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G20峰會三場發布會 傳遞全球治理的中國聲音

9月4日,G20杭州峰會將正式拉開帷幕。作為中國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在此之前的9月1日~9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商務部分別舉辦了三場新聞發布會,從金融、財政、經貿三個大視角,發出了全球治理的中國聲音。

遊戲規則制定要開放、透明、公平

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框架、國際金融架構、金融部門改革是此次G20杭州峰會的重要議題。

9月1日,G20峰會中國代表團的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就這些議題發表了中國的看法。

國際金融危機已經過去快八年,但全球經濟還沒有出現強勁恢複態勢,而表現為一種預期自致的“低增長陷阱”,投資、消費減少,進而導致經濟低迷。同時,推動增長的動力依舊較弱,投資增長乏力甚至負增長,貿易和生產力增長都處於低迷狀態。一些國際組織也下調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對此,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公報已經給出“藥方”,即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改革政策,以實現我們的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性增長的目標。

易綱認為,從短期看,全球的主要問題是有效需求不足,那麽針對這種有效需求不足,從短期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就非常重要,因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解決短期問題上,特別是在提升需求方面有著比較明顯的作用。而從中期和長期看,其實我們要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就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所以從中長期看,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就更加重要。

他表示,在具體的政策執行中,各國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把短期和中長期政策結合起來,使得我們進行改革的時候減少陣痛,並且為改革創造一個比較寬松的政策環境,使得我們的改革可以成功地得以執行。

更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是本次G20峰會的重要議題。

易綱表示,中國關於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思路,是更廣泛地參與遊戲規則的制定,更平衡地考慮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平衡的、互利共贏的關系,這樣才能夠制定出更加開放、透明、公平和有競爭力的遊戲規則。

基於這一思路,易綱介紹了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做了五方面的工作,這包括研究擴大特別提款權SDR的使用;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的建設;完善主權債務的重組機制;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結構的改革,提高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份額占比等。

此次G20峰會前夕,外匯市場波動引起各方關註,而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公報也重申,各方就外匯市場密切討論溝通,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不以競爭性目的來盯住匯率,並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

易綱表示,中國央行始終堅持市場化取向,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從今年春節以來,我們逐步形成了收盤匯率加上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這個機制的好處是它增強了規則性,增強了透明度,使得市場有一個穩定的預期。

“這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有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今年又有英國公投脫歐這樣一些事件的沖擊,總體上看大家可以看到,人民幣相對於其他的儲備貨幣、可兌換貨幣是比較穩定的,人民幣的波動率是比較小的,人民幣相對於其他新興市場的貨幣的穩定性就更強,所以在這一段時間,過去三年、五年,今年大家看得時間比較長的話都會看出人民幣是一個雙向波動,但是它的總體波動率是小於絕大多數儲備貨幣,也大大地小於新興市場的貨幣。”易綱稱。

全球經濟治理力推結構性改革

為重振全球經濟,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作用不可缺位,而結構性改革則更為關鍵。

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公報稱,我們正在靈活實施財政政策,並實施更為增長友好型的稅收政策和公共支出,包括優先支持高質量投資,同時增強經濟韌性並確保債務占GDP的比重保持在可持續水平。

9月2日,中國代表團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就G20與全球經濟增長和全球經濟治理這一主題,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朱光耀認為,全球經濟目前面臨新的不確定性和經濟下行壓力。這些不確定性包括英國“脫歐”,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日趨明顯,如美國開始貨幣政策正常化道路,歐洲、日本央行則加大量化寬松政策力度。

對此,綜合運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政策成為G20共識。

朱光耀表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對發達經濟體的沖擊最大,而發達經濟體的財政手段已經窮盡,以美國為例,它的財政赤字率高達10%。在沒有財政手段的情況下,只能夠使用貨幣政策,常規貨幣政策已經完全失效。

“我們客觀評價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在金融危機最高峰是發揮了作用,把西方國家從崩潰中挽救回來,但是這一種政策是無法持續的。所以就出現了貨幣政策效益遞減,也出現了即使你把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利率降為負數,仍然不起作用。”朱光耀稱。

因此,朱光耀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綜合的運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改革的政策。這一個已經達成共識,我們期待著領導人的批準,這將是G20杭州峰會公報的重要亮點。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中國也正在力推供給側機構性改革。如繼續簡政放權,放松行政管制,推進政務公開,提高行政效率等,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同時,積極有序推進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勞動力市場等中長期改革。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談G20杭州峰會財金渠道成果時稱,在中方大力推動下,G20在加強結構性改革“頂層設計”方面取得里程碑式的成果,明確了結構性改革的9大優先領域和48項指導原則,並制定了一套衡量結構性改革進展和成效的指標體系。這在G20歷史上是第一次,體現了標本兼治促增長的理念。

作為今年的G20主席國,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備受關註。

“中國將在國際政治經濟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為全球經濟增長註入新動力。”朱光耀說,中國把自己的問題解決好,本身就是為世界經濟做貢獻。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6.7%,繼續對世界經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經濟結構改革不斷深化,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推動全球貿易發展

全球經濟中除了金融和財政政策兩大支柱外,貿易與投資則是第三大支柱,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此次G20則加強第三支柱的作用。

9月3日下午5點,中國代表團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將就G20杭州峰會經貿成果展望,舉行新聞發布會。盡管截稿時,這場新聞發布會還未舉行,但根據7月10日召開的G20貿易部長會議發布的首份貿易部長聲明,可以一窺G20杭州峰會經貿成果展望。

