它最重要的供应商。

“我们跟亚马逊一直都有直接的接触,对于这件事情真的心情复杂。”北京一位出版界人士10月21日告诉记者,他一天前还与亚马逊方面就此事有所沟通。

“现在中国的数字出版才刚刚起步,还处在发动传统出版社参与进来的阶段。”上述人士表示,目前还难以判断亚马逊的做法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冲击,但对出版社的心态肯定会有影响。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一批聚合电子阅读内容的平台,基本都以传统出版行业以外的公司为主:包括中移动、盛大、汉王等等。知情人士称,当当、京东等电子商务网站也在筹划上线类似亚马逊模式的数字出版平台。

“如果要传统出版社自己去做这块市场,去和互联网公司竞争确实有难度。”浙大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金更达认为,出版社介入的时机已经晚了,而且单个出版社的体量有限。在他看来,传统出版社在数字阅读中产业链中的主要角色就是内容提供商。

但金更达认为,亚马逊对产业的冲击也许并不会像想象中那么大。因为出版社作为内容提供商还是有其核心价值的。中移动阅读基地总经理戴和忠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一个开放的数字出版平台应该是由各方合力参与才能做大的。”

数字出版的优势

包括传统出版社自身在内,谁都无法否认数字化是未来的趋势,而且是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方向。

中国作家协会旗下中作华文数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方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很多传统出版社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成立专门的数字出版公司。

在他看来,在纸质出版方面轻车熟路的传统出版社已经意识到,“如何进入到数字出版,如何升级转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共识。这条路是一定要走的,但怎么走需要探索。”

传统出版社成立专门数字出版公司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是梳理自身资源,完成传统图书资源的数字化;第二就是需求合作,与平台方对接。

在国内,这样的平台有很多,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甚至新华书店等书商也开始向这方面转型。不过,从收入及规模来看,中移动的手机阅读平台目前与出版社的合作最好。

“我们去年上传了300本书,分了几个类型,包括畅销书、名家名作、文学图书等等。去年从5月份开始到年底收入在200万左右。”据刘方介绍,来自中移动平台的收入占到了中作华文数字阅读收入的80%以上。

而来自浙江出版集团、浙大出版社等的数据也差不多,中移动阅读基地带来的收入占到了他们数字阅读收入的八成左右。

中 移动阅读基地总经理戴和忠告诉记者,数字阅读带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传统出版的产业链中,一本纸质书从策划、选题、书号申报、约稿、撰写、审校、版 式、印制、上市、宣传,最短周期需要三个月。从成本来说,印制成本大约占20%-25%,版税成本占8%-12%,仓储物流发行成本占3%-5%,出版社 一般以6折对外批给批发商,这样折算下来,出版商的利润在10%-15%。

而数字出版由于省去中间步骤,周期可以大大缩短。“节省印刷、运输、仓储等成本环节,边际成本接近零,更容易获得规模优势。”戴和忠表示。

“从获得收益的绝对值来讲,坦白说来自数字阅读的收入并不是很高。”刘方表示,但去年第一年的尝试确实消除了很多顾虑。比如出版社所担心的是否会冲击实体书销售的问题。

“加入数字阅读之后,我们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传统的阅读有减少,能看到的是阅读的群体加大了。”刘方表示,现在传统出版大概是600亿的产值,已经进入了一个平台期,而数字出版正在开始快速增长。

“根据我们的观察,同一本图书方在手机等渠道商上阅读,对纸质图书其实是促进的作用。”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卉告诉记者,因为有不少人是看过电子版的图书觉得好之后,再去购买纸质书阅读或者收藏的。

刘方认为,数字阅读对于出版行业最有利方面是:激活了传统出版的想象力,增大了整个阅读的体量。除了读者人群覆盖面的扩大,传统出版单位每年出版的品种是非常有限的,未来在电子阅读方面可以有更多尝试。

出版社在自掘坟墓?

对国内这一批急于向数字化转型的出版社们来说,刚打消了数字阅读冲击纸质书销售的顾虑,又因为亚马逊的做法陷入了更大的担忧。

据国外媒体报道,身为亚马逊高管之一的Russell Grandinetti甚至直接表示,“出版商的最终倒闭是大势所趋,迟早会到来。” 他认为,出版过程中只有作者和读者是真正必要的角色,其他的中间环节都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亚马逊的做法确实足够让出版社们担忧,因为它除了直接签约作者出书,还准备开放部分后台数据,让所有作家都能直接查看作品在各个地区的销售情况,不论他们是否让亚马逊出版其作品。另外,还能让作者直接和书迷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不过,由于出版资质以及内容限制的原因,亚马逊还没有办法立刻把它的这一套游戏规则带入中国。所以,对于国内的出版社来说,目前更多的是心态上的冲击。

刘方告诉记者,至少在一年前,传统出版社对于数字出版大部分都是不看好的。而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平台商、渠道商开始构建新的数字阅读体系,出版社都开始尝试把自己的内容放到新平台之中。

“经过去年的试水之后,本来今年底到明年初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有可能出现放量增长的过程。”刘方说,但亚马逊的做法让出版社都产生了危机感,至于这会不会影响数字化的进度则有待观察。金更达则告诉记者,确实会有影响,但冲击力度并没有媒体想象的那么大。

