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呆帳大半已提列 不危及銀行生存 四大「慘」業欠款 絕非全民買單!

2011-12-12  TWM





被稱為四大「慘」業的DRAM、面板、太陽能、LED,近日因經營不善,無法償還銀行欠款頻頻登上報章雜誌;但呆帳本來就是銀行經營必然發生的風險,根本 無「全民買單」之實。

撰文‧許瀞文

四大「慘」業(DRAM、面板、太陽能、LED)向銀行借款近六千五百億元,多數銀行對部分還款不正常的企業,都已做出最壞打算,從今年以來,呆帳提存率 陸續提高至七○%,甚至有些銀行已經提列一○○%呆帳損失,有媒體指出,這些可能的呆帳,將由全民買單,但真是這樣嗎?

從銀行長期的營運機制來看,呆帳本來就是銀行經營會發生的風險,是銀行的營運費用項目之一,換句話說,呆帳並非絕然的壞事,重點在於風險控制是否得宜;就 算現在不是四大「慘」業發生危機,也有可能是其他企業欠債未還而演變成呆帳。

事實上,會發生全民買單的狀況,除非呆帳太多,銀行因此支撐不住而倒閉,最後只好委由RTC(金融重建基金)接手重整;由於RTC的資金來自全體納稅人, 因此才能說是全民買單。但四大「慘」業放款,是否真嚴重到會致使銀行倒閉?

嚴格說來,太陽能、LED產業今年才剛進入景氣寒冬,營運虧損才剛剛開始,其實還有足夠的「禦寒力」。而面板龍頭友達董事長李焜耀日前對經建會主委劉憶如 親自到廠關心,還發表「有能力自己度過寒冬」的說法,連DRAM的華亞科及南科,都有「富爸爸」台塑支持,因此眼前真正讓銀行「擔心」、必須動手提列備抵 呆帳的,恐怕只有茂德和力晶。

債權銀行對茂德、力晶的還款能力都已有心理準備,例如第一銀行在九月底就已經將茂德的十八億元借款做百分百備抵呆帳提存,兆豐銀行也在十月底將茂德的備抵 呆帳提存到七○%,這數字代表什麼意義?以目前兆豐銀對茂德貸款三十億元計算,提存七○%代表兆豐銀已經做了「至少二十一億元收不回來」的打算,將來只要 無法回收的貸款在二十一億元以內,都不至於影響兆豐銀的獲利。

事實上,國泰金控副總李偉正證實,力晶從金融海嘯以來,已償還三百多億元;外界對DRAM產業印象不佳,並不代表該產業有立即危險。

當然,萬一最壞的情況發生,四大「慘」業全都還不出錢,金控獲利當然受到影響,但也是銀行自行吸收,不少媒體或研究報告甚至簡化,將所有銀行對四大慘業的 總貸款除以二千三百萬人,算出「每個人買單費用」,更是純屬無稽之談,恐怕只是為求聳動、卻悖離事實的標題罷了。

銀行做好打呆準備

銀行針對茂德、力晶放款陸續增高提存率 單位:新台幣億元

公司 茂德 力晶

借款金額 提存率 借款金額 提存率 總金額合 庫 83 70% 22 1% 105 華南銀 50 53% 38 11% 88 台企銀 50 80% 20 1% 70 中信銀 37 74% 23 1% 60 兆豐銀 30 70% 30 1% 60 彰 銀 33 85% 20 50% 53 第一銀 18 100% 24 18% 42 台北富邦銀 5.7 90% 31 10% 36.7 國泰世華銀 3.5 100% 21 1% 24.5 台新銀 14 100% 5.7 90% 19.7 元大銀 11 70% 4.4 1% 15.4 合 計 335.2 239.1 574.3 資料來源:各公司,本刊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99

[轉載]全民創富樣板 —— 恆生銀行 小兵漫步指数

按: 恆生銀行在1972年上市,不是1988年,特此更正,如果知這更多,可參看此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yspz.html

恆生銀行1988年上市,上市後無融資,高派息,完全依靠內生性增長。
 
以2011業績計算,當前恆生銀行PE10倍,PB2.3倍,處於恆生銀行歷史上最低估的10%區域。
 
1. 上市23年派息投入收益率。
日期 收盤股價 每股盈利 每股派息
派息投入
股份數
復權股價
1988 10.26 0.70 0.56 1.00 10.26
1989 10.34 0.90 0.72 1.05 10.90
1990 11.74 1.20 0.96 1.13 13.24
1991 23.69 1.40 1.12 1.22 28.91
1992 40.77 2.80 2.24 1.28 52.10
1993 75.50 3.50 2.80 1.35 101.79
1994 55.50 3.80 3.04 1.40 77.60
1995 69.25 4.00 3.20 1.47 102.13
1996 94.00 4.39 3.08 1.54 145.03
1997 74.75 4.85 3.42 1.59 119.11
1998 69.25 3.55 3.42 1.67 115.39
1999 88.75 4.35 8.20 1.75 155.19
2000 105.00 5.24 4.80 1.91 200.57
2001 85.75 5.29 4.35 2.00 171.29
2002 83.00 5.19 5.40 2.10 174.21
2003 102.00 4.99 4.90 2.24 228.01
2004 108.00 5.94 5.20 2.34 253.02
2005 101.20 5.93 5.20 2.46 248.51
2006 106.30 6.30 5.20 2.58 274.44
2007 157.60 9.54 6.30 2.71 426.79
2008 101.70 7.34 6.30 2.82 286.42
2009 114.70 6.92 5.20 2.99 343.04
2010 127.80 7.80 5.20 3.13 399.55
2011 92.70 9.13 6.08 3.25 301.61
2012 3.47  321
 
1988年上市購買,價格是10.26港幣,2011年12月23日,價格是92.7港幣,派息投入累計股份數是3.25倍。算上2011年的年的前3季度派息(已發生)以及第四季度的派息(未發生),累計股份數是3.47倍。累計復權價格是321港幣。
 
上市23年,複合增長16%。這並非是股神級別的投資,這是全民造富級別的,正確的時點踏上正確的列車而已,而已。
 
 
如果從1988~2007年算起,19年,年複合增長21.7%。毫無疑問,這是股神級別的投資,不但要求正確的時點踏上正確的列車,還要在遙遠的前方另一正確的時點下車。股神並非要在2007年的最高點下車,僅在2007年的收盤價下車,差不多正確的時點而已)
 
 
忘記股神吧,我們只需要在全民造富的時候,參與進來,享上一杯羹。
 
 
——————————————————————————————————————
恆生銀行的歷史估值。(缺少部分數據,派息率 = 當年的派息/收盤價位)
 
日期 高PE 低PE 高PB 低PB 派息率 ROE
1988 14.7 14.7 5.5%
1989 13.5 8.5 7.0%
1990 10.2 7.9 8.2%
1991 17.0 8.2 4.7%
1992 16.2 7.8 5.5%
1993 21.9 11.4 3.7%
1994 21.2 12.6 5.5%
1995 17.4 10.4 4.6%
1996 22.0 15.3 3.4 2.4 3.3% 15.6%
1997 24.3 11.3 4.3 2.0 4.6% 17.7%
1998 22.0 10.1 3.3 1.5 4.9% 14.9%
1999 21.8 13.3 4.6 2.8 9.2% 21.0%
2000 20.0 12.4 4.9 3.1 4.6% 24.7%
2001 20.4 13.6 4.6 3.1 5.1% 22.4%
2002 18.1 15.6 4.2 3.6 6.5% 23.0%
2003 20.8 15.0 5.0 3.6 4.8% 24.1%
2004 18.8 16.0 5.2 4.4 4.8% 27.7%
2005 18.3 16.8 4.9 4.5 5.1% 26.6%
2006 16.9 14.9 4.3 3.8 4.9% 25.6%
2007 17.8 10.9 5.8 3.5 4.0% 32.3%
2008 22.9 10.6 6.2 2.9 6.2% 27.2%
2009 18.4 9.7 3.9 2.1 4.5% 21.3%
2010 16.9 12.9 3.6 2.8 4.1% 21.3%
2011 14.7 9.2 3.3 2.0 6.6% 22.1%
平均 18.6 12.0 4.5 3.0 5.3% 23.0%
 
恆生銀行歷史平均PE15倍,平均PB 3.75倍,平均派息5.3%,平均ROE23%。利潤的80%用於派息。
恆生銀行歷史最高PE24倍,最低PE7.8倍,最高PB6.2倍,最低PB1.5倍。
 
平均23%ROE的恆生銀行,1.5倍PB就是極度低估,僅僅在香港回歸後,房地產崩盤時瞬間出現過1.5倍PB。
除此以外,從未跌到2.0倍PB以下,目前2.3倍PB,屬於歷史上最低估的10%區間,確切的說,是最低估的5%區間。
————————————————————————————————————————————
小兵一直以來對弱週期股的判斷標準就是:如果長期ROE平均在20%左右,1.5倍的PB就是極度低估的位置。
對於長期ROE平均在20%左右的興業招商杭汽輪B江鈴B,1.5倍PB就是極度低估的位置。
 
注意:要確保長期ROE平均在20%左右,最低ROE也要高於10%,如果不能確保,一切免談,因為只需要一次50%的淨資產虧損,也許就需要10年或者20年的股神級別的收益才能翻身(追上平均收益)。
 
 
如果公司融資後仍能確保15%的 ROE,那麼融資是中性的。如果公司融資後仍能確保20%的ROE,那麼歡迎融資。但有個前提,管理層是否值得信賴,是否今天的高速增長能換得明天的高回 報(高派息),如果招商銀行高速增長到2025年,派息一直很少,而202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讓招商銀行倒下,投資者將顆粒物收。而恆生銀行的投 資者,早就回收了成本。
 