在這份G20貿易部長聲明中,批準了“三份文件”,達成了“兩項共識”。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表示,上述會議明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決定將不采取新的保護主義的措施延長至2018年;同意加強區域貿易協定透明度,確保其與多邊規則的一致性;承諾今年底前G20成員全部批準《貿易便利化協定》;同意繼續推進多哈回合剩余議題談判,開啟討論潛在的、符合各方利益的新議題;G20成員中的EGA談判參加方還就EGA談判的進程達成共識,為早日結束談判奠定了基礎,也將為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積極貢獻。

王受文在G20貿易部長會議中國代表團成果解讀發布會上表示,當前人們對全球貿易看法不太一樣,在某些國家,有些人認為貿易帶來了失業和問題,認為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更符合某些行業民眾的利益。有一些國家的部分民眾存在反對經濟全球化的情緒。

王受文表示,這次貿易部長會議發表了共同聲明,表明世界上最主要的20個經濟體對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持有共同的堅定立場。大家對於推動全球貿易複蘇、全球貿易增長是非常團結的。所以第一個含金量是G20貿易部長們一致團結地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堅定地推動全球貿易的複蘇與發展。

據介紹,G20貿易部長會議批準了《G20貿易投資工作組工作職責》,實現G20貿易投資政策合作機制化;批準了《G20全球貿易增長戰略》,為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批準了首份《G20全球投資指導原則》,為加強全球投資政策協調做出歷史性貢獻。

另外,會議就加強多邊貿易體制達成了重要共識;還就綜合施策、幫助發展中國家和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達成共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263

發改委:切實抓好義務教育 盡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據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發改委日前印發了《關於貫徹落實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存量危房改造,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切實抓好義務教育和職業培訓,盡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意見稱,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區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面臨重大機遇,也存在諸多挑戰,特別是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相對落後、一些區域無序開發情況比較突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還不完善等問題亟待解決。

意見稱,全力實施脫貧攻堅。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采取超常規措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創新扶貧開發方式,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快實施發展生產、易地扶貧搬遷、生態補償、教育扶貧、社保兜底等精準扶貧工程,健全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

意見指出,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不斷提高貧困地區公共服務水平,基本完成存量危房改造,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切實抓好義務教育和職業培訓,盡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該意見指出,扶持特殊類型地區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 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完善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支持政策,推動贛閩粵原中央蘇區等重點貧困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把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完善差別化支持政策,推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交往推進邊疆地區開發開放,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大力民行動。

意見還稱,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促進資源枯竭、產態嚴重退化等困難地區轉型發展,研究支持產業衰退地的政策措施。加大對特殊類型地區的財政金融支持力度設施條件, 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支持有序承接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吸引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護和修複,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943

李克強出訪傳遞中國聲音:世界經濟理應更開放

通則共進,閉則各退。時至今日,全球各經濟體的融合度越來越高,彼此依存。可以說,擴大開放和合作,是促進世界經濟重振的必由之路。這從剛剛結束的杭州G20峰會將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作為主題,亦可見一斑。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下稱“聯大”)系列高級別會議並訪問加拿大、古巴,這是繼2010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站在聯大傳遞中國聲音後,中國總理再度登上聯大講臺。而與6年前有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中國總理讓聯合國變成了“中國主場”。

李克強呼籲,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加強合作,推動可持續發展,解決發展中的不平衡問題,包括難民、公共衛生、氣候變化等突出問題。而各國加強合作,開放可以說是前提,這對提振世界經濟尤其重要。

然而,近段時間與經濟增速放緩相伴隨的是,地區保護主義、狹隘民族主義等開始阻礙全球化進程,今年6月舉行並獲得通過的英國“脫歐”公投即是一例,為世界經濟協調發展帶來了不穩定因素。

鑒於此,當地時間20日李克強在與美國經濟、金融、智庫、媒體等各界人士座談時即表態:中國會越來越開放,全球化理應向前推進。座談會由彭博有限合夥企業創始人布隆伯格主持,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前財長保爾森、前財長魯賓、前駐華大使芮效儉、前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貝德、IBM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睿蘭、《外交》雜誌主編羅斯、美國公共電視網中文電視臺主持人查理·羅斯等出席。

李克強首先表態,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已經打開的大門也不可能關上。且下步將繼續推動政府簡政放權等改革,註重保護知識產權,為外國企業赴華投資創造更加寬松便利的營商環境。

對中美經濟共同發展而言,這其中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一直備受各方期待。李克強此番亦提到,中美之間的投資合作潛力巨大,美方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也會越來越大,中美正在進行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為基礎的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就是要向兩國企業界發出中美相互投資穩定向好的信號。期待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放松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早日達成高水平、互利共贏的雙邊投資協定。

全球化帶來的是利益分享和各國比較優勢的充分發揮,使人們生活更加美好。對於當前出現的逆全球化思潮,李克強指出,這只是全球化進程中的階段性曲折,需要處理好全球化過程中的弊端,但不能因噎廢食。中國是自由貿易的堅定維護者,堅定支持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推動貿易自由化,相信全球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是歷史的潮流。

實際上,除了G20杭州峰會提出要世界經濟需要更加開放外,中國此前制定涉及全球共同發展的重大決策也多基於“開放”這個主旨。如此前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的倡議,就是要以加強傳統陸海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實現經濟共榮、貿易互補、民心相通。

這些在數據中也得到體現,近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對外投資額已超利用外資額,成為資本凈輸出國。今年前7個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投資額6732.4億元,同比增長61.8%。