对于出版社的转型担忧,刘方认为,即使在数字出版时代,出版社也不会消亡,反而对于书籍的挑选、内容的编辑和版权的运作会显得更加重要。戴和忠表示,对书籍的挑选、分类、编辑、策划、推广等,这些能力是平台商并不具备的。

金更达认为,未来在数字阅读方面会形成以出版行业之外的内容运营商、渠道运营商、技术运营商为主体的体系,因为出版社确实难以主导。“出版社的核心还是在内容,包括挑选和加工、推广等。”另外,在数字教育方面,金更达认为出版社或者出版行业公司还存在机会。

戴和忠表示,产业链的合理分工肯定是大势所趋,比如手机阅读现在碰到的比较头痛的问题就是数字版权的梳理、审核等。在他看来,未来数字发行商,数字出版商,数字内容制作商等等都存在巨大的机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31

光合作用重組:傳統書店轉身電子出版商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21/wNMDcyXzM5MDIwNA.html

歷經2個月時間,號稱「擁有全國最大連鎖渠道」的民營連鎖書店光合作用書房(簡稱「光合作用」)獲得業務重組。

12月21日,光合作用以及重組團隊,在經歷被供應商堵門討要貨款、門店暫時關張等風波後,首次公開面對媒體。據在場人士透露,當天光合董事長孫池在廈門舉行的媒體見面會發言中,幾度哽咽,並稱當地政府的支持,令其「震撼」。

光合作用新商業模式設計方、開銳創富相關負責人張寧透露,未來,光合作用的商業模式,將開闢線上和線下「兩條腿走路」的路線,而光合重啟的首期資金需1500萬,已有3-5企業進入第二輪談判,若談妥光合作用標誌性門店將從2012年4月起陸續開業。

新商業模式

光合作用的身份將成為電子出版商,並出版電子作品

根據重組計劃,光合作用將實現「兩條腿走路」的模式。

具體而言,光合作用的線下書店,將從傳統的定位即「你的第二書房」,升級為「悅讀者的城市客廳」。對於這種轉變,孫池稱,「這代表著光合作用將不再是私人書房型的私密空間,而是更推崇交流的客廳式共享空間」。

在提供的產品層面,光合作用將以「雜誌+咖啡」為主,拋棄小百貨銷售;同時,光合作用還將實現網上銷售,並推出數字閱讀,而光合作用的身份將成為電子出版商,並出版電子作品。

對 於向線上部分的拓展,孫池表示,「無論是線上或是線下銷售,實體書都無法迴避電子書對市場的衝擊。跳出現有的競爭範疇,從實體書行業與電子書行業間的競爭 看,電商與傳統書店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現在國內電子書市場尚未形成穩定格局,光合作用有機會成為數字閱讀時代的風格化閱讀內容提供者」。

此外,孫池表示,購書卡、購書券,包括讀者手中的會員卡,仍將可以在新的光合作用門店裡使用。而光合作用原有的債務清理工作已接近尾聲,預計在2012年4月,光合作用將陸續重啟其具有標誌性的門店。

「光合作用的此次風波也許是件好事,重生讓它有了新的經營模式」。孫池說。

艱難重組路

這種輕資產的書店,在與投資方的談判中並沒有太多的主動權

在光合作用提出新的商業模式身後,其重組工作也進入實際性階段。

據本報記者瞭解,過去近2個月,在廈門文化(創意)產業協會主導的「光合作用企業重組協調小組」指導下,光合作用與意向重組方已經進行了兩輪談判,進入談判範疇的企業多達30餘家。其中,第一輪談判有十餘家企業入圍,最終,有3-5家企業進入了第二輪談判。

志鴻教育集團董事長、中國書刊發行協會非公有書業工作委員會主任任志鴻曾對本報記者表示,早在幾年前,光合作用就存在一定的資金困境,而企業主(孫池)以及相關團隊,都是很有理想的,一直在努力克服。

10月28日,由於被爆出資金鏈斷裂,光合作用位於大望路和五道口的兩家門店,遭遇部分民營供應商哄搶。對於這家擁有31家門店的民營書店運營商而言,噩夢彷彿在一夜之間發生。

光合作用方面稱,光合作用「重生」的優勢在於三個方面,包括光合作用品牌與讀者號召力、新的商業模式有成長性並且可以實現、孫池以及光合作用核心團隊擁有的16年專業知識和資源。

但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這種輕資產的書店,一般不擁有物業,在與投資方的談判中,並沒有太多的主動權。並且,這種重組並非完全在原有業務基礎上實現的,而是需要去開拓一個新的電子商務業務。我相信,這也是為何談了這麼久,還需要等到明年4月才開業的原因。」

書店業之困

在圖書出版乃至發行領域,國營和民營企業享受的是不同的待遇

光合作用「並不華麗」的轉身,非民營書店中的孤例。

今年7月,擁有17年歷史的北京著名獨立書店風入松貼出了停業通知;7月底,上海季風園書店也傳來關閉的消息; 9月22日,廣州僅餘的兩家三聯書店也宣佈結業。

在光合作用暫時關張之時,孫池曾對外透露,在扣除物流、人力、房租的成本之後,圖書銷售的淨利潤率約在3%。為了提升盈利能力,光合作用在門店內引進其他相關的文化產品,包括CD、雜誌、文化用品等。但近年來,物業成本大幅上升,而圖書銷量下滑40%。

