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風雨中 兄弟攜手撐家業 馬維建 馬維辰

2015-12-21  TWM

長長的黑夜,終見曙光。二○一五年八月十三日,元大金控宣布購併大眾銀行,合併之後,元大銀行一躍成為擁有一五五家據點、擠入國銀據點數第七的銀行;也為元大金控在證券業龍頭地位之外,成功打下銀行這第二隻腳。

這場合併的意義,對元大集團而言還不止於此,因為這也是大股東馬維建、馬維辰兄弟,首次聯手操盤的勝仗。在強敵環伺下勝出,向外界證明,元大馬家在父親馬志玲以一次又一次的購併,坐穩證券業龍頭寶座之後,兄弟接手,也能續領風騷。

過去幾年,在歷經父親生病失智、母親杜麗莊牢獄之災的重擊下,馬家兄弟在暴風雨中彼此扶持,一路隱忍,多少酸楚不足為外人道。但是,午夜夢迴的心痛、面對外界訕笑與譏諷,如今都在這場購併與推動企業壯大的行動中,化成了養分。

父母不在的日子,馬家兄弟的第一場戰役告捷,也向外界展現少主當家的時代到來。

撰文 / 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55

微軟亞研院副院長馬維英加盟今日頭條 管理AI實驗室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4/161214.shtml

微軟亞研院副院長馬維英加盟今日頭條 管理AI實驗室
黑智 黑智

微軟亞研院副院長馬維英加盟今日頭條 管理AI實驗室

這也是繼前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後,今日頭條引入的又一位副總裁級別人物。

2月14日消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常務副院長馬維英已離職,將加入今日頭條出任副總裁,管理今日頭條人工智能實驗室。今日頭條方面已確認了該消息。

馬維英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常務副院長,於2001年4月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負責在信息檢索、互聯網搜索技術、數據挖掘, 多媒體管理和移動信息瀏覽方面的研究。

據了解,馬維英博士於1990年畢業於臺灣國立清華大學電氣工程系,之後於1994年和1997年分別獲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UCSB)電氣和計算機工程系碩士和博士學位。在他完成博士學習的1994年到1997年間,他參與了UCSB的Alexandria數字圖書館(Alexandria Digital Library)項目。馬維英從1997年到2001年在惠普實驗室工作,從事多媒體自適應傳輸和移動因特網的分布式多媒體服務系統的研究。

馬維英離職後,有消息稱微軟亞洲研究院自然語言計算組主任周明和人工智能方面的首席研究員劉鐵巖將升入高級管理團隊,擔任副院長級別職務。該消息暫未得到微軟方面證實。

這也是繼前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後,今日頭條引入的又一位副總裁級別人物。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也曾在2016年11月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稱,今日頭條是人工智能的先行者,並講述了今日頭條關於人工智能的探索和嘗試,比如,頭條尋人,頭條問答等。

馬維英 今日頭條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342

今日頭條副總裁馬維英:頭條正在建視頻理解系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26/163310.shtml

今日頭條副總裁馬維英:頭條正在建視頻理解系統
i黑馬 i黑馬

今日頭條副總裁馬維英:頭條正在建視頻理解系統

2017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陽開幕,今日頭條副總裁馬維英發表演講,為我們講述人工智能與信息流的未來。

i黑馬訊 5月26日消息 昨日,2017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陽開幕,今日頭條副總裁馬維英發表演講,講述人工智能與信息流的未來。

馬維英表示,頭條正在建視頻理解系統,監督式機器學習可以使用這個大數據來訓練自動視頻理解系統,學出的系統再給審核人員用,讓他們更高效的審核。“頭條有機會開發出更好的機器創作還有機器閱讀的技術。”

以下為馬維英的演講內容

大家好,非常榮幸參加此次論壇。

獲取信息是人類社會自古以來就有的需求。PC互聯網時代,有搜索引擎,有人找信息,信息也找人,所以廣告、搜索成為了一個完美的結合。而今天我們到了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新階段,新的信息平臺又出現了,接下來我將介紹今日頭條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促進人類社會的信息交流與創作。

人工智能的本質是什麽?我認為是軟件產業的顛覆性革命。今天大家都談到軟件在吃全世界,但很多人不一定認識到軟件產業本身也在被顛覆。過去的軟件要由工程師用各式各樣的編程工具寫出編程語言。但過去二三十年間萬物數字化之後,數字表達讓很多東西從類比世界走到了數字世界,這為計算機提供了機會。