此外,中國亦著眼於構建新的全球經濟治理格局,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引導各方積極融入全球價值鏈,改善全球投資政策環境。可以說,中國倡導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如今日益為國際社會廣泛認同。

中國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未來將堅定維護和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為提振全球經濟貢獻力量。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實踐已經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只有以廣闊的胸懷擁抱世界,推動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才能開創全球化的新境界,讓世界經濟重現生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93

浦江論壇傳遞中英創新合作新聲:讓成果更快進入市場

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陳家昌9月24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與英國的合作是優勢互補,強強聯合。

陳家昌說,英國在科學、技術、工程等方面都有獨到的地方,特別是是在技術研究方面,有很強實力;同時在成果轉化方面也有明顯優勢,比如世界公認的最重要的技術中心之一劍橋科技園。而在新的互聯網條件下中國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發展方面創造了很多經驗,比如微信、支付寶等,人們不需要帶信用卡和現金就可以完成支付,在餐館、書店、商場等各方面都通行,這些方面的發展,中國相對比國外要快。

日前,以“創新:創意到產品之路”為主題的2016浦江創新論壇主賓國論壇在上海舉行,此次英國受邀擔任主賓國。

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英國在榜單名列第三,中國首次躋身世界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前25強,較前一年上升4位。《“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的總體目標提到,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要進入前15位,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有力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

“在創新方面,我們提供了多方位的支持。”英國大學、科學、研究與創新國務大臣Jo Johnson在主賓國論壇上介紹,目前英國有100多個科學園區,300多個商業孵化措施,2020年科學專項基金達到15億英鎊;英國有非常好的商業環境,包括非常低的企業所得稅以及對於創新的各種獎勵。

Jo Johnson表示,為了能夠保持英國處於領先的創新地位不變,需要確保英中兩國能夠實現研究方面的合作互補。兩國合作才能解決巨大的全球挑戰,開發適合人類發展的未來技術,同時,只有兩國合作才能讓創新成果更快地進入市場,並且在兩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英國創新署董事會成員Hazel Moore在談到強化企業與大學之間的合作機制時表示,英國創新署以業務和市場為導向,他們和很多行業緊密合作,找到目前的挑戰和問題,同時,他們以全球化的視角找到哪些機構有哪些專家可以幫忙解決這些問題。目前,他們建立了很多合作的項目,包括聯合企業合作項目和單一企業合作項目。他們不斷推進技術發展並支持創新新產品和服務向市場的投放。

科技部副部長陰和俊在論壇上表示,中國正在加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依靠創新打造國家發展的新引擎,依靠創新塑造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力。英國是世界上創新效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既在加強基礎研究和推動原始創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也在推動學術界、企業界、政府部門密切合作引入金融資本支持創新方面經驗豐富,是與中國最早最廣泛開展科技創新合作的科技強國之一。此次主賓國論壇為中英雙方進一步推進創新合作搭建一個重要平臺。

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在論壇上介紹了中國下一步在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的工作目標,要推動建設100個示範性國家技術轉移機構,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10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示範區,在一些重點行業和領域布局建設一批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眾創空間,建成若幹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有一個1萬名專業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全國技術合同交易額利潤要達到2萬億人民幣。

賀德方提到,中國政府將實行更加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來保護知識產權,保護企業的創新投資取得應有的效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09

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2017年經濟發展六大信號

中共中央政治局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7年經濟工作。

會議認為,2016年我國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2017年要召開黨的十九大,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會議字里行間的表述,傳遞出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六大重要信號。

信號一:明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重要原則

會議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對指導明年經濟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要在保持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推進關鍵領域工作取得突破。

十八大以來,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將穩中求進作為工作總基調。

“將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從經濟領域提升到治國理政重要原則的高度,是在對經濟政治社會生態各方面發展特點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提出的覆蓋全方位工作的基本原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

面臨更加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指出,穩中求進要為經濟築底創造條件。堅持穩中求進,核心是穩政策、穩預期。宏觀政策要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用穩定的政策穩住市場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實現經濟築底企穩,不能急於求成,要堅定信心,保持戰略定力。”

會議要求,要繼續做好各項民生工作,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張立群說,穩中求進,一條底線就是民生要穩,不論改革還是發展,最終的落腳點都是民生。明年要繼續下大力氣落實精準就業、精準扶貧等保民生工作,做好社會政策托底。

信號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入“深化之年”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會議明確,2017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響攻堅戰。“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絕非一日之功,正因其推進難度大、短期難見效,更需要久久為功的韌勁和戰略定力。”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說。

會議要求,明年要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

“明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的特點在於‘深化’二字,改革的本質是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這需要時間。”張立群說。

推動五大任務取得實質性進展,必須突出重點,與相關領域改革有機結合,增強改革的系統性和協同性。王一鳴認為,去產能要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結合起來,去庫存要以化解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為重點,去杠桿要分階段有序推進,降成本要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補短板重在補“軟件”短板。

信號三:加快推進一批基礎性關鍵性改革

破解發展難題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助力。會議提出,明年要加快推進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基礎性關鍵性改革,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

“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明年一些關鍵性的重大市場化改革絕不能放松。”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說。

彭森認為,包括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關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等在內,一系列重點領域改革必須取得突破可持續性進展,從而增加有效的制度供給。

“經濟運行更加健康、平穩、可持續,關鍵要有體制機制保障,需要一些重點和關鍵領域改革堅定不移推進下去。”張立群說,全面深化改革已到深水區,涉及很多重大利益的調整。把握好穩和進的關系,對於順利推進各方面改革至關重要。

