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鵬起科技:公司收到虛假合同 總經理許明景涉嫌偽造公章

鵬起科技晚間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收到一份金額為人民幣5000萬元以公司名義簽署的融資合同影印件。該合同為2017年3月21日簽署的《最高額保證借款合同》,為孔慶飛與鵬起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鈞茂置業有限公司、上海鼎江貿易有限公司、鼎立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之間的借款合同,該合同聲稱出借人孔慶飛將出借款項匯入全體借款人共同指定的上海鼎江貿易有限公司,並由借款人內部自行調配使用,全體借款人對款項的歸還承擔連帶的共同還款責任。合同金額5000萬元,期限三個月。

經公司內部核查,上述合同中許明景個人涉嫌偽造了“鵬起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公章,該事項未經上市公司相關審批程序,也未在上市公司備案,公司初步判定為虛假合同。公司已就該事項於2017年5月2日向浙江省東陽市公安局報案。

另外,公司還收到了一份2016年8月簽署的標的為5000萬元人民幣由鵬起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擔保人的合同,融資主體為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吳中路支行、浙江中泰創展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和鼎立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融資期限為1年,公司初步判定該合同也為虛假合同。

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對外擔保實際余額為158,859.49萬元,其中對控股子公司擔保實際余額為146,748.33萬元,占公司總對外擔保實際余額92.38%。該等擔保事項均通過了公司股東大會審議,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額的34.29%。除此之外公司無任何經過合法程序的對外擔保合同。

公告稱,許明景系公司董事兼總經理,該案件屬許明景的個人行為,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造成影響。

同日公告,公司就《關於對鵬起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涉嫌違法被調查事項的問詢函》所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回複,首先,關於鼎立集團涉嫌違法被調查事項對其履行增持計劃的影響,公司表示,由於鵬起科技股東鼎立集團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東陽市公安局已對相關責任人依法采取強制措施。鵬起科技與股東鼎立集團及許寶星先生、許明景先生暫時無法取得聯系。因此公司未獲得鼎立集團對未履行的增持計劃的任何回應。目前,公司正積極與東陽市相關方面進行協調溝通,公司將持續關註事態的發展,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其次,對於鼎立集團的債權余額、形成原因以及回收措施,公司回複稱,截至2017年5月4日,欠我公司款項:92,082,000元,我公司欠款:45,727,163.68元。回收措施:(1)目前,公司正與東陽市相關方面積極協商溝通該事項;(2)公司將通過追繳、債務重組等方式回收上述欠款。

根據相關規定,經公司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將於2017年5月5日開市起複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882

這種偽造的文章是怎麽收入百度百科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23/164788.shtml

這種偽造的文章是怎麽收入百度百科的?
新音樂產業觀察 新音樂產業觀察

這種偽造的文章是怎麽收入百度百科的?

十大鬼才音樂人?EXO ME?

來源 | 新音樂產業觀察(ID:takoff

文 | 新仔

首先聲明一下,我真不是要跟百度過不去,只是作為一個處女座,龜毛一下。

事情是這樣的。某天,我在網上查資料,偶然百度到這樣一篇文章。

1

我印象里,老早就在AC米蘭吧里看過這篇文章。

當時只覺得內容有點可笑,比如Avril和周傑倫無論如何都排不進世界十大——我可以說出至少50個比他們更有資格進十大的名字。(周傑倫作為華人代表也說得過去)

但是沒想到竟然被收入百度百科了。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是一篇怎樣的文章。

3

文中提供的資料稱文章原載於People雜誌,還有原標題,還有網民票選,言之鑿鑿。

實際上,你用文中提供的“原題”去搜,根本搜不到原文。

2

也許有人會說,是不是因為時間太久了,畢竟是2005年發的文章。

不至於。2005年還沒古老到一點信息都搜不到。

4

而且所謂“Top-Music網民投票”也並不存在。

唯一能搜到的“Top-Music”是一家賣老唱片的網店,看起來跟那“十大鬼才”也沒什麽關系。

5

不僅來源是虛構的,內容也是。

比如文中提到的Ben Scott,說什麽《碟中諜》的音樂其實是他寫的,但是被人抄襲了,飲恨自殺。。神乎其神。。

6

然鵝,無論你怎麽搜,都不存在一個叫Ben Scott的音樂天才。

文中說“這個世界上知道他的人少之又少”,那麽。。他是怎麽靠票選進的十大?David Bowie這樣真正的鬼才這麽有名都票選不進十大啊,他比寶叔的粉絲還多?那怎麽可能一點資料都沒有?