 
也許有人說,招商銀行高增長過程中,股價也會持續高增長,我只要提前賣出就行了。你 說的沒錯,但你需要牛市兌現,比如現在招商銀行高增長,但估值遠低於恆生銀行,你如何提前兌現呢。即便是港股極度低迷的今天,恆生銀行仍然享有10倍 PE,2.3倍PB,背後是6.6%的派息率的支撐。
 
 
熊市就是擠泡泡的過程,讓一切泡沫,疑似泡沫都擠掉。比如熊市的時候,股份制銀行的估值大多低於4大行的估值,而牛市的時候,股份制銀行的估值一定高於4大行的估值。
 
 
記住:熊市會將疑似泡沫擠掉,這就是目前股份制銀行的投資價值所在。儘管有模糊不清的地帶,但熊市已經將之視為泡沫,提前擠掉。
 
說明:小兵持有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任何投資都是賭博。由於目前內銀股估值低,這場賭博贏面比較大。僅此而已。 而真相大白的那天到來之前,都是推測。推測而已。
我希望,10年後,興業和招商進入低增長時期,屆時20%的ROE,派息率達到60%。而在這期間,興業和招商沒有遭遇到大的危機,大的資產虧損,最低谷時也能有10%的ROE。
 
所以有人說,招行民生比恆生銀行估值低的多,增速快得多,投資價值大得多,有道理,但恆生銀行貴也有貴的道理。國際投資者遠比A股投資者理性,儘管也時常犯錯誤,我希望,現在就是他們犯錯誤的時候。
這就是投資,風險和收益並存。所以巴菲特喜歡百年老店,對於非控股的公司喜歡分紅。
所以,我不敢將所有資金押在貌似一類投資機會的銀行股上。
 
 
而目前內銀股貌似超級低估的估值,我認為選擇那些管理層更誠信更實在的銀行,要比單純分析公司的業務發展意義大得多。而等到銀行股回到合理的15倍PE的估值時,那些分析才更有意義。
 
另外我也不反對銀行保險融資,因為銀行保險現價融資要比現在發行的99.99999%的新股吸引力高10000倍!
 
 
 
但不分紅,高融資的公司,都隱含著龐氏騙局的可能,而貌似誠信的管理層至少讓你心安理得一點。
比如位列世界500強第一名的:(博文)小兵講故事 豬肉榮寰球實業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5

[轉載]全民創富樣板 - 魯泰B 小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4e59fd0102dy99.html

鲁泰B,静悄悄的玫瑰,羞答答的开。
 
这个市场除了云南白药,贵州茅台,万科A这些万众瞩目的牛股,还有一些默默无闻不受关注的投资回报率并不输于牛股们的股票。
 
比如鲁泰B,低估值,中低成长性,远离恶炒的股票。
 
上市14年,每股复权增长23倍,复合增长25%!
————————————————————————————————————————————
 
鲁泰B,1997年B股上市,2000年A股上市,2008年增发A股。
让我们以一个B股的投资者的身份看待鲁泰B的投资价值。
 
 
鲁泰B,当前PE5.4倍,PB0.96倍,属于历史上最低估10%区间。
 
1. 上市14年派息投入收益率(内生性增长)
港币汇率 时间   收盘(HKD) EPS (RMB) 派息(RMB) 红股 派息投入股份数 复权股价(RMB)
1.06 1997 2.08 0.25 0.11 1 2.1
1.06 1998 1.42 0.33 0.27 1.1 1.5
1.06 1999 3.06 0.41 0.32 1.2 3.6
1.05 2000 4.72 0.415 0.48 0.3 1.2 5.9
1.05 2001 9.2 0.42 0.32 0.3 1.7 15.5
1.05 2002 4.82 0.36 0.30 0.2 2.3 11.1
1.05 2003 5.96 0.45 0.38 2.9 17.2
1.05 2004 5.82 0.66 0.38 3.1 17.9
1.04 2005 5.45 0.74 0.30 3.3 17.9
1.02 2006 6.99 0.4 0.37 1 3.4 23.9
1 2007 7.44 0.54 0.22 7.0 52.2
0.92 2008 3.93 0.6 0.20 7.4 29.1
0.88 2009 6.63 0.57 0.25 7.6 50.6
0.88 2010 7.78 0.74 0.25 7.9 61.3
0.82 2011 5.93 0.9 0.33 8.2 48.7
 
鲁泰B,14年23倍牛股,年复合增长25.3%
考虑到港币的贬值,年复合增长23.0%!股神级别的投资
即便是2001年的股市泡沫鲁泰B被市场给出30倍PE,目前也有接近3倍的收益,10年3倍,远超A股的浦发,中石化等同期的60倍PE的巨婴A股。
——————————————————————————————————————————————
2. 鲁泰B的历史估值
 
时间 PE高 PE低 PB高 PB低 派息率 ROE
1997 12.6 8.0 1.6 1.0 5.1% 12.8%
1998 7.4 3.5 1.2 0.6 18.8% 16.3%
1999 11.1 3.1 2.1 0.6 10.4% 19.2%
2000 11.9 6.9 0.9 0.5 10.1% 7.1%
2001 31.3 10.4 2.9 1.0 3.5% 9.2%
2002 22.0 13.2 2.2 1.3 6.2% 9.8%
2003 14.8 10.0 1.9 1.3 6.3% 13.2%
2004 11.5 9.2 2.0 1.6 6.4% 17.7%
2005 10.5 7.0 1.9 1.3 5.5% 17.9%
2006 19.1 13.8 1.7 1.2 5.3% 17.1%
2007 22.2 11.9 4.5 2.4 3.0% 20.3%
2008 12.2 4.7 2.1 0.8 5.1% 14.5%
2009 10.8 6.0 1.6 0.9 3.8% 14.6%
2010 10.9 6.6 1.8 1.1 3.2% 16.8%
2011 7.4 5.3 1.3 0.9 5.6% 17.8%
平均 14.4 8.0 2.0 1.1 6.6% 15.0%
 
鲁泰B,历史平均PE 11倍,平均PB1.6倍,平均ROE15%,平均股息率6.6%。
除去2007年,鲁泰B历史上任何一年都有很好的买点。
 
说明:2000~2003年,2008~2011年,融资初期ROE降低。这些年的实际ROE应该在17%以上。
 
鲁泰B 15%的ROE如何能获得25%的复合增长呢,实际上鲁泰B的发展恰恰借助了鲁泰A的融资,2000年,鲁泰A上市,鲁泰B的每股净资产暴增170%。而 2008年鲁泰A增发,鲁泰B的净资产增长33%。鲁泰B将巴菲特的利润留存理论演绎到了极致。而长安B本来也可复制鲁泰B的成绩,但长安汽车的平均盈利 能力太低,净资产并不能有效转化为利润。
 
公司的核心是ROE,而上市公司应通过提高ROE和低成本增厚净资产的方式,让原始股东获利。
比如鲁泰B,比如万科B,比如中国平安资产的低成本高速扩张。
 
但纯B股,如杭汽轮B,新城B,伊泰B,显然没有办法和市场要钱,大股东也不可能低成本注入资产到B股,这也许就是纯B股最大的悲哀。但这类股在恶劣的融 资环境下,恰恰练就了内生性增长的9阳神功,如果管理层值得信赖,B股问题解决后前途不可限量。但B股迟迟不解决,纯B股股权激励也无法实施,隐患也颇 多。
-----------------------------------------------------------------------------
 
3. 鲁泰B的实际盈利能力:18%
 
鲁泰融资后,次年ROE明显下降,然后以5年为一个周期,ROE逐渐上升。
1998年~2011年的实际ROE应该在16%~20%之间。平均ROE是18%。(估算方法:将融资前1年和融资第5年的ROE平均值作为融资期间的ROE)
 
 
18%的ROE,历史最低16%,最高20%,10%的净资产增长率,40%的派息率。
 
1倍PB的现价具备足够安全空间。
 
事实上,鲁泰今天面临的问题一箩筐。
但这些问题是从05年之后一直都面临的,期间经历了3次棉花30%以上幅度的暴涨暴跌,经历了工人工资的巨大提升,经历了2次大的经济危机,经历了许多投资者的怀疑。
 
目前的鲁泰B,除了派息,其他方面似乎并不比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更具有吸引力,但作为分散投资的一个选择是不错的。
 
现在的市场绝对是好东西一箩筐。
万科A,招商银行,苏宁电器,中国平安,烟台万华,海螺水泥,中材国际。这些根红苗正的牛股都一一陨落。
用机关枪扫射最好,千万别赌到一只股票。
 
牛市一来,你只需要避免选到最差的30%的股票,其他的都能翻几倍。
而一个组合确保你牛市中大概率不输于市场。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7

【吾鄉吾民】「全民放貸」原來就在身邊

http://www.infzm.com/content/68242

過去兩年,徐州民間金融機構突增。比銀行高出許多的利息裹挾了大部分普通人。然而2011年下半年七八個人跑路,丟下了數千名受害者,並引發全城民間擠兌潮,進而可能拖累這個市場上的好公司。

身邊的「放貸人」

一直以為,高利貸,只是自己和同事們採訪報導的一種經濟現象,和我總還是隔著些距離。卻不想,這次春節回家,發現在老家江蘇徐州這樣一個經濟並不發達、觀念保守傳統的中原城市,竟然也在2011年成了高利貸的「災區」之一。

臘月二十九,去初中同學家拜年。同學的媽媽徐阿姨知道我在媒體做經濟報導,急急地拉著我問:「你說,2012年國家的金融政策會寬鬆嗎?企業貸款會更容易些嗎?」我訝然。這是一個普通工薪家庭,徐阿姨夫婦皆已退休,怎麼會如此關心宏觀經濟,還問出這麼專業的問題。

「我媽拿了一堆錢出去放貸,有一家跑路了,還有一家現在到期了卻抽不出錢來,說是要等貸款批下來。我姨我叔還有我姥爺,都有放貸。」同學在上海工作,普通白領,也是過年回家,才知道全家都變成了放貸人,還出了問題。

想起來的路上,看到公交站牌、煙酒小賣店甚至電線杆子上面,到處都是大大小小、花錢的不花錢的投資抵押擔保公司的廣告,還覺得有些奇怪。原來一年沒回家,徐州竟然也全民放貸了?

