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印度一離婚判例對女性不公 被罵“法律倒退”

印度一名男子近日因妻子拒絕與他家人合住而向最高法院起訴離婚,法院竟然以妻子“殘忍”為由批準了離婚。這實際上規定了印度已婚女子必須與男方家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此案的判決結果也被眾人視為法律的倒退。

印度最高法院大法官戴夫(Anil R Dave)認為,妻子拒絕合住的想法是受西方思想的“侵蝕”,違反了印度的傳統價值觀。法院的判決書寫道:“一般情況下,妻子都應該與男方的親屬共同生活在一起。”

此前該妻子指責丈夫有外遇的說法也被法官駁回。由於對現狀不滿,妻子曾試圖自殺,這一行為被印度法官定義為企圖惡意操縱丈夫及其家人,並強調如果女方自殺成功,男方將面臨巨大壓力。“倘若妻子自殺成功,丈夫的心智、職業生涯甚至他的一生都將受到影響。僅僅這一行為就足夠使我們做出支持其離婚的裁決。”判決書強調。

該男子來自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早在20年前他就以此原因起訴離婚,但訴訟一直停滯不前,直至近日才有了最終結果。

女性離婚後無保障

印度並沒有法律明文規定男性必須與其父母同住,所以若婚後男方選擇在外居住,夫妻仍可以獨立生活。但上述的案例讓人們看到了印度法律的倒退,也被視為婦女權利與印度傳統價值觀之間的較量。

呼籲保障印度女性權利的相關人士表示,此案的裁決將使得在婚姻中不幸福或遭受家暴的女性陷入更為艱難的境地。“法庭上所傳遞出的信息是非常倒退的。”來自婦女基本權利組織(Women’s Rights Initiative)的Tenzing Chusang表示,“如果男人能夠輕易離婚,對女性是非常不利的。”

在印度,離婚對於女性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恥辱,目前也沒有用於保障離婚後女性經濟和生活來源的明確法律。“在印度沒有什麽夫妻共同財產的概念,女性一旦離婚,需要經過多年訴訟才能拿到極少數的補償費,所以女性只能在婚姻中忍氣吞聲。”Chusang說。

通常,印度女性婚後都會搬入男方家,按照男方家的習慣和風俗生活。理想情況下,女方會成為男方家的“新女兒”。而在現實中,不少女性扮演的是類似於“奴隸”的角色。她們無法外出工作,對於家庭的財務沒有任何發言權。在鄉村地區,女性被禁止穿西式服裝,更不用說天黑後外出與朋友見面。

照顧父母優先

印度女性對於上述種種限制紛紛表達反抗,但印度的法官認為,對於男性來說,照顧父母優先於照顧妻子。判決中寫道:“在印度的傳統文化里,兒子不應該因為妻子的原因與父母分開,特別在他是家族中唯一勞動力的情況下。”

在女性歧視、性暴力以及販賣女性泛濫的印度,此案的結局對於印度女性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2012年全球性別專家進行的調查顯示,印度是G20國家中女性生存情況最差的國家,比沙特阿拉伯的情況還要惡劣。而在沙特阿拉伯,女性沒有合法駕駛的權利,直到2015年才被允許參與投票。

聯合國印度人權工作組發布的《2012年狀況報告》指出,印度每小時有2名婦女被強奸,每6個小時就有一名已婚婦女被毆打致死,或被焚燒或被迫自殺。根據印度政府2016年的更新統計,在印度每22分鐘就有一名婦女被強奸,每天都有將近100起強奸案發生。

由於印度社會鼓吹男性更有能力在晚年贍養父母,此案的判決結果也將加重印度已經失衡的男女比例問題。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顯示,印度每1000名男孩僅對應918名女孩,選擇性墮胎被認為是罪魁禍首。Chusang表示:“法庭強調贍養父母是兒子的義務,這也暗示了女兒並不是家庭的一份子。”

種姓制度下的印度,女性的地位與賤民相當。印地語詩人杜勒西達斯所作的《羅摩功行錄》對印度女性的地位曾經做出了這樣地描述:丈夫是妻子的天神,服侍丈夫是婦女最崇高的天職,沒有丈夫的婦女等於沒有生命的軀殼和無水的江湖。

印度並非不努力

在法律和法治方面,印度並非沒有做出努力來讓整個社會更加公平地對待女性。1955年,印度政府先後通過了《印度共和國特別婚姻法》和《印度教教徒結婚與離婚法》。1956年通過了《印度教婚姻法》,禁止一夫多妻,重婚者以犯罪論處且其婚姻無效,準許離婚,婦女享有繼承財產權。在後來的憲法第42條修正案增加了公民基本義務的相關內容,比如摒棄有損婦女尊嚴的習慣等。