有啊,不是有張唱片封面嗎?

唱片封面是真的,但。。。。。。

1

唱片封面來自一個叫Scott Walker的美國歌手,今年74歲,還健在。

2

種種跡象顯示,這篇文章就是一篇徹頭徹尾的“偽作”。

如果在論壇或貼吧或今日頭條上看到,一笑了之,可是被百度百科收入,就讓人沒法理解了。

曾經是營銷狗的我深知百度百科有多難搞。

我之前幫一位資深音樂人修改他的百度百科,那真是,老費勁了,怎麽改都不給通過,最後只能找淘寶。

嚴格一點當然是好事,比如相關鏈接要求必須是正規媒體之類的。我記得我之前修改百度百科,都是先找正規網媒發一輪稿子。

所以,我不太理解這篇所謂“十大鬼才音樂人”是怎麽收入百度百科的。

這篇文章提供了四篇參考資料:

3

四篇參考資料:1是歌單(這也能算參考資料?),2和3來自野雞網站(肯定不是正規媒體),4是不久前的新聞,屬於補充資料,跟最初的收錄無關。

以我的經驗,1、2、3根本不足以成為資料收入的參考。

如果嚴格按照規範來,這樣的文章不會被收錄進來。不管怎麽樣,百度百科都是網友比較常用的資料庫,我平時查資料仍然會大量使用百度百科,收錄這樣的文章,肯定會給網友造成誤導。

一方面,國人的糾錯意識沒那麽強。如果在維基,可能早就被人糾錯了。另一方面,平臺在審核上還是需要更嚴格更專業一點。

在國內網絡上,音樂相關的信息,我認為還是比較混亂的,目前也沒有一個專業的音樂資訊平臺。自媒體固然是大勢所趨,但我認為仍然需要專業的資訊引導和編輯。

百度百科 收錄 文章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949

這種偽造的文章是怎麽收入百度百科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23/164788.shtml

這種偽造的文章是怎麽收入百度百科的?
新音樂產業觀察 新音樂產業觀察

這種偽造的文章是怎麽收入百度百科的?

十大鬼才音樂人?EXO ME?

來源 | 新音樂產業觀察(ID:takoff

文 | 新仔

首先聲明一下,我真不是要跟百度過不去,只是作為一個處女座,龜毛一下。

事情是這樣的。某天,我在網上查資料,偶然百度到這樣一篇文章。

1

我印象里,老早就在AC米蘭吧里看過這篇文章。

當時只覺得內容有點可笑,比如Avril和周傑倫無論如何都排不進世界十大——我可以說出至少50個比他們更有資格進十大的名字。(周傑倫作為華人代表也說得過去)

但是沒想到竟然被收入百度百科了。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是一篇怎樣的文章。

3

文中提供的資料稱文章原載於People雜誌,還有原標題,還有網民票選,言之鑿鑿。

實際上,你用文中提供的“原題”去搜,根本搜不到原文。

2

也許有人會說,是不是因為時間太久了,畢竟是2005年發的文章。

不至於。2005年還沒古老到一點信息都搜不到。

4

而且所謂“Top-Music網民投票”也並不存在。

唯一能搜到的“Top-Music”是一家賣老唱片的網店,看起來跟那“十大鬼才”也沒什麽關系。

5

不僅來源是虛構的,內容也是。

比如文中提到的Ben Scott,說什麽《碟中諜》的音樂其實是他寫的,但是被人抄襲了,飲恨自殺。。神乎其神。。

6

然鵝,無論你怎麽搜,都不存在一個叫Ben Scott的音樂天才。

文中說“這個世界上知道他的人少之又少”,那麽。。他是怎麽靠票選進的十大?David Bowie這樣真正的鬼才這麽有名都票選不進十大啊,他比寶叔的粉絲還多?那怎麽可能一點資料都沒有?

有啊,不是有張唱片封面嗎?