「我同事的兒子、我們樓下的兒子,原來都沒有工作,現在都開投資公司了。才做了一年,就開起了小車。」徐阿姨開始詳細說起她們家這兩年的放貸之路。

最初接觸到高利貸,是兩年多前,徐阿姨的一個同事推薦的。12%的年息,也就是放1萬元,一年能拿到1200元。只比銀行略高一些,還是同事的親戚開的公司,倒也穩妥。做了一年,本息全收,相安無事。

待到2011年初,徐阿姨再琢磨這筆錢的投資去處時,徐州忽然間多了很多類似的公司。而且看一家,年息18%,再去一家,年息24%;準備下單的時候又聽說,年息40%、60%的大有所在。身邊親友參與放貸的也多了起來,都是你介紹我,我帶著你的。

徐阿姨幾經糾結,先選了一家在徐州有實體工廠的,年息24%,不高不低,投了5萬元。又繼續跟自己的姐妹們考察其它利息更高的公司。「反正退休了沒事做,我們整天看看這家的工廠,聽聽那家的講座。而且,放貸就跟有癮一樣,親戚朋友又都熱情高漲的,誰都覺得不會有事。」

擠兌潮

跑路那家的5萬元,就這麼在2011年6月份投了去。

老闆是個徐州籍的日本華僑,號稱投資了下屬縣級市邳州的一家熱電廠,跟徐州老鄉融資,有錢大家一起賺。60%的年化收益率,徐阿姨雖然覺得有些嚇人,但看了很多跟政府相關的宣傳資料,「政府總不會騙人吧。」

沒想到才收了三個月的利息後,9月份就開始欠息了,老闆跟放貸人們斡旋了兩個月後,消失了。到區公安局去報案,徐阿姨才發現,已經登記了七八家高利 貸老闆跑路,幾千號放貸人的信息。再細看那些登記信息,唬了一大跳,幾十萬上百萬的不算少數,「就算是公安局把跑路的抓回來,怎麼也會先還那些大頭的錢, 我們這5萬10萬的恐怕也指望不上」。

慌了神,徐阿姨決定,儘管看過實體工廠的那家應該不是騙子,但還是先抽出來落袋為安,反正12月底也到期了。

「抽錢的時候才知道,難啊。天天跟在他們屁股後面,還得小聲地到裡屋去談,怕影響了外面那些還在往裡放錢的人,他們不高興。」年前這幾天,同學家幾乎都在開家庭會議,討論怎麼把大家庭的錢,一筆筆地抽出來。

徐阿姨這一大家子,還有一堆錢放在了一家在徐州做了快十年的擔保公司裡。這家公司倒是只負責擔保中介,合同由借貸雙方直接簽署。但2011年下半年徐州近十家涉嫌高利貸的老闆跑路,也引發了這家公司的擠兌潮。

年前,這家公司連番邀請放貸客戶開會,徐阿姨去了兩次。「那老闆很難過地說,我們馬上都能開十週年慶功會了,什麼風浪都經過了,沒想到會碰到這次的擠兌潮。為了讓我們相信他們有實力,還獎勵了不搶著提錢的人。」

「我知道他們也有難處。那家有廠子的公司,一直跟我說能不能續2個月,3月份生產銷售能上來,貸款也有可能下來,到時候就能把本息都還給我們了。可 是你說,這貸款能下來麼?經濟形勢能好起來麼?他們的產品能賣出去麼?」徐阿姨怕報導出來會引發擠兌潮,一直也沒鬆口說那家廠子的具體信息,只是一直念叨 著經濟形勢金融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38

不是全民納稅 左丁山

2012-02-17  AD

本版高慧然專欄上星期日(二月十二日)講「我們納稅,為了甚麼?」指「香港是個全民納稅的地方,單身人士年收入 10萬 8千元已屬納稅黨……」高慧然恐怕誤會了,香港不是全民納稅的地方,全港有三百六十六萬名就業人士,納稅人只有一百五十萬,納稅人只佔就業人士之 41%,佔全港市民 21%,距離全民納稅之途,差好遠,在我的有生之年,不會見到。
此外,月入九千,年入 10萬 8千,根本不用納稅。 2011/12年度嘅個人免稅額就是 10萬 8千元,下一個財政年度 2012/13嘅個人免稅額提升至 12萬元,月入九千人士扣除免稅額後,斗零唔駛俾。高慧然舉例子之朋友 A,已婚未育,有已婚人士免稅額,現在係 21萬 6千元,下一個財政年度係 24萬元。朋友 B未婚住父母家, 2011/12年可申請供養父母免稅額 3萬 6千元, 2012/13可申請 3萬 8千元,如收入低於 15萬 8千元,明年唔駛交稅。以上資料,全部公開,並非秘密,收到稅局綠色信封時,內有扣稅交稅資料,一睇便知!
以 2011/12年度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嚟講,收入 10萬 8千零 1元至 20萬元嘅納稅人有 42萬 3千人,佔納稅人數目 28.2%,最高收入 90萬元以上者有 12萬人,佔 8%,呢批人繳交嘅稅,佔去薪俸稅 493億嘅大多數。
香 港稅制簡單,填表報稅,花時間唔駛十五分鐘,世所稱譽,係香港一個最大嘅競爭優勢。三位特首參選人之中,已成為候選人嘅何俊仁嘅政綱話要檢討香港稅制,研 究引入累進的利得稅制度,同時取消薪俸稅的標準稅率,讓高收入人士繳付更多的稅款,即係話,上述每年收入超過九十萬元嘅十二萬納稅人,如果何俊仁當上特 首,可能負擔更多。唐英年嘅政綱就話:「穩定政府收入來源,維持基本簡單稅制。」至於梁振英嘅政綱,有七版紙講經濟,但左丁山唔知係唔係睇漏眼,總係見唔 到有關稅制之論述。何俊仁講累進稅制,乃泛民多年來嘅意思。不過香港話就話有不少人贊成民主,擁護直選,按此邏輯推論,何俊仁咪有好多人支持?但睇鍾庭耀 之民意調查,何俊仁民望極低,可見不少人講一套做一套,何俊仁其實不受市民歡迎,可見政治現實相當詭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9

全民參與綠能革命 高電價不等於高負擔 「超額發電屋」自給自足還賺退休金

2012-6-11  TWM




德國電價很高,讓人民叫苦連天?《今周刊》深入德國家庭,發現民眾不曾抱怨電價高,反而發展出一套套省電、發電系統,全民一起參與綠能革命。

德國不但透過立法將節能植入每個家庭,更催生「超額發電屋」,讓人民可以靠發電賺進退休金!

撰文‧楊卓翰

積極開發再生能源的德國,電價雖然貴,卻也是全國省電的動力,讓德國人探索每個省電、發電的可能。《今周刊》採訪團隊來到德國南方佛萊堡︵Freiburg︶,深入全球第一個實現「超額發電屋」的太陽能聚落。

這個十年前蓋成的聚落,一百二十戶的屋頂整片都是光電板,再加上節能設備,讓全年的發電量超越用電量,所以整個聚落就是一個大型的發電廠,除了可以自給自足電能,還能提供給聚落外電力。這就是「Plus House」(超額發電屋)概念。

超額發電屋 不只省電還賣電波娃.艾莉婕︵Bahwa Alidze︶一家四口搬進太陽能聚落已經十年,而十年來,他們平均一個月的電費不到五十歐元︵約新台幣一千七百元︶。德國一度電價約為八元新台幣,在歐 洲是第二高。德國和台灣剛好相反,用電量最大的時節是嚴寒的冬天。而波娃的暖氣就是用電加熱,但在德國昂貴的電價下,電費怎麼可以如此便宜?