1978年,印度議會再次修改《薩爾德法》(禁止童婚法),制定了《禁止童婚補充條例》,規定不論宗教信仰如何,一律將男女婚齡分別提高到21歲和18歲。針對印度女性出嫁時面臨極重的嫁妝壓力,1961年印度還制定了《全印度禁止嫁妝法》,規定給予、接受、索取甚至約定給予或借用嫁妝的行為都構成犯罪。1984年印度議會再次通過新的《禁止嫁妝法》,對索取嫁妝者處以6個月至2年監禁並處以1萬盧比的罰款。

然而,由於執法不嚴和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現實中歧視女性的行為依然存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90

亞洲經濟一體化出現倒退 區域內中間品貿易下降9.8%

亞洲的形勢正在發生變化。

在亞洲貿易增長出現急劇剎車的同時,亞洲在貿易、生產和金融等方面的一體化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近年來,亞洲區域內貿易依存度呈現出上下波動的特征,但2014年開始變為負增長,2015年則降至最低點,其中亞洲區域內中間品的貿易出現9.8%的大幅下降。

3月23日,《博鰲亞洲論壇亞洲一體化進程2017年度報告》(下稱《報告》)發布,這也是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的第一個學術發布會。這次年會會期為23日-26日,主題是“直面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

中間品是指用於生產其他商品和服務的產品,通常用來衡量全球價值鏈的一個重要指標。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林桂軍介紹,主要亞洲經濟體,如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度都在降低其貿易對亞洲的依存度。隨著中間品貿易的萎縮,亞洲經濟體在生產上的一體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倒退。

2014年,亞洲貿易處在緩慢增長中,年增長率2.5%,到了2015年,亞洲的貿易跌入負增長。這是金融危機之後,亞洲貿易首次出現負增長。其中變化最明顯的是進口貿易的下跌,2015年,亞洲的進口下降8.5%,超過出口7.1%的負增長。

東亞經濟體問題暴露得尤為突出,2015年,東亞經濟體出口下降4%,但是進口卻下降了12%。

《報告》稱,東亞貿易的萎縮相當程度上是由於進口的減少所致。東亞貿易中,約60%是中間品。2015年東亞進口下降最劇烈的正是中間品的進口。主要東亞經濟體,包括日本、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等,中間品進口的平均下降幅度超過20%,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日本(-30%),韓國中間品進口下降了20.3%,中國下降了19.5%。

隨著貿易下降,亞洲一體化也面臨挑戰。

2015年,亞洲經濟體作為整體較大幅度地降低了對自身的貿易依存度:從2014年的55.65%跌至2015年的51.48%。

《報告》認為,可能原因是亞洲一體化受到了外部侵擾(比如TPP談判等),阻礙了亞洲經濟體間的聯系。

亞洲在金融一體化方面也遭受挫折,首先是亞洲地區的決策者們在推動金融一體化上缺少清晰的方向和持續的投入。盡管亞洲經濟體擁有世界最高的儲蓄率,1997年至2016年亞洲經濟體的平均國內儲蓄率為31%,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投資資金來自亞洲以外的地區。

《報告》認為,美元升值、中國股市的動蕩、國際初級產品市場的動蕩等突發因素明顯降低了亞洲經濟體股市的相關性及金融的一體化進程。在宏觀經濟層面,不僅各經濟體之間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在弱化,在外界沖擊的影響下,經濟周期的同步性和物價變化的相關性都在降低。

盡管亞洲經濟體一體化出現倒退,但是人員交流仍然處在快速發展的軌道上。與亞洲服務業出現萎縮的情況相比,旅遊業,特別是旅遊進口呈現迅猛的增長勢頭,2015年,亞洲旅遊進口增長33.9%,遠遠超過全球4%的增長率。“亞洲旅客亞洲遊”的現象變得更加突出。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認為,中間品進口的下降可能部分是由於東亞經濟體以本國投入替代外國投入的能力增強。雖然這種變化是令人鼓舞的,但我們仍需謹慎,以防本地區陷入“自給自足”陷阱。

林桂軍認為,亞洲的未來充滿著巨大的不確定性,要走出當前的低谷,亞洲成員需要進一步提升共同體的意識,擯棄以鄰為壑的思維方式。過去幾年來,亞洲經濟體將大量資源浪費在內部紛爭和地緣政治的博弈上,將經濟發展這個主題放置一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31