信號四:大力振興實體經濟

會議提出,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專家指出,經濟下行壓力之下,資本“脫實向虛”令實體經濟發展面臨更多挑戰,會議釋放提振產業發展的重要信號。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說,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做好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轉型的重要舉措。

“振興實體經濟主戰場在制造業,關鍵在存量,核心是創新。”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說,除了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更重要的是用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不可忽視的是,一些資金“脫實向虛”,擾亂實體經濟信心。姚洋認為,破解這一問題,需要鼓勵多種形式的金融創新,讓老百姓有更多穩定的投資渠道,引導資金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專家建議,加快推進中國制造2025,還需要諸多綜合改革措施配套,包括財政資金的支持和引導。

信號五:加快研究建立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2017年房地產市場動向備受關註。會議提出,明年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長效機制意味著房地產市場發展不能只靠一時的應急政策,關鍵要解決內火,完善制度建設。”中國房地產估價師和房地產經紀人學會副會長柴強說,建立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關鍵要處理好住房消費和投資、房地產和經濟增長、存量房和增量房之間的關系。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認為,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關鍵要穩定市場預期,減少市場參與者的非理性行為。從此次會議看,下一步應加快住房制度、土地供應制度、住房金融體系、房地產稅收制度、房地產市場規制、新型城鎮化等一系列制度建設,以長效機制引導市場穩預期。

信號六:多舉措釋放擴大開放積極信號

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如何加大開放力度?會議提出,明年要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完善法治建設,改善投資環境,釋放消費潛力,擴大開放領域,積極吸引外資。

“這意味著明年中國將以更快步伐更深融入世界。”張立群說,當前世界經濟複蘇乏力,中國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有助於夯實自己的增長基礎,也在共商共建共享中為促進世界經濟恢複良好發展態勢做貢獻。

“會議把積極吸引外資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傳遞出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積極信號。”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說,一系列舉措通過對外開放提高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與國外投資者實現互利共贏。

“當前我國吸引外資已超越了過去靠稅收、土地等優惠政策的階段,而轉向更多依靠優良的投資環境和完善的法治建設。”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投資研究部主任劉英奎說。

劉英奎認為,雖然我國對外投資規模已超過吸收外資規模,但在一些高新技術領域,發達國家仍然具有技術管理優勢,我國仍需要通過積極吸引外資汲取發達國家先進經驗,引導外資更多投向高新技術制造業、高附加值服務業,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984

郭樹清首秀“歡樂多” 傳遞的銀行業十大監管要點還是要看的

“首先需要向你們表示道歉,這次發布會本來想安排在上周,因為內部領導調整,推遲到今天。”新任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3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新聞發布會上開場鞠躬,讓原本嚴肅的氣氛有所緩解。

郭樹清在銀監會主席的這場“首秀”,備受各界關註。在發布會上,郭樹清對媒體的尖銳、敏感問題並不回避,整場發布會延續了他的“郭氏風格”,輕松、幽默、充滿笑語,大有“四兩撥千斤”之效。

例如,記者問到資管業務統一監管的問題,郭樹清表示,“請你原諒,我今天上班第三天,所知道的不多。”

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在談非法集資時說到山東做得好每個市配有金融副市長時,郭樹清則調侃,:“我當了主席你才表揚我,我在山東時你怎麽沒表揚我?”楊家才說:“苦於沒有機會”。

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談市場化債轉股就像戀愛、結婚一樣,完全是獨立、自主、自由的,郭樹清也不忘插播一句“我們連婚姻介紹所也不算”。

當記者問及對統一的金融監管改革問題時,郭樹清則稱,“你要問農村改廁有什麽模式,我知道,有三個模式,你說銀行監管有什麽措施,目前我一個都沒有。”

在“歡聲笑語”的發布會過後,我們還是要深挖一下本場發布會傳遞的銀行業監管幹貨,大體上可總結為“十大要點”,包含了房貸、互聯網金融、非法集資等熱點問題。

在此先拎一個引子出來,郭樹清回應了主導監管架構改革 “三會”的合並,稱這是“謠傳”!

一,更積極、更主動地支持和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這是該場新聞發布的主題。郭樹清提到,緊扣“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服務和保障。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要與各類企業和地方政府建立密切聯系,堅持同舟共濟、合作共贏,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積極探索多種靈活有效的債務處置方式,堅定不移地深入推進去產能。當然,分類實施房地產調控、推進市場化債轉股、“減費讓利”降成本、推動投貸聯動試點、加大小微和“三農”、提升金融精準扶貧等方面也是未來銀監會將要引導以及推動的重要工作方向。

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發展根本要義。因此,郭樹清提及“要用好信貸增量,盤活資金存量,優化信貸投向,著力服務國家重點戰略、重點領域、重點工程和國民經濟薄弱環節,使資金真正投向實體經濟,努力提升金融服務層次,通過直接間接融資結合,本幣外幣互補、信貸債券搭配、融資融智並舉等創新模式,為客戶提供針對性強、實效性大的立體式、綜合化金融服務,切實幫助客戶防範金融風險、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財務收益。”

其中“用好信貸增量,盤活資金存量”也是銀監會一直提及的,要求銀行業信貸資金真正投向實體經濟,同時防範風險,降低成本。郭樹清鼓勵創新方式來服務實體經濟,如直接間接融資結合,本幣外幣互補、信貸債券搭配、融資融智並舉等,近年來,銀行業也在不斷探索這些新的方式。

三,消除銀行“官商”作風,全面加強銀行業隊伍建設,“人的因素更重要”。

多年前,銀行曾經歷“躺著賺錢”的日子,不過在市場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銀行業競爭在加劇,“坐等客來”的業務模式並不可持續。