唱片封面是真的,但。。。。。。

1

唱片封面來自一個叫Scott Walker的美國歌手,今年74歲,還健在。

2

種種跡象顯示,這篇文章就是一篇徹頭徹尾的“偽作”。

如果在論壇或貼吧或今日頭條上看到,一笑了之,可是被百度百科收入,就讓人沒法理解了。

曾經是營銷狗的我深知百度百科有多難搞。

我之前幫一位資深音樂人修改他的百度百科,那真是,老費勁了,怎麽改都不給通過,最後只能找淘寶。

嚴格一點當然是好事,比如相關鏈接要求必須是正規媒體之類的。我記得我之前修改百度百科,都是先找正規網媒發一輪稿子。

所以,我不太理解這篇所謂“十大鬼才音樂人”是怎麽收入百度百科的。

這篇文章提供了四篇參考資料:

3

四篇參考資料:1是歌單(這也能算參考資料?),2和3來自野雞網站(肯定不是正規媒體),4是不久前的新聞,屬於補充資料,跟最初的收錄無關。

以我的經驗,1、2、3根本不足以成為資料收入的參考。

如果嚴格按照規範來,這樣的文章不會被收錄進來。不管怎麽樣,百度百科都是網友比較常用的資料庫,我平時查資料仍然會大量使用百度百科,收錄這樣的文章,肯定會給網友造成誤導。

一方面,國人的糾錯意識沒那麽強。如果在維基,可能早就被人糾錯了。另一方面,平臺在審核上還是需要更嚴格更專業一點。

在國內網絡上,音樂相關的信息,我認為還是比較混亂的,目前也沒有一個專業的音樂資訊平臺。自媒體固然是大勢所趨,但我認為仍然需要專業的資訊引導和編輯。

百度百科 收錄 文章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950

郭文貴等人偽造國家機關公文案被偵破

重慶市公安局23日下午召開案件通報會,向中外記者通報重慶公安機關近期破獲的郭文貴陳誌煜等人偽造國家機關公文案相關情況。參與偵辦該案的重慶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出席通報會。50余家中外媒體記者參加通報會。

根據通報,2017年8月以來,潛逃美國的國際刑警組織紅色通報在逃人員郭文貴為尋求政治庇護,編造大量虛假信息,進行所謂網上“爆料”,授意並指使犯罪嫌疑人陳誌煜、陳誌恒偽造30余份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國務院有關部委名義印發的國家機關公文,作為其“爆料”的主要內容,在境外公開散布傳播,誤導公眾,造成惡劣影響。公安部指定重慶公安機關立案偵查。2018年2月18日,重慶市公安局分別在廣東、湖南將陳誌煜、陳誌恒抓獲歸案,依法扣押了相關涉案物品。

據介紹,郭文貴,國際刑警組織紅色通報在逃人員, 男,51歲,戶籍地為北京市大興區,同時擁有香港居民身份,河南裕達投資有限公司、北京盤古氏投資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

陳誌煜、陳誌恒為雙胞胎兄弟,41歲,廣東東莞人。陳誌煜早年曾在廣州市社會醫療保險服務管理局等單位工作並擔任領導職務,2012年辭職後在加拿大生活;陳誌恒2008年獲得加拿大國籍,但長期在國內工作生活,現任廣州某科技公司技術總監,負責軟件開發工作。

公安機關查明,2017年5月,陳誌煜、陳誌恒看到郭文貴公開懸賞征集中國政府所謂“秘密文件”等消息後,覺得有利可圖,由陳誌煜出面,化名“周國明”主動與郭聯系。經多次試探接觸,郭文貴認為陳誌煜有很強的偽造文件能力,遂於2017年8月正式與其建立起合作關系。雙方商定,郭文貴以每月4000美元的工資雇傭陳誌煜,讓陳誌煜專職為其提供“爆料”所需材料,並為陳支付差旅費及購置手機等費用,郭文貴還承諾出資5000萬美元建立基金供陳支配。此外,應郭文貴要求,陳誌煜還四次到美國與郭文貴和其助手見面。

按照郭文貴的授意和指使,2017年8月以來,陳誌煜、陳誌恒2人偽造了《國務院辦公廳、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於2017年度秘密增派何建峰等27名國安部人民警察赴美值勤工作方案的批複》《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調整針對特大犯罪嫌疑人郭文貴宣傳工作策略的批複》《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就進一步深化解決該國核問題開展溝通協調工作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司法力度打擊以特大犯罪嫌疑人郭文貴為首的境內敵對勢力的指示》《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2017年度加強針對美國科學技術領域統戰力度工作計劃的批複》等30余份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國安委、財政部、人社部等相關部委名義印發的國家機關公文,涉及“朝核問題”“統戰工作”“境外情報”“科研項目”等所謂“絕密”“機密”內容,分批次提供給郭文貴。