任志鴻稱,雖然中國目前在大力推薦文化產業的發展,但在圖書出版乃至發行領域,國營和民營企業享受的是不同的待遇。在國外眾多國家,圖書行業都是低稅或者免稅的,而在中國,國營圖書企業才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這從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營企業的發展負擔。

本報記者瞭解,民營書店每年除13%的增值稅,盈利後還要繳納25%的所得稅。反之,國有的新華書店在稅收上可享免收增值稅的優惠,同時還免徵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及房產稅等大稅種。

電子商務也衝擊書店業的發展。從2008年以來,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的圖書年均增幅達100%。易觀國際發佈的《2011年第二季度中國網上零售市場季度監測》數據顯示,網絡圖書銷售同比增長84.5%,網絡圖書銷售也成為眾多B2C網站吸引流量、做大規模的「金餑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23

永遠的出版人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10/100355233.html

最近買的書中,有本美國《時代》週刊創始人盧斯的傳記《出版人》。書一般,但有些值得一讀的東西。

  按今天的說法,盧斯是創新成功者。24歲的他想辦一本前所未有的雜誌,涵蓋所有領域,但每篇文章不超過400字,目標人群是事業忙碌、有一定文 化水平、想知道世界正發生什麼事情的人。他和同學艱苦地籌了一年款,以10萬美元起家,逐步建起一個媒體帝國,既有《時代》、《財富》、《生活》和《體育 畫報》這樣一流的雜誌,也有廣播、電影和書籍出版,用今天時髦的詞形容就是「全媒體」。即便按互聯網時代的標準判斷,盧斯的創新度、成功度以及影響力都是 世界級的。

  當然,如果今天還有人想走盧斯90年前的路子,結局一定悲慘。因為當年的創新已變成常識,社會發展別有天地。惟一值得繼承的精神是如何讓五花八門的內容在質量與風格上一致,高度濃縮,精準鎖定目標客戶。

  說來不可思議,《時代》這本自命「說天下事」的雜誌,從上世紀20年代初創刊,十多年竟未設一個記者職位,全靠一幫背景相近(常春藤大學畢業 生)並被盧斯訓練得文風相似的「撰寫員」和編輯,在其他媒體發表的新聞基礎上改編。直到30年代後期,《時代》才逐漸在美國各大城市和世界主要國家設立分 支機構和外派記者,而背後邏輯是:有興趣和能力關心國家和世界大事的人都在全力以赴地忙事業,雜誌能滿足他們閒暇之餘的基本資訊需求足矣。

  當今時代,媒體面臨的基本挑戰和盧斯時代如出一轍:網絡上有浩如煙海的信息,如何讓用戶以簡單便捷的方式獲得理想資訊?把傳統媒體內容直接集成 移植到網絡肯定不行,因為一家之言難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也難以在萬千資訊網站中脫穎而出。靠網絡門戶也不成,無數資訊的堆積降低了信息送達的效率,楊 致遠離開雅虎就是這一模式衰敗的證明。關鍵詞搜索模式也日漸式微,谷歌上季度盈利低於預期即為徵兆,因為這一模式僅僅迎合了社會平均需求和大眾品位,無法 滿足小眾或個性化的資訊需求。

  在互聯網Web2.0時代,實現盧斯夢想的各種嘗試正在進行,可統稱為建設新媒體。一種是以Twitter為代表的資訊廣播網,試圖通過用戶間 單向關注與被關注的關係構成一個傳播世界,以快速、大眾和自動產生熱點為特色。另一種模式是以Tumblr和Pinterest為代表的資訊主題傳播網, 試圖通過人們關注的主題和興趣點構建資訊傳播的網絡群落,它們互相分割又互相聯繫,以精準、深度和互動為特色。最顯眼也最成功的是以Facebook為代 表的真實人際關係網,全面深入社會生活,資訊傳播只是其中一部分,追求真實、多維和隱私保護。Facebook輕易融合和吸收了前兩種模式的優點,具備了 Twitter的大部分功能,估計很快還會推出類似Tumblr的服務。Facebook目前沒有花很多精力在公共資訊服務上,但仍有最大機會成為主要的 新媒體平台。

  盧斯的媒體帝國之所以能成功,和他堅定明確的價值取向,及其為創造理想新世界的不懈努力分不開。美國大衰退、新政以及戰後美國生活方式,二戰、 聯合國成立、中國內戰和東西方冷戰,無不在盧斯的媒體帝國留下了烙印,產生了深遠影響。正在形成的新媒體也是如此,無論各種平台架構如何複雜,技術如何高 深,競爭如何激烈,背後支撐都是創立者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包括追求資訊公開、全面、平等、即時、低成本、惠及全球,尊重個人和反對控制等方面。誰能夠成 為新媒體時代的盧斯,創造出符合現代需求的《時代》,大概還需三五年時間見分曉。盧斯的媒體帝國已成歷史,但出版人的角色將永存。