“壽光起碼倒退兩年” 菜鄉的大棚積水一周仍未抽完

這是一個讓人心碎的身影。

8月25日下午,山東壽光市紀臺鎮孫家村,一位年輕的女菜農面對著自己家的蔬菜大棚在啜泣。

她家有6個大棚,全部在幾天前的大水中被毀。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要重建大棚,每個大棚成本大概在15萬元。現在大棚里還有半米多深的水,不知道何時才能抽幹。即使有錢重建大棚,估計也得到秋後了。這意味著,在損失至少近百萬元之後,近乎一年的時間里她家將“只出不進”。

在山東壽光市的紀臺鎮孫家村,一名女菜農面對自家的蔬菜大棚抽泣,她家六個大棚全毀。李攻/攝

像她這種情況在孫家村比比皆是;只毀掉兩三個棚的,屬於幸運。

而被毀的大棚還會增加。大棚的壘墻是土質的,經不住長時間水的浸泡。一般來說,大棚里進水半米以上不及時排出,大棚就會報廢。

壽光洪災已過一周。在公路上、菜地里,隨處可見一排排的抽水皮管,晝夜不停地抽取大棚里的積水,即使這樣也不知道積水何時能夠抽完。

心碎的壽光

這些抽水設備都是當地政府提供的,菜農沒有這個力量。“現在我們最需要抽水泵,以前的設備都是為了澆菜,幾戶共用一個,誰也想不到現在需要大量排水。”當地菜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記者仔細觀察了一個受淹的大棚,里面的水還足足有半米多,因為原來種的茄子、辣椒等腐爛,大棚里的水已經變黑,散發出陣陣臭味。

遭殃的除了大棚還有畜禽。在壽光,大約有2.5萬頭豬被淹死。截至25日,淹死的畜禽已經全部完成了無害化處理,以防止災後有疫情發生。

部分大棚里的水還有半米多深,水已經發臭,氣味熏人。李攻/攝

受臺風“溫比亞”影響,8月18日、19日山東濰坊市連降暴雨,境內的彌河流域水勢迅猛,大量降水致使其上遊水庫水位上漲過快,逼近警戒水位。為確保水庫安全,當地決定向下遊泄洪。隨著泄洪流量急速增加,彌河下遊部分河段發生河水倒灌,導致周邊多個村莊被淹。濰坊下轄的“蔬菜之鄉”壽光是重災區。

哭泣的不僅有上述這位菜農。壽光市委書記朱蘭璽在救災過程中也失聲痛哭。

“一場大水,讓壽光起碼倒退兩年。”當地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現在,救災工作正在緊張進行。8月24日,山東省委、省政府成立搶險救災指揮部,召開指揮部工作會議,要求要突出工作重點,全力做好受災群眾生活保障、衛生防疫、搜救撫慰、防災排查、生產恢複、蔬菜食品市場供應等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災後重建工作任務。當地一名出租車司機對第一財經說,他也捐了200元,還有很多人自發購買了方便面、礦泉水、油條等送到重災區域。

災後的生產恢複是擺在當地的大難題。第一財經記者詢問多位菜農,沒有一個是參加了保險的,因為“沒尋思能出這樣的災”。同時,菜農也擔心今後的蔬菜種苗會大漲,因為今後需求量會大漲。

“驚到”了菜價

這幾天,濟南市民李女士感受到了壽光災情“傳導效應”。她很喜歡葉菜,每餐必備,但她近日去超市發現葉菜價格猛漲,一斤香菜的價格甚至到了40元。

在壽光當地的便利店,記者買了一把香菜。因為這里香菜論把兒賣,所以記者特意稱了一下,一兩,三元,而且大半菜葉已經枯黃。

在壽光的蔬菜交易市場,部分品種的蔬菜也出現了較大的漲幅。有專業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原來這里的黃瓜價格在1.2元到1.7元之間,而最近有的漲到了3元。

根據山東省物價局監測中心24日統計數據, 該日山東省蔬菜價格指數是125.59,比上周上漲了16.1%,其中漲幅最高的是葉菜類、白菜類和茄果類,分別上漲了26.5%、23.1%和25.9%。

為什麽壽光當地的黃瓜能從平均大致1.5元漲到3元?當地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是因為菜農將損失加到了現在的菜價中。

他說,拿黃瓜來做例子,菜農苗也買好了、地也整好了、肥料也下去了,這時候被淹了,這部分成本自然要加到現在的菜價中。現在,壽光的蔬菜幾乎絕收,剩下能夠產出的菜肯定要漲價。現在絕對是賣方市場。