2017年10月起,郭文貴及美國媒體“華盛頓自由燈塔”多次對外公布所謂得到美國政府機構驗證的中國政府“秘密文件”,如,《國務院辦公廳、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於2017年度秘密增派何建峰等27名國安部人民警察赴美值勤工作方案的批複》《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就進一步深化解決該國核問題開展溝通協調工作的決定》《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2017年度加強針對美國科學技術領域統戰力度工作計劃的批複》等,引起媒體高度關註,美國國務院也表示關註。經偵查鑒定,上述文件均系郭文貴、陳誌煜、陳誌恒三人偽造。

公安機關偵查調查和訊問勘驗發現,郭文貴和陳誌煜、陳誌恒在偽造國家機關公文過程中分工明確、手法專業。先由郭文貴提出文件涉及方向或主題,陳誌煜利用其曾在國家機關工作過、熟悉文件起草和制作規範的經驗,研究公文的行文規範和習慣,在互聯網上大量搜索造假相關主題的資料、公文樣式和最新信息、專業用語,編造所需的公文內容,再用公文制作軟件,套用國家機關公文版式格式,編輯排版後加密傳送給陳誌恒。陳誌恒利用掌握的計算機專業技術,將網上下載的文頭、公章圖譜進行編輯處理,套用於相應的偽造文件。偽造公文成型後,陳誌恒將其打印拍照回傳給陳誌煜,由陳誌煜提供給郭文貴。陳誌煜、陳誌恒從接到郭文貴指令到完成一份偽造文件,大約需要一個星期。

到案後,陳誌煜、陳誌恒對受郭文貴指使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公安機關偵查還發現,除受郭文貴指使造假外,為牟取經濟利益,陳誌煜、陳誌恒從2013年起就開始偽造國家機關公文,並有償提供給境外一些機構。到案後,公安機關在其電腦、移動硬盤里查獲了大量偽造的國家機關公文,發文單位包括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國安委、中宣部、中央編辦、人社部、教育部、財政部等,涉及中國軍事、國防、外交、統戰、金融政策、經費預算等多個方面,甚至還有偽造的中紀委的辦案案卷。

重慶公安機關表示,目前,公安機關已以涉嫌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對陳誌煜、陳誌恒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對郭文貴謊稱假文件是經美國FBI等政府機構認證,以及發現的大量郭文貴向個別美國議員和前政府官員提供政治獻金等情況,公安機關將通過執法合作渠道,與美方執法部門合作進行核查,相信美方執法部門也不會容忍這種犯罪行為的存在。

郭文貴、陳誌煜、陳誌恒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的行為,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公安機關將堅決捍衛國家政治安全,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堅決依法嚴厲打擊偽造國家機關公文這種嚴重犯罪活動。

偵查發現,郭文貴還夥同陳誌煜、陳誌恒等人編造了包括多位中央領導和省部級領導在境外有私生子、房產、情婦、巨額存款等虛假信息,以及涉及其他單位、企業和公民個人的虛假信息,情節嚴重、影響惡劣,已經涉嫌嚴重犯罪,公安機關還在進一步偵辦中,並將繼續公布相關案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13

偽造臨時買賣合約 資深女炒家中招 美聯經紀呃客 500萬潛逃

1 : GS(14)@2010-09-18 14:24:5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459519
【本報訊】樓市暢旺,炒家手起錢落買樓買車位,美聯物業一名人稱「阿琴」的經紀因投資失利,向相識逾 10年、人稱「契姐」的資深女炒家埋手,自製 9個車位及 1個單位假臨時買賣合約,騙取對方 500萬元定並潛逃返內地,買家未炒先輸。美聯物業已把事件交警方處理。
記者:朱連峰 馮永堅

消息指,美孚新邨萬事達廣場的美聯分行、年約 50歲的經紀阿琴,最近投資失利,加上近日在政府出招打擊樓市後生意大減,在走投無路下向相識逾 10年的炒家契姐「埋手」。消息指,阿琴早前在公司偷取多份臨時買賣合約,然後自製假合約,向契姐訛稱替其購入 9個車位及 1個單位,契姐以為是真,並即時付了 500萬元定金。
阿琴騙得巨款後已沒有上班,並已返回內地。契姐連日都找不到阿琴,日前已報警求助。據了解,警方前日曾派員到涉案的分行調查。有消息指稱,美聯高層對此大為震怒,擔心會影響集團聲譽,該區高層今年將不獲發花紅,甚至減人工以示懲罰。
另一說法:騙 700萬