  作者為互聯網資深評論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4

中國出版集團稱正為上市做準備 計劃年內IPO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17/2NMzA4XzQwMjQ2Ng.html

從2009年,國務院發佈《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到2010年明確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再到去年召開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全面深入討論文化體制改革,我國文化產業的地位不斷提高。

如 今,《文化產業十二五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文化企業上市。我國三大集團包括中國出版集團、中國科技出版集團、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 等一大批最重要的企業將在十二五期間上市。同時,廣東、上海等地的出版集團也已經準備上市,按程序正在申報。同時還把一批有潛力、有創新點的重要的國有、 民營企業推動上市。

對此,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蔡靈接受《證券日報(微博)》記者採訪時表示,文化、科技、教育三大領域既是相互依存 的,又是相互促進的,十二五規劃要求三大集團加快上市,表明這三個領域需要加快行業的發展速度,而上市是增加融資渠道,提升產業發展速度的有效途徑,因 而,這三大領域上市前景較為明朗。

正在積極籌備上市

據資料顯示,國內傳媒業組建大型出版傳 媒集團公司的工作正在繼續推進。2011年5月8日,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7月19日,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此前,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和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已經組建。這標誌著我國出版業在國家層面上的人文、教育和科技三大國有出版傳媒集團公司的格局已經形成。

而被賦予了很高期望的中國出版集團,上市呼聲也是與日俱增。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黨組副書記譚躍在公司2012年度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努力成為國際一流的出版傳媒集團」的長遠戰略定位,未來十年「努力成為現代化、大型化、國際化出版傳媒集團」的「三化」戰略目標。

另外,中宣部副部長蔡名照、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出席中國出版集團會議時也充分肯定了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的地位和作用,並提出要要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據 鄔書林要求,一要認清集團公司在我國向出版強國邁進過程中應承擔的文化責任,明確奮鬥目標;二要找準集團公司進一步發展的著力點和增長點,把集團公司的重 大出版工程和重要出版項目嵌入到國家發展戰略中;三要在改革上邁出新步伐,提高集團化建設水平,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企業;四要在體現出版功能、 思想創新、產品創新方面做出新的貢獻;五要積極營造名家輩出的環境,在推動重要標誌性出版項目的過程中培養造就一批出版大家;六要在確定出版標準、嚴格出 版規範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如今,在規劃綱要發佈後,中國出版集團如何打算,目前處於何種階段呢?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出版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出版集團在去年12月底就成立了股份公司,目前正在為上市做準備。另外,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公司也是以集團公司+股份公司的模式進行運營。

而記者的採訪中也瞭解到,眾多的傳媒企業正在積極的籌備上市計劃。

做好出版「國家隊」

在 中國出版集團2012年工作會議上,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黨組副書記譚躍提出,在出版業各種紛繁複雜的「形」的背後,貫穿著全球化、城市化、產業化、集 團化、數字化這五股「勢」,決定著中國出版業的總體走向。在此背景下,集團要堅持在工作方法上努力做到「六個統籌」:即統籌出版、進出口和藝術品經營,統 籌傳統品牌和新創品牌,統籌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統籌編印發供出版產業鏈,統籌內部整合與對外擴張,統籌國內競爭與海外拓展,從而進一步拉開產業格局,進 一步增強集團的綜合競爭力。

報告戰略思考有新高度,戰略目標有新格局,戰略思路有新突破,謀劃長遠,狠抓當年,凸顯出版「國家隊」的器局、眼界和擔當。

從譚躍的講話中可以看出,中國出版集團要做大做強的決心和長遠戰略,凸顯出版「國家隊」的器局、眼界和擔當,但是要完成這些,資本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中國出版集團旗下擁有人民文學出版社(微博)、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美術出版總社、榮寶齋、現代教育出版社、中國科學文化音像出版有限公司等,面對出版業的上市大幕的拉開,中國出版集團是否會分拆旗下子公司分拆上市呢?

《證券日報》記者致電中國出版集團旗下公司中華書局,而中華書局相關人對記者表示,「公司的上市計劃都是由集團統一負責」。

而來自中國出版集團人士的回答是,「我們計劃在今年內完成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85

造紙業反傾銷案開打 出版業剉咧等 紙張價格蠢蠢欲動 環保更是問題

2012-02-27  TWM

 


二月初,政府針對造紙業者提出的反傾銷案展開調查,由於台灣造紙業銷售值僅占國內製造業一.四%,卻必須耗費一四.四二%的珍貴水資源,並造成環境汙染, 在討論反傾銷案同時,恐怕也必須重新檢討「造紙業」產業政策。

撰文‧張瀞文

台中往北穿過長長的后豐大橋就到后里,往左邊一看,有三根巨大的煙囪正冒著白煙,持續吐向后里的天空。

望著天邊巨大的白煙,童先生悠悠的說,「這煙在我出生前就有了,小時候不知道,現在長大覺得煙真的很大」。童先生從出生到高中,一直都住在后里,現在雖然 因為工作的關係已定居台北,不過家裡的長輩及親戚都還是住后里,每當回老家望著這四十年來從不間斷的白煙,他不禁為家鄉親人的健康憂心。