記者在紀臺鎮的菜地里看到,雖然地勢較高的大棚(主要是“弓字棚”)的積水已經排出,但里面的茄子、辣椒等作物只剩下了耷拉著的葉子,菜農也無暇再去打理。

25日第一財經記者來到壽光蔬菜交易市場,守了半天鮮見車輛進出。交易商告訴記者,現在壽光蔬菜的產量並不大,但還是能夠清晰感受到大水帶來的影響。壽光的蔬菜對農藥殘留控制嚴格,市場尤其是北京市場對壽光蔬菜的需求量很大,現在壽光蔬菜的輸出猛然下降,對市場的影響還是較大的。“現在要是有菜進來,就馬上被搶了。”

在山東壽光,全國最大的蔬菜交易中心比往常冷清了許多。李攻/攝

市場的冷清,物流公司也能感受到。一家物流公司的老板告訴記者,眼下是壽光的淡季,但平時也能走10車貨,現在也就能走三四車。

雖然菜價有波動,但有專業人士認為這是短暫現象,因為現在流通業發達,很快會對壽光災情造成的供應缺口給予補充。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引用山東省物價局檢測中心工作人員的話表示,菜價的波動除了受天氣災害影響之外還有幾個原因:一是立秋前後蔬菜上市屬於青黃不接,夏季蔬菜逐步退市,秋季蔬菜還沒有批量供應,上市量階段性減少;第二個就是南方部分城市遭受強降雨,來山東采購的客商增多;第三個壽光受災了,全國市場受到預期上漲的因素推高了菜價。

前述山東省的工作會議還確定,下一步,要保障市場供應,針對受災地區蔬菜等市場價格波動情況,根據影響範圍和程度,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綜合運用區域調劑、動用儲備、進出口調節等手段及時應對,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哄擡物價等行為。

對菜價真正影響要看10月後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現在壽光受災對北京蔬菜市場的影響並不大,即使有影響也是預期性心理影響,真正考驗災情帶來的影響要到10月份以後。

其實,每年的7至9月份,北京蔬菜的主要供應地是北京以北的氣候冷涼地區,包括河北北部、內蒙古中東部及東北三省,近期北京蔬菜價格出現比較明顯的波動,主要是季節性上漲以及這些產區不利天氣的影響造成的。這個季節山東供應北京市的蔬菜以蔥姜蒜為主,黃瓜西紅柿等其他農產品為輔,占有量很小,所以這次山東受災,對北京蔬菜價格波動沒有很大影響。

壽光當地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到10月份之後,壽光的大棚蔬菜開始大量上市,一直持續到次年的五六月份。據他的估計,這次大水壽光有近一半、也就是近20萬個大棚不同程度受損。“現在的菜價波動,其實與壽光關系並不大。對菜價的真正影響要到10月份之後。到那時候,壽光蔬菜的供應量要占到北京市場的三分之一以上。”他說。

彌河邊被淹的黃桃果園,最深時水沒過了樹梢。李攻/攝

正如前文所述,重建大棚需要時間,種植也需要時間,可以說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壽光大棚蔬菜的近半產量將進入“空窗期”。這種局面需要相關部門未雨綢繆,及早有應對方案。

采訪中,記者深切感受到,壽光作為全國的蔬菜之鄉,牽一發而動全身。雖然這是幾十年不遇的大水,但無論是菜農還是相關部門,對此都缺少防備。而對菜農來說,加入保險情況就會好很多。“但他們喜歡進錢,不願意掏錢。即使是養老、醫療等保險,也需要動員。”

“沒尋思能出這樣的災……”這是當地菜農的最大嘆息。

真的不願意再看到那個啜泣的身影。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12

港人生活質素倒退

1 : GS(14)@2012-07-24 18:18:4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24/16541623

學者:脫離社會現實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較健康的國家和地區,一般家庭僅需約五年左右,收入就足夠買樓;本港這個數字從前年的10.22,升至去年超過11年,已脫離社會現實,是一種警號。
中大生活質素研究中心主任伍世良表示,今年樓價比去年高,估計今年市民的負擔能力會進一步變差,經濟情況「感官上」也較去年更差,「根據呢啲蛛絲馬迹,下年可能會再公佈一個更低數字」。他不希望整體指數跌穿100,「跌破100就即係我哋蹉跎咗10年」。
伍世良續指,即使數字顯示本港經濟改善,但「呢啲經濟增長屬於資本回報而唔係勞動力回報,對普羅市民冇正面影響,政府應該改善資源分配」。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再補充,市民對於政府不滿,含多種因素,樓價是其中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436

豪客失蹤 「十一」銷售恐倒退

1 : GS(14)@2012-09-06 12:09:59

睇來未定新老細,d人唔敢郁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906/News/ea_eaa1.htm