不過,行內流傳另一說法,指阿琴上星期向契姐推介美孚新邨有 10多個車位相當抵買,租金回報可觀,但賣家要求一次過付款才給予折扣,契姐不虞有詐就給了 700萬元阿琴,結果阿琴拿錢後就一去無回頭。
有業內人士不排除阿琴及契姐是生意「夥伴」,「經紀為咗得到炒家信任,又可以做多啲生意,咪同個炒家一齊炒囉!」該業內人士說,經紀及炒家夾份買樓時有發生,經紀通常要付 10%資金,他們會設定蝕位,大約蝕一成就止蝕,如「炒燶」就是輸經紀那一份,炒家不用輸入肉;同時經紀因收了炒家所付的佣金,因此實際蝕的不會太多。
美聯物業董事兼住宅部行政總裁伍創業接受查詢時表示,事件已交警方處理,不會再作任何評論,相信事件屬個別事件。本報記者昨日到出事分行查問,姓冼的營業經理指不知道事件,附近的地產代理經紀也稱不知情,但指毗鄰西鐵及港鐵站的美孚新邨一向是炒家入市的心儀屋苑,即使樓齡逾 40年,向內園的呎價也達 5,000元,向海單位更索價 8,000元每平方呎,較去年升值近 30%;車位約 50萬元一個,以月租約 2,000元計算,每年回報率達 4.8%。
律師黃國桐表示,一般樓宇買賣都是經律師行做,對於有經紀拿走買家數百萬元款項表示奇怪,「即使係落 3%至 5%細定,通常都係交畀律師行去做,應該唔會過經紀手」。
出事經紀區內知名

【本報訊】捲入自製假買賣合約行騙案的美聯物業經紀「阿琴」,原來是荔枝角美孚新邨大炒家的「金牌御用經紀」,不少炒家大手買賣物業,都是她經手,區內無人不識。
主力做炒家生意

有區內資深地產經紀透露,阿琴口才了得,加上在區內打滾多年,甚為吃得開,又成功埋了一班大炒家堆,包括在美孚新邨持有數十個單位的炒家,他們出入貨都找她幫手,因此阿琴主力做炒家生意,收入豐厚。
今次被騙去大筆款項的女事主「契姐」是資深投資者, 08年大旺市期間,經阿琴以 418萬元購入的美孚新邨 4期百老匯街 101號一個高層 989平方呎單位,上月亦經阿琴以 480萬元出售。
區內代理表示,雖然美孚新邨樓齡大,但由於交投相當活躍,即使是近期樓市回軟,本月至今仍有逾 40宗成交,吸引不少師奶兵團進行炒賣,佔屋苑每月買賣至少三成。
據了解,阿琴的兒子亦曾在美聯物業青衣區任職地產代理,但已離職。
2 : 鄉下佬(3667)@2010-09-18 18:16:51

個別事件,不可當作樓市任何警號
每個行業也可能有害群之馬...
3 : 龍生(798)@2010-09-18 21:55:56

又或者咁講,
呢位師姐其實己經埋到班大炒家身
難得眾多美孚軍閥又信佢
其實佢己成行內翘楚
現今居然放棄這江湖地位
不知遇到什麼難題令她行這殺雞取卵的一著呢?
4 : GS(14)@2010-09-19 10:34:55

3樓提及
又或者咁講,
呢位師姐其實己經埋到班大炒家身
難得眾多美孚軍閥又信佢
其實佢己成行內翘楚
現今居然放棄這江湖地位
不知遇到什麼難題令她行這殺雞取卵的一著呢?


這個是重點,應該不是小事,可能他有好多貨虧了好多錢,又或是他親人爭人錢
5 : 鄉下佬(3667)@2010-09-19 11:21:32

經紀同炒家合作又不是今天少有...
經紀身兼炒家也為數不少...
炒燶左自然"唔係妳死就係我亡"啦
6 : 龍生(798)@2010-09-19 13:59:08

但樓市又未逆轉, 再者, 佢, 這人物,
又點會買到成手貴貨無法出呢
問題多半不在地產上
7 : 鄉下佬(3667)@2010-09-19 14:37:11

即是帶出一個訊息:
幾FD都係假,比律師搞最穩陣!!!
8 : GS(14)@2010-09-19 14:41:32

7樓提及
即是帶出一個訊息:
幾FD都係假,比律師搞最穩陣!!!


但是律師都好似因為同樣的原因出術過
9 : 鄉下佬(3667)@2010-09-19 14:49:09

8樓提及
7樓提及
即是帶出一個訊息:
幾FD都係假,比律師搞最穩陣!!!