這白煙就是正隆紙業后里廠排放的。除了日復一日的白煙,正隆也將廢水排入大甲溪,近五年來,正隆后里廠因為違反《空氣汙染防制法》及《水汙染防治法》,已 遭環保局開罰七次,若再加計大園及竹北廠區,正隆被開罰的次數高達十四次,當地居民的居住環境受到嚴重影響。

再把場景轉移到花蓮,好山好水的花蓮面對太平洋,空氣本應該是最乾淨的,但是,土生土長的花蓮人卻長期被工業廢氣所荼毒,時間超過四十年之久。這惡臭就是 中華紙業在造紙過程所產生及排放出來的廢氣。

環境頻遭汙染 開罰也沒用十年來,華紙因違反《空汙法》遭環保局開罰二十次以上,其中在二○○六至○八年間,曾遭環保局強制送請花蓮行政執行處強制執行繳納罰鍰新台幣四 千萬元,不過罰歸罰,華紙汙染花蓮地區空氣的情況,並沒有顯著改善。

接著轉移到桃園新屋,過去一向沒有違規紀錄的永豐餘新屋廠,在去年八月竟也遭到桃園縣環保局處以重罰。

環保局發現,永豐餘桃園新屋廠設有的連續自動監測設施(CEMS),透過程式控制器的參數設定功能,修正煙囪排放汙染物監測濃度,經查證這項篡改作業長達 五年以上,環保局決定加倍追繳五年內空汙費,總額高達四八五○萬元,這時大家才明白,永豐餘新屋廠過去「一直沒犯規」背後的真正原因。

正隆、華紙、永豐餘、台紙這幾家上市公司,近幾年來因違反《空汙法》及《廢水處理法》遭環保局開罰達四十次以上,對當地居住環境影響不言而喻,不過這些紙 類業者所組成的造紙工業同業公會,卻以進口業者用低價紙傾銷台灣,進而影響國內業者權益,在去年七月向財政部提出對中國、日本、南韓及芬蘭的塗布紙(銅版 紙)提出反傾銷控訴。

經濟部今年二月七日正式公告,將對這四個國家產製進口的塗布紙展開反傾銷案的產業損害初步調查,造紙業者企圖透過貿易手段,維護台灣造紙產業的優勢。但對 照到這些公司近年來頻頻遭到各縣市環保局開單重罰情況來看,居住環境受汙染的民眾不禁要問,「到底是誰的權益才應該要被維護?」因為若從台灣整體水資源的 應用來看,造紙業所耗費的水資源達整體工業用水的一四.四二%,在所有的製造產業當中,高居第二。

再從個別公司來看,永豐餘生產每噸紙用水量為十九.五╱公噸,正隆為十二.一二╱公噸,都高於UPM及APP等國際紙廠十噸以內的用量,顯然台灣造紙業耗 費水資源的情況,比國際大廠嚴重。

塗布紙釀漲價 轉嫁消費者再從反傾銷的問題來看,由於這次針對的塗布紙,主要是以用在雜誌、教科書、期刊、DM、標籤加工等精美印刷刊物居多,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認 為,塗布紙只是開頭,若最後該判案成立,道林紙將會是下一次提出反傾銷的焦點,如果兩種重要紙類都遭反傾銷影響,國內出版市場將受到很大的衝擊。

由於國內目前主要生產塗布紙的廠商只剩永豐餘、華紙、正隆,這幾家可說是已成寡占局面,在市場認為進口業者可能被財政部課以重稅的預期心理下,紙價調漲勢 不可免,因此不管反傾銷案最後結果如何,造紙業者都將成為最大贏家。

雜誌公會表示,出版業印製占總成本四○%至六○%,而紙張又占印製成本一半以上,所以目前出版業用紙估計,紙價每磅上漲一元,業者每年約須多花費八億元在 紙張成本上,對於整個出版文創產業將造成重大影響。

目前坊間教科書大多是採用銅版紙印製,紙張一漲,包括新書、雜誌、報社和其他考試用書、學生用書等所有印刷品,可能都勢必要調漲,凡此種種最後都將轉嫁到 消費者身上。

在薪水不漲,萬物齊漲的年代,現在可能每周看的雜誌都要漲價,小朋友上學的教科書費也都要調漲,當反傾銷因素造成紙價上漲,而漲價的結果最後竟演變成由 「全民買單」,更凸顯整個「反傾銷」控訴背後的荒謬。

以台灣永續發展來考量,造紙業是國際上公認高耗能、高汙染的產業,因此當台灣造紙業整體銷售值只占全部製造業的一.四%,但是卻必須耗費大量珍貴的水資 源,以及對環境造成長期汙染,背後需背負這麼多「無形」成本的時候,整個產業未來走向及發展,值得大家進一步深入檢討。

五大廠全獲利,造紙業真的遭進口傾銷傷害?