「祕訣就在這套節能氣密窗。我們冬天的暖氣是自動間歇性開啟,一天只開三、四個小時,因為溫度在室內根本不會降下來。」波娃為我們展示她的節能窗── 這套有二層玻璃的窗戶,中間夾著一層真空。因此節能窗在關上後,可以完全與外界隔絕,不只是聲音,連溫度都是。

「其實室內冷暖氣,有三分之一會從窗戶隙縫流掉。從窗戶下手,絕對是節電的第一步。」在太陽能屋外,陽光建築公司︵SolarArchitektur︶主任托比斯為我們做說明。托比斯的建築公司在德國以建造綠建築聞名,太陽能聚落就是出自托比斯的團隊之手。

立法要求將節能變成全國標準節能窗完全不會流失熱能,因此室內溫度經常過高。嫌太熱的波娃還得安裝間歇性的暖氣控制器,因為窗外零下的氣溫,他們一家卻常 常「熱到流汗」。而在夏天,雙層窗戶也能節能。波娃的百葉窗裝在窗戶外,在大太陽時遮陽之餘,太陽光照射不會造成冷房負荷。但不開窗如何通風?太陽能屋的 通風口安裝在牆壁裡,讓通風管經過一排鐵片調節溫度,讓室溫更宜人。

超額發電屋裡,主要的電力從傳統能源變成替代能源── 太陽能。

波娃的熱水器在白天先透過太陽能加熱,並存在大型的儲水槽,足夠一家四口使用一整晚。若是沒有太陽的陰天,就切換利用一般電源加熱。「傳統的電力在這裡是 『替代能源』,而我們的主要能源,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自然資源。」波娃說:「我們和陽光一起生活!」別小看這一點小小的改變,「光是這套設施,就能 節省四○%的暖氣用電量。」托比斯說。「節能窗戶成本雖然貴,但是省電效果相當好,照一般家庭的冷暖氣電量,大概五到八年,就能把裝置費給賺回來。」這些 設備,在十年前由太陽能聚落實現,現在已經普及到每一個家庭。托比斯就說:「在德國,節能窗戶已經是建築物必備的設備之一。」德國一九七六年實施《建築節 能法》,要求新建築物必須做隔熱,違反此法律者罰款五萬馬克。二○○二年更通過《新版建築節能法》,所有新建築物都必須有「節能證書」才能動工。「舉例來 說,十年前還沒人聽過雙層玻璃真空的節能窗,不過現在德國已經買不到傳統單層玻璃的窗戶了,市場上還出現三層的『超級節能』窗戶。」托比斯說。

「我們電價或許高,但是省電就是省錢。」在德國,不但用隨手關燈這類觀念教育全民,守法的德國更從︽建築法︾下手,將房屋省電變成全國的標準,「不省電,就會被罰錢。」

三十年老宅大變身

也難怪德國電價雖高,但是德國家庭的民生用電量卻是先進國家最低,更比台灣人硬是少了三○%,每人每年平均耗電量︵不包括工業用電︶約達一千四百度電;而台灣平均則是每人每年一千八百度,人均用電量更超過日本、韓國,是亞洲第一高。

這代表,台灣每個人比起德國人多花八百元新台幣的電費,聽起來不多,但以台灣二千三百萬人計算,台灣光是民生用電,每年就多用了九十二億度電,等於核一廠一整年的發電量。

「一度電只要二元新台幣(約五分歐元)?(若以所得差異計算電價差距,德國實質電價約貴台灣二.二倍)如果我們的電價也那麼低,那我們也沒必要大費周章來 省電啦!」聽到台灣如此便宜的電價,托比斯猛搖頭,感到不可思議。「難怪台灣的再生能源無法發展、人民用電量降不下來!」而政府總是呼籲民眾節能省電,但 這麼多好用的節能裝置,在台灣十分新奇,為什麼?

這是一個簡單算術:在電費相對便宜的台灣,花在節能上的回收更難。也難怪當雙層真空的節能窗戶已在德國普及,而台灣依舊不流行。

但是,要當超額發電屋其實一點都不難,就算三十年的老房子也能藉由各種手段大變身。住在佛萊堡近郊的馬丁(Martin Schoenberger)一家住的房子雖然老舊,但超額發電屋的變身,不但讓馬丁一家超省電,更為他們賺進大把鈔票。

當馬丁在報紙上看到家庭裝設太陽能板的銀行特惠貸款,他決定要來發電賺錢。「申請過程很簡單,幾個月就能完成。」這也是德國推動再生能源的成果。「銀行非 常歡迎這種個人的小額貸款,我投資的時間算晚了,他們本來還有零頭期款的優惠!」馬丁說,他幫屋頂架設上三萬六千歐元(約台幣一百三十萬)的太陽能板,可 以申請到一萬多歐元的三.九%低利率貸款,還款時間長達二十年。

為了打造節能屋,馬丁也將窗戶換上雙層玻璃,外牆漆上隔熱漆,讓暖氣不外流。而安裝這些設施,也都有節能貸款專案,總額最高可達五萬歐元。「只要是節能,你都可以找到一大堆融資專案。」馬丁說。

如今,馬丁整棟房子和哥哥共有三個家庭,電費一個月總額約二百歐元,但他們使用太陽能板,一個月就能賺進四百歐元(約一萬四千元新台幣)。

○六年架設太陽能板的馬丁,可以用一度將近台幣二十元的電價賣回給輸電公司,而且德國《再生能源法》保證馬丁二十年內,每個月賺的錢一毛都不會少。馬丁預計他的太陽能板在十年後就可以回本,然後再賺十年。

節能發電是最好的投資

有如此誘人的經濟誘因,也難怪德國現在太陽能發電量,有超過一半都是民生發電。而政府也在太陽能技術逐漸成熟後,將固定回購的電價逐年下砍,再加上中國廠商的低價競爭,讓德國太陽能製造商大喊吃不消。

不過,身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面對中國競爭者,得利的,還是德國消費者。馬丁就說,「我這套太陽能板,今天如果用中國製造的,只需要一萬八千元歐元, 足足是一半價格。」「節能和發電,是我這六年來做過最好的投資。」投資過好萊塢電影和貨運的馬丁說。「現在價錢便宜,我打算多蓋幾座太陽能板,二十年的報 酬現金流,當退休金剛剛好。」馬丁最近考慮將屋內的暖氣換成新的節能型,可以省下更多的用電成本。「因為自己省越多,就賺越多!」德國的省電意識如此普 遍,節電設計更是五花八門,因為他們讓德國高電價變成前進的動能。台灣在電價漲價以及核電安全威脅下,應該花更多心思去探尋節電、發電的各種可能,別讓台 灣的用電量再「奪冠」,並增加再生能源發電比率,才能像德國一樣廢核,遠離核災陰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50

鄂爾多斯2千萬平在建樓盤停工 全民討債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2029087.html
2

2012年8月的鄂爾多斯,到處是停工的爛尾樓和焦急的討債者。

康巴什新區早已成為一座大量房屋無人居住的「鬼城」,老城東勝區也變身一個充滿著鋼筋水泥爛尾樓的「怪胎」。

一位當地人說,從去年10月份開始,這些工程就再也沒有動過。鄂爾多斯90%以上的家庭都拿出了錢投資房地產,如今,這些錢都變成了尚未完工的鋼筋水泥。

2012年的夏天,這座中國最富的城市瀰漫著「缺錢」的聲音:房地產開發商資金鏈斷裂,四處躲債,在建項目紛紛停工;而通過民間借貸將財產投入房地產的老百姓,則擔心自己是否會血本無歸。

「討債」成了工作

鄂爾多斯尚未完工的住宅項目有多少?鄂爾多斯市政府向《中國經濟週刊》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前11個月,鄂爾多斯市新開工1005.9萬平方米住宅,加上前兩年的續建項目,共有2225.3萬平方米。

一位開發商指著周圍的樓房說,80%以上的建設項目都已經停了,而這些房子的投資60%以上來自於普通市民,更可怕的是背後的民間高利貸已經讓債務翻番了,在這個節點上,所有人都想拿回自己的本息,局面失控了。

位于吉勞慶北街的賽特·鉑宮樓盤的售樓處,已經看不到售樓小姐的身影了。一位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幾天前,銷售公司已經撤銷了,自己是從其他項目抽調過來負責後續辦理按揭手續的。

位於天驕南路和南環路交叉口的維力西大廈,銷售部只有一個人在留守。銷售經理說,這裡是黃金地段,去年這裡的商舖都是每平方米一萬多元,現在自己也不知道價格,因為沒有人買房。

一位房地產項目負責人向《中國經濟週刊》坦言,大家都很清楚,即使降價也沒有人買,而且還會導致已購房者的不滿,所以鄂爾多斯的房價如同停工的建築一樣停滯了。

據一位樓盤銷售人員介紹,鄂爾多斯的購房大多為投資性購房,大部分是本地人購買。

樓盤停售了,開發商也不見了蹤影。在天驕南路的幾個售樓處,總能看到一些人在閒聊或打牌。一位銷售經理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他們都是來找開發商要債的。

山西人喬世剛早年在鄂爾多斯做生意,攢下了一筆錢。兩年前,喬世剛向內蒙古騰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騰圖集團」)投入了六七百萬元,其中一部分是借親戚的,一部分是自己的。

在過去一年多的追債生涯中,喬世剛只要回了3000元。

8月10日,騰圖集團門口聚集了三四十位討債者。他們都是普通的市民,也是騰圖集團的投資者。投入的資金少則十幾萬元,多則上千萬元。

據一位當地開發商介紹,在鄂爾多斯,類似騰圖集團這樣涉及房地產業務的註冊公司大約有四五百家,經營的不僅有房地產,還涉及到煤炭、餐飲、酒店等其他領域。

喬世剛說,從去年六七月份到如今,追債已經成了他們的「工作」。除了要賬,未來一年,沒有任何規劃。

大家都來「吃高利貸」

據當地人介紹,從2001年開始,鄂爾多斯市有很多煤礦興起,民間借貸開始發芽,一部分老百姓將自己的積蓄投給了煤老闆,並享受高利率。

2003年以後,隨著城市的擴建,大量農民的宅基地和耕地被徵用,鄂爾多斯給予農民的徵地補償款較高,每平方米幾千元到一萬元不等,許多被徵地農民成為百萬富翁。

隨著2007年房地產業的興起,在早年放高利貸家庭的影響下,幾乎家家戶戶都開始放高利貸了。

「你想一下,每月吃3分利,100萬元放進去了,一個月就可以得3萬元,有的吃5分利,什麼也不干,兩年就掙回100萬元」。三年前,鄂爾多斯人李 哲大學畢業後,便回到家中「吃高利貸」了。他說,在鄂爾多斯,跟他一樣大的孩子很多都不工作,以放高利貸為生,因為普通工作每個月辛辛苦苦才掙三四千塊 錢,「沒有必要」。