但是律師都好似因為同樣的原因出術過

如果係咁即是要搵有商譽既律師行啦
咁應該萬無一失啦啩...
10 : 龍生(798)@2010-09-19 15:16:48

好似係海日豪園騙案吧
但這類事件真的萬中無一...
11 : 鄉下佬(3667)@2010-09-20 09:44:28

10樓提及
好似係海日豪園騙案吧
但這類事件真的萬中無一...

南丫島剛看蘋果見有貨櫃大王超豪宅...
12 : 龍生(798)@2010-09-20 23:07:42

佢霸左個地...自設豪宅, 基本上又咁睇
其實佢無影響到人架喎
佢自設碼頭, 自出自入, 自給自足
好多年啦
不過而家有人眼紅, 就搵佢出黎插
13 : 鄉下佬(3667)@2010-09-21 10:22:49

12樓提及
佢霸左個地...自設豪宅, 基本上又咁睇
其實佢無影響到人架喎
佢自設碼頭, 自出自入, 自給自足
好多年啦
不過而家有人眼紅, 就搵佢出黎插

環境保育丫嘛
乜都要保育,紅藍橙屋又保育,永利街又保,大浪灣又保,起第三條機場跑道更要保...
14 : 龍生(798)@2010-09-21 14:07:26

總之香港而家遍地古跡, 處處神聖,
平時人跡罕見, 一到清拆, 就集體回億, 都痴x線
15 : 鄉下佬(3667)@2010-09-21 18:44:02

講返主題
果個經紀遲早都要蒲頭
被捕係時間問題...
16 : GS(14)@2010-09-21 21:16:54

15樓提及
講返主題
果個經紀遲早都要蒲頭
被捕係時間問題...


上次偷銀行錢那個人都走了幾年,仲要之前一千幾百都可以頂下去
17 : 龍生(798)@2010-09-21 23:32:14

大家設下擂台
不如估下幾耐番出黎丫
我估一年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797

捲入偽造存款票證 虧蝕 60億 山東齊魯銀行擠提

1 : GS(14)@2011-01-05 23:23:4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4836426
山東省濟南市爆發嚴重金融詐騙案,公安近日偵破一宗以偽造金融票證等方法,多次向市內銀行詐騙資金,包括主犯等人已被捕。消息曝光後當地傳言四起,內地傳媒指肇事的齊魯銀行在案中虧蝕高達 60億元(人民幣.下同),一度引發擠提;當地企業紛紛將戶口轉往其他銀行。不過公安和中國銀監會以案件調查中為由,拒絕透露詳細案情。
2 : abbychau(1)@2011-01-06 18:00:33

好湯有聯想到我說的事吧?
3 : GS(14)@2011-01-06 21:14:30

2樓提及
好湯有聯想到我說的事吧?


那個小說...

http://finance.caing.com/2011-01-04/100213521.html
  经济南市公安局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刘某某通过伪造金融票证等手段多次骗取资金,涉及济南市一些金融机构和多家企业,其行为扰乱经济金融秩序。目前,案件侦破工作进展顺利,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资金和居民及单位的存款安全,相关金融机构经营正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422

陳振聰涉偽造文件 准以4000萬保釋

1 : GS(14)@2011-05-26 23:03: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art_main.php?iss_id=20110526&sec_id=6996647&art_id=50016456

涉嫌偽造及使用遺囑的商人陳振聰,下午在東區裁判法院提堂。陳振聰獲准以現金及人事共4000萬元保釋外出,案件押後至7月8月再聆訊。

陳振聰今日被警方落案起訴一項偽造罪,以及一項使用虛假文書罪。

陳振聰,今天乘坐商業罪案調查科的車輛,離開灣仔警察總部,後被押往西區警署。

警方今年2月拘捕陳,稍後獲准以500萬元保釋候查,直至今早被正式落案起訴。
2 : 鱷不群(1248)@2011-05-26 23:41:41

連保釋的錢也只拿得出300萬,乾塘了
3 : 龍生(798)@2011-05-26 23:43:43

兵敗如山倒, 殘存亦沒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505

廉署起訴「港大」外科學系前系主任涉嫌行為失當及偽造帳目

1 : GS(14)@2011-07-01 15:58:34

http://www.icac.hk/tc/news_and_events/pr2/index_uid_1180.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162