人稱「幟哥」的黃永幟表示,今年以來生意都一般,年初起平均每月的生意額比去年同期跌5%到6%,而7、8月暑假期間由於多本地人外遊,令生意額更差,平均跌7%至8%。他慨嘆,現時餐飲業的利潤已十分微薄。
阿一鮑魚:幾千蚊一圍 客也嫌貴
「阿一鮑魚」富臨飯店老闆楊貫一也有同感。「今年客人都沒有以前出手闊綽,很多人叫你拿菜單來看看『飱唔飱食』,看完價錢後就話『唔飱』。現在別說1萬元一圍的飯局,就算幾千蚊一圍也有客人嫌貴。」
雖然十.一黃金周即將到來,但黃永幟未感期待,反而直稱「不感樂觀」。他透露,今年國慶假來自內地客的宴會訂單數量要比去年大跌三分一之多。為了吸引人流,他表示近月已開始用七五折至八折的優惠價推出龍躉、黃油蟹等名貴海鮮,又在節省成本方面覑手,例如親自去各地辦貨以減省中介費用,以及在員工自然流失後就不再增聘人手。
除了餐飲業不景氣,一向受惠於自由行的珠賽鐘表業也是舉步為艱,7月的零售數據顯示,過往幾年都錄得高增長的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品分類,總銷量竟跌入負增長名單,為-3.1%。太子珠寶鐘表行政總裁朱繼陶表示,對前景仍持「審慎樂觀」態度,認為行業出現整固期是正常現象,但對今年十.一黃金周不會作過多期望,因為今年五.一和暑假這些傳統旺季的生意都比去年淡靜。
太子鐘表:暫停大擴充大招聘
他表示,今年會暫停大型擴充計劃和大規模招聘活動,以紓緩經營壓力。不過他同時指出,近來市不佳,大商戶搶舖的風氣已有所減弱,因而騰出了部分優良舖位,租金也有機會回落,所以如果時機合適,不排除趁機入市。
有零業界人士更憂慮,近年本港對自由行態度轉變,早前又延遲深圳400萬名非戶籍人士來港自由行的申請,恐怕會打擊今年十一黃金周的消費氣氛。零售貨值按年比較,能保持單位數增長已屬萬幸,若天氣不佳,甚至有幾會出現倒退情。
董耀中仍看好 消費減旅客續增
不過,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認為,零售市況未必如想像中差,因為自由行遊客雖然消費力轉弱,由年初人均消費7000至8000元下降至近期5000至6000元,但訪港人數仍有增長。他估計今年國慶假期間,內地客來港旅行團數量會比去年增加10%,平均每日約有400個旅行團在港逗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418

港人英語能力倒退? 雷鼎鳴

1 : GS(14)@2012-11-05 23:30:12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0%80%EF%BC%9F/47001
一個國際教育機構「英孚教育」(Education First)發表了一項調查報告,結果似乎顯示港人的英語能力,從去年僅次於馬來西亞的亞洲第二跌至今年的亞洲第七,排名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南韓與日本之後。不少港人對此結果大感驚慌,特首在11月1日的立法會答問大會中也要對此作出回應。
毫無科學性的調查
我素來對不同的排名都先抱懷疑態度,若不找出其排名的準則,不會隨便相信。以數據而論,這個排名的可靠性不能不使人生疑。香港從去年的54.44分跌至今年的53.65分,僅保「中級水平」的席位,再跌一點,便要納入「低級水平」之列,但這個輕微的跌幅並無特別之處。使人奇怪的是,印度從去年的47.35分在一年內猛升至57.49分,印尼也從44.78分升至53.31分。它們人口這麼多,怎可能一年內有這麼大的進步?
再細看這個排名方法,疑團便可頓釋。原來排名是基於過去三年全球170萬個在網上自願參與一些英語測試的人所得的分數而計算出來。此類並無隨機抽樣的調查,稍讀過統計學的人都知道毫無科學性。各國的分數都太受甚麼人有空參與測試所左右。例如,香港一些英語教學不錯的名校校長若突然想「為港爭光」,大力鼓勵學生上網顯示實力,則下次香港的排名當可被大幅推高。但假如某些英文普通的網民要「唱衰香港」,隨時也可自告奮勇胡亂參加測試拉低分數。
學習環境「貧富懸殊」
既然其排名方法不通之極,我們大可不用因此而介懷。港人英語的真正實力水平如何?我沒有見過有關所有港人英語能力的報告,但長期接觸大學生,卻有如下印象。在英語的說話能力及用power point講解複雜概念的表達能力上,近年我們的學生大有進步,有時會使人印象深刻,但考卷中的英語書寫能力卻未見有甚麼明顯變化。在大學中,內地到港學生的平均英語水平又遠高於港生,但香港本地的精英學生的英語或其他方面的能力卻又絕不遜於內地學生。
這沒有甚麼值得奇怪,我校商學院取錄內地生前,先要面試,獲得面試的條件是他們的公開考試分數足以進入北大清華,但我們每五名參與面試的人才取錄一人。我尚有一猜測,便是港人英語能力可能十分「貧富懸殊」,中產出身的,自小被父母提供機會學習,英語可以不錯,但出身基層的孩子卻苦無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頗為吃虧。
中國在上述排名中世界名列36,低於香港的25。但我們若知道中國大城市中的年輕人學習英語時的衝勁,當不敢看輕他們。我曾說過,中文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語文,劉天賜先生則認為是英文。這個不對,使用英文的人全球只有四億多,但「懂得」英文,包括以英文作第二語文,或只是略懂英文的,全球加起大概十億,與懂中文的相若。這類攀比殊無意義。我相信將來懂英文的,人數一定大增,明顯世界第一,因為若幾億中國人都學懂英語,情況實會大變。本國的語文要懂,但多懂外語,才是知己知彼,智者所取。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847