——反傾銷事件兩造說法

造紙公會 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塗布紙因進口增加,導致我國產量及內銷量降低 依據造紙公會統計,過去2年國內印刷書寫用紙總生產量均落在68萬噸左右,整體總生產量並未減少我國塗布紙因進口增加,導致業者營業利益減少,產生虧損 正隆、永豐餘、華紙、台紙、榮成去年全數獲利日、韓、中國、芬蘭所進口的塗布紙,與國內產品相同且可互相替代,下游業者或消費者會以「價格」為決定購買的 最重要因素 國內廠商目前僅永豐餘21號機專責生產文化用各式塗布銅版紙,正隆只有半台,產量無法因應國內需求,且國內業者品質不穩,無法與國外相比日、韓、中國、芬 蘭大量進口塗布紙,造成國內產業損害 永豐餘近幾年也大量進口紙張在國內銷售,例:由伊銘代銷日本NPI雜誌紙,自韓國大量採購一批UPM紙張回台銷售等資料來源:造紙公會、台北市雜誌商業同 業公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8

出版人奇想 台灣面膜在大陸賣翻

2012-03-26  TCW



成立四十四年、全球蔬果汁種類最 多的蔬果汁代工霸王佳美食品,和一家僅成立八年的保養品公司,有什麼關係?

佳美食品在二○○二年成立了佳美健康生技公司,發展健康食品原料等。這家大集團內的小公司,主要營收來自替台灣一家保養品公司生產面膜裸片。這家公司是拜 耳迪笙時代,品牌名為「寵愛之名」。

在越南隆安省的佳美廠房內,一間面積七百平方公尺、挑高超過三層樓的廠房,沒有任何機器設備和工人,只有白布包裹的盒子,排排堆疊。廠內安靜無聲,唯一在 動的是白布內正在培養的菌群,這些菌群不斷吐出只有頭髮千分之一細的絲,經過十五天的靜置培養,長成生物纖維。

率先用生物纖維做面膜

它,就是讓寵愛之名面膜八年前一炮而紅的材質,累積至今已賣出五百萬片。該公司去年營收近十四億元,產品銷售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新加坡、紐澳等地,成 為第一個國際化的台灣本土保養品品牌。

生物纖維過去常被拿來做成醫療敷料、人工血管、紙漿填充材料等,卻沒有人拿來運用在美容保養領域。

當年身為兩本國際雜誌中文版美容總監的吳蓓薇,聽到了先生周義傑、當年擔任佳美食品執行副總經理提起這種材質,十八年美容界採訪經驗,讓她直覺聯想把它做 為面膜的可能性。

她推測,一般面膜採用不織布,雖吸水性強,但敷在臉上同時也吸去臉上水分,而生物纖維透氣不透水,或許更能保濕。於是,她結合佳美工廠,再找專家、學者研 究實驗,做出市面上第一片生物纖維材質面膜。

同樣的材質,佳美生技開發出來以後,拿去參展、四處推銷卻都沒人理會,直到寵愛之名帶動生物纖維面膜風潮後,需求量才大增,甚至擴廠生產。吳蓓薇跨界的整 合思維,讓兩種不相干的產品交會,產生新的運用。

有了創新產品,接下來要解決通路問題。

最初,該面膜只在皮膚科診所販售,「醫生一定要你給他完整的產品說明文件,甚至原文,每項成分的國際認證、臨床實驗等……。」雖然細瑣繁雜,銷售量也不 多,但她不願走電視購物通路,「如果要成為國際品牌,就不能期待短期之間出現很大的利潤。」她認為,在電視購物台銷售,品牌壽命不會長久,反而會扼殺更長 遠的獲利來源。

「產品品質好是基本,寵愛之名的成功,主要是抓對了市場和時機點,」台灣最大的美妝社群網站風尚數位科技(Fashion Guide)執行長張倫維分析,它在百貨公司專櫃品牌和開架藥妝通路之間找到市場,主打專櫃品質,卻在藥妝通路販售。

成功的先行者總會引來許多追隨者,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生物纖維面膜,品質卻差很大。佳美食品研發處經理葉秀仁說,「很多廠商只想速成,生物纖維三天一樣 可以做得出來,但是比較薄,效果就差很多。」而佳美供應給寵愛之名的面膜需要十五天,等待生物纖維長到一定厚度,「這當中又只有六、七成會被他們使用。」 對品質的堅持,讓它沒有被後進者追過,「消費者在乎品質大於價格,」吳蓓薇說。

打進LVMH中國通路

在台灣打出品牌以後,逐漸紅到對岸,○九年LVMH集團旗下的頂級美妝通路絲芙蘭(Sephora)找上寵愛之名進駐中國大陸門市,不但成為該通路唯一的 台灣品牌,更連續三年至今皆為保養品類銷售第一名,打敗雅詩蘭黛(Estee Lauder)、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等國際品牌。

看似簡單,過程並不容易,中國大陸對進口品管制嚴格,尤其保養化妝品,首先要讓政府機關檢測三至六個月,確認沒問題才可開始申請動作,過程中只要一關不合 格,就要全部重來,一個產品申請超過一年是常有的事。另要被課高達四○%以上的各項稅目,導致在大陸的售價約是台灣的一‧四到一‧八倍。

為什麼不選擇在中國設廠?省去繁複檢驗過程與關稅,利潤更大?吳蓓薇表示,她在當地跑過幾個代工廠之後,還是決定留在台灣製造(面膜的裸片在越南生產後, 運回台灣,再進行精華液填充、包裝等後段加工),因為當地的水質、工廠人員管理、無菌加工環境、高規格設備等都還不到位,「我們曾經聽過有其他品牌的生物 纖維面膜出現發霉情形,很有可能就是大陸製造的。」