一位當地人告訴《中國經濟週刊》,鄂爾多斯市被徵地的家庭中,一個五口之家,往往工作的只有一兩個人,其餘的平時就打打麻將,而且消費還挺高,家庭也沒有攢錢的習慣。

據鄂爾多斯政府官方網站信息顯示,2009年9月,在該市一次會議上,時任市長的云光中強調,各旗區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和吸納社會各方面資金參與城鎮建設。

這一年,鄂爾多斯的固定資產投資計劃達到1562億元。

至2009年7月,鄂爾多斯市政府協調中國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三年向鄂爾多斯授信額度420億元,已落實161億元;激活民間資本390.7億元,佔投資總額的54.9%。

天津高和股權投資管理基金有限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在1898.4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中,民間投資佔56.4%。

據當地人介紹,過去三四年間,鄂爾多斯的企業已經形成了一條融資的套路。幾乎較大的企業集團下都有一個負責民間融資的部門,一般是財務部,有的也叫融資部,由幾名財務負責四處聯絡客戶,財務一般會發動自己所有的親戚朋友,親戚介紹朋友,朋友介紹親戚,如此形成一個融資網。

據一位開發商透露,有的大型企業,民間融資甚至高達20億元。不僅投向房產,還涉入酒店、餐飲、煤炭、化工等各個行業,一旦市場發生變化,當所有的民間投資都要撤回時,只有少量煤炭大佬還能維持,其餘的幾乎都資金鏈斷裂,陷於癱瘓。

資金外逃

除了經濟學家和理論研究者,沒有人相信鄂爾多斯樓市會復活。

在過去幾年如火如荼的建設期

鄂爾多斯曾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和建設者。據當地一位學者介紹,2009年,鄂爾多斯的外來人口達到30多萬,但自去年開始,這些人陸陸續續走了一大半。

閆寶軍就是這樣一位外來者。四五年前,閆寶軍和朋友們從北京來到鄂爾多斯,他組織了一個銷售團隊,接手了當地某樓盤的銷售。當鄂爾多斯的「經濟危 機」到來時,該樓盤的住宅部分幾乎已經完成銷售,僅剩下綠化等收尾工作,售樓處已停業。閆寶軍還是經常來售樓處,因為老闆還欠著他的銷售服務酬勞。

「開發商都不會再進行投入了,現在,所有人想的就是要債,老闆即使還有一些餘款,他們也不再支付債務了,因為遠遠不夠。」當地一位開發商說,「開發 商是在2.5分、甚至3分月利息的基礎上籌得的建設資金,如果兩個億有一個億是民間集資,那麼這一個億可能已經形成了3個億的債務」,「而可怕的是,過去 幾年,開發商利用高利貸滾動,進入到市政、建築、礦產、酒店等多個行業,一旦形勢不行了,所有的債務都將越滾越大,所以即使資金已經回籠的樓盤也受到牽 連」。

鄂爾多斯犯了一個錯誤,用媒體的話來說,「它用一塊錢幹了10塊錢做的事兒」。

商人周啟亮(化名)在鄂爾多斯的產業涉及建築、酒店等多個領域,他已經不打算再在鄂爾多斯投錢了。周啟亮也囤了一塊地,如今土地不值錢了,但好歹不賠本,他打算用5000萬元的價格把這塊地賣掉,然後到東北去做點生意。

鄂爾多斯就像一個謎,「就連當地人也看不懂,這裡面的水太深了。」一個當地的企業家感嘆說。

在鄂爾多斯註冊的四五百家房地產公司中,全國性或外地房地產公司寥寥。據當地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全國性的房地產公司來到鄂爾多斯並非易事,因為在過 去幾年城市建設發展的快速時期,鄂爾多斯市政府在市政改造、城市建設、基礎設施、保障房等領域欠下了眾多債務,為抵銷債務,這些沒有經過土地流轉和招拍掛 程序的土地流向了開發商,外地公司拿地不容易,即便拿到地,也容易出事。

記者在鄂爾多斯國土資源局的網站查詢發現,該局發佈的招拍掛公告只有兩條,發佈時間分別為2011年8月和2010年10月。

在採訪中,記者試圖聯繫鄂爾多斯有關政府部門進行採訪,均遭婉拒。鄂爾多斯市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關於鄂爾多斯樓市崩盤的報導不斷,隨後,政府三次邀請媒體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會後,所有部門一律不接受媒體採訪。

「企業由自救到呼救的歷程已經結束,目前能做的只是等待。」一位鄂爾多斯開發商這樣表述自己的現狀:「關鍵是解套,而不是簡單地注入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17

政府基金操盤手謝青良坐擁4億豪宅 全民血汗錢 坑殺內幕

2012-11-12  TWM
 
 

 

他不是知名企業的大老闆,也不是富二代他只是一個月領十多萬元薪水的基金操盤手,但如今,他坐擁4億元的頂級豪宅「勤美璞真」,享受極為優渥的頂級生活,他就是近日的新聞主角——買入「盈正」股票、坑殺政府勞退、勞保基金的基金經理人——謝青良。

一個兩年前的舊案,但是金管會與檢調機關卻怠忽職守,遲遲未做出懲處,任由政府基金與投資人的血汗錢大失血。

撰文.劉俞青、歐陽善玲 研究員.辛曉昀狠撈一票人民的血汗錢之後,要做什麼?答案是:住頂級豪宅。

日前,勞退、勞保與退撫等政府基金,因為大買「盈正」股票,不僅因此大虧一.四四億元,也讓許多正在苦苦等待領取退休金的勞工、公務員們,因此擔心到睡不著覺,深怕退休後領不到半毛錢。

但同一時間,導致這場慘劇的罪魁禍首—— 安泰投信前基金操盤人謝青良,人在哪裡?東窗事發後,有如人間蒸發的他,根據︽今周刊︾追蹤調查,原來這個大賺一票走人的謝青良,此刻正坐擁台北市信義路三段的頂級豪宅「勤美璞真」,資產雄厚。

捧現金買「勤美璞真」 謝青良財力驚人「勤美璞真」就位在燙金的台北市信義路三段,因為面對約八萬坪的大安森林公園,是台北市中心絕無僅有的無價景觀,社區裡有溫水游泳池、健身房、酒吧等設施,因此在豪宅市場裡價格始終屹立不搖,日前甚至傳出有人以每坪三百萬元的天價成交,雖然無從查證,但也確立「勤美璞真」在有錢人眼中的地位。

「勤美璞真」裡的住戶,當然也個個大有來頭,包括永豐餘何壽川家族、自然美創辦人蔡燕萍家族等,都在這裡擁有多筆房產。

然而,這個今年年僅四十三歲的謝青良,從研究所畢業至今,工作經歷全數都在投信業。他從月薪三萬元的小研究員做起,到基金經理人、代操帳戶操盤人。根據業內人士估計,如果不含獎金,台灣的基金經理人目前月薪大約在十萬元上下,即使是明星級的操盤人,月薪也不超過二十萬元;若加上績效分紅,年薪最多是在三百萬到五百萬元之間,除非有特別的「收入」,否則以這樣的收入水平,雖然比起一般上班族要好許多,但距離住進二億元以上的頂級豪宅,恐怕是難上加難。

根據︽今周刊︾深入追蹤,謝青良以太太之名所擁有的這一戶,有一七七坪,就位在這座豪宅的中間樓層,還外加三個車位,俯瞰大安森林公園的美景相當宜人;如果以買進的價位來看,每坪保守地以當時市場成交價一四○萬元計算,當時謝青良購入的價格,至少要二.五億元。以目前市價計算,該豪宅總價應該已經上看四億元以上。

對此,本刊去電詢問謝青良夫妻,謝青良的手機不通,而他太太推說正在忙,對一切問題不願多做回應。

謝青良的財力驚人,目前他所擁有的這戶豪宅,完全沒有向銀行設定質押貸款,換句話說,他是捧著白花花的二億多元現金來買屋。

此外,時間上的巧合點,也令人驚訝。

根據資料顯示,謝青良夫妻是在去年三、四月間購入,而就在購屋之前不到半年,也就是前年的九、十月間,正是「盈正案」爆發的時間,謝青良因此被查出利用職務之便,開設人頭戶賺取暴利,卻讓自己操盤的政府基金慘賠。事情發生才短短不到半年,他就出手闊綽,不用貸款就買下頂級豪宅,作風之大膽,令人咋舌。

謝青良夫妻的出手不僅於此,因為就在「盈正案」剛剛發生之際,前年的十一月,他先在「勤美璞真」附近一棟同樣位在信義路上的大樓裡,買下一戶二十八坪的房產,根據當地房仲業估計,市價約二千三百萬元,同樣沒有任何貸款。謝青良究竟何許人也?能有如此「雄厚實力」?