涉偽造釋囚報告被控 聲稱上司要整靚條數

1 : GS(14)@2012-08-21 15:32:57

真是每個人都要交數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21/16622325
兩名承認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的被告是懲教主任鄧貴文(48歲),及一級懲教助理梁肇榮(53歲)。二人於09年案發時,任職懲教署更生事務組,負責對喜靈洲戒毒所釋囚執行一年「在外監管」。若釋囚違反監管條件,二人可用召回令將釋囚送返戒毒所。但兩被告造假報告,梁更兩次在筲箕灣將釋囚尿液樣本丟棄,用自己尿液取代送往藥檢。
[次被告梁肇榮昨承認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曾顯華攝] 次被告梁肇榮昨承認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曾顯華攝
用自己尿去藥檢
任職懲教署22年的鄧貴文,上月已辭職,昨認罪後於求情時爆大鑊,指因署方非常重視戒毒個案的成功率,他於95年調任更生事務組的第一天,即有同事教他「一般做法就係換咗啲尿,通常邊個負責(拎樣本),就用番自己嘅尿」。
他直言,實際情況是絕大部份釋囚於監管期內都會再吸毒,「今日放,聽日就出問題(指再吸毒)……我哋唔可以拎呢啲個案返去化驗」,換尿是內部「傳統做法」。上級亦曾於會議暗示他們這樣做,但「前線員工個個都唔想」。鄧透過辯方資深大律師李定國呈上三份會議紀錄,證明上級有暗示,其中07年的會議紀錄上提及「主席提醒同事要盡力保持最高成功率」。
事實上,如果釋囚失業或再吸毒,均屬違反監管條件,可被召回戒毒,亦即是失敗個案。鄧直指上級提醒他們要留意成功率,便是暗示要他們造假。08年有一次,時任懲教署更生事務組監督袁樹繁更罕有地向他們明示,即使要召回釋囚,都不可用「再吸毒」做理由。
鄧又稱,部門一向注重釋囚就業率,故釋囚離開戒毒所前必須先找到工作,但實際是大部份釋囚都會申領綜援,為了「造靚」有關數字,懲教人員明知他們沒有工作,都會憑他們口講便作實,而不需提交文件證明。即使釋囚申請綜援時,他們在填寫文件時也不可填是「失業」。
他形容經常收到上級暗示要注意戒毒成功率和就業率,「同我哋講你知要點做㗎啦……我哋一直認為係署方認可我哋咁做」。雖然官方文件沒寫明,但這做法是「有系統,有規矩,所有同事都有共識去用非官方做法處理」。鄧於01年曾離開更生事務組,07年重返後,情況都沒有改善。
2 : GS(14)@2012-08-21 15:33:2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21/16622326


【本報訊】懲教主任昨在法庭上大爆驗毒換尿、就業篤數,據瞭解,90年代初起,負責更生服務的人員偶會存有陋習,如心軟想給違規釋囚一次機會;此外亦因更生服務備受社會關注,管理層希望能在數據上滿足公眾要求。據知,職員多會儘量在規範內發水,縱然造假亦會小心掩飾,但也有人越做越離譜,甚至夠膽將受監管人士尿液樣本隨街倒掉。
疑有人行賄 向廉署舉報

據瞭解,揭發今次換尿事故,事緣於過去曾經有兩名相熟曾涉吸毒的釋囚,離開戒毒所後,在監管期間繼續一起吸毒,當懲教署更生人員探訪及採集尿液樣本時,兩人以為會一齊「斷正」。結果卻只有一人被發現再吸毒需召回囚禁,另一人則無事。被召回的懷疑有人行賄懲教署人員,故向廉政公署舉報。
有關的懲署人員當時不知自己正被廉署調查,他其後採集尿液樣本後公然在街上倒掉,之後又如常將尿液樣本提交予被稱作「尿王」的化驗人員,最後被揭發是提供自己的尿液樣本。據瞭解,懲教署的採樣程序,只要求釋囚在該署人員監督下採集樣本,並沒有特定地點或程序要求。
據立法會文件顯示,05年、06年和07年的懲教署戒毒率分別為59.7%、56.3%和54.9%,有下降趨勢。懲教署發言人回應稱,案件進入司法程序,現階段不宜作評論。
3 : GS(14)@2012-08-21 15:34:2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21/16622327


【本報訊】懲教主任鄧貴文昨爆料時不諱言,上級常於會議暗示他們造假,於08年時,時任懲教署更生事務組監督袁樹繁更罕有地以露骨方式,明言他們「整靚」報告,當時都「冇人夠膽做紀錄」。但他搜查證據時,竟發現一份07年的會議紀錄,紀錄上級暗示要有高成功率,相信可能有同事不熟悉情況,「唔小心寫咗落去」,結果將這「不能說的秘密」留下「證據」呈堂。
一度擔心傷害其他同事