計算機的強項就是會算並且算得快,可以用光速推進。原來人類社會中很多耗時的過程一旦數字化之後可以直接算。比如人與信息的連接——以前在雜誌、報紙每個月流傳一次,但現在幾毫秒我們就可以連接一次。

我覺得今天有幾大趨勢在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第一個是萬物數字化。第二個其實是大計算——GPU、PGA,今天還有新的Computing的device,提供了幾千臺服務器分析數據的能力,並且能力民主化之後人人都可以隨取隨用。而大計算意味著可以訓練大模式。剛剛我提到軟件產業的革命,其實今天軟件本身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模型,它包含統計的模型,包含符號邏輯的模型,包括知識表達。所有人類社會中累積的大數據,用現代的機器學習構建大模型之後,就可以進一步自動化人類社會中的許多流程。

52

從今日頭條的角度來說,我們認為當下人工智能可以重新定義新一代的信息內容平臺,也能夠更高效的連接人與信息。我們可以幫助數字生活,之後再進一步幫助數字工作,然後最終人機交互界面能夠有新一代的機會發生。

今天來貴陽我們看到大數據的確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大計算又給了我們能夠建立大模型的機會,今天整個軟件產業就因此走上了一個新的時代。越來越多的軟件是基於數據寫出來的,但它怎麽寫呢?這些軟件本身都是幾千億兆的參數,參數量太大不可能人調,那麽就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來調參數。

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背景,再回過頭來看,今日頭條其實就是在這樣一個趨勢中重新定義信息平臺。以前搜索引擎對用戶的理解可能只是幾個密切搜索的關鍵詞還有點擊過的網頁,它與網站有沒有直接關系,並且要做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把網站里的結構信息重建後做相關排序,而每個人看到的搜索結果都是一樣的,排序算法沒有針對個人個性化。

今天,在頭條上每個用戶都有一個很高維的向量表,每篇文章不論是新聞、圖片、視頻、直播、問題或答案,都是一個高維向量的深度學習學出來的表。在中國今日頭條有海量用戶,機器知道他們在什麽時候想看什麽,這些信息幫助我們理解了用戶。

我們有頭條號,今年還有微頭條,創作者把他們的內容給到今日頭條,而我們在中間做個性化推薦。如今智能手機讓人不再受限於一個場景,地理位置也不再被綁縛,他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來接受信息。這個信息不管是與工作相關還是學習、娛樂,基本上都在同一個信息平臺里面。所以我們連接兩端,左邊我們看到的所有的文章、主題、視頻、問答和圖像,另一邊是人。我們希望能夠作為一個最懂你的平臺來智能連接這兩邊的人與信息。

這張圖代表了我們未來的遠景。一個新的時代從信息的創作端,也就是創作者,到信息消費端的讀者,有各自各樣推送的管道和應用在背後,每一個中間人與信息連接的都是一個信息流。我們在今日頭條建設這個人工智能的基礎建設平臺和服務,來支撐整個頭條大數據中的處理、分析、挖掘、理解、組織。

因為人工智能很大程度上依賴大數據,如果你能夠清楚地定義每一個輸入、輸出,又很多例子樣本可以幫你學習中間的非線性轉換方程式,現在深度學習的方法其實都做得非常好。在頭條我們會對信息進行過濾、審核再進一步借由它的表達方式進行個性化的分發。分發之後還有互動、交流以及二次傳播。原來信息消費者今天也變成信息創作者,越來越多的人都在生產新的內容,分享新的視頻、問題和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希望用這樣一個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平臺+服務,讓算法來學習這里面每一個環節的語義表達方式。

未來整個社會要從數字化進一步走到智能化表達。今天人工智能可以用來學習從數字表達到語義表達的轉換(transformation),因為數字化之後還不夠,計算機無法直接理解, 人工智能學習語義表達全世界,在那個空間里計算機的能力就可以發揮。用向量計算加加減減就知道圖像里面是什麽,加加減減就知道它的內容能產生什麽樣的情感,是悲傷、是快樂,是害怕,對內容有產生情感的認知。