﹁敢賭﹂ 自己賺飽卻讓全民血汗錢大虧據了解,謝青良從小在台北市大同區的哈密街長大,一路學業成績都不錯。念台北市立中正高中的時候,外表看起來有點臭屁,穿訂做的制服、戴兩邊不同顏色的眼鏡。在同學眼中,他腦筋十分聰明,打橋牌時是一把手。不過,因為有點散散的,功課普通,後來考上政大銀行系、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是班上成績出色的黑馬。有一次,畢業後同學聚會,他的同學問他為何操盤績效可以這麼好?他回答說:「我就是敢賭,看準之後,放膽買就對了!」然而,這名住豪宅、自言「敢賭」的年輕操盤手,這一次,賭上的,不僅是個人在金融業的信譽,還把所有人民的血汗錢,也一併賭上了。雖然安泰投信在十一月六日決定賠償政府基金與三檔共同基金共二.五六億元損失,並同時向謝青良採取法律行動,卻也讓人民捏了一把冷汗,更讓人對基金操盤人的操守打上問號,擔心日後是否還有類似坑殺手法再現!

究竟,謝青良透過如何巧妙的五鬼搬運手法,讓自己賺足荷包,從此過著優渥的奢華生活,而卻讓全體人民的血汗錢大虧?

︽今周刊︾獨家獲知謝青良全盤的操作手法與內幕,從中卻也見到人性的貪婪,與血淋淋的試煉。

整起故事要從「盈正」還沒上櫃、仍在興櫃掛牌時談起。

當時安泰投信手上共有三個政府基金帳戶,包括退撫基金、勞退與勞保三大基金的帳戶管理。

而這次出事的謝青良,一人就獨攬勞退與勞保兩大基金帳戶的管理,另外,退撫基金則是由他與安泰投信投資長黃媺芸相互代理管理。

利用「人頭戶」 個人先上車買進盈正二○一○年六月三日、八日這兩天,當時盈正在興櫃的股價只有八十多元左右,謝青良在永豐金證券位於台北市博愛路上的分公司,開立一名呂姓人頭戶的帳戶,並在這個帳戶下單,買進五十張盈正,成本約五百萬元。

過沒多久,盈正這檔股票就在興櫃開始狂飆,一路飆上三百多元的高價,當時市場上各式的傳聞四起,其中傳得最盛的耳語,就是多名基金經理人都在盈正一百元以下就已經自己先上車;如今回頭來看,這些耳語顯然不是空穴來風。

緊接著九月九日,盈正以每股一八五元的承銷價從興櫃轉上櫃,當天九點鐘一開盤,盈正股價一飛沖天,直接衝上五百元的高價,當天收盤在五○五元,成為上櫃股王,更是全市場的焦點。

之後,盈正股價更是一路攀高,謝青良所操盤的政府基金,也在九月十七日到十九日,進場大買六百張盈正。九月十七日當天的盈正收盤價是五四六元,從此之後,盈正再也沒有見到這個價格。

而如果和謝青良自己人頭戶的持有成本不到一百元相比,他所操盤的政府基金持股盈正成本,每股整整多出四百多元。

股價炒到最高點 個人人頭戶卻悄悄下車然而,就在謝青良等不少基金經理人,結合公司所放出的利多消息,利用眾人資金,把盈正股價炒到最高點之際,卻也是他個人的人頭戶悄悄下車的時點。根據資料顯示,謝青良透過呂姓人頭戶所買進的五十張盈正,全部在十月一日賣出,當天盈正均價約三五五元,換算下來,他個人在這個人頭戶的獲利約一四○○萬元。

在他個人已經安全下車的二個交易日後,謝青良所負責操盤的政府基金才開始出脫股票,在十月五、六日全部出清完畢。這兩天盈正的交易張數加起來不到三千張,其中就有六百張的賣盤來自謝青良的政府基金,而盈正也因為政府基金大倒貨,股價直直落,十月六日收盤只剩三百元,政府基金因此大虧一.四四億元。

待獲利入袋 再低點賣出公眾操盤股票一切幾乎都按照完美的劇本演出,謝青良個人先上車買進股票,等著股價上漲;緊接著利用人民的血汗錢大舉進場,把股價炒到最高點,然後再趁機出脫自己事先買進的股票,等到獲利安全入袋之後,再賣出為公眾操盤的股票。

統領法律事務所所長林明正表示,被告如果執行職務,造成受託基金受損,謀取個人利益,其行為即與背信罪的構成要件相當。

事成之後,呂姓人頭戶果真「盡忠職守」,在十月四日到十二日期間,這個人頭戶透過國泰世華銀行館前路分行的交割戶頭,總共匯出四千萬元的資金到謝青良的帳戶。

也因為這筆關鍵性的資金流向曝光,讓監理單位認定呂姓人士,就是謝青良的人頭戶無誤,讓謝青良想賴也賴不掉。

此外,永豐金證券每個月寄給呂姓人頭戶的對帳單地址,上面寫的正巧就是謝青良夫妻的戶籍地址,更讓整起事件,有了水落石出的結果。

不過,弔詭的是,如果按照資料顯示,謝青良透過這個人頭戶總共只買進五十張的盈正,賣出後的交割款也不到二千萬元;但人頭戶卻匯出高達四千萬元的金額給謝青良,究竟是謝青良買賣盈正不只五十張?還是兩人之間的「合作」,不只盈正這檔股票?值得檢調單位深入追查。

不過,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盈正案」幾乎是近年來台灣資本市場上最具爭議的案件,因此就在這事件爆發後,金管會與檢調都介入調查,金管會調查完畢,結果也具體確實,認為案情重大,將整起案件移送法院。但根據最新消息顯示,今年十月初,該案已經做出「因為證據不足,依職務簽結」的結論,其中檢察官根據什麼理由做出這樣的結論?令人高度不解。

盈正舊案 為何遲遲不懲處?

所幸近日由於退撫基金等政府基金「受害人」,對於謝青良買賣盈正造成的巨額虧損,一狀告進法院,才讓這個案子重新進入司法程序。據了解,謝青良被列為背信罪的被告,並對他發出境管通知。

事實上,整起「盈正案」的來龍去脈,至今已是兩年前的「舊案」。早在案發之際,︽今周刊︾就率先在二○一○年十月的第七二一期,以︿上櫃就腰斬,股王盈正炒作黑幕﹀為文,披露盈正邪惡的炒風;其後更在去年十月第七七三期的﹁封面故事﹂,再以︿獨家揭露投信、中資、主力炒股內幕﹀為主題,將投信經理人如何炒作盈正的始末,做了詳實完整的報導。一個兩年前的舊案,為何遲遲不做懲處,也沒有任何動作去遏止投信界利用公眾資金中飽私囊,炒作股價的歪風,讓投資人的權益持續流血受損,顯然是政府部門怠惰。

直到今年六月底,才看到金管會一張姍姍來遲的懲處新聞稿,對此,調查此案時任職金管會證期局局長、現已轉任櫃買中心總經理的李啟賢表示,金管會其實早就結案,但為了配合檢調辦案,才會延後發布懲處。

此外,其中只對安泰投信、德盛安聯投信與凱基投信給予警告,另外對於謝青良、彭國星與陸宗賢三名經理人的姓名均未透露,金管會表示,這是保護當事人為由的必要處置,而事後也證實彭、陸兩人對案情均坦承不諱。但試問,在這些經理人以惡質的手法操盤政府基金與共同基金,導致全民、投資人的權益受損,要由誰來保護?

當時︽今周刊︾的報導,已經清楚羅列在前年盈正案爆發下,當年九月底持有盈正股票的共同基金,共有十一家投信、二十一檔基金(見一二○頁表)。除了謝青良之外,當時甚至還傳出某家大型投信經理人住「帝寶」、持股狀況比基金更隱晦的自營商操盤人,也因買進盈正,如今住在中山區某豪宅等等情事。如今這些投信、經理人對於當時為何持有盈正?研究報告與持股明細,都有對外詳細說明的必要。

而這次被揪出來的三家投信全部上榜,可見︽今周刊︾的報導領先正確,甚至當時︽今周刊︾就為文寫道:「有一名已經離職的明星基金經理人,就住在台北市信義路上、大安森林公園對面的豪宅『勤美璞真』……」,如今一一證實。

整起「盈正案」,其實只是台灣資本市場上惡質炒風的冰山一角,暴露出人性最貪婪的一面。當這些年輕的經理人站在龐大的利益面前,人性的善良被狠狠踐踏,人民的血汗錢、投資人想要從投資市場獲取些微報酬的心意,完全被丟棄不顧,經理人們卻住豪宅、享受豪奢的生活。如果,這次監理單位金管會與司法機關,再不嚴懲這些惡形惡狀的炒作者,恐怕第二樁、第三樁「盈正案」,此刻仍在資本市場某個角落持續上演,而人民辛苦的血汗錢,仍會繼續血流不止。

謝青良

出生:1968年

現職:自組投資公司

經歷:

國際投信國際台灣祥龍基金經理人日盛投信日盛上選基金經理人日盛投信日盛精選五虎基金經理人安泰投信政府基金代操經理人

學歷:政治大學EMBA

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政治大學銀行系(現改為金融系)

婚姻:已婚

領先揭露

兩年前,本刊即獨家揭露投信基金經理人涉入「盈正案」炒股內幕,牟取暴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46

獨家追蹤》盈正案坑殺全民退休金另一基金操盤人 彭國星 住安和路億元豪宅、開名車

2012-11-19  TWM
 
 

 

謝青良坑殺人民血汗錢,自己卻大賺一票住豪宅,行徑之惡劣引起公憤;但謝青良不是個案,如果檢調不徹查,盈正案也不會是最後一件坑殺案。︽今周刊︾近日接獲許多檢舉,為了保護所有人民的資產,本刊持續追追追,繼續揭發這些住豪宅的「謝青良們」。

撰文‧劉俞青

自從︽今周刊︾第八二九期揭發政府基金代操經理人謝青良坑殺人民血汗錢、自己卻坐擁豪宅後,謝青良的作法引發各界撻伐;究竟還有哪些基金經理人和謝青良一樣住豪宅、開名車?

