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天馬影視(1326、8039)騙錢奇招(更新)

今次是筆者第3次寫這家公司,第一次是這個,第二次是這個,今次是一招比一招毒辣了。

在2015年3月6日,公司發佈公告,再次向主席妹妹黃潔芳收購智理電影廣告有限公司,作價6,800萬,以1,004萬現金,加上以1.26元發行4,600萬股支付,估價是利用出名於煲水估值的羅馬國際(8072),價格為8,200萬。

這個資產是在2009年由林詩澔向主席前持有的上市公司東方娛樂(9,後易名長和國際實業)購回,作價227.5萬元,後來在招股書亦寫明是林詩澔持有,為何現在卻有這個變化,其實也可從公開資料找到的。

根據公開資料,林詩澔為主席女兒黃漪鈞的前夫,在2010年結婚。但2013年東周刊披露,他們已經貌合神離,亦已住在不同的地方,但據聞他們無第三者,可能都是生活習慣不同所致。最近的新聞亦有提及,他們去年已經分開,男方最近已有新歡,亦已獲女方承認。相信當中他們亦有個人資產的安排,把原來由男方持有的股權轉移至主席的妹妹了。

根據公告,2009年公司仍然虧損,2014年情況仍然也是差不多,但價格卻多了接近30倍,估值就增加了接近40倍,原因就可能是因為增加一本尚未出版的「銀聯白金」月刊的70%價值,但是根據描述,都是賣一些奢侈品的雜誌,但在中國打貪下,這本雜誌的銷量能有多少呢,又是否值這個價值呢,應該還是值得商榷的。

黃先生的財技在一次給人騙過後,竟變得這麼神,我想我還是不夠他們玩的,大家也要小心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945

欺詐廣告搶走全球21%移動廣告流量 它是如何騙錢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2624.html

欺詐推廣已經占到了全球移動互聯網廣告流量的21%?

這是獵豹移動在今年4月份針對全球移動互聯網的一項抽樣調查中得出的數據。

在這背後,欺詐廣告的灰色產業鏈上,欺詐廣告最大流量來自哪里?它們究竟是如何賺錢的?誰是利益鏈條上的受害者?

欺詐廣告怎麽賺錢?

根據獵豹移動安全實驗室的監測,欺詐廣告的源頭主要是色情網站,除此之外還包括遊戲門戶、下載站、搜索引擎等。

其中,色情內容主要來自28家全球性質的色情網站,包括流量巨大的pornhub和xvideos都被發現有欺詐廣告內容。這些網站自身並不銷售廣告,而是把流量出售給第三方DSP來獲取收入,他們對廣告內容無法嚴格審核。當用戶瀏覽成人網站、電影網站或遊戲網站時,會看到欺騙性的橫幅廣告,或者偽造的系統提示消息:“你的手機已經被感染”,或者“安卓系統需要升級”,只要點擊這些廣告,就會被安裝本不需要的APP,例如瀏覽器、系統優化軟件等。

每安裝一次這些應用,欺詐者可以從受害公司那里獲取0.3至2美元不等的報酬。根據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的統計,全球移動廣告的支出到2016年將達到420億美元。如果按照惡意流量占所有流量21%來估算,欺詐廣告將給廣告主造成大約80億美元的巨額損失。

而在整個移動互聯網上,欺詐廣告比例穩定在20%上下波動,很多中小平臺、廣告主成為受害者。

特別是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企業“出海”的盛行,獵豹移動安全實驗室監測發現,很多進行國際推廣的中國公司成為欺詐廣告的受害者,例如UC、百度等,同時也有印度、巴西等國家的本地互聯網公司,如OLX。通過欺詐廣告誘導安裝的流量,被混入移動廣告平臺中,出售給進行全球推廣的公司。

反欺詐廣告兩大門檻:技術和行業潛規則

反欺詐廣告存在兩大難點,首先是技術門檻。

根據獵豹移動安全實驗室的監測,欺詐廣告推廣者用了高科技手段來逃避聯盟方的技術監管,例如毫秒級更換廣告素材,針對不同地區、語言和機型進行投放,除非建立高科技的反作弊團隊,否則難以對廣告的實時有效性作出評估。但事實上,絕大多數DSP缺乏技術實力,無法建立這樣的反作弊團隊。