近兩、三年,台灣出現多家主打醫美或生物科技的保養品品牌,市場競爭激烈,但是寵愛之名的業績幾乎不受影響。森田藥?衖`經理周旻昇觀察,許多品牌最後都 變成殺價競爭,買二送一、買一送一稀鬆平常,但寵愛之名的產品售價卻都能維持住,「代表這個品牌已經在消費者心中建立形象。」

在台中及高雄兩地,有五百家以上的化妝保養品代工廠,歐系、日系品牌由台灣代工者,比比皆是。亞洲大學保健營養生技學系化妝品組兼任講師張麗卿表示,本土 廠商有很好的研發力和產品力,卻缺乏國際品牌行銷的資源和整合能力。寵愛之名異軍突起,就是結合了上述優勢,這也證明了,台灣不只會做代工,也有做保養品 牌的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42

IPO在即 中國出版集團急覓「出海口」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19/2NNDIwXzQyMTI2NQ.html

在全球行業下滑的背景下,「風景這邊獨好」的中國出版業,開始尋求「出海口」。

4月17日,在倫敦書展上,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譚躍稱,中國正積極尋求持股歐洲出版公司的機會。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希望通過直接購買編輯、印刷和發行業務,或持股擁有這些業務的公司,抑或成立合資企業,來滿足業務拓展需求。

雖然譚躍並未透露具體的收購目標,但他表示,公司已與一些合作方進行了初步洽談。本報記者就此問詢了中國出版集團內部人士,該人士稱「不知道具體的收購對象,但是,如果是收購的話,應該是當地中小企業」。

伴隨出版業轉企改制深入,一批出版集團準備衝擊資本市場。根據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統計數據,2012年,包括中國出版集團、中國教育出版集團、中國科技出版集團等15家出版企業啟動上市工作。

「不同於礦石等海外投資的領先行業,出版行業屬於經濟發展中的跟隨行業。近幾年,隨著眾多企業的出版上市融資,謀求行業內的兼併發展,成了眾多企業的共同訴求,而海外併購也是其中的一個方向。」 中國出版集團旗下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總經理吳江江說。

分立上市

譚躍提出海外併購的底氣,來自於中國出版集團年內完成旗下股份公司國內A股IPO上市工作的計劃。

2011 年底,中國出版集團完成旗下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商註冊工作,並對外宣佈股份公司正式成立。中國出版傳媒股份公司擁有中國出版集團旗下20餘家出 版相關業務的子公司,涵蓋其國內出版和發行等主要資產,包括人民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中華書局有限公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有限公 司等,淨資產規模約12億元。

按照中國出版集團的既定規劃,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爭取在2012年上市。4月18日,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宋曉紅對本報記者說,「股份公司上市工作進展順利,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會按照既定目標在今年實現上市」。

在此基礎上,本報記者獲悉,10天之前,中國出版集團進一步理清了旗下除中國出版傳媒股份公司之外兩塊業務板塊分立上市的思路。

在中國出版集團旗下的藝術品板塊,將以榮寶齋、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為主要內容,進行整合實現上市。榮寶齋是創立於清代的老字號,其所有權幾經更迭,旗下擁有數家分店以及股份制公司榮寶藝術品拍賣責任有限公司。

此 外,以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為核心的資產,將單獨上市。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主營業務以文化信息產品進出口貿易、出版為主業。截至2010年,中 國出版集團擁有各級子公司、控股公司等企業法人96家,總資產71億元,年營業收入達41億元,其中,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資產規模超過30億元。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在出版業界,由於中國市場擁有13億讀者,中國情況比國外同行好。加之大批企業上市之後,需要尋求一些同類資源的拓展,海外市場就成了中國出版企業遲早要涉足的市場。

政策推手

雖然並未透露具體的收購目標,但是,中國出版集團一直在尋求海外拓展。4月17日,中國出版集團和荷蘭威科集團簽訂戰略協議。按照約定,中國出版集團將與威科集團圍繞紙質出版和數字出版等開展項目合作,並在產品研發、人員培訓等方面進行合作。

資料顯示,威科集團是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和出版集團, 2011年銷售額達33.54億歐元。

在中國出版集團與威科集團戰略合作以及譚躍表態海外收購的背後,還有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號召企業「走出去」政策的推動。

1月10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出台2012年「一號文件」,即《關於加快我國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若干意見》,要求中國新聞出版企業積極到海外拓展,到「十二五」期末,實現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走出去」龍頭企業的目標。

新 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表示,世界上主要的傳媒出版集團都不僅侷限於本國市場,而是以全球市場為目標來運作。中國的出版企業要做大做強也要面向國際市場。 走出去不能完全依賴政府,如果出版企業通過走出去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就會進一步刺激它面向國際市場發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實際上,中國在版權貿易的逆差正在不斷縮小。「十一五」時期,我國新聞出版業版權輸出數量和品種不斷擴大,版權貿易逆差由「十五」期末的7.2︰1縮小至2.9︰1。