郭樹清在會上就提出,要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不斷改進銀行服務,消除部分銀行存在的“幹活不彎腰”、“坐地收錢”、“只收費不服務”等官商作風。

同時,“打鐵還要自身硬”。郭樹清也強調全面加強銀行業隊伍建設,例如,銀監會與銀行業金融機構,都必須增強同風險賽跑的意識,並且要跑在風險的前面,贏得主動,占領先機。銀行業自身隊伍建設方面,要弘揚“鐵賬本、鐵算盤、鐵規章”,為人民群眾看好“錢袋子”等。監管部門則要樹立“敢於亮劍、敢於揭蓋子、敢於硬碰硬”的責任擔當意識等,“監管部門成為國家和人民放心的看門人和守夜人”。

制度重要,但人的因素更重要,在郭樹清首秀當中也抓住了“人”為核心的要義,即使築好了“籬笆”,守護人員的巡邏值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求盡管人員有責任心、勤勉盡職,對關聯交易、花樣翻新的利益輸送、重大經營管理信息隱瞞不報、違法違規代持銀行股份等不良行為,要進行重點整治。

四,資管業務:正在研究一個共同的監管辦法,先統一基本的標準,標準不是特別高。

近年來,金融行業資管業務發展迅速,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都在做資管業務,由於資管業務存在交叉性、複雜性等特點,其風險也在積聚。郭樹清表示,由於監管主體不一樣,法律規章也不一樣,有關的規定也不一樣,確實出現了一些混亂,導致了一部分資金所謂的脫實向虛。

“我們正在研究一個共同的監管辦法。”郭樹清稱,立足於還是最基本的標準,把它先統一起來,標準不是特別高,首先達到這個標準,大家共同遵守這個標準,在這個基礎上,各個機構、各個行業可以要求更高。

監管所想達到的效果提高資管產品的透明度,也可以縮短這個鏈條,也可以使得所謂“影子銀行”去掉“影子”,甚至可以減少一些資金隱藏於其他形式,逐步使它公開透明,使大家更放心。

曹宇也表示,目前人民銀行牽頭、會同“三會”正在制定統一的資產管理產品標準規制,進展很順利。銀監會積極配合人民銀行和其他部門做好相關工作。

五,銀行理財新規基本成熟:投向標準化金融資產,要求與所投資產相對應,嚴控期限錯配和杠桿投資,嚴控嵌套投資。

對於銀行業而言,資產管理業務主要是指銀行理財業務。隨著銀行理財創新的層出不窮,銀監會也在不斷推進銀行理財產品的監管。

曹宇表示,銀行理財新規銀監會已經修改了很長時間,在現有的規制基礎上進行了系統梳理,針對當前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正在研究制定新的理財管理辦法,目的還是要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範轉型,這個辦法基本成熟了。

對銀行理財進一步加強監管,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要引導理財產品更多地投向標準化金融資產;二是要求理財產品與所投資產相對應,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三是嚴控期限錯配和杠桿投資,不得開展滾動發售、混合運作、期限錯配、分離定價的資金池理財業務,這個政策銀監會一直很明確,四是嚴格控制嵌套投資,加強銀行理財對接資管計劃和委外投資的監管,強化穿透管理,縮短融資鏈條。

到去年年底,全國銀行業理財資金賬面余額29.1萬億元,2016年銀行理財為客戶創造的收益是9773億元。

六,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分類實施房地產金融調控。

自2016年年初以來,房地產就成為最為熱門的話題,關註度很高,因此市場對政策的變化也更為敏感,例如銀行信貸的變化。

郭樹清在會上也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分類實施房地產金融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效推進去庫存。根據郭樹清提供的數據,2016銀行貸款大概1/4投向了房地產,去年新增貸款中有45%是房地產貸款。

對於房地產風險,郭樹清稱,“房地產市場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地域性差別巨大,不同城市、不同地方的房價漲幅所包含的泡沫,或者風險情況不一樣,所以在金融調控方面,希望銀行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穩健、審慎地把握對房地產市場的資金投放,包括對開發商和居民個人。”

2016年,銀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規模呈現出瘋狂增長之勢。郭樹清表示,去年新增貸款里將近一半是房地產貸款,其中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就占了很大一部分。盡管居民部門總體來說,銀行貸款不算太多,杠桿率不高,但是這樣一個增速需要引起關註。

今年的房地產政策,依然采取差別化的政策,對帶有泡沫和投機性的房地產信貸需求要加以限制;對於一些房地產庫存過大的三四線城市,在信貸上也要給予考慮;再有在城市化過程中,住房需求特別是基本的住房剛性需求,是改善老百姓居住條件的信貸需求,還是應該給予信貸支持。

七,債委會是很好的形式,可以避免很多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恐慌和麻木。

在宏觀經濟下行通道之下,企業債務在經歷痛苦的去杠桿過程,其中就涉及到銀行曾出現“抽貸、停貸”的問題,引來更大的債務恐慌。

在此背景下,銀監會提出了債委會的形式,可以讓銀行、企業、地方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坐下來共同面對問題。“債委會的形式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郭樹清稱,可以避免很多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恐慌和麻木,各方權益在可能的限度中得到了最大的保護。

王兆星稱,由最大貸款人牽頭組成的債權人委員會,是銀監會在推進維護銀行債權、防範逃廢債、促進企業債務重組的一種工作機制創新,是用市場化、法制化方式來解決維護銀行債權,實施企業債務重組的一個有益嘗試。這種機制完全由銀行債權人和債務人自主協商、自主談判,來尋求最佳的債務解決方案,是企業和銀行實現互利共贏的一種創新和探索。到目前為止,這種創新、這種機制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