第二個難點是因為“欺詐廣告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廣告業的行業潛規則”,只要有流量,廣告聯盟可以獲取廣告費,甲方廣告商可以有好的用戶數據給資本市場講故事,惡意推廣者同樣可以獲取利潤。在這種環境之下,大家明知道問題存在,而選擇放任自流的態度,導致環境日益惡化。只有用戶成為真正的受害者,他們被漫天飛舞的垃圾廣告包圍,無法捍衛自己的利益。

獵豹移動安全實驗室監測發現,欺詐性廣告分別屬於以下幾個網盟,它們也是受害者:如ExoClick、reporo、PlugRush、SlimTrade、TrafficFactory等。獵豹移動稱,要想應對移動互聯網上的欺詐廣告,需要在服務器端和客戶端安全兩方面都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同時在深度學習和大數據方面有實際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57

騙錢和退殼的故事-中國綠色(90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325/LTN2015032525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417/LTN2015041761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119/LTN2016011957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229/LTN2016022991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425/LTN20160425120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520/LTN2016052069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520/LTN20160520696_C.pdf

總體來說,這間公司都是一個陷阱,賣法多障礙其實老實和隆成集團(1225)一個模樣,一樣的著名外國人公司買方,一個想騙錢走退殼的老闆,又一個醫生系產物,和一個重大配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73

票據涉案資金達94.7億背後:銀行內鬼與中介合謀騙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24/1024716.html

記者統計,今年票據涉案資金已經高達94.7億元。銀行虛假貿易票據、票據變報紙等內外勾結的騙局層出不窮,銀行員工涉案或違規,少不了“神一樣存在”的票據中介,其與銀行員工內外勾結,利用虛假票據、一票多賣、期限錯配等手段來套取銀行資金。與此同時,監管層越來越嚴厲的監管和排查也開始襲來。

001-002thumb_head.thumb_head

一堆堆紙質票據,從銀行換出數千萬、數億元的現金,這是企業融資的一種方式。然而票據交易造假案頻現,目前累計涉案金額接近95億,海量紙質票據當中還有多少問題票據?一位地方銀監局人士稱,對於票據業務風險排查繼續進行,未來電子票據將逐步取代紙質票據。

銀行虛假貿易票據、票據變報紙等內外勾結的騙局層出不窮,監管層越來越嚴厲的監管和排查襲來。本報記者了解到,由於高風險和嚴格監管雙面擠壓,銀行紙質票據業務大幅萎縮,優質票據資產成為稀缺品。

內外合謀騙錢

問題票據不斷浮出水面,監管層對銀行票據業務的風險排查力度不斷加碼。

寧波銀行日前發布公告,稱在票據業務自查過程中,發現深圳分行員工違規辦理票據業務,涉及3筆業務,共計32億元,目前已兌付結清。今年以來銀行票據風險不斷,年初農行北京分行曝出39.15億元票據案件,而且發現部分票據變報紙。此外中信銀行蘭州分行9.69億元票據無法兌付、天津銀行上海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7.86億元風險資金,龍江銀行發生冒名辦理貼現的6億元。《華夏時報》記者統計,今年票據涉案資金已經高達94.7億元。

銀行內鬼為何盯住紙質票據下手? “紙質票據通過克隆和塗改方式進行偽造,而且手法越來越高明,甚至到了肉眼很難辨別的地步。”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票據部門管理人士稱,如果銀行收票人員動心,就會鋌而走險有意放行虛假票據,內外勾結使得詐騙得逞。

從監管層對違規案件清查當中,也可以看出問題票據原因所在。過去10年銀監會公布了1000多條處罰信息,其中有四分之一是有關票據違規的,違規包括無真實貿易背景、調查不盡職、票據查驗不力等。

7月6日,銀監會城市銀行部下發《關於對城商行票據業務進行風險排查的通知》,直指票據業務專營治理落實不到位、實物票據管理混亂、與票據中介聯手違規交易、資金劃付違規操作、員工行為管控不力。並且要求各城商行排查全部票據業務及票據從業人員。

“排查票據人員”成為此次重點,這在清查當中還是第一次。上述《通知》還要求了解員工的消費、交友、出勤等情況,並對重點排查對象進行談話,發現疑點,跟蹤分析,消除隱患。此次全面排查要求7月31日前上報。

