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餖飣

2012-8-6  TCW




CC審查旺中集團收購中嘉,扯出「走路工」風波。我本不十分關心這件事,但正因為它「不是要命的事」,正好適合舉例。

此次走路工事件,源自「週刊爆料」,而有新聞系教授一度質疑其真實性。我對「爆料」,尤其是「網友提供」,常持保留態度。因為「網友」一辭,往往予人「一 大群人」的錯覺,但很可能只是一個人,而「爆料」更十之七、八是匿名行為。「一個匿名的人」通常予人不可靠的感覺,是吧!

要知道,即使是真人實名,甚至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聖人,且是親眼看見,也有可能看錯事情:

孔子周遊列國,在陳蔡之間絕糧,有七天的時間吃不到米飯,只能喝野菜羹,中間摻一點米粒。

有一天,顏回出去,討了一些米回來煮飯。孔子「剛好望見」顏回伸手到飯鍋裡撈飯吃,只能假裝沒看到。過一會兒,顏回來請老師吃飯,孔子說:「方才夢見了先君,你先盛一碗乾淨的飯食去祭祀先君。」

顏回說:「那這一鍋不行了。剛才有煤灰掉在鍋裡,我不捨得丟棄那沾了煤灰的飯粒,就撈起來吃了。所以,這一鍋飯不適宜祭祀祖先。」

孔子嘆息說:「人都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眼見也不足為信啊!」

那幾張「白衣女發錢給學生」的照片,已經證明為真實,也因此大家很容易下結論:此事有「有心人」在幕後操弄,內情不單純。

我無意評論或揣測「發錢給學生」的動機,因為,那只是「餖飣之事」。

「餖飣」是相對於「正飣」而言,大致上有兩個意義:一是配菜,如蔥油雞中的蔥,「蔥好味過正飣」;一是看菜,擺了好看,卻不中吃的菜。因此「餖飣」就被引申為「無關主題的枝節小事」,李敖批評錢穆治小不治大,就創了「餖飣史學」的名詞。

易言之,有教授帶了學生來抗議,是否即意味旺中併中嘉為不義?學生領了走路工來抗議,是否即意味他們抗議的行動為不義?問題仍有討論的空間,不能遽下結 論。但是,重點不在那裡,那只是「餖飣」。媒體集中度才是「正飣」,如何才能避免媒體壟斷才是「正飣」,NCC決議的「附停止條件」是否合理、可行,才是 「正飣」。

很遺憾,新聞的焦點竟然是走路工,而非媒體秩序與NCC的決議品質——蔥油雞裡的蔥可能比雞好吃,紅燒魚裡的豆腐可能比魚可口,但是,怎麼可以不讓人吃魚、吃雞呢?

再說本文的「正飣」。

今天,幾乎每個人都有手機,手機上多半有攝影機,很多車上都有行車紀錄器,數位電訊傳播更無遠弗屆。所以,「網友」每PO一段影片,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 「人盡皆知」。而危險處也就在這裡了:影片的真偽、當事人的動機都不是短時間可以釐清,而傷害卻已造成。畢竟,大多數人都不是孔子、顏回,更何況孔子也會 錯誤解讀(即使親眼目擊),顏回則有幸是孔子願意相信的人。既不是孔子、顏回,試想在選舉中出現的後果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