曹宇表示,到2016年年底,全國已經成立的債委會是12836家,涉及用信金額約14.85萬億元。應該說,通過債委會這種形式,確實能夠實現銀企之間的共贏,減少單方面行為對企業經營、銀行經營產生的負面影響。

八,市場化債轉股簽約金額已經4300多億元,監管沒有指標計劃,相關的規章制度也同步需要改進和完善。

2016年對企業降低債務杠桿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動作就是重啟債轉股,並且這一輪推進的是市場化債轉股。據郭樹清介紹,現在市場化債轉股簽了協議的有4000多億,落實的有400多億。探索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降杠桿很有幫助,對企業能夠從困境中擺脫出來也會很有幫助。推進過程中,相關的規章制度也同步需要改進和完善。

“這次債轉股的一個特征就是沒有規模、沒有指標、沒有進度要求,相關各方完全采取自主獨立的方式,就像戀愛、結婚一樣,完全是獨立、自主、自由的,沒有政府命令、沒有家長包辦。”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稱。

市場化推進債轉股,也面臨銀行不能持有工商企業股權等問題,包括如何退出等問題。

王兆星表示,債轉股以後的股權現在有三種方式實施債轉股,一種是把債權資產轉讓、出售給資產管理公司;二是鼓勵現有的銀行充分利用已經有的、具有股權投資功能的子公司來實施債轉股;三是如果有必要,也會批準符合條件的銀行設立專門經營債轉股的實施機構,現在已經有一批想設立的已經報到國務院,對新設立機構資本、業務範圍等都會有相應的監管要求。

至於下一步會不會修改《商業銀行法》,王兆星稱現在還沒有這樣一個計劃。

九,互聯網金融對實體經濟還是很有幫助的,但必須要防範它的風險。

2016年是互聯網金融監管落地的元年,從P2P網貸管理辦法的下發,到此前網貸資金銀行存管規定的落地,網貸行業合規整治已經進入下半場。

對於互聯網金融,郭樹清表示自己並沒有嘗試過,家里人會在網上購物、余額寶等其他一些形式,手機支付、掃碼支付等,“對實體經濟還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必須要防範它的風險。”

曹宇表示,任何金融創新都應該遵循三個有利於的原則,即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有利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有利於保護投資人或借款人的合法權益。目前,關於P2P監管的制度框架基本完成:一是明確了P2P網貸機構信息中介的本質屬性;二是確立了備案管理的要求;三是建立了P2P網貸資金存管機制;四是提出了強制信息披露要求。網貸機構要客觀、真實、全面、及時進行信息披露,創造透明、公開、公正的網貸經營環境,實現行為可監測、過程可監控,增強市場信心。

對於網貸行業的風險專項整治,曹宇表示,“行業的底數初步摸清,機構異化的趨勢得到扭轉,P2P網貸行業風險的整體水平正在下降。” 下一步銀監會將按照堅守風險底線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引導行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此外,還有涉及到非法集資方面,楊家才表示近兩年非法集資形勢很嚴峻,危害很大。

楊家才比喻,非法集資是一個“由愛生恨,始亂終棄”的過程,前期是利益共同體,所謂“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些人走到一起,成為利益共同體,就像一個少女愛上了一個沒有暴露的騙子一樣。如果家長這時候出來幹預,就會被認為是棒打鴛鴦,她不理解,但是當她一旦失足,騙局被揭開,她又追悔莫及。

對於非法集資的打擊以及監管,目前《處置非法集資條例》正在制定,由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起草,已經征求了各個省級人民政府和各部門的意見,去年7月份提交了法制辦,此後又征求了各個地方政府和各個部委的意見,現在《條例》正在修改過程中,法制辦也在積極推動盡快出臺。

十,民營銀行不能變成股東的提款機進行關聯交易。

在銀行業改革開放中,民營資本進入成為市場關心的話題。“民營資本進入金融市場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對於整體發展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郭樹清稱,特別在金融服務不能覆蓋或者覆蓋不足、競爭不充分的地方更有必要。

民營銀行試點之初,股東關聯交易的風險就被多次提及。郭樹清強調,“特別註意的風險,千萬不能辦成一個民營資本少數人或者少數資本控制銀行,變成自己的提款機,進行關聯交易,這就後果很嚴重了,吸收公眾存款用於自己特殊目的的投資,風險就會非常大,需要防範這種現象。”

從2014年首批5家民營銀行試點,到2016年的常態化推進,曹宇表示,民營推進很順利。2016年銀監會共批準了12家民營銀行籌建,其中3家已經開業,到2016年底,8家開業的民營銀行總資產大概在1800多億元,貸款余額有800多億元。

2016年,《關於民營銀行監管的指導意見》再次明確規制要統一,權責要明確,運轉要協調,安全要有效等。“民營銀行依法合規經營、有序發展的勢態已經形成。”曹宇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911