中共推「七不講」禁談公民權利 被轟倒退

1 : GS(14)@2013-05-12 14:34:1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511/18256067

                正當外界預期習近平上台後,中共可能出現新氣象,來自多方的消息均稱,中共出台「七個不要講」,精神已傳達高校,要求教師不要對學生講「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黨的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司法獨立」。有輿論驚呼:「大倒退時代來臨!」

「講假惡醜 歌頌權貴」

                上海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吳一鳴稱:「聽到這個傳達的精神時,老師們都是對視苦笑,尤其是憲法教研室主任,我們戲稱憲法教研室可以取消了……」北京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授王江松證實:「我校也傳達了中央的七點指示精神。」除教育界,還可能影響宣傳等意識形態領域,北京退休學者姚監復對《蘋果》表示:「是正式文件,逐級由黨內向外傳達。」
「以後大家都不要講真善美、公平正義這些普世價值,都去講假惡醜;都不要講公民權利,都講剝奪公民權利;都不講權貴資本階級,都去歌頌權貴;這樣就可以走向人民的對立面了!」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昨對本報說:「也許他們(中共)感覺到社會危機越來越嚴重,所以還是要從意識形態方面維穩,但我認為這樣只會陷入更大的危機。」

                與七個不講同期曝光的還有「兩個不能否定」。日前黨報《光明日報》社論披露年初習近平發表講話:「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既不能認為甚麼都是過去的好,懷疑和否定改革開放;習又特別強調當年鄧小平堅決維護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重大意義,說「如果當時全盤否定了毛澤東同志,那我們黨還能站得住嗎?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還能站得住?那就站不住了,站不住就會天下大亂」。
胡星斗表示難以理解「兩個不能否定」具體為何,在他看來改革開放本身就是對文革、對三大改造將所有公有制計劃經濟等做法的否定;改革開放提出的依法治國,是對之前無法無天的否定。胡認為:「否定錯誤不會天下大亂!因沒有否定和反思文革,所以會不斷出現新的、局部的文革,這才會天下大亂。」
新浪微博/《蘋果》記者                                                        
2 : 咖哩黃(16844)@2013-05-12 22:17:51

不知所謂的邏輯,由出發點,程序,過程及結果全錯。牠們的邏輯是,只要共產黨能永續執政,再正義合理的事情也可放到一邊。
3 : hh0610(1603)@2013-05-13 04:00:09

我好想睇下份文件寫乜!
4 : GS(14)@2013-05-13 22:35:16

3樓提及
我好想睇下份文件寫乜!


好似全剛了
5 : Louis(1212)@2013-05-15 23:52:48

潘小濤﹕習近平露出毛派真面目?