頭條正在建立一個我認為將來最好的一個視頻理解系統,因為我們現在有大量的短視頻、小視頻,我們也有大量的標註系統,因為審核團隊在工作中提供了很多標註,監督式機器學習可以使用這個大數據來訓練自動視頻理解系統。而學出的系統再給審核人員用,那他們就更高效的審核,並且仍能提供更多的反饋和新的標註數據,因為他們可以告訴我們之前的正誤。所以人+機器,機器幫人,人又幫機器讓我們產生正循環,不斷的叠代大數據。所以我們就是要閉這個環,這個環包括閉用戶的環,還有閉我們內部工作人員的環,我們運營人員的環,我們審核人員的環,不斷的借由這些大數據,挖掘人的智能。我們相信在這樣的基礎下,頭條有機會開發出更好的機器創作還有機器閱讀的技術。

我們看到已經有越來越多機器在寫作、回答問題甚至創作視頻,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機器創作將會做得越好。頭條大量的應用場景,數據跟閉環,將使人工智能輔助內容創作端做出源源不斷的創新,同時在人工智能輔助的消費端也可以有新的創新。

58

很多人說頭條已經用人工智能重新定義了個性化信息流。但不僅如此,我們也希望能在社會公益、社會責任方面創造更多的價值。大概在去年二月,我們開始有頭條尋人的項目,從多個來源獲得失蹤人口的信息。收到信息後根據走失的時間、地點精準推送尋人啟示到那些可能有走失人口線索的人中。

到今年5月頭條尋人成功的找到1800多人,發布過大概有10700多條尋人信息,已經是中國現在最高效的互聯網尋人機構。在我們尋找到的失蹤人口中最年長的是一位101歲的北京通州老人,最快的找到是一位北京離家少女發布後僅用時一分鐘。

最近一個很感動我的例子是頭條尋人幫助了一位臺灣97歲的老兵,他的名字叫做胡定遠,離開大陸77年。他原來村莊的人都散了,後來我們利用頭條尋人居然幫助這位97歲的老兵順利的返鄉找到他的家人。因為我父親也是一位老兵,所以我看到這件事情非常感動,因為我能體會他離家50年,重新跟家人團聚的心情。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事情,我認為今天人工智能的確可以創造更多的人文價值。

做完頭條尋人之後我們嘗試了頭條追逃。今年2月開始這個項目和中國的一些警察,以及法院合作。頭條追逃可以精準定位到一個事件發生的時候,在該地點附近可能有線索的那些人,特別是撞車之後逃逸的人。頭條追逃最快的例子在兩個小時之內,因為他剛回辦公室他的同事就說頭條追逃已經有你的信息。他覺得自己肯定逃不掉就去自首了。我們在這些項目上與國家合作,希望可以用人工智能幫助找到遺失人口或者抓住肇事逃逸者。

第三個例子是我們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在公共信息服務上所發揮的作用。我們內部已經建立了一套針對假新聞和謠言的系統,能夠知道從算法和人兩個管道獲得假新聞的信息。首先系統背後有一個很大的數據庫,可以不斷累積歷史上所有的虛假謠言,包含一些千年老謠,在民間流傳很多但沒有事實根據的內容等等。當這些類似謠言再次出現時,系統就會自動發現屏蔽。同時很多虛假信息在人工審核確認後,我們還會針對閱讀過之前假新聞的人主動推送一個辟謠,告訴你之前看的這個消息是錯的,消除虛假新聞信息對用戶的影響。

再回到這張圖,就看到整個頭條的願景。人類社會當初為了連接人與信息,在文字出現之前結繩記事,重要事情結一個大團,小事情結個小團傳遞給下一代,但很快這個結就失去了意義,因為很快人就忘記了那個結是什麽意思。到公元前100年的時候蔡倫發明了造紙,大概在1000年的時候畢升發明了活字版印刷術,這兩個發明驅動了整個人類社會信息的傳播。直到過去前四五十年互聯網、計算機的出現,它們開始被顛覆。而過去十年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又產生了新的改變。可以看到顛覆在加速,原來2000年沒什麽變化,過去三四十年已經開始,十年又是一個變化。

我覺得未來人工智能可以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便捷,就像現在它已經幫助每一個人創作、發現、使用、傳播各式各樣的信息內容。在今日頭條這樣的平臺我們相信人機交互,人機互相學習,人幫機器,機器幫人,大數據閉環,能夠讓人工智能再往前走到超級智能,這是我們看見的未來,也是今日頭條的使命,謝謝大家。 

人工智能 信息流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6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