央行:非銀機構對金融沖擊傳遞有不可忽視影響力

央行網站5月9日發布工作論文顯示,相比非銀行金融機構,銀行機構在動態金融沖擊傳遞結構中表現出了更高頻率的正凈影響。 然而,11家非銀行金融機構(尤其是三家保險公司和部分證券公司)也有類似的表現。為了提高我國金融監管的有效性,不僅要關註銀行業金融機構,更要關註在金融體系中影響力不斷增加的非銀行業金融機構。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等撰寫的工作論文《全球視角下的中國金融機構間金融沖擊傳遞》,文章提出,雖然商業銀行在我國金融體系中仍占主導地位,但非銀行金融機構已開始表現出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各金融機構在金融沖擊傳遞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隨時間不斷變化的。中國金融部門對發達經濟,尤其是日本表現出明顯影響力。貨幣政策等宏觀因素決定了金融機構在沖擊傳遞網絡中受其它機構的影響程度,而杠桿率等機構特定因素則決定了金融機構對其它機構的影響。此外,應充分認識金融市場政策幹預的國際外溢效應,並高度重視非銀行金融機構對金融穩定的影響。

論文使用股票收益數據,在控制了四個主要國際金融部門(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影響之後,基於網絡分析法(Diebold and Yilmaz, 2014),探討了中國上市金融機構間的金融沖擊傳遞網絡結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結論主要包括如下五點:

一是盡管中國的銀行機構仍然在金融體系中占據主導性地位,非銀行金融機構在中國金融體系已顯示出不容忽視的影響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近年來各方面對中國金融體系中影子銀行問題的關註。

二是股份制商業銀行,而非通常認為的四大國有銀行,在金融沖擊傳遞網絡中扮演著更為顯著的角色;保險公司與一般商業銀行的表現類似,保險公司的特質性表現不明顯。

三是金融機構在金融沖擊傳遞網絡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隨時間不斷變化的,而非一成不變的。

四是中國金融部門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金融部門,尤其是對日本金融部門,已經表現出了一定的影響力。

五是金融機構在金融沖擊傳遞網絡中受到其它機構(部門)的影響程度(from)主要由宏觀經濟因素(尤其是貨幣相關因素)決定。

本研究的若幹政策含義包括:應進一步研究對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的識別策略,進一步認識金融市場政策幹預的外溢效應和國際協作的必要性,並高度重視非銀行金融機構對金融穩定的影響。國際上,主要金融監管機構對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如 IMF, BIS,and GSB)的識別主要依賴於低頻、相對變化較小的財務指標。這些財務指標分析法可能難以捕捉到金融機構在金融沖擊傳遞網絡中的動態時變特征,從而難以達到及時有效監管的目的。

而金融沖擊的動態傳遞結構再次強調銀行部門在金融體系中的主導性地位,但同時也提醒我們需關註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影響。相比非銀行金融機構,銀行機構在動態金融沖擊傳遞結構中表現出了更高頻率的正凈影響(net)。 然而,11家非銀行金融機構(尤其是三家保險公司和部分證券公司)也有類似的表現。

再次,相較於四大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在金融沖擊傳遞網絡中有著更高的凈影響力(net)。華夏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原來全樣本金融沖擊傳遞網絡中應被識別為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SIFIs),在動態風險傳遞過程中表現出了更高頻率的正的凈影響。然而,值得關註的現象是:四大國有銀行在樣本期間金融市場不穩定時期(即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與 2015 年中國股災期間),對整個金融體系的凈影響為正,但在其它市場平穩期的凈影響卻為負。

論文的實證檢驗結果表明,中國金融部門與主要國際經濟體金融部門間存在金融沖擊的相互影響,一國對金融部門的政策幹預可能對其它國家產生溢出效應。隨著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增強,部分大國對金融部門的政策幹預需要更多考慮外溢效應以及國際協作的必要性。另外,為了提高我國金融監管的有效性,不僅要關註銀行業金融機構,更要關註在金融體系中影響力不斷增加的非銀行業金融機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444

新華社: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當前經濟工作四大信號

中共中央政治局23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經濟運行延續了穩中向好態勢。一季度主要指標總體穩定、協調性較好,結構調整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經濟運行內在穩定性有效提升,質量效益保持較好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良好開端。

下一步宏觀調控方向如何?高質量發展如何落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是什麽?改革開放怎樣向深入推進?會議釋放出當前經濟工作四大信號。

信號一: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 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

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6.8%,連續11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區間。

“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平臺已逐步形成,更為寶貴的是,符合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基礎已經建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要鞏固穩中向好態勢,最重要的是不斷築牢高含金量的經濟增長基礎,加快推進經濟結構升級和動能轉換。

會議指出,我國經濟周期性態勢好轉,但制約經濟持續向好的結構性、深層次問題仍然突出,“三大攻堅戰”還有不少難題需要攻克,世界經濟政治形勢更加錯綜複雜。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說,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仍存在因經濟波動而反複的風險,攻堅克難的任務依然艱巨,不可有絲毫懈怠。

對於做好下一步工作,會議強調,首先要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同時要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註重引導預期,把加快調整結構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

“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打好‘三大攻堅戰’的重要基礎和必要條件。”張立群說,這需要對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充分估計,精心做好宏觀調控,統籌協調好各方面的目標任務,切實把經濟運行穩定在合理區間。

信號二:主動對表高質量發展要求 支持各地探索有效途徑

會議強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關鍵是要主動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對表,對得上的加緊推,對不上的及時改。

王軍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已被大家普遍接受,但其內涵和實現路徑還在探索中。“會議提出加強頂層設計,抓緊出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辦法,這為下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出更明確、更具體的措施,將更好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地。”

張立群認為,在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提出符合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並以此為依據安排部署各方面工作;同時要加快體制機制完善,確保為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

會議同時強調,要支持各地區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途徑。

“高質量發展內涵豐富,要充分挖掘,激發各地區探索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才能在制定具體指標和考核體系時,更好發揮其作為指揮棒的作用。”王軍說。