銀行員工涉案或違規行為,少不了“神一樣存在”的票據中介,雖然遊離在交易環節之外,但與銀行員工內外勾結,就會利用虛假票據、一票多賣、期限錯配等手段來套取銀行資金,高風險隱藏其中。

票據風險讓監管層操碎了心,早在去年末,銀監會就發布了《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票據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今年4月27日,央行與銀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加強票據業務監管促進票據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摸底和治理票據中介。如今,寧波銀行再次出現票據風險,銀監會更為嚴厲的風險排查文件又下來了。

交銀國際最近報告稱,中國銀監會要求城商行更嚴格地進行風險排查,表明監管層判斷區域性銀行票據業務存量風險仍未充分釋放。由於監管延續趨嚴的方向,不能排除未來再次爆出個別票據案件的可能性。

紙質票據雕零

曾經繁榮的紙質票據交易,在風險頻現、監管收緊之下,逐漸變得冷落起來。

“以前只要跑得過來,就會出差收票,現在一個月都難得有一單。”華南一家城商行專門負責收票的人士說,接下來要考慮辭職的事情了。

本報記者了解到,現在銀行更多地選擇了電子商業匯票交易。早在2009年,央行就在銀行系統推行電子商業匯票系統,但是紙質票據交易更廣泛。現在紙質票據業務收縮,本報記者從銀行了解到,一是優質紙質票源不多,收票難度加大;二是銀行主動轉向電子票據交易以防止風險。實際上,由於監管層的清理整頓使得不規範的票據業務大減,行業因此得以肅清和規範。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認為,建設電子票據交易系統,有利於提高票據市場交易效率,降低票據市場交易成本和交易風險。

6月,央行相關負責人稱,用2-3年的時間取消現行的紙質匯票,通過電子匯票系統、網上清算系統降低票據業務和資金清算當中的風險。

建立票據交易所成為央行當下工作重點。7月初,落地上海的票交所相關負責人召集農行、招行、平安、中信等商業銀行開會,要求銀行系統接口盡快同步,以確保票交所11月正式上線。

建立票交所的意義不言而喻,不但能夠規避風險確保交易安全,信息共享電子操作效率更高,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票據和資金實現全國最快“配置”,甚至電子票據付款最長可以由此前的半年延至1年等。

然而,銀行卻不那麽情願,上述股份制商業銀行票據部門管理人士認為,強推電子票據還存在現實的問題,比如互聯網的普及、電子票據流通問題等等,“為了防止紙質票據風險,可以雙重防風險,比如將紙質票據進行電子化信息,銀行之間信息對稱核實。”

銀行如何在制度上防止票據風險?上海市金融學會票據專業委員會會長肖小和認為,銀行總行需要制定全行票據業務有序發展的總體規劃,制定完善的票據風險防控制度與機制,加強對票據業務事前、事中及事後的監督管理,並設定合理的票據業務考核指標。分行層面應加強風險防控執行力,將票據風險管理措施落到實處,不以短期利益降低風險防控標準等。

  • 華夏時報
  • 姚茂敦
  • 肖君秀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網友評論 0
Default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每經網立場

Sumbit

最新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37

1350萬存款一年後只剩158元 銀行內鬼竟這樣騙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25/1056084.html

____.thumb_head

林某在上海做生意,2011年,他在杭州某銀行開了個活期賬戶,存入1350萬元,並隨後修改了賬戶密碼。大約一年後,林某前往銀行查詢余額,發現卡上只剩下158元。

即便再有錢,一千多萬也不是小數目,被嚇出一身冷汗的林某立即報警。

那麽,是誰有這麽大能耐,動了銀行賬上的錢?又是怎麽做到的?經過調查,警方發現這個案子另有隱情。

昨天,紹興中院開庭審理了這起巨額詐騙案。

被高額利息所誘

他將1350萬元存入銀行

被告人之一的盧某,今年57歲,衢州龍遊人。從外表看去,他是個大老板,管理著四家大型公司,業務涉及金融、工程、貿易、造紙等多個行業,號稱“每天進出幾千萬元”。

2011年3月,盧某因在建德有工程項目,需大量資金周轉,便找到蘇州一家金融投資公司的老總錢某。錢某主要做資金中介,盧某希望錢某能夠幫忙找到大筆資金,承諾支付高額利息。