出路與挑戰

在擁有20餘年海外出版工作經驗的吳江江看來,出版業「出海」的物質條件已經成熟。

來自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中國共擁有29家出版集團,各類中央以及地方性的出版公司約450家。其中,北方聯合出版傳媒(601999.SH)和皖新傳媒(601801.SH)等地方類出版集團已經實現上市目標。

吳江江表示,每家企業上市會獲得約10億元不等的融資,而這些企業拿出2億-3億元就可以到海外收購一些中小型的出版機構,或者參股一些大的出版機構。

國 外出版巨頭的發展中,海外併購是其壯大規模的重要一步。但是,中國出版業海外併購仍缺乏成功個案。吳江江坦言,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在海外雖然有多年 開設門店以及小的分支機構的經驗,但是,仍未聽說有國內出版企業在海外的成功收購案例。對於出版業而言,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仍需要交一定的「學費」。「國 內企業在技術層面如何、在國家化程度如何、在生產要素運營能力如何,都決定走出去的成敗。」

此外,出版業的數字化變革,也為整個行業帶來不少變數。上述業內人士分析稱,「出版業的數字化,是一場革命而非洗牌那麼簡單,它帶來閱讀、技術、生產資料層面的革命,這也考驗著國內企業出海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84

數字出版不是傳統出版的敵人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08
在傳統出版業面前,數字出版正蓬勃發展,然而二者並非截然對立。是否有新的角度和創新的方式來使數字出版業務與傳統出版行業一起努力,將整個市場做大?亞馬遜全球副總裁Jon Fine先生與《第一財經週刊》記者周昶帆分享了他對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關係的看法。

 

C=CBNweekly
F=Jon Fine

 


  亞馬遜公司是美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成立於1995年,開始時只經營圖書銷售業務,現在則擴大了商品銷售範圍。除了電子商務領域的書籍銷售外,亞馬 遜也通過KDP業務開展數字出版,由發行渠道進入內容製作環節。Jon Fine先生於2006年1月加入亞馬遜,現擔任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主要負責亞馬遜出版項目以及亞馬遜與各類出版機構及作者間的合作。加入亞馬遜之 前,Jon Fine先生曾擔任蘭登書屋副總裁以及聯合首席法律顧問。

 

  C: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數字出版商業模式的出現和逐漸成熟,在出版體系當中,數字出版將來會怎麼樣去革新傳統出版體系?


  F: 數字出版跟傳統的出版業之間是互相滲透的。在美國大約有20%的書是用數字出版的方式銷售,數字出版的趨勢在全球各地一直都在增長。但數字出版跟傳統出版 之間是互相輔助的,它們並不存在此消彼長的一個狀態,我不覺得傳統的出版行業會消失。雙方都在做的同一件事情就是把書帶到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作為一家技 術公司,我們跟傳統的出版行業是一起配合著做「把書更快地能夠流通到全世界」這件事。傳統出版業原來是只用一種形式去面對消費者,而亞馬遜則是用另外一種 形式。在美國Kindle發佈後,人均讀書量大約是以前的3.3倍。可以看到,我們正在幫助整個出版行業把市場做大,從作者角度講,作者希望他的書被更多 的人接受,賣更多的書,我們也希望賣更多的書。所以從整體利益上講,我們都希望把整個圖書市場做大。


  C: 對傳統出版商來說,既能選擇出紙版書又能與亞馬遜合作出版電子書,面對不同版本的價格體系的不同,出版商怎麼去平衡自己的收益,不讓兩種渠道的價格體系相互影響?


  F: 其實出版社真正在乎的是賣更多的書,而不是什麼版本賣得更多。而且電子書和紙質書版本之間會有一個互相支持的影響,在美國是這樣。一本書如果兩個版本同時 出和分開不同的時間出會有不同的效果。同一天同時發佈電子版和紙質版是最好的方式,這是因為兩個版本同時出的話可以把書宣傳得更熱,讓更多的人看到。在中 國有一個問題是每年紙質書出版的品種太多了,在中國一年最多有三十萬種書出版,很多書被埋沒了,不容易讓消費者發現它們的存在。出版社該怕的並不是電子版 本,而是怕這本書出版後沒人知道。所以同時有兩個版本,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本書的存在,把新書促銷得越來越熱,是出版社希望看到的效果。


  C: 因為書的核心是好的作者寫出好的內容,亞馬遜美國開展的KDP業務,怎麼樣去挖掘、培養這樣好的作者,亞馬遜會不會像傳統出版機構一樣會預付給作者一定的資金?


  F: KDP對於我們來講是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我們還在探索。在美國,KDP的方式讓這些作者有一個相互交流的可能性,因為之前他們是自己埋頭在家裡寫書。 KDP建立起一個很好的基地或交流平台。以前人們在買書前會先在網上搜索書的相關信息,而通過這個方式,我們加快了消費者找到想看的書的速度,因為作者、 讀者之間有很多交流,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評價和看書的感受寫出去,在這個平台上充分交流信息。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作者會傾向於用我們提供的增值服務。比 如十年前,這些作者出書需要自己花錢,但有了KDP後,他們可以幾乎是零成本出書。一本書完成後直接在市場上面世,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