信號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會議要求,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化解過剩產能,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支持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繼續簡政放權,減稅降費,降低企業融資、用能和物流成本。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要破除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弊端,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把處置‘僵屍企業’作為重要抓手,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提高制度支持科技創新的能力,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張立群說。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昌林認為,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僅要求各種創新資源的充足投入和有效整合,還需要通過深化改革打造完整的創新鏈條和良好的生態系統,以應用促發展,加強集成創新和協同創新。

信號四:改革開放更加積極主動 以改革深化消除風險隱患

從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到支持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中國釋放深化改革開放的強烈信號。

會議對深化改革開放作出部署,強調要更加積極主動推進改革開放,深化國企國資、財稅金融等改革,盡早落實已確定的重大開放舉措。同時強調,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要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解決好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

“中央政治局會議同時點名幾大市場,顯然是有所指的。”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當前既要針對導致相關市場波動的因素加強政策協調,從宏觀調控方面穩定供求關系,在動態中實現市場平穩運行;更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相關體制機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制度條件進一步完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副主任馬克斯·羅德勞爾近日表示,中國著力推進改革以降低國內債務水平,控制金融信貸增長風險,這有助於降低中國經濟面臨的中期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86

第一財經董事長李蓉:中國是全球創新中心之一,要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

5月17上午,以“讓未來發生”為主題的2018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盛大開幕。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蓉女士代表主辦方致辭。

這是第一財經第三年舉辦技術與創新大會。今年的會場定在了百年老船廠的舊址、1862時尚藝術中心。這里見證了上海制造業的發展,同時也是上海文化的新地標,煥發著轉型升級帶來的新活力。李蓉稱,希望這別致的新舊碰撞和融合,能為本次大會帶來更多靈感和火花。

李蓉在演講中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我們看到,創新已經帶來了豐碩的成果,中國發射了墨子衛星,量子通信技術令全球矚目;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結合,供應鏈、制造業正在變得越來越數字化和智能化;更有效率、更加精準的醫藥研發技術,更加智能和更加精密的醫療設備,惠及著越來越多的普通人等等。但中國的創新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特別是在核心技術方面仍有明顯短板。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正在通過推進開放與全球化,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創新之路。

李蓉稱,作為公共信息的傳播者、時代進步的觀察者,第一財經希望通過技術與創新大會這樣一個交流與溝通的平臺,匯聚各界精英,分享前沿的案例和精銳的觀點,引領理性思考、推動深度探討,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

在今明兩天的會議中,將有十多場關乎經濟與社會未來的主題演講、圓桌討論,眾多來自企業、投資機構、學術機構的知名人士將展開前瞻性的、有價值的探討與辯論。同時,大會還將揭曉中國最佳國際創業者榜單,部分獲獎者也將受邀來到現場做精彩的分享。“中國正在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之一,第一財經希望以這些客觀、公正、嚴謹的評選,發掘和褒揚這些在中國、向世界的創新企業與領導者。”李蓉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13

中美有意義增加美國能源出口傳遞的信號: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

中美兩國19日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加強能源貿易合作成為一大看點。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將派團赴華討論具體事項。

專家指出,加大從美進口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產品,對於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清潔能源的需求,加快改善能源結構,推動能源進口多元化,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能源的需求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北方局部地區一度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使我國對優質清潔能源的強勁需求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根據統計,2017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達2300多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進口天然氣約9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近27%。今年一季度,天然氣進口量更是大幅增長37.3%,加快10.4個百分點。

“以天然氣為代表的優質清潔能源替代,是未來幾十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改善的方向。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保障清潔能源供應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說。

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6年,美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占比超過30%,石油占比接近40%,煤炭占比略高於15%。歐洲國家石油和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均達到三成。而作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超過60%,石油占比不到20%,天然氣占比剛剛超過6%。

隨著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優質能源供給不足與人民群眾對優質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日益顯現。“我國對優質能源的潛在需求市場不斷增長,現實改善壓力不斷加大。必須從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審時度勢,順勢而為,在開放中實現優質能源多元化供應。”周大地說。

在開放中有效利用國際資源

近年來,伴隨我國油氣進口量不斷上升,能源進口多元化戰略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選擇。

從2018年1月原油進口數據來看,目前我國原油進口前10的國家覆蓋了超過80%的原油進口總量,其中一半以上原油進口來自中東地區。

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要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

“擴大從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進口油氣資源,有利於拓展我國油氣進口來源渠道,提升我國在能源領域的話語權,緩解地緣政治等不確定因素對國內油氣供應的負面沖擊,提升能源安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王永中說。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說,在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過渡期內,進一步擴大能源進口來源和進口規模,有助於彌補國內綠色能源開發的不足,平衡國內不斷增長的需求,在開放中推動我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擴大對美能源進口構建中美雙贏格局

近年來,通過頁巖油氣革命,美國油氣產量大幅提高,開拓國際能源市場、增加能源產品出口成為其重要選擇。

王仲穎說,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市場加大從美國進口能源,將為美國帶來就業、投資和經濟發展等一系列潛在效益,有利於推動中美貿易平衡。

“加快中美雙方能源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銜接,鼓勵中國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盡快打通美國能源出口到中國的通道和港口瓶頸,這對兩國乃至全球能源市場來說都將是巨大貢獻。”王仲穎強調,進一步擴大油氣市場開放力度,也將倒逼我國深化油氣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石油、天然氣市場體系建設,增強能源定價權。

周大地指出,下一步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中美雙方企業將通過公平的商業談判,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長期訂貨合同等一系列具體措施加快落地,盡早讓兩國人民從中獲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