很快,錢某就通過自己公司的員工聯系到了受害人林某。

林某被告知,只要他在銀行開設一個賬戶,在規定期限內不查詢余額、不轉賬、不支取現金、不開通電子網銀,就可以獲得年利率20%-24%的高額利息。

錢反正存在銀行,看起來沒有任何風險,林某動了心。2011年4月27日,他在杭州某銀行開設了一個活期賬戶,第二天便轉入了1350萬元。

錢某借口銀行內部需要確認信息,要走了林某的身份證號碼、賬戶號和賬戶初始密碼。

為了保險起見,林某將錢存入後,修改了那個初始秘密,以為這樣就高枕無憂了。果然,在此後一年時間里,林某先後收到兩筆共100多萬元的利息。

2012年,林某到銀行查詢余額,驚愕地發現,賬上只剩下158元。

巨額存款不翼而飛

竟然有銀行員工當內鬼

1350萬究竟去了哪里?既然存入了銀行,又及時修改了銀行密碼,怎麽會被人轉走呢?究竟是誰以什麽方式作的案?

事情還要從林某開通賬戶那天說起。錢某拿到林某銀行卡和身份證信息後,立即告之了盧某。盧某早就與該銀行上虞支行的員工程某(已判刑)說好,兩人很快為該賬號開通了網上銀行,並由盧某的員工冒領了U盾。

這樣,林某的賬戶就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人“開了後門”。雖然他更改了賬戶密碼,但並不影響網銀的正常使用,賬戶里的錢仍然可以隨時通過網銀轉賬。

起訴書指控,盧某、錢某等人通過以上方式,將林某的1350萬元轉走,除去支付的利息126.9萬元,實際騙得人民幣1223.1萬元。所騙取的資金,大部分被盧某用於歸還債務、支付另外數筆借貸的高額利息。

事實上,這並非盧某等人第一次使用這種方式詐騙。在此之前,盧某夥同錢某等人,在江蘇騙取了約7.78億元的資金,以還本付息的方式歸還約4.47億元,實際騙得人民幣約3.3億余元。

“大老板”拆東墻補西墻

資金鏈斷裂難補虧空終被抓

法庭上,盧某辯稱,自己為了做生意籌措資金,只是通過“銀行操作”把這部分錢轉為己用,之後會通過銀行歸還。“我只是在變相籌措資金,即便有所不當也只不過是違規,不存在違法。”除了詐騙之外,盧某被指控的另一項罪名是變造金融票證罪。早在2009年,他和上虞某銀行的支行行長鐘某(已判決)串通,通過塗改存折、更換戶主原存折的方式,獲取了受害人朱先生賬上8000萬元資金。之後,鐘某利用職務之便,違規將這8000萬元轉入到盧某個人賬號及其名下公司賬戶,歸盧某使用,至案發這筆錢仍未歸還。

公訴人說,盧某雖然掌管多家公司,但其財務狀況十分混亂。他拆東墻補西墻,以高額利息為誘餌騙來的錢,都拿去還前面的虧空了。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

法院昨天未當庭宣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999

貿易融資騙錢是得的

1 : GS(14)@2012-09-13 23:53:3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13/18014932
司警於08年獲悉,指有兩間澳門公司的銀行賬戶,短時間內不斷接收香港大額滙款,但滙款數天後便轉走,經追查發現還涉及另外兩間澳門公司,以提供供應貨品發票,協助香港兩間貿易公司訛稱從澳門購買洋酒,向多間香港銀行申請400多次融資貸款,涉款達3億元,其間先後將7,000萬元款項滙至澳門四間公司,再由他們轉走款項。
2 : 太平天下(1234)@2012-09-15 02:11:02

1樓提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13/18014932
司警於08年獲悉,指有兩間澳門公司的銀行賬戶,短時間內不斷接收香港大額滙款,但滙款數天後便轉走,經追查發現還涉及另外兩間澳門公司,以提供供應貨品發票,協助香港兩間貿易公司訛稱從澳門購買洋酒,向多間香港銀行申請400多次融資貸款,涉款達3億元,其間先後將7,000萬元款項滙至澳門四間公司,再由他們轉走款項。


何止得,隨時上市tim..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5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