【明報專訊】習近平上台前,外界對他在政改上抱有期望,畢竟其父習仲勛是1980年代胡耀邦及趙紫陽之後,最堅定的改革派。作為習仲勛唯一政治傳人,習近平在文革又受過迫害,深明毛氏體制之害,應有很大政改動力。

他上台伊始確實表明,不走老路(毛澤東時代道路)、不走邪路(憲政民主之路),只走特色路,即沿鄧小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他下令禁止大吃大喝等,令人耳目一新;去年12月5日在憲法實施30周年大會上,大談「依憲治國、依憲執政」;今年2月23日政治局集體學習,更強調司法獨立,讓民眾感受到公平正義。

原來這些只是表面文章,他的內部講話、指示,逐漸暴露其崇毛、愛毛的真面目。《光明日報》刊登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副主任齊彪文章,引述習近平1月5日對新一屆中央委員的內部講話,提出「兩個不能否定」:「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文中還引述習說,若否定毛澤東,中共體制將站不住,「就會天下大亂」。

這是近年中共最高層首次赤裸裸表明不能否定毛澤東及文革。上周末,北京及上海的大學講師收到據稱來自最高層的「七講七不講」指令:

(1)普世價值不要講,要講中國特色;

(2)新聞自由不要講,要講黨管媒體不變;

(3)公民社會不要講,要講社會管理創新;

(4)公民權利不要講,要講和諧社會;

(5)黨的歷史錯誤不要講,要高舉毛鄧旗幟;

(6)權貴資產階級不要講,要講中國夢;

(7)司法獨立不要講,要講政法委辦案。

這「七不講」固然跟開放多元背道而馳,「七講」更是明顯走回頭路。習近平此舉,固然跟個人價值觀有關,但更重要是形勢使然!

(上)



習近平這樣做就對了, 改革太急可能會毀了中國! 西方就是想中國全面分裂, 方便它們重新侵略中國和重新奴役中國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869

網絡新世代中文倒退 七成人不懂寫癩蛤蟆

1 : GS(14)@2013-08-06 23:59:4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806/18365490

                  央視這個節目模仿美國「National Spelling Bee」(全國拼寫比賽),請來中國最權威的語言文字專家作裁判、發音最標準的央視主播讀題;參賽者由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組隊,另外香港、澳門和台灣隊則由在北京就讀的港澳台生組成,選手年齡都在14歲左右。節目第一期上周五開播後大受歡迎,觀眾讚稱堪可媲美「中國好聲音」。

聽寫比賽考起觀眾

                節目中,央視主播讀出詞組並解釋其語境,選手需在規定時間內準確寫出詞組。一個半小時「聽寫」時間,不但台上參賽者緊張,成千上萬觀眾也在跟着緊張,感慨平時「琅琅上口」的詞句竟「執筆忘字」。節目還在觀眾席特設「成人體驗團」與台上選手同時聽寫測試,結果更令人汗顏。
例如「癩蛤蟆」三個字,不但台上選手寫錯,成人體驗團也有七成人不會寫;「狙擊」、「甲冑」、「飽饗老拳」、「助紂為桀」、「猢猻」等詞,平時常用,但成人組居然有四成寫錯;生僻詞錯誤率更驚人。不少觀眾感慨稱,現在只會鍵盤敲字,都忘了漢字之美,「真是愧對列祖列宗啊」!
有參賽專家指,網絡時代平板電腦、手機普及,越來越多人出現「執筆忘字」情況;如果使用拆字式的輸入法(如港澳台地區和內地五筆字型),情況可能稍好,用拼音輸入法則問題嚴重,用拼音輸入沒問題,但真要書寫很多人會執筆忘字。專家指,國人手寫漢字能力正明顯下降,但人們並不自知。
央視網/搜狐網

最易「會講不會寫」的字

                                      •清癯
•麒麟
•甲胄
•猢猻
•拾掇
•間歇
•熨帖
•狙擊
•黏稠
•沭河(地名)
•癩蛤蟆
•飽饗老拳
•三聚氰胺
•助紂為桀
•梟首示眾
•未雨綢繆
•暴殄天物
•參差不齊
•罄竹難書
•青春少艾
•惴惴不安
2 : GS(14)@2013-08-06 23:59:5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806/18365491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比賽採取嚴格淘汰制,選手只要一次寫不出就出局。來自杭州外國語學校的中二年級男生劉浥塵過關斬將,最終奪冠,被現場參賽同伴譽為「識字大師」;許多女生在微博變花癡,稱「大師,我好崇拜你呀」!
讀《神鵰俠侶》學僻字

劉浥塵的語文老師蘇雲生介紹稱,劉對語文課很執着,每次得不到最高分都要追着老師究根問柢;平時愛咬文嚼字,比如決賽中出了一個詞「清癯」,很多人會認不會寫,但他揮筆一蹴而就,「我是讀金庸《神鵰俠侶》時認識的。」他說。
蘇老師指小劉並非記憶力超強的那類學生,但有股蠻勁。學校組隊參賽後,蘇老師要求所有隊員把《現代漢語辭典》看一遍,惟有劉浥塵,不論會寫不會寫,把辭典1,700多頁所有詞條都手抄一遍。
劉浥塵被奉為「男神」,不僅是能把「惲代英」、「尥蹶子」、「神龕」、「梟首示眾」之類難寫或生僻詞都寫得精準無誤,別的選手聽寫時,他坐一旁也會在手心寫,然後俏皮一笑,意思是「我也會」,惹來女生花枝亂顫。
新浪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645

免費早餐 - 徐家健 買內地電是個怎樣的大倒退?