謝青良其實不是個案,這些投信業界的「謝青良們」,以家人之名坐擁億元豪宅的所在多有,和其收入比例明顯不符。檢調如果再坐視不管,恐怕將是台灣資本市場亂源的幫凶。

凱基投信前經理人彭國星

坐享頂級生活

這次盈正案的起頭,金管會共懲罰三家投信、三位基金經理人,其中除了安泰投信的謝青良已經曝光之外,另外一位凱基投信股票投管部協理兼「凱基台灣精五門基金」經理人彭國星,也在這次金管會懲處名單中。

彭國星的住家,就買在台北市富人聚集的安和路上,是遠雄建設在三年前推出的「遠雄安禾」。如果以目前市價每坪約一四○萬元計算,彭國星家裡共七十坪,外加兩個車位,總價大約一億一千萬元。

這棟豪宅的市場知名度雖然不高,但以具備隱私、低調的特質,頗受有錢人喜愛,而且社區只有五十戶,住戶單純,地點在安和路靜謐的巷內,環境很清幽。推出之時,遠雄建設強調這是一座具備制震、制音等設備的新一代五感住宅,前一陣子因為宣明智外遇生子案而聲名大噪的李珍妮,在此也有一戶;社區共有十三樓,彭國星的豪宅就買在中間樓層。

此外,投信圈也盛傳,彭國星很喜歡汽車,曾經看過他開著保時捷、BMW等名車,馳騁在台北街頭。

當時金管會清查彭國星的戶頭發現,他的手法和謝青良如出一轍,在盈正上櫃前用徐姓人頭戶買進,並在上櫃後股價五百多元的高點賣出,大賺一票;但他操盤的凱基投信基金卻在上櫃第一天大買,等到人頭戶下車後,他的基金才賣出。對於金管會的調查,彭國星在去年九月去函金管會,對自己的行為坦承不諱,並在去年底自凱基投信離職。

不過,該檔基金當年度仍然有正報酬,因此凱基投信表示,並未因為盈正股票導致該檔基金交易虧損,而對投資人做出任何賠償。

日前,財政部長張盛和才宣示要徹查公股行庫旗下的證券營業員,是否有開名車、住豪宅等異常不明財產所得的現象,但金管會對繼謝青良之後,類似彭國星這樣的「不明所得」,不知究竟看見了沒有?

第一金證券前操盤人陳伯俞

買進盈正時機很敏感

此外,近期市場盛傳有官股行庫旗下的自營商也介入盈正案,根據本刊抽絲剝繭調查,這位行庫操盤人,就是曾任職第一金證券自營部門的「陳伯俞」無誤。

陳伯俞比謝青良年輕,今年只有四十一歲,而且家境很好,他的家族是有名的「雙葉冰淇淋」食品公司,但據說陳伯俞在外面常自稱,自己從來不用靠家裡,他的錢都是自己賺來的。

陳伯俞在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前後任職約三年,卻在盈正案爆發前的敏感時刻突然離職,根據第一金證券表示,陳伯俞在二○一○年七月底正式離開第一金證券,第一金證券高層還表示,陳伯俞是因為前一年度操作「表現不好,有瑕疵」,才因此走人。

不過就在陳伯俞離職後一個多月,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就在市場上買進盈正股票,當時的操盤人是經理莊炎霖,目前還在職。但以第一金半官方的色彩,卻異常地買進「盈正」這種股價大起大落、爭議性又高的股票,背後的投資決策過程,恐怕必須對外界好好解釋清楚。

而第一金證券也向本刊證實,二○一○年九月,盈正掛牌上櫃後,確實有從市場買進三十、四十張的盈正,「持有一個禮拜到十天左右就賣掉」。

市場傳言離職後的陳伯俞,在盈正這檔股票上大賺一票,雖然聰明地選擇在敏感時刻離職,切斷他個人與第一金證券之間的關聯,但他自己是否與公司派、其他經理人有所聯繫,而他自己、以及第一金證券前後都有買進盈正的紀錄,時間上的巧合,也引人遐想。

對此,本刊去電求證陳伯俞,他表示自己買進盈正股票,都是在離職之後,為數也不多,至於第一金證券買進盈正時,他已經離職,與他沒有任何關係。

這位自稱「錢都是靠自己賺」的陳伯俞,如今就住在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上,著名的「元大花園廣場」豪宅內,他在三年前買下這戶權狀七十七坪、外加兩個車位的豪宅,目前市價每坪以一二○萬元計算,總價也上億元。買進當時他年僅三十八歲,市場傳言許多基金經理人都來過他家。

而陳伯俞任職第一金證券期間,第一金董事長剛好就是現在的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日前財長張盛和才信誓旦旦地表示,只要查出不法,「督導的董事長、總經理都要負責」,但截至目前為止,所有出事的公司,沒有一位負責人因此有所異動。

買豪宅不會輕易找人頭戶

成回溯金流重點

事實上,這波從盈正案延燒出的「經理人住豪宅風」,是因為這幾年豪宅興盛,許多從股市賺取暴利、不法所得的基金經理人,都會興起住豪宅的念頭,因此不約而同紛紛買進豪宅。

相對證券市場的人頭戶盛行,在金檢中不易被查出,但投資不動產,尤其是買進上億豪宅,一般人若無充分信任,不會輕易找毫無關聯的人頭戶頂替持有。因此這次本刊揭發從「豪宅」回溯查金流,成了這些基金經理人百口莫辯的鐵證。相對過去偵辦炒股案,這是最大不同,也是案情最有可能突破之處。

除了這條逆向的金流,熟悉台股的市場資深人士還表示,這些經理人的行為會如此猖獗,背後隱約有一個無形組織長期在支持,而這個組織的主導者,就是市場上傳言的「金主」。

這些所謂的金主,事前找好人頭戶,墊款的年利率二成,基金經理人只要負責繳二成的保證金、然後在指定的帳戶下單買股票即可;這種「金主加基金經理人」的「營業模式」,最大好處是金流就此斷掉,和經理人幾乎是毫無關係,這也是過去金管會或檢調在調查類似盈正炒股案時,經常以「查無實據」結案的原因。

除此之外,包括公司董監事在內的公司派相關帳戶,也是檢調單位最不該放過的查緝方向。由於公司內部人士最清楚公司的營運狀況,因此利用上市櫃時機上下其手,坑殺外部股東,也是常見的手法 。

以盈正案為例,二○一○年九月上櫃時的董事長陳友安,已經因為涉及內線交易案下台,由此可見這種被基金經理人或市場主力提前鎖定的標的,事後證明公司派都可能涉入其中。

從正面思考,如果檢調具備足夠的專業辦案能力,這次盈正案不啻為一次整頓台灣資本市場的絕佳機會。這場牽連甚大的炒股案,從金主、基金經理人、自營商操盤人,到公司經營者,幾乎都涉入其中,如果能夠整串粽子一舉擒獲,正能收殺雞儆猴之效,一清股市風氣。

檢調與金管會調查盈正案三管道管道一 這次盈正案最大不同之處豪宅 金流曝光 基金經理人管道二 過去的檢查方式,經常查無實據結案基金經理人 金流斷流,不易曝光 金主的人頭戶下單 市場金主

管道三 公司派

盈正上櫃時任董監事的金流,也是檢調清查方向

董事長 陳友安

董事法人 漢唐集成

法人代表 王燕群

董事法人 漢唐集成

法人代表 陳朝水

董事 許文

董事 蕭宗哲

獨立董事 丁予嘉

獨立董事 林詮盛

監察人 陳世浩

監察人 陳淑華

監察人 何俊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71

向全民動手,還是向富人動手? 塞浦路斯「劫富救國」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160

讓富人、投資者甚至普通民眾埋單,塞浦路斯救助方案是歐債危機中救助模式的首次方向變化。

當一個國家面臨破產怎麼辦?2013年3月24日,聖經中稱為「基提島」的地中海小島國——塞浦路斯共和國給出了最新答案:「劫富」救國,讓每個存款金額在1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80萬元左右)以上的儲蓄賬戶埋單。

八天前,它提出的另一個方案是對所有存款徵稅,讓每一個在這裡的銀行有存款的人(其中包括佔其全部儲蓄賬戶量接近一半的俄羅斯人)一起埋單,結果引起廣泛抗議,方案被否。

自從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塞浦路斯是歐洲第五個請求救助的國家。

這個小國位於歐洲與亞洲交界處,人口僅100萬左右,經濟規模佔歐元區GDP的比例不到0.5%,但它給全球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恐慌,因為政界、金融界與公眾都非常擔心它會開創一個讓投資者和普通民眾埋單的先例。英國《每日郵報》在頭版頭條稱:這是一場「銀行大劫案」。

3月26日,達成救助協議之後,已經關閉十天的塞浦路斯銀行還是沒有開門。48歲的塞浦路斯人克里斯托·寇德憤怒地說:「這是偷竊,這是搶劫!為什麼這個國家犯的錯要讓一部分人來承擔?那是銀行犯的錯,那是政府犯的錯!」

「發瘋!」

塞浦路斯的危機,爆發於當地時間2013年3月16日。

剛剛上台不到一個月的總統尼科斯·阿納斯塔夏季斯宣佈,將對全體儲戶徵收總額高達58億歐元的「存款稅」,其中存款10萬歐元以上儲戶徵收儲蓄總額的9.9%,10萬歐元以下的徵收6.75%。