鄧昨透過律師指他不想爆出署方陋習,但其後取出多份自行查找所得的文件,似乎是早有準備。他呈上《南華早報》的兩份報導,指署方有造假情況,又呈上於07及09年的三份內部會議紀錄,及於網上查獲的三份立法會文件。其中有立法會議員提問於05至07年度的釋囚就業成功率,時任懲教署長指達九成或以上,但鄧形容「真正數字係遠低於此」。另一立法會文件證明,他於09年被捕後,釋囚違反監管令的數字即於次年急升近兩倍。他藉此暗示爆出本案後,實際情況才終於浮現。
鄧被問到有否其他同時跟他一樣造假時,一度顯得相當擔心,並說:「我會唔會損害其他同事?」但後來指全部同事都以不成文做法行事,更在控方要求他說出那位上級曾指示造假時,他披露於08年3月,袁樹繁於在會議上開宗明義要「造靚個數」,他形容該次是他任職多年來,「第一次聽到有人公開咁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45

偽造籌號 招攬留學生排隊 中國水貨兵團攻日搶福袋

1 : GS(14)@2014-01-08 01:21:4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107/18581746

                賣福袋是日本零售業元旦傳統,一袋袋割價大傾銷的商品叫人興奮又期待。今年各大電器連鎖店與百貨公司推出的福袋,部份售價超過100萬日圓(7.4萬港元),對中國遊客來說根本是微不足道,新宿、池袋等東京購物熱點固然逼滿中國遊客,隔鄰神奈川縣的橫濱與川崎都見到他們蹤影。

      

即場拆貨滿街垃圾

                以往不算暢銷的電子產品成為中國遊客的搶購目標,新宿連鎖家電店職員透露,「限量發售30台與50台的手提電腦往年到傍晚仍有少量餘貨,但今年一開門就眨眼賣清光,很多都是中國人買的」,亦有人一次過買30部真空機械吸塵機,他們即場將福袋拆走以方便運貨,令廢紙廢袋滿街,然後將貨搬到路邊囤積等人運送,阻街兼影響市容。

      

                由於日本製電器的售價在中國賣貴30%,轉手圖利空間大,深受中國客追捧,雖然部份福袋是一人限買一個,但中國遊客卻有辦法規避,在討論區以每人10,000日圓招兵買馬,請中國留學生通宵排隊,即使店舖派籌或排隊券控制人龍秩序,中國遊客就用彩色打印機翻印,然後竄改籌號,結果有日本人拿著籌卻買不到福袋。

      

日人大罵手段卑鄙

                中國遊客此舉令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齒,大罵中國客手段「卑鄙」,慨嘆竟然連福袋都淪陷,有人建議「應該推出專為中國人而設的福袋」讓他們盲搶,或者「限定只能用信用卡付款以擊退水貨客」,但日本網民都深明「賺到笑」的商舖根本懶理如何應對。
的確,最先受惠的零售業如久旱逢甘露。三越、高島屋等百貨公司推出大量逾百萬日圓貴價福袋,名牌家具、餐酒及鑽石首飾套裝,全部銷情理想,店員都期待「今年一定比以往發更多花紅」。東京都池袋西武百貨單在元旦上午10時已有逾2萬人次蜂擁進場,15萬個福袋被極速搶購一空,單日銷售額較去年高10%。
東京Sports網站/《中國日報》
2 : GS(14)@2014-01-08 01:22:0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107/18581748
【百年傳統】
新年買「福袋」(圖)在日本人眼中猶如換取祝福,沒想到這個有近百年歷史的傳統,竟被中國人當成牟利良機。
福袋這種銷售方式據說明治末期由銀座松屋百貨公司首創,標價往往比袋中商品真實價格低得多,例如1萬日圓福袋可能裝了標價8萬至9萬日圓的貨品,賣相機的福袋就會裝上小配件等。
由於福袋內的商品往往不公開,因此消費者購買時就像玩扭蛋機,抽中心儀商品當然滿心歡喜,抽不中的話難免沮喪,假如夠本錢就再買過直至合心水為止。對商人而言,這不單是吸引消費者的噱頭,更是清貨好機會。
時移世易,一些賣珠寶首飾或高檔家電的貴價福袋,會放棄保密傳統增加吸引力,事先透露商品配搭方便消費者選擇,部份甚至會用透明福袋。福袋文化漸漸在台灣及本港等地流行,不過實惠程度遠不如發源地日本。
《蘋果》資料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2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