1 : GS(14)@2014-05-19 10:46:45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07568

環境局3月中發表了一份《未來發電燃料組合諮詢文件》,諮詢期過了三分二,A餐買電,定B餐輸氣,市民和傳媒的反應一直十分冷淡。
直到上星期港燈(2638)主席霍建寧先生一句「買內地電係一個大倒退」,A餐B餐的選擇才算引起較多公眾關注。香港的打工皇帝,彷彿從未如此本土過。
關於這次發電燃料組合的諮詢,兩個月內我在不同報章寫了超過5,000字。鍥而不捨,除了是響應環境局的諮詢,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實在無法理解政府這次諮詢究竟所為何事。講平,諮詢文件話到明A餐B餐價格差距不大;講靚,認為內地空氣質素比香港好的請舉手;講正,霍大班提醒大家內地每戶平均一年停電超過3個鐘,港燈停電卻只少過1分鐘。
霍大班有的是最新數據,霍大班未話俾大家知的是在雨水不足的2011年,雲南水電發不出來的後果是平均每戶停電超過5個鐘。但我最唔明白的是,為甚麼向內地電網買電是一種燃料?不久前,我出席一個有關發電燃料組合的研討會,台上其中一位講者是環境局的高官。我問了高官兩個問題:(一)買電是否發電燃料的一種?(二)以買電來發電講得通的話,為甚麼不索性買夠100%,一次過解決以後所有發電燃料的問題?高官的回應是:(一)買電是發電燃料的一種。(二)假設性問題唔答。
高官之後反問大家,根據國家規劃,向前看內地電業長遠發展只會愈來愈靚、愈來愈正,我們甚麼時候才考慮與內地聯網?公開回答高官的反問前,容我先自問自答今天內地空氣污染仍然嚴重是怎樣來的?煤電廠脫硫脫硝的減排設施,兩電有,內地電廠的確亦急起直追。
但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會長文一波最近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這樣說過:「很多污染治理設施或閒置不用或間歇運行,形同虛設,完全實現不了污染物達標排放要求。」另一單幾日前的新聞,在內地負責煤礦開發、淘汰落後產能、煤炭清潔利用審批權等的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涉嫌舞弊被查時在他家中發現上億現金。
現在讓我回答高官的問題,答案很簡單,至少等到內地的空氣質素和供電可靠度追得上香港。這樣看吧,B餐輸入內地天然氣講靚講正都是我們港人自講,正如不少香港人都喜歡在內地淘寶網購物;至於A餐向內地電網買電,今天還未係時候在淘寶網買內地奶粉給我們的孩子喝。
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69

民主大倒退 然後大躍進 周顯

1 : GS(14)@2014-11-14 09:40:1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日前說了樓價不會長升不跌,也不會長跌不升,而是有升跌周期,日本樓如是,香港樓也如是,全世界的房地產市場也如是,這就是樓價的周期理論,是歷經驗證而不衰的真理,這周期理論真理非但可以應用在樓市,還可以應用在所有的投資工具,包括了股票。


「螺旋式上升 波浪式前進」

西方資產階級的投資書籍,如果是學術性的,多半會引用《創世紀》中的七隻肥牛和七隻瘦牛的故事,來說明周期理論,但是,如果是在共產國家,則會引用馬克思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說法。我認為,馬克思所用的說法,比西方資本主義的說法,更加能夠正確地描述事實。所以,當我在課堂上投資課程時,都是採用了「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說法。

其實,根據馬克思主義,「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本來是用來描述歷史的進程。我有一個想法,不知對不對,就是在未來,全世界都將會採用民主制度,這是歷史的必然,不過,由於歷史的進程是「螺旋式上升」,就算是最終往民主的終點走,也並不代表不會走回頭路,民主大倒退,這正如牛市也會大調整,這好比,法國大革命之後,結果是回復了帝制。

我看今日的政治局勢,民主大倒退,大調整的趨勢,恐怕已經形成。我認為,英美式民主已經連續戰勝了幾十年,就算是來一個大調整,中國上來,俄羅斯上來,伊斯蘭國來個大反擊,美國則會衰落,也是合理的一個調整。不過,100年後,則應該全世界都會變成了民主國家,這就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4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