按野村證券的計算,這個徵稅方案意味著塞浦路斯全國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5%,或者說年GDP總量的10%,將變為稅款納入國庫。不管是富人、窮人,還是外國人,只要是在塞浦路斯銀行開戶的人,都將強制性地「被繳稅」。

方案一出,舉世嘩然,歐洲與亞太資本市場應聲而跌。「發瘋」,是這項計劃收穫的最多評價。

塞浦路斯為什麼會出台這樣一份罕見嚴苛的徵稅方案?為了讓歐盟、歐央行、IMF這「歐洲三駕馬車」出手拯救其奄奄一息的銀行。

塞浦路斯2004年加入歐盟,2008年加入歐元區。到現在,其銀行業是整個國家經濟規模的8倍,卻深陷危機——塞浦路斯銀行在希臘有大筆投資,但在此前的希臘債務危機中損失嚴重。

「三駕馬車」給出的救助計劃是100億歐元,但要求塞浦路斯必須先自籌58億歐元。歐洲央行發出最後通牒稱,如果塞浦路斯不能與歐盟達成救助協議,就將切斷對其銀行業的緊急流動性供應——這等同於讓當地金融直接崩潰。

在這樣的壓力下,存款稅方案出台,因為存款是塞浦路斯現在唯一可能籌到58億歐元的地方:

在過去五年中,塞浦路斯股票交易所綜合指數暴跌了約98%,幾乎被清零,早已喪失籌資功能;該國債市的批發融資市場規模只有30億歐元,次級債券的規模為25億歐元,高級無擔保債券的規模更低,僅為2億歐元。自從金融海嘯之後,銀行存款就成為塞浦路斯的融資主渠道,塞浦路斯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月份,銀行業總存款680億歐元。

「我對這個結果感到不開心,我寧願我不是財長,因此就不用親手執行這個決議。然而,財長的職責是維護人民的共同福利,維持經濟系統的穩定,我們沒有別的路能走。」塞浦路斯財長Michalis Sarris對媒體說。他曾經提出過辭職,但未被批准。

ATM機前迅速地排起長隊,塞浦路斯人蜂擁而往銀行取款。但一夜之間,政府已經凍結了所有儲蓄賬戶中的相應稅金,並同時禁止了大額電子轉賬。

3月18日起,銀行緊急關閉。憤怒的塞浦路斯人走上了街頭,甚至把推土機開進銀行。而英國國防部不得不緊急派遣一架皇家軍用飛機向駐塞英軍運送了100萬歐元現金。

洶湧的民意之下,這一方案最終未獲通過。在議會投票時,沒有一張贊成票——連提出方案的執政黨,都轉而投出棄權票。

投完票,塞浦路斯總統奔赴布魯塞爾,與歐盟進行了12小時的徹夜談判,終於在最後一刻對救助方案取得一致。

自籌的58億歐元,由向所有儲戶徵稅,轉為向金額在10萬歐元以上的儲蓄賬戶減計,具體的比例則要在未來幾週內才能公佈。目前,市場上預測說,很可能對塞浦路斯第一大銀行中10萬歐元以上賬戶減計40%左右,而已確定將要分拆並關閉的第二大銀行中10萬歐元以上賬戶,減計甚至可能高達80%。

在早前的議會辯論中,塞浦路斯執政黨副主席Neofytou曾經說過,「他們(大額儲戶)將必須等待好幾年,才能確定他們的存款剩下多少——可能是30%、40%、50%、60%。」

據當地媒體報導,塞浦路斯共有37.1萬個儲戶,其中有1萬多個賬戶存款高於10萬歐元,他們將承擔未知的損失。

至於為什麼以10萬歐元為分界線,這與歐債危機之後歐盟採取的一項存款保險制度有關。

2008年金融海嘯後,人們對於銀行的信心降至冰點。為了重建信任,歐洲承諾保護存款金額低於10萬歐元的賬戶。通過銀行聯盟體系,歐洲銀行業使用統一的監管和存款保險機制。至今——即使是在存款稅事件沸沸揚揚的日子裡——塞浦路斯央行網站上都一直掛著對最高10萬歐元的銀行存款保險的承諾。

值得一提的是,塞浦路斯的儲蓄賬戶中,有接近一半的賬戶來自俄羅斯。穆迪最新的估算認為,來自俄羅斯的存款可能佔塞浦路斯存款總量約1/4。這是因為,塞浦路斯10%的企業所得稅是全歐洲最低的國家之一,俄羅斯的大型企業都將其作為避稅天堂。

因此,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也是歐盟並不願意全額救助塞浦路斯的因素之一,因為他們不願意免費為俄羅斯的避稅資金提供保護。

毫無疑問,這個救助方案激怒了俄羅斯。

「所有可能犯的錯誤他們都犯了,」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公開表態說,「歐盟提出的方案是充公性質的,這是史無前例的。雖然我不想把它與任何東西比較,但這有點像蘇聯做出的決定,他們沒有太多地為人民的儲蓄考慮。現在我們生活在21世紀,處於市場經濟環境中,每個人堅持的所有權權利都應該得到尊重。」

好孩子怎麼救壞鄰居

從冰島、希臘到西班牙,歐元區裡瀕臨破產的國家一個接著一個。對歐洲來說,救助這些出問題的國家,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好孩子救不救那些壞鄰居?

歐元區最好的孩子是經濟最為穩健的德國。但在最近幾年中,勤勞又嚴於律己的德國人不得不一次次掏錢救助那些糟糕的鄰居——因為歐元區雖然貨幣統一,但財政並沒有統一,某種意義上這相當於是雖然讓大家都放棄自己的貨幣一起用歐元,但並沒有規定每個國家可以用多少,於是有些國家便使勁借錢或者印鈔,直到最後瀕臨破產。

這個缺乏嚴格財政機制約束的聯合體中,還有華爾街推手在幫忙——比如高盛就曾經運用一些工具幫希臘把財政與債務指標做到了符合規定的水平,使其順利加入歐元區。

儘管當事人對這些指責都頗多爭論,但一個不爭的結果是,過去數年中歐元區許多國家的債務都膨脹到自身經濟再也無法支撐的程度。而隨著危機的不斷爆發,歐元區已經為希臘等國提供了金額不等的救助。

不過,最重要的救助力量——德國卻面臨著內部越來越大的反對之聲,德國政府一邊慷慨救助鄰居,一邊卻要求德國人推遲退休,引起國內數度遊行。德國發行量最大的《圖片報》評論員穆勒·沃格曾寫道:「如果歐洲的未來不似現在這般危如累卵的話,德國盡可讓那些不負責任行為者自食其果。」

現在,輪到了塞浦路斯。這一次,無論是德國人還是「三駕馬車」,都不願意全額埋單了。

「沒有自救,就沒有救助」,德國人如此堅持。在第一個存款稅方案背後,重要的推手就是德國財長。而德國總理默克爾,也數度對此進行強硬表態。分析人士認為,如此嚴苛,是因為德國大選臨近,德國人正在抗議政府拿德國的錢去救助那些「好吃懶做的人」。

附有條件的救助,成為德國人的堅持。他們希望求救的國家必須學會自己勒緊褲腰帶。

在歐債危機爆發至今的不斷救助中,這也日益成為「三駕馬車」的行動方向——當他們救助銀行時,越來越強調銀行自身的償付能力。

存款危險

在塞浦路斯達成救助協議之後,此前一路跳水的歐美資本市場以上漲來表態,標普500離紀錄高位一度不到1點,道指也再創新高。但是,歐元區財長集團主席幾個小時後發表的一番言論,讓市場應聲而跌,歐元兌美元匯率下跌逾1%,抹去了救助協議後的全部漲幅。

主席杰倫·迪塞布洛姆(Jeroen Dijsselbloem)表示,100億歐元的塞浦路斯紓困方案,對於歐元區應對破產銀行的方式是一個分水嶺,這可能為今後歐元區進行銀行重組提供模板,「如有必要無保險存款可被用於『內部援救』」。

儘管歐元集團隨後發表聲明進行否認,但「模板論」還是讓市場心存餘悸。

這標誌著歐債危機解決路線的大變化——此前,在愛爾蘭和西班牙銀行業的救助方案中,雖然它們當時面臨的情況與塞浦路斯相似,但私營部門債權人都毫髮無傷。

在許多人看來,這份救助計劃極大地傷害了市場——當銀行進入清盤時各方的損失順序原本有清晰的順序:首先是股東,然後是債券持有人,接下來是未被保險的存款,最後是有保險的小儲戶。而在塞浦路斯最初的救助方案中,這個次序是完全顛倒的。即便是現在的新方案,也還是存在諸多爭議,比如許多市場人士就認為應該先讓股東和債券持有人埋單。

更重要的是,儘管避免了讓小儲戶埋單的最糟糕情況,但歐元集團願意考慮讓私人埋單,已經發出了一個與以往不同的信號——過去6年,歐盟官方排盡萬難避免銀行儲戶因金融救助而遭受損失,但塞浦路斯救助終結了這一歷史。

《經濟學人》認為,歐盟沒有切斷歐元區銀行業危機和政府危機的惡性循環,卻繼續把對銀行的救助與主權救助之間畫等號,可能使未來面臨更糟糕的局面,「在迫使本地儲戶接受損失後,未來對歐洲其他國家的救助可能將變得更為昂貴」。

「此舉不會成為今後救助參考的先例。塞浦路斯是唯一的個案。」歐盟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斷強調,「塞浦路斯就像希臘的援助方案是唯一的,就像愛爾蘭和葡萄牙的援助方案是唯一的,就像西班牙的援助方案是唯一的一樣。」

但